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历史 人教版 七下 提纲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提纲
第一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第1课繁盛一时的隋朝一、隋朝的建立、统一和灭亡1、隋的建立:581年,杨坚(隋文帝)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定都长安。
2、隋的统一:时间:589年,隋朝灭陈,统一南北。
隋实现重新统一的原因:①长期的分裂和战乱,人民渴望统一;②北方:经过南北朝的民族大融合,民族界限缩小,为南北统一创造了条件;南方:江南经济的发展,南北人民要求结束分裂局面,加强双方的经济交流。
③隋朝励精图治,国力强盛;陈朝统治腐败,力量衰弱。
意义:结束了西晋末年以来二百七十多年的分裂、对峙局面,开创隋唐时期三百二十余年的“大一统”局面,为经济文化的繁荣发展奠定了基础。
3、隋的灭亡:暴政引起农民起义,公元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将杀死,隋朝灭亡。
二、隋朝经济的繁荣──“开皇之治”1、表现:人口激增,垦田扩大、粮仓丰实。
2、原因:①国家统一,社会安定;②隋文帝励精图治,发展生产;③统治者提倡节俭。
3、隋文帝在位时期,国家统一、安定,人民负担较轻,经济繁荣发展,史称隋文帝的统治为“开皇之治”。
三、大运河的开通1、目的: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2、开通原因:①隋文帝在位的二十多年里,国家治理得比较好,出现了经济繁荣的景象,这就使隋炀帝开通大运河具备了经济实力。
②隋朝国家统一,使隋炀帝有征发几百万人的可能性。
③有前代开凿的几段古运河为基础。
3、时间、人物:隋炀帝从605年起,开通了一条纵贯南北的大运河。
4、中心、起始点: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
5、长度及地位:全长两千多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6、四个组成部分(自北向南):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7、连接五条河流(自北向南):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
8、开通的作用: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中央集权,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
第2课“贞观之治”一、唐朝的建立618年,李渊建立唐朝,定都长安。
李渊就是唐高祖。
思考:秦亡汉兴,隋亡唐兴,有什么共同之处?秦亡汉兴,隋亡唐兴的相同点:①秦隋都是在完成统一后很快灭亡的。
人教版历史七下第三单元提纲
第15课明朝君权的加强一、明朝的建立时间:_______年都城:_________ 开国皇帝__________ 1368年秋天,明军攻占大都,结束了元朝在全国的统治。
二、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1、改革行政机构,加强君主权力在地方:废除行___________,设立直属中央的___________;承宣布政使司(布政司)——掌___________提刑按察使司(按察司)——掌___________都指挥使司(都司)——掌_________在中央:废除_________,撤销_________,由_________分理朝政,直接对皇帝负责。
2、特务统治_____成立于洪武年间,由皇帝亲自主持,负责保卫皇帝安全,侦缉官员和百姓言行,不受法律约束,可直接实行缉捕。
3、八股取士命题范围:_________。
答题要求:根据指定的观点答卷,不能有个人见解。
文体:“_________”。
三、靖难之役和迁都北京1、明太祖的分封藩王2、建文帝削藩3、靖难之役4、明成祖强化君权(1)1421年,迁都北京,加强中央对_________的控制;(2)削藩政策;(3)增设特务机构——_________。
第16课中外的交往与冲突一、郑和下西洋(1)明朝前期_________的强盛;(2)_________的广泛使用;(3)郑和个人气概和勇于探索的精神;(4)明朝_________技术的发达。
3、郑和下西洋的目的——_________的联系。
4、郑和下西洋的意义:促进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交流和加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友好关系。
二、戚继光抗倭倭寇:元末明初,日本的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经常骚扰我国沿海地区,沿海居民称他们为“倭寇”。
1、倭寇骚扰中国沿海2、戚继光抗倭戚继光抗倭为什么能够取得成功?(1)戚继光进行的抗倭斗争是反抗外来侵略的正义事业,得到广大人民的支持。
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复习提纲
《中国历史》七下第三单元复习提纲14 明朝的统治1、明朝的建立:1368年初,朱元璋定都应天府(后明成祖时迁都北京),称帝,建立明朝,他就是明太祖。
2、明太祖加强君权措施:①在地方,废除行中书省,设立直属中央的三司,分管民政、刑狱和军政;在中央,废除丞相,撤消中书省,由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分管朝政,直接对皇帝负责。
②授权侍卫亲军锦衣卫,兼管对臣民的监视、侦查。
③在思想文化上,改革科举制度,实行八股取士。
规定科举考试只许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考生只能根据指定的观点答卷,不准发挥自己的见解。
答卷的文体,必须分成八个部分,成为“八股文”。
3、八股取士的影响:八股文内容空疏,形式呆板,又脱离实际,禁锢思想。
只是培养了忠诚的皇帝奴仆,但却严重阻碍了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与进步。
15 明朝的对外关系一、郑和下西洋1、目的:为提高明朝在国外的地位和威望,“示中国富强”,同时也用中国的货物去换取海外的奇珍。
(彰显国力,换取奇珍)。
2、条件:1、明朝前期的国力强盛 2、造船术的发达3、指南针在远洋航海的广泛运用4、郑和个人吃苦耐劳的英雄气概好勇于探索的精神3、时间:1405──1433年,郑和七下西洋。
4、到达地区:到过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
5、意义:郑和是我国也是世界上的伟大航海家。
郑和的远航,不仅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了友好往来,而且开创了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线,为人类的航海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
二、戚继光抗倭1、骚扰我国沿海地区,使百姓的生命财产惨遭损害,沿海居民称它们为“倭寇”。
2、戚继光抗击倭寇的进攻(台州),戚继光是我国著名的民族英雄。
3、“封侯非我愿,但愿海波平”的诗句抒发了戚继光怎样的情怀和抱负:不追求个人名利,以国家和民族安危为已任的爱国情怀。
16(21)明清时期的科技、建筑与文学一、科技名著二、明长城和北京城1、明成祖在元大都的基础上修建,北京城由宫城、皇城和京城三个部分组成,城中心的紫禁城,是皇帝居住之地,北京城布局严整,城墙高大雄伟,街道宽广笔直,是古代城市建筑的杰作,是我国也是世界建筑之林的瑰宝。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第三、四单元复习提纲
3、秦朝疆域广大:东至____ __,西到___ ___,北至___ ___一带,南到__ ____。 4、由于秦的暴政,公元前_______,陈胜、吴广 在______起义,这是中国历史上____农民起义 。
3.东海 陇西 长城 南海 4. 209年 大泽乡 第一次
5.西汉的建立者________,时间______,都城 ______. 6.作为一位雄才大略的皇帝,___________在政 治上颁布推恩令,削弱诸侯势力;思想文 化上_____________,在长安兴_________, 推行儒学教育。
毛泽东诗词《沁园春· 雪》中有“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 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 雕,……” 根据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毛泽东在词中提到的秦皇汉武分别是指什么人? (2)秦皇最伟大功绩是什么? (3)秦皇采取了什么首创制度来巩固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4)秦皇采取哪些措施加强全国经济交流和文化发展? (5)如何看待秦皇的焚书坑儒? (6)汉武为什么能够对匈奴族用兵,彻底解决了匈奴对西汉的威胁? (7)你认为应该用什么方法评价秦始皇、汉武帝?
