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知识点汇总和每章重点汇总
关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知识点总结和每章重点总结【四篇】
关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知识点总结和每章重点总结【四篇】关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知识点总结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是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的入门课程,也是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必修课。
其主要内容和知识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马克思主义的历史渊源马克思主义是在现代工业社会和无产阶级革命的诞生背景下产生的,是在人类思想史、哲学史、经济学史和政治史等方面取得的伟大成就的基础上形成的。
其中,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创新是唯物史观和阶级斗争学说,它揭示了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和社会革命的根本动力。
二、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础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础是辩证唯物主义。
它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统一体,是一种无产阶级的哲学。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一切事物都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都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是由物质生产方式的进步推动的,并且,阶级斗争是推动社会历史进步的根本动力。
三、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理论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理论主要包括价值论、剩余价值理论、资本主义崩溃论、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理论等内容。
其中价值论和剩余价值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核心内容,它揭示了剥削和压迫的资本主义经济系统的内在矛盾和其崩溃的不可避免性。
四、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主要涉及两个方面:一是探讨在资产阶级文明的基础上,人民群众自觉地、创造地地从现实出发形成的一系列科学的和原则性的社会理想;二是发展共产主义事业的总体科学规划和战略、战术。
本着与现实相符合的原则,人民所学到的修正主义、投降主义和机会主义等错误思想是无可开交的,也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必修的内容。
每章重点总结第一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形成和基本内涵1. 马克思主义的历史渊源和创立背景2.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思想及其创新成就3. 马克思主义的学科体系和理论内涵第二章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1. 唯物主义的理论倾向和基本原则2. 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论3. 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理论结论4. 唯心主义、形而上学和机械唯物主义的批判第三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1. 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理论2. 资本主义的矛盾和经济危机周期性3. 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基本理论4. 当代中国经济的阶级状况和发展趋势第四章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1. 科学社会主义的学派与范畴2. 社会主义政治和政治体制的结构、原则和方法3. 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观点和方法4.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制度架构和国家建设以上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相关知识点和每章的重点总结。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马原》)重点知识汇总.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各章重点绪论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2、马克思主义主要组成部分及理论来源▲3、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特征4、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内容第一章▲1、哲学的基本问题的内容。
2、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3、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及其理论意义。
▲4、意识的本质5、物质与运动、运动与静止的关系。
6、怎样理解社会的物质性?▲6、实践的基本特征、基本形式。
▲7、实践过程中人和自然的关系8、社会生活的实践性▲9、马克思主义关于事物普遍联系的原理及意义。
10、发展的实质。
11、新事物不可战胜的原因。
▲12、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体系的实质和核心。
▲13、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含义及其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14、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及意义。
15、度的含义及意义16、量变和质变含义及其辩证关系是什么?17、简述辩证否定观的基本内容。
18、辩证思维方法与现代科学思维方法19、社会规律与自然规律。
▲20、意识的能动作用.第二章1、实践的主体和客体及其相互作用的主要环节。
▲2、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
▲3各派哲学对认识本质问题的不同回答。
4、能动反映论的特点5、认识运动的一般发展规律▲6、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
7、非理性因素及其在认识中的作用。
▲8、认识过程反复性和无限性。
▲9、真理客观性▲10、绝对性和相对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及意义。
▲11、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12、实践标准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
13、价值的本质、特征14、价值评价的功能。
▲15、真理和价值、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辩证统一关系原理及意义。
第三章1、唯心史观及其缺陷▲2、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含义、关系及意义3、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4、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含义及构成要素5、科学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途径▲6、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规律及意义7、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的含义8、国家的实质、国体与政体▲9、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行规律及意义▲10、社会形态更替的一般规律11、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知识点总结和每章重点总结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知识点总结和每章重点总结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知识点总结: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是一门研究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理论课程,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础、政治经济学基础、科学社会主义基础等内容。
通过学习这门课程,我们可以深入了解马克思主义的核心思想和基本原理,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方法论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下面将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础1.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础,它强调事物的矛盾运动和发展规律。
历史唯物主义是辩证唯物主义在历史领域的应用,它认为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生产力的发展和生产关系的变革。
2. 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唯物辩证法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方法,它包括矛盾、质量互变、否定之否定等基本范畴。
