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控制之意义与演进
中国内部控制的构建完善和发展概述
![中国内部控制的构建完善和发展概述](https://img.taocdn.com/s3/m/b24291183069a45177232f60ddccda38376be100.png)
中国内部控制的构建完善和发展概述随着中国经济的蓬勃发展,企业的经营管理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
为了提高企业管理的效率和透明度,中国逐渐引入了内部控制制度,以确保企业良好的治理和发展。
本文将对中国内部控制的构建完善和发展概述进行分析。
一、内部控制的概念和意义内部控制是企业为了防范风险、保护资产、保证财务报告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促进经营活动合法、规范和有效等目的而建立和执行的一种管理流程。
内部控制不仅是企业治理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保障企业合法合规运营的重要手段。
通过内部控制,企业可以有效识别、评估和应对运营过程中的各类风险,避免损失,促进企业的长远可持续发展。
同时,内部控制还能增强企业的透明度,提高企业的声誉,为企业获得投资者的信任和支持奠定基础。
二、内部控制的历史发展中国内部控制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
当时,国际金融界爆发了一系列严重的金融丑闻,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
1992年,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发布了《萨巴尼斯-奥克斯利法案》,强制要求美国上市公司实施内部控制制度,以规范企业的财务报告和公司治理。
随着中国与国际接轨的步伐加快,2000年中国证监会发布《内部控制指引》,要求上市公司建立内部控制制度,规范公司治理。
2008年,国务院发布《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明确企业内部控制的定义、原则和内容;2016年,证监会发布了《内部控制规范》,细化了内部控制制度的实施标准和要求。
三、中国内部控制的现状截至目前,中国内部控制制度已形成较为完备的体系。
中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制度的框架由企业管理层及董事会制定,并由独立审计师进行审查,保证其合法、合规和有效。
中国企业执行内部控制制度时,需要符合《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和《内部控制规范》的要求。
此外,2014年,证监会开始实施公司治理评估制度,并在2016年细化了评估内容和流程。
公司治理评估指标包括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董事会治理、股东关系、风险管理等多个维度。
内部控制的重要意义
![内部控制的重要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e8226b043069a45177232f60ddccda38376be1fc.png)
内部控制的重要意义内部控制是指为保护企业财产、规范管理行为、保障财务信息可靠性而制定的一套管理制度和操作程序。
内部控制在企业管理中具有重要意义,以下是其主要意义:1.保护企业财产内部控制的重要作用之一是保护企业财产。
企业内部环境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风险,如经济风险、操作风险、管理风险等。
内部控制能够帮助企业识别风险,并通过制定合理的防范措施,降低风险的发生。
同时,内部控制还能够避免员工内外勾结、贪污受贿等行为,保护企业财产不受损失。
2.规范管理行为内部控制还能够规范企业管理行为。
企业内部环境中存在着诸多管理漏洞和错漏,而内部控制能够建立一套完善的管理制度,规范企业各项工作的开展。
通过制定规章制度、制定操作流程、明确各职能部门职责等方式,有效规范企业运营与管理行为,提高管理效率。
3.保障财务信息可靠性内部控制还能够保障企业财务信息的可靠性。
在企业经营中,财务信息的准确性、全面性、及时性非常重要,它直接关系到企业管理者和投资者的判断及决策。
而内部控制能够建立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和操作流程,保证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从而为管理者和投资者提供更加可靠的信息。
4.提高企业竞争力通过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有效规范企业经营行为,保护企业财产不受损失,保障财务信息的可靠性,企业能够提高其管理效率、提高经营质量和效益,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并提高企业竞争力。
5.合规经营现代企业逐渐进入合规经营的时代,内部控制是企业合规经营的重要保障。
内部控制能够帮助企业发现和纠正违法违规行为,避免违反法律法规和经营规范,从而规范企业经营行为。
此外,内部控制还能够帮助企业应对监管部门对企业管理的要求和检查,保证企业的稳健发展。
综上所述,内部控制对企业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企业应积极建立内部控制制度,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和操作流程,并通过有效的监督和控制,确保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和落实,推动企业健康、持续、稳定发展。
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意义
![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9c2229c9710abb68a98271fe910ef12d2af9a907.png)
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意义
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意义
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指企业采用各种管理措施,建立内部审计、监督、限制等系统以确保企业的财务报告真实、准确、完整及知情,以保障企业经营的有效性及可持续性的方法。
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具有以下意义:
一、确保企业经营合法、稳定
企业内部控制确保企业的经营合法、稳定,不断改进内部控制,防范和控制各种冒险,有效的企业内部控制可以使企业发挥其正常经营活动的最佳水平,使其经营利润最大化,安全投资,可以改善企业的经营状况,降低企业的风险,确保企业经营稳定和健康发展。
二、提高企业管理水平
通过企业内部控制可以使各个管理者清楚明白的了解企业的经
营状况,包括企业的财务状况、财务报表、财务报告等,进而分析企业的决策和经营的准确性,进而对管理水平进行审查,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发现存在的问题并及时予以解决,并加强企业的内部管理,使企业管理变得越来越完善。
三、防止财务欺诈
合理的企业内部控制系统可以有效的防止企业发生财务欺诈,防止企业内部人员利用职务之便进行财务欺诈,例如,企业应建立有效的审计系统,对企业的财务报告进行定期审计,防止财务报告被偷偷改动而对企业的正常经营造成影响。
四、建立良好的企业信用
企业内部控制可以有效的建立良好的企业信誉,信誉就是企业对外合作、金融交易等各种活动的重要准则,企业内部控制完善,合理有序,可以向外界清晰的表明企业内部对金融信息的严格监督,从而使企业在金融合作、金融市场上得到更多有利的待遇,为企业的发展创造更多的机会。
内部控制的作用和意义
