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西部地区达斡尔族文化研究

合集下载

黑龙江省西部地区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现状研究

黑龙江省西部地区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现状研究

2 调 查 结 果 与 分 析
调查对象为男性 占 6 . 0 %,女性 占 3 . .年龄以 1 5岁为主,占 8 . 5 9% 5 25 2 %;5 3 6岁以上 占 1. 7 %.职 7
业分为 :政府工作人员和体育工作者、民族宗教部门人员、医生等 占 2 . 2 %,教师占 1. 2 0 %,普通乡民占 6
维普资讯
期 第 2 卷 第 3 8
20 0 8正
高 师 理 科 学 刊
J u a fS in eo ah r C l g n nv ri o r l ce c f c es n o Te ol ea dU iest e y
V0 . 8 No3 12 . Ma 2 0 v 08
表 1 参 加 民族体 育 活动 原 因统计 %
22 民族地 区 、汉族 民族地 区体 育活动 内容 .
民族地区、汉族少数民族地区开展体育活动内容较一致 ,均以开展现代体育为主.2个地区也出现了 以棋牌麻将为主要活动 内容的现象 , 占百分 比接近 2 %.在 民族地区以民族体育的宗教表演展示 民族风 所 5 貌 、特质 ,树立 民族形象占 1. ( 7 % 见表 2 ,明显高于汉族 民族地区,2 7 ) 个地区具有显著性差异 ,显现了 民族地区的特色.但不论是民族地区还是汉族民族地区,现在都以现代体育为主要活动 内容 ,棋牌麻将等
娱 乐性 活动也 占据 了人们 的很大空 间 . 表 2 民族体 育 活动 内容 统计 %
23 参加 民族体 育 活动的次 数和 时间 . 统计显 示 ,民族 地 区 、汉族 民族地 区少数 民族 的年 活动 次数相 当一致 ,9%左 右 的样本都 在全 年进行 0
5 月
文章编 号 :10— 8 20 07 93 1( 0 8)07 -4 09 0

达斡尔族服饰文化研究

达斡尔族服饰文化研究

达斡尔族服饰文化研究
达斡尔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分布在中国东北地区,特别是黑龙江省、内蒙古自治区和吉林省的边缘地区。

达斡尔族以其独特的文化和生活方式闻名。

达斡尔族服饰是达斡尔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达斡尔族的服饰款式繁多,各具特色,常常反映了达斡尔族不同群体之间的地理和文化差异。

由于过去长期的生产和生活方式,达斡尔族的服饰兼具实用性和装饰性,有时还具有一定的神秘色彩。

传统的达斡尔族服饰通常是由毛皮、麻布和皮革制成,这些材料都是易于获取的自然材料。

男性通常身穿长袍或长袍,女性则穿着长裙或袍子。

在冷季节,达斡尔族人会穿厚实的毛皮外套,帽子和手套,以保护自己免受风雪侵袭。

达斡尔族的服饰通常以手工绣花和编织技术为特色。

很多服饰上都绣有精美的图案和花纹,有的还会添加一些金属制品、珠子等装饰。

这些装饰品可以增加衣服的美观度,同时也反映了达斡尔族的文化和地方特色。

例如,有些服饰上会印上马蹄、鱼和象征祥和的吉祥纹,这些符号都是达斡尔族历史文化的象征。

除了传统的服饰外,现在越来越多的达斡尔族人也开始穿现代化的衣服,尤其是在城市生活的年轻一代。

现代化的达斡尔族服饰通常采用轻薄的材质和流行的设计风格,注重时尚和个性化。

不过,传统服饰的文化价值不会因为现代化的潮流而受到冲击,声望依然在达斡尔族文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总之,达斡尔族服饰作为达斡尔族文化的一部分,具有其独特的特色和价值。

随着时间的推进,传统的达斡尔族服饰不断地发生着变化,但其文化内涵则保留了下来,使得达斡尔族的文化遗产得到了传承和发扬光大。

梅里斯达斡尔族现存文化调查与保护问题探析

梅里斯达斡尔族现存文化调查与保护问题探析
2 0 1 3年 第 2期 ( 总第 1 1 0期 )
边疆 经济 与文化
THE BORDER E CONOMY 3
Ge n e r a 1 . No . 1 l 0
【 边疆文化 】
梅 里 斯 达 斡 尔 族 现 存 文 化 调 查 与 保 护 问 题 探 析
究。
圆 B I A N J I A N G , l I N G J I Y U W E N H U A
张广才,赵磊.赵霄珊:梅里斯达斡尔族现存文化调| 宣 } 与保护问题探析
外出三天 ,回来后 , 要求晚辈要行大礼 ,给长辈点 诸多层面造成冲击。少数民族文化在这种背景下 , 烟 ,倒退出房。现在这一礼节随着时代变迁,新思 它们的表现就是弱势的抗争。梅里斯区与汉民族生 想影响 ,早不见了踪影 。人们见面彼此问候也都是 活的环境 几无差别 ・样 的汉话 ,一样 的服饰 ,一 我们 日常以是否吃饭为主题 。但在讷河鄂温克与达 ’ 样的流行时尚。由于文化传统继承乏力与现代文化 斡尔 人数 相对 较多 的富裕 县兴旺 鄂温克 乡能够看 到 强烈冲击 ,很难在在他们心 中找到本 民族的回忆。 青年人的文化情趣与文化构成越来 越远离 民族传 晚辈 给长 辈行蹲礼 。 体育游戏方面 : 达斡尔原有曲棍球、射箭、赛 统,而向现代文化靠拢。 马、颈力 、拉棍 、陶力棒、摔马跤、包克棋等体育 再次 ,没有民族文字是文化难以保留的阻碍之 项 目。娱 乐有 “ 哈涅 棵 、嘎 拉 哈” 。如在 上个 世 纪 达斡尔族是一个有语言而没有文字的民族。许 多民族的历史都是以说唱形式传承下来的,这就为 6 0 — 7 0 年代 , “ 摔马跤” 、 “ 嘎拉哈”曾在达斡尔人 与满族、汉族中间盛行 。现在,曲棍球、射箭、赛 民族后代了解本民族历史文化留下诸多不便。没有 马 、颈力 、拉棍 、陶力 棒也 只有在节 日中能够展 现 文字,就没有历史的记录 ,就不会有丰富的文化传 他们 的魅力。现在一些 民族小学体育课中融入了一 统保留。 些民族体育项 目, 这对达斡尔族民族文化起到了一 第四,生存环境的变化与民族人 口比例不均衡 也是民族文化难以保 留的重要因素。民族传统文化 定的保护作用 。 服饰文化方面 :由于汉族服装便于在 田间作 大多是与原始落后的农耕 、渔猎文化相伴而生的, 业 ,达斡尔人普遍穿着汉装。现在只有在本 民族重 现代化 的经济发展模式打破了传统经济发展模式 , 大节 日时,他们才穿戴 民族盛装参加节庆。一般在 也就打破了传统文化赖以生存的土壤,致使建立在 农耕狩猎经济基础之上的文化由于失去经济的支撑 日 常生活中很少看到鲜艳的民族服饰。 少数民族群众每天 日常的工作 、 宗教信仰方面 : 达斡尔族信仰萨满教 ,祭祀在 而出现新的改变 。 民族生活中占一定 比 重 。除夕夜祭祀与香魂传递祭 学习、经商贸易必须面临众多的非本 民族人 口,因 这样 敖包 。随着现代社会发展 ,萨满教被作为封建迷信 此他们为了生存 ,必须融入主流社会群体 中, 落后与腐朽文化的代表被批判废除。随着最后一个 就冲淡了民族文化传统。 萨满 去世 ,现在 黑龙 江地 区的达斡尔人 聚居地 已经 三、现有状态 下少数 民族 文化保持 的几点意见 看不到萨满教的影子 。 首先 , 在民族文化的保护上要坚持社会主义文 从上述的调查中我们可以看出, 宗教信仰方面 与语言是文化中流失、濒于湮灭的重灾 区; 建筑风 化原则,以建设先进文化为 目的。对历史进步起到 格在历史的继承方面有 了新发展 ,注入了新时代气 积极推动作用的文化 ,我们还是主张保护起来 ,要 息 ,打上了新时代烙印;而传统的礼仪与民俗随着 通过凝固历史、还原生活的态度,通过影像 、博物 使历史发展的脉络不被 时代的变迁 ,留下 的已为数不多了; 服饰与饮食文 馆等保留历史发展的链条 , 人 ��

达斡尔族乌钦

达斡尔族乌钦

艺林漫话 ┃ The art circles达斡尔族乌钦■ 高 源达斡尔族是源于黑龙江流域的游牧渔猎民族,现在主要聚居于松嫩平原的齐齐哈尔市梅里斯达斡尔族区、鄂温克族自治旗一带,有四万多人口,其语言系蒙古语族,没有本民族文字。

达斡尔族在历史上骁勇善战,并且能歌善舞,乌钦是该民族的传统说唱艺术,它与赫哲族的伊玛堪、鄂伦春族的摩苏昆,被称为黑龙江少数民族三大说唱艺术。

乌钦在历史上传播广泛、影响深远,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乌钦借自满语,是清朝时期由达斡尔族文人用满文或蒙古文,采取韵文诗或散文诗的形式创作的民间口头说唱艺术。

乌钦曲目相当丰富,传统曲目有短、中、长篇之别。

说唱的内容非常广泛,包括神话故事、童话和传说等等。

传统的乌钦由单人说唱,没有乐器伴奏。

后来,有的乌钦艺人用“华昌斯”(四胡)自拉自唱。

乌钦说唱是以唱为主、以说为辅,一人说唱或自拉自唱。

乌钦唱腔所用的曲调与达斡尔族民歌扎恩达勒和群众性歌舞哈库麦勒中演唱的民间歌曲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曲调是与扎恩达勒和哈库麦勒共同拥有的。

乌钦的唱腔由许多支曲调构成,但在传统曲目的具体运用中,这些曲调既不成套也不联缀,而是每篇曲目从头至尾仅用一支曲调,依据演唱内容及唱词的需要变化着反复叠唱。

乌钦说唱的曲调可分为三种类型,即小段小唱型、长篇叙事歌型、吟诵调型。

这三种类型的曲调一般不能相互混用。

小段小唱型所演唱的故事内容单一、篇幅短小,多为童话题材,如《小兔求饶》《母鹿别情》等。

曲调朴实而简单,曲体规整而紧凑,有的甚至是个单句子。

演唱中基本没有说白,完全靠单支曲调一气呵成。

长篇叙事歌型通常是演唱长篇故事的,其中《少郎与岱夫》《德莫日根》等曲目各有专用曲调,而《口迪哥哥》则通用一般民歌的曲调。

这种类型的乌钦很少一唱到底,经常采用的是唱一段说一段的形式。

吟诵调型的曲调为乌钦所独有,其似说非说、似唱非唱的特征明显不同于前两者,因而成为乌钦唱腔中具有代表性的主体部分。

关于黑龙江省西部地区主要历史文化资源的调查研究

关于黑龙江省西部地区主要历史文化资源的调查研究

和有着 复杂的中苏 ( 中俄) 关系背景。 齐齐 哈尔是具有 丰富历史文 化资源 的城市 。齐齐哈尔 市位 于黑龙 江省西部 , 地处嫩 江 中游 , 东部与 绥化地 区及大 庆市相连 , 南部与吉林 白城交 界 , 西部 与 内蒙 古呼伦 贝尔盟 相邻 , 北部与黑河地区相接壤 。齐齐哈尔市是一个多 民族聚 居 的城市 , 全市集聚着汉、 达斡尔 、 、 满 蒙古 、 回族 、 朝鲜等 3 5
史 文化 相 联 系。 民 族 传 统 文 化 、 古代 辽 金 文化 、 战 文 化 、 人 文 化 、 关 东 文 化 、 代 工 业 文 化 等 构 成 了该 地 抗 流 闯 现
区历 史文化资源的主体。文章 以齐齐哈 尔、 庆 、 大 黑河三地为例 , 对黑龙江省西部地 区历史文化资源调查、 护 保
越 来越 广泛的重视 , 别是作 为地 区历史文化研 究尤其如此 , 特 是提 升地 区文化层 次和体现 民众思想 素质 的重要 因素 , 日益成为考 量地 方经济文化发展 程度 的重要 内涵指数 , 也 因为它所蕴涵的厚重 的传统文化和人 文理 念代
表 了未来 中国社会 发展的方 向。黑龙 江省 西部历 史文化 资源既有 其独 自的区域特点 , 时也 与其 它地 区的历 同
收 稿 日期 :0 1—1 21 0—2 2
其一 , 悠久 的城市历史 。齐齐哈尔市早在原始社会 末期 就 已有人类活动 。据考 古材料证 明 , 今 7 0 距 5 0年前 的昂昂 溪古文化遗址是这一时期的典 型代表 。文献记载 , 商周 的秽 貊北支索离人 , 秦汉 时期称夫余 ; 南北朝 时的鲜卑 人和 夫余 人, 在嫩 江两岸建立豆莫娄 国和乌洛侯国。隋唐时期 齐齐哈 尔属于室韦都督府 , 金时期则属 泰州和蒲 与路辖 区 , 朝 辽 元 时期 属斡赤斤 封地 , 其后 为辽 阳行 中书省辖 区 , 明朝先属 大 宁都 司 , 后属奴尔干都 司, 清朝初年属盛京 内务府 , 其居住 的 索伦部族境 内设有 索伦总管府 , 不久 属镇 守宁古塔等处 地方 将军 。17 6 4年清政府移吉林 水师驻齐齐 哈尔。18 6 3年定 齐 齐哈尔为水 师营制 , 属黑龙 江将 军衙 门 。1 8 于齐 齐 隶 64年

