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中小学教师评价指标体系等四则
2023年中小学教师考核评价指标体系
2
1.5
1
0.5
根据工作体现及有关资料评分
2、教书育人,团结协作,与班主任或其他教师配合好,不推卸育人职责。
2
2
1.5
1
0.5
3、尊重学生人格,不体罚、变相体罚及欺侮学生,不搞有偿家教。
3
3
B4
工作态度
(6)
1、服从工作安排,安心本职工作,勤奋敬业,责任心强。
3
3
2.5
2
1
根据工作体现及有关记载评分
0.2
3.应有旳直观教具或试验准备充足。
1
1
0.8
0.5
0.2
B9
课堂教学
(11)
1、遵照大纲,目旳精确有度,寓育人于教学全过程。
1
1
0.8
0.5
0.2
根据听评课总体质量高下旳有关资料评分。
2、教学内容旳科学性、思想性对旳无误实践性强,注意培养学生旳创新能力,重点突出,抓住关键,突破难点。
3
3
2.5
3
3
2.5
2
1
根据工作任务旳完毕状况、学生成绩到达规定旳数据、获奖层次旳高下、差生转化数据及反应工作特色有关资料评分。
2.学科教学成绩到达学校教学质量旳规定;辅导学生参与竞赛获奖。
12
12
9.5
7
4
3.学科后进生转化工作有效果。
4
4
3
2
1
4、学生对所任学科有爱好,学习积极性高,学习措施,学习习惯好,学生动手实践(技能)能力有提高。
2
1
指标
指标要点及权重
评分等级
评分说明
自评
互评
生评
中小学教师课堂教学能力考评参考指标体系
项目
考核要点
分值
备课
(20分)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明确具体,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课程标准的要求,具有可操作性与可检测性。4Fra bibliotek教学资源
资源选择科学、合理,支持教学需要,层次清晰,运用便捷。
4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突出,难点有突破。
4
教学环节
教学环节完整,步骤明晰,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具体情况。
4
教学反思
反思针对性强,能准确总结成功经验和不足之处,扬长补短。
4
授课
(50分)
导入
能自然导入新课,衔接自然。
2
新旧知识连接紧密,目的明确。
2
能激发学习兴趣,将学生引入学习情境。
2
导入时间掌握得当、紧凑。
2
提问
提问目的明确,重点突出。
2
问题难易适度,有启发性。
2
把握提问时机,停顿适当,给予学生思考时间。
4
阅卷及时、公平、公正。
3
及时做好成绩统计和试卷质量分析。
3
合计
100
2
批改作业(10分)
作业设计合理,批改及时。
4
指出或纠正作业中存在的错误,学生改错后能复批。
3
批语明确简洁,有针对性和激励作用。
3
辅导(10分)
帮助学生答疑解惑,改进学习方法,形成良好学习习惯。
5
辅导过程中,尊重学生,耐心细致,师生关系和谐,得到家长认可。
5
考试(10分)
命题紧扣课标,考查学生基础知识把握和运用的能力。
2
提示恰当,能点拨学生,能对答案及时分析、评价。
中小学教师教学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中小学教师教学能力评价指标体系介绍中小学教师教学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是为了提升教师的教学质量和能力,对教师的教学表现进行全面评估而制定的标准体系。
本指标体系旨在明确教师教学应具备的关键能力和表现,为教师的职业发展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和支持。
目标1. 确定教师教学能力的评价标准,建立科学、全面的评估体系。
2. 提升教师教学能力,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持续提高。
3. 激励教师积极参与教学研究和专业发展,推动教育创新和改革。
指标体系结构本指标体系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指标:1. 教师教学知识和理论素养:包括教师对相关学科知识的掌握程度、教学理论和方法的熟悉程度等。
2. 教师教学设计与组织能力:包括教师对课程目标的制定、教学内容、教学过程的设计和组织等。
3. 教师教学实施与授课能力:包括教师在实际教学中的表现,如授课内容的清晰度、语言表达能力、教学方法的多样性等。
4. 教师教学评价与反思能力:包括教师对学生研究情况的观察和评价能力,以及对教学过程的反思和改进能力。
5. 教师师德师风与教育责任感:包括教师的师德素养、职业道德和教育责任感等。
评价流程1. 教师个人自评:教师根据评价指标体系,对自己的教学能力进行自我评价,并形成评价报告。
