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纪录片故宫分集内容简介
《故宫》概述
![《故宫》概述](https://img.taocdn.com/s3/m/0b87c2884128915f804d2b160b4e767f5bcf8059.png)
《故宫》概述
《故宫》是一部由中央电视台和故宫博物院联合摄制的人文
纪录片,共12集。
该片以故宫为主题,从建筑艺术、使用功能、馆
藏文物和从皇宫到博物院的历史沿革等方面,全面展示故宫的辉煌、神秘以及历经沧桑的历程。
该片运用高清晰的摄录设备,展现了故宫宏伟壮丽的建筑景
观和珍贵文物,同时结合详实的历史资料和现代化的“情景再现”手段,向观众细致讲述了曾在故宫发生过的历史事件、人物命运和宫廷生活。
观众可以从中领略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深入了解故宫在中国历史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除了建筑和文物,该片还展示了故宫的多个重要场所,如太
和殿、乾清宫、御花园等,以及故宫的宫廷文化和传统艺术,如宫廷绘画、陶瓷艺术、玉器工艺等。
同时,该片还探讨了故宫的历史变迁和保护现状,引发观众对于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的思考。
总的来说,《故宫》是一部制作精良、内容丰富的人文纪录片,通过展示故宫的历史和文化内涵,让观众深入了解这座世界级文化遗产的魅力和价值。
无论是对于历史爱好者还是对于普通观众来说,这都是一部值得一看的佳作。
百集纪录片《故宫100》解说词
![百集纪录片《故宫100》解说词](https://img.taocdn.com/s3/m/af1c0f09192e45361066f562.png)
百集纪录片《故宫100》解说词及艺术解析,值得珍藏(中)37、萨满祭祀子夜三刻,紫禁城的北门——神武门,打开了,宫禁森严的紫禁城,每天最早进入的,是一个老妇人和两头活猪,这一行,即将前往坤宁宫。
坤宁宫,位于中轴线上,地位非常尊贵,明代是皇后的寝宫。
来到坤宁宫的老妇人,并不是来见母仪天下的皇后,而是来参加一项每天都要进行的活动——萨满祭神,老妇人就是主持活动的萨满。
每次祭祀,萨满必跳舞,俗称“跳神”。
每次祭神,都要在神位前杀猪,在这里用清水煮熟,再向神灵贡献。
两头活猪,就是祭神时要宰杀和敬献的牲口。
杀猪跳神,本是满族在关外的传统。
清朝入住紫禁城,皇宫的格局几乎全部照收前朝,中轴线上唯一重大的改变,就在这坤宁宫。
满族入关前,皇后的寝宫,就是皇室进行萨满教祭神的场所,入关以后,他们把民族记忆搬进了紫禁城的坤宁宫。
这里每天早晚都有祭神活动,凡是大祭的日子,和每月初一,十五,皇帝皇后都亲自祭神。
祭神后,皇帝会率领王公大臣吃祭神肉,进坤宁宫吃肉,名为“分福”,一向被大臣们视为殊荣。
其实,到坤宁宫吃祭肉,并不是什么享受的美事。
祭神的肉被称为“怍肉”,也就是白水煮肉,没有任何调料,而且都是大块大块的端过来,但不吃是大不敬。
于是,常有人偷偷的在袖子里,藏一点盐来度过难关。
为了配合萨满祭祀,坤宁宫的改造是随处可见的。
坤宁宫室内西、北、南三面,修起了环形大炕,供奉神位。
东北角,是祭祀时煮肉用的灶台,有三口大锅,两只猪各占一锅,另一锅蒸切糕。
一个个看似简单的改动,其实并不简单。
在传统汉文化中,位于中轴线上的建筑,被纳入到宗法体系中,在地位和象征意义上,受到典章、制度的约束。
改造位于中轴线的坤宁宫,意味着满清皇室,希望把满族的印记,列入到千年的宗法体制之中。
在今天的故宫,坤宁宫的特别陈设,让我们触摸到一个民族,古老的记忆。
38、时间机器在这座城里,时间可以被看见,可以被听到,可以被触摸,而有时却只有用心才能感受得到。
奉先殿,是宫内皇帝的家庙,明清帝王供奉祭祀祖先的地方。
CCTV《故宫》解说词
![CCTV《故宫》解说词](https://img.taocdn.com/s3/m/7c19bcc158f5f61fb73666fc.png)
CCTV《故宫》解说词.txt生活是过出来的,不是想出来的。
放得下的是曾经,放不下的是记忆。
无论我在哪里,我离你都只有一转身的距离。
CCTV《故宫》解说词《故宫》的宫殿建筑破解《故宫》热播之谜《故宫》:一次华丽的尝试第一集肇建紫禁城第二集盛世的屋脊第三集礼仪天下第四集指点江山第五集家国之间第六集故宫藏瓷第七集故宫书画第八集故宫藏玉第九集宫廷西洋风第十集从皇宫到博物院第十一集国宝大流迁第十二集永远的故宫破解《故宫》热播之谜<!--HTMLBUILERPART0--> 传统文化击败快餐文化纪录片击败电视剧《故宫》剧组的统筹以及第12集的导演邱民在忙碌的工作当中接受了记者的电话采访。
在回忆起拍摄《故宫》的情景时,邱民意味深长地说,那段日子令自己记忆犹新。
拍摄纪录片,用电影手法邱民导演介绍说,《故宫》将电影拍摄的手法应用到了电视纪录片中,因此,这个剧组既不同于电影剧组,也不同于一般的纪录片剧组。
“《故宫》前后大约有8位导演加入,剧组最高峰时加上群众演员大约会有100多人。
4月29日开机当天,负责统筹的同事发烧在打吊瓶,我还看见有两个同事在掉泪。
现在说起来很轻松,但当时只要是有一个监视器协调不好,也会出问题。
其实在这个过程中,根本没有时间想自己为什么要这么辛苦这么累,每一个人在最关键的时刻都没有自我。
”未送通知单,拍午门告吹在进入拍摄高峰期后,一天之中就有6个组在同时进行拍摄。