达斡尔族的风俗习惯及来历习俗

达斡尔族的风俗习惯及来历习俗

达斡尔族的风俗习惯及来历习俗达斡尔族的风俗习惯及来历习俗达斡尔族主要分布在内蒙古自治区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鄂温克族自治旗、扎兰屯市、阿荣旗及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的梅里斯区、富拉尔基区(主要居住在罕伯岱村、洪河村、全和台村、海雅屯)、龙江县、富裕县、嫩江县、辉县;少数居住在新疆塔城县。

是古代契丹后裔。

达斡尔族有风俗习惯?中国少数民族达斡尔族的来历习俗达斡尔族的民族起源因为达斡尔族没有文字,只能靠口述来传承历史,清朝以前的历史已经无法考究。

但是根据达斡尔族传说及达斡尔人与契丹人生产、、习俗、宗教、语言等方面的对比研究,史学家大多认为达斡尔族属辽代契丹的后裔,而也有部分学者认为达斡尔族是由当地土著先民发展而来。

利用DNA技术的相关实验表明,契丹与达斡尔族有最近的遗传关系。

达斡尔族传说几百年前,一支契丹军队来到这里修边堡(边堡是达斡尔特有的词汇,是指一种类似长城的建筑),从此便在此定居下来。

这支军队的首领叫萨吉尔迪汉,就是达斡尔的祖先。

近代的争议达斡尔族的来源,学术界曾有过争议。

主要分歧意见可分为土著说与契丹遗裔说。

持土著说者认为,达斡尔人最初分布的黑龙江及精奇里江河谷,隋、唐时是室韦各部的分布地,当时已有一些部落向中原王朝通贡。

以后辽、金、元各代都在这些地区行使管辖权,明代曾于达斡尔族在江北的旧居地带建立托木河、卜鲁丹河等卫所,故达斡尔族应是黑龙江以北土著民族的后裔,与隋、唐时室韦某些部落有很深的渊源。

另一些人还根据达斡尔族关于其祖先曾建“黑水国”的.传说,认为其族源和隋、唐黑水部某些部落有关。

持契丹遗裔说者主要是根据语言、历史传说及某些习俗与辽代契丹人有相同的特点,认为达斡尔族的祖先是契丹人的一支,于金灭辽时北迁至黑龙江以北,发展为达斡尔族。

DNA技术揭谜专家们先在四川乐山取到了契丹女尸的腕骨;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取到了有墓志为证的契丹人牙齿、头骨;在云南保山、施甸等地采集到“本人”的血样;从内蒙古自治区莫力达瓦旗和几个旗和县提取到了达斡尔、鄂温克、蒙古族和汉族等人群的血样。

达斡尔族萨满造型艺术在动画创作中应用

达斡尔族萨满造型艺术在动画创作中应用

达斡尔族萨满造型艺术在动画创作中的应用摘要本文通过对达斡尔族的萨满造型艺术的研究,将达斡尔族的社会民俗和信仰民俗中适合动画创作表现的部分进行研究,并借助动画这一媒介,传承黑龙江省西部地区达斡尔民族的民俗文化。

在动漫产品中再现达斡尔族的民俗风情,不仅符合国家的政策,又能将达斡尔族的民风民俗保存下来。

达斡尔族的民间神话、传说中的萨满信仰,可以为影视动漫创作和动漫游戏创作的剧本提供丰富而神秘的题材。

关键词:达斡尔族萨满造型艺术动画创作中图分类号:j218.7 文献标识码:a达斡尔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祖居黑龙江流域,清顺治年间由于受到沙俄的侵扰,而迁居于嫩江流域。

主要分布在黑龙江、内蒙古和新疆塔城等地。

达斡尔族跟其他地处北方的少数民族一样主要信仰萨满教,神秘的萨满信仰为艺术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一动画技术在影像创作中的作用现代数字动画技术使用画面,用形体去表现达斡尔族文化,营造和渲染神秘气氛和画面成为可能。

1 对历史场景的再现萨满祭司活动在新中国成立后曾经消失过,这种祭司活动在艺术创作中的表现,可以通过二维动画、三维仿真和画面合成技术完成该场景的再现。

在海拉尔地区有一个关于萨满的传说:日本侵略中国东北的时候,日本人抓走30多个萨满,同时还拿走了他们的神服和神器。

让他们打鼓请神,看谁是真萨满。

在萨满们打鼓唱神歌时,日本人把房子围起来,并放火烧房子。

大火烧了三天三夜,鼓声和歌声也响了三天三夜,最后只有两个萨满活了下来。

关于这个传说中的萨满故事可以通过运用全景式的还原,重现并展开故事情节。

表现出具有真实性特征的影像,让观众真切的感受到发生在过去的真实故事,这不仅使观众感受到了画面,还是观众融入到了故事的发展中。

在表现这个传说时,既可以通过当事人主观的个人记忆,也可以通过一个民族关于一件事、一个时代的集体记忆进行表现。

这些记忆也许与事件、场景、时代本身有一定的出入,具有鲜明的主观情感色彩,但是,从某种程度上说,这些带了情感的记忆也是真实的。

达斡尔民族文化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分析

达斡尔民族文化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分析

达斡尔民族文化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分析本文为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基于典籍与实物视域下的达斡尔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文章叙述了达斡尔民族的概况及深厚的文化底蕴,探讨达斡尔民族文化对达斡尔经济发展的促进推动:大力发展特色旅游,推动区域经济上台阶;注重民族文化衍生产品,促进制造产业发展;实施民族文化的相关版权进行变现;传承保护民族文化,推动经济发展。

标签:达斡尔族;民族文化;保护传承;发展经济;作用达斡尔民族具有典型的民族特色,文化底蕴深厚,是其未来发展需要依托的重点内容,充分利用达斡尔民族文化的特点有利于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本文将以达斡尔民族文化为切入点,深入挖掘其对于经济的促进作用。

同时,将之与笔者所从事的山东桓台地域文化研究和新城王氏家训、家风等智慧文化旅游发掘工作相结合,希望本文能够为相关“软”、“硬”工作提供一定的启示。

一、达斡尔民族发展历程及特征概述达斡尔民族历史文化悠久,史学家研究认为其为辽代契丹族后代,只因清朝以前的相关历史记载极少,很难进行深入研究。

后经现代DNA技术检测发现,达斡尔民族与辽代契丹族确有较为亲近的遗传关系。

达斡尔民族最早记载的居住地为讨浯儿河,即今姚儿河一代,于明初前往黑龙江以北,后又因边疆战事而往嫩江流域迁徙,在清朝时期由于政府征集青壮年来守卫东北和新疆,对达斡尔民族的分布造成影响从而最终形成当前的局面:主要分布于内蒙古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黑龙江齐齐哈尔市梅里斯达斡爾族区、鄂温克族自治旗一带,另有少量居住在新疆塔城、辽宁省等地。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达斡尔民族人口计约13.19万,总量较低,增速缓慢。

