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谈新课程改革下的高中生物教学九专题

专家谈新课程改革下的高中生物教学九专题
专家谈新课程改革下的高中生物教学九专题

专家谈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高中生物教学

目录

专题一:高中生物学教学中常用的评价方式 (1)

专题二:在教学中如何把握课程内容的变化 (8)

专题三:落实课程目标——生物学概念教学 (18)

专题四: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教学策略 (26)

专题五:有效运用“讲授-演示”教学策略落实课程目标 (35)

专题六:必修模块教学――分子与细胞 (46)

专题七:必修模块教学——遗传与进化 (54)

专题八:必修模块教学——稳态与环境 (65)

专题九:选修模块教学――生物技术实践 (71)

专题一:高中生物学教学中常用的评价方式

主持专家:宋立、王健

嘉宾专家:刘恩山

专题立意:教育评价是许多生物学教师非常关注的话题。当前的高中生物学新课程,无论是在课程理念,还是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学习方法、教科书等方面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面对这样的变化,作为教育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评价也应该随之产生相应的变化。那么在高中生物新课程中,有关评价理念、评价形式、评价策略等都发生了哪些变化呢?

解决问题:

1.高中生物学新课程中评价理念发生了哪些变化?

2.生物学课堂教学中的常用的评价方法和评价策略有哪些?

3.如何有效地运用课堂测试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4.如何在生物学课堂教学中有效地运用实验操作评价和学生作品评价对学生的学习

情况进行评价?

第1学时

主要观点1:课程理念的变化将使评价发生相应的变化

从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中可以看到,课程理念共有4条:

第一,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第二,面向全体学生;

第三倡导探究性学习;

第四,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这种课程理念的变化,可以导致评价发生相应的变化。

评价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评价目的、评价内容、评价方式、评价主体等。

主要观点2:教学评价应该从备课时就已开始

教学评价是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教学评价的重心也应该放在课堂教学之中,比如说在备课的时候,首先我们要对学生进行分析,这就是一个评价的过程。课前对学生的知识、能力、学习经验等做出评价。从而,找到教学的起点,确定教学的思路和方法。我们一起来看ppt,展示北京50中学侯海波老师主讲的《微生物的类群》教学设计——对学习者的分析。

由此可见,对学生进行课前的评价是非常重要的,这是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必须要做的。这一环节很容易被教师忽略,因此应引起教师的高度重视。在评价理念发生变化的时候,一定要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评价,教师应该把评价贯穿于课堂教学的整个过程之中,实际上评价从备课的时候就已经开始了。这是教师需要注重和加强的一个重要环节。这样可以为教师了解学生已知了哪些知识、具备了哪些能力和学习经验有比较充分的了解,以为教学提供帮助和支持。

主要观点3:课堂教学中采用的评价策略多种多样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采取不同的评价策略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刚才谈到了在课前备课时对学生进行课前的评价和分析。在课堂上,教师也可以采取各种不同的评价策略。下面我们谈一下课堂教学中教师所采取的评价策略。下面我们来观看广东东莞高级中学曹英姿主讲的《细胞的吸水与失水》的课,我们选取了其中3个教学片段,我们来分析一下教师是如何运用多种评价策略进行教学的。

(1)激励性评价策略

观看了曹老师的第一段教学视频后,我们可以看到,教师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对学生的课堂表现,能正面引导,及时鼓励。表现出两个评价亮点。

●在第一组学生向全班汇报了实验方案、实验实施的过程和观察的现象的过程中教师

及时评价:“同学们看他们观察得多仔细,我们也要向他们学习”,同时也引导其他

同学认真观察。评价的导向作用。

●在第一小组的同学上台汇报和汇报结束后,全班同学都爆以热烈的掌声。上台前的

掌声给了第一小组的同学以自信、以鼓励;结束时掌声是对第一小组的同学试验的

肯定和赞扬,从同学的掌声中第一小组的同学获得了成功的喜悦。

当然,鼓励的形式可以多样,不一定非要用掌声,至于采取什么样的形式,激励学生,这需要老师们的创造。

(2)学生互评——赞赏性评价、质疑性评价

在观看了曹老师的第二段教学视频后,我们可以看出,评价的亮点主要表现在学生的互评上,体现出评价主体的多元。

当第2小组的同学汇报完毕时,全班再一次响起热烈的掌声,教师紧接着说:“第2小组的同学讲得很精彩,(精彩在那?)他们阐述了实验设计的原理和思路。”教师的后半句评价,点评得非常到位。

接着,教师引导学生对第2小组同学的实验方案,进行分析讨论。

有的学生赞同第2小组的意见,并说明赞同的理由。

有的学生提出不同的意见……

在这一段视频中,我们又看到了更加丰富的激励性评价。还看到了学生互评中的赞赏性评价、质疑性评价。正是在讨论、评价的过程中,学生的多项思维能力、辨析能力、审美意识等综合能力悄然提升。发挥了评价促进学生能力发展的作用。

(3)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我反思评价

观看了曹老师的第三段教学视频后,我们可以看出,教师主要采用了教师引导下的学生自我反思评价策略。

当教师展示了正常的质壁分离及复原的实验现象后,及时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实验方法、实验现象、做自我评价、做自我反思。有的同学失败了,分析了失败的原因。有的同学成功,分析原因。

正是在学生自我评价和自我反思的过程中,锻炼了学生多思善想,学中生疑,疑而有思的良好的思维品质。教师有意识的引导学生自觉、自省地不断修正不足,努力发展自己。从某种程度上,学生的自我反思评价是在真实的教学中,将教学、评价与学生的发展有机的融为一体。

(4)延时评价策略

除了以上谈到的几种评价策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还会用到另一种评价策略——延时评价。接下来再讨论一下这种策略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请大家先观看一段教学视频,是由北京市汇文中学庞玥老师主讲的《育种》一课中的教学片段。

所谓,延时评价就是利用学生的期待心理,对学生的提问或回答不及时评价,而是把评价的时间适当往后拖延,给学生留出一定的思考时间和空间,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去探究,让学生在完成思考过程、获得顿悟之后,再给以其恰如其分的评价或小结的一种评价方式。

在课例中,教师联系农业生产实际,创设问题情境:如何培育人们所需要的优良品种(矮秆抗病),有的同学提出自交、有的同学提出测交,发表了自己的观点,教师并没有立即给予评价,只是先提出小麦是自花传粉的植物自交更便捷理由,从而激发学生继续思考和分析欲望。继续推进课程。

请继续观看课堂教学片段(时间)北京市汇文中学庞玥主讲的《育种》教学案例

在师生共同分析了连续自交过程中纯合子的比例变化之后,此时引导学生分析比较评价两种方法。

恰当运用延时评价策略,引发学生之间的讨论和评价,更有力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给学生思考、领悟知识增添了时间和空间,促进了学生创造性思维和求异思维的发展,有利于落实课程目标。

【小结】

刚才观看了几位教师的教学片段,课程中贯穿着不同方式的评价策略。下面做一简要总结。

第一,整个课堂中从备课到课堂教学的各个时段都贯穿着各种不同形式的评价环节。评价是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之中的。

第二,在备课过程中,进行教学涉及时,一定要把评价设计在其中。这对于教学来讲是一个很重要的启示。

第三,根据新的课程理念,师生共同发展的方面,评价的主体发生了变化。既有教师的评价,起引导和组织的作用,让学生参与评价。同时,也看到了同学的互评,学生就是评价的主体。使学生生动活泼的得到发展,发扬学生的主体精神,这种主体的精神也包括评价在内。

从评价的主体上看,反应出评价主体的多元化特征,包括教师评价、教师组织学生评价、学生互相评价,学生自评。

第四,评价的内容既有实验的设计、实验过程的评价,又有对知识理解和应用的评价,能力的评价,科学态度和情感方面的评价。

第五,评价的功能。最重要的一点是激励性评价。从最根本上来讲,评价的目的是激励学生的发展,因此激励是评价最重要的功能。无论是鼓掌,还是教师的评语,都是对学生的一种赞赏。从评价的功能来看,反映出评价的激励、赞赏、补充、质疑等多种功能。

对于一堂好的课堂教学,不仅课堂教学目标要准确,教学流程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过程,留给学生一定的空间和时间参与相应的教学活动。还有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是否能够自始至终地贯穿着评价。评价的主要方向是激励学生不断前进和得到发展。

第2学时

(5)概念图评价策略

在上一课时我们对课堂教学中的常用的策略做了深入的探讨和分析。接下来我们继续探讨其他的几种常用的评价策略。

除了以上常用的评价策略之外,教师还经常运用其他的评价策略,例如概念图策略。

首先来看一下,什么是概念图。

从ppt中的概念图可以看出,概念图是一种图解,能够形象地表达命题网络中一系列概念的含义及其逻辑关系。它是由概念和连线所组成的。

从这个例子中可以看出概念图有以下几个特征:

a.层级性——概念是按分层的形式来呈现的

b.包含交叉连接

c.包含许多具体事例,有助于解释特定概念的意义。

d.针对同一知识领域,不同人绘制的概念图可能存在明显的不同。

一个理想的概念图应该具备的基本特点:

(1)概念间具有明确包容关系的层次结构。

(2)概念间的内在逻辑关系可以用适当的词或词组标注出来。

(3)不同层级概念间的纵横联系清楚、明确,并形成一些交叉点;纵向联系说明概念间的包容与被包容的关系;横向联系可以说明处于概念图中同一层级水平的概念间的有意义联系;而交叉关系则说明处于不同层级概念间的联系。

利用概念图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师可以编制各种各样的题型,例如选择题、简答题等。请老师们观看ppt,第一个是崇文区07年的高考模拟题,针对“免疫”设计了一个选择题。由于有关免疫的概念和内容比较多,也比较复杂,因此,在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时,把这些概念用概念图的形式来表示,设计四个不同的选项。对于简答题,同样也可以运用概念图的形式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第二个例题就是有关物质代谢和物质之间关系的简答题,利用概念图的形式展示出来,设计了几个问题,层层深入,考查学生对于概念的掌握情况。

【小结】

刚才介绍了概念图的概念、要素和基本特征,以及如何运用概念图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检测。概念是科学素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课程标准中对生物科学素养的解释中谈到“生物学的核心的、基本的概念是构成学生生物科学素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所以,概念图用于评价和总结都是非常实用的。

从科学的本质来讲,科学就是人类在探索自然界过程中所形成的概念和概念的系列。科学还是一个过程,科学还有其他的组成部分。对于概念和过程来讲,概念图正好可以包括这两个组成部分。因此,概念图可以用于课堂教学之中,把相关的概念系列化、网络化。反过来,它还可以用于评价过程,检测学生对于概念的掌握情况。

在现在的教学之中,我们不仅要在复习课中注意总结概念之间的关系,同时,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之中,也应注重使用概念图进行总结,从小到大,逐渐增大概念网络。

概念图的形式可以是自上而下的形式,也可以是从左到右、环形、两圆相交等不同形式。概念图的形式可以多样化,让学生进行创造。

在教学中,除了概念图策略之外,教师通常还经常使用思维导图、流程图、知识结构图等多种形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6)课堂测验、考试等评价策略

为了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还可以通过其他的评价策略对学生进行评价,如课堂测验法、学生调查法、考试等。

首先讨论一下随堂测验这种评价策略。在观看了江苏镇江高级中学刘敏老师《物质跨膜运输》教学片段。刘老师在讲解完物质跨膜运输的几种形式后,在课快结束的时候,设计了评价的环节,共设计了3个题目。这几个题目的难度依次加大,逐级递进。学生在互相讨论、交流和讨论的过程中,教师通过学生的回答情况,对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进行检测。