思想
军事
焚书坑儒(李斯) 加强思想控制,但摧残 了文化 北击匈奴修长城,灵渠 (蒙恬)
反击匈奴(卫青\霍 加强中央集 去病) 权巩固统一
1、张骞通西域
(1)西域的定义: 两汉时期,人们把今天甘肃玉门关和阳关以西,也 就是今天的新疆地区和更远的地方称为西域。 (2)张骞通西域的目的:
①联络大月氏,共同夹击匈奴。 ②沟通西域与内地的联系。
5.刘邦
前202年 长安
6.汉武帝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太学
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汉 西汉的建立 朝,定都长安,史称西汉。 文景之治(原因、表现) 西 汉 的 统 治 “文景之治”的经济繁荣。 汉 武 原因 汉武帝雄才大略,善于用人。 帝 的 目的: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统治。 大 措施 一 影响:汉武帝时,实现了大一统, 统 开始进入鼎盛时期。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明清时期复习提纲
期末复习(二)第三单元:明清两代———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危机第16课:中外的交往与冲突(明)【对外】和平交往与暴力冲突并存第18课:收复台湾和抗击沙俄(清)第16课(一)郑和下西洋1、西洋的位置 2条件:明朝前期国力强盛(根本条件)3目的: 4.时间:——年 5、次数:6、最远:7、意义:(二)戚继光抗倭1、“倭寇”。
2、戚继光抗倭组建军队名称3、戚继光抗倭三步骤4.戚继光的评价(三)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____年,葡萄牙殖民者攫取了在我国_______的居住权。
直到1999年12月20日,澳门才回归祖国怀抱。
第18课(一)收复台湾(“开辟荆榛逐荷夷”)1.荷兰人在台湾修建的据点,头目2.郑成功收复台湾的时间,经过,结果3.如何评价郑成功4.清朝为管辖台湾设置的机构、时间、影响(二)抗击沙俄1.沙俄在黑龙江流域修筑的城堡、沙俄头目2.组织自卫反击战的人物、结果3.《尼布楚条约》签订的时间,解决的问题、性质、法律上的意义4.为巩固边疆稳定,清初我国人民采取了哪些行动打击侵略者?【对内】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巩固第19课顺治帝接见五世达赖,一式赐予的封号。
对西藏的管辖措施康熙帝赐予另一西藏佛教首领的封号。
1727年,清政府开始设置,共同管理西藏。
统作用:。
一回部:天山以南居住着信奉的维吾尔族。
多平定大小和卓叛乱经过:调兵讨伐平定。
民结果:设,加强了西北地区的管辖。
族国原因:受到控制与压迫。
家迎接回归祖国的土尔扈特经过:1771年,在首领率领下回到祖国。
的意义:巩固清朝的疆域:。
【文化】时代特点鲜明第21课1、北京城,明长城2、明朝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原因3、明朝三部科技巨著、作者、评价第22课1清文化的时代特点2四大名著、作者、评价3明清时期城乡人民的文化活动4明朝的戏剧家,作品;京剧形成的时间,基础5明朝的书法家,画家;清朝的画家补充:明清君主集权强化对社会的影响(1)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有利于政治安定,起到了巩固专职统治的作用(2)加强了对人民的控制,严重阻碍了社会的进步,是中国封建社会走逐步走向衰落的表现。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第三单元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知识点复习提纲
第三单元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一明朝(一)建立建立者:朱元璋时间:1368年都城:应天府(南京),后迁都北京(二)强化皇权(目的:巩固统治)1、地方(1)取消行省制,设置“三司”制度(布政使司、按察使司、都指挥使司),将原来行中书省的权力一分为三,互不统属,从而使行省的权力分散(2)先后分封诸子为王,驻守各地,监控地方,巩固皇室。
2、中央(1)废除了以往长期存在的丞相制度和中书省,提升吏、户、礼、兵、刑、工六部的职权,并使六部直接向皇帝负责(明成祖时,设立内阁,协助皇帝处理政务);(2)为分散兵权,把原来大都督府分为中、左、右、前、后五军都督府,将军队调动和武官任命的权力统归兵部。
3、监管臣民(实质:皇帝的爪牙和耳目)(1)设立了由皇帝直接指挥的锦衣卫,掌管侍卫、缉捕、刑狱诸事,保护皇帝,镇压官民;(2)明成祖又设立了同类机构东厂。
4、总体结构:意义:地方和中央的各个部门,既互不统属,又互相牵制,各自直接向皇帝负责,这样就使皇权高度集中,君主专制大为加强。
(三)八股取士考试内容:明朝严格规定考试的题目必须来自“四书”“五经”答题标准:考生对题目的解释,必须是以朱熹的《四书集注》为标准,不得自己随意发挥文体格式:要求答卷由八个部分组成,其中后四个部分为主体,每部分要有两股对仗的文字,因此称为“八股文”弊端:八股文内容空疏,形式呆板,又脱离实际,禁锢思想。
影响:应试的人为了被录取,只有死读“四书”“五经”,成为皇帝旨意的顺从者。
(四)经济的发展经济作物的引进:明代引进了原产于南美洲的玉米、甘薯、马铃薯、花生和向日葵等。
手工业的发展:(1)棉纺织业从南方推向北方,南北方都涌现出一批棉纺织业基地;(2)苏州是明代的丝织业中心;(3)景德镇是全国的制瓷中心,所产的青花瓷器,造型多样,花纹优美,畅销海内外。
商业的发展:(1)全国性的商业城市——北京和南京。
还出现了数十座较大的商业城市;(2)出现了大型商帮——晋商和徽商(五)对外关系(国家实力决定外交关系)1、郑和下西洋条件:明朝经济逐步繁荣,国力雄厚,成为当时世界上的强国。
七下历史第三单元复习提纲
第三单元1. 明清的时代特征?明朝建立的时间、都城、人物。
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5点)、丞相何时出现、何时废除?对臣民监视和侦察的是?“八股文”的考试范围?目的?影响?朱棣反对削藩的战争是?明成祖称加强君权的措施(3点)、明朝君主专制高度强化的表现?君权与相权发展趋势?2. 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时间?次数?起止点?什么最受欢迎?作用。
