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设计评价
知识总结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

知识总结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一、实验方案设计实验方案设计是指设计一个实验的过程,包括确定实验的研究对象、实验的目的和假设、实验的步骤和操作方法、实验的数据处理方法等。
一个好的实验方案设计能够确保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1. 确定实验的研究对象和目的根据实验的目的和研究对象的特点来确定实验方案。
例如,如果研究对象是某种生物,那么需要确定实验的生长环境和饲养方式;如果研究对象是某种材料,那么需要确定实验的测试方法和测量仪器。
2. 确定实验的假设和变量根据实验的目的和研究对象的特征,确定实验的假设和变量。
假设是指对研究对象进行的一种猜测或预测,变量是指实验中可以被改变的因素。
实验的变量分为独立变量和依赖变量。
独立变量是实验中自行改变的变量,依赖变量是实验中被观察的、受独立变量影响的变量。
3. 确定实验的步骤和操作方法根据实验的目的和研究对象的特点,设计实验的步骤和操作方法。
在设计实验步骤时,需要思考每一步的目的和相应的操作方法。
同时,也需要考虑实验操作的安全性和实验室环境。
4. 确定实验的数据处理方法在确定实验方案时,需要确定实验的数据处理方法。
数据处理方法是指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和计算的过程。
需要根据实验数据的特点和研究目的,选择合适的数据处理方法,保证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二、实验方案评价实验方案评价是指对已经设计出的实验方案进行评估,确定其可行性和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实验方案评价的主要内容包括实验方案的合理性、操作的有效性、实验数据的可靠性等。
1. 实验方案的合理性实验方案的合理性是指实验方案是否符合研究目的,并且能够有效地解决研究问题。
在评价实验方案的合理性时,需要考虑实验的操作方法、实验操作环境、实验的变量和数据处理方法等方面。
2. 操作的有效性在实验过程中,需要对实验操作的有效性进行评估,确保实验数据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操作的有效性包括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实验数据采集的准确性、实验量的测量精度等方面。
实验设计的评价-优点-缺点

实验设计的评价-优点-缺点
实验设计的评价
优点
(1)其变量较清楚明白,自变量作用明显
(2)规模有限从而节省资源
(3)可有效控制实验场境和外在环境,排除影响自变量、因变量及实验过程的因素
(4)测量工具较精确,误差较小
缺点
其缺点在于实验设计场境是创造的,研究条件不自然从而其实务推进上有困难,太强调精细从而难于复制。
由于社会工作中实验研究往往以人为对象,因此,研究者在实验组人员的选择、实验刺激的应用等方面不可避免地面临伦理难题。
好的实验研究需要研究者把握社会工作研究的科学性,也需要研究者在研究过程中体现其艺术性。
临床实验报告评语大全

临床实验报告评语大全一、引言实验报告评语部分通常位于引言部分之后,起到总结和评价实验结果的作用。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临床实验报告评语,便于参考和使用。
二、实验目的1. 本实验的目的是研究...2. 通过本实验的目的,我们可以...3. 实验的目标在于...4. 通过这项实验,我们希望验证...三、实验设计与方法1. 本实验采用了(方法名称)进行...2. 实验设计采用随机对照试验,既可以排除干扰因素,又能保持实验数据的可靠性。
3. 实验所采用的方法可靠且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4. 通过合理的实验设计与方法,我们可以更准确地得到实验结果。
四、实验结果与数据分析1. 实验结果表明...2. 根据数据分析,我们发现...3. 我们将数据整理成表格,以便更好地展示实验结果。
4. 实验数据的分析说明...5. 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五、实验结论1. 通过本实验,我们得出结论...2. 实验结果表明,对于...(实验对象),...(给出结论)。
3. 从实验结果来看,...(给出结论)。
4. 根据实验得出的结论,我们可以得到以下启示:5. 综上所述,本实验的结论是...六、实验评价与展望1. 本实验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是...2. 实验中可能存在的误差与偏差...3. 对实验设计进行改进,可以使实验结果更具可靠性。
4. 本实验的局限性在于...5. 进一步研究还可拓展实验的深度与广度。
