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皇帝书法真迹欣赏(组图)
康熙帝御笔书法
康熙帝御笔书法
康熙帝御笔书《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尺寸:29.5×180cm。
康熙帝玄烨(1654—1722)堪称清帝抄经并产生长远影响的始作俑者。
对于清代皇帝而言,书写《心经》远非是单纯的书法创作,而认为此为君主借以消除灾障,致福吉祥的媒介,似乎也过于狭隘。
因为《心经》不仅是博大精深的佛教经典,也被称为代表了高度哲学意义的宇宙观,所以,历代皇帝们的抄经,也蕴含、寄寓了他们通过个人的证心养性,以通达智慧实现救拔群迷、利乐众生的祈愿。
款识:康熙四十七年岁次戊子七月中元敬书于延薰山房。
30幅著名书画家作品赏析(四)
30幅著名书画家作品赏析(四)30幅著名书画家作品赏析(四)【组图】1、吴道子《八十七神仙图卷(局部)》【赏析】我国现存的《八十七神仙图》,是北宋时期白描人物的真迹,画卷上有八十七位“朝元”列队行进的神仙,其中女神尤多。
这幅名画传了800多年后不幸流落海外。
1936年由徐悲鸿赎回国宝。
1953年,徐悲鸿辞世,他夫人遵照他的遗嘱,将《八十七神仙图》献给了国家博物馆。
2、经典油画《月夜》【赏析】这是一幅被人誉为“爱情诗”的油画,画家用银灰色的调子,来渲染恬静的夏夜,没有微风,参天的菩提树显得神秘幽邃,夜色中的蔷薇花散发出清香。
人物与环境处理得十分和谐,迷蒙的月光洒满林中,恍若仙境,令人陶醉。
画家:俄国伊凡.尼古拉耶维奇.克拉姆斯柯依。
3、胡佩衡《深山小径》【赏析】此幅为画家早期作品,笔法上变化王蒙皴意,在南宗笔法中又糅入北宗之力,兼以干擦湿染,浅绛复施青绿,得山重水复、林木郁茂之致,足见画家深厚的传统功底。
整幅画结体虽然复杂,但气韵周流、疏朗清幽,也许这正是他在题跋中所谓“寓镖缈于沉着之中”的旨趣。
4、宋徽宗书法【赏析】瘦金体是宋徽宗(赵佶)创造的书法字体。
其特点是瘦直挺拔,横画收笔带钩,竖划收笔带点,竖钩细长,结体笔势取黄庭坚大字楷书,舒展劲挺。
赵佶治国无能,但其擅长于书画艺术,对于书画艺术的提倡和创作,以及对于古代艺术的整理与保存有突出贡献,也推动宋代书画达到了新的高峰。
5、林风眠《黄山松涛图》【赏析】此幅为其少见的采取非方形、立轴构图风景图画。
黄山的壁裂千仞,化为远处朦胧的山峦;被秋色染得金黄的蓊郁山林,则是历历在目,成为画面最显目的焦点。
画家寄情于山水怀想,融入真情与诗意在其线条、造型与色彩结构之中,没有过多的雕饰,仅有怡然自得的朴真写意。
6、徐悲鸿《巴人汲水图》【赏析】2010年12月10日,北京翰海拍卖场上,徐悲鸿巨幅以1.71亿元成交。
此图是一幅真实记录重庆人民辛勤劳作的艺术珍品,被誉为徐悲鸿最具人民性和时代精神的四大代表作之一。
恭王府 康熙御笔——天下第一福
恭王府康熙御笔——天下第一福魅力王府学习园地福文化品茶看戏采风康熙御笔——天下第一福北京人常说:“到故宫要沾沾王气,到长城要沾沾霸气,到恭王府就一定要沾沾福气!”恭王府的福气就来源于康熙御笔亲题、加盖有“康熙御笔之宝”印玺、有着“天下第一福”之称的福字碑。
清代康熙皇帝一生酷爱书法,但却很少题字,所以康熙御笔是历代皇帝笔墨中流传最少的,以致于有了“康熙一字值千金”的说法。
在今天的北京城内,除公文外,经考证的康熙题字只有3个。
除了存于恭王府中“福”字碑上的“天下第一福”,再就是高悬于故宫交泰殿的“无为”二字。
此处的“无为”包含有两重重要含义:其一,告诫君王不必过多干涉臣子作为,“无为而治”;其二,交泰殿是朝堂与后宫的分界线,告诫后宫不要干涉朝政,到此“无为”。
尽管如此重要,这块匾额之上也并未加盖“康熙御笔之宝”的印玺,由此更可见那御玺加顶之“福”的珍稀。
康熙帝八岁登基,九岁丧母,由祖母孝庄皇太后一手抚养长大,祖孙二人的感情自然非同一般。
