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清明感受传统主题班会教案

合集下载

2024年清明班会教案优秀5篇

2024年清明班会教案优秀5篇

2024年清明班会教案优秀5篇清明班会教案篇1教育目标1、认知目标:通过班会,让学生对我国的传统节日——清明节有更具体、详实的了解。

2、情感目标:通讲故事知道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我们要努力学习,担负起建设祖国的重任。

3、行为目标:通过活动能认清自己的不足,学会好好学习、热爱生活、爱父母、爱同学、爱老师、爱班级、爱社会。

班会过程男:为了祖国的解放和人民幸福美满的生活,有多少革命先烈长眠于地下。

女:历史不会忘记他们,共和国不会忘记他们,我们更不会忘记他们。

男:曾几何时,我们的祖先以先进的科学和灿烂的文化矗立在世界民族的峰巅。

女:而近百年黑暗与屈辱的历史,又将她推向深渊。

男:为了改变这一切,多少仁人志士在苦苦探索与奋斗中含恨而去。

女: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烈士们的鲜血才点亮了中国的天。

男:今天,我们在这里以革命的名义想想过去。

女:以现代化建设飞速发展的现实来告慰英魂。

合:先烈们,你们安息吧!男:松涛阵阵,那仿佛是先烈们发出了欣慰的微笑。

先烈们,如果你们在天有灵,就请你们看一看你们的鲜血浇灌出的美丽的鲜花吧!女:历史刻在石头上的记录可以随时间的流逝而渐渐消失,但刻在人们头脑中的记忆却永远清晰。

男:有形的纪念碑可能会垮掉,但人们心里的纪念碑却永远屹立。

女:我们不会忘记,我们怎能忘记!男:前辈流血牺牲,仅仅是为了让我们拥有一片晴空,呼吸自由的空气,欣赏这美丽的鲜花吗?女:不,他们希望的是受过深重灾难的祖国在我们的手中变得更加强盛、美丽。

(一)、了解清明节1、清明节由来,清明节习俗,清明节食品,清明节纪念方式及国外清明节。

让学生知道清明节的日期;清明节的别名;随着网络发展,清明节有了不同的纪念方式;我们家乡清明节的食品和习俗。

(二)、学会去爱1、故事《刘邦祭祖》汉高祖刘邦在功成名就后想到谁?如果是你,你是怎么想的?汉高祖刘邦在功成名就后想到的是自己的父母、祖宗。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只有爱父母的人,才会爱同学、爱老师、爱班级、爱社会。

“走进清明-感受传统”主题班会教案

“走进清明-感受传统”主题班会教案

“走进清明-感受传统”主题班会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清明的起源、习俗和意义,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识。

2.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尊重先烈的情感。

3. 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1. 清明的起源:介绍清明节的来历,让学生了解清明节的由来和发展。

2. 清明的习俗:讲解清明节的习俗,如扫墓、踏青、放风筝等,让学生感受清明节的风俗文化。

3. 清明的意义:阐述清明节对于中华民族的重要意义,让学生认识到清明节在传统文化中的地位。

4. 缅怀先烈:引导学生了解先烈们的英勇事迹,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5. 诗歌欣赏:选取与清明相关的诗歌,让学生感受诗人在清明节时的情感。

三、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清明节的来历和意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清明节的起源、习俗和意义,让学生深入了解清明节。

3. 互动环节:组织学生讨论清明的习俗,让学生分享自己家族的清明节风俗。

4. 诗歌欣赏:让学生朗读或背诵与清明相关的诗歌,感受诗歌中的清明节氛围。

5. 缅怀先烈:讲述先烈们的英勇事迹,引导学生向先烈们致敬。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清明节的起源、习俗和意义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对先烈们的了解和敬仰之情。

3. 学生对诗歌的欣赏能力和文化素养的提升。

五、教学资源:1. 清明节的相关资料:如文章、图片、视频等。

2. 与清明节相关的诗歌:如《清明》、《登高》等。

3. 先烈的事迹资料:如革命烈士的事迹介绍等。

六、教学建议:1. 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了解清明的习俗时,亲身体验清明节的风俗。

2. 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3. 注重情感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4. 课堂氛围轻松愉快,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感受清明节的文化魅力。

六、教学活动设计:1.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成小组,讨论清明节在不同地区的不同习俗,每组选代表进行分享。

2. 角色扮演:让学生扮演诗人,朗读或背诵与清明相关的诗歌,感受诗歌中的清明节氛围。

主题班会教案《走进清明感受传统》

主题班会教案《走进清明感受传统》

主题班会教案《走进清明感受传统》第一章:教案概述1.1 主题介绍:本章主要介绍清明节的由来、意义以及传统习俗。

1.2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清明节的起源和发展,认识到清明节的重要性和传统文化价值,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1.3 教学重点:清明节的由来、传统习俗和意义。

1.4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清明节的文化内涵,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清明节简介:介绍清明节的起源、时间、地点以及相关的传说故事。

2.2 清明节习俗:讲解清明节的习俗,如扫墓、踏青、放风筝等,并解释其文化内涵。

2.3 清明节意义:阐述清明节对于中华民族的重要性,包括缅怀先人、传承文化、弘扬民族精神等方面。

2.4 清明节诗歌:欣赏清明节相关的诗词,感受诗人对清明节的情感表达。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通过播放清明节歌曲或展示清明节图片,引导学生进入主题。

3.2 教学活动一:讲述清明节的故事,让学生了解清明节的起源。

3.3 教学活动二:分组讨论清明节习俗的内涵,让学生深入理解传统文化的魅力。

3.4 教学活动三:清明节诗歌朗诵,感受诗人对清明节的情感表达。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参与情况,了解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

