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鉴赏8分梅尧臣《春寒》阅读答案

合集下载

陈与义春寒阅读答案

陈与义春寒阅读答案

陈与义春寒阅读答案陈与义春寒阅读答案陈与义《春寒》阅读练习及答案就在下面,各位同学,请看,希望可以帮助大家。

陈与义春寒阅读答案春寒陈与义二月巴陵日日风,春寒未了怯园公。

海棠不惜胭脂色,独立蒙蒙细雨中。

【注】此诗作于南宋高宗建炎三年二月,当时南宋朝廷正处于风雨飘摇之际。

作者几经逃难,避乱于岳州(今湖南岳阳),借居于郡守后园的君子亭,自称“园公”。

8.本诗第二句中的“怯”字用得好,请简要赏析。

(5分)9. 三、四两句写出了海棠的什么特点?体现了诗人怎样的性格特征?(6分)答案:8.“怯”字既描绘出漂泊异乡的诗人在春寒未尽时节,对料峭春寒难以忍受的畏惧。

(2分)也写出了对朝廷处于风雨飘摇之际的担忧。

(3分)9.写出了海棠“不惜”损毁胭脂容色,不畏春寒独立于细雨之中的孤高绝俗的特点。

(3分)体现了诗人在朝廷处于风雨飘摇之际,勇于在这样艰难的世事中傲然挺立的性格特征。

(3分)赏析这首绝句与其说是写春寒,不如说是咏海棠。

说到咏海棠,自然忘不了苏轼的《海棠》诗:“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其实,这两首海棠诗都是借海棠写自己。

苏轼笔下的`海棠圣洁、幽寂,是他贬官黄州时的写照;陈与义笔下的海棠雅致孤高,是他流亡时的写照。

因此,头两句的“风”“寒”就不仅仅是自然界的风寒,更主要的是社会的风寒——金兵南侵,南宋小朝廷“山河破碎风飘絮”,诗人则“身世浮沉雨打萍”,怎不感到“怯”?后两句诗人用类似于刻划松、梅、菊、竹的手法来写海棠,说它傲然“独立”于风雨中,哪怕有损于自己美丽的“胭脂色”。

海棠的风骨和雅致得到充分的表现。

诗人点化杜甫的“林花着雨胭脂湿”,别创意境,不但更具风致,而且更具品格。

诗人将自己的风骨、品格、雅致融入对海棠的描写中,使这首诗成为咏物上乘之作,这就是咏物诗创作的诀窍。

《小村》阅读答案及翻译

《小村》阅读答案及翻译

《小村》阅读答案及翻译《小村》阅读答案及翻译在日常学习、工作生活中,我们需要用到阅读答案的时候非常的多,阅读答案可以有效帮助我们巩固所学知识。

你所见过的阅读答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村》阅读答案及翻译,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小村》梅尧臣淮阔州多忽有村,棘篱疏败漫为门。

寒鸡得食自呼伴,老叟无衣犹抱孙。

野艇鸟翘唯断缆,枯桑水啮只危根。

嗟哉生计一如此,谬入王民②版籍③论④。

【注】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人,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

