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初语文衔接教学沙龙研讨发言稿

合集下载

初小衔接交流会发言稿

初小衔接交流会发言稿

大家好!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举行初小衔接交流会,共同探讨如何更好地做好小学与初中的衔接工作,为学生顺利过渡到初中生活提供有力保障。

在此,我非常荣幸能够代表初小衔接工作组的全体成员,向大家发表几点看法。

一、初小衔接的重要性小学与初中是两个不同阶段的教育,两者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做好初小衔接工作,有助于学生更好地适应初中生活,提高学习效果。

以下是初小衔接的重要性:1. 帮助学生建立信心。

小学阶段,学生已初步形成学习习惯和自主学习能力。

进入初中后,面对更加严格的学习要求,做好衔接工作,有助于学生建立信心,勇敢面对挑战。

2. 提高学习效率。

通过初小衔接,学生可以提前了解初中课程设置、教学方法等,有针对性地调整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3.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初小衔接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更注重学生的品德、心理、身体素质等方面的培养,为学生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二、初小衔接工作的具体措施1. 加强课程衔接。

针对小学与初中课程设置的不同,学校应提前做好课程衔接工作,帮助学生尽快适应初中课程。

(1)调整教学内容。

根据初中课程要求,适当调整小学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知识储备。

(2)改进教学方法。

针对初中教学特点,改进小学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 开展心理辅导。

针对小学生进入初中后可能出现的不适应,学校应开展心理辅导,帮助学生调整心态,建立自信。

(1)开展适应性讲座。

邀请心理专家为小学生讲解初中生活、学习方法等方面的知识,帮助学生提前做好准备。

(2)组织心理团体辅导。

通过团队游戏、心理测试等活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认识自我,增强心理素质。

3. 优化教学评价。

针对小学生进入初中后可能出现的学习成绩波动,学校应优化教学评价体系,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发挥潜能。

(1)调整评价标准。

根据初中教学要求,调整小学评价标准,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

(2)实施差异化教学。

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实施差异化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初小衔接文科教师发言稿

初小衔接文科教师发言稿

大家好!今天,我很荣幸能在这里与大家共同探讨初小衔接文科教学的相关问题。

初小衔接阶段是学生从小学向初中过渡的关键时期,文科教学在这一阶段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此,我结合自身教学实践,谈谈对初小衔接文科教学的几点思考。

首先,我们要明确初小衔接文科教学的目标。

在这一阶段,我们的教学目标不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和综合素质。

具体来说,我们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1. 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通过阅读、写作、口语表达等途径,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使其具备较强的阅读理解、分析和表达能力。

2. 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

引导学生了解国家历史、民族精神,增强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

3. 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

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地理知识,了解地球、国家、地区的基本情况,提高学生的空间观念。

4. 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

通过音乐、美术等课程,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他们的艺术修养。

其次,我们要关注初小衔接文科教学的方法。

针对这一阶段学生的特点,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教学方法:1. 注重知识体系的构建。

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引导学生梳理知识脉络,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2. 强化实践环节。

通过开展各类实践活动,如实地考察、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运用知识。

3. 注重跨学科融合。

将文科知识与其他学科知识相结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4. 采用启发式教学。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再次,我们要关注初小衔接文科教学中的师生关系。

在这一阶段,师生关系尤为重要。

我们要做到以下几点:1. 尊重学生,关心学生。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

2. 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 注重师生互动。

鼓励学生提问、表达观点,教师要及时给予反馈,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4. 传承优秀师德。

以身作则,树立良好的师德形象,为学生树立榜样。

小初衔接研讨交流发言稿

小初衔接研讨交流发言稿

大家好!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小初衔接研讨交流会,旨在探讨如何更好地帮助同学们顺利完成从小学到初中的过渡,共同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

在此,我非常荣幸能够代表全体教师发言。

首先,我想谈谈小初衔接的重要性。

小学到初中的过渡,对学生来说是一个关键时期。

这个阶段,学生将面临学习方式、学习内容、学习压力等多方面的变化。

如何让同学们顺利度过这个过渡期,成为我们教育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

一、关注学生心理变化,做好心理疏导初中阶段,学生面临的心理压力较大。

因此,我们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变化,做好心理疏导工作。

一方面,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情绪变化,及时发现并解决学生的问题;另一方面,学校可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帮助学生调整心态,增强心理素质。

二、加强学科知识衔接,提高教学质量1. 教师要深入研究小学与初中的教学大纲,明确两阶段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

2. 加强学科间的横向联系,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3. 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1. 组织参观活动,让学生提前了解初中生活,消除陌生感。

2. 开展各类竞赛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竞争意识。

3. 加强家校合作,共同关注学生的成长。

四、注重学生行为规范养成,培养良好习惯1.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行为规范,严格要求,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2. 开展主题班会,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

3. 加强家校沟通,共同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

五、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素质1. 定期开展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

2. 加强教师间的交流与合作,形成良好的团队氛围。

3. 鼓励教师参加各类教育教学研讨活动,拓宽教育视野。

总之,小初衔接工作任重道远。

让我们携手共进,为同学们的顺利过渡、健康成长贡献自己的力量。

在此,我提出以下几点建议:1. 加强学校与家庭的沟通,形成教育合力。

2. 注重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小学教师在小初衔接研讨的发言稿

小学教师在小初衔接研讨的发言稿

大家好!我是莒南县第二小学的一名教师,非常荣幸能够在这里参加小初衔接研讨活动。

今天,我想就小学教师在小初衔接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和具体实践,与大家分享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我认为小学教师在小初衔接工作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作为学生成长道路上的引路人,我们肩负着为学生顺利过渡到初中阶段奠定坚实基础的重任。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一、关注学生心理变化,做好心理疏导小学到初中的过渡,对学生来说是一个全新的挑战。