而几位辅政大臣之间相互猜忌,唯有太皇太后是小皇帝最大、最可靠的支持者。
在祖母的帮助下,康熙帝擒鳌拜、平三藩,开创出了一番盛世景象。
然而,就在他意气风发的时候,孝庄皇太后却重病缠身,太医们也束手无策。
据说,康熙帝查知上古有“承帝事”请福续寿之说,意思是真命天子是万福万寿之人,可以向天父为自己“请福续寿”,遂决定为祖请福。
在沐浴斋戒三日之后,康熙帝化孝心于笔锋,一气呵成了震烁古今的“福寿”联体字,并加盖了“康熙御笔之宝”印玺,取意“鸿运当头、福星高照,镇天下所有妖邪”。
也许是康熙帝的孝心真的感动了上苍,自得到了这“福”字后,孝庄皇太后的身体竟奇迹般康复了。
有感于皇帝的一番苦心和孝心,也为了永久保存这世上独一无二的“福”字,孝庄皇太后命人将其刻石碑上,日夜抚摸,祈求多福。
而她最终以75岁的高龄离世,民间俱称这是康熙“请福续寿”带来的福缘。
康熙所书的这个“福”字,不同于民间常用的饱满方正,字形窄而狭长,为瘦(音谐“寿”),民间称之“长瘦福”,即长寿之福。
中国历代皇帝的书法真迹
中国历代皇帝的书法真迹
秦统一六国,书同文,中国书法进入灿烂时期。
中国文字不仅是交流手段,更是一种文化,一种艺术形式。
在中国书法史上,历代帝王中出现了很多热爱书法的皇帝,他们重视书法,研究书法,在中国书法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对中国书法有很大的贡献。
↑晋宣帝司马懿手迹
↑唐太宗李世民手迹
↑武则天手迹
↑南唐后主李煜手迹
↑齐高帝萧道成手迹
↑宋高宗赵构手迹
↑宋徽宗赵佶手迹
↑金章宗完颜达葛手迹
↑元成宗手迹
↑清德宗光绪手迹
↑清高宗乾隆手迹。
中国书法十大行书_十大行书书法欣赏
中国书法十大行书_十大行书书法欣赏我国诞生很多优秀的书法家,他们创作的书法作品都被人所称赞。
其中十大行书书法作品就是经典。
你知道中国书法十大行书有哪些吗?下面小编带给大家的是中国书法十大行书,希望你们喜欢。
中国书法第一行书《兰亭序》《兰亭序》是王羲之47岁时的书作,记述的是王羲之和友人雅士会聚兰亭的盛游之事。
全篇写的从容娴和,气盛神凝。
被后世学书者尊崇为“中国书法第一行书”。
《兰亭序》共计三百二进制十七个字,逸笔天成,而且变化结构、转换笔法,匠心独运而又不毫无安排造作的痕迹。
这样的基于资质超群,功臣力深厚的作品,被评“为中国书法第一行书” ,确实是当之无愧的。
兰亭书法,符合传统书法最基本的审美观,“文而不华、质而不野、不激不厉、温文尔雅”。
“内恹”的笔法偏重骨力,刚柔相济,点画凝练简洁;在书写技巧上包含了无数变化之道,仅一个“之”字就有十余种写法,在传统的“中和之美”的格式上成为样板。
千余年来,历代文人多以《兰亭序》为标准,笔耕不辍。
人们习惯地把书法家写《兰亭序》的水准作为衡量其传统功力的尺度。
《兰亭序》不愧为博涉众美的经典之作,读其文、赏其书、品其趣,是一种非凡的艺术享受。
中国书法第二行书——祭侄文稿《祭侄文稿》,全名《祭侄赠赞善大夫季明文》。
原作纸本,纵28.8厘米。
横75.5厘米,共234字(另有涂抹字30余个)。
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唐玄宗天宝十二载(公元753年),颜真卿为杨国忠排挤,出为平原(今山东德州)太守。
天宝十四载(公元755年),安禄山、史思明在范阳(今北京南)起兵,著名的安史之乱开始。
一时河北诸郡迅速瓦解,惟颜真卿的平原郡高举义旗,起兵讨叛,被推为义军首领。
时颜真卿的从兄常山(今河北正定)太守颜杲卿派其第三子颜季明与真卿联系,联合反叛。
颜杲卿与长史袁履谦设计杀死安禄山党羽、镇守土门(今河北井泾)要塞的李钦凑,夺回土门。
一时形势好转。
颜杲卿派长子颜泉明押送俘虏到长安报捷群请求救兵。
王羲之神笔“天下第一草书”《乃当序》真迹现身!
