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南水北调为例(第1课时)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南水北调为例
【考试说明要求】
【设计思路】
本节教材从实例探究入手,主要以资源的跨区域调配“南水北调”为例,讲述“人类活动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共涉及南水北调的必要性、线路、影响等方面的内容,使学生了解到区域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是相辅相成,相互影响制约的。
本节课的复习思路一是对学生的前认知进行诊断;二是建构“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知识框架;三是进行解题训练和解题方法归纳。
本节课利用自主探究、分组合作等形式来突破重点、难点,利用“典型例题”和“拓展训练”环节,暴露学生答题时的思维障碍,培养学生描述地理事物、灵活迁移地理知识的能力。
第一课时: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南水北调为例
【知识构建】
考试说明关于本课的“考试要点”是“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其具体要求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必要性。
二是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可行性。
三是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影响。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运用材料分析“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原因和影响。
2.通过师生共同构建本节课的知识框架,查漏补缺、巩固知识,找出知识的缺漏,积极地在头脑中建模,初步掌握研究资源跨区域调配的一般过程和方法。
3.利用近几年高考卷或模拟卷中的典型试题进行解题训练,归纳解题方法和解题技巧。
4.通过拓展训练题达到对考试要点的触类旁通、举一反三。
【重难点分析】
1.复习重点
依据考试说明和近年高考的实际情况,本课重点是资源跨区域调配对调出区、调入区及沿线地理环境的影响。
2.复习难点
本课涉及的内容本身难度不大,难点是归纳总结出“资源跨区域调配”的一般规律和方法,学会举一反三、学以致用。
【课前准备】
精心编制导学案,提前发给学生,对学生做过的导学案进行认真批阅,了解学生对本部分内容的认知状况,分类整理出存在的问题和学生在导学案中提出的共性问题和个性问题,教师再寻找最能帮助学生解决问题的案例或例题,并设计好整个教学步骤,以便在最恰当的时候将恰当的案例或例题呈现。
【课堂活动设计】
考点诠释1:南水北调的原因及其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探究活动1:以南水北调为例,通过自主学习、小组合作等形式,探究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图2为“我国水资源分布图”。
表1为“南方和北方人口、耕地等比较表”。
材料二 图3为“我国南水北调示意图”。
图
4为“南水北调东线、中线调水地形剖面示意
图”。
材料三 南水北调工程以解决京、津、冀用水
为主要目标。
这一地区是中国重要的工业区,
工农业产值占全国的12%,而水资源仅占1.5%。
南水北调工程全部实施后,年平均调水量500~
600亿m3,有效利用水量约400亿m3。
一项统计数字显示,北京市2009年全市用水大概是35.5亿立方米水,其中13%是地表水,7%是外调水,62%是地下水,
18%是再生水。
专家指出,多年来由于过量开采,北京地下水正以年平均1.1米速度下沉,水位已由1999年的平均12米左右下降到2010年的平均24米左右。
(1)分析我国实施南水北调工程的主要原因。
(2)南水北调的供水区为长江流域,分析长江成为水源地的原因?
(3)根据材料,完成表2:调水线路比较表
(4)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完成表3:南水北调工程的影响
(5)为缓解水资源短缺状况,北方地区还可以采取的对策有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我国水资源分布不均衡;南方水多而有余,北方水少而不足;北方尤其是华北地区,人口、耕地多,人均水资源少,水资源需求量巨大。
(2)长江水量大;流量较稳定;上、中、下游均邻近缺水地区。
(3)自左向右、自上向下:长江下游、长江中游、长江上游;华北;华北(北京);西北、黄河中上游地区;京杭运河、小、大;高、低、自流、好;自流;低、差;输水渠道、大;较大
(4)自左向右、自上向下:缓解北方生产、生活、生态用水紧张状况,有利于促进社会、经济、生态的持续发展;投资环境;城乡、地区、工农业争水矛盾;城市生活和工业用水;居民卫生;地下水位;地面。
海水上溯、下游水质变差;航道淤塞;水生生物生长受影响;土壤盐碱化;水质下降。
(5)跨流域调水;修建水库;合理开采地下水;海水淡化;节约用水;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调整产业结构;防治水污染等
探究活动2:典型例题,学生自主完成典型例题1。
[典型例题1](2012年江苏高考卷)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图5为“我国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线路示意图”,图6为“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北水南调工程线路示意图”。
材料二加利福尼亚州北水南调工程年调水量52亿立方米,受益于该调水工程,加州发展成为美国人口最多、灌溉面积最大和粮食产量最高的一个州。
材料三黄淮海流域人均水资源量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21%,有2亿多人口不同程度存在饮水困难,工农业发展受到严重制约。
我国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计划于2014年底通水,将大大缓解黄淮海地区的用水紧张状况。
(1)试对两调水工程进行比较,完成表4。
(2)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分析跨流域调水对调入区的主要影响。
(3)要缓解黄淮海地区的用水紧张状况,还应采取哪些节水措施?
