解析中国传统建筑空间之美

合集下载

中国传统建筑空间组织设计美

中国传统建筑空间组织设计美

浅谈中国传统建筑空间组织的设计美摘要:在千年的智慧的结晶与沉淀中,我国的传统建筑形成了特有的建筑形式,而富有韵律秩序和随意自然拓扑的空间构图也成为世界建筑一个特有的建筑语言。

关键词:传统建筑,空间组织,设计中图分类号:tu984.11+3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中华民族的传统建筑在华夏五千年的文明史中留下了贯穿史今的重笔,它既是我华夏文明的一例例见证,又是我们先祖勤劳与智慧的体现。

从原始社会的山顶洞,到“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的秦阿房宫,从大汉四百年的长安未央宫,一直再到明清的紫禁城,还有今日看不到的抑或是史书上也找不到的那千万座宏伟建筑,中华民族的传统建筑已成为举世瞩目的文化遗产。

“天人合一”的思想基础从建筑的文化本质而言建筑是人类创造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集合,他以自己独有的形式揭示一定的审美观念和出世原则。

既能够反映出时代特征又具有浓厚的民族烙印。

我们甚至可以认为建筑是一种物质化的民族精神和民族哲学,而我国的传统建筑思想是以和谐思想与风水学为最主要思想,来体现民族精神与哲学的。

中国建筑不欲以自然和人工来竟久存,而是与自然保持和谐的关系。

这一观念同样影响了建筑的布局和形象特征。

中国建筑以群体取胜,注重虚实结合,以内收的凹曲线与依附大地,横向铺开的形象特征表达出与自然相适应,相协调的艺术观念。

传统建筑空间的形成由于“天人合一”思想的基础,房屋的设计也尽量体现与自然相同的思想。

由于木结构框架系统的优点,使墙不承受上部结构的压力,就可以任意开窗,特别是在南方,通向庭院的一边,常常开满一排落地长窗,一打开,室内外空间便完全流通在一起。

在传统庭院中,主要建筑多用廊子相绕,廊实际上是室内建筑空间与室外自然空间的一个过度,是中国建筑与自然保持和谐的一个中介和桥梁。

我国古建筑的外部造型,也尽量表现出与自然协调的意念。

他不象西方建筑那样是实体一块的庞然大物,而是有虚有实,轮廓柔和,曲线丰富,在稳重中呈现出一定的变化。

中国传统建筑的美学特征

中国传统建筑的美学特征

中国传统建筑的美学特征
中国传统建筑的美学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序列层次美:中国传统建筑注重空间的序列组织和层次变化,使得建筑整体呈现出一种有序的美感。

这种序列层次不仅体现在单体建筑之间,也体现在建筑群落的组合之中。

2.自然和谐美:中国传统建筑强调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追求“天人合一”的境界。

因此,在建筑造型和色彩等方面,都与自然环境相互呼应,形成了独特的美学特征。

3.结构精巧美:中国传统建筑采用木质结构体系,注重结构逻辑的清晰和构件之间的连接,使得建筑整体呈现出一种结构精巧的美感。

4.规格稳定美:中国传统建筑注重建筑的稳定性,采用中心对称或轴线对称的布局方式,使得建筑整体呈现出一种稳定、平衡的美感。

5.造型意境美:中国传统建筑的造型注重与自然环境的融合,追求意境深远。

建筑立面造型丰富多样,屋顶曲线优美,檐口精致细腻,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的独特风格和美学特征。

6.装饰文化美:中国传统建筑注重装饰文化,运用雕刻、彩绘、琉璃等手法,将传统文化元素融入到建筑之中,使得建筑整体呈现出一种文化内涵深厚的美感。

这些美学特征不仅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的独特风格和艺术价值,也反映了中国古代文化和哲学思想的深刻内涵。

中国建筑美学

中国建筑美学

中国建筑美学中国建筑美学是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精华所在,它承载着独特的人文情怀和审美观念。

中国建筑美学的独特之处在于其注重体现“天人合一”的理念,将人与自然融为一体,以达到和谐、平衡的效果。

中国建筑美学的特点在于其注重空间感、线条之美和传统文化的融入。

空间感是中国建筑美学中的重要要素之一。

中国古代建筑追求开阔、灵动的空间感,给人们以舒适自在的感觉。

这种空间感通过布局和造型来实现,聚焦于对空间的精确控制和规划。

相传北朝时期的著名匠师裴松之想建立一座房子,他厌恶了仅仅能够卧室都会嗅得到灶膏香气,于是按照中轴线,将厨房移至南边的外屋,创造了独具匠心的空间布局,实现了舒适的居住环境。

线条之美也是中国建筑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古代建筑追求线条的自然流畅和谐,力求简洁而不失庄重。

在中国古代建筑中,直线、曲线、斜线等多种线条形式赋予了建筑以独特的韵味和动感。

例如传统的重庆楼梯,坡度逐层递增,呈现出蜿蜒曲折的线条,使人不知不觉中进入了一种旅行的意境,使楼梯成为艺术品。

传统文化的融入是中国建筑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古代建筑作为一种特殊的艺术形式,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它融入了儒家的中庸之道、道家的自然观念、佛家的空灵意境等多种文化元素,体现了中国文化的深厚底蕴。

例如北京故宫,作为中国古代建筑的代表之一,以其宏大的规模和独特的宫廷建筑风格,展示了中国传统建筑的魅力,并通过红墙黄瓦、琉璃瓦、雕刻细节等细节来体现对传统文化的尊重。

中国建筑美学不仅仅停留在古代,当代中国建筑也在不断发展和演变。

以现代技术手段和材料为基础,当代中国建筑依然延续并创新了传统建筑的审美理念。

例如,北京市的国家大剧院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这座由法国建筑师勒内·纳乌里设计的建筑以其独特的外形和创新的设计赢得了全球的赞誉。

在这里,传统与现代相结合,古老与现代交融,展现了中国建筑美学的新鲜魅力。

中国建筑美学体现了中国人对于人类自然、自身存在和人际关系的思考,深化了人与环境的和谐共生理念。

中国传统民居中的美与自然

中国传统民居中的美与自然

中国传统民居中的美与自然中国传统民居是中国古代建筑的代表,其建筑设计与风格凝聚了古代智慧与美学。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美与自然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而传统民居正是这种美与自然相融合的最好体现。

