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靶向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酪氨酸激酶抑制剂不良反应管理共识》(2020)要点

合集下载

2020中国乳腺癌靶向治疗药物安全性管理专家共识(全文)

2020中国乳腺癌靶向治疗药物安全性管理专家共识(全文)

2020中国乳腺癌靶向治疗药物安全性管理专家共识(全文)靶向治疗是乳腺癌系统治疗的标准手段之一。

对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HER2)、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mTOR)-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atidylinositol 3 kinase,PI3K)-蛋白激酶B(protein kinase B,AKT)、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cyclin-dependent kinase,CDK)4/6、多聚二磷腺苷酸核糖聚合酶[poly(ADP-ribose)polymerase,PARP]等通路抑制剂的深入研究已使多种靶向药物获批用于乳腺癌临床实践。

尽管普遍认为靶向治疗相对于化疗存在高特异性、低毒性的优势,但靶器官外正常信号通路的阻断,以及可能存在的脱靶效应等,仍使得部分患者可能因治疗发生不良反应,并影响患者治疗时长和生存预后。

不良反应的预防和管理对药物的规范化应用,以及避免依从性不足导致的疗效低估极为重要,因此,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乳腺肿瘤学组及中国乳腺癌靶向治疗药物安全性管理共识专家组讨论起草了《中国乳腺癌靶向治疗药物安全性管理专家共识》,旨在为临床医师的乳腺癌靶向治疗用药决策与全程管理提供参考。

1背景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2015年,中国新发乳腺癌病例约27万例,因乳腺癌致死患者约7万例[1]。

近年来,有关乳腺癌分子生物学和细胞生物学的研究逐步揭示了其发病和进展过程中的重要信号通路,相应的靶向治疗药物如HER2抑制剂,如大分子单抗类曲妥珠单抗、帕妥珠单抗、恩美曲妥珠单抗(T-DM1),以及小分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TKI)拉帕替尼、奈拉替尼、吡咯替尼等逐步应用于临床。

另外,mTOR-PI3K-AKT通路抑制剂,如依维莫司、alpelisib,CDK4/6抑制剂帕博西尼、PARP抑制剂奥拉帕尼等也在国内外相继获批。

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在乳腺癌研究中进展

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在乳腺癌研究中进展

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在乳腺癌研究中进展曹明;张帆【摘要】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 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2, HER-2)是乳腺癌诊治过程中重要的预后指标和HER-2靶向药物的治疗指标。

乳腺癌患者中约30%会出现HER-2的过表达,HER-2检测的目的就是鉴别出那些可以从HER-2靶向治疗中获益的人群。

目前靶向治疗药物包括赫赛、拉帕替尼和T-DM1等。

这些治疗可以大大提高HER-2阳性浸润性乳腺癌患者的生存期。

所以选择适当的检测标准准确判读HER-2状态是乳腺癌患者预后判断以及制定有效治疗方案的先决条件,对乳腺癌的诊疗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

%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2 ( HER-2 ) is an important prognostic predictor and key predictor of anti-HER-2 therapy of breast cancer.About 30%of breast cancer patients will have HER-2 over expression.The purpose of HER-2 testing is to i-dentify patients who can benefit from the HER-2 targeted therapy.Currently targeted medicines include trastuzumab( Herceptin) ,lapa-tinib ( Lapatinib) , T-DM1 and the like.These treatments can greatly improve the survival of HER-2-positive invasive breast cancer pa-tients.So choosing the appropriate testing standards and accurate testing of HER-2 status is a prerequisite for making a prognosis and developing effective treatment programs,which is important in clinical practice.The current development of 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2 in breast cancer research will be reviewed in this paper.【期刊名称】《安徽医药》【年(卷),期】2015(000)012【总页数】5页(P2263-2266,2267)【关键词】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乳腺癌;HER-2检测【作者】曹明;张帆【作者单位】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临床病理科,安徽芜湖 241001;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临床病理科,安徽芜湖 241001【正文语种】中文自20世纪以来,乳腺癌发病率在世界各地均呈不同程度的上升。

靶向药物不良反应管理的专家共识

靶向药物不良反应管理的专家共识

靶向药物不良反应管理的专家共识靶向药物不良反应管理的专家共识一、背景介绍靶向药物是一种针对特定分子靶标的药物,通常用于治疗某种特定类型的癌症或其他疾病。

它们的研发和应用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但与之伴随的不良反应管理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

专家们针对靶向药物不良反应的管理做出了一系列共识,以保证患者在接受治疗的过程中能够尽可能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二、靶向药物不良反应的类型靶向药物不良反应通常包括皮肤毒性、消化道毒性、中枢神经系统毒性、肝毒性、心血管毒性等。

其中皮肤毒性和消化道毒性是比较常见的,可能会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治疗依从性。