![内部控制的作用和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272ea12411a6f524ccbff121dd36a32d7275c750.png)
内部控制的作用和意义内部控制是指组织内部建立的一套制度、方法和措施,旨在确保企业的财务、运营和管理活动的合规性、有效性和可靠性。
内部控制在企业管理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有着深远的意义。
内部控制可以帮助企业提高运营效率。
通过建立规范的流程和制度,明确各个岗位的职责和权限,内部控制可以有效地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工作效率。
它可以确保各个环节的协调配合,减少重复劳动和资源浪费,提高工作效率和生产效益。
内部控制可以保护企业的财产安全。
内部控制可以对企业的资产进行有效的保护,防止内外部的不法侵害。
通过建立健全的资产管理制度和风险控制机制,内部控制可以及时发现和防范各种风险和威胁,保护企业的财产安全,维护企业的长期利益。
内部控制可以提高企业的经营可持续性。
内部控制可以帮助企业建立健全的治理结构,确保企业的经营活动符合法律法规和商业道德的要求。
它可以促进企业的规范运作和良好管理,增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市场信誉度。
内部控制可以降低企业的风险和损失。
内部控制可以通过建立风险识别、评估和控制机制,及时发现和应对各种风险,减少企业经营活动中的不确定性和风险。
它可以帮助企业在面临市场变化和竞争压力时做出正确的决策,降低经营风险和损失。
内部控制可以提高企业的透明度和信任度。
通过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企业可以及时、准确地披露企业的财务信息和经营情况,增强投资者和利益相关者的信任度。
它可以提高企业的透明度和可预见性,增强企业的市场声誉和形象。
内部控制在企业管理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可以帮助企业提高运营效率,保护企业的财产安全,提高企业的经营可持续性,降低企业的风险和损失,提高企业的透明度和信任度。
因此,企业应该高度重视内部控制的建设和实施,不断完善和提升内部控制水平,以确保企业的健康发展和可持续成功。
内部控制制度的意义
![内部控制制度的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112a6ea0f605cc1755270722192e453611665b0b.png)
内部控制制度的意义1. 内部控制制度就像一把大锁,能把风险牢牢锁住啊!比如说,在一个公司里,如果没有严格的报销制度,那岂不是谁都可以乱报费用,公司的钱不就像流水一样流走啦?它的意义在于保障公司的财产安全呀!2. 内部控制制度可是企业的保护神呢!想想看,如果没有完善的库存管理规定,那货物会不会乱堆乱放,甚至丢失都不知道呀?这就是它的重要性所在呀!3. 内部控制制度简直是秩序的维护者呀!就像一个班级没有纪律会乱套一样,一个企业没有它,各项工作能有条不紊地进行吗?它让一切都在正轨上运行呢!4. 内部控制制度不就是企业健康发展的基石嘛!好比建房子,没有稳固的基础怎么行?比如没有严格的合同审批流程,随便签合同,那不是会带来大麻烦呀!5. 哎呀,内部控制制度是多么关键啊!它就像一个导航仪,指引着企业前进的方向。
没有它,企业不就像没头苍蝇一样乱撞了吗?比如在采购方面,没有规范的流程,怎么保证质量和价格合理呢?6. 内部控制制度可是企业的定海神针呢!想想如果没有对员工权限的明确规定,那不是谁都能随便操作重要事务啦?这意义可太大了呀!7. 哇塞,内部控制制度绝对不可或缺呀!它好比是道路上的交通信号灯,规范着企业的运行。
要是没有财务上的内部控制,那账会不会乱得一塌糊涂呀?8. 内部控制制度那可是相当重要啊!就像一个球队的战术,没有它怎么赢得比赛?比如在销售环节,没有严格的信用评估,怎么避免坏账呢?9. 嘿,内部控制制度的意义重大极了!它如同一个卫士,守护着企业的安全。
没有它,企业不就容易陷入混乱啦?像对资产的管理,没有好的制度能行吗?10. 内部控制制度真的是太有必要啦!这就像人需要免疫系统一样,没有它企业怎么能抵御风险呢?比如没有对数据的保护措施,那信息泄露了可咋办呀?结论:内部控制制度对于企业来说至关重要,它保障了企业的有序运行、财产安全和健康发展,任何企业都不能忽视它的存在和作用。
内部控制之意义与演进
![内部控制之意义与演进](https://img.taocdn.com/s3/m/2c21eed2360cba1aa811da5d.png)
监控(monitoring) 控制活动( control activities ) “三控” 五大要素控制环境(control environment) (注:本信息本文并未明述,为补充而来) 信息沟通(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可以理解为:利用信息,搞好评估 风险评估(risk assessment)
内部控制之意义与演进 对「内部控制」一词加以定义的机构,自 1949 年至 1988 年主要見諸于美国审计程序委员会(Committee on Auditing Procedure, CAP)所发表的报告 及审计程序公报(Statement on Auditing Procedure, SAP)及美国会计师公会(American Institute of Certified Public Accountants, AICPA)下辖的审计准则委员 会(Auditing Standards Board, ASB)所发表之审计准则公报(Statement on Auditing Standards, SAS) ;在我国则首見于 1985 年我国审计委员会第 5 号审计 准则公报;至 1992 年,美国杜德威委员会(Treadway Commission)赞助单位组成之 COSO 委员会(Committee of Sponsoring Organizations of the Treadway Commission, COSO)则首次发表了名为「内部控制-整合架构(Internal Control- Integrated Framework) 」之有关内部控制的报告,该委员会復于 1994 年 又发出一个补篇,此二份报告即通称之 COSO 报告(COSO Report) ;此后,国内、外相关单位大多參照 COSO 报告更新内部控制之定义与内涵,林柄 沧(2003)即指出 COSO 报告已成为内部控制制度的最新指引。 美国审计程序委员会( CAP)于 1949 年发表「内部控制-一个协调制度下的要素及其对管理阶层与独立公众会计师之重要性( Internal Control Elements of A Coordinated Systems and It’s Importance to Management and The Independent Public Accountants) 」之报告,将内部控制定义为: 「内部控制包括 为保障资产安全、检查会计资料之精确性及可靠性、提高营业效率、鼓勵员工遵守既定管理政策之组织的计划及企业内所采用之所有协调方法与衡量工 具。 」 美国审计准则委员会(ASB)于 1988 年发表第 55 号审计准则公报「财务报表审计下的内部控制结构之考量(Consideration of the Internal Control Structure in a Financial Statement Audit) 」 ,其将内部控制定义为: 「内部控制包括帮助企业达成其目标之政策及程序,其中与财务报表审计有关者,是与企 业记錄、处理、汇总、报告财务资料之能力有关的政策及程序;此外,其它政策与程序,若与查核人员执行审计程序所用之信息有关,查核人员亦须关 心。 」至 1996 年,该委员会又发布了第 78 号公报「财务报表审计下对内部控制之考量(Consideration of Internal Control in a Financial Statement Audit) 」 , 此号公报所定义之内部控制,即 COSO 所采用者。 COSO 委员会(COSO)的赞助机构包括了美国会计师公会(AICPA)、美国会计学会(American Accounting Association)、内部稽核人员协会(The Institute of Internal Auditors)、管理会计人员协会(Institute of Management Accountants)及财务主管协会(Financial Executive Institute),这五个机构虽无公权力,但已 具权威性及代表性。