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坑监测总结分析报告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坑监测总结报告

————————————————————————————————作者:————————————————————————————————日期:

基坑监测总结报告

工程名称:********项目基坑监测

工程地点:*****************

委托单位:********开发有限公司

报告页数:共16页

检验编号: *******

********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有限公司

二零****年三月

********项目基坑监测总结报告基坑监测总结报告

检测人员:

报告编写:

审核:

批准人:

声明:

1. 本报告涂改、错页、换页、漏页无效;

2. 单位名称与报告专用章名称不符者无效;

3. 本报告无测量、审核、技术负责人签字无效;

4. 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或作为他用;

5.如对本报告有异议或需要说明之处,委托方可在报告发出后15 天内向本检测单位书面提出,本单位将于5日内给予答复。

检测单位:********工程质量检测有限公司

地址:*********************)

邮编:

电话:

传真:

目录

一、工程概况 (1)

二、监测目的 (2)

三、监测依据 (3)

四、监测项目及测点布置 (3)

五、报警指标 (4)

六、监测历程及工作量统计 (4)

七、监测方法原理 (5)

八、监测频率 (6)

九、仪器设备 (6)

十、监测成果 (6)

十一、监测成果的分析 (16)

十二、附图 (17)

一、工程概况

1.1、工程简况

********开发有限公司在襄州区航空路与西湾路交叉口西侧新征地范围内拟建世界城三期A6块项目,该项目由武汉和创建筑工程设计有限公司设计,总建筑面积约56万平方米。二期项目主要由2栋25层办公楼、4层商业用房及1层地下室组成,各建筑物类型结构特征见表(1)。拟建建筑物的地基变形允许值:4层商业用房及地下室相邻柱基的沉降差为0.002L;高层建筑基础的平均沉降量为200mm,高层建筑物的整体倾斜60m

二期工程±0.000m的绝对标高为66.20m,设一层地下室,底板标高-6.70m;

现场地整平高程65.70m。

喷锚支护基坑计算深度取邻近基坑侧壁的承台底垫层深度,桩排支护计算深度取承台底垫层深度。

地下室基坑平面上呈不规则矩形,基坑顶部外边线长为351.00m,宽为105.00m,基坑面积35945.00m2,基坑实际开挖深度7.10-7.60m。

1.2、水文地质概况

拟建场区位于地貌部位属于汉江北岸I级冲洪积阶地,根据场区地层结构及地下水的赋存条件,场地地下水类型主要分为场地地下水类型主要为填土层中的上层滞水,第四系砂、砾石层中的孔隙潜水。

杂填土层上层滞水:赋存于上部填土层中,补给来源为地表生活用水及大气降水,一般为季节性含水,雨季含水,旱季疏干,无统一自由水位。因拟建场区原排水系统较健全,勘察期间,场地上层滞水较少。

砂砾石层孔隙潜水:赋存于砂、圆砾层中,场区地下水主要为承压水,勘察期间测得承压水位标高约为61.50米。场区孔隙潜水与汉江有水力联系,并相互补给。水位随季节变化,枯水期地下水补给汉江,洪水期地下水受汉江的补给。

襄阳市汉江崔家营水电枢纽工程于2009年5月下旬开始蓄水,汉江襄阳城区段正常水位高程达64.00 m,地下水位将随库水位变化,相应的变化幅度约2~3m。

1. 3、基坑周边环境概况

根据建设单位提供资料及现场调查,基坑周边环境如下:

1、基坑北侧为空地(征地范围),地下室外墙距离用地红线最近距离为4.10m;

2、基坑西侧为A6地块一期基坑支护范围相接;

3、基坑南侧为空地(征地范围)和规划道路,场区内民用建筑已拆除。地下

室外墙距离红线最近距离为24.24m;

4、基坑东侧为空地(征地范围)地下室外墙距离用地红线最近距离为8.40m,

距离航空路中心线33.21m.

二、监测目的

在围护结构和土体加固施工期间,由于土体应力平衡受到破坏,会对周边的建(构)筑物、道路及管线产生一定的消极影响,因此必须周期性地对周边的建(构)筑物、道路及管线进行观测,及时发现隐患,并根据监测结果对应地及时调整施工方案,确保建筑物、道路及地下管线的安全运营和正常使用。

在基坑开挖过程中,由于地质条件、荷载情况、材料性质、施工工况和外界其它复杂因素的综合影响,加之理论预测值尚不能准确、全面、充分地反映工程的各种变化,所以,在理论指导下,有计划地进行现场工程监测十分必要。

本工程的监测目的主要有:

1)通过将监测数据与预测值比较,判断上步施工工艺和施工参数是否合理或达到

预期效果,同时实现对下步施工工艺和施工进度控制,从而切实实现信息化施

工;

2)通过监测确保本工程地下结构施工期间,周边的建(构)筑物、道路及管线等

的正常运行和使用;

3)通过监测及时调整支撑系统的受力均衡问题,使得整个支护体系处于受力均衡、

安全、可控状态;

4)通过监测及早发现围护结构的渗漏问题,并提请施工单位进行及时、有效的封

堵止漏,防止大面积涌砂而出现险情;

5)将现场监测结果及时反馈给建筑师和结构工程师,使设计能根据现场实时工况,

进一步优化方案,细化措施,达到优质安全,经济合理,即好又快的建设目的;

6)通过跟踪监测,在换撑和拆撑阶段,能做到施工科学有序,确保基坑围(支)

护体系始终处于安全可控的状态。

三、监测依据

1、国家标准《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T 12897-2006)

2、国家标准《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

3、国家标准《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4、行业标准《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 8-2007)

5、本工程其他相关说明及图纸(电子版)。

四、监测项目及测点布置

1)建筑的竖向位移监测点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建筑四角、沿外墙每10~15m处或每隔2~3根柱基上,且每侧不少于3个监测点;

2 不同地基或基础的分界处;

3 不同结构的分界处;

4 变形缝、抗震缝或严重开裂处的两侧;

5 新、旧建筑或高、低建筑交接处的两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