专家共识中对这些不良反应的管理比较重视。

三、皮肤毒性的管理对于靶向药物引起的皮肤毒性,专家们建议患者在接受治疗前应该接受皮肤护理指导,并在治疗期间随时保持皮肤的清洁和保湿。

一旦出现皮肤不适,患者应及时向医生反映,以便医生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或给予相应的皮肤护理建议。

四、消化道毒性的管理靶向药物对消化道的毒性也是患者比较担心的问题,可能会导致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

专家建议在治疗前,患者应该避免摄入刺激性食物,尤其是辛辣食物和油腻食物。

患者在接受治疗期间也应避免暴饮暴食,保持饮食的规律性,并在出现消化道不良症状时及时就医。

五、个人观点和理解我个人认为,靶向药物的治疗是一项很有前景的治疗方式,但与之伴随的不良反应管理确实需要患者和医生共同努力。

患者需要充分了解治疗前后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并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方案和护理建议,以确保治疗的顺利进行。

总结专家共识对于靶向药物不良反应的管理提供了重要的指导,旨在保障患者在接受治疗的过程中能够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患者和医生应共同努力,密切关注治疗的过程,及时发现和处理不良反应,以期望取得更好的疗效。

以上是关于靶向药物不良反应管理的一些个人见解,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靶向药物不良反应管理的专家共识在临床实践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随着靶向药物的广泛应用,越来越多的患者受益于这一治疗方式,但同时也面临着不良反应的风险。

最新:CDK46抑制剂治疗激素受体阳性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阴性晚期乳腺癌的临床应用共识(完整版)

最新:CDK46抑制剂治疗激素受体阳性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阴性晚期乳腺癌的临床应用共识(完整版)

最新:CDK4/6抑制剂治疗激素受体阳性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阴性晚期乳腺癌的临床应用共识(完整版)摘要CDK4/6抑制剂为激素受体(HR)阳性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阴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管理模式带来革新。

全球上市的CDK4/6抑制剂包括哌柏西利、Ribociclib和阿贝西利。

对于HR阳性HER-2阴性局部晚期和转移性乳腺癌,CDK4/6抑制剂联合芳香化酶抑制剂或氟维司群一线或二线及以上治疗均可大幅度降低疾病进展或死亡风险,不良反应可控。

鉴于CDK4/6抑制剂联合内分泌治疗在中国的临床应用刚开始起步,国家肿瘤质控中心乳腺癌专家委员会和中国抗癌协会肿瘤药物临床研究专业委员会组织相关领域专家,制定了CDK4/6抑制剂临床应用专家共识,系统性介绍CDK4/6抑制剂的药理学特征、用药监测以及不良事件管理等,以期加深临床肿瘤医师对CDK4/6抑制剂药物的认知,推进临床决策的精准性,达到延长患者生存时间和提高生活质量的最终目标。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治疗方法的不断革新很大程度改善了患者的总体生存和预后。

约70%的乳腺癌患者为激素受体(hormone receptor,HR)阳性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HER-2)阴性。

自首个CDK4/6抑制剂哌柏西利于2015年获得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 FDA)批准,CDK4/6抑制剂分子靶向药物的应用改变了HR阳性HER-2阴性晚期乳腺癌的临床治疗模式,患者生存也获得突破性改善。

2018年美国临床实践中接受CDK4/6抑制剂+内分泌一线治疗的患者比例已达到48.7%,但在中国CDK4/6抑制剂联合内分泌治疗临床应用相对滞后,为了加深临床医师对此类药物的认知,国家肿瘤质控中心乳腺癌专家委员会和中国抗癌协会肿瘤药物临床研究专业委员会组织相关领域专家,制定了CDK4/6抑制剂临床专家诊疗共识,介绍此类药物的作用机制、临床获益和不良反应特征,指导临床使用及疗效的监测并管理相关不良反应。

HER-2阳性乳腺癌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治疗进展

HER-2阳性乳腺癌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治疗进展
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 CFDA) 批准的新型 TKI 吡咯替
尼,亦可用于 HER⁃2 阳性复发和转移的乳腺癌。 此外,处在
HER⁃2 阳性乳腺癌临床研究阶段的图卡替尼、帕唑替尼、阿
法替尼等 TKIs 也表现出一定的治疗前景。
杉醇和安慰剂相比,拉帕替尼联合紫杉醇显著改善了 HER⁃2
PFS(9 7 个月 vs. 6 5 个月) ;RR(63 3% vs. 37 8%) 、临床受
bioavailability and ability to cross the blood⁃brain barrier. Because of their different mode of action, TKIs may be able to overcome some
of the mechanisms of trastuzumab resistance. Preclinical and limited clinical data also suggest that TKIs and trastuzumab had synergistic
益率( CBR:69 4% vs. 40 5%) 和 TTP ( 36 4 周 vs. 25 1 周)
也有所改善 [19] 。 另外,在 HR 和 HER⁃2 共表达的转移性乳
腺癌患者中,来曲唑+拉帕替尼治疗者较来曲唑+安慰剂的
理论上,TKIs 介导的 HER⁃2 抑制可能优于单抗介导的
患者 PFS 更长(8 2 个月 vs. 3 0 个月) 、CBR( 48% vs. 29%)
的生存。 拉帕替尼与曲妥珠单抗等抗 HER⁃2 抗体联合使用
( EGFR) / ErbB1、HER⁃3 / ErbB3、HER⁃4 / ErbB4 同属酪氨酸激

