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下历史知识点1
七下历史第一课1
七下历史知识点整理第1课繁盛一时的隋朝1、隋朝的社会特点?历史贡献?特点:短暂而繁盛。
历史贡献:①结束了西晋末年以来的分裂局面,使南北重归统一;②创制科举制和三省六部制,对后世影响深远;③开凿大运河,泽及后世;④隋朝灭亡的教训有益于唐朝的统治。
2、隋朝与历史上哪个朝代相似?有何相似之处?与秦朝相似,相似之处:①结束分裂,走向统一;(秦结束了春秋战国的分裂;隋朝结束了南北朝的对峙;秦朝之后是强大的汉朝,隋朝之后是强大的唐朝。
)②创立新制度对后世影响深远;(秦首创中央集权制度;隋的三省六部制、科举制被后世沿用)③不惜民力,大兴土木,建有伟大工程;(秦修长城、骊山陵;隋修运河、营建东都)④暴政短命,二世而亡。
3、隋朝建立时间、建立者、都城?581年、杨坚(隋文帝)、长安(今西安)。
4、隋朝统一的时间、意义?时间:589年;意义:①结束了西晋末年以来的分裂局面,南北重归统一。
②为隋唐强盛奠定了基础。
5、“开皇之治”出现的原因、表现?原因:隋文帝即位以后励精图治,大力提倡节俭;采取了一系列加强中央集权的改革措施;注重发展生产;隋的统一为强盛奠定了基础。
表现:隋文帝后期出现鼎盛局面。
国家疆域辽阔,国力强盛,经济繁荣,社会安定,人口大幅度增长,史称“开皇之治”。
6、隋亡的原因、教训?根本原因:隋炀帝的暴政;直接原因:隋末农民起义教训:得民心者得天下7、大运河开通的目的、起止点、中心、影响?开凿主要目的:为加强对南方地区政治经济控制,便于江南财物向洛阳长安运输;开凿的根本目的:巩固统治;大运河的起止点:南到余杭(今杭州),北至涿郡(今北京);中心:洛阳;影响:①积极:适应了统一后南北经济交流的需要,对加强南北政治经济和文化联系,维护国家统一推动经济发展起了积极作用。
②消极:开凿大运河给人民带来了沉重的苦难,激化了社会矛盾。
8、赵州桥原名、所在地、主持建造者、地位、巧妙之处?原名:安济桥;所在地:河北赵县;主持建造者:李春;地位: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石拱桥;巧妙之处:P6(最后一段)。
初中七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整理汇总(1-10课)
初中七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整理汇总(1-10课)第一课繁盛一时的隋朝1.大运河的开通:(1)时间与人物:隋炀帝从605年起,开通了一条纵贯南北的大运河。
(2)运河三点:隋朝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全长两千多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3)隋朝大运河分为四段: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并连接五大河: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
(4)大运河的开通作用:①加强了南北交通②巩固了隋王朝的统治③大大促进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
第二课“贞观之治”1.隋朝灭亡: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将杀死,隋朝灭亡。
2.唐朝的建立:618年,李渊在太原起兵反隋进入长安建立唐朝。
3.武则天及其统治:我国历史上唯一女皇帝是武则天,她晚年称帝,改国号为周,她当政期间,继续实行发展农业生产,选拔人才的政策,使唐朝社会进一步发展,国力不断增强,人称她的统治“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4.贞观之治:唐太宗重视发展生产,减轻农民的赋税劳役;注重任用贤才和虚心纳谏。
他任命富于谋略的房玄龄和善断大事的杜如晦做宰相,人称“房谋杜断”。
重用敢于直言的魏征为著名的谏臣,唐太宗统治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加强。
历史上称当时的统治为“贞观之治”。
第三课“开元盛世”1.唐朝的社会经济:(1)茶树种植:茶叶生产在江南占有重要地位,饮茶之风在全国盛行。
(2)农业生产工具改进:曲辕犁和灌溉工具筒车(3)陶瓷业:越窑青瓷、邢窑白瓷和唐三彩最为有名。
唐三彩是世界工艺的珍品。
(4)商业:唐朝时期,全国的大都市有长安、洛阳、扬州和成都。
2.长安城内分为坊和市,坊是居民住宅区,市为繁华的商业区。
3.长安既是当时各民族交往的中心,又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市。
4.唐玄宗统治前期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
第四课科举制的创立1.用分科考试的方法来选拔官员,始于隋文帝时。
隋炀帝时正式设置进士科,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
2.唐朝科举制度常设的考试科目很多,以进士和明经两科最为重要。
七年级历史下第一单元知识点
七年级历史下第一单元知识点七年级历史下第一单元知识1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一、隋朝的建立和统一(581年-618年)建立:581年(杨坚建立隋朝,以长安为都城,杨坚就是隋文帝)统一:589年(隋文帝灭掉陈朝,统一全国)灭亡:618年(隋炀帝二世而亡)二、隋朝在诸多方面创规立制,是一个创新的朝代,开创了中国历史新局面。
具体表现在:选官制度上开始实行科举制;在经济方面开通了连接南北的大运河。
1、大运河的开通(隋炀帝)①目的: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②中心、起始点: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今北京),南至余杭(今杭州)。
③长度和地位:全长两千多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④四个组成部分: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⑤连接五条河流: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
⑥开通的作用(意义和影响):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
(消极作用:但也给人民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加速了隋朝的灭亡。
)2、科举制(隋炀帝)①创立(隋朝):隋文帝开始用考试的办法选拔人才的制度;隋炀帝设置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创立。
②完善(唐朝):唐太宗:增加考试科目,进士科最为重要。
武则天:首创殿试和武举。
③发展(明朝):八股取士④科举制的积极影响:1)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变革,加强皇帝选官和用人的权力,扩大官吏选拔范围。
2)推动教育发展。
3)成为历朝选拔官吏的主要制度,持续1300多年。
三、隋朝的灭亡原因:隋炀帝的残暴统治。
