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重点知识点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重点内容参考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侧重掌握以下要点内容:一、劳动价值理论1、研究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一定从商品剖析开始。
2、商品二因素理论。
商品使用价值的和价值及其一致性和矛盾性。
3、劳动二重性理论。
详细劳动和抽象劳动;详细劳动同物质因素相联合,创建使用价值,表现人与自然的关系,作为创建使用价值的详细劳动是人类生计和社会发展的基础和条件,但详细劳动不是创建社会财产即便用价值的独一源泉;抽象劳动即活劳动形成价值,反应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它是创建价值的独一源泉。
劳动二重性在价值形成中的不一样作用。
劳动二重性理论是理解政治经济学的枢纽。
商品价值的质的规定性和量的规定性。
个别劳动时间和社会必需劳动时间。
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
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
不论劳动生产率如何变化,同一劳动在同一时间内形成的价值老是同样的。
个人劳动和社会劳动及其转变形式。
4、钱币理论。
价值形式的发展和钱币的发源;商品内在矛盾外化;价钱是商品价值和钱币价值的比率;钱币的本质和职能;钱币流通规律;通货膨胀与物价上升。
5、价值规律。
价值规律基本内容和要求;价值规律的作用及其表现。
二、节余价值理论1、钱币转变为资本。
资本总公式及其矛盾;矛盾的解决,劳动力成为商品;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
2、节余价值的生产过程。
劳动过程、价值形成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节余价值的产生一定在流通中,又一定不在流通中,节余价值源于节余劳动的凝固;相对节余价值和绝对节余价值生产。
3、生产自动化条件下节余价值的源泉。
4、资本的本质。
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及其区分意义。
5、薪资理论。
薪资本质,名义薪资和本质薪资。
资本主义薪资改动趋向。
6、资本主义基本经济规律。
三、资本累积理论1、重生产与资本累积。
资本累积的本质;简单重生产与扩大重生产,外延型扩大重生产与内含型扩大重生产;节余价值是资本累积的独一源泉,资本累积不是扩大重生产独一源泉;影响资本累积规模的主要因素。
2、资本主义累积的一般规律。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重点内容参考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重点内容参考The pony was revised in January 202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着重把握以下重点内容:一、劳动价值理论1、研究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必须从商品分析开始。
2、商品二因素理论。
商品使用价值的和价值及其统一性和矛盾性。
3、劳动二重性理论。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具体劳动同物质要素相结合,创造使用价值,体现人与自然的关系,作为创造使用价值的具体劳动是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基础和条件,但具体劳动不是创造社会财富即使用价值的唯一源泉;抽象劳动即活劳动形成价值,反映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它是创造价值的唯一源泉。
劳动二重性在价值形成中的不同作用。
劳动二重性理论是理解政治经济学的枢纽。
商品价值的质的规定性和量的规定性。
个别劳动时间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
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
无论劳动生产率怎样变化,同一劳动在同一时间内形成的价值总是相同的。
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及其转化形式。
4、货币理论。
价值形式的发展和货币的起源;商品内在矛盾外化;价格是商品价值和货币价值的比率;货币的本质和职能;货币流通规律;通货膨胀与物价上涨。
5、价值规律。
价值规律基本内容和要求;价值规律的作用及其表现。
二、剩余价值理论1、货币转化为资本。
资本总公式及其矛盾;矛盾的解决,劳动力成为商品;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
2、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
劳动过程、价值形成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剩余价值的产生必须在流通中,又必须不在流通中,剩余价值源于剩余劳动的凝结;相对剩余价值和绝对剩余价值生产。
3、生产自动化条件下剩余价值的源泉。
4、资本的本质。
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及其划分意义。
5、工资理论。
工资本质,名义工资和实际工资。
资本主义工资变动趋势。
6、资本主义基本经济规律。
三、资本积累理论1、再生产与资本积累。
资本积累的实质;简单再生产与扩大再生产,外延型扩大再生产与内含型扩大再生产;剩余价值是资本积累的唯一源泉,资本积累不是扩大再生产唯一源泉;影响资本积累规模的主要因素。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概论(第二版)知识点总结
导论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生产关系。
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任务揭示经济运动的客观规律。
3.为什么物质资料生产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①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人类社会变迁的根本原因就根植于物质资料生产的发展和变革中。
②人类社会在从事物质资料生产的过程中要发生两方面的关系:一是人与自然的关系,表现为生产力,是生产的自然属性;二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表现为生产关系,生产的社会属性。
③生产力是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进行物质资料生产的能力。
它主要包括三个要素: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
(劳动者是生产过程的主体,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合称为生产资料,劳动资料是划分时代经济的标志)④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相互关系(广义的生产关系是指再生产过程中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形成的社会经济关系的有机整体)第一章商品4.商品的概念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
(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5.商品二因素(是因为劳动具有二重性)价值和使用价值(商品的使用价值是它的自然属性,商品的价值是指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是商品的社会属性,价值是商品的本质。
)6.商品使用价值和价值是对立统一的①统一性:商品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二重属性,是两者的统一。
②对立性: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之间又存在着矛盾,同一生产者或消费者不能同时拥有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
7.劳动的二重性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具体劳动生产商品的使用价值,各种不同的使用价值是具体劳动和生产资料这两种要素的结合。
抽象劳动是同质的,无差别的劳动的,形成商品的价值。
)8.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对立统一的①统一性: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不是各自独立存在的两种劳动或两次劳动,是同一劳动过程中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
②对立性:具体劳动创造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形成价值。
9.商品二因素和劳动二重性的关系①商品的二因素是由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决定的。
从一方面看,生产商品的劳动是具体劳动。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各章复习重点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各章复习重点第一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形成、发展和研究对象1.考生在学习时应重点把握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形成的历史背景和理论来源、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关系、经济规律及其客观性等问题,以及生产力、生产关系、生产资料、生产方式、经济规律等一些基本概念。
并注意区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来源(古典政治经济学)和理论基础(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物质资料的生产过程)和研究对象(社会生产关系)。
2.难点在于两个问题:一个问题是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生产关系。
这里要注意三点:第一,要准确理解生产关系的内涵和层次性;第二,要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统一中研究生产关系;第三,生产关系本质上是人们之间的物质利益关系,这就决定了政治经济学是一门具有阶级性的学科。
另一个问题是政治经济学研究的根本任务是揭示经济规律。
这里也要注意三点:第一,要正确理解经济规律的含义及其客观性质;第二,要了解经济规律区别于自然规律的特殊性;第三,要了解经济规律的类型。
这两个问题贯穿于以下各章的学习过程中。