随堂检测还有其他的形式,这里有一个例子,是北京京源中学吴春萍老师《进化性变化是怎样发生的—基因水平的解释》。

在复习巩固环节,吴老师出了两个题目,主要用于检查本节课的核心主干知识。为了

检测学生的回答情况,教师还制作了评价量规,设计的很新颖,适合老师对学生做出综合性的评价。

【小结】

两个例子很难包括课堂检测的所有形式,刘敏老师的课例,相对来讲比较容易,主要让学生互相交流、探讨、互相质疑补充,再获得答案。体现了课堂检测教师有计划的设计的评价。显得很生动和活泼。吴春萍老师的课例,有关进化的内容有一定的难度,为了检测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师编制了两个测验题和相应的评价量规。教师希望通过评价来促进学生的学习,并了解学生对于核心概念的掌握情况。课堂上可以进行分数化的记录。

课堂检测是教师经常使用的,但是不能占用太多的时间,尤其是纸币检测,最多7~8分钟。此外,不能让学生摸着规律,不能每堂课都这样做,避免引起学生的紧张,影响教学,上课不专心听讲。个别重要的内容可以通过分数的形式进行评价。

值得注意的是:课堂测验法,并非每节课都需要进行的,建议教师根据教学需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安排测验的内容和频度。

主要观点4:实验操作能力的评价策略

实验教学是生物学科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除了对学生进行纸笔测试之外,还应该对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进行评价。下面将就这一话题进行深入的探讨和分析。

生物学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新课程要求多学生参与的实验活动。对于实验教学来讲,更加侧重对学生能力的评价。教师首先要对课程标准中的能力目标有一个整体的把握。《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中“课程目标”的第三个维度就是“能力”。对学生应该达到的能力水平做了整体的要求。

(1)学期整体计划

在充分理解课程标准对能力这一课程目标的要求之后,再对教材中的实验进行分析。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在每个学期伊始,根据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充分挖掘教材内容,对实验操作技能的评价做一个整体的设计和规划。下面就来看一下一位教师所做的学期规划。

刚才展示了一份实验教学计划,展示了整个学期中所要进行的实验教学活动,以及每个活动所侧重培养的学生的能力。然后在相应的活动中再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评价。那么在制定这种学期的教学计划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呢?这是许多教师关注的一个问题。

几点需要注意的问题:

科学探究能力的评价。课标中的要求是“初步学会”,一共有11条,在高中生物教学中从来没有这么系统的提出过,初中科学探究能力的要求是了解其6个阶段,要求学生有一个整体的认识。而在高中阶段则要求的比较具体,要求比较高。

分解进入到各个活动中去,因为不是每个活动都可以同时培养这11种能力的。每个探究活动侧重某些能力,学习了比较长的时间以后,学生就会在整体的探究能力方面得到发展,因此需要有一个整体的计划。

(2)评价量规的制作

有了整体的能力评价规划,教师就可以在具体的活动中,有所侧重地对学生的实验能力进行培养和评价了。在具体的实验教学中,如果要评价学生的实验能力,教师应该做哪些准备工作呢?

在具体的实验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材的内容要求,设计相应的表格,对学生的动手操作过程及其实验操作技能变化情况做较为详细的记录。评价量规就是常用的一种评价工具,教师可以利用该工具对学生的每项表现进行详细的记录。

请大家看一个例子——“必修1 观察DNA、RNA在细胞中的分布”的评价量规。

对实验操作技能的评价可利用实验操作考核表等工具。利用考核表评价操作行为时,要依次列出需要检核的项目及操作行为要点,然后,观察被检核者是否表现了这种行为,并予以记录。检核表的制作应以实验步骤和操作要求为依据。

【小结】

在具体的教学评价中,使用评价量规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评价量规要抓住要领,宜粗,不宜太细,否则操作起来很繁琐。

2.教学中,每项探究活动都要设计评价量规,应有计划的挑选部分活动进行评价,而

且每次的侧重点有所不同。

3.在具体操作时,要提前告诉学生,教师要用这样的量规进行评价,有利于调动学生

的学习积极性。

主要观点5:学生作品的评价

在实验教学中,除了评价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之外,还应该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例如,学生的实验报告、调查报告、手工制作的模型、生态瓶等。尤其是模型,是这次新课程中新增加的内容。请观看北京十一中学唐俊颖老师主讲的“制作DNA模型”教学片段。

从录像中可以看出,教师把学生的作品作为一节展示课,学生课下完成作品,课上进行展示和交流。学生的作品非常丰富,可以看出学生的热情很高,有一个学生用了两个晚上在家长的帮助者下完成的。体现了学生的创造性,在制作的过程中,一方面强化了学生对于DNA的认识,另一方面评价了学生的创造性。

教师还制作了一个“DNA模型制作的评价量规”。

在这一评价量规中,从科学性、艺术性和情感态度三个维度,对学生制作的DNA模型进行了评价。采取自评、互评、师评共同参与,体现了评价主体的多元化。量化评价与质性评价相结合。

【小结】

根据新课程的要求,要求学生制作多种模型,例如细胞结构模型、血糖平衡模型、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水族箱模型等。构建模型是当代科学研究中非常重要的一种形式。

第一,模型的评价中最重要的是科学性。

第二,模型的评价还应注意一定的艺术性。

第三,模型的评价还应注意其创造性。

对于模型的评价,同时还可以评价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精神、美育精神等。

在对学生制作的模型进行评价,可以将其推广到对学生其他作品的评价之中。

【视频课程总结】

这两个课时的内容,可以帮助教师解决几个问题。

第一,评价并不神秘。

第二,评价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之中。

第三,课程理念发生了相应的变化,评价理念也应发生相应变化,具体地体现在评价内容、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形式高度多样化(终结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相结合),留给教师许多创新的余地和空间。

期待着在日常教学中,有更多的教师关注教学评价,有更多的教师创造出新的经验,丰富关于教学评价的内容,发展有特色的评价理论。

根据讨论,我们可以看出,对于不同的教学内容,或不同的评价对象,教师所采用的评价方式和评价策略就有所不同。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根据高中生物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和评价要求,根据实际需要,在深入分析课标和教科书的基础上,选择恰当的评价方式,对学生进行公平、公正、客观的评价,以真实反应学生的学习情况。这样才能有利于教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改进教学质量,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学习,有利于教育体系的优化和完善。

【布置作业】

1.选择1课时的教学内容,完成教学设计,重点说明如何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过程性评价。

2.选择1课时的教学内容,制作一个利用概念图检测学生学习效果的教学设计。

专题二:在教学中如何把握课程内容的变化

主持专家:陈月艳、薛红

嘉宾专家:刘恩山

一、引言

过去的几十年间,生物科学和技术迅速的发展,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这种改变

对公民的科学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中生物课程顺应时代的发展,在内容上也发生了相应的改变。面对这样的变化,部分老师产生了畏难心理。那么我们今天这一专题要的研讨话题是:在教学中如何把握课程内容的变化。

二、课程内容发生了哪些变化?

(一)一线老师谈感受

教师1:首先就是教材的内容深度和广度加大了;第二是学生的活动探究活动增多了;第三是教材注重对学生科学素养和能力的培养;第四就是每节内容前面增加了本节要点,可以使学生对这一节他所学的知识一目了然;另外每一章后面都有本章小节,对全章的知识进行了高度的概括和总结;第六就是习题,课后习题种类多样,而且是图文并茂;第七与以往比较新教材更注重联系实际;第八是更注重科学史的学习,增加了许多科学史的内容。

它和原来的教材比,更注重了学科间的整合,强调各学科间的联系和一致性。学科内的综合也增强了;重视一些STS这方面教育,比如后面遗传与优生的问题,单提一节来阐述。分子和细胞那部分中,对光和速率的影响因素问题以及它在实践中一些应用问题都明确提出来了。

内容更丰富了,原来教材没有但是上课肯定要讲的内容,现在都呈现在教材上了。比如说神经系统的构成、神经元的结构,这样的内容都增加进来了;再一个变化是教材内容更好地体现结构和功能的统一、整体与局部的统一。比如有需多需要讲功能的时候,先把结或者说相关的模式图等等都呈现出来;此外实验这一部分,和原有教材相比是不一样的。它的实验内容更新了,而且从操作方法上,它更贴近于现在的一些新技术的应用,不像原来的教材,只是那些传统的实验方法,它增加了很多的新的这种实验的技术或者是实验的器材药品,跟现在的科学的发展比较近,但是我们也担心一个问题就是:我们的实验设备更新问题。

教师2:教材中实验对学生的指导性增强了

教师3:这个课本里有好多小资料,都是涉及了一些学科的一些前沿知识;另外就是所出现的名词,都加了英文的解释,这样如果这个翻译过来的有异议的话,看这个英文的解释的,也应该是很好的跟这个概念有一个认识;再有就是有好多学术的学生收集信息的活动要求,这样的话能够提高学生收集信息的这个能力,为他终身的学习都打下了基础(二)专家谈变化

刘恩山:老师们的这种感受还是很真切的,他们对教材中的变化,会显得更敏感一点。他们刚才所陈述的这些变化当中,有一些是具体的变化,比如说反映在教材特征上面的一些变化。但是他们同时也注意到了在细节的变化后的一些实质性的变化,或者说一些最重要的一些变化。我觉得她们刚才说的里面大概有这样几个方面,可能是她们共同的感受、和共同认识:

第一个方面就是教材的内容变化。老师们认为教材的内容加深了。实际上跟过去的教材内容比,相应的专题或者涉及到的相应知识点或者范围来说,比原来没有扩大,有些内容删减了,缩小了。但是另外一个感受她们是非常深切,就是在减少了内容和范围之后,每一个部分的内容加深了,着加深就跟过去有一个明显的差别,就是过去告诉你这件事,

你知道了就行了。那么现在不是这样,现在就是你不仅仅要知道这个是什么,而且你也应该知道为什么会是这样

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要知道后面这样一个机理。所以从内容相对来讲,学习的内容范围并没有增加太多,但是深度要求变化了。

薛红:我觉得作为一线的老师,针对自己使用的某个版本的教材进行这样的分析,去寻找其中的变化,只有了解变化才能够应对变化,所以老师们做这样的新旧教材的比较是非常必要的。也说明我们老师能够用研究者的眼光去看待教材,去分析教材。

刚才说到内容的变化,我非常同意刘老师的看法,关于内容变化多,实际上是我们的一种感觉。但是实际上并没有增加很多,不过在某一些地方,知识会更加完善会更加丰富了,要求让学生理解的成分更多了。

刘恩山:老师们刚才还说到了另外一件事情,其实也涉及到跟知识相关的内容,就是联系实际更多了,按科学教育的术语就是STS,科学、技术、社会的内容加重了。确实是这样的。因为我们在课程理念当中,有这样的一种认识和想法,所以要把它体现在教学内容当中。这样的变化实际上要求学生要更深入地去理解相关的知识,并能够知道这些知识是怎么运用在技术中的,怎么来解决现实生活中的这样一些问题的。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老师们的这个感受,也是实实在在的一个感受,对课标的理解也是对的。这样把实际应用和相关的,核心知识相系起来,要学生能够把这些知识,深入地理解,能够把它运用到跟现实问题

的解决之中,运用到生活之中。

陈月艳:这些和STS有关的内容都是对学生未来的生活有很好的指导意义的,比如毒品问题、爱滋病问题、激素和抗生素药物的应用问题、遗传与优生问题、和生物学有关的职业等等。

我们一起再回顾一下,在老师的发言当中,还注重到了这样一个变化:就是在课程标准里,对实验要求的变化,这是一个很重要的一个变化。反映了我们要实现课程标准中的三维目标,其中要实现学生的能力的提高,要实现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变化。这样些教学目标,最有效的方式之一就是让学生参加一些学习活动。

三、为什么会有这些课程内容的变化?