每次都要做一个繁琐的通知表,把3天内要拍摄的计划报告给故宫的保安部门,还要把使用的器材分配情况、每个岗位人员几点到场等所有情况都做成表格。
因为工作人员只认单子,根据单子来展开一切工作。
“一次,我们凌晨1点要在午门开拍,一切都协调好之后,却发现因为一个小助理的疏忽,一个通知单没有送到保安部门,因此拍不成。
我看见这个小助理当时转过身去就哭了。
”]路不能乱走,墙不能乱摸“我们每天最高兴的事情就是没有什么事情发生,”邱民说,“顺利地完成拍摄计划。
故宫100简介
![故宫100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3729b0b7760bf78a6529647d27284b73f242360b.png)
故宫100简介
《故宫100》是由徐欢担任总导演的100集历史纪录片。
这部纪录片历经数年策划筹备,近1年时间拍摄制作,以故宫建筑为主题打造。
每集用6分钟的时长讲述故宫100个空间的故事,首次公开展示了故宫的众多非开放区,如皇家私密空间、宗教场所等。
该片分为《天工之城》《大国大朝》《被忽视的生命》《神界与凡间》四辑。
通过“看得见”的空间,展现“看不见”的紫禁城建筑的实用价值和美学价值,为故宫创建了一座超越时空的影像博物馆。
《故宫100》于2012年1月1日在央视纪录频道首播。
《故宫》(解说词)第八集 故宫藏玉
![《故宫》(解说词)第八集 故宫藏玉](https://img.taocdn.com/s3/m/bab5fb76a45177232f60a2bb.png)
《故宫》(解说词)第八集故宫藏玉十二集大型纪录片《故宫》(解说词)第八集故宫藏玉2010-11-19 22:50这是一块玉璧,它默默立在这里已不知有多久了,它直面的是养心殿,那是清朝皇帝办公居住的地方,皇帝坐在宝座上处理政务的时候,时时可以看到对面不远处的玉璧。
这块玉璧取“面壁”的意思,它时刻提醒着皇帝要反省自己的一言一行。
孔子在《礼记》中写道:君子比德于玉。
玉曾经成为中国人道德标准的象征。
当玉器进入皇宫之后,便在这个宫殿里拥有了无可替代的地位。
它在很多重要的场合中,被赋予了特殊的意义。
“皇帝将赠给英王的第一种礼物托我转送,这个礼物的名字叫如意,是一种长一英尺半的白色石头,上面刻着花,中国人认为这个礼物非常名贵,而我则以为这东西未必值钱。
”写下这段文字的人叫马戈尔尼。
在公元1793年,也就是大清乾隆五十八年8月1 0日清晨,这位叫马戈尔尼的英国特使受到中国皇帝乾隆的接见。
双方在这次接见中互赠礼品。
乾隆皇帝将一柄白玉如意赠送英王,又分别赠马戈尔尼与副手绿色玉如意。
在接见仪式后对各宫殿的参观中,马戈尔尼对富丽堂皇的宫殿留下了深刻印象。
同时他发现每一殿的宝座旁也都放置一件玉如意,“形状与赠给英王的相似”。
马戈尔尼虽然知道如意喻含和平与兴旺的祝福,但他未必知道这种被他认为并不值钱的美丽石头,在中国人眼中,却十分珍贵,并有着非凡的价值。
石之美者为玉,中国人自古以来,就赋予这些美丽的石头独特的喜爱。
玉石精致而灵动,温婉而含蓄,与东方人的气质极为吻合。
一块玉石的形成据说要经历百亿年之久,凝聚着天地万物的精华。
在紫禁城中,最能体现玉的尊贵价值的器物就是代表至高无上的皇权的皇帝玉玺。
这里是交泰殿。
是紫禁城内廷后三宫之一,清朝皇帝使用的25方宝玺曾收藏于此,其中的23枚宝玺都由玉石雕刻而成。
在紫禁城建成后的五百多年时间里,这里总会重复发生这样的故事。
一个神秘的人,携带着一个神秘的包裹,要求进宫献宝,他们都宣称自己找到了传说中的秦朝传国玉玺。
纪录片《故宫》解说词2
![纪录片《故宫》解说词2](https://img.taocdn.com/s3/m/3c35942d2af90242a895e539.png)
【《故宫》第二集盛世的屋脊】惊心动魄的战争已见分晓。
改朝换代正在进行。
公元1644年农历八月,在浩浩荡荡的随从队伍陪同下,一个六岁的男孩和他的母亲一起,从盛京老家向北京进发。
男孩名叫福临,是大清王朝的顺治皇帝,此行的目的地是他们在北京的新家:紫禁城。
对于六岁的顺治皇帝来说,这座他前所未见的高大城门,一定给他留下了新奇而深刻的印象。
这是紫禁城最大的门,有37.95米高。
按照中国的阴阳学说,正北叫子,正南叫午,所以位于紫禁城中轴线南端的这座城门,叫作“午门”.穿过午门,紫禁城的真容出现在顺治皇帝的眼前。
这里就是他们的新家,而对这座宫殿的占有,也将是他们成为中国新的统治者的象征。
深红色的宫墙和金黄色的琉璃瓦是这座宫殿最引人注目的特征,而这绵延一片的红色和金色也使紫禁城与周边的建筑完全区分开来。
紫禁城的建筑分为前后两个部分,前半部分是处理朝政和举行重大礼仪活动的场所,称为前朝。
后半部分是皇帝处理日常政务和帝后嫔妃的生活场所,称为内廷。
故宫博物院副院长晋宏逵:“紫禁城的总体部署就是这样,用若干条纵深的轴线来安排这么多的建筑,那么这些建筑都是用院落的形式来展开的。
每个院落当中都有成组的建筑。
每栋建筑相互之间都是有主有从,有正有配,它就是这样用建筑的手段,来表达封建社会、封建礼制所表达的那种等级和秩序。
”传说中玉皇大帝的紫微宫一共是一万间,而人间的紫禁城一直流传着宫殿有九千九百九十九间半的说法。
事实上,在长达五百多年的时间里,紫禁城一直在变化着。
根据1973年故宫专家的调查,紫禁城现有的宫殿是八千七百零四间。
有人认为,当年顺治帝初次见到的紫禁城也许并不完整,因为比他早几个月进京的摄政王多尔衮,在给顺治皇帝的奏报中写道:李自成烧毁宫殿后逃走。
故宫博物院副研究馆员李燮平:“李自成确实放火了,那整个紫禁城受到什么损坏了,这实际上清代人自己有一个定位。
乾隆朝修订的《日下旧闻考》就明确说过‘紫禁城宫殿是因胜朝之旧而斟酌损益之’。
