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16课《赤壁赋》优质课教案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16课《赤壁赋》优质课公开课获奖教案优质公开课获奖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16课《赤壁赋》优质课公开课获奖教案优质公开课获奖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作品“以文为赋”,骈散结合的形式特点,鉴赏品味课文精美的语言。
2.了解作者运用的主客问答这一赋体的传统手法,体会课文景、情、理交融的特点。
3.理解作者乐观旷达的情怀,了解其宇宙观、人生观中辩证、达观成分的积极意义。
培养学生勇于面对坎坷,笑对苦难的乐观主义精神。
教学重难点1、学习和积累有关文言实词、虚词及句式的知识。
2、把握文中苏轼情感变化的过程,清行文思路。
3、感受苏轼乐观旷达的情怀以及在旷达的风貌之下寄寓的悲愤苦闷的复杂情感;理解作者宇宙观、人生观中辩证、达观成分的积极意义。
4、培养学生勇于面对人生坎坷、笑对苦难的乐观主义精神。
教学课时:3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设计:林语堂曾这样评价过一位古人:“一个不可救药的乐天派,一个伟大的人道主义者,一个百姓的朋友,一个大文豪,大书法家,创新的画家,造酒试验家,一个工程师,一个憎恨清教徒主义的人,一个瑜珈修行者,佛教徒,巨儒教育家,一个皇帝的秘书,酒仙,厚道的法官,一位专唱反调的人,一个月夜徘徊者,一个诗人,一个小丑8222;8222;”——《苏东坡传序》(投影展示)这里描述的是谁?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就是苏轼,一个曾自嘲说:“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的人。
然而,恰恰是黄州成就了他,使他在文学上“成熟”了。
在这里,他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前后《赤壁赋》等名篇光耀千古。
二、作者简介及创作背景:文“三苏”“八大家”“欧苏”,诗“苏黄”,词“苏辛”,书“宋四家”“乌台诗案”后,苏轼被贬到黄州做团练副使。
这对苏轼来说是一个莫大的打可对中国文艺来说实在是一件值得庆幸的事,因为这段时间苏轼的创作达到了巅峰。
《念奴娇赤壁怀古》,前后《赤壁赋》。
三、回顾“赋”的文体知识。
(随机请学生回答相关问题)关于“赋”:赋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文体,兼具诗歌和散文的性质。
其特点是“铺采螭文,体物写志”,侧重于写景,借景抒情。
赤壁赋的优秀教案5篇
赤壁赋的优秀教案5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计划、报告大全、心得体会、规章制度、合同协议、条据文书、事迹材料、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plans, comprehensive reports, reflections, rules and regulations, contract agreements, legal documents, historical material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rehensiv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essay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赤壁赋的优秀教案5篇教案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进行课堂管理,通过教案,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速度,合理安排教学时间和进度,以下是本店铺精心为您推荐的赤壁赋的优秀教案5篇,供大家参考。
《赤壁赋》教案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赤壁赋》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赤壁赋》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2)能够分析文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3)能够解读文中的象征意义和寓意。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赤壁赋》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2)通过分析文中的重点句子,培养学生解读文本的能力。
(3)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苏轼的文学才华和对人生的思考。
(2)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
(3)引导学生正确面对人生困境,培养乐观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重点1. 《赤壁赋》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2. 文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3. 文中的象征意义和寓意。
三、教学难点1. 文中难懂的词语和句子的解释。
2. 修辞手法的识别和分析。
3. 象征意义和寓意的解读。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介绍苏轼的生平和对文学的贡献,引出《赤壁赋》的创作背景。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赤壁赋》,理解文意,标记不懂的词语和句子。
3. 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自主学习中的问题,分享对文中句子的理解和感悟。
4. 重点讲解:老师针对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讨中的问题进行讲解,重点解释文中的难懂词语和句子,分析使用的修辞手法。
5. 深入分析:引导学生分析文中的象征意义和寓意,探讨苏轼对人生的思考和态度。
7. 课后作业:五、教学反思在课后对教学效果进行反思,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反馈,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整和改进,以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六、教学策略1. 互动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兴趣,提高课堂参与度。
2. 案例分析:以具体的文句为例,讲解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
3. 小组合作: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4. 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文中的象征意义和寓意,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
