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曲的舞台化妆知识及角色妆容的含义

合集下载

昆曲《牡丹亭》旦角妆面视觉价值和美学欣赏

昆曲《牡丹亭》旦角妆面视觉价值和美学欣赏

昆曲《牡丹亭》旦角妆面视觉价值和美学欣赏■李春玲/江苏开放大学摘 要:中国戏曲艺术最早可追溯至先秦俳优,经明清传奇及近代京剧等地方戏,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史,具有经典不衰的艺术魅力。

元代末年形成的昆曲被誉为百戏之祖,是中国艺术最成熟、影响最深远的剧中之一,昆曲中人物塑造程式以其独特的装饰美在中国艺术中体现重要价值。

本文以《牡丹亭》为例,探讨旦角妆面的视觉符号意义及美学价值。

关键词:昆曲《牡丹亭》 旦角妆面 审美价值昆曲是世界文化遗产,具有厚重的传统文化底蕴,曾经辉煌璀璨盛极一时的昆曲艺术,经历了数百载的发展,在当前世界多元文化交流冲击下逐渐失去了其巨大的影响力。

如今,文人骚客人数逐渐衰减,昆曲票友的局限性很大,其中大多为中老年人文化爱好者,集中于江浙等中原文化发达地区,如今大多的都市人对昆曲持有一些偏见。

改革开放后昆曲的发展前景不很乐观,自从2001年,昆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首批非遗后,曾经风靡华夏六百年的昆曲再次迎来复兴的契机,昆曲爱好者逐渐在年轻人群中传开。

《牡丹亭》为有“东方莎士比亚”之称的明代剧作家汤显祖的代表作,主体思想体现了青年男女对自由爱情生活的追求。

《牡丹亭》几乎成为昆曲的代名词,本文以不朽的传奇巨作女主人公杜丽娘为人物形象研究对象,探讨旦角妆面美学价值。

有望为同行学术交流提供参考。

一、戏剧角色的传统造型程式戏曲人物角色分为生旦净末丑五个行当,昆曲中旦角分为老旦、花旦等,老旦主要扮演老年妇女,正旦扮演的角色一般为正派的人物,四旦多演刺杀戏,五旦一般扮演年已及筚的淑女,通常为爱情故事的女主角。

六旦身份略低微,年龄较小,多扮演贴身丫鬟。

昆曲塑造了许多细腻、善良的女性形象,杜丽娘为古代女性美的典型代表,戏曲中人物造型包括服装艺术与化妆艺术,分析其人物造型的程式美、色彩美,可窥见戏曲人物的造型艺术美。