矛盾是事物内部的对立统一,质量互变是指事物在一定条件下由一种质量转化为另一种质量,否定之否定是指事物发展的规律。
3.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和标准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和标准,惟独通过实践才干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实践分为物质实践和精神实践,二者相互作用、相互依赖。
二、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基础1. 价值和剩余价值理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核心是价值和剩余价值理论。
价值是劳动的凝结物,剩余价值是劳动者创造的价值中资本家占有的部份。
剩余价值的产生是剥削的根源。
2. 资本主义经济的基本矛盾和危机资本主义经济存在着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对立矛盾,这是资本主义经济的基本矛盾。
资本主义经济还存在周期性的经济危机,这是由于剩余价值过度扩大和市场需求不足造成的。
3. 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特点和发展道路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特点是公有制和按劳分配。
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道路是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通过发展生产力和改革开放,逐步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三、科学社会主义基础1. 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包括无产阶级领导、人民民主专政、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等。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总结考点
第一章1、唯物辩证法略1、 物质的概念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2、 意识的本质和作用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能动反映。
作用:意识是能动的,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意识还具有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
4物质与意识之间的关系(1)物质对意识具有决定作用。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
(2)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意识的能动作用首先表现在意识能够正确反映客观事物,还突出地表现在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
正确的意识能够指导人们有效地开展实践活动,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则会把人的活动引向歧途,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
5、联系与发展的观点略6对立统一的观点矛盾的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一、同一性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在矛盾双方中一方的发展以另一方的发展为条件。
二、同一性使矛盾双方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的因素,在相互作用中各自得到发展。
三、同一性规定着事物转化的可能和发展趋势。
矛盾的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一、矛盾双方的斗争促进矛盾双方力量的变化,竞长争高,此消彼长,造成双方力量发展的不平衡,为对立面的转化、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
二、矛盾双方的斗争,是一种矛盾统一体向另一种矛盾统一体过渡的决定力量。
矛盾的相互排斥、否定促成旧的矛盾统一体破裂和新的矛盾统一体产生,从而使旧事物发展成新事物。
矛盾的斗争性和矛盾的同一性在事物发展过程中是相互结合共同发生作用的。
但在不同的条件下,二者所处的地位会有所不同7、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之间的关系原理1,区别:在一对矛盾中,闹吨的主要方面是:居支配地位,其主导的决定作用的方面。
矛盾的次要方面是:处于被支配地位,其次要作用的方面。
事物的性质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
2,联系:二者相互依存,互为存在的前提,没有主要方面,无所谓次要方面,反过来说也是一样。
矛盾的主要方面规定和影响着次要矛盾方面的解决,次要矛盾方面的解决也影响着主要矛盾方面的解决。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重点知识概括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重点知识概括马克思主义是关于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全人类彻底解放的学说,它由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大部分组成,是马克思、恩格斯在批判地继承和吸收人类关于自然科学、思维科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的基础上于 19 世纪 40 年代创立的,并在实践中不断地丰富、发展和完善。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一)辩证唯物主义1、物质观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客观存在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2、意识观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
意识具有能动性,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3、运动观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
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
4、时空观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
时间是一维的,空间是三维的。
(二)唯物辩证法1、两大总特征:联系和发展联系具有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和条件性。
发展是前进的、上升的运动,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2、三大规律(1)对立统一规律这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矛盾即对立统一,矛盾具有普遍性和特殊性。
矛盾的普遍性要求我们敢于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矛盾的特殊性要求我们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2)质量互变规律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3)否定之否定规律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但新事物的发展不是一帆风顺的。
(三)认识论1、实践与认识的关系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认识。
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能够指导实践取得成功,错误的认识会导致实践失败。
2、认识的发展过程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
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是一个波浪式前进和螺旋式上升的过程。
(四)历史唯物主义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2、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知识点总结和每章重点总结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知识点总结和每章重点总结【读书笔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知识点总结和每章重点总结第一节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1、马克思主义产生于19世纪40年代中期。
2、马克思主义作为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在内的统一整体。
3、对马克思主义的形成产生最直接、最重大影响的,是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经济学和19世纪的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
德国古典哲学:黑格尔的辩证法(唯心主义)、费尔巴哈(唯物主义)、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威廉·配第,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
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圣西门、傅立叶、欧文4、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与生物进化论这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为整个马克思主义的形成提供了坚定的自然科学基础。
5、标志马克思主义基本形成的著作《关于费尔马哈的提纲》、《德意志意识形态》;《哲学的贫困》、《共产党宣言》,则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公开问世。