关于《赤壁赋》教案6篇
关于《赤壁赋》教案6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教学教案、阅读试题、诗歌鉴赏、教学随笔、日记散文、语录句子、报告总结、故事大全、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teaching lesson plans, reading questions, poetry appreciation, teaching essays, diary essays, quotations sentences, report summaries, stories, essays, other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关于《赤壁赋》教案6篇关于《赤壁赋》教案6篇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
1《赤壁赋》一等奖创新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1《赤壁赋》一等奖创新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赤壁赋》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熟读并背诵课文,积累整理重要的文言知识。
2、过程与方法:合作学习,用文学视角解读诗中景物描写与诗人情感的关系。
体悟作者超然旷达的心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中国传统文人身处逆境之中不同自我解脱模式的比较中肯定苏轼的达观精神,探讨这一精神对当代的指导意义。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熟读并且背诵课文,积累文言知识教学难点:理解并把握作者的思想情感变化【教学过程】导入新课(2分钟)【课件】水调歌头苏轼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请生回忆朗读2.师:苏轼的词令人记忆尤深,而他的文也同样令人回味无穷,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走进千古名篇《赤壁赋》,走进苏东坡的精神世界,领略苏东坡的人格魅力。
二.作者简介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人(四川眉山),世人称其为“苏东坡”。
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诗人,美食家,(PS:我想直到现在依旧很有名的“东坡肉”不少同学想要大快朵颐吧)豪放派词人代表。
中国文学史上少有的全才之一三.写作背景不过苏轼的魅力不仅仅在于他的才华更来自于他的人格,林语堂先生曾说“他是一个无可救药的乐天派”,那么这么一个乐天派遭遇命运的挫折时,该如何选择呢?接下来我们关联一下当时的写作背景课件四.朗读课文1.请生聆听、走进苏轼的内心世界,同时圈出文中的生字词导入音频2.请生正字正音、导入课件很好,理解字词是学习文言文第一步,只有把握了字词才能去理解课文,接下来五.文本研习(一).通读全文,整体感知:请生再次回顾全文,在感受语言魅力的同时寻找作者思想情感的变化?试从文中找出关键词板书:乐甚——愀然———喜而笑乐————悲————乐(二)、精读课文(第一段)现在我们就一起来鉴赏评析课文的第一段,首先我们来看看作者到底“乐”在何处?(用原文原句来回答)1“乐在何处”见课件良辰美景豪情2、接下来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语言概括“第一节描绘了怎样的景?此时作者心情如何?”(请生概括)景:皓月当空,碧水万顷,月光朦胧,清风徐徐,景象澄沏,如梦境一般情:“乐”。
关于《赤壁赋》教案(精选10篇)
《赤壁赋》教案关于《赤壁赋》教案(精选10篇)作为一名教职工,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
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赤壁赋》教案(精选10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赤壁赋》教案篇1一、教学目的:1 体会课文景、情、理交融的特点。
2 感悟语言运用的妙处。
3 熟读并背诵课文。
二、教学重难点:1 体会景、情、理三者内在的联系。
2 语言运用的妙处。
三、教学课时:四、对本单元的整体思考:本单元为古代散文,三篇之中《赤壁赋》文学色彩最为浓厚,又在全单元甚至全书的最后。
无论从单元编排的角度还是从三册为“文学作品”的角度来看,我认为教材编写者建议用三课时教读都是非常合理的。
对于古代文学作品的学习,我认为既要考虑文学作品的本质特点,又要揣摩课文的个性特征。
文学即人学,是人的感情、思想与自然(绝非仅仅是自然景物)、社会和谐共处,相互激活,相互欣赏,相互提高的一种生活方式。
因此,对文学作品的欣赏必须要结合作者的生活经历和时代背景,结合创作时具体的时间、地点来进行。
对于这篇课文而言,则还需把握作者从1080年初贬黄州到1082年秋游赤壁创作此赋期间情感思想起伏变化的心路历程,把课文当作这条线上的一个点来理解。
再一个,就是这篇课文的重难点,从编排上看,这也是整个单元的教学重点,起到收束整个单元的作用。
最后,古代文学作品一般都是适合朗读的,这篇课文要求全文背诵,积累是新教材、新大纲一个突出的重点,因此应该把朗读、背诵贯穿到教学过程之中完成,这是完全可以做到的。
五、教学过程(一)引入余秋雨先生有一篇散文叫《苏东坡突围》,这篇文章主要讲述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后的生活经历和心路历程。
作者认为这段炼狱般的经历让苏轼真正走向了成熟,因此,在文末余秋雨写到(投影以下文字):“成熟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一种圆润而不腻耳的音响,一种不再需要对别人察言观色的从容,一种终于停止向周围申诉求告的大气,一种不理会哄闹的微笑,一种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种无须声张的厚实,一种并不陡峭的高度。
赤壁赋教案(优秀6篇)
赤壁赋教案(优秀6篇)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设计呢?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里是作者美丽的编辑帮助大家分享的赤壁赋教案(优秀6篇),仅供参考。
《赤壁赋》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通过指导诵读,引导学生掌握作者感情的变化。
2、通过研习探讨,把握作者对自然和人生的双重感悟。
2、通过预习交流,积累一些常用的文言词汇,如“属”、“如”等实词,“之”、“然”、等虚词,同时积累常见的文言句式。
教学重点与难点1、如何理解作者对人生的看法。
2、个性化鉴赏:景、情、理的融合,语言特点等。
课时安排三课时教学过程一课时一、学生课前预习1、阅览相关材料收集关于赤壁的历史、关于赋的相关知识。
2、熟读课文,利用工具书解决字词,并归纳文章的字词。
二、作者和解题:以苏轼图片导入,由小组学生介绍苏轼的相关经历,教师明确:黄州的苏轼:苏轼人生中较无用世机会的三处贬所:黄州、惠州、儋州。
赤壁赋的写作正是苏轼遭受人生一次挫折时。
简单的介绍苏轼躬耕东坡、黄州夜醉及两赋一词。
