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和楚辞专题知识专业知识讲座

合集下载

《诗经》与《楚辞》

《诗经》与《楚辞》

《诗经》与《楚辞》一、填空1.中国文学史上往往将代表《诗经》的国风和代表《楚辞》的离骚并称为“风”“骚”。

2.中唐诗人白居易、元稹等继承了《诗经》的现实主义精神,发起进行了一场诗歌革新运动新乐府运动,提倡“惟歌生民病”,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有理论、有实践的现实主义诗歌运动。

3.《诗经》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录了自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五六百年间的305篇诗歌。

4.“思无邪”是孔子对《诗》三百的思想内容的评价,他还把《诗经》的政教功用概括为“兴、观、群、怨”。

5.汉代传习《诗经》的齐、鲁、韩、毛四家诗中,鲁诗创建最早,影响也最大,它的创始人是鲁人申培。

齐诗的创始人是齐人辕固,他采用阴阳五行学说,以《诗》来解说《易》和律历。

韩诗的创始人是燕人韩婴。

毛诗是鲁人毛亨和赵人毛苌所创,特点是以诗论史。

四家诗中,被称为“今文三家”或者“三家诗”的是齐诗、鲁诗、韩诗。

6.东汉末年,经学大师郑玄所作的《毛诗传笺》,集今古文经学研究之大成,主要为毛氏的《诗故训传》作注。

在《毛传》、《郑笺》之后,唐代孔颖达主持撰定的70卷《毛诗正义》,是唐代科举考试的标准《诗经》教本,在当时具有绝对的权威地位。

朱熹的《诗集传》是宋代《诗经》学研究的重要成果。

7.关于《诗经》分类的“六诗”说,出自《周礼·春官·大师》,六诗就是风、雅、颂、赋、比、兴。

(《周礼》中称之为“六义”)8.“四始”说是司马迁在《史记·孔子世家》里提出的,他以《关雎》为国风之始,《鹿鸣》为小雅之始,《文王》为大雅之始,《清庙》为颂之始。

9.“四诗说”也称“二南独立说”,这里的“二南”指的是《诗经·国风》中的《周南》、《召南》,这种说法认为二南应当从《诗经·国风》中独立出来,从而把《诗经》分为风、雅、颂、南四类。

10.唐代的孔颖达在《毛诗正义》中提出“六义”中的风、雅、颂三者指的是诗的内容体裁,赋、比、兴三者指的是诗歌的表现方法。

1 【古代诗歌阅读】古典诗歌的滥觞:《诗经》和《楚辞》(含导学课)讲义

1 【古代诗歌阅读】古典诗歌的滥觞:《诗经》和《楚辞》(含导学课)讲义

2019学年度暑期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

(7分)芣 苢①《诗经·周南》采采芣苢,薄言②采之。

采采芣苢,薄言有③之。

采采芣苢,薄言掇④之。

采采芣苢,薄言捋⑤之。

采采芣苢,薄言袺⑥之。

采采芣苢,薄言襭⑦之。

【注】①这是妇女们采集野菜时唱的民歌。

芣苢(fú yǐ):车前(草名),可食。

②薄、言:都是语气助词,无实意。

③有:得到。

④掇(duō):摘取、拾取。

⑤捋(luō):成把地握取。

⑥袺(jié):手持衣角盛物。

⑦襭(xié):把衣襟掖在腰带间装物。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芣苢”指车前草,这首诗是当时人们采车前时唱的一首歌谣,主要运用了赋的手法。

B.诗歌中只有六个动词——采、有、掇、捋、袺、襭——是不断变化的,其余全是重叠。

C.这首诗采用了重章叠句的形式,在不断重叠中,产生了简单明快、往复回环的音乐感。

D.诗中完全没有写采芣苢的人,读起来却能够明白地感受到她们采芣苢充饥的悲伤之情。

2.前人读这首诗说:反复讽咏,“自然生其气象”。

你读这首诗,眼前出现了什么样的景象?请概括描述。

(4分)【古诗今译】芣 苢《诗经·周南》车前子哟采呀采,快点把它采些来。

车前子哟采呀采,快点把它采得来。

车前子哟采呀采,快点把它拾起来。

车前子哟采呀采,快点把它抹下来。

车前子哟采呀采,快点把它揣起来。

车前子哟采呀采,快点把它兜回来。

007一纵横语文通用版008二、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题目。

(9分)桃 夭《诗经·周南》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之子于归①,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②其实。

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③。

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注】①归:出嫁。

②蕡(fén):草木果实繁盛硕大的样子。

③蓁蓁(z hēn):草木茂盛的样子。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歌第一章以鲜艳的桃花来比喻新娘的年轻娇美,既写景又写人,情景交融,烘托出了一种欢乐热烈的喜庆气氛。

知识讲解_诗经、楚辞、汉魏六朝诗歌

知识讲解_诗经、楚辞、汉魏六朝诗歌

诗经、楚辞、汉魏六朝诗歌编稿:李静学习目标1、积累识记本单元重要实词、虚词、句式;2、了解《诗经》《楚辞》、汉魏六朝诗歌的一些特点;3、掌握常见的名句填空。

知识积累文学常识《诗经》《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录周代诗歌305篇。

原称“诗”或“诗三百”,汉代儒生始称《诗经》。

现存的《诗经》是汉朝毛亨所传下来的,所以又叫“毛诗”。

《诗经》分为风、雅、颂三类。

“风”包括周南、召南、邶风、庸阝风、卫风、王风、齐风、魏风、唐风、秦风、陈风、桧风、曹风、豳风组成,称为十五国风,大部分是黄河流域的民歌,小部分是贵族加工的作品,共160篇。

“雅”包括小雅和大雅,共105篇。

“雅”基本上是贵族的作品,只有小雅的一部分来自民间。

“颂”包括周颂、鲁颂和商颂,共40篇。

颂是宫廷用于祭祀的歌词。

《诗经》是中国韵文的源头,是中国诗史的光辉起点。

形式多样,史诗、讽刺诗、叙事诗、恋歌、战歌、颂歌、节令歌以及劳动歌谣样样都有;内容丰富,对周代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如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祭祖与宴会,甚至天象、地貌、动物、植物等各个方面都有所反映。