达斡尔民族的人口结构和居住单位,以“哈拉”作为氏族组织,实质是以父系的血缘关系作为纽带和形成的社会集团组织,且每一个“哈拉”都有属于自己的聚居地,比如“郭博勒哈拉”居住于精奇里江下游支流布丹河流域,“敖拉哈拉”聚居在精奇里江中游支流提拉登河流域等。

浅谈达斡尔族的由来和历史(有人说达斡尔族是契丹人后裔)

浅谈达斡尔族的由来和历史(有人说达斡尔族是契丹人后裔)

浅谈达斡尔族的由来和历史(有人说达斡尔族是契丹人后裔)概述达斡尔族原居黑龙江北岸,清初由于沙俄的入侵,不断内迁,现今主要分布在内蒙古呼伦贝尔市、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新疆塔城市等地。

达斡尔族的族源问题,尤其是达斡尔族与古代契丹之间的亲缘关系,一直是学术界和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

学术界从历史、语言、遗传特征等多角度对其族源进行了很多研究,目前主要以“契丹后裔说”、“蒙古分支说”、“蒙古同源说”三种观点为主。

三种观点的早期研究第一种观点“契丹后裔说”是国内有关达斡尔族族源讨论的主流观点。

这种说法源自清代官方文件《辽金元三史语解》及部分调查报告,经过民国时期郭克兴(达斡尔族)、陈洪漠及一批地方志编写者的积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出现了更为详尽的论证。

20世纪50年代,陈述先生从达斡尔族本族历史传说、语言材料、地理故迹、生产技术、组织制度等12个角度论证了达斡尔族来源于契丹的合理性。

进入20世纪80年代,沈汇、刘风翁、孟志东(达斡尔族)等人从解读契丹小字音义的角度出发,进一步发展了契丹后裔说。

第二种观点“蒙古分支说”始自20世纪30年代,代表作为阿勒坦噶塔先生(达斡尔族)所著《达斡尔蒙古考》,然而此书中的论证多为后世学者所否定,且成书之时,正值中华民国推行“五族共和”的民族政策,因此著书过程中存在一定程度的主观构建历史的动因。

达斡尔族长期和蒙古族共同生活,风俗习惯较为接近,特别地,达斡尔族的语言与蒙古语同属于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故“蒙古分支说”也很流行。

第三种观点“蒙古同源说”是达斡尔族族源讨论中的一种微弱的声音。

阿勇(达斡尔族)、巴达荣嘎(达斡尔族)都曾撰文论证达斡尔族与蒙古族的同源关系,但他们的观点被部分学者视为异说,认同者较少。

遗传学研究尽管目前民族史学界倾向于认为达斡尔族是契丹后裔,但相关的遗传学证据却十分薄弱。

一些遗传学研究采用线粒体遗传证据,从母系遗传角度来论证达斡尔族与古契丹之间可能存在一定程度的亲缘关系。

达斡尔族风情旅游园区规划设计研究———以齐齐哈尔地区为例

达斡尔族风情旅游园区规划设计研究———以齐齐哈尔地区为例

工程科技项目资助:本文为2014年度齐齐哈尔学术科技创新团队创新项目《达斡尔族风情旅游园区规划设计研究———以齐齐哈尔地区为例》结题成果,立项编号:2014070125;本文为2014年度黑龙江省艺术科学规划课题《黑龙江省西部地区新农村居住环境规划研究》结题成果,立项编号2014B119。

达斡尔族风情旅游园区规划设计研究———以齐齐哈尔地区为例王丹丹刘婉婷张一庆沈立峰(齐齐哈尔大学,黑龙江齐齐哈尔161000)随着人们对旅游方面兴趣的增加,以及对旅游方式的多样化需求,再加之人民文化品位的提高。

具有民族特色的风情旅游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

然而这种发展趋势却是对那些逐渐因为城市化发展面临消失危机而又有其独特传统文化的民族的一种机会。

此次项目研究的达斡尔族便是一个由于城市化发展而导致特色传统民族文化逐渐衰落的少数民族。

这种民族文化的衰落不仅使少数民族逐渐淡入人们眼球,更使中国的特色民俗逐渐缺失。

然而民族风情旅游的盛起,逐渐改变了这一趋势。

通过民族风情旅游了解不一样的民族习俗、饮食文化、民族节日及体育活动等,从而做到民族文化的保护与发扬。

因此这种民族风情旅游成为了阻止这种文化衰落的最有效办法。

所以如何通过建立并完善达斡尔族民族风情旅游园区来保护和发扬民族文化是我们此次项目的重中之重。

1达斡尔族风情旅游园区规划设计研究的背景与目的本次项目研究的达斡尔族是我国北方历史悠久且具有丰富民族文化的少数民族。

其主要的聚居地之一便是齐齐哈尔的梅里斯区和富裕县。

如今,达斡尔族的传统文化正在被汉族文化同化中。

一些代表其民族特色的传统民居结构形式、装饰纹样和图腾、村镇构造形式等也开始衰退。

一些达斡尔族的传统文化也一同在城市化的进程中逐渐消失。

本次项目的目的在于如何通过建立并完善达斡尔族的风情旅游园区来进行达斡尔族地区的保护和更新。

2达斡尔族风情旅游园区规划设计研究的意义随着社会的发展,国家认识到了这种少数民族地区及民族文化保护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达斡尔族传统文化

达斡尔族传统文化

达斡尔族传统文化达斡尔族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内蒙古自治区和黑龙江省。

他们拥有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深受当地人民的热爱和传承。

本文将重点介绍达斡尔族的传统文化。

达斡尔族的传统文化中有许多独特而有趣的元素。

首先,达斡尔族人民有着丰富的民歌和舞蹈艺术。

他们以歌颂自然、表达情感的方式来传承祖先的智慧和经验。

达斡尔族的民歌多以牧歌和祈福歌为主题,歌词优美动听,旋律优美悠扬。

而舞蹈则以独特的动作和身姿展示出达斡尔族人民的豪迈和热情。

达斡尔族还有着丰富的传统手工艺品。

他们擅长制作皮革制品、银饰和木雕等工艺品。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达斡尔族的皮革制品。