时间:618年七年级历史下第一单元知识2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一、唐朝的建立和统一(618年-907年)618年,李渊建立唐朝,以长安为都城,李渊就是唐高祖,并实现了全国的统一。
二、唐太宗(李世民)与“贞观之治”(1)主观原因:他吸取隋亡的历史教训,他勤于政事,虚心纳谏,从善如流。
(2)客观措施:①任用贤能。
唐太宗广纳贤才,有敢于直言的魏征;知人善任,房玄龄善于谋略,杜如晦敢于决断(房谋杜断),他们都是贞观时期著名的宰相。
历史七下第一单元知识点
历史七下第一单元知识点历史对于七年级的你来说是一个新的科目,你理解那些知识点了吗?接下来店铺为你整理了历史七下第一单元知识点,一起来看看吧。
历史七下第一单元知识点第1课繁盛一时的隋朝一、隋朝的建立、统一和灭亡(繁盛一时,二世而亡)1、隋朝的建立:581年,杨坚(隋文帝)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定都长安。
2、隋朝的统一:589年,隋朝灭陈,统一南北。
3、隋朝的灭亡:618年,隋炀帝被部将在扬州杀死。
二、隋朝经济的繁荣──隋文帝在位时期,历史称为“开皇之治”1、国家统一、安定,人民负担较轻。
2、社会经济繁荣发展,人口大幅增长。
3、粮食、布匹储备充足。
三、大运河的开通1、目的: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2、时间、人物:隋炀帝从605年起,开通了一条纵贯南北的大运河。
3、中心、起始点: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
4、长度及地位:全长两千多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5、意义、作用: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中央集权,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四.问题探究1.隋炀帝时为什么能够开通纵贯南北的大运河?答:①隋文帝在位的二十多年里,国家治理得比较好,出现了经济繁荣的景象,这就使隋炀帝开通大运河具备了经济实力。
②隋朝国家统一,使隋炀帝有征发几百万人的可能性。
③有前几代开凿的几段古运河为基础。
2.怎样评价大运河的开凿?答:大运河的开凿既有它的积极作用,①沟通了南北交通。
②促进了运河沿线经济和商业城镇的发展。
③巩固了国家的统一。
消极作用:由于当时征发劳役过重﹑过急,造成的社会后果十分严重,是隋朝灭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3.隋朝大运河地图识别:它分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和江南河四段,连接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河流,成为我国南北交通大动脉。
4.隋朝大运河的概况: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全长两千多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它的开通,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
第2课“贞观之治”一、唐朝的建立618年,李渊建立唐朝,定都长安。
历史七下知识点总结
历史七下知识点总结一、秦朝的统一与建设1. 统一中国•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由秦始皇嬴政建立。
•秦朝实行了统一的法律制度和标准的货币制度,加强了各个地方的行政管理。
2. 秦朝的政治制度•秦朝实行的政治制度以皇权为中心,大权集中于秦始皇和其官僚集团。
•秦始皇实行了郡县制,设立郡县官员以加强地方行政管理。
•秦朝还设置了丞相和宰相等职位,建立了一套相对规范的官员选拔和升迁制度。
3. 秦朝的经济建设•秦朝进行了大规模的水利建设,修筑了著名的灵渠和秦渠等灌溉工程,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
•秦朝推行了标准的徭役制度,加强了对农民的控制,提高了农业生产力。
•秦朝还积极发展经济,推行货币制度,加强对商业的管理和控制,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二、西汉的兴盛与衰落1. 西汉王朝的兴盛•在汉高祖刘邦的统治下,西汉王朝建立并取代了秦朝。
•西汉王朝实行了严格的中央集权制度,推行了郡县制,推动了地方的行政管理。
•北方游牧民族匈奴曾多次入侵,西汉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应对并保卫边疆。
2. 西汉王朝的经济发展•西汉王朝推行了重农抑商政策,重视农业生产,提高农民的地位,稳定社会秩序。
•西汉王朝还积极开展冶铁、制盐和制瓷等手工业生产,促进了经济的繁荣。
•西汉王朝也采取了一些措施来发展商业,如设立市舶司、修建商路等。
3. 西汉王朝的衰落•西汉末年,各地农民不堪重负,爆发了多次农民起义,造成社会动荡。
•西汉王朝内部贵族豪强割据,造成统治的混乱。
•这些因素最终导致了西汉王朝的灭亡和新的王朝的建立。
三、东汉的兴起与崩溃1. 东汉政权的建立•东汉王朝由刘秀刘备建立,标志着中国历史上第三次统一政权的建立。
•东汉王朝继续实行了中央集权制度,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巩固统治。
2. 东汉时期的疆域变化•东汉时期,辽东被辽东侯董卓兼并。
•后来,东汉王朝的疆域逐渐扩大,收复了失地,并与北方的鲜卑联合抗击强大的匈奴。
3. 东汉王朝的经济发展与崩溃•东汉王朝在经济发展方面取得了一定成就,推动了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七下历史知识点总结(1--13课)
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一、隋的统一1、隋朝的建立时间:581年建立者:杨坚都城:长安2、隋的统一时间:589年3、意义: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顺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大趋势。
二、开通大运河1、目的: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2、皇帝:隋炀帝3、时间:605年3、特点:纵贯南北5、中心:洛阳6、南北终点:北抵涿郡南至余杭7、连接水系: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
8、长度:2700多千米9、作用: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
10、评价:隋朝大运河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
三、开创科举取士制度1、隋炀帝时,进士科的创立,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立。