七、实验意义1. 通过本实验,我们对...(主题)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2. 实验结果可以为...(相关领域)提供参考和依据。
3. 本实验对于...(特定疾病/细胞/药物)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4. 进一步研究可以拓展实验结果的应用范围与价值。
八、参考文献[1] 作者. 标题[J]. 期刊名, 年份, 卷(期): 起止页码.[2] 作者. 标题[J]. 期刊名, 年份, 卷(期): 起止页码.[3] 作者. 标题[J]. 期刊名, 年份, 卷(期): 起止页码.以上是临床实验报告评语的一些常用表达,不同的实验报告评语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适当修改和调整,以符合评语所要表达的内容。
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

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1. 引言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是科研和工程项目中非常重要的环节。
一个合理的实验方案能够保证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和可重复性,从而有效支持科学研究和工程开发。
本文将介绍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的一般流程和方法,并分析其重要性和影响因素。
2. 实验方案设计实验方案设计是实验工作的基础,它涉及到实验目的、实验材料、实验方法、实验步骤等方面的内容。
2.1 实验目的实验目的是实验工作的出发点,是实验方案设计的首要考虑因素。
实验目的应该明确、具体、可操作性强,并符合科学研究或工程开发的要求。
在实验方案设计过程中,应该明确实验目的并在后续的设计中保持一致。
2.2 实验材料实验材料是实验方案设计中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
实验材料的选择应该与实验目的和实验方法相匹配,能够保证实验的可行性和准确性。
在选择实验材料时,还需要考虑其可获取性、可重复性和成本等因素。
2.3 实验方法实验方法是实验方案设计的核心内容,它包括了实验的基本原理、实验步骤和实验数据的采集方法等。
实验方法应该符合科学研究的规范和要求,能够保证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在设计实验方法时,需要综合考虑实验目的、实验材料和实验条件等多个因素。
2.4 实验步骤实验步骤是实验方案设计的实施指南,它描述了实验的具体操作过程。
实验步骤应该详细、清晰,并包含必要的实验注意事项和安全措施等。
在编写实验步骤时,应该遵循规范的科技写作要求,以确保实验能够顺利进行并获得可靠的实验结果。
3. 实验方案评价实验方案评价是对实验方案设计的客观评估和分析,旨在发现潜在问题并提供改进方案。
3.1 可行性评价可行性评价是对实验方案的可行性进行评估,主要考虑实验目的的实现、实验材料的可获取性和实验方法的可操作性等。
可行性评价的结果将影响实验方案的进一步开展和修订,以确保实验的成功进行。
3.2 可靠性评价可靠性评价是对实验方案的可靠性进行评估,主要考虑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
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

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一、实验方案的设计(一)、一个相对完整的化学实验方案一般应包括的内容有:实验名称、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用品和实验步骤、实验现象记录,及结果处理、问题和讨论等。
(二)、实验方案设计的基本要求1、科学性(1)、当制备具有还原性的物质时,不能用强氧化性酸,如:①、制氢气不能用HNO3、浓H2SO4,宜用稀H2SO4等。
另外,宜用粗锌(利用原电池原理加快反应速率),不宜用纯锌(反应速率慢)。
②、同理,制H2S、HBr、HI等气体时,皆不宜用浓H2SO4.前者宜用稀盐酸,后两者宜用浓磷酸.FeS + 2HCl = FeCl2 + H2S↑H3PO4 + NaBr NaH2PO4 + HBr↑(制HI用NaI)(2)、与反应进行、停滞有关的问题用CaCO3制CO2,不宜用H2SO4。
生成的微溶物CaSO4会覆盖在CaCO3表面,阻止反应进一步进行。
(3)、MnO2和浓盐酸在加热条件下反应,制备的Cl2中含HCl气体和水蒸气较多;若用KMnO4代替MnO2进行反应,由于反应不需加热,使制得的Cl2中含HCl气体和水蒸气极少.(4)、酸性废气可用碱石灰或强碱溶液吸收,不用石灰水,因为Ca(OH)2属于微溶物质,石灰水中Ca(OH)2的含量少。
(5)、检查多个连续装置的气密性,一般不用手悟法,因为手掌热量有限.(6)、用排水法测量气体体积时,一定要注意装置内外压强应相同.(7)、实验室制备Al(OH)3的反应原理有两个:由Al3+制Al(OH)3,需加氨水;由AlO2-制Al(OH)3,需通CO2气体.(8)、装置顺序中,应先除杂后干燥。