刘恩山:课程变化的原因,我想有三个方面是我们一定要看到的:

第一个方面:课程实际上是时代的一个产物。

第二个方面课程内容的变化要体现课程目标。

第三个方面:课程内容变化体现课程理念

薛红:课标里把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作为咱们本次课程改革的一个核心的任务。所以在教材中有很多地方,其内容的编排都利于很好地培养学生的生物科学的素养。比如刚才老师提到了增加科学发现史的内容,按照按照科学发现的的过程去编排教材内容,以很好地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科学思维方法。

谈到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生物学是一门科学课程,所以这门课程要体现科学的特征,这个教材里边很好地体现一种科学的动态发展的过程,比如说像刚才老师谈的,增加了好

多科学史的内容,让学生去追踪科学家的工作,体会科学思维科学方法。再有尤其是像遗传那部分,它不是在像过去,那样编排,比方说过去是直接告诉学生遗传现象的本质是什么,再用这些知识去解释一些遗传现象。现在是先从遗传现象出发,再分析它的细胞学基础,最后再分析它的分子基础,所以它遵循一个科学发现史的过程。

四、迎接课程内容变化来来的挑战

(一)来自于一线教师的困惑:

教师访谈记录:

第一是知识内容和深度加大的比较多,对老师来说首先是需要再学习,再对学生来说,这些内容是不是都能理解,尤其是对于文科班学生,学这么深到底对他有没有意义?会考怎么办?这个教材不是说针对好学生,而是对所有的学生,那我们应该想到好中差各类型学生。那么对这样的学生,我采取什么样的措施?能不能降低难度?或者在这个教材基础上有所删减?这个删减,是由老师决定还是统一来做?,这个问题我觉得有待商榷。

第二就是内容这么多,但学时是有限的,在时间有限基础上,对于像我们这样基础比较差的学生,能不能在短时间内就完成任务,即使是完成了恐怕也是没有理解到位。所以我觉得这一点,也是在备课和教学的过程当中,很难驾驭的。

第三就是实验活动多,那这些活动能不能开齐开全?我举一个例子:比如我看稳态环境的教材71页有这样一个活动,叫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在整个活动设计当中,就要求两周,每天都要进行观察记述,那这样的活动,在我们现有的条件能不能做到?这个实验准备是什么时间去准备?什么时间做这个实验?是算在课时内还是在课外做?这些我觉得都是需要在后面认真琢磨的问题。

(二)如何看待困惑

刘恩山:我们先来回顾一下他说了哪些困惑。在他谈到的困惑当中,第一个他觉得相对于课时来说,就是我们给定的课时,一个模块36个课时,他觉得内容比较多,另外他觉得难度比较大?是不是要删减。这个是要看老师们对课时的安排和对教学内容的这样把握。有些内容可以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

比如说他可以把探究式的教学内容和讲授式的教学内容结合起来。有些内容大家都知道,用讲授式的教学方法,在单位的时间里,传递的信息量就比较多,进度会比较快。但是用探究式的教学,实验活动多一些,那在单位的时间里,教学内容或者教学进度就会稍微慢一点。所以老师们在不同策略的选择上,教学内容安排的把握上,可以根据自己的经验,老师们有一些交流,然后重新把握这样一些内容。

陈月艳:适当地安排这些内容,应该说还是可以完成的。因为实际上在教材编写的时候,编写人员已经考虑到了,课时和内容的变化,所以我想,如果能够确实按照课标的要求,按照当地的这个政府的教育部门的那种课时的安排,应该说时间上基本上还是能够保证的,够用的。

刘恩山:一般进入课改实验之后,像当地的教育行政部门,配套试验方案都要出台,有相应的指导性文件。所以应该说从生物学教学来说,每个模块36课时,每周四课时还是能够保证。就是说,内容还是能够完成的。这就涉及我们老师如何去整合教材、如何去选

用适当的教学策略来完成。在教学参考书上,我想所有版本的教学参考书,都对教学时间的划分有一个建议。所以老师们也可以利用这些教学参考书,帮助自己来筹划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的安排。至于删减的这个问题,我觉得这个权力实际上是在老师们手上,因为从教学内容看,不同版本的教材的教学内容,是不完全一样的,有的会显得丰满一点,有的会显得简要一点,都是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所以老师要认真研读课程标准,然后再来分析这个教材跟课程标准之间的要求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然后老师再来看一看,我的学生能够接受到什么样的这种程度,然后把理解课程标准、分析教材、对自己学生和教学环境教学条件这种把握,这四个因素结合在一起,来最终决定教学内容应该到什么样的深度,到什么样的难度,我觉得这个权力主要在老师。或者在一开始可以更多的在集体备课组里边,大家来商讨来解决这样一个问题

薛红:刚才谈到的,就是我们的课程要体现时代性。确实是新增加了一些内容,而且原有的一些内容有一定的丰富和拓展。在这样的情况下,必然对老师已有的知识结构提出了挑战。那么本身我们现在的社会,就是一种学习化的社会,其实是对我们每个人的终身学习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么老师应该说是以促进学生的终身学习的能力为己任的,所以老师自身必须具有一种终身学习的能力或者意识,所以我想面对难度加大,那我们没有别的办法,老师只有加强自身的知识储备。因为毕竟我们老师是新的知识方法还有新的观念的一个传授者。

薛红:文理科学生所学的内容,基础的内容没有很大的差别,其实也说明学科之间应该是相互渗透相互联系的,所以作为教师,可能我们在进行知识储备的时候我们就不仅仅是我们自己的专业的知识,我们学科以外的一些知识,我们还要有更丰富的储备,这样可能也才能够适应新课程的变化。比如说文科学生,不能说没有必要学生物,非常有必要学生物的。因为知识之间是相互渗透的,比如说我们生物上的一些内容,可以作为英语语文阅读的素材。

薛红:关于实验课能否开足开齐的问题,咱们教材内容有些是属于建议活动,那么建议活动,并不是要求百分之百地来做。而有些实验,比如说,探究培养酵母菌中的种群数量动态变化的这个实验,这样一个长周期的实验,通过老师的周密计划和有序安排,是不是也是可以能够完成的。

陈月艳:刚才其实这位老师提出的是一个具体的实验,可能从这个具体实验里,反映出来的可能也是老师对整个教材当中的实验的一种畏难的情绪。毕竟他认为这个实验,增加了好多的内容,是不是能够完成?其实老师还是可以把心情放轻松一些的,首先我觉着教材编写者在编写这些实验活动的时候,尽量地去考虑这些实验的器材,应该能够在当地或者在很多的地方搜集到,既经济又能够找得到的材料。另外可能大家感觉到最难的部分,莫过于就是理科学生的那个生物技术实践了。我想那一本教材当中的实验,当地的一些教育部门会有培训,另外这里边的内容也不会要求全部去实施,各地不同的部门,可能会根据他们当地的实际情况,选择一些可以做的来做。那么我想这个问题就解决了。那么就像刚才刘老师谈到的,我觉着最重要的是一个教师对整个这门课程要有一定的计划性。

计划什么时候准备哪些材料?做哪些实验。

薛红:老师面临的另外一个挑战,就是过去我们的教学,往往是具有确定性、统一性

的,比如说我们的教材,都是人家给我们选定好的,我们的课时计划怎么安排,也基本上是规定好的,包括评价方式。那么现在新的课程给了老师更大的自主性,比如说可能你手里有几本教材,你要有一个选择的问题,另外可能关于这评价等等问题,这样我们的自主性提高了的时候,我们的老师可能觉得好多事情需要我们自己去做决策,自己去思考,我想面对这种变化,很多老师可能就会觉着困难和不适应是有一些的。教学中的自主性恰恰是我们老师在这次课改中需要提高的问题。

(三)教学案例《人体免疫》教学

1.备课时的思考

陈月艳:

(1)针对免疫具体内容,新的教材有什么变化? 它为什么这样变?

免疫在新的教材中,属于必修模块三的稳态与环境这部分,旧的教材中,这部分内容是放在选修教材中。那么为什么把免疫放在必修模块中,成为所有的学生必学的内容。发生这样的变化,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通过这部分教学,应该让学生知道免疫也是我们维持人体的稳态的一个体现;教材发生这样的变化,第二个原因,增加了免疫这部分内容,能够让学生更好的形成一种珍爱生命、珍爱健康的一种意识,更好的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

(2)制定合理切实的教学目标

课标中对于这一部分的内容阐述是:概述人体免疫系统;关注艾滋病的流行和预防的目标。那么针对课标当中规定的这样的目标,我制定了我具体教学的三维目标。

(3)教学设计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

陈月艳:对于教学设计的思考:

导入和结尾的思考:一节课的导入的时候,我想最好能够达到这样几个目的吧:第一个,导入首先应该能够激趣增疑,激发学生的兴趣。那么这一节课我用政府对艾滋病人的关爱,用艾滋病孤儿的数据,用艾滋病人的那种令人恐怖的表现引发学生的兴趣,是我的一个目的之一;我思考的第二个问题就是,一节课导入提出的问题,最好能够统领这一节课的知识内容。那么我想有关艾滋病的致病机理,它涉及到了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全过程,有这样一个导入,我是希望让学生在整个课程的悬念当中,和对问题的思考过程当中,来接受我这一节课的内容。第三个想突出的,就是我前面讲了为什么增加艾滋病的这部分内容。实际上是想让学生形成一种健康的生活习惯,那么以这个作为导入,是想对学生进行这样的情感的教育。对于结尾的思考:解释爱滋病导致个体免疫力下降,死亡的原因;总结免疫系统的概念以总结整节课的内容。同时让学生体会到我们的免疫系统的结构的完善和功能上的协调统

对于概念教学的思考:搜集、准备联系生活实际、紧扣概念要素、启迪诱发思维、平凡而朴实的概念教学素材,帮助学生去分析概念的每一个要素,然后让学生去习得概念。

对于如何突破难点的思考:免疫的过程非常复杂,我想我能不能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就是把信息技术和我们的课程的教学内容很好地结合起来,这样来突破重点和难点。

2.免疫内容课堂教学评议

薛红:我看完陈老师这节课之后,我确实感觉,它非常亲切流畅,那么即使是文科班的学生听了这课的话,他也很容易能理解。原因就是说陈老师是通过很多很多生活当中的

实例,来介绍这个概念的。比如说通过被蛇咬伤的病人就诊方式不同,长期吃母乳的婴儿不容易患病,通过检测血液当中抗体的类型,判断是否患有这种疾病等等,这一系列的实际的例子,我们把抗体这个概念,它的特性、它的分布、它的产生过程等等都了解的非常清楚那么学生对抗体这个概念,也是理解的非常到位的。

再有我觉得这节课,老师的过渡是非常自然的,学生学起来也觉得很舒服。比如说老师在讲完抗体之后,如果过渡到B细胞和T细胞的学习的时候,那么老师出示了一个例子,就是患有先天性重症联合免疫缺陷病的这个孩子,叫大卫这个小男孩。那么这个例子一拿出来之后,让同学的心里有一种震撼。对他12年的囚徒生活的一种同情,还有由于手术失败之后,结束自己短短生命的这个惋惜。我觉得学生马上就对这部分知识更有可求的欲望,那么在介绍这一部分的时候呢,老师介绍了B细胞和T细胞之后,还用了一个表格的出示,来对两种细胞的特性有一个回顾、一个梳理的过程,同时又为下一部分学习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奠定了基础,这个我觉得非常舒服的这样一节课。