在这个阶段,学生可能会出现焦虑、不安等心理问题。

作为教师,我们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变化,及时发现并疏导他们的不良情绪,帮助他们树立信心,勇敢面对新环境。

二、加强学科知识衔接,提升学生学科素养小初衔接阶段,学生需要从小学阶段的知识体系向初中阶段的知识体系过渡。

作为教师,我们要关注学科知识的衔接,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提升学科素养。

具体做法如下:1. 对小学阶段的知识进行梳理和总结,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有更全面、更系统的认识。

2. 引导学生了解初中阶段的学习特点,如学习内容增多、难度加大等,提前做好心理准备。

3. 加强学科间的联系,培养学生跨学科思维能力。

三、注重学生行为习惯培养,为初中生活打下基础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学生成长的重要保障。

在小学阶段,我们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良好习惯,为初中生活打下坚实基础。

四、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形成教育合力小初衔接阶段,家长的作用不容忽视。

我们要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了解学生在家的表现,共同关注学生的成长。

具体做法如下:1. 定期召开家长会,向家长介绍学校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

2. 建立家校联系群,方便家长及时了解学生在校情况。

3. 邀请家长参与学校活动,增进家校之间的感情。

总之,小学教师在小初衔接工作中肩负着重要使命。

我们要关注学生心理、知识、行为习惯等方面的培养,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共同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助力。

在此,我希望与各位老师共同努力,为学生的美好未来贡献自己的力量!谢谢大家!。

小初语文衔接教学沙龙研讨发言稿 :浅谈小语复习阶段如何实施小初衔接

小初语文衔接教学沙龙研讨发言稿 :浅谈小语复习阶段如何实施小初衔接

浅谈小语复习阶段如何实施小初衔接一、谈谈小初课标的衔接细读第三学段(5-6年级)和第四学段的阅读版块课标要求,不仅仅在数量上从八条增至十条,每一条的要求也都也了递进。

这里重点谈谈“读”的变化。

朗读:就拿第一条“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这一条小学阶段一以贯之的要求而言,进入中学也有了变化,变成“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我不知道专家是如何解读这一条变化的,我猜想将“课文”这个词语缩略,是否在提醒大家,进入中学有感情朗读的不只是课内读物,还要能有感情地朗读课外读物呢?对于接触不多的陌生材料,学生能否很快把握文章的情感基调,练习有感情的朗读呢?默读:默读的速度要求非常明确,从小学高段的每分钟不少于300字提高到每分钟不少于500字,这种速度的提升是得益于长久的训练的,中学的课文变长了,七年级开始就已经有长达两三千字的文章,语文课时有限,长文要短教,学生如果没有很快地阅读速度是无法胜任的,所以除了“浏览”之外,中学新增了“略读”要求,要引导学生在快速的阅读中把握文章的主干。

梳理文脉,画结构图,拟小标题,抓取文章的重点内容,是我们在教学中训练、提高学生默读能力的方法之一。

品读:品读要聚焦到关键的词句,小学要求学生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中学要求“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两者的共同点是品读点都着力于“关键词句”,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注意句子乃至词语的品味,这对学生的阅读思维力和表达力都是一种很好的锻炼,“批注”、“对比辨析”、“言语实践”都是是训练、提高这些能力的有效措施。

二、阅读课教学中怎样体现小升初衔接就如何加强中小学语文阅读课教学的衔接,我们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与探讨,现将个人肤浅的心得与体会归纳如下,与同行们切磋研究。

(一)、给小学语文老师的几点建议1、加强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小学语文教师应引导学生形成一丝不苟的学习态度,通过各种方式让学生养成良好习惯。

语文沙龙活动发言稿范文

语文沙龙活动发言稿范文

语文沙龙活动发言稿范文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和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我是今天的沙龙活动的一名参与者,我很荣幸能够站在这里与大家分享我的见解和感悟。

从古至今,语文一直是我们学习的重点科目。

而语文沙龙活动,则是一个可以汲取知识、交流学习心得的平台。

在这里,我们可以通过沙龙活动的形式,共同探讨文字的魅力,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在这次沙龙活动中,我尤其受益良多。

首先,通过与各位同学的互动交流,我意识到每个人对于同一篇文章的理解和感受都是不同的。

有的同学会从意境上入手,有的则喜欢从文字本身的运用上分析。

这种多视角的交流,让我对于同一篇文章能够有更深入的理解,也拓宽了我的思维。

其次,沙龙活动还给我提供了一个展示自己的机会。

在活动中,我有幸能够发表自己对于一篇文章的观点和见解。

这不仅是对自己学习成果的展示,更是一次对自己表达能力的挑战。

我借此机会,充分发挥自己的思维和表达能力,与大家分享我的分析和见解。

最后,这次沙龙活动也让我意识到自己还有很多不足之处。

通过听取其他同学的发言,我能够看到自己学习上的盲点和不足。

同时,我也从其他同学的发言中学到了很多新的知识和技巧。

这让我深深地明白,学习是一种不断进步、不断反思的过程。

通过这次语文沙龙活动,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学习语文的乐趣。

在这个平台上,我们不仅能够学习到知识,还能够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在今后的学习中,我将继续努力,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为自己的学习道路添砖加瓦。

谢谢大家!。

小初衔接交流会发言稿

小初衔接交流会发言稿

大家好!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举行小初衔接交流会,旨在帮助同学们更好地适应初中生活,顺利度过小学到初中的过渡期。