答案:(1)
(2)满足生活用水(或促进社会发展);促进工农业发展(或促进经济发展);改善生态环境。
(3)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调整产业结构;适当提高水价;提高节水意识等。
思路点拨:根据图文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就可以对两个工程进行对比;水资源调配对调入区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促进区域社会、
经济的发展,改善人们的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等方面;缓解供水紧张状况的主要措施包括开源、节流两个方面,节流是主要的分析角度,除了产业结构、技术措施外还包含宣传教育提高公民的环境保护意识。
探究活动4:典型例题分析,学生自主完成典型例题2。
[典型例题2] 2014年12月12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正式投入使用。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丹江口水库大坝建成于1973年,2012年大坝加高,水库正常蓄水位从157米提高至170米。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计划从该水库调走的水资源占河流径流总量的24%,远超国际跨流域调水规定15%的上限。
北京段除末端800米外,沿线都采用深埋地下的全封闭管道输水。
材料二:图7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示意图,图8为自然界与人类社会水循环示意图。
(1)水循环环节①、②、③、④中能够正确表示南水北调的环节是(填序号),该工程对受水地区的社会水循环影响较大的环节是(填序号)。
(2)华北地区缺水的主要自然原因是。
(3)北京段输水管道深埋地下的优点是。
(4)加高丹江口水库大坝的主要目的是,工程投入使用后可能给汉江下游带来的不利影响是。
答案:(1)④③(2)降水少,季节变化大;地表径流少;蒸发旺盛等
(3)有利于保护水质;少占耕地;避免冬季结冰;减少蒸发、下渗等;保证用水安全等
(4)扩大水库库容;增加南水北调可调水量
水资源供应不足;水污染加重;航运受到影响;土地沙化;水生生物生长不利等
探究活动4:典型例题分析,学生自主完成典型例题3。
[典型例题3]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图9为“秘鲁年降水量分布图”。
材料二秘鲁拥有世界上迄今为止已建成的海拔最高的调水工程:马赫斯—西瓜斯调水工程。
该工程缓解了阿雷基帕地区严重缺水的困境,成功开发了马赫斯和西瓜斯两片平原荒漠,工程艰巨宏伟,开创了高山地区调水之先河。
阿雷基帕是秘鲁第三大城市,南部最大的工商业城市和行政、文化、军事中心。
(1) 描述秘鲁等降水量线分布特征。
(2) 描述秘鲁有色金属矿分布特点并分析成因。
(3) 结合材料分析秘鲁设计修建马赫斯—西瓜斯水利工程的意义及依据。
答案:(1)西北-东南向延伸(或与海岸线平行);由西南向东北递增或东多西少。
(2)集中分布在安第斯山区,美洲板块和南极洲板块交界处。
由火山活动或岩浆活动所致。
(3)意义:缓解西部用水紧张状况,为该国经济发展提供电力。
依据:东部年均降水多,人口稀少,经济落后;西部降水少,人口稠密,工矿企业和农业需水量大,地势东高西低,水可自流。
思路点拨:(1)受安第斯山影响,秘鲁降水东多西少,等降水量线大致与海岸线平行。
(2)根据图中所给信息可知,秘鲁有色金属矿集中分布在安第斯山区,这是因为地处美洲板块和南极洲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多火山活动。
(3)马赫斯-西瓜斯水利工程将经济落后的东部地区丰富的水资源调到经济发达但干旱的西部地区,缓解西部用水紧张的状况、促进了经济发展。
知识体系建构:师生共同建构本节课的知识体系。
[重点图像]
图像解读:图6美国加州北水南调工程,关注图例,首先:陆高,地势北低南高。
其次:气候,旧金山为地中海气候;南部气候根据沙漠图例,可进一步验证为热带沙漠气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