抗击倭寇的人?倭寇是哪个国家?攫取澳门居住权的是?时间?何时回归?3. 统一女真各部的人?后金建立的时间?清朝建立的时间、人物、都城。
清军入关的时间?清朝加强君权的措施(2点)、政治方面哪个皇帝设立什么机构?职责?清朝初年,大权掌握在谁的手中?到何时被撤销?标志着封建君主集权进一步强化并达到顶峰的是?君权出现在何时?思想方面的措施?哪三个皇帝时期最严重?根本目的是?影响?4. 明朝侵占台湾的是?谁收复?何时?清政府为加强统治设置什么机构?有何作用?证明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的史实。
清朝侵犯我国黑龙江流域的是哪国?谁组织什么战争进行抵抗?结果签订什么条约?条约内容?规定了哪段边界问题?中国古代史上民族英雄有哪些?分别抗击的哪国侵略?5. 清朝加强对西藏管辖的措施有什么?有何启示?顺治帝册封的什么?康熙帝册封的什么?加强对西藏管辖谁设置什么职务?清朝加强对新疆的管辖有什么措施?哪个皇帝?哪个民族?回归祖国的是哪个民族?哪个首领?土尔扈特回归祖国有何意义?清朝疆域(东南西北、西北、东北、东南)清朝统一有何意义?6. 明清从哪里引进哪些新品种?明朝丝织业中心是?清朝后来居上是?全国制瓷中心?代表性的瓷器?全国性的商贸城市?明清的商人群体?资本主义萌芽出现的时间、地点、原因、表现、性质、机工是?机户是?“闭关锁国”出现的原因、含义、唯一的对外通商口岸?影响(积极、消极)启示?7. 北京城又叫?修建的人物?在什么基础上修建?地位?分为哪些部分?明长城东起?西至?秦长城东起?西至?明代医药学家?代表著作?地位?明代杰出的科学家?代表作品?总结了什么行业的生产技术?强调了什么?体现了哪家学派的何种观点?地位?明代农业百科全书?作者?地位?明清文化特征?文学表现形式?(唐、宋、元、明清)四大名著、作者、朝代、地位。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时代特征〕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1、建立、统一与灭亡〔1〕建立:年,杨坚〔隋文帝〕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定都。
〔2〕统一:年,隋文帝灭陈,统一全国。
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顺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趋势。
〔3〕灭亡:618年,隋炀帝在被部下杀死,隋朝灭亡。
2、开通大运河〔P3〕〔1〕目的:为了加强,稳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2〕概况:①时间:605年、〔皇帝〕下令开通②“三点、四段、五河”:以为中心,北达、南达余杭;自北向南依次是、通济渠、、江南河;自北向南依次沟通了海河、黄河、、长江、。
〔3〕作用: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和文化交流。
3、开创科举取士制度〔P3〕〔1〕开创:①时,逐步建立起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②隋炀帝时,创立,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立〔2〕影响:科举制的创立,是中国古代的一大变革,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加强了;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扩大了;同时也推动了的发展,在全国范围内塑造了浓厚的读书风气,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
此后,科举制成为历朝选拔官吏的主要制度,一直维持了多年。
【参考答案】1.〔1〕581 长安〔2〕589〔3〕江都2.〔1〕南北交通〔2〕隋炀帝洛阳涿郡永济渠邗沟淮河钱塘江〔3〕经济3.〔1〕隋文帝进士科〔2〕选官制度中央集权统治基础教育1300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1、唐朝的建立:618年,称帝,建立唐朝,定都长安2、唐太宗与“贞观之治”〔P7~8〕〔1〕治国措施:政治上:进一步完善;制定法律,减省刑罚;增加科举考试科目,逐渐成为最重要的科目;严格考察各级官吏;经济上:减轻人民的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
其他:吸取隋朝速亡教训,勤于政事,虚心,广纳,知人善任,如魏征、杜如晦、房玄龄等。
(2)结果:唐太宗统治期间,政治清明,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国力增强,文教兴盛,历史上称之为“”。
3、女皇武则天:治宏贞观政启开元、“贞观遗风”〔P8~9〕治国措施:大力发展科举制,创立制度和;继续推行贞观以来减轻人民负担的政策和措施,重视农业生产。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复习提纲
第6课 对外友好往来
1、唐朝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望,各国都称中国人 为“唐人”。 2、“天竺”指今印度半岛;“大食”指今阿拉伯半 岛;“波斯”指今伊朗。 3、隋唐,中日两国交往非常频繁。日本为了学习我 们唐朝先进的文化,派遣了许多使者来到中国,这 些使者被称为“遣唐使”。 4、唐玄宗时,高僧鉴真东渡日本,为中日两国的友 好和文化传播作出重大的贡献。 5、唐朝时,高僧玄奘西游印度取经,并写成《大唐 西域记》。
4、“房谋杜断”指的是唐太宗时期重用的两为宰相:房 玄龄、杜如晦。而当时最著名的谏臣是魏征,唐太宗把 他比喻为可以“知得失”的一面镜子。 5、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她改唐朝的国号 为周,她在位期间,继续实行唐太宗发展农业、选拔贤 才的政策,使唐朝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国力不断增强。 人们称她的统治“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6、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唐太宗 左边这段话唐太宗曾经引用过。这句话的意思是:统 治者好比是船,人民就是水;水能使船在水上航行,也 能把船打翻。这句话表明了人民群众力量的强大。