①仁宗八年,淮河地区惨遭水灾。

②王民:臣民。

③版籍:交租税的户籍。

④论:看待。

[1]棘篱:用荆棘编的.篱笆。

漫:轻易地,此处指草率地。

此联意为淮水泛滥之后,形成许多小州。

州上小村中人家的篱笆墙已破败了,草草地留个门,景象萧条。

[2]王民:臣民。

版籍:交纳租税的户籍。

论:看待。

[3]鸟翘:像鸟尾翘起的船头。

(1)这首诗描绘了小村怎样的景象?请简要概括。

(3分)(2)第三句中的“寒”和第六句中的“啮”常为后世赏读者称道,试作赏析。

(4分)(3)近人陈衍评此诗说:“写贫苦小村,有画所不到者。

末句婉而多风。

”请作具体分析(3分)参考答案:(1)水灾后,小村荒凉破败,一片萧条;百姓饥寒交迫,生活十分艰难。

评分建议:共3分。

答对1层给2分,答对2层给3分。

仅对诗句加以解说而未加概括的不给分。

(2)“寒”,生动地描摹了鸡子瑟缩的样子,巧妙地点明深秋这一季节;“啮”,运用比拟手法,形象地写出了受灾时间之久、破坏程度之深。

评分建议:共4分。

生动描摹形象,1分;巧妙点明季节,1分;运用比拟(拟人)手法,1分;形象写出内容,1分。

比拟,也可写成“拟人”。

(3)该诗看似无只言片语表示指责之意,实则婉转地谴责了官府胡乱收税、不顾百姓死活的做法,字里行间寄予了作者对小村贫苦百姓深深的同情。

评分建议:共3分。

看似未指责、谴责做法、寄予同情三层意思,各1分。

中考专题:古诗词鉴赏

中考专题:古诗词鉴赏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2两题。 山房春事(其二) 【唐】岑参 梁园日暮乱飞鸦,极目萧条三两家。 庭树不知人去尽,春来还发旧时花。 【注】梁园,西汉梁孝王刘武所建,方圆三百多里。梁孝 王曾在园中设宴,一代才人枚乘、司马相如等都应召而至。
• 1.诗歌前两句描绘了怎样的景象? 日落时分,群鸦乱飞,叫声嘈杂;极目远望只有三两户 人家。描绘了梁园萧条破败的景象。 2.请简要分析诗歌三四两句运用的表现手法和表达效果。 (3分) 运用拟人和反衬。写庭树不知人去尽,依然繁花盛开,用 乐景反衬哀情,形象生动地表达了诗人凭吊古人的伤痛之 情。
1.词的上阕通过描写梅花所处的环境,创设了一 种 怎样的氛围? 寂寞、苦闷、凄清
2.这首词虽在“咏梅”,可作者意在言外,作者的 言外之意是什么?
表达自己孤傲、隐忍的品格与高洁的报国志向。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春 寒① 梅尧臣 春昼自阴阴,云容薄更深。 蝶寒方敛翅,花冷不开心。 亚树青帘②动,依山片雨临。 未尝辜景物,多病不能寻。 [注]①这首诗写于庆历六年初春,当时作者支持的范仲 淹革新政治活动处于低潮。②“亚”通“压”,“青帘” 指酒旗。 1.欣赏颔联中“不开心”的妙处。 “不开心”三字一语双关,一是写出了花蕾因天冷无力舒 展的形态,照应了题目“春寒”;二是移情入景(情景交 融),抒发了作者凄苦、悲凉的心情。
• (2)试从“梅花”这个意象來分析作者在 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3分)
“梅花”有高洁的志趣,(1分)诗人写梅固然 有赞叹梅花高洁的意思,更多的是在暗赞来客, (1分)写出了诗人的热情,表明自己和客人一 样志同道合,具有高洁的志趣。(1分)
• (一)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5-6题。(3分) • 登岳阳楼 • 杜甫 •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 5.“乾坤日夜浮”一句中的“浮”字,表现了 洞庭湖什么特点?(1分)

春寒阅读附答案

春寒阅读附答案

春寒阅读附答案
今天,阅读附答案推荐的是“春寒阅读附答案”。

小编认为,古诗词曲表达的思想情感往往是蕴含在形象之中含而不露的。

所以一般赏析古诗词曲都会伴随一些诗词阅读训练,这样有助于引导和启发,进而再进行赏析。

这篇春寒阅读附答案,以供同学们练习、理解和感悟!
 春寒①
 陈与义
 二月巴陵②日日风,春寒未了怯园公。

 海棠不惜胭脂色,独立蒙蒙细雨中。

 [注]:①此诗作于南宋高宗建炎三年二月(1129),时金兵连陷青州、徐州,进攻楚州,大有席卷江北之势。

作者此时避乱岳州(今湖南岳阳),“借居小园,遂自号园公”。

②巴陵:湖南岳阳的别名。

 (1)第一、二句中的“风”“寒”有何含义?(3分)
 (2)诗歌的后两句塑造了海棠怎样的形象?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5分) 春寒阅读附答案由整理,仅供参考:
 (1)(3分)①指自然的风寒——二月的巴陵,春寒未尽,日日有风,料峭刺骨(1分)。

②更主要的是指社会的风寒——金兵南侵,朝廷风雨飘摇。

这尤令躲避战乱,漂泊异乡的作者难以忍受(2分)!
 (2)(5分)通过描写海棠“不惜”污损“胭脂色”,傲然“独立”于“春寒未了”的“蒙蒙细雨”之中,塑造出海棠美艳绝伦的姿容,表现了海棠与“风”“寒”斗傲的孤高绝俗精神(3分)。

其中寄托了作者孤高拔俗的人格自许(2分)。

 这篇“春寒阅读附答案”是由为您收集整理,希望通过这些阅读练习和答案,能帮助同学们把握语文阅读的特点,进而提高阅读、鉴赏、写作能力以。

初二语文上学期诗歌鉴赏模拟试卷带答案[001]

初二语文上学期诗歌鉴赏模拟试卷带答案[001]

初二语文上学期诗歌鉴赏模拟试卷带答案一、八年级上册诗歌鉴赏1.阅读古诗,回答问题春寒①梅尧臣春昼自阴阴,云容薄更深。

蝶寒方敛翅,花冷不开心。

亚树青帘动②,依山片雨临。

未尝辜景物,多病不能寻。

【注】①这首诗写于庆历六年初春,当时作者支持的范仲淹革新政治活动处于低潮。

②“亚”通“压”,“青帘”指酒旗。

(1)颔联中的________和________体现了“春寒”。

(2)全诗采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请简要赏析。

2.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早发[唐]韦庄早雾浓于雨,田深黍稻低。

出门鸡未唱,过客马频嘶。

树色遥藏店,泉声暗傍畦。

独吟三十里,城月尚如珪。

(1)诗歌题为“早发”,请简要分析全诗是怎样扣住“早”字来写的。

(2)诗歌尾联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诗人什么情感?3.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菩萨蛮李白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

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

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1)古典诗词特别讲究炼字。

请简要分析“空”字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2)关于这首词表达的内容,有人认为是“游子思归乡”,有人认为是“思妇盼归人”,也有人认为二者兼有。

你的看法如何?请简要说明理由。

4.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小题。

诉衷情(宋)陆游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

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1)诗中“天山”代指________,“尘暗旧貂裘”借用了________的典故。

(2)下列理解错误的是()A.“梦断”一词语势急转直下,转慷慨激昂为伤感悲凉。

B.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精神世界。

C.“关河”两句表明作者曾长期受到重用,征战前线。

D.“未”、“先”、“空”三字流露出沉痛悲愤和不甘。

5.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黄鹤楼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幕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苏轼《海棠》陈与义《春寒》阅读答案

