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规划发展脉络
中国城市规划发展的历程及现状
中国城市规划发展的历程及现状一、前言中国城市规划发展历程久远, 现状依旧复杂。
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城市规划发展的重要性不断凸显。
本文从城市规划发展的角度,总结了中国城市规划的历程及现状,旨在为中国城市规划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
二、城市规划的历程1. 1906年至1949年:时代背景和特点20世纪初,随着西方城市规划思想的引进,中国开始了城市规划的探索。
各地建立城市改造委员会、北洋政府、城市规划局等部门,以治理城市的混乱和不协调。
这一时期的城市规划特点是由西方思想影响下参照欧美模式建立合理化城市,大都取消指压坊、街巷改善、新市扩建等。
此时期城市规划实际上是为了列强跋扈而建立的,为了提高治外法权地区的生产力和战略利益,加强对中国的控制。
1949年以前,中国城市规划主要集中在特定城市,如在上海制定了倡导国际化的南滨江规划,这为后来全国范围的城市规划提供了重要的经验和理论支持。
2. 1949年至1978年:社会主义城市规划和建设从1949年到1978年,中国进行了社会主义城市规划和建设。
陈云、邓稼先、刘少奇等领导推进了新中国的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工作,三反、五反及“大跃进”使中国的城市建设与规划陷入了相对低谷。
但是在这一时期里,中国建立了全国范围的城市规划管理制度和工具箱,确立了城市规划重工业示范和绿地公园网、钢筋混凝土结构、板块综合利用等规划标准。
3. 1978年至现在:改革开放与城市化进程1978年至今,中国经历了改革开放和城市化高速发展阶段。
这一时期的城市规划具有扩大规模,普及化发展的重要特点,城市项目的财政性、市场性、境外投资的明显增强,城市建设的主导地位也逐渐转向市场机制。
中国15年规划和2020城市总体规划给中国城市规划和建设带来了新的机遇、挑战和变化。
在这个过程中,各地陆续建立规划设计院、城市建设委员会等机构,推进城市规划和建设的标准化、现代化、智能化。
三、中国城市规划的现状1. 城市化进程加快中国城市化进程加快,2019年底全国城镇化率超过了60%,预计到2030年将达到70%,预计中国城市人口将迅速增长。
城市规划的发展历程及现状
城市规划的发展历程及现状城市规划的发展趋势 (2)城市规划的发展历程 (2)城市规划的方法 (4)城市规划的主要内容 (5)简介 (5)问题 (5)意识 (7)研究成果 (7)城市规划布置的基本要求 (7)城市规划遵循原则的细化 (8)城市规划的社会原则 (8)城市规划的美学原则 (8)城市规划的安全原则 (8)城市规划的经济原则 (9)城市规划的整合原则 (9)城市规划的任务 (9)城市规划的作用 (10)城市规划工作基本属性 (10)城市规划的发展趋势在不同时代和不同地区,对城市的发展水平和建设要求不同,因此城市规划的研究重点不尽一致,并随时代的发展而转变.多学科参与城市研究的历史自古就有,近来更趋活跃,从地理学、社会学、经济学、环境工程学、生态学、行为心理学、历史学、考古学等方面研究城市问题所取得的成果,极大地丰富了城市规划理论。
这个趋势将继续下去,今后还会有更多的学科渗入并开拓城市问题的研究领域。
系统工程学、工程控制论等数理方法及电子计算机遥感等新技术手段在墟市规划领域中的应用在逐步推广它们在资料的收集处理,预测评价方面所提供的方法和手段,有助于提高城市规划工作的质量。
对城市与城市规划工作的认识不断深化。
基于城市是综合的动态的体系,城市规划研究不仅着眼于平面上土地的利用划分,也不仅局限于三维空间的布局,而是引入了时间、经济、社会多种要求的“融贯的综合研究”。
在城市规划工作中,将考虑最大范围内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情况,提供尽可能多的选择自由,并给未来的发展留有充分的余地和多种可能性。
由于城市问题包罗万象,有人提出在有关学科群的基础上建立以研究城市性质、城市模型、城市系统和发展战略为目的的城市学;也有人提出建立以系统地研究乡村、集镇、城市的各种人类聚居地为目的的人类聚居学等。
这类新学科的建树,或有助于加深对城市的宏观认识,但它的进展需要建立在完成大量城市问题研究工作的基础上。
城市研究任务艰巨而纷繁,这也说明它丰富的活力.城市永远在发展,城市问题也总是相伴而生,但人类必将更为自觉地运用广泛的知识与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发展城市环境的规划、建设和管理的科学.城市规划工作从最初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研究起,最终要落实到物质建设上,形成供人们生活和工作的体形环境.城市规划是建筑和园林建设的前提,并为所需的空间准备条件,城市规划研究的进展也为建筑学和园林学的开拓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广阔天地。