王羲之神笔“天下第一草书”《乃当序》真迹现身!原创作者:林衡此乃东晋王羲之神笔“天下第一草书”《乃当序》真迹,(顶级神品卷) 晋代绢本设色,画心纵29.2cm,横193.8cm,林衡艺术馆藏。
打开百度App,看更多美图▲东晋王羲之天下第一草书《乃当序》真迹 (顶级神品卷) 宣斋艺术馆藏此卷题跋是清代项源所题“王羲之神笔”落印“项源字汉泉一字芝房”,项源是乾隆-道光年间安徽歙县人,明代大收藏家项子京后人,字汉泉,一字芝房,斋号小天籁阁,古书画收藏家,收藏书画以精、新、奇为主。
▲林衡本王羲之《乃当序》宋徽宗钤印和故宫杜牧《张好好诗卷》宋徽宗“内府图书之印”两钤印完全一致吻合。
▲东晋王羲之天下第一草书《乃当序》真迹 (顶级神品卷) 宣斋艺术馆藏此卷《乃当序》草书是王羲之众多书法字体之中最美的,全卷字体异常俊美,笔法刚柔并济,如瀑布般倾泻而下,笔锋娴熟而苍劲,每笔之间连接自然而就,正是笔由心生浑若天成,其书法运用了指力、腕力、臂力、心力、脑力心神合一,一挥而就,其笔法之精妙,在弹指之间便能一气呵成,此等天下第一神物,非书圣不能为之。
此卷字体上下左右排列对称错落有序,前呼后应,赏心悦目,甚是美哉。
▲东晋王羲之天下第一草书《乃当序》真迹 (顶级神品卷) 宣斋艺术馆藏全卷历代藏家有“宋徽宗”四方大印“内府图书之印”,“水绘阁”,“米父石叟”,“减斋”,“宝董堂”,“玉兰堂印”,“宫”。
清代康熙朝著名诗人、文学家,武英殿大学士兼工部尚书“王顼龄”钤印“王顼龄印”。
清代乾隆朝官吏“法式善”钤印“小西涯居士”。
清代乾隆-道光,明代大收藏家项子京后人“项源”钤印“项源字汉泉一字芝房”。
清代著名画家“秦文锦”钤印“褧孙”。
顶级鉴藏家“林衡”钤印有“林衡鉴赏”“林衡定鉴”“林衡珍藏”“上善若水”等历代名家钤印共29枚。
王羲之此卷草书是历代书画鉴赏家鉴评为“神笔”“诸贴第一”等鉴评。
▲东晋王羲之天下第一草书《乃当序》真迹 (顶级神品卷) 宣斋艺术馆藏王羲之《乃当序》此卷所用材质为“顶级晋代绢本设色”书写而成,绢布手感柔顺,是顶级晋绢。
60篇古今名家书法欣赏集锦一次看个够(建议收藏)
60篇古今名家书法欣赏集锦,一次看个够!(建议收藏)
赵孟頫绝美墨迹作品欣赏少有人知的苏轼《桤木卷帖》王献之书法欣赏康熙大帝书法欣赏乾隆御临《圣教序》光绪帝书法欣赏末代皇帝溥仪绝版书法慈禧书法欣赏宰相刘罗锅书法欣赏纪晓岚书法欣赏和珅书法欣赏清朝历科状元书法集文征明《琵琶行》1500年前石头上的碑刻真迹孙中山书法欣赏周恩来书法欣赏蒋介石书法欣赏启功中晚年作品范增书法欣赏毛人凤书法欣赏李莲英书法欣赏张学良书法欣赏左宗棠书法欣赏曾国藩书法欣赏李鸿章书法欣赏赵孟頫《道德经》楷书四大家柳公权书法欣赏赵孟頫《洛神赋》米芾书法欣赏米芾集字春联中国最经典楷书当代书坛最有影响力名家作品欣赏王铎草书五言诗晚清民国名人书法梅兰芳书法欣赏春江花月夜古代名家扇面欣赏清代孙星衍作品欣赏汪精卫书法十大元帅真迹一览伟人毛泽东书法欣赏字如其人蒋介石VS毛泽东王羲之经典用笔十四法
牌匾书法欣赏罕见名家书画藏品每幅字都是神作八大山人书法欣赏古代名人书法藏品欣赏汉隶作品欣赏武则天书法欣赏宋徽宗书法欣赏古代著名书法墨迹欣赏世界上最美的艺术书法行笔速度几种状态天下第一小楷
陈独秀珍贵墨迹华国锋书法欣赏李宗仁书法欣赏袁世凯书
法欣赏十大反派人物书法欣赏。
「愙斋书法」清拓康熙皇帝玄烨《临兰亭序》及题跋欣赏
「愙斋书法」清拓康熙皇帝玄烨《临兰亭序》及题跋欣赏
康熙皇帝玄烨《临兰亭序》,出自清拓《懋勤殿法帖》,锦面。
乌金精拓,经折装,共四开,为便于欣赏这里做了裁剪。
半开纵30.4厘米,横17.9厘米。
康熙皇帝临兰亭序帖,30行。
御跋12行,均为行书。
该帖刻于《懋勤殿法帖》第六卷(第六册),其书法也完全出于董其昌的路数,柔美中涵有博雅的气度。
康熙题跋曰:
唐文皇嗜兰亭帖,至竭万乘之力多方以购之。
又时抚善本赐其臣
僚,可谓勤矣。
凡游艺之事不足以累之,况寄心翰墨于凡务之余,岂非前王之令轨哉!推考其时,贞观之风几与三代比隆,其仁心善政可施于后世者多矣。
高山在望,景行行止,宁独于兰亭一事哉。
故宫博物院藏清《康熙万寿图》非原本考