戏曲中的角色化妆方式、头面佩戴,衣服款式都有特定的规范,昆曲传统化妆分为生旦角与净丑角的化妆,旦生角化妆表现肤色白净,比其他行当相对素淡。

戏曲的化妆步骤详解

戏曲的化妆步骤详解

戏曲的化妆步骤详解戏曲化妆是中国传统艺术的一部分,通过精心的化妆,演员能够更好地呈现角色的性格特点和故事情节。

以下是一般戏曲化妆的步骤:1. 准备工作在开始化妆之前,演员需要确保脸部干净,没有油脂。

此外,还需要准备好化妆品和工具,包括粉底、蜜粉、彩色脂粉、眼线笔、口红等。

2. 打底用粉底将脸部整体涂抹均匀,确保颜色和皮肤相协调。

打底的目的是为后续的化妆提供一个平滑的基础。

3. 画眉根据角色性别和特点,用眉笔或者脂粉勾勒眉毛的形状。

一般情况下,男性角色的眉毛较为粗犷,而女性角色的眉毛则较为细腻。

4. 画眼线使用眼线笔或者眼线液,描绘出眼睛的轮廓。

眼线的粗细和长度根据角色需要进行调整。

5. 睫毛使用睫毛夹夹翘睫毛,然后再涂抹睫毛膏,增加眼睛的明亮度和神采。

6. 上底妆用蜜粉或者彩色脂粉,根据角色特点上底妆。

一些传统的脸谱如花脸、武生脸等都有各自的标志性颜色。

7. 画脸谱根据角色的不同,用彩色脂粉勾勒出脸谱的轮廓和颜色。

这需要一定的技巧和经验,因为不同的脸谱代表不同的性格和身份。

8. 口红用口红为角色上妆,根据性别和特点选择不同的颜色和形状。

9. 补妆在演出期间,由于灯光和表演的原因,演员可能需要适时地补妆,保持妆容的完整性。

10. 卸妆演出结束后,及时卸妆,保护皮肤。

使用专业的卸妆产品,确保将彩妆彻底清除。

戏曲化妆是一门独特的艺术,需要经过专业的培训和长时间的实践才能掌握。

每个角色的妆容都有其独特之处,需要演员在不同的戏曲剧目中灵活运用。

关于脸谱的一些知识

关于脸谱的一些知识

清朝乾隆五十五年(1790 年),来自中国南方的四个徽剧班三庆班、四喜班、 和春班、春台班(称为四大徽班)陆续来到北京。第一个进京的徽班是以唱“二 黄”声腔为主的“三庆”,由于其声腔及剧目都很丰富,逐渐压倒了当时盛行于 北京的秦腔。许多秦腔班演员转入徽班,形成徽秦两腔的融合。随后,另外三个 徽班:“四喜班”、“春台班”和“和春班”也来到北京,使盛行多年的昆剧逐 渐衰落,昆剧演员也多转入徽班。 歌曲《唱脸谱》 外国人把那京戏叫做 Beijingopera, 没见过那五色的油彩愣往脸上画, “四击头”一亮相,(哇呀......) 美极啦,妙极啦,简直 OK,顶呱呱! 蓝脸的窦尔敦盗御马, 红脸的关公战长沙, 黄脸的典韦,白脸的曹操, 黑脸的张飞叫喳喳! 外国人把那京戏叫做 Beijingopera, 没见过那五色的油彩楞往脸上画, “四击头”一亮相(哇呀.....), 美极啦,妙极啦,简直 ok 顶呱呱! 紫色的天王托宝塔, 绿色的魔鬼斗夜叉, 金色的猴王,银色的妖怪, 灰色的精灵笑哈哈! (间奏) 外国人把那京戏叫做 Beijingopera, 没见过那五色的油彩愣往脸上画, “四击头”一亮相(哇呀......), 美极啦,妙极啦,简直 OK,顶呱呱! 一幅幅鲜明的鸳鸯瓦, 一群群生动的活菩萨, 一笔笔勾描,一点点夸大, 一张张脸谱美佳佳!(哇哈哈......)
严嵩。曹操(白净脸) 黄色: 勇猛、暴躁。如典韦。 蓝色: 表现性格刚直,桀骜不驯,如:《上天台》中的马武,《连环套》里的窦尔墩。 窦尔墩(蓝花三块瓦脸) 紫色: 表现肃穆、稳重,富有正义感,如:《二进宫》中的徐延昭,《鱼肠剑》中的专 诸。 其他:面色不好,丑陋。张郃(紫三块瓦脸) 金色: 象征威武庄严,表现神仙一类角色。如:《闹天宫》里的如来佛、二郎神。 大鹏(金色象形脸) 银色: 表现奸诈多疑或威武庄严,表现鬼怪或神仙一类角色如:《攻潼关》中的木咤。 绿色: 勇猛,莽撞,冲动。 如:《白水滩》里的徐世英

昆曲五大角色行当详解 组图

昆曲五大角色行当详解 组图

昆曲五大角色行当详解组图昆曲旦角凡戏中女性人物都属旦。

细分之,昆剧有老、正、作、四、五、六、贴七门之说;其中以正、五、六、贴为主体。

正旦一般是扮演已婚女子的。

昆剧中有一句行话,叫“正旦只有两件半红衣裳”,大约指以下三折戏中穿红衣裳的正旦是重头戏:《琵琶记》中的赵五娘(在《称庆》一折中穿红衣)、《风筝误》中的柳夫人(《后亲》一折中穿红衣)和《烂柯山》中的崔氏(在《痴梦》一折中穿红衣)。

这三人规定由正旦扮演,在上述三折戏中必须穿红衣裳,只是崔氏因为她是在做梦时自以为做了诰命夫人,她的大红霞帔不好算真穿,只能算作半件,所以有“两件半”之说。

五旦一般是扮演所已及笄的淑女,或待字闺阁的千金,所以又称闺门旦,如《西厢记》中的崔莺莺、《浣纱记》中的西施等。

有一些一时蒙尘流落的善良侠义少女也多由五旦扮演,如《玉簪记》中的陈妙常、《绣襦记》中的李亚仙,《双红记》中的红绡等。

六旦通常比五旦的年龄稍小些,身份略低些,又称活泼旦;或者因为原称快乐旦或乐旦,转音而称为六旦。

《西厢记》中的红娘、《牡丹亭》中的春香、《渔家乐》中的邬飞霞、《翡翠园》中的赵翠儿等,皆属六旦。

贴旦此名色由来已久,在旦初分为两个家门时,就是旦与贴。

据说其原义是在主要旦之外又“贴”一旦,就旦中之“贴”,犹如生中之“外”,也就是次要者的意思。

但事实上贴旦所扮演的固然多数为村姑贫女、侍妾丫环,但也不乏夫人小姐、千金淑女。

她们往往有独立的身份、自主的言行及鲜明的性格,在不少戏中是很重要或最主要的角色,甚至是唯一的女角,如《相约相骂》(《钗钏记》)中的芸香、《彩楼记》中的刘千金、《红梨记》中的谢素秋、《蝴蝶梦》中的田氏等,原都是归属贴旦行的。

实际上,贴旦和六旦相去不远,所以过去分家门时,贴和六旦便是分在一起的。

昆剧中关于旦角有“衣西裴蝴”和“一门九娘”两句话,从中可以看出正、五、六、贴重头戏之一斑。

所谓“衣西翡蝴”,那是指旦角很难演的四出戏:《衣珠记》(荷珠,贴旦)、《西楼记》(穆素徽,五旦)、《翡翠园》(赵翠儿,六旦)、《蝴蝶梦》(田氏,贴旦)。

昆曲的舞台化妆知识及角色妆容的含义

昆曲的舞台化妆知识及角色妆容的含义

昆曲的舞台化妆知识及角色妆容的含义你知道昆曲的舞台化妆分几种吗?你知道角色们妆容的含义吗?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领略一下昆曲唱腔与身段之外的另一种美——化妆。

昆曲化妆知多少中国戏曲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舞台艺术,它融合了文字、音乐、舞蹈、美术等多种因素。

从舞台上呈现给观众的视觉形象来看,除表演处于戏曲核心地位外,人物造型也极为出彩,时刻吸引着观众的视线,让人们随着那些涂红画绿的夸张脸谱、身着色彩斑斓戏衣的人物形象,进入一个多姿多彩的戏剧王国。