该委员会于 1992 及 1994 年自企业的立场发表了 COSO 报告,该报告对内部控制的定义为: 「因企业的董事会、管理阶层及其它员 工而生效的过程。这些过程的目的,是在为下列各類别目标的达成,提供合理的担保:营运的效果及效率(effectiveness and efficiency of operation) 、财务 报导之可靠性(reliability of financial reporting)以及相关法令之遵循(compliance with applicable laws and regulations) 。 」COSO 对内部控制的定义,强调 其是一种过程或为达成结果的一项工具,其本身并非是结果,此程序受个人、政策指南、文件和格式所影响。内部控制除包括对营运、财务报告及法 令 规范遵循等目标之达成外,同时也包括上级对购买、销货、会计、生产的权力分派,并且也包括编制验证以及分送当期报告与分析资料给各级主管的方 法,这些报告与分析资料可使公司随时控制各种工作和业务。预算技术、生产标准、检验、时间与动机研究以及员工训練计划等,均超越会计与财务作
内部控制理论的发展及其借鉴意义
![内部控制理论的发展及其借鉴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a8e20674366baf1ffc4ffe4733687e21af45ff2a.png)
内部控制理论的发展及其借鉴意义【摘要】内部控制理论是企业管理中重要的理论体系,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
本文首先介绍了内部控制理论的概念及内涵,然后回顾了其发展历程并剖析了其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接着探讨了内部控制理论在企业管理中的借鉴意义,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结论部分强调了内部控制理论的现实意义和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性,同时总结了内部控制理论对企业的启示。
通过本文的阐述,读者可以深入了解内部控制理论及其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为企业实践提供理论指导和借鉴意义。
【关键词】内部控制理论、发展历程、企业管理、借鉴意义、未来发展趋势、现实意义、重要性、启示。
1. 引言1.1 内部控制理论的历史起源内部控制理论的历史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
在古希腊时代,哲学家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就曾提出过关于内部控制的理论,认为人的内心需要良好的控制和管理,才能实现自我完善和社会和谐。
随着工业革命的到来,工商业开始迅速发展,企业规模不断扩大,内部管理和控制问题愈发突出。
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企业家们开始逐渐意识到内部控制的重要性,纷纷尝试建立起内控制度。
此时,内部控制理论逐渐形成雏形,成为当时企业管理的重要理论基础。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快速发展,内部控制理论也在不断完善和丰富。
逐渐形成了以风险管理为核心的内部控制模式,强调企业应该通过合理的内部控制措施,提前识别和管理各种潜在风险,确保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内部控制理论的历史起源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引导我们如何更好地建立和完善企业内部管理体系,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和经营绩效。
内部控制理论的演变和发展,对于当前企业管理实践和未来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1.2 内部控制理论的研究现状内部控制理论的研究现状可以说是当前国内外企业管理领域中的热点问题之一。
随着企业管理环境的不断变化和企业规模的扩大,内部控制理论的研究也呈现出多样化和深入化的趋势。
在国内,随着企业制度改革的深入和企业财务丑闻的频发,内部控制理论的研究备受关注。
内部控制的含义及产生与发展
![内部控制的含义及产生与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e2c633d5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7225ed7.png)
内部控制的含义及产生与发展内部控制的含义依不同学科和不同的机构、组织,对其解释存在一定的差异,并可能建立不同的框架体系。
管理学界对管理控制进行了长期研究,会计学界和审计界也对内部控制进行了系统研究。
近年來,学者们从公司治理角度对内部控制进行解释,而一些机构或组织如加拿大特许会计师协会控制标准委员会、巴塞尔委员会也从不同角度对内部控制做出了自己的解释。
管理学界对管理控制的解释在管理学研究中,人们认为管理的四大职能是计划、组织、领导、控制。
管理的通用的概念是管理控制。
管理控制是按照目标或计划标准衡量计划的完成情况、纠正计划执行中的偏差,以确保计划目标的实现,或适当修改计划,使计划更加适合于实际情况。
管理控制的目标主要有两个:限制偏差的累积和适应环境的变化。
管理学关于管理控制的内容包括战略控制、流程控制和任务控制、绩效评价、行为约束与引导等。
国内有学者认为,控制系统包含基础结构子系统、管理模式和企业文化子系统、奖励子系统、协调方式子系统、沟通渠道子系统、计划和控制过程子系统。
基础结构在发号施令、建立管理支持、制定企业使命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管理模式和企业文化影响员工的价值观、信仰等;激励系统起着奖优罚劣的激励作用;协调机制增加企业纵向之间和横向部门之间的了解;沟通渠道使管理控制过程和其他子系统之间密切联系;计划和控制过程在制定程序、形成书面文件、报告系统和提供反馈等方面发挥作用。
会计学界和审计界对内部控制的解释在会计学中,人们更多地使用会计控制一词,认为会计控制是单位(企业)内部控制方式之一。
单位财务人员通过会计系统参与控制本单位的经营活动和财务活动,以保证资产的完整安全,防范财务风险,提供相关可靠的会计信息。
在国内,对财务控制的定义与会计控制类似,但在外国将财务控制解释为结果控制,是以财务绩效目标为导向的一种控制形式,通过财务绩效目标引导组织成员的行为。
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1953年《审计程序说明》第19号公告将内部控制分为会计控制和管理控制,认为会计控制是由组计划以及与保护资产和保证财务资料可靠性有关的程序和记录构成,旨在保证经济业务的执行符合管理部门的一般授权或特殊授权的要求。
内部控制在企业治理中的地位与作用研究
![内部控制在企业治理中的地位与作用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dd8bd3d1e109581b6bd97f19227916888586b959.png)
内部控制在企业治理中的地位与作用研究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竞争加剧,企业治理逐渐成为各国关注的焦点。
内部控制作为企业治理的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本文将探讨内部控制在企业治理中的地位与作用,并提出建议以提高内部控制的有效性。
一、内部控制的定义及意义内部控制是为实现企业目标而设计、实施和维护的一种组织体系,它包括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和监督机制。
内部控制是企业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障企业经营稳定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