三、一环节:听录音或看多媒体课件,提醒学生注意字音的准确,语句节奏的缓急和节奏的变化。
教师点明五段文字的五次换韵。
四、第二环节:以诵读为纽带,落实以下几个步骤:1、正音读—识文字—通义训—察语气—明文法—断句读—辨辞采—别文体请四位学生分别朗读,其余同学根据注解疏通文意,找出骈句,用心读。
2、学生提出疑问,教师提示重要知识,举例:词类活用——使动用法:舞幽壑之潜蛟意动用法:侣鱼虾而友麋鹿名词作动词: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句式——定语后置:客有吹洞箫者宾语前置:何为其然也五、第三环节:理清文章的思路教师点拨:一节——月夜泛舟的陶醉第二节——悲凉箫声的伤感第三节——人生失意的悲情第四节——随缘而安的态度第五节——忘情尘世的洒脱、落实教学目标。
六、第四环节:学生按四组展开讨论:1、文章写了怎样的景?2、文章写了怎样的情?3、文章写了怎样的理?七、课堂演练,强化双基(略)八、布置作业:安排下节课的讨论话题:(1)搜集苏轼相关作品(词赋)中有“月亮”的句子,欣赏本文中的“水月”的意象,体会苏轼对自然的态度。
部编版高中语文新教材必修上第七单元《赤壁赋》优质课教案
《赤壁赋》优质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并背诵《赤壁赋》全文。
2.分析《赤壁赋》的艺术特色,感受苏轼的文学才华。
3.深刻理解作者在文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4.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鉴赏能力。
二、教学重点1.《赤壁赋》的文学特色。
2.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难点1.对《赤壁赋》中意象、修辞手法的理解。
2.深入分析苏轼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介绍苏轼及其作品背景。
2.引导学生关注《赤壁赋》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二、课堂讲解1.解析《赤壁赋》的文学特色。
a.诗、赋结合,情景交融。
b.意象丰富,意境深远。
c.修辞手法多样,语言优美。
2.分析苏轼在文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a.对赤壁古战场的描绘,展现豪情壮志。
b.对人生无常的感慨,抒发忧国忧民之情。
c.对友情的珍视,表达深厚情感。
三、课堂讨论1.学生分享对《赤壁赋》的理解和感悟。
第二课时一、课堂检测1.背诵《赤壁赋》全文。
2.分析《赤壁赋》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二、课堂讲解1.深入分析苏轼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a.通过对赤壁古战场的描绘,表达对历史的思考。
b.通过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展现对人生价值的追求。
c.通过对友情的珍视,体现人际关系的处理。
2.分析《赤壁赋》在文学史上的影响。
a.对后世文学创作的影响。
b.对文化传承的作用。
三、课堂讨论1.学生分享对苏轼人生观和价值观的理解。
第三课时一、课堂检测1.背诵《赤壁赋》全文。
2.分析《赤壁赋》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二、课堂活动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
三、课堂小结2.强调《赤壁赋》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3.布置课后作业。
四、课后作业1.背诵《赤壁赋》全文。
2.写一篇关于《赤壁赋》的鉴赏文章。
五、教学反思1.分析本节课的优点和不足。
2.思考如何提高学生对《赤壁赋》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3.对教学方法进行调整,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应能深刻理解《赤壁赋》的文学价值和苏轼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16.1《赤壁赋》(教案)统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上册
赤壁赋教学准备学情分析《赤壁赋》选自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三单元,部编版新教材上册第七单元,这篇课文既是一篇游记,又是一篇情景交融的优美的赋。
作者用飘逸的文字、豁达的人生态度,为我们展示一幅夜游赤壁的静谧景色,通过与客人的交流,表达出自己对人生的深思和对旷达态度的追求。
教学工具经过高中一段时间的教学实践,学生初步具备了一定的文言知识的阅读能力和赏析能力,且对于问题的探讨有一定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
而在情感上,作为高一学生,他们享受着人生非常快乐的时光,没有受过什么人生挫折,自然也没有办法去深刻的思考人生、渺小、短暂、永恒、变与不变这一系列相对深奥的问题,所以引导他们学好此文,把握好此文,有助于他们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合作学习,体会文本的情感变化和景、情、理水乳交融的特点2、探究主与客的关系,理解“客”作为特殊意象的作用3、理解文中对人生意义的讨论4、体会作者复杂矛盾的内心世界和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5、了解士大夫的人生抉择及儒家底色教学重难点1、探究主与客的关系,理解“客”作为特殊意象的作用2、体会作者复杂矛盾的内心世界和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板书设计教学过程一、导入上节课我们讲情景交融的过程中,有同学提到客是否是个特殊的意象,我们进过课后作业的形式探讨客的作用,大家的答案指向三个方向,请3位同学代表大家阐述答案杨紫语:内心的孤寂郁闷是为什么?不知与苏轼形成对比李寒逸:苏轼是否消极?不消极甘雅婷:客是另一个作者,与前两位同学不同。
解决了自己什么难题?痛苦,为什么痛苦?不知道总结:三位同学的共同点,都认为客能够做线索,但也有以下几个矛盾点(出示课件焦点)二、确定课堂目标:从3位同学的阐述中得出问题的焦点1、“客”的形象与“苏子”的形象的关系?客的悲伤是否是苏轼的悲伤?2、苏轼有怎样的内心矛盾,跟客表述的完全一致吗?3、“乐观豁达”是苏轼的天性,还是在开解客的过程中的自我救赎?本堂课,我们将对这三个问题进行探讨学习:三、探究过程1、焦点1:客与苏子的关系?客的悲伤是否是苏轼的悲伤?(1)首先分析客悲的源头?客人由乐转悲的转折点在哪里?箫声(2)箫声为何悲呢?通过原文“倚歌而和之”……得出结论:客悲苏轼悲(3)引申:客乐的时候呢?客为何乐?能找出直接抒发乐的句子吗?饮酒乐甚客喜而笑(4)练习:既然客悲而苏轼悲,那我们将这三个句子改写为“客因苏子而”,平板作答,拍照提交讲解:客与苏轼同悲同喜,我们得出来苏子与客的关系“借客抒情主客合一”,客作为一个特殊的意象,就像江水明月一样表达了苏轼的悲情,在抒情层面上主与客融为一体,情和景融为一体。
《赤壁赋》教案(精选8篇)
《赤壁赋》教案《赤壁赋》教案(精选8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