乳腺癌靶向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酪氨酸激酶抑制剂不良反应管理共识

乳腺癌靶向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酪氨酸激酶抑制剂不良反应管理共识

合理选择药物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合 的药物和剂量,避免因药物不当 导致不良反应。 Nhomakorabea定期监测
在治疗过程中,应定期监测患者 的生命体征、实验室指标等,以 便及时发现不良反应。
早期发现和干预
密切观察
在治疗过程中,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症状、体征等,一旦发现异常, 应及时处理。
及时处理
一旦发现不良反应,应立即采取措施,如停药、减量、对症治疗等 ,以减轻不良反应对患者的伤害。
包括医生、护士、药师、心理医生等,为患者提供全方位的支
持和治疗。
定期评估和调整治疗方案
02
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不良反应情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确保治
疗效果和安全性。
提供心理支持
03
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和辅导,帮助患者
缓解焦虑和抑郁情绪。
提高患者依从性和满意度的方法
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
加强与患者的沟通和交流,建立互信 关系,提高患者的治疗信心和依从性
01
药物作用机制
向患者详细解释酪氨酸激酶抑制 剂的作用机制,以及在治疗过程 中的重要性。
02
不良反应识别和处 理
教导患者如何识别和处理可能发 生的不良反应,如皮疹、疲劳、 恶心等。
03
生活方式调整
指导患者在治疗期间保持健康的 生活方式,如合理饮食、适量运 动等。
支持系统的建立和管理
建立多学科团队
01
仅对具有特定靶点的肿瘤细胞有效;可能出现耐药性;长期使用可能增加某些不良反应的风险。
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的应用
在乳腺癌治疗中,人表皮生长因子受 体2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常用于治疗 HER2阳性的乳腺癌患者,可单独使 用或与其他化疗药物联合使用。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的研究进展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的研究进展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的研究进展一、本文概述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s)是一类针对EGFR信号通路的关键药物,广泛应用于非小细胞肺癌、结直肠癌、头颈癌等多种癌症的治疗。

本文旨在综述近年来EGFR TKIs的研究进展,包括其作用机制、药物研发、临床应用以及面临的挑战等方面。

通过深入了解EGFR TKIs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有望为癌症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进一步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

本文将从EGFR TKIs的作用机制出发,阐述其如何通过抑制EGFR 的酪氨酸激酶活性来阻断癌细胞的增殖和转移。

接着,我们将回顾EGFR TKIs的药物研发历程,介绍目前市场上主流的EGFR TKIs药物及其特点。

在此基础上,我们将重点关注EGFR TKIs在临床试验中的应用情况,包括其疗效、安全性以及耐药性等问题。

我们将探讨EGFR TKIs面临的挑战和未来发展方向,包括如何克服耐药性、提高治疗效果以及拓展新的适应症等。

通过本文的综述,我们希望能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者和临床医生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信息,推动EGFR TKIs在癌症治疗中的进一步应用和发展。

二、EGFR-TK抑制剂的分类与机制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抑制剂)是近年来癌症治疗领域的重要突破,其通过抑制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的酪氨酸激酶活性,从而阻断细胞的生长、增殖和转移过程。