第二章商品和货币1.考查的知识点主要集中在:商品及商品经济的产生,商品的二因素,生产商品劳动的二重性,价值量的决定及其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货币的起源和本质,价值规律的内容、表现形式及其作用,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的相互关系。
2.本章的难点是如何理解与把握价值这一核心概念及由这一概念展开的一系列相关内容。
综观本章可以发现,其所有内容都是紧紧围绕价值这一概念展开的:第一节分析了价值的本质是什么?价值的量是如何决定和衡量的?而商品价值无论是其质还是其量,都隐藏在商品内部,必须借助于某种外在的东西将其间接地表现出来,这就是价值的表现形式-价值形式的发展问题,而价值形式的发展过程也就是货币的产生过程,于是第二节阐述了货币的起源、本质和职能等内容。
政治经济学原理各章节知识点
《政治经济学原理》卫兴华、顾学荣主编经济科学出版社各章节知识点第一章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答: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总体上说,是研究特定社会制度中的社会生产关系,即经济利益关系,揭示社会历史发展中的经济规律。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所研究的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社会生产过程中所形成的诸方面的经济关系的总和或体系。
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同社会主义部分的研究对象有什么异同?答: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与资本主义部分的研究对象,既相统一,又有差异。
其统一面在于,二者都是研究社会生产关系,即经济利益关系,揭示经济运动规律。
其差异面在于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重在通过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研究,揭示其内在矛盾、阶级对抗性和资本主义制度产生、发展与灭亡的客观规律,揭示资本主义终将被社会主义所取代的历史必然性。
而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则重在研究怎样巩固、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实现全体社会成员共同富裕的经济利益。
具体表现为,研究怎样处理好经济生活中的各种矛盾,以加快生产力的发展;怎样改革和完善经济体制,健全和完善经济运行机制,优化经济增长方式和经济结构,以促进经济增长和可持续发展,逐步实现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以达到共同富裕。
第二章物质资料生产和社会生产方式1、为什么物质资料生产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答: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而社会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是在人类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形成和存在的。
离开了人类的物质资料生产,也就不存在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的相互关系,更不会产生反映生产关系发展变化的客观经济规律。
因此,要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需要了解什么是物质资料生产及其对人类社会的重要作用。
2、社会生产力是如何构成的?答:生产力的构成,概括地说包括人的因素和物的因素。
人的因素是指有一定生产经验、劳动技能和科学知识,并实现着物质资料生产的劳动者。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各章要点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各章要点第一章:导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生产关系三个决定:生产决定分配、交换、消费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第二章社会经济制度与经济运行的一般原理1、社会经济的两种基本形态——自然经济、商品经济2、商品经济产生的两个基本条件——分工、私有3、商品经济发展的两个阶段——简单商品经济、发达商品经济(市场)4、商品的两因素——使用价值、价值5、劳动的两重性——具体、抽象(理解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枢纽)6、衡量商品价值量的两个尺度——个别、必要7、劳动生产率对价值量影响的两个方面——单位商品价值量与生产率成反比,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8、简单商品生产的基本矛盾——个别(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9、货币的价值尺度和价格标准——货币的职能、技术规定10、货币流通与经济危机——既打破了物物交换的局限性,又导致商品生产过剩危机的可能性11、货币流通规律的两个关系——流通中所需的货币量同待实现的商品价格总额成正比,与货币流通速度成反比12、纸币发行后的两个后果——通货膨胀、通货紧缩13、价值的决定和供求关系14、市场机制的三要素——价格、竞争、供求15、价值规律的地位和作用——地位: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作用:调解、促进、优胜劣汰第三章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及其发展阶段1、资本总公式的矛盾——等价交换和价值增值2、劳动力的价值和使用价值——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3、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两特征——生产使用价值的劳动过程,价值增值(形成)过程4、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区分——是否增值5、剩余价值生产的两种形式——绝对剩余价值生产、相对剩余价值生产6、资本构成的两个相互联系的形态——物质形态(技术构成)、价值形态(价值构成)7、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积聚,个别资本和总资本都会扩大。
集中,个别资本扩大,总资本不变。
8、利润转化平均利润——剩余价值在各部门重新分配,等量资本获得等量利润9、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后与价值的两点区别——生产价格直接与资本相联系;生产价格经常与价值不一致10、职能资本和非职能资本——职能资本:产业资本循环中的三种职能资本11、决定股票价格的两因素——股息收入;银行存款利率12、资本主义地租的实质——农业工人的剩余劳动,是农业资本家获得的超过平均利润以上的超额利润13、级差地租产生的原因和条件——原因:土地资本主义经营的垄断-生产价格由劣等土地决定。
考研政治马政经重要知识点汇总(一)
考研政治马政经重要知识点汇总(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分为七章内容:第一章是导论,是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的学科总体介绍,主要介绍和阐述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立和发展、研究对象、研究任务等内容。
第二章为社会经济制度与经济运行的一般原理,主要论述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础理论和一般原理,这是研究资本主义经济关系和社会主义经济关系的基本前提,主要包括社会经济制度的变革、社会经济的两种基本形态、商品经济的基本原理三方面内容。
第三章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及其发展阶段,包括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垄断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特征、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第四章为资本的运行,包括资本运行的一般原理、垄断阶段的资本运行、垄断资本主义经济向国际范围的扩展等内容。
这两者都属于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和经济运行的原理,是对资本主义经济经济制度和经济运行方式的揭示。
第五章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与经济制度(包括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社会主义个人收入分配制度)和第六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经济运行(包括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运行基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调控体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保障体系)都揭示和反映的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和经济运行的原理。
第七章经济全球化与国际经济关系则以当今席卷世界的全球化浪潮为主线,阐述了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的物质条件和现实基础、经济全球化条件下两种社会制度的并存与发展、以及面对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我国应有的态度等内容。
共分为81个知识点:1.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物质资料生产,是指人们以一定方式结合起来,改造自然,创造物质资料的过程。
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
物质资料生产包括生产(直接生产过程)、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环节。
物质资料生产总过程,包含人与自然相互作用的过程和人与人之间发生的相互关系的过程,即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
政治经济学重点知识点归纳