苏轼《海棠》陈与义《春寒》阅读答案

苏轼《海棠》陈与义《春寒》阅读答案
苏轼《海棠》陈与义《春寒》阅读答案
海棠①
苏轼
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赏析:
这首绝句写于宋元丰三年(公元1080年),苏轼被贬黄州(今湖北黄冈)期间。

前两句写环境,后两句写爱花心事,题为“海棠”。

春寒②
陈与义
二月巴陵日日风,春寒未了怯园公③。

海棠不惜胭脂色,独立蒙蒙细雨中。

【注】:①诗作于北宋神宗元丰三年,“东坡谪黄州,居定惠院之东,杂花满山,而独有海棠一株,土人不知贵。

”(《王直方诗话》)
②诗作于高宗建炎三年,当时金兵有席卷江北之势,高宗仓皇南迂,南宋朝廷正处于风雨飘摇之际。

③作者正避乱于岳州郡守王接后园君予亭,故自号“园公”。

14、两首诗的'体裁均属于近体诗中的。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宋词派的代表人物。

15、两首诗中都运用了比拟修辞手法,说说它在两诗的表达效果。

(2分)
甲诗:
乙诗:
16、两首诗都吟咏海棠花,你更喜欢哪一首呢?请结合诗句说说理由。

(不超过80字)(4分)
【参考答案】
14、绝句(七绝) 豪放
15、甲诗:生动地表达了诗人爱花惜花之情,同时也流露了诗人良辰易逝的感叹。

乙诗:形象地表现出海棠孤傲、顽强的品格,同时也表达了诗人清高、坚韧的性情。

16、甲诗:可从意境美、富有情趣等方面来谈;乙诗:可从托物言志、物我相融等角度来谈。

山东省德州市某校2021-2022学年-有答案-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山东省德州市某校2021-2022学年-有答案-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山东省德州市某校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一、选择题1. 下列词语中所给注音和字形完全无误的一项是()A.笃⋅志(dú)私熟⋅(shú)粗旷⋅(kuǎng)箪⋅瓢屡空(dān)B.云宵⋅(xiāo)确凿⋅(zháo)憔悴⋅(cuì)美不胜⋅收(shèng)C.分歧⋅(qí)瘫痪⋅(huàn)稀罕⋅(han)咄咄⋅逼人(duō)D.决⋅别(jué)感概⋅(kǎi)莅⋅临(lì)花团锦蔟⋅(cù)2. 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是哪一项()A.皂夹树嘹亮分岐截然不同B.睫毛倜傥淅沥不求胜解C.草垛云霄侍弄咄咄逼人D.确凿寻觅逃窜翻来复去3. 请选出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A.一个热爱读书的人,既然不能拥有舒适的书房、宁静的夜晚,也会保持着一份纯洁的读书情感。

B.这篇小说完美地塑造了一个普通船长的光辉事迹。

C.沙尘从内蒙古一些沙漠周边的退化草场和旱地刮起,途径河北,到达京津。

D.同学们在考场上能否保持一颗平常心,是正常发挥水平的关键。

4. 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用青春年华去猎取知识、充实自己,才能“春风得意马蹄疾”。

B.“没关系。

”她笑着安慰我说,“只破了一点皮,过几天就会好的。

”C.我想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

D.他看见我拉着行李箱,便问我从哪里来?5.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散步》描写了一家三代人散步时,出现了矛盾,终归于和谐的平常小事。

这个故事,是对中华传统美德中“孝敬”“慈爱”观念的形象诠释。

B.《秋天的怀念》是史铁生怀念已故母亲的一篇散文。

C.《金色花》与《荷叶·母亲》都是以表达对母亲的爱恋为主题的现代诗歌,前者借助金色花的形象来抒发母亲和孩子之间真挚的爱;后者以花映人,抒发女儿对慈母的眷眷依恋之情,唱出了对慈母的爱的赞歌。

2019高考语文冲刺—文言文阅读(马伶)

2019高考语文冲刺—文言文阅读(马伶)

