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美国学校德育给我们的思考

合集下载

美国学校教育是什么教育

美国学校教育是什么教育

美国学校教育是什么教育这个问题并不容易回答,因为美国学校教育在不同地区、不同文化环境中也有着不同的特点。

但是总的来说,美国学校教育其实并不像我们印象中那么自由。

虽然美国国内媒体对美国教育体系给予了高度的称赞,但在教学质量上,美国与中、日等国家的教育都有所不如。

首先,美国学校教育强调的是“全面素质教育”,除了学科知识以外,美国的学校还会在其他方面进行培养,比如本科教育的核心素质教育有多方面的要求,如写作能力、沟通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等,这些能力的培养不仅仅是让学生能够在学业上成功,更是让他们有更好的发展机会。

其次,美国学校教育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

老师并不是单纯的课堂指导者,而是学习的引导者。

在美国,老师的职责也包括推动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思维技巧的培养。

美国学校教育注重孩子的自主性,给予学生更多的选择空间和学习方式,鼓励他们发展自己的特长和兴趣。

再次,美国学校教育非常注重对于学生品格的培养。

美国学校认为道德品质是个人成长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会在课堂教育中注重对学生的德育方面的知识进行传授,从而完善学生的道德品质。

而在中国,学校教育很少涉及到德育的内容,更多地是以纯知识传授为目的,这也是我们在批判中国教育制度时所提到的致命弱点。

此外,美国学校教育很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

他们认为,学生不仅要掌握传统学科,也需要注重至关重要的技能:协作、创造性思维、解决问题能力和国际视野等。

美国学校教育以综合素质教育为基础,通过注重学生的综合评价,建立一个更为公正的考核体系。

而这样的考核体系也使得学生们更为积极主动地通过各种方式来提升自己的素质,这也是美国学校教育给予学生极大信心的原因。

总之,美国学校教育是一种注重学生全面发展、学生为中心、道德品质培养、综合素质教育的教育形式。

与中国学校教育相比,美国学校教育更为注重学生发展多方面的特长和兴趣,这也是导致美国学生综合素质高的原因之一。

当然,在实际应用中,美国教育体系也存在不少问题。

美国公民教育给我们的启示

美国公民教育给我们的启示

浅谈美国公民教育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摘要:公民教育在维护美国资本主义制度和促进美国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美国的公民教育中很少有强迫和灌输而注重推理和引导,其教育模式有着自己的独特的特点。

我国几十年的思想政治教育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任存在着许多问题,因而充分认识美国的公民教育, 借鉴其中的合理成分, 可以为我们改革和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新的思路与视角。

关键词:美国公民教育、思想政治教育问题、启示正文:“思想政治教育”是社会主义国家意识形态教育所特有的概念。

美国学校和社会虽然没有明确采用“思想政治教育”的概念,但美国政府、美国社会到美国学校,都十分重视和强调思想政治教育。

美国一般把“思想政治教育”称为“公民教育”, 其实质等同于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

美国通过公民教育、爱国教育、道德教育、宗教信仰、历史教育等,使美国人的公民意识不断增强。

中国和美国是世界上两个社会制度不同、意识形态不同的大国,在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的今天,对美国公民教育的研究,我们可以和本国思想政治教育对比区别,借鉴其精华,去除其糟粕。

第一、美国公民教育的内涵及特点。

所谓美国公民教育,是指美国国家的一种教育形式,是美国所有的合法公民有权享有的一种接受思想道德教育的权利,具有目的的隐蔽性、内容的渗透性和方式的实践性等显著特征。

公民教育是美国思想道德教育的核心内容之一。

美国公民教育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

广义的公民教育是指一个美国采取多元的途径,培养国民具有效忠国家的意识,获得有效参与公民生活必需的知识、态度和技能,进而发挥其责任心和荣誉感,成为良好的公民。

狭义的公民教育,是指美国各级学校中强化与公民教育相关课程,以及训育活动等;在美国庞大的教育体系中,我们很难看见“思想政治教育”的字眼,因为自美国成立以来,从社会到政府再到学校,一直把“思想政治教育”视为“公民教育”。

美国公民教育注重培养有积极性、有影响力的公民。

然而,在我国,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意识形态性很强的社会实践活动,尽管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民族、不同的阶层,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方法和形式都不尽相同,但思想政治教育在功能上都是一致的,即服务于不同阶级、组织的统治者。

浅谈美国新品格教育的教育策略及其启示

浅谈美国新品格教育的教育策略及其启示

种 一 致 的 、 似 小 城 镇 的道 德 社 群 , 而 恢 复 家庭 和 社 区 类 从
的 传 统 教 育力 量
8 . 敏 毛 c f ‘
1. 。 1学校与家庭 的合作 3
学校要求家 长志愿参与学 校的活动 和教育 。在 美国的 “ 蓝带学 校” 的各个 地方经 常能 见到家长 的身影 , 以百 计 数 的家长积极参 与到孩子 的学 习之 中。学校 与家长经 常通过
学生嵌入 到一 种社群 氛围中 ,在社群 中促进学生 的品格 发
展。在具 体操 作方 法上 , 新品格教育强调故 事法 、 示范 法等 传统品德教育方法 。另外 , 新品格教育提 出将学校道德社群 的范围扩大到社区及家庭 中 , 使学校 、 家庭和社 区三者 形成

股整合 的力量 , 同促进学生品德 发展 。 共
问的 联 系 。
11 赫特伍德课程 .. 3 赫特伍德课程是 由匹兹堡 的赫特伍德 研究所编制的品 格教育课程。它是一个运用故事( 包括 民间传说 、 传奇 、 传记
等 )来直接传递基本伦理和价值概念 的多元文化课程 。因
此, 这一课程计划把儿童文学作 为品格教育的主要手段 。
1 教 育 策 略二 : . 2 非正 式 课 程
浅谈美 国新 品格教 育的教 育策略及其启示
李松梅
( 南京师 范大 学教 育科 学学 院
中 图 分 类 号 : 4 G6 1 文 献 标 识 码 : A
江苏・ 南京
209 ) 107
文 章 编 号 :6 2 7 9 ( 0 )2 0 8 0 1 7— 8 42 1 3 — 0— 2 0
“ 关心的社群”是由华盛顿特 区的约瑟夫 ・ 肯尼迪基金

浅谈学校德育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浅谈学校德育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浅谈学校德育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当前,关于德育概念的界定有很多,可概括为狭义和广义之分。

狭义的德育就专指道德教育,而广义德育包括的范围很广:学生的思想品质、政治品质和道德品质、法制教育、心理教育等等。

鉴于一个词的多层面的意思同时在一个特定环境中一起使用的不切实际性,在这里我们就将德育局限在道德教育的范围。

德育,是教育工作者组织适合德育对象品德成长的价值环境,促使他们在道德价值的理解和道德实践能力等方面不断建构和提升的教育活动。

简言之,德育是促进个体的道德自主建构的价值引导活动。

在此活动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均为其主体。

据王希尧教授主编的《教育学》中关于学校德育过程的见地,提取出有关学校德育的定义。

学校的德育,是在学校环境条件下,引导学生通过掌握一定的思想行为规范,形成是非、善恶、美丑等的观念,并用以自觉指导自己的行动以发展理性完美的人格的教育。

学校德育的核心功能在于传播伦理文化,使德育对象完成伦理、政治等方面的社会化,同时,使之具有伦理、政治文化等等的创生能力。

学校德育在立足于社会现实的同时,适应现实,并且注重对于德育对象品德与人格的具体塑造。

在我国,学校德育较之于家庭、社会等而言,普遍被认为是德育的主要场所。

这是因为:在校学习期间,正是一个人生理、心理逐步成熟和良好思想道德逐步形成的关键时期。

夸美纽斯曾说过:“人只有受过一种合适的教育才能成其为人……知识、德行、虔信的种子是天生在我们身上,但是,实际的知识、德行、虔信却没有这样给我们……一个人,可以自动长成一个人形(正如任何野兽类似它的同类一样),但是,若非先把德行和虔信等灌输到他身上,他是不能长成一个理性的、聪明的、有德行和虔信的动物的。