政治经济学重点知识点归纳政治经济学重点知识点归纳政治经济学原理的理论性、逻辑性是很强的,在学习它的过程中,很多学生都感觉很困难,想知道有哪些知识点是要掌握的吗?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政治经济学重点知识,希望对大家有用!政治经济学知识要点一、学习政治经济学的意义?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为我们认识客观世界和社会历史发展规律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与方法,也是我们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理论武器。
(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社会主义运动和社会主义革命的理论武器(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认识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坚定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和树立共产主义世界观的科学依据(3)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经济体制改革的理论基础(4)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提高马克思主义自觉性和改造世界观的指导思想二、为什么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实现了阶级性和科学性的统一?(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代表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利益的经济学说,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一门提示社会经济发展规律的科学,具有高度科学性和真理性。
(3)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之所以能够实现阶级性和科学性的统一,因为工人阶级及其政党代表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其阶级地位和阶级利益同社会历史发展方向相一致,它越是正确地提示经济规律,其理论就越具有科学性,便越符合工人阶级的阶级利益。
三、为什么要加强对当代资本主义的研究?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之所以要,加强对当代资本主义经济的研究,这是因为:(1)这是我国改革发展的需要。
在当今经济全球化、我国加入WTO、国内经济融入国际经济的条件下研究我国的改革与发展,需要联系国际经济关系,借鉴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与运行方面的经验和成果。
(2)资本主义经济有新的发展变化。
二次大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一些新现象、新变化、新特点,需要加以研究。
四、如何看待当代西方经济学?(1)当代西方经济学即当代资产阶级经济学,从其掩盖资本主义矛盾、为资本主义制度辩护、为资产阶级的统治和利益服务、并反对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来说,具有庸俗性质。
中国人民解放军文职考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复习点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重点):考查数量较多,需要记忆的东西不多,但需要理解的内容较多,需要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理解。
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共考查5个知识点。
(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立。
(2)商品与货币(重点)。
(3)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重点)。
(4)垄断资本主义:2019年考查了1题,了解即可。
(5)经济全球化(了解即可)。
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立(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立。
《资本论》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诞生。
(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生产关系。
【解析】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立:当时资产阶级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欧洲发展的非常迅猛,在资本主义社会形态下,固有矛盾爆发的比较明显,资产阶级手里掌握钱、资料,无产阶级手里什么都没有,他们之间会产生斗争,随着社会的发展,斗争会越来越尖锐、复杂,因此会爆发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革命,但工人没有理论武器,没有人为他们指导,此时马克思开始着手研究政治经济学,写了一本巨著《资本论》。
《资本论》的发表标志着马政经的诞生(考点)。
对工人阶级的革命有重要的理论指导作用,因此被誉为“工人阶级的圣经”。
2.马克思是非常勤奋的人。
故事:“马克思的足迹”,马克思为了写《资本论》(1867年问世,了解即可),二十年如一日,每天都坚持到英国博物馆看书,把水泥地都磨出了一道道脚印。
3.马克思主义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
《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4.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单选题):生产关系。
人和人在生产过程中结成的一种经济关系,比如在生产过程中,交换、分配、消费过程中会结成劳资关系、剥削关系、分配关系(如生产出的产品一部分给张三、一部分给李四)等,是马政经研究的对象。
5.理论来源:不是马克思原创了政治经济学,因此涉及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来源,来自英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马克思在此基础上,批判了原来不科学的观点,创造性的分析了自己认为的劳动二重性,建立了科学的劳动价值论,为自己的政治经济学奠定了基础。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
导
论
主要内容 一、政治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 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 三、学习政治经济学的方法和意义 四、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任务和方法
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理论只要 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 服人。 ——马克思
第一节 政治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
三、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立条件 客观条件:18世纪末-19世纪中叶产业革命--三大工人运动。 理论条件:古典政治经济学(研究重点从流通 →生产,劳动价值论),空想社会主义经济理论。 主观条件:两个根本转变: 世界观:唯心主义→唯物主义; 政治立场:资产阶级民主主义→共产主义。
恩格斯与玛丽•白恩士
3、《资本论》产生的伟大意义
《资本论》是一部关系到全人类命运的著作。 恩格斯:“自地球上有资本家和工人以来,没有一本书象 我们面前这本书那样,对于工人具有如此重要的意义。资 本和劳动的关系,是我们现代全部社会体系所赖以旋转的 轴心,这种关系在这里第一次作了科学的 说明,而这种 说明之透彻和精辟,只有一个德国人才能做到。” 《资本论》的发表,使无产阶级在黑暗中得到了阳光的照 耀,使无产阶级看清了自己的地位、命运、力量和历史使 命,冲破了资产阶级编制的思想罗网,从此,工人运动同 科学社会主义得到结合,使无产阶级有一个自在的阶级变 为自为的阶级,开创了国际共产主义的新纪元。
二、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
1、启蒙:重商主义(16-17世纪) 代表人物有蒙克莱田(1575-1622年)。 重商主义认为金银是财富的唯一形态,一切经 济活动都是为了获得金银。重商主义最早使用 “政治经济学”这一术语,但研究范围限于流 通过程,主要是商业和海外贸易。 重商主义之前是重农主义,代表人物有法国的 布阿吉尔贝尔、魁奈等。重农主义认为农业劳 动是唯一的生产劳动,农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 经基础。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研究的重点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研究的重点【摘要】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基本原理对于揭示资本主义经济结构和发展规律具有重要作用。
本文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的概述、历史渊源、价值论、剩余价值理论和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内在矛盾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
通过对这些内容的探讨,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把握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特征和运行规律,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重要启示。
研究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不仅有利于加深对社会制度变革的认识,也为未来研究方向指明了发展的路径。
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对于推动社会主义事业的不断发展和前进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研究、马克思、价值论、剩余价值、资本主义、内在矛盾、社会主义建设、研究方向、重点、历史渊源、启示、概述、重要性。
1. 引言1.1 研究背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作为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基本原理对于分析当代经济形势、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通过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的深入研究,可以更好地把握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和特点,为构建更加公平、公正的社会主义制度提供理论支持。