这就是中国戏曲在人物造型上所表现出的亦幻亦真、魅力无穷的特色。

昆曲人物的化妆富有独特的民族风格,注重艺术上的夸张、变形,以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和精神面貌,是非鲜明。

人们常用一句话来概括,即为“公忠者雕以正貌,奸邪者刻以丑形”。

舞台上人物的外部形象装扮,可以映照出人物内在的品德与性格。

不同于日常生活所使用的以美化为主的化妆术,中国戏曲艺术的化妆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美化、丑化及夸张。

美化是用于修饰或掩饰演员五官的瑕疵,例如皮肤粗糙、面型过宽或过窄等,可以通过在面部涂抹油彩和脂粉或者贴片子等方式加以美化和修饰。

丑化是用于丑角,一方面是以此化妆来增加滑稽、幽默之感,另一方面为了反衬剧中主要角色的美丽容貌,把配角画得特别丑。

夸张手法大多用于动物、鬼神妖怪或个性强烈的角色,例如《武松打虎》中的虎型、铁面无私的包青天等。

一般来说,生行、旦行在舞台上的化妆,均是略施脂粉以达到美化的效果,这种化妆称为“俊扮”,也叫“素面”。

这种化妆方式有“千人一面”的特征,也就是说所有生行角色和旦行角色的面部化妆大体一样,无论有多少人物,他们从面部化妆来看都是一张脸。

不过,虽“千人一面”,在颜色和化妆手法上又有细微的不同。

比如:在涂抹底色时有浓、淡之分。

浓底色,一般用于老生和老旦,因这两个行当多扮演年长者,化妆使用的底色与年轻的角色要有明显区别,浓底色以偏向灰棕、黑棕色混合色为主,以显出角色已是暮年龙钟之态,如《连环计》中的王允、《牧羊记》中的苏武,《精忠记》中的岳母、《西厢记》中的崔夫人等。

戏曲中脸谱小知识和专业术语介绍

戏曲中脸谱小知识和专业术语介绍

戏曲中脸谱小知识一、脸谱的分类脸谱根据描绘着色方式,分为:揉,勾,抹,破四种基本类型。

揉脸:凝重威武,整色为主,加重五官纹理加以实现。

是十分古老的脸谱形式。

勾脸:色彩绚丽,图案丰富,复杂美丽,五彩缤纷,有的还贴金敷银,华丽无比。

抹脸:浅色为多,以为涂粉于面,不以真面目示人,突出奸诈坏人之性。

破脸:不对称脸,左右不一,形容面貌丑陋或意比反面角色。

根据脸谱的图案排列,又把脸谱分为以下四种:整脸:最原始的脸谱形式,利用双眉把脸分为额和面两个部分的脸谱。

三块瓦脸:在整脸的基础上再利用口鼻把面部分为左右的脸谱。

花三块瓦脸:把三块瓦脸的分界边缘艺术化,加上各式图案的脸谱。

碎脸:三块瓦脸的变种,其分界边缘花形极大,破坏了原有的轮廓。

二、脸谱的色彩京剧脸谱色彩十分讲究,看来五颜六色的脸谱品来却巨细有因,决非仅仅为了好看。

不同含义的色彩绘制在不同图案轮廓里,人物就被性格化了。

脸谱的通用色彩含义为:红色一般:忠勇侠义,多为正面角色。

特例:老人显示年轻红光犹在;坏人做了点好事。

黑色一般:直爽刚毅,勇猛而智慧。

其他:表示阴阳中的阴,用于鬼魂。

肤色较黑或面貌丑陋。

白色一般:阴险奸诈;刚愎自用。

其他:和尚,太监脸谱;表示老人年迈。

紫色一般:刚正威武,不媚权贵。

其他:面色不好,丑陋。

黄色:勇猛而爆躁金色一般:神仙高人。

其他:猛将。

银色神仙,妖怪。

绿色一般:勇猛,莽撞。

其他:绿林好汉。

蓝色:刚强阴险。

三、脸谱的图案脸谱图案非常丰富,大体上分为额头图,眉型图,眼眶图,鼻窝图,嘴叉图,嘴下图。

每个部位的图案变化多端,有规律而无定论,如:包拯黑额头有一白月牙,表示清正廉洁。

孟良额头有一红葫芦,示意此人爱好喝酒。

闻仲,杨戬画有三眼,来源于古典传说。

巨灵,煞神,金钱豹有多张脸,突出其神鬼妖特色。

杨七朗额头有一繁体“虎”字,显示其勇猛无敌。

赵匡胤的龙眉表示为真龙天子。

雷公脸谱中有一雷电纹。

姜维额头画有阴阳图,表示神机妙算。

夏侯惇眼眶受过箭伤,故画上红点表示。

戏曲脸谱化妆

戏曲脸谱化妆

戏曲脸谱化妆一、定义:脸谱是汉族传统戏曲演员脸上的绘画,用于舞台演出时的化妆造型艺术,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标识。