中国传统民居不仅是一种建筑形式,更是一种对自然美的追求与表达,它体现了中国人对自然的敬畏与亲近,也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美的独特理解与追求。

中国传统民居的美与自然体现在多个方面。

在建筑形式上,中国传统民居注重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处,建筑材料、结构和造型都是在尊重自然的基础上进行设计和建造的。

传统民居的建筑结构多采用木结构,这既来源于古代建筑技术的限制,又是出于对树木的珍视和利用,以及对木材纹理、气味和质地的喜爱。

传统民居的屋顶多采用瓦片覆盖,既能保护建筑不受风雨侵袭,又能与周围的自然环境融为一体,形成一种静谧的美感。

整体而言,传统民居的建筑形式与自然环境相得益彰,体现了中国古代人们对于自然和谐共存的追求。

在空间布局上,中国传统民居也体现了对自然美的追求。

传统民居的空间布局注重“天人合一”的理念,即将自然景观融入居住场所,使人与自然的关系更为紧密。

传统民居的庭院常常设计成开放式的,能够与自然景观相连,通过开窗、疏庭、透光等设计手法,让自然风光渗透到室内,使居住者能够尽情享受自然美景。

传统民居的室内装饰也注重对自然美的追求,常常运用花鸟、山水等自然元素进行装饰,增添居住空间的自然氛围,让人们在居住中享受到自然之美。

中国传统民居的空间布局在尊重自然的也提供了更为舒适与自然的居住体验。

在建筑装饰上,中国传统民居更是充分展现了对自然美的喜爱与追求。

传统民居的建筑装饰多采用传统的绘画、雕刻、雕塑等艺术形式,常以自然风景、花鸟昆虫、山水之间的情趣为题材,将自然之美融入建筑中,使整个建筑更加生动、自然、富有动感。

传统民居的建筑装饰也充分运用了民间艺术与手工艺术,如剪纸、刺绣、木雕等,这些装饰不仅美观,更蕴含了对自然的独特理解与情感表达。

故宫建筑的设计与布局之美

故宫建筑的设计与布局之美

故宫建筑的设计与布局之美故宫,作为中国古代宫殿建筑的典范,以其独特的设计与布局赢得了世人的赞赏。

它不仅展现了中国古代建筑技术的精湛,更呈现了中国文化的深厚底蕴。

本文将从设计和布局两个方面探讨故宫建筑所蕴含的美。

设计之美故宫的设计在古代建筑中独树一帜,追求的是宁静、和谐和均衡。

首先,整个故宫以中轴线为主要构图元素,将各建筑物有机地连接起来。

中轴线不仅在水平方向上贯穿整个故宫,也在竖直方向上配置了一系列的建筑。

这种布局让整个故宫形成了一个严谨而庄重的整体,散发出一种高贵的气息。

其次,故宫注重对称性的表达。

无论是整座故宫的布局,还是每个阶梯、建筑物的设计,都追求着左右对称。

这种对称性不仅增强了整体的稳定感和美感,也彰显了中国古代文化中追求和谐平衡的理念。

另外,故宫在建筑材料的选择上也显示了细腻和精致。

故宫选用了大量的木材,木质的柔软与石质的坚硬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这种对比营造出了一种温暖而舒适的氛围,同时也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对自然材料的独特运用。

布局之美故宫的布局以四合院为主要形式。

四合院是古代中国的一种传统住宅形式,通常由四个建筑物围合而成,中间是一个天井。

故宫将四合院的布局推到了极致,以多个四合院组合形成了整个宫殿的布局。

这种布局带来了许多优势。

首先,天井的设置使整个故宫充满了自然的氛围。

阳光透过四合院的窗户照进天井,形成了独特的光影效果。

其次,四合院的布局提供了优美的景观和隐私。

每个四合院都有自己独立的花园和建筑,使得宫殿内部充满了起伏有致的景致,同时保护了皇帝和宫廷人员的私密空间。

故宫的布局还体现了“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

故宫的头顶是蓝天白云,而建筑则延绵于地,将天地连接起来。

这种天人合一的布局体现了古代中国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理念,体现出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于人与自然关系的重视。

总结故宫建筑的设计与布局之美体现在各个方面。

从设计上来说,故宫追求宁静、和谐和均衡,以对称性和中轴线为主要构图元素。

从布局上来说,故宫以四合院为主体,营造出独特的自然氛围和私密空间。

中国传统建筑对称之美的理解和感悟

中国传统建筑对称之美的理解和感悟

一、传统建筑对称的起源及意义我国传统建筑对称之美源远流长,古代我国人从建筑、古典家具、园林到衣着、礼仪等各个方面都倡导对称之美。

此举旨在表达我国人对宇宙秩序的理解,以及对天人合一、阴阳平衡的追求。

通过对称的形式,传达出世界的和谐与平衡之美,同时也代表了社会秩序和政治意识的折射。

二、对称之美的具体体现1. 建筑结构上的对称我国古代建筑结构多以轴线对称为主,建筑中轴线的对称配比往往采用了奇数间隔,如“三间五间”的对称布局,使建筑看似平衡中透着一种层次分明的美感。

从整体到细部,包括门窗、梁柱、斗拱等构件都以对称的形式呈现,体现了我国古代建筑内外修身的理念。

2. 园林景观中的对称我国传统园林中的对称之美更加注重对天地人的关系的表达,通过水池、假山、花木等元素的对称布置,在有限的空间内再现天地万物和谐相处的景象。

而在园林中的建筑构件和装饰上也遵循着对称之美的设计理念,例如园门、长廊、桥梁等。

3. 室内装饰中的对称传统家具和室内装饰品也大量运用了对称设计,例如镜框、匾额、瓷器等的对称图案,传达了我国古代文人对宇宙秩序和生活品位的追求。

三、对称之美的审美意义1. 表达神韵和谐我国传统建筑对称之美,通过建筑、园林、装饰等形式的对称设计体现了我国人对宇宙神韵和谐之美的向往,折射出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天人合一思想和阴阳平衡理念。