纪录片《故宫100》解说词
![纪录片《故宫100》解说词](https://img.taocdn.com/s3/m/c85dafaf1a37f111f1855b4d.png)
明代这里曾经种植荷花,同时兼备分区排水、供水,防火和装饰的功能。本来只是一条沟渠,经过一番布置就成了一幅动人景象。
金水河隔开的两座空间,被五座石桥相连,相对于天安门太庙社稷坛的另外七座外金水桥,它们叫做内金水桥。
2.至大无外
紫,是古人心目中的王者之星紫薇,来自天上;
禁,是权力来自于人。。。。
城,是这一片(泠泠寓于)在大陆上的恢宏建筑。
太和门广场和他身后的太和殿广场组成立紫禁城的重心。广场在中国的传统里叫作庭院,庭院源于古人聚居的居住形式,在共同的空间里,一家人围拢的住的是(安适)中国文化中相互关怀照应和守望的伦理价值和亲情。一般来讲,家庭越大院子就越大,如大树一般分枝抽条。。。。
皇帝以天下为自己的责任与服务的家,他所住的皇宫庭院也层层相约紧紧相连,成为现在我们见到的伟大宫殿。帝王所在便是宫廷,在家为庭,在宫则廷。
传统民居中轴对称,(院)落重门的格局没有改变,放大的空间营造出超越民居的大格局,它不仅可以应付这个庞大家庭现实生活的需要,还处处殚精竭虑把王朝的秩序和信仰纳入其中,让帝王的生活成为权力的展示和伦理的示范。
6.玉带天河
御沟春水晓潺潺,直似长虹曲似环。流入宫城才咫尺,便分天上与人间。
诗人笔下的玉河,就是皇宫里唯一的河流:金水河。它的河水来自北京西北的玉泉山,山上的河水由北向南,一路变换着名字流入京师。
这里它叫昆明湖。这里它叫昆玉河。而蜿蜒进入皇宫的这一支叫做金水河。河水的源头在西边,西方属金,金生丽水,金水河的名字便由此得来。
这就是午门,开合之间,威严与宽厚瞬间转换。
百集纪录片《故宫100》解说词
![百集纪录片《故宫100》解说词](https://img.taocdn.com/s3/m/af1c0f09192e45361066f562.png)
百集纪录片《故宫100》解说词及艺术解析,值得珍藏(中)37、萨满祭祀子夜三刻,紫禁城的北门——神武门,打开了,宫禁森严的紫禁城,每天最早进入的,是一个老妇人和两头活猪,这一行,即将前往坤宁宫。
坤宁宫,位于中轴线上,地位非常尊贵,明代是皇后的寝宫。
来到坤宁宫的老妇人,并不是来见母仪天下的皇后,而是来参加一项每天都要进行的活动——萨满祭神,老妇人就是主持活动的萨满。
每次祭祀,萨满必跳舞,俗称“跳神”。
每次祭神,都要在神位前杀猪,在这里用清水煮熟,再向神灵贡献。
两头活猪,就是祭神时要宰杀和敬献的牲口。
杀猪跳神,本是满族在关外的传统。
清朝入住紫禁城,皇宫的格局几乎全部照收前朝,中轴线上唯一重大的改变,就在这坤宁宫。
满族入关前,皇后的寝宫,就是皇室进行萨满教祭神的场所,入关以后,他们把民族记忆搬进了紫禁城的坤宁宫。
这里每天早晚都有祭神活动,凡是大祭的日子,和每月初一,十五,皇帝皇后都亲自祭神。
祭神后,皇帝会率领王公大臣吃祭神肉,进坤宁宫吃肉,名为“分福”,一向被大臣们视为殊荣。
其实,到坤宁宫吃祭肉,并不是什么享受的美事。
祭神的肉被称为“怍肉”,也就是白水煮肉,没有任何调料,而且都是大块大块的端过来,但不吃是大不敬。
于是,常有人偷偷的在袖子里,藏一点盐来度过难关。
为了配合萨满祭祀,坤宁宫的改造是随处可见的。
坤宁宫室内西、北、南三面,修起了环形大炕,供奉神位。
东北角,是祭祀时煮肉用的灶台,有三口大锅,两只猪各占一锅,另一锅蒸切糕。
一个个看似简单的改动,其实并不简单。
在传统汉文化中,位于中轴线上的建筑,被纳入到宗法体系中,在地位和象征意义上,受到典章、制度的约束。
改造位于中轴线的坤宁宫,意味着满清皇室,希望把满族的印记,列入到千年的宗法体制之中。
在今天的故宫,坤宁宫的特别陈设,让我们触摸到一个民族,古老的记忆。
38、时间机器在这座城里,时间可以被看见,可以被听到,可以被触摸,而有时却只有用心才能感受得到。
奉先殿,是宫内皇帝的家庙,明清帝王供奉祭祀祖先的地方。
纪录片《故宫》解说词2
![纪录片《故宫》解说词2](https://img.taocdn.com/s3/m/2e830ef7cfc789eb162dc864.png)
纪录片《故宫》解说词2【《故宫》第二集盛世的屋脊】惊心动魄的战争已见分晓。
改朝换代正在进行。
公元1644年农历八月,在浩浩荡荡的随从队伍陪同下,一个六岁的男孩和他的母亲一起,从盛京老家向北京进发。
男孩名叫福临,是大清王朝的顺治皇帝,此行的目的地是他们在北京的新家:紫禁城。
对于六岁的顺治皇帝来说,这座他前所未见的高大城门,一定给他留下了新奇而深刻的印象。
这是紫禁城最大的门,有37.95米高。
按照中国的阴阳学说,正北叫子,正南叫午,所以位于紫禁城中轴线南端的这座城门,叫作“午门”.穿过午门,紫禁城的真容出现在顺治皇帝的眼前。
这里就是他们的新家,而对这座宫殿的占有,也将是他们成为中国新的统治者的象征。
深红色的宫墙和金黄色的琉璃瓦是这座宫殿最引人注目的特征,而这绵延一片的红色和金色也使紫禁城与周边的建筑完全区分开来。
紫禁城的建筑分为前后两个部分,前半部分是处理朝政和举行重大礼仪活动的场所,称为前朝。
后半部分是皇帝处理日常政务和帝后嫔妃的生活场所,称为内廷。
故宫博物院副院长晋宏逵:“紫禁城的总体部署就是这样,用若干条纵深的轴线来安排这么多的建筑,那么这些建筑都是用院落的形式来展开的。
每个院落当中都有成组的建筑。
每栋建筑相互之间都是有主有从,有正有配,它就是这样用建筑的手段,来表达封建社会、封建礼制所表达的那种等级和秩序。
” 传说中玉皇大帝的紫微宫一共是一万间,而人间的紫禁城一直流传着宫殿有九千九百九十九间半的说法。