2. 同行评议:教师的同事对其教学能力进行评估,提供客观的评价意见。
3. 学生评价:学生对教师的教学表现进行评价,反映教学效果和教师的教学态度。
4. 领导评价:学校领导对教师教学能力进行评估,提供综合性评价意见。
5. 教师档案建设:将评价结果纳入教师个人档案,用于监督和指导教师的职业发展。
结语中小学教师教学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旨在提高教师教学能力,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
通过科学、客观、全面的评价,激励教师积极参与教学研究和专业发展,助力教育改革和创新。
中小学教师职业发展评价指标体系
中小学教师职业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背景中小学教师的职业发展是教育事业的关键组成部分。
为了促进中小学教师的专业成长和提高教学质量,建立一个科学合理的职业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至关重要。
目标本文档的目标是构建一个中小学教师职业发展评价指标体系,为教育部门和学校提供参考和指导,以便更好地评估中小学教师的职业发展水平。
指标体系结构中小学教师职业发展评价指标体系主要由以下几个方面组成:1. 专业知识与能力:评估教师在学科知识、教育理论和教学方法上的掌握程度,以及在教学实践中的表现。
2. 教学质量与效果:考察教师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能力,包括教学目标的设定、教学内容的组织、教学方法的选择等。
3. 学科研究与创新:评价教师在学科研究方面的投入和成果,以及在教育教学改革和创新中的参与和贡献。
4. 师德师风:考量教师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操守,包括教师的教育职责、教育伦理等方面的表现。
5. 教师个人发展:关注教师的个人成长和发展,包括教师的研究能力、专业进修、职业规划等方面。
指标具体要求每个指标要求中应包含具体的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以确保评价的客观性和公正性。
评价标准可以结合教师培训要求、教学大纲、教育政策等进行制定。
实施方法为了确保评价的有效性和可操作性,中小学教师职业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实施应采取以下方法:1. 确定评价周期:根据教师的职业发展阶段和教龄来确定评价周期,如每年评价一次或每三年评价一次等。
2. 多元评价方式: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包括学生评价、同事评价、上级评价、自评等,以获取全面的评价信息。
3. 提供发展机会:结合评价结果,为教师提供相应的发展机会,如培训、研讨会、职称晋升等,以促进教师的进一步成长。
总结中小学教师职业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旨在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通过明确的评价指标和具体要求,可以为教育部门和学校提供参考和指导,以便更好地评估中小学教师的职业发展水平。
同时,合理的实施方法也能确保评价的有效性和可操作性,为教师提供发展机会,进一步促进其职业发展。
教师综合素质评价指标体系
教师综合素质评价指标体系教师是教育事业中最重要的一环,其综合素质评价能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育质量。
为了有效评估教师的综合素质,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是必要的。
本文将从教师的师德修养、教学水平、学科研究和社会服务等四个维度展开回答,并在结尾进行总结。
师德修养师德是教师必备的基本素质之一。
教师师德的评价指标体系应包括教师的道德情操,责任意识和职业操守。
教师应具备高尚的品质和良好的道德情操,能够以身作则,为学生做出良好的榜样。
教师还应有强烈的教书育人责任感,秉持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并将其传递给学生。
此外,教师的职业操守也是评价师德的重要指标,包括诚实守信、尊重学生、遵守纪律等。
教学水平教学水平是评价教师综合素质的重要指标。
其评价指标体系应包括教学设计、教学方法、教学效果和课堂管理四个方面。
教学设计是指教师在备课中对课堂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教学过程进行合理规划和安排的能力。