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探讨其内在逻辑和实践意义,对于推动社会主义建设,应对当前经济挑战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重点关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的研究重点,以期对学术界和社会生活具有积极的影响。
1.2 研究意义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的研究还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可以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支撑。
通过深入探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体系,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规律和路径,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理论指导和政策建议,推动社会主义制度的不断完善和发展。
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对于我们更好地认识经济规律、探索发展道路、推动社会主义建设具有深远的意义。
考研知识点归纳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考研知识点归纳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考研知识点归纳:马克思主义经济学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是唯物史观和辩证唯物主义的经济学理论体系,是无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基础。
本文将对考研中常见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知识点进行归纳和总结。
一、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基本原理1. 剩余价值理论:马克思认为,商品的价值由劳动价值决定,而剩余价值则是劳动者创造的价值中被资本家占为己有的部分。
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基础。
2. 价值规律:价值规律是指商品交换的基本规律,它通过商品的价值和价格之间的关系来决定商品的交换比率。
3. 马克思经济学的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经济学强调经济发展是由社会制度的变革推动的,经济发展是历史进步的产物。
4. 前提条件和矛盾性:马克思经济学认为,经济发展的基础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
生产力的发展迫使生产关系的变革。
5. 资本积累和资本有机构成:资本积累是资本主义经济制度下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
资本有机构成则是资本和劳动力的比例关系,决定了剩余价值的分配。
二、经济形态理论1. 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经济形态的分析:马克思经济学将社会发展划分为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个阶段。
资本主义是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和商品交换为基础的社会形态,而社会主义则是生产资料公有制和按劳分配为基础的社会形态。
2. 社会主义社会的初级阶段和高级阶段: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认为,社会主义社会经济发展分为初级阶段和高级阶段。
初级阶段是在国内国际条件比较困难的情况下,社会主义经济的特点是公有制为主体、计划经济为主导。
高级阶段则是社会主义社会将逐渐实现公有制和按劳分配的发展阶段。
三、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1.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对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内在矛盾: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生产关系适应其发展需要,当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发展相冲突时,就会产生矛盾。
2. 产品与生产资料的社会化:马克思经济学指出,社会主义制度下,生产资料是社会公有制的,产品分配是按照个人贡献和社会需求来进行。
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核心考点
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核心考点在考研政治的考试中,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一个重要的部分。
以下是一些核心考点,考生应深入理解和掌握。
一、劳动价值论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石。
它强调了商品的价值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而价值形式则是货币。
考生应理解并掌握这些基本概念,因为它们对于理解商品交换、市场价格和经济发展至关重要。
二、剩余价值理论剩余价值理论是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深刻揭示。
它说明了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工人所创造的剩余价值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事实。
考生应理解剩余价值的来源、本质和资本家对剩余价值的追求,这是理解资本主义经济体系运作的关键。
三、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革命马克思主义强调了阶级斗争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特别是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和斗争。
考生应理解无产阶级的革命性和历史使命,以及共产主义社会对于阶级斗争的解决方式。
四、社会主义经济理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并不局限于对资本主义经济的批判,它也提出了对于未来社会的设想。
考生应理解社会主义经济的本质和特点,包括公有制、计划经济、按劳分配等概念。
五、世界市场和全球化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对于世界市场和全球化的分析也是重要的一部分。
考生应理解世界市场在资本主义体系中的作用,以及全球化对于各国经济的影响。
六、政治经济学方法论考生应理解并掌握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方法论。
这包括对于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运用,以及对于经济现象的阶级分析和历史分析。
以上就是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一些核心考点。
考生应深入理解并熟练掌握这些内容,以便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74个核心考点梳理一、导言在考研政治中,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一个重要的考察领域。
为了帮助考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部分,本文将梳理74个核心考点,以提供全面的复习指导。
二、考点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起源与发展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立背景。
2、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主要贡献。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笔记总结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形成、发展和理论基础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形成与发展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形成的历史背景、理论来源。
历史背景:19世纪中叶, 生产社会化和资本主义私有制的矛盾日益暴露, 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对立成为居于主导地位的社会矛盾。
a.为资本主义辩护的庸俗经济学逐渐取代古典政治经济学而居于统治地位;b.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迫切需要无产阶级的科学理论体系的诞生。
理论来源:a.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b.空想社会主义。
2.剩余价值理论是马克思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科学的两个伟大发现之一马克思在科学上的两个伟大发现:a.创立了唯物史观;b.创立了剩余价值理论。
3.列宁、毛泽东、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发展的重大贡献列宁: 建立垄断资本主义理论;毛泽东: 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和纲领, 创立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毛泽东思想;邓小平: 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创立了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基础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基础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运用辩证唯物主义: 揭示社会经济运动的变化规律。
运用历史唯物主义: 把社会经济形态的发展和更替看作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