中国现代城市规划历史研究(1949-1965)
中国现代城市规划历史研究(1949-1965)一、引言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中国开始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城市规划时代。
1949年至1965年这段时间被视为中国现代城市规划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内,中国迅速地进行了城市规划的改革和建设。
本文旨在探究中国现代城市规划这一时期的发展历程。
二、分析与讨论1. 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1957)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中国政府致力于实现新中国的城市规划目标。
这一时期,中国的城市规划重点是发展工业和农业,以及解决人口增长带来的住房和基础设施问题。
政府实施了土地整理和城市规划,进行了大规模的住房建设,并投入巨额资金进行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如道路、桥梁和供水系统等。
此外,为了解决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的问题,政府还实施了一系列的人口控制措施。
2. 第二个五年计划(1958-1962)第二个五年计划期间,中国进行了一系列的农村工厂化运动,这导致了大量的人口向城市迁移。
城市规划部门紧急调整计划,以适应快速增长的人口规模。
通过增加城市规划人员和建筑师的数量,中国加紧了城市规划工作的进程。
在这一时期,城市规划除了注重住房建设外,还更加注重工业设施和公共设施的建设。
政府注重城市规划与工业发展的结合,促使城市与农村的经济发展更加协调。
3. 第三个五年计划(1963-1967)在第三个五年计划期间,中国政府继续推动城市规划的发展。
此时,城市规划开始注重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的问题。
中国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的城市环境规划和保护政策,以改善城市的环境质量,并保护自然资源。
此外,政府还开始注重城市文化遗产的保护,加强了对历史建筑和文化景观的保护工作。
三、结论在1949年至1965年这一时期,中国城市规划经历了快速发展和改革的阶段。
中国政府不仅致力于改善城市基础设施和住房条件,还注重了城市与工业、农村的协调发展。
同时,政府还开始关注城市环境保护和文化遗产的保护。
这一时期的城市规划成果为今天中国城市规划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我国城市规划政策发展变化历程
我国城市规划政策发展变化历程介绍本文档将讨论我国城市规划政策的发展变化历程。
城市规划是指对城市空间进行合理利用和发展的规划工作,旨在提高城市的生态环境、经济发展和居民生活质量。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规划政策也经历了不同的阶段和变化。
历史回顾1949年以前:基础阶段在新中国成立之前,城市规划政策的发展处于起步阶段。
此时的城市规划着重于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布局的规划,如道路、桥梁和公共设施的建设。
1950s-1970s:战略规划阶段在这个时期,我国城市规划政策开始注重宏观策略和长期规划。
城市规划的目标转向了以经济发展为中心,特别是重工业和农业的发展。
这个阶段的城市规划政策着重于工业布局和城乡结合部规划。
1980s-1990s:改革开放阶段随着改革开放的进程,我国城市规划政策开始注重市场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市环境的均衡发展。
这一时期的城市规划政策强调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保护和住房改革。
2000年以后:绿色可持续发展阶段进入21世纪后,我国城市规划政策进一步提出了绿色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城市规划政策关注生态环境保护、资源节约利用和城市品质提升。