教学方法是指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运用的各种教学手段和策略,包括多样化的讲授方式、启发式教学和互动式教学等。
教学效果是指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所取得的学习成果和知识应用能力的提升程度。
课堂管理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行为和学习秩序进行有效控制和引导的能力。
学科研究学科研究是评价教师学术能力和学科水平的重要依据。
教师学科研究的评价指标体系应包括学术研究成果、科研课题、学术交流和科研能力等四个方面。
学术研究成果是指教师在学术领域内发表的学术论文、专著和科技成果等。
科研课题是指教师承担的各类研究课题,包括国家级、省级和校级科研项目等。
学术交流是指教师在学术会议、学术报告和学术交流平台上所作的学术演讲和学术交流活动。
科研能力是指教师在学术研究中所展现出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社会服务教师的社会服务能力是评价其综合素质的重要方面。
教师的社会服务评价指标体系应包括社会服务项目、师资培训、公益活动和社会荣誉等四个方面。
社会服务项目是指教师参与的各类社会公益活动和服务项目,如学校与社区的合作、学生社会实践等。
(完整版)中小学教学方法考核评价指标体系
(完整版)中小学教学方法考核评价指标体
系
简介
本文档旨在提供一个中小学教学方法考核评价指标体系的完整版,以便对教学方法进行科学、全面的评估。
目标
本指标体系的目标是为教师和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个标准化的评价体系,用于评估中小学教学方法的质量和效果。
指标分类
1. 教学目标
- 确定教学目标是否明确、具体和可达成
- 评估教学目标和学生需求的匹配程度
2. 教学设计
- 分析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 评估教学设计是否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研究机会
3. 教学组织
- 评估教学组织是否合理和有序
- 分析教学活动的流畅性和连贯性
4. 教学方法
- 分析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是否适合学生的研究特点- 评估教师的教学方法是否多样化和灵活
5. 教学评价
- 评估教师对学生研究情况的准确评估程度
- 判断教师使用评价结果来指导教学的程度
考核评价流程
1. 收集相关教学资料和课堂观察记录
2. 根据指标体系对教学方法进行评估
3. 分析评估结果,得出教学方法的优点和改进建议
4. 给予教师及时反馈和指导
5. 定期复审和更学方法考核评价指标体系
结论
本文档提供了一个完整版的中小学教学方法考核评价指标体系。
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可以通过此指标体系来评估教学方法的质量和效果,并提供相应的改进建议,以促进教学的持续改进和提升学生的
研究效果。
中小学教师考核评价指标体系
重优圣泉中学教师绿色评价指标体系指标A级B级指标要点及权重指标要点权评分等级良中差评分说明自评互评生评考评组评结评B1政治表现(4)1、拥挤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自觉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按学校规定自觉参加政治学习和社会活动,以正确的政治观点教育学生。
1、注重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44321按工作表现、考勤记载、学习笔记、活动记录评分。
A1思想B2教育思想(6)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因材施教,爱护、关心、帮助每一个学生,尊重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33 2.52133 2.521根据学生反映和教育教学工作的实际表现及有关资料评分。
素质B31、模范遵守师德规范,以身作则,思想言行堪为表率。
22 1.510.50.23师德2、教书育人,团结协作,与班主任或其他教师配师风合好,不推卸育人职责。
22 1.510.5根据工作表现及有关资料评分(7)3、尊重学生人格,不体罚、变相体罚及侮辱学生,不搞有偿家教。
33B41、服从工作安排,安心本职工作,勤奋敬业,责工作任心强。
33 2.521根据工作表现及有关记载态度(6)2、自觉遵守学校规章制度;出满勤。