内部控制的意义在于:1. 保护企业资产,防范风险。
内部控制可以对企业的资产流动和使用情况进行监控和控制,防范因内部失控而造成的资产损失。
2. 促进经营活动的规范化。
内部控制可以规范企业的各种经营活动,保障企业的正常运营。
3. 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率。
内部控制可以评估企业风险,优化运作流程,提高经营效率。
4. 加强内部管理和监督。
通过内部控制,可以加强对员工的管理和监督,矫正不良行为,提高员工的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
5. 增强对外信誉。
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可以增强企业对外的信誉,提高投资者的信心和市场声誉。
二、内部控制的地位与作用内部控制在企业治理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可替代的。
其主要地位和作用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内部控制是企业治理的保障。
企业的治理不仅仅是管理的问题,更是财务和资产安全问题。
内部控制可以保障企业资产的安全和企业治理的规范化。
2. 内部控制是企业风险管理的关键。
企业面临各种各样的风险,包括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操作风险等。
内部控制可以减少风险的发生,保障企业的持续发展。
3. 内部控制是企业经营管理的保障。
内部控制可以促进企业的经营管理,保障企业的正常运营。
4. 内部控制是企业财务报告推动的关键。
内部控制可以保证企业财务报告的准确性和及时性,为企业的决策提供重要依据。
三、提高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建议要提高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必须借鉴国际经验,摸索适合本企业的内部控制实践方法,具体建议如下:1. 加强内部管理和监督。
从内部控制历史看内部控制发展
![从内部控制历史看内部控制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721a4e4ca7c30c22590102020740be1e650ecc02.png)
从内部控制历史看内部控制发展摘要内部控制是企业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涉及到企业的风险管理、运营效率和合规性等方面。
本文将从内部控制的历史角度出发,探讨内部控制的发展历程,分析其重要性以及未来的趋势。
1. 历史回顾内部控制的概念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800年的古代巴比伦,当时已经出现一些类似于内部控制的做法,旨在保护财产和资产免遭损失。
在随后的几千年里,内部控制的概念逐渐发展并成为现代企业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2. 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内部控制对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首先,内部控制可以帮助企业降低风险。
通过建立一套完善的控制机制,企业可以减少各种风险的发生,保护资产的安全。
其次,内部控制可以提高企业的运营效率。
通过规范流程和制度,企业可以优化资源的利用,提高工作效率。
最后,内部控制可以确保企业的合规性。
在各种法律法规的约束下,企业需要建立合规性的控制体系,确保自身的合法经营。
3. 内部控制的发展趋势随着时代的发展,内部控制也在不断进化和改进。
以下是当前内部控制发展的几个趋势:3.1 技术驱动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企业管理正在向数字化、智能化方向转变。
内部控制也受到技术的影响,通过引入先进的技术工具和系统,企业可以更好地实现内部控制目标。
3.2 数据分析大数据和数据分析技术的发展,为内部控制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通过对海量数据的分析,企业可以发现潜在的风险和问题,并及时采取措施解决,提高内部控制的效果。
3.3 多维度控制传统的内部控制主要基于流程和制度,而现代的内部控制趋向于多维度控制。
不仅对财务流程进行控制,还对战略、风险、治理等方面进行综合管理,以确保企业的全面发展。
3.4 风险导向传统的内部控制主要关注规则的执行,而现代内部控制更加关注风险的管理。
通过制定风险管理策略,企业可以更好地预防和应对各种风险,提高内部控制的韧性。
4. 总结本文从内部控制的历史角度出发,探讨了其发展历程和重要性,并分析了当前内部控制发展的趋势。
内部控制理论的发展及其借鉴意义
![内部控制理论的发展及其借鉴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2d9e27427dd184254b35eefdc8d376eeaeaa1784.png)
内部控制理论的发展及其借鉴意义【摘要】内部控制理论是企业管理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本文通过对内部控制理论的发展历程、基本内容、应用领域和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并探讨了其在实践中的借鉴意义。
内部控制理论的演变经历了多个阶段,从最初的财务审计到如今的全面风险管理。
其基本内容包括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督等要素。
内部控制理论在各行业广泛应用,可以有效防范和减少企业风险,提升经营绩效。
未来,内部控制理论将更加注重与信息技术的结合和创新实践。
本文认为,加强内部控制是企业持续发展的基础,对企业管理具有深远意义。
内部控制理论的不断完善将为企业发展提供更为有效的指导和支持。
【关键词】内部控制理论、发展、借鉴意义、历史演变、基本内容、应用领域、发展趋势、意义、前景1. 引言1.1 内部控制理论的重要性内部控制理论的重要性在实践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内部控制理论作为企业管理的基础,对企业的良好运作和可持续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内部控制理论有助于规范企业内部管理体系,确保企业各项业务活动按照规章制度和法律法规的要求进行,从而降低企业面临的各种风险。
内部控制理论可以提高企业管理效率,加强内部监督和控制,有效防范业务风险,提升企业内部运营的透明度和合规性。
与此良好的内部控制系统还有助于提升企业的整体竞争力,增强企业的市场信誉和品牌形象,从而吸引更多的投资和资源。
内部控制理论对企业的健康发展和稳定运营具有重要意义,是企业管理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1.2 内部控制理论的研究现状内部控制理论的研究现状可以说是非常活跃的。
随着企业管理环境日益复杂和风险不断增加,内部控制在企业中的作用愈发凸显,也促使学术界对内部控制理论进行了深入研究。
目前,国内外许多学者对内部控制的定义、内部控制要素、内部控制目标以及内部控制的设计和实施等方面展开了深入的探讨和研究。
在国际上,美国的《萨巴尼斯-奥克斯利法案》(Sarbanes-Oxley Act)的实施,对内部控制的要求更加严格,这也推动了内部控制理论的进一步深化和完善。
企业内部控制的作用及意义
![企业内部控制的作用及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2e21e60fb80d6c85ec3a87c24028915f804d843e.png)
企业内部控制的作用及意义在企业管理中,内部控制是一种重要的管理手段,它对于企业的发展和运营起着关键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企业内部控制的作用及意义。