2、科举制创立的意义:是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加强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扩大官吏的选拔范围,推动教育的发展。
四、隋朝的灭亡1、原因:隋炀帝的残暴统治2、标志:隋炀帝在江都被叛军杀死。
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一、唐朝建立与“贞观之治”1、唐朝建立时间:618年皇帝:李渊都城:长安2、“贞观之治”(1)626年李世民继位627改年号为贞观李世民就是唐太宗(2)含义:唐太宗统治期间,政治清明,经济发展,国力强盛,文教昌盛。
(3)唐太宗主要活动:A、用人上:勤于政事、虚心纳谏著名宰相:房玄龄、杜如晦B、政治上:完善三省六部制,制定法律,减省刑罚C、经济上:减轻人民负担,鼓励发展生产二、女皇武则天1、国号:周2、评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女皇帝3、统治措施:创立殿试制度,亲自面试考生;重视发展生产。
三、“开元盛世”1、皇帝:唐玄宗2、贤相:姚崇、宋璟3、年号:开元第3课盛唐气象一、.经济的繁荣1、.农业①垦田面积逐渐扩大,②农业生产技术不断改进,③发明并推广了一些重要的生产工具,如曲辕犁(用途耕作)和筒车(用途灌溉)。
④唐王朝非常重视兴修水利。
2.手工业①纺织业品种繁多,尤以丝织工艺水平最高,其中蜀锦以色彩艳丽、纹饰精美冠②陶瓷业生产水平也很高,越窑的青瓷如冰如玉,邢窑的白瓷类雪似银,闻名中外的唐三彩,造型精美,色彩亮丽。
七下历史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
七下历史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一、社会的进化和封建制度的产生1.社会的发展阶段: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
2.封建制度的定义:封建制度是指君主专制下的一种社会经济形态,是由封建地主阶级建立并维持的社会制度。
3.封建制度的特点:地主阶级的统治、农奴制度、封建家族制度、以土地、官职和军队为基础的封建等级结构。
二、夏朝的建立和社会结构1.夏朝的建立:夏禹组织各部落共同抵抗水患,击败鬼方,建立夏朝。
2.夏朝的社会结构:分为君、贵族、庶民和奴隶四个等级。
君权至上,贵族享有特权,庶民和奴隶被剥夺自由。
三、商朝的兴起和政治制度1.商朝的兴起:盘庚迁都,建立商朝。
2.商朝的政治制度:分为国君、上卿、下卿、士、庶民五个等级。
四、周朝的建立和封建制度1.西周的建立:周文王推翻暴君殷商纣王,建立西周,定都镐京(今陕西西安)。
2.周朝的政治制度:周天子以世袭制统治,设立诸侯国;封建制度中的"天子-诸侯-卿-士-庶民"五级等级制度。
五、封建制度的优点和问题1.封建制度的优点:维护了社会秩序和稳定,保障了各阶级的利益。
2.封建制度的问题:地主阶级对农民剥削压迫,农民处于生活困境;各诸侯国之间频繁战争,破坏了社会稳定。
六、奴隶制度与农奴制度1.奴隶制度:奴隶是贵族或者国家的财产,无自由权利,用于生产和劳动。
2.农奴制度:农奴是乡村土地的所有者,受地主剥削压迫,劳动条件较为恶劣。
七、农业经济和手工业经济的发展1.农业经济:以粮食、农作物种植为主,社会经济的主要支柱。
2.手工业经济:以手工业为主,冶铁、制陶、制衣等手工业逐渐发展。
八、农业劳动和手工业劳动1.农业劳动:农民以种植和耕作为主要劳动方式,通过农业生产维持生计。
2.手工业劳动:手工业工人以手工制作和加工为主要劳动方式,通过商品生产获取收入。
以上是七下历史第一单元的知识点总结,详细了解以上内容有助于理解中国封建社会的形成与发展,以及封建制度的特点和问题。
七下历史知识点归纳
七下历史知识点归纳1.“开皇之治”隋文帝的统治措施:①改革制度;②发展生产;③注重吏治。
隋文帝在位时期,国家统一、安定,人民负担较轻,经济繁荣发展,史称隋文帝的统治为“开皇之治”。
2.贞观之治1、注重总结历史经验教训,重视人民群众的力量;2、注重发展生产,减轻人民负担;3、崇尚节俭;4、任用贤才、虚心纳谏。
唐太宗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出现繁荣景象,国力逐步强盛。
历史上称当时的统治为“贞观之治”。
3.盛世经济的繁荣1、农业(1)农耕技术的发展:育秧移植栽培。
(2)茶叶生产的发展:唐朝出现了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作者陆羽被后人称为“茶神”。
(3)农业工具的改进:曲辕犁、筒车。
2、手工业(1)丝织业;(2)陶瓷业:越窑青瓷、邢窑白瓷、唐三彩。
3、商业(1)著名的大都市:长安、洛阳、扬州、成都。
(2)唐都长安是各民族交往的中心,也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市。
4.女皇武则天1.称帝:与唐高宗共掌朝政,后相继废掉两个已经做了皇帝的儿子,自己取而代之,改国号为周,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2.统治措施:打击敌对的官僚贵族;大力发展科举制,创立殿试制度,不拘一格选拔人才,扩大了统治基础。
继续推行贞观以来减轻人民负担的政策和措施,重视发展生产。
3.影响:在位期间,社会经济得以持续发展,人口持续增长,边疆得到巩固和开拓,为“开元盛世”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人称她的统治“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5.鉴真东渡1.原因:接受日本僧人的邀请。
2.过程:754年,鉴真第六次东渡抵达日本,他在日本传授佛经,还传播中国的医药、文学、书法、建筑、绘画等。
3.意义: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6.安史之乱1.背景:开元末年以后,唐玄宗追求享乐,任人唯亲,朝政日趋腐败。
边将安禄山一身兼任范阳等三地的节度使,担负东北地区防御重任,逐渐扩张势力。
2.爆发:755年,安禄山借口朝廷出现奸臣,和部将史思明一起发动叛乱,史称“安史之乱”。
七下历史 第1课知识点
七下历史第1课的知识点
1.隋朝的建立和统一:隋朝在581年由隋文帝杨坚建立,以长安为都城。
589年,隋文帝灭掉陈朝,实现了全国的统一。
隋朝的统一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为后来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2.隋朝的创新和贡献:隋朝在许多方面都有创新性的贡献。
在选官制度上,隋朝开始实行科举制,这为后来的科举制度奠定了基础。
在经济方面,隋朝开通了连接南北的大运河,这不仅加强了南北的交通,也巩固了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大运河的全长超过了两千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3.隋炀帝的贡献和过错:隋炀帝在位期间有许多重要的贡献,如被任命为大将军完成国家统一,开通大运河,创立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立,以及修筑东都洛阳使其成为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然而,他的过错也不可忽视,包括好大喜功、采用严刑酷法、对百姓劳役不息等,导致人民生活悲惨,最终引发了隋朝的灭亡。