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赤壁赋》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赤壁赋》教案篇1【知识与能力目标】1、掌握文中的重点实词、虚词;把握词类活用;2、体会课文景、情、理交融的特点;3、感悟语言运用上骈散结合的妙处,能够全文背诵;4、学会懂得与自然、与他人、与文字等多种交流方式,释放胸怀,提高自身修养。
【重点难点】1、理会课文景、情、理交融的特点。
2、了解作者在旷达的风貌之下寄寓的悲愤苦闷的复杂情感。
【课时安排】二课时【教学步骤】一、课前准备1.正音壬rén戌xū 属zhǔ客冯píng虚御风愀qiǎo然窈yǎo窕tiǎo 桂棹zhào 倚歌而和hè 旌旗jīng舳zhú舻lú 横槊shu 山川相缪liáo 酾shī酒渔樵qiáo 江渚zhǔ 匏páo尊蜉fú蝣2.对照注释,找出文中出现的通假字。
(1)举匏樽以相属(通“嘱”,劝酒)(2)山川相缪(通“缭”)3.知识了解学生参看《成才之路》“资料园地”二、诵读文章,整体感知1、文章大致写了什么内容?夜游赤壁,抒发对人生的感慨。
2、全文的感情是如何变化的?文章可以分为几部分?一、(1)月下泛舟乐二、(2~3)吊古伤今悲三、(4~5)阐述哲理乐四、精读1——2段,背诵、积累、感悟、体会。
三、研习文本1、第一段①自由诵读第一段,本段中,哪些句子描绘了“七月既望”之夜赤壁的景色?这样的景致使泛舟者产生了怎样的心理感受?讨论明确:写景色的共三组偶句:“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清风明月,澄澈幽美的夜景中,作者不禁心旷神怡:“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1《赤壁赋》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1《赤壁赋》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新教材统编版语文必修上册第七单元第16课教学设计第16课《赤壁赋》目录一、素养目标二、教学素养三、作者背景常识四、鉴赏活动五、文本研读六、文本联读第16课《赤壁赋》一、素养目标1.理解作者在文中流露出的情感、情趣和人生态度。
2.学习课文景、情、理交融的写法及烘托手法和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3.分析文章写景的特点及语言特色。
二、教学素养散文家余秋雨曾说过:“中国文化的真实步履落在了这山重水复、莽莽苍苍的大地上……"因为文人墨客往往会在跋涉千山万水时感慨历史人生。
大文豪苏轼似乎对赤壁情有独钟,在贬谪黄州期间两次登临便写下了“两赋一词”。
姚鼐告归田里,道经泰安与挚友同上泰山之后写下了这篇游记。
“创作就是倾诉,阅读就是倾听",让我们通过阅读和感悟来聆听作者们在文中所寄托的心声吧!三、作者背景常识见第9课《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识作者”栏目。
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苏轼被贬黄州。
在黄州生活的这几年,对苏轼一生产生了重大影响。
黄州团练副使仅仅是个虚名,他不仅没有俸禄,而且不得签署公事、擅离任所。
当时苏轼多次在信中叮嘱友人“看讫,火之"“传闻京师,非细事也”。
黄州的生活使苏轼的思想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一方面,他看问题变得更通达,在一种超然物外的旷达态度背后,仍能坚持对人生、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另一方面,倾向黄老,产生了较为严重的消极避世思想。
元丰五年(1082),苏轼两次游览黄州附近的赤壁,望着滚滚江水,想到功业抱负如水东流,不禁俯仰古今,感慨万千,写下了千古名篇《赤壁赋》和《念奴娇·赤壁怀古》。
赋赋体出现于战国后期,到了汉代才形成确定的体制,这是赋的渊源。
赋体的流变大致经历了骚赋、汉赋、骈赋、律赋、文赋各个阶段。
赋在艺术表现上注重铺陈、形容事物的外象和内理,在语言上使用新奇美丽的辞藻。
另外赋也讲究声韵的美。
《赤壁赋》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七单元第十六课《赤壁赋》教案教学目标:1.体会苏轼的景物描写中景与情的关系,并体会其中蕴含的情感。
2.通过本文的学习,让学生感受苏轼作品中丰富的思想内涵和情感深度。
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使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苏轼的作品。
教学重点:1.理解苏轼如何将景物描写与情感表达融为一体。
2.深入挖掘本文中蕴含的思想和情感内涵。
教学难点:1.帮助学生理解苏轼复杂的情感世界,以及景物描写与情感表达的关系。
2.引导学生体会苏轼作品中的人文关怀和哲学思考。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简介作者及本文的写作背景。
2.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包括生字、生词等。
3.让学生简要介绍课文的内容,为后续教学做准备。
二、初步感知1.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朗读的节奏和语调。
2.让学生听录音或教师范读,纠正字音和语调。
3.让学生再次朗读课文,注意情感表达和语言运用。
三、深入分析1.分析文章结构:让学生找出文章的总起、分述和总结,分析文章的结构特点。
2.分析景与情的关系:让学生找出文中的景物描写,并分析这些描写与情感表达的关系。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分析具体的词句来体会景与情的关系,例如“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等。
3.分析苏轼的情感世界: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分析具体的词句来体会苏轼的情感世界,例如“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等。
同时,教师还可以结合苏轼的其他作品,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他的情感世界。
4.分析人文关怀和哲学思考: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分析具体的词句来体会苏轼的人文关怀和哲学思考,例如“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等。
同时,教师可以介绍苏轼的思想背景和时代背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他的思想内涵。
四、课堂活动1.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主题(如“景与情的关系”、“苏轼的情感世界”、“人文关怀和哲学思考”等),进行深入讨论,并整理讨论成果。
《赤壁赋》教案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赤壁赋》教案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赤壁赋》。