第16课 中外的交 往与冲突
1、1405~1433年,郑和 前后 七下西洋,到过亚非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 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比欧洲航海家的远航早半个多世纪。 2、郑和下西洋的目的:为了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明成祖 派遣郑和下西洋。 3、郑和下西洋的条件:(1)、明朝前期,社会经济繁荣,国家强盛,这为郑和 下西洋提供了雄厚的物质基础,这是最根本的原因。(2)、唐宋以来,我国 的造船技术不断提高,航海技术的掌握,指南针的使用;天文、地理知识的 积累等,这些都为郑和下西洋提供了科学技术条件。(3)郑和从小能吃苦耐 劳,培养了英勇无畏的气概。 4、郑和下西洋的历史意义(影响):郑和的远航,促进了中国和亚非各国的经 济交流,加强了我国和亚非各国的友好关系。 5、元末明初,日本 的武士、商人和海盗,经常骚扰我国沿海地区,沿海居民称 他们为“倭寇”。明朝著名的民族英雄 戚继光 抗倭寇,使东南沿海的倭患被 平息了。 6、“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戚继光。(“海波平”的意思是荡平侵扰 我国东南沿海的倭寇。这句话表现了他不求名利的高尚品德,表达了他抵御 外辱,捍卫国家和民族尊严的坚强决心。 1553年,葡萄牙 殖民者攫取了我国广东 澳门 的居住权。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复习提纲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复习提纲第一单元:大秦帝国1. 大秦帝国的形成和发展- 大秦帝国的建立- 大秦帝国的疆域扩张- 大秦帝国的统一管理2. 西北夷的抵抗和影响- 西北夷抵抗大秦帝国- 西北夷对大秦帝国的影响3. 大秦帝国的文化和统一帝国的特点- 大秦帝国的文化成就- 统一帝国的特点和影响第二单元:大汉江山1. 沿用秦制的大汉王朝- 大汉王朝的建立- 大汉王朝的政治制度和官制2. 东汉末年的动荡和灭亡- 东汉末年的社会动荡- 东汉末年的政治灭亡3. 东汉文化和科技的繁荣- 东汉文化的繁荣发展- 东汉科技的进步和贡献第三单元:三国鼎立1. 三国时期的政权形成- 魏、蜀、吴三国的形成- 三国政权的对峙与斗争2. 三国鼎立的局势与演变- 三国鼎立的格局- 三国鼎立的演变和结果3. 三国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三国文化的交流和影响- 三国文化的融合和发展第四单元:南北朝时期1. 南北朝时期的政权更迭- 南北朝时期南北朝政权的兴起- 南北朝时期政权更迭的原因2. 南北朝时期社会经济特点- 南北朝时期的社会结构- 南北朝时期的经济特点3. 南北朝时期文化繁荣与转折- 南北朝文化的繁荣- 南北朝文化的转折及影响第五单元:隋唐王朝1. 隋朝统一中国- 隋朝的建立与统一- 隋朝的政治制度和改革2. 唐朝的盛世与衰落- 唐朝的盛世和文化成就- 唐朝的政治衰落和内外原因3. 隋唐王朝的对比与联系- 隋唐王朝的相似之处及原因- 隋唐王朝的联系与影响第六单元:辽金元时期1. 北方民族政权的兴起- 辽与金的建立- 辽与金的政权特点2. 南方宋朝的政治与经济- 宋朝的建立与发展- 宋朝的政治制度和经济繁荣3. 元朝的建立与统一- 元朝的兴起与建立- 元朝的统一和政治制度第七单元:明清王朝1. 明朝的建立与政权巩固- 明朝的建立和政权夺取- 明朝的政治制度和社会经济2. 明清两大王朝的对比- 明清两个王朝的相似之处和差异- 明清两个王朝对中国的影响3. 清朝的政治与文化- 清朝的统一和政治制度- 清朝的文化传承和变革以上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的复习提纲,希望能帮助你进行复习和回顾知识点。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总复习提纲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总复习提纲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________________是隋唐社会的时代特征。
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一、隋朝的建立和统一(三个时间和一个基本观点)建立:_______年,_______(_________)建立隋朝,以______为都城)统一:_______年,(XXX灭掉________,统一全国)灭亡:________年(___________在江都被杀,隋朝灭亡)统一的意义:结束了,顺应了基本观点: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是我国历史发展的大趋势。
二、隋朝在诸多方面创规立制,是一个创新的朝代。
开创了中国历史新局面。
1、大运河的开通(XXX)▲▲▲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心、起始点:以为中心,北达A_____(今北京),南至B_______(今杭州)。
长度及地位:全长两千多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四个组成部分:C___________D___________E________F___________连接五条河道。
开通的作用(意义和影响):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________。
(消极作用:但也给人民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加速了隋朝的灭亡。
)2、科举制(XXX)▲▲▲创立(隋朝):开始用考试的办法选拔人才的制度;设置__________,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创立。
完善(唐朝):XXX:增加___________,最为重要。
XXX:首创。
科举制的积极影响:①;第1页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④科举制成为历朝选拔官吏的主要制度,一直维持了 1 300多年。
三、隋朝的灭亡原因:XXX的。