脸谱对于不同的行当,情况不一。

戏曲中的脸谱,主要指净的面部绘画。

而“净行”与“丑行”面部绘画比较复杂,特别是净,都是重施油彩的,图案复杂,因此称"花脸"。

而“丑”,因其扮演戏剧角色,故在鼻梁上抹一小块白粉,俗称小花脸。

二、主要特点:1、美与丑的矛盾统一;2、与角色的性格关系密切;3、其图案是程式化的。

4、京剧脸谱的艺术特色,主要表现在变形、传神、寓意三个方面。

三、发展历史中国戏曲脸谱,胚胎于上古的图腾,滥觞于春秋的傩祭,孽乳为汉、唐的代面,发展为宋、元的涂面,形成为明、清的脸谱。

1、南北朝和隋唐(公元420-907)乐舞节目中就有了“假面歌舞”,这假面具就是脸谱的鼻祖。

直至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国贵州兴义地区布依族村民喜爱的古老地方戏,仍有戴艺术面具演出的习惯,这可算是脸谱历史中的活化石。

2、到宋朝时期,涂面化妆便逐步形成洁面与花面(素脸与花脸)两种基本类型。

3、到元代的杂剧戏,剧中人物已有了一定的分工,净、丑已从简单色彩的涂抹发展到对比强烈的色彩,为后来的戏曲脸谱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4、到明清戏曲中的脸谱,各种格式都有一定的规矩。

总的看来与京剧脸谱已经很相似了。

5、5、同治、光绪年间,京剧已形成相当完整的艺术风格和表演程式。

随着中国戏曲艺术的发展,戴面具演戏越来越不利于演员面部的表演,艺人们就用粉墨、油彩、锅烟子直接在脸上勾画,这样就逐渐产生了脸谱。

当时戏班以露天演出为主,离戏台较远的观众往往看不清演员的面部表情,勾上脸谱使观众在远处就能一目了然。

为适应露天演出,所勾脸谱一般只用黑、红、白三种对比强烈的颜色,强调五官部位、肤色和面部肌肉轮廓,如粗眉大眼、翻鼻孔、大嘴岔等。

这种原始的脸谱是简单粗糙的,随着戏曲艺术的发展逐渐装饰化了。

6、到十八世纪末和十九世纪初,京剧逐渐形成相当完整的艺术风格和表演方法后,戏曲脸谱加工提高,创新改革,得到充分的发展。

昆曲基础知识题库单选题100道及答案解析

昆曲基础知识题库单选题100道及答案解析

昆曲基础知识题库单选题100道及答案解析1. 昆曲起源于哪个朝代?()A. 唐朝B. 宋朝C. 元朝D. 明朝答案:C解析:昆曲起源于元朝末年。

2. 昆曲被称为“百戏之祖”,以下哪种戏曲不是在昆曲基础上发展而来的?()A. 京剧B. 越剧C. 黄梅戏D. 川剧答案:C解析:黄梅戏不是在昆曲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3. 昆曲的唱腔特点是()A. 高亢激昂B. 委婉细腻C. 豪放粗犷D. 欢快活泼答案:B解析:昆曲的唱腔委婉细腻。

4. 以下哪个人物不是昆曲经典剧目中的角色?()A. 杜丽娘B. 杨贵妃C. 窦娥D. 红娘答案:D解析:红娘是京剧《红娘》中的角色,不是昆曲中的。

5. 昆曲的伴奏乐器主要有()A. 二胡、笛子B. 古筝、琵琶C. 鼓、板D. 以上都是答案:D解析:昆曲的伴奏乐器包括二胡、笛子、古筝、琵琶、鼓、板等。

6. 昆曲的表演形式融合了()A. 唱、念、做、打B. 说、学、逗、唱C. 歌、舞、戏、技D. 以上都不是答案:A解析:昆曲的表演形式融合了唱、念、做、打。

7. 昆曲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许多流派,以下不属于昆曲流派的是()A. 苏州派B. 临川派C. 吴江派D. 以上都是答案:D解析:临川派和吴江派是明代戏曲文学流派,不是昆曲流派。