2019高考语文冲刺—文言文阅读(马伶)马伶①者,金陵梨园部也。

金陵为明之留都,社稷百官皆在,而又当太平盛时,人易为乐。

其士女之问桃叶渡、游雨花台者,趾相错也。

梨园以技鸣者,无虑数十辈,而其最著者二:曰兴化部,曰华林部。

一日,新安贾合两部为大会,遍征金陵之贵客文人,与夫妖姬静女,莫不毕集。

列兴化于东肆②,华林于西肆。

两肆皆奏《鸣凤》,所谓椒山先生者。

迨半奏,引商刻羽③,抗坠疾徐,并称善也。

当两相国论河套,而西肆之为严嵩相国者曰李伶,东肆那么马伶。

坐客乃西顾而叹,或大呼命酒,或移坐更近之,首不复东。

未几更进,那么东肆不复能终曲。

询其故,盖马伶耻出李伶下,已易衣遁矣。

马伶者,金陵之善歌者,既去,而兴化部又不肯辄以易之,乃竟辍其技不奏,而华林部独著。

去后且三年而马伶归,遍告其故侣,请于新安贾曰:“今日幸为开宴,招前日宾客,愿与华林部更奏《鸣凤》,奉一日欢。

”既奏,已而论河套,马伶复为严嵩相国以出。

李伶忽失声,匍匐前,称弟子。

兴化部是日遂凌出华林部远甚。

其夜,华林部过马伶曰:“子,天下之善技者,然无以易李伶。

李伶之为严嵩相国至矣,子又安从授之而掩其上哉?”马伶曰:“固然。

天下无以易李伶,李伶即又不肯授我。

我闻今相国昆山顾秉谦者,严相国俦也。

我走京师,求为其门卒三年,日侍昆山相国于朝房,察其举止,聆其语言,久而得之,此吾之所为师也。

”华林部相与罗拜而去。

——选自〔侯方域《马伶传》〕[注]①伶,戏剧演员。

②肆,指戏台。

③引:发声。

刻,刻画,指歌唱。

商、羽,都是古代五声之一,此处指曲调。

4、对以下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列.兴化于东肆列:安排B、新安贾.合两部为大会贾:商人C、兴化部是日遂凌.出华林部远甚凌:超过D、其夜,华林部过.马伶曰过:经过5、以下句子编为四组,全都从侧面..表现李伶的演技高于马伶的一组是〔〕①迨半奏,引商刻羽,抗坠疾徐,并称善也②坐客乃西顾而叹③或大呼命酒,或移坐更近之,首不复东④未几更进,那么东肆不复能终曲。

八年级语文上学期诗歌鉴赏模拟试题带解析1

八年级语文上学期诗歌鉴赏模拟试题带解析1

八年级语文上学期诗歌鉴赏模拟试题带解析1一、八年级上册诗歌鉴赏1.阅读古诗,回答问题春寒①梅尧臣春昼自阴阴,云容薄更深。

蝶寒方敛翅,花冷不开心。

亚树青帘动②,依山片雨临。

未尝辜景物,多病不能寻。

【注】①这首诗写于庆历六年初春,当时作者支持的范仲淹革新政治活动处于低潮。

②“亚”通“压”,“青帘”指酒旗。

(1)颔联中的________和________体现了“春寒”。

(2)全诗采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请简要赏析。

2.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小题。

送友人(唐)薛涛水国①蒹葭夜有霜,月寒山色共苍苍。

谁言千里自今夕,离梦②杳如关塞长。

【注释】①水国:水乡。

②离梦:离人的梦。

(1)诗的首句中的“夜有霜”与下一句中的“________”一词相照应,表现了送别时节的________。

(2)结合全诗,谈谈你对“离梦杳如关塞长”中的“杳”的理解。

3.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梁甫行曹植八方各异气,千里殊风雨。

剧哉边海民,寄身于草野。

妻子象禽兽,行止依林阻。

柴门何萧条,狐兔翔我宇。

(1)这首诗歌描绘了怎样的社会景象?(2)诗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4.阅读古诗,完成题目。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请解释“初平”、“暖树”两个词语。

(2)诗歌写了西湖诸多美景,却以“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一联结尾,这是运用了哪一种写作手法?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5.古诗词阅读饮酒(其五)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1)诗中表达诗人心境高远、自由闲适、恬淡惬意的词语是“________”和“________”。

(2)请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诗句“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所展现的画面。

6.两首诗都借用“黄金台”的典故,所表达的情感有所不同?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梅尧臣阅读及答案

梅尧臣阅读及答案

梅尧臣阅读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第14-16题。

(8分)
陶者梅尧臣
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

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

蜂罗隐
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14、从体裁角度看,两首诗都属于。

(1分)
15、对诗歌分析不正确的是()(3分)
A、陶者是底层社会的劳动者,其生活贫苦以至于屋无瓦片。

B、“鳞鳞”二字既是写大厦之多,同时写出剥削者比比皆是。

C、“尽被占”写出了蜜蜂享受尽无限风光和采花酿蜜的自由。

D、“为谁辛苦为谁甜”无疑而问,以反诘语气抒发强烈情感。

16、两首诗都运用了对比手法,但又各具特色,试结合诗歌内容进行分析(4分)
参考答案:
14.(1分)绝句
15.(3分)C
16.(4分)《陶者》整首诗歌层层对比,前两句以陶者的辛劳与居无片瓦对比,后两句以剥削者的无所作与居住大厦对比,突出付出与收获的悬殊。

同时,诗歌前后更是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社会的不公平,表达了作者的愤慨与对劳苦大众的.同情。

(2分)《蜂》这首诗把蜜蜂辛勤采蜜与自己不能获取“甜”蜜进行对比,整首诗托物言志,借助所咏之“蜜蜂”象征劳动者,表达了对这种社会不公的愤慨,对不劳而获者的讽刺控诉。

(2分)(评分说明:《陶者》一诗层层对比的特点、结合诗歌内容的分析各1分;《蜂》对比以及托物言志的特点、结合诗歌内容分析各1分)。

八年级语文上册诗歌鉴赏模拟试卷附解析1

八年级语文上册诗歌鉴赏模拟试卷附解析1

八年级语文上册诗歌鉴赏模拟试卷附解析1一、八年级上册诗歌鉴赏1.阅读古诗,回答问题春寒①梅尧臣春昼自阴阴,云容薄更深。

蝶寒方敛翅,花冷不开心。

亚树青帘动②,依山片雨临。

未尝辜景物,多病不能寻。

【注】①这首诗写于庆历六年初春,当时作者支持的范仲淹革新政治活动处于低潮。

②“亚”通“压”,“青帘”指酒旗。

(1)颔联中的________和________体现了“春寒”。

(2)全诗采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请简要赏析。

2.阅读古诗,完成题目。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请解释“初平”、“暖树”两个词语。