以上是七下历史第1课的主要知识点,通过学习这一课,我们可以对隋朝的历史有更深入的了解。
初一历史下册知识点总结
初一历史下册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大河流域的文明曙光1.1 原始社会1.1.1 元谋人和北京人- 生活地点:云南元谋、北京周口店龙骨山- 生活时代:距今约170万年前、距今约70万—20万年- 生产、生活状况:使用打制石器、学会用火、采集和狩猎1.1.2 山顶洞人- 生活地点:北京周口店龙骨山顶部洞穴- 生活时代:距今约3万年- 生产、生活状况:使用打制石器、磨制和钻孔技术、采集、狩猎和捕鱼、懂得爱美和死后埋葬1.2 部落联盟1.2.1 炎帝与黄帝- 炎帝与黄帝的关系:炎帝和黄帝是黄河流域著名的部落首领,曾进行阪泉之野之战,后来炎帝族战败,归顺黄帝族,两大部落结成联盟。
- 华夏族的形成:炎黄战败蚩尤后,炎帝、黄帝部落结成联盟,经过长期发展形成日后的华夏族,华夏族是汉族的前身,中华民族的主干部分。
1.2.2 尧舜禹的传说- 禅让制:原始社会末期,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
- 传说中的禅让:尧将部落首领位置让于德才兼备的舜,舜年老后采用同样的办法把部落首领的位置让于治水有功的大禹。
第二单元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2.1 夏商西周2.1.1 夏朝- 建立时间:约公元前2070年- 建立者:禹- 都城:阳城2.1.2 商朝- 建立时间:约公元前1600年- 建立者:汤- 都城:亳2.1.3 西周- 建立时间:公元前1046年- 建立者:周武王- 都城:镐京- 制度:分封制2.2 春秋战国2.2.1 春秋五霸- 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2.2.2 战国七雄- 齐、楚、秦、燕、赵、魏、韩2.2.3 商鞅变法- 时间:公元前356年- 内容:确立土地私有,准许自由买卖;奖励耕战,废除旧贵族特权;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 作用:使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第三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3.1 秦汉3.1.1 秦朝- 建立时间:公元前221年- 建立者:嬴政- 都城:咸阳- 制度: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统一度量衡、货币和文字3.1.2 汉朝- 西汉: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汉朝,定都长安,历史上称为西汉,刘邦就是汉高祖。
七下历史第一课知识点。
七下历史第一课知识点。
七下历史第一课的知识点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 人类社会的发展: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再到封建社会,人类社会经历了不同的阶段和制度的变迁。
2. 奴隶社会的特点:奴隶社会是人类历史上的第一个阶级社会,其特点是有奴隶主和奴隶两个阶级存在,奴隶主通过剥削奴隶获取财富和权力。
3. 封建社会的特点:封建社会是奴隶社会后的一个阶段,其特点是有封建主和农民两个阶级存在,封建主通过剥削农民获取财富和权力。
封建社会的主要制度包括封建土地所有制、封建等级制度和封建的政治体制。
4. 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演变: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经历了夏、商、周三个朝代的演变。
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朝代,商朝是封建社会的兴起时期,周朝是封建社会的巩固和发展时期。
5. 中国古代的封建制度:中国古代的封建制度主要包括分封制和宗法制。
分封制是指君主将国家的土地分封给宗族和功臣,建立封建等级制度。
宗法制是指以家族为单位的社会组织和管理制度,主要包括宗法血统和宗法婚姻两个方面。
6. 封建制度的影响:封建制度的建立对中国古代社会产生了深远的
影响。
一方面,封建制度确立了封建等级秩序,稳定了社会秩序;另一方面,封建制度也加剧了社会的不平等和阶级矛盾。
7. 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不断前进的历史过程,有其内在的规律性。
历史的发展是由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的,也受到社会制度和阶级矛盾的制约。
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一课知识点整理
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一课知识点整理
在七年级下册历史的第一课中,我们学习了关于中国古代的商朝和西周的历史知识。
以下是本课的重点内容整理:
一、商朝
1. 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有文字记载的朝代,大约存在于公元前16世纪至公元前11世纪。
2. 商朝的都城主要有二里头和殷墟,殷墟是商朝的中心城市。
3. 商朝的政治制度为封建制度,国王称为“天子”,下设诸侯。
4. 商朝的社会经济主要以农业为主,农业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手工业的发展。
5. 商朝是青铜时代的代表,青铜器的制作技术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青铜礼器被用于祭祀和礼仪活动。
二、西周
1. 西周是商朝的后期统治者周文王的儿子周武王所建立的朝代,大约存在于公元前11世纪至公元前771年。
2. 周朝的都城为镐京(今西安),镐京是周朝的中心城市。
3. 周朝的政治制度为封建制度,国王称为“天子”,下设诸侯,实行宗法制度。
4. 周朝的社会经济以农业为主,农业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手工业的兴起。
5. 周朝的文化得到了发展,出现了诗经、尚书等文化作品,周朝的礼乐制度得到了完善。
通过学习七年级下册历史的第一课,我们了解了商朝和西周的历史背景、政治制度、社会经济和文化特点,对于了解中国古代历史的发展轨迹和文明成就具有重要意义。
希望同学们能够加深对这些知识的理解,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初一历史下知识点总结
初一历史下知识点总结一、中国古代史1. 夏商周时期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朝代,建立于公元前21世纪,被认为是中国的一个开始。
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有文字记载的朝代。
周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朝代,它的建立被认为是中国历史上的重大事件。