2.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物质资料生产是:①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②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③成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
物质资料生产过程是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环节的统一体。
其中:①生产对分配、交换、消费起决定作用;②分配、交换、消费又反作用于生产。
3.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生产关系, 必须紧密联系生产力来考察生产关系生产关系: 生产过程中人与人的关系。
包括:①直接生产过程中人与人的关系;②分配、交换、消费等环节上人与人的关系。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是社会生产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复习资料
1.经济全球化.概念:指随着科学技术和国际分工的发展以及生产社会化程度的提高.世界各地和各地区的经济活动能力超越出一国或地区的范伟而互相联系和紧密结合的趋势.经济全球化有利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2.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决定其他一切社会活动的基础.物质资料生产的三要素:①人的劳动,是指人改变外界自然的物体,使之能满足人类需要的活动.②劳动资料也称劳动手段,是指人用来影响和改变劳动对象的一切物件.③劳动对象,是指人类的劳动加予其上的一切东西.3.所谓生产关系是指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和再生产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也叫经济关系.生产资料包括三方面内容: ①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②人们在直接生产过程中所处的地位和关系③人们在分配交换和消费中所结成的相互关系. 经济制度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生产关系的总和,或者说是生产关系的制度化.4.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社会经济有两种基本形态,即自然经济和商品经济.自然经济又称自给自足经济,它是为了直接满足生产者个人或经济单位自身需要而进行生产的经济形式.特点: ①自然经济生产目的主要是为了满足自己的需要,每个生产者或经济单位利用自身的经济条件几乎生产自己所需要的一切产品; ②每个生产者是分散的,生产规模小,生产工具简陋,劳动生产力低下; ③生产者各自闭关自守,相互之间很少发生经济关系;④在自然经济条件下,社会生产力发展缓慢,社会财富匮乏. 商品经济是直接地以交换为目的的经济形式,它包括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特点: ①生产者之间和经济单位之间存在着分工和协作的关系②各生产者各自从事某种产品和产品的某些部分的专业化生产,形成相互联系相互独立,又相互竞争的社会生产体系.③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经济运行的开放自由,促进了生产技术进步,劳动生产率提高,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5.所谓商品就是为交换而生产的劳动产品,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商品的使用价值就是商品的有用性,即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所谓交换价值,首先表现为一种使用价值和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时量的比例.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统一体.统一性表现为:一个物品必须同时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才是商品,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没有使用价值的商品就没有价值.反之,只有使用价值没有价值的商品只能是一般劳动产品而不是商品.使用价值与价值之间互为依据和条件,不可分割. 二者矛盾表现为:商品的使用价值是为别人生产的,价值才是为生产者自己创造的,但生产者要想获得价值,就必须生产出使用价值并使它出售出去才能获得价值.因此,二者又是矛盾的,这个矛盾只有通过交换才能解决.6.商品之所以具有二音速,是因为生产商品的劳动具有二重性,即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劳动的二重性不是指两种劳动也不是两个劳动的过程,而是指同一劳动过程的两个方面,即一方面是具体劳动,另一方面是抽象劳动.所谓具体劳动就是为创造某种使用价值而在一定具体形式下进行的劳动.抽象劳动是一般的人类劳动,它是永恒的,永远存在于各种劳动之中. 劳动二重性学说是马克思创立的.它在马克思的经济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是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理论的科学基础.7.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影响劳动生产率高低的因素包括:劳动这的生产劳动熟练程度,劳动工具及科学技术的先进性,劳动组织与管理的合理性,自然条件以及其他相关条件. 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关系:两者既相互联系,又相互矛盾.其联系表现为:没有私人劳动就没有社会劳动,社会劳动是各个私人劳动的总和.其矛盾表现为:各个私人劳动不能直接转化为社会劳动.所以,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是商品的内在矛盾,即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矛盾和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的矛盾的根源,也是简单商品生产的基本矛盾.这一矛盾决定了商品内的各个矛盾,决定了商品生产者的命运,决定了商品经济的产生和发展全过程.8.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的产物,其本质就在于它是商品交换中固定用来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它体现着商品生产者之间相互交换劳动的社会经济关系.货币具有五种职能,其顺序是: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其中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基本职能,其他职能是在此基础上,随着生产与流通的发展而逐渐形成的.{ 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 =(待流通的商品量×商品价格)÷货币流通速度 } 通胀就是流通中的货币超过了需求量,引起货币贬值和物价持续地大幅度上涨现象.9.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价值规律在商品经济活动中的主要作用表现为: ①作为一种客观的力量,自动调节社会资源在各产业部门之间的分配. ②刺激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之间不断改进技术和管理,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 ③强化竞争,促进优胜劣汰. 价值及其作用的发挥是通过市场机制表现出来的.市场机制主要包括价格机制供求机制竞争机制.10.货币转化为资本: ①G—W—G’称为资本总公式[G货币 W商品 G’=G+△G △G剩余价值],因为它概括了各种资本运动的基本特性.价值规律中告诉我们商品流通或商品交换不产生价值增值,等价交换是商品经济的基本法则.因此,资本总公式与价值规律似乎发生了矛盾,这个矛盾也被称为资本总公式的矛盾. ②剩余价值不能在流通中产生,又不能离开流通而产生,这是解决资本总公式矛盾的条件.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也是解决资本总公式矛盾的关键所在. 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包括三个部分: ①维持劳动者本人生存所必须的生活资料的价值,用以再生产他的劳动力. ②维持劳动者养活家属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以延续后代,不断再生产出新的劳动者③维持劳动者接受教育和训练所支出的费用,使劳动者具有一定的知识和技能,以适应生产发展的要求.11.资本主义社会的工资并不是劳动的价值或价格,因为劳动不是商品,根本不存在价值或价格.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它体现了资本对雇用劳动的剥削关系. 资本主义生产的目的是为价值和价值增值. 资本的本质是是社会生产关系. 资本的一般属性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涵: ①资本不是物,而是一定社会形态的生产关系.这一内涵表现了资本的社会本质特征②资本是”自行增值的价值”,这一内涵反映了资本最典型最与众不同的经济特征. ③资本是对剩余劳动的占有权和支配权. 资本的特殊属性主要表现为资本总是同一定历史社会形态的生产关系相联系,因为社会经济条件不同,社会生产过程中物化劳动与活劳动的结合方式不同,人们在生产中的相互地位和关系不同,生产的动机与目的不同,以及产品的分配方式不同,资本所体现的社会生产关系性质就有所不同.12.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资本采取了两种不同的存在方式:生产资料和劳动力.把资本家用于购买生产资料的那部分资本称之为不变资本.把资本家勇于购买劳动力的这部分资本称之为可变资本.资本的这种划分表明剩余价值只能由可变资本带来,雇佣工人的活劳动才是剩余价值产生的唯一源泉,是资本金增值的根本原因. 雇佣工人生产的商品的价值由三部分构成:不变资本价值(c)可变资本价值(v)剩余价值(m). 商品的总价值w=c+v+m. 资本的有机构成用C:V表示.13.无论绝对剩余价值生产还是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方法,都是以工作日绝对超过必要劳动时间为七起点的,所以,绝对剩余价值生产是资本榨取剩余价值最基本的方法.但是,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相对剩余价值生产越来越称为资本家加强剥削的主要方法. 剩余价值的具体形态: ①如果把剩余价值视为预付资本的产物,它就称为利润. ②生产部门之间的竞争结果会导致利润的平均化趋势,最终形成平均利润. ③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后,商品的价值就转化为生产价格.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后,商品按照生产价格出售. 