免疫体液这部分,的确是这一节课的难点。不仅是这一节课的难点,我认为也是这个模块的难点。因为难就难在这部分内容,它是抽象动态变化的过程,在这个复杂的变化过程当中。参与的细胞数量种类非常多,不论是文科学生还是理科学生,对于这部分理解起来确实是非常难的。陈老师教学上解决难点的有效措施,我觉得主要有这么两点:第一点我觉得是使用的媒体技术,很好的突破了教学的难点。那么体液免疫它是一个动态的变化过程,如果光看书上的文字,它是静止的,即使是看图片它也是静态的。那么多媒体课件就克服了这个困难,它由静态可以转变成动态的过程,由微观的变成宏观的过程,那么老师采用了这个策略之后,学生就很容易可以说理解了。体液免疫这个复杂过程,突破了教学的难点,也提高了教学效率。这是一点,我觉得

老师使用的非常好的一点。学习的过程当中,教师采取了一系列的活动,这种活动包括观察、然后讲解、总结、然后再总结的这么一个过程。那么在观察的时候,先让学生观察动态的课件,看看到底发生什么变化?你看懂了吗?学生当时他说没有看懂?那么这时候老师讲解,讲解时候把复杂的这个过程分成阶段:感应、反应和效应这三个阶段来讲,讲完之后又通过对静止图片进行回顾,把这知识又重新梳理一遍,总结了一遍。这样还不够,老师又通过对文字用箭头的方式,又对知识进行了梳理再回顾的过程。那么这个知识就在这样不断的巩固回顾的过程当中,使得整个体液免疫这个过程,学生就很容易掌握了。

3.教学反思

陈月艳:首先我想就是前面谈到的如何突破重点和难点,我是这样思考的:我们现在实施新课程新的内容,也是处于一种新的教育背景下,这个教育背景下,能够为我们老师提供很方便的手段和很多的机会,比如说现在的现代信息技术,已经发展到这样的完善,很多的课件可以供我们选择?我们为什么不去利用它?这是我第一个要考虑的。

那么第二个我们刚才说到挑战,尤其是我在备这节课的时候,我感觉到教材当中的内容是非常的概括的非常的简化的,那我要想把这部分内容深入浅出的讲给同学,我必须课下阅读大量的资料,所以我在备这节课的时候,我看了几本书,比如说普通生物学、动物生理学、基础生物学、比如我还特意去买了一本免疫的生物学去看看,那么在这样的对这部分的总体的知识内容,我自己有了一个理解的情况下,再去准备我的教学资料。所以首

先前面老师也谈到了,内容难,对我们是一个挑战,不过我还是觉得是挑战也是动力,通过这一节课把这些内容搞清楚了,其实教师本身也有一种很充实、很有收获的感觉;第二个对我的挑战

是,因为我在做这节课的时候,其实我是参考了不同的版本的教材,我觉得不同版本的教材的内容不一样,那我想,对于我本身来讲我就有一个整合的过程。所以我说就是这个对老师的知识内容的挑战,你如何整合知识内容的这样一种挑战,所以说与其说新课程是对学生会有挑战,其实最直接的还是对教师的挑战。

(三)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的教学案例

1.薛老师介绍教学过程简介:一、导入:解释一桦尺蛾工业黑化的例子复习达尔文的自然选择选择学说,同时,提出一个富有启发性的问题:自然选择选择的是基因型还是表现型,来引入从基因水平探讨生物的进化的教学;二、以“从基因水平来研究进化,关注单个的个体行不行?”的问题,进行种群、基因频率、基因型频率的概念教学;为后面实质性的教学内容即从分子水平上探讨生物的进化进行铺垫、打下基础。三、基因频率计算活动的教学,得出遗传平衡定律;四、从引起种群基因频率变化的原因的问题思考,总结进化的实质。

2.专家点评基因频率计算活动的教学过程

薛红:实际上这个计算活动本身并不难,它所用到的数学手段呢,也就是加法减法、除法,非常简单的加减乘除计算。从这数字本身计算量也不是很大,但是他实施起来还是有一定的难度,难就难在哪呢?这里面蕴含着两个数学关系

,甚至说数学的公式。那么也就是说,我如何通过亲代的基因型频率,推导出亲代的基因频率,那么这个关系得先弄清楚。那么这个过程呢,老师还是引导学生推导,还是非常快的;第二个关系呢,就涉及到这个亲代的基因型,怎么最后过渡到子代的子一代的基因型频率上。那么这时候老师的推导,就应用了一个小技巧,他先是引导学生由亲代的基因型频率、推出亲代的基因频率,再由亲代的基因频率,推亲代在繁殖过程中所产生的这个配子基因频率。那么学生是清楚的

配子的基因型频率,与亲代的这个基因频率是一致的。他很好理解,那么这样有了配子的基因型频率,再往下一代推,也就是子一代推,学生也很清楚。因为在前面我们学遗传规律的时候就知道,配子之间,雌雄配置之间是随机结合的,那这样的话也就搭建了一个桥梁,也就是由亲代很容易的就推出了子一代的基因型频率。那么这个老师,可以说在这个地方独具匠心,他深刻理解了这个教学活动当中,它的难点在哪,就是这几个关系。所以在前相当段一大串的时间,并没有让学生马上去计算,先是去推导这两个关系,然后再进入到实质计算活动当中。

其实,实质计算活动没有花多长时间。刚才咱们看了录像是比较短的,在学生计算过程当中,他惊讶的发现:哎呀怎么会出现数字不变的现象,我是不是算错了?

是吧?有这种感觉,所以我觉得,不敢往下算了,他觉得不应该是平衡的,不应该是一致的,怎么会一致呢?好了,那么到这,老师就说了:这就是我们所说的遗传平衡定律。一个大的种群当中,如果是随机交配没有自然选择,没有这个那个基因突变,没有其他一些因素干扰,那么子代的基因型是由亲代的基因频率来决定的,那么这时候他就处在一个稳

定状态,就是遗传平衡定律。所以我觉得这个计算活动,对学生理解生物的进化的这个实质,是有很大的帮助的。

陈月艳:我刚才还注意到了,就是老师在组织学生这个活动的时候,其实老师之前特意地设计了一个活动报告,就是一个表格。那我觉着在新课程的教学过程当中呢,其实老师应该努力做到这样一点,就是你在教学过程当中要有不断的积累,这个不断的积累我觉得,也包括教学资料的积累。其中我们的实验报告

活动报告应该算是一种积累,因为我们不管使用什么样的版本的教材。可能那个版本的教材,都会给我们配套一些实验报告、活动报告。但是我们在老师使用的过程当中,由于你的学生不同,由于你的授课的程序方式不同,可能这个报告不是很适合你,所以你需要自己去设计这样一个报告。那我觉着如果老师能设计一份很好的活动报告的话,他可能起到这样几个作用:比如首先他这个报告,有一个引导学生思维的作用,那么在这个基础上,因为我要完成这个报告,我可能一个人完成的时候,我会觉得有问题。但是我的任务驱动,我这个活动目标很明确,我要回答这个报告中的问题,可能我需要和同学合作,它能够促进学生的这种合作的能力;因为你这个报告的指向性很强,你要求他完成的任务很明确,学生也很愿意完成这个任务,所以通过这个报告,确实提高了它的活动的效率。因此我想新课程当中,它增加了一些实验的活动,还有像这样的活动,那么为了保证这些活动更有效,我觉得老师去编制一份很好的活动报告,应该说是一个很好的办法,所以这段的活动,我觉得帮助学生理解概念的实质,还是有很大的这种帮助。

刘恩山:而且从刚才教学的这种效果来看,我觉得老师预期的这一段教学的活动预期的目标,我觉得还是实现的比较好,特别是学生的那种最后计算的结果和学生的讨论的情况来看,那么老师为了做到这一点,首先是老师对这个活动有比较好的理解,整个的这个思路非常的清晰,逻辑关系非常非常强,思维很严密逻辑关系很强,同时化解难点的这个技巧,和这个把握做的非常的到位。

陈月艳:她把她自己的很强的这个思维的逻辑,以板书的形式很清晰的体现出来,这也体现出教师的这个教学基本功。

薛红:影响生物遗传平衡的这个因素呢?实际上是这节课的一个重点的地方。按惯例的话,重点知识,难点知识应该用很多的时间,花费很大的精力来完成,但是通过这节课教学,老师们会发现,这重点知识并没有花费很多时间。很短的时间内就突破了,原因是介于他前面组织一个非常成功的这种活动。就是计算活动,得出了遗传平衡。那么学生他利用已有知识,他是清楚的。在前面我们学过基因的突变,那他知道自然界当中的生物,它是存在突变现象的。那不可能基因频率能始终达到平衡的,所以学生很容易就理解了,影响平衡的因素都有哪些,所以这个时间并没有花费多长时间,老师很快就过了。那么在这一部分内容当中,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理论要揭示,通过研究影响基因遗传平衡的因素之后

我要得出生物怎么进化,实际上就是由于这五种因素都有可能存在,就使得这个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改变。所以在学完了,哪些因素影响着种群频率,这个知识之后,很快就得出生物基因频率的变化,就是生物种群进化的一个实质。种群基因频率不断的变化,才使得生物种群在向着适应环境的方向不断发展,这样进化的实质也就得出来了。

陈月艳:这正是我们前面所说,的,老师们感觉到课程内容加深了,丰富的,原因之一是让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知其然,知其所以然。实际上,老师的课其实呈现了出一种很好的教学效果,我想呈现出这样的教学效果,我能够更好的理解为什么在新课程当中,它安排了这样一个活动,为什么有这样的变化。实际上这样的变化,它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进化的本质,那么理解了进化了本质,我还想是能有这样一个好处,就是进化应该是统领生物学的主题,如果你很好的理解了生物进化的本质,其实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其他的知识,更好的去理解生命的本质。

薛红:吴老师对于这个教材增加的这部分内容,用计算的方法,用数学的方法来讨论基因频率的变化。那么这个活动是新增的内容,吴老师也是第一次尝试,没有什么经验可以借鉴。那么,她之所以能够成功地组织了这一次活动,我觉得是源于老师刻苦的钻研精神,这是我非常佩服的。还有一点他是敢于去实践,大胆的去尝试,像这种精神,我觉得也是另我佩服。那么学生对他组织这个活动还是非常认可的,咱们可以看看学生的这个反应情况好吧。

刘恩山:通过这节课的实施过程和学生的反应,可以让我们很多老师消除他的疑虑。就是比方说,不是重点学校的学生,不是理科重点班的学生,他们能不能理解。所以这个同学的话是一个很好的回答。在第一讲里面,我们谈到了我们要让学生在新的课程标准当中,我们期望学生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实际上这个活动,是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反应这样一个要求和这样一个特点。应该说是非常好的、非常成功的一节课,对老师们应该是很有借鉴的。这个案例其实也是一个,挺有代表性的一个内容,这个内容确实我们看到它的难度,确实有难度,也确实反应了这一次课程标准所带来的内容上的这样的变化和要求上的这种变化,以及教学形式上的这种变化,但是我们也确实也看到,经过老师的这种努力,经过老师这种创造性的去实践、去尝试,也完全可以达到我们课程标准的要求。不仅在学生学习方式上的那种改变和突破,也确实能够让学生真正去更深刻的去把握这些核心概念,去理解这些核心概念,所以我觉得这个课还是给了我们很多启发和给了我们很多思考。

布置作业:

请从必修模块发生变化的内容中选择一个专题,进行一节课的教学设计。

专题三:落实课程目标——生物学概念教学

主持专家:朱立祥、荆林海

嘉宾专家:刘恩山

一、专题背景介绍

1.《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中的“核心概念”

《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指出,生物科学素养反映了“一个人对生物科学领域中核心的基础内容的掌握和应用水平,以及在已有基础上不断提高自身科学素养的能力”;《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还指出要“注重学生在现实生活的背景中学习生物学,倡导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深入理解生物学的核心概念”;《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的知识目标中要求学生“获得生物学基本事实、概念、原理、规律和模型等方面的基础知识”。高中生物课程标准中这些要求无疑传递了这样一个重要信息:新课程绝不是轻视知识,也不是要降低对知识教育的要求,而是要求重视“核心概念”的教学,简而言之,即由追求对繁杂的生物学事实性知识的记忆,转向对“核心概念”的深层次理解,体现了国际科学教育“少而精”(less is more)的原则。

2.关于概念教学需要讨论的主要问题

新课程的课堂教学如何把握“核心概念”的教学?有诸多问题需要研究。

第一,什么是“核心概念”?如何确定“核心概念”?为什么要重视“核心概念”的教学?“核心概念”对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有着什么样的积极价值?