可以说,《诗经》是周代社会的一面镜子。

屈原、《离骚》、楚辞1、屈原(约前304-前278年)战国末期楚国人,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诗人。

名平,字原,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

丹阳(今湖北秭归)人。

屈原是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他开创了诗歌从集体歌唱转变为个人独立创作的新纪元,是我国积极浪漫主义诗歌传统的奠基人。

屈原一生经历了楚威王、楚怀王、顷襄王三个时期,而主要活动于楚怀王时期。

这个时期正是中国即将实现大一统的前夕,“横则秦帝,纵则楚王”。

屈原因出身贵族,又明于治乱,娴于辞令,故而早年深受楚怀王的宠信,位为左徒、三闾大夫,但是由于在内政外交上,屈原与楚国腐朽贵族集团发生了尖锐的矛盾,遭到上官大夫等人的嫉妒,屈原后来遭到群小的诬陷和楚怀王的疏远。

怀王二十四年,屈原亦被逐出郢都。

《诗经》与《楚辞》异同比较研究

《诗经》与《楚辞》异同比较研究

”描写了一个女子因为种种原因被丈夫抛弃,表达了对命运的无奈和对爱情的 渴望。
女神形象则比较神秘、高贵,如《周南·桃夭》中的“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描写了一个美丽的女神降临人间,为人们带来了幸福 和吉祥。又如《召南·有梅》中的“有梅有梅,其实七兮。求我庶士,迨其吉 兮。”
描写了一个美丽的女神在梅花树下弹琴吟诗,表达了对爱情的追求和对美好生 活的向往。
少妇形象则比较温婉、贤淑,如《周南·卷耳》中的“采采卷耳,不盈顷筐。 嗟我怀人,寘彼周行。”描写了一个思念丈夫的少妇,表达了对夫妻之情的珍 视和思念。又如《召南·鹊巢》中的“鹊巢鸠主,鸠者丁宁。速速筑之,我伯 叔也。”
描写了一个贤淑的少妇在劝说丈夫筑巢,表达了对家庭和婚姻的重视。
弃妇形象则比较凄惨、悲苦,如《邶风·谷风》中的“习习谷风,以阴以雨。 黾勉同心,不宜有怒。”描写了一个被丈夫抛弃的弃妇在风雨中艰难地行走, 表达了对爱情的执着和无奈。又如《卫风·氓》中的“匪我愆期,子无良媒。 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美要眇兮宜修,沛吾乘兮桂舟。”描写了一个美丽的女神在江边等待丈夫归来, 表达了对爱情的执着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世俗女性形象则更加真实、生动,如《湘夫人》中的“采薜荔兮水中,搴芙蓉 兮木末。心不同兮媒劳,恩不甚兮轻绝。”描写了一个女子因为种种原因无法 与心爱的人在一起,表达了对爱情的执着和对命运的无奈。又如《山鬼》中的 “若有人兮山之阿
五、影响与传承
《诗经》和《楚辞》作为中国古代文学的经典之作,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诗经》以其朴实无华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成为了中国文学的重要组 成部分,对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楚辞》则以其华丽繁复 的艺术风格和独
特的文化内涵成为了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品之一,对中国文学的发展产 生了重要的推动作用。《诗经》和《楚辞》也是世界文化遗产之一,对于世界 文化的发展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诗经》与《楚辞》的文学风格对比

《诗经》与《楚辞》的文学风格对比

诗经与楚辞的文学风格对比引言《诗经》和《楚辞》是中国古代文学中两部重要的诗歌集合,它们分别代表了先秦时期的两种不同文化氛围。

本文将从表现手法、主题内容、情感倾向和艺术特点等方面对《诗经》和《楚辞》进行对比,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两部作品的独特之处。

一. 表现手法1. 《诗经》•以民歌形式为主,包括篇、风、雅三种类型。

•篇是长诗,以记载历史事件为主。

•风是短诗,以描写社会生活和个人情感为主。

•雅则是礼仪性质的歌谣。

2. 《楚辞》•采用抒发个人情绪和思想感受为主要目的。

•常常以自述方式呈现丰富多彩的心境体验。

•大多数作品由宫体组成,具有音乐性。

二. 主题内容1. 《诗经》•反映了封建社会的各个方面,包括政治、经济、宗教和礼仪等。

•提倡忠诚、孝道、尊重文化传统。

•揭示了社会阶级矛盾和人民生活的苦难。

2. 《楚辞》•关注个体情感,强调自我表达和自由意志。

•探讨人生意义、命运转变和政治抱负等主题。

•大量描述爱情、离别、悲愁与忧伤等情感体验。

三. 情感倾向1. 《诗经》•多以客观中立的态度叙述,并表达崇高的情感。

•有赞美英雄事迹、哀悼逝去亲友、渴望和平等情感。

2. 《楚辞》•表现了个体的怀才不遇、彷徨困顿等消极情绪。

•强调作者在当时政治动荡环境下的独特处境。

四. 艺术特点1. 《诗经》•简洁明快,注重节奏感和韵律美。

•利用象征性语言和形容动物来表现思想和感情。

2. 《楚辞》•语言多样性,表达丰富多彩的情感。

•运用比喻、夸张和对偶等修辞手法来增强表现力。

结论《诗经》和《楚辞》都是中华文化宝库中重要的文学作品。

虽然它们在表现手法、主题内容、情感倾向和艺术特点上存在差异,但都承载着先秦时期人民的思想与感情,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通过对比分析,我们更加能够欣赏和理解其独特之处,并体味到其中蕴含的深思与感悟。