根据药物的作用机制和化学结构,EGFR-TK抑制剂主要分为两大类:可逆性抑制剂和不可逆性抑制剂。

可逆性抑制剂,如吉非替尼和厄洛替尼,能够与EGFR的ATP结合位点形成可逆性结合,从而竞争性地抑制酪氨酸激酶的活性。

这类药物对于EGFR敏感突变的非小细胞肺癌具有较好的疗效,但在长期治疗过程中,患者往往会出现耐药现象。

不可逆性抑制剂,如阿法替尼和奥希替尼,能够与EGFR的ATP 结合位点形成共价键,导致EGFR的永久性失活。

新型靶向治疗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过表达乳腺癌

新型靶向治疗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过表达乳腺癌
、 因子 1受 体 ( i n s u l i n g r o w t h f a c t o r 一1 r e c e p t o r , I G F一1 R)
H E R 2外 , 其 他 成 员都 有 特 异 的 配 体 。H E R 1 、 H E R 3或 H E R 4
2 H E R 2 异 源 二 聚 体 形 成 抑 制 剂— — 帕 妥 珠 单 抗
( p e r t u z u ma b )
H E R 2定 位 于 1 7 q 2 l , 编码 1 8 5 k D 受体 酪 氨 酸 激 酶 ( r e —
c e p t o r t y r o s i n e k i n e s e ) 活 性 的跨 膜 糖蛋 白 , 属E G F R 家族 。 该
HE R 2阳 性 乳 腺 癌 患 者 的 一 种 小 分 子 药 物 , 它 是 可 逆 的 酪 氨
酸激酶 抑 制剂 , 能有 效抑制 E G F R和 H E R 2酪 氨 酸 激 酶 活
性。其作 用机 制 为拉 帕 替 尼 结 合 H E R 2和 E G F R 的胞 内
A T P位点 , 阻止 受体磷酸化和激 活。拉帕替尼 可能比 曲妥珠
2 5 % 的侵 袭性 乳腺 癌 患者存 在 H E R 2过表 达 , 具有 浸 润性
强、 无 病 生存 期 短 及 预 后 差 的特 点 … 。 曲妥 珠 单 抗 是 首 个 针 对H E R 2的人 源化 单 克 隆 抗 体 , 用 于' 治疗早期 H E R 2 阳性 转
示, 拉帕替尼诱导细胞株停 留在 G , 期或者促进细胞凋亡 , 并
s u r v i v i n的表 达 。但 拉 帕 替 尼 长 期 使 用会 导 致 E R 和

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阳性乳腺癌临床诊疗专家共识(最全版)

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阳性乳腺癌临床诊疗专家共识(最全版)

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阳性乳腺癌临床诊疗专家共识(最全版)肿瘤分子靶向治疗,是将肿瘤细胞表达而正常细胞较少表达或不表达的特定基因或基因的表达产物作为治疗靶点,以最大程度杀死肿瘤细胞而对正常细胞伤害较小的治疗模式。

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是乳腺癌患者重要的预后指标,也是抗HER2药物治疗的主要预测指标。

作为第一个抗HER2的人源化单克隆抗体,曲妥珠单抗的临床应用显著改善了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的预后,改变了乳腺癌的诊治模式,是乳腺癌靶向治疗的重要突破。

近年来,包括拉帕替尼、帕妥珠单抗和Kadcyla(T-DM1)等新的抗HER2治疗药物不断出现,进一步提高了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的预后。

为了更好地推广规范的HER2标准检测,准确评估患者预后,发挥HER2靶向药物治疗的临床疗效,减少治疗盲目性,使更多患者获益。

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专家组成员,根据2012年发表的"HER2阳性乳腺癌临床诊疗专家共识"[1],结合国内外研究结果,专家讨论后更新如下。

一、HER2标准化检测和结果判定[2,3]1.正确检测和评定乳腺癌的HER2蛋白表达和基因扩增状态,对乳腺癌的临床治疗和预后判断至关重要。

2.要求对所有新诊断的浸润性乳腺癌进行HER2检测。

对于复发转移的患者,只要有可能获取肿瘤组织,建议对复发灶或转移灶进行HER2检测。

3. HER2靶向药物治疗适用于HER2阳性的乳腺癌患者。

4. HER2的检测须经有资质认可病理实验室标准免疫组织化学(IHC)检测或原位杂交(ISH)检测。

特别强调组织标本的标准采样、及时在4%甲醛溶液中充分固定及其他标准检查操作程序。

5. HER2阳性的定义:包括IHC(+++)或ISH阳性;IHC(++),应进一步通过荧光原位杂交(FISH)或显色原位杂交法(CISH)、银增强原位杂交(SISH)等方法进行HER2基因扩增检测;IHC(+)或IHC(-),则可判断为HER2阴性。

肿瘤靶向药靶点治疗及不良反应总结

肿瘤靶向药靶点治疗及不良反应总结

肿瘤靶向药靶点治疗及不良反应总结肿瘤靶向药是一种能够特异性地靶向肿瘤细胞并抑制其增殖、侵袭和转移的药物。

与传统化疗药物相比,肿瘤靶向药具有更高的选择性、更好的耐受性和更低的毒副作用。

本文将对常见的肿瘤靶向药的靶点、治疗及不良反应进行总结。

一、抗EGFR(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靶向药物:EGFR是一种过度表达于多种肿瘤细胞表面的膜蛋白,抑制EGFR可以阻止癌细胞的增殖和侵袭。

常见的抗EGFR靶向药物包括鲁西单抗、曲妥珠单抗。

不良反应方面,常见的包括皮疹、腹泻、疲劳等。

二、抗HER2(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靶向药物:HER2是乳腺癌和胃癌等肿瘤中过度表达的靶标,抑制HER2可以阻止癌细胞的增殖。

