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型军用水陆两用机器人-开题报告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南理工大学万方科技学院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题目名称小型军用水陆两用机器人

学生姓名专业班级机设3班学号

一、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军用移动机器人是未来战场上不可小视的不流血的“士兵”,它可以做到许多常人无法做到的事情。战场上,军用移动机器人不但可以在恶劣地形和危险情况下实施校雷、布雷、排雷及排除爆炸物,在核尘化环境下实施救援,还可以作为陆地、空中、海上的军用机械或武器平台使用,完成武器装备平台的功能,而且能代替士兵,出生入死,奋勇战斗。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目前,各种固定或机动机器人己在美、英、俄等国家先后研制成功。美国环球军用移动机器人公司设计了一种叫做“喷水车”的无人驾驶固定防御机器人,身上装有目标探测系统和武器控制系统,固定配置于防御阵地前沿,当无敌情时它隐蔽成半地下状态,当目标探测系统发现敌人攻击时,靠自身的升降装置迅速钻出地面抗击进攻之敌。世界上现已拥有供三军使用的侦察监视、弹药搬运、布雷排雷、险境救援、反雷反潜、对地攻击等各类军用移动机器人,并正在发展智能性更高的军用移动机器人,如美军正在研制的具有听觉功能的移动控测评估机器人,可用于保护野外武器库和机场等重要军事目标:美国海军陆战队正在发展的远距离多功能机器人车,具备监视、摄像、机动和武器发射等功能;美国陆军也正在发展一种“全地形机器人”,即可用于测控核尘化战争的微型机器人,犹如昆虫或沙粒般大小,隐蔽性与侵入性极强。未来的作战,要尽量减少作战人员直接介入高风险战斗或者说是作战人员自身脱离战场,所以要尽量采用无人化作战平台和武器。这种军事需求变革的牵引和技术飞速发展的推动使得无人化作战平台越来越受到重视,种类也得到新的发展。我们相信,集机械化、信息比、机动化、隐身化、智能化为一体的无人化作战平台将成为未来战争的主要力量。

三、毕业设计(论文)所用的主要技术与方法:

采用相似设计和类比设计,对设计的方案进行对比,选择,论证和图纸说明;对设计的设备做出运动计算、动力计算;

四、主要参考文献与资料获得情况:

1张光裕.工程机械底盘构造与设计.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濮良贵,纪明刚.机械设计.高等教育出版社

3周建钊.底盘结构与原理.国防工业出版社

4王望予.汽车设计第三版.机械工业出版社

5[美]R.西格沃特 I.R.诺巴克什著.李人厚译.自主移动机器人导论.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6.8

6[美]丹尼斯.克拉克迈克尔.欧文斯著.宗光华,张慧慧译.机器人设计与控制.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

7W.MERHOF E.M.HACKBARTH.履带车辆行驶力学.韩雪海,刘侃,周玉珑译.国防工业出版社

8黄永志,陈卫东.两轮移动机器人运动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机器人.2004

(1): 40-44

9彼得.无源红外移动物体探测器,电子制作2003年第1期(8):29-30

10常文森,贺汉根,李晨.军用移动机器人技术发展综述.计算技术与自动化.1989:2

11Puttre Michael. Space-age Robots come down to Earth. Mechanical Engineering. January 1995. 88-99

12欧青立,何克忠.室外智能移动机器人的发展及其关键技术研究.机器人.V. 22 No.6 2000:519-525

13封锡盛.从有缆遥控水下机器人到自治水下机器人.中国工程科学. 2000,第2卷第12期.29-33

14钟先友,谭跃刚.水下机器人动密封技术.机械工程师.2006,第1期.40-41

15熊光明,徐正飞 ,高峻峣 ,黄志敏.基于遥操作和局部自主的移动机器人越障.

计算机测量与控制.2006,第2期.193-195

16段星光,黄强,李京涛.具有越障功能的小型地面移动机器人.机械设计.2006,第23卷第4 期.38-41

17李郁峰,李元宗,樊海生.履带式移动机器人无线控制的实现.太原理工大学学报.2005,第36卷第1期.5-9

18杨士敏.履带车辆接地比压分布规律对附着力的影响.中国公路学报. 1995,第8卷第2期.85-88

19钱炜,付东翔,李晓燕,李海渊.越障机器人的设计与研究.上海理工大学学报.2002,第24卷第3 期.264-267

五、毕业设计(论文)进度安排(按周说明)

第5~6周:熟悉设计题目,掌握所设计的系统的工作原理,通过网络、图书馆寻找相关的资料,并认真阅读,逐步形成设计思路,完成毕业设计开题报告;

第7~10周:着手开始设计,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和设计手册,设计各个零件的形状、尺寸,统筹兼顾,并不断完善各种尺寸;

第11~13周:在老师的指导下,修改设计的零件,使整个系统更加完善、合理。然后用Auto CAD软件,绘制各零件图和装配图图;

第14~16周:整理设计资料,完成毕业设计论文。

六、指导教师审批意见:

指导教师:(签名)

年月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