一、提升企业管理效益企业内部控制可以帮助企业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和流程,规范和优化企业的运作。
通过编制制度、规范操作流程、明确职责分工,内部控制能够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益,减少管理决策的盲目性,并且能够帮助企业降低管理风险,提高经营效率。
二、预防和减少经营风险企业内部控制紧密关注企业的经营风险,通过风险评估和风险控制的手段,能够预防和减少企业面临的各种经营风险。
内部控制能够帮助企业建立风险预警机制,及时发现和解决风险问题,保护企业的利益不受损失。
三、提高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企业内部控制是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建立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和流程,内部控制可以防止财务信息的不准确和失据,保障企业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此外,内部控制还能够帮助企业进行成本控制和成本核算,提高财务分析和决策能力。
四、规范企业经营行为企业内部控制通过制定规章制度和行为准则,能够规范企业员工的行为,明确职责和权限,减少违规行为的发生。
内部控制还能够加强企业对于内部人员行为的监督和管理,提高企业的诚信度和信任度,增强企业的社会形象和声誉。
五、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企业内部控制可以有效地防止企业经营决策的不当行为,减少企业面临的各种经营风险,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通过内部控制,企业能够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和执行力,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六、完善法律合规体系企业内部控制不仅规范企业内部行为,还能够帮助企业建立健全的合规体系,提高企业的法律合规能力。
通过内部控制,企业能够准确把握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推动企业遵守法律法规,防范法律风险,保障企业的合法权益。
综上所述,企业内部控制对于企业的管理和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它可以提升企业的管理效益,预防和减少经营风险,提高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规范企业经营行为,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完善法律合规体系。
企业内部控制的作用及意义
![企业内部控制的作用及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16fcb606326c1eb91a37f111f18583d049640f82.png)
企业内部控制的作用及意义企业内部控制是指企业为了实现其目标和安全、有效、经济地使用资源而建立的一套管理措施和制度体系。
它包括企业内部的组织结构、人员职责、内部监督和风险管理等方面的要求,旨在确保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提高经济效益和遵守法律法规的要求。
1.提高管理效能:企业内部控制可以规范企业内部的组织结构和人员职责,明确各个层级的权责关系,从而提高企业的管理效能。
通过合理安排资源和工作流程,避免重复劳动和资源浪费,优化企业运营,提高生产效率。
2.防范风险:企业内部控制可以帮助企业识别、评估和管理各种风险。
通过建立严密的内部监督机制和风险防控措施,及时发现和应对可能存在的风险,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防范和控制,确保企业的安全、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3.促进信息流通:企业内部控制可以促进企业内部信息的流通和沟通,确保信息的准确、及时和全面传递。
通过建立健全的信息系统和报告机制,使企业管理层、员工以及外部利益相关者能够及时获取和分享关键信息,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4.提升财务管理水平:企业内部控制对于财务管理至关重要。
它可以确保财务信息的真实、准确和完整,防止财务欺诈和滥用公司资源的行为发生。
通过建立健全的财务报告制度和内部审计机制,提高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增强外部投资者和资本市场的信心。
5.遵守法律法规:企业内部控制可以帮助企业遵守法律法规和行业规范。
通过建立制度和流程规范,明确违规行为的界定和处理方式,促使企业员工和管理层自觉遵守法律法规,维护企业的声誉和形象。
6.加强监督和问责:企业内部控制可以加强对企业管理层和员工的监督和问责。
通过建立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和监事会,及时发现和纠正管理层和员工的错误和不当行为,确保企业高效运作和公正决策。
总之,企业内部控制的作用及意义在于提高管理效能、防范风险、促进信息流通、提升财务管理水平、遵守法律法规以及加强监督和问责。
它是企业健康发展的基石,对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和信誉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浅析企业内部控制制度
![浅析企业内部控制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d56896664a35eefdc8d376eeaeaad1f3469311ad.png)
浅析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是指企业为了规范和保障自身运营、管理过程中的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活动,通过一系列组织、法律、规章制度、政策、决策层面的措施来规范和管理企业内部运营、管理和决策等各个环节的一套制度和机制。
下面将从内控意义、内控目标、内控范围和内控环境四个方面进行浅析。
第一,内部控制制度的意义。
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对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能够提高企业运营的效率和效益。
内部控制制度可以使企业实现资源的合理利用、环节运作的协调和内外部数据的及时、准确、完整传递,从而提高企业的运营效益。
其次,能够规范企业经营行为,减少风险。
内部控制制度能够规范企业经营行为,防范企业内部和外部风险,降低企业经营风险的发生概率,保护企业的财产安全和利益,增强企业的稳定性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第二,内部控制制度的目标。
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目标主要包括:保障企业财务报表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保护企业资产的安全、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规范企业的经营行为、杜绝内外部欺诈行为、保护企业利益和声誉等。
通过实施内部控制制度,达到这些目标,能够使企业更好地规范运营、管理风险、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第三,内部控制制度的范围。