达斡尔族人民将动物的皮毛加工成各种实用的衣物和装饰品,如制作袍子、帽子和鞋子等。

这些手工艺品不仅具有实用价值,还展示了达斡尔族人民的智慧和技艺。

达斡尔族的传统文化还包括丰富多样的节日和习俗。

其中最重要的节日是达斡尔族的传统年节——“达斡尔族年”。

这个节日通常在农历正月十五举行,人们会举行各种庆祝活动,如祭祀祖先、舞龙舞狮和放烟火等。

此外,达斡尔族还有许多其他的节日和习俗,如婚礼习俗、葬礼习俗和游牧民族的迁徙习俗等。

这些节日和习俗不仅丰富了人们的生活,也体现了达斡尔族人民对生活的热爱和敬畏。

在达斡尔族的传统文化中,还有许多神话和传说。

这些神话和传说通常讲述了达斡尔族人民的起源、历史和英雄故事。

其中最著名的是关于达斡尔族始祖“阿尔都汉”的故事。

据传说,阿尔都汉是一位勇敢而智慧的英雄,他带领达斡尔族人民从西方迁徙到东方,并建立起了繁盛的家园。

这些神话和传说不仅丰富了达斡尔族的文化内涵,也激发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达斡尔族的传统文化丰富多彩,深受人们喜爱和传承。

无论是民歌和舞蹈、手工艺品、节日和习俗,还是神话和传说,都展示了达斡尔族人民的智慧、勇敢和热爱生活的精神。

通过传承和弘扬这些传统文化,达斡尔族人民将继续保护和发展自己的独特文化,为中华民族的多元文化贡献力量。

新世纪达斡尔族起源研究述评

新世纪达斡尔族起源研究述评

Review of Daur nationality's origin in the new
century
作者: 景爱
作者机构: 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北京100043
出版物刊名: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页码: 561-566页
年卷期: 2012年 第6期
主题词: 新世纪 达斡尔 族源 出现时间 述评
摘要:达斡尔族是中国55个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内蒙古东部、黑龙江西部和新疆塔城。

关于达斡尔族的起源,20世纪50年代陈述先生曾进行专门的研究,指出达斡尔人主要是契丹后裔,是辽末、元末北迁的契丹人在长期历史过程中形成的,有新成分渗入。

其结论为国内外大多数学者采纳接受,也为达斡尔族人所认同。

新世纪以来,出现了许多异说。

有人提出达斡尔即中亚的吐火罗,又称大宛、大夏。

关于达斡尔族出现的时间,或称是唐代、或称是北魏、或称是黄帝以后。

这些异说均缺乏可靠的证据,是不能成立的。

齐齐哈尔市梅里斯区达斡尔族语言的传承教育研究

齐齐哈尔市梅里斯区达斡尔族语言的传承教育研究

齐 齐 哈 尔 市 梅 里 斯 达 斡 尔 族 区地 处 松 嫩 平 原 西 部 。 嫩
江 右岸 , 是 一 个 以 农 牧 业 为 主 的 农 业 区 。全 区 农 业 人 口 占 总
人 口的 8 4 - 3 % 。 梅 里 斯 达 斡 尔 族 区 是 全 国 5个 市 辖 民 族 区 中惟一的达斡尔族 区。全区总人 口 1 7. 1万 人 , 其 中 达 斡 尔
言 教 育 问题 。 1 齐 齐 哈尔 市梅 里斯 区达 斡 尔 族 的分 布 及 特 点 齐 齐 哈 尔 市 梅 里 斯 达 斡 尔 民 族 区 是 达 斡 尔 族 三 大 聚 居
岁以上 6 5人 。 调 查 的 人 口 主 要 集 中 在 以 下 几 个 地 方 : 包 括
梅 里 斯 区政 府 附 近 的 商业 城 区 、 梅 里 斯 乡 齐 齐 哈村 、 雅 尔 塞 镇 哈 拉 新村 、 卧 牛 吐 镇 河 西 村 和 莽 格 吐 达 斡 尔 族 乡 。下 面 具
体 介 绍 一 下 齐 齐 哈 尔 市 梅 里 斯 区 达 斡 尔 族 语 言 使 用 状 况 的
调查结果。 2 . 1达 斡 尔 族 语 言 使 用 能 力 有 着 地 域 差 异
区 之 一 .其 他 两 个 分 别 是 内 蒙 古 呼 伦 贝 尔 市 莫 力 达 瓦 达 斡
尔 族 自 治 旗 和 新 疆 塔 城 达 斡 尔 民 族 乡 。 由 于 我 市 梅 里 斯 区 达 斡 尔 族 人 口相 对 比 较 集 中 , 达 族 人 口数量 较 多 , 彼 此 之 间 的接 触 比较 频 繁 。 存 在 良好 的语 言 文化 环 境 , 因此 我 市 梅 里
6 8人 、 三 十 岁 到 四十 岁 4 6人 、 四十岁到五十岁 7 8人 、 五 十

民族元素在现代旅游景观设计中的应用--以达斡尔族为例

民族元素在现代旅游景观设计中的应用--以达斡尔族为例

民族元素在现代旅游景观设计中的应用--以达斡尔族为例郭冠楠;焦健;郭丽萍【摘要】旅游景观设计的发展,使人们对旅游行为和旅游需求也随之变化。

在大众旅游成熟发展的同时,民族旅游正在蓬勃发展中。

应将达斡尔族浓郁的民族元素运用到旅游景观设计当中,提高民族元素与旅游景观的融入对社会的影响,弘扬达斡尔民族文化对促进民族旅游景观的发展,将民族文化的精髓展现给大众,体现民族文化元素与旅游景观相结合的设计思想,传承我国的民族文化,更好地体现达斡尔民族元素在现代旅游景观中的设计思想。

【期刊名称】《黑龙江科学》【年(卷),期】2015(000)016【总页数】2页(P140-141)【关键词】旅游景观;民族元素;达斡尔族【作者】郭冠楠;焦健;郭丽萍【作者单位】齐齐哈尔大学美术与艺术设计学院,黑龙江齐齐哈尔 161006;齐齐哈尔大学美术与艺术设计学院,黑龙江齐齐哈尔 161006;齐齐哈尔大学美术与艺术设计学院,黑龙江齐齐哈尔 16100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U986随着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大众旅游逐渐占据了人们心中休闲假期的首要位置,旅游区域的开发也促进了各地区的经济发展。

当前,我国以民族元素为文化建设的旅游景观设计刚刚兴起,具有自身特色主题文化的旅游景观虽然很多,但是,带有民族风格的旅游景观并不多见,利用民族文化研究具有民族特色的旅游景观在我国仍然处于起步阶段。

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高度的科技化、信息化的现代社会,给传统民族文化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也为其带来了新的突破。

继承和创新是相辅相成的,没有继承,何谈创新;没有创新,就失去了继承和发展的延伸。

将民族元素融入旅游景观展示的是传统民族文化,重要性在于千年流传下来的社会内容和历史沉淀,以及在历史进程的演变中对美的追求和向往。

通过景观设计手法,对优秀传统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展现,还原一个民族的本源文化,对部分落后民族文化的变革发展,与现代生活方式相结合,展示民族文化的进步。

达斡尔族服饰文化研究

达斡尔族服饰文化研究

达斡尔族服饰文化研究达斡尔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内蒙古自治区、黑龙江省和吉林省,是我国北方少数民族中的重要代表之一。