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宝典之诗经与楚辞

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宝典之诗经与楚辞

《诗经》的成书缘由具有政治色彩
《诗经》分为风诗、雅诗、 颂诗三大部分:
1.风诗。又称“国风”,即民间歌谣。 共160篇。按其产生的地域,又分为周 南、召南、邶、鄘、卫、王、郑、齐、 魏、唐、秦、陈、桧、曹、豳十五部分, 称为“十五国风”。
2.雅诗。周王朝王城所在地的诗歌。 3.颂诗。国王和诸侯用于祭祀和重大典
中国古典文学是中华传统文化的辉煌呈现。
它源远流长,涵蕴丰厚,充溢着浓烈的民族美 学气息,散发着永久的艺术魅力。作为中国文 学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传统的两大源头,《诗 经》与《楚辞》以其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和巨 大而深刻的影响,雄踞中国传统文化殿堂上座, 堪称双璧。欲明了中国文学乃至中国文化的精 髓,不可不解读《诗经》与《楚辞》。
(三)歌咏恋爱与婚姻 生活类
2.《蒹葭》(秦风):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
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
萋,白露未唏。所谓伊人,在水之 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 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
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 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 在水中沚。
诗经与楚辞的 元典意义
一、关于《诗经》的基本常识
《诗经》是我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 集。它收录了我国自西周初年至春 秋中叶(公元前11世纪至公元前6世 纪)约500年间的305首诗歌。其产 生地主要在黄河流域、长江流域以 及汉水流域,包括今天的山东、河 南、安徽、河北、山西、陕西、甘 肃及湖北北部。《诗经》是能够唱 颂的歌词的集成。
9.《桃夭》(周南):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 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 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 宜其家人。
10.《氓》(卫风):

中国古代文学专题研究(1)《诗经》与楚辞

中国古代文学专题研究(1)《诗经》与楚辞

其他诗篇
第一类是怀人、念旧、表达人伦情感之诗; 第二类是民俗风情诗。

第九章 《诗经》的文化精神

关于《诗经》的文化精神,我们可以从 四个方面来理解:一是根植于农业生产的 乡土 情蕴;二是浓厚的宗族伦理情味和宗 国情感;三是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四是 现实主义的创作态度。
根植于农业生产的乡土 情蕴
政治颂美诗



政治颂美诗的主要内容,是对整个贵族阶级及 其政治代表人物的赞美。它主要体现在两个方 面,其一是赞扬贵族阶级的美德与容仪;其二 是赞美贵族阶级的政治代表人物的政绩。 《诗经》政治颂美诗的一个突出特点是颂扬周 代贵族人物的道德与容仪之美;另一个突出特 点是描写君子的外在仪容之美。 总之,既歌颂君子的内在美质,又赞美君子的 外在仪表,内德外容的统一,是《诗经》政治 颂美诗的一个基本模式。如《大雅· 烝民》。赞 美了王室重臣仲山甫的赫赫政绩,同时成功地 塑造了一个德性完美、勤于王事的政治家形象。
婚嫁诗


《诗经》中的婚嫁诗,大体上可以分为两类:一 是对婚姻仪式和结婚情景的描写,对结婚者的祝 愿与礼赞;二是表达在婚嫁中的欢乐、幸福、失 望以至怨恨等各种感情。如《卫风·硕人》、《周 南·桃夭》、《邶风·燕燕》 婚嫁诗在《诗经》中占有较多数量,这在中国诗 歌史上也是一个特别值得注意的事,它一方面表 明周代社会对于家庭婚姻的特别关注,另一方面 也让我们更深层次地了解那一时期的社会婚姻习 俗以及文化心理。

农业祭祀诗


农业祭祀诗是指《诗经》中描述春夏祈谷、秋冬 报赛等祭祀活动的诗歌,《小雅》中的《楚茨》、 《信南山》和《周颂》中的五篇农事诗便属于农 业祭祀诗。 农业祭祀诗的价值:一、它们记录了周人为祈求 丰收而进行的宗教活动以及与之相关的风俗礼制。 二、农业祭祀诗并不是抽象地抒发“祈谷报赛” 的心情,而是具体描写了周人农业生产的方式、 规模以及丰收的景象。三、象征性地躬耕籍田等 活动,在今天看来也许会觉得这是带有一定欺骗 性质的消极活动,其实在这消极之中却蕴含着许 多积极的因素。

《诗经》与《楚辞》的风格特色与传统价值

《诗经》与《楚辞》的风格特色与传统价值

诗经与楚辞的风格特色与传统价值1. 引言《诗经》和《楚辞》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两部重要作品,代表了两个不同历史时期和地区的文化成果。

本文将重点探讨这两部作品的风格特色与传统价值,并分析其对后世文学产生的影响。

2. 《诗经》的风格特色与传统价值2.1 古老而朴素的表现方式《诗经》是最早收集民间诗歌的一部文集,其中融入了大量真实、质朴的民间情感。

这些民间诗歌以简洁、直观、生动的文字,展现了乡村生活、爱情、战争等各个方面。

这种叙述方式独特新颖,为后来古代文人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灵感。

2.2 唐宋理论对其推崇备至唐宋时期,出现了大规模对《诗经》进行注释和解读的盛况。

这些注释家将《诗经》视为“圣典”,强调其在礼仪守序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

他们认为,《诗经》中的各个诗篇都有一定的节奏和韵律,能够在礼仪活动中达到和谐、庄重的效果。

这种推崇使《诗经》受到了极高的评价,被视为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3. 《楚辞》的风格特色与传统价值3.1 热情洋溢与豪放激昂的情感表现《楚辞》是中国文学史上最早出现的浪漫主义诗歌作品,包含了大量描写爱情、战争和剖析人性的篇章。

其热情洋溢而豪放激昂的风范,使人们感受到作者胸怀壮志、激情四溢。

这种强烈感性以及对自然和爱情的特殊关注,为后世文人提供了更多表达内心情感的可能性。

3.2 对于楚国历史与文化传承的重要意义《楚辞》是对楚国历史与文化进行回顾与反思的重要作品,其中既描绘了楚人民丰富多样、充满战斗精神的生活,也反映了楚国政治与社会变迁的历程。