第二节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1、马克思主义是关于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如何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1)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共同创立的。
2)马克思主义不仅包括它的创始人马克思、恩格斯的理论,而且包括它的继承人的理论,特别是列宁、毛泽东、邓小平等人的理论。
3)列入马克思主义范畴的理论,必须是在基本观点、基本立场、基本方法、价值取向等方面与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理论前后相继、一脉相承,在本质上相一致的。
4)马克思主义的各个组成部分,不是彼此孤立、互不联系的,而是组成一个具有内在逻辑联系的科学体系,其中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义的理论基础,处于核心地位的则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2、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理论特征是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和科学性,集中表现为它的彻底的批判精神和鲜明的政治立场上。
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
2.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章节复习重点1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重点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1、哲学的基本是什么?答:(1)意识和物质、精神和自然界,究竟谁是世界的本原,即物质和精神何者是第一性,何者是第二性的问题.(2)我们关于我们周围世界的思想对这个世界本身的关系是怎样的?我们的思维能不能认识现实世界?我们能不能在我们关于现实世界的表象和概念中正确地反映现实?即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2、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列宁对物质概念做出的规定)答:20世纪初,列宁对物质概念做了全面科学的规定:“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3、马克思主义物质观的理论意义是什么?答:(1)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
(2)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有力的批判了不可知论。
(3)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4)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
4、从实践出发理解社会生活的本质,社会生活的实践性主要体现在哪几个方面?答:(1)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2)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1(3)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4)实践是社会主体存在的基础。
5、关于科学技术两面性(联系第三章)(材料分析题)答:当今世界出现的生态、环境、人口、资源等全球危机问题,并不单纯是自然系统内平衡关系的严重破环,实际也是人与自然关系的严重失衡。
恩格斯早就提出了自然界“对人进行报复”以及“人类同自然的和解”问题。
马克思认为,应当合理的调节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在最无愧于和最适合人类本性的条件下进行这种物质变换。
随着人类改造自然的拓展和深化,人们越来越认识到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的重要性。
人类改造自然与改造社会的实践活动,必须遵循客观规律,符合科学发展的要求,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必须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把推进生产发展、实现生活富裕、保持生态良好有机统一起来,努力实现社会经济系统和自然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考试必备 各章节知识点
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1、为什么对立统一规律之所以是唯物辩证法体系的实质和核心?这是因为①对立统一规律解释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永恒发展的内在动力,从根本上回答了事物为什么会发展的问题。
②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以及唯物辩证法基本范畴的中心线索,也是理解这些规律和范畴的“钥匙”;③对立统一规律提供了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矛盾分析法。
2、什么是矛盾?矛盾是反映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对立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
3、矛盾的基本属性及它们的相互关系?矛盾的同一性和矛盾的斗争性是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的,没有斗争性就没有同一性,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没有同一性也没有斗争性。
4、矛盾的同一性和矛盾的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矛盾的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表现在:①同一性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在矛盾双方中一方的发展以另一方发展为条件。
②同一性使矛盾双方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的因素,在相互作用中各自得到发展。
③同一性规定着事物转化的可能和发展的趋势。
矛盾的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表现在:①矛盾双方的斗争促进矛盾双方力量的变化,竞长竞高,此消彼长,造成双方力量发展的不平衡,为对立面的转化、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②矛盾双方的斗争,是一种矛盾统一体向另一种矛盾统一体过度的决定力量。
5、运用矛盾的同一性和矛盾的斗争性说明和谐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和谐是矛盾的一种特殊的表现形式,体现着矛盾双方的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但和谐并不意味着矛盾的绝对同一。
和谐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只有在矛盾双方处于平衡、协调、合作的情况下,事物才展现出和谐状态。
社会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都是在不断解决矛盾的过程中实现的。
事物是多样性的统一,和谐的本质就在于协调事物内部各种因素的相互关系,促成最有利于事物发展的状态。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在发展的基础上正确处理各种社会矛盾的历史过程和社会结果6、矛盾特殊性的三个表现及其启示①不同事物的矛盾各有其特点②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过程和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的特点③构成事物的诸多矛盾以及每一矛盾的不同方面各有不同的性质、地位和作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知识点总结和每章重点总结四篇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知识点总结和每章重点总结四篇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知识点总结: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系统性总结。
它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础,也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指导思想。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关键知识点:1.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关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理论体系,其核心观点是唯物史观和辩证唯物主义。
唯物史观认为物质决定意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辩证唯物主义强调事物发展具有矛盾性和规律性,认为事物的变化和发展是由矛盾的斗争推动的。
2.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关于社会生产关系和经济发展规律的理论体系,其核心观点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冲突决定经济发展的方向。
马克思提出了剩余价值理论和经济危机理论,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内在矛盾和对无产阶级革命的必然性。
3. 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科学社会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体系,其核心观点是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工农联盟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基本力量,社会主义是过渡到共产主义的阶段。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还包括了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无产阶级专政、共产主义远景等重要内容。