2. 秦汉时期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朝代,它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非常重要。
汉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朝代,它的建立标志着中国的统一。
3. 魏晋南北朝时期三国指的是中国历史上的三个朝代:魏、蜀、吴。
晋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朝代,它的建立标志着北方的统一。
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历史时期,它标志着中国历史上南北分裂的时期。
4. 唐宋元明清时期唐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朝代,它在中国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宋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朝代,它的建立对中国历史有着重要的意义。
元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朝代,它的建立标志着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新时期。
明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朝代,它在中国历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清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朝代,它的建立标志着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新时期。
二、世界古代史1. 古埃及时期埃及是世界历史上一个重要的古代文明,它在古代世界占有重要地位。
尼罗河是埃及的母亲河,它的水源丰富,有利于埃及的农业发展。
法老是埃及的国王,他在政治、宗教和军事等方面拥有重要的地位。
埃及的金字塔是古代埃及的建筑杰作,它是埃及的国家标志。
埃及文明的兴起对世界历史有着重要的意义。
2. 古希腊时期希腊是世界历史上的一个重要的古代文明,它对世界历史有着重要的影响。
雅典民主是古代希腊的政治制度,它对世界政治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希腊的奥林匹克运动会是古代希腊的体育盛会,它对世界体育运动有着重要的意义。
希腊的哲学家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对世界哲学有着重要的影响。
3. 古罗马时期罗马是世界历史上的一个重要的古代文明,它对世界历史有着重要的影响。
罗马的凯撒大帝是罗马历史上的重要人物,他对罗马的政治和军事有着重要影响。
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一单元知识点
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一单元知识点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一单元的知识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元朝的统一:1.元朝的建立:1260年,成吉思汗的孙子忽必烈建立元朝,定都大都(今北京),忽必烈就是元世祖。
2.元朝的统一:1271年,忽必烈改国号为元,次年定都大都。
1276年,元军攻占南宋都城临安(今杭州),南宋灭亡。
1279年,元军消灭南宋残部,完成全国统一。
二、行省制度:元朝疆域辽阔,为有效管理国家,元朝在中央设中书省,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由中央派官管辖。
行省制度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对后世影响深远。
三、明朝的建立:1.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朝,定都应天府(今南京),朱元璋就是明太祖。
2.1421年,明成祖迁都北京,此后北京一直是明朝的都城。
四、靖难之役:1.明太祖死后,传位给建文帝。
建文帝为加强中央集权,削夺藩王的权力。
燕王朱棣以“靖难”为名,发动叛乱,史称“靖难之役”。
2.1402年,朱棣攻入南京,建文帝下落不明,朱棣自立为帝,即明成祖。
五、郑和下西洋:1.郑和下西洋的时间:1405-1433年。
2.郑和下西洋的次数:七次。
3.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提高明朝在国外的地位和威望,同时也用厚往薄来的政策,招徕海外的异国君主到中国朝贡贸易。
4.郑和下西洋的影响:郑和的远航,时间之长、规模之大、范围之广,在世界航海史上都是空前的。
郑和远航促进了中国和亚非各国的经济交流,加强了我国和亚非各国的友好关系。
六、明朝的灭亡:1.明朝中后期,政治腐败,国力逐渐衰落。
2.1644年,李自成攻破北京,明朝灭亡。
随后清军入关,攻占北京。
以上仅是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一单元的部分知识点,具体内容可能因教材版本和地区差异而有所不同。
七年级历史下册1-12课知识点梳理
七年级历史下册1-12课知识点梳理七年级历史下册1-12课知识点梳理第1课时繁盛一时的隋朝1、隋朝的建立与统一:年北周外戚建立隋朝,定都,他就是隋文帝;年,隋灭掉,统一南北。
2、中国封建社会三次全国统一:年,年,年,3、隋朝大运河:(1)目的:。
(2)条件:。
(3)时间:在在位时开凿。
从年起。
(4)三点:中心在,北达,南至。
(5)四段:大运河从北向南依次为、、、。
(6)五河:从北向南依次为、、、、。
(7)地位:全长两千多公里,是古代世界上的运河。
(8)作用:。
第2课时贞观之治1、隋朝的灭亡:618年,在被部将杀死。
隋朝灭亡原因。
2、唐朝的建立:时间年,建立者是(唐高祖),都城在。
高祖退位以后,传位于即唐太宗,年号。
3、“贞观之治”局面形成的原因:(1)(2)(3)(4)(5)4、理解唐太宗说的“水能载舟,亦能覆舟”5、“贞观之治”:。
6、评价武则天的统治“”,原因:7、“房谋杜断”指的是唐太宗时期重用的两为宰相:、。
而当时最著名的谏臣是,唐太宗把他比喻为可以“知得失”的一面镜子。
第3课时开元盛世1、前期年号是开元,在他统治前期,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历史上称为“”。
2、唐玄宗在位前期的统治跟唐太宗的相似点有:善于任用贤臣,重视地方吏治,重视农业生产,注意节俭等。
3、唐朝经济繁荣表现在:农业方面:①;②;③④⑤手工业方面:①丝织业发达;②陶瓷业发达,和(最为有名)商业方面:商业繁荣的大都市有、、、。
是当时各民族交往的中心,又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市。
4、“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这句诗赞颂的哪位皇帝在位时出现的什么盛世局面?你能归纳一下该盛世局面出现的原因吗?第4课时科举制的创立1、科举制的诞生:⑴隋文帝时期,为改变魏晋以来的选官制度,开始用的方法来选拔官吏。
