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修订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五章第三节解析
2015年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_第五章
第二节 职业道德
一、职业生活中的道德规范 ★奉献社会
第二节 职业道德 二、大学生的择业与创业
★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 ◆服从社会发展的需要 ◆做好充分的择业准备
第二节 职业道德
一、职业生活中的道德规范 ★诚实守信
◆要求从业者在职业 活动中诚实劳动、合 法经营、信守承诺、 讲求信誉。
第二节 职业道德
一、职业生活中的道德规范 ★办事公道
◆要求从业者做到公 平、公正,不损公肥 私,不以权谋私,不 假公济私。
第二节 职业道德
一、职业生活中的道德规范 ★服务群众
• 大学生应当“以团结互助为荣 。以损人利己为耻”,积极参 与公益事业,力所能及地关心 和帮助他人,实现人生价值。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三)爱护公物
2021/1/26
46
◆爱护公物。珍惜和爱护社会共同劳动成果,坚
决同损害公共财产、破坏公物的行为作斗争。
以主人翁的态度对
待国家和集体财产, 珍重社会共同劳动成 果。正确使用城乡道 路、水电、通讯、交 通、环卫、消防等公 用设施。保护名胜古 迹、历史文物。
第一节 社会公德
三、网络生活中的道德要求 ★2健康进行网络交往 ◆大学生应通过网络开展健康有益的人际交往,积 极参与网络文化的建设与管理,进行有利于个人身 心健康和品德培养的网络交往
第一节 社会公德
三、网络生活中的道德要求 ★3自觉避免沉迷网络 ◆大学生应当从自己的身心健康出发,合理安排上 网时间,理性对待网络
2015年版思想道德修养与 法律基础_第五章
遵守道德规范 锤炼高尚品格
(2015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5章第五章第3节善于看待爱情
B:单一性伴侣
别让一夜风流毁掉你的一生!!!
C:有保护措施的安全性行为
使用安全套 安全的性行为
要做爱就 戴套,要避孕用毓婷
性放纵
对于紧急避孕的,安全套使用的成功率只有85%; 安全套对于艾滋病,预防成功率在85%; 非淋菌性尿道炎只有50%左右; 而尖锐湿疣,几乎为0。 而这些,还是在安全套使用正确, 没有阴道黏液粘到外生殖器皮肤上的情况下。
STD的传播途径
直接传染 间接传染 母婴垂直传染
64
65
66
艾滋病(发病期)
艾滋病并发带状疱疹
艾 滋 病 并 发 青 霉 菌 病
艾滋病并发卡波氏肉瘤
艾滋病并发银屑病
STD的预防
ABC原则
A:谨慎对待婚前性行为
B:单一性伴侣
C:有保护措施的安全性行为
教学要点 A、谨慎对待婚前性行为
若男友提出性要求时(他们会说:你不答应就是不够爱我;
我们都长大,还的什么;我们彼此相爱,还有什么不可以的?我会对你负责的; 别人都这样,我们也来试试吧)---怎么说NO!