如实验室制取Cl2的装置中,应先用饱和食盐水除去HCl气体,后用浓H2SO4吸收水蒸气。
2、可行性(1)、在制备Fe(OH)2时,宜将NaOH溶液煮沸,以除去NaOH溶液中溶解的O2;其次在新制的FeSO4溶液中加一层苯,可以隔离空气中的O2,防止生成的Fe(OH)2被氧化。
评语大全之实验评语怎么写

实验评语怎么写【篇一:化学实验的评价】实验评价 14.3.效果明显、操作安全、装置简单、用药少、步骤少、时间短、无污染等。
实验室可用氯气与金属铁反应制备无水三氯化铁,该化合物呈棕红色、易潮解,100℃左右时升华。
下图是两个学生设计的实验装置,左边的反应装置相同,而右边的产品收集装置则不同,分别如(Ⅰ)和(Ⅱ)所示。
试回答:(1)b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d中的反应开始前,需排除装置中的空气,应采取的方法是:_(3)d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装置(Ⅰ)的主要缺点是:。
(5)装置(Ⅱ)的主要缺点是:。
如果选用此装置来完成实验,则必须采取的改进措施是:。
用实验确定某酸ha是弱电解质。
两同学的方案是:甲:①称取一定质量的ha配制0.l mol/l的溶液100 ml;②用ph试纸测出该溶液的ph值,即可证明ha是弱电解质。
乙:①用已知物质的量浓度的ha溶液、盐酸,分别配制ph == l的两种酸溶液各100 ml;②分别取这两种溶液各10 ml,加水稀释为100 ml;③各取相同体积的两种稀释液装入两个试管,同时加入纯度相同的锌粒,观察现象,即可证明ha是弱电解质。
(1)在两个方案的第①步中,都要用到的定量仪器是(2)甲方案中,说明ha是弱电解质的理由是测得溶液的ph1(选填>、<、=)乙方案中,说明ha是弱电解质的现象是(多选扣分)(a)装hcl溶液的试管中放出h2的速率快;(b)装ha溶液的试管中放出h2的速率快;(c)两个试管中产生气体速率一样快。
(3)请你评价:乙方案中难以实现之处和不妥之处:、。
(4)请你再提出一个合理而比较容易进行的方案(药品可任取),作简明扼要表述。
???24.(1)4 hcl + mno2?mncl2 + cl2↑+ 2 h2o(2)b中的反应进行一段时间后,看到共绿色气体充满装置,再开始加热d???(3)2 fe + 3 cl2?2 fecl3(4)导管易被产品堵塞,尾气排入空气,易造成环境污染(5)产品易受潮解在瓶e和f之间连接装有干燥剂的装置(其他既能防止产品潮解又能防止尾气污染环境的合理答案均给分) 26.(12分)(1)100ml容量瓶(2)>b(3)配制ph == l的ha溶液难以实现,不妥之处在于加入的锌粒难以做到表面积相同(4)配制naa溶液,测其ph值>7即证明ha是弱电解质【篇二:学生实验设计能力的评价表】学生实验设计能力的评价表【篇三: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1.化学实验设计时遵循的原则(1)科学性,实验原理准确,实验流程合理。
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教学设计

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教学设计实验方案的设计是一个关键的教学环节,它直接影响学生对实验的理解、学习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一个好的实验方案设计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实验的原理和方法,并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创新能力和实验操作技能。
以下是一个关于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教学设计的详细讨论。
1.目标设定:在设计实验方案之前,需要明确实验的目标和学生应该达到的能力水平。
实验的目标可以分为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和态度目标三个层次。
知识目标是指学生通过实验能够掌握和理解相关知识的能力;技能目标是指学生能够独立进行实验和数据处理的能力;态度目标是指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实验道德观。
2.实验内容选择:根据实验目标和学生的基础,选择合适的实验内容。
实验内容应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实用性,能够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同时,还应考虑实验装置的可行性和材料的可获得性。
3.实验步骤设计:实验步骤设计是实验方案的核心内容之一、实验步骤应该具有科学严谨性,能够清晰地描述实验的操作过程。
同时,还需要注意实验步骤的可操作性,避免存在无法操作的环节。
4.实验设计评估和数据处理:一个好的实验方案应该能够给予学生足够的自主性和探究性。