达斡尔族具有独特的服饰文化,这里将对达斡尔族的服饰文化进行研究和探讨。

一、达斡尔族的服饰文化历史达斡尔族的服饰文化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古代。

古代达斡尔族主要依靠狩猎为生,他们的服饰以兽皮为主要材质,外加一些植物纤维和鸟羽,形成独特的狩猎服饰风格。

随着时代的变迁,达斡尔族的服饰文化经历了多次变革和发展,形成了独特的特色。

在清朝时期,达斡尔族开始与汉族和满族等其他民族交流,服饰文化开始受到外界文化的影响,逐渐形成了现代的服饰风格。

在20世纪初期,达斡尔族的服饰文化受到了更多的外来文化的影响,传统的兽皮服饰逐渐被绸缎和羊毛所替代,形成了现代达斡尔族的服饰文化特色。

1. 兽皮服饰古代的达斡尔族主要以兽皮制作服饰,这是因为他们的主要生活方式是狩猎,兽皮是最常见的材料。

达斡尔族的兽皮服饰主要包括兔皮帽、皮裤、兽皮鞋等,这些服饰都具有很强的保暖和耐磨性能。

兽皮服饰也是达斡尔族文化的重要象征之一,表达了达斡尔族对于大自然的依赖和尊重。

2. 绸缎服饰随着外来文化的影响,达斡尔族的服饰文化逐渐发生了变化,绸缎成为达斡尔族主要的材料之一。

传统的达斡尔族绸缎服饰主要包括袍子、披肩、头巾等等,这些服饰有着绚丽多彩的图案和色彩,为达斡尔族的服饰文化增添了一份华丽和典雅。

3. 装饰品达斡尔族的服饰文化中,还有许多特色的装饰品,如银饰品、玛瑙饰品、珍珠饰品等等。

这些装饰品在达斡尔族的服饰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不仅可以提升服饰的美观度,还可以体现出达斡尔族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实力。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和变革,达斡尔族的服饰文化也在不断地演变和发展。

在现代化的影响下,越来越多的达斡尔族选择穿着现代化的服饰,如西装、裙子等等,传统的服饰文化逐渐式微。

在一些重要的传统节日和仪式上,达斡尔族的传统服饰仍然得到了保留和传承,这对于传承和发扬达斡尔族的服饰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少数民族文化--达斡尔族

少数民族文化--达斡尔族

在中国东北富饶美丽的嫩江两岸,⽣活着⼀个以农业为主兼事畜牧业和渔猎业的民族——达斡尔族。

达斡尔族有121357⼈。

主要分布在内蒙古莫⼒达⽡斡尔族⾃治旗、鄂温克族⾃治旗、⿊龙江齐齐哈尔市和新疆塔城等地。

达斡尔族有⾃⼰的语⾔,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

有布特哈、齐齐哈尔和新疆三种⽅⾔。

由于达斡尔族长期和当地各族⼈民共同⽣活劳动,⼤部分⼈兼通汉、蒙古、维吾尔、哈萨克、鄂温克语。

“达斡尔”是达斡尔族⾃称,由于⾳译不同,曾有过“达胡尔”、“达呼尔”、“达古尔”等不同的写法。

“达斡尔”之名最早见于元末明初。

根据有关⽂献记载、传说以及达斡尔族的语⾔、地理分布、⽣活习俗等⽅⾯的研究,达斡尔族与古代契丹族有渊源关系。

“介”字房·“蔓⼦炕” 达斡尔族的村庄都具有独特风格,依⼭傍⽔,风景⼗分秀丽。

房舍院落修建的⼗分整齐,⼀幢幢⾼⼤的“介”字形草房,给⼈⼀种⼤⽅粗犷的印象。

家家户户都围着红柳条编织的带有各种花纹的篱芭。

院落严谨,马棚和⽜舍⼀般修筑在离院较远的地⽅,保持⼲净清洁。

达斡尔族的住房多以松⽊或桦⽊栋梁为房架,⼟坯或⼟垡为墙,⾥外抹⼏道黄泥,顶苫房草,⼆间、三间、五间不等,⼆间房以西屋为卧室。

东屋为厨房。

三间或五间以中间⼀间为厨房,两边为居室。

房⼦⼀般都坐北朝南,注重采光。

窗户多是达斡尔族房屋的⼀⼤特点。

居室的南、北、西三⾯或南、东、北三⾯建有相连的三铺⼤炕,俗称“蔓⼦炕”。

蔓⼦炕保温性能好,是达斡尔族⼈冬季不可缺少的取暖设施。

达斡尔⼈的居室以西屋为贵。

西屋⼜以南炕为上,多由长辈居住。

⼉⼦、⼉媳及其孩⼦多居北炕或东屋。

西炕则专供客⼈起居。

炕⾯⼤都铺苇席或⽑毡等。

⼀⾸摇篮曲 轻轻摇晃你那榆⽊摇篮, 安详地睡吧,太阳为你露笑脸。

轻轻摇晃你那柳⽊摇篮, 安详地睡吧,妈妈守在你⾝边。

…… 这是达斡尔⼈传唱已久的⼀⾸摇篮曲。

摇篮达斡尔⼈的传统育婴⼯具,颇具民族特⾊。

它象⼀叶扁⾈,半倾斜地悬挂在屋梁下。

这种摇篮多⽤榆⽊、柳⽊或李⼦⽊板制成,长约0.9⽶,宽约0.33⽶,⾼仅0.15⽶左右,头部微翘。

达斡尔族名含义刍议

达斡尔族名含义刍议

作者: 刘金明
作者机构: 黑龙江省民族研究所
出版物刊名: 内蒙古社会科学
页码: 53-55页
主题词: 达斡尔族;族名;史学界;族称;清初;指正;民族;黑龙江;农业;含义
摘要:达斡尔族是我国北方世居的农业民族,清初由黑龙江上游的精奇里江流域陆续迁到嫩江流域的现居地。

几个世纪以来,达斡尔族为开发、建设和保卫黑龙江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然而,族史学界长期以来就达斡尔族称的含义众说纷纭、解释不一,成为尚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仅依据有限的资料,就此作一探讨,有不当之处,望同仁们指正。

达斡尔民族文化的历史特征

达斡尔民族文化的历史特征

作者: 胡绍增
出版物刊名: 民间文化论坛
页码: 16-17页
主题词: 达斡尔族;民族文化;历史特征;精神文化;地域性文化;汉民族;民族性;始终保持;文化主体;物质文化
摘要: <正> 达斡尔民族文化是历史形成的,在其发展过程中,凸现出许多独特的历史特征。

达斡尔民族文化的历史特征之一是其民族性。

达斡尔民族文化主体是由畜牧、农耕、渔猎构成的地域性文化,其根基已遍布在各个时期的文化土壤中,无论是在物质文化积淀上还是精神文化积淀上,都深深地打上了其民族固有的烙印,以显示其独立性。

