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化进程对中国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镇化进程对中国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
摘要:城镇化必然会导致农村人口的流动,而农村人口的转移也必然会对农村的经济发展产生影响,产生的积极影必然会对农村以及农民产生积极而深远的作用,而一些消极影响我们也不能忽略。本文就城镇化进程中所产生的积极影响以及消极影响及其应对策略进行简单剖析。
《中国教育报》、《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语言文字报》征集代理,优势代理《中国教育报》、《山东教育报》业务,发稿迅速!QQ:13247-25251
关键词:城镇化;农村;影响
改革开放以来,党和政府历来高度重视三农问题。从1982年至今,我过共出台有关三农问题一号文件总计十四个,从2005 年起,连续8 年一号文件都与三农问题息息相关。由于我国对农村的大力支持使得农村事业发展势头迅猛,从20 世纪90 年代末期开始,我国的城镇化进入了快速发展的阶段,城镇化也成为了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加快推进城镇化建设,对于“新农村建设”和解决三农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然而,在这一进程中所凸显出来的问题也是不可小觑的。
城镇化所带来的积极影响
1.城镇化带来农民纯收入的增加。从短期看,虽然城镇化对农民各种收入的直接影响不甚显著,但城镇化的实质已然决定了其长期性的特点,因而,在以依托城镇化来增加农民纯收入的政策选择上,必然要采取长期政策而非短期政策,尽可能避免短期的投机行为,以保证城镇化对农民收入影响的正向促进作用能够更加持续、稳固、长久。而作为城镇化进程中的主体农民来说,为顺应这种长期化的特点必然要进行一定的投资和消费,包括自身的学习以及用来购置生活所需所付出的货币。因此可能在初期存在一定的负相关,但从长远来看,这是城镇化进程中的农民自己调节的过程,也是城镇化进程中的必然。由于农民对自身投资在今后的工作中占有技术优势,从长远看会得到更丰厚的劳动报酬,城镇化必然会增加农民的收入。
2.城镇化建设使农民消费需求增长并扩大农村市场。对城镇化建设的不断深化,不仅可以直接引导农民进镇建房、买房,带动房地产的销售,还可以带动建筑、建材、轻工装饰、家电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同时,由于小城镇基础设施的不断建设和完善,以往农民买洗衣机当收纳箱、买电视机当装饰、买电冰箱当厨柜等一些消费理念得到转变,这些制约农民消费的障碍因素,已经逐渐变弱,农民的潜在购买力急剧增加。这些都会转变为现实的有效需求,极大的促进了农村的消费市场,使市场更为活跃。
3. 城镇化促进了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城镇化促进农村产业结构由第一产业转向第二、三产业。并且大有第二产业成为促进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的趋势。城镇化会对农民家庭经营性收入中的第二、三产业产生有效影响,城镇化建设对我国经济、社会、文化都有巨大而深远的影响,也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大战略。
4. 城镇化能够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城镇化所吸纳的大量剩余劳动力,能够减少农民数量,增加城镇人口的比例,增加农民人均资源占有量,直接带动农民人均收入的增长。城镇化水平提高,能够吸纳更多农村富余劳动力,便于推广应用更为先进的农业科技和物质装备,推进农业机械化和现代化水平,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实现农民增收。
城镇化对农村所带来的消极影响