故宫博物院藏清《康熙万寿图》卷〔图一〕,绢本,设色,分上下两卷,尺寸相同,均为纵45厘米,横3939厘米。
画家用纪实手法描绘康熙帝六十岁生日前夕銮驾由畅春园还宫,沿途接受官民仰瞻的欢庆场面。
每卷卷末各附楷书图记一篇,无印鉴款识。
图卷保存完整,画面洁净,曾作为《万寿图》原本多次展出、出版。
笔者最初注意到这件作品是在2015年5月,当时直观的感受是图卷的艺术水平不佳,较之稍早精工富丽的《康熙南巡图》差距明显,内心不免疑惑。
要知道,最初主持此项工程的宋骏业此前曾主持过《康熙南巡图》的绘制,经验丰富,他本人也善画,曾跟随王翚学习。
继宋之后主持此事的王原祁更是山水画大家,与《康熙南巡图》的领衔画家王翚齐名。
而参加具体绘制的也都是能代表宫廷绘画最高水平的画家,有的还曾参加过《康熙南巡图》的绘制。
因此,不论从哪方面讲,《万寿图》的质量都不该如此。
虽然这种比较并不能成为判定是非的根据,但它至少引发了我们研究的兴趣。
而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该图卷的疑点越来越多地暴露出来,诸内容提要内容提要 本文以史料记载为主要依据,结合相关传世实物,对故宫藏清《康熙万寿图》卷作了综合考证。
指出此图并非《康熙万寿图》原本,也不是宫廷画家绘制,而是嘉庆二年以刻本为蓝本,由苏州织造奉旨承办的一件水平不高的应急之作。
关键词 故宫 清代 康熙 万寿图 宫廷绘画故宫博物院藏清《康熙万寿图》非原本考王幼敏〔图一〕 《康熙万寿图》 卷 (部分) 故宫博物院藏DOI:10.16319/ki.0452-7402.2016.04.008多迹象表明,它不仅不是《康熙万寿图》的原本,而且也不是根据原本制作的副本,它的出身另有玄机。
一 《康熙万寿图》的创作缘起这还得从“康熙庆生”说起。
清康熙五十二年(1713)三月十八日,适逢皇帝玄烨六十岁生日。
京城内外官员、百姓自畅春园至神武门数十里内“结彩张灯,杂陈百戏”为皇帝庆生。
康熙帝八岁即位,其时已逾半个世纪,海内承平,一派盛世景象。
【康熙福字书法】 寿字书法
【康熙福字书法】寿字书法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康熙皇帝位了给其祖母孝庄太后祈福,写下了号称天下第一福的福字书法作品,那么到底这第一福的魅力在哪?福气在哪呢?下面是小编为你整理的康熙福字书法,希望对你有用!康熙福字书法欣赏康熙福字书法图片1康熙福字书法图片2康熙福字书法图片3康熙福字书法图片4康熙御笔——天下第一福北京人常说:“到故宫要沾沾王气,到长城要沾沾霸气,到恭王府就一定要沾沾福气!”恭王府的福气就来源于康熙御笔亲题、加盖有“康熙御笔之宝”印玺、有着“天下第一福”之称的福字碑。
清代康熙皇帝一生酷爱书法,但却很少题字,所以康熙御笔是历代皇帝笔墨中流传最少的,以致于有了“康熙一字值千金”的说法。
在今天的北京城内,除公文外,经考证的康熙题字只有3个。
除了存于恭王府中“福”字碑上的“天下第一福”,再就是高悬于故宫交泰殿的“无为”二字。
此处的“无为”包含有两重重要含义:其一,告诫君王不必过多干涉臣子作为,“无为而治”;其二,交泰殿是朝堂与后宫的分界线,告诫后宫不要干涉朝政,到此“无为”。
尽管如此重要,这块匾额之上也并未加盖“康熙御笔之宝”的印玺,由此更可见那御玺加顶之“福”的珍稀。
康熙帝八岁登基,九岁丧母,由祖母孝庄皇太后一手抚养长大,祖孙二人的感情自然非同一般。
而几位辅政大臣之间相互猜忌,唯有太皇太后是小皇帝最大、最可靠的支持者。
在祖母的帮助下,康熙帝擒鳌拜、平三藩,开创出了一番盛世景象。
然而,就在他意气风发的时候,孝庄皇太后却重病缠身,太医们也束手无策。
据说,康熙帝查知上古有“承帝事”请福续寿之说,意思是真命天子是万福万寿之人,可以向天父为自己“请福续寿”,遂决定为祖请福。
在沐浴斋戒三日之后,康熙帝化孝心于笔锋,一气呵成了震烁古今的“福寿”联体字,并加盖了“康熙御笔之宝”印玺,取意“鸿运当头、福星高照,镇天下所有妖邪”。
也许是康熙帝的孝心真的感动了上苍,自得到了这“福”字后,孝庄皇太后的身体竟奇迹般康复了。
认同与建构西安碑林中的康熙书法