在实验设计的过程中,需要考虑合适的评估方法,通过设计实验记录表、实验报告等评价学生实验能力的材料,并提供合理的数据处理方法。
教学设计的评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目标达成度评价:通过对学生实际操作的观察和评价,评估学生是否达到了实验目标和考察的知识、能力和态度。
2.实验记录和报告评价:通过评估学生的实验记录和报告,评价学生对实验过程和结果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3.实验操作能力评价:通过观察学生实际操作的情况,评价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安全意识。
4.学生反馈评价:通过学生的反馈信息,了解学生对实验方案和教学过程的评价和建议,并进行调整和改进。
综上所述,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教学设计是教学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环节。
一个好的实验方案设计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实验的原理和方法,并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创新能力和实验操作技能。
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

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实验方案作为科学研究和实践的基础,对于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实验方案的设计和评价两个方面进行论述,介绍其中的要点和注意事项。
一、实验方案的设计1. 确定研究目的:明确实验的目标和要解决的问题,确定实验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2. 确定实验对象和样本:根据研究的目的,在样本选择上需要充分考虑样本的代表性和可行性。
3. 设定实验组和对照组:根据实验需要,确定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分组方案,并在实验设计中进行充分的随机化和对照。
4. 制定实验步骤和方法:详细描述实验的具体操作步骤和方法,包括实验器材、实验步骤、实验流程等,确保实验可行性和结果准确性。
5. 考虑实验的可重复性和稳定性:在实验设计中,需要考虑实验的可重复性和结果的稳定性,合理安排实验重复次数和实验条件的控制。
二、实验方案的评价1. 可行性评价:对实验方案进行可行性分析,考虑实验条件、费用、时间等方面的限制因素,评估实验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2. 风险评估:对实验方案进行风险评估,评估实验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和风险,制定相应的安全措施和应急预案。
3. 方法的合理性评价:评价实验方法是否符合科学原理和实验目的,方法是否可行、可操作。
4. 数据的准确性评价:评价实验方案对于数据的采集和处理是否规范和准确,数据是否可靠和具有可信度。
5. 结果的可解释性评价:评价实验方案能否对实验结果进行合理解释,实验结果是否具有科学性和合理性。
在实验方案的设计和评价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科学原则和实际情况,确保实验方案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总结:实验方案的设计和评价是科学研究和实践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合理的实验方案可以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
通过合理设计实验方案和科学评价实验方案,可以提高研究的科学性和可靠性,为科学研究和实践提供有力支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设计与评价1. (2009 •德州)对照实验是研究物质性质的一种重要方法,下列不是B C答案:1 . C2. (2009 •眉山)已知C12通入水中形成的溶液叫氯水。
发生的反应为:往新制氯水中放入一小块红色布条,一段时间后观察,红布条褪色。
请对此现象进行探究(只需提出假设、方 案,不需要说出方案实施的具体结果)。
假设一:生成的HCIO 使红布条褪色方案一:往新制备的 HCIO 溶液中放入一小块红布条,一段时间后观察布条颜色变化。
3.假设二:生成的HCI 使红布条褪色 方案二:往盐酸溶液中放入一小块红色布条,一段时间后观察布条颜 色变化假设三:水使红布条褪色方案三:往水中放入一小块红色布条, 一段时间后观察布条颜色变化 (其它答案合理也给分)3. ( 2009 •安徽)类比法是化学研究物质的重要方法之一。
草酸的化学性质与碳酸相似。
已知碳酸易分解,草 酸在受热条件下也分解,仅生成三种氧化物。