(2)理解《赤壁赋》中的重要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3)分析《赤壁赋》的文学特色和艺术手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赤壁赋》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2)通过分析《赤壁赋》的结构和表达方式,培养学生写作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学的兴趣和热爱。
(2)培养学生对苏轼的文学成就和人格魅力的认识和尊敬。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熟读并背诵《赤壁赋》。
(2)理解《赤壁赋》中的重要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3)分析《赤壁赋》的文学特色和艺术手法。
2. 教学难点:(1)理解《赤壁赋》中的古代文化和历史背景。
(2)分析《赤壁赋》中的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苏轼的生平和文化背景。
(2)介绍《赤壁赋》的创作背景和历史意义。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赤壁赋》。
(2)学生自主翻译和理解《赤壁赋》中的重要词语和句子。
3. 合作学习:(1)学生分组讨论《赤壁赋》的文学特色和艺术手法。
(2)学生分组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感悟。
四、课堂练习1. 请学生选取《赤壁赋》中的一个重要词语或句子,解释其含义并分享自己的理解。
2. 请学生分析《赤壁赋》中的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并举例说明。
五、课后作业1. 请学生熟读并背诵《赤壁赋》。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赤壁赋》中的历史与现实意义。
2. 利用案例分析法,深入剖析《赤壁赋》的文学价值和审美特征。
3. 运用比较分析法,让学生了解《赤壁赋》与其他作品的异同。
4. 采用情境教学法,引导学生体验苏轼当时的情感与思想。
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提问等方面的参与程度和表现。
3. 单元测试评价:通过单元测试了解学生对《赤壁赋》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部编版高中语文新教材必修上第七单元《赤壁赋》优质课教案
部编版高中语文新教材必修上第七单元《赤壁赋》优质课教案最新《赤壁赋》优秀教学设计篇一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苏轼,倡导积极的人生态度;2、体会诗情、画意、理趣完美融合的艺术特色;3、探讨中的人生哲理,从中得到启发。
教学重点1、学习和积累有关的文学常识,掌握的实词、虚词、通假字及特殊句式等;2、培养学生通过诵读体悟和鉴赏优美、形象的语言的能力。
课时安排3课时第一课时学习目标了解作者苏轼的生平,熟读课文,培养学生通过诵读体悟和鉴赏优美、形象的语言的能力。
学习任务一、利用学习小组搜集相关资料,了解作者苏轼的生平,着重了解被贬赤壁这段经历及与之有关的材料,了解赤壁的历史,关于赋的简单知识等。
知识链接(一)作者简介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
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诗人,画家,书法家。
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并称“三苏”。
21岁中进士,一生仕途坎坷。
正是人生的苦难造就了这位“古今第一才子”的文学成就,而他的成就是多方面的,涉及到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创了豪放派词风,与辛弃疾并称苏辛,散文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书法为宋代四大书法家之一(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
我们今天要学的《赤壁赋》,就是他作品中的名篇之一。
(二)写作背景元丰三年(1079年),苏轼因作诗讽刺王安石新法(“乌台诗案”),被捕入狱。
出狱后,被贬黄州团练副使。
在这里,为排遣内心郁闷,他经常来赤壁矶游览眺望,或泛舟其中。
他先后写下了前后《赤壁赋》和《念奴娇。
赤壁怀古》这些名篇。
《赤壁赋》在我国文学艺术史上有着深远的影响。
(三)关于赋这种文体1、这篇文章的体裁是“赋”。
赋体出现于战国后期,到了汉代才形成确定的体制,这是赋的渊源。
赋体的流变大致经历了骚赋、汉赋、骈赋、律赋、文赋各个阶段。
2、关于赋的特点:赋在艺术表现上注重铺陈、形容事物的外象和内理。
在语言上使用新奇美丽的辞藻。
另外赋也讲究声韵的美,它把散文的章法,句式与诗歌的韵律、节奏结合在一起。
《赤壁赋》教案通用15篇
《赤壁赋》教案通用15篇《赤壁赋》教案通用15篇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时常需要编写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
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赤壁赋》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赤壁赋》教案1一、导入“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900多年前赤壁的山水风月引发了宋代著名作家苏轼“浩浩乎如凭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的极度自由之感。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作者时隔三月之后重游旧地写下的另一篇美文——《后赤壁赋》。
看一看,这一次作者又会有什么样的感触。
二、文章串讲文章不长,总共三个小节,首先请一位同学把课文读一遍,其他同学认真听,同时思考每一小节分别讲了什么。
(正音、评价)我们说过,古文的学习,首先应该理清文章的大意。
请一位同学把第一小节串讲一下。
和我们平时的要求一样,读一句,译一句。
注意关键字:望(既望、晦、朔)坂薄诸(“是岁——不时之须”)分析:对话的文字非常口语化,生活化,扣住题目来看,主要写重游赤壁前的情况,是谁先主动提出——苏轼(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而后呢?友人附兴(举网得鱼),更有妇助雅兴(以待不时之需)真是天时、地利、人和,于是苏子和友人携酒与鱼欣然成行。
(板书:起雅兴而游乐)读这部分时我们的语调应该是欢快的。
(齐读这一部分)(“江流——不可复识”)分析:旧地重游,作者听到长江的流水发出声响,看到陡峭的江岸高峰直耸,山峦很高,月亮显的小了。
为何如此?水落石出。
点明季节,冬天水位低了,礁石露了出来,因而山显得更高了,月亮因为远显得小了。
眼前景色似乎分外陌生,才相隔几个月,江景山色已经再也认不出来!本是“山川相僚,郁乎苍苍“,为何时隔三月,作者眼前的景象有如此大的变化呢?一个是季节变化,更重要的是作者的心理原因。
在前赋中我们讲过1080年(宋元丰三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时隔两年作者写下了这两篇文章。
部编版高中语文新教材必修上第七单元《赤壁赋》优质课教案范文五份