爱是拒绝性要求的最好理由。要注意沟通,理性处理,不要 伤害男友的自尊心(可转移话题、参加文体活动、手淫缓解 性冲动);
多参加集体活动,减少二人独处的次数。
4、你对未来丈夫的要求是
A、有钱有地位 B、为人正直,有上进心 C、没有不良嗜好,体贴自己 D、英俊,有风度
5、你认为完美的婚姻应该是
A、门当户对 B、郎才女貌 C、心心相印 D、情趣相投
6、你认为巩固爱情的最好途 径是
A、满足对方的物质要求 B、用甜言蜜语取悦对方 C、对爱人言听计从 D、努力使自己变得完美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五章
2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第五章 遵守社会公德 维护公共秩序
• 教学要求:
•
阐明在社会公共生活领域中,公民基本道德
规范和相关法律规范的具体要求及其必要性与重
要性。帮助大学生认清公共生活与公共秩序的本
质,强化公德意识,遵守公共生活的法律规范,
养成良好的文明礼貌的行为习惯;使大学生深切
地认识到,社会公德的养成、法律意识的确立,
草木以时伐焉,禽兽以时杀焉。夫子曰: “伐一木,杀一兽,不以其时,非孝也。”
《荀子·王制》:
污池渊沼川泽,谨其时禁,故鱼鳖优 多而百姓有余用也。斩伐养长不失其时, 故山林不童而百姓有余材也。
23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第五章 遵守社会公德 维护公共秩序
遵纪守法
• 韩非子:法者,编著之图籍,设之于官府, 而布之于百姓者也。……国无常强,无常 弱。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 弱。 ……明法者强,慢法者弱。强弱如 是其明矣,而世主弗为,国亡宜矣。语曰:
• 关于正确认识和处理公共生活规范意识培养中的 矛盾问题。
4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主要内容
第五章 遵守社会公德 维护公共秩序
第一节 公共生活与公共秩序 第二节 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规范 第三节 公共生活中的法律规范
5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第五章 遵守社会公德 维护公共秩序
社会生活的三大领域及相关的道德领域
三、维护公共秩序的基本手段
必须综合运用风俗、道德、纪律、法律 等手段,规范人们的良好的行为习惯,约束 和制止不文明行为,维护社会公共秩序,形 成扶正祛邪、扬善惩恶、知荣明耻的良好社 会风气。
10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五章ppt课件
二、社会公德旳主要内容
《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指出:“要 大力提倡以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惜 公物、保护环境、遵纪遵法为主要内容 旳社会公德,鼓励人们在社会上做一种 好公民。”这是有关社会公德基本内涵 旳精确概括。
二、社会公德旳主要内容
(一)文明礼貌
1、必要性
(1)提升道德素质旳要求; (2)自尊旳需要; (3)培养优雅旳气质——审美旳需要; (4)建立良好旳人际关系; (5)自我评价与对别人旳评价旳原则; (6)价值实现旳途径。 2、行为方式
(三)爱惜公物 1、必要性 (1)爱惜公物,是每个人旳社会责任也是义务; (2)尊重自己、尊重别人、尊重劳动; (3)保障民众生活条件,增进社会进步。 2、行为方式 (1)要以主人旳态度看待国家和集体财产,珍重社会 旳共同劳动成果; (2)要正确使用城乡道路、水电、通讯、交通、环卫、 消防等公用设施,保护名胜古迹、历史文物;要反对损 坏公物、化公为私。 (3)建设节省型社会,爱惜公物还要求在全社会树立 节省意识、建设节省文化、提倡节省文明,形成“节省 光荣、挥霍可耻”旳社会风尚。
四、网络生活中旳道德规范
网络生活中旳道德要求,是人们在网络生活中为了 维护正常旳网络公共秩序需要共同遵守旳基本道德 准则,是社会公德规范在网络空间旳利用和扩展。 网络生活成为大学生业余生活旳主要方式之一,同 步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其负面作用也给青年学生带 来了伤害。 在网络上,你不懂得我是条狗; 网络是最大旳“民主墙”; 网络诈骗、网络病毒、网络色情……。
(三)当代社会公共生活旳特点 1、社会活动范围旳广泛性: (1)生活内容旳复杂性; (2)交往人员旳多元性,朋友遍天下; (3)公共生活空间旳广阔、扩展性,除了 家庭生活就是公共生活。 2、交往对象旳复杂性:熟悉旳人、陌生旳 人、多种各样旳人,思想、行为都比此前丰 富和复杂。 3、活动方式旳多样性:人旳生活内容本身 就非常丰富;直接旳、间接旳方式;真实世 界旳、虚拟世界旳。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第五章
二、公共生活的特征
活动范围的 广泛性 交往对象的 复杂性