这一阶段的城市规划政策也注重了城市创新发展和互联网技术的应用。
结论我国城市规划政策的发展经历了几个阶段的变化,从基础阶段到战略规划阶段,再到改革开放阶段,最后到绿色可持续发展阶段。
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目标和重点,但总的来说,城市规划政策的目标是推动城市的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生态环境保护。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变化,我国城市规划政策将继续适应新的挑战和需求,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中国城市规划发展脉络
城市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组合
对形象与天体关系对应的探索
对应用数理的热烈追求 对序列、等级、秩序规定的严格性 对人的行为要加以节制,社会道德 观念在城市中的布局安排
中国城市规划思想发展脉络
近 代 史 ( 18 40 19 49 年 发展方式: 自主式城市规划技术 的发展 输入式城市规划技术 的发展
中国城市规划思想发展脉络
中国城市规划思想发展脉络
夏商周时代
元古 18 代 40 史 )( 前 20 70 年 公 西周-奠定 礼制城市规 划理念的时 代 《周易》 《周礼》 《周礼.考 工记》对中国古代城市规划的 影响 《周易》产生 于占卜活动, 奴隶社会的迷 信神鬼 认识自然、 认识社会的 朴素唯物主 义思想
总结:无论是全盘学习前苏联的规划技术,还是欧美技
术,中国的城市规划,既要融入世界技术的发展潮流,又 要创造自己的技术特征。
三国、两晋、 南北朝时代
隋唐两宋时 代
元、明、清 时代
中国城市规划思想发展脉络
礼制-西周开始,东汉高潮, 明代完善-以北京为首的北方 城市 反礼制-政治、技术、自然条 件结合-江浙两湖等南方城市
古 代 城 市 特 征
礼制文化影响 理性组合规划 特点 对自然的理性-山水 文化特征“相土组合” 对社会的理性-礼制 等级序列为主
殖民化、半 殖民化
以上海、北京、广州、南京、天津等受殖民地 影响较大的城市为例,评析侵入式文化对中国近 代 史 ( 19 49 20 10 年 50-80年代—计划经济苏联模式一定时期进展顺利,取得现代中国 城市规划第一次高潮 中国现代 城市规划 发展历程 80-2004—市场经济欧美模式-实现 跳跃式发展,但技术储备不足,技 术方法和思维回到近代欧美的技术 路线.环境的恶化需要我们共同应对 城市的发展途径。低碳零碳城市的 探索备受重视。(2009年哥本 哈根环境气候大会)
中国城市规划历史
中国内地的城市规划发展的历程可以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1950-1957)这一时期是中国城市规划的起步阶段。
“原苏联模式”规划方式的引入拉开了中国现代城市规划历史的序幕。
这一时期城市规划的主要特征是以安排项目建设的空间布局为主导,城市建设和住宅建设实行同步配套进行。
例如为配合156 项重点建设项目的需要,及时地对西安、兰州、包头、太原、成都、武汉、长春、洛阳等8大城市,进行了总体规划和近期工业区的修建性详细规划。
与此同时,根据国家第一个五年经济计划的安排,一批建设条件好的如北京、上海等十多个原有城市也开展了当时被称之为初步规划的城市规划设计工作。
“原苏联模式”是一种理想蓝图式的规划,作为国家经济建设的调控管理,具有“国民经济计划延续”实施的保证作用。
这种规划是西方国家物质规划的一种异化,带有强烈的工业文化的理性主义色彩,缺乏人情化。
但在当时中国内地大规模物质建设的特定环境下,富有许多实际的意义,规划较好的配合了工业建设,也为中国的城市规划事业奠定了开创性的基础。
这一阶段,被认为是中国内地城市规划史上的“第一个春天”。
第二阶段(1958-1965)这一时期是中国城市规划的动荡阶段。
在这一阶段,由于经济起伏波动较大,因此也必然影响城市规划的发展。
为了适应“大跃进”的需要,规划界提出普遍开展简化内容的“快速规划”。
到后来“三线建设”时期,城市规划被迫处于停滞状态。
只有为了满足少数大型工业工艺需要,在一些山沟里出现了新型山区城市规划。
这一时期城市建设的思想是“先生产,后生活”,以“干打垒”式的节约为主题,实行“靠山、分散、隐蔽”的原则,采取低标准、大分散、乡村型城市的规划手法,未能脱离旧模式的框架。
结果是造成全国城市基础设施严重欠账,影响了人们的生产与生活,进而影响了城市的发展。
第三阶段(1966-1977)这一时期是中国内地城市规划发展的停滞阶段。
这一阶段正值“文化大革命”时期,全国经济发展速度缓慢甚至停滞,大批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干部下放农村。