部编版高中语文新教材必修上第七单元《赤壁赋》优质课教案范文五份部编版高中语文新教材必修上第七单元《赤壁赋》优质课教案 1 【教学设想】《赤壁赋》文笔优美,文采飞扬,骈散结合。
写景部分精警凝练,形象鲜明。
议论部分自由豪放,恣肆雄健。
许多句子都是流传千古的名句,特别便于学生诵读。
因此,我准备从读入手,把欣赏品味语言作为重点,与学生进行赏析__流,让学生走进文本,与作者对话。
体现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的学*能力,让学生能在全文写景、抒情、议论的巧妙融合中体会到诗情画意与议论理趣的完美统一。
第一步:导读。
教师背诵全文,学生整体感知,领悟品味,寻找自己喜欢的句、段,并稍作分析。
这一步目的是为了熟悉课文,并且为下一步的鉴赏活动做准备。
第二步:自读。
学生多角度赏读,品味细节,为理清全文思路作铺垫。
第三步:忆读。
当堂背诵精彩语句,检验理解程度,为品鉴文章深层情感和思想旨趣预设伏笔。
第四步:研读。
通过悟读关键语句,体会贯穿全文的意象,把握文章的深刻主旨。
【教学重点】品味语言之美,把握旨趣之妙。
【教学难点】文中辩理句子的理解,体会作者的思想观点。
【教学安排】一课时【教学准备】多媒体幻灯片板书设计:赏秋江月夜之美景听箫歌相和之哀声叹吾声须臾之悲情悟变与不变之妙理【教学目的】知识目标:掌握属、斗、缪、酾、扁、藏等字的读音规则以及几个特殊句式。
能力目标:1、初步掌握诵读的规则。
2、学会多角度品析精彩语句,通过朗读背诵提升效果。
3、在理解文句深层含义的基础上,领悟作者睿智超群的人生哲学。
德育目标:1 、品味文中写景抒情的名句,提升自己的文学品位和审美情趣。
2 、领悟作者高超的人生哲学,培养学生豁达开朗、乐观进取的人生品格和热爱生命、热爱生活的人生态度,树立积极的人生价值观。
【教学过程】一、提问导入岁月易逝,人生短暂。
面对有限的人生,面对人生中的挫折与磨难,你有哪些感想?二、检查预*属、斗、缪、酾、扁、藏、藉三、听读课文,品味欣赏1 、品读第一段中写景的名句:“清风徐来,水波不兴”、“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赤壁赋》教案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赤壁赋》教案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赤壁赋》。
(2)理解《赤壁赋》中的重要词语、句子和段的落,分析其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
(3)了解《赤壁赋》的背景和历史地位,理解其在我国文学史上的重要影响。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赤壁赋》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2)运用朗读、讨论、分析等方法,深入解读《赤壁赋》的主题和情感。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热爱和尊重,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2)引导学生从《赤壁赋》中汲取智慧,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人文精神。
二、教学重点1. 《赤壁赋》的背景和历史地位。
2. 《赤壁赋》中的重要词语、句子和段的落的理解。
3. 《赤壁赋》的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的分析。
三、教学难点1. 《赤壁赋》中的难点词语和句子的理解。
2. 《赤壁赋》的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的深入分析。
3. 《赤壁赋》主题和情感的解读。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介绍《赤壁赋》的背景和历史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朗读《赤壁赋》,理解文意,掌握重要词语和句子的意思。
3. 合作学习:分组讨论,分析《赤壁赋》的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分享学习心得。
4. 探究学习:深入解读《赤壁赋》的主题和情感,引导学生从中汲取智慧。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五、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赤壁赋》。
2. 分析并总结《赤壁赋》中的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寻找答案,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兴趣。
2. 运用案例分析法,挑选《赤壁赋》中的典型例子,深入讲解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
3. 运用比较法,将《赤壁赋》与其他相关文学作品进行比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其独特之处。
七、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1《赤壁赋》一等奖创新教案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4
1《赤壁赋》一等奖创新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赤壁赋》教案一、说教材(一)说教材的地位与作用本单元主要学习古代山水游记类散文,通过本课的学习,同学们不仅可以欣赏自然风光,同时也可以品味作者抒发的情感和文章所寄寓的志趣。
(二)说课标《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在阅读与鉴赏活动中,不断充实精神生活,完善自我人格,提升人生境界,逐步加深对个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和认识,理解文本所表达的思想、观点和感情。
因此,根据课标的要求,我会重点引导学生分析苏轼的情感变化,以此来学习本文的主客问答方式和情、景、理相结合的写作手法以及苏轼乐观豁达的人生观。
说学生同学们在初中时期就接触过古代山水游记类散文,如《岳阳楼记》、《醉翁亭记》等,对此类散文有着一定的认知基础,但是对于深层知识的学习和情感把握还有欠缺,需要进一步学习。
三、说教法与学法我采取了诵读法、问答法、合作教学法以及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设计意图是通过诵读可以提高学生的诵读能力,加深学生对于课文的情感把握。
其余的教法与学法,则能够更好的发挥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的作用,二者之间可以建立良好的教与学的关系,同时教师可以充分发挥本课程的优势,在学生的价值观方面给予正确导向。
四、说教学过程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及其写作背景。
2.了解赋这一文体,学习和积累有关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知识及特殊用法。
3.品读第一段鉴赏课文优美句子。
学习重难点1.学习和积累有关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知识及特殊用法。
2.品读第一段鉴赏课文优美句子。