时间:年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一、唐朝的建立和统一(年-年)年,(即)建立唐朝,以为都城。
并实现了世界的统一。
二、XXX(XXX)与“贞观之治”1、主观原因:他吸取隋朝速亡的汗青教训,因此,他勤于政事,谦虚纳谏,从善如流。
2023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全册复习提纲
2023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全册复习提纲第一章:秦始皇统一中国1.1 秦国的崛起- 李斯变法- 秦国的军事强大1.2 秦汉的争斗- 项羽与刘邦的战争- 刘邦的胜利与建立汉朝1.3 秦汉政权的发展- 秦汉政权的组织体系- 郡县制的建立1.4 秦汉文化的传承- 秦汉文化的特点- 秦汉文化对后世的影响第二章:西汉王朝的兴衰2.1 汉武帝的统治- 汉武帝的改革措施- 西汉的边疆扩张2.2 王莽篡权与公孙氏的- 王莽的改革失败- 公孙氏的与灭亡2.3 东汉王朝的兴起- 光武帝的- 东汉的统治和衰落2.4 西汉文化的繁荣- 文学艺术的发展- 文化传承对后世的影响第三章:秦汉之后的中国3.1 三国时期的分裂- 曹操与刘备对抗- 孙权的东吴3.2 三国时期的兴衰- 吴蜀之间的斗争- 三国时期的文化繁荣3.3 魏晋南北朝时期- 东晋的统治与北方民族的入侵- 南北朝时期的政治格局3.4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 的传入与发展- 文化繁荣对后世的影响第四章:古代中国的对外交往4.1 丝绸之路的开通- 丝绸之路的起源- 丝绸之路的繁荣与影响4.2 中华文明的传播- 中华文明的传播方式- 中华文明对周边国家的影响4.3 南海丝绸之路- 南海丝绸之路的起源- 南海丝绸之路的重要性4.4 对外交往与文化传播- 古代中国的对外贸易- 古代中国文化的影响力以上是《2023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全册复习提纲的主要内容,希望能对您的复习有所帮助。
历史初一下第三单元提纲
历史初一下第三单元复习提纲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危机:明清(1368—1840)2012、5一、政治方面:(君主专制空前加强——封建社会危机的表现)1、明(1368—— 1644)①建立:1368年朱元璋(明太祖),定都南京。
1368年灭元。
迁都北京: 1421年,明成祖。
目的:为加强中央对北方的控制。
灭亡:1644年李自成率农民军攻占北京②加强君主专制统治:▲改革行政机构,加强君主权力。
中央废丞相、中书省,权分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军政大权集于皇帝地方:废行省,设三司——直属中央▲设厂卫特务机构,君主专制高度强化的一种表现明太祖:锦衣卫;明成祖:东厂▲八股取士:文化专制政策。
科举制在明朝的重大变化。
培养皇帝忠实奴仆,禁锢了思想,阻碍了科学文化的发展。
P90引文▲实行“削藩”政策:建文帝、明成祖。
削弱藩王势力,进一步强化君权。
2、清(鸦片战争前)1636——1840①满洲的兴起:努尔哈赤:明朝后期,统一女真各部;建后金。
皇太极:改女真为满洲;1636年改金为清。
清军入关:1644年,顺治帝,迁都北京,逐步建立起对全国的统治。
②君主集权的强化雍正帝设军机处:标志君主集权进一步强化,达到顶峰。
P100引文文字狱文化专制政策。
康熙、雍正、乾隆三朝严重。
造成社会恐怖,摧残了人才,禁锢了思想,阻碍了社会进步。
二、经济方面:1、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封建社会危机的表现)①基础: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农业:明代引进玉米、甘薯等手工业:棉纺织业:南方——北方;制瓷中心:景德镇,青花瓷商业:北京、南京②前提:商品经济空前活跃③时间:明朝中期以后;地点:松江、苏州等江南地区;部门:纺织业④标志:“机户出资,机工出力”机房(手工工场)的出现。
(机户:早期资本家,机工:早期雇佣工人)(“机户出资,机工出力”——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⑤缓慢发展:清朝资本主义性质的手工业部门增多,规模扩大2、“闭关锁国”政策:(封建社会危机的表现)①原因:封建经济占主导地位;统治者推行重本抑末政策;P118引文防止西方入侵;害怕中外交往危及统治。
2023(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教学复习提纲
2023(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教学复习提纲单元一:古代文明与世界1. 文明的起源与发展- 人类起源及早期文明的形成- 河流文明的兴起与贡献- 两河流域文明的特点与成就2. 古代中国的文明- 夏、商、周三代的建立及其特点- 古代中国的政治、经济、科技发展单元二:古代中国的朝代与政治制度1. 周朝与封建制度- 西周和东周的建立与演变- 封建制度的形成与特点2. 秦朝与统一中国- 秦朝的崛起与秦始皇的改革- 统一中国的影响与意义3. 汉朝与中央集权制度- 西汉与东汉的建立与发展- 中央集权制度的运作与特点单元三:古代中国的经济与社会生活1. 农业与手工业的发展- 农业生产的技术改进与农田水利建设- 手工业的兴起与工艺技术的进步2. 商业与贸易的兴盛- 物品流通的发展与货币的出现- 丝绸之路的开通与沿线文化交流3. 社会生活与文化艺术- 社会等级制度及其特点- 文化艺术的繁荣与创造单元四:中世纪的欧洲1. 罗马帝国与教- 古罗马文明的兴衰与教的传播- 教对欧洲中世纪社会的影响2. 欧洲封建社会- 封建领主与农奴的关系与权力分配- 封建社会的经济、文化和政治生活3. 中世纪欧洲的城市与商业- 城市的兴起与市民阶层的诞生- 商业与工艺业的发展对欧洲的影响单元五:古代非洲与亚洲1. 古埃及的河流文明- 尼罗河文明的特点与成就- 古埃及的社会、宗教与文化2. 古印度的河流文明- 印度河流域文明的特点与成就- 古印度的社会、宗教与文化3. 古非洲的文明- 埃及与非洲其他文明的联系与影响- 古非洲的社会、经济与文化以上为《2023(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教学复习提纲》的大纲内容。
详细的课程安排和教学材料可根据教师要求进行补充和调整。
部编人教版七年历史下册第三单元复习提纲
七年历史下册第三单元复习提纲第15课明朝君权的加强一、明朝的建立时间:1368年都城:应天(南京)开国皇帝:明太祖朱元璋1368年秋天,明军攻占大都,结束了元朝在全国的统治。