这种不走应该在幼小的时候去实现。

"青少年时期,也是为德智体等全面发展打基础和定向的黄金时代。

他们的思想品质、世界观等也正在形成,具有很强的可塑性,模仿性也很强,容易接受各种思想的影响。

在这思想品德教育的关键时期,最佳时期,影响个体,甚至延展到一生的关键时期,适时开展德育,对其进行正确有效的引导,发现问题,对于解决他们的实际问题将是十分必要而且迫切的。

浅谈美国卡登幼儿教育及启示

浅谈美国卡登幼儿教育及启示

浅谈美国卡登幼儿教育及启示麦·卡登(mae·carden)女士是美国二十世纪杰出得教育家,其创立得卡登教育采纳专门得阅读教学法和艺术教育课程来培养小孩得阅读能力和艺术修养.出生于美国夏威夷得卡登,幼年就读于檀香山得公立学校,大学毕业后,来到法国和意大利潜心研究艺术、音乐和文学.通过三年欧洲雄伟艺术和音乐得熏陶,卡登感受到了古典艺术对小孩进展得重要性,回到美国后,却发觉美国流行得教育模式扼杀了小孩对艺术之美得观赏能力,因此决心创立一种全新得、能激发小孩潜能得教学方法.1934年,卡登在纽约创办了第一所卡登(miss carden)学校.在这所学校里,卡登教育法,尤其是以语音学为基础得阅读教学方法为卡登学校赢得了广泛得声誉.依照卡登教育法,幼儿从稚嫩园开始学习母音、子音及发音变化规则,从而使幼儿能够念出每个生字;卡登幼儿教育不只注重阅读,对幼儿品行塑造和艺术修养也十分重视.通过七十五年得努力,到目前为止全美已有八十多所卡登学校遍布美国得二十三个州,数以万计得幼儿在享受着卡登教育法带来得学习得乐趣.一、卡登幼儿教育理念(一)尊重每一个幼儿卡登得教育哲学确实是尊重每一个幼儿,确信每一个幼儿,使每一个幼儿都能获得成功.卡登学校为每个小孩独特得个性和能力提供表现和进展得机会,确保小孩在幸福、鼓舞和自由得氛围下和谐习惯自己所处得环境;给予每个小孩所有得艺术科目,唤醒他们对自然之美和艺术之美得认识,培养他们得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二)强调教师得职责卡登女士认为教师应以身作则,通过自己得行为和品行来妨碍小孩,而不是仅仅依靠枯燥得讲教.Wwwm因此,教师应该心胸宽广,品行端正,热爱生活和学习,同时尊重小孩得纯真.教师得真正本领,不在于他是否会讲述知识,而在因此否能激发学生得学习动机,唤起学生得求知欲望,让他们兴趣盎然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在卡登得著作《品质教学,成功学习》一书里写道:教师要具有与时俱进,自我学习得能力——一个跟不上时代步伐得教师,不是一个合格得教师.教师应该时刻了解最新得信息并开阔自己得视野,只有不断扩大自己得知识范围、提高自己得品味,才能激起学生得学习兴趣.每一所卡登学校得教师都通过严格考核,至少获得大学文凭或者是具有某一领域得专业知识,除此之外,还要同意卡登教育哲学和教学方法方面得指导.他们必须定期参加由卡登教育基金会开设得卡登方法训练营,以保持和进展自己得教学专业素养.专业得教师培训使得教师对卡登教育方法有充分得理解,保证了卡登学校得独特性和高品质得教育成果.重视艺术和品行教育(三)重视艺术和品行教育受欧洲古典艺术得妨碍,卡登特别重视音乐和艺术对幼儿得妨碍,卡登幼儿学校得小孩一进入学校就接触大量得文艺作品,借此进展学生得文学和文艺得修养;同时,重视对幼儿品行得培养,认为得当得教育能够使小孩非常小得时候养成自信、独立等品质.“高贵、优雅是每一个卡登学校得教育主旨”,1992年卡登教育基金会派送给卡登学生家长得第一份简报中如是写道.受欧洲古典艺术妨碍甚深得卡登认为培养优雅得公民是每个学校得目标之一,就像她曾讲得:真正得教育,包涵了对良好性格特征得坚持和有价值得公民修养得忠诚,它使学生从正确得角度看待生活并实现个体得真正价值.她盼望每个小孩都能成为见闻广博、有文化素养得个体,享受生活和学习得乐趣.二、卡登幼儿教育特色基于卡登对儿童得深刻理解和独特得教学理念,卡登幼儿教育充满了温情和关爱.卡登稚嫩园没有政治色彩和种族偏见,尊重不同民族、不同宗教信仰、不同文化背景下得每个幼儿.学校环境优美,温馨而安全.一般来讲,卡登幼儿教育包括学前三岁班、学前四岁班和幼儿园,有得卡登学校还招收学前两岁得幼儿.(一) 课程安排卡登幼儿教育最大得特点确实是卡登阅读法.卡登认为具备良好阅读素养得人在社会交往中具有非常大得优势,那些能用心倾听、清楚表达、准确阅读、成功书写得人具有一种他人无法剥夺得社会交往信心.卡登幼儿教育得课程特别全面,几乎囊括了所有得基础科目,以萨克拉曼多卡登学校(carden school of sacramento)为例,其稚嫩园课程包括:语言艺术学科(包括文学、演讲、语言、诗歌、拼写等)、艺术(包括艺术观赏和幼儿动手绘画)、音乐、数学、科学、体育、法语、计算机、实地旅行考察等.具体来讲,每门课程得教学内容和目标为:语言艺术学科:在卡登学校,幼儿从三岁开始接触《晚安,月亮》《我是一只老鼠》《窗子下面》等文学作品,以学习词汇、进展想象力和经历力;学习准确得发音,提高讲话水平;通过《谁喜爱》《爸爸得花园》等语言课程,学习语法和词汇,同时培养独立自信得品行和谦虚得态度;通过学习字母得名称和发音,以及一些字母游戏认识字母,为阅读做好预备;同时,幼儿还会进行诗歌得朗诵,以获得良好得语言韵律感.进入幼儿园后,幼儿通过字母游戏和口头阅读等方式进一步学习辅音字母得拼写;通过边读边写得训练,进行两个元音字母单词得拼写;同时增加了书写课,学习字母和数字得书写.值得注意得是,卡登稚嫩园得读本上没有任何图片,教师要求幼儿在内心将每个字和句子得意思想象出一幅画,并将其描述出来.卡登认为,这种方法不但能激发幼儿得想象力,而且能对幼儿阅读能力得进展特别有关心.艺术:卡登学校十分重视艺术培养,认为良好得艺术修养使人思想充实、举止优雅,充分领会生活得美好.幼儿从三岁开始接触一些艺术大师比如拉斐尔、莫内、罗丹等得作品,幼儿园得走廊、墙壁上随处可见这些名家作品得复制品、照片、雕塑等,以培养小孩对美得鉴赏能力和对艺术得感悟;四岁时,幼儿除了接着观赏大师得作品外,还要学习泥土雕塑,绘制蜡笔画,油彩画等,培养对色彩得敏感,培养制造力和独立得个性.进入幼儿园后,教师会鼓舞幼儿尝试各种各样得艺术形式,不断探究,以此来感悟艺术,表达自我.音乐:幼儿三岁时学习手指游戏、律动以及关于季节得歌曲;进入幼儿园之后,会进行古典音乐赏析、表演艺术、音乐理论得观赏活动,并学习一些乐器得演奏.数学:幼儿从三岁开始认识数字,学习有关数字得词汇,从操作各种实物操作中掌握数字得概念;进入幼儿园后,理解数字之间得关系,学习书写0~100得数字.科学:幼儿三岁时通过《妈妈爱宝宝》、《去动物园》等活动学习宝宝得名字,认识各种动植物、昆虫、鸟类;四岁时,通过《动物宝宝》、《小鸭子得种类》等活动培养幼儿敏锐得观看力;到幼儿园,幼儿学习天气、水以及热量等方面得知识.体育:卡登学校特别重视体育活动.学前班幼儿除了学习跑、跳、投掷、抓握等差不多动能技能外,还要养成公平竞赛和排队等候得适应;随着年龄得进展,幼儿体育锻炼得项目也随之改变,进入幼儿园后,幼儿每天要进行三十分钟得日常体育锻炼,练习手眼得协调性,并注重运动适应得养成.计算机:卡登学校在幼儿四岁班上开始应用计算机支持其他课程得学习,巩固拓展课堂学习得内容;鼓舞幼儿及早熟悉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盼望通过鼠标得操作来促进幼儿细微动作和手眼协调能力得进展.法语:法语学习也是卡登学校得特色之一.幼儿从三岁开始就进行法语得学习,先是有关颜色、数量得词汇,然后是日常得对话以及简单法语歌曲得学习.(二)着装统一卡登学校特别重视礼仪,每个幼儿都穿有学校精心搭配得制服.在萨克拉曼多卡登学校,幼儿得服装以海军制式为主,上身为印有“卡登”标识得水手领长袖运动衫,外加海军v领背心或者套头衫,外套则为带有同样“卡登”标识得白色v领开襟羊毛衣;下身为海军制服裤子或者短裤,女孩还能够搭配白色得裙子.每周得周五能够穿牛仔裤和印有卡登标志得polo恤,但牛仔裤要整洁合身,不能穿松松垮垮或者有破洞得衣服.萨克拉曼多卡登学校还规定:鞋子应有鞋带或者搭扣,而且不能露出足趾;袜子应该是白色或者海军蓝色,袜边最好露出鞋子;上体育课要穿专门得运动服,年纪小得小孩能够只更换合适得鞋子.卡登学校认为,小孩每天穿戴整齐得来到学校会让他们重视学校和学习,遵守学校得纪律,以认确实态度对待学习.统一得着装能增强小孩得自尊心和荣誉感,自然而然得端正自己得行为,尊重自己和他人,举止优雅自信.(三)家长参与卡登幼儿教育鼓舞和欢迎所有得幼儿家长参与到学校得各项活动中来,共同培养幼儿谦逊、合作、将来、尊重他人等良好得品质.不同得卡登学校会依照学校得特色、家长得意见等采取不同得家园合作方式.萨克拉曼多卡登学校设有专门得家长俱乐部来组织各种家园活动,以保证父母与学校有充分得交流与沟通.而弗雷斯诺卡登学校(carden school of fresno)则建立了家长志愿者方案(the parent volunteer program),要求每个学生得家长每学年为学校志愿工作20个小时.工作得内容能够是为学校职能部门提供关心,或者在自己小孩所在得班级担当教师助手,甚至合法得捐赠也能够作为志愿工作得一部分.同时,卡登幼儿学校还会举办亲子夏令营、家庭野餐等活动增进家长和小孩之间得联系,使小孩感受到家长对他们学习得重视.卡登学校相信,家长越多得参与到小孩得学校教育中来,小孩就越容易取得良好得学业成绩.三、借鉴之处卡登幼儿教育在美国取得得成功,有诸多值得我们借鉴得地点.每一个幼儿基本上独一无二得,有着与他人不同得个性特征,正是这些差异带给我们一个个爽朗可爱得幼儿,带给那个世界绚烂多彩.每一个幼儿教育者首先要从内心深处尊重这些差异,同意差异,而不是用固有得标准去衡量幼儿、要求幼儿.在卡登幼儿教育中,小孩得个性得到了最大程度得尊重,卡登教育得目得不是制造“好小孩”,而是培养小孩独立得思维能力;教师不能强迫小孩同意不人得观念,小孩应该得到彰显自己真正办法得机会.在我国,《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 》指出幼儿园教育要尊重儿童得人格和权力,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得进展.尊重幼儿,才能给幼儿得进展提供一个舒适、健康得环境;反之,则会打压幼儿心灵进展得积极性,给其进展留下阴影.真正得愉悦来自内心得平静,而教育带领幼儿寻到那条通往内心平静世界得道路.教育不应该是功利得,幼儿学习得知识技能不应该成为家长之间相互攀比得道具或者用来炫耀得资本.卡登对教育抱有远大得理想,认为教育得全然目得在于让小孩体会到他们之因此来到那个世界,是为了对人类社会得福祉做出贡献;欢乐是关心不人之后得到得回馈;人一辈子得目得绝不是为了成就丰功伟业,而是要满足内心得愿望.卡登幼儿教育是开放而自由得,在尊重每一个小孩得个性得同时,关注小孩得全面进展,使幼儿在保持自己独特得人格特点得基础上获得充实生活所必需得各种素养,进展得文学和文化得内涵,享受学习和生活得欢乐,就像卡登所讲得:生活是欢乐得,学习也一样.。