中国城市规划的发展演变及其特点
中国城市规划的发展演变及其特点中国城市规划的发展演变及其特点中国作为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城市规划发展经历了漫长而复杂的过程。
在1700字的篇幅中,本文将以时间为线索,探讨中国城市规划的发展演变及其特点。
从古代到近代,中国城市规划的发展经历了由传统规划到现代规划的转变。
古代的中国城市建设注重城市布局的规划和定位,往往以禹王的治水理念为基础,按照四方五行、五方分寸的布局原则来规划城市。
城市中心通常设置皇宫、城隍庙等宗教和行政建筑,周围为商业街区和居民区。
这种规划思想在长期的演变过程中形成了中国古代城市的独特风貌。
随着近代中国的开放和西方文化的传入,中国城市规划开始接触到现代化的观念和方法。
19世纪末20世纪初,许多中国的传统城市开始引进西方的城市规划理念,如上海、天津、广州等地。
这些城市积极融合了西方的建筑风格和城市规划理念,如有轨电车、街道照明、排污系统等设施逐渐出现。
然而,由于中国当时的政治和经济环境不稳定,这些城市规划的实施并不完善。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城市规划新时期的开始。
中国共产党通过实行计划经济,开始以国家计划为导向,对城市规划进行整体规划和管理。
在此期间,许多重要的城市规划项目被提上日程,如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重建项目。
这些城市规划的特点是以公共利益为依据,注重人民的需求和生活质量,并采取经济适用房、设施配套等方式来满足居民的需求。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规划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
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推动了城市规划的进一步发展,许多新兴城市如深圳、广州、成都等加快了城市规划的步伐。
中国城市规划的特点是以经济发展为导向,注重城市的功能定位和产业布局。
同时,城市规划也开始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提升,推行低碳城市、宜居城市的建设思想,积极推进可持续发展的城市规划理念。
总的来说,中国城市规划的发展经历了从古代到近代,再到现代的演变过程。
从城市布局的方位和分寸到西方城市规划的引入再到现代化、可持续发展的规划理念,中国城市规划一直在不断探索和变革中。
中国近代城市规划的发展历程
中国近代城市规划的发展历程中国城市在近代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小小的城墙内的老城区,发展成拥有高楼大厦的现代化城市。
城市规划是城市形态和风貌的设计和规划,早在几千年前的古时候,中国城市规划已经存在了。
不过在近代,城市规划开始大规模推行,也经历了很多变化。
第一阶段:开埠时期的城市规划19世纪初,中国发生了历史性的改变,西方列强开始侵略中国,对于许多城市,为了应对口岸的开放和贸易的发展,这些城市的规划都开始受到影响。
这个时期的城市规划以南京、上海、广州、天津、大连等开埠城市为代表。
这些城市规划实际上是外国人开发中国城市的成果,不再以中国古代的布局为主,而是采用了欧洲城市的格局,如马赛式、纽约式和巴黎式。
在这些城市规划中,广场、公园、机场、码头、公寓、商业街区以及铁路、轨道交通等设施都得到了解决。
这个阶段的中国城市规划,显著表现出外国设计及开发的影响,虽然有中国特色,但是多有消极面,例如城市布局杂乱,缺乏与生态环境的结合等。
第二阶段:新中国成立后的城市规划新中国成立后,城市规划又迎来了一次大波。
发展城市规划的原因是改善和促进城市经济的发展,增加城市的功能和提升生活质量水平。
在1950年代的城市规划中,国务院授权各省市分别制定了城市规划,还设立了新的城市规划机构。
首批编制的城市规划中,首都北京、上海、沈阳、广州、杭州、南京、武汉等城市是重点。
城市规划的目标是使城市具有现代化特色,在经济上更加重要,在生活质量和环境上更加健康。
1949年后,政府也开始规划经济建设,农村重工业方针,为城市规划发展奠定了基础。
他们从欧美等国城市规划中汲取营养,改进了城市布局,越来越注重人们的生活质量,将绿色空间、开放空间、文化空间等国际经验运用到中国城市规划实践中。
第三阶段:改革开放后城市规划的发展1980年代和1990年代是改革开放时期的中国城市规划,对于城市规划来说具有历史意义。
在改革开放时期,中国城市规划进入了一个高速发展的时代,通过引进外国先进技术、向发达国家学习他们的城市规划等手段,加速了中国城市规划的发展。
城市规划发展历程