常见的抗HER2靶向药物包括曲妥珠单抗、帕妥珠单抗。

不良反应方面,常见的包括心脏毒性、恶心和呕吐等。

三、多酪氨酸激酶(BRAF)抑制剂:BRAF是一个在恶性黑色素瘤等肿瘤中突变的基因,抑制BRAF可以阻止癌细胞的增殖。

常见的BRAF抑制剂包括达沙替尼、维美替尼。

不良反应方面,常见的包括皮肤病变、发热和疲劳等。

四、ALK(酪氨酸激酶)抑制剂:ALK基因突变与非小细胞肺癌相关,抑制ALK可以阻止肿瘤细胞的生长。

常见的ALK抑制剂包括克唑替尼、阿法替尼。

不良反应方面,常见的包括肝功能异常、恶心和疲劳等。

五、PD-1(程序化细胞死亡蛋白1)抑制剂:PD-1是一种负调控肿瘤相关免疫反应的膜蛋白,抑制PD-1可以增强机体抗肿瘤免疫能力。

常见的PD-1抑制剂包括伊普伐木单抗、润达单抗。

不良反应方面,常见的包括乏力、皮疹、恶心等。

六、PARP(多精胺ADP核糖聚合酶)抑制剂:PARP在DNA损伤修复中起重要作用,抑制PARP可以阻止肿瘤细胞的DNA修复能力。

常见的PARP抑制剂包括奥拉帕尼布、利普帕尼布。

不良反应方面,常见的包括恶心、呕吐、疲劳等。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的肿瘤靶向药对于不同的肿瘤类型存在差异,具体使用时需要根据患者的肿瘤类型、基因突变状态和身体状况进行选择。

2021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阳性乳腺癌临床诊疗专家共识(全文)

2021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阳性乳腺癌临床诊疗专家共识(全文)

2021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阳性乳腺癌临床诊疗专家共识(全文)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阳性乳腺癌临床占比20%左右。

近年来,针对HER2的生物靶向药物成为治疗乳腺癌的重要突破。

近年来,帕妥珠单抗、拉帕替尼、吡咯替尼和恩美曲妥珠单抗(T-DM1)等新的抗HER2药物不断研发成功上市,在HER2阳性乳腺癌的治疗中取得良好效果,改变了临床实践。

但规范治疗是保证相关疗效的前提,为了更好地规范HER2阳性乳腺癌临床合理诊疗,做到“合适人群、合理时机、合适方案”,中国临床肿瘤学会乳腺癌专家委员会和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共同推出本共识。

HER2阳性乳腺癌新辅助治疗专家建议:1.HER2阳性乳腺癌术前新辅助治疗优先考虑含曲妥珠单抗的方案。

专家普遍认为,在新辅助治疗阶段,凡是适合单靶向治疗的患者,均可以考虑曲妥珠单抗联合帕妥珠单抗的双靶向治疗。

2.优先选择紫杉类化疗联合双靶向治疗,如TCbHP方案,6个周期;也可以选择THP方案,但临床研究中方案设计为THP 新辅助治疗4 个周期后手术,术后暂停双靶向治疗,完成 3 个周期的氟尿嘧啶+阿霉素+环磷酰胺(FEC)后再继续双靶向治疗,专家对此方案的临床可行性存有争议。

专家对蒽环序贯紫杉类联合双靶的方案(AC-THP)接受程度较低。

3.鼓励研究者设计符合科学性和伦理学要求的临床研究。

4.HER2阳性新辅助治疗应完成预先计划的治疗周期,只有完成标准疗程后的病理学结果,才能根据是否达到pCR,并结合新辅助治疗靶向药物使用情况,决定后续辅助治疗。

5.术前接受抗HER2新辅助治疗的患者,术后辅助治疗策略要根据新辅助治疗方案和术后病理结果决定,建议:(1)新辅助治疗达到pCR 患者,术后辅助治疗应继续原来的靶向治疗。

术前仅使用曲妥珠单抗的患者,可以继续曲妥珠单抗;基于术后辅助治疗的临床研究结果,也可考虑采用双靶向治疗。

(2)未达到pCR的患者,若术前抗HER2治疗仅使用曲妥珠单抗的患者,可考虑双靶向治疗或T-DM1;若术前已经使用抗HER2双靶治疗,优先推荐T-DM1的辅助治疗,也可考虑双靶向治疗。

乳腺癌的靶向药物治疗

乳腺癌的靶向药物治疗

乳腺癌的靶向药物治疗乳腺癌是女性乳房最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

近年来,随着靶向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乳腺癌已经成为了可以使用靶向药物治疗的癌症之一。

靶向药物是一种专门针对肿瘤特定靶点的药物,与传统化疗药物相比,具有副作用小、对正常细胞损伤小等优势。

下面就来了解一下乳腺癌的靶向药物治疗。

HER2靶向药物HER2(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是乳腺癌中大量表达的一种蛋白质。

HER2在正常情况下,可以促进细胞生长分化和修复。

但当HER2过度表达时,会导致乳腺癌的发生。

因此,乳腺癌的HER2表达水平已成为评估乳腺癌预后的一个重要指标。

HER2靶向药物是一种针对HER2抑制剂的药物,可通过抑制HER2的信号传导和下游通路,从而达到杀死乳腺癌细胞的目的。

目前HER2靶向药物主要有三种:曲妥珠单抗、拉普替尼和帕妥珠单抗。

曲妥珠单抗是一种单克隆抗体,可以结合HER2受体表面的特异性抗原,从而阻止受体与其它配体的结合。

拉普替尼是一种口服的小分子靶向药物,能够抑制HER2酪氨酸激酶酶活性,从而阻断信号通路。

帕妥珠单抗是一种人源化的单克隆抗体,也可结合HER2受体,抑制其信号级联。

临床研究表明,HER2靶向药物在治疗HER2阳性乳腺癌中十分有效。

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使用HER2靶向药物联合化疗,显示出了更好的治疗效果和更好的生存率。