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范围包括企业内部的各个环节和业务活动,如财务管理、资金管理、采购管理、销售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生产管理、项目管理等。
在每个环节和业务活动中,都需要有相应的控制措施和制度来保障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和效果。
第四,内部控制制度的环境。
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实施需要有一个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
良好的内控环境包括企业的风险意识和风险管理能力、领导层的风险管理意识和承诺、内控政策和制度的健全性和有效性、内部控制信息系统的完善和可靠性、内部控制人员素质和专业能力等。
这些因素将有助于提高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性和效率。
综上所述,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对于企业的风险管理、业务管理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内部控制的作用和意义
![内部控制的作用和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db7dc3c1c9d376eeaeaad1f34693daef5ef713d5.png)
内部控制的作用和意义内部控制是指企业为实现经营目标,通过建立适应性的组织结构、制定相应的制度和规范、明确职责权限、建立监督机制等手段,保证企业资源的有效配置、风险的合理控制、业务的规范运作,从而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益和风险管理能力的一种管理方法。
内部控制在企业管理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对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内部控制有助于保护企业资产和利益。
通过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企业能够有效地防范内外部的各种风险,保护企业的资产和利益不受损失。
例如,建立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和风险控制机制,能够有效防止财务舞弊、资金挪用等风险,保护企业的财务安全和利益。
内部控制有助于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率和效益。
通过建立合理的组织结构和职责分工,明确员工的职责和权限,避免权责不清、职能交叉等问题,提高工作效率。
同时,通过建立规范的业务流程和操作规范,确保业务的规范运作,减少错误和重复工作,提高工作效率。
此外,内部控制还能够帮助企业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避免损失和浪费,提高经营效益。
内部控制有助于加强企业的风险管理能力。
随着企业经营环境的不断变化,风险也不断存在,如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操作风险等。
通过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企业能够及时发现、评估和应对各种风险,降低风险对企业经营的影响。
例如,建立风险评估和防范机制,及时发现和应对潜在风险;建立内部审计机制,对企业各项业务进行监督和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
内部控制还有助于增强企业的信誉和声誉。
企业通过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能够保证企业的业务操作规范、财务透明,提高企业的信誉度和声誉。
这对于企业的长期发展和与利益相关方的良好合作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例如,企业建立健全的企业治理结构,加强对公司治理的监督,提高公司的透明度,增强投资者对企业的信心,吸引更多的投资和资源。
内部控制在企业管理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它有助于保护企业的资产和利益,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率和效益,加强企业的风险管理能力,增强企业的信誉和声誉。
内部控制制度优化完善意义
![内部控制制度优化完善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5aa2269b5122aaea998fcc22bcd126fff7055d08.png)
内部控制制度优化完善意义摘要:一、内部控制制度的重要性二、内部控制制度优化的意义1.提高企业管理效率2.降低企业风险3.保障财务报告的真实性和可靠性4.促进企业合规经营三、内部控制制度优化完善的方法与策略1.完善内部控制环境2.加强内部控制活动3.提高内部信息沟通与监督效率4.定期开展内部控制评价与审计四、总结正文:一、内部控制制度的重要性内部控制制度是企业进行有效管理、防范风险的重要手段。
它有助于企业实现经营目标,提高管理水平,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
在我国,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内部控制制度日益受到企业管理者的高度重视。
二、内部控制制度优化的意义1.提高企业管理效率:优化内部控制制度有助于提高企业运营效率,降低企业成本。
通过完善内部控制制度,企业可以将资源合理分配,提高各部门之间的协同效应,从而提高整体管理水平。
2.降低企业风险:内部控制制度能够帮助企业识别、评估和管理各种风险,确保企业资产安全。
优化内部控制制度可以降低企业面临的法律风险、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等,保障企业长期稳定发展。
3.保障财务报告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内部控制制度是确保财务报告真实性和可靠性的基础。
优化内部控制制度可以加强企业财务管理,提高财务报告的质量,有利于增强企业信誉和竞争力。
4.促进企业合规经营:内部控制制度是企业合规经营的重要保障。
通过优化内部控制制度,企业可以实现合规经营,降低违规风险,提升企业形象。
三、内部控制制度优化完善的方法与策略1.完善内部控制环境:企业应营造良好的内部控制氛围,强化内部控制意识。
具体措施包括加强培训,提高员工素质,建立健全内部控制组织结构等。
2.加强内部控制活动:企业应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内部控制活动方案,确保内部控制制度得到有效执行。
内部控制活动应涵盖企业的各个部门和业务环节,确保全面、到位。
3.提高内部信息沟通与监督效率:企业应建立健全内部信息沟通机制,确保信息传递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同时,加强内部监督,对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定期检查,确保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性。
中国内部控制的构建完善和发展概述
![中国内部控制的构建完善和发展概述](https://img.taocdn.com/s3/m/b63065b6f80f76c66137ee06eff9aef8951e487b.png)
中国内部控制的构建完善和发展概述内部控制是指组织内部建立的一系列制度和程序,用以保护资产、保障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促进商业活动的有效和高效进行。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内部控制的构建与发展也日益成为企业管理的关键环节。