通过《楚辞》的传承,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古代楚国文化,体味其传统价值对于培养民族自信与独立意识的重要作用。

4. 两者对后世文学的影响4.1 对古代文人创作风格的启发《诗经》和《楚辞》都在语言表达和审美情感方面给予了后世文人很大的启发。

它们以不同方式展现出古代人民对于生活、爱情、战争等主题的感悟,让后来者深深领悟到了文字表达的力量以及艺术创作上的可能性。

诗经与楚辞的名词解释

诗经与楚辞的名词解释

诗经与楚辞的名词解释中国文化源远流长,留下了许多经典文献,其中包括《诗经》和《楚辞》。

这两部作品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深受人们的喜爱。

但是对于很多人来说,其中的一些名词可能会让人有些迷惑。

在本文中,将对《诗经》与《楚辞》中的一些名词进行解释,希望能够更好地理解这些经典之作。

一、诗经中的名词解释1. 诗经:《诗经》,又称《诗三百》、《诗百篇》,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共收录了305篇不同类型的古诗。

这些诗歌多以《风》、《雅》、《颂》三种形式呈现,描绘了古代社会的风情与人情,反映了古代人们的生活和思想。

2. 风:《诗经》中的一种诗歌形式,又称为“诗风”。

每篇风都以地名命名,描写了当时社会的各种景象和人物形象,展示了古代中国各地的风土人情。

3. 颂:《诗经》中的另一种诗歌形式,也是最为庄重雄辩的一种。

颂以祭祀、咏史、讴歌功绩等内容为主题,被视为一种礼仪文学,用以赞美君主和神明。

4. 雅:《诗经》中的第三种诗歌形式,雅意为“优美、高雅”的意思。

这类诗歌以描写君王的德行和美德为主题,强调君臣关系、家庭美德及个人修养。

5. 毛发:《诗经》中常用的名词之一,用以形容人物的发丝。

毛发通常用来描写一个人的外貌轮廓,如华发、黧黑之发等。

6. 妇:《诗经》中对女性的称呼,泛指已婚妇女。

诗经对于女性的描写多以纯洁、贞节为主,同时也揭示了古代妇女的地位与生活。

二、楚辞中的名词解释1. 楚辞:《楚辞》是我国古代楚国文化的重要代表,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之一。

楚辞约收录了17篇,共计约270余首的诗歌作品,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深刻的内涵而闻名于世。

2. 感怀:《楚辞》中的一种常见的主题,指的是对逝去的时光、流散的亲人、失去的机遇等的感慨与思考。

通过表达个人的感受,反映了作者内心的喜怒哀乐。

3. 哀怨:《楚辞》经常表达的一种情感。

哀怨多是指对悲痛的抱怨和思念之情的表达,揭示了古代人们对亲人离去或失去的痛苦与无奈。

4. 悲歌:《楚辞》中富有悲情的歌曲。

古典诗词讲座

古典诗词讲座

诗词讲座概述第一节诗歌的起源我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也是享誉世界的诗国。

我国诗歌源远流长,世代相传,内容丰富,诗人词家灿若群星,优秀作品浩如烟海。

诗歌在我国文学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劳动创造了世界,也创造了诗歌。

远古时代,先民们就创作了不少劳动歌谣。

它是原始社会人们在生产劳动过程中的集体口头创作。

我国在没有文字以前就有歌谣的流传。

《古诗源》中收录了许多远古时期的歌谣。

有一首《弹歌》据说是黄帝时代的:“断竹,续竹;飞土,逐肉。

”还有一首《击壤歌》,据说是帝尧时代的:“日出而作,日入而息。

凿井而饮,耕田而食。

帝力何有于我哉?”等等,说明了我国诗歌历史的悠长。

第二节先秦时期先秦时期,我国诗歌的代表作品是《诗经》和《楚辞》。

《诗经》是我国文字记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据说为孔子整理、编辑而成,共计305篇。

作品大多以四言为主,内容分“风”、“雅”、“颂”三类。

“风”是各地方的风土民乐,也称“国风”,计160篇;“雅”是王公、贵族们宴饮时的乐歌,计105篇;“颂”是祭祀宗庙、颂扬先祖的歌舞,计40篇。

《诗经》作品都可入乐歌唱,创作方法是现实主义的。

《楚辞》产生于战国时期的楚国。

楚辞是不同于《诗经》的一种新诗体,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

楚辞句式较自由,多为四、五、六字句,长短不齐。

多用想象、夸张的手法塑造人物形象,具有积极浪漫主义的色彩。

楚辞的代表作家是屈原和宋玉。

屈原(约公元前340—278),战国时楚国人,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

屈原一生忠君爱国,忧国忧民,写下了大量闪耀着爱国主义思想的光辉诗篇。

代表作有《离骚》等。

第三节两汉、魏晋南北朝时期两汉时期,我国诗歌发展出现了一个新气象。

这个时期的诗歌,主要是乐府诗、民歌和文人五言诗。

文人五言诗是在民间歌谣和乐府诗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虽然五言只比四言多了一个字,但它在我国诗歌发展史上却具有里程碑的意义,为后世格律诗词的产生奠定了基础。

其代表作品有《古诗十九首》、《木兰辞》和《孔雀东南飞》等。

文学基础教案《诗经》与《楚辞》

文学基础教案《诗经》与《楚辞》

中国古代经典诗词鉴赏先秦诗的顶峰——《诗经》与《楚辞》●教学目的和任务:1、了解古典诗歌的体式特征2、了解中国古典诗歌观赏要点3、对“诗六义〞、“香草美人〞等技法有认识●教学重点和难点:1、《诗经》及其作品选讲;2、《楚辞》及其作品选讲;●教学方法:讲授法朗诵法●课时分配:两课时●教学内容与步骤:导入语——“经〞,《说文》:“经,织也。