这种形式上的对称不仅是外在的美感,更是对我国传统哲学思想和文化精神的体现。

2. 突显社会秩序和价值观传统建筑对称之美也表达了我国古代社会的秩序和价值观念。

在尊重传统礼仪和社会等级的基础上,建立起一套严密而稳重的建筑形式,彰显了当时社会的稳定和有序,强调了人们的共同价值观和规范。

3. 体现文化审美趣味我国传统建筑对称之美在表现形式上追求内敛、克制、清雅,通过对称的形式展现出我国传统文人的审美趣味,显示出一种深邃而美丽的文化内涵。

这种审美趣味也深刻地影响了我国古代文人在文学、绘画等艺术领域的创作。

四、对称之美的当代价值1. 传承民族文化对称之美是我国传统建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精神的重要体现,对称之美的传承和发扬有助于巩固我国传统文化的地位,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传统建筑之美故宫的亭台楼阁艺术

传统建筑之美故宫的亭台楼阁艺术

传统建筑之美故宫的亭台楼阁艺术传统建筑之美故宫的亭台楼阁艺术传统建筑始终扮演着文化传承的角色,并且独具风采。

在众多的传统建筑中,故宫以其独特的亭台楼阁艺术而著称。

它不仅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也是中国古代建筑的杰作之一。

本文将深入探讨故宫的亭台楼阁艺术,以展示传统建筑之美。

亭台楼阁,作为中国传统建筑的重要构成,是中式建筑中的一种特色建筑形式。

在故宫的建筑中,亭台楼阁群不仅仅是一种装饰,更是体现皇家尊贵的象征。

亭台楼阁的建筑风格、造型和布局,都充分展示了中国古代建筑的独特美学。

首先,故宫的亭台楼阁注重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

故宫作为一座宫殿式建筑,其选址和布局充分考虑了自然风光,使得建筑与自然美融为一体。

亭台楼阁被精心布置在山水之间,以山作屏障、以水作景观,营造出一种和谐优美的宫廷环境。

亭台楼阁通过自然景观的渲染,使得整个故宫都散发出一种宁静、庄严和神秘的氛围。

其次,故宫的亭台楼阁展现了中国传统建筑特有的严谨和对称美。

亭台楼阁的布局和建筑风格都符合中国古代建筑的规范。

从大门到殿堂,从天安门到乾隆花园,每一座亭台楼阁都以对称的方式呈现。

这种对称美不仅在建筑外观上表现出来,更体现在建筑内部和空间分隔上。

无论是殿堂内外,走廊上下,都能感受到对称美所带来的平衡和谐。

此外,故宫的亭台楼阁还注重色彩和材质的搭配。

传统建筑在色彩和材质的选择上,追求的是天人合一的美学理念。

亭台楼阁的屋顶采用黄色琉璃瓦,墙壁则采用红色砖石。

这种色彩的组合不仅彰显出古代帝王的尊贵地位,还能在不同光线下呈现出变幻多样的美景。

同时,亭台楼阁采用的材质也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的精湛工艺和丰富想象力。

红木、黑檀木、绿松石等宝贵材料的运用,为亭台楼阁增添了一丝奢华的色彩。

最后,故宫的亭台楼阁彰显了中国古代建筑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

亭台楼阁不仅仅是一种建筑形式,更是一种文化象征。

在故宫的每座亭台楼阁中,都有着深厚的历史背景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例如,太和殿、保和殿等重要的宫殿建筑,都是皇帝举行重要宴会和政治决策的地方。

中国传统建筑之美

中国传统建筑之美

中国传统建筑之美中国传统建筑以其独特的风格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而闻名于世。

这种建筑形式不仅呈现出中国古代的智慧和工艺水平,同时也体现了中国文化的深厚底蕴。

中国传统建筑的美丽在于其精细的设计、和谐的比例以及独特的建筑结构。

本文将探讨中国传统建筑的特点以及它们在现代社会中的价值。

一、结构与比例中国传统建筑注重结构的稳定和比例的协调。

在中国传统建筑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概念是“天人合一”。

这意味着建筑的设计要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与宇宙的和谐相应。

传统建筑采用了许多天文、地理和数学的原则来确定建筑的结构和比例。

在传统建筑中,常见的结构包括单檐、重檐和抬檐。

这些结构形式使建筑物在不同地区和不同气候条件下都能够适应,并确保了建筑的稳定性。

此外,传统建筑还注重使用实木、石材和砖瓦等天然材料,这些材料在建筑结构中发挥重要作用,不仅使建筑更坚固耐用,也赋予了建筑独特的美感。

二、装饰与细节中国传统建筑注重细节和装饰的精美。

在传统建筑中,尤其是宫殿和庙宇等重要建筑,采用了许多雕刻和绘画技术来增加建筑的艺术价值。

在建筑的门窗、柱子和檐口等地方常见到精美的雕刻图案,这些图案常常以动物、植物和神话传说为主题,形象生动而富有艺术魅力。

此外,传统建筑的屋顶也是其独特之处。

中国传统建筑采用了独特的屋顶形式,如“飞檐”和“翘角”,这些形式不仅具有装饰性,还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防水和遮阳的作用。

屋顶上的彩画和琉璃瓦更是为传统建筑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三、古建与现代社会中国传统建筑不仅体现了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和艺术水平,同时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在现代社会中,传统建筑被广泛应用于文物保护、旅游景点以及民居建设中。

传统建筑的保护和传承不仅有益于文化传统的传播,也对推动旅游产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除了保护传统建筑,现代社会还在传统建筑的基础上进行了创新和发展。

许多建筑师和设计师将传统建筑的元素融入到现代建筑设计中,形成了独特的风格。

这种融合不仅保留了传统建筑的美感,同时也满足了现代社会对功能性和实用性的要求。

中国建筑之美就在这八个地方

中国建筑之美就在这八个地方

第一件:马头墙马头墙,是徽派建筑的重要特色。

在聚族而居的村落中,民居建筑密度较大,不利于防火的矛盾比较突出,而高高的马头墙,能在相邻民居发生火灾的情况下,起着隔断火源的作用,故而马头墙又称之为封火墙。

马,在众多的动物中,可以称得上是一种吉祥物,中国古代“一马当先、马到成功、汗马功劳”等成语,显现出人们对马的崇拜与喜爱。

这也许是古徽州建筑设计师们为什么要将这种封火墙,称之为“马头墙”的动机。

马头墙的“马头”,通常是“金印式”或“朝笏式”,显示出主人对“读书做官”这一理想的追求。

高大封闭的墙体,因为马头墙的设计而显得错落有致,那静止、呆板的墙体,因为有了马头墙,从而显出一种动态的美感。

而从高处往下看,聚族而居的村落中,高低起伏的马头墙,给人视觉产生一种“万马奔腾”的动感,也隐喻着整个宗族生气勃勃,兴旺发达。

不论砖雕、石雕还是木雕,虽然是住宅和附属在建筑物上的部件,如门罩中的砖雕,天井四周山水、花鸟题材的石雕,或是窗扇下栏板,屋檐下檐条、雀替,楼层栏板上带有主题性的木雕,但它们统统都是一幅独立的画,一件完整独立的艺术品。