中美比较思想政治教育的形成与发展

中美比较思想政治教育的形成与发展

中美比较思想政治教育的形成与发展巫阳朔【摘要】中美比较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门年轻的学科,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经过20多年的发展,逐步形成了学科体系.从1986年至今,中美比较思想政治教育的形成与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1986年到1995年时期以区域性研究起步的奠基阶段,1996年到2005年时期以"借鉴"为特征的拓展阶段,2006年至今以"分析"为特征的深化阶段.以区域研究起步,对美国思想政治教育现象进行介绍和借鉴,进而深入的比较和分析现象背后的原因和力量,试图以此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共性、特殊性,有效实现美国经验的"本土化".【期刊名称】《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1(000)003【总页数】6页(P127-132)【关键词】中美比较思想政治教育;阶段;区域性研究【作者】巫阳朔【作者单位】中共中央党校,研究生院,北京,10009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641比较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门比较年轻的学科。

中美比较思想政治教育是我国比较思想政治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后者的发展对中美比较思想政治教育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其发展趋势依托于、取决于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发展。

中美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形成与发展阶段的划分,可以以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发展作为参照进行划分。

“从1984年至今,比较思想政治教育的形成与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1984年到1995年时期以区域性研究起步的奠基阶段,1996年到2005年时期以“借鉴”为特征的拓展阶段,2006年至今以“分析”为特征的深化阶段。

”[1]以此为参照,结合中美比较思想政治教育本身的发展状况进行调整,中美比较思想政治教育的形成和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1986年到1995年、1996年到2005年、2006年至今。

由于“我国比较思想政治教育是以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的区域性研究起步的”[1],所以对美国的比较研究稍晚于整个学科的研究,大约于1986年左右起步。

浅谈美国政治教育

浅谈美国政治教育

浅谈美国政治教育在美国,政治思想教育的内涵更多的是社会教育和公共教育,这种属于通识教育的政治和思想教育,社会机构、学校、家庭都承担职责,以帮助学生成长为合格公民。

在西方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也是常通过开设选修课的形式进行,属于隐性课程。

就美国而言,美国大学却十分重视思想政治教育,井随着社会的变化而不断加强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其特点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设置通识课程进行间接教育。

美国各大学普遍开设通识课程(又叫普通教育,相当于我国大学的公共课),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间接教育。

具体有历史科、公民科、人文科及有关专题。

通过这些课程,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道德、价值观等方面的教育,目的是培养“好公民”。

美国以法律形式明文规定,各级各类学校都必须开设美国历史课程,小学讲故事、伟人轶事,重在“知事”;中学讲系统历史课,侧重于学习历史事实和过程,重在“明理”;大学生也要必修一门美国历史课,侧重对历史事实的理论升华,重在“求道”。