从糸,巠声。

〞形声字,“巠〞为“绷直〞、“笔直〞。

“糸〞与“巠〞结合表示“绷直的丝线〞,即纺织机上等列布设的纵向的绷紧的丝线。

“经〞:道之常,即万世不变之真理也。

〔《康熙字典》〕“典〞会意字。

从甲骨文字形看,上面是“册〞字,下面是大,合起来就是大本大册的书。

典的本义是指重要的文献、典籍。

“经典〞:旧指作为典范的儒家载籍、ZJ典籍经、著名的文献典籍。

后来,但凡典范性、权威性的,久不衰的万世之作,都尊称之为经典,它是经过历史选择出来的“最有价值的书〞,它是具有时代性,甚至阶级性的。

“文学〞,在我国古代合称几乎没有现代文学的含义,析称文、文章则近之。

“文〞:即“纹〞,《周礼·考工记》:“青与赤谓之文〞,后引申为文华辞采。

“章〞:《周礼·考工记》:“赤与白谓之章〞。

“文章〞可以理解成文华辞采的事物,后引申为作品。

此外,《说文解字》:“章:乐竟为一章。

从音从十。

十,数之终也。

〞“文章〞也可理解成华采作品的段落或篇章。

“学〞:本义是教,引申为知识学问,后引申分门别类的有系统的知识,再引申传授知识的地方。

“文学〞〔现代意义上〕是指以言语文字为工具形象化地反映客观现实、表现作家心灵世界的艺术,包含诗歌、散文、小说、剧本、寓言、童话等,是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

“作品〞:通过作者的创作活动产生的具有文学、艺术或科学性质的,以肯定形式表现出来的一切智力成果。

文学作品是以言语为工具,以各种文学形式,形象地反映生活,表达作者对人生、社会的认识和感情,以唤起人的美感,给人以艺术享受的著作。

古诗词鉴赏:诗经与楚辞ppt课件

古诗词鉴赏:诗经与楚辞ppt课件
7
体例分类
《诗经》的体例是按照音乐性质的不同来划 分的,分为风、雅、颂三类。
8
“风”包括周南、召南、邶、庸、卫、王、郑、齐、
魏、唐、秦、陈、桧、曹、豳等15国的土风歌谣, 因此也称15国风,大部分是黄河流域的民歌,是 “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的言志抒情诗,小 部分是贵族加工的作品,共160篇。
19
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20
21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邶风 静女
22
静 女
23
静女
☆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 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5
• 2 公卿献诗说 当时天子为了“考其俗尚之美恶”,下令诸侯献诗。《国 语·周语》载:“天子听政,使公卿至于列士献诗,瞽献 曲,……师箴,瞍赋,曚诵。”
6
• 3,孔子删诗说 这种说法见于《史记·孔子世家》:“古者诗三千余篇, 及至孔子,去其重,取可施于礼义三百五篇。”据说原有 古诗3000篇,孔子根据礼义的标准编选了其中305篇,整 理出了《诗经》。唐代孔颖达、宋代朱熹、清代朱彝尊、 清代魏源等对此说均持怀疑态度。《左传》中记载孔子不 到10岁时就有了定型的《诗经》,公元前544年鲁乐工为 吴公子季札所奏的风诗次序与今本《诗经》基本相同。 《论语·子罕》孔子曾说:“吾自卫返鲁,然后乐正,雅、 颂各得其所。”可见也许孔子只是为《诗》正过乐而已。 通常认为《诗经》为各诸侯国协助周朝朝廷采集,之后由 史官和乐师编纂整理而成。孔子也参与了这个整理的过程。
15

《诗经》与《楚辞》的风格差异与文化内涵

《诗经》与《楚辞》的风格差异与文化内涵

《诗经》与《楚辞》的风格差异与文化内涵1. 引言•简要介绍《诗经》和《楚辞》两部古代文学作品的背景和重要性。

•指明本文将探讨它们在风格上的差异以及所承载的文化内涵。

2. 《诗经》2.1 背景•简述《诗经》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编纂于东周时期。

•解释《诗经》起源于民间,记录了社会、伦理、政治等方面的内容。

2.2 风格特点•描述《诗经》以豪放、朴实、自然为特点的风格。

•引用多首具体例子(如《国风》中的《小雅》)来说明其表现手法和情感主题。

2.3 文化内涵•分析在其表达方式中蕴含着对封建礼仪、孝道、忠诚等价值观念的强调。

•讲述了古代贤人圣人之道,并反映了当时社会风貌。

3. 《楚辞》3.1 背景•简述《楚辞》是中国古代楚国文学的代表作,流传于两汉时期。

•解释《楚辞》描绘了楚国的历史、政治和文化背景。

3.2 风格特点•描述《楚辞》以深情、豪放、抒情为特点的风格。

•引用多首具体例子(如《离骚》)来说明其独特的修辞手法和奇思妙想。

3.3 文化内涵•分析在其作品中所呈现的爱国主义、人生哲理、创伤经历等重要主题。

•讨论了爱情、自然、命运等普遍关注的人类话题。

4. 对比分析与总结•比较《诗经》和《楚辞》在风格上的差异,包括语言表达方式、修辞手法等方面。

•指出归因于不同地域和历史背景,使得两者呈现出独特的文化内涵。

•总结指出,《诗经》强调封建礼制与道德观念,而《楚辞》则更加注重个体情感表达与思想探索。

5. 结论•确认《诗经》与《楚辞》在风格和文化内涵上的差异性。

•强调两部作品对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贡献和深远影响。

以上是关于《诗经》与《楚辞》风格差异与文化内涵的详细内容。

通过比较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这两部作品对中国古代文学发展的重要意义,并从中汲取对当代社会启示。