第二,也是最关键的。如何开展核心概念的教学?概念的教学有哪些策略和方法?

第三,是老师们广泛关注的。如何评价学生的核心概念掌握理解的情况?

受到原有教育理念的影响,一些教师常常不区分科学事实和科学概念,也没有意识到两者在发展学生科学素养时具有的不同作用,有的教师更加看重科学事实的记忆和背诵,忽视了对重点内容的把握和指导,即使教师和学生都很努力,教学效果仍旧平平甚至不好。尽管所有的生物学教师都“重视知识的教学”,但是实际教学效果却相差很多。新课程实施中,这个问题就显得不可回避。通过本专题的学习,期待能帮助教师掌握适当的教学策略,促进概念教学的有效性。

3.本专题中关于“生物学概念”的涵义

生物学发展史表明,生物学的发展首先是概念的发展,概念是生物学理论的基础和精髓,概念也是思维过程的核心,一个新概念的提出,往往标志着人们观念的改变,促进生物学科的发展,甚至是对生物学科全新的认识。

所谓概念,一般词典均解释为:思维的基本特征形式之一,是事物的一般的、本质的特征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把感觉到的事物的共同特点抽出来,加以概括,就成为概念。而“核心”指的是中心的,重要的部分,这样说来生物学“核心概念”指的就是生物学中重要的概念。

本专题中的“核心概念”不仅仅是符合词典中的概念,同时也包括一些原理、规律、

理论等知识。“核心概念”在某种程度上等同于课程标准中所述的“核心知识”,这样的认识是基于把生物科学知识分为1.科学事实2.科学概念3.科学原理4.科学理论5.科学模型等类型,所谓的核心知识囊括了重要的生物学概念、原理、理论和模型等,因此“核心概念”也可以称之为“概念性知识”,是与生物科学事实相对应的知识。在教学中事实性知识需要学生通过观察测量获得,学生学习的主要形式为记忆,检测时主要是复述;而概念性知识需要学生归纳推理,需要逻辑加工,最低层次也是需要学生理解,检测评价时一般需要在新的情境中应用。

二、本专题研修策略

根据视频课程的特点,我们拟定了本专题的研修策略如下:

1.通过观看“教师讨论的视频片断”;说明生物学事实和生物学概念;

2.讨论教师的知识观和对学科知识的认识、理解;

3.分析一些有代表性的教学内容,对某个模块核心知识的理解和梳理;

4.展示、评析优秀的教学片断,说明有关核心概念构建的教学策略。

在我们的视频课程中,我们将把《生物学核心概念的教学》专题分解成三个话题来讨论:

(1)什么是生物学概念?

(2)如何确立核心概念?

(3)如何进行有效的概念教学?

由于时间限制,视频课程中没有涉及到“如何评价学生的核心概念掌握理解的情况”的问题,也期待着老师们在观看视频课程后就这个问题我们可以进一步交流。

三、视频课程的主要内容

第1学时

在第一学时的讨论中,我们主要针对“什么是生物学概念?”和“如何确立核心概念?”两个问题展开了讨论。

(一)如何理解生物学概念

我们设计了以下访谈提纲:

①您认为什么是生物学事实?什么是生物学概念?两者是一回事吗?

②您能谈一谈光合作用的概念是什么吗?

③您能谈一谈呼吸作用的概念是什么吗?

④您认为生物学事实、生物学概念在发展学生科学素养时具有什么作用呢?

带着这样的提纲,我们分别与北京一零一中学生物组、北师大附中生物组进行了座谈研讨。对座谈会的现场进行录像,把录像进行剪辑作为视频资料,插在远程研修的视频课程中,一方面在视频课程中请专家进行点评以引导广大教师理解、认识这个问题,另一方面期望这两个教研组的讨论能够开启远程研修学员的思路,引导老师们进一步深入思考,同时也把这种以学校教研组为核心的校本教研的形式向全国各地的老师们推广。

1.如何区分生物学事实和生物学概念

初中生物新课改论文-论教改后的初中生物教学

初中生物新课改论文-论教改后的初中生物教学 内容摘要:初中生物学,以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讲述了各种生命现象和规律。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如何帮助学生能举一反三、全面系统准确地认识掌握概念,并从各个概念中找出生命活动的规律,将知识融会贯通,这是生物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同时也是一个重点.特别是在教学改革后,如何引导学生学习成为每一个教师的重大责任和义务。 关键词:初中生物教学方法新课改新教材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已轰轰烈烈的向我们走来,一个崭新的教材也展现在我们的面前。我们将如何贯彻新课程标准,适应新的教材体系,走进早已熟悉而今又陌生的生物课堂,是我们生物教师急需解决的紧迫课题。 首先,实施新教材,课堂教学要有新观点、新方法。 1、强调师生交往,构建互动的师生关系。注重开放充满活力的课堂教学体系。 课堂教学不仅是知识传递的过程,也是师生情感交融、人际交往、思想共鸣的过程,创设一种师生心理相融,民主交往的课堂气氛是促进学生自主创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方式。现在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虽然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但这种统一的实质应是交往,是知识、信息的交流。对教学而言,交往意味着对话、意味着参与、意味着相互建构,它不仅是一种教学活动方式,更是弥漫于师生之间的一种教育情境和精神氛围。对学生而言,交往意味着心态的开放,主体性的凸现,个性的张显,创造性的解放。对教师而言,交往意味着授课不是传授知识,而是一起分享理解;上课不是无谓的牺牲和时光的耗费,而是生命活动、专业成长和自我实现的过程。 基础教育改革要求课堂教学不再是封闭的系统,不能拘泥于预先固定不变的程式、预设的目标在实施过程中需要开放地纳入直接经验、始料未及的体验,鼓励师生互动中的即兴创造,超越目标预定的要求。我们周围的生物世界、探索生命的奥秘……这一切的一切不能仅仅是教师的解说,可以这样说,学生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他作为一种活生生的力量,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思考、灵感、兴致参与课堂活动,每一节课堂教学都呈现出丰富性、多变性和复杂性。只有师生互动,共同参与,开放性的学习才能真正使我们发展性的了解生物世界的所有科学。 2、要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学生生物科学素养、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培养。 素质教育已经在社会中形成了潮流,为了适应这一要求而实施的新课程标准也已隆重出台。教师以往的教学经验已经远远满足不了社会发展的要求,也满足不了学生的需求。因此教师必然要进行角色的转换,切实地更新教学的理念方法,自觉学习运用信息技术,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体现教学相长,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生物学奥秘包罗万象,新教材安排了形式各异、丰富多样的学习活动。课堂教学应注重分层次教学,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积极创造和谐的育人氛围,使每名学生都树立信心,扬起理想的风帆。热爱大自然、关注生物、维护生态平衡等等,良好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完全可以在教学中渗透培养。新教材每章节前的情境解说图片,以及每节“课外阅读”,反映现代生物学的迅猛发展、关注社会热点问题、生物学联系生产实际应用,均能激发学生的的学习兴趣,拓展学生的视野,同时促进了学生作为普通公民公民应具备的生物科学素养的形成。 从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是当前教育改革的中心论题。素质教育是旨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教育方式,重视学生学业的同时,更加重视学生的品质、性情、个人条件、应变能力和个人价值等方面的全面教育。因此要实施素质教育,中学生物教育改革的目标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首创能力。我们应立足教学第一线,根据自身、学

新课标高中生物必修教学目标

新课标高中生物必修1、2、3教学目标 一、新课标高中生物课程总目标 通过高中生物课程的学习,学生将在以下几方面得到发展。 获得生物学基本事实、概念、原理和规律等方面的基础知识,了解并关注这些知识在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应用。 初步具有生物学实验操作的基本技能、一定的科学探究和实践能力,养成科学思维的习惯。 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提高环境保护意识。 初步形成生物学基本观点和科学态度,为确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奠定必要的基础。 二、课程具体目标 1、知识 获得有关生物体的结构层次、生命活动、生物与环境、生物进化以及生物技术等生物学基本事实、概念、原理和规律的基础知识。 获得有关人体结构、功能以及卫生保健的知识,促进生理和心理的健康发展。 知道生物科学技术在生活、生产和社会发展中的应用及其可能产生的影响。 2、能力 正确使用显微镜等生物学实验中常用的工具和仪器,具备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 初步具有收集和利用课内外的图文资料及其他信息的能力。 初步学会生物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发展学生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的科学探究能力。在科学探究中发展合作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的生物学知识分析和解决某些生活、生产或社会实际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我国的生物资源状况和生物科学技术发展状况,培养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增强振兴祖国和改变祖国面貌的使命感与责任感。 热爱大自然,珍爱生命,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提高环境保护意识。 乐于探索生命的奥秘,具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一定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关注与生物学有关的社会问题,初步形成主动参与社会决策的意识。 逐步养成良好的生活与卫生习惯,确立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 新课标高中生物必修1教学目标 第一章走进细胞 第一节从生物圈到细胞 一、教学目标 1、举例说出生命活动建立在细胞的基础上。 2、举例说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3、认同细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统。 第2节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一、教学目标

2011版初中美术新课程标准

2011版初中美术新课程标准 第一部分前言 美术以视觉形象承载和表达人的思想观念、情感态度和审美趣味,丰富人类的精神和物质世界。美术教育具有悠久的历史,近代阻来,美术课程更以其丰富的教育价值列入中小学课程体系中。当代社会的发展对国民的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学习图像传达与交流的方法、形成视觉文化的意识和构建面向21世纪的创造力已成为当代美术课程的基本取向。美术课程应该在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发挥更积极的作用,为国家培养具有人文精神、创新能力、 审美品位和美术素养的现代公民。 美术课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导向,弘扬优秀的中华文化,力求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以学习活动方式划分美术学习领域,加强学习活动的综合性和探索性,注重美术课程与学生生活经验紧密关联,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发展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船力,提高审美品位和审美能力,增强对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热爱及责任感,形成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与能力。 一、课程性质 美术课程以对视觉形象的感知、理解和创造为特征,美术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全体学生必修的基础课程,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具有不可替 代的作用。 美术课程凸显视觉性。学生在美术学习中积累视觉、触觉和其他感官的经验,发展感知能力、形象思维能力、表达和交流能力。 美术课程具有实践性。学生在美术学习中运用传统媒介或新媒体创造作品,发展想象能力、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 美术课程追求人文性。学生在美术学习中学会欣赏和尊重不同时代和文化的美术作品,关注生活中的美术现象,培养人文精神。 美术课程强调愉悦性。学生在美术学习中自由抒发情感,表达个性和创意,增强自信心,养成健康人格。 二、课程基本理念 (一)面向全体学生 实施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教育,必须坚信每个学生都具有学习美术的潜能,能在他们不同的潜质上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美术课程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面向全体学生,选择基础的、有利于学生发展的美术知识和技能,结合过程和方祛,组成课程的基本内容,并通过有救的学习方式,帮助学生逐步体会美术学习的特征,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美术的基本动力之一。美术课程强调通过发挥美术教学特有的魅力,使课程内容与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的情意和认知特征相适应,以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这种兴趣转化为持久的情感态度。美术课程注重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联系,发挥知识和技能在帮助学生提高精神和生活品质方面的作用,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艇悟美术的独特价值。 (三)关注文化与生活 美术是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通过美术课程,学生了解人类文化的丰富性,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的特征、 美术表现的多样性以及美术对社会生活的独特贡献,并逐步形成热爱祖国优秀文化传统和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的价值观。 (四)注重创新精神 现代社会需要充分发挥每个人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因此,美术课程特别重视对学生个性与创新精神的培养,采取多种方法,帮助学生学会运用美术的方法,将创意转化为具体成果。通过综合学习和探究学习,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探究与发现,找到不同知识之间的关联,发展综合实践能力,创造性地解决阿题。