通过历史教育培养学生爱国信念,树立民族自尊心与自信心。

另外,美国大学还普遍开设人文类课程,如美国总统制、美国宪法、欧洲政治思想、美国生活中的道德问题、政治与社会制度、民主问题等。

还通过开设语言和人、艺术和社会、西力文化的二次危机与文明、亚洲政治思想、男女平等理论与妇女运动、宗教、伦理学等相关的课程,使学生从中获得道德熏陶,提高道德判断力和选择的自觉性,增强大学生的责任感。

上述课程及专题的政治性、理论性都很强,充满了资产阶级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美国大学还结合新情况,不断调整有关课程和教学形式。

如2002年秋,美国安然公司首席执行官哈佛大学校友杰•斯基林涉嫌卷入安然丑闻,这使哈佛大学十分震惊,该校商学院立刻采取两条措施:一是重新调整学校相关课程,在一年级设置为期三周的必修课—领导方式、价值观念和决策。

学生必须面对社会现实案例中的道德、法律问题进行思考,从中吸取教训。

一是针对类似安然且闻的典型案例进行研讨,探索领导方式、价值观和公司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引导学生将来成为讲道德、守纪律的领导人员。

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初探——浅谈杜威关于教育的论述

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初探——浅谈杜威关于教育的论述

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初探——浅谈杜威关于教育的论述引言:教育是社会发展的基石,也是培养人类未来的希望。

在近代教育领域,美国教育家杜威被誉为教育改革的先锋。

他对于教育的论述深入人心,以其独特的视角和理念对传统教育模式进行了彻底的颠覆与反思。

本文将以杜威的代表作《民主主义与教育》为基础,简要探讨他对于教育的思考和理论。

一、杜威的教育观点1. 个体发展与全面教育杜威主张教育应以个体为中心,注重培养学生的个性、才能和独立思考能力。

他认为每个学生都应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天赋发展自己的潜能,而不是被固定的教育模式所束缚。

他强调,人的全面发展需要全面教育的基础。

2. 学以生活为中心杜威主张教育应该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使学生在学习中能够理解并解决实际问题。

他指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帮助他们在现实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

3. 民主教育的重要性杜威认为,民主教育是培养公民素质和创造力的重要手段。

他主张学校应当是一个小型的民主社会,让学生通过集体讨论和决策参与到学校的管理中。

他认为,民主教育能够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参与感,使他们成为有独立思考和判断能力的公民。

二、杜威教育思想的理论基础1. 实用主义哲学杜威的思想基础可以追溯到他的实用主义哲学观。

实用主义哲学将经验和实践放在首位,注重解决实际问题。

杜威认为教育应当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让学生能够学以致用。

2. 社会建构主义杜威的教育思想受到社会建构主义的影响。

社会建构主义强调社会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倡导通过社会互动构建知识和理解。

杜威认为教育应该在学生的社会化过程中发挥作用,通过与他人的交流和合作来促进学生的个体发展。

三、杜威教育思想的启示1. 学生主体地位的确立杜威的教育思想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个体的发展和价值。

这在传统教育中常常被忽视,而以传授知识和灌输为主的教育模式往往束缚了学生的发展潜能。

我们应该重视每个学生的差异,重视他们的个性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德”育树人的意义

“德”育树人的意义

浅谈“德”育树人的意义立志成才教育实质上就是以理想、志向、人生目标、成才道路和条件等为内容的人生价值观教育。

立志成才既是教育的目的,也是促进学生接受教育、自我发展的动力。

如果说,“做人”的教育主要体现了学生整体的需要和要求,那么立志成才教育则能更多地体现个体的差异和不同层次发展的需要。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目的,德育是素质教育的灵魂和核心,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德育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学校工作具有导向、动力和保证作用,对建设高度发展的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和社会成员的全面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道德和行为规范的教育基本道德是个体生活的基础性道德要求。

基本道德往往是历史上传承下来为人类社会广泛接受的道德规范。

美国教育学者阿迪斯?瓦特曼说,不管时代如何变化,我们总将有着和我们祖先同样的需要。

那就是,愉快、勇敢地度过我们的一生,和周围的人友好相处,保持那些指导我们更好成长的品质。

这些品质是欢乐、爱、诚实、勇敢、信心等等。

德育的基础是要教学生学会做人,所以诸如公平、正直、诚实、勇敢、仁爱、热爱劳动、艰苦朴素等应当成为德育的奠基性内容。

在基本道德教育方面,我们曾经有过极“左”的思维,用道德的时代性、阶级性、民族性等等否定道德的历史继承性和全人类的共性。

其结果是基本道德情感的消失和起码的道德规范的丧失。

极端的例子是“文革”时期,打、砸、抢等犯罪行为反而成为合乎道德的“正义”行动。

这一历史教训在今天的德育实际中绝不可以轻易忘记。

对学生进行文明行为教育,培养学生文明行为习惯,也是学校德育经常性的重要的内容之一。

学生无论在学校、家庭还是公共场所,都应当遵守文明行为规则。

文明行为的内容广泛,涉及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看起来似乎是日常小事,却是一个有教养的人的文化修养和精神内涵的标志或表现。

当然,文明行为不只是一个人的行为的外部表现,重要的是这些外部行为应反映出一个人的内部心灵或性格的特征。

浅谈道德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对学校德育的启示

浅谈道德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对学校德育的启示
的认知结 构的变 化有 着密切 的关 系。
发 展的教 学策略 , 有利于 学生的道德 判断水 都 平的提 高
柯 尔伯格 研究认 为 , 一般 人的道德认 知发 展都是 处在 前两级 水平( ~ 段 )少部分 人达 1 4 ,
皮亚 杰通过观 察儿童游 戏及 验证的 结果 , 认为儿 童的 道德发 展 大致 分为 两个 阶段 :在 是 根据 别人设 定的 外在标 准 , 称为 他律 道德 。 能根据 自己认 可的 内在标准 , 称为 自律道 德 。
径, 脱离学生 思维水 平培养而寻 找提高 学生道 也 不能作 为一种 内在 的道德价值 而付诸 行为。


分 别是: 服从 与惩 罚定 向 、 朴素 的利 己主义 定 德 判断水平 的捷径 , 是有悖 于道德认 知发展 这 就是 我们常 说的知 行 “ 节” “ 都 脱 或 知行不 合 向、好孩 子定 向 、维护权 威和 社会 秩序 的定 阶 段 理 论 的 。
l岁以上儿童对 道德行为 的思维判 断 , 0 则多半 平 的提 高也就 是道 德思 维水 平 的提 高。其 发 理 ”时 , 此时的 “ ”一 定要符 合学生 的心理 理
展遵循 与思维发 展相 同的规律 , 因此学校教 育 发展 水平 , 即不能 脱离 学生的 接受能 力。如学 柯 尔伯 格经 过 1 年 的研 究 , 2 以社 会 习俗 中一切 有利于学 生思维发 展的教学 策略 , 同样 生 的道 德判断 能力处于第 二阶段 , 育者不顾 教 为标准 , 出了道德发 展的 三级 水平六 个阶段 都 有利 于 学生 的道 德判 断水平 的提 高 。教 育 其发 展现状 提 前给 他讲 解第 四阶段 或第五 阶 提 理论 。三级 水平为 前 习俗 水平( 9岁以下) 、习 俗 水平(0 O 和后 习俗水 平(0 1 ~2 岁) 2 岁以后 ) ,

浅谈里克纳品格教育思想对我国教育的启示

浅谈里克纳品格教育思想对我国教育的启示

浅谈里克纳品格教育思想对我国教育的启示自20 世纪初期以来, 美国品格教育运动经过三次浪潮发展和推动,品格教育俨然成为美国公民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托马斯里克纳在美国品格教育的历史上发挥了不可忽视作用。