公共生活的场所和领域 不断扩展 人们交往对象并不仅限 于熟识的人,而是进入 公共场所的任何人 生活方式的变化,丰富 了人们公共生活的内容
活动方式的 多样性
三、公共生活需要公共秩序
• 有序的公共生活 • • • • 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 是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必要前提; 是提高社会成员生活质量的基本保证; 是国家现代化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三、社会公德的实践
• 60年代学雷锋 • 80年代五讲四美三热爱 • 90年代讲文明树新风:希望工程、志愿者、手拉 手、春蕾计划、扶残助残、百城万店无假货、保 护母亲河等。
志愿者
• 这是一个没有国界的名称。 • 是在不为任何物质报酬的情况下,不受私人利益 的驱使、不受法律的强制 • 是基于道义、信念、良知、同情心和责任感而从 事公益事业,为改进社会而提供服务、贡献个人 的时间及精神的人或人群。
骨髓捐献
• 1992年,中国红十字会总会受国家卫生部的委托, 在北京正式建立“中华骨髓库” 。 • 目前采用的干细胞移植是从供者的外周血中(手 臂上采血)采集造血干细胞,并通过机器聚集, 将剩余的血液回输人体。只需总量为50毫升的干 细胞,就可以使一位白血病患者重建正常的造血 机制与免疫功能,并获得新生。 • 中国有十二亿人口,按每年万分之三的发病率, 一年就新增加三万六千名白血病患者。捐献干细 胞无碍健康,只需您付出小小的勇气,一条生命 将因您而获得新生。
原始氏族时代公德观念
能群。 能群。 人力不若牛,走不若马,而牛马为用,何也? 人力不若牛,走不若马,而牛马为用,何也? 曰人能群,彼不能群也。 曰人能群,彼不能群也。 正直无私。 正直无私。 兴利除害。 兴利除害。 后羿射日精卫填海、 后羿射日精卫填海、愚公移山大禹治水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五章
第一节 道德及其变化发展
一、道德的起源与本质 (二)道德的本质
2.道德是社会利益关系的特殊调节方式
道德是一种调整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及人与自身之间关系的特殊的行为规范。这 种行为规范与法律规范、政治规范的不同之处在于它是用善恶标准去评价,依靠社会舆论、传 统习俗、内心信念来维持的,因此是一种非制度化的、柔性的规范。
正是从国家利益和整体利益的原则出发,中国古代思想家强调在“义”和“利” 发生矛盾时,应当义以为上、先义后利、见利思义、见义勇为。
第二节 继承和发展优秀道德成果
一、传承中华传统美德 (一)中华传统美德的基本精神
3.提倡人伦价值,重视道德义务
中华传统美德非常重视每个人在人伦关系中的地位及其价值,强调每个人都必须 根据规范的要求,来尽自己应尽的义务。
第一节 道德及其变化发展
三、道德的变化发展 (二)道德发展的基本规律
人类道德的发展,是一个曲折上升的历史过程。
道德的发展规律是:人类道德发展的历史过程与社会生产方式的发展进程大体一致。道德 作为社会意识形态和上层建筑,最终是由社会生产力方式所决定的。
人类道德的历史发展,就是在生产力、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推动下展开的,随着生产方式 的不断进步,道德也不断进步。虽然在一定时期可能存在某种停滞或倒退现象,但道德发展的 总趋势是向上的、前进的,是沿着曲折的道路向前发展的。
第一节 道德及其变化发展
一、道德的起源与本质 (一)道德的起源
1.道德起源的历史前提是劳动
道德是人类社会的特有现象,动物的本能行为中不存在真正的道德。劳动将人与动物区 分开来,创造了人、社会和社会关系,也创造了道德。劳动创造了道德主体。劳动在创造人 的同时也形成了人与人的关系。随着劳动的发展,劳动分工与协作不断增强,各种劳动关系 逐步明确,人与人之间、群体与群体之间的利益关系日渐清晰,包含自由、责任等内容的道 德逐步得到确认。因此,劳动创造了人和人类社会,是道德起源的第一个历史前提。
2015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材-第五章
第五章遵守道德规范锤炼高尚品格公共生活、职业生活与婚姻家庭生活,是人们社会生活的重要领域,也是个人品德形成的重要领域。
大学生学习和掌握公共生活领域的道德规范,加强道德修养,注重道德实践,锤炼高尚品格,可以为应对和解决走向社会、立业成家等人生重大课题打下良好基础。
第一节社会公德社会公德与公共生活密切相关,公共生活需要道德规范来约束和协调。
自觉遵守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规范,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锤炼高尚品格的重要途径。
一、公共生活与公共秩序一般而言,公共生活是相对于私人生活而言的,二者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