谈新课改下的初中生物教学

谈新课改下的初中生物教学 发表时间:2014-04-08T16:37:18.640Z 来源:《新疆教育》2013年第6期供稿作者:高菊萍[导读] 初中生物的课堂教学也因此变得更加开放、灵活了,学生有了更多的自主学习的机会。河北省永年县第十四中学高菊萍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行为以及学生的学习方式等方面均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初中生物的课堂教学也因此变得更加开放、灵活了,学生有了更多的自主学习的机会,这是非常可喜的现象,然而,在新课程实施的同时也暴露了不少新的问题。下面我就简单谈一下对新课改下初中生物教学的简单认识,不足之处望大家指正。 关键词:初中生物出现问题引导策略 一、课改实践中的问题1.课堂驾驭难新教材为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增设了许多活动项目,仅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就有活动项目66个,即探究6、实验8个、演示实验4个、调查3个、设计1个、模拟制作1个、课外实验5个、进一步探究5个、技能训练8个、观察与思考9个、资料分析7个。要使活动的顺利开展,首先要有融洽的课堂氛围作为保障,学生只有在民主、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里,才能独立地探索,大胆自由地发表见解,并在这个基础上进行自主探究和自由创造。可在实践中,不少老师在课堂中只讲学生的解放而不求对学生行为的规范,只讲自由、轻松,而不求必要的纪律约束,致使课堂中常出现场面热闹、纪律涣散的现象,甚至有的课堂经常处于失控的状态,尤其大班额的班级此现象更加严重。 2.小组讨论的盲目性和低效性新课程强调学生在主动参与的过程中进行学习,在探究问题的活动中获取知识、培养能力。因而许多教师在教学中为增加课堂的活动量,使学生“动”起来,不管客观的学习内容是什么,一律采用分组的方式让学生讨论,进行所谓的合作自主、探究学习,以为这便是新型的教学了。交流中,我们还发现小组讨论中普遍存在这些现象:①气氛看似热热闹闹,可实质上有的在讨论,有的在聊天,有的在玩耍;②气氛十分沉闷,讨论时只有个别学生在参与;③有时学生讨论刚进入高潮,就被老师打断了,然后由老师详细讲解探究步骤、方法、心得体会等,也有的老师是“无期”的等待,过分放任学生;④小组分享交流时,常常只有几个好生参与,或学生回答的答案远远偏离主题,而且总有许多学生不善于倾听或尊重别人的发言,致使分享效果不如意。看来,一些盲目的、不适宜的小组讨论,不但不能实现培养学生合作意识的初衷,反而降低了教学的效率,抹杀了学生的个性,助长了一些学生的不良习惯。 3.教师“角色”的错位《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填鸭式”、“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已逐渐被“主体性教学”模式所取代。然而在实际操作中,有的教师为凸现学生主体,以为要把舞台全部交给学生,自己不自觉地由教学的“中心”走向教学“边缘”,甚至退出教学舞台当“观众”,致使教学成了满堂的自主探索、合作讨论的过程,使课堂变成了学生的 “ 群言堂”、“乱言堂”,教师却成了旁观者和没有明确指向的组织者。 二、引导策略1.加强课堂教学的组织工作1.1重视学生的思想教育实施课改中,不必急于组织教学或开展活动,活动之前应先对学生进行必要的纪律、行为规范、集体感、荣誉感以及课改理念等思想教育,让学生尽快树立良好的行为准则和新型的学习理念。 1.2合理分组,明确分工学生间往往存在明显的差异,在充分了解每一位学生的性格和生物水平等基础上(可以求助于班主任协助),按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分组,同时明确组员间的分工,确定好每个小组的组长、中心发言人、记录员和监督员等(角色可定期更换,以便学生在不同方面得到锻炼),必要时可提前培养小组长,提高小组长的协调,分工等能力,以便于学生合作学习活动的有效开展。 1.3制定相应的规则实施课改中,老师与学生可共同制定一些相应的班级规律、学习规则,并进行必要的训练,使外在的规则内化为学生内在的规则,让学生明确自己的行为取向,学会自我控制。 2. 提高小组讨论的实效性2.1找准讨论的“点”在生物课堂教学中开展“小组讨论”时,教师能否找准问题的“点”,将直接影响着“讨论”学习的质量和效果。教师应在对学生全面了解的基础上,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的,昼量围绕教学的重点、难点、热点、疑点等内容中可以激发学生兴趣的材料,使学生怀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去进行相互交流,在讨论中获取知识。 2.2讲究提问的艺术性教师在组织学生“讨论”问题时,应注重提出问题的方式方法,注意①提出的问题要具体而明确,问题宜小不宜大,做到先易后难,引导学生层层递进,由浅入深进行探讨;②巧妙设计问题情境,使问题具体化、形象化,增加学生对问题的亲切感,可有效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活跃学生的思维。如在学习“合理营养”时,我先列举班上某一同学的一天饮食情况,分析其合理性,后提问:你最敬重的人是谁?你能为他(她)设计一份合理的午餐吗?如果能,怎么设计更合理? 3. 正确定位教师的“角色”新课程背景下,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而且是学生发展的组织者、指导者、合作者和促进者。首先,教师要处理好“平等交往”的师生关系,即教师要主动转换角色,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多与学生交流,多表扬和激励学生,多关心和照顾“弱势群体”,让学生的个性特长和主体地位真正的得到弘扬和发展。在组织学生活动时,教师要尽量地深入到学生中参与活动,从中不仅可以多帮助和指导基础薄弱的学生,还可从中特色生物“人才”,同时增进师生感情。其次,教师也要履行好“平等中的首席”职能,既坚决改变过去那种“独霸课堂”的陋习,又要反对过分放任学生,谈“讲”色变。我们应从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出发,好好研究“讲”,正确把握“讲”的作用,实实在在地构建崭新的课堂,让学生各抒己见,教师精心点评,学生自主探究,教师适时引导,真正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确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2019初中美术教学计划

2019初中美术教学计划 初中美术教学计划篇一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现代教育理论和新课程标准为指导,贯彻《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发展规划(20XX20xx年)》和《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以实施素质教育的运行机制和五园建设为契机,发挥课堂主阵地作用,落实美术教学内容,提高课堂效率,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开展群众性美术活动,坚持普及提高相结合的原则,加强艺术教育的改革步伐,提高学生美术技能,促使学生全面发展。大力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艺术,积极学习世界的优秀文化艺术,坚持积极进取、因地制宜、切实提高工作质量和管理水平,使我校艺术教育再上新的台阶。争取用三到五年时间积极探索,使我校艺术教育有一定的特色和影响。 二、基本情况 今秋本校初一有四个班,学生大约160人。通过初步摸底,该年级学生美术基础较差,主要原因是小学阶段没有专职老师辅导,学生缺乏必要的专业技能和美术基础知识。但学生对于美术学习的兴趣较高,这是学好美术的前提。在教学衔接上,困难比较大,所以教学定位宁低勿高,色彩常识、造型能力等边教边补。要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 三、方法措施 1善于吸取传统教学精华,注意美术学科的特点,全面贯彻新课标,更新教学手段,引进多媒体教学,特高课堂效率。

2全面了解学情,既面向全体,也要兼顾个别差异,对于特长生和后进生要给予更多的知道。适当降低专业难度,提高全面素养,作好学科整合。 3照准抓手,一课一得,触类旁通,举一反三,把知识传授、激发研讨和培养人文精神结合起来。重视交流评价和学生情感体验。 4课堂内外结合,学用结合,书画社经常性开展美术作业评选、书画展览等活动,营造良好艺术氛围。扩宽美术活动领域,开展外出采风、写生、摄影等。让学生感受茶乡的美好,在生活里学习美术,在生活中运用美术。 5积极参与教学研究,鼓励师生发表论文、书画作品、参加竞赛,教学观摩、争取研究课题,开发校本教材等。 6做好书画室建设、完善,做好美术器材充实、使用和保管。 四、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是经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20XX年初审通过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七年级上册),由课程教材研究所、中小学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编著、湖南美术出版出版的新教材。本册教材共有课文8篇。涉及到美术教学四大领域: 五、教学进度预估 周次课序教学内容课时 12一《你、我、他》2 34二《我的故事》2 56三《向日葵》1 78四《梅竹的精神》2 910五《花圃》2

高中生物新课程的教学策略

高中生物新课程的教学策略 ——读《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解读》的体会 上杭一中傅海香 读了刘恩山、汪忠主编的《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解读》一书,使我感到高中生物新课程具有新的教学理念、新的教学内容和新的教学目标。要教好高中生物新课程,必须更新教学观念,更新教学方法,调整教学策略,使整个教学过程适应课改的要求,才能实现新的教学目标。学习《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解读》一书,本人体会到高中新课程的教学,应该注重以下几个教学策略: 一、以《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为依据的策略 《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规定了高中生物新课程的课程性质、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实施建议等内容。并强调课程目标中的知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力三个维度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是编写教材的依据,是指导教学的纲领性文件。在生物教学中,应当把三维目标进行有机整合,把促进学生的发展作为全部教学工作的出发点与归宿。在教学中发现,教材中的有些内容未能准确表达《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的要求,或表达得不够具体明确。对于这种情况,一般在是参考其他版本教材的相关内容,或参考相关的教学资料,适当补充一些内容或修改一些内容,把课程标准规定的教学内容、教学要求讲得到位一些。一定要形成这样的观点:新的高中生物课程的教学是教《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高考也是考《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 二、注重培养学生能力的策略 学生的能力是多方面的,高中生物新课程规定的能力目标主要有观察能力、实验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合作能力、探究能力等方面。传统教学只注重知识的积累,忽视知识的运用。因此,生物新教材的教学中,在传授受知识的同时,更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不断提高学生的各种能力。要认真组织好每一个观察活动,给学生讲清楚观察的目的、任务、方法、步骤,让学生在实际的观察过程中不断地提高观察能力。要充分准备好每一个实验,使学生在有序的实验中实验能力得到期发展。合作能力是未来社会人生存与发展必备的能力之一,在教学中应当在注重让学生独立思考的同时,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学会合作。探究的能力是