城市规划发展历程城市规划发展历程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经过了不断的探索和变革。
在中国的城市规划发展历程中,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 早期城市规划:这一阶段主要是指中国古代城市的规划发展。
古代中国城市的规划注重城市的布局和功能划分。
例如,城市中心通常是皇宫、朝堂和宫殿的所在地,周围是商业和市场区,再往外则是居住区。
这种规划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后来城市规划的发展。
2. 殖民地时期城市规划:在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中国遭受列强侵略,一些城市成为了殖民地。
这时期的城市规划受到了欧洲城市规划的影响,尤其是法国和英国的城市规划理念。
这些殖民地城市的规划注重功能分区、交通道路和建筑风格的改造。
3. 社会主义城市规划: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开始进行大规模城市建设和规划。
这一阶段的城市规划强调集中性和公共利益,注重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保障。
例如,在城市规划中常常设立大型的工厂和集体住房区。
4. 市场经济时期城市规划: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城市经历了快速的城市化过程,城市规划发展进入了市场化的阶段。
这一阶段城市规划注重经济效益和社会利益的平衡,强调城市的宜居性和可持续发展。
近年来,城市更新和保护历史文化遗产也成为城市规划的重点。
5. 现代化城市规划:随着中国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城市化的加速推进,城市规划也在不断创新和发展。
现代化城市规划注重科技创新和智能化发展,推动城市的绿色发展和环境保护。
同时,注重提升城市功能和公共服务,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
通过不断地城市规划和发展,中国城市逐渐形成了独特的城市景观和城市文化,同时也面临着城市规划与历史文化保护、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平衡。
未来,城市规划将继续与时俱进,适应社会发展和人民需求的变化,不断推动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进步。
中国现代城市规划史
1、城市建设的恢复与规划工作的起步(1949——1952) 2、城市规划及城市建设的初步发展(1953——1957)
2、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1958——1965) 3、文革全面发动到全国动乱 (1966——1977) 3、城市规划与城市建设的中断 (1958——1977) 4、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1978以后) 4、城市规划及其建设的快速发展(1978以后)
• 城市规划的引入与调整阶段(1953-1957 ) • 经过三年的国民经济恢复,中国进入了第一个五年计划时 期,第一次由国家组织有计划的大规模建设。这一阶段主 要是以工业城市的城市规划活动为主,为保证156项重点 工程布局合理、选址得当、配套建设,中国以苏联模式为 蓝本,积极开展了城市规划与建设工作。不仅促进了工业 建设的发展,形成了一批新兴工业城市,同时也拉开了中 国现代城市规划发展的序幕。 • “一五”期间,城市规划与其它行业一样学习苏联,从规 划理论、规划程序、规划方法到技术标准。方法主要是聘 请苏联专家来华指导工作。1952年到1959年,建工部 (城建部)先后聘请穆欣、巴拉金、萨里舍夫为苏联城市 规划顾问组组长。
中国现代城市规划史
• 20世纪50年代是升创、学习、打基础、实践建设时期。 • 20世纪60年代、70年代是受经济、政治气候干扰时期,出 现曲折和徘徊,发展受到影响。 • 20世纪80年代、90年代是得到迅速恢复、全面大发展时 代。 • 进入新世纪又更上一层楼,朝着更高方向发展。
一、中国现代社会政治背景
• 伊斯兰教经学院
– 传统风格1957
•
•
•
人民大会堂坐西朝东,正门面对天安门广场;南北长336米,东西宽206米,高 46.5米,占地面积1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7.18万平方米。比故宫的全部建筑面 积还要大。 建筑平面呈“山”字形,两翼略低,中部稍高,四面开门。外表为浅黄色花岗岩, 上有黄绿相间的琉璃瓦屋檐,下有5米高的花岗岩基座,周为环列有134根高大 的圆形廊柱。 人民大会堂建筑风格庄严雄伟,壮丽典雅,富有民族特色。