的,坡顶可以聚热气于两坡交叉位;因为风会通过低处的窗往上坡顶窗聚合(其实是和户外的风流聚合),这样室内通风也会比较好;水,防水性能好。

第六件:飞檐中国特有的建筑结构,它是中国古代建筑在檐部上的一种特殊处理和创造,常用在亭、台、楼、阁、宫殿、庙宇的屋顶转角处。

飞檐是其屋檐上翘,形如飞鸟展翅,轻盈活泼,是中国建筑上民族风格的重要表现之一,我国传统建筑檐部形式,屋檐特别是屋角的檐部向上翘起。

第七件:四合院四合院建筑的规划布局以南北纵轴对称布置和封闭独立的院落为基本特征。

形成以家庭院落为中心、街坊邻里为干线、社区地域为平面的社会网络系统,同时也形成了一个符合人的心理、保持传统文化和邻里融洽关系的居住环境。

四合院采用的是老北京四合院建筑风格,强调居住空间的私密性,中国的住宅建筑大部分都是内院式住宅,但南北方有差异。

历史长河中的中国建筑之美与人文精神

历史长河中的中国建筑之美与人文精神

历史长河中的中国建筑之美与人文精神中国建筑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智慧与创造力的结晶,展现了中国人民对自然、生活和宇宙的理解与追求。

这些建筑不仅仅是物质的载体,更是中国人文精神的体现。

它们融合了传统文化、哲学思想与审美观念,以独特的形式和结构,传递着中国人对和谐、平衡和精神境界的追求。

中国建筑的美可以从多个层面来观察。

首先,中国建筑注重与自然环境的融合,追求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这一点在中国古代园林中表现得尤为明显。

例如,苏州的拙政园和颐和园都是中国园林的典范。

它们不仅仅是花草树木的摆设,更是对自然山水的再现与模拟。

园林中的假山、湖泊、廊桥等元素,都是以自然为蓝本,以人工手法再现出来的。

这种自然与人工的结合,使得园林成为一个独特的艺术创作,给人以舒适、宜人的感受。

其次,中国建筑注重对称与平衡。

这一点可以从古代宫殿和庙宇的布局中看出。

例如,紫禁城的建筑布局就是以对称为基础的。

从正门进入,可以看到中轴线上依次排列的大殿和建筑物。

这种对称的布局不仅仅是为了美观,更是为了表达中国人对宇宙秩序与和谐的追求。

中国人认为,宇宙万物都是有序而平衡的,而建筑的对称布局则是对宇宙秩序的模拟与表达。

另外,中国建筑的美还体现在其细节与装饰上。

中国古代建筑以木结构为主,注重雕刻和装饰的细节。

例如,北京的故宫和南京的明孝陵都有精美的木雕和石刻。

这些细节的雕刻和装饰,不仅仅是为了美观,更是为了表达中国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艺术的追求。

这些细节的雕刻和装饰,使得建筑物更加生动、丰富,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审美的愉悦。

中国建筑之美的背后,还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

中国人文精神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家庭的重要性、社会的互助与共同发展。

这些精神价值在中国建筑中得到了体现。

例如,中国传统建筑注重与自然环境的融合,追求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这体现了中国人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生态平衡的关注。

另外,中国传统建筑注重家庭的重要性,强调家庭成员之间的和谐与团结。

这可以从中国传统建筑的结构中看出,例如四合院的布局,将家庭成员围绕在一起,形成一个和谐的生活空间。

中国传统建筑美学的特点

中国传统建筑美学的特点

中国传统建筑美学的特点1.自然融合:中国传统建筑美学追求与自然的和谐融合。

建筑师通常会选择自然环境中最美的地理位置,如山水之间、湖畔等,以使建筑与自然环境相互映衬,相得益彰。

同时,建筑的设计也会充分考虑自然因素,如阳光、风向、雨水等,以提供最舒适的生活环境。

2.极简精神:中国传统建筑美学注重把握恰到好处的平衡与简洁。

建筑师追求简明的形式美,避免过于华丽或繁杂的装饰,减少材料的使用,让建筑本身更加纯粹、朴素。

同时,将建筑的功能与形式充分融合,以达到舒适与实用的最佳组合。

3.具有象征性:中国传统建筑美学常常具有象征意义。

建筑多采用阴阳五行的理念,以及传统文化中的吉祥符号、龙凤、孔雀等元素,以表达吉祥、富贵、祥瑞的寓意。

建筑师通过建筑的形式、颜色以及周围的景观来传递丰富的象征意义。

4.强调空间秩序:中国传统建筑美学非常注重空间秩序的建立。

建筑通常会围合出一个庭院,形成一个有序的内外空间布局。

建筑师通过精心的空间划分,使室内室外的区域有明确的界限,并且合理地连接起来,形成层次感和秩序感。

5.重视材料与手工艺:中国传统建筑美学注重材料的选择和使用。

建筑常常采用木质结构和砖瓦建筑,以及特殊的中国传统材料,如琉璃、青砖、红木等,以突出建筑的质感和特色。

同时,传统的建筑还非常注重手工艺的精湛,如传统的木雕、石雕、砖雕等,使建筑更具艺术价值。

6.崇尚对称美:中国传统建筑美学追求对称美的原则。

建筑常常采用中轴线对称的布局方式,将建筑分为左右两端,形成镜面反射的效果。

同时,建筑的细节设计也常常采用对称的手法,如门窗、雕花、瓦片等,以突出整体的平衡和和谐感。

总的来说,中国传统建筑美学是建筑艺术与中国传统文化相互融合的产物,追求与自然的和谐、简洁纯粹的设计风格,注重空间秩序和象征意义的传达,同时重视材料与手工艺的精湛。