达斡尔人始终保持其先民的生产习惯。

实行畜牧、农耕、渔猎并举,这是其在独特的自然环境中,沿袭其先人生产活动的结果,即使到近现代,也仍然沿袭下来。

凿冰捕鱼这也是达斡尔人一直相沿成习的作法,旱时泼水祈雨,这是流传至今的求雨风俗,修筑城堡,更是达斡尔人的特长,达斡尔修筑了许多城堡,其中包括1691年修筑的齐齐哈尔城,也是达斡尔人建造的。

注重宅旁园。

达斡尔基因类型

达斡尔基因类型

达斡尔基因类型
达斡尔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黑龙江、内蒙古和吉林等地。

他们拥有独特的文化和生活方式,而基因类型也是他们独有的特征之一。

达斡尔人的基因类型经过长期演化形成了独特的特征。

首先,他们的基因类型与北方游牧民族有着密切的关联。

这是因为达斡尔人的祖先曾与游牧民族有过交往,从而在基因上保留了一定的共同特征。

其次,达斡尔人的基因类型与环境适应性有关。

他们生活在寒冷的气候条件下,因此他们的基因类型具有一定的抗寒能力。

他们的身体适应寒冷的环境,特别是在寒冷的冬季,他们的基因类型使他们更能耐受低温。

达斡尔人的基因类型还与他们的生活方式和传统文化有关。

他们是典型的游牧民族,以养殖牛、马和饲养家禽为主要生活方式。

这种生活方式使得他们的基因类型与动物的驯化和饲养有关。

他们的基因类型使他们在与动物的互动中更具有优势,从而更好地适应他们的生活方式。

达斡尔人的基因类型还与他们的身体特征有关。

他们通常具有高个子、深色皮肤和黑色的头发和眼睛。

这些特征与他们的基因类型密切相关,使他们在外貌上与其他民族区别开来。

总的来说,达斡尔人的基因类型是他们独有的特征之一。

它不仅与
他们的生活方式和环境适应性有关,还与他们的传统文化和身体特征密切相关。

通过对达斡尔人基因类型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他们的历史和文化,并为保护和传承他们的传统做出贡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黑龙江省西部地区达斡尔族文化研究摘要:达斡尔族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独特的少数民族,黑龙江省西部地区是达斡尔族人世代生活繁衍的聚集地,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本民族特色鲜明的文化,传承着达斡尔族的民族精神也记述着达斡尔族的民族历史。

达斡尔族世代传承着宝贵的民族文化,并在传承的同时借鉴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融合时代性与民族性,与其他各民族共同构建着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大厦。

关键词:黑龙江省西部地区;达斡尔族;民族文化“达斡尔”一名最早见于元末明初,意即“开拓者”。

达斡尔族人的先民分布于外兴安岭以南至黑龙江北岸的河谷地带。

17世纪中叶以后逐步迁到嫩江流域,他们以种植业、畜牧业、渔猎业为生。

黑龙江为达斡尔族人世居地,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达斡尔族人口数量在56个民族中居第33位,现有人口13.24万,其中43608人生活在黑龙江省,占我省少数民族人口比例2.46%。

生活在我省的达斡尔族人又有31800 余人生活在西部地区,约占黑龙江省达斡尔族总人口的73%,主要分布在齐齐哈尔市梅里斯达斡尔族区的卧牛吐达斡尔族镇、莽格吐达斡尔族乡;富裕县的友谊达斡尔族满族柯尔克孜族乡、塔哈满族达斡尔族乡,富拉尔基区的杜尔门沁达斡尔族乡等。

黑龙江省西部地区的达斡尔族人民在历史长河中不断发展起来的达斡尔族有着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文学、艺术、宗教、体育、饮食、服饰、节日、习俗等方面。

宗教文化:任何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民族崇拜和宗教信仰,达斡尔族的原始宗教为萨满教,萨满教是集自然崇拜、图腾崇拜和祖先崇拜之大成的原始宗教,自达斡尔族进入母系氏族社会直至现代医学普及至达斡尔族居住地的几千年时间里,几乎所有达斡尔族都虔诚的信奉着萨满教,每一个莫昆都有萨满来组织宗教活动,萨满是连接一个莫昆所有人的精神纽带。

作为人神沟通的媒介,在古代达斡尔族社会生活中萨满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对维护社会稳定,发展道德习惯方面都发挥积极的作用。

萨满举行的宗教仪式充满想象力、内容非常丰富。

融宗教、礼仪、音乐、舞蹈为一体,其中就包含有悠扬动听的萨满神歌,诗歌般的音韵与和谐的萨满伊若(祷词),变化多姿的跳神舞蹈,这些艺术内容对达斡尔族民间文艺的形成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很多民间的习俗就直接来源于萨满宗教礼仪。

萨满教作为传统文化中最核心部分,己经渗透于达斡尔人日常生活中,沉淀在民族深层心理意识中,潜移默化着达斡尔人的精神活动、心智结构和创造行为,也规定着他们审美追求、价值取向和行为规则。

民居文化:达斡尔族所居住的房子是由三间房子组成,一间坐北朝南,一间坐西朝东,一间坐东朝西,形成“介”字形的结构。

房子由土盖成,屋顶是松木椽子铺上芦苇,用伴有麦草的泥抹平。

正房有西窗户,西窗户外有土制的烟囱,达斡尔族称为“霍勒”。

房子中间是厨房,东西两门通向两个屋子,西屋为上,东屋为下。

屋子里的是“几”字形的土炕,达斡尔族称之为“蔓子炕”,南炕供长辈所用、北炕和东屋为晚辈所用,西炕则是留给客人的。

另外两间房子则相对简单只有一个厨房和一个居室,一铺炕,因子女较多,又不分家过,这两间房为儿子带家人居住。

现在在我省西部地区的大部分达斡尔族人已经不再居住传统式的房子了,他们在居所上也借鉴了汉族的居住因素,用砖瓦盖房居住。

服饰文化:达斡尔族的服装因功能不同而分出不同的服饰,包括日常生活服、狩猎服、婚礼服、节日服、儿童服和丧服等。

均为布衣长袍式,年轻人服装一般蓝色、天蓝色或浅蓝色;在衣领、前襟、袖口及衣边处配各式手工绣上的花边,年龄大者喜欢穿深蓝和黑灰色,样式相对简单。

腰间所系腰带承袭了契丹旧俗,两端从后背向下垂20厘米左右,这是达斡尔族独有的带饰。

达斡尔族男子春、夏、秋三季所穿的布腰布底或皮底的短腰软靴。

以白布做靴腰,腰口装饰黑边。

左右腰上多有补花装饰,补花图案以古钱纹、蝴蝶纹居多,其造型与契丹短腰靴的造型相似。

随着时代的发展达斡尔服装也增添了很多现代的气息。

女子的服装用各种颜色的布做成,在领口、斜襟、腰间、袖口、全白、上都刺绣上很多的图案,有的还用亮片镶嵌,很多的服装在群身上也刺绣上绚烂的或祥云、或大花,有的在裙摆处用羽毛沿边,显得华丽、优雅。