在此,我非常荣幸能够代表全体同学发言。

首先,请允许我代表全体同学,向辛勤付出的老师们表示衷心的感谢!是你们用爱心和汗水,培育了我们的成长,让我们在小学阶段茁壮成长。

今天,我们即将步入初中,开启人生新的篇章,离不开老师的谆谆教诲和悉心指导。

同学们,小学到初中的衔接,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

在这个转折点上,我们需要调整心态,明确目标,努力适应新的学习环境和生活方式。

以下是我对同学们的几点建议:一、调整心态,积极面对挑战初中生活与小学相比,课程内容更加丰富,学习难度也有所提高。

面对这些挑战,我们要调整心态,树立信心,相信自己有能力克服困难。

同时,要学会自我调节,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态,勇敢地迎接新的挑战。

二、明确目标,规划学习生活进入初中,我们要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为自己的未来规划好学习生活。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 树立远大理想:立志成为一名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 确定学习目标: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明确每个学期的学习目标。

3. 培养良好习惯:养成良好的作息时间,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注重身心健康。

三、主动适应,融入新集体初中生活,我们不再是独自一人,而是要融入一个新的集体。

为了更好地适应新环境,我们要做到以下几点:1. 主动结识新同学:积极参加班级活动,结识新朋友,拓宽人际关系。

2. 尊重师长,团结同学:学会尊重师长,关心同学,共同营造和谐班级氛围。

3. 积极参与集体活动:发挥自己的特长,为班级争光,为集体贡献力量。

四、注重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初中阶段,学习任务更加繁重,我们要注重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以下是一些建议:1. 合理安排时间:制定学习计划,合理分配时间,确保各科均衡发展。

2. 主动预习,及时复习:课前预习,了解新知识,课后及时复习,巩固所学内容。

小升初衔接教师交流发言稿

小升初衔接教师交流发言稿

大家好!今天,我很荣幸能够在这里与大家共同探讨小升初衔接的重要性和具体实施方法。

在此,我想就小升初衔接工作谈谈我的看法和体会。

首先,我们要充分认识到小升初衔接的重要性。

小学到初中的过渡,对学生来说是一个全新的阶段,面临着学习方式、学习内容、生活习惯等方面的巨大变化。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很容易产生不适应,甚至产生厌学情绪。

因此,做好小升初衔接工作,有助于学生顺利过渡到初中生活,为他们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一、加强心理辅导,帮助学生调整心态1. 增强学生自信心。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变化,及时发现他们的焦虑、不安等情绪,通过开展心理辅导,帮助他们树立信心,以积极的心态面对新的学习生活。

2. 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

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尊重、理解、关心他人,形成团结互助的班级氛围,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适应初中生活。

二、优化教学方法,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1. 改变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思考,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 结合初中课程特点,提前教授一些学习方法,如预习、笔记、总结等,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关注学科衔接,提高教学效果1. 加强各学科间的联系,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2. 根据初中课程要求,调整教学内容和进度,确保学生顺利过渡到初中学习。

四、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1. 组织学生参加各类兴趣小组,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2. 开展课外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五、加强家校沟通,形成教育合力1. 定期召开家长会,向家长介绍小升初衔接工作,引导家长关注孩子的成长,共同为孩子的学习提供支持。

2. 建立家校联系群,方便家长及时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共同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

总之,小升初衔接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我们共同努力。

让我们携手共进,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助力,为他们的人生道路铺设坚实的基石。

小初语文衔接教学沙龙研讨发言稿 :关于小学语文毕业复习与小初衔接的一点思考

小初语文衔接教学沙龙研讨发言稿 :关于小学语文毕业复习与小初衔接的一点思考

温故而求知新,拓展以助衔接——关于小学语文毕业复习与小初衔接的一点思考如果把人一生的学习过程看作是一场接力比赛,那小升初无疑是这场比赛中一次重要的交接棒。

动作要领大致如此:前一棒的选手在奔跑的同时,将一只手臂伸向前方,准备交棒;下一棒的队友则提前助跑,并将对应的手臂伸向后方,准备接棒。

这一“前”、一“后”的配合与呼应,实现了比赛中的完美交接。

其实,语文教学的“小初衔接”亦是如此:小学阶段“提一提”,初中入门“领一领”,这样才能帮助学生更好、更快地适应初中阶段的语文学习。

目前,小学毕业班语文教学即将进入总复习阶段,在开展有效复习的过程中,我们如何更好地完成小初衔接这一关键“动作”呢?我认为:知识与技能的拓展训练就是毕业复习中落实小初语文教学衔接的好办法,大家不妨抓住以下几个要领去试一试。

要领一:了解彼此,明确距离;说到“衔接”,我认为还是应先来谈一谈“距离”。

为何要“衔接”?就是因为彼此之间存在距离。

如果不能了解彼此,更清晰地看到小学语文与中学语文教学之间的联系与差距,那么又何来好的“衔接”呢?就像你要造一座桥,却连河有多宽、要连到哪里都没搞明白,这桥是很难造好的。

那我们又如何,明确距离呢?首先应该依据《课标》,在目标研读中发现距离。

如两个学段对古诗文教学的目标设定,就存在着明显的差别。

小学阶段要求是: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背诵优秀诗文60篇(段);而初中阶段则要诵读古代诗词,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

其次可对比教材,在内容与结构上发现距离。

就六年级下册与七年级上册的语文教材而言,初中语文教材的容量相对较大,古诗词的内容增多,文言文、现代诗、议论文等文体频繁出现,这都进一步拉大的两个学段之间的差距。

再次,我们还应通过了解教学方式,来发现差别。

比如:都是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初中阶段的导学案与小学阶段的预习指导课就存在着许多的区别与不同。