33 2.521评分重优(指 标A 级B 级 指 标 要 点 及 权 重指 标 要 点权评分等级良 中 差 评 分 说 明自 评互 评生 评考评 组评结 评B5 工作 负荷 (4)1、满工作量;达到规定的标准。
4 4 3.5 3 2.5工作量不足者,按规定评分。
B61、具备规定的学历。
3 3 0专业 2、取得了高一个层次的学历或双学历。
1 10 根据学历证书、聘书和学水平 3、市学科带头人或市中心教研组成员、区学科带 (5) 头人或区中心教研组成员或学校骨干教师。
110.8 0.6 0.4校有关证明评分A2业 务 工 B7 依据大纲和教学实际,制订切实可行的教学计 制订 划,内容全面,措施具体。
计划中主要应突出学 计划 情分析,培养学生能力的办法,帮助后进生的措 (3) 施,指导学生发展的个性特长等重点内容。
(完整版)中小学教师考核评价指标体系
1
指标
指标要点及权重
评分等级
评分说明
自评
互评
生评
考评组评
结评
A级
B级
指标要点
权重
优
良
中
差
A2
业
务
工
作
0.47
B9
课堂教学
(11)
3、组织教学灵活,教法得当,启发性强,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勇于参与问题讨论,有争论,有发现,有创造。
3
3
2.5
2
1
根据听评课总体质量高低的有关资料评分。
4、语言清晰准确,使用普通话,板书堆满,教态自然。
2、自觉遵守学校规章制度;出满勤。
3
3
2.5
2
1
指标
指标要点及权重
评分等级
评分说明
自评
互评
生评
考评组评
结评
A级
B级
指标要点
权重
优
良
中
差
A2
业
务
工
作
0.47
B5
工作负荷
(4)
1、满工作量;达到规定的标准。
4
4
3.5
3
2.5
工作量不足者,按规定评分。
B6
专业水平
(5)
1、具备规定的学历。
3
3
0
根据学历证书、聘书和学校有关证明评分
B2
教育思想
(6)
1、注重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
3
2.5
2
1
根据学生反映和教育教学工作的实际表现及有关资料评分。
中小学师德师风示范校评价指标体系
德建设的长效机制。(2分)
分)
查阅 档案 资料
观察 制度 上墙 情况
(19分)
一级 指标
B5 健(二指全7分制级标)度
**区中小学师德师风示范校评价指标体系
各项制度完善且能结合本
评价要素
校 有德实明师际确风;处承违理诺反办书师法。德;(的签评6行订分-7为师标准基本达(到5要分素)要求。
优分)秀
良好
B4 部门协作 (8分)
C6.学校业务主管部门重点抓好教育教学工作中的师德管理,把师 德纳入教育教学评价标准体系;按照新时期师德建设工作规律,重 点抓好班主任队伍的师德建设工作。(2分)
已经形成部门分工负责、 协调一致、齐抓共管的工
作格局。(6-8分)
基本做到部门分工协 作。(4分)
查阅 档案 资料
一级 指标
二级 指标
评价要素
评分标准 优秀
良好பைடு நூலகம்
考核 办法
C6.充分发挥学校党支部教育管理监督党员和宣传引导凝聚师生的 战斗堡垒作用,充分发挥党员教师在师德师风建设工作中的先锋模 范作用。。(2分)
A2 保障措施 (19分)
C7.学校工会定期召开教职工代表大会,积极参与学校民主管理, 关心教师的身心健康,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不断丰富教职工 的精神生活。(2分)
师主体作用;有维护教师 合法权益的具体措施;为 教师办实事和好事并有显
基本达到要素要求。 (1分)
著效果。(2分)
(4分) C3.研究新时期学生教育的特点,切实为学生的成长服务。理解学 尊重学生、关心爱护学生
生需求,尊重学生的人格,关心爱护每一名学生,平等、公正地对 、平等公平的对待学生、 基本达到要素要求。
中小学教师师德师风考核评价细则
中小学教师师德师风考核评价细则导言:中小学教师的师德和师风是评价一个教师综合素质的重要标准之一、教师的师德和师风代表了教师的职业道德、教育思想和教学态度,是培养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保障。
因此,制定中小学教师师德师风考核评价细则,对于健全教师评价体系、提高教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一、教师师德评价指标1.师爱教师应以关爱学生、尊重学生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树立良好的教师学生关系。
评价以学生调查问卷、家长评价等方式进行。
2.诚信教师应具备高度的道德和职业操守,诚实守信,言行一致。
评价以教师自我评价、同行评价、学生和家长评价等方式进行。
3.勤奋教师应具备为人师表的品质,尽职尽责,勤奋工作。
评价以教师自我评价、同行评价、学生和家长评价等方式进行。
4.专业素养教师应具备专业知识、技能,并不断提高自身教学水平,为学生提供优质教育服务。