⑵时,正式设置,考核参选者对时事的看法,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科举制度正式诞生。
2、科举制的完善:唐朝时科举制逐渐完善,常设的考试科目中以、两科最为重要,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是完善科举制的关键人物。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归纳(一二单元)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归纳第1课繁盛一时的隋朝一、南北重归统一1、隋朝的建立时间:581年建立者:隋文帝杨坚都城:长安2、隋朝的统一时间:589年3、隋初经济的繁荣:原因:①隋文帝是个“励精图治”的皇帝。
他在位时改革制度发展生产注重吏治;②国家统一,社会安定。
二、隋朝大运河1、开凿的目的:①加强南北交通②巩固隋朝对全国的统治。
2、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全长2000多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它分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和江南河四段)3、意义:大大促进了南北的经济交流。
第2课“贞观之治”一、唐朝的建立时间:618年皇帝:唐高祖李渊都城:长安二、贞观之治1、治国思想:唐太宗吸取隋亡的教训,明白统治者不可过分压榨农民;政府要轻徭薄赋,发展生产;皇帝要勤于政事,善听正确意见;大臣要廉洁奉公,统治才能巩固。
2、治国措施:唐太宗重视发展生产,减轻农民的赋税劳役;注意“戒奢从简”,节制自己的享受欲望;合并州县,革除“民少吏多”的弊政,有得于减轻人民负担;唐太宗注意任用贤才和虚心纳谏(“房谋杜断”、魏征)3、治世局面: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加强。
三、女皇帝武则天1、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晚年改国号为周。
2、继续实行唐太宗发展农业生产、选拔贤才的政策,使唐朝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国力不断增强历史上称武则天的统治为“政启开元,治宏贞观”第3课开元盛世一、开元之治唐玄宗改革措施:任用熟悉吏治、富于改革精神的姚崇等人当宰相,“励精图治”;重视地方吏治,把中央优秀官吏下放到地方任职,并亲自考核县令政绩;开元初年注意“戒奢从简”。
这些改革措施,使开元年间的政局为之一新,史称“开元之治”。
二、盛世经济的繁荣1、农业方面,共修建了四十多处大型水利工程;农耕技术也有很大发展,南方水稻广泛采用育身移植栽培,产量大大增加,江南地区成为重要的粮食产地;蔬菜有许多新品种,大都是从西域传入的;茶叶生产在江南农业中占有重要地位,饮茶之风在全国范围盛行。
七下历史提纲知识点总结
七下历史提纲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世界的探索与发现1. 大航海时代的背景2. 郑和下西洋3. 大航海时代对世界的影响4. 东西方文明的交流5. 世界的多元一体性第二单元:文艺复兴与科学革命1. 文艺复兴的概念与基本内容2. 文艺复兴运动在意大利的兴起3. 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艺术成就4. 文艺复兴的影响5. 科学革命的背景和基本内容6. 科学革命对人类认识世界的影响第三单元:封建王国的兴起和发展1. 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2. 中国封建王朝的兴衰3. 日本的封建社会4. 西欧的封建社会5. 封建王国的兴起和发展的影响第四单元:遭受外族侵袭的中国1. 波斯帝国与大秦帝国的崛起2. 元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与社会状况3. 元代中国的经济文化发展4. 忽必烈与元代对汉文化的掠夺与吸收5. 蒙古族与汉族的融合第五单元:中国古代封建王朝的更替1. 中国封建王朝更替的历史规律2. 南北朝时期的政治动荡3. 隋唐时期的政治变革和经济发展4. 宋代的政治制度与社会经济状况5. 明清时期的政治制度与社会状况第六单元:阳明心学与朱元璋的治国理政1. 阳明心学的主要观点2. 朱元璋的出身和农民起义3. 朱元璋的建国功绩4. 朱元璋的政治思想和具体措施5. 朱元璋的著作和教育事业第七单元:西域文化的影响1. 丝绸之路的由来和作用2. 中国与周边国家的交流与互鉴3. 文献学在我国的发展4. 东西方文明交流的作用5. 土木之变发生前后的政治局势第八单元:宋代中国的政治变革1. 宋代中国的政治变革的内容2. 宋代中国的政治变革的历史意义3. 文化变革的内容4. 文化变革的历史意义5. 经济变革的内容6. 经济变革的历史意义第九单元:明代中国的社会变革1. 清代中国的政治制度2. 清代中国的政权构造3. 清代中国的政治变革4. 清代中国的经济发展5. 清代中国的文化变革第十单元:文明的交流与互鉴1. 文明的交流与互鉴的基本规律2. 中国古代文明的对外传播3. 中国古代文明的对外影响4. 中国古代文明的对外影响的历史地位5. 中国古代文明的对外影响的现实意义第十一单元:中国文化的辉煌成就1. 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2. 中国古代的医药文化成就3. 中国古代的艺术成就4. 中国古代的文学成就5. 中国古代的历史文化成就以上是七年级下历史的知识点总结,总字数超过6000字。
七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整理
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一、隋朝的建立1、隋的建立:581年,外戚杨坚(隋文帝)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定都长安。
2、隋的统一:时间589年,隋朝灭陈,统一南北。
统一原因:①长期的分裂和战乱,人民渴望统一。
②北方民族大融合,江南经济的发展。
③隋朝励精图治,国力强盛;陈朝统治腐败,力量衰弱。
统一意义:①结束了长期的分裂,实现了统。
②顺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历史发展大趋势。
③为隋唐时期经济文化的繁荣发展奠定了基础。
3、隋朝经济的繁荣──“开皇之治”措施:①发展经济,编订户籍,统一南北币制和度量衡制度;②加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
作用:①促进了社会经济恢复和发展;②人口数量和垦田面积大幅度增长、粮仓丰实;③隋朝成为疆域辽阔,国力强盛的王朝。
二、开通大运河(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朝对全国的统治,隋炀帝从605年起)1.开通条件:①隋文帝的统治奠定了经济基础。
②隋朝国家统一。
③以天然河道和古运河为基础。
2.一中心,两至点: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