8. 昆曲的曲牌有多少种?()A. 上千种B. 几百种C. 几十种D. 十几种答案:A解析:昆曲的曲牌有上千种。

9. 以下哪部作品不是昆曲的代表作?()A. 《长生殿》B. 《桃花扇》C. 《窦娥冤》D. 《霸王别姬》答案:D解析:《霸王别姬》是京剧的代表剧目。

10. 昆曲演员在舞台上的步法被称为()A. 台步B. 圆场C. 云步D. 以上都是答案:D解析:昆曲演员在舞台上的步法包括台步、圆场、云步等。

11. 昆曲的脸谱具有()A. 象征意义B. 装饰作用C. 两者都有D. 以上都不是答案:C解析:昆曲的脸谱既有象征意义又有装饰作用。

12. 昆曲的念白分为()A. 韵白和京白B. 韵白和苏白C. 苏白和京白D. 以上都不是答案:B解析:昆曲的念白分为韵白和苏白。

《浓妆淡抹总相宜》——戏曲舞台化妆的感与悟

《浓妆淡抹总相宜》——戏曲舞台化妆的感与悟
《浓妆淡抹总相宜》——戏曲舞台化妆的感与悟
化妆造型不是单纯的技术性劳动,而是一门艺术,是一门形象设计的科学,它涉及心理学、美学、人文学方面的专业知识,也涵盖着服饰学、色彩学、化妆造型设计、身势学等领域的内容。戏曲舞台化妆是舞台艺术的重要手段之一,在戏曲舞台上,程式无所不在,唱念做打、人物造型、服装和道具以及布景,乃至角色行当都是程式化的,没有程式就没有中国的戏曲。戏曲的形式美的总体要求为“比例对称”、“节奏韵律和谐统一”,其对形象美和形式美的区分尤为重要,因此,舞台上的美带给人们的是第一视觉。戏曲化妆作为塑造戏曲人物艺术形象的重要手段之一,它是根据人物的性别、年龄、身份、地位、性格、民族等特点加以设计和运用。简单说就是装饰、变型(形)、美化,即通过运用各种工具,遵照造型规律的步骤,采用适于个性的技巧和方法,对脸面、五官及其它部位进行描画,渲染和调整,以强化主体形象。当然,戏曲化妆个人风格的形成是一个过程,需要人物的时代背景及多方面因素的积极配合。我本人从事戏曲化妆工作二十多年以来,体会最深的就是,作为一名专业化妆师,应该和演员一样,深入剧情,用心感悟,同时还应懂得形、色、韵的有机结合,这样才能妙手生花,让一个个完美的艺术形象展观在戏曲舞台上,从而激荡观众的心灵。
化妆师是一台戏中人物形象的创造者,依据戏曲艺术的创作的特性和规律,化妆师的创作活动是有一定的局限性的,创作题材和内容首先要由剧作家所提供的剧本决定。因此必须首先以舞台剧情为创作依据,认真钻研剧本的主题思想,以及剧本所描绘的人物形象、性格化特征和剧中人物所处的时代背景、社会阶层、种族特征、性别、年龄、健康状况等等特点,这才有助于化妆师形成对未来舞台人物形象的构思。鉴于舞台化妆艺术的审美特性,化妆师的形象构思,又不能局限于文学形象的描绘中。剧作家是借助生动的语言来描绘塑造各类不同性格特征的人物形象的。有时为了能使观众在脑海中产生鲜明的内心视象,剧作者不惜在描绘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时,采用一定程度的夸张描写。如描绘一个人的形象“面如满月”、“眉如卧蚕”、“鼻如悬胆”、“血盆大口”等等。在文字描绘上作适当的夸张,即可激发观众内心的视像感觉,以达到艺术渲染的目的。但是,这样的文学形象描绘,显然不适合舞台化妆造型艺术所具有的视觉形象直观性和真实的特性。我们河南省越调剧团创演的《尽瘁祁山》在河南省第九届戏剧大赛中荣获金奖,我作为化妆师也获得了化妆造型奖。荣幸之余,也深感化妆造型的艰辛,更深刻体会到化妆造型艺术在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性,我们创演《尽瘁祁山》这部戏,一是为了完成已故越调大师申凤梅想排这个戏而没有排成的心愿,二是为了进一步锻炼申小梅,让她甩开老师的拐杖用自己的力量再塑诸葛亮这个艺术形象,针对申小梅扮演这次诸葛亮的不同地方,我翻阅了“三国”资料,分析诸葛亮当时的身份、年龄和历史背景,反复构思、精心设计、认真描摹,多次为申小梅试装,并借鉴影视和越扮的特长和画法,为我所用、大胆革新、自制发髻和头饰,一改传统的扮相和服饰,使诸葛亮的形象更生活、更自然,更生动、更亲切、使申小梅扮演的诸葛亮更加风骨遒劲、浑然圆融,豪迈中显出拙扑,苍劲中含几多真情,使诸葛亮的形象造型在大帐中有运筹帷幄、指挥若定的一面,回到家中与妻儿团聚,又有亲切慈祥、谈笑风生的一面,受到专家评委和观众们的一致好评。

被“围观”的人物造型设计——观昆剧《临川四梦》有感

被“围观”的人物造型设计——观昆剧《临川四梦》有感

被“围观”的人物造型设计——观昆剧《临川四梦》有感方绪玲【摘 要】 观昆剧《临川四梦》有感,结合舞美设计、灯光设计谈戏剧中的人物造型设计。

【关键词】 人物造型设计;昆剧;《临川四梦》;焦点透视;一度创作;传统衣箱DOI:10.3969/j.issn.1674-8239.2021.03.012The Character Modeling Design of Onlookers- Feeling of Watching Kun Opera Linchuan Four DreamsFANG Xu-ling【Abstract】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character modeling design in Kun Opera Linchuan Four Dreams combined with stage design and lighting design.【Key Words】character modeling design; Kun Opera; Linchuan Four Dreams; focus perspective; once created; traditional suitcase2021年新年伊始,笔者在天桥艺术中心观赏了上海昆剧团昆剧《临川四梦》(图1)。

汤显祖超越时代的传世文本,昆曲典丽优美的曲词,演员优美的动作、精彩的表演,简约空灵的舞台,令人惊艳的传统昆剧服饰……红妆鬓影,错彩镂金,灼灼其华,中国古典戏剧艺术所蕴涵的美学与哲思在现代剧场交相辉映。

2016年,为纪念汤显祖逝世400周年,上海昆剧团将汤显祖的《临川四梦》(又名《玉茗堂四梦》)——《邯郸记》《紫钗记》《南柯记》《牡丹亭》首次整体搬上舞台,以“四梦一景”的新颖舞台形式呈现给观众。

四部戏,没有纷杂的布景设计和转场。

每部戏的面幕,都用从该剧提取的经典曲牌和唱词来暗喻主题。

舞美设计师倪放以传统戏曲“一桌二椅”样式为基础,从清代古版画插图《暖红室汇刻传奇》里汲取《玉茗堂四梦》的内容为设计表现元素,将之印制在条屏上。

描写戏曲妆容的唯美句子(精选100句)

描写戏曲妆容的唯美句子(精选100句)