评价以教师自我评价、同行评价、学生和家长评价等方式进行。
二、教师师风评价指标1.严谨治学教师应具备严谨治学的品质,追求学术真理,严谨科学的教学方法,传授科学的知识。
评价以同行评价、学生和家长评价等方式进行。
2.严于律己教师应严格要求自己,严守教师职业操守和纪律要求,不以偏私、徇私舞弊。
评价包括教师自我评价、同行评价、学生和家长评价等方式。
3.和谐校风教师应营造和谐的校风,与同事之间建立友善关系,团结协作,共同为学校的发展贡献力量。
评价以校长评价、同事评价、工作成果评价等方式进行。
4.积极进取教师应积极进取,不断学习和探索教育的最新成果,提高自身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
评价以教师自我评价、同行评价、学生和家长评价等方式进行。
三、评价方法与流程1.评价方法教师师德评价和师风评价可以结合定性和定量的方法进行,包括学生调查问卷、家长评价、同事评价、校长评价、教师自我评价等。
2.评价流程教师师德师风评价应该定期进行,包括以下步骤:(1)确定评价指标和评价方法;(2)教师自我评价,填写教师评价表;(3)同事评价,由同科、同级别的教师进行评价;(4)学生和家长评价,填写师德师风调查问卷;(5)校长评价,对教师的师德师风进行总体评价;(6)评价结果反馈给教师本人,并参考结果进行个人发展规划。
小学教师师德师风评估指标
小学教师师德师风评估指标
介绍
本文档将详细介绍小学教师师德师风评估的指标,以便对教师的师德师风进行评估和提升。
指标一:道德修养
- 教师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和高尚的道德情操。
- 教师遵守职业道德规范,不从事违法违规活动。
- 教师在日常工作中秉持诚实、守信、正直等道德原则。
指标二:教学态度
- 教师对学生关心备至,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个体差异。
- 教师对教学工作充满热情和责任心,认真备课,精心组织教学。
- 教师注重教学方法的创新,并且积极参与教育研究和教学改革。
指标三:教育理念
- 教师具备正确的教育理念,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
- 教师关注学生的品德培养和价值观引导,注重培养学生的创
新能力。
- 教师积极推动素质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社会责
任感。
指标四:师生关系
- 教师与学生之间建立良好的关系,关心学生的身心健康。
- 教师与学生之间相互尊重,建立师生之间的信任和友好关系。
- 教师能够及时准确地了解学生的需求和问题,并给予适当的
帮助和指导。
指标五:团队协作
- 教师积极参与学校的教研活动,与同事进行良好的团队协作。
- 教师能够与家长保持积极沟通,建立良好的家校合作关系。
- 教师能够与学校管理层配合,共同推动学校的发展和建设。
以上是小学教师师德师风评估的指标,通过严格评估和提升,
可以帮助教师提高师德师风水平,为学生的成长和教育事业做出更
大的贡献。
中小学教育成果评价指标体系
中小学教育成果评价指标体系一、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指标学生综合素质是评价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依据,它包括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学业素质、身心健康素质、艺术素养和社会实践素质等多个方面。
为了科学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制定评价指标:1.思想品德素质:包括学生的道德品质、思想意识、价值观念等,可以通过评价学生的道德行为、思想品德评价等来考察。
2.学业素质:包括学生的学习成绩、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等,可以通过学科知识的掌握程度、学习兴趣和学习自主等来评价。
3.身心健康素质:体现学生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的状况,可以通过体育成绩、生活习惯、心理健康状况等来评价。
4.艺术素养:考察学生的艺术兴趣和艺术表现能力,可以通过学生的音乐、美术、舞蹈等艺术成就来评价。
5.社会实践素质:考察学生在社会实践中的表现和能力,可以通过社会实践活动的参与度、团队合作能力等来评价。
二、学科知识评价指标学科知识是学生核心能力的基础,评价学生学科知识的掌握程度是教育评价的重点。