二、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1、改革行政机构,加强君主权力在地方:废行省,设三司;在中央:废丞相,撤中书省,由六部(吏、户、礼、兵、刑、工)分理朝政,直接对皇帝负责。
2、设立特务统治锦衣卫3、思想文化方面:八股取士:命题范围:四书五经。
答题要求:根据指定的观点答卷,不能有个人见解。
文体:“八股文”。
三、靖难之役和迁都北京1、明太祖的分封藩王2、建文帝削藩3、靖难之役4、明成祖强化君权(1)1421年,迁都北京,加强中央对北方的控制;(2)削藩政策;(3)增设特务机构——东厂。
第16课中外的交往与冲突一、1、*明朝前期明成祖(朱棣)在1405——1433年派郑成功七次下西洋,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他是我国也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航海家2、郑和下西洋的条件(1)明朝前期国力的强盛;(2)指南针的广泛使用;(3)郑和个人气概和勇于探索的精神;(4)明朝造船技术的发达。
3、郑和下西洋的目的——加强与海外的联系。
4、*郑和下西洋的意义:促进了中国和亚非各国的经济交流和友好关系。
二、戚继光抗倭倭寇:元末明初,日本的武士、商人和海盗,经常骚扰我国沿海地区,沿海居民称他们为“倭寇”。
1、戚继光抗倭戚继光抗倭为什么能够取得成功?(1)戚继光进行的抗倭斗争是反抗外来侵略的正义事业,得到广大人民的支持。
(2)戚继光率领的戚家军作战勇敢,纪律严明。
三、1533年,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1999年12月20日,中国政府恢复了对澳门行使主,回归祖国怀抱。
第17课君主集权的强化1、明朝后期,女真的杰出首努尔哈赤统一了女真各部。
161 6年,努尔哈赤自立为汗,国号为金,史称后金。
迁都沈阳,后改称盛京。
2、、皇太极继承汗位改女真族名为满洲。
1636年在盛京称帝,改国号“金”为清。
人教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总复习提纲
人教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总复习提纲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时代特征】繁荣与开放的时代:隋唐开创了中国封建社会前所未有的盛世局面,既是对秦汉的继承,也是不断创新和进步的表现。
也是不断创新和进步的表现。
1.繁荣表现繁荣表现(1)工具革新,经济繁荣经济繁荣①交通运输:隋朝大运河,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②农业技术:兴修水利,工具革新(曲辕犁、筒车);③手工业发展:丝织工艺水平高,陶瓷业发展;④商业都市:长安成为一座国际性的大都会;⑤盛世:开皇之治、贞观之治、开元盛世。
开皇之治、贞观之治、开元盛世。
(2)科技发展,文化繁荣文化繁荣①科技领先:赵州桥、雕版印刷术、火药;②唐诗繁荣:唐朝是我国诗歌的黄金时代,著名诗人有李白、杜甫和白居易;③书法绘画:隋唐书法、绘画辉煌,著名的有颜真卿、柳公权、阎立本、吴道子。
立本、吴道子。
2.开放表现开放表现(1)选官制度:科举制度创立、完善,改善了用人制度,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教育的发展。
(2)民族关系:民族政策开明。
设机构、和亲、册封促进了民族关系的融合和发展。
民族政策开明。
设机构、和亲、册封促进了民族关系的融合和发展。
(3)社会风气:社会风气开放,充满活力,人们显示出昂扬进取、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人们显示出昂扬进取、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4)对外关系:开放的对外政策,玄奘西游天竺,求取佛法;鉴真东渡日本,弘扬佛法;日本派遣唐使,学习中国的先进制度;唐都长安,世界性大都会。
世界性大都会。
【知识网络】【知识要点】1.隋唐时期的历史特征是繁荣与开放。
2.隋炀帝时期开凿的大运河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
同时大量征发劳役,加速了隋朝灭亡。
了隋朝灭亡。
3.隋炀帝时,进士科的创立,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立。
唐太宗增加科举考试科目。
武则天创立殿试制度。
科举制度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同时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同时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基础知识复习提纲新人教版1
第三单元基础知识复习提纲1、元朝之后是什么王朝?建立时间、开国君主、都城?明朝 1368年明太祖朱元璋南京2、明太祖朱元璋采取以下措施:①在中央,废除哪一官职,撤销中书省,由什么机构分管朝政,直接对谁负责?在地方,废除什么机构,设直属中央的什么机构,分管民政、刑狱和军政?②设立了什么特务机构,兼管对臣民的监视、侦查。
由谁直接指挥?③在思想文化上,实行什么方式?规定科举考试只许在什么范围内命题,考生不准怎样。
答卷的文体必须是什么?危害?明太祖朱元璋实行以上措施的目的是什么?①在中央,废丞相,由六部分管朝政,直接对皇帝负责;在地方,废行省,设三司。
②设锦衣卫,由皇帝直接指挥。
③在思想文化上,实行“八股取士”四书五经不准发表个人见解“八股文”危害:许多读书人为了中试,只顾埋头攻读经书,不讲究实际学问。
考中做官后,大都成为皇帝的忠实奴仆。
明太祖朱元璋实行以上措施的目的是加强君权。