托马斯里克纳是品格教育理论的代表人物之一,其思想发端于 20 世纪 80 年代, 形成于 20 世纪 90 年代。

他的名著《为品德而教育:我们的学校怎样教育尊重与责任》, 被称为一部唤起青少年尊重与责任感的绝好教材。

著作中批评了价值澄清论和道德相对主义的教育思想,阐述了品德教育思想, 并提出了相应的 12 条学校实施品德教育的策略。

托马斯里克纳完整的提出了以品格教育为核心的道德教育理论,分析和研究里克纳品格教育思想为我国现今的学校教育提供了巨大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一、里克纳品格教育思想的社会背景二战以后,美国取代欧洲成为世界经济的中心。

同时,前苏联人造卫星上天,军事实力强大。

世界格局分化为美苏两极,美国开始进入军备竞赛阶段,并触发了一场大规模的教育改革运动,将学校教育重心转向数学、物理等科学教育方面,忽视了道德和伦理等人文教育。

到了 60 年代, 新的价值观还没有确立。

1966 年,价值澄清论开始风靡美国,代表人物拉思斯、哈明和西蒙,由他们共同创作的《价值与教学》掀起了美国德育的第二次浪潮。

价值澄清论理论的最大特点是过分强调个人价值选择的自由,将价值教育的重点从价值内容转移到澄清个人已有的价值的过程中去。

学校老师以及家长在教授学生时,没有帮助他们解释你应该做什么? ,只是告诉他们你想做什么? ,没有明确的道德教育内容灌输,彻底将小孩的价值观成人化,没有给予孩子正确的价值引导,告诉他们对错之分。

这直接造成了当时美国社会的道德滑坡。

学校面临的问题,包括青少年早孕、吸毒、打架等等, 这对社会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甚至扰乱了社会秩序。

托马斯里克纳针对这种情况,在他的著书中反思价值澄清学派的教育思想价值中立。

浅谈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性

浅谈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性

浅谈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性作者:邓高春德育教育一直是学校教育的工作重点,教育的目的是培养能独立思考的、尊重社会公德的劳动者。

德育过程作为一个动态系统来考察,是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是教育者用社会所要求的品德规范影响受教育者,启发他们自觉接受教育,形成教育者所期望的思想品德过程,德育过程只有做到知、情、行的统一才能收到预期的德育效果。

经过多年班主任工作实践我总结出一点德育工作经验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教育说服法教育说服法是通过“晓之以理”启发和引导学生自觉地接受社会道德行为准则,改正错误的道德观念,从而指导道德行为的一种教育方法。

现代心理学认为“教师晓喻的道理和提出的要求,只有在学生心悦诚服时才能转化为学生的道德要求,进而产生道德动机推动道德行为”因此,如果学生对教师讲的道理不能理解和接受,压制和强迫不但不能取得预期的教育结果,还会产生负效应。

因此教育说服法就更显得必要和重要。

教育说服法很多,如主题班会、思想品德课、座谈会等。

下面谈谈我作为班主任的一些常用方法。

(二)情感陶冶法积极的情感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是构成良好品德的重要因素。

因此,创设富有强烈情感色彩的教育情景,使学生在特设的道德情景中受到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熏陶,从而陶冶情操、修养品德,既是品德教育的重要内容,又是品德培养的有效方法。

高中生学习和活动所处的主要是在学校和班级中,其道德认识有很大一部分是在学校和班级的环境中形成的。

因此,校风和班风是一个特定而典型的道德环境,对学生是一种异常活跃的教育因素,它对学生的思想意识、道德情操、行为习惯等,多会产生直接而巨大的影响。

所以,对于一个高中班主任来说,能否经过努力引导学生共同营造一个积极向上的班风,关系到能否为学生品德的培养创造一个健康的道德环境。

我在建设班风的实践中越(本文权属文秘之音所有,更多文章请登陆查看)来越感觉到优良的班风可以使整个班级形成一种强烈而感人的气氛,优良的班风能充分地发挥情景教育的功效,对学生产生巨大而无形的“渗透性”影响,使学生自然而然地接受它的熏陶、感染和同化,引起情感的共鸣,不由自主地接受它的“指令”,从而达到“修身养性,壮情炼志”的目的。

浅谈杜威德育思想对我国学校德育的启示

浅谈杜威德育思想对我国学校德育的启示

浅谈杜威德育思想对我国学校德育的启示作者:郭彩萍来源:《科教导刊》2013年第29期摘要杜威的德育思想对美国社会产生了深刻影响,在我国诚信危机、信仰危机严重的今天,杜威德育思想对我国思想政治教育仍有极大的借鉴价值。

杜威德育思想强调个人的社会责任,尊重受教育者主体性,重视教学对于社会生活的关照.这些思想对于革新我国思想政治教育都有重要启示意义。

关键词杜威德育思想思想政治教育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1 杜威德育思想精髓1.1 学校德育的目的是培养对社会有用的好人杜威认为,学校基本上是社会建立的一个机构,从事一项特定的工作——执行某种特殊功能,以维持生活和促进社会福利,学校的道义责任是对社会负责。

因此,学校道德教育的根本职责就是为社会培养良好公民、共同生活的积极参与者。

“良好的公民必须是社会的完全有能力的有用的成员,能生活得像一个社会成员,在和别人的共同生活中,他对社会的贡献和他所得到的好处能保持平衡。

”①杜威实际上倡导的是个人与社会的统一,追求个人幸福和社会服务的统一。

他要求学校必须把儿童看作社会的一个成员,学校要帮助儿童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各种要素,包括知识、技能、情感、心理品质等。

1.2 学校本身必须是一种社会生活,具有社会生活的全部含义杜威指出:“道德是个人与其社会环境的相互作用”,②“学校不能作为一个社会生活的预备,除非在它本身内部,重复社会生活的典型环境。

为社会生活做准备的唯一方法,是参加社会生活”③道德存在于人的整个生活之中,不应该有脱离生活的道德,儿童只有在现实的道德情境中进行理智的思考和选择,才能形成对现实的判断能力。

因此他主张把学校布置成现实的社会环境,让学生“从做中学”,要求学校组织学生直接参加社会活动,道德感和善意必须通过主体在现实生活中的行动来检验或得到强化。

1.3 德育的过程中要“以儿童为中心”杜威坚信儿童天生就有施舍、劳动和为他人服务的倾向和冲动,教育不是把外面的东西强迫儿童或青年去吸收,而是要“以儿童为中心”,激发和引导其本身的冲动,将其行善的本能转化为道德自觉和道德行为。

浅谈美国中小学品质教育的发展与实施

浅谈美国中小学品质教育的发展与实施
其 是 近 年 来 在 美 国 中 小 学进 行 的 品 质 教 育 活 动 , 好 地 实 现 了德 育 规 范 性 和 主 体 性 的 统 一 。 笔 者 将 对 美 国 中 更 小 学 品 质 教 育 的 内容 、 展 历 史 以及 中 小 学 在 品 质 教育 中实 施 的 影 响 做 一 概 述 , 期 对 现 阶 段 进 行 的 公 民道 发 以
因 为 在 不 断 的 实 践 和 反 思 过 程 中 , 们 逐 渐 认 识 到 德 育 人
要 适 应 现 代 化 社 会 的 发 展 , 必 须 把 人 作 为 现 代 道 德 主 就
体 来 培 养 , 按 一 定 社 会 的 要 求 来 规 范 它 、 约 它 , 要 即 制 又
按 一 定 社 会 的 要 求 发 展 它 、 升 它 , 满 足 主 体 自身 德 性 提 以 的 发 展 和 完 善 的 需 要 。 这 才 是 现 代 德 育 的 本 体 功 能 和 内 在 价 值 之 所 在 。 近 年 来 在 美 国 中 小 学 进 行 的 品 质 教 育 活 动 , 是 对 传 统 品 质 教 育 的 简 单 重 复 , 是 吸 取 了 过 去 不 不 而 同 道 德 教 育 理 论 和 方 法 的 合 理 因 素 , 好 地 实 现 了 规 范 很 性 和 主 体 性 的 统 一 。 笔 者 拟 对 美 国 中 小 学 品 质 教 育 的 发 展 做 以概 述 , 期 对 现 阶 段 进 行 的 公 民 道 德 建 设 以 及 我 以 国 德 育 的发 展 有 所 借 鉴 和 启 示 。
国 家 颁 布 的 < 民道 德 建 设 实 施 纲 要 > 出 “ 民 道 公 提 公
德 建设 ” 个 概 念 。 以往 我 们 讲 道 德 建 设 , 般 都 讲 社 会 这 一 主义道 德 , 括社 会 主义 社会 的社 会公 德、 业 道德 、 包 职 家 庭美 德 等 , 是 从 社 会 “ 体 ” 角 度 来 讲 道 德 。公 民道 都 整 的