男子的服装业有了色彩,也会绣上美丽的图案,以彰显男人的大气。

我省西部地区的达斡尔族传一般在重大节日中穿上传统的服装,平时很少看到。

饮食文化:达斡尔族以粮食为主食。

主食中以加牛奶的稷子米和荞麦面、饼为主。

肉食的制做以晒肉干和煮、烤肉为主。

平时喜欢用肉炖蔬菜。

常吃鱼,主要烹调方法是清炖和清蒸。

喜欢喝鲜、酸牛奶(祈嘎)。

与内蒙古地区达斡尔族不同我省西部地区的达斡尔族日常生活中不制做奶酒、奶米茶。

生活在黑龙江西部地区的达斡尔族还有一个特殊的蔬菜就是柳蒿芽,是达斡尔族喜食的野菜,为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达斡尔语称之为“库木勒”,因其使此地的达斡尔族度过为难所以成为了达斡尔族的救命菜,吃法上有的加芸豆和土豆清炖,也可以用柳蒿芽顿排骨、炖小鱼、还可以凉拌或炒鸡蛋。

口头文学:达斡尔族是一个只有语言,没有文字的民族,属于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的一个独立语支,因此最具民族特色的文学形式就是口头文学,大概也是达斡尔族民间文学最古老的形式之一,以口头创作的形式世代流传在民间。

达斡尔族的口头文学具有明显的民族特色。

它们朗朗上口,酣畅、流利、具有艺术魅力, 便于口述说唱,很吸引群众。

达斡尔族口而相传的传统文学作品极为丰富,如《莫日根狩猎记》、《伊玛迪》、《水獭与天鹅》、《农夫为啥要打兔子》、《库热古热和卡热古热》、《阿波卡提莫日根》、《孟贡胡》等等,有陈述关于族源和历史的故事传说、习俗故事传说、自然现象的故事、宗教、民间故事和传说、生活故事、神话故事等。

多以美与丑,正义与非义的矛盾斗争为主题,歌颂正义者,鞭挞贪婪自私者。

民族艺术形式:达斡尔族自古是一个爱跳爱唱热爱生活的游牧民族,在悠久的历史中形成了很多特色的民族艺术形式。

如扎恩达勒、雅德根调形式的传统民歌。

表现了采摘、捕猎、栽种等劳作情景的民族舞蹈,我省西部地区达斡尔族习惯称之为“哈库麦”,莫旗地区的达斡尔族称之为“鲁日格勒”,一般是两人对舞,其他人围观助兴,达到高潮时多人下场齐舞,高潮阶段,对舞者一手叉腰,一手伸开挥向对方,左右手交替动作,形成双方“对打”、“对挡”的架势。

题材广泛的传统说唱形式“乌钦”,也可以说是达斡尔族的叙事诗,每四句为一段,每句押头韵,句与句对称,近似汉族的律诗,每首乌春短者约百行,长者达数百行。

乌春的内容涉及较广,有反映达斡尔族劳动人民从事生产劳动的,有歌颂反抗阶级压迫的英雄人物的,有反映清代达斡尔族八旗兵巡逻东北边境、守卫祖国边疆的,有描述布特哈地区达斡尔人历尽千辛万苦运送自制大轮车到呼伦贝尔草原,参加甘珠尔庙会的沿途见闻及庙会盛况的。

演奏民族乐器“木库连”——一种古老的口簧乐器。

它的形状类似锥子,但外环是用压扁的铁制成的,中间有一根薄片钢舌,钢舌的尖端细而弯曲。

演奏时左手握木库莲的尾端,然后放在唇齿之间,右手指弹拨钢舌条的尖端,同时,从喉门配合吹气调解音韵发出鸣声。

它的音域虽然狭窄,但很富于变化,能学百鸟欢唱,十分动听;它发出的声音不大,却使人感到忧郁缠绵,有一种沉痛、悲凉之感。

这些艺术表演形式,在齐齐哈尔每年五月份举办的库木勒节上都可以看到。

达斡尔族的民间艺术还有雕刻和刺绣。

我省西部地区的达斡尔族人进行雕刻的已经不多,刺绣仍然是姑娘们要学习的技艺,刺绣花样的多以几何纹、吉祥如意以及民间故事中的人物,自然界的花鸟、禽兽为内容。

民族体育运动:达斡尔族主要以渔猎和畜牧生产为主,塑造了达斡尔族强悍的性格,也造就了达斡尔族独具特色的民族体育运动,黑龙江省西部地区的达斡尔族现在保留的民族体育运动形式主要有摔跤、曲棍球、射箭、颈力赛等。

达斡尔族人会在重大节日时进行这些竞技活动,达斡尔族孩子们也会在嬉戏玩耍是在自家院子中进行摔跤和颈力赛。

民族节日:达斡尔的民族传统节日跟汉族基本相同,有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仲秋节和小年等,但又有所不同。

达斡尔族过春节,达斡尔语为“阿涅”,方式略有不同。

人们从农历二十八开始为祭奉祖神,达斡尔族人会制作一种“荞颗”的祭奉糕点,以荞面制成为杯子状蒸熟,将棉花碾成芯浸过油后放入面团中间点燃;除夕夜和初一早上晚辈会在分两次给长辈磕头,达斡尔语为“牟鲁格贝”;达斡尔族还会过正月十五,称为“哈勒贝塔沃”,这一天达斡尔族人会集中到一起跳起民族舞蹈“哈库麦”;从除夕到十五在院中点篝火的习俗;正月十六这天是达斡尔族的“阔德贝”也称为抹黑节,长辈在这一天的早上手指抹上锅底灰涂在晚辈的脸上和脑门上,祈求新的一年吉祥如意。

此外达斡尔族和蒙古族一样有一个盛大的大型祭祀活动敖包会,通过敖包祭,祈求上天保佑人畜兴旺,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在黑龙江西部地区的达斡尔族还有一个独特的节日就是“库木勒”节,库木勒就是柳蒿芽,因为在危难时刻柳蒿芽曾拯救了数以万计达斡尔族人的生命,为了几年这绿色的精灵,在1987年5月由多瑞宝、色热、孟德海等十多位老同志倡导举办了第一届“库木勒”节。

并成为齐齐哈尔达斡尔族的独有的固定民族节日,每年五月份会在梅里斯区和富拉尔基区的大草原上举办盛大的“库木勒”节,在这个民族节日上达斡尔族会载歌载舞、再现各种民族艺术形式。

达斡尔族是有着悠久历史和文化的民族,具有内涵丰富、风格独特的民俗文化。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

在我国各地区的达斡尔族都有自身遵循的略有差异的民族文化。

黑龙江省西部地区的达斡尔族的民俗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许多独具的特点,需要达斡尔族人世代传承,在保持民族文化特性和风格的基础上,融合时代精神,使具有丰富底蕴和内涵的文化得到更好的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