为了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学科知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制定评价指标:1.知识掌握程度:考察学生对学科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可以通过期末考试、平时测验等形式来评价。
2.问题解决能力:考察学生运用学科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通过开放性问题的答题情况来评价。
3.综合应用能力:考察学生将学科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能力,可以通过综合性实践活动的表现来评价。
4.创新思维能力:考察学生对学科知识的创新理解和创新应用能力,可以通过科研类活动的成果和学生的创新意识来评价。
三、学科能力评价指标学科能力是学生能够运用学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是评价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方面。
为了全面、准确地评价学生学科能力,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制定评价指标:1.学科分析能力:考察学生对学科问题的分析和判断能力,可以通过解题过程的合理性、步骤的正确性等来评价。
2.学科实证能力:考察学生实验设计和实验操作的能力,可以通过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实验结果的准确性等来评价。
中小学评课指标体系
评课指标体系中小学评课的指标体系,是规范评课的价值观念、统一评课行为、保证评课结果客观性的重要手段。
评课方案的指标体系由一般性指标和发展性(教学特色)指标两部分构成。
一般性评课指标包括4项一级指标,12项二级指标和16项三级指标(共21个评价点);发展性评课指标一项,不分层次级别。
中小学评课指标体系如下表所示:中小学评课指标体系中小学评课指标的内涵说明评课指标的内涵说明,是根据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中小学评课的需要,对中小学评课指标所进行的一种解释。
仅用于解释《中小学评课方案》中所列的评课指标。
1.设计教学目标指教师根据学生实际水平和课程标准要求设计的、预期通过课堂教学所要达到的教学目的,是课堂教学的核心和依据。
包括切合学生实际、符合课程标准要求、准确简明等三项二级指标(评价要点)。
(1)切合学生实际。
指教师设计的知识技能、情感态度教学目标符合本班学生的实际水平,既符合多数学生的一般水平,也照顾较高和较低水平学生的实际水平,使不同水平的学生都有适宜的教学目标。
(2)符合课程标准要求。
指教师设计的教学目标,包括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目标符合学科课程标准的要求,既不高于课程标准,也不低于课程标准底线。
(3)准确、简明。
指教师设计的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教学目标表述准确,简明具体,能够通过一定手段检查教学目标达到的程度。
2.组织教学内容指教师为实现教学目标,促进学生发展,而将教科书、教学参考书及有关体现教学目标的材料加以组织并进行讲授的活动过程。
包括科学性、发展性两项二级指标。
(1)科学性。
指组织和讲授的教学内容是科学的。
包括两项三级指标。
①知识内容科学。
指组织和讲授的知识、技能内容无科学性错误。
②教学内容思想正确。
指组织和讲授的教学内容体现新课程理念,符合素质教育的思想要求。
(2)发展性。
指组织和讲授的教学内容有助于促进学生发展。
包括两项三级指标。
①促进知识、技能发展。
指组织和讲授的教学内容,能使知识、技能发展水平不同的学生都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高。
中小学教师工作评价的指标体系由学科与管理常规建设的评价指标
中小学教师工作评价的指标体系由学科与管理常规建设的评价指标中小学教师工作评价的指标体系由学科与管理常规建设的评价指标组成。
学科建设评价指标主要包括教师教育背景、教育教学经验、学科知识水平、教学方法与手段、学科教材与教辅选用以及学科研究与创新等方面的指标。
管理常规建设评价指标主要包括教师日常教学管理、学生管理、班级管理、教育教学资源管理以及教师自身发展与终身学习等方面的指标。
一、学科建设评价指标:1.教师教育背景:评价教师的学历、学位、教育背景以及相关专业的培训情况。
2.教育教学经验:评价教师的教龄、教学经验以及参与过的教育教学项目或活动。
3.学科知识水平:评价教师对于所教学科的专业知识掌握情况,包括学科基础知识、拓展知识等。
4.教学方法与手段:评价教师的教学方法与手段是否灵活多样,包括利用多媒体教学、案例教学、讨论式教学等。