马克思关于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的理论,揭示出整个资本主义经济中,等量资本获得等量利润.表明①工人在资本主义社会受到本企业资本家和整个资产阶级的剥削,整个资产阶级共同剥削整个无产阶级②不仅是个别工人与个别资本家的对立,是两大阶级的对立.14.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 ①商业资本就是专门从事商品流通活动,在流通流域中独立发挥作用的资本.商业资本是用产业资本运动中分离出来,以获得商业利润为目的的独立资本形态.商业利润痛产业利润一样,也是产业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 ②借贷资本是借贷资本家为了取得利息而暂时借给职能资本家的闲置货币资本.利息是剩余价值的特殊转化形式,是平均利润的一部分. ③银行利润的主要来源是贷款利息与存款利息的差额.贷款利息总高于存款利息,两者的差额,加上其他业务的收入再减去经营的开支就是银行资本家的利润.它也剩余价值的特殊转化形式.④资本主义地租的是指是农业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是剩余价值的一种特殊转化形式及分割形式.资本主义地租的主要形式是级差地租和绝对地租. 级差地租产生的条件是土地有限,并有优劣之分,产生的原因是土地的资本主义经营垄断.级差地租的源泉是农业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农业的资本有机构成低于社会平均有机构成,从而使价值大于生产价格,这是绝对地租形成的条件.农产品必须按照高于生产价格的价值出售,价值高于生产价格的余额就转化为绝对地租.绝对地租产生的条件,是农业中资本有机构成低于社会平均的资本有机构成,绝对地租产生的原因是土地的私有权垄断. 土地价格=地息/利息率15.所谓垄断,就是少数大企业或若干企业联合起来为获取高额垄断利润,而对一个或几个部门的生产和销售进行控制.垄断利润,是指垄断组织凭借它们在经济条件上的垄断地位而获得的超过平均利润的那部分利润.垄断价格,是垄断组织操纵下保证获得垄断高额利润的一种市场价格.垄断价格包括高价和垄断低价两种形式,垄断高价是指垄断组织在销售产品时规定的高于生产价格或价值的价格,垄断低价是垄断组织在收购原材料或其他产品使规定的低于生产价格或价值的价格. 垄断利润的来源: ①垄断企业内部工人所创造的剩余价值②通过垄断价格占有非垄断企业工业创造的一部分剩余价值③通过对外扩张资本输出和不等价交换等形式,掠夺其他国家人民一部分财富④通过资产阶级国家的财政与信贷,对国民收入做有利于垄断资本的再分配.16.产业资本循环统一运动的基本条件: ①资本的三种职能形式在空间上同时并存②资本的三种循环形式在时间上依次继起.产业资本三种职能形式空间上的并存性和三种循环形式在时间上的继起性是互为前提和条件的.17.资本的周转时间是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的总和. 资本的生产时间包括劳动时间,自然力独立作用于劳动对象的时间和生产资料的储备时间.流通时间是资本处在流通过程的时间,包括生产要素的购买时间和商品的销售时间两部分. 资本周转次数的多少与资本周转速度的快慢成正比例关系. 生产资本的各个组成部分按价值周转方式的不同,可以区分为固定资本和流通资本.固定资本是指以劳动资料形式存在的生产资本.流动资本是指投在劳动对象和劳动力上的那部分生产资本. 预付资本的年周转次数=(固定资本年周转价值+流动资本年周转价值)÷预付资本总额固定资本的有形磨损叫物质磨损,无形磨损又叫精神磨损. 固定资本磨损的两种情况:①由于生产方法改进和劳动生产部门的劳动生产率提高,生产同样性能的机器设备所需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减少,使原来的机器设备的价值发生贬值②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出现了效率更高的新机器设备投入使用,使原来的机器设备的经济效能相对降低而引起的贬值. 资本周转速度对商品生产和价值增值的影响:①资本周转速度影响预付资本的数量.资本周转速度快,维持相同规模生产所需要的预付资本量就少.②资本周转速度对固定资本的影响③资本周转速度影响年剩余价值量和年剩余价值率. 价值补偿和实物补偿是社会资本运动的核心问题.18.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是通过社会生产的两大部类之间和两大部类内部的交换来实现的.而这些相互交换的产品之间又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也就是必须具备一定条件:Ⅰ (v+m)= Ⅱc 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基本实现条件是:第一部类原有的可变资本和追加的可变资本以及资本家用于个人消费的剩余价值之和,必须等于第二部类原有的不变资本和追加的不变资本之和.Ⅰ(v+△v+m/x)=(c+△c)19.经济危机指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过程中周期性爆发的社会经济大混乱,其基本特征是生产过剩,因而又叫生产过剩危机.经济危机根源于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即生产社会化和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形式之间的矛盾.具体表现:①个别企业生产的有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生产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②资本主义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同广大劳动群众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20.银行资本和工业资本的关系密切表现在:①在资本和业务上互相渗透②组织人事上互相结合.21.金融寡头在经济上的统治,主要是通过”参与制”实现的.金融寡头在政治上的统治,主要通过”人事联合制”的方式来控制国家机器操纵政府政策的制定.22.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分为三种形式:①国有垄断资本②国私共有的垄断资本③与国家密切联系的私人垄断资本23.影响利润率的因素:①剩余价值的高低②资本周转速度的快慢③资本有机构成的高低④不变资本的节省.。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复习资料(精心梳理的-很实用)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马政经第一章第一节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立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形成的历史背景、理论来源( 1 )历史背景是: 19 世纪中叶,生产社会化和资本主义私有制的矛盾日益显露,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对立发展成为社会的主要矛盾。
一方面,为资本主义辩护的庸俗经济学逐渐取代古典政治经济学而居统治地位;另一方面,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迫切要求无产阶级科学理论的指导。
( 2 )主要理论来源是:古典政治经济学和空想社会主义学说。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发展的理论( 1 )马克思、恩格斯全面分析了自由竞争资本主义经济,深刻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产生、发展和灭亡的一般规律,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运行的一般规律,并对未来社会的经济关系做了原则性的预见,创立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 2 )列宁根据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资本主义发展的新变化,建立了垄断资本主义理论;通过对资本主义发展不平衡规律的深刻论证,提出了社会主义革命可能首先在一国或数国取得胜利的论断,领导俄国工人阶级取得十月革命的胜利,并对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进行了积极探索,把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
( 3 )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中央领导集体,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以及改革开放等重大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上,用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经济理论。
特别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提出和实践,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
马政经第一章第二节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基础( 1 )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是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
( 2 )物质资料生产包括生产 ( 直接生产过程 ) 、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环节。
生产对分配、交换和消费起决定作用,表现在:生产为分配、交换和消费提供物质资料;生产的发展状况决定着分配、交换和消费的水平、结构和方式。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复习资料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复习资料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应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对经济现象进行深入分析的一门学科。
它以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系统阐述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总体经济结构和规律,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运行过程中的内在矛盾,为社会主义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导。
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概述1.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发展历程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作为一门学科,经历了从马克思、恩格斯的创立,到列宁、斯大林时期的发展,再到毛泽东时代的继续完善。