(2)诗歌写了西湖诸多美景,却以“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一联结尾,这是运用了哪一种写作手法?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3.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早发[唐]韦庄早雾浓于雨,田深黍稻低。

出门鸡未唱,过客马频嘶。

树色遥藏店,泉声暗傍畦。

独吟三十里,城月尚如珪。

(1)诗歌题为“早发”,请简要分析全诗是怎样扣住“早”字来写的。

(2)诗歌尾联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诗人什么情感?4.古诗阅读送魏二王昌龄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1)诗中所写送别的季节是________。

(2)“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

”句中哪个字最能体现离愁?试找出来并简要分析。

5.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题目。

渡荆门送别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诗句“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给我们描绘了怎样的景象?请加以描绘。

(2)诗尾联中“送”字的妙处。

6.阅读诗歌,回答问题夜宿七盘岭沈佺期①独游千里外,高卧七盘西。

山月临窗近,天河入户低。

芳春平仲②绿,清夜子规啼。

浮客③空留听,褒城闻曙鸡。

【注释】①沈佺(quán)期:唐代诗人。

陈与义《春寒》阅读练习及答案

陈与义《春寒》阅读练习及答案

陈与义《春寒》阅读练习及答案
陈与义《春寒》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

春寒
陈与义
二月巴陵日日风,春寒未了怯园公。

海棠不惜胭脂色,独立蒙蒙细雨中。

【注】此诗作于南宋高宗建炎三年二月,当时南宋朝廷正处于风雨飘摇之际。

作者几经逃难,避乱于岳州(今湖南岳阳),借居于郡守后园的君子亭,自称“园公”。

8.本诗第二句中的“怯”字用得好,请简要赏析。

(5分)
9. 三、四两句写出了海棠的什么特点?体现了诗人怎样的性格特征?(6分)
答案:
8.“怯”字既描绘出漂泊异乡的诗人在春寒未尽时节,对料峭春寒难以忍受的畏惧。

(2分)也写出了对朝廷处于风雨飘摇之际的担忧。

(3分)
9.写出了海棠“不惜”损毁胭脂容色,不畏春寒独立于细雨之中的孤高绝俗的特点。

(3分)体现了诗人在朝廷处于风雨飘摇之际,勇于在这样艰难的世事中傲然
挺立的性格特征。

(3分)。

【最新试题库含答案】陈与义《春寒》阅读练习及答案

【最新试题库含答案】陈与义《春寒》阅读练习及答案

陈与义《春寒》阅读练习及答案:篇一:雨陈与义阅读答案篇一:雨陈与义阅读答案潇潇十日雨,稳送祝融②归。

燕子经年梦,梧桐昨暮非。

一凉恩到骨,四壁③事多违。

衮衮繁华地④,西风吹客衣。

注:①陈与义(1090-1138):字去非,号简斋,洛阳人。

这首诗作于政和八年(1118),当时作者正闲居京城等候授职。

②祝融:火神,这里指夏季。

③四壁:家徒四壁,指穷困。

④衮衮:众多,这里指众多居高位而无所作为的官吏。

繁华地:指京城。

8.第二联两句诗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5分)9.前人认为这首诗写雨是妙在若即若离,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请简述理由。

(6分)参考答案8、答案:秋已来临,燕子将要南归,一年恍若一梦。

梧桐经一场雨打,已与昨晚的不同了。

作者借燕子、梧桐在雨中的感受,表达了自己怀旧、失落的感情。

(第一句如理解为燕子将要南飞,想到一别就是一年,以后对旧巢只能在梦中见到,也可给分。

)解析:本题考查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颔联主要是借景抒情,明确传统意象燕子、梧桐的含义是答题关键。

燕子经年梦较难理解。

9、答案:同意。

虽然诗题是雨,但作者却不是正面描写雨势、雨景,而是通过写动植物何人在雨中的感受来写雨,这就给人一种若即若离的感觉。

(若答不同意,只要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主要要理解若即若离的含义:好象接近,又好象不接近。

①形容对人保持一定距离。

②形容事物含混不清。

若即指接近,始终体现在题目上,通过动植物和人的感受能感觉到雨;若离体现在诗中没有直接点出雨,但而是通过写动植物何人在雨中的感受来间接写。

篇二:雨陈与义阅读答案篇四:雨陈与义阅读答案雨陈与义①潇潇十日雨,稳送祝融②归。

燕子经年梦,梧桐昨暮非。

一凉恩到骨,四壁③事多违。

衮衮繁华地④,西风吹客衣。

【注】①陈与义( 1090-1138 ):字去非,号简斋,洛阳雨陈与义①潇潇十日雨,稳送祝融②归。

燕子经年梦,梧桐昨暮非。

高三语文诗歌鉴赏专题训练答案解析(2)

高三语文诗歌鉴赏专题训练答案解析(2)

高三语文诗歌鉴赏专题训练答案解析(2)一、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两首诗,按要求作答。