私人生活往往以家庭内部活动和个人活动为主要领域,具有一定的封闭性和隐秘性。
在公共生活中,一个人的行为,必定与他人发生直接或间接的联系,具有鲜明的开放性和透明性,对他人和社会的影响更为直接和广泛。
当今世界,公共生活的领域更为广阔,公共生活的重要性更加凸显。
现代交通工具的便捷快速,使以前难以想象的洲际交往成为普通的事情。
现代传媒手段的普及和推广,信息技术、互联网的迅猛发展正在把地球变成一个“村落”,人类公共生活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
当代公共生活的特征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活动范围的广泛性。
公共生活的场所和领域不断扩展、空间不断扩大,特别是网络使公共生活进一步扩展到虚拟世界。
二是活动内容的开放性。
公共生活是最普遍、最基本的社会生活,是由社会成员共同参与、共同创造的公共空间,它涉及的内容是开放的。
三是交往对象的复杂性。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人们在公共生活中的交往对象不再局限于熟识的人,而是进入公共场所的任何人,增加了人际交往信息的不对称性和行为后果的不可预期性,从而造成了交往对象的复杂性。
四是活动方式的多样性。
当代社会的发展使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新的变化,也极大地丰富了人们公共生活的内容和方式。
人们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及年龄、兴趣、职业、经济条件等因素,选择和变换参与公共生活的具体方式。
公共场所的增加和公共设施的完善,也为公共生活内容和方式的丰富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2015年修订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五章
2、维护公共秩序的意义
第20页,共211页。
(1)有序的公共生活是社会生产活动的重 要基础
第21页,共211页。
(1)有序的公 共生活是社会 生产活动的重 要基础
第22页,共211页。
从社会经济发展的角度来认识,随着生产和
生活互相渗透交融,公共生活秩序对经济发展 产生直接的影响。如网上购物缺乏诚信,盗版 光盘泛滥对经济社会的顺利发展造成严重影响。
大学生应该养成助人为乐的美 德和习惯。
第63页,共211页。
(3)爱护公物
是对社会共同劳动成果的尊重、珍惜和爱 护;爱护好公物,使其物尽其用、用有所值, 是每个公民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和义务。
第64页,共211页。
第65页,共211页。
(4)保护环境
是对全人类生存发展利益的维护,是对子孙 后代应尽的责任。
第71页,共211页。
公共生活中的不文明现象
第72页,共211页。
2、社会公德是整个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的基
础,对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等方面的建设 都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第73页,共211页。
3、社会公德是
社会文明程度的 重要标志,是一 个国家、民族文
明的“窗口”。
第74页,共211页。
案例:外国人的社会公德
第16页,共211页。
我们要避免以上行为的发生,就 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更好的遵守公 共秩序。
第17页,共211页。
1、公共秩序的含义
第18页,共211页。
公共秩序是维护公共生活所必须的秩序, 是由一定规则维系的人们公共生活的一种有 序化状态。主要包括工作秩序、教学秩序、 营业秩序、交通秩序、娱乐秩序、网络秩序 等。
2015年修订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五章第三节解析
课程导入
名人名言
爱情的意义就在于帮助对方提高,同时也提 高自己。惟有那因为爱而变得思想明澈、身手矫 健的人才算爱着。 —— [俄]H · 车尔尼雪夫斯基
古今中外典型的爱情范例
中国
梁山伯与祝英台:化蝶双飞。 梁鸿与孟光 : 举案齐眉 。
外国
罗蜜欧与朱丽叶:但求同死。
马克思与燕妮:美满的生活伴侣。
第三节
家 庭 美 德
第三节 家庭美德
一、恋爱、婚姻家庭中的道德规范 二、大学生的恋爱观与婚姻观 三、弘扬家庭美德
一、恋爱、婚姻家庭中的道德规范
(一)恋爱中的道德规范
(二)婚姻家庭生活中的道德规范
爱情与人生
爱情,是一种没有人能说 得清的感觉。如果你能说清楚 它,那就绝对不是爱情。
爱情有若佛家的禅—— 不可说不可说,一说就是错。
• 俞敏洪爱情语录 • 3、真正纯粹的爱情只有现在,只有当下, 爱不因过去,不因未来。不因为过去是过去 已成历史,爱历史便失去当下的美好,不因 为未来是未来还没有发生,为未来而爱就多 了一份功利的世俗。爱情也不问因果,一问 因果便落俗套。为什么爱?最好的回答就是 因为爱所以爱。爱的最高境界就是把一瞬间 的感觉变成永恒。