每章重点总结:第一章:马克思主义哲学概论本章主要介绍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内容和核心观点,包括唯物史观、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实践论等。
第二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概论本章主要介绍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内容和核心观点,包括剩余价值理论、经济危机理论、资本主义社会的内在矛盾等。
第三章:科学社会主义概论本章主要介绍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内容和核心观点,包括无产阶级革命、工农联盟、社会主义建设、无产阶级专政等。
第四章:现代科学技术概论本章主要介绍了现代科学技术的基本概念、特点和发展趋势,强调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强大力量。
以上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知识点总结和每章重点总结。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知识点总结和每章重点总结集合4篇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知识点总结和每章重点总结集合4篇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知识点总结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是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进行系统阐述和分析的一门课程。
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可以对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有一个深入的了解,从而更好地理解马克思主义以及如何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知识去认识和改造世界。
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概念和特征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即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阶级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原则。
2、马克思主义的特征马克思主义是一种理论体系,它的主要特征是:唯物史观、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阶级斗争学说等。
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组成部分1、唯物论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论包括:物质和精神的关系、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和发展规律、思维的本质和发展规律、实践的本质和作用等。
2、历史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包括:社会基本矛盾、社会意识和社会存在的相互关系、社会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历史变迁等。
3、辩证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方法基础,它包括:矛盾、对立、否定、转化等概念和辩证法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4、阶级斗争理论阶级斗争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理论之一,它主要包括:阶级的概念、阶级关系的性质、阶级斗争的发展规律等。
5、社会主义建设理论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建设理论包括:社会主义的本质、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和方法等。
三、重点章节概述1、第一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述本章主要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组成部分等。
它是理解本门课程的重要基础。
2、第二章唯物论本章主要阐述了唯物论的基本概念和发展规律。
理解和掌握唯物论是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的基础。
3、第三章历史唯物主义本章主要阐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等,包括社会基本矛盾、社会制度、社会意识等方面。
4、第四章辩证唯物主义本章主要阐述了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则和方法等。
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方法基础,理解和掌握它对于正确理解和把握社会和历史发展规律具有重要意义。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知识点总结及每章重点总结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知识点总结及每章重点总结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是一门系统阐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学科,它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基础和起点。
本文将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并对每章的重点进行概括。
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知识点总结1. 马克思主义的历史渊源和基本观点马克思主义的历史渊源包括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空想社会主义。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包括唯物史观、劳动价值论、剩余价值理论等。
2.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实践性马克思主义是一门科学的社会理论,具有科学性和实践性的特点。
它通过对社会现象的分析和研究,揭示社会发展的规律,并指导实践解决社会问题。
3.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包括唯物论和辩证法、历史唯物主义、阶级斗争理论、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造等。
4. 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观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观包括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人民利益至上、社会公平正义等。
5. 马克思主义的国际传播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通过国际传播成为世界上最有影响力的理论体系之一,并在中国经过实践不断发展和完善,形成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二、每章重点总结第一章: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本章主要介绍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包括唯物论和辩证法的基本观点,以及唯物史观和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
第二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本章主要介绍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包括劳动价值论、剩余价值理论和经济危机理论等。
第三章: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本章主要介绍了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包括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的区别、社会主义国家的性质和作用等。
第四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原理本章主要介绍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包括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特点、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作用等。
第五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当代的指导意义本章主要介绍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当代的指导意义和现实意义,包括对当代社会问题的分析和解决方案等。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重点知识(常考点)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重点知识(常考点)◆绪论一:马克思主义来源与创新来源: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空想社会主义创新: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继承了前人的成果,创立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实现了人类思想史上的伟大革命。
他们在这一时期创立的马克思主义,对人类先进思想已经提出的种种问题作了分析批判,对资本主义时代发展提出的理论课题作了科学的论述。