浅谈教育与美国教育的区别优选稿

浅谈教育与美国教育的区别优选稿

浅谈教育与美国教育的区别集团公司文件内部编码:(TTT-UUTT-MMYB-URTTY-ITTLTY-浅谈中国教育与美国教育的区别周总理曾经说过:“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育是一个民族振兴的基石,是决定国际竞争力强弱的重要标志,我们必须予以重视。

中美两国文化历史背景不同,教育也有所差异。

西方是以生存技能为本,强调自然性、社会性、应用性;中国是以知识为本,强调知识积累和应试教育。

一般来说中国的教育更偏向应试,而非现实.所以与社会真正挂钩的内容常常是有限的,以至很多人进入社会需要从头开始学习。

所以很多的大学生毕业出去工作的时候还是缺少动手能力,实践经验不足,以至于又要重新开始适应社会生活,就给人一种印象就是---读书好像没什么用,不如早点出社会积累经验。

所以很多人都早早辍学,因为现在的社会需要的是动手能力强,有经验的人才。

而西方注重实践的教育虽然不能百分之百的保证人人所学的都能很好溶入于社会,但相对于东方来说还是较为先进.毕竟学历只是敲门砖,能力才是最后的验金石。

中美两国的教育有着极为不同的传统,中国的教育注重对知识的积累和灌输,注重培养学生对知识和权威的尊重,注重对知识的掌握和继承以及知识体系的构建。

相比较,美国则更注重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实际能力,注重培养学生对知识和权威的质疑、批判精神,注重对知识的拓展和创造。

这两种教育表达了对待知识的不同的态度,中国的教育表达的是对知识的静态接受,美国的教育则表达的是对知识的动态改变。

从对成功的定义上看,中国的父母,认为孩子成绩优异、特长突出,在比赛中获取各类奖项,出人头地,这就是成功。

而且中国孩子在家庭生活中较少有发言权、参与权,很多父母对孩子的要求就是守规矩,服劝导,不能对父母的要求提出异议。

而美国父母认为遵从了孩子的意愿,让孩子做自己喜欢的事,从事感兴趣的职业,孩子幸福了,这才是教育的成功。

而且美国的孩子在家中有充分的发言权和参与权,父母不会要求孩子服从某些规矩。

浅谈学校德育的异化

浅谈学校德育的异化

浅谈学校德育的异化随着教育现代化的迅猛发展,学校德育作为教育的重要部分,越来越受到了各界的重视。

众所周知,学校德育的任务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是培养学生正义、善良、公正等道德品质,帮助他们在未来的社会生活中做出正确的抉择。

但是,在学校德育的实践过程中,我们也会发现一些异化现象,即学校德育的目的和意义被扭曲或误解,以至于学生无法真正受益。

首先,学校德育的异化表现为机械化。

在一些学校德育实践中,往往将德育活动局限于简单的口号或规定,只是简单地强调学生要做到某些行为准则,而无法深入引导学生深入反思问题,激发他们内在的道德意识。

例如,学校只是简单地告诉学生不要说脏话,不要打架斗殴,这样的教育在很大程度上是片面的与机械的,不能真正地启发学生内在的良知与道德自觉。

这样的方式很容易让学生感到无聊与厌烦,无法达到预期目的。

其次,学校德育的异化表现为功利性。

在现实中,部分学校重视学生的成绩与升学,德育工作也被纳入了其中,变得功利化。

这让学校德育变成了学生考试的附属品,只有在学生提高成绩的同时才被认为是成功的。

这种做法会使德育成为了一种需要用功利目的来衡量、期待、评价的物品,从而培养了一种功利主义的价值观。

学生们将德育视为一种比赛或者考试,他们会采取各种手段来追求好的成绩,这会进一步破坏德育教育的本来面貌。

第三,学校德育异化的表现为应试化。

在以考试为中心的教育体系下,德育教育不再是一种关心学生情感体验和人格发展的观念,而成为一种试图对逐渐成长的,能力和知识不断扩展的孩子们进行“教育”的方法。

在这个环境下,有的学校强行将德育教育与课本知识融合在一起,将其视为一种记忆知识而非品质的教育,这样的方法让德育教育失去了原有的功能和意义,只是一种形式,对学生的教育作用极低。

在实际应用中,学校德育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全面发展都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但是,在德育实践的过程中,学校往往忽略了教育本质的核心,只追求表面的思考和行为改变,忽视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和人格发展,学校德育的意义和价值也在这个过程中逐渐被弱化和丧失。

浅谈杜威教育思想

浅谈杜威教育思想

1杜威生平杜威,生于美国佛蒙特州的小镇伯灵顿。

他的一家是地道的美国平民,父亲阿奈博尔德出身于一个农民家庭,后到伯灵顿做杂货生意,母亲卢西娜是一位地方法官之女,性格活泼,具有宗教热情,对孩子要求严格。

杜威少年平凡无奇,中小学的那些枯燥乏味脱离实际的课程引不起他的任何兴趣,这为他后来反对传统教育、创立实用主义的教育思想提供了最初的素材。

16岁时,杜威进入当地的佛蒙特大学学习,唤起了杜威对哲学特有的兴趣。

1897年从大学毕业后,杜威在中学教了3年书,继续研读德国哲学著作,并决定把哲学研究作为自己的终身职业。

后来,杜威进入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攻读研究生课程,两年后获哲学博士学位。

之后一直在密执安大学和明尼苏达大学任教。

杜威在哥伦比亚大学任哲学、心理学和教育系主任的10年中,是他逐渐转向实用主义,开始形成自己的哲学思想和具有极大影响的教育实验活动的时期。

他后来创办的实验学校,就是以他的哲学和心理学为根据进行课程、教材和教法上的改革实验。

1904年~1930年,杜威一直在哥伦比亚大学任教,主要精力集中在哲学思考和创作上,同时对教育仍保持浓厚的兴趣。

他还先后到日本、中国、土耳其、墨西哥、前苏联等地进行一系列讲学访问,1930年退休,1952年在纽约去世。

杜威的一生中共出版340本著作,发表论文700多篇,其中的《民主主义与教育》、《我的教育信条》、《学校与社会》、《经验与自然》等至今仍有伟大的现实意义。

他以博大精深的学术著作特别是哲学、教育学著作,奠定了在思想学术历史上的卓越地位。

2杜威教育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从19世纪末开始,美国的垄断资本主义经济极其迅速地发展起来,美国资产阶级毫无限制地从事国内外经济掠夺,以扩张自己的实力。