4.2 学生理解度:通过提问和讨论,检验学生对清明节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

4.3 学生表达力:鼓励学生在班级分享自己的感悟,评价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考能力。

第五章:教学拓展5.1 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回家后,搜集更多关于清明节的信息,如诗歌、故事等,下周分享给班级。

5.2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观墓地或开展扫墓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清明节的意义。

5.3 家长参与:邀请家长参加班级的清明节主题班会,共同传承传统文化。

第六章:教学资源6.1 教材:选用适合学生年龄阶段的清明节相关教材,如《清明节》、《我们的节日》等。

6.2 图片:收集清明节相关的图片,如扫墓、踏青、放风筝等。

6.3 视频:寻找清明节相关的视频资料,如清明节习俗介绍、清明节起源等。

xx小学生“走进清明,感受传统”主题班会教案

xx小学生“走进清明,感受传统”主题班会教案

小学生“走进清明,感受传统”主题班会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清明节的来历、传统习俗和文化意义。

2.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尊重先烈的情感。

3. 提高学生对传统节日的认识,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1. 清明节的来历和意义2. 清明节的习俗3. 清明节的文化内涵4. 表达对先烈的敬意5. 感受传统,传承文化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学生了解清明节的来历、习俗和文化内涵。

难点:培养学生尊重先烈、传承文化的意识。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清明节的来历、意义和文化内涵。

2. 互动法:引导学生参与讨论,分享对清明节的看法。

3.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素材,让学生感受清明节的传统氛围。

4. 实践教学法:引导学生参与清明节的相关活动,如扫墓、祭奠先烈等。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播放清明节氛围的音乐,引导学生进入主题。

2. 讲解:讲解清明节的来历、意义和文化内涵。

3. 互动:让学生分享自己对清明节的了解和感受。

4. 展示:展示清明节的相关图片和视频,让学生感受传统氛围。

5. 实践:引导学生讨论如何在清明节期间传承文化、表达对先烈的敬意。

7. 作业:布置清明节相关作业,如了解一位先烈的事迹、参与家族祭祀活动等。

六、教学活动设计:1. 清明知识问答:设计一些关于清明节的知识问题,让学生在班会上进行问答,增加学生对清明节的了解。

2. 清明节故事分享:邀请学生分享他们了解到的清明节故事,可以是历史上的真实事件,也可以是家庭中的传统故事。

3. 清明节诗词朗诵:鼓励学生选择一首关于清明节的诗词进行朗诵,感受诗词中的传统文化。

4. 清明节手工艺制作:指导学生制作与清明节相关的手工艺品,如风筝、清明花等,增强学生对清明节的体验。

七、教学评价设计:1. 学生参与度评价:观察学生在班会中的参与情况,包括发言、讨论和活动中的表现。

2. 知识掌握评价:通过问答环节,评估学生对清明节知识的掌握程度。

3. 表达能力评价:评估学生在故事分享和诗词朗诵中的表达能力。

走进清明感受传统主题班会教案

走进清明感受传统主题班会教案

走进清明感受传统主题班会教案走进清明感受传统主题班会教案(精选10篇)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走进清明感受传统主题班会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走进清明感受传统主题班会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1、通过对清明节扫墓的注意事项的了解,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

2、通过对文明祭祀知识的了解,提高学生文明祭祀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清明节的由来、文明祭祀的注意事项,提高安全意识。

三、教学过程:1、清明节的由来:清明是我国的二十四节气之一。

由于二十四节气比较客观地反映了一年四季气温、降雨、物候等方面的变化,所以古代劳动人民用它安排农事活动。

但是,清明作为节日,与纯粹的节气又有所不同。

节气是我国物候变化、时令顺序的标志,而节日则包含着一定的风俗活动和某种纪念意义。

清明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

扫墓俗称上坟,祭祀死者的一种活动。

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节扫墓。

按照旧的习俗,扫墓时,人们要携带酒食果品、纸钱等物品到墓地,将食物供祭在亲人墓前,再将纸钱焚化,为坟墓培上新土,折几枝嫩绿的新枝插在坟上,然后叩头行礼祭拜,最后吃掉酒食回家。

唐代诗人杜牧的诗《清明》:写出了清明节的特殊气氛。

直到今天,清明节祭拜祖先,悼念已逝的亲人的习俗仍很盛行。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按阳历来说,它是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间。

有这么一个事例:在清明节期间,那天风大,一对老年夫妻在山坡上祭祀时引发了火灾,老两口赶紧灭火,但由于风大,火势起来太快,眼看着火势起来但他们却无能为力,情急中,老太太晕倒在了现场。

发现火情后的森林消防队员迅速赶到,从上午9时一直忙到下午,才将大火扑灭。

“那天一是风大,二是那个山坡较陡,下边的火刚刚扑灭,上边的火又向下蔓延,给灭火造成了很大的困难。

”农民1000多亩的林地被焚烧殆尽。

走进清明感受传统主题班会教案

走进清明感受传统主题班会教案

走进清明感受传统——主题班会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清明的起源、习俗和意义,感受清明节的传统文化氛围。

2. 培养学生对革命先烈的敬仰之情,增强爱国主义情怀。

3. 提高学生对传统节日的认同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1. 清明的起源和意义2. 清明的习俗3. 革命先烈的故事4. 传统诗词欣赏5. 清明节的活动安排三、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清明的起源和意义,引导学生对清明节产生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清明的习俗和传统活动,让学生了解并感受清明节的文化氛围。