事实上,在长达五百多年的时间里,紫禁城一直在变化着。
根据1973年故宫专家的调查,紫禁城现有的宫殿是八千七百零四间。
有人认为,当年顺治帝初次见到的紫禁城也许并不完整,因为比他早几个月进京的摄政王多尔衮,在给顺治皇帝的奏报中写道:李自成烧毁宫殿后逃走。
故宫博物院副研究馆员李燮平:“李自成确实放火了,那整个紫禁城受到什么损坏了,这实际上清代人自己有一个定位。
乾隆朝修订的《日下旧闻考》就明确说过‘紫禁城宫殿是因胜朝之旧而斟酌损益之’。
故宫100的解说词纪录片完整版
![故宫100的解说词纪录片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960663fca48da0116c175f0e7cd184254b351b01.png)
故宫100的解说词纪录片完整版故宫100的解说词纪录片完整版百集微纪录片《故宫100》以每集6分钟时长讲述了故宫博物院内100座建筑的命运,兼具演绎故宫建筑的实用价值和美学价值,其创新性的表达方式和表现手法赢得了观众的青睐。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整理的故宫100的解说词,仅供参考。
故宫100的解说词【篇一】第一集天地之间气味、声音、光线,稍纵即逝,被时光切割的记忆,构成了我们的。
而对于这座城,我们几乎没有记忆,因为从前,百姓不能进入这座城,它的记忆只属于皇帝,皇帝的记忆不能说,别人也无从知道。
那些中已经褪色的历史,如今依然清晰地封存在这个空间散落的碎片里。
一座城,一座大得令人茫然的城。
它是大地上长出的天空之城,人在天地间,也在历史与现实间。
秦时明月、汉唐风度,在这明清的城里,我们生活中那些被称为历史的东西,可以被真实地触摸。
走进这座城,不管是有心还是无意,都会留下与这座城彼此映照的影像,成为它记忆中的一部分。
紫禁城是一面镜子,天空、大地、记忆、未来,所有的地方、所有的时光、所有有情的生命,都可在这一刻的映照中,被唤醒。
第二集至大无外紫,是古人心目中的王者之星,紫微,来自天上。
禁,是权利,来自于人,也施之于人。
城,是这一片连绵殿宇,在大地上的辉煌建设。
太和门广场和它身后的太和殿广场,构成了紫禁城的重心。
广场,在中国的传统里,叫做庭院。
庭院源于古人聚居的居住形式,在共同的空间里,一家人围拢的不单是,更是中国文化里相互关怀、照应和守望的伦理价值和亲情。
一般来讲,家庭越大,院子也就越大,就像一棵大树那样,分枝抽条、开枝散叶、秩序分明。
皇帝以天下为自己的责任,以国为家,他所住的皇宫庭院也层层相依、紧紧相连,成为现在我们所见到的伟大宫殿。
帝皇所在便是宫廷,在家为庭、在宫则廷。
传统民居中轴对称,院落重门的格局没有改变,放大的空间营造出超越民居的大格局。
它不仅可以应付这个庞大家庭现实生活的需要,还处处殚精竭虑,把王朝的秩序和纳入其中,让帝王的生活成为权力的展示和伦理的示范。
《故宫》纪录片解说词:从皇宫到博物院
![《故宫》纪录片解说词:从皇宫到博物院](https://img.taocdn.com/s3/m/8e06e4bbdc88d0d233d4b14e852458fb760b384d.png)
《故宫》纪录片解说词:从皇宫到博物院公元1925年10月10日,这一天,有三千多位重要的人物聚集到了紫禁城的乾清门广场;这一天,有超过两万多的普通老百姓来到了这里:这一天,神武门的门洞上悬挂上了一块匾额:故宫。
博物院:这一天,在这里举行了故宫博物院的开幕大典,从紫禁城到故宫,这个名称的改变,意味着从今天开始,这里再也不是皇宫,而成为了一座博物院,数百年来的禁地正式对外开放,千千万万的普通民众从此可以亲身走进昔日神秘的皇家宫殿。
故宫博物院原副院长杨新:原来啊,戒备森严,那个老百姓连个城墙边都不能挨,现在能够打开进去。
故宫博物院研究员徐启宪:只要有条件,我得砸锅卖铁我得买一张票去看去。
故宫博物院副研究馆员罗随祖:当时有人说我这一生能够有机会踏进故宫我就满足了。
北京居民刘曾富93岁:我就瞧见那个钟,各种的钟,还有瞧见什么呢,他们瞧的瓷器我就不懂了。
他们呢就为了,就是说第一他们想再争取回到宫里来,这个是他们的第一个希望,那么第二个希望呢,即使回不到宫里来,也希望能把东西拿走,哪怕拿走——止匕-^^-0中国社科院近代史研究员章伯锋:这个事情嘛,在段祺瑞那得到支持,段祺瑞当时命令内政部和警察厅。
紫禁城出版社副社长章宏伟:不准清室善后委员会点查清宫的物品。
这时,一位叫庄蕴宽的人挺身而出,当年袁世凯称帝时,全国六十位议员有五十九位支持,唯有他一人冒死反对,从而获得极高的社会声望。
后来,被民国政府委任为民国审计院长,同时参与了善后会的工作,庄蕴宽在段祺瑞面前力保了清室善后委员会和易培基等人。
清室善后委员会顾问之一吴瀛之孙吴欢:段祺瑞这么个情况下呢,批准了这个呈文,批准了呈文了就在法律上等于确立了清室善后委员会的存在,这样李石曾这些人就合理合法的带着一批北大系的学者,进入了故宫。
就在1924年11月24日这一天,善后会在李煜瀛的带领下开始了正式的点查。
他们首先从乾清宫开始,为了更直观地展现当时点查的情景,2005年4 月,我们在原地进行了再现,按当时的规定,每一个宫殿的物品按千字文次序,编一个字,然后依次编号。
《故宫》纪录片解说词:故宫书画
![《故宫》纪录片解说词:故宫书画](https://img.taocdn.com/s3/m/79cc3a7df11dc281e53a580216fc700abb685210.png)
《故宫》纪录片解说词:故宫书画这里是皇帝赏玩书画的私人空间,200多年前,一个名叫弘历的皇帝常常独自坐在这个不足6平米的小暖阁里,静静地欣赏着三件堪称绝世珍品的书法。