3、明朝第二代君王是谁?他看到藩王势力日益膨胀严重威胁自己的统治,下令如何?谁打出“靖难”旗号,起兵反对建文帝,史称什么?谁获胜称帝,他就是明成祖?建文帝削藩北平的燕王朱棣靖难之役燕王朱棣4、明成祖朱棣进一步加强君权的措施:①迁都到何地,加强中央对北方的控制?②继续执行什么政策?③增设什么特务机构,由谁统领,加强对臣民的监视和侦查?明成祖朱棣:①迁都北京;②削藩;③东厂由宦官统领5、明朝君主专制高度强化的一种表现是什么?厂卫特务机构的设置6、比欧洲航海家的远航早了半个多世纪的是什么事情?此次航行的目的是什么?当时的皇帝是谁?明朝郑和下西洋目的:为了加强与海外各国的联系明成祖朱棣7、郑和下西洋的起止时间、次数,到达哪些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什么地方? 1405——1433年七次亚非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8、明朝郑和下西洋的意义?(1)郑和的远航,促进了中国和亚非各国的经济交流,加强了我国和亚非各国的友好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单元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危机第15课:明朝君权的加强1、1368年元末农民起义领袖朱元璋以应天为都城,改称南京,称皇帝,建立明朝。
朱元璋就是明太祖。
年号为洪武。
2.明朝建立后,统治者为了加强对蒙古族和女真族的防御,重修长城。
3. 明长城西起嘉峪关东到鸭绿江,全长6000 多千米。
明长城是历代规模最大、防御设施最完善的城防工程。
4.明朝(明成祖)北京城:由宫城、皇城和京城三大部分构成。
宫城是明清两朝的皇宫,也是北京城的核心。
宫城就又称紫禁城。
也就是今天的故宫。
5、故宫是世界上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宫殿建筑群,全面反映了我国古代建筑,特别是木结构建筑的杰出成就。
6、明清皇帝登基、颁布重要诏书等重大庆典仪式的地方在太和殿7、明朝是我国封建社会中央集权空前强化的时期。
8.明太祖废除了延续一千多年的丞相制度(秦朝建立),目的是加强君主专制。
9.明朝实行“厂卫” 制度,实行恐怖专政。
“厂卫”是东厂、西厂、锦衣卫等特务机构的合称,职权大。
10. 明朝时期加强君主专权制的措施:(1)政治方面:①中央废除丞相和中书省,由六部分理朝政;②地方废除行中书省,直属中央的三司;③设立锦衣卫、东厂等特务机构,加强对臣民的监督;④迁都北京,加强对北方的控制;⑤执行削藩政策。
(2)文化方面:采取八股取士,(只许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答卷的文体必须分成八个部分称为“八股文”)从思想上控制知识分子。
11、北平的燕王朱棣,打出“靖难”旗号,起兵反对建文帝,称帝。
1421年迁都北京,以加强中央对北方的控制。
1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自洪武13年,罢丞相不设,析中书省之政归六部,以尚书任天下事……帝方自操威柄,学士鲜有所决。
——《明史》(1)“帝”指谁?(答:明太祖朱元璋)(2)六部指什么?(答: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3)帝方自操威柄指什么?(答:明太祖把一切权力集中在手)(4)这一措施有什么作用?(答:使皇帝直接控制了朝廷的军政大权)13.八股文的内容、形式及其危害?(课本P62—63)14.阅读系列顾炎武抨击八股取士的材料,回答问题::“八股之害等于焚书坑儒,而败坏人才有甚于(秦朝)咸阳之郊所坑者。
”(1)以上材料中的“焚书”“咸阳之郊所坑”指的是什么?(答:“焚书坑儒”)(2)你认为顾炎武对八股取士的抨击是否正确?为什么?(答:正确。
因为八股取士使读书人脱离现实,缺乏实际能力;它禁锢了人们思想,阻碍了文化的发展和社会进步。
)第16课:中外的交往与冲突1、明朝前期明成祖(朱棣)1405 年,派郑和率领船队从刘家港(今江苏太仓境内)出发,第一次出使西洋(东南亚地区和印度洋沿岸)。
在1405~1433年,派遣郑和七次下西洋,到过亚非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比欧洲航海家的远航早半个多世纪。
目的是为加强与海外的联系,并宣扬国威,郑和他是我国也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航海家。
郑和下西洋的条件(1)、明朝前期,社会经济繁荣,国家强盛,这为郑和下西洋提供了雄厚的物质基础,这是最根本的原因。
2)、唐宋以来,我国的造船技术不断提高,航海技术的掌握,指南针的使用;天文、地理知识的积累等,这些都为郑和下西洋提供了科学技术条件。
(3)郑和从小能吃苦耐劳,培养了英勇无畏的气概。
3、郑和下西洋的目的和历史意义(作用)是什么?(1)、目的:为了加强和海外各国的联系。
(2)、意义(作用):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比欧洲航海家的远航早半个多世纪,郑和是我国也是世界历史上伟大航海家。
郑和的远航,促进了中国和亚非各国的经济交流,加强了我国和亚非各国的友好关系。
4、元末明初,日本的武士、商人和海盗,经常骚扰我国沿海地区,沿海居民称他们为“倭寇”。
明朝著名的民族英雄戚继光抗倭寇,使东南沿海的倭患被平息了。
5、“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戚继光。
(“海波平”的意思是荡平侵扰我国东南沿海的倭寇。
这句话表现了表达了他不计名利,热爱祖国,立志扫除倭患,捍卫国家和民族尊严的坚强决心。
6、1553年,葡萄牙殖民者攫取了在我国广东澳门的居住权。
在1999年12月20日,回归祖国怀抱。
第17课:君主集权的强化1、明朝后期,1616年,建立后金的统治者是女真族。
杰出首领努尔哈赤统一了女真各部。
自立为汗,国号金,史称后金。
后来努尔哈赤迁都沈阳,后改称盛京。
他就是清太宗。
2、皇太极改女真族名为满洲。
1636年,皇太极在盛京称帝,改国号为清。
1644 年清军入关(山海关),灭亡了李自成领导的明末农民起义,迁都北京,皇帝是顺治帝。
逐步建立起对全国的统治。
3、清朝强化君主集权的措施:(1)设置内阁和六部,同时保留议政王大臣会议;(2)雍正帝时设立军机处;(3)大兴“文字狱”。
4、“文字狱”的消极影响:清朝的文字狱,造成了社会的恐怖,摧残了人才。
许多知识分子不敢过问政治,从而禁锢思想,严重阻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5.明清两代,曾作为政府的中枢机构是内阁。
6.清初,使皇权受到限制的机构是议政王大臣会议。
7.元朝大运河:元世祖(忽必烈)统一全国后,开凿了从今山东临清到东平的会通河,从通州到大都的通惠河,缩短了江南到大都的距离。
元朝大运河的中心是大都(今北京)。
第18课:收复台湾和抗击沙俄1、、明朝后期(1624年),荷兰殖民者侵占了我国宝岛台湾,1661年郑成功率兵进入台湾,1662年民族英雄郑成功从荷兰殖民者(占据30多年)手中收复台湾。
郑成功是我国历史上的民族英雄。
3、17世纪中期,沙皇俄国侵略我国黑龙江流域,占领雅克萨和尼布楚。