3. 分享:讲述革命先烈的故事,引导学生向英雄学习,培养爱国主义情怀。

4. 欣赏:赏析与清明有关的诗词,体会诗词中的文化内涵。

5. 实践:组织学生参加清明节的相关活动,如扫墓、踏青等,让学生亲身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清明的起源、习俗和意义的了解程度。

2. 学生对革命先烈的敬仰之情和爱国主义情怀的培养情况。

3. 学生对传统节日的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的提升情况。

五、教学资源1. 清明的起源、习俗和意义的资料。

2. 革命先烈的故事资料。

3. 与清明有关的诗词资料。

4. 清明节的活动安排资料。

注意:本教案仅供参考,具体内容和顺序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六、教学活动1.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成小组,讨论清明的习俗和传统活动,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2. 角色扮演:让学生扮演革命先烈,通过情景剧的形式,再现革命先烈的故事,培养学生的表演能力和爱国主义情怀。

3. 诗词朗诵:让学生选择一首与清明有关的诗词,进行朗诵,体会诗词中的文化内涵。

4. 清明节手抄报:让学生制作清明节手抄报,展示自己对清明的理解和感悟。

七、教学作业1. 让学生写一篇关于清明节的作文,可以是自己的经历,或者是自己对清明的理解和感悟。

2. 让学生选择一首与清明有关的诗词,进行翻译和解析,体会诗词中的文化内涵。

八、教学反馈1. 通过课堂表现、小组讨论、角色扮演、诗词朗诵和手抄报等方式,了解学生对清明的理解和感悟。

XX“走进清明,感受传统”主题班会教案

XX“走进清明,感受传统”主题班会教案

走进清明,感受传统——主题班会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清明的起源和意义。

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1.2 教学内容:清明节的起源和历史背景。

清明节的传统习俗和活动。

1.3 教学方法:教师讲解:介绍清明节的起源和历史背景。

学生分享:让学生分享自己对清明节的了解和体验。

第二章:清明节的习俗与文化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清明节的各种习俗和文化活动。

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

2.2 教学内容:清明节的各种习俗:扫墓、踏青、放风筝等。

清明节的文化活动:诗歌朗诵、故事讲述等。

2.3 教学方法:教师讲解:介绍清明节的各种习俗和文化活动。

学生展示:让学生展示自己对清明节习俗和文化活动的了解。

第三章:清明节的故事与传说让学生了解清明节的相关故事和传说。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3.2 教学内容:清明节的相关故事和传说:例如“寒食节的故事”、“清明节的传说”等。

3.3 教学方法:教师讲解:介绍清明节的相关故事和传说。

学生分享:让学生分享自己对清明节故事和传说的了解。

第四章:清明节的活动设计与实践4.1 教学目标:让学生参与到清明节的活动中,增强实践能力。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4.2 教学内容:清明节的活动设计:例如制作清明寒食、踏青寻春等。

清明节的活动实践:例如组织扫墓、放风筝等。

4.3 教学方法:教师指导:引导学生设计清明节的活动。

学生实践:让学生参与到清明节的活动实践中。

第五章:总结与反思5.1 教学目标:让学生回顾并总结自己在清明节的学习和实践活动。

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

学生总结:让学生分享自己在清明节的学习和实践活动中的收获。

教师点评: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点评和指导。

5.3 教学方法:学生总结:让学生进行自我总结。

教师点评: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点评和指导。

第六章:清明节的诗歌欣赏6.1 教学目标:让学生欣赏并理解清明节相关的诗歌。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6.2 教学内容:清明节相关的诗歌:例如杜牧的《清明》、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等。

清明节主题班会教案(5篇)

清明节主题班会教案(5篇)

清明节主题班会教案(5篇)篇一:清明节主题班会教案活动目的:1、通过这次主题班会,希望学生作为一个炎黄子孙能全面正确的了解清明节,深切感受清明节的文化内涵,积极的过一个有意义的清明节。

2、通过这次主题班会引导学生了解中华民俗、风情和传统美德。

继承先烈遗志,发扬革命精神,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

3、使学生在欢乐的活动中掌握防火安全知识,增强学生的防火安全防范意识,提高学生的自护自救能力,减少火灾难事故的发生。

活动过程:一、活动导入1、同学们,有一首诗想必大家都很熟悉,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2、杜牧的这首诗提到了我国一个很重要的传统节日--清明节。

清明,既是我国的二十四节气之一,又是我国最重要的祭祀节日。

3、清明节至今已有两千五百多年的历史了。

每年的清明,人们都会从五湖四海纷纷赶到自己先人的陵墓前,洒下一壶热酒,聊表思念之情,也会在烈士墓前,献上一束鲜花,表达对先烈的感激之情。

4、我国为清明节特别设定了假期,表示对节日的重视,不久前,清明节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

下周我们将迎来今年的清明节,让我们一起更深入地了解它,争取在节日里过的更有意义。

二、清明节知识咱们班里有很多小研究员呢,他们搜集了清明节习俗的资料,大家一起来听一听。

1、清明节要荡秋千。

2、清明要踢蹴鞠。

3、清明一定要去踏青。

4清明也要放风筝哦。

篇二:清明节主题班会教案主题:清明节祭祀,交通、消防、防传染病、防食物中毒及自身安全防范。

目的:对学生进行清明节祭祀交通、防火安全教育,提高学生安全意识,保证清明祭祀活动安全顺利进行。

内容:清明节是中华民族缅怀先人、祭祀祖先的传统节日。

根据规定,清明节放假时间安排为:4月5日——4月7日,4月8日回校上课。

节日中安全问题不容忽视,为了防患于未然,在此,我们特别提出几下几点要求,请学生共同遵守。

一、防火安全扫墓时要安全用火,不玩火、不乱放火,做好防火措施。

要劝说家长进行文明拜祭,用鲜花、水果等环保的方式拜祭先人,也可以在网络上进行文明祭拜。

“走进清明感受传统”主题班会教案

“走进清明感受传统”主题班会教案

“走进清明-感受传统”主题班会教案第一章:班会背景与目的一、班会背景:1. 清明节是我国传统的重要节日,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2. 清明节是缅怀先人、祭扫烈士的时刻,也是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时机。