小升初衔接语文发言稿范文

小升初衔接语文发言稿范文

大家好!我是即将步入初中的学生,今天很荣幸能在这里和大家分享关于小升初衔接语文的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我想谈谈小升初衔接语文的重要性。

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它不仅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更是我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传承。

小学阶段的语文学习为我们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而初中阶段的语文学习则是对我们综合素质的提升。

因此,小升初衔接语文至关重要。

一、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进入初中后,学习任务会更加繁重,因此,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显得尤为重要。

我们要做到以下几点:1. 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明确学习目标,确保每天有足够的时间投入到语文学习中。

2. 课前预习,了解课文内容,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

3. 课后复习,巩固所学知识,查漏补缺。

4. 积极参与课堂讨论,与老师和同学互动,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二、拓展阅读,丰富知识储备阅读是提高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

在衔接阶段,我们要有意识地拓展阅读面,多读一些经典名著、诗歌、散文等,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

1. 阅读经典名著,如《红楼梦》、《西游记》等,了解我国古典文化的博大精深。

2. 阅读诗歌,如唐诗、宋词等,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

3. 阅读散文,如鲁迅、朱自清等名家的作品,感受文字的魅力。

三、加强写作训练,提高表达能力写作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衔接阶段,我们要注重写作训练,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

1. 多写日记,记录生活中的点滴,锻炼自己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2. 参加作文比赛,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3. 阅读优秀作文,学习别人的写作技巧。

四、关注时事,培养爱国情怀语文学习不仅仅是学习知识,更是培养我们的爱国情怀。

我们要关注时事,了解国家大事,培养自己的社会责任感。

1. 阅读报纸、杂志,了解国内外时事。

2. 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亲身体验社会生活。

3. 关注国家政策,关心国家发展。

总之,小升初衔接语文是我们人生中一个重要的阶段。

我们要珍惜这段时光,努力学习,为自己的未来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此,我祝愿大家在小升初衔接语文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取得优异的成绩!谢谢大家!。

小初衔接研讨会发言稿5篇

小初衔接研讨会发言稿5篇

小初衔接研讨会发言稿5篇第一篇:小初衔接研讨会发言稿小初衔接研讨会发言稿我仅代表个人对于这段时间我所观察到的我们初一的孩子在初中的学习生活中的一些情况和大家进行交流。

我曾经教过几年小学,对小学教学有些了解,所以对于孩子从小学到初中的过度中所遇到的一些问题也有些自己的想法。

我们现在的初一孩子是我们学校的第一届小学毕业生,也是我们亲亲学校的第一届学生,它对于我们学校具有特别的意义,这一届的孩子是在我们所有老师的呵护下成长起来的,所以他受到了我们学校老师和领导的精心的照顾,在这样的照顾下,我们的孩子有了长足的进步,孩子本身有很多点优点:1.这些孩子阳光、正气,品行端正,很有有感恩之心。

2.孩子活动能力非常强,特别是他们的才艺很突出;3.学生的学科基础知识相对比较扎实;关于中小衔接,我觉得我们的孩子进入初中之后有以下几个方面不适应,如果能够在今后的小学五六年级进行小初衔接的过程中更加关注,学生进入初中后就能够很快适应初中的学习要求:1.上课加强“听”的习惯。

小学的课时多,内容少,有较多的课内时间进行练习、复习巩固,识记内容多、理解内容少,具像思维多、抽象思维少。

初中阶段内容增多,阅读信息量大,要求理解的知识增多,比如数学也逐步过渡到抽象思维为主,难度增大,但是课时却有限,每节课教学任务重,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在听课时抓不住重点,学生往往是“眉毛胡子一把抓”结果是什么都没抓住);要让学生会听课,会听重点。

2..初中学习不能光靠“听话”,还要有主动性,学习习惯和方法很重要。

让孩子加强自主学习意识,自我学习的习惯:比如自我预习、自我复习、自我总结等环节:这些在初中都是要求自己完成的。

因为初中没有整块的时间给学生统一进行这些学习,每个孩子基础不同,学习能力不同,都要靠自己统筹安排自己的学习时间,学生要有很强的自我时间管理意识。

而自我进行知识梳理又是自主学习最关键的一个环节,也是成绩慢慢拉开距离的重要因素。

这一点也是我们初一老师正全力培养学生学习方法的重中之重。

小初衔接研讨小学教师发言稿

小初衔接研讨小学教师发言稿

大家好!今天,我很荣幸能够在这里参加小初衔接研讨活动,并就小学教师在小初衔接工作中的角色和作用发表几点看法。

首先,我认为小学教师在小初衔接工作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作为小学教师,我们不仅要关注学生的知识积累,更要关注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以下是我在小初衔接工作中的几点思考:一、关注学段差异,做好教学衔接小学教育与初中教育在课程设置、教学方法、评价标准等方面存在一定差异。

作为小学教师,我们要深入理解这些差异,并根据学段特点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

在教学中,我们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为他们的初中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二、注重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核心素养是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也是小初衔接工作的核心。

我们要关注学生的道德品质、身心健康、审美情趣等方面,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

在教学中,我们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尊重他们的兴趣和特长,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三、加强家校合作,形成教育合力小初衔接工作需要家校共同参与。

我们要与家长保持密切沟通,了解学生的家庭背景和成长环境,共同关注学生的成长。

同时,我们要积极引导家长转变教育观念,帮助他们更好地配合学校开展教育工作。

四、提高自身素质,做学生成长引路人作为小学教师,我们要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成为学生成长道路上的引路人。