浅谈新课改下高中生物教学

浅谈新课改下高中生物教学 发表时间:2013-07-09T17:36:24.170Z 来源:《现代教育科研论坛》2012年第12期供稿作者:张凤梅[导读] 进行大棚植物栽培时,地膜颜色的选择就渗透了物理学相关知识。 张凤梅 (永年县第二中学河北永年 057150)生物课程是中学教育阶段重要的基础学科。由于受传统中考的影响,初中生物教学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这种状况既不利于生物基础知识的普及,亦给高中生物学教学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如何解决困难,做好高中生物学教学工作,是每个高中生物教师都必须面临的问题。为此,本人特就新课改下如何实施高中生物课堂教学这一论题作如下思考。 1.生物课堂教学中应巧设导入创设悬念 当代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教师不仅要教,而且要导。”一段好的引言能使学生很快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并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使之全神贯注于本节课的教学活动中。如在学习《伴性遗传》时,我个人认为,老师可先根据农村重男轻女的现象给学生讲述这样的故事:在某山区,一个妇女连续生了四个女孩,邻居、婆家人都瞧不起她,她自己也看不起自己,以为自己没本事,生不了儿子,无奈之下,她便自杀了。故事讲完后老师可问:她为何要自杀,生女孩是女人的错吗?人的性别是如何决定的?通过这样的一个实例引入新课营造了一个吸引人的课堂情境,抓住了学生的好奇心,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被充分调动起来。为下面的学习设置了悬念,使学生很想去揭开自杀的原因。 2.创设生活情境,引导学生提问 由于深受中国传统教学模式——“填鸭式教育”的影响,现在的高中学生大都习惯于接受式学习,而老师则习惯于“照本宣科”,很多学习对学习生物学提不起兴趣,因此也就对这门学科比较淡漠。如何行之有效地使学生“有兴致,多关注,乐意学”,作为生物教师,这确实要引起重视。事实上,生物学知识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选择与实际相联系的话题,创设与生活相关的情境让学生学会去思考,学会去提问,开展师生之间的互动是一个可行的方法。因为有实际生活的体验,学生的参与性很高,普遍都能融入情境。例如在讲授高二第二章第三节“细胞的癌变”这一内容时,可并不急于介绍课本书面知识,而是创设这样的情境:在你的周围,在你认识的人当中有癌症患者吗?和癌症患者接触过吗?觉得癌症可怕吗?你认识多少癌症知识?学生的情绪一下子调动起来,各抒己见,畅所欲言。然后再引导学生提问——你最感兴趣的癌症相关问题。学生的问题五花八门,有问“怎么样会患癌症”,“如何预防癌症”,“癌症是否会遗传”,“癌症如何食疗”的,也有问“为何白血病的患病率会呈上升趋势”,“为何广东珠三角是鼻咽癌的高发地区”等等问题的。这样,一方面可使学生感受生物科学对人类生活的作用和意义,另一方面也可帮助学生养成关心生活、关心实际问题的习惯,善于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尽量将课本上的知识与生活联系起来,创造一定的条件,从学生的生活经验中提炼相关情境,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使学生学会提问,善于提问。 3.高中生物教师应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 传统的教学,往往把学生当成一个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老师教学生多少知识,几乎就要求学生掌握多少。学生所学的知识是死知识,学生掌握的技能是没有创新的技能。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改变“满堂灌”、“一言堂”的授课方式,教师的教学地位不再是教学的主角。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才是学习的主角,学生才是教学的主体。传统教学方式把教师作为教学过程中的主角,忽视学生的地位。生物学科是一个实验科学,这就要求在学科教学中,创设各种问题情景,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式的教学方式进行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选择地对学生进行目的教学。不要忽视学生创造性地学习,不要限制学生思维的发展,不要忽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闪光的地方。高中生物的教学中有很多设计实验的题目,教师不要包办,要让学生大胆去设计,大胆开拓自己的思想。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对每位学生的设计思路进行分析比较,找出不足之处,进行改正,教师在整个的学习过程中,是一个指导者,是一个辅导者。 4.高中生物教学中应注重应用现代教育技术 生物学是一门实际性、实践性、社会性很强的自然学科,所包括的内容十分普遍,采用传统的教学手段不能满足学生对知识的需求。多媒体技术拥有多样信息,它所展现的图、文、声、像并茂,生动,具有剧烈的感染力和吸引力。它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多媒体教学是迄今为止最有效的教学手段,人机交流最为便利的一种现代化教学技术。运用多媒体技术,能变笼统为形象、变微观为宏观、变静态为动态。例如,在讲述“减数分裂”时,应用课件,把细胞减数分裂的全进程动态地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把握每个时期染色体和DNA的变化特点这一重点内容。如何打破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不同这一难点,教师可以展现有丝分裂的动画,栩栩如生地表现出来。然后再加以说明,归纳总结,这样学生很快可以把握重点知识。因此作为生物教师要努力创造条件,充分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依据本学科的特点拓宽教学思绪,完善教学方式,从而使生物课堂生动有趣。 5.高中生物课堂教学应加强学科知识联系 各门学科之间本来就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本来就是研究同一事物的不同方面,将相关学科知识渗透进教学中,可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知识的迁移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同时还有助于促进学生平衡发展各学科,为成为21世纪所需的综合型人才奠定基础。如内环境稳态的维持中,正常人血液中的缓冲物质是如何起到缓冲作用?这就需结合相关化学知识(强碱弱酸盐与碳酸的性质)来理解。在计算遗传病的发展概率中,常常用到数学中的加法原则与乘法原则,数学中对该知识的学习滞后,因此,教师应结合有关实例讲明原则的实质及应用范围。光对海洋中植物分布的影响,涉及到不同波长的光在水的穿透能力不同,使之能到达的水层深度不同,这是决定水中植物分布的主要因素。进行大棚植物栽培时,地膜颜色的选择就渗透了物理学相关知识。 总之,高中生物教学应注重学生多方面综合能力的提高,注重提升学生生物科学素养和获得生物学知识的能力,作为教师,应加强对新教材教学方法探索和尝试,不断总结经验,多与同行交流,积极诱导学生,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为全面实施新课改,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尽我们教师的微薄之力。 收稿日期:2012-11-09

新课程高中生物创新教学激发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新课程高中生物创新教学激发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发表时间:2014-04-10T13:32:16.387Z 来源:《新疆教育》2013年第8期供稿作者:王敬宝 [导读] 高中生物教学必须寓新课程理念于课堂教学之中,激发学生思考潜能,提高探究思维能力。 河北省邯郸市釜春中学王敬宝 摘要:新课程改革是转变学生学习生物课程方式的一个突破点。高中生物教学必须寓新课程理念于课堂教学之中,激发学生思考潜能,提高探究思维能力;拓展学生创造能力.培养良好思维品质;科学运用类比方法,帮助理解知识要点教师应充分地利用生物课堂有效地培养学生生物科学素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真正彰显新课程理念。 关键词:新课程高中生物创新教学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研究表明,探究性学习是一种积极自主的学习过程,倡导学生的主动参与、探究发现、交流合作,注重学生的经验与学习.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教学方法,因此而成为了新一轮生物课程改革中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一个突破点。《高中生物新课程标准》指出:高中生物课程要让学生初步学会生物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具备较强的生物学基本操作技能、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高中生物教学必须切实寓新课程理念于课堂教学之中,在教学中真正彰显新课程理念。 一、发掘学生思考潜能,提高探究思维能力“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这是我国古代教育学家的精辟论述。心理学认为:思.最容易引起定向探究反射。宋代张陆说过:“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学生强烈的释疑解惑的欲望是他们积极思考的潜在动力,由存在疑问到解释疑问的过程,其实就是学生进行认真思考、深入探究、综合分析、严谨推理,运用已有的知识去获得新知识的过程。这对增长学生的智力、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起着重要作用,是教师的分析与讲解所无法替代的。我在教学高中必修模块2第3章第1节“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的时候,就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如实验中包括有两个小实验,我只给学生说明了科学家当时的探究思路、欲解决的问题,以及选择使用rI‘2噬菌体的具体因素和相关的背景资料,例如,66岁的艾弗里的实验不令人信服的原因是没有把蛋白质和DNA分开单独观察其作用,只有在蛋白质分子中含有硫,而磷几乎都存在于DNA分子中。我如此做的目的是为学生后面发现问题作好铺垫。然后,要求学生认真观察这个实验,并且暗示他们这个实验里面存在有问题。谁能把它找出来,可以讨论。稍后学生提出了这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首个实验离心分离后沉淀物的放射性为何很低.而非没有?二是其后的实验离心分离后上清液的放射性为何很低,而非没有?三是为何首个实验得到的沉淀物(DNA)全是蓝色,而其后实验得到的沉淀物(DNA)却蓝红兼备?四是为何离心分离后T2噬菌体颗粒比较轻,而被感染的大肠杆菌却比较重?看到学生能提出这么多的有深度的问题,我大喜过望,因为这充分说明他们认真观察、思考和分析了。接下来的任务就是引导学生释疑了。有人认为,教师释疑时要力求讲“全面、透彻、详细”,使学生心知肚明。我以为这对学生学习是无益的。一位优秀的教师重要的是教给学生会学,让学生自己去知识的海洋邀游。真所谓“涉浅水者见虾,其颇深者见鱼鳖.其尤深者观蛟龙”。释疑的过程要结合教学的双方实际,而且要充分考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长期坚持这样的以兴趣激发疑问,再巧妙地解释疑问的教学方式和训练,一定会强化和提高学生的探究思维能力。 二、拓展学生创造能力,培养良好思维品质拓展高中学生的创造力需要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我认为探索就是一种很好的创造性学习。探究的真正目的不仅仅在于使学生掌握生物学知识,还在于让学生学会和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让他们渐渐地形成良好的探究态度、探究方法和思维品质。 高中必修模块2第6章第2节《基因工程及其应用》这一部分知识,教师如果纯粹地按照教材讲述基因工程的原理和操作步骤.学生的理解和记忆都必定是很表浅的,即使记住了,也只是“囫囵吞枣”。为了使学生认识与理解基因工程技术,我是这样设计处理的:1.首先重温杂交育种和诱变育种的方法与过程.传统育种方法一般只能在同种生物中进行,而难以将一种生物的优良性状移植到另一种生物上。有何方法能够实现不同种生物之间的基因交流,打破远缘杂交的不亲和性,定向改造生物性状?一连串的问题提出来让学生思考、讨论,有的学生想出了“植物嫁接”2.嫁接后植物所生长的果实和接穗亲本的性状完全是一样的,然而假如只要物种的某个优点,而非全部的时候又怎么办呢?这样的问题让学生去讨论,他们想出诸如基因杂交、基因嫁接、基因剪接、基因转移等方法。学生想到了这些,至此我的教学目的也就实现了.因为这表明学生己领悟到了科学家们当时为什么要创造基因工程这个技术和他们想解决什么问题。在此基础上,我再要求学生进行假设、设计,怎样来完成这个基因的“嫁接”技术。他们即使讲述得不是很完美,但也会想出很多方法。 当学生急切地想知道正确答案的时候,我再让他们认真阅读课本上的基因工程操作基本步骤示意图,并且与学生共同总结基因工程操作的“四步曲”:剪(剪取目的基因)一拼(目的基因与运载体结合)一导(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一检(目的基因和蛋白质的检测),这时学生的记忆会更加深刻。我认为这样处理不但能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而且能培养他们大胆假设和创新的科学精神。 三、科学运用类比方法,帮助理解知识要点许多的知识点都很抽象,很多的生理过程无法用肉眼观察,这是高中生物的一个特点,学生因此无法形成具体直观的经验。 所以对于很多抽象的知识教师需要将其转化成形象的或与学生生活贴近的知识来讲解,这就需要运用类比方式来帮助学生理解知识。 例如:我在教学高中模块一第四章第3节《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中“主动运输”的知识点时,就利用一个学生很常见的事例去进行类比:当我们来到河边要到对岸时,需要船工用船渡过对岸的情境。其中,河相当于膜.船相当于载体,我们必须付钱相当于能量。这样一类比,学生对主动运输的过程及特点有了看得见摸得着的感觉.然后进一步分析主动运输需要载体需要消耗能量和逆浓度梯度的跨膜运输方式。我在平时的教学中经常用到类比这种教学方法。效果非常好.学生从中也掌握了当遇到抽象知识运用类比来帮助理解的办法。 总之,充分地利用生物课堂有效地培养学生生物科学素养,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学生,是新课程背景下高中生物教师必须深入研究和解决好的一个重要课题。