二、班会目的:1. 增强学生对清明节的了解和认识,感受传统节日的独特魅力。

2.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尊重英烈的情感,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3. 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第二章:活动主题与内容一、活动主题:“走进清明,感受传统”二、活动内容:1. 清明节的历史起源与文化意义2. 清明节的习俗与传统活动3. 缅怀英烈,传承红色精神4. 清明节诗词欣赏与创作5. 互动环节:清明节文化知识问答第三章:活动准备与实施一、活动准备:1. 收集清明节相关的历史资料、图片、视频等。

2. 准备清明节习俗演示道具和材料。

3. 准备清明节诗词素材和相关书籍。

4. 准备互动环节的题目和奖品。

二、活动实施:1. 主持人简要介绍清明节的背景与意义。

2. 展示清明节的历史起源与文化内涵的图片、视频等。

3. 分组讨论清明节的习俗与传统活动,并进行展示。

4. 邀请学生分享对英烈的缅怀之情,传承红色精神的故事或感悟。

5. 欣赏清明节诗词,并进行诗词创作活动。

6. 互动环节:清明节文化知识问答,颁发奖品。

第四章:活动总结与反思一、活动总结:1. 学生对清明节的历史起源、文化内涵、习俗和传统活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2. 学生表达了对英烈的缅怀之情,传承了红色精神。

3. 学生通过诗词欣赏与创作,提升了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二、活动反思:1. 教师对本次活动进行总结,强调清明节的文化价值与现实意义。

2. 学生分享自己在活动中的收获和感悟,提出改进意见。

3. 教师根据学生的反馈,对今后的班会活动进行改进和优化。

第五章:家长沟通与反馈一、家长沟通:1. 教师通过家长会或家访等方式,向家长介绍本次班会的主题、内容和目的。

走进清明感受受传统班会教案三篇

走进清明感受受传统班会教案三篇

走进清明感受受传统班会教案三篇走进清明感受受传统班会教案1活动目的:1、通过队会,让学生对我国的传统节日——清明节有更具体、详实的了解。

2、缅怀革命先烈,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引导广大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促进我校精神文明建设。

活动准备:清明节的有关资料活动过程:《热爱祖国继承先烈遗志发奋学习》,六二中队主题队会活动现在开始!主持人:孟欣孟创刘文龙一、引入[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二、释题主持人:1、清明:最开始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气,含有天气晴朗、草木繁茂的意思。

它在每年的4月4~6日间,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绿的时节,也是人们春游的好时候。

主持人:2、清明节:清明不仅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农事季节,也是24节气中唯一演变成民间节日的节气,又称“清明节”。

作为节日,它又包含了一定的风俗活动和某种纪念意义。

主持人:谁知道清明节的来源三、清明节的来源谈到清明节,自然会想到历史人物介子推。

传说在两千多年以前的春秋时代,晋国公子重耳逃亡在外,生活艰苦。

跟随他的介子推不惜从自己腿上割下一块肉让他充饥。

后来,重耳回到晋国,做了国君(晋文公),大肆封赏所有跟随他流亡在外的随从。

惟独介子推拒绝接受封赏,带了母亲隐居绵山。

晋文公无计可施,只好放火烧山,他想,介子推孝顺母亲,一定会带着老母出来。

谁知,大火烧了三天三夜,介子推母子抱着一棵烧焦的大柳树,死了。

晋文公发现介子推脊梁堵着的柳树树洞里的衣襟上,题了这样一首血诗: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

柳下作鬼终不见,强似伴君作谏臣。

倘若主公心有我,忆我之时常自省。

臣在九泉心无愧,勤政清明复清明。

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每年的这一天,禁止生火,家家户户只能吃生冷的食物,这就是寒食节的来源。

寒食节在清明节的前一天,古人常把寒食节的活动延续到清明,久而久之,人们便将寒食与清明合而为一了。

现在,清明节取代了寒食节。

走进清明感受传统主题班会教案

走进清明感受传统主题班会教案

走进清明感受传统——主题班会教案一、活动背景清明节,又称踏青节、探春节,是我国传统的二十四节气之一,清明时节,万物复苏,春意盎然。

此时,民间有扫墓、踏青、放风筝等习俗,旨在纪念先人,感受大自然的生机勃勃。

为了让学生深入了解清明节的由来、习俗和文化内涵,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识,我们特举办此次“走进清明感受传统”主题班会。

二、活动目标1. 了解清明节的起源、历史意义和习俗。

2. 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民族自豪感。

3. 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三、活动对象全校学生四、活动时间40分钟五、活动流程1. 开场导入(5分钟)主持人简要介绍清明节的由来、历史意义和习俗,引导学生对清明节有初步的了解。

2. 文化分享(10分钟)邀请有关专家或老师讲解清明节的传统文化,包括诗词、故事、民间艺术等,让学生深入感受清明节的魅力。

3. 互动环节(10分钟)开展清明节知识问答、民俗游戏等活动,让学生在互动中进一步了解清明节,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4. 故事分享(5分钟)邀请学生分享家族中的清明节故事,传承家族文化,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六、活动准备1. 邀请专家或老师进行文化分享。