它们是王珣的《伯远帖》、王献之的《中秋帖》,还有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弘历认为,这是整个大清帝国汪洋般的宫廷书画收藏中,最精致的三件东西,为此他特意将这间小屋改名为“三希堂”。
正是这位爱好书画的皇帝,成就了整个清王朝的宫廷书画收藏,中国的书画收藏史也因此留下了绚烂的一笔。
在这位乾隆皇帝当政的那半个多世纪里,他将这座皇家宫殿变成了中国最大的书画博物馆!今天,当人们置身其中的时候可能想不到,在这片宫殿里的这样一些地方,都曾经存放过中国历史上最精致的心灵的证明。
将近600年的岁月中,就在这些宫殿里,它们传递着华夏文化的审美价值和观念,今天,它们依然深入我们这个民族的内心世界。
对于一位肩负治国重任的当朝皇帝来说,收藏书画不过是个人微不足道的消遣爱好,但恰恰因为弘历是个皇帝,而且还是个盛世帝王,他个人的这种风雅情趣就引发了一次历史空前的书画大聚集。
几乎所有中国美术史上最重要的作品,都在他在位的60年间,进入了紫禁城,今天我们能够在故宫博物院里看到的那些最珍贵的书画文物,大多源自弘历的毕生收藏。
让我们先来回顾一下乾隆朝之前紫禁城里的书画收藏史。
最初进入这座皇城的书画来自元代宫廷旧藏,作为胜利者,明王朝接管了属于前代王朝的一切遗物,这些曾经被元代宫廷保管的珍贵书画,被新主人钤上了新的印章,这样轻轻一印,历史就又翻过了一页。
然而明王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对这些前代书画并没有更多的兴趣,宋代大画家李公麟的如花妙笔,在他眼里不过是一大批军用物资的图像,“思得多马,牧于野郊,有益于后世子孙,使有防边御患”,这位马上皇帝欣赏的似乎只是广备军马的战略意识。
整个明王朝的宫廷基本上没有什么积极的书画收藏活动,唯一值得一提的,只是查抄犯罪大臣家产的收获。
万历十年,富藏书画的权相张居正去世,他生前为自己谋取私利的事逐渐被政敌揭发。
纪录片《紫禁城》解说词
![纪录片《紫禁城》解说词](https://img.taocdn.com/s3/m/613bf20a86c24028915f804d2b160b4e767f81bf.png)
纪录片《紫禁城》解说词《紫禁城》是一部介绍中国古代建筑文化的纪录片。
片中通过讲述故宫的历史背景、建筑特色及文化内涵,向观众展示了中华古代文明的辉煌。
故宫,又称为紫禁城,是中国明清两代帝王的宫殿,位于北京市市中心的中轴线上。
它是中国唯一保存完好的大型古代宫殿建筑群,曾是中国古代皇宫的象征。
故宫始建于明朝永乐年间,经过多次扩建和修缮,最终形成了现有的规模和形态。
故宫的面积有72万平方米,共有九千余间房屋,是世界上最大的古代宫殿建筑群之一。
故宫建筑讲究气势恢宏,具有高超的建筑工程技术和艺术水平。
故宫内的建筑群分为内廷和外廷,内廷是皇帝和后妃居住的地方,外廷则是皇帝处理政务和接见大臣的地方。
故宫内主要建筑有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乾清宫、养心殿等,这些建筑的屋顶都是黄色琉璃瓦,象征皇权至高无上。
故宫建筑讲究宫廷文化,门槛、台阶、石桥都是有等级和朝代限制的。
紫禁城是中国皇宫文化中的代表,它不仅是建筑文化的典范,也是中华文明的重要体现。
故宫建筑中的雕刻、绘画等艺术元素,展示了中国古代的艺术魅力。
同时,故宫中的文物珍藏也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例如永乐大钟、紫禁城保和殿钟等,以及黄金舆、珠宝二十四孝等器物都是中华文明的瑰宝。
故宫不仅是中华文明的象征,也是中华文化传统的重要载体。
尤其是故宫中的许多文物和艺术品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珍贵遗产,如紫禁城保和殿中内有“太和殿九重天”图,反映了中华民族历史上的科技水平和文化传承。
故宫中所体现的“读书为官,守正去邪”的儒家思想,为中华文化的创造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方向和基础。
总的来说,故宫作为中国古代宫廷建筑文化的代表,以其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和宏伟的建筑风貌,成为了中国乃至世界文化遗产中的瑰宝。
CCTV大型纪录片《故宫》解说词
![CCTV大型纪录片《故宫》解说词](https://img.taocdn.com/s3/m/db712cc6f8c75fbfc77db293.png)
CCTV大型纪录片《故宫》解说词第一集肇建紫禁城是谁创造了历史?又是谁在历史中创造了伟大的文明?公元1403年1月23日,中国农历癸未年的元月一日。
这一天,生活在这块土地上的人们,依然延续着自古以来的传统,度过他们一年中最重要的节日--农历元旦。
这一年,人们收到的类似今天的贺年卡上,不再有建文的年号了。
建文帝4年的统治,在一场史称靖难之变的战争后,成为了往事。
公元1403年的大年初一,大明朝第三个皇帝朱棣,正式启用永乐作为自己的年号。
这一年为永乐元年。
年号的更替,随之带来的将是这个王朝的更多变化。
永乐元年,明朝的首都在今天中国南京。
这座六朝古都自东汉时代起就被认为有王者之气。
明太祖朱元璋将都城定在这里,并集中国两千年宫殿建筑之精华,建造了皇家宫殿。
今天这座宫殿仅留下了这些遗址,但仍不失当年的气魄。