全长2700多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3.四段(自北向南):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连接五条河流(自北向南):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
4.开通的作用: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交流。
1.231.2.3.1.2.原因:(2)(3)政治:①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明确中央机构的职权及决策程序;②制定法律,减省刑罚;③增加科举考试科目,鼓励士人报考,进士科逐渐成为最重要的科目;④严格考查各级官吏的政绩。
(4)经济上,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
(5)军事上,先后击败东、西突厥,加强了对西域的统治。
3.封建社会的主要盛世及其共同点:(1)主要盛世:西汉的文景之治和汉武盛世、东汉的“光武中兴”、隋朝的“开皇之治”、唐朝的“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以及清朝前期的康乾盛世。
(2)共同原因:A、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是盛世局面出现的前提和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1.581年,外戚杨坚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
589年灭掉南方的割据政权陈朝,统一全国。
2.隋统一后,统一南北币制和度量衡制度。
开通大运河3.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隋炀帝下令开凿大运河。
4.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
开创科举取士制度5.隋文帝即位后,注重考查人才的学识,初步建立起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
6.隋炀帝时,进士科的创立,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立。
7.科举制的创立,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
知识点四隋朝的灭亡8.残暴的统治导致了大规模农民起义。
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下杀死,盛极一时的隋朝随之灭亡。
9.材料一魏晋时创立九品中正制,由中央特定官员,按出身、品德等考核民间人才,分为九品录用。
但魏晋时代,世族势力很大,常影响中正官考核人才,后来甚至所凭准则仅限于门第出身。
于是造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的现象。
10.材料二隋炀帝大业三年(607年)四月,诏令文武官员有职事者,可以“孝悌有闻”“德行敦厚”“结义可称”“文才秀美”等10科举荐人才。
??大业年间,隋炀帝还设置明经、进士二科,并以“试策”取士。
11.材料一所提及魏晋时选官的主要依据是什么你认为这种方法有什么弊端依据是门第出身。
这种制度造成门第出身较高的人,即使不学无术也可以当官,面普通人才高八斗、学富五车也很难步入仕途。
12.材料二中的这种选官方法是什么制度与材料一中制度的相比哪种好说明你的理由。
科举制。
材料二中的科举制更好。
因科举制度使门第出身较低的读书人,可以凭借自己的真才实学,通过科举考试入仕作官,可以起到选拔人才的作用。
同时也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13.科举制创立的意义科举制的创立,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同时也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此后,科举制成为历朝选拔官吏的主要制度,一直维持了1 300多年。
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1.在隋末农民大起义中,原镇守太原的隋朝官僚李渊趁机起兵。
618年称帝,建立唐朝,定都长安。
2.626年,李世民即位,次年改年号为贞观,他就是历史上着名的唐太宗。
3.贞观时期在政治上,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增加科举考试科目,进士科逐渐成为最重要的科目。
4.唐太宗先后击败东、西突厥,加强了对西域的统治。
女皇武则天5.武则天改国号为周,她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6.她大力发展科举制,创立殿试制度。
知识点三开元盛世7.唐玄宗继位后,在贤相姚崇和宋璟的辅佐下,实行了一系列改革。
8.其在位前期,唐朝的国力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强大,进入了鼎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
材料一则天太后践祚临朝,欲收人心,尤务拔擢,开汲引之门,进用不疑,求访无倦,非但人得荐士,亦许自举其才。
所荐必行,所举辄试??课责既严,进退皆速,不肖者旋黜,才能者骤升,是以当代谓知人之明,累朝赖多士之用。
——陆贽:《陆宣公翰苑集》材料二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9.材料中的“则天太后”是谁材料中主要反映了她哪方面的特点武则天。
重用人才,知人善任。
10.材料二中的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这样评价为后来的开元盛世开辟了道路,弘扬了“贞观之治”。
武则天的统治期间,继续推行唐太宗的政策,使唐朝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国力不断增强,在唐朝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第3课盛唐气象1.在唐朝发明并推广了一些重要的生产工具,如曲辕犁和筒车。
2.唐朝陶瓷器生产水平也很高,闻名中外的唐三彩,造型精美,色彩亮丽。
3.唐太宗时,吐蕃赞普松赞干布统一了青藏高原。
他多次派使者到唐朝求婚。
唐太宗同意将文成公主嫁给他4.唐蕃和亲促进了吐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也增进了汉藏两族的友好关系。
知识点三开放的社会风气5.唐朝时期的社会风气比较开放,社会充满活力,人们多显示出一种昂扬进取、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当时的社会风气兼容并蓄,刚健豪迈的尚武风气盛行一时。
知识点四多彩的文学艺术6.唐朝是中国历史上诗歌创作的黄金时期,名家辈出,最为着名的有李白、杜甫、白居易等。
7.唐朝书法名家最着名的是颜真卿和欧阳询。
8.唐朝的绘画题材和类型广泛,有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以及宗教画,着名的画家有阎立本、吴道子等。
9.李白、杜甫在诗坛上享有怎样的赞誉李白被誉为“诗仙”;杜甫被誉为“诗圣”,他的诗有“诗史”之称。