中国城市建设史—新中国建立以来的城市规划和城市建设
1978年大地震后的唐山
唐山总体规划
唐山中心区
唐山抗震纪念馆
三、改革开放后的城市规划与建设
1、法制建设 1979年3月国家成立了城市建设总局,即后来的建设部, 同期开始起草《城市规划法》。 1980年颁发了《城市规划编制审批暂行办法》和《城市 规划定额指标暂行规定》。 1984年颁发了《城市规划条例》。 1990年4月新中国第一部城市规划专业法律《中华人民共 和国城市规划法》正式施行。
(3) 城市规划法制建设:
1956年国家建委颁发的《城市规划编制暂行办法》。这 是新中国第一部重要的城市规划立法。同时,还颁布了 《国家基本建设征用土地办法》。
二、城市化与城市建设的波动阶段(58年——77年)
1、“二五”时期(58年——60年)
(1)“大跃进”运动:
1958年,在中共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 确立“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的总路线”,掀起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运动,号召跑步 进入共产主义,出现了城市化的短暂高潮。
(1)压缩城市人口,紧缩城市经济:
1961年中共第八届九中全会提出“调整、巩固、充实、 提高”八字方针,压缩城市人口,紧缩城市经济,动员 2000多万人返乡,提高建制镇标准,撤消不够条件的市 镇建制,加强城市设施养护。
城市数量由1961年的208个压缩到1965年的171个,城市 化水平也由19.8%下降到16.8%。
(2)“大跃进”时期的城市规划:
许多大中城市对“一五”期间编制的城市总体规划根据 工业“大跃进”的指标进行修订。城市规模过大、建设 标准过高;人口迅速膨胀,住房和市政公用设施紧张, 同时征用了大量土地。
60年11月在全国计划工作会议上草草宣布“三年不搞城 市规划” 。
中国城市规划的发展过程
中国城市规划的发展过程纵观整个中国城市设计的发展过程,主要是围绕王权和商业建造发展的,“城”是“王权”,“市”是“商业”。
我国最早城市是产生于原始社会末期,也即是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的过渡时期。
这个时期,从考古文化上说,大体相当于“龙山文化”时期(公元前3000—前2000年);从我国历史上说,相当于从传说中的黄帝时代,经尧、舜、禹直到夏朝前期。
其间经历数百年之久。
主要产生在在黄河中下游平原地区,长江中游两湖地区,长江上游四川盆地和内蒙古高原河套地区等四大区域。
这段时间,由于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发展产生了剩余产品,也就是产生了私有制,手工业及商业从农业畜牧业中分化出来,这就是城市产生的基础,精神文化相应的繁荣发展起来,频繁的战争也是促使这一时期城市产生的原因之一。
作为刚开始时产生的城市,其规模一般都还不够大,内部设施也很不完善,远不能与今天意义的城市相提并论,还不可能成为一个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严格说来只不过是些城堡而已,但是以后发展的城市,以至今天现代意义的城市,正是在这些最原始的城堡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我们不妨把这一萌芽时期产生的城市称为“雏形城市”。
我国早期城市从原始社会末期开始产生以后,但还不能认为其就此已经形成。
经过夏朝中前期300年左右的发展,大体至夏朝后期已基本形成。
早起城市已经具有以下这些特点:1、城市需具有一定的规模2、需具有一定的永久性大型建筑——以行使一定的政治和文化职能3、需具有一定的手工生产场所和交换贸易场所——以体现城市经济中心的职能4、需具有一定的城市基础设施5、有比较密集的居民居址河南偃师二里头是夏朝后期城市形成实例:二里头城址位于洛阳市区东20公里,偃师市区西南9公里,伊水和洛水交汇处附近。
布局大体是:宫殿区位于遗址中部,南部为冶铸青铜器的作坊区,东部为制骨器的作坊区,并有大道与宫殿区相连。
春秋战国时写成的《周礼·考工记》记述了这一制度:“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途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市朝一夫。
新中国城市规划的历史发展
我国城市规划管理的发展一、新中国成立初期党的工作重点由农村为根据地的战争时期转向以城市为重点的和平日期建设。
在这一时期,百废待兴,所以子新中国接受了苏联大量的援助,城市发展学习苏联发展模式。