清朝康熙皇帝带领清军和各族人民,进行了两次雅克萨自卫反击战,击毙侵略军头目托尔布津被迫投降。
4、《尼布楚条约》的主要内容、意义是什么?(课本P75)1689年,中俄双方经过平等协商,签定了第一个边界条约《尼布楚条约》主要内容:从法律上肯定了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的领土。
意义是:从法律上划定了中俄东段边界。
解决了中俄两国的东段问题。
5. 明清抗击外国侵略的英勇斗争有:明朝戚继光肃清了倭寇(日本)的骚扰;清初郑成功从荷兰殖民者手里收复台湾;康熙率清军两次出兵雅克萨打败沙俄侵略军,并签署了《尼布楚条约》保卫了东北边境。
第19课: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1、顺治帝正式赐予五世达赖为“达赖喇嘛” 的封号;康熙帝又赐予五世班禅为“班禅额尔德尼”的封号,此后,历世达赖和班禅,都必须经过中央政府的册封。
这就加强了中央对西藏的管辖。
2、1727年,清朝开始设置驻藏大臣。
驻藏大臣代表中央政府,与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的事务。
达赖和班禅的继承,必须报请中央政府批准这使清政府对西藏的管辖就更直接、更为加强了。
3、在维吾尔族等人民的支持下,清军平定了大和卓和小和卓的叛乱,。
清朝在新疆并且设置了伊犁将军,管辖包括巴尔喀什湖在内的整个新疆地区。
(乾隆时期)4、乾隆时期,土尔扈特部在杰出首领渥巴锡的带领下,粉碎沙俄军队的追击,回归祖国。
并受清政府妥善的安置。
5、“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产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1)材料中的“天朝”和“外夷”分别指什么?天朝指清朝外夷指外国(2)这句话是谁说的?是乾隆帝说的(3)这段话反映了清朝统治者什么思想?重本抑末,压制打击工商业发展的保守思想,采取了闭关锁国的政策。
6. 清初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的措施有:18世纪中期平定回部大小和卓兄弟叛乱;在伊犁等地设立将军,使清朝中央加强对新疆等边疆和少数民族地区的统治。
清朝中央政府对达赖、班禅进行册封;1727年,清朝设立驻藏大臣同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加强了对西藏的管辖。
7、清朝的统一,加强了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联系,促进了边疆地区的开发,使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进一步巩固。
8. 清朝疆域:西跨葱岭——西北达巴尔喀什湖——北接西伯利亚——东北至黑龙江以北的外兴安岭和库页岛——东临太平洋——东南到台湾及其附属岛屿钓鱼岛、赤尾屿——南至南海诸屿西南到喜马拉雅山脉。
清朝疆域是亚洲最大的国家。
第20课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1、明朝时期从外国引进的农作物有:玉米、甘薯、马铃薯、花生和向日葵等,这些农作物在我国广泛种植。
2、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空前活跃。
北京和南京是全国性的商贸城市。
3、中国资本主义的萌芽:明朝中后期,在苏州、松江等地的纺织业中出现的。
典型表现是“机户出资、机工出力” 。
机户是早期的资本家,机工是早期的雇佣工人。
他们之间是种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是一种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
4、面对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清朝政府采取的是“闭关锁国”的外交政策。
5、清初的40年,实行严厉的禁海政策。
清朝统一台湾以后开放四个港口,作为对外通商口岸,后来下令只开广州一处作为对外通商口岸,关闭其它港口。
6、清朝前期对外实行什么政策?清政府为什么要实行这种政策?实行些政策造成的危害是什么?(1)、清朝前期实行的是闭关锁国政策。
(2)、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原因是:第一:清朝统治者推行“重本抑末”政策,压抑、限制民间工商业的发展。
第二: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占主要地位,统治者认为天朝的物产丰盈,无须同外国互通无关。
第三:清朝统治者担心国家的领土主权受到外国侵犯,又害怕外国商人和沿海人民往来会滋扰生事,威胁其统治。
(3)、“闭关锁国”政策的形成过程:A、清朝初年,为打击郑成功等反清势力,实行严厉的“海禁”政策,禁止商民出海;B、统一台湾后,放松了“海禁”政策,允许松江、泉州、广州等地通商;C、乾隆年间,面对西方国家的贪欲,清政府只准广州一地同外国贸易。
形成严格限制对外贸易的“闭关锁国”政策。
(注意:不是禁止对外贸易)(4).清朝闭关锁国政策有哪些规定?(课本P84—85)(5)、清朝闭关锁国政策对中国有什么影响?(包括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课本P85)闭关锁国造成的危害是:使中国失去对外贸易的主动权,阻碍了手工业的进步和发展;使我国与世隔绝,清政府看不到世国界形势发展变化,不能同外国进行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交流,学习。
中国在世界上逐步落伍了7. 棉纺织业在明代已从南方推向北方,苏州是明代的丝织业中心;南京在清朝时后来居上。
景德镇是全国的制瓷中心,青花瓷畅销海内外。
8、康熙帝决定武力统一台湾。
在1683年派施琅率军打败郑军攻占台湾。
1684年,清朝在台湾设置台湾府。
隶属福建省。
巩固了清朝对东南边疆的统治。
9、清政府先后设置了乌里雅苏台将军和伊犁将军,加强对北部和西北边疆的统治,对维护国家的统一和领土完整起了重要作用。
10.被清政府称为“回部”的,是指我国新疆天山南麓的维吾尔族居住的地方。
11.康熙、雍正、乾隆时期,经济繁荣,国力强盛,史称“康乾盛世”。
12、原产于美洲的甘薯、玉米、马铃薯、烟草(明朝中后期传入中国)等作物迅速推广种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