2. 准备清明节知识问答题目和民俗游戏。

3. 收集家族中的清明节故事。

七、活动评价1. 学生对清明节的了解程度。

2. 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

3. 学生参与互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八、活动注意事项1. 确保活动内容健康、积极、向上。

2. 注重学生的参与度,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观点。

3. 活动过程中,注意安全事项,确保学生的人身安全。

九、活动拓展1. 组织学生参观烈士陵园,缅怀革命先烈。

2. 开展清明节主题征文活动,鼓励学生用文字表达自己对清节的感悟。

3. 举办清明节主题摄影比赛,引导学生用镜头记录身边的清明节习俗。

十、附录1. 清明节相关诗词2. 清明节习俗介绍3. 清明节故事素材六、活动准备1. 搜集清明节相关的诗词,提前准备好诗词朗诵的背景音乐。

“走进清明感受传统”主题班会教案

“走进清明感受传统”主题班会教案

走进清明感受传统——主题班会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清明节的起源、意义和习俗,深入感受传统文化。

2.通过活动,培养学生对革命先烈的敬仰之情,增强爱国情怀。

3.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珍惜当下,努力成长。

二、教学内容1.清明节的起源和发展2.清明节的习俗和传统活动3.清明节与革命先烈的联系4.生活中的感恩与珍惜5.总结与反思三、教学重点1.清明节的起源、意义和习俗2.革命先烈的感人事迹和崇高品质3.生活中的感恩与珍惜四、教学难点1.清明节习俗的传承与弘扬2.革命先烈的敬仰之情3.生活中的感恩与珍惜的实践五、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清明节的起源、意义、习俗和传统活动,革命先烈的感人事迹和崇高品质。

2.案例分析法:分析生活中的感恩与珍惜的案例,引导学生从中汲取启示。

3.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清明节习俗的传承与弘扬,革命先烈的敬仰之情的实践。

4.情景模拟法:模拟清明节的传统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5.反思总结法:引导学生对本次班会进行总结与反思,巩固学习成果。

教案内容依次展开,分别针对每个章节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重点、教学难点和教学方法进行详细设计。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激发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培养爱国情怀,提高感恩与珍惜的意识和能力。

六、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播放清明节的相关音频、视频资料,引导学生进入主题。

2.新课导入:讲解清明节的起源、意义和习俗,让学生了解并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3.案例分析:分享革命先烈的事迹,让学生了解革命先烈的崇高品质和伟大精神。

4.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如何将革命先烈的精神应用到日常生活中,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5.实践活动:模拟清明节的传统活动,如踏青、扫墓等,让学生亲身体验,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6.小组分享:各小组展示讨论成果,分享对革命先烈的敬仰之情及如何在生活中践行。

7.总结提升:对本次班会进行总结,强调清明节的文化内涵和革命先烈的伟大精神。

主题班会教案《走进清明感受传统》

主题班会教案《走进清明感受传统》

一、教案基本信息《走进清明感受传统》课时安排:1课时(40分钟)教学对象:初中一年级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清明节的起源、意义和习俗。

2.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3. 提高学生对民族英雄和历史人物的敬仰之情。

教学重点:1. 清明节的起源和意义。

2. 清明节的习俗和传统。

3. 民族英雄和历史人物的故事。

教学难点:1. 清明节习俗的传承和演变。

2. 对民族英雄和历史人物的正确评价。

二、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 相关资料和图片。

2. PPT或黑板。

3. 教学视频或故事音频。

学生准备:1. 预习清明节相关知识。

2. 准备讲述自己家族的清明节传统。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传统节日,如春节、端午节等,引出本课主题——清明节。

2. 清明节知识介绍(10分钟)教师利用PPT或黑板,简要介绍清明节的起源、意义和习俗。

重点讲解清明节的祭祀活动、扫墓习俗以及与清明节相关的诗词。

3. 清明节习俗体验(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清明节习俗,如踏青、放风筝、吃寒食等,并展示各自调查到的家族清明节传统。

4. 民族英雄和历史人物故事分享(10分钟)学生分组讲述我国历史上的民族英雄和历史人物在清明节期间的事迹,如介子推、岳飞等,以此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5. 总结与反思(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谈谈自己对清明节的感受,以及对传统文化的认识。

四、课后作业1. 深入了解清明节习俗的传承和演变,下节课分享自己的研究成果。

2. 创作一首以清明节为主题的诗词,可以表达对先人的怀念之情,对祖国的热爱之意。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清明节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表现。

3. 学生完成的课后作业质量。

六、教学延伸活动1. 组织学生参观烈士陵园,缅怀革命先烈,感受清明节祭祀先烈的氛围。

2. 开展清明节主题班会,让学生分享自己家族的清明节传统,增进同学之间的了解和友谊。

XX“走进清明,感受传统”主题班会教案

XX“走进清明,感受传统”主题班会教案

“走进清明,感受传统”主题班会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清明的起源、习俗和意义,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识。

2.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尊重先烈的情感。

3. 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团结协作、互相关爱的品质。

二、教学内容1. 清明的起源:介绍清明节的来历,让学生了解清明节的由来及其历史背景。

2. 清明的习俗:介绍清明节的习俗,如扫墓、踏青、放风筝等,让学生了解并体验这些传统习俗。

3. 清明的意义:阐述清明节对于中华民族的重要意义,让学生认识到清明节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4. 缅怀先烈:引导学生了解先烈们的英雄事迹,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尊重先烈的情感。

5. 关爱他人:结合清明节期间的关爱活动,教育学生关心他人,培养团结协作、互相关爱的品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简要介绍清明节的来历及其意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主体环节:分别讲解清明的起源、习俗、意义,让学生深入了解清明节。