教学过程:一、导入:他是个秉性难改的乐天派,是悲天悯人的道德家,是黎民百姓的好朋友,是散文作家,是新派的画家,是伟大的书法家,是酿酒的实验者,是工程师,是假道学的反对者,是瑜珈术的修炼者,是佛教徒,是士大夫,是皇帝的秘书,是饮酒成癖者,是心肠慈悲的法官,是政治上的坚持己见者,是月下的漫步者,是诗人,是生性诙谐爱开玩笑的人。
——林语堂我如果要去旅行,我不要跟李白一起,他这个人不负责任,没有现实感;跟这个杜甫在一起呢,他太苦哈哈了,恐怕太严肃;可是他就很好,他可以做一个很好的朋友,他真是一个很有趣的人。
高中优质教案:《赤壁赋》
高中优质教案:《赤壁赋》(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工作总结、策划方案、演讲致辞、报告大全、合同协议、条据书信、党团资料、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y, planning plan, speeches, reports, contracts and agreements, articles and letters, party and group material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the model essay!高中优质教案:《赤壁赋》高中优质教案:《赤壁赋》(2篇)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
高中语文《赤壁赋》公开课教案范文
高中语文《赤壁赋》公开课教案范文教案标题:《赤壁赋》的文学价值及其艺术表现教案目标:1. 了解《赤壁赋》的背景和作者杜牧的生平2. 理解赤壁战役的历史背景并分析其在文学作品中的体现3. 掌握《赤壁赋》中的重要段落和典故,并解读其意义4. 思考《赤壁赋》的艺术表现方式及其在当时的影响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图片或视频引入《赤壁赋》的话题,引发学生的兴趣,并激发对《赤壁赋》的前期认知。
二、课堂讲解(25分钟)1. 给学生讲解《赤壁赋》的背景(三国时期的战乱)以及作者杜牧的生平。
2. 分析赤壁战役的历史背景,探讨其在文学作品中的体现,从而帮助学生理解《赤壁赋》的创作背景。
3. 介绍《赤壁赋》中的重要段落和典故,并进行解读。
三、讨论与思考(15分钟)1. 小组讨论: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共同探讨《赤壁赋》的艺术表现方式有哪些,并举例说明。
2. 个人思考:鼓励学生以个人思考的方式,思考《赤壁赋》在当时的影响与意义。
四、展示与总结(10分钟)1. 请学生将小组讨论的结果与个人的思考进行展示,并点评其观点的合理性。
2. 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学习《赤壁赋》的意义和价值,并鼓励学生进一步了解和研究这一文化经典作品。
教学资源:1. 《赤壁赋》原文及注释的课件或打印材料。
2. 与赤壁战役相关的图片、音频或视频资源。
3. 典籍、文献或网络资料,用于学生参考《赤壁赋》的背景和作者杜牧的生平。
教学评估:1. 参与度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包括回答问题、讨论和展示的积极性。
2. 思考能力评估:通过学生的个人思考和小组讨论的结果来评估他们对《赤壁赋》的理解和思考能力。
3. 汇报评估:评估学生的展示质量,并针对展示内容进行点评。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阅读其他与《赤壁赋》相关的文学作品,比如苏轼的《赤壁赋》等,并进行比较研究。
2. 组织学生参观相关的文化遗址或展览,比如赤壁战役的遗址等。
教案备注:1.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以适应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16课《赤壁赋》优质课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作品“以文为赋”,骈散结合的形式特点,鉴赏品味课文精美的语言。
2.了解作者运用的主客问答这一赋体的传统手法,体会课文景、情、理交融的特点。
3.理解作者乐观旷达的情怀,了解其宇宙观、人生观中辩证、达观成分的积极意义。
培养学生勇于面对坎坷,笑对苦难的乐观主义精神。
教学重难点1、学习和积累有关文言实词、虚词及句式的知识。
2、把握文中苏轼情感变化的过程,清行文思路。
3、感受苏轼乐观旷达的情怀以及在旷达的风貌之下寄寓的悲愤苦闷的复杂情感;理解作者宇宙观、人生观中辩证、达观成分的积极意义。
4、培养学生勇于面对人生坎坷、笑对苦难的乐观主义精神。
教学课时:3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设计:林语堂曾这样评价过一位古人:“一个不可救药的乐天派,一个伟大的人道主义者,一个百姓的朋友,一个大文豪,大书法家,创新的画家,造酒试验家,一个工程师,一个憎恨清教徒主义的人,一个瑜珈修行者,佛教徒,巨儒教育家,一个皇帝的秘书,酒仙,厚道的法官,一位专唱反调的人,一个月夜徘徊者,一个诗人,一个小丑8222;8222;”——《苏东坡传序》(投影展示)这里描述的是谁?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就是苏轼,一个曾自嘲说:“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的人。
然而,恰恰是黄州成就了他,使他在文学上“成熟”了。
在这里,他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前后《赤壁赋》等名篇光耀千古。
二、作者简介及创作背景:文“三苏”“八大家”“欧苏”,诗“苏黄”,词“苏辛”,书“宋四家”“乌台诗案”后,苏轼被贬到黄州做团练副使。
这对苏轼来说是一个莫大的打可对中国文艺来说实在是一件值得庆幸的事,因为这段时间苏轼的创作达到了巅峰。
《念奴娇赤壁怀古》,前后《赤壁赋》。
三、回顾“赋”的文体知识。
(随机请学生回答相关问题)关于“赋”:赋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文体,兼具诗歌和散文的性质。
其特点是“铺采螭文,体物写志”,侧重于写景,借景抒情。
屈原为代表的“骚赋”,汉代为代表的“辞赋”,魏晋以后的“骈赋”,唐代又由骈体转为“律赋”,宋代以散文形式写,称为“文赋”。
著名的有杜牧的《阿房宫赋》、欧阳修的《秋声赋》、苏轼的《赤壁赋》。
苏轼的《赤壁赋》摆脱了魏晋时期铺陈浮华、罗列词藻的文风,紧紧围绕着自己的“志”,追求真情实景。
这篇文章的景物描写虽然笔墨不多,但是意境创造真切情新,景物描写优美自然,抒发情感也真挚朴实。
在创作风格达到炉火纯青程度,成了千古不朽的名作。
三、整体感知:1.学生思考:苏轼在游赤壁时心情是如何变化的?(请学生快速浏览全文,找出表现情感变化的相关词语。
)板书:饮酒乐甚→愀然→喜而笑(乐)—→(悲)—→(乐)2.理清思路,请同学试概括本文行文内容。
(投影)1段:写赤壁夜游之乐。
2段:写饮酒放歌之乐引出客人悲凉的箫声。
3段:主客回答引出人生短暂之感。
4段:苏子超然于世的情怀。
5段:客转悲为喜,主客畅饮。
四、指导诵读:1、这篇课文体裁为文赋,既保留了传统赋体的特质与情韵,又吸取了散文的笔调和手法,打破了赋在句式、声律的对偶等方面的束缚,使文章兼具诗歌的深致情韵,又有散文的透辟理念。
宜于诵读,极富声韵之美。
诵读时,要特别注意文章中的押韵和形式中的对偶句。
先请同学们听示范朗读,对照以下押韵字和换韵情况,自己跟着低声吟诵。