认同与建构:西安碑林中的康熙书法常建华内容提要清朝统治成功原因的讨论中有汉化、满化的争论,这种将满汉关系对立起来的分析模式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人们的认识。
康熙帝利用赏赐御制书法作D建构了新的满汉关系,从而实现国家认同。
西安碑林坐落在原孔庙,在大成殿后自南向北延伸,清朝御碑晚出排在后面,然而这却象征着清朝接续中国的文化传统。
西安碑林较多地保留了康熙帝的御书碑刻,这与西安的边陲位置、康熙帝爱好书法以及表达崇儒重道的文化认同有关。
陕西地方官为清廷的西征贡献较大,康熙帝赐予前后担任川陕总督的佛伦、吴赫以及陕西按察使何嘏书法,佛伦、吴赫、何嘏则将这些书法作D刻石,表示与康熙帝的亲密关系以及歌颂皇帝的书法造诣和对汉族文化的深入理解。
康熙四十二年(1703),康熙西巡,这为康熙君臣互动以及展示康熙帝才艺创造了好机会。
康熙帝的御书展示具有博得官民政治认同的深意!关键词汉化西巡君臣关系政治认同西安碑林在中国历史上,当中原汉族与周边少数民族交流频繁的时候,就会产生所谓胡化或汉化的问题,特别是少数民族作为统治者的王朝,这种情形更为明显,清朝就是这样的朝代。
总结清朝的成功原因,传统的看法视作清朝汉化的结果,而美国新的清史研究则反对这种看法,认为清朝坚持满族本位、保持满化才是其成功真正的原因。
①我以为双方均有各自的理由,但是如果将自己的看法推向极端,则不免产生一叶障目之效。
清朝的成功,不妨说在处理满汉关系问题上,较好取得了政治合法性,从而实现国家认同,维护了清廷的统治秩序。
②相对而言,清顺治朝属于武力统一时期,而康熙朝则是从武功转向文治的时期,汉文化成为康熙帝的爱好和统治策略,文化认同服务于政治认同,从而建构了新型的满汉关系及其之上的国家形态。
174我们可以通过本文讨论的事例,论证上述观点!名闻中外的西安碑林,藏有中国历代著名书法家的作品,也有古代帝王的书法作品,然而这些帝王的书法作品比起古代“书圣”的作品来说,名气就逊色多了,甚至所知者甚少!不过近年来有所改变,康熙帝的作品受到重视③,但研究则很薄弱,笔者试作全面探讨,从中观察康熙帝赏赐御制书法反映的汉文化取向以及满汉君臣关系!西安碑林里的康熙书法碑刻概述碑林在1937-1938年整修④后不久,西安碑林管理委员会编了两种碑目⑤,现存西安碑林博物馆图书室。
康熙
康 熙 政 治 特 色
康熙-集中帝权
• 康熙即位之时,清朝处于虽然建立,但国家正百废待兴的局面。而康熙虽然当了皇帝,但 因为年幼,国家大事的决断基本掌握在四位辅政大臣手中。这四位辅政大臣,索尼居首位, 总掌启奏批红等大权,但年老力衰。排在第二位的苏克萨哈富有才干,但与鳌拜不和。其 后的遏必隆则为人圆滑,不与人争锋。对权力最有野心的是鳌拜。为了在索尼退下之后掌 控朝政,鳌拜一方面拉拢遏必隆,一方面借圈地事件打击苏克萨哈。在处理朝政时,鳌拜 十分专横,根本不将康熙帝放在眼中。 康熙帝说:"天下大权,当统于一。"(《清圣祖实 录》卷二七五)康熙帝为强化皇权,上演了一场智擒鳌拜的历史大戏。 康熙以退为进,在祖母的支持和帮助下,一方面避免与鳌拜发生正面冲突,一方面韬光养 晦,专心学习治世本领,并寻找适当时机剪除鳌拜。 1667年6月,索尼病逝。十二岁的康熙决心废除四大臣辅政体制,实行亲政。7月,实行亲 政大典。不过,康熙虽然亲政,但原有辅政体制却未能发生变化。为了使康熙能够及早亲 政,并迫使遏必隆和鳌拜也交出权力,苏克萨哈在康熙亲政第六天上书请求退隐。在康熙 尚未做出反应之际,鳌拜罗织了24条罪状陷害苏克萨哈,并强迫康熙将其处死。清除了苏 克萨哈后,鳌拜更加肆无忌惮,朝廷所有政事,均由其决断;对于康熙帝的有些诏令,他 也敢公开抗旨。这些使康熙意识到该是剪除鳌拜的时候了。康熙考虑到鳌拜亲信党羽遍布 朝野,所以决定设计将其铲除。
康熙年制的底款种类
康熙年制的底款种类一、康熙年制简介康熙年制是指清朝康熙帝在位期间采用的年号制度。
康熙年制对中国古代年号制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其底款种类丰富多样,反映了当时的政治、文化和艺术特征。
二、官方底款1.正庚寅字款正庚寅字款是指康熙皇帝亲自书写的康熙年号底款。