描写戏曲妆容的唯美句子(精选100名句)1. 一张粉妆古丽的脸庞,宛如春花吐露,令人倾心不已。

2. 眉宇间勾勒着戏剧的美感,妆容仿佛时光深处的花朵。

3. 淡雅的红唇,如樱花绽放在清晨的阳光中,细腻而诱人。

4. 眼神犹如流星划过夜空,眼角的轻纱间展示着无限妩媚。

5. 丹凤眼盈盈含着一抹秋水,深情中透露着角色的内心世界。

6. 柔和的眼妆,细细勾勒出浓情脉脉的意境,凝神引人入胜。

7. 高高的眉弯仿佛山峦起伏,勾勒出女性戏剧角色的柔美之处。

8. 面颊上的胭脂柔和匀透,宛如晚霞中洒下的余晖,唯美而温婉。

9. 雪白的皮肤映衬着腮红的淡红,宛如春日里绽放的桃花般娇美。

10. 淡淡的粉底点缀着一抹夏日阳光,在舞台上闪耀着光彩。

11. 笑眯眯的眼睛里透着一丝俏皮,为戏曲妆容增添了几分灵动。

12. 唇角轻扬,微笑之间流露出俏皮,如春雨洒在花丛间。

13. 眉眼如画,颇具灵动之态,仿佛戏曲的灵魂诉说了千言万语。

14. 妆容精致细腻,犹如风中微茫的花瓣,唤起人们心中的柔情。

15. 戏曲妆容的每一笔细节,仿佛诉说着一个唯美的故事。

16. 柔和的眼线勾勒出戏曲角色的神韵,如同一弯水墨写意的画卷。

17. 眼睛闪烁着戏曲的光芒,承载着角色的命运与情感。

18. 婉约的化妆技巧,巧妙地表现出戏剧人物的个性与魅力。

19. 妆容中那抹淡淡的亮色,犹如星辰点缀夜空,美不胜收。

20. 纤长的眼线勾勒出妩媚,仿佛流淌的时间在眼底盈动。

21. 轻轻一抹眼影,眼睛如晨光初照,明亮而清澈。

22. 扑面而来的红唇,宛如燃烧的火焰,诱惑人心。

23. 妆容中的每一处细节,散发着对戏曲角色的真情实感。

24. 眉峰微动,眼睛中流转的情绪仿佛细腻的音符,在台上跳跃。

25. 柔和的眼影搭配着眼线的笔触,勾勒出千般表情。

26. 眼角的涂抹,犹如夜空中闪烁的星光,炫目而迷人。

27. 双颊微红的腮红,如花瓣般绽放,妖娆中散发着娇媚。

28. 古典妆容的痕迹在面庞上浮现,历经沧桑的美丽仿若画卷。

以化妆用品与手法的古今对比探讨昆曲的历史变迁

以化妆用品与手法的古今对比探讨昆曲的历史变迁

以化妆用品与手法的古今对比探讨昆曲的历史变迁【摘要】昆曲作为中国传统戏曲之一,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在昆曲表演中,化妆在整个演出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探讨古代昆曲和现代昆曲中化妆用品与手法的差异,并对古今化妆进行对比分析。

通过研究昆曲历史变迁中化妆的演变,可以看到化妆对于艺术表现的重要性。

昆曲的发展离不开化妆用品与手法的不断创新,化妆在昆曲演出中具有重要意义,并且昆曲在保留传统的同时也在不断与时俱进。

化妆用品和手法的变迁与昆曲的发展密不可分,反映了文化与艺术的紧密关系,也体现了昆曲这一古老艺术形式的生机与魅力。

【关键词】关键词:昆曲艺术、化妆、古代、现代、历史变迁、演变、艺术表现、创新、保留传统、时俱进。

1. 引言1.1 昆曲艺术的独特魅力昆曲是中国的传统戏曲艺术形式,具有独特的魅力和韵味。

它融合了音乐、舞蹈、戏剧等多种艺术元素,以其精妙的表演技巧和细腻的情感表达,深受观众喜爱。

昆曲的唱腔优美动人,舞蹈婀娜多姿,表演生动传神,充分展现了中国古代文化的瑰丽与魅力。

昆曲所表现的人物形象鲜明生动,每一个角色都有其独特的性格特征和形体特点,通过化妆、服饰等手法加以突出。

在演出中,演员们通过精心的化妆和服装,将自己完全融入所扮演的角色之中,使得观众能够更加深入地感受到角色的内心世界和情感起伏。

昆曲的独特魅力还体现在其独特的音乐节奏和舞蹈动作上。

其音乐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旋律优美悠扬,节奏明快多变,能够引起听众的共鸣和情感共鸣。

舞蹈动作则融合了中国传统舞蹈的优秀元素,舞姿优美多变,能够给观众带来视觉上的享受和震撼。

昆曲艺术具有独特的魅力,不仅展示了中国古代文化的精髓,也体现了中国传统戏曲艺术的丰富魅力,是中国文化遗产中的瑰宝。

通过欣赏昆曲,观众可以感受到古代文化的韵味和魅力,体验到戏曲艺术的独特魅力和魅力。

1.2 化妆在昆曲表演中的重要性化妆在昆曲表演中的重要性不可忽视,它是昆曲表演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戏曲化妆的个性化与典型化探寻

戏曲化妆的个性化与典型化探寻

戏曲化妆的个性化与典型化探寻戏曲化妆是中国传统戏曲表演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通过独特的造型和色彩,将角色的性格特征和情感表现得淋漓尽致。