3. 缅怀先烈:介绍先烈们的英雄事迹,引导学生表达对先烈的敬意。

4. 关爱他人:组织学生参与清明节期间的关爱活动,如帮助孤寡老人、探望烈士家属等,让学生实际行动起来。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清明的起源、习俗、意义的了解程度。

2. 学生对先烈们的敬意以及关爱他人的行动。

3. 学生参与班会的积极性和互动性。

五、教学资源1. 课件:教师准备关于清明节的课件,内容包括清明的起源、习俗、意义等。

2. 视频:教师准备清明节相关的视频资料,如先烈们的英雄事迹等。

3. 活动材料:教师准备清明节期间的关爱活动所需材料,如慰问品等。

六、教学活动活动一:清明知识抢答赛目的:通过竞答形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了解清明知识。

方式:教师出题,学生抢答,答对者奖励小礼品。

活动二:清明习俗体验目的:让学生亲身体验清明习俗,增加对传统文化的感知。

方式:组织学生进行清明习俗体验活动,如模拟扫墓、制作风筝等。

活动三:清明故事分享目的:通过分享清明故事,引导学生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走进清明,感受传统”主题班会设计方案

“走进清明,感受传统”主题班会设计方案

走进清明,感受传统一、活动背景清明节,是中国传统的节日之一。

这一节日不仅有悼念祭祖的意义,更是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机会。

然而,随着现代化的发展,很多人对于传统文化的了解和感知越来越少。

因此,我们希望通过本次班会活动,为同学们提供一个走进清明,感受传统的机会,让大家更好地了解中华传统文化,弘扬优秀的民族传统。

二、活动内容1. 清明文化讲解在本次班会活动中,我们将邀请文化专家对清明文化进行讲解,让同学们了解清明节的由来、历史、文化内涵等方面,并引导同学们发表自己的看法。

通过深入了解清明文化,增强同学们的文化素养,让大家更好地理解我们民族的文化底蕴。

2. 清明祭扫活动清明节是悼念祖先的节日,因此,在活动中,我们将组织同学开展清明祭扫活动,让同学们了解祭祀文化的习俗,也为祖先安放一份祭品。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引导同学们主动表达对祖辈的思念之情,让整个活动有深层次的意义。

3. 手工制作传统习俗传统习俗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让同学们感受传统的习俗是本次班会活动的一个重要环节。

我们将邀请手工制作专家,为同学们讲解传统习俗,并教授手工制作技巧。

同学们可以在老师和专家的指导下,亲手制作传统的习俗用品,比如提灯笼、剪纸、打扇等,以此来感受传统习俗的魅力。

4. 清明传统美食品尝清明节是传统的祭祀节日,人们在祭祖祭神的同时,也会品尝清明传统美食。

在活动中,我们将为同学们准备清明节的传统美食,并邀请专家进行讲解。

同学们可以一边品尝美食,一边了解这些美食的由来和制作方法,更好地感受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三、预期效果通过本次班会活动,我们希望:1.让同学们更好地了解和感受传统文化,增强同学们的民族文化自信心;2.帮助同学们领会清明节的历史、文化内涵以及传统习俗,提高同学们的文化素养和民族意识;3.让同学们亲手制作传统习俗用品,增强同学们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4.在品尝清明传统美食中,让同学们更好地了解传统文化的魅力,提高同学们的饮食文化素养。

主题班会教案《走进清明感受传统》

主题班会教案《走进清明感受传统》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走进清明感受传统》课时安排:1课时(40分钟)年级:八年级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清明节的由来、习俗和传统活动。

2.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1. 清明节的由来和习俗。

2. 传统文化在当代生活中的意义。

教学难点:1. 如何引导学生深入了解清明节的文化内涵。

2. 如何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二、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清明节的由来和意义,引发学生对主题的兴趣。

2. 课堂讲解(15分钟)教师详细讲解清明节的习俗、传统活动和背后的文化内涵,引导学生深入了解清明节。

3. 案例分享(5分钟)教师分享一些有关清明节的感人故事或亲身经历,让学生感受清明节的重要性。

4. 小组讨论(5分钟)学生分成小组,讨论清明节在当代生活中的意义,以及如何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

5. 总结与反思(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清明节的文化内涵和传统习俗,让学生认识到传统文化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并激发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6. 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三、教学评价1. 学生对清明节的文化内涵和传统习俗的了解程度。

2. 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程度。

3. 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度和表现。

四、教学资源1. 教师准备相关资料和案例。

2. 学生准备笔记本和笔。

五、教学建议1. 教师在讲解清明节的文化内涵时,要注意深入浅出,让学生易于理解。

2. 在案例分享环节,教师可以邀请家长或邀请有清明节亲身经历的同学来分享,增加真实感和感染力。

3. 在小组讨论环节,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4. 课后作业的布置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让他们在实际生活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六、教学延伸活动1. 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文化遗址或纪念馆,深入了解清明节的相关历史和文化。

2. 开展清明节文化知识竞赛,测试学生对清明节知识的掌握程度。

3. 举办清明节主题的文艺演出,让学生通过艺术形式表达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热爱。

我们的节日清明班会教案

我们的节日清明班会教案

我们的节日清明班会教案我们的节日清明班会教案(通用19篇)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我们的节日清明班会教案(通用19篇),欢迎大家分享。