马克思主义哲学为认识历史和时代问题提供了一种崭新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原则。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通过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运行机制和发展规律的深刻分析,揭示了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和它被社会主义必然代替的历史命运。
科学社会主义在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论两大发现的基础上,阐明了由资本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社会的客观规律,阐明了无产阶级获得彻底解放的历史条件和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使社会主义由空想成为科学。
二: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什么(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理论特征)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三: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是什么马克思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四: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五: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六: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态度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不动摇,这是就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而言的。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历史条件的变化,要求我们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基础上,不断地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我们一定要适应实践的发展,以实践来检验一切,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
我们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做到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不断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有所前进。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知识点总结和每章重点总结范文(通用4篇)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知识点总结和每章重点总结范文(通用4篇)第一篇: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知识点总结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核心和灵魂,它是指导马克思主义事业发展的基本原则和基本观点。
以下是关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知识点总结:1. 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论:马克思主义基于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强调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性,提出实现共产主义社会的理论基础和方法论。
2.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马克思主义基本原则包括实事求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等,它们是马克思主义实践原则的体现,是党的行动指南。
3. 马克思主义对人类社会的认识:马克思主义通过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研究,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和共产主义社会的前景,提出了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路径。
4. 马克思主义对阶级斗争和革命的理论:马克思主义认为,阶级斗争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无产阶级革命是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必由之路。
5.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包括剩余价值理论、社会主义的公有制和按劳分配原则等基本原理,它关注的是生产关系和经济制度的变革。
总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石,对于我们理解马克思主义的核心观点和方法论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第二篇: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每章重点总结《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教材,共分为十章,下面是每章的重点总结: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此章重点介绍了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基本概念和内容,包括对唯物主义、辩证法、实践观等的分析和阐述。
第二章: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此章重点介绍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包括唯物论和辩证法的原理,以及对物质世界、意识世界和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
第三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此章重点介绍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包括剩余价值理论、资本主义经济的基本矛盾和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原则。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知识点总结和每章重点总结范文(精选4篇)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知识点总结和每章重点总结范文(精选4篇)【篇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知识点总结:1.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概念及地位;2.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3.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4.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基本原理;5. 马克思主义的总体观和方法论。
每章重点总结:第一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概念及地位1.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概念。
2.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地位。
3.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意义和作用。
第二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1. 辩证法唯物论的主要内容及其基本观点。
2.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主要内容及其观点。
3. 马克思主义的人类观和历史观。
第三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1. 剩余价值论及其理论内容。
2. 价值规律及其作用。
3.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和社会主义经济规律。
第四章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基本原理1. 科学社会主义的主要内容和基本特征。
2. 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的区别和联系。
3. 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一些基本问题。
第五章马克思主义的总体观和方法论1. 马克思主义总体观的内涵。
2. 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和方法论。
3. 马克思主义在现代中国的地位和作用。
【篇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知识点总结:1. 马克思主义的历史渊源、产生和发展;2.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定义和内涵;3.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和社会科学方法;4.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内容、核心概念和特征;5.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基本原则和实践经验。
每章重点总结:第一章马克思主义的历史渊源、产生和发展1. 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背景。
2. 马克思主义的创立和发展。