而此时的北京城在大明的版图上,还是朝廷的一个布政司,叫做北平。
这里人烟稀少。
朱棣11岁时被封为燕王,他和他的旧部们熟悉这里,对这个地方充满着感情。
永乐元年的农历正月十三这一天,朱棣按祖制祭祀完天地回到皇宫。
当君臣们相聚一堂时,一个叫李至刚的礼部尚书,提出了一个建议。
他说,我以为北平这个地方,是皇上承运龙兴之地。
应该遵循太祖高皇帝,另设一个都城的制度,把北平立为京都。
永乐皇帝,当即非常高兴地答应了下来。
在这之后的几个小时里,将北平升为北京,成为王朝第二个京都的一道圣旨昭告了天下。
这个消息很快传遍了全国,而一座伟大宫殿将由此诞生。
刚刚登基不久的永乐皇帝,用这样一道圣旨昭示天下,表达自己治理天下的理念。
从目前看到的史料中,我们可以发现,公元1403年的朱棣正处于一种十分微妙而不安的气氛中。
作为一个从侄儿手中夺取皇权,刚登大极的皇帝,他面临太多棘手的问题。
对反对他的建文帝旧臣的杀戮仍在继续。
杀了很多人以后,朱棣感到十分不安。
他也曾询问身边的一位大臣茹常,我这样做会不会得罪了天地祖宗?更让他感到不安的是,攻入南京城时,他的侄儿建文帝就在一场大火中神秘失踪,生死不明。
《故宫》纪录片解说词:故宫藏瓷
![《故宫》纪录片解说词:故宫藏瓷](https://img.taocdn.com/s3/m/5b3f0c4a49d7c1c708a1284ac850ad02de8007d6.png)
《故宫》纪录片解说词:故宫藏瓷这里是故宫博物院东南角的南三所,它曾经是紫禁城里皇子居住读书的地方。
故宫博物院的古器物部就在这里办公。
这位叫耿宝昌的老人,已经84岁了,他已经在故宫工作了将近50年,在这50年里,他每天最重要的工作,就是研究瓷器、鉴定瓷器、抚摸这些瓷器。
瓷器,是我们这个善于创造,并深赋美感的民族曾经所独有的,它有火的刚烈、水的优雅、土的敦厚。
中国人把那个看似普通的泥土,在水与火的灵动下,在中国人心灵与精神的升华中,成就出这种美丽的器皿。
它曾经是武则天供奉佛指舍利的至尊之器:是宋徽宗宫廷院落中雅致的摆设:是元世祖进行东西方贸易的贵重商品;是永乐皇帝赐予外国使臣的珍贵礼物:是雍正皇帝亲自参与创作和设计的艺术品:也是中国每一个老百姓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东西;更是这个世界上最大的宫殿中无处不见的珍宝。
它跨越千年的时空,成为今天紫禁城里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
如今在这座博物馆里所收藏的150万件文物中,约35万件是瓷器。
据耿宝昌先生自己介绍说,这些瓷器他都曾亲自鉴定过,而在这其中,和他最有缘分的,是一对高不过两寸的小瓷杯,它是明成化斗彩三秋杯,是故宫博物院里最珍贵的藏品之一。
70年前,当耿宝昌先生在琉璃厂的古玩店作学徒时,就曾和它有过一面之交,这对瓷杯最初的主人,是统治大明帝国的成化皇帝。
据传说,明成化十七年,也就是公元1481年,主持日常朝政的大臣们,已经很久没有见到他们的皇帝了,此时的皇帝朱见深,经常和自己最宠爱的万贵妃,在后宫里寻欢作乐。
为了讨这个比自己大17岁的女人的欢心,成化皇帝命令景德镇的工匠,特制出一种小巧玲珑的酒杯给她把玩,这种绘有子母鸡图案的,叫成化斗彩鸡缸杯,目前世界上仅存十几只。
而绘有蝴蝶、兰花和小草图案的成化斗彩三秋杯则更为珍贵,世界上保存完好的仅有一对儿,现在珍藏在故宫博物院,这些小小的杯子一出世不久,就被当时的文人,称赞为天下酒器中的极品,其鲜嫩而淡雅的风格旷绝古今。
时间已经过去了500多年,成化皇帝和万贵妃曾经把玩过的这些瓷器,有的至今仍然收藏在这座宫殿里,有的已经散落在世界的不同角落。
赏析故宫纪录片的类型和选题选题内容
![赏析故宫纪录片的类型和选题选题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2d0486e1951ea76e58fafab069dc5022abea4647.png)
赏析故宫纪录片的类型和选题选题内容影片第一部分《肇建紫禁城》从建宫起因开始,到故宫建成,仅仅50分钟。
从信息捕捞到叙事技巧,从画面拍摄到特技动画使用,从解说词写作到时空跳跃古今关联,大气恢弘,大事件背景下个体生命如流星般炫目,将观众推至600年前的那个现场,面对一幅历史与艺术共舞、宏愿与群星闪耀的画卷。
在有气场的风景中,在日起日落的城墙光影中,感受时光交替,与文物对视,其实是在与明清历史里的统治者心灵靠近。
通过影像传递,观众从视觉呈现中,慢慢走入了历史时光长廊。
影片的开头非常过瘾,一个镜头点题,是想象力与手段最匹配最契合的影像呈现。
在铿锵的鼓点声中,橙黑色的旧影片,镜头由皇权象征的宝座拉出,从宫殿里退至宫外,从仁和殿牌匾移下,导游引导游客进入宫殿,画面继续运动,故宫矗立立在完全对称的中轴线上,淡出片名。
是谁创造了历史?随着浑厚的解说开始:“是谁创造了历史?又是谁在历史中创造了伟大的文明?”画面依次往下进行,硕大的月亮伴随着繁星点点,一颗流星划过,穿过云层进入地球,再到中华大地,镜头中不断变化出从春秋战国时开始北京城的地理位置,然后汉、唐、宋、元、明、清朝代更迭中北京城的历史变迁。
当镜头穿越北京街道跨过正阳门时,一个21世纪新的故宫亮相在观众面前,车水马龙,人间繁景。
当镜头直线穿越门洞时又把观众带入了600多年前的明代。
这是一组用3D技术合成的完全鸟瞰镜头,编导想通过这组镜头表达“六朝文物草连空,天淡云闲今古同”的观点。
《故宫》给了人们巨大的想象空间,故宫经历过24位皇帝和众多嫔妃皇子的悲喜人生,上演过中国历史上许多精彩故事。