此类底款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是稀世珍品。
2.二石大字款二石大字款是指康熙时期官方制作的康熙年号底款。
此类底款形制规整,笔画饱满,是康熙年制中最常见的一种。
3.隶书款隶书款是指康熙时期使用隶书字体书写的康熙年号底款。
此类底款字体工整,线条流畅,具有一定的书法艺术价值。
三、宗庙底款1.文庙底款文庙底款是指康熙皇帝亲自书写的康熙年号底款,用于文庙等宗庙场所的文物。
此类底款往往较为庄重,书法精湛。
2.皇家庙宇底款皇家庙宇底款是指康熙年制用于皇家庙宇的康熙年号底款。
此类底款大多为隶书款,展现了皇家庙宇的尊贵和雄伟。
四、私人底款1.臣子底款臣子底款是指康熙年制中非官方身份的人士制作的康熙年号底款,用于文物、字画等私人收藏。
此类底款形式多样,体现了个人的品味和审美风格。
2.文人底款文人底款是指康熙年制中文人士制作的康熙年号底款。
此类底款常常注重书法的艺术表现和历史文化的追求,形式上更富有创意和个性化。
五、不同材质底款1.瓷器底款瓷器底款是指康熙年制中应用在瓷器制作上的康熙年号底款。
此类底款多见于青花、彩瓷等陶瓷制品上,具有很高的收藏和研究价值。
2.玺印底款玺印底款是指康熙年制中用于印章制作的康熙年号底款。
此类底款往往采用红色或朱砂印沉的方式制作,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3.金银器底款金银器底款是指康熙年制中应用在金银器制作上的康熙年号底款。
此类底款常见于金银器皿、器皿的底座上,呈现出金光闪闪的华丽效果。
六、康熙年底款的研究意义康熙年底款的研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 历史考证康熙年底款的研究可以帮助确认文物的年代和历史背景,有助于历史考古的研究和推断。
康熙皇帝与南书房
康熙皇帝与南书房作者:李泊潭来源:《江苏教育·书法教育》2018年第05期[摘要]清朝是我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其统治者在入关前就逐渐认识到汉文化的魅力及重要性。
康熙帝对于传统文化典范的书法艺术挚爱有加,他设立南书房的目的之一就是方便其书法学习和欣赏。
研究钩沉这一发生在南书房中的书法活动,以期丰富清前期书法史研究的薄弱环节。
[关键词]康熙;书法;南书房;皇权[中图分类号]G292.1[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005-6009(2018)37-0047-04清军入关开启了我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长达268年的集权统治。
多数治清朝书法史者着力于清朝中期帖学式微,以及碑学兴起的书法现象和代表书家的个案研究,对于帝王书法和宫廷书法关注较少。
实际上,在封建社会政治的大背景下,帝王的书法审美倾向对于清朝宫廷书风有着深刻的影响。
奠定了清朝统治格局及思想的康熙帝,不仅在政治、军事、生产等关乎统治根基的方面表现出过人的远见和胆魄,并且在文化思想领域也始终践行着儒家礼制思想对于圣主明君的要求。
康熙是一位极其热爱汉文化的君主,对于书法艺术更是终其一生临池不辍,他以不疾不励的中庸书风为取法对象,主要学习董其昌、赵孟頫、王羲之、米芾等历代大家。
在封建集权的大背景下,康熙以九五之尊的身份身体力行地学习和提倡书法,他的书法面貌和书法观念对于清廷书法风貌和审美倾向的建立起到了至关重要的引导作用。
南书房的建立就充分地体现了康熙的政治智慧,南书房从建立之初就伴随着帝王的书法活动。
本文以南书房为研究对象,探究其建立的初衷以及发生在南书房中的书法活动和实际的政治意义。
一、始设南书房南书房位于紫禁城乾清宫南庑的最西端,属于内廷范围。
原本是康熙读书学习的地方。
它正式被载人史册是因为康熙将它作为词臣入值时的办公场所。
南书房从设立之初就在康熙王朝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关于它的设立,部分原因可归为康熙帝留心翰墨、雅好书法。