3. 马克思主义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
第二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定义和内涵1.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定义和内涵。
2.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作用和特点。
3.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基本思想和世界观。
第三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和社会科学方法1. 唯物辩证法哲学的基本原理和科学方法。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知识点总结和每章重点总结范文(通用4篇)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知识点总结和每章重点总结范文(通用4篇)篇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知识点总结和每章重点总结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的基础课程,是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重要课程。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等内容,是帮助人们全面认识和深入理解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重要途径。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1.唯物论和唯心论的对立和斗争是哲学史上的一个根本问题。
2.哲学的本质是研究自然、社会、人类思维及其相互关系的科学,哲学具有对世界和人类的综合的、系统的、全面的认识。
3.人类价值观是人们对世界的认识反映在社会实践中的结果,人类价值观具有历史的局限性和相对性。
二、政治经济学1.政治经济学是研究社会生产、流通和消费以及社会各方面经济关系的科学。
2.价值和价格是经济学的基本概念,价值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量度,价格是市场供求关系决定的。
3.商品经济是市场经济的基础,资本主义经济是市场经济的一种形态。
三、科学社会主义1.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二十世纪发展的新阶段,其基本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
2.社会主义本质是人民民主和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计划经济。
3.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是由初级阶段到高级阶段逐步实现的,而不是一蹴而就的。
四、历史唯物主义1.历史唯物主义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进行分析和揭示的哲学理论。
2.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动力,社会革命是解决社会矛盾的根本途径。
3.历史唯物主义认为,历史是由人民群众创造的,每个人都是历史的创造者和推动者。
总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是学习和理解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基础课程,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学生应该认真研究每一章的内容,掌握其基本思想和理论,以加深自己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认识和理解。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是现代大学社会科学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主要涉及的内容有四个方面,即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知识点总结和每章重点总结【4篇】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知识点总结和每章重点总结【4篇】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知识点总结:1. 马克思主义的起源和发展历程:19世纪初,马克思、恩格斯等人开始探索社会、政治、经济等方面的问题,提出了“唯物史观”、“剩余价值论”等理论,形成了马克思主义。
2.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唯物论、辩证法、历史唯物主义、剩余价值论。
3. 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唯物论,认为物质是客观存在的根源和基础,意识是物质的产物。
4. 马克思主义的社会思想:历史唯物主义,认为历史是有规律和客观性的,人类社会的发展是由一定的经济基础决定的。
5. 马克思主义的经济思想:剩余价值论,认为生产资料的占有是生产力发展的决定因素,剩余价值是剥削的实质。
6. 马克思主义的政治思想:阶级斗争,认为阶级斗争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无产阶级是历史上唯一能够解放全人类的阶级。
每章重点总结:第一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概述本章主要介绍了马克思主义的历史渊源、基本原理和理论体系,并对辩证法、唯物史观、历史唯物主义和阶级斗争等基本原理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和解释。
第二章:唯物论和唯心论的哲学思想本章主要讲述了唯物论和唯心论的基本概念、历史渊源和哲学观点,并对唯物论和唯心论的区别、联系以及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论的基本内容进行了深入地探讨。
第三章:辩证法本章主要介绍了辩证法的历史渊源、基本概念、基本范畴和基本原则,并对辩证法的本质、方法、作用和应用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的阐述和说明。
第四章:社会发展规律本章主要讲述了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和具体规律,包括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阶级斗争的必然性以及历史上的革命等方面的内容,并对它们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研究。
第五章:历史唯物主义本章主要介绍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历史渊源和主要内容,包括历史的客观性、历史的阶级性、人民群众的历史创造等方面,并对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的基本原则进行了深入的阐述。
第六章:阶级斗争学说本章主要涉及了阶级的概念、阶级斗争的基本形式和客观规律、阶级斗争的来源和根源,以及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和意义等问题,并对这些问题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归纳。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知识点总结和每章重点总结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知识点总结和每章重点总结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是现代基础性学科之一,是中共中央制定的全国高等学校公共基础课程之一。
本课程是基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所建立的,因此,在学习本课程时,首先要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则,这几个方面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它有着其特有的分析方法和认识论,包括唯物论、辩证法、历史唯物主义等。
其中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核心之一,它的五对范畴,即矛盾、对抗、量变、质变和否定之否定,是辩证法的基本概念,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中也得到了广泛应用。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指马克思主义关于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包括政治经济学的基础理论、价值论、剩余价值论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等。
科学社会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等人根据对人类历史和当代社会形态的分析,提出的一种关于新社会制度的理论。
它的基本原理是实现无阶级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推进全球社会主义思想,并为这一目标的实现提供指导性思想和行动思路。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是关于社会改革的原则。
这个原则主要包括无产阶级领导权、人民群众创造历史、因时制宜、改革和革命相结合等。
此外,本课程也分为不同的章节。
每一章节都有其重点内容,掌握它们对于学习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概论是至关重要的。
下面将简要介绍每一个章节的重点内容。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
这一章节主要是介绍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包括唯物论和辩证法原理。
第二章: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
本章重点介绍的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包括社会生产力、生产关系、剩余价值理论等。
第三章: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