窦园醉中前后五绝句①陈与义海棠脉脉要诗催,日暮紫绵②无数开。

欲识此花奇绝处,明朝有雨试重来。

春寒③陈与义二月巴陵日日风,春寒未了怯园公④。

海棠不惜胭脂色,独立蒙蒙细雨中。

【注】①此诗作于1125年北宋时期。

②紫绵:最名贵的海棠品种。

③此诗写于1129年,当时南宋朝廷正风雨飘摇。

④园公:作者借居岳州时的自号。

(1)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春寒未了怯园公”一句中的“怯”字,描绘出漂泊异乡的诗人对料峭春寒难以忍受的畏惧。

B.《春寒》后两句,诗人用类似于刻画松、梅、菊、竹的手法来写海棠,说它傲然“独立”于风雨中,哪怕有损于自己美丽的“胭脂色”,海棠的风骨和雅致得到充分的表现。

C.古代诗词中的花草很多具有象征含义,比如牡丹是豪华富贵的象征,莲花是高雅纯洁的象征;桂花是阖家团圆的象征。

这两首诗中的海棠都是坚强不屈精神的象征。

D.苏轼有《海棠》诗云:“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以海棠幽寂喻自己贬官遭际。

而陈与义笔下的海棠也是他流亡时的写照。

(2)这两首诗用了什么相同的修辞手法咏海棠?请指出并分别举例。

(3)请简要分析诗人在两首诗中通过写海棠所表达的不同思想情感。

2.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列小题。

永遇乐(宋)苏轼明月如霜,好风如水,清景无限。

曲港跳鱼,圆荷泻露,寂寞无人见。

紞如三鼓,铿然一叶,黯黯梦云惊断。

夜茫茫,重寻无处,觉来小园行遍。

天涯倦客,山中归路,望断故园心眼。

燕子楼空,佳人何在,空锁楼中燕。

古今如梦,何曾梦觉,但有旧欢新怨。

异时对,黄楼夜景,为余浩叹。

【注】①燕子楼:唐徐州尚书张建封在宅邸所筑小楼。

②黄楼:徐州东门上的大楼,苏轼任徐州知州时建造。

(1)词的上阙主要运用了________和________两种表现手法。

(2)下阙表达的思想情感比较复杂,请作简要分析。

梅尧臣《春寒》阅读练习及答案

梅尧臣《春寒》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8-9题。

(7分)
春寒①
梅尧臣
春昼自阴阴,云容薄更深。

蝶寒方敛翅,花冷不开心。

亚树青帘②动,依山片雨临。

未尝辜景物,多病不能寻。

【注释】①这首诗写于庆历六年初春,当时作者支持的范仲淹革新政治活动处于低潮。

②“亚”通“压”,“青帘”指酒旗。

8.将“亚树青帘动,依山片雨临”的画面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出来。

(3分)
答:▲▲
9.诗中“不开心”写得十分精妙,请作简要分析。

(4分)
答:▲▲
8.示例:春风凛冽,吹动着挂在树枝上的酒旗;春雨阵阵,靠近山的地方,春风突然夹裹着春雨而来。

(3分)
9.“不开心”一语双关,既写花朵因空气湿冷而迟迟不开(2分),又运用移情手法,表达了作者内心的苦闷(2分)。

山东省青岛实验初级中学语文八年级上册诗歌鉴赏试卷

山东省青岛实验初级中学语文八年级上册诗歌鉴赏试卷

山东省青岛实验初级中学语文八年级上册诗歌鉴赏试卷一、八年级上册诗歌鉴赏1.阅读古诗,回答问题春寒①梅尧臣春昼自阴阴,云容薄更深。

蝶寒方敛翅,花冷不开心。

亚树青帘动②,依山片雨临。

未尝辜景物,多病不能寻。

【注】①这首诗写于庆历六年初春,当时作者支持的范仲淹革新政治活动处于低潮。

②“亚”通“压”,“青帘”指酒旗。

(1)颔联中的________和________体现了“春寒”。

(2)全诗采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请简要赏析。

2.阅读古诗,完成题目。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请解释“初平”、“暖树”两个词语。

(2)诗歌写了西湖诸多美景,却以“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一联结尾,这是运用了哪一种写作手法?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3.阅读诗歌,回答问题别老母清·黄景仁搴帷①拜母河梁②去,白发愁看泪眼枯。

惨惨③柴门风雪夜,此时有子不如无。

【注释】①搴(qiān)帷(wéi):掀起门帘出门。

②河梁:桥,替代送别地。

③惨惨:幽暗无光。

(1)“白发愁看泪眼枯”一句中,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母亲的担忧(用诗句中的字填空)。

(2)有学者评价此诗说“字字沉痛,令人不忍卒读”,请结合诗的三四两句说说你的理解。

4.阅读诗歌,回答问题【甲】雁门太守行李贺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乙】南园十三首(其五)李贺男儿何不带吴钩①,收取关山五十州②?请君暂上凌烟阁③,若个④书生万户侯?【注】①吴钩:刀名,刃弯。

②关山五十州:指当时藩镇割据,中央不能掌管的地区。

③凌烟阁:贞观十七年,唐太宗为长孙无忌、杜如晦、房玄龄、魏征、虞世南等二十四位开国功臣建的一座楼阁。

阁内绘有二十四位功臣的画像,皆出自唐代著名画家阎立本之手,意在让后人永远记住他们为唐王朝建立的不朽功勋。

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复习诗歌鉴赏语文试卷解析1

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复习诗歌鉴赏语文试卷解析1

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复习诗歌鉴赏语文试卷解析1一、八年级上册诗歌鉴赏1.阅读古诗,回答问题春寒①梅尧臣春昼自阴阴,云容薄更深。