高中语文总复习之知识讲解_诗经、楚辞、汉魏六朝诗歌

高中语文总复习之知识讲解_诗经、楚辞、汉魏六朝诗歌

诗经、楚辞、汉魏六朝诗歌1、积累识记本单元重要实词、虚词、句式;2、了解《诗经》《楚辞》、汉魏六朝诗歌的一些特点;3、掌握常见的名句填空。

知识积累文学常识《诗经》《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录周代诗歌305篇。

原称“诗”或“诗三百”,汉代儒生始称《诗经》。

现存的《诗经》是汉朝毛亨所传下来的,所以又叫“毛诗”。

《诗经》分为风、雅、颂三类。

“风”包括周南、召南、邶风、庸阝风、卫风、王风、齐风、魏风、唐风、秦风、陈风、桧风、曹风、豳风组成,称为十五国风,大部分是黄河流域的民歌,小部分是贵族加工的作品,共160篇。

“雅”包括小雅和大雅,共105篇。

“雅”基本上是贵族的作品,只有小雅的一部分来自民间。

“颂”包括周颂、鲁颂和商颂,共40篇。

颂是宫廷用于祭祀的歌词。

《诗经》是中国韵文的源头,是中国诗史的光辉起点。

形式多样,史诗、讽刺诗、叙事诗、恋歌、战歌、颂歌、节令歌以及劳动歌谣样样都有;内容丰富,对周代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如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祭祖与宴会,甚至天象、地貌、动物、植物等各个方面都有所反映。

可以说,《诗经》是周代社会的一面镜子。

屈原、《离骚》、楚辞1、屈原(约前304-前278年)战国末期楚国人,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诗人。

名平,字原,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

丹阳(今湖北秭归)人。

屈原是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他开创了诗歌从集体歌唱转变为个人独立创作的新纪元,是我国积极浪漫主义诗歌传统的奠基人。

屈原一生经历了楚威王、楚怀王、顷襄王三个时期,而主要活动于楚怀王时期。

这个时期正是中国即将实现大一统的前夕,“横则秦帝,纵则楚王”。

屈原因出身贵族,又明于治乱,娴于辞令,故而早年深受楚怀王的宠信,位为左徒、三闾大夫,但是由于在内政外交上,屈原与楚国腐朽贵族集团发生了尖锐的矛盾,遭到上官大夫等人的嫉妒,屈原后来遭到群小的诬陷和楚怀王的疏远。

怀王二十四年,屈原亦被逐出郢都。

诗经楚辞知识点总结

诗经楚辞知识点总结

诗经楚辞知识点总结楚辞是中国古代文学的一个重要流派,它源自楚国,主要流行于春秋战国时期。

楚辞以其豪放的风格和激昂的情感,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一颗璀璨明珠。

一、楚辞概览楚辞是中国古代文学的一个流派,主要流行于春秋战国时期。

它以其豪放的风格和激昂的情感著称于世,是古代文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二、楚辞的特点1.情感激昂:楚辞以其悲壮的情感和豪放的风格闻名于世,其中表现出的热烈振奋之情,是楚文化中一种特有的文学情感。

2.题材广泛:楚辞的题材非常广泛,涉及政治、战争、爱情、田园生活等多个方面,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多样性。

3.意境深远:楚辞的意境非常深远,它常常通过生动的形象和多彩的语言来揭示人生的真谛,使人产生共鸣。

4.文学技巧高超:楚辞在表达手法上具有较高的技巧性,其运用修辞手法和语言艺术的能力都较为出色。

三、楚辞的代表作品1.《离骚》:《离骚》是楚辞中的代表作品之一,其豪放激昂的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涵都使之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2.《天问》:《天问》是楚辞中的另一力作,其用语新奇,思想深邃,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

四、楚辞对后世的影响楚辞以其激昂的情感和出色的文学技巧,对后世的文学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对后世诗歌的创作、语言表达、情感迸发等方面都起到了重要的启发作用。

五、楚辞的价值和意义楚辞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学价值和意义。

它不仅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和人们的生存境遇,而且通过其鲜明的个性特征和浓烈的情感,对后世文学的发展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综上所述,楚辞以其独特的风格和积极的思想内涵,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颗璀璨明珠,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的重要作用不仅体现在文学创作上,更表现在文化价值、历史影响等多个方面。

楚辞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宝贵遗产,也是人类文学史上的一颗璀璨明珠。

行测常识判断文学知识点:《诗经》、《楚辞》

行测常识判断文学知识点:《诗经》、《楚辞》

行测常识判断文学知识点:《诗经》、《楚辞》1500字《诗经》和《楚辞》是中国文化宝库中的两大古代文学经典,这两部作品是我国古代汉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记录了古代人们的生活、思想和情感。

在行测常识判断中,了解《诗经》和《楚辞》的基本知识点是很重要的。

下面将就这两部作品的内容和特点进行简要介绍。

《诗经》是古代中国最早的文学宝库之一,也是世界上最早的诗歌总集之一。

它共收录了305首诗篇,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诗经》的诗歌形式有各种各样的韵律,包括风格独特的诗句和朗朗上口的歌谣。

这些诗歌反映了古代人们的社会风貌、生活习俗和情感体验,以及赞美神灵和君王的功德。

《诗经》的内容涵盖广泛,既有关于婚姻、爱情和家庭生活的诗篇,也有关于政治和社会问题的诗篇。

这些诗篇不仅具有文学价值,而且可以用来理解古代社会和文化。

《楚辞》是另一部重要的古代诗歌集,也是中国文化遗产中的瑰宝之一。

这部作品共包含了多达290多篇的诗章,作者主要是楚国的辞章博士屈原。

《楚辞》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情感表达而闻名于世。

它的内容主要包括祭祀、怀古、爱国、哀屈原和抒发个人情感等。

《楚辞》的诗歌形式更富有变化和抒情性,有些诗章甚至以歌曲的形式表达出来,使人们更容易理解和欣赏。

《楚辞》的主题广泛而深刻,既有对楚国历史和传统文化的反思,也有对个人命运和人生哲理的思考。

总的来说,了解《诗经》和《楚辞》的基本知识点对于行测常识判断是非常重要的。

这些知识点包括这两部作品的内容、作者、特点等,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些古代文学经典。