本章重点介绍的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包括马尔萨斯主义、道德社会主义和乌托邦社会主义等。
第四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则。
这一章节介绍的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包括无产阶级领导权和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等原则。
关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知识点总结和每章重点总结【四篇】
关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知识点总结和每章重点总结【四篇】第一篇: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知识点总结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基础性课程,它主要介绍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基本观点,是我们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础。
下面是一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知识点总结:1. 马克思主义的历史渊源:马克思主义是19世纪中叶产生的一种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它是在资本主义社会条件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2.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包括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强调思维与存在的辩证关系,历史唯物主义强调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3.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包括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阶级斗争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社会主义是历史发展的方向等。
4.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方法论:包括实践论、革命论、革命策略与手段、历史唯物主义的认识论等。
5. 马克思主义的根本任务:是为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谋取解放和幸福,实现共产主义社会。
以上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一些知识点总结,它们构成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和行动指南。
我们需要通过深入学习和理解这些知识点,不断运用它们指导我们的实践,为实现共产主义的伟大目标而奋斗。
第二篇: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一章重点总结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第一章主要介绍了马克思主义的历史渊源以及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
以下是第一章的重点总结:1. 马克思主义的历史渊源:马克思主义是19世纪中叶产生的一种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它是在资本主义社会条件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2.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之一,它是指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核心观点,认为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并且都是处在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中。
3. 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包括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等。
这些观点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普遍规律。
4. 辩证唯物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历史唯物主义是指社会发展的动力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知识点汇总和每章重点汇总————————————————————————————————作者:————————————————————————————————日期:2绪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第一节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1、马克思主义产生于19世纪40年代中期。
2、马克思主义作为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在内的统一整体。
3、对马克思主义的形成产生最直接、最重大影响的,是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经济学和19世纪的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
德国古典哲学:黑格尔的辩证法(唯心主义)、费尔巴哈(唯物主义)、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威廉·配第,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
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圣西门、傅立叶、欧文4、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与生物进化论这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为整个马克思主义的形成提供了坚定的自然科学基础。
5、标志马克思主义基本形成的著作《关于费尔马哈的提纲》、《德意志意识形态》;《哲学的贫困》、《共产党宣言》,则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公开问世。
第二节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1、马克思主义是关于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如何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1)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共同创立的。
2)马克思主义不仅包括它的创始人马克思、恩格斯的理论,而且包括它的继承人的理论,特别是列宁、毛泽东、邓小平等人的理论。
3)列入马克思主义范畴的理论,必须是在基本观点、基本立场、基本方法、价值取向等方面与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理论前后相继、一脉相承,在本质上相一致的。
4)马克思主义的各个组成部分,不是彼此孤立、互不联系的,而是组成一个具有内在逻辑联系的科学体系,其中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义的理论基础,处于核心地位的则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2、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理论特征是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和科学性,集中表现为它的彻底的批判精神和鲜明的政治立场上。
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
是马克思主义的出发点和归宿。
3、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第三节学习、运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目的:1. 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2.掌握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伟大工具;3.全面提高人的素质。
理论联系实际是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
我国今天所面临的最大的社会实际,就是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要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在实际工作中必须反对经验主义和教条主义两种倾向。
实际工作中的经验主义片面夸大感性经验的作用,轻视理论,把局部经验当作普遍真理,到处搬用。
教条主义片面夸大理论和书本知识的作用,轻视感性经验一切从本本出发,把理论当成万古不变的教条,生搬硬套第一章物质世界及其发展规律第一节物质世界和实践一、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一)世界是统一的物质世界1、世界观,就是人们对包括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在内的整个世界的根本看法和根本观点。
2、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第一方面是物质和意识哪个是本原、哪个是第一性的问题。
这在哲学上属于本体论的问题;第二方面是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主是指思维能否认识存在的问题,即世界可不可以认识的问题,这在哲学上属于认识论问题。
近代哲学的重大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3、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凡是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是历史唯物主义;凡是认为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的,是历史唯心主义。