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中药物治疗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的特点是乳腺癌细胞对于雌激素和孕激素的依赖性,因此,针对激素受体的药物治疗便成为了治疗激素依赖性乳腺癌的一种重要措施。

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的药物治疗主要是通过雌激素合成抑制剂和雌激素受体拮抗剂两种途径实现。

雌激素合成抑制剂包括芳香化酶抑制剂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类药物;雌激素受体拮抗剂包括SERM、SERD和烷化剂。

这些药物的作用机理复杂,但基本上都是通过抑制乳腺癌细胞对雌激素的依赖性,从而达到抑制乳腺癌生长和转移的目的。

临床研究表明,药物治疗对于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的治疗效果非常显著。

HER2-阳性乳腺癌靶向治疗研究进展

HER2-阳性乳腺癌靶向治疗研究进展

HER2-阳性乳腺癌靶向治疗研究进展HER2 阳性乳腺癌靶向治疗研究进展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肿瘤相关性死亡原因之一,全世界每年约有135 万妇女发生乳腺癌,约33万妇女死于乳腺癌[1],近年来我国城市乳腺癌的发病率与死亡率上升明显。

约20%-25%的乳腺癌患者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HER2)阳性。

HER2+乳腺癌患者预后差,术后复发风险高、生存期短[2-3]。

HER2 是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家族(EGFR/HER1,HER2,HER3,HER4)中4成员之一,具有酪氨酸激酶活性,通过激活下游PI3K/Akt和Ras/Raf/Mek/MAPK信号通路,参与细胞的生长、活化和增殖过程。

针对乳腺癌以HER2为靶点的分子靶向治疗是近年来出现的有效的治疗途径,本文予以综述如下。

1 单克隆抗体1.1 曲妥珠单抗曲妥珠单克隆抗体(Trastuzumab)是人源化的重组抗HER-2单克隆抗体,95% 来自人和5% 来自鼠的IgG抗体。

曲妥珠单克隆抗体能够选择性作用于HER-2的细胞外受体,通过降低细胞膜HER-2蛋白浓度、阻断HER-2介导的信号转导通路、加速HER-2受体蛋白降解、参与抗血管生成作用而导致细胞生长受抑制和诱导细胞凋亡,以及通过ADCC诱导机体杀死肿瘤细胞。

曲妥珠单克隆抗体是作为针对HER-2靶点设计的首个分子靶向药物,明显提高了HER-2阳性乳腺癌的治疗效果,乳腺癌分子靶向治疗的新时代由此展开。

目前曲妥珠单抗已被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FDA)批准用于HER-2阳性乳腺癌的辅助治疗以及晚期解救治疗[4]。

对于HER2阳性的晚期乳腺癌患者,曲妥珠单抗从单药治疗到联合化疗均显示良好疗效。

单一药物曲妥珠单抗对HER-2过度表达的晚期转移性乳腺癌安全有效,其作为一线药物的有效率为26%,HER-2(3+)患者有效率为35%[4];作为二、三线药物总有效率为15%,其中HER-2(3+)患者有效率为18%,且曲妥珠单抗能显著改善生活质量[5]。

乳腺癌靶向治疗的临床效果评估

乳腺癌靶向治疗的临床效果评估

乳腺癌靶向治疗的临床效果评估乳腺癌,作为女性健康的一大威胁,其治疗方法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为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

其中,靶向治疗已成为乳腺癌治疗领域的重要手段。

本文将对乳腺癌靶向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评估,以期为患者和医疗工作者提供更全面的了解。

一、乳腺癌靶向治疗的概述靶向治疗,顾名思义,是针对肿瘤细胞中特定的靶点进行精准打击的治疗方法。

在乳腺癌中,常见的靶点包括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2(HER2)、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等。

通过针对这些靶点的药物作用,能够更有效地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扩散,同时减少对正常细胞的损伤。

以 HER2 阳性乳腺癌为例,靶向药物如曲妥珠单抗、帕妥珠单抗等的出现,显著改善了患者的预后。

这些药物能够特异性地与 HER2 受体结合,阻断其信号传导,从而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

二、临床效果评估指标1、肿瘤缓解率这是评估靶向治疗效果的重要指标之一。

通过影像学检查(如乳腺超声、磁共振成像等)测量肿瘤的大小变化,计算肿瘤缩小的比例。

完全缓解(CR)表示肿瘤完全消失,部分缓解(PR)表示肿瘤缩小超过 30%,疾病稳定(SD)表示肿瘤大小变化在一定范围内,疾病进展(PD)表示肿瘤增大超过 20%或出现新的病灶。