蝶寒方敛翅,花冷不开心。

亚树青帘动②,依山片雨临。

未尝辜景物,多病不能寻。

【注】①这首诗写于庆历六年初春,当时作者支持的范仲淹革新政治活动处于低潮。

②“亚”通“压”,“青帘”指酒旗。

(1)颔联中的________和________体现了“春寒”。

(2)全诗采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请简要赏析。

2.阅读诗歌,回答问题《杂诗》唐·无名氏近寒食雨草萋萋,著①麦苗风柳映堤。

等是②有家归未得,杜鹃③休向耳边啼。

【注解】①著:吹入。

②等是:等于。

③杜鹃:鸟名,即子规。

(1)诗中的________一词可以看出诗人写诗的时节。

(2)请结合具体诗句说一说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么样的思想情感。

3.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小题。

题破山寺后禅院【唐】常建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1)“________”这个成语源自颔联,现表达“要达到领悟妙道的胜境,先得走过一段曲折的道路”这个道理。

颈联“________”字写出山光使野鸟怡然自得,“空”字是说潭影使人心中俗念消除殆尽。

(2)诗歌的七,八两句动静关系处理得十分巧妙,请结合诗句分析。

4.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泛东钱湖明·范钦澄波四望空,画舸沂冷风。

野寺轻鸥外,人家细雨中。

菰蒲临水映,洞壑与天通。

即拟寻真去,花源杳无穷。

注释:画舸ɡě:画船,即装饰华美的游船。

沂yí:超越极限。

野寺:野外庙宇。

菰蒲gū pú:多年生草本植物,生在浅水里,可食。

“菰”的嫩茎称“茭白”,“蒲”又称“香蒲”。

洞壑:深谷。

(1)这首诗展现了景物________的特点,诗的末联化用了________这篇课文的意境。

(2)结合全诗,说说本诗传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5.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各题。

梅尧臣的《春寒》阅读答案附赏析

梅尧臣的《春寒》阅读答案附赏析

梅尧臣的《春寒》阅读答案附赏析梅尧臣的《春寒》阅读答案附赏析春寒①梅尧臣春昼自阴阴,云容薄更深。

蝶寒方敛翅,花冷不开心。

压树青帘②动,依山片临。

未尝辜景物,多病不能寻。

【注】①这首诗写于庆历六年初春。

当时作者支持的范仲淹革新政治活动(庆历新政)正处于低潮,个人中,妻子谢世后次子又病逝。

②“青帘”指酒旗。

1.这首诗表达了作者的感情?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2.梅尧臣在艺术上注重诗歌的形象性,请结合颔联和颈联,分析作者是如何表现抽象的“春寒”的。

答案1.诗歌表达了作者内心感情的'凄苦、心情的悲凉。

诗人借景抒情,首联点明春阴的季节特征,薄云密布,是诗人心境的流露;颔联“不开心”三字一语双关,写景写人,移情手法,别有意味;尾联“病”字既写了身体状况,也流露出诗人此时的心情。

(意思对即可)2.中间两联,通过具体物象,来表现春寒,三四句写因寒气袭来,蝴蝶收敛双翅,花蕾无力舒展,这是选取春天最有代表性的蝶和花写天气之寒。

五六句写压挂在树枝上的酒旗翻动,足见风很猛;依傍山丘的阴云挟带着阵雨压来,表明雨势之急。

这四句从不同视角形容春寒,这一派峭寒,使天宇充塞着凄冷寥落的气氛,这就把春寒真切地刻画出来。

(意思对即可)二:1.欣赏颔联中“不开心”的妙处。

2.颈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参考答案1.示例:“不开心”三字一语双关,一是写出了花蕾因天冷无力舒展的形态,照应了题目“春寒”;二是移情入景(情景交融),抒发了作者凄苦、悲凉的心情。

2.示例:压挂在树枝的酒旗随风翻转,依傍山丘的阴云送来了阵雨,风雨交加,春寒料峭。

【赏析】北宋诗人梅尧臣的这首《春寒》诗可以按“起、承、转、合”的结构规律来把握。

首联“起”,点明季节特征,说明春日阴云笼罩,虽然云层不厚,但整天浓阴密布,云天雾海,一片迷茫。

“云容薄”三字很好地点明了早春云雾的特点。

颔联“承”,以极其对仗的句式,写出了春寒料峭的气候环境下的景物特征:蝴蝶因气候寒冷而紧缩了翅膀,不能飞舞;花朵因空气湿冷而迟迟不开。

陈与义《春寒》阅读答案

陈与义《春寒》阅读答案

陈与义《春寒》阅读答案陈与义《春寒》阅读答案在平时的学习、工作中,我们最熟悉的就是阅读答案了,阅读答案可以给我们提供解题指导和解题思路。

大家知道什么样的阅读答案才是规范的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陈与义《春寒》阅读答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陈与义《春寒》阅读答案1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

春寒陈与义二月巴陵日日风,春寒未了怯园公。

海棠不惜胭脂色,独立蒙蒙细雨中。

【注】此诗作于南宋高宗建炎三年二月,当时南宋朝廷正处于风雨飘摇之际。

作者几经逃难,避乱于岳州(今湖南岳阳),借居于郡守后园的君子亭,自称“园公”。

8.本诗第二句中的“怯”字用得好,请简要赏析。

(5分)9. 三、四两句写出了海棠的什么特点?体现了诗人怎样的性格特征?(6分)答案:8.“怯”字既描绘出漂泊异乡的诗人在春寒未尽时节,对料峭春寒难以忍受的畏惧。