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对此展开探究:⑴ 小明首先根据草酸中含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 元素,可推测生成物中含有水。
⑵ 小明对分解生成的其他产物进行猜测、验证:【假设一】生成物中有二氧化碳 实验一: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实验现象是,小明据此判断生成物中含有二氧化碳。
【假设二】生成物中有一氧化碳实验二:小明用右图装段进行实验,从而证明生成物中含有一氧化碳。
请回答:A 装置中黑色固体粉末是 __________________ (填化学式),A 装置中的实验C12 + H 2O = HCI + HC1O (次氯酸)、3L 晒2HC1O 2HC1 + □: t用来作对照实验的是A带火星的木条NaOH 溶液D⑶讨论交流:小芳认为,小明的实验二”不需要B装置也能够推断出生成物中含有一氧化碳,你是否支持小芳的观点:__ (填“支持”或“不支持”),请说出你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小芳认为,从环保的角度看,“实验二”装置有一个缺陷,请你指出该缺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处理的方法是 __________ 。
【解析】【答案】⑴ 氢(或氢和氧)⑵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CuO ;黑色固体变为红色⑶ 支持;只要根据氧化铜由黑色变为红色,就可判断三种氧化物中一定含有一氧化碳;缺少尾气处理装置;将尾气通到酒精灯的火焰上。
4.(2009 •上海)为了探究氧化铜与碳反应生成的气体产物,甲同学设计并进行了如下实验:取一定量氧化铜和碳的混合粉末,在不含氧气的高温条件下反应,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发现石灰水变浑浊。
由此得出结论,生成的气体产物一定是CO2。
①甲同学加热混合粉末时观察到的现象是:黑色粉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③检验气体产物是CO2的另一种方法是:将生成的气体通入石蕊溶液中,溶液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色。
④乙同学认为,甲同学的实验不能证明反应的气体产物只有CO2,乙同学推测气体产物中可能还有CO。
请你从下列A、B、C中选择实验装置,用于验证乙同学的推测。
将所选装置的编号填人方框,并在方括号内写出相应装置内盛放的化学试剂。
【答案】变红色;CQ + Ca(OH)2==CaCO J + H2O ;红色;A ;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钾溶液、氢氧化钡溶液等);石灰水。
5.(2009 •厦门)某兴趣小组要测定高锰酸钾样品的纯度(假设杂质受热不反应),请根据下列装置填空:(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组成D装置的两种主要玻璃仪器的名称是和;(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锰酸钾样品在A装置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装置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的原因是;⑷要完成测定任务,需选用的装置有_____________________ (填字母),需测量的数据有______________ 。
6.(2009 •广东)下列图(I )是部分常用化学仪器或装置,图(H )是部分“微型”化学仪器或装置(用“微型”仪器做实验,其试剂用量和废物排放量是通常用量的I/10或更少,符合绿色化学的理念)。
对比图(I)图(n)回答以下问题:(1)图(I )中A 、B 的名称分别是 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 ;若用D 装置除去02中的水蒸气,则 D中应装入的液体是 ______________ ,气体应从 __________ 口通入(填字母)。
⑵用图(n )中的“微型”仪器做实验,固体只需极少量、液体用量也很少(或只需1〜2小滴),相对用图(I )仪器做实验的优点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填序号): ①节约药品用量 ②能完全消除实验污染 ③方便个人或家庭实验④若需加热也能节约燃料⑶图(I )中的C 装置的作用相当于图(II )中的装置 ___________________ (填字母),它们在实验操作上的共同优点是通 过控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控制反应速度。
(4)图(I )中的C 装置和图(II )中的“多用途U 型管”(是在U 型管中套人一个底部有小孔的具支试管)都可用做“固一液”反应制取气体。