这些特点使中国传统建筑在世界上独具特色,成为了中国文化的瑰宝。

浅析中国传统建筑的空间与造型

浅析中国传统建筑的空间与造型

浅析中国传统建筑的空间与造型摘要:中国人自古以来过着修身养性的生活,人们依赖自然,亲和自然。

中国传统建筑主张“天人合一”。

基于与自然高度协同的中国文化精神,热爱自然、尊重自然,镶嵌在自然中,仿佛是大自然的一个有机组成。

这不仅在中国各建筑类型中有明显的反映,在与自然高度协同的观念在园林中更有突出的表现。

这种朴素的哲学思想影响着中国古典建筑室内外空间塑造。

本文仅从古建筑的空间处理和建筑的造型两个方面分析一下中国传统建筑的可持续发展性。

关键词:中国文化;中国传统建筑;空间;造型中图分类号:TU-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1)09-0132-011 中国文化与传统建筑建筑是文化发展的高度集中,它代表那一时期整个社会的科技水平。

中国的传统建筑给人一种亲切感,使你想去触摸它,感悟它。

当我们用真诚去认识本民族的文化时,发现文化的本质对建筑产生着巨大的影响和贡献。

我们不能只欣赏建筑表面的装饰美,更应该把我们民族的文化精神灌注到建筑的设计当中去。

中国建筑有自己独有的风格,不受外来影响独立发展。

它起源于新石器文化,发展于铜器时代,成熟完善于一个多世纪。

中国著名的建筑学家梁思成在他的《我国伟大的建筑传统与遗产》一文说到:“历史上每一个民族的文化都产生了它自己的建筑,随着这文化而兴盛衰亡。

世界上现存的文化中,除去我们邻邦印度的文化可算是约略同时诞生的弟兄外,中华民族的文化是最古老。

在历史上,其他与中华文化约略同时,或先或后形成的文化,如埃及、巴比伦,稍后一点的古波斯,古希腊,及更晚的古罗马,都已成为历史的陈迹。

而我们的中华文化则血脉相承,蓬勃地滋长发展,四千余年,一气呵成。

”2 传统建筑的空间结构2.1 传统建筑的空间。

①虚实相应,有无相成。

院落是中国建筑中建筑实体与室外空间共生的基本单元。

无论是宫廷建筑的“深宫内院”、寺庙建筑的“禅院钟声”,还是民居建筑中的“庭院深深”都体现了“院落”这个建筑与自然共生的基本单元的存在。

传统建筑之美故宫的回廊艺术

传统建筑之美故宫的回廊艺术

传统建筑之美故宫的回廊艺术传统建筑之美:故宫的回廊艺术故宫,又称紫禁城,位于中国北京市中心,是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瑰宝之一。

作为世界上保存最完整、最大的古代宫殿建筑群之一,故宫以其宏伟壮丽的建筑、精湛的工艺和独特的回廊艺术而闻名于世。

回廊是故宫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体现了建筑技术和审美理念,更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

一、回廊的构造与特点回廊是故宫建筑的一种特殊形式,它围绕故宫内城的四周延伸,形成了如同一条环绕内城的长廊。

回廊的主体结构由一系列相连的房间组成,这些房间一般较小,相互连接,形成了一条连绵不断的走廊。

回廊建筑一般呈长方形,带有屋檐和柱廊,外立面采用琉璃瓦、彩画、雕刻等装饰,犹如一道绚丽的风景线。

与其他建筑相比,回廊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特点:1. 线性廊道:回廊的设计十分注重线性廊道的呈现,它们串联起了整个故宫的各个部分。

无论是主殿还是花园,游客都可以在回廊之间流连忘返,同时感受到建筑的庄严和宁静。

2. 穿透廊道:回廊的墙壁通常由红色砖石砌成,然而,回廊并非封闭的空间,而是由柱廊和墙壁共同构成的。

柱廊由一排排柱子支撑,空隙之间可以透过眺望到室内或外部的景色,形成了一种通透感,给人以开阔的感觉。

3. 丰富的装饰:回廊的外立面以及柱子和梁上都装饰有各种精美的图案和雕刻。

这些装饰既具有美观的效果,又富有文化内涵。

图案中常见的龙、凤、花鸟等元素,象征着吉祥和美好的寓意,彰显了中国古代建筑的审美理念。

二、回廊艺术的历史渊源回廊作为一种建筑形式,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建筑的早期阶段。

在唐代和宋代,回廊已经成为宫殿建筑中常见的构件。

然而,真正将回廊艺术发展到巅峰的是明代的故宫。

明代是中国建筑艺术的鼎盛时期,故宫的建造便是明代建筑工艺的杰出代表。

回廊在故宫中得以充分发展和表现,成为了整个建筑群的重要组成部分。

明代的回廊装饰富丽繁复,图案雕刻细致入微,艺术效果极其出色。

这些回廊不仅起到了连接宫殿的作用,更成为了故宫整体建筑风格的标志性元素。

庭深意远——论中国传统住宅建筑院落的空间美

庭深意远——论中国传统住宅建筑院落的空间美

典型是南方合 院式建筑 。这些住宅建筑强调空间 的巧妙组合 , 讲究体量 、 尺度的配置 , 注重人与 自 然的情感交流. 尤其侧重对意境美的追求 , 它使建 筑 既能在 远观 时 给人 以整体 的恢 宏 与气 势 ,又 能 在 近视 时予人 以局 部 的审美 情趣 和亲 和感 ,具 有 和谐之美 , 充满了现代有机精神 , 形成了 自成一体
的空 间构 成形 式 。

群 中轴线上的核心单元为主院,另外 的为从院。 在 每 一个 子 系统 中 ,又有 小范 围的 主从 关 系 , 形 成 明确 的层 级结 构和从 属关 系 。大 型 的则 有 多个
类 似 的 院落 单元 前 后纵 联 或左 右 横 连 , 再 加一 些 附属 小 院 , 形 成 一 主路 、 多 附路 的多进 格 局 , 这 样 就 在 建 筑 内部 形 成 了一 系 列 具 有 室 外 空 间性 质 的庭 院 , 这 与西方 建筑有 很 大不 同 。 中国建 筑 以院落 为基 本 单 位 . 建 筑物 被 有 组 织 地 分布 在 同一 空 间 中 ,空 间 的 中心是 院 子 , 建
关键词 : 住宅 ; 院落空间 ; 组合美 ; 序列美 ; 构成 美 ; 尺度美
中图分类号 : T U 2 4 1 . 5 文献标 志码 : A 文章编号 : 1 0 0 1 — 8 6 2 X( 2 0 1 3 ) 0 6 — 0 1 0 1 — 0 0 4
我国地域辽阔 , 南北气候差异极大 , 但院落式 民居 是 我 国各 民族 和地 区普遍 采 用 的住 宅方 式 。 这种 住宅 形式 具有 极强 的适 应性 ,可 以灵 活1 3 . 6
反。梁思成曾精辟论 述 : “ 凡主要殿堂必有其附属 建筑物 , 联络周绕 , 如配厢 、 夹室 、 廊庑 、 周屋……