新课改下的初中生物教学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4110729654.html, 新课改下的初中生物教学 作者:郑星 来源:《读与写·上旬刊》2017年第07期 摘要:初中生物课堂的教学过程中,建构一些既具有教育性、创造性、实践性,又具有生活性、趣味性的学生主体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快乐中学习,以提高学生整体素质全面提高为目的的一种新型的教学观和教学形式。 关键词:初中生物;教学;方法探讨 中图分类号:G633.3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7-0248-01 现阶段,在生物课堂教学中进行教学方法的探讨,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从而给学生提供参与课堂教学的机会,同时为学生创造自我实现的条件,激发学生主体参与的积极性,让学生在活动中学,在快乐中学。这样有利于提高生物课堂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知识、技能、情感等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1.精心上好实验课,树立学生自信心 现在好多学生由于受社会、家庭的影响,性格有些内向,上课时不愿意回答问题,不愿与老师和同学交流。我针对这种情况,在生物教学中充分发挥实验课的作用,因为观察、实验、标本的采集与制作等都是实验课的内容,这些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所以,我在教学中特别注意运用生物学的基础知识,进行实验技能的训练,使学生在训练中发展智力和提高能力。由于在生物实验教学中蕴藏着培养学生良好心态的因素,幾乎每一个实验过程都对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与个性品质起着重要作用。例如,在做《探究蚯蚓适应土壤中生活的特征》的实验时,好多胆小的学生不敢动手活动,为了训练学生的胆量,树立他们的自信心,我给内向、自卑的学生提供了表现的机会,让那些不敢抬头的学生在生物课上变得越来越勇敢,自信心越来越强。 2.充分利用教材,加强身心健康教育 在生物教学中,我们教师应该根据教育教学的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对学生实施全面的科学素养教育,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适应社会的能力。所以,我认为在学生获取知识的同时,对他们身心健康进行教育是很有必要的。我的具体做法是: 2.1 运用生物学知识,对学生进行人生观、价值观教育。我们的苏科版初中生物教材内容丰富翔实,里面有奥秘无穷的自然现象,有神秘莫测的生命现象,这些都能激发学生理解自然与人和谐发展的意义,对于他们提高环保意识、生命意识都有很大的帮助。例如,在学习《生

新课改下高中生物教学的有效途径

新课改下高中生物教学的有效途径 摘要: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之下高中生物教学力求克服以往传统生物教学中所存在的缺点与不足,并且极大地融入了现当代所具有的一些特征,在以思想性为核心的基础上融入了更多的社会实践性。伴随着新课改之后的高中生物走进学生课堂,在新课改模式下,如何提高高中生物教学的有效途径,逐渐成为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生物;教学途径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2-140-02 在新的时代下,对高中生物教学有着全新的要求,不仅要适应当前社会发展的需要,对生物课程的结构和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还要在与其他高中学科追求教育的共同价值的同时,尽可能发扬施展生物对学生的影响力,培养学生发展的在生物方面能力,最好要能让高中学生都具有基本的生物文化素养,让高中学生能在生物课堂的学习中寻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向,为他们提供一个广阔的舞台,任他们尽情发挥。高中生物教学的基础性特征就是同时结合了严密的逻辑性与实用的工具性,在整个人类文明进程中生物学都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实用科学,对于人类的进步以及人类的日常

生活也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高中生物教学更加注重培养学生对生物学科理论知识的掌握与应用能力,使学生能够自主操作生物实验,以及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能够对生物知识活学活用,为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以及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都夯实了基础。 高中生物的新课改在我国大部分学校已经实行了几年的时间,新课改之下的高中生物与以往传统的高中生物相比最明显的区别就在于经过新课改的生物是依据我国大部分学生现实的生物学知识水平以及学习能力来编辑出真正适合学生使用的生物教材,经过新课改后的生物与传统生物教学相比较,无疑是一场深刻的改革。作为教学一线的高中生物老师要如何提高生物课程的教学水平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一、深入了解高中生物新课改的理念 经过新课改的高中生物教学,较之以往,更加有注重对学生生物学素养的培养。其实生物素养内涵是非常丰富的,生物素养的核心基础就是生物学学学科能力,同时更是要综合生物理论和动手实验能力、学习方法、思想方式、理性思维、学习习惯等各方面因素。以往传统的高中生物最重要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理解成体系化的生物理论知识,而经过新课改的生物则是更加注重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价值观,促进学生具有历史使命感与社会责任感、树立积极阳光的生

新课标下的美术课堂教学

新课标下的美术课堂教学 发表时间:2013-07-03T15:25:23.857Z 来源:《教育研究·教研版》2013年2期供稿作者:姚敏捷[导读] 在素质教育的今天,社会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作为一名美术教师,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姚敏捷 〔摘要〕美术课堂教学必须改变以往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教育教学方法,努力激发学生对美术学科的积极性,努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创造力。为实现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美术教学目标,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我们应该从自身做起,转变教学观念,从课堂抓起,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以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关键词〕新课程教学方法兴趣课堂教学初中美术 1 关注学生身心发展,让美术课堂丰富多彩在美术新课程中,由于贯彻新的教育理念,格外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因此带来美术课堂丰富多彩的互动教学。为了让学生学得更主动、更积极,美术教师要根据实际不断创设新的教学情境,营造适合学生成长的课堂氛围,满足学生发展需求。同时,互动教学活动将不断促使教师更新自己的教学方法。在美术新课程中,教师将是一个开拓者和创造者,多样化和选择性的课程要求美术教师只有在教学中不断地完善自己,在课程改革的实践和探索中不断提高思想素质和业务能力,才能为自己走进新课程提供最基本的、最有利有保障。与新课程同行的美术教师将拥有展现教学的青春活力。 2 让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素质教育提出要面向全体学生,让学生全面发展。这并不是要让每个学生或学生在每个方面平均发展,而是要研究学生的差异,以便找到因材施教的依据,找到适合不同学生的教学方法。美术新课程标准中有一个基本思想:“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教育应努力体现义务教育的基本特征,保证每个学生接受美术教育的权利。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教育要让全体学生参与美术学习,使每个学生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有所发展。”在我们的美术课程中,首先要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参与到美术学习活动中来,然后教师要积极关注学生的发展需求,想方设法促进不同基础的学生都能有所进步。 3 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课堂教学模式教学模式是美术教学中必不可少的。教师首先通过示范提供给学生绘画过程的感情认识,同时要注意引导学生参与观察、思考和分析,领会其中的道理,亦可展示可行(或可试)的几种方法,让学生边思考、边选择、边模仿、边体验。如在讲授《水墨画的笔墨技法》时,对于课中涉及到的中锋、侧锋、逆锋、拖笔等内容,单单通过口头表述恐怕学生难以领会,只有通过教师的示范,让学生认真观察、思考,同时伴以适当练习,才能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特别要注意的是必须避免简单的缺少学生参与的师讲生听和机械模仿,尽量弥补该模式可能造成的认识活动的不完整性。 4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1 因材施教,了解和尊重学生。我们要培养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就得了解学生,因材施教,允许学生兴趣的不同方向,允许学生个性的自由发展,承认学生对知识掌握的速度有快有慢,承认学生存在的个体差异,接受知识的能力有强有弱,给学生以充分的尊重,从而培养其学习兴趣。学生的基础与接受能力有高低,因材施教,让学生在自己的起跑线上前进,相信自己学习国画的能力,体会成功的喜悦。 4.2 灵活多变,发掘教学资源。美术教育应该是以培养兴趣为主线,充分而巧妙地利用情景教学的模式创设生动活跃的课堂氛围,达到美育的目的。教学方法与学生学习兴趣密切相关,好的教学方法往往能达到令人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所以要根据教材,不同的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来活跃课堂,培养学生兴趣。这样的课既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是培养孩子兴趣的乐园,不仅让学生在兴趣中吸取知识和掌握技能,同时又培养了学生的观察、思维、创造性等多方面的能力。 4.3 用肯定和鼓励代替不恰当的评价。教师要从一切为了学生出发,带着爱心去了解学生,评价学生。在评价过程中教师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努力创设一种和谐宽松的教学氛围。毕竟优异成绩会是极少数学生,只有少数学生获得鼓励,体验到成功的欢乐和喜悦,而大多数学生的学习潜能未得到发展。更不要以画得像不像去衡量他们,这样会严重伤害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只要学生取得哪怕一丁点的成功,教师也该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表扬,把学生的优点放大再放大,因为,教师的赞赏对学生来说就是一缕阳光,一丝春风,使学生更有学习积极性,更加自信和勇于探求。 4.4 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来丰富课堂教学。现在上美术课面临相关教材资料缺乏或设备不齐的现象。例如在部分设计、制作课中,书中的设计样式过少,又没有相配套的教学挂图和资料,不能很好地激发学生兴趣和创作思维,更不能激发学生的美感。因此,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设备来补充就显得非常重要。作为中学美术教师,我们应该用现代技术来提高美术教学水平,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电脑多媒体教学是课堂教学中一种崭新的教学模式,是辅助教学的一种手段。我们学校已经配备了多媒体教室,我常用多媒体电教手段为学生从多方面、多角度、多层面提供大量直观、形象的感性材料,引导学生去感悟和领会,对培养学生的美术兴趣起到了积极作用。在素质教育的今天,社会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作为一名美术教师,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积极探索,努力培养学生的美术兴趣,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只有坚持以新课程改革理念为指导并结合当地学校的实际情况,从自身出发,从有限的条件出发,不断完善自己,不断创新,了解学生,转变观念,合理利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教学工具,有效地组织教学,积极培养学生的艺术素质,充分激发他们学习美术的兴趣,才能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作者单位:河北省沧州体育运动学校__

新课改下高中生物教学方式的转变分析

新课改下高中生物教学方式的转变分析 近年来,随着我国教育部门提出的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和发展,这对目前教育教学方法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由于在实际课堂教学中采取的教学方式直接决定着教学效果和质量,所以,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生物教学方式也应及时进行转变和创新,有效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升教学质量。文章简要探讨了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生物教学该如何转变和创新教学方式,望能够为教育相关人士提供一份有价值的参考资料。 标签:新课程改革;高中生物教学;教学方式转变;策略 一、以往高中生物教学方式存在的问题分析 1.学生课堂主体地位没有得到充分体现 在以往的高中生物教学中,采用的是教师讲解学生被动收听和记录的教学模式,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在使用这种教学模式。这种陈旧的教学模式是将知识任务式地讲授给学生听,却忽视了学生自身对知识内涵的理解和吸收,致使学生在课堂上被灌输很多知识,然而实际上却没有真正理解和掌握,知识内容学得快忘得也快。教师作为课堂的核心和主体,学生围绕教师来开展学习,致使学生养成了死记硬背的不良学习方法和习惯,最终导致学生学习知识时不会灵活运用,解决问题能力弱。 2.教学手段陈旧,教学形式过于单一 在以往的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师占据着课堂教学的主导位置,课堂教学以知识讲解为主,学生只能被动接受知识。特别是生物这门学科内容比较繁杂、抽象,采用这种教学形式会导致课堂氛围沉闷,久而久之,学生会对生物学科失去学习兴趣,导致教学效果较差。由于教师采取这种单一的教学形式,过于重视对基础知识的讲解,而没有将教育和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作为教学的根本目标。没有充分利用现代化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教学方式过于单一,因此很难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甚至会出现厭学情绪。 3.忽视了实验教学重要性和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 从眼下的实践教学现状来看,由于高中阶段的学生学习压力过大以及课程内容和教学任务的增加,会大大压缩学生进行生物实验的课时,就算开展生物实验课,在课程设置方面仍存在诸多不合理之处。在进行生物实验教学时,教师只简单讲解一下实验过程,然后让学生按照教材步骤进行操作。此种传统的实验教学方式对学生熟悉实验步骤和教学管理和控制课堂比较有利,但是却严重忽视了对学生创新意识和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 二、转变现阶段生物教学方式有效策略分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