第一段间,天,然,仙第二段桨,光,方;慕,诉,缕,妇第三段稀,飞,诗;昌,苍,郎;东,空,雄;鹿,属,栗;穷,终,风第四段往,长;瞬,尽;主,取;月,色,竭,适第五段酌,藉,白我们会发现,有些字听起来并不押韵,这是由于语音随着语言的发展演变而发生变化的缘故,在苏轼创作的北宋时期,它们都是押韵的。
(说明:通过听示范诵读,自己自由诵读,初步疏通字词,扫清字词障碍;同时通过用韵情况的了解,初步了解了文赋的一般特点;在了解文赋的特点基础上,有助于把握诵读过程中的快慢停顿等节奏,有助于进一步体会骈散结合的语言特点。
通过几次诵读,学生基本被文本体现的美妙情境所吸引,进入文本营造的特定语境。
进入文本,才能进一步赏析和感悟文本。
)2、初步明确朗读的情感基调“乐”的部分要读得轻松愉悦;“悲”的部分要读得悲凉激昂;“喜”的部分要读得旷达洒脱。
3、听录音朗读或教师范读。
生齐读。
五、赏析评价1.学生齐读第一段,教师提问,学生思考。
(1)本段苏子的心情怎么样?明确:乐甚(2)为何而乐呢?明确:美景、畅饮、友情……(3)本段景物描写胜似仙境,请同学们试描述一下月夜秋景图,并思考有何作用?学生描述……总结:月夜秋景图:苏子泛舟赤壁之下,上面是一轮皓月,下面是万顷碧水,月光如烟雾般笼罩着江面,清风徐徐吹拂着,一叶扁舟如一片苇叶,轻浮在水面,任意左右东西。
景象澄沏,又似朦胧,如梦境一般。
作用:苏轼这寥寥几笔,描述出了秋夜赤壁的美丽、静谧以及与客人夜游的逸兴。
突出了月出前的“清风”、“水波”和月出后的“白露”、“水光”,既烘托了游人自由愉悦的心绪,又为后文对“水”、“月”的变与不变的议论作了铺垫。
(4)诗人在欣赏月夜美景中情不自已,朗诵起来。
为什么苏轼在船中朗诵“明月之诗”里的“窈窕之章”?明确:时间上:七月即望,正好是七月十六日,月圆之夜,吟明月之诗为了召唤月亮出现,而月亮似乎听到苏子的呼唤声:“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一轮明月冉冉升起了。
内容上:《月出》诗写出了在明亮月光下美人的娇好容貌和幽闲体态,引起感情上爱慕和烦闷不安。
这与下文的扣舷而歌的内容是有联系的,所以吟此诗也有引出下文作者自歌“望美人”的作用。
(5)作者紧接着描绘“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徘徊”一词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作用何在?请同学们谈谈。
学生思考作答……明确:月亮从东山后面露出了脸,到斗宿和牛宿之间就徘徊不前了,一“出”,一“徘徊”,写出月亮不易察觉的缓缓移动,以及对游人的依依眷恋和脉脉含情。
也反映出作者看月亮时愉悦的感受。
(6)在这个月光如水、气候宜人的夜晚,作者泛舟于浩瀚无边的江上,用了哪两个字表现泛舟时的情景?品味这两个字,作者的感受是怎样的?学生分组讨论……明确:“纵”、“凌”。
作者丢掉了平日的顾虑重重,任由小船在江上漂泊,也是随自己心灵压力的一种释放。
“纵”,把一叶扁舟在长江上顺流而下,自由自在地随江势漂流的情景描绘得生动、逼真,同时也写出了作者在船上随江而行的激动和轻松的心情。
“凌”,既是客观的描述,写出了小船在万顷无边的水面上腾越前进,也写出了作者当时激越壮美的心情。
布置作业:背诵课文第二课时一、复习旧知。
朗读课文二、继续赏析评价(一).学生读第二段并思考:(1)客由乐而悲,悲又从何而来呢?明确:主要由客人的洞箫声引发的。
联系二三段内容及创作背景体会,具体有以下几方面:从歌声中来(政治失意)从箫声中来(箫声幽怨)从历史人物中来(人生无常)从个人境遇中来(生命短暂)(2)如何写箫声的?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明确:“如怨如慕,如泣如诉”,连用了四个比喻,形象地写出了箫声的幽怨悲凉。
使人如闻其声,几乎也要流泪。
“舞幽之壑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运用夸张性比喻,从侧面写出了箫声摄人心魄的感染力,也为苏子“愀然”发问创设了气氛。
(3)这种借音乐来抒写一腔忧思哀绪的写法,我们还在哪篇课文学过?明确:白居易的《琵琶行》里有“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就是借琵琶写愁情。
经过吟诗与吹箫的描写,使“泛舟”的快乐气氛向悲哀转化,完成了两段之间的过渡。
这一过渡自然圆转,使读者不知不觉地为这种感情的抑扬起伏所吸引,迫不及待地去倾听下面的对话。
(4)文中“美人”指什么?作者远隔千里,被贬黄州怎么还惦记仕途呢?大家交流一下。
明确:①古人用美人来作为圣主贤臣或美好理想的象征。
②说明作者在遭受贬谪之后,依然坚持对生活的执着态度,坚持对朝廷政事的关心,而不甘心沉沦。
受到儒家思想经世致用的影响,作者身在千里,心忧天下的一种责任感的体现。
总结:箫声起,悲意生。
哀怨,爱慕,哭泣,申诉,潜龙舞,新妇泣,六个比喻,渲染箫声的悲凉,主客触景生情,由欢乐转为悲凉,引起下文主客问答的议论。
(二)、学生分组分角色朗读第三段。
(1)作者借主客问答的方式抚今追昔,畅述对天地人生的感触。
那么,“客人”之悲来自哪几方面?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学生讨论作答)明确:对比。
一是由历史上的英雄人物(曹操、周瑜)的消逝想到自己的渺小,二是由江水无穷想到人生须臾,三是要摆脱现实处境(自己贬谪黄州,青春虚度),却“知不可乎骤得”。
赋写“客人”的生悲之因,实为下文写苏子的开导之词蓄势。
总结:客的回答重复了一个前代人重复的永恒主题:感慨人生苦短。
这就留给了我们一个悲观者的形象。
表现了一种消极的社会观点以及虚无主义的思想。
对封建文人士大夫而言,当政治上失意或生活上遭受挫折的时候,往往陷入迷茫与苦闷。
这其实也是苏轼贬谪黄州时思想感情的一个侧面。
(三)、学生齐读第四段并思考。
(1)针对“客”所发出的人生悲叹,苏子是如何说服“客”的?(引导学生从文中找出苏轼关于水、月、人“变与不变”的词句,并深入理解。
)明确:从地面上的江水和天空上的月亮说起。
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
江水不舍昼夜地滔滔流去,作为一段江水,确乎从这里消失了,而作为整个江水,则始终绵延不绝,因此可以说“未尝往也”。
月亮有时圆满,有时缺损,周而复始,始终无所增减。
(2)由此得出什么道理?明确:变与不变,无论是宇宙还是人生,都是相对的。
如果从变的角度来看,人生百年,天长地久,其实一眨眼的功夫都不曾保持常态;如果从不变的角度来看,万物无穷无尽,人生也一样绵延不息。
(3)这是一种怎样的人生观?如何评价?明确:这是一种辩证的观点,有一定的道理。
这种宇宙观表现了诗人对政治迫害的的蔑视,对于所追求的理想的坚持;表现了他在身处逆境时候的一种豁达、开朗、乐观、自信;也表现了随缘自适、随遇而安的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这种态度包含了一种无可奈何的'安慰。
(4)那么诗人主张从什么地方寻求安慰呢?明确:江上之清风,山间之明月。
非但不必因为“吾生之须臾”而羡“长江之无穷”,而是要使“无穷”的万事万物为“吾生”所享有。
(四)、分析第五段。
(1)结尾段主客感情如何?请找出相关语句分析。
明确:“喜而笑”、“相与枕藉”。
“客”心悦诚服。
主客心情分外欣慰和轻松。
(2)本段写酒后一片狼藉,主客相与枕藉乎舟中,有何作用?明确:呼应开头,如“舟中”呼应“泛舟”,“东方之既白”呼应“月出东山”,结构浑然一体。
用“杯盘狼藉”的杂乱形象来反衬内心世界的舒坦、宁静。
这时候的喝酒已不是借酒消愁,而是精神达到“自由”和“解放”以后的轻松娱悦了。
三、课堂小结苏东坡是中国文化史甚至是世界文化史上的伟人,而他的人生际遇也许正是他成为伟人的催化剂。
生活在今天,真的应该庆幸!我们不必再遭受流放、战乱之苦,不必再过颠沛流离的生活,我们中的大多数人也不必再受衣不遮体、食不果腹的贫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