历史上不乏热爱书法的皇帝,如南朝梁武帝萧衍、亲自为王羲之作传的唐太宗、艺术天赋绝高的宋高宗等,但尚未见如康熙一般,以学习书法的名义设立专门的场所供自己与入值朝臣畅谈翰墨之事。
清雍正皇帝手迹欣赏
清雍正皇帝手迹欣赏台北故宫博物院畅销过一段创意品“朕知道了”胶带,极其受大众喜爱。
“朕知道了”四字是康熙皇帝真迹的复制品,因康熙在批阅奏则时,爱在文末朱批“朕知道了”,简单4字,霸气十足!雍正帝,清圣祖康熙第四子。
与康熙帝一样,雍正帝勤于政事。
他宵衣旰食,夙夜忧勤,按照今日事今日毕的原则办事。
后人收集他13年中朱批过的折子就有360卷。
经过13年的励精图治,使满清帝国各方面在康熙时期的基础上更上一层楼,为康乾盛世的创建作出了巨大贡献。
雍正帝子承父业,也“子承父字”呢,不信?你看!1.年希尧奏为妹封贵妃恭谢天恩折知道了。
一切总仗不得。
大丈夫汉,自己挣出来的,方是真体面。
勉之2.延信等奏请紧要事先具奏稿密呈批示后再缮折奏闻折朕安。
朕原不欲尔来,为地方要紧。
今览尔所奏,尔若不见朕,原有些难处处;二者,军务总事结局处,旧旧(舅舅)隆科多奏,必得你来同商酌商酌地方情形。
汝若可以来得乘驿速来。
再,旧旧(舅舅)隆科多,此人朕与尔先前不但不深知他,真正大错了。
此人真圣祖皇考忠臣,朕之功臣,国家良臣,真正当代第一超群拔类之希<稀>有大臣也。
其余,见你之面,再细细问你。
有旨。
3.胡凤翚奏谢授苏州织造并抵任访闻各事折朕今擢用你光景,况又系府下旧人,体面地步自然为众之敬畏,督抚地方府道等形势,必加优待,汝可竭力自持,安分知足。
倘少坏朕声名,妄干地方吏治之事,一点忍奈<耐>不住,朕之耳目,汝所深知,负朕此大恩,岂轻轻处分之事也。
勉之!慎之!你若有辨(办)不来差使,不妨奏明,朕命人帮你,不可私作一事,私求一利一切食用节俭为要。
向日织造等非分之享用,今日之现报,岂不见乎?前车之戒,业当自警。
况尔之利害又胜前人之数倍,祸福之关矣,不可少忽。
特谕。
再,奏报地方情形雨水,不要徇故套,浮泛隐匿,一切着落实在奏闻4.赵之垣奏差官彻底清查直属仓库钱粮米谷亏空折倘若借端生事,复扰害百姓,加倍苛抓(派),再经朕闻,则罪不容于缓矣。
诗中画意——《桐荫仕女图》屏的图文关系浅析
参考文献
[1]聂崇正. 清宫绘画与“西画东渐”[M]. 北京:紫 禁城出版社,2008:185. [2]王君. 《汉宫春晓图》与《桐荫仕女图》之比较 [J]. 美术教育研究,2014(03):31. [3]杨克炎. 历代书法咏论[M]. 北京:中国青年出版
《桐荫仕女图》中的仕女均着长裙,明 疏朗。
社,2013:302.
显不是满族女子穿着的通体长袍,而汉族女 性在现实中并不会经常穿着这样的服饰。在 画面中央,站在水榭前的女子,身穿着一袭
在《桐荫仕女图》屏上临摹董其昌书法 也显示了康熙与前代大师的精神联系。其所 临《洛禊赋》书法,笔力遒劲,庄重有骨,
[4]巫鸿. 重屏:中国绘画中的媒材与再现[M]. 文 丹,译. 黄小峰,校.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9:219.
下,空气湿润,微风和煦,花卉散发着芬 画中仕女表现了康熙帝对汉族传统文化的憧 结语
芳,我们眼前仿佛出现了江南的景色。
憬和心中的理想美人形象,并和《洛禊赋》
中的江南景色相呼应。
在《桐荫仕女图》中,清宫画家焦秉贞
三、康熙皇帝的愿景——国运昌隆
运用“海西法”绘出了在建筑背景下身穿汉
(二)文字寓意——书法道统
字也体现了康熙帝对此画的解读。此屏风上
的书法是康熙帝临摹董其昌的,康熙帝对董
书非常推崇,以至于朝野上下都曾学习董书 [3]。而在张协此诗中描绘了古都洛阳的美丽
肩上披挂着一条拖至地面的深蓝色绸带,头 转向右侧。这些身穿汉服的仕女脸上并不带
期的作品,创作于康熙二十八年(1689)左 右。而这一时期正值康熙二次南巡。康熙也
族服饰的仕女形象,组成了一幅充盈着南方
(一)汉装仕女——幻想南方
《国朝院画录》载,康熙皇帝曾在临 趣味的女性空间图像,屏风背后康熙亲题的
为什么康熙皇帝要以这四个字为印文刻制宝玺?