4、辩证法认为,世界上的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运动发展的,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的内部矛盾。
形而上学则认为,世界上的事物都是彼此孤立的,静止不变的,否认事物内部矛盾的存在。
5、世界的本质问题,实质上是世界的统一性问题:承认世界的统一性,认为世界上的万事万物有一个共同的本质或本原,这种哲学就是一元论;否认世界的统一性,认为世界上的万事万物有物质和精神这两个相互平行,各自独立的本原,这种哲学就是二元论。
6、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主观精神(人的感觉,经验,“心”等)夸大为唯一的实在,认为人的主观精神是第一性的,整个世界都是这种主观精神的产物。
如:“存在就是被感知”、“物是感觉的集合”,“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心外无物”,“天地万物皆在吾心中”等,都是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客观唯心主义,把某种“客观”精神(理念,绝对精神,天理)说成是世界的本原,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都是这种“客观”精神的产物。
如:“理在事先”、“理”乃是“天地万物之根”7、唯物主义哲学随着社会实践和科学的发展,经历了三种基本形态:古代的朴素唯物主义,近代的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现代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把世界的本质或本原归结为某一种或某几种具体的物质形态。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最高成就,是古希腊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和中国的“元气说”。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以当时在自然科学中占主导地位的原子论为依据,把原子看成是世界的本原,认为原子是构成世界万物的最小物质单位。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局限性:1机械性、2形而上学性、3直观性、4不彻底性。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唯物主义哲学的第三个历史形态,是唯物主义哲学的最高形态。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其基本思想是:第一,承认世界的统一性,坚持一元论,反对二元论;第二,认为世界统一于物质,坚持唯物主义一元论,反对唯心主义一元论;第三,认为世界是运动发展的、无限多样性的统一,克服了旧唯物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某一种或某几种具体的物质形态的局限性。
(二)物质是不依赖于意识又能为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1、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2、列宁的物质定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第一,它指出物质是不依赖于意识的客观实在,同唯心主义划清了界限;第二,它指出物质是可以被人们认识的,同不可知论划清了界限;第三,它指出客观实在性是一切物质的共性,克服了旧唯物主义物质观的局限性;3、运动和静止的含义及二者之间的关系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运动囊括宇宙中发生的一切变化和过程。
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是运动的主体,一切运动都是物质的运动。
形而上学和唯心主义的运动观,都是把物质和运动相割裂,前者主张没有运动的物质,后者主张没有物质的运动。
相对静止,是标志物质运动在一定条件下、一定范围内处于暂时稳定和平衡状态的哲学范畴。
相对静止主要有以下两种情形:第一,一个事物对另一个事物来说没有发生位置的移动;第二,事物的质没有发生根本变化,即事物质的相对稳定性。
承认相对静止的存在具有重要意义:第一,只有承认相对静止,才能理解事物的多样性,区分开不同的事物;第二,只有承认相对静止,才能认识事物分化的条件和生命现象的产生;第三,只有承认相对静止,才能理解绝对运动。
世界上的事物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是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三)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方式时间是物质运动的持续性、顺序性。
时间的特点是一维性,即时间总是朝着一个方向向前发展。
既不是循环,更不是倒退,具有不可逆性。
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广延性和伸张性二、实践的本质、特点、形式和作用(一)实践是主体能动地改造和探索客体的客观物质活动1、实践主体是处于一定社会关系中的具有实践能力的人。
实践主体三种形式:个人主体、集团主体、类主体。
2、实践客体是主体实践活动所指向的对象。
实践客体具有客观性、对象性和社会历史性;实践客体的三种类型:自然客体、社会客体、精神客体;实践的三个基本特点:客观性、自觉能动性、社会历史性;实践的三种基本形式有:物质生产实践、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科学实验。
(二)人生活于其中的世界是与人的实践相联系的物质世界第一,人的实践活动与自然界的二重化。
人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使自然界二分化,即分化为自在自然和人化自然;第二,社会历史是人们的实践活动创造的。
第三,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
(三)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是人类社会生产、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社会生活的本质。
第一,劳动实践是人类和人类社会产生的决定性环节。
第二,物质生产实践是人类社会得以存在的基础。
第三,实践活动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
第二节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1、联系是指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
事物联系的主要形式有:直接联系与间接联系、内部联系与外部联系、本质联系与非本质联系、必然联系与偶然联系,等等2、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区分新旧事物的根本标志在于它是否符合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否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远大的发展前途。
3、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是由新旧事物的本质特点和事物发展的辩证本性决定的:第一,新事物符合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远大的发展前途,而旧事物则不符合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丧失了其存在的必然性。
第二,新事物优起于旧事物。
第三,在社会历史领域内,新事物是社会上先进的、富有创造力的人们创造性活动的产物,它从根本上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和要求,因而能够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它必然战胜旧事物。
4、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是两种根本对立的发展观,是关于世界如何存在的两种根本不同的观点。
它们之间的对立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联系观点和孤立观点的对立;第二,发展变化观点和静止不变观点的对立;第三,承认事物内部矛盾和否认事物内部矛盾的对立。
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根本对立和斗争焦点在于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5、对立统一规律提示了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质量互变规律提示了事物发展的状态和形式。
否定之否定规律提示了事物发展的趋势和道路。
唯物辩证法的其他范畴则揭示了事物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
6、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宇宙的根本规律。
因为:第一,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发展变化的内在动力;第二,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于唯物辩证法其他规律和范畴的中心线索,是理解它们的钥匙;第三,矛盾分析法是最根本的认识方法;第四,承认不承认对立统一规律以及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是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斗争焦点和根本分歧;7、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含义以及二者的辩证关系:(1)对立统一规律亦称矛盾规律,其基本内容是:任何事物都包含着矛盾,矛盾双方既统一又斗争,由此推动事物运动变化发展。
(2)矛盾双方的对立和统一这两重关系决定了矛盾具有两种基本属性,即同一性和斗争性。
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联系、相互吸引的性质。
它包括两方面的含义。
①矛盾双方相互依存。
这是矛盾双方互为存在的前提,矛盾的一方必须以另一方的存在作为自己存在的条件,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②矛盾双方相互贯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