古代中式传统建筑的文化内涵解析

古代中式传统建筑的文化内涵解析

古代中式传统建筑的文化内涵解析中式传统建筑作为中国独具特色的建筑形式,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它是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精华,体现了中国哲学思想、审美观念以及人文精神。

通过对古代中式传统建筑的文化内涵解析,我们可以深入了解中国古代文化的奥妙。

一、中式传统建筑的寓意与符号中式传统建筑中蕴含着丰富的寓意和符号,这些寓意和符号体现在建筑的结构、布局、装饰和色彩等多个方面。

比如,传统建筑的檐角和斗拱通常会以龙、凤、瑞兽等神话传说中的图案作为装饰。

这些装饰不仅仅是为了美观,更是代表着吉祥和福气。

此外,中式传统建筑的建筑规模、位置布局和门牌号码等都有着深厚的寓意。

比如,庙宇的规模一般会根据寺庙所供奉的神明不同而有所不同,位置布局也是经过精心考虑的。

而许多古代建筑的门牌号码也体现了吉祥的寓意,比如“九”代表长久、永恒,“八”则代表发财、发达。

这些寓意和符号通过建筑的形式语言传达出来,让人们在欣赏建筑的同时能够感受到中国古代文化的独特魅力。

二、中式传统建筑的空间美学中式传统建筑注重对空间的处理,追求着一种默契的和谐感。

传统建筑常常采用对称的布局与设计,通过密植的建筑群体和严格分割的内外空间,营造出丰富的空间层次感。

在古代建筑中,庭院被视为一种非常重要的空间形式。

传统的四合院布局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以庭院为核心,围绕庭院建造房屋,使每个房间都能够面向庭院,形成了一种开放的、以人为中心的空间格局。

这种空间设计不仅能够提供人们的日常生活所需,还强调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以及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关系。

三、中式传统建筑的材料与工艺中式传统建筑在材料和工艺上也有很高的标准。

传统建筑讲究以天地人合一为理念,建筑材料如木、砖、瓦等都是天然材料,具有良好的环境适应性和可持续性。

传统建筑还注重工艺的精细和技术的独特性。

比如,传统建筑中使用的建筑碑刻、雕花、窗棂等装饰品常常需要经过传统的手工制作技艺,这些技艺代代相传,凝聚了无数工匠的心血。

而且,这些装饰品通常融入一些文化元素,比如儒家、道家和佛教的经典诗句,让建筑本身成为一种具有文化意义的艺术品。

中国古建筑美的感悟

中国古建筑美的感悟

中国古建筑美的感悟古建筑是中国悠久历史和独特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横跨几千年的时间,中国古建筑以其独特的风格、精湛的工艺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成为世界古建筑的瑰宝。

这些宏伟壮丽的古建筑,不仅展现了中国人民的工艺水平和审美情趣,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代表。

通过对中国古建筑的观察和感悟,我深深体会到中国古建筑之美。

1. 核心美学价值中国古建筑的美学价值在于其独特的审美追求和内在的哲学思想。

中国古代建筑师追求的是一种与自然融为一体的和谐美。

他们注重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协调,追求山水之间的完美结合。

这种追求完美的和谐美,体现了中国人民对自然的敬畏和尊重,也表达了中国古代人民对生活的态度。

古建筑的美学也体现在其简约和谦逊中。

古代建筑师注重将建筑融入自然,不过度修饰和炫耀。

他们尽量保持建筑与周围环境的一致性,让建筑更加谦逊和含蓄。

这种简约和谦逊的美学价值,也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2. 典型建筑形式中国古代的建筑形式多种多样,包括宫殿、庙宇、园林、佛塔等。