在戏曲化妆中,不仅有个性化的塑造,更有一系列具有典型化特征的形象。

本文将从个性化和典型化两个角度,探究戏曲化妆的艺术魅力。

一、个性化的塑造戏曲化妆中的个性化表现在角色形象的塑造和造型上。

每个戏曲角色都有其独特的性格特征和内心感情,化妆师需要通过化妆手法和色彩搭配,将这些特征表达出来。

首先是川剧中的脸谱,脸谱是川剧中的一大特色,其独特的造型和色彩代表着不同的人物性格和经历。

比如在川剧《邓通之抗金》中,邓通的脸谱是金色的,象征着他的豪气和果敢,而刘志蓬的脸谱则是黑色的,表现出他的忧郁和坚毅。

脸谱的个性化塑造让观众一眼就能辨别出角色的性格特征,增强了戏曲角色的个性魅力。

其次是京剧中的花旦和老生,他们的化妆也都有其独特之处。

花旦的化妆多以红色为主,代表着她们的活泼、爽朗和热情,而老生则以黑色为主,体现出他们的稳重、沉稳和深沉。

通过化妆,演员们能够将角色的性格特征表现得淋漓尽致,使得观众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和感受到戏曲角色的内心世界。

除了脸谱和花旦老生的化妆外,其他各种角色的个性化造型也是极为重要的。

比如在京剧《霸王别姬》中,霸王的化妆非常凶狠,以黑色为主,给人一种强大、残忍的感觉;而虞姬的化妆则更加娇媚柔美,以红色为主,体现出她的温柔和妩媚。

通过个性化化妆的塑造,使戏曲角色更加生动立体,让观众对剧情和角色产生更深的共鸣和情感连接。

二、典型化的形象除了个性化的塑造外,戏曲化妆还具有典型化的特征,这主要体现在角色造型的传统和符号化上。

戏曲角色形象的典型化一方面是为了弘扬传统文化,另一方面是为了让观众更容易地辨识和理解角色。

首先是戏曲中的各种角色类型。

比如在越剧中,分别有青衣、花旦、老生、丑角等角色类型,每种类型都有其固定的化妆模式和服饰风格,这些典型的角色类型为观众提供了一个辨别角色和情节的有效指引。

中国昆曲的知识点总结

中国昆曲的知识点总结

中国昆曲的知识点总结昆曲是中国传统戏曲剧种之一,起源于明代,经过数百年的发展,现已成为中国传统戏曲中的珍贵艺术瑰宝。

昆曲以其独特的唱腔、优美的舞姿、精妙的表演方式而著称,被誉为“戏曲之源”,对中国戏曲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对昆曲的历史渊源、表演特点、音乐特色、剧目体裁、流派流派等方面进行系统总结,希望对读者深入了解昆曲和中国传统戏曲有所帮助。

一、历史渊源昆曲起源于明代,具有悠久的历史。

传说昆曲是由曲艺演化而来的,曲艺是指在古代即兴演唱故事的艺人,其中有一种曲艺叫做“昆山腔”,因此昆曲得名。

据史书记载,明朝万历年间,湖南昆山曲艺人白朝奉携带昆曲来到嘉靖年间津沽(今天津)地区传播昆曲。

白朝奉收集了当地的山戏、柳词、杂剧等民间艺术形式,融会贯通,创立了昆曲的三大流派——梨园、坐回、青衿,标志着昆曲的成型。

此后,昆曲逐步形成并传遍全国各地。

清朝时期,昆曲进入了鼎盛时期,成为宫廷和达官显贵娱乐的主要节目。

20世纪初,昆曲逐渐式微,但在文化大革命期间,昆曲得到了一定的发展,相关剧目得以保存与传承。

如今,昆曲作为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了国家的高度重视,各种昆曲演出和研究也得到了新时代的发展和壮大。