我们的节日清明班会教案篇1一、活动目标1、了解清明节的习俗,懂得用文明的方式表达对亲人的思念。

2、通过活动,对清明节有印象。

二、活动准备扫墓图片(献花、植树、送食)、清明节的课件三、活动过程1、谈话导入:小朋友知道春天是什么样子的吗?(桃花开了,小草发芽了,小动物也出来晒太阳了,还有轻轻的风)师:在这个美丽的节日里,有一个特别重要的节日,你们知道是什么吗?2、介绍清明节师:清明节是个什么样的节日,在这个节日里,人们都干些什么呢?小朋友都有自己的爷爷奶奶,那你爷爷的爷爷你们见过吗,他们都去哪里了?(去世了)。

他们去世以后,人们非常想念他们,就在每年的清明节去墓地看他们,所以呀,清明节就是去拜祭死去的亲人,表达对他们的思念。

3、清明节扫墓到了清明节呀,人们就要去拜祭死去的亲人,你们知道怎样拜祭吗?(引导幼儿说出一些拜祭的方式,如,送花)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现在的人们是怎样拜祭死去的亲人,表达对他们的思念的。

(1)播放图片(2)幼儿讲述(3)教师小结(人们把最美的花献给亲人,有的给他们敬酒,还有的通过植树,表达对他们的思念,告诉他们你很想念他们)4、清明节的习俗通过播放课件,了解一些清明节的习俗。

5、小结,结束清明节的习俗可真多,有献花、送食、植树、荡秋千、放风筝等。

那到了清明节的时候呀,你们可以让你的爸爸妈妈带你们去扫墓、踏青、春游,并拍下一些照片来带到幼儿园,和大家分享一下你是怎么过清明节的,好不好?我们的节日清明班会教案篇2活动目标1、了解引起山林火灾的原因以及山林火灾的危害。

2、知道山林防火的重要性,提高防护山林火灾的安全意识。

XX“走进清明,感受传统”主题班会教案

XX“走进清明,感受传统”主题班会教案

“走进清明,感受传统”主题班会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清明的起源、习俗和意义,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识。

2.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尊重先烈的情感。

3. 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1. 清明的起源:介绍清明节的由来,让学生了解清明节的的历史背景。

2. 清明的习俗:讲解清明节的习俗,如扫墓、踏青、放风筝等,让学生感受清明节的风土人情。

3. 清明的意义:阐述清明节对于中华民族的重要意义,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4. 缅怀先烈:讲述革命先烈的事迹,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5. 孝亲敬长:教育学生尊敬父母长辈,弘扬传统美德。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清明的起源、习俗和意义。

2. 案例分析法:分享革命先烈的事迹,引导学生感悟爱国情怀。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孝亲敬长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4. 实践活动法:组织学生参与孝亲敬长活动,如为父母长辈献一份孝心等。

四、教学步骤1. 导入:简要介绍清明节的由来,引发学生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清明的习俗和意义,让学生了解传统文化。

3. 案例分享:讲述革命先烈的事迹,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孝亲敬长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5.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与孝亲敬长活动,如为父母长辈献一份孝心等。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清明的起源、习俗和意义的了解程度。

2. 学生对革命先烈事迹的感悟程度。

3. 学生对孝亲敬长重要性的认识和实际表现。

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反馈,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

注重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团队协作精神,使学生在清明节期间能够更好地感受传统文化,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

六、教学活动设计1. 图片展示:展示清明节的图片,如扫墓、踏青等,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清明节的习俗。

2. 视频播放:播放有关清明节的视频资料,加深学生对清明节的理解。

3. 故事分享:邀请家长或老师分享革命先烈的事迹,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走进清明感受传统主题班会教案

走进清明感受传统主题班会教案

走进清明感受传统——主题班会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清明的起源、习俗和意义,感受清明节的传统文化。

2.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尊重先烈的情感。

3. 提高学生对传统节日的认识,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1. 清明的起源:介绍清明节的由来,让学生了解清明节的背景和历史。

2. 清明的习俗:介绍清明节的习俗,如扫墓、踏青、放风筝等,让学生感受清明节的风俗文化。

3. 清明的意义:讲解清明节对于中华民族的重要性,让学生认识到清明节对于民族的精神意义。

4. 清明节的故事:讲述一些与清明节相关的感人故事,如《红楼梦》中的“黛玉葬花”,让学生感受清明节的人文情怀。

5. 清明节诗歌欣赏:欣赏一些与清明节相关的诗歌,如杜牧的《清明》,让学生感受清明节的诗意美。

三、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清明节的由来和意义,引发学生对清明的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清明节的习俗和故事,让学生深入了解清明节的文化内涵。

3. 互动:组织学生分享自己家族的清明节习俗,增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了解。

4. 诗歌欣赏:让学生齐读或背诵与清明节相关的诗歌,感受清明节的诗意美。

5. 总结:总结本次班会内容,强调清明节对于中华民族的重要性和传统文化价值。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清明节的起源、习俗和意义的了解程度。

2. 学生对清明节诗歌的欣赏能力和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3. 学生参与互动活动的积极性和表现。

五、教学资源:1. 清明节相关资料:如故事、诗歌、图片等。

2. 教学多媒体设备:如投影仪、电脑等。

3. 清明节相关书籍:如《红楼梦》、《清明》等。

六、教学活动:1. 清明知识问答:设计一些关于清明节的知识问答题目,让学生在班会上进行互动,增加对清明节的了解。

2. 清明节习俗体验:组织学生模拟清明节的传统习俗,如扫墓、踏青等,让学生亲身体验并感受其中的文化内涵。

3. 清明节故事分享:邀请学生分享自己家族的清明节故事,或者讲述自己了解的清明节感人故事,以此传承和弘扬清明节的文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走进清明感受传统主题班会教案
在一年一度清明节来临之际,为大家分享传统节日——清明节的主题班会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活动设计说明:
通过班会,让学生对我国的传统节日——清明节有更具体、详细的了解。