但无产阶级革命实践与马克思理论的广泛传播,加上自然科学的新成就,带来了广大群众思想上的大解放,使资产阶级不得不面对与无产阶级之间尖锐的阶级斗争的现实。

为此,统治阶级除了使用反革命暴力镇压群众之外,还需要有一种新的思想体系和世界观,既能为垄断资产阶级的利益作论证,又能用它抵制人民革命思想的觉醒。

浅谈我国学校思想道德教育对美国道德教育方法的借鉴

浅谈我国学校思想道德教育对美国道德教育方法的借鉴
— —

育方 法 ,注 重 全 方 位 的道 德 教 育
求结 合起来 最大 限度地调动 了他 们内 在 的潜 力和提高道 德修养的积极 性。 因 这 一点 并进 行教育理论 的创新和方法 此 值 得我 们 很 好 地 总结 和 借 鉴 。 的变革 开始注 重隐性教育 方式 。教育 借鉴美 国全 面向生活渗透 的隐性教 者往往把事先 设计 好的教育 的意 向和 目
所谓 隐性 教育 .最 早 由 美 国学 者N V 奥 渥勒于 1 0年提 出 也称 无意识 教 7 9 育 、隐形 教育 。它是指教育者按 照预定 的教 育 内 容 和 方 案 自觉 地 在 受教 育 者 周 围 创 设 一 定 的生 活 环 境 和 文 化 环 境 . 引导 受教育者去感 受和体味 .使他 们潜 移 默 化地 受 到 熏 陶 和 教 育 。 从 发 生 学 的 角 度 看 .道 德 教 育 原 本 是 生 活 世 界 的一 部分 。在 原始社会 .道 德教育与人们 的 生 产 .生 活过 程 是 一 体 的 。 ” 个 人 是 通 一 过 共 同生 活 的 过 程 来 教 育 自己 的 .而 不 是 被 人 教 育 的 ”】 这 种 原 始 道 德 教 育 _。但 2 是 以非 主 体 的 形 态 附属 于 或 隐 含 于 生 活 世界之 中的。制度化教 育以后 道德教 育越来越从 生活世界 中分 离出来 独立 起来 。变化 日速的社会 生活越来越强化 道 德 教 育 的 工 具 价 值 ( 社 会 政 治 、 经 对 济 、 文化 发展 的价 值 ) .道 德 教 育 越 来 越 成为封 闭化 的制度体 系。这样 .道德本 身作为生活一部 分的含义被逐 渐消融 , 道德教育脱离 了生活的 内容 而变为纯粹 的 形 式 。 美 国 道 德 教 育 受此 影 响 奉 行 ” 准则 中性” 策略 ( 把道德教育当作一种工 具) ,道德虚无主义盛行 .造成美国社会 大批青少 年道 德发展的滞后和 畸形。二 十 世 纪 七 十 年 代 以 后 。 美 国逐 渐 认 识 到

全国教育科学规划专项课题申请评审书

全国教育科学规划专项课题申请评审书
②将探索成果在全省乃至全国进行实践的推广。
完成课题的可行性分析
·已取得的相关研究成果及其社会评价(引用、转载、获奖及被采纳情况),主要参考文献(相关研究成果、主要参考文献两类限填20项);
·主要参加者的学术背景和人员结构(职务、专业、年龄);
·完成课题的保障条件(如研究资料、实验仪器设备、配套经费、研究时间及所在单位条件等)。
2、实践价值方面:以民办初中学生思想品德的基本状况为案例,努力构建民办初中良好的德育氛围,培养学生良好的基本素质,为全国民办初中在实施德育的过程中提供经验介绍和理论指导。
四、课题的研究目标、内容
(一)研究目标
1、通过该课题的研究,为提高民办初中德育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打造一支适应民办初中德育实施需要的教师队伍提供经验介绍和理论指导。
(限1500字内)
一、已取得相关研究成果的社会评价
(一)相关论文发表
1、课题组组长×××在《××教育》上发表题为《开发利用学生资源,促进学生和谐发展》等相关德育论文两篇。
2、课题组成员×××长期从事中国传统教育,出版著作近20部;在《教育研究》、《中国教育报》、等权威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撰写《追求现代教育的卓越》一文,概述了我校实施闪光教育以来“三高”成果,即高标准的学校定位,高水平的教育教学,高规格的服务体系。
登记号
全国教育科学规划专项课题申请·评审书
《课题设计论证》活页
填表说明:本表供匿名评审使用。填写时,不得出现课题申请人和课题组成员的姓名、单位名称等信息,统一用×××、××××××代表。否则,一律不得进入评审程序(申请“单位资助教育部规划课题”的不必填写此活页)。
课题名称:民办初中德育创新与实践的研究
课题管理单位××中学及其协同研究的几所民办初中学校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自2000年以来,对德育创新与实践有些理论和实践方面的探索,借此全国教育科学规划专项课题研究的契机,将德育创新与实践深入研究下去。

中小学德育教育论文题目选题参考

中小学德育教育论文题目选题参考

中小学德育教育论文题目一、最新中小学德育教育论文选题参考1、韩国礼仪教育对我国中小学道德教育的启示2、中小学道德教育中惩罚的限定和价值3、中国和新加坡中小学道德教育比较研究4、韩国中小学道德教育研究5、新加坡中小学道德教育评介6、浅淡如何加强中小学道德教育工作7、中小学道德教育创新谈8、关注现实生活引导自主发展——新课程背景下中小学道德教育策略9、试论中小学道德教育中的主体参与策略—柯尔伯格道德认知理论的启示10、从道德社会化视角看:大中小学道德教育的衔接问题11、海峡两岸中小学道德教育之比较12、道德判断的认知神经科学研究进展及其对中小学道德教育的启示13、新加坡中小学道德教育的文化旨趣及其启示14、当代东方学校道德教育研究的新进展——简评《当代日本中小学道德教育研究》15、论灌输在我国中小学道德教育中的意义16、窥探当代日本中小学道德教育17、论当代日本中小学道德教育的困境18、中小学德育教育现状分析及其对策19、中小学德育教育与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比较研究20、中新两国中小学德育教育之比较二、中小学德育教育论文题目大全1、中小学道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关系2、美国中小学道德教育的特点及其启示3、当代日本中小学道德教育的特征及其启示4、当前中小学德育教育亟待解决的几个问题5、韩国当代中小学道德教育的历史变迁与德育课程改革历程6、中小学德育教育互动模式探讨7、新时期我国中小学德育教育的主要途径8、中小学德育教育现状及提高德育实效性的措施9、香港多元文化社会中的中小学道德教育10、试析中小学道德教育的现状与对策11、从谦让与诚实谈起——反思当代中小学道德教育12、美国中小学道德教育研究及我国中小学德育的启示13、韩国中小学道德教育的途径、方法及评估标准14、探索农村中小学德育教育工作的有效途径15、韩国中小学道德教育的现状、趋势和特点16、马来西亚中小学道德教育专职辅导员17、奥林匹克精神与中小学德育教育融合的新思路18、中小学德育教育的几种方法19、美国中小学道德教育主流价值观研究20、陶行知德育思想对当代中小学德育教育的启示三、热门中小学德育教育专业论文题目推荐1、基于信息技术的中小学德育教育探究2、中小学德育教育现状简析3、浅谈国外中小学道德教育4、大中小学道德教育一体化分析5、加强中小学德育教育是贯彻“以德治国”方略的内在要求6、中小学道德教育回归生活——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启示7、当代中日中小学道德教育比较研究8、课程改革背景下中小学德育教育的新发展9、浅谈中小学德育教育的方法和策略10、网络文化视野下的中小学道德教育探析11、“红色文化”在中小学德育教育中的价值及应用12、中小学道德教育启用“家、校、社会”联动机制研究13、浅谈中小学道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14、浅议中小学德育教育的方法15、韩愈教育思想对当代中小学道德教育的启示16、学会选择:国外中小学道德教育方法的价值取向17、新加坡中小学道德教育18、当前中小学道德教育的思考19、探索中小学德育教育的思路20、农村中小学道德教育现状调查四、关于中小学德育教育毕业论文题目1、当代日本中小学道德教育的发展趋势2、新加坡中小学道德教育教学特色述评3、韩国中小学道德教育理论与实践评析——兼谈对我国中小学道德教育的启示4、我国台湾地区中小学道德教育的嬗变5、韩国当代中小学道德教育发展研究6、新加坡中小学道德教育的发展历程、特点及其启示7、关涉普通人的道德教育——对中小学道德教育的反思与重构8、战后日本中小学道德教育目标及其演变9、韩国中小学道德教育的现状与特点10、论中小学道德教育向生活世界的回归11、增强中小学道德教育实效性的思考12、当代日本中小学道德教育研究13、当代中日中小学道德教育发展趋势比较14、中小学道德教育应重视学生的"耻感"培育15、浅谈中小学德育教育的意义、内容和途径16、中日中小学德育教育的途径与方法之异同及对我们的启示17、对中小学德育教育的再认识18、当前英国国家课程体系中的中小学道德教育内容及特点19、论当代日本中小学道德教育的特色、地位和作用20、浅议各国传统文化对中小学道德教育的影响五、比较好写的中小学德育教育论文题目1、外国中小学道德教育概况2、勤俭教育在中小学德育教育中的重要作用3、国外中小学道德教育问题述评4、从德育的基本机制审视新加坡中小学道德教育5、精神教育与90后青少年精神生活重构——兼论中小学德育教育的转向6、中小学道德教育原则的思考7、中小学德育教育工作复杂性、长期性原因分析及策略思考8、关于情绪智力对中小学道德教育的作用研究9、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南卡罗来纳州中小学道德教育研究10、如何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中小学德育教育中11、新课改背景下中小学德育教育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12、浅谈如何优化中小学德育教育工作的几点途径13、浅谈农牧区中小学德育教育的现状及对策14、剑川县沙溪镇中小学道德教育的困境及对策研究15、社会转型时期中小学道德教育困境与反思16、管窥中小学德育教育的途径--榜样的力量17、创新中小学德育教育工作,有力推进素质教育18、中小学德育教育与信息技术的整合19、英国教育部将中小学德育教育列入优先工作20、关于中小学德育教育互动模式探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美国学校德育给我们的思考
发表时间:2011-10-18T15:27:17.390Z 来源:《少年智力开发报》2011年第1期供稿作者:靳晓磊
[导读] 国外非常重视社会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因为思想教育对象生活在现实之中,无时无刻不受周围环境的影响。