本文将对中国内部控制的构建完善和发展进行概述,从内部控制的意义、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发展趋势等多个方面展开分析。
一、内部控制的意义内部控制是企业实现治理和管理目标的重要保障,它不仅是企业自身利益的维护,更是对外投资者、合作伙伴和金融机构的一种信誉保证。
内部控制的构建完善可以帮助企业规范经营行为,提高效率,降低风险,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和持续发展能力。
在国家层面上,完善的内部控制可以有效防范和打击各类经济犯罪行为,维护市场秩序和社会稳定。
二、内部控制的现状中国的内部控制建设始于上世纪80年代末,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内部控制制度逐渐成为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008年,我国出台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明确了内部控制的要求,标志着我国内部控制建设取得了重要进展。
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内部控制建设仍存在诸多不足,包括法规制度不完善、内部控制意识薄弱、内部控制机制不健全等问题。
三、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1. 法规制度不完善我国的内部控制法规制度相对滞后,缺乏统一的、具体的内部控制法规指导,导致企业在内部控制方面缺乏明确的标准和规范,存在较大的法律风险。
2. 内部控制意识薄弱一些企业在内部控制方面的意识薄弱,管理人员对内部控制的理解和重视程度不够,导致内部控制制度执行不到位,容易出现失误和风险。
3. 内部控制机制不健全部分企业的内部控制机制不够健全,内部控制设计不合理,执行不到位,内部控制失效,容易发生管理漏洞和风险隐患。
五、建设内部控制的建议1. 加大内部控制意识的培训力度,提高管理人员对内部控制的理解和重视程度,增强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和持续性。
2. 完善内部控制机制,科学设计内部控制目标、要素和程序,建立健全内部控制执行机制,确保内部控制的有效实施。
内部控制的价值和意义
![内部控制的价值和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e59277b627fff705cc1755270722192e44365846.png)
内部控制的价值和意义内部控制,这听起来像是企业管理中的一个专业术语,可实际上它的价值和意义啊,就像咱们日常生活里的一把万能钥匙。
咱就说家里吧,每个家庭其实都有自己的“内部控制”。
你看啊,家里的钱怎么花,这就得有个计划吧。
要是没个计划,今天想买啥就买啥,明天可能就没钱买菜了。
这就好比一个企业,如果没有内部控制,资金想怎么用就怎么用,那企业的财务状况不就乱套了吗?就像一艘没有舵的船,在大海里只能随波逐流,指不定啥时候就触礁了。
企业的钱就像家里的钱一样,得有个管法,这就是内部控制在财务管理方面的价值,它让钱花得合理,让企业的财务状况稳稳当当的。
再看看家里的东西摆放。
为啥要把厨房用具放厨房,衣服放衣柜呢?这就是一种秩序的体现。
如果所有东西都乱堆乱放,找个东西都得翻半天。
企业也一样啊,每个部门都有自己的职责范围,每个员工都有自己的工作任务,这就像是东西各归其位一样。
内部控制就像是家里的整理规则,它确保企业的各项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不会出现推诿扯皮的情况。
要是没有内部控制,企业就像个乱糟糟的屋子,员工都不知道自己该干啥,工作效率能高吗?肯定不能啊。
说到员工,企业里的员工就像一群要一起盖房子的小伙伴。
那怎么保证每个小伙伴都能好好干活呢?这就需要一些规则了。
内部控制就像这个盖房子团队的纪律。
比如说,谁负责打地基,谁负责砌墙,谁负责上梁,都得规定好。
要是有人不按照规则来,这房子能盖好吗?肯定盖不好啊。
而且啊,内部控制还能防止小伙伴们偷懒或者偷工减料呢。
就像在盖房子的时候,有人想少用点水泥,多省点力气,如果没有监督和控制,这房子质量肯定不行。
企业也是这样,内部控制能保证员工按照规定的流程和标准工作,这样企业生产出来的产品或者提供的服务质量才有保障。
咱们再打个比方,企业就像一个人的身体。
内部控制呢,就像是身体里的免疫系统。
大家都知道免疫系统的重要性吧,它能抵御外界的病菌入侵,让身体保持健康。
企业在市场这个大环境里,也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风险,像市场竞争的压力啊,法律法规的风险啊,经济形势的变化啊。
内部控制对国家的意义
![内部控制对国家的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bae1b6110812a21614791711cc7931b765ce7be5.png)
内部控制对国家的意义内部控制是组织管理的一项基本工作,通过有效的内部控制可以帮助政府机构和企业实现风险管理和运营管理的目标,提高资产价值,防范错失商业机会和降低不必要的成本。
首先,内部控制对国家意义在于帮助政府机构和企业保护其资产,确保对公共利益的正确管理。
例如,在财政、会计等方面实施内部控制,可以降低财务舞弊、以及不当使用资金等问题的风险。
此外,内部控制还可以预防公共资源的浪费和恶意破坏。
其次,内部控制有助于提高公共部门效率,增强政府机构和企业的运营环境和工作力量。
例如,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内部控制可以确保员工安全和保障,避免不法人员入侵,保护机密信息和维护机关声誉。
通过营造一个积极和有成效的工作环境,可以提高员工道德、自信和自尊心。
另外,内部控制还可以为政府机构和企业遵循监管机构要求提供支持,确保自身遵循操作规程和正当的行为准则。
例如,在合规管理方面,内部控制可以确保组织足够地聆听客户或业务伙伴的要求,并为有效追溯和审计备案提供支撑。
这样可以提高政府机构和企业在经济和政治环境中的合法性和可信性,降低相关方的担忧和风险。
最后,内部控制还有助于加强政府机构和企业在新兴技术和信息科技隐患方面的韧性。
由于科技和人机交互的飞速发展,内部控制也需要顺应新技术发展趋势,以确保对公共利益的保护与技术发展的落后相对平衡。
在这方面,内部控制要求可以通过信息技术保证对公共权益的保护,确保在数字化、自动化、媒体化的世界中领先他人,降低因技术落后所带来的不必要的电子垃圾、偶发事件等等。
总之,内部控制对国家的意义体现在从许多不同方面促进政府机构和企业的健康运营和有效管理,保障公共利益和维护各方受益者的利益,同时为国家和公众建立一个诚实和透明的商业环境,提高其在全球财经体系中的竞争力。
加强企业内部控制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加强企业内部控制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https://img.taocdn.com/s3/m/a9790dd3700abb68a982fbae.png)
充分认识加强企业内部控制管理的重要意义核电产业由“适度发展”向“积极发展”的快速增长期为企业成长带来了广阔的空间,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和发展的深入,防范各种经营风险,提高企业内控管理逐步成为企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内容。
近年来,上海公司党委对加强企业内部管理、风险控制、制度完善作为纪委工作的重点工作抓,而作为世界级工厂建设的企业过程中如何充分认识企业内控管理重要性和必要性,找准企业内控管理的对策,为企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一、企业内部控制的含义及发展1、企业内部控制含义。
常用的定义是企业内部控制是指一个单位为了实现其经营目标,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