我们要关注教育发展趋势,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方法,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

同时,我们要关爱学生,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五、加强校际交流,共同推进小初衔接工作小初衔接工作需要各校共同努力。

我们要加强校际交流,分享教育教学经验,共同探讨小初衔接工作中的难题。

通过校际交流,我们可以取长补短,提高小初衔接工作的整体水平。

总之,小初衔接工作是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小学教师,我们要充分发挥自身作用,关注学段差异,注重核心素养,加强家校合作,提高自身素质,共同推进小初衔接工作,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小初衔接研讨会讲话稿

小初衔接研讨会讲话稿

小初衔接研讨会讲话稿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举办的这次小初衔接研讨会,旨在促进初中小学教育的衔接,提高小学毕业生的学习能力和适应能力。

这次研讨会的举办,对于我们学校和学生们来说,意义重大。

我在这里代表全体老师,向大家讲几点自己的体会和想法。

首先,小学和初中的教育环境是有所不同的。

小学生按照班级、年级的形式统一课程、书籍,课堂教学为主。

而初中生则开始了各个学科的深入学习,需要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形成自己的学习方法、思想方法和社会适应能力。

这些差异会给那些刚刚从小学转入初中的同学带来思想、心理和实际上的压力。

因此,对于小学毕业生来说,从学习环境到教学方式都会发生转变,这对他们来说可能会是一个挑战。

而这个转变期就是我们所说的小初衔接期。

在这个期间,学校和家长要积极地帮助学生做好转变,让他们逐渐适应新环境,新学习方式,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和适应能力。

家长可以与老师积极联系,了解学生在学校的情况,加强家校教育的沟通和合作。

其次,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应该注重对于不同学生的差异性教育。

不同学生在学习能力、知识掌握程度、思维方式上的差异很大,可能需要不同的教育方式才能达到最佳的效果。

因此,我们必须要重视对于学生差异性的认识、了解和应对。

同时,我们也要在课程设计上注重科学性和实用性。

课程应该直接针对初中生的学习需求,注重对于生活和社会的实际应用,能够启发学生的思考,增强他们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同时,教师也要灵活运用各类教学手段,如多媒体课件、小组合作学习等方式,使学生能够在互动交流、自主探究中快速地适应新的学习方式和环境。

如何进行好小初衔接教育,这已经成为了教育研究领域的重要课题。

作为学校和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不断推进教育现代化,研究和探索适应新社会、新时代的教育模式和方法,以更为优秀的品质和更加创新的理念引领教育的发展。

最后,我要呼吁家长和社会各界的关注。

小学生的衔接是教育链条的重要环节,关系到教育体系的有效实施和国家的竞争力提升。

学校小初衔接经验交流会发言稿

学校小初衔接经验交流会发言稿

大家好!今天,我很荣幸能够在这里与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学校小初衔接的经验。

小学到初中的过渡,对学生来说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也是他们学习生涯中的一个重要阶段。

在这个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学习方式、生活习惯等方面都会发生很大的变化。

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小初衔接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关注学生心理变化,做好心理疏导1. 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小学阶段,学生们在老师和家长的呵护下,形成了相对依赖的性格。

进入初中后,他们需要逐渐学会独立,面对更多的挑战。

因此,我们要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帮助他们适应新的学习环境。

2. 做好心理疏导面对小初衔接,部分学生可能会出现焦虑、不安等情绪。

作为教师,我们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变化,及时给予关心和疏导。

可以通过开展心理辅导课、主题班会等形式,帮助学生调整心态,树立信心。

二、调整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1. 适应新的教学节奏初中课程相比小学更为丰富,学习节奏也更快。

我们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方法,使之更加适应初中的学习节奏。

2. 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初中阶段,学生需要学会自主学习。

我们可以通过布置一些探究性、实践性的作业,引导学生主动思考、解决问题。

3.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我们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加强家校合作,共同关注学生成长1. 建立良好的家校沟通机制家校合作是学生成长的重要保障。

我们要与家长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定期向家长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共同关注学生的成长。

2. 引导家长正确看待学生的成长家长要正确看待学生的成长,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而不是仅仅关注成绩。

我们要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共同为学生的成长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

四、注重学生习惯培养,为初中学习打下坚实基础1.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生的学习成绩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预习、复习、听课等学习习惯。

小升初衔接教师交流发言稿

小升初衔接教师交流发言稿

大家好!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小升初衔接教师交流会,共同探讨如何帮助同学们更好地过渡到初中生活。

首先,请允许我代表所有教师,向即将步入初中生活的同学们表示热烈的祝贺和诚挚的祝愿!初中是人生中一个重要的阶段,它不仅意味着知识的积累,更意味着人格的塑造和综合素质的提升。

面对即将到来的初中生活,同学们可能会感到兴奋、期待,也可能会有紧张、焦虑。

作为教师,我们有责任帮助同学们顺利度过这个转折期。

一、关注同学们的心理变化进入初中,同学们面临的最大挑战就是心理上的适应。

我们要关注同学们的心理变化,及时了解他们的困惑和需求,给予他们关爱和支持。

以下是一些建议:1.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同学们树立正确的自我认知,增强自信心。

2. 通过班会、团队活动等形式,加强同学们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培养团队精神。

3. 鼓励同学们积极参加课外活动,培养兴趣爱好,丰富课余生活。

二、调整教学方法,关注同学们的学习需求1. 教师要了解小学与初中教学方法的差异,调整教学策略,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 注重培养同学们的阅读习惯,拓宽知识面,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关注同学们的学习进度,及时了解他们的学习困难,给予个别辅导。