2、无进展生存期(PFS)指从开始治疗到肿瘤出现进展或患者死亡的时间。

较长的 PFS 意味着治疗能够有效地控制肿瘤的生长,延缓疾病的进展。

3、总生存期(OS)这是评估治疗效果的最关键指标,指从开始治疗到患者死亡的时间。

OS 的延长反映了治疗对患者生存的切实益处。

4、生活质量除了肿瘤相关的指标,患者的生活质量也是重要的评估内容。

包括身体症状(如疼痛、疲劳等)、心理状态(焦虑、抑郁等)以及日常活动能力等方面。

良好的治疗效果不仅应控制肿瘤,还应尽量减少治疗带来的副作用,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三、不同类型乳腺癌靶向治疗的效果1、 HER2 阳性乳腺癌对于 HER2 阳性乳腺癌患者,靶向治疗联合化疗已成为标准治疗方案。

2020年中国进展期乳腺癌共识指南 (最全版)

2020年中国进展期乳腺癌共识指南 (最全版)

2020年中国进展期乳腺癌共识指南(最全版)摘要:在2015年发表的《中国进展期乳腺癌共识指南(CABC 2015)》(CABC2)的基础上,本指南进一步更新了进展期乳腺癌诊疗过程的一般原则、相关定义、疗效评估、治疗原则、用药策略及不良反应管理等内容;专家组系统阅读国内外多项关于进展期乳腺癌的临床研究(包括回顾性的资料分析),整理并总结了现有最新的乳腺癌相关指南,召开会议组织专家进行了多次讨论,将在循证医学基础上达成的专家共识整理成文,为从事乳腺癌专业的医生,尤其是在治疗进展期乳腺癌方面,提供参考。

同时也希望为患者了解乳腺癌提供帮助。

前言目前乳腺癌相关指南日益完善,本指南集合了乳腺癌领域知名专家多年学习和丰富的临床经验,在2015 年发表的《中国进展期乳腺癌共识指南(CABC 2015)》的基础上[1],从2016 年5 月到2020 年7月,由中国女医师协会乳腺疾病研究中心和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共同在北京召开的复发转移乳腺癌年度专题讨论会上形成和完善,是国内外专家的集体智慧结晶。

乳腺癌的发病率逐年升高,其治疗越来越受到医生的重视,在全国肿瘤登记地区每年新发乳腺癌病例545.29/10 万,城市地区高于农村,在新发乳腺癌患者中,6%~7%的患者初次诊断即为进展期乳腺癌[2],而最初诊断为早期乳腺癌的患者在接受辅助治疗后,其中30%的患者最终会出现复发转移[3-4],这就意味着在今后的几年内,中国进展期乳腺癌的比例也会增加,并会出现一个较大的群体。

乳腺癌的治疗领域,早期诊断技术和新药研发都出现了蓬勃发展的态势,尤其是一系列新药的出现,更让乳腺癌的治疗得到了前所未有的进步,即便是进展期乳腺癌包括的原发局部晚期乳腺癌(即诊断时不能R0切除)、局部复发乳腺癌和转移性乳腺癌(metastatic breast cancer,MBC)仍然有很多方法可以治疗。

目前进展期乳腺癌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为3~5 年[5],但不同亚型和不同转移部位的结果完全不同[6]。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乳腺癌靶向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酪氨酸激酶抑制剂不良反应管
理共识》(2020)要点
乳腺癌是我国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20%~30%的乳腺癌患者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呈过表达,HER-2阳性患者预后较差,有效的HER-2靶向治疗是改善预后的重要手段。

抗HER-2治疗药物可分为抗体类大分子药物(曲妥珠单抗、帕妥珠单抗和恩美曲妥珠单抗等)和小分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

目前,国内批准上市的TKI药物有拉帕替尼、吡咯替尼和奈拉替尼。

随着TKI药物的广泛应用,药物相关不良反应也越来越受到关注,不良反应主要包括腹泻、药物性肝损伤、恶心、呕吐、皮肤毒性、心脏毒性和口腔黏膜炎等(表1)。

积极有效地管理药物不良反应有助于减少因不良反应导致的减量停药等情况,有利于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和治疗疗效。

一、TKI相关性腹泻及其处理
(一)TKI相关性腹泻的发生率及特点
以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家族为靶点的TKI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腹泻,且≥3级的腹泻发生率为6.0%~40.0%。