(2分)也写出了对朝廷处于风雨飘摇之际的担忧。

(3分)9.写出了海棠“不惜”损毁胭脂容色,不畏春寒独立于细雨之中的孤高绝俗的特点。

(3分)体现了诗人在朝廷处于风雨飘摇之际,勇于在这样艰难的世事中傲然挺立的性格特征。

(3分)陈与义《春寒》阅读答案2陈与义《春寒》二月巴陵日日风,春寒未a了怯园公。

海棠不惜胭脂色,独立蒙蒙细雨中。

【注释】:此诗作于南宋高宗建炎三年二月,当时南宋朝廷正处于风雨飘摇之际。

作者几经逃难,避乱于岳州(今湖南岳阳),借居于郡守后园的君子亭,自称“园公”。

巴陵:即今湖南岳阳市。

风:这里泛指风雨。

未了:没有完结。

怯:害怕。

园公:指陈与义。

北宋“靖康之难”时,诗人避兵到巴陵,借居在一个小园里,自号园公。

诗人自注:“借居小园,遂自号园公。

”不惜:毫不可惜。

【翻译】:二月的巴陵,几乎天天都刮风下雨,从不间断。

料峭的春寒,给园林的花木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看,在风雨的侵袭之下,已经开花的花朵凋零了。

尚未绽开的`蓓蕾不吐艳了。

园林中的新花嫩叶全在寒风冷雨中萧瑟。

这怎不叫人担心害怕呢!瞧,那边短篱旁,娇嫩的海棠,居然毫不吝惜自己鲜红的花朵,挺身独立在寒风冷雨中,灿烂地开放着。

八年级语文上学期诗歌鉴赏综合试题含解析1

八年级语文上学期诗歌鉴赏综合试题含解析1

八年级语文上学期诗歌鉴赏综合试题含解析1一、八年级上册诗歌鉴赏1.阅读古诗,回答问题春寒①梅尧臣春昼自阴阴,云容薄更深。

蝶寒方敛翅,花冷不开心。

亚树青帘动②,依山片雨临。

未尝辜景物,多病不能寻。

【注】①这首诗写于庆历六年初春,当时作者支持的范仲淹革新政治活动处于低潮。

②“亚”通“压”,“青帘”指酒旗。

(1)颔联中的________和________体现了“春寒”。

(2)全诗采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请简要赏析。

2.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早发[唐]韦庄早雾浓于雨,田深黍稻低。

出门鸡未唱,过客马频嘶。

树色遥藏店,泉声暗傍畦。

独吟三十里,城月尚如珪。

(1)诗歌题为“早发”,请简要分析全诗是怎样扣住“早”字来写的。

(2)诗歌尾联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诗人什么情感?3.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菩萨蛮李白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

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

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1)古典诗词特别讲究炼字。

请简要分析“空”字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2)关于这首词表达的内容,有人认为是“游子思归乡”,有人认为是“思妇盼归人”,也有人认为二者兼有。

你的看法如何?请简要说明理由。

4.古诗阅读送魏二王昌龄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1)诗中所写送别的季节是________。

(2)“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

”句中哪个字最能体现离愁?试找出来并简要分析。

5.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小题。

赤壁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1)前两句诗在全诗中的作用是什么?(2)全诗最精彩的是久为人们传诵的末二句,这二句议论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6.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归园田居·其二陶渊明野外罕人事,穷巷寡轮鞅①。

白日掩荆扉,虚室绝尘想。

时复墟曲中,披草共来往。

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

桑麻日已长,我土日已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诗鉴赏(8分)梅尧臣《春寒》阅读答

古诗鉴赏(8分)梅尧臣《春寒》阅读答案
古诗鉴赏(8分)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8-9题。

春寒①
梅尧臣
春昼自阴阴,云容薄更深。

蝶寒方敛翅,花冷不开心。

压树青帘②动,依山片雨临。

未尝辜景物,多病不能寻。

注:①这首诗写于庆历六年初春。

当时作者支持的
范仲淹革新政治活动(庆历新政)正处于低潮,个人生活中,梅尧臣妻子谢世后次子病逝。

②“青帘”指酒旗。

8.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请作简要分析。

(4分)
9.梅尧臣在艺术上注重诗歌的形象性,请结合颔联
和颈联,分析作者是如何表现抽象的“春寒”的。

(4分)参考答案:
8、答:诗歌表达了作者内心感情的凄苦、心情的悲凉。

(2分)诗人借景抒情,首联点明春阴的季节特征,薄云密布,是诗人心境的流露;颔联“不开心”三字一
语双关,写景写人,移情手法,别有意味;尾联“病”
字既写了身体状况,也流露出诗人此时的心情。

(2分) 9、答:三四句写因寒气袭来,蝴蝶收敛双翅,花蕾无力舒展,这是选取春天最有代表性的蝶和花写天气之寒。

(1分)五六句写压挂在树枝上的酒旗翻动,足见风
很猛;依傍山丘的阴云挟带着阵雨压来,表明雨势之急。

(1分)中间两联,通过具体物象,从不同视角形容春寒,这一派峭寒,使天宇充塞着凄冷寥落的气氛,这就把春
寒真切地刻画出来。

(2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