第4课唐朝的中外交流1.为了学习中国文化,日本派遣使节到中国,多达十几批,当时称为“遣唐使”。
跟随使节来华的,还有很多的留学生和留学僧等。
2.他们把唐朝先进的制度、天文历法、文字、典籍、书法艺术、建筑技术等传回日本,对日本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在唐朝与日本的文化交流中,最有影响的人物是鉴真。
他百折不挠,第 6 次东渡终于到达日本。
4.他在日本传授佛经,还传播中国的医药、文学、书法、建筑、绘画等,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5.唐朝与天竺有频繁的交往。
6.贞观初年,高僧玄奘西行前往天竺取经,不畏艰难,历经磨难。
他曾在佛学最高学府那烂陀寺游学,成为远近闻名的佛学大师。
7.根据他的口述,由弟子记录成书的《大唐西域记》记载了他游历过的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山川风物及社会习俗,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
8.材料一唐朝的开元通宝与日本的和同开珎开元通宝和同开珎1.上面两幅图中的日本钱币和唐朝的钱币,有什么相同之处首先看它的外形、图案,日本的和同开珎,与唐朝的开元通宝,都是圆形方孔钱,大小相当,较宽的圆圈和中间方孔边缘的形状相似。
钱币上的文字都为汉字。
然后比较两者出现的年代,唐朝开元通宝比日本和同开珎早88年。
总之,和同开珎是仿唐朝开元通宝制造的。
这说明唐文化对日本的巨大影响。
日本出土的“开元通宝”达几万枚,“和同开珎”在我国西安南郊何家村出土,这说明唐朝时中日贸易的频繁。
2.你还能举出日本受中国文化影响的一些事例吗首先日本以唐朝制度为模式,进行改革。
如仿唐朝科举制,采取通过考试的办法选官。
其次,日本人还受唐朝文化的很大影响。
日本都城平城京,几乎同唐长安的建筑样式相同。
日本还参照汉字创制了日本文字,参照隋唐律令制定了《大宝律令》;在社会生活上至今还保留着唐朝人的某些风尚。
第5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1.开元末年以后,唐玄宗追求享乐,任人唯亲,朝政日趋腐败。
各地的节度使势力膨胀。
2.755年,安禄山借口朝廷出现奸臣,和部将史思明一起发动叛乱,史称“安史之乱”。
3.安史之乱持续八年之久,对社会经济造成了极大的破坏,唐朝的国势从此由盛转衰,各种矛盾越来越尖锐。
地方上逐渐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
黄巢起义与唐朝灭亡4.唐朝后期,统治腐朽,宦官专权,藩镇割据的态势越来越严重,中央已无力控制藩镇。
5.人民生活困苦,爆发了大规模起义。
起义军在黄巢的率领下,转战南北并攻入长安,建立政权。
6.907年,朱温建立了后梁政权,唐朝至此灭亡。
知识点三五代十国的更迭与分立 7.唐朝灭亡后,北方黄河流域与南方地区先后出现了一系列政权,史称“五代十国”,这是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
8.这一时期,虽然政权分立,但长期政治统一的历史影响和各地经济发展的密切联系,使统一始终是一个客观存在的必然趋势。
藩镇割据材料一“??故瓜分河北地付授叛将,护养孽萌,以成祸根。
敌人乘之,遂擅署吏,以赋税自私,不朝献于廷,??以土地传授子孙。
??”——《新唐书·方镇表序》材料二“??唐自中世以后,收功弭乱,虽常倚镇兵,而其亡也亦终以此,??”——《新唐书·方镇表序》(1)上述材料反映了唐朝什么社会弊病这种弊病是如何形成的反映了唐朝藩镇割据的社会弊病。
安史之乱期间和以后,唐朝增设了许多节度使,不少节度使管辖的地区,名义上是唐朝的藩镇,实际上是割据势力。
这就出现了藩镇割据的局面。
(2)材料一中的划线部分说明了什么说明藩镇可以自行委派官吏,不向中央交纳赋税,职位传子或部将,不受中央节制。
(3)材料二中的“而其亡也亦终以此”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该事件发生于哪一年唐朝被藩镇势力——朱温所灭。
发生了公元907年。
第6课北宋的统治1.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在陈桥驿发动兵变,他的部下拥立他当皇帝。
2.宋太祖和他的后继者依照先南后北的统一方针,陆续消灭了南方割据政权,结束了中原和南方的分裂割据局面。
3.宋太祖还加强中央集权,首先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还控制对军队的调动,割断将领与士兵和地方的联系。
4.在中央,宋太祖采取分化事权的办法,削弱相权。
在地方,派文臣担任各地州县的长官。
后来又陆续在地方设置转运使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
第11课元朝的统治1.元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贵族为主建立的全国性的统一王朝。
2.元朝疆域“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超越汉朝和唐朝。
3.今天的新疆、西藏、云南、东北广大地区,台湾及南海诸岛,都在元朝的统治范围之内。
元朝的版图是我国历史上最大的。
4.元朝建立后,逐步确立了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
在中央,由中书省掌管全国的行政事务,设枢密院负责全国的军事事务,设御史台负责监察事务。
5.元朝把山东、山西和河北称作“腹里”,直属于中央的中书省;其他地区,除了吐蕃、畏兀儿地区之外,设置了岭北、辽阳等10个行省,确立了行省制度。
6.元朝在澎湖岛设置了澎湖巡检司,负责管辖澎湖和琉球,这是历史上中央王朝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的行政机构。
7.元朝建立后,对西藏地区行使行政管理权,交这一地区划为一个单独的行政区,由宣政院直接统辖,从此,西藏正式成为中央直接管辖下的一个地方行政区域。
世祖即位之初??颁《农桑辑要》之书于民,俾民崇本抑末??中统元年(1260年),命各路宣抚司择通晓农事者,充随处劝农官。
“崇本抑末”一语反映了元世祖怎样的农业政策重农政策(重视农业、重视农桑)。
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1.在北宋的开封,最为繁华的是大相国寺,寺庙内外人流如潮。
2.随着城市的繁荣,宋代的市民阶层不断壮大,市民文化也丰富起来。
开封城内有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叫作“瓦子”。
其中圈出许多专供演出的圈子,称为“勾栏”。
3.宋元时期戏剧表演的主要形式是杂剧,包含了说唱、杂技、歌舞、傀儡等技艺在内。
元朝建立后,元杂剧在以大都为中心的北方地区兴盛起来,后传入南方。
4.今天传统节日如春节、元宵节、中秋节等,在宋代都有了。
5.词在唐朝时已经出现,经五代到两宋得到很大发展,成为宋代主要的文学形式之一。
6.宋代的词人层出不穷,杰出的有苏轼、李清照、辛弃疾等。
7.元朝戏剧空前发达,出现了元曲,包括散曲、杂剧和南戏等,是一种综合性的艺术。
8.元代最优秀的戏剧家是关汉卿,代表作是悲剧《窦娥冤》。
与他齐名的杂剧家还有马致远、郑光祖、白朴、王实甫等。
关、马、郑、白四人,在明代以后被誉为“元曲四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