TKI相关性腹泻均发生在用药早期,随着治疗时间延长,腹泻发生率逐渐
减低。

奈拉替尼和吡咯替尼导致腹泻的发生率高于拉帕替尼。

(二)TKI相关性腹泻的临床诊断和评估
腹泻的临床表现主要为大便性状改变和大便次数增多。

大便性状改变表现为稀便、水样便、黏脓便或脓血便。

诊断时,应排除其他原因(如高渗性药物或消化不良等)导致的腹泻,肿瘤患者还需警惕肠道细菌或病毒感染导致的腹泻。

TKI相关性腹泻临床治疗前,应对TKI相关性腹泻进行综合评估。

(三)TKI相关性腹泻的预防和治疗
1. 预防性止泻:TKI药物腹泻发生率不同,对腹泻的预防也有所差别。

2. 患者宣教:在治疗开始前应对患者进行宣教,告知患者TKI相关腹泻通常为1~2级,可通过调整饮食和应用止泻药物控制腹泻。

尽早发现腹泻症状并及时就医,避免因腹泻症状加重导致停药进而影响疗效。

3. 支持治疗:患者出现腹泻时,应注意补液支持,预防脱水;出现≥3级腹泻时,可静脉补液、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建议患者每天维持约2L的液体摄入。

4. 止泻治疗及处理措施:若感染性腹泻和非感染性腹泻合并出现中性粒细胞减少(≥3级)时,可使用抗生素治疗,并可同时进行升白治疗。

如出现腹泻伴并发症[如恶心(≥2级)、呕吐(≥2级)、低血压、肾衰、发热、脓毒症、3~4级中性粒细胞减少和脱水等症状]时,应积极去除诱因并对症治疗。

二、TKI相关性药物性肝损伤(DILI)及其处理
1. TKI相关性DILI的发生率和特点:多项临床研究显示,TKI联合化疗后DILI的发生率较高,但TKI单药引起药物性肝损伤的发生率较低(<10%)。

提示TKI单药可能不是导致肝功能异常的主要因素,TKI联合化疗时应密切检测肝功能。

拉帕替尼引起DILI的中位发生时间为50d(4~528d)。

吡咯替尼肝功能异常的中位发生时间为用药后第35天,经暂停用药或下调药物剂量后均可恢复。

2. TKI相关性DILI的临床诊断和分级:DILI属排他性诊断,其主要临床表现并无特异性,可通过用药发生时间和DILI发生时间以及停药后肝脏异常指标迅速恢复正常来判断。

3. TKI相关性DILI的监测和治疗:TKI治疗中患者需每4~6周定期监测
总胆红素、AST、ALT和碱性磷酸酶等肝功能指标。

如果发生任何肝脏毒性的体征或症状加重,除及时检测肝功能外,还应检测直接、间接胆红素和凝血酶原时间。

指导患者避免TKI药物与CYP3A4抑制剂或西柚汁同时服用,避免增加TKI的血药浓度和不良反应。

建议患者及时报告任何新发症状,如巩膜黄染、腹部不适、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及尿黄等。

三、TKI相关恶心、呕吐及处理
1. 恶心、呕吐的发生率及特点:恶心、呕吐是TKI较为常见的不良反应,但≥3级恶心、呕吐的发生率较低。

2. TKI相关恶心、呕吐的诊断、分级和治疗:TKI引起恶心、呕吐的机制与化疗药物相似,可参考化疗药物止吐管理分级及处理方式,在此不再赘述。

四、TKI相关皮肤不良反应及处理
1.皮肤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和特点:TKI单药及联合卡培他滨≥3级皮疹的发生率大多<2%,常发生于治疗后的1~2周。

2.TKI相关皮疹的临床表现及分级:皮疹以丘疹脓疱疹为主,多伴有皮肤瘙痒和干燥,区别于寻常痤疮的粉刺、炎性丘疹、结节和囊肿等毛囊
3.TKI相关皮疹的治疗:TKI相关皮疹按照以下原则进行处理(图3)。

五、TKI相关心脏不良反应及处理
TKI相关的心脏不良发生率较低。

心脏不良反应处理多为对症治疗。

六、TKI相关性口腔黏膜炎及处理:
1. TKI相关性口腔黏膜炎的发生率、临床表现及分级:口腔黏膜炎定义为口腔黏膜出现溃疡或炎症。

TKI药物所致的口腔黏膜炎发生率约为15%~30%,严重程度可控。

2. TKI相关性口腔黏膜炎的治疗:TKI相关性口腔黏膜炎管理措施如图4。

七、针对不良反应的TKI剂量调整
建议根据患者个体安全性与耐受情况来调整TKI的使用剂量,可能需要中断给药或减少剂量来控制某些不良反应,参见表5。

经中国临床肿瘤学会乳腺癌专家组讨论一致认为,TKI类药物能够显著改善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的疗效,本共识的制定有助于TKI在临床广泛应用的同时加强不良反应管理,并最终保证患者得到最大治疗获益。

早期评估、合理预防、加强监测和及时治疗是防治不良反应的关键,经过充分的医患沟通,大多数患者可耐受长期治疗,从而保证靶向治疗的最大效果。

在临床实践中,临床医师经常会选择TKI联合其他药物联合治疗,这可能导致不良反应加重,甚至出现严重不良反应,临床医师需要及时调整治疗,并通过多学科会诊讨论的模式保证用药安全,兼顾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