爱情观念的探究
在西方,爱情观念的最初产生,大致可以 追到古希腊罗马时代。当时的神话中常谈起爱 情并有了代表爱情的女神。
“爱情构成生命的一个环节,没有这个环节 的生命是残缺的。” ——黑格尔.法哲学原理 在我国,《诗经》中有大量的描写爱情的 篇章。“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 逑。”
所谓爱情,是指一 对男女基于一定的社会 基础和共同的生活理想, 在各自内心形成的相互 倾慕,并渴望对方成为 自己终身伴侣的一种强 烈、纯真、专一的情感。
2015版思修第五章-遵守道德规范-锤炼高尚品格
业活动中做到公平、
公正,不谋私利,
不徇私情,不以权
损公,不以私害民,
不假公济私。
公道杯, 传为明太祖朱元璋所命名。此杯甚
为公道,只可浅平,不可过满。寓示世人办事 处世必须讲究公道,不可贪得无厌。
第30页,共62页。
服务群众
在职业活动中一 切从群众的利益出 发,为群众着想, 为群众办事,为群 众提供高质量的服 务。
动机和内心活动。 并不惩罚主观过错本身, 即不存在“思想犯”。
道德主要靠社会舆 论和传统的力量以及 人们的自律来维持。
法律是靠国家强制力 保障实施。
第8页,共62页。
稳定的社会秩序是一个社会健全程度的标志。因此,如何获得社 会秩序的问题历来受到人们的关注。在所有谋求社会秩序的方式 中,通过政府而实现的社会公平和正义是最为可靠的。一个社会只有实
公共生活中应当遵守的行为准则,成为整个社 会道德体系的基础层次。社会公德是指人们在 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应该遵守的行为准则, 是维护社会成员之间最基本的社会关系秩序、 保证社会和谐稳定的最起码的道德要求,涵盖 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第12页,共62页。
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
文明礼貌 助人为乐
她左腿9处骨折,右腿大腿骨折,髋骨3处 骨折,右胸第4、5、6、7根肋骨骨折。
6人死亡、14人重伤、8人轻伤
第28页,共62页。
诚实守信
既是做人的准则, 也是对从业者的道 德要求,即从业者 在职业活动中应该 诚实劳动,合法经 营,信守承诺,讲 求信誉。
第29页,共62页。
办事公道
要求从业人员在职
发挥教育作用,使人不想“破窗” 发挥监督作用,使人不敢“破窗” 发挥制约作用,使人不能“破窗” 发挥机制作用,妥善修补“破窗”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五章
思考
谈谈如何加强个人道德修养。
1.提高个人道德修养的自觉性。首先,应有进行道德修养的强 烈动机;其次,应积极主动的进行自我教育、约束、激励;最 后,应正确的认识和评价自己,发扬优点,克服不足。
2.采取有效的道德修养方法。借鉴历史上思想家们提出的各种 积极有效的道德修养方法,并结合当今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当代 人道德修养的实践经验。学思并重省察克治慎独自律积善成德
(一)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
文明礼貌 助人为乐 爱护公物 保护环境 遵纪守法
(二)自觉遵守社会公德
认真学习社会公德规范 自觉培养社会公德意识 努力提高践行社会公德的能力
三、网络生活中的道德要求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互联网开始构筑起 一种全新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方式,成为重要 的信息平台与交流工具。从本质上说,网络交 往仍然是人与人的现实交往,网络生活也是人 的真实生活,因而也必须遵守道德规范。
自觉远离低级趣味,抵制歪风邪气
“名节如璧不可污。”趣味是与人的品德、操守、 作为联系在一起的。一个趣味高雅的人,才可 能变得高尚、纯粹、有道德,才可能有益于社 会和他人。
如果情趣低俗、沉溺于玩乐奢靡就很容易销蚀 一个人的理想、信念和进取心,变得精神空虚、 意志消沉、思想颓废、行为猥琐、生活奢靡甚 至道德败坏
正确使用网络工具 健康进行网络交往 自觉避免沉迷网络 养成网络自律精神
第二节 职业道德
职业生活是人类社会生活中最普遍、最基本的活动方 式。
随着现代社会分工的发展和专业化程度的提高,市场 竞争日趋激烈,整个社会对从业人员职业观念、职业 态度、职业纪律和职业作风的要求越来越高。