其中,典型的建筑形式包括寺庙和园林。

寺庙是中国古代建筑中最具代表性的形式之一。

寺庙建筑通常具有严谨的布局和丰富的装饰,寺庙内供奉有佛像,是人们祈福和礼佛的场所。

寺庙建筑以殿堂为主要构筑,采用悬山法、遣水法、掩映法等技法,独特的布局和形式给人以庄重肃穆的感觉。

园林是中国古代建筑的另一个代表形式。

园林建筑注重自然风景和人文景观的结合,通过湖泊、假山、亭台楼阁等元素的布置,创造出一种优美、宜人的环境。

园林建筑体现了中国人文与自然和谐的美学观念,给人一种宁静、舒适的感觉。

3. 精湛的技艺和工艺中国古建筑之美还体现在其精湛的技艺和工艺上。

古建筑采用木结构,无使用一颗铁钉,却能在经历百年乃至千年的风霜雨雪中屹立不倒,体现了中国古代工匠们高超的木构建筑技术。

古人喜欢使用雕刻、彩绘等手法装饰建筑,使其更加绚丽多彩。

古建筑的瓦当也是一大特色。

瓦当不仅起到遮风挡雨的作用,更通过形状、色彩等元素的运用,使建筑更加美观。

中国传统园林建筑之美苏州拙政园

中国传统园林建筑之美苏州拙政园

中国传统园林建筑之美苏州拙政园中国传统园林建筑之美——苏州拙政园中国传统园林建筑以其精湛的园林技艺和独特的美学价值而闻名于世。

作为中国四大名园之一的苏州拙政园,是一座具有代表性的传统园林,被誉为“江南园林之王”。

本文将从园林设计、景观构造、艺术独特性等方面探讨苏州拙政园的美。

苏州拙政园位于江苏省苏州市,占地面积约为5.29万平方米。

其建造始于明代,是明末政治家、文化名人、书法家、园林设计师王时敏所建,后经过多次修缮和扩建而成。

苏州拙政园秉承了中国传统园林的设计理念,融合了南方园林的柔和特点和北方园林的严谨风格,形成了独具一格的风景。

首先,苏州拙政园的园林设计以“小巧玲珑”为特点。

整个园林面积相对较小,但内部却有着错落有致的布局,使得整个空间有层次感和宽敞感。

步入园林,我们仿佛进入了一个缩小版的世界,每一步都能感受到不同的景致和意境,充满了回味和探索的乐趣。

其次,苏州拙政园的景观构造独具匠心。

园内的水池、假山、廊桥、花草树木等元素被布置得恰到好处,相互映衬,相得益彰。

例如,一池清水倒映着园中假山和廊桥,形成了别有一番韵味的景象。

而园林中的假山石材选取也非常讲究,形态各异,有的像动物,有的像古人,让人在品味园林的同时也感受到了艺术的魅力。

再次,苏州拙政园的艺术独特性体现在建筑上。

园内有着精美的亭台楼阁,它们不仅是欣赏园景的观景点,也是文人雅士吟诗作画的场所。

亭台楼阁的建筑风格继承了中国传统建筑的特点,以曲线为主要构造形式,展现出中国园林建筑所独有的柔和美感。

除了建筑本身的美感外,苏州拙政园还有许多石刻和雕塑作品,这些艺术品既为整个园林增添了一抹艳丽的色彩,也展示了中国传统艺术的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总的来说,苏州拙政园作为中国传统园林建筑的代表之一,展示了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独特之美。

其设计布局精巧,景观构造巧妙,艺术表现独特,使人仿佛进入了一个精美的画卷。

拙政园的美,不仅体现在园林建筑本身,更融入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和审美理念。

传统建筑之美故宫的屏风艺术

传统建筑之美故宫的屏风艺术

传统建筑之美故宫的屏风艺术传统建筑之美故宫的屏风艺术故宫,古老而庄严的建筑群,是中国传统建筑的瑰宝之一。

作为北京的皇家宫殿,其宏伟壮丽的建筑和独特的设计引发了无尽的赞叹和敬仰。

其中,屏风艺术作为故宫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传统文化的印记,托起了故宫建筑的辉煌。

一、屏风艺术的历史渊源屏风在中国源远流长,最初用于遮挡风沙和调节室内光线。

屏风最早出现在古代宫殿和贵族富户的住宅中,其功能逐渐从实用向艺术转化。

屏风的发展与中国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传统的屏风通常以木材为主要材料,并以木雕或绘画的形式表现。

二、故宫屏风的独特之处1.建筑融为一体故宫的屏风设计独具匠心,将屏风与建筑融为一体。

无论是大门、殿堂还是花园,屏风无处不在。

屏风的形式和装饰元素都与建筑风格相协调,共同营造出宫殿中的尊贵和庄重。

2.精美的木雕技艺故宫的屏风以其精细的木雕技艺而闻名,每一根木雕都蕴含着匠心独具的艺术细节。

传统的屏风木雕以纹饰为主,包括花卉、动物、人物等。

图案精致而生动,栩栩如生的木雕给人以亲切感和视觉享受。

3.绘画的艺术表现除了木雕,绘画也是故宫屏风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

绘画屏风通常以宫廷绘画为主题,通过精心的构图和色彩运用,展现出一种独特的氛围。

绘画屏风在刻画人物形象、描绘景物、表现情感等方面都有着独到之处,让人流连忘返。

三、屏风艺术的文化内涵1.展现宫廷文化故宫的屏风承载了丰富的宫廷文化内涵。

无论是木雕还是绘画,都以宫廷题材为主,通过精心设计和绘制,呈现出帝王权威和宫廷生活的细节。

这些屏风不仅是建筑的装饰,更是宫廷文化的一种载体。

2.传承传统艺术故宫屏风的制作工艺经过数百年的发展和传承,代代相传。

屏风的制作需要丰富的木工技艺和绘画技巧,这些都是通过师傅口传心授,使得古老的屏风艺术在故宫中得以延续和弘扬。

3.传统与现代的交融故宫作为中国古代建筑的代表,被世人归为传统建筑的范畴。

然而,屏风艺术在故宫中并没有停留在传统的形式上。

建筑设计教案二:探究中国传统建筑的艺术之美

建筑设计教案二:探究中国传统建筑的艺术之美

建筑设计教案二:探究中国传统建筑的艺术之美中国传统建筑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在设计教学中,探究中国传统建筑的艺术之美,有助于学生了解传统文化、培养审美能力、提高设计水平。

本教案将结合理论和实践,分为三个部分:中国传统建筑的历史文化背景、中国传统建筑的艺术表现与意义、中国传统建筑的实践探究。

一、中国传统建筑的历史文化背景中国传统建筑的历史悠久,起源于新石器时代的房基、竹木结构屋顶,经过长期发展,逐渐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建筑风格。

在中国古代社会,建筑不仅是人们的居所,还是宗教、政治、文化等各方面的重要场所。

因此,传统建筑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是中华文明的重要代表之一。

中国传统建筑具有强烈的地域性和民族性。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地理环境下,中国传统建筑形成了不同的风格和特点。

例如,在南方地区,由于气候湿热,建筑多采用木结构和挂脚砖等材料,形成了具有江南特色的建筑风格;而在北方地区,由于气候寒冷,建筑多采用砖石和土木结构,形成了具有北方特色的建筑风格。

同时,中国传统建筑具有深厚的民族文化背景,建筑的形式、布局、风格等反映了中国古代文化、哲学、宗教、艺术等方面的特点。

中国传统建筑注重结构与装饰相统一。

传统建筑强调“梁柱之间空间有序”,建筑结构十分严谨,几乎所有的建筑构件都有固定的名称和用途。

同时,在建筑装饰上,中国传统建筑注重质感、形式和色彩的统一,不同的装饰元素都有其独特的寓意和象征意义。

例如,在神话传说中,飞檐翘角可以驱除魔鬼、瑞兽饰物可以保佑家宅平安、画龙点睛可以凸显建筑形态等等。

中国传统建筑具有深刻的哲学意义。

中国传统建筑的设计和施工,往往体现了“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建筑被视为一种具有生命力的存在。

建筑中的门窗、柱子、梁和瓦当等构件,不仅仅是物质的存在,更是具有精神内涵的象征。

传统建筑的设计和修建过程,往往受到宗教信仰和人文精神的影响,充满了意义和价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析中国传统建筑空间之美
内容摘要:文章就中国传统建筑空间的灵动美、虚实美、流动美、序列美展开论述,并通过中西方建筑美学之比较,意在说明我们应传承中国传统建筑之精髓。