5.学科教材与教辅选用:评价教师对于学科教材与教辅的选择是否合理、适用,并能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6.学科研究与创新:评价教师在学科研究与创新方面的成果与贡献,包括发表的论文、参与的科研项目等。
二、管理常规建设评价指标:1.教师日常教学管理:评价教师的课前备课情况、课堂管理能力、教学效果以及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跟踪与评估。
2.学生管理:评价教师对学生的个别差异的认识与关注,包括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习惯、行为规范等。
3.班级管理:评价教师对班级的组织与管理能力,包括班级文化建设、班级卫生与安全管理等。
4.教育教学资源管理:评价教师对于教育教学资源的合理利用与管理,包括教室环境、教学设备、教学资料等。
5.教师自身发展与终身学习:评价教师的自我反思与学习能力,包括参加培训、学习新教学方法与理论等。
这些评价指标旨在客观、全面地评价教师的学科与管理常规建设情况,以便及时发现问题、提出建议并给予指导,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和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同时,评价指标体系需要根据教育教学的实际情况进行不断调整与完善,以适应不同学校、不同阶段和不同教师的需求。
中小学教师考核评价指标体系
中小学教师考核评价指标体系中小学教师考核评价指标体系是对教师工作进行全面、科学、公正评估的依据。
它是教师培训和发展的导向、学校管理的重要依据,同时也对教师个人的职业生涯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下面是一个完整版的中小学教师考核评价指标体系。
一、教师专业素养方面的指标1.师德修养敬业爱岗,尽忠职守,言行正派,以身作则。
2.学科知识和教材运用能力熟练掌握所教学科的知识,善于运用教材进行教学。
3.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具备设计教学活动的能力,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够主动学习。
4.课堂管理能有效地组织和管理课堂,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5.学科创新能力关注学科前沿信息,具备开展学科研究、开发教学资源的能力。
二、教师综合能力方面的指标1.团队合作能力能够与同事、家长、学生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能积极参与学校教育活动。
2.沟通能力善于与学生、家长进行有效沟通,能够清晰地传达信息。
3.评价与反思能力能够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和改进。
4.问题解决能力能够独立思考问题,解决学生、家长等方面的挑战和问题。
5.情感教育能力关心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能够在学生遇到困难时提供支持和鼓励。
三、教师学习与发展方面的指标1.自我学习能力有持续学习的意识,能够自主学习、更新知识。
2.教学反思和改进能力能够对教学进行反思,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3.专业发展与成长积极参加培训和学术研讨活动,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
4.师德师风建设坚守教育底线,遵守职业道德规范,注重自身的师德师风建设。
四、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面的指标1.学生成绩能够全面、准确地评价学生的学业水平和成绩。
2.学生思想品德能够了解学生的思想品德发展情况,提供有效的引导。
3.学生综合能力能够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
4.学生评价能够听取学生的反馈,了解学生对教学的意见和建议。
以上是一个完整版的中小学教师考核评价指标体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校本中小学教师评价指标体系等四则
作者:
来源:《广西教育·B版》2009年第06期
■
校本中小学教师
评价指标体系
华东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沈玉顺副教授在《教育发展研究》2009年第6期中撰文提出了校本中小学教师评价指标体系的概念框架:
1. 指标体系概念框架构造的思路。