若在反应进行中分别将两装置的橡胶管中部夹上铁夹,可能出现的现象是:C 装“多用途U 型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答案】(1)胶头滴管(或滴管);试管;浓硫酸;a (2 )①③④(3) d ; 液体(溶液)加人量(4)橡胶塞冲出(或锥形瓶爆炸)液体和固体分离,反应停止【解析】7. (2009 •青岛)下图是某兴趣小组设计的四个实验装置,其中实验操作设计正确的是()A .稀释浓硫酸B .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C .称量氯化钠D .验证质量守恒定律【解析】B 稀释浓硫酸,禁止把水倒进浓硫酸中,是因为水的密度小,稀释放出的热量使浮在上层的水沸腾, 溅出伤人;称量氯化钠应“左物右码”;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如果有气体生成,则必须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实验,(I J医(□}门fifl 舲袒妃点为J0T!.红偏帕n总%为 丹应错误;B为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满足了可燃物、氧气、温度(着火点)这三个条件,故B正确。
8.(2009 •北京)某同学对下列4个实验都设计了两种方案,其中方案1合理,方案2不合理的是(选项A B D实验目的除去氢嶽■化钠中少址的碳叢钠濟洗铁溜品表面的钦甥鉴别氮化钠洛淞和稀盐酸检验一舗化碳中是否混有少挺二氧化碳方案I加水瀋解加锌粒点燃方案2加稀确酸用水沁加右蕊溶液通入难淸石就水【解析】B A中方案1、2都错误,应加入适量的Ca(OH)2过滤;B中方案2中因水不能溶解铁锈,用水不能洗去铁锈;C方案1、2都合理;D中方案1不合理,因为CO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综上所述应选择B。
9.(2009 •山西)通过一年的化学学习,我们知道实验室中的组装仪器往往有多种用途。
根据下图所示装置回答问题。
(1)图中A装置常用于制氧气,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除制氧气外,A装置还能进行另一个实验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若用B装置对氧气进行干燥,则装置内放入的药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若在B装置中盛满水,用排水法收集(瓶口向上)一瓶氧气,气体从 _______________ 端(填字母“ a” “b”)通入。
(3)某同学将实验室制得的二氧化碳通入装有澄清石灰水的B装置,始终未出现浑浊,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一条即可)。
【解析】A装置可用于加热KMnO制O,还可用于加热C U(OH)2CO、NaHCO等;禾9用浓硫酸的吸水性干燥C2;用B装置排水法收集气体,遵循“短进”原则;制CO可能用了浓盐酸,使CO中混有大量HCI。
【答案】(1)2KMnO K MnQ + MnO2 + O 2 T 碳酸氢铵受热分解(2)浓硫酸b(3)生成的CQ气体中混有HCI气体10.. (2009 •眉山)文文的家庭化学实验室有如下物品:①试管②烧杯③煤气和煤气炉④托盘天平⑤筷子⑥铁钉⑦食盐⑧食醋⑨石灰水⑩牵牛花汁(11)水(12)饮料吸管(13)胶头滴管(14)小勺。
只利用这些物品不能完成的实验是()A、探究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中CO含量的不同B 、 探究牵牛花汁是否可作指示剂C 、 探究加速食盐溶于水的有效方法D 、探究铁钉锈蚀的条件(填a 或b )处的水位升高的。
实验A 是探究磷的燃烧条件,它是通过控制是否与氧接触和控制 化学方程式是实验B 是探究铁钉生锈的条件,中间试管的实验目的是 综合分析以上两个实验,它们都采用了【解析】探究物质性质:气压(说明:写”瓶子变瘪”或"瓶子形状”等均可得分);温度(说明:写”气压"或"气体体积"等均可得分)b 关注变化过程: 温度(或达到着火点);4P + 502—2P 2O;隔绝氧气;对比12.( 2009 •株洲)氨气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极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
某学习小组在探究活 动中要制取一定量的氨气,该小组查阅资料后,得知以下两种方法可以制取氨气:第一种方法:氮气与氢气在高温、高压、催化剂的条件下生成氨气; 第二种方法:氯化铵固体和熟石灰粉末在加热条件下生成氨气。
(1)该小组同学没有选择第一种方法制取氨气的原因是(2)在下图所示装置中,制取氨气的装置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氧化碳是否可以溶于水,很难直接观察到现象,可以通过 的变化来间接感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