导演用讲故事的方法,将建造故宫的细节放大,颇似黄仁字《万历十五年》的写作方法,有大事件中的个体人物的细致经历。
观众喜欢听故事,喜欢听有趣生动的讲述,而不是肤浅生硬的介绍;喜欢听现象背后的深人揭示,而不仅满足于表面的展示。
历史书籍对于历史事件的描述,仍然要仰赖文字叙述,叙述方能展现历史事件的连贯性、完整性。
纪录片《故宫》解说词4
![纪录片《故宫》解说词4](https://img.taocdn.com/s3/m/b8874ac3a76e58fafbb00359.png)
纪录片《故宫》解说词4【《故宫》第四集指点江山】紫禁城有上万个门。
每天早上,一些门被打开,成千上万的游客来来往往。
而在过去,这里来往的都是声名显赫的王公贵族。
公元1861年农历十一月初一,这一天的上朝仪式将与以往不同,它在紫禁城的历史上也是第一次,这个仪式叫做“垂帘听政”。
养心殿是紫禁城中部偏西的一座毫不起眼的宫殿,也是紫禁城里最神秘的宫殿之―,从雍正以后,这里成为中国的政治决策中心。
就在垂帘听政的前一天,惠亲王绵愉收到一份上谕,特许他在“垂帘听政”的仪式里免除礼仪。
因为绵愉在皇亲贵族里辈分最高,而这次让他觉得新鲜的是,这个叫做“垂帘”的上朝仪式,和他们所熟悉的祖制究竟有什么不同?明代以来,皇帝平时召见大臣、处理国事的方式大同小异,叫做“御门听政”或者“御殿听政”。
也就是我们熟悉的上朝。
乾清门广场把紫禁城分为“外朝”和“内廷”。
外朝又叫前朝,内廷又叫后宫,明朝的日常政务都在前朝举行,而清代的政务中心却移到了后宫。
明代上朝的时候大臣们从南城、东城出发,先到午门,经过金水桥到皇极门,就是今天的太和门。
皇帝的路线是从居住的乾清宫来到皇极殿,或者皇极门,大约500多米的路程。
清朝时大臣由东华门进入紫禁城,穿过景运门来到乾清门,而皇帝从乾清宫到乾清门仅有50米的距离。
明清相比:清朝皇帝走的路比明朝皇帝近得多。
听政仪式从前朝转移到后宫,隐含着明清500年间中国政治制度的变化。
据大明会典记载:早朝时,大臣必须午夜起床,穿越半个京城前往午门。
凌晨3点,大臣到达午门外等候。
当午门城楼上的鼓敲响时,大臣就要排好队伍;钟声响起时,宫门开启。
百官依次进入,过金水桥在广场整队。
官员中若有咳嗽、吐痰或步履不稳重的都会被负责纠察的御史记录下来,听候处理。
通常,皇帝驾临太和门或者太和殿,百官行一跪三叩头礼。
四品以上的官员才有机会与皇上对话,大臣向皇帝报告政务,皇帝则提出问题或者做出答复。
公元1498年秋末的一天,宫中失火,弘治皇帝彻夜未眠,请求免朝一日。
纪录片《故宫新事》合集(共5集)
![纪录片《故宫新事》合集(共5集)](https://img.taocdn.com/s3/m/d745a9f6162ded630b1c59eef8c75fbfc77d94ce.png)
《故”戏单
《故宫新事》第4集:养心殿里的秘密
《故宫新事》第5集:看宫藏古钟表“活”起来
纪录片故宫新事聚焦2016年的养心殿研究性保护项目十八座古老建筑两千余件稀世文物这样一处梁宇繁杂的宫殿将如何在故宫匠人们的手中复旧如初
纪录片《故宫新事》合集(共5集)
纪录片《故宫新事》聚焦2016年的“养心殿研究性保护项目”,十八座古老建筑,两千余件稀世文物,这样一处梁宇繁杂的宫殿,将如何在故宫匠人们的手中复旧如初。
百集纪录片《故宫100》:中华文化的科普!太珍贵了!分享给你!
![百集纪录片《故宫100》:中华文化的科普!太珍贵了!分享给你!](https://img.taocdn.com/s3/m/52825233e3bd960590c69ec3d5bbfd0a7956d5dd.png)
百集纪录片《故宫100》:中华文化的科普!太珍贵了!分享给你!《故宫100》纪录片合集01天地之间-紫禁城02至大无外-广场03有容乃大-午门04五凤朝天——五凤楼05 四面玲珑——角楼06玉带天河-内金水桥07威猛铜狮-太和门狮子08皇帝归宿-太庙09大地色彩-社稷坛10国家仪式-太和殿广场11检阅天下-三大殿台基12 光影时间-日晷13 帝王心镜-牌匾14 金砖墁地-金砖15 座拥天下-宝座16 六龙御天-金柱17 为君之道-匾联18 镇殿神符-符牌19 巧夺天工-斗栱20 金光灿烂--琉璃瓦21吉祥瑞兽-角兽22中国建筑-木建筑23中间意味-中和殿24皇家殿试-保和殿25最大构件-大石雕26王者中轴-中轴线27龙飞在天-龙28龙宫未故-龙子29门钉纪事-门钉30紫禁天街-天街31御门听政-乾清门32正大光明-乾清宫(1) 33正大光明-乾清宫(2) 34传国宝玺-交泰殿(1)35 天地交泰-交泰殿(2)36 皇帝大婚--坤宁宫(1)37 萨满祭祀--坤宁宫(2)38 时间机器--奉先殿39 清风尚武--箭亭40 宫廷绘画--如意馆41 秘书班子--内阁大堂42 皇家藏书--文渊阁43 皇帝学堂--文华殿44 以心传心-传心殿45 大内出版-武英殿46 玄武大帝-钦安殿(1)47 庇佑大明-钦安殿(2)48 皇家选秀-顺贞门49 皇宫禁苑-御花园50 再见紫禁城-神武门51 隐形的历史52 元代记忆--断虹桥53 澡身浴德--浴德堂54 后宫前朝--养心殿55 垂帘听政--东暖阁56 勤政亲贤--西暖阁57 权利中枢--军机处58 皇帝书斋--三希堂59 皇帝卧室--后寝60 水晶之愿--体顺堂61 帝师之间--毓庆宫62 顺天承乾--东西六宫(1)63 六宫馀韵--东西六宫(2)64 后宫豪院--储秀宫65 红楼一梦--长春宫66 景仰仁德--景仁宫67 海棠依旧--永寿宫68 甄选后妃--翊坤宫69 前世今生--建福宫花园70 潜龙飞天--重华宫(1)71 潜邸重华--重华宫(2)72 皇子宫区--南三所73 菩提树下--英华殿74 