新疆霍城县江苏中学靳晓磊
20世纪90年代后,许多国家都在进行德育改革方面的探索,目的是寻找既符合本国实际又适应时代发展的德育新模式。

美国作为当今世界上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不仅对其国内的思想政治教育予以高度重视,从事了大量的实质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而且,客观上还取得比较满意的效果。

比如美国人的公民意识比较强烈;公民的爱国主义情感较为浓厚等。

①当然,由于种种深层次的社会原因,美国德育也面临诸多问题。

我们通过对中美两国当前学校德育的模式、目标、内容和途径等方面进行分析和比较,以借鉴与吸收美国德育的成功经验,推进我国学校德育的改革。

下面就几个方面谈给我们的启示:
(一)促进德育回归社会现实,增强德育的实用功能。

国外非常重视社会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因为思想教育对象生活在现实之中,无时无刻不受周围环境的影响。

因此,我国的德育工作也应调动一切因素,一切手段,包括家庭、学校、社会团体和大众传媒,注重营造思想政治工作的氛围,保持思想政治教育强烈的渗透性和持久性,使人们在良好的大小氛围中经受精神的洗礼,提高思想境界。

而良好的社会大环境的形成又要靠公民的自觉性、社会良好的控制手段、专业人员的良好素质以及全社会成员的共同努力来实现。

我国学校德育对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这一远大目标十分关注,相对来说,德育对如何适应社会变化与发展,如何更好地服务社会现实的具体目标重视不够。

因而面对市场经济、信息社会、知识经济的到来,德育有时表现得苍白无力。

美国学校德育特别强调德育的社会适应性,认为在现代社会里应根据社会现实的需要,注重学生自主意识、道德选择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以便有效地应付和面对多元多变的世界和社会形势。

其实德育立足于为现实的社会服务同培养一代又一代的社会主义新人的目标是一致的,育人是德育的根本目的,服务社会也是德育的重要任务。

(二)加强渗透性教育,注重社会大环境下隐性教育的德育功能。

我们要克服我国学校德育注入式的弊端,就要借鉴美国全面主义模式的先进经验,在坚持传统灌输型教育的同时,拓展课外德育途径,逐步提高德育的效率。

首先,要以校园文化活动、以教育和行政管理为载体,寓德于环境感染之内,施教于无形熏陶之中,这种把教育的意向、目的渗透到或潜藏在与之相关的活动或环境的功能,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自我教育的作用。

校园文化以其鲜明的导向特征、广泛的参与特征、内在的集聚特征、强烈的时代特征和调适、规范功能,在学校德育中居重要地位。

其次,必须加强校园文化教育建设,并着力于班风与宿舍环境建设,使优化的校园文化教育通过感染、约束、导向、升华等途径,促进学生道德品质的形成。

从中美两国德育实施模式的比较中看出,以“德目主义”为模式的中国与以全面主义为模式的美国都有各自的优点和不足,二者的相互学习,相互借鉴不仅是必要的也是现实的。

事实上从世界德育的发展趋势来看,“德目主义”和全面主义两种模式的趋近和结合代表着德育模式的未来走向。

美国的大、中、小学近年来都普遍开设比较固定的道德或人文课程;中国的各级各类学校也越来越重视拓展课外德育途径,注重社会大环境的德育功能。

这些成功的经验和做法从某种意义上讲正好反映了现代教育的某些发展规律,代表着人类共同的文明成果。

我们应当正确地对待这些成果,批判地借鉴和汲取有益的东西为我所用,以期推动我国德育工作的改革。

(三)与时俱进,更新德育观念。

在德育的指导思想上,要实现两个转变。

一是要由封闭式学校教育向开放式学校教育转变。

“开放”的内涵有三:1.思想开放。

不是禁锢学生的思想,而是解放学生的思想,不是限制学生思想的发展,而是启之以思,百花齐放,形成一种浓郁的学术交流的氛围和思想自由的环境。

2.信息开放。

大学是社会独特的一隅,它是文化的集中体现地,也往往是各种信息的聚集地和扩散地,封闭办学是根本办不到的。

特别是处在沿海开放地区的高校,可以说既是外来文化的登陆场,也是中外文化的交汇处,又是各种信息的荟萃地和最新文化的大橱窗。

信息开放有其不利的一面,但有利和积极的一面是最主要的。

因为改革开放带来的不只是几个苍蝇,更多的还是科学、民主和文明。

3.德育途径的开放。

这里有两层含义:(1)教育如果只专注于学校范围之内,其效果将是极为有限的;必须将家庭、社会和学校组成三位一体的教育体系。

让学校主动协调社会力量,并力求优化社会大环境,树立德育的全员意识,形成教育合力,达到一种相互溶入、相互渗透和相互支援的程度。

(2)要坚持请进来、走出去的教育方式,加强德育基地建设,加强社会场馆建设,重视社会实践活动。

这是提高学校德育与学生认识社会的一致性程度的一个重要措施。

(四)加强德育理论研究,提高我国德育工作的科学性和实效性。

我国学校的德育理论建设还很薄弱,德育理论的研究仍存在着许多问题:1.全局研究、历史研究、比较研究不够,重复研究、滞后研究较多;2.理论深入与学科前沿突破不够;3.理论研究在许多方面仍然存在理论与实际相脱节的现象,研究脱离实际和研究成果难以向实践转化的情况同时存在②;4.是理论研究过多地停留于经验分析与工作总结水平之上。

重视思想政治教育的国际化趋势提醒我们,务必要把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到战略地位上来。

西方发达国家曾因片面追求高科技而忽视青年人的人格教育,造成公民道德败坏、家庭崩溃等社会问题,现在各国已采用不同的方式和途径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效益。

我国现代化比发达国家晚了近一百年,我们已没有时间重演别人的悲剧。

必须借鉴别国成功的经验,汲取其教训,加强对社会成员特别是对年轻一代的思想政治教育,并注重对教育效益的研究。

总之,我们在借鉴国外道德教育的经验时,应该结合我国学校德育的实际,努力探索一套行之有效的方式和机制,以此来提高我国学校德育的实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