为什么康熙皇帝要以这四个字为印文刻制宝玺?微博观鉴时刻丨大桃子-郭鹏位于紫禁城后部的乾清宫为清代帝王寝兴之所,是宫中重要的政治策源地。
这里曾贮存过两方在清代历史上非常重要的宝玺,一方是贮存在西暖阁中的源于康熙皇帝的「敬天勤民」宝,另一方是贮存于东暖阁的乾隆皇帝的「古稀天子之宝」。
清康熙康熙帝御宝檀香木异兽钮方玺印文:《敬天勤民》此宝檀香木质,异兽钮,印面10.15公分见方,通高11公分,印台高4.2公分。
印文为九叠篆「敬天勤民」四字,阳文。
鉴于此宝在清代皇帝玺印中非常特殊,与清朝政治纲领有密切关系,故在这裡对相关问题略加陈述,以便于更好地理解此宝的内涵和价值。
「敬天勤民」宝的重要价值与内涵1「敬天勤民」是康熙政纲的重要内容康熙皇帝为什麽要以「敬天勤民」为印文刻製宝玺?为什麽又要将这方「敬天勤民」宝置于乾清宫如此重要的地方?要理解这个问题,就必须从清代统治者的为政准则中寻找答案。
在中国漫长的帝制历史中,形成了一套成熟而完备的统治理念。
最高统治者皇帝的统治准则和措施更是集中了中国传统文化对自然以及社会主宰力量的基本认识,形成了不同时代皇帝统治的政治纲领。
经过两千多年的演化和沉淀,到清代乾隆时期最终被概括为「敬天法祖勤政爱民」八字政纲,成为清代皇帝行政的最为重要的指导思想。
这一政纲浓缩、提炼了中国传统政治文化对于皇帝的定义,总结了国家赖以良性运转所需要的皇帝的条件,标志著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特别是其中的皇帝政治文化的发展与成熟。
而「敬天勤民」则是其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
所以敬天,是因为皇帝是天之子,其统治是代天敷治,天命所归。
敬天是为了仰答眷命,得到上天的庇佑,表明自己统治的正统性。
所以勤民,是因为民为邦本,是统治稳固的基础。
勤民就是爱民,要关心民生,廑念民间疾苦,同情民困,不为民累,这样统治才能长治久安。
作为一位励精图治、关心民生的皇帝,康熙认为「敬天勤民」是实现政治清明的必要条件,是一个明君应该具备的基本品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康熙皇帝书法真迹欣赏(组图)
康熙皇帝书法真迹欣赏(组图)
 
康熙对中国的书法,真是很偏爱的,清代名将曾国藩曾经说过康熙:【临摹名家手卷,多至万余】
康熙自己也曾经说道:【朕自幼好临池,每日写千余字从无间断。
凡古名人之墨迹石刻,无不细心临摹,积今三十余年,实亦性之所好。
】康熙尤好明代董其昌的书法,所以字也从董书,兼取各家。
因了个人对书法的爱好,康熙在用人上也比较注重看他们的书法如何,尤其是文官的使用上。
他亲政不久,曾经下令翰林院的官员要勤练书法,康熙朝的名臣沈荃得康熙之敬重,很大的功劳得力于他书法的好。
康熙的董书就是在沈荃的知道下练习的,君臣二人还经常互相交流互赠字幅。
沈荃死后,康熙还一再地怀念他,称赞他的书及其写书的精神:【沈荃在时,极喜书写,从无厌倦。
】康熙在38年巡视江南时候,遇到沈的儿子沈敬,还追念故人特写了一幅【落纸云烟】给沈敬宗,表达对他父亲的思念。
而有些人因为书法不好,干脆连政治圈子都进不了,影响了自己苦读十年的前程,清宫档案中曾记载:(康熙)问大学士王熙曰:所坐文章亦有甚不堪者否?王熙奏曰:文章无甚不堪,
但有一卷字迹潦草,上令取其卷,折名阅毕曰:此五格字迹甚不堪,初学书写,将伊停此一科下次再试。
呜呼,可怜十年寒窗,因了字迹而落榜,从此锦绣前程化作泡影。
康熙还认为书法可修炼人的性情,缓解人的紧张情绪,所以是养生之妙道,可得长寿:
【人果专心于一艺一技,则心不外驰,于身有益。
朕所及明季之与我之耆旧,善于书法者俱长寿,而身强健。
复有能画的汉人或造器物匠役,其巧绝于人者,皆寿至七八十,身体强健,画作如常,由是观之,凡人心志有所专,即是养身之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