月满西楼--慈宁宫75 宫墙内外--城墙76 道法自然--延庆殿77 紫禁寒暑--御寒与祛暑78 皇家炊烟--皇室饮食79 龙袍袈裟--雨花阁(1)80 宫中坛城--雨花阁(2)81 珍妃之死82 长寿天下--千叟宴83 翠玉江山--大禹治水玉山84 一诺千钧--文峰石85 魏晋风流--禊赏亭86 倦勤归政--倦勤斋87 倦勤斋修复(1)88 倦勤斋修复(2)89 移天缩地--太湖奇石90 画壁九龙--九龙壁91 尘封佛国--梵华楼(1)92 寂静的花--梵华楼(2)93 芸芸众神--城隍庙94 内廷恭造--造办处95 水火之间--故宫消防96 洗心防患--斋宫97 奉天承运--玄穹宝殿98 戏乐升平--畅音阁99 瑰丽庄严--传统建筑工艺100 看见看不见--新旧影像对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集内容简介:
** 第一集肇建紫禁城
一座城市兴起的开端;
一个国家转折的焦点。
本集内容是紫禁城建造历史的展示,在历经百年的规划、设计与修建中,也伴随着激烈的**斗争,大的历史震荡,本集将告诉你这座经典的古代历史文化遗存是怎样诞生的。
** 第二集盛世的屋脊
紫禁城在建后的二百多年里,不仅多次经历了雷雨、失火等天灾的侵害,也历经了一次改朝换代,当时间留在十八世纪时,中国封建**最后的文明辉煌,在乾隆年间宫廷建筑、皇家园林的改扩建中达到鼎盛,奠定了故宫建筑群的最终布局。
** 第三集指点江山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
“民若水,君若舟;水可以载舟,亦可以覆舟。
”
作为东亚**地理图上的要塞,北京已经占据了前后两千多年的历史了。
自战国时期以来,各朝就在此筑城。
中国历史上三个皇朝的都城就在这里。
紫禁城是明清两代**统治的中枢神经,紫禁城的政务功能,承载国运兴衰。
政令由此发出,通过遍布全国的官僚体系实现对广袤国土的管理,同时根据反馈制定新决策。
本集以明清政务不同入手,通过明清政务比较来展现中国封建**政务体制的流程,并呈现其中细微的差别以及这种差别产生的巨大的历史效应。
** 第四集礼治天下
本集表现内容为典章制度。
作为礼仪之邦的中心,紫禁城是中国封建**最重要的礼仪活动上演的地方,舞台就是以太和殿为主的三大殿。
本集是以乾隆一代为主,嘉庆道光为辅的历史线索,展现最重要的礼仪活动,包括:登基大典;大朝会(元旦、冬至、万寿三大节);殿试与传胪;祭祀(天、地、农、祖)。
同时,又穿插着英国人斯当东,“他者的眼光”叙事视角。
所有的礼仪再现,所有的意义思考,就都包容在一个具有强烈戏剧张力的历史断片中。
** 第五集皇帝的家
方面的阐述。
从生活文物到历史故事,从历史事件到宫廷生活,用客观的角度揭开了宫廷生活的神秘面纱,向人们呈现出紫禁城中最真实的生活点滴。
** 第六集故宫的玉
古人云:“君子比德于玉。
” 玉的风骨与精神已成文化。
故宫里的玉沉淀着紫禁城的历史,凝结着爱玉人的生命。
这些玉器都是宫廷里的艺人们竭尽巧思,不惜工本,代表着当时最高的工艺水平,也是数代皇帝广收博采所藏的珍品。
我们将通过对故宫的玉的拍摄,折射出支撑着那段历史,引领着那些生命的文化与信念。
** 第七集故宫的陶瓷
瓷器作为中国文化的精华,使得中国文化闻名世界。
故宫的瓷涉及到宫廷日常生活及休闲玩赏等各领域的活动,它们蕴含着皇家的艺术性情,显示着皇权的至高无上与尊严,皇家的雍容华贵与典雅。
通过对故宫的瓷的展示,又折射出陶瓷的发展演变过程和中国陶瓷文化的内涵。
** 第八集故宫的书画
故宫是中国绘画收藏、保存与研究最重要的地方,中国宫廷藏画是中国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气质最生动、最直观的记录者。
本集将故宫藏画的汇集、流失与回归和民族的命运、中国文化命脉的发展与延续形成最鲜明的对应。
** 第九集宫廷西洋风
故宫的馆藏文物并不全是国货,也有相当数量的舶来品,这些舶来品承载着明清时期中国对外交流的点滴脉络,表露着中国封建**最后数百年间泱泱华夏不同寻常的地位,述说着那个时期中华文明和西方文明的交流。
“百姓昭明,协和万邦”,是足以令后世自豪的天朝大国形象。
本集线索沿着西方宗教势力渗透的脚步展开,展示了高度发达的封建文明与初步兴起的工业文明的碰撞与冲击,以及透过藩属国贡品的中国风格,考量华夏文明对周边国家的影响。
** 第十集从皇宫到博物院
明清时期的紫禁城是一座被封建皇权专制紧紧包裹着的宫城,尽管是整个封建国家的运转中枢,执掌着整个**的稳定与发展的运行方向,
凝结了数百年来平民百姓的智慧和血汗,但大内深宫的门禁制度阻隔了平常百姓享受华夏文明的途径。
民国建立之后,清皇室被驱逐出紫禁城,随即建立了故宫博物院,从而使紫禁城走下神坛。
** 第十一集国宝大流迁
本集主要讲述故宫文物的聚散流变,关切故宫文物的历史命运,向今天的人们说明,今日故宫博物院琳琅满目的顶级藏品有着怎样曲折动荡的历史命运,交待故宫文物分离三地的历史原委。
国家残破,民族危亡,国宝也遭遇到颠沛流离的命运。
新中国成立至今,在党和政府支持下,100万件文物的收藏数量使故宫毫无愧色地跻身于世界著名博物馆之列。
** 第十二集新的历程
本集主要叙述1949年以后故宫的发展路程,新入藏文物的征集、故宫古建的维修、地下库房建设、故宫数字化建设、正在进行的大修等内容。
在经历了封建王朝的皇宫和初建的故宫博物院这两个截然不同的历史身份后,故宫开始了在**领导下向更高领域推进的历史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