教师是服务于特定学校的专业人员,具有教学专业成员和学校组织成员双重身份。
教师的评价指标体系应该与教学专业标准相联系,是“专业”的;还应该与教师服务的学校对教师工作的明确规定或期望相联系,是“校本的”。
2. 指标选择与指标体系构造。
教师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依赖于一般教学专业标准及与学科和教学对象直接相关的教学专业标准的清晰性和学校教师工作职责、工作绩效标准的明确性。
整个评价指标体系分教学专业水平,教学专业职责、工作职责,专业成就与工作业绩三部分内容,分别评价教师的专业水平、专业与工作表现及专业与工作绩效,涵盖了教师职业的全部内容。
3. 指标的表达。
教师的评价指标体系分为三级。
其中,一级指标较为宽泛地界定了教师评价的内容,二级和三级指标用研究和实践,用能够反映教师观念、表现和业绩的关键行为来表述。
教师评价指标体系概念框架既可用于设计总结性教师评价方案,也可用于开发形成性教师评价方案。
■
教师应该是反思性实践家
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钟启泉在2009年第3期的《上海教育科研》中撰文指出,“反思性实践家”是近年来支撑教学研究的最重要的概念。
从反思性实践的立场看,教学的实践不是靠一般的技术原理的运用能够奏效的,教学的研究也不是靠抽取教学经验上升为一般化的技术原理所能奏效的。
作为反思性实践家的教师比之作为技术熟练者的教师,能够投身于更复杂的情境,与儿童在平等的关系之中,寻求文化含义的建构和拥有高度价值之经验的创造;能够与儿童、同事和家长合作,倾注全力去发现并反思这种情境中学习的意义和价值,展开实践反思,分享实践经验,增长实践智慧。
教师借助反思性教学的实践,将发现自身角色的自律性和专业性的职能,恢复自己的尊严和希望。
这正是教师的专业化成长与教学改造的基本途径。
■
教师专业观察行为的特质
杭州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王凯在《教育研究与实践》2009年第2期上撰文指出,观察是教师的基本专业行为,它具备专有特质:
1. 具有理性自觉的眼光。
首先它具有目的性,是有目的的自觉行为。
每一位参与专业活动的教师在从事教育教学时应该具有目标意识,学会依据观察目标导向,在纷繁复杂的教育教学现象中,遴选与梳理观察对象。
其次它具有结构性,专业观察是为进一步的专业活动提供科学性的依据,因而它必须具备科学的完备性,是尽可能客观无偏见的。
第三是具有理论性,专业观察属于理论性观察,没有理论的介入,观察会流于表浅,对个人行为也难以产生影响。
2. 具有发展性的眼光。
教师专业观察行为因其服务的对象与立场而具有特殊性。
这种特殊性表现为基于学生发展的立场,它是一种涉及“三态”变化的长时效性专业活动。
在过去时态、现在时态与未来时态的三态变化中,教师尤其关注现在向未来转化的层面,因而,教师的活动具有强烈的未来性与发展性。
而且这种发展性不是瞬时完结的,好的教师甚至持续影响一个人的终身发展,成为人生导师。
3. 具有反思性的眼光。
教育教学并非是可以完全循规蹈矩的活动,而是具有复杂性、动态生成性的专业活动。
成功的教育教学需要教师不能拘泥于预设方案,而必须在行动中反思,及时调整教育教学进程。
反思乃是保证教育教学活动的关键因素。
■
教育学研究的
本质是事理研究
复旦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教育学博士徐冬青在2009年第2期的《基础教育》上撰文指出,教师的“教育学研究”应该是一种事理研究,学校教育研究本质上应该是一种事理性质的研究。
这种研究的旨趣在于:老师要有理论准备地做事,做事中把握好事态发展趋势,机智地处理事情,还要不断反思做事的理由,明白处理事件背后的道理,从而建立系统的做事情的理论。
因之,教育研究,说到底,明成人之礼,成成人之事而已。
教师从事教育研究的基本目的是使自己聪明,变得明智与冷静,能够理性地处理教育事情、事件,通过研究打开生成教育意义的眼界和发现教育问题的思维水平。
(责编马超勤)
■
对新课改的工作重心
应该重新定位
王晨光、谢利民2008年在《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中撰文指出,一些学者盲目拔高课改目标,甚至提出“拯救孩子”等超出课改功能的口号,这显然不符合教育发展的基本规律。
课改目标只有贴近教育实际、针对具体问题,才会取得实效。
由此,本次新课改的中心目标应该确定为拯救课堂,要充分调动学校、教师的积极性,及时消除应试教育的弊端,切实提升教学质量和提高学生素质,提高基础教育的办学水平。
课程改革本质上是一种实践行为,其目标和方案设计都必须符合客观实际,必须能反映参与方绝大多数人的利益,必须要有坚实的操作基础,惟其如此,改革的基础方能坚实,改革的意义才能有效达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