同时,对于行测常识判断来说,了解这些文学知识点也有助于拓宽我们的文化视野和提升我们的文化素养。

古诗词鉴赏知识专题讲座PPT

古诗词鉴赏知识专题讲座PPT
节奏
古诗词的节奏感表现在语言的抑扬顿挫、句式的变化和音节的安排上,能够引 导读者的情感共鸣,增强诗歌的表达效果。
02 古诗词鉴赏技巧
意象与意境的把握
意象
在古诗词中,意象是作者用来表达特定情感和思想的物象, 如“月”常代表思乡之情,“柳”常代表离别之意。
意境
意境是古诗词中通过意象所营造出的情感和氛围,如“静夜 思”中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营造出一种寂静、清 冷的意境。
山水田园
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出对自 然美的热爱和向往,如王之涣的《登 鹳雀楼》。
03 古诗词中的文化内涵
历史背景的解读
历史事件
古诗词中常常涉及到一些历史事 件,通过对这些事件的解读,可 以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和历史变
迁。
时代背景
不同时期的古诗词反映了不同的时 代背景,通过了解时代背景可以帮 助理解诗词的主题和思想。
如杜甫的“国破山河在, 城春草木深”。
离别之情
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表达出对友人的依依不舍。
思乡之愁
如李白的“静夜思”,表 达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主题思想的提炼
咏史怀古
边塞军旅
通过对历史事件的描述和评价,表达 出对历史变迁的感慨和思考,如杜牧 的《赤壁》。
通过对边塞生活和战争的描述,表达 出对战争的厌恶和对和平的向往,如 王昌龄的《出塞》。
历史人物
古诗词中经常出现历史人物的描写, 通过对这些人物的解读,可以了解 他们的生平事迹和历史地位。
传统文化的体现
民俗风情
古诗词中经常描绘各种民俗风情, 这些描绘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当时
社会的风俗习惯和文化传统。
哲学思想
古诗词中经常蕴含着各种哲学思 想,这些思想反映了当时社会的

《诗经》与楚辞部分名词解释

《诗经》与楚辞部分名词解释

《诗经》与楚辞部分名词解释风骚传统:“风”指《国风》,代表《诗经》;“骚”,指《离骚》,代表《楚辞》。

《诗经》和《楚辞》分别是先秦时期北方中原文化和南方楚文化的辉煌结晶,是我国古典诗歌的两大典范,故中国文学史上往往将“风”、“骚”并称,也称为“诗”、“骚”传统。

后世诗人,一般说来,或主要接受了《诗经》的影响,或主要接受了《楚辞》的影响,使诗歌创作沿着《诗经》、《楚辞》所开辟的两条道路不断前进。

献诗说:献诗说是关于《诗经》作品来源的一种主要说法。

先秦有公卿士大夫献诗的制度,献诗的主要目的是运用诗歌进行讽谏或赞誉,表达对政治的评价,现在一般认为,《诗经》中《大雅》、《小雅》、《国风》中的许多诗可能便是通过献诗的途径搜集出来的。

采诗说:关于《诗经》的编辑主要有献诗说、采诗说两种。

汉代学者明确提出采诗说,认为周代有采诗制度,周王朝及各诸候国的乐官到民间采集诗歌,借以了解民情。

现在一般认为,《诗经》中《国风》的大部分可能是通过采诗的途径汇集起来的。

孔子删诗说:孔子删诗说是关于《诗经》的编辑的一种重要的说法,最早出自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认为《诗经》原有三千余篇,到了孔子,删定为三百五篇。

删诗说长生在汉代,在传统社会一直影响很大。

但现代学者一般认为,孔子删诗说不够可靠。

教材认为已经有很多有力的论据证明孔子虽然对《诗经》的完善、传播和保存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是他未曾删诗。

《诗经》的最后删选编订者应该是周朝的乐官。

四家诗:所谓的四家诗指的是汉代传习《诗经》的齐鲁韩毛四家。

鲁诗的创始人是鲁人申培,齐诗的创始人是齐人辕固,韩诗的创始人为燕人韩婴。

鲁齐韩三家为今文经学,故又称为“今文三家”或者“三家诗”。

毛诗晚出,创始人是鲁人毛亨和赵人毛苌,是四家诗中唯一的古文经学。

今文三家(三家诗):汉代传习《诗经》的齐鲁韩毛四家诗中,鲁齐韩三家为今文经学,在汉代立有博士,成为官学,故又称为“今文三家”或者“三家诗”。

鲁诗的创始人是鲁人申培,齐诗的创始人是齐人辕固,韩诗的创始人为燕人韩婴。

《诗经》与楚辞文学常识介绍

《诗经》与楚辞文学常识介绍

古代文学专题期末复习指导答案
填空部分
《诗经》与楚辞
1、(《诗经》)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其收录了自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五六百年间的(305)篇诗歌。

2、中国文学史上往往将代表《诗经》的(国风)和代表《楚辞》的(《离骚》)并称为“风”“骚”。

3、唐代诗人(杜甫)的作品具有丰富的社会内容、强烈的政治倾向、崇高的爱国爱民精神,在文学史上素有“诗史”之称。

4、中唐诗人白居易大力提倡和写作“惟歌生民病”的“新题乐府”,他和元稹等发起进行的(“新乐府运动”)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有理论、有实践的现实主义诗歌运动。