保证会计信息资料的正确可靠,确保经营方针的贯彻执行,保证经营活动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而在单位内部采取的自我调整、约束、规划、评价和控制的一系列方法、手续与措施的总称,简称为企业内控。
从上述我们可知,内部控制是指经济单位和各个组织在经济活动中建立的一种相互制约的业务组织形式和职责分工制度。
内部控制的目的在于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
它是因加强经济管理的需要而产生的,是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发展完善的。
2、企业内部控制发展内部控制起源于上世纪三十年代,在1934年美国的《证券交易法》中首先提出了“内部会计控制”。
2001年底以来美国安然、世通、施乐等大公司的一系列会计丑闻被曝光后,2002年美国颁布了《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要求美国的上市公司必须建立内部控制体系。
我国的内部控制发展较晚。
直到2008年和2010年,我国财政部、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和保监会五部委联合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和《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共同构成了我国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
内控规范的发布是中国在公司治理方面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体现了中国经济与全球经济的进一步接轨和整合。
企业对于内部外部的风险可以得到更系统有力的控制。
内控规范为中国企业建立内部控制体系提供了一个标准的框架,在理念、实施和制度层面为企业提供了基础,即解决了什么是内控的问题,又解决了怎样开展内控的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55号审计准则公报
「内部控制-整合架构(Internal Control-Integrated Framework)」之有关内部控制的报告
补篇
78号公报
「财务报表审计下对内部控制之考量(Consideration of Internal Control in a Financial Statement Audit)」
采用COSO报告之定义
内部控制之意义与演进
对「内部控制」一词加以定义的机构,自1949年至1988年主要見諸于美国审计程序委员会(Committee on Auditing Procedure, CAP)所发表的报告及审计程序公报(Statement on Auditing Procedure, SAP)及美国会计师公会(American Institute of Certified Public Accountants, AICPA)下辖的审计准则委员会(Auditing Standards Board, ASB)所发表之审计准则公报(Statement on Auditing Standards, SAS);在我国则首見于1985年我国审计委员会第5号审计准则公报;至1992年,美国杜德威委员会(Treadway Commission)赞助单位组成之COSO委员会(Committee of Sponsoring Organizations of the Treadway Commission, COSO)则首次发表了名为「内部控制-整合架构(Internal Control-Integrated Framework)」之有关内部控制的报告,该委员会復于1994年又发出一个补篇,此二份报告即通称之COSO报告(COSO Report);此后,国内、外相关单位大多參照COSO报告更新内部控制之定义与内涵,林柄沧(2003)即指出COSO报告已成为内部控制制度的最新指引。
因企业的董事会、管理阶层及其它员工而生效的过程。这些过程的目的,是在为下列各類别目标的达成,提供合理的担保:营运的效果及效率(effectiveness and efficiency of operation)、财务报导之可靠性(reliability of financial reporting)以及相关法令之遵循(compliance with applicable laws and regulations)。
年代
1949
1988
1992
19941996定义 Nhomakorabea构CAP
ASB
ASB
COSO委员会
COSO委员会
ASB
定义文件
「内部控制-一个协调制度下的要素及其对管理阶层与独立公众会计师之重要性」之报告
审计程序公报(Statement on Auditing Procedure, SAP)
审计准则公报(Statement on Auditing Standards, SAS)
COSO委员会(COSO)的赞助机构包括了美国会计师公会(AICPA)、美国会计学会(American Accounting Association)、内部稽核人员协会(The Institute of Internal Auditors)、管理会计人员协会(Institute of Management Accountants)及财务主管协会(Financial Executive Institute),这五个机构虽无公权力,但已具权威性及代表性。该委员会于1992及1994年自企业的立场发表了COSO报告,该报告对内部控制的定义为:「因企业的董事会、管理阶层及其它员工而生效的过程。这些过程的目的,是在为下列各類别目标的达成,提供合理的担保:营运的效果及效率(effectiveness and efficiency of operation)、财务报导之可靠性(reliability of financial reporting)以及相关法令之遵循(compliance with applicable laws and regulations)。」COSO对内部控制的定义,强调其是一种过程或为达成结果的一项工具,其本身并非是结果,此程序受个人、政策指南、文件和格式所影响。内部控制除包括对营运、财务报告及法令规范遵循等目标之达成外,同时也包括上级对购买、销货、会计、生产的权力分派,并且也包括编制验证以及分送当期报告与分析资料给各级主管的方法,这些报告与分析资料可使公司随时控制各种工作和业务。预算技术、生产标准、检验、时间与动机研究以及员工训練计划等,均超越会计与财务作业的范畴。惟须注意的是,内部控制之合理保证的观念,其显示内部控制无法对组织目标的达成,提供绝对的保证。COSO报告之内部控制架构,虽然是从企业经营的立场发展而來,但其三大目标与五大要素之架构,依彭火树、马秀如(2001)之研究,亦可援用于政府部门,任一单位欲达成内部控制的三大目标,均需透过五大要素之运作,而每一要素也要兼顾三大目标之达成。
合称COSO报告
定义
内部控制包括为保障资产安全、检查会计资料之精确性及可靠性、提高营业效率、鼓勵员工遵守既定管理政策之组织的计划及企业内所采用之所有协调方法与衡量工具。
内部控制包括帮助企业达成其目标之政策及程序,其中与财务报表审计有关者,是与企业记錄、处理、汇总、报告财务资料之能力有关的政策及程序;此外,其它政策与程序,若与查核人员执行审计程序所用之信息有关,查核人员亦须关心。
美国审计准则委员会(ASB)于1988年发表第55号审计准则公报「财务报表审计下的内部控制结构之考量(Consideration of the Internal Control Structure in a Financial Statement Audit)」,其将内部控制定义为:「内部控制包括帮助企业达成其目标之政策及程序,其中与财务报表审计有关者,是与企业记錄、处理、汇总、报告财务资料之能力有关的政策及程序;此外,其它政策与程序,若与查核人员执行审计程序所用之信息有关,查核人员亦须关心。」至1996年,该委员会又发布了第78号公报「财务报表审计下对内部控制之考量(Consideration of Internal Control in a Financial Statement Audit)」,此号公报所定义之内部控制,即COSO所采用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