职业生活中的道德规范,不仅对各行各业的从业者具 有引导和约束作用,而且也是促进社会持续健康、有 序发展的必要条件。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2015年修订版)课后学习思考答案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015年修订版)课后学习思考答案导读:2.大学生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为什么要自觉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4.结合实际谈谈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意义和方法(P12),德是人才素质的灵魂;智是人才素质的基础;体是人才素质的条件;美是人才素质的重要内,是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的全面提高,把爱国的思想付诸实际的行动,爱国主义就有其坚实的基础和丰富的意义,要严肃思考人的生命应有的意义,要坚持实事求是序章1.大学生怎样才能尽快适应大学新生活?(P2)2.大学生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为什么要自觉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P11)4.结合实际谈谈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意义和方法(P12)第一章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1、谈谈理想信念对大学生成长成材的重要意义。
(P17)正确的理想信念可以在成长成材中给大学生正确的导向作用。
2.当遇到困难挫折时,给大学生以鼓舞和支持。
3.当身处优越环境时,它对大学生应该有一个提醒作用。
4.它可以让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
总之,它提醒我们只有努力,端正自己的不好态度,才能创造我们幸福的生活。
2、如何认识个人理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关系。
(P29)3、谈谈大学生肩负的历史使命(P21)不同时代的青年面对不同的历史课题,承担着不同的历史使命。
当代大学生承担的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历史发展对大学生的必然要求,是党和人民的殷切期望,也是大学生需要确立的成才目标。
大学培养目标所要求的德智体美方面的素质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统一体。
德是人才素质的灵魂;智是人才素质的基础;体是人才素质的条件;美是人才素质的重要内容。
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就是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是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的全面提高。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015版 第五章 遵守道德规范 锤炼高尚品格
(一)正确使用网络工具
(1)为学习知识提供了新的课堂 (2)为获取信息提供了新的渠道 (3)为加强人际交流和沟通拓展了 新的空间 (4)增强参与社会活动的主动性积 极性 (5)为提高各种技能提供了新的平 台
技 术首 大届 赛思 清科 华网 夺院 冠大 学 生 网 络
(二)健康进
行网络交往 通过网络开 展健康有益的 交往活动,遵 守网络交往规 则,树立自我 保护意识。
网络协会的上网自律公约
自觉遵纪守法,倡导社会公德,促进绿色网络建设; 提倡先进文化,摒弃消极颓废,促进网络文明健康; 提倡自主创新,摒弃盗版剽窃,促进网络应用繁荣; 提倡互相尊重,摒弃造谣诽谤,促进网络和谐共处 提倡诚实守信,摒弃弄虚作假,促进网络安全可信; 提倡社会关爱,摒弃低俗沉迷,促进少年健康成长; 提倡公平竞争,摒弃尔虞我诈,促进网络百花齐放 提倡人人受益,消除数字鸿沟,促进信息资源共享
(三)自觉避免沉迷网络
上网成瘾耽误学业,容易 导致社交能力障碍,严重危害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对大学生 的社会化进程构成威胁。
因特网是人格角色最混乱 的地方,易诱发青少年犯罪。
(四)养成网络自律精神
中国互联网协会发布《文明上网自律公约》 新华网北京4月19日电 中国互联网协会19 日发布《文明上网自律公约》,号召互联 网从业者和广大网民从自身做起,在以积 极态度促进互联网健康发展的同时,承担 起应负的社会责任,始终把国家和公众利 益放在首位,坚持文明办网,文明上网。
维护公共秩序的重要意义
是社会生产活动的重要基础
现场管理6s
维护公共秩序的重要意义
是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条件
维护公共秩序的重要意义
提高社会成员生活质量的基本
2015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_第5章
(五) 服务社会
一般要求:要求从业人员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树立起 奉献社会的职业理想,并通过兢兢业业地工作,自觉 为社会和他人做贡献,尽到力所能及的责任。