通过讲故事知道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我们要努力学习,担负起建设祖国的重任。

活动目标:
通过活动能认清自己的不足,学会好好学习、热爱生活、爱父母、爱同学、爱老师、爱班级、爱社会。

活动准备:
有关资料
活动过程:
(一)了解清明节
1、清明节由来,清明节习俗,清明节食品,清明节纪念方式及国外清明节。

2、让学生知道清明节的日期;清明节的别名;随着网络发展,清明节有了不同的纪念方式;我们家乡清明节的食品和习俗。

(二)学会去爱
1、故事《刘邦祭祖》
汉高祖刘邦在功成名就后想到谁?如果是你,你是怎么想的?
汉高祖刘邦在功成名就后想到的是自己的父母、祖宗。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只有爱父母的人,才会爱同学、爱老师、爱班级、爱社会。

2、录像片段:解放战争
(1)看片段
(2)谈体会:
3、诗朗诵《站在烈士纪念碑前》
四、活动总结:
通过本次班会,同学们对清明节有了更深的认识,知道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懂得了要努力学习,担负起建设祖国的重任。

【走进清明节细数清明习俗】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在仲春与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后的第108天。

是中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

中国汉族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

受汉族文化的影响,中国的满族、赫哲族、壮族、鄂伦春族、侗族、土家族、苗族、瑶族、黎族、水族、京族、羌族等24个少数民族,也都有过清明节的习俗。

虽然各地习俗不尽相同,但扫墓祭祖、踏青郊游是基本主题。

清明节是中国重要的“时年八节”之一,一般是在公历4月5号前后,节期很长,有10日前8日后及10日前10日后两种说法,这近20天内均属清明节。

清明节原是指春分后十五天,1935年中华民国政府明定4月5日为国定假日清明节,也叫做民族扫墓节。

《历书》:“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丁,为清明,时万物皆洁齐而清明,盖时当气清景明,万物皆显,因此得名。

”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点豆”之说。

清明节的起源,据传始于古代帝王将相“墓祭”之礼,后来民间亦相仿效,于此日祭祖扫墓,历代沿袭而成为中华民族一种固定的风俗。

xx年5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传统习俗
荡秋千
这是中国古代清明节习俗。

秋千,意即揪着皮绳而迁移。

它的历史很古老,最早叫千秋,后为了避忌讳,改之为秋千。

古时的秋千多用树桠枝为架,再拴上彩带做成。

后来逐步发展为用两根绳索加上踏板的秋千。

荡秋千不仅可以增进健康,而且可以培养勇敢精神,至今为人们特别是儿童所喜爱。

蹴鞠
鞠是一种皮球,球皮用皮革做成,球内用毛塞紧。

蹴鞠,就是用足去踢球。

这是古代清明节时人们喜爱的一种游戏。

相传是黄帝发明的,最初目的是用来训练武士。

打马球,也是端午之戏之一。

马球,是骑在马上,持棍打球,古称击鞠。

踏青
又叫春游。

古时叫探春、寻春等。

四月清明,春回大地,自然界到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正是郊游的大好时光。

中国民间长期保持着清明踏青的习惯。

植树
清明前后,春阳照临,春雨飞洒,种植树苗成活率高,成长快。

因此,自古以来,中国就有清明植树的习惯。

有人还把清明节叫作“植树节”。

植树风俗一直流传至今。

清明节植树的习俗,发端于清明戴柳插柳的风俗。

关于清明戴柳插柳,有三种传说。

最古老的传说,是说为了纪念教民稼穑耕作的祖师—神农氏,后来由此发展出祈求长寿的意蕴。

再晚点的传说与介子推有关。

据说晋文公率众臣登山祭奠介子推时,发现介子推死前曾经靠过的老柳树死而复活,便赐老柳树为“清明柳”。

更晚点的传说是唐太宗给大臣柳圈,以示赐福驱疫。

放风筝
放风筝也是清明时节人们所喜爱的活动。

每逢清明时节,人们不仅白天放,夜间也放。

夜里在风筝下或风稳拉线上挂上一串串彩色的小灯笼,像闪烁的明星,被称为“神灯”。

过去,有的人把风筝放上蓝天后,便剪断牵线,任凭清风把它们送往天涯海角,据说这样能除病消灾,给自己带来好运.
扫墓
清明扫墓,谓之对祖先的“思时之敬”。

其习俗由来已久。

明《帝京景物略》载:“三月清明日,男女扫墓,担提尊榼,轿马后挂
楮锭,粲粲然满道也。

拜者、酹者、哭者、为墓除草添土者,焚楮锭次,以纸钱置坟头。

望中无纸钱,则孤坟矣。

哭罢,不归也,趋芳树,择园圃,列坐尽醉。

”其实,扫墓在秦以前就有了,但不一定是在清明之际,清明扫墓则是秦以后的事。

到唐朝才开始盛行。

《清通礼》云:“岁,寒食及霜降节,拜扫圹茔,届期素服诣墓,具酒馔及芟剪草木之器,周胝封树,剪除荆草,故称扫墓。

”并相传至今。

插柳
清明节,中国民间有插柳习俗。

专家介绍说,清明插柳习俗,其普遍存在三种说法。

天津市天文学会理事赵之珩介绍,据说,插柳的风俗,是为了纪念“教民稼穑”的农事祖师神农氏的。

有的地方,人们把柳枝插在屋檐下,以预报天气,古谚有“柳条青,雨蒙蒙;柳条干,晴了天”的说法。

杨柳有强大的生命力,俗话说:“有心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

”柳条插土就活,插到哪里,活到哪里,年年插柳,处处成荫。

更多相关文章推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