三、加强家校合作,共同关注同学们的成长1. 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共同关注同学们的成长。

了解家庭背景,关注家庭教育环境。

2. 定期召开家长会,向家长反馈同学们的学习情况和表现,共同探讨教育方法。

3. 鼓励家长参与学校活动,增进家校之间的了解和信任。

四、注重同学们的全面发展1. 注重培养同学们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鼓励他们参加各类竞赛和活动。

2. 关注同学们的身心健康,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3. 培养同学们的道德品质,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同学们,初中生活是美好的,也是充满挑战的。

希望你们在新的起点上,勇敢面对困难,积极进取,不断成长。

相信在老师们的关爱和指导下,你们一定能够顺利度过这个转折期,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最后,祝愿同学们在即将到来的初中生活中,学业有成,快乐成长!谢谢大家!。

幼小衔接语文老师交流发言稿

幼小衔接语文老师交流发言稿

大家好!我是来自XX幼儿园的一名语文老师,今天很荣幸能在这里与大家交流关于幼小衔接语文教学的经验和心得。

幼小衔接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重要环节。

如何做好幼小衔接语文教学工作,是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应该关注和探讨的问题。

以下是我的一些思考和体会,希望能与大家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一、幼小衔接语文教学的重要性1. 培养幼儿的语文素养:幼小衔接语文教学是培养幼儿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

通过系统的语文教学,使幼儿掌握基本的语文知识和技能,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2. 促进幼儿全面发展:幼小衔接语文教学不仅关注幼儿的语文学习,还注重培养幼儿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合作能力等综合素质,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3. 缓解入学压力:做好幼小衔接语文教学,有助于缓解幼儿入学后的压力,使幼儿尽快适应小学的学习生活。

二、幼小衔接语文教学的方法1. 游戏化教学:游戏是幼儿的天性,通过游戏化的教学方式,使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语文。

例如,可以将拼音教学融入游戏中,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拼音知识。

2. 情境教学:创设贴近幼儿生活的教学情境,让幼儿在情境中学习语文。

例如,通过讲述故事、观看动画片等形式,引导幼儿了解汉字的起源、演变和应用。

3. 互动式教学:在教学中,注重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例如,可以组织幼儿进行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活动,让幼儿在互动中学习语文。

4. 家庭合作:加强与家长的沟通,让家长了解幼小衔接语文教学的目标和方法,共同关注幼儿的语文学习。

例如,定期向家长反馈幼儿的学习情况,邀请家长参与课堂活动等。

5. 重视阅读:培养幼儿的阅读兴趣和习惯,让幼儿在阅读中感受语言的魅力。

可以推荐适合幼儿的绘本、童话等读物,引导幼儿进行亲子阅读。

6. 注重实践:将语文学习与实际生活相结合,让幼儿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

例如,开展手工制作、绘画等活动,让幼儿在动手操作中学习语文。

三、幼小衔接语文教学中的注意事项1. 关注个体差异:每个幼儿的学习能力和兴趣不同,教师要根据幼儿的个体差异,制定个性化的教学方案。

小初语文衔接教学沙龙研讨发言稿:语文教学初小衔接,我们该做些什么?

小初语文衔接教学沙龙研讨发言稿:语文教学初小衔接,我们该做些什么?

语文教学初小衔接,我们该做些什么?面对着毕业班的孩子,总是一厢情愿地想:能扎扎实实的培养他们的一些语文能力,让他们平平稳稳的过渡到初中的语文学习,这或许是我应该做的。

翻开六年级语文书,我们发现无论从教材内容的编排,还是读写训练点的安排,都体现出和初中的衔接、过渡的特点。

下面就以相关课文的教学为例,来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一、培养学生多角度搜集有效信息的能力《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要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要掌握搜集和处理信息(包括网上学习)的能力,根据需要快速搜集所需信息,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尝试进行探索性阅读。

为了更好地和初中衔接,最后一学期,培养这个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本册教材第二单元的三篇课文都是反映战争年代的动人故事,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

说实话,刚备到这组课文的时候,心中就发怵,因为革命故事、英雄人物与孩子们现实生活距离遥远,而且具有浓厚的政治色彩。

因此,在课前让学生通过图书馆、网络等手段去搜集人物的相关资料,从而亲近文本,走近英雄。

例如,教学《聂将军与日本小姑娘》之前,我布置作业:预习课文,让学生去查找聂将军的生平事迹、图片、资料,思考:聂将军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然后,全班同学分享搜集的资料。

接下来又有教师的引导。

师:昨天,预习过课文了,你们还有什么发现?生:我从课文里还读出了聂将军非常喜欢孩子,我觉得他还可能是一个好父亲。

师:革命英雄也是一个凡人,一个有血有肉,有情有义的人,相信随着课文学习的深入,大家对聂将军会有更深刻认识!就这样,我们走近了英雄。

最后师生共同总结搜集人物资料的注意点:1、应该从不同的角度去找资料,去了解人物。

2、能够表现人物性格、感情的细节多关注,多摘录。

3、要围绕“主题”,有目的,有取舍。

后面的三篇课文,则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搜集相关人物的有效信息(故事、诗歌、散文、人物传记、视频、图片等等),开展“走近伟人,探究人物”主题活动,既能培养学生能力,又是一次心灵的洗礼,值得一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初语文衔接教学沙龙研讨发言稿1.小初语文衔接教学衔接些什么?(课标中的衔接,学习习惯的衔接等)(1)学习动机的衔接。