5、鲁迅先生在《汉文学史纲要》一书中赞誉屈原的(《离骚》)一诗“逸响伟辞,卓绝一世”、“其影响于后来之文章,乃甚或在三百篇以上”。

这里的“三百篇”指的是(《诗经》)一书。

6、汉代辞赋家(贾谊)继承屈“骚”精神,创作了骚体赋《吊屈原赋》、《鵩鸟赋》,后人称誉“骚人情境,于斯犹见”。

7、建安诗人(曹植)的诗歌作品《白马篇》等以及抒情赋《洛神赋》都具有比较突出的浪漫主义倾向。

8、“思无邪”是(孔子)对《诗三百》的思想内容的评价,他还把《诗经》的政教功用概括为“兴、观、群、怨”。

9、汉代传习《诗经》的齐、鲁、韩、毛四家诗中,鲁诗创建最早,影响也最大,它的创始人是鲁人(申培)。

齐诗的创始人是齐人(辕固),他采用阴阳五行学说,以《诗》来解说《易》和律历。

韩诗的创始人是燕人(韩婴)。

毛诗是鲁人(毛亨)和赵人(毛苌)所创,特点是以诗论史。

四家诗中,被称为“今文三家”或者“三家诗”的是(鲁诗)、(齐诗)、(韩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文档如有不
概 论 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或网站删除。
? 三、文学概况 ? 1. 原始歌谣:二言 ——四言、三言句。 ? 2. 诗:《诗经》诗乐舞结合、诵诗 ? 3. 神话:影响到叙事文学、诸子散文、诗歌创作
。 ? 4. 史书:《尚书》 ——《左氏春秋》 ——《国语
礼记》、《吕氏春秋》、《尚书》、《左传》等 。形式简单、内容古朴。是后世诗歌的源头
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文档如有不
第二节 古代神话 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或网站删除。
? 一、神话的起源: ? 我国神话大约产生在传说中的三皇五帝时代。 ? 神话是歌谣之外远古人民创作的另一种口头文学 ? 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说:神话 “是
学的基本特征。
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文档如有不
第二章 《诗经》 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或网站删除。
》。 ? 5.散文:语录体 ——记言体——专题论文 ? 孟文犀利,庄文恣肆,荀文深厚,韩文峻峭。 ? 《战国策》是以纵横家为主的说辞、书信。 ? 《吕氏春秋》集列国各家学说而成。
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文档如有不
第一章 上古文学 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或网站删除。
? 第一节 文学的起源与原始歌谣 ? 第二节 古代神话
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文档如有不
中国文学史的分期 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或网站删除。
? 三古七段分法:
上古期:先秦两汉(公元3世纪以前) 第一段:先秦 第二段:秦汉
中古期:魏晋至明中叶(公元3世纪至16世纪) 第三段:魏晋至唐中叶(天宝末) 第四段:唐中叶至南宋末 第五段:元初至明中叶(正德末年)
歌颂了人民战天斗地的恢宏气魄和坚强意 志。形式上幻想丰富,极富浪漫主义精神 。 ? 2.其人物多充满了善良、纯洁、优美的感情 ,充满了伟大、高尚和自我牺牲的精神, 与希腊神话多表现个人享乐、嫉妒以及爱 情纠葛的情况不同。
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文档如有不
第二节 古代神话 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或网站删除。
第一节当文之处学,请的联系起本人源或网与站删原除。始歌谣
? 二、原始歌谣 ? 1. 反映了原始社会的生产与生活;其内容与劳
动联系紧密。 ? 2. 节奏短,句子单纯。从二言到四言,反映了
人最基本的节奏感。 ? 3. 是口头文学。文学艺术在文字发明之前就已
产生。 歌谣和神话主要是口头流传。 ? 4. 与音乐、舞蹈紧密结合。 ? 5. 原始歌谣散见于后世典籍,如《周易》、《
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文档如有不
第一节当文之处学,请的联系起本人源或网与站删原除。始歌谣
? 一、文学的起源 ? 1.神灵赐予说 ? 现说 ? 6.劳动说(科学解释)
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文档如有不
概 论 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或网站删除。
? 一、先秦时期的社会概况 ? 炎黄时代:约五六千年前,父系氏族公社时期。其
后期已出现了私有财产和部落与部落联盟首领的 特权。 ? 夏朝: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 ? 商、西周:奴隶社会的兴盛时期。先后出现了大 政治家武丁、伊尹、傅说、周文王昌、大思想家 周公旦等。西周末期奴隶制开始动摇。 ? 春秋时期:礼崩乐坏,奴隶制逐渐走向崩溃。
? 三、神话保存及流传的情况
? 华夏文明最早发祥于黄河流域,早熟而富于理性,民重实 际而黜虚无。长期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之中原地区受儒家 影响极深,而儒家“不语怪、力、乱、神”。中国文明一开 始即重史,有些神话传说被简单地曲解为信史。
? 中国古代著名的四大神话:女娲补天;共工触山;后羿射 日;嫦娥奔月。保存于《淮南子》中。
已经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 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 ”。 ? 神话产生于人类生产力极为低下的幼年时期,一 旦生产力发展了,科学发达了,神话也就消失了 。
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文档如有不
第二节 古代神话 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或网站删除。
? 二、我国古代神话的特色 ? 1. 反映了上古之初人同自然斗争的业绩,
近古期:明中叶至“五四”运动(公元16世纪至20世纪初) 第六段:明嘉靖初至鸦片战争(1840) 第七段:鸦片战争至“五四”运动
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文档如有不 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或网站删除。
? 第一编 先秦文学
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文档如有不
概 论 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或网站删除。
? 先秦,指传说中的三皇五帝、夏、商、周、 春秋、战国到秦统一之前。这是一个极为 漫长的历史阶段。在这漫长的年代中,中 国社会形态跨越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 封建社会初期三个历史阶段。这一时期的 文学,是中国文学产生、奠基阶段。
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文档如有不
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文档如有不
概 论 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或网站删除。
? 二、思想文化概况 ? 1.原始宗教、原始艺术;氏族、部落;传说,氏
族成员教育 ——原始的歌谣、神话由此产生 ? 2.刻画符号 ——文字(仰韶文化 ) ? 宗教迷信——巫和史(殷商) ? 制礼作乐——重视史(西周初年) ? 《易》——占卜文化 ? 士阶层 ——百家争鸣(春秋末期 )
? 典籍没有完整的神话著作,只有只言片语的记载,多见于
《山海经》,《山海经》也是最有神话学价值的文献资料

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文档如有不
第二节 古代神话 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或网站删除。
? 四、神话对后代的影响 ? 神话是我国非写实文学的源头,是古代文
学素材和文学形象的宝库。 ? 想象、夸张、拟人化的手法成为非写实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