它伴随着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不断推进和深化。
2.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强调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分析资本主义经济的基本矛盾,提出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路径和原则。
3.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包括商品、货币、资本、劳动力等实际经济现象,通过辩证唯物主义的研究方法,揭示经济运行的内在规律。
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详解1. 价值论和剩余价值理论马克思通过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理论揭示了商品的价值来源和利润的实现方式,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剥削的本质。
2. 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与斗争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分析了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指出资本主义制度必然导致无产阶级的剥削和压迫,并提出无产阶级革命的历史任务。
3. 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特征和原则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阐述了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特征,如公有制、计划经济和按劳分配原则,旨在实现社会主义公平、公正、可持续发展。
三、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在当代中国的意义与发展。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复习重点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串讲资料第一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形成、发展及研究对象选择1.政治经济学不是政治加经济的学说。
P42.马克思批判的继承了:古典政治经济学科学的因素。
关于古典政治经济学有关的人物:威廉配第开始,亚当斯密集大成,大卫李嘉图完成。
P6 3.政治经济学的阶级性:凡是政治经济学都具有阶级性,但不是都具有科学性,只有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实现了阶级性和科学性的统一。
P94.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物质资料的生产。
P11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5.物质资料的生产的三个简单要素:劳动者的劳动,劳动资料,劳动对象。
(重点)劳动对象的两类:自然物(天然存在的:矿藏等),原料(劳动的生产物:棉花等)。
6.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社会生产关系。
P127.生产力:人们生产物质资料的能力,表示人们改造自然和征服自然的水平,反映人和自然界的关系。
8.物质资料的生产环节:生产(直接生产过程),分配,交换,消费。
P13广义的生产关系指:生产、分配、交换、消费诸关系在内的生产关系体系。
9.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标志:劳动工具。
10.社会生产过程的起点:生产,起决定性作用的是:生产。
11.社会生产中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是:生产力。
12.政治经济学的研究任务:揭示经济过程中存在的客观经济规律。
P1613.经济规律: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14.经济规律的种类:一切社会形态共有的经济规律;几个社会形态共有的经济规律;一个社会形态独有的经济规律。
15.学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方法: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从具体到抽象的和从抽象到具体的方法,逻辑方法和历史方法,对现代科学和经济方法的借鉴。
P20答题1.为什么经济规律是客观的?人们如何认识和利用经济规律(记住)1)经济规律具有客观性是因为:第一,任何经济规律都是在一定的客观经济条件基础上产生和发生作用的,并随着客观经济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学习笔记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第一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形成、发展和研究对象一、政治经济学的由来与发展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立和发展三、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四、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一、政治经济学的由来与发展1. “经济”的涵义及经济学的出现2. 政治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3. 现代意义上的经济学是指研究各种经济关系和经济活动规律的科学。
1. “经济”的涵义及经济学的出现(1)?“ 经济” 的涵义a. 古汉语中:是治理国家,拯救庶民的意思。
b. 在西方文献中:古希腊思想家色诺芬最先使用,意指家庭管理或家政管理;亚里士多德又赋予此词以谋生手段的涵义。
c. 近代和现代意义上指:经济关系或经济制度;节约、精打细算;物质资料的生产以及与其相适应的交换、分配、消费等生产和再生产活动;一个国家国民经济部门或总体的简称。
(2)经济学的出现a. 色诺芬的《经济论》表明西方开始出现了经济学,研究的是善良的主人如何管理好自己财产的问题,即家庭管理。
b. 亚里斯多德的《政治学》探讨了经济学的对象和任务,认为“经济”是研究家务,即奴隶主经济问题,这种观点在欧洲流行了近两千年。
c. 欧洲中世纪的经济思想是神学论着中的一个独特部分。
•古代世界的经济学还未形成一门独立的学科。
2. 政治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政治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社会科学,是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与发展而逐渐形成的。
(1)重商主义(16-17c初)(2)古典政治经济学(17c中叶-19c初)(3)资产阶级庸俗经济学(18c末-19c30s)(4)19c70s以后资产阶级经济学的发展(1)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萌芽:重商主义学派16-17世纪初,产生了代表商业资本利益和要求的重商主义学派。
法国重商主义的代表人物蒙克莱田在1615年出版了《献给国王和王太后的政治经济学概论》一书,目的在于表明他所论述的经济问题已超出家庭或庄园经济范围,而是涉及国家或社会的经济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纲要求和历年命题重点整合知识点从历年试题来看,第一部分所占分值为2~3分,一般为两个单项选择题或者是一个单项选择题和一个多项选择题。
第二部分(第二、三、四、五、六章)中单项选择题大约为18个左右,多项选择题大约7个,简答题大约为3个,论述题大约2个,总的来看,这部分的分值大约为70分左右,且在2、3、4、5、6章的分配比重大体差不多。
因此,这部分为复习的重点所在。
第三部分(第七、八、九章)中的单项选择大约为6个,多项选择为2个左右,有1个简答题或论述题,总得分值大约为15分左右。
最后一部分的社会主义经济思想,或者是1个单选,1个多选、1个简答题,平均分值大约为4分。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形成、发展及研究对象重点把握: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选择题)来源: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在马克思批判地继承了——古典政治经济学特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实现了阶级性和科学性(07)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具有阶级性,这是由它的研究对象本身的特点决定的。
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04)(选择题)——物质资料的生产。
原因:(选择或简答)(1)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2)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3、物质资料的生产必须三个简单要素(01、07)(选择题)——劳动者的劳动、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
——劳动对象:劳动对象有2类:天然存在的自然物:原始森林、矿藏等;劳动的生产物:棉花、砖瓦等。
——劳动资料:最主要的是——生产工具。
——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的总和叫做生产资料。
4、生产力(选择题)——人的因素(劳动者)——物的因素(生产资料——最重要是生产工具,生产力水平的标志,(07)划分经济时期的主要标志)5、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选择或简答)——社会生产关系: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环节的相互关系(04)(1) 社会生产总过程中有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环节之间存在着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辩证关系。
其中直接生产过程是再生产过程的起点,起着决定作用。
(2) 生产对分配、交换和消费起着决定作用表现为:对象;水平与结构;具体形式;社会性质。
(3) 分配、交换和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具体表现在:一是适合生产力发展的分配方式,能够调动生产者的积极性,促进生产的发展,反之则起阻碍作用,二是交换的发展能促进生产的发展,反之则阻碍生产的发展,三是消费使生产出来的产品最终得到实现,消费为生产的发展创造出动力,反之则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6、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关系(01)(选择或简答)(1)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二者的统一构成了社会的生产方式。