小学生的学习动机一般是比较直接的、近期的;而初中学生的学习动机则逐渐向间接的,远期的方向转化,同时他们的求知欲、兴趣不断增强,并且日益趋向持续而稳定,逐步形成对学习的负责态度。

因此,必须开展这一过渡时期学生的学习动机教育,引导学生逐步树立远大的理想,决心为中华的腾飞而努力读书。

(2)非智力因素的衔接。

为进入中学打好基石、增强学生的适应能力,注重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学生自信心、意志力等非智力因素往往决定学生到中学后能否很快适应的主要因素。

在小学高年级段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教师要改变那种一包到底的保姆式教育。

(3)学习习惯的衔接。

以语文教学作为例子,在衔接方面,《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即很好地指明了语文学习习惯衔接。

《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生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

”学习习惯包括预习听课、笔记、作业、复习等内容。

小学重在做好良好习惯的初步养成;初中则要求学生将学习习惯内化,成为一种自觉的行为,形成个性化的趋势。

初一起始阶段继续抓好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引导学生逐步形成稳定、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围绕学习目标,吸取他人的学习方法,并结合自身特点,形成适合自己的最佳学习方法。

(4)学习能力的衔接发展。

初中学生的表达能力、感知能力、识记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与小学阶段相比较处于定型前的快速发展阶段。

根据这一特点,小学阶段必须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上述诸方面的能力,为中学打下比较扎实的基础。

中学则必须抓住有利时机,采用多种教育方法,促进学生能力实现质的飞跃:表达能力上,在重视学生书面表达能力的同时,更重视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提高;感知能力上,重视感知的完整性、细致性、抽象性的培养;识记能力上进一步培养学生识记的有意识性和稳定性;思维能力上,既重视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更重视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

(5)知识体系上衔接。

小学阶段的知识体系与初中阶段的知识体系,既是独立存在的,又是相辅相承的,作为教师为学生进行铺垫搭桥,引导学生顺利过渡,做好知识的相辅相承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初中教师应该了解小学所学的知识内容和知识体系,进而把握小学教学和中学教学课程之间的联系。

小学教师应该多接触刚毕业的学生,多了解初中教科书内容。

中小学教师(尤其是小学高段与初一教师)应加强互相听课,互相沟通及时反馈各自的教育信息。

我们认为:初中老师上课给小学老师听,小学老师能够了解到初中的教学方式和学习内容,在小学高年级就可以开始有意识为初中学习做个铺垫,而小学阶段采用的启发式教学方式,很值得初中老师借鉴。

(5)课标的衔接。

如习作的目标,在小学阶段,学生只要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想象作文、读书笔记、常见应用文。

而初中阶段则不仅要求写出简单的说明文、议论文。

还要能以文本为载体,进行相关缩写、扩写、改写等。

习作训练点的变化,体现了教材编排的螺旋上升式的特点。

在小学高段可以适当进行诗歌改写、扩写、缩写的训练,为初中习作打下初步的基础。

2.阅读课教学中怎样体现衔接?(学生已有哪些水平,怎样实现水平提升,兼评本次同课异构的两节课等)一、分析学生已有水平在小学阶段,绝大多数学生经家庭熏陶及早期教育和学校教育,已阅读了一定量的书籍,具有了初步的阅读能力(这种能力集中表现在认读、理解、感受、记诵等方面),尽管这种能力还存在差异,这种能力差异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学习习惯。

在小学高年级,学生的学习习惯已存在着较大的差异:(1)有些学生的学习态度逐渐由被动转为主动,由自发转为自觉。

也有些学生学习依然停留在被动状态,教师、家长叫我做什么我就做什么,叫我怎么做,我就怎么做,缺少主动性。

(2)有些学生已逐步养成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习惯。

另有一些同学则把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当作一项软任务,经常偷工减料。

(3)课堂上,有些学生已逐步养成上课主动做笔记的习惯。

也有些学生却懒于动笔。

事实上中学教学内容多,密度高,适当适度记录重难点便于课后加工反刍。

所以在小学教会学生记笔记是必要的。

(4)大部分学生在小学养成了默读课文的习惯,但快速浏览文本的能力还不强,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5)学生有了一定的关注文体的意识。

如阅读叙事性作品,能初步概括事件,分析人物形象等;阅读诗歌能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意境等;阅读说明性文章,能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

但对阅读简单的非连续性文本,还未能较准确地找出有价值的信息,未能较敏锐地提炼相关主题,仍然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多实践、多练习。

二、关注水平的提升(1)读课外书的能力提升。

课外阅读量决定着学生知识的广度和浓度。

阅读量大的学生进入高一级的学校学习往往接受能力和适应能力都较强。

针对学生现实存在的阅读能力及习惯方面的差异。

要想在阅读教学中帮助他们实现水平的提升,就应该充分注意这一点。

课前首先应要求每一个学生制订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改变学习的无序状态,减少学习的随意性。

其次教给学生读书做摘抄的方法。

如摘录好词好句、评价人物形象、概括故事内容等。

再次,还可从推荐不同版本的书籍入手。

如小学、初中的教材中都有“名著推荐与阅读”,《西游记》、《水浒传》等古典名著,在小学高段可以推荐学生读少儿版的著作,到了初中则可以阅读文言版的,这样拾级而上,也较符合学生的年龄、认知特点。

此外,教师还应对学生的课前预习、课后复习、课堂做笔记及课外阅读给予指导和检查,使之形成习惯。

(2)读文言文的能力提升。

教材中没有文言文的训练,大部分学生对文言文的阅读较困难,因而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补充读本》和《中华诵读》中的小古文让学生阅读,同时要适度地补充短小、浅显的文言文,引导孩子在阅读中形成语感,为初中的文言文学习搭好台阶。