1.城镇化导致农村低素质劳动力比例加大。城镇化的不平衡性决定了在一些先进的城镇化地区大量优质的农村劳动力资源涌入城镇,使目前农村从事农业劳动的优质劳动力明显减少,部分地方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价格大涨,而且有时急需的部分劳动作业得不到及时有效的开展,贻误农时,使经济效益受损。农村优质的劳动力资源外流,使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推广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低素质的劳动者在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中,耗时长,效率低,
影响了农业生产对时间的严格要求。而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低素质的劳动者不能适应城镇化的脚步而留在了农村,他们在进行农业生产的过程中往往是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去工作,却收效甚微。就目前看,农村剩余劳动人口中,低素质的劳动者是剩余人口的主流。这些劳动力由于种种原因,一时又很难融入城镇人口的大军之中,这些人员将成为未来农村经济与发展的瓶颈。
2.城镇化增加了农村闲置住房。大量人口由农村向城镇转移,使农村的住房闲置显得越来越多。农村住房的价值最近几年一落再落。几年前一座农家大洋房售价在十几万元,而如今几万元还无人问津。这些新式大洋房都是改革开放后,农民富裕起来后建成。大都采用新式的建筑材料,不仅面积大,而且设施全。建筑的质量都非常高,即使再住上一百年也不至于损坏。在这种条件下,他们离开农村到城里工作,家中的已有资源拜拜在农村“睡大觉”,着实可惜。一方面是农村房屋价格直线下降,另一方面是城里放假居高不下,这使一部分到城里务工的农民一时在经济上难以承受,他们的身心受到了极大的损害,影响了他们的生活质量和对前途的信心。由于身心遭受不同程度的打击,这种心态又往往是引发各种社会矛盾的导火索,对整个社会的和谐和稳定是相当不不利的。
3.城镇化使农村留守老人缺乏关怀。大量农村劳动力迁移城镇,使农村老弱病残者相对增多。他们不能得到及时的关怀和照顾,影响了他们的生活质量和对生活的信心。留守农村的居民幸福指数正在下降。当下农村由于缺少优质的劳动力资源,这些弱势群体对很多农活都难以操作,他们只能眼巴巴看着即可到手的财富化为乌有而无能为力。这时他们精神上的打击同样也是巨大的。还有一部分多病的老人或者残疾人群由于治疗不及时而命丧黄泉。
4.城镇化使科技成果在农村的普及受到影响。大量的农村劳动力转移,使许多新的科技成果在农村的推广与普及遇到困难。由于优质的劳动力外流,在农村留守的都是一些中老年人,他们对新的科技知识知之甚少,再加上年龄的老化,对诸如交水电费,存取货币,维修和使用等等日常事务的处理相当困难。许多老人至今都不会使用手机通话等。正因如此,留守的中老年人他们家务负担并没有因科技革命的到来而获益,协助他们做好这类的家务琐事变得更加繁重而迫切。
解决的一些相关措施
1.“领头羊”作用。农村基层的各级组织,应当积极行动起来,通过各种渠道选拔、培养能够带领当地群众走向文明、富裕的各种岗位的“领头羊”。“领头羊”在今后农村的经济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一个地方如果缺少有知识有经验有文明程度的好领导,这个地方的发展将会严重滞后。对农村剩余劳动力定期进行理论技术指导,引进先进的技术手段作用在农业生产中,使其农业生产的效率显著提高。
2.引导城镇老人落户年农村。通过各种方式,积极启发引导在城镇离退的老人晚年到农村落户,安度自己的晚年生活。因为农村比较安定舒适的生活环境比较适合老年人的生活,老人可以在宽松舒适的环境中找到自己晚年生活的乐趣。这样既可以化解当前城镇人口的拥挤状况,同时又为农村剩余房屋的实用找到一个合适的契机。这样对于化解城乡之间在发展过程中的各种矛盾是十分有益的。
3.教育支持。抓紧对现有农村人口,特别是青少年人口的思想道德教育启发,引导他们从小就尊重和爱戴中老年人,尽其所能帮助他们解决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农村中小学校在此方面承担不可替代的作用与影响。农村中小学教育必须把思想道德建设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形成整个教育阶段的常态化模式,并通过定期督导,检查等手段,将此项工作落到实处。
中国的现有国情决定了城镇化进程不可能最终取代农村的存在而结束。因为农村有广袤的土地需要耕种,另外有一部分无法迁移的人口还要再此生活,还有一部分改革开放后的成果需要有人坚守和维护,还有一部分人对城里的生活并没有产生好感与认可。种种原因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