(2)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表现在(01):第一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性质,第二生产力的发展和变化决定生产关系的发展和变化。
(3) 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反作用表现在:第一适应生产力发展时的推动作用,不适应生产力发展时的阻碍作用。
(4)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规律表明:第一旧的过时的生产关系必然适应生产力的变化而变化,第二新的生产关系只能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而建立。
7、政治经济学的研究任务(选择或简答)——揭示经济规律——经济规律的客观性(1)任何经济规律都是在一定的客观经济条件基础上产生和发生作用的,并随着客观经济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2)人们既不能消灭、废除和改造经济规律,也不能创造或制定经济规律。
(04)——认识经济规律的目的,在于利用规律能动地改造世界——经济规律与自然规律(1)自然规律是完全离开人们的活动而独立存在和发生作用的,而经济规律主要是人们的经济活动和经济关系运动的规律,离开了人们的经济活动,也就不存在经济规律。
(2)自然规律大多是长久不变的,而绝大多数经济规律只在一定的社会历史阶段发生作用。
(3) 在阶级社会里认识和利用经济规律都有阶级背景。
8、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简答题)(1)生产力中人的因素和物的因素都同一定的科学技术密切相关,科学技术广泛应用于生产,日益深入渗透到劳动力、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之中,使劳动者的生产技术水平不断提高,生产经验日益丰富,引起劳动对象质量的提高和数量品种的增加,促进生产工具的不断改进,从而极大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2)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因为在促进现代生产效率提高的各种生产要素中,科学技术的贡献越来越大,成为占绝对支配地位的生产要素,其他生产要素效能的提高,越来越依靠科学技术的进步。
科学技术的现代化是振兴我国经济,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基础。
9、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1)它是在批判地继承前人一切优秀成果的基础上创立,揭示和社会经济发展的规律,反映了时代的特点和客观要求,深深植根于现实经济活动的土壤中(2)它是一个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随着实践的深入而不断深入的体系,是一个不断地与时俱进,随同时代一并发展的体系。
(3)它是实践的、发展,而不是封闭的、静止的、凝固的学说,也不是某种教义,它的创始人首先提供给我们的是研究经济现象和经济制度的科学方法,而不是某种不可改变的教义。
10、学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方法(1)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2)从具体到抽象的和从抽象到具体的方法;(3)逻辑方法和历史方法;(4)对现代科学和经济方法的借鉴。
第二章商品和货币重点把握:1、商品经济(选择或简答)——内容: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产生和存在的两个条件:一般基础和条件——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分工的存在。
决定性条件(04)——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
2、商品的二因素(07)(选择或简答)——使用价值——自然属性(04)——具体劳动——价值(04)——社会属性——抽象劳动——使用价值与价值的对立统一关系(1) 使用价值反映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商品的自然属性,价值反映商品生产者之间的关系,是商品的社会属性,商品是两个因素的对立统一体。
(2)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性表现在:作为商品必须同时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
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价值寓于使用价值之中,二者统一于商品体之中。
(3)使用价值和价值又是互相排斥的。
商品内在的价值和使用价值的矛盾是通过商品交换解决的。
3、生产商品劳动的二重性(选择或简答)——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对立统一关系。
二者在时空上是统一的,是同一劳动过程中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
具体劳动在性质上是不同的,反映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劳动的自然属性。
抽象劳动在性质上是相同的,只存在量的差别,反映的是商品生产者的社会关系,是劳动的社会属性。
——劳动二重性理论是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枢纽(07)4、商品的价值量(选择或简答)——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形成商品价值量的劳动,是以简单劳动为尺度的(07)——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同生产该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成反比(01),与包含在商品中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
5、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选择或简答)——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1)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存在矛盾。
社会分工条件下,商品生产者的劳动,是社会总劳动的组成部分,其劳动具有社会性质。
私有制条件下,商品生产者的劳动是按照自己私人的利益和要求进行的,具有私人性质,是私人劳动。
生产商品的劳动的社会性质,要求劳动产品在数量和品种上符合社会需要,但劳动的私人性质却使生产的商品往往不能与社会需要直接相一致,这样就产生了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之间的矛盾。
(2)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生产的基本矛盾。
原因是这一矛盾决定着以私有制为基础的简单商品生产者的命运。
6、价值形式的四个阶段(选择)a . 简单或偶然的价值形式(1只绵羊=2把石斧)07——等价形式的特点(04、07)(1)使用价值成为价值的表现形式;(2)具体劳动成为抽象劳动的表现形式;(3)私人劳动成为社会劳动的表现形式。
b. 总和或扩大的价值形式c. 般价值形式d. 货币价值形式(与一般价值形式没有本质区别)7、货币的职能和本质(选择或简答)——价值尺度(观念上的货币,基本职能)——流通手段(必须是实在的货币,基本职能、经济危机)——贮藏手段(蓄水池的作用),——支付手段(租金、工资、利息、税款、经济危机)——世界货币:三方面职能(作为国际支付手段平衡国际贸易差额;作为国际购买手段购买外国产品;作为社会财富代表,从一个国家转移到另一个国家。
)——本质上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体现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关系8、价值尺度(选择)——商品价格与商品价值成正比变化,与货币价值成反比变化——价格标准不是一种职能,而是一种派生的技术性规定9、货币流通规律(选择)——三个决定因素:参加流通的商品数量,商品价格水平,货币流通速度。
——通货膨胀:纸币(04)发行量超过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属货币量,纸币就会贬值,物价就会上涨10、价值、交换价值、价格(选择或简答)——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和内容,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价值是价格的基础。
11、价值规律(选择或简答)——价值规律作用的表现形式(01):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价值规律的作用(04)(1)自发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各生产部门的按比例分配,即调节社会资源的配置。
(2)自发的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3)引起和促进商品生产者的分化。
12、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的关系(简答题)——区别:(1)内涵不同,商品经济是指直接以交换为目的而进行生产的经济。
市场经济是指市场在社会资源配置中起基础作用的经济运行方式。
(2)产生时间不同,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时,商品经济中才出现市场经济。
——联系:商品经济是市场经济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没有商品经济,也就没有市场经济。
具体表现在:第一,商品货币关系的存在是市场机制发挥作用的基础;第二,商品经济规律——价值规律是市场机制的内在根据;第三,商品经济的发展高度决定市场经济的成熟程度。
13、市场机制(选择)——包括价格机制、供求机制、竞争机制(07)等,其中价格机制是市场机制的核心(01)。
——价格机制的实现形式:价格与价值相背离及趋于一致。
——供求机制的实现形式:供求关系在不断变动中取得相对的平衡。
14、商品价值体现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经济关系(简答)(1)商品是在物的外壳下掩盖的商品生产者之间的一定的经济关系。
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人们交换商品看起来是物与物之间的交换,实际上是商品生产者相互比较和交换各自劳动的关系,是将具体劳动转化为抽象劳动、复杂劳动转化为简单劳动、个别劳动转化为社会必要劳动、私人劳动转化为社会劳动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