(3)读文写批注的能力提升。

小学阶段大部分学生具备了读文写批注的能力,但品读文本到底有哪些序列化的方法,中小教师还需加强学法研究。

比如:可以从品修辞的角度入手;可以从品细节描写的角度入手;可以从品文章写法的角度入手;可以从换词语对比辨析等多角度的教给学生方法,并在长期训练中,使学生内化成能力。

(4)比较、鉴赏能力的提升。

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高年级学生在认知能力方面有了相当的发展,求知欲特别旺盛。

他们不满足于课堂上拖沓的节奏和单一的信息刺激。

教学中,小学教师应注意适度拓展文本——以一篇教材带出系列同主题的文本或同一作家不同时期的文本,来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习兴趣,扩大知识面。

如学习了哲理散文的《最大的一穗》,可以让学生自学《哲学家的最后一课》,让学生比较异同,了解借事说理的写法;学习了季羡林的散文《夹竹桃》,可以布置学生自学《月是故乡明》、《二月兰》等,感知语言大师散文的不同风格;学了于谦的《石灰吟》,可以补充《咏煤炭》,感知诗人洁身自好、报效祖国的豪情等;学了王冕的《墨梅》,可以补充陈毅的《青松》、郑燮的《竹石》、王冕的《白梅》等,了解托物言志的手法;学习了李清照的《如梦令》,可以补充《声声慢》、《夏日绝句》等,领略词人不同的时期写出的作品也传递着不同的情感。

就这样引领学生在文本的拓展学习中,扩大了阅读量,学会了鉴赏诗词、名家名篇,提升了综合素养!3.针对“适度积累”这个专题,怎样体现小升初过渡?(古诗名句的积累度,浅近文言文的渗透度,习作表达的训练度等)(1)古诗名句积累对《必背75首古诗》中的名句,我们要求学生人人过关,并让学生尝试在语境中灵活运用。

在学完相关古诗后,我们也会带领学生积累同主题的诗句。

以12册课文为例:先后学习、积累了“赞美长江”、“歌颂大海”、“描写落日”、“托物言志”、“讴歌梅花”等主题的诗句,积累了“珍惜机遇”、“学会合作”、“论语”等名言警句,使学生在诵读中增加了才气,有了写作的底气。

(2)浅近文言文的渗透度教材中没有文言文的训练,大部分学生对文言文的阅读较困难,因而我们殷小的语文教师充分利用《补充读本》和《中华诵读》中的小古文,带着学生能读通、读顺小古文并初步理解文章内容。

同时复习阶段还将适度地补充短小、浅显的文言文,引导孩子在阅读中形成语感,为初中的文言文学习搭好台阶。

我们想在六周左右的复习时间内补充6篇小古文,每周一篇,分为三个系列:第一个系列:主要是学两则寓言成语故事小古文——《郑人买履》、《刻舟求剑》。

选这两个成语故事是因为七年级上册亲近文学为主题的第一单元就安排了此内容。

让孩子升入初中后,看到此文就想到小学语文老师的可亲可敬,对文言文感到很亲切,学起来就更带劲、更轻松。

每则故事一课时,我们期望达成如下目标:1.能读准字音,读顺句子;2.能读出停顿、读出节奏;3.能读出理解,翻译句子;4.会读文明理,说出启示。

为了达成这一目标,我们采用如下教学思路:1.让学生自读短文,划出停顿的节奏;2.实物投影呈现学生所划节奏,指名学生朗读,师生共判断是否把句子读通、读顺;3.根据内容,让学生写出这则寓言故事的题目;4.根据提供的重点字的注解,让学生尝试翻译句子;5.让学生划出揭示寓意的句子,引导学生说出成语的比喻义,再引导学生联系生活说启示。

对寓言成语故事中的实词、虚词,特殊句式——定语后置式、状语后置式、宾语前置式、判断句式等语法知识则不教,让学生到初中再学。

第二个系列:补充两则明清小说文言文的片段——《猴王出世》、《刘姥姥进大观园》(二)。

明清小说是中国文学宝库中的一朵奇葩,情节跌宕,语言通俗易懂。

选择《猴王出世》片段是因为本册教材中有《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白话文,同时名著《西游记》也是小语12册和七下教材推荐的必读书目,补充此片断是对文本的拓展、延伸,在扩大学生阅读量的同时,激发学生对阅读古典名著的兴趣,提升其文学素养。

学习《猴王出世》,我想用一课时,并想达成如下目标:1.能借助字义注释,初步读懂文章,了解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故事情节、环境描写。

(检测故事情节的主要策略:学生读文后,让学生用精炼的语言概括出故事主要内容:花果山的石猴与群猴玩耍时,敢于第一个跳进水帘洞,被群猴拜为猴王。

)2.品读文本,了解石猴快乐、自由、勇敢自信的特点。

(为了达成这一重点目标,采取的策略是:品读文本写批注——分享阅读收获——师生共同提炼石猴形象——读出文字背后的石猴形象)3. 品析文中的的排比句,对偶句,体会语言的节奏和韵律。

(采取的策略是在声情并茂的朗读中感知语言的精妙。

)4.能说出《猴王出世》与《三打白骨精》的异同点。

(这一目标主要是检测学生对非连续性文本提取、整合信息的能力。

教学策略:引导学生从故事出处、故事情节、人物性格等方面辨析、比较。

)选择《刘姥姥进大观园》(二)这一片段是对本册教材练习中的文言文——“众人被刘姥姥逗得哈哈大笑”情节的补充,同时激起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