关键词:中国传统建筑空间美学
一、建筑空间之美学概述
建筑,从广义的角度来理解,可以把它看成是一种人造的空间环境。

这种空间环境,一方面要满足人们一定的功能使用要求;另一方面还要满足人们精神感受的需要。

即建筑不仅是一种物质性产品,它同时也是一种精神性产品,是物质与精神的统一,或曰是精神对物质的超越。

为此,不仅要赋予它以使用要求,而且还应当赋予它以美的属性。

回顾建筑史册:希腊庙宇神堂的尺度、罗马万神庙内部的完整、哥特教堂中庭的运动感、文艺复兴时期室内的和谐以及巴洛克建筑的诡谲变幻,都说明了建筑空间之美。

从众多建筑名作中可以看到,诗意的空间一方面来自实体美的建构,这主要是与建造逻辑相符的建筑结构、材料、构造等建筑元素自身美的创造;另一方面则来自对富于内涵和象征意义的空间观念的创造,它源于人与自然的一些原始体验,在建筑中主要表现为对自然元素的妙用。

而空间观念的实现必须借助于实体的构成。

二、中国传统建筑空间之美
(一)灵动空间之美
中国传统的室内居住空间都具有功能上的灵动、可变美。

其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建筑结构上的灵活性。

中国传统建筑在结构上是以“柱”为主要承重构件的,支撑屋顶和楼层的木构架和室内分隔空间的墙体在结构上是分开的,这使得墙体不承担重量,而且为灵活分隔室内空间提供了可能性。

在古建筑中,分隔室内空间的方式有两大类:一类是完全分割,即在柱子之间砌薄墙或镶板;另一类是半分隔,即在相邻空间之间设置隔扇、屏风、碧沙橱、帐幔、罩、博古架和其他陈设来分隔,造成空间若断若续、若分若合、若开若闭的层次和丰富的变化,使相邻空间之间相互沟通,又彼此隔离,成为一个互相渗透的有机体。

2.建筑空间的不定义性。

中国的传统建筑只营造空间而不定义功能。

传统的中国室内居住空间各房间只有空间位置上的差异,没有功能上的明确分工,所以每个房间均可以适应多样功能。

中国传统居住空间是以不变的“单位”,组合形成“变化”的居住空间去适应各种变化中的生活环境。

(二)实虚空间之美
实空间即实体,虚空间则是实体的扩张,也就是“得之于外”的形象,是没有形象的空白形象。

建筑艺术中的实空间与虚空间的对比协调,从大的范围讲表现为建筑物之间的空间环境状态,从某个建筑物来讲,又有其实体与空间的巧妙安排。

我国采用的木结构传统建筑,一般以虚为主,但由于局部采用了实墙体,则可借虚实之间的对比而获得变化。

关于传统建筑艺术所创造出的“实虚空间之美”,早在计成《园冶》中就有论述:“砖墙留夹,可通不断之房廊;板壁常空,隐出别壶之天地。

亭台影罅,楼阁虚邻。

”传统的园林建筑,正是通过对隔扇、门洞、漏窗、景墙、月门、空窗的精心设计,才创造出景物的穿插错落、步移景异、合中有开、实中有虚、虚中有实的小空间大境界,从而达到了空间之间的交流与沟通。

(三)流动空间之美
近代主义建筑大师密斯·凡·德·罗设计的巴塞罗那德国馆,以其流动的内部空间和精
确的建筑细部成为优秀的建筑典范。

然而这种“活了”的流通空间在中国古代的居室中经常出现。

相比之下,中国传统的建筑空间是利用镶板、屏风、隔扇、各种罩等构件对空间进行分隔的,同样达到了视觉上的封闭和空间上的流动。

如利用屏风做分隔,空间隔而不断,互相渗透,让人感觉到空间的分割,又仿佛是一个完整的空间。

由于它对空间范围的不确定性,使得建筑空间具有较强的流通性。

(四)序列空间之美
中国古建筑的序列之美,体现在沿纵深方向排列的一连串院落上,而隔屏、楼梯、天桥、挑廊、台阶、陈设等,便形成了动态的连续空间的重要手段。

从住宅到宫殿、庙宇,大体都是如此。

“笙歌归院落,灯火下楼台”“庭院深深深几许”,就反映了这种情况。

最突出的例子就是北京的明清故宫。

从大清门、天安门、端门、午门、太和门到太和殿,这个空间序列是十分壮观的。

它的巨大的建筑规模和体量,有等差、有节奏的空间安排,中轴对称的院落式布局,以及黄瓦、红墙、白色台基等庄重色调,无不体现着封建宗法礼制精神,象征着封建帝王至高无上的地位和权威。

从天安门的高大辉煌,到午门的巍峨雄壮;从太和殿广场的雍容尊贵,到太和殿的庄重稳定,都渗透着皇权至上、唯我独尊的封建帝王意识。

从某种意义上说,紫禁城宫殿就是中国封建社会政治文化和审美意识的结晶,是一部凝固化的历史巨著。

三、东西方建筑美学之差异
中国传统建筑的艺术风格以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为基调,寻求意境美以及宁静的和谐,将神韵美的表达推向一个顶峰:大音希声、大象无形;计白为黑、虚处传神;超以象外、得其环中;逸笔草草,不求形似……东方美学最后寻求的亦是和谐。

与东方美学不同,西方古典建筑的艺术风格重在表现人与自然的对抗之美,以宗教建筑的空旷、封闭的内部空间使人产生宗教般的激情与迷恋。

西方美学认为,由完善比例的“数”构成宇宙和谐的节律,而人按照数的原则在寻找体型的比例,并发现黄金比、人体比例、柱式等的几何规则,又将形式美的规律描述为比例、尺度、均衡、节奏、韵律、对称、秩序、变化、统一、序列、重点,然后总归于和谐。

古典盛行的希腊雕刻与建筑是人类和谐的最高典范。

结语
法国雕刻家罗丹说过:“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美在生活中是随处可见的,尤其是我国传统的建筑艺术所表现出的灵动的、虚实的、流动的、序列的空间之美。

对建筑空间之美的了解是全方位的,这不仅要建筑师全身心地投入和对文化、社会的深刻理解,还需要有对娴熟设计技巧的运用。

我们期待中国出现更多具有魅力、体现民族文化的现代新建筑。

参考文献:
[1]王受之.世界现代设计史[M].新世纪出版社,1996.
[2]吴梅.中国传统室内环境的诗意空间初探[D].室内设计.1994(01).
[3]陈志华.北窗杂记[M].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