这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中最高层次的要求。
三 、大学生的择业与创业
(一) 正确认识当前我国的就业形势
大学毕业生就业的有利方面
1 大学毕业生在求职大军中,不是弱者 2 各级领导高度重视高校毕业生就业; 3 我国良好的经济发展势头(7%左右) 4 已建立较完善的毕业生就业市场和服务体系
选择创业 收获希望 —— 科大讯飞公司总裁刘庆峰
大学生张浩的创业路
从公司“白领”到杰出农民
—— —— ——
2、有敢于创业的勇气
敢敢敢 当做想
不勇突 怕于破 困走旧 难出观 和第念 挫一的 折步束 。。缚
。
—— ——
——
3、提高创业的能力
决专合市 问业作场 题知精嗅 。识神觉
和 技 能善善
于于 利发 善用现 于资机 解源会 。。
资料:亚里士多德的“城邦政治”
• 古希腊人把公共生活视为人所必须承当的一种有意义 的生活,这一认识在亚里士多德的笔下表现得十分明显。他 提出:“城邦为若干家庭和[若干家庭所集成的]村坊的结合, 由此结合,全城邦可以得到自足而至善的生活,这些就是我 们所谓人类真正的美满幸福。”这句话表达了亚里士多德 关于城邦政治普遍善的认识。在亚里士多德看来,人们被整 体地结合进由立法所规定的城邦制度,人们只有组成城邦才 能形成有意义的生活,这样的制度必定是至善的。“人天生 是个政治动物”的表述是指,人(指自由成年男性)从天性上 来说是政治动物,人生而涉入政治从而注定要过城邦生活。
第二节 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规范
三、网络生活中的道德要求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五章[1]1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五章[1]1第五章遵守道德规范涵养良好品德第一节恪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一、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主要内容2001年中共中央印发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第一次系统明确地提出: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公民基本道德规范。
1.爱国守法,强调公民应培养高尚的爱国主义精神,自觉地学法、懂法、用法、守法和护法;2.明礼诚信,强调公民应文明礼貌、诚实守信、诚恳待人;3.团结友善,强调公民之间应和睦友好、互相帮助、与人友善;4.勤俭自强,强调公民应努力工作、勤俭节约、积极进取;5.敬业奉献,强调公民应忠于职守、克己为公、服务社会。
二、提出和倡导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意义1.公民基本道德规范体现了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要求。
2.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是对公民道德要求的高度概括。
3.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有利于对公民进行道德教育。
第二节遵守社会公德一、公共生活的含义及四个特点公共生活是与私人生活相对而言的,它是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具有广泛性、复杂性、多样性和相关性的特点。
特点:1、活动范围的广泛性2、交往对象的复杂性3、活动方式的多样性4、活动结果的相关性。
二、公共秩序的含义公共秩序是由一定的规则维系的人们公共生活的一种有序化状态,主要包括工作秩序、教学秩序、营业秩序、交通秩序、娱乐秩序、网络秩序等。
三、维护公共秩序的重要意义1、有序的公共生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
2、有序的公共生活是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
3、有序的公共生活是提高社会成员生活质量的基本保证。
4、有序的公共生活是国家现代化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四、维护公共秩序的基本手段1、道德和法律是建立和维护社会秩序的两种基本手段。
2、道德与法律互为补充、互为条件。
五、社会公德的含义和三个特点(一)社会公德是指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公民应该遵循的道德准则。
1、在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层面上,社会公德主要体现为举止文明、尊重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