二、表演特点1.音律婉转昆曲的音乐体现了古代中国音律的特点,其音乐旋律细腻婉转,曲调多样。

昆曲的音乐分为“腔调”和“唱腔”两种,腔调是指曲牌,唱腔是指唱腔曲牌的演唱方式。

昆曲音乐中的腔调多以古琴、古筝为伴奏,悠扬动听,具有浓厚的古代音乐韵味。

2.表演细腻昆曲表演讲究精细和细腻,演员要求表演出精湛的唱功、功力深厚、表演细腻,更重要的是要有极高的美学修养,驾御舞台、情感、音乐、感知、体现出真情实感。

3.化妆服饰昆曲表演中,化妆服饰也有其独特之处。

演员进行精细的脸谱化妆,用色艳丽鲜明,服饰华丽堂皇,演员的服饰在一定程度上与角色的性格特点相呼应。

4.舞蹈形式昆曲的舞蹈形式也有其独特之处,舞蹈动作、身段优美雅致,动作多以手舞为主,手部动作细腻多变。

花旦的表演艺术与审美功能

花旦的表演艺术与审美功能

角色塑造
通过不同的身段动作来塑 造不同年龄、性格、身份 的花旦角色,展现其独特 的艺术魅力。
面部表情及眼神传递
面部表情丰富
花旦要善于运用面部表情来表现角色 的内心世界,如微笑、互动
通过面部表情和眼神与观众进行互动 交流,引导观众进入剧情,产生共鸣 。
眼神传递情感
眼神是花旦表演中重要的传情达意手 段,通过眼神的明暗、聚散、动静来 传递角色的喜怒哀乐。
03
花旦服饰与化妆艺术
传统服饰特点及演变
01
色彩鲜艳,以红、绿、 黄等明亮色调为主,彰 显女子婀娜与风韵。
02
图案设计精美,常采用 花卉、蝴蝶、凤凰等元 素,寓意吉祥美好。
03
服饰种类繁多,如水袖 、云肩、百褶裙等,各 具特色与功能。
这些道具在花旦表演中也有一定的使用频率 ,它们往往与特定的场景和情节相结合,为 观众营造出更加丰富的视觉体验。
04
花旦审美功能探讨
传达情感与意境美
情感表达
花旦通过唱腔、身段、表情等手段,将角色的喜怒哀乐等情 感表达得淋漓尽致,使观众能够深刻感受到角色的内心世界 。
意境营造
花旦表演注重营造优美的意境,通过细腻的表演和舞台布景 等元素的配合,将观众带入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艺术世界。
旋律把握
熟悉并掌握各种曲牌的旋 律特点,能够准确跟随伴 奏进行演唱,展现戏曲音 乐的韵律美。
情感表达
通过唱腔的抑扬顿挫、快 慢徐疾来表现角色的喜怒 哀乐,使观众在听觉上产 生共鸣。
身段动作与韵律美
基本功训练
花旦需具备扎实的腰腿功 、毯子功等基本功底,为 身段动作的优美流畅打下 基础。
舞蹈元素融入
在表演中融入舞蹈元素, 如碎步、圆场、水袖等, 增强身段动作的节奏感和 韵律美。

戏曲人物行当划分与妆容区别

戏曲人物行当划分与妆容区别

戏曲人物行当划分与妆容区别【摘要】中国戏曲剧种繁多,时至如今,依然有384个戏曲剧种活跃在中华大地。

全国各地的戏曲剧种自古便沿用“行当制”,将戏曲舞台上的人物按照性别、性格、年龄等因素划分为不同的行当,“行当制”是戏曲舞台表演艺术的一大特点。

不同的行当人物在妆容上又有所区别,各具特色的妆容也成为不同行当的一个重大区别。

【关键词】戏曲;人物;行当;妆容中国戏曲剧种繁多,自十八世纪以来,全国各地的地方戏曲蓬勃发展,逐渐壮大。

各地方戏曲表演艺术所形成的历史大致可分为两种:第一种是在传统声腔的基础上,结合地方民间艺术,渐渐发展为新的地方大戏,其特点是表演体系比较规范和严格,规模较大且完备,生旦净丑各个行当齐全,能够表演大型剧目;第二种是基于土生土长的民间艺术发展起来,类似于现在的“草根艺术”,其特点是规模较小,表演的多是民间生活小戏或选取大戏的某个片段或折回,或以唱、念为主,或以歌舞为主,其特点是表演形式灵活,如全国各地的花鼓戏、道情戏、秧歌戏等。

一、行当划分的雏形在戏曲形成的最初时期,就有简单的行当划分之说,那时还不叫行当,而是叫做“脚色”或是“角色”,简称“行”。

那时的角色和现在的角色有所区别,含义也不同。

行当,从形式上来说是对表演程式和形象类型的统一,从内容上来说是戏曲人物规范化和艺术化的形象类型,行当的划分普遍存在于各戏曲剧种中。

戏曲的行当之分由来已久,行当是中国戏曲特有的表演体制。

戏曲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所表现的内容大多来源于现实生活,但又不是直接照搬在舞台上,而是经过艺术手段加工提炼,并虚拟夸张。

戏曲的每个行当都有一套成体系的表演程式,这些程式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有所反映,即对人物的面部性格特征和内在情感加以外化,并以系统的程式化表演训练,进行规范和加工,使其独特的艺术形象和表演手法形成相对固定的模式,经过日积月累的舞台实践,便渐渐形成了“行当”。

行当既是戏曲演员的分工,也是表演技巧类型的划分,既形象又程式化,彼此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昆曲的舞台化妆知识及角色妆容的含义
你知道昆曲的舞台化妆分几种吗?你知道角色们妆容的含义吗?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领略一下昆曲唱腔与身段之外的另一种美——化妆。

昆曲化妆知多少
中国戏曲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舞台艺术,它融合了文字、音乐、舞蹈、美术等多种因素。

从舞台上呈现给观众的视觉形象来看,除表演处于戏曲核心地位外,人物造型也极为出彩,时刻吸引着观众的视线,让人们随着那些涂红画绿的夸张脸谱、身着色彩斑斓戏衣的人物形象,进入一个多姿多彩的戏剧王国。

这就是中国戏曲在人物造型上所表现出的亦幻亦真、魅力无穷的特色。

昆曲人物的化妆富有独特的民族风格,注重艺术上的夸张、变形,以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和精神面貌,是非鲜明。

人们常用一句话来概括,即为“公忠者雕以正貌,奸邪者刻以丑形”。

舞台上人物的外部形象装扮,可以映照出人物内在的品德与性格。

不同于日常生活所使用的以美化为主的化妆术,中国戏曲艺术的化妆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美化、丑化及夸张。

美化是用于修饰或掩饰演员五官的瑕疵,例如皮肤粗糙、面型过宽或过窄等,可以通过在面部涂抹油彩和脂粉或者贴片子等方式加以美化和修饰。

丑化是用于丑角,一方面是以此化妆来增加滑稽、幽默之感,另一方面为了反衬剧中主要角色的美丽容貌,把配角画得特别丑。

夸张手法大多用于动物、鬼神妖怪或个性强烈的角色,例如《武松打虎》中的虎型、铁面无私的包青天等。

一般来说,生行、旦行在舞台上的化妆,均是略施脂粉以达到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