同时,由于建设和发展工业的需要,这一时期资源城市得到极大地发展。
具体事例1.1952年,第一次全国城市建设座谈会讨论了“城市建设管理机构的建立健全”、“城市规划的开展”等议题2.“一五”时期的西安、太原、兰州、包头、洛阳、成都、武汉和大同等八大重点城市规划,是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层面主导的首批较为重要的城市规划活动,对我国城市规划事业的创立起到了奠基性作用4.1954年8月,建工部城市建设局改为建工部城市建设总局,负责城市建设的长远计划和年度建设计划的编制和实施,指导城市规划的编制。
正式组建我国第一个城市规划专业部门:建工部城市设计院5.1954年11月,国家建设委员会成立6.1956年5月,国家建设委员会将城市建设局划分为3个局,城市规划局,区域规划局,民用建筑局7.1956年,国家建设委员会正式颁布了《城市规划编制暂行办法》,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个带有城市规划立法性质的文件8.1956年,国务院发出《关于纠正及防止国家建设征用土地中浪费现象的通知》以上部分内容摘自李益彬《新中国建立初期城市规划事业的启动和发展》二、“大跃进”及“文革”时期城市规划在“大跃进”中,由于“左”的思想的错误指导,城市规划暴露大量问题。
自“文化大革命”开始,在城市建设和规划领域,中央政府主管城市建设与规划的部门停止了工作,许多相关机构被撤销,工作人员被下放,大量城市规划图纸资料被销毁。
城市规划受到毁灭性打击。
具体事例1958年至1967年“二五”、“三五”大起大落阶段,国家遭遇了巨大的经济苦难,结构失衡。
1958~1959年全国进入“大跃进”时期,这个时期的全民办钢铁,全民办公业的做法,导致了城市布局混乱,污染四起的情况,并且影响至今。
中国城市规划的发展与变革
中国城市规划的发展与变革第一章:引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规划的发展始终处于不断探索的过程中。
在城市化进程日益加速的今天,“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已经成为新时代城市化的核心问题之一。
本文将从城市规划的历史沿革、理念转变等方面探讨中国城市规划的发展与变革。
第二章:城市规划的历史沿革中国城市规划的起步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
当时的城市规划主要集中在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整治上。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随着国家重点工程的兴建,城市规划逐渐发展成为一项国家工程。
据统计,1950年至1979年间,我国共规划了460个城市,修建了大量的新城和新区。
20世纪80年代以来,经济市场化改革在我国逐渐深入推进,城市规划开始转变为以市场为导向的多元化规划。
第三章:理念转变城市规划理念的转变是中国城市规划发展的重要历程。
早期城市规划侧重于功能分区和基础设施建设,强调城市空间物质层面的规划;而现代城市规划强调生态、文化、社会、经济等多层次的可持续发展,极大地扩展了城市规划的内涵。
在城市化进程中,我国城市规划也逐渐将人文、文化等非物质层面的问题引入了城市规划的考虑,注重人性化、社区化、友好化等方面的规划。
第四章:中国城市规划变革的实践近年来,中国城市规划的实践中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这些变革和实践将深刻影响未来中国城市规划的发展。
其中,最重要的莫过于以人为本的城市规划理念的确立。
如广州市开展的“广州2020城市总体规划”规划将人文与科技相结合,实现了城市发展与居住、生态、文化、居民需求的高度融合,成功实践了以人为本的城市规划理念。
此外,城市规划中对未来城市的意愿与愿景的确定及如何作出符合实际持续发展的规划也是变革中重要方向之一。
如上海市在规划中提出了“四个中心、五大板块、九大节点、十二大功能区”的城市形态,以及“智慧城市、美丽乡村和宜居港城”三大核心愿景,实现了多层次、多维度的城市规划平衡发展。
第五章:规划实施中的挑战城市规划变革虽然有着广泛的理论支撑和广泛引导,但在实际实施过程中,还面临一系列的挑战与困难。
我国城市总体规划发展历程问题与展望
2020/7/31
城市总体规划
综合研究和确定城市性质、规模和 空间发展状态,统筹安排城市各项建设用 地,合理配置城市各项基础设施,处理好 远期与近期建设的关系,指导城市合理发 展。
要点
1、中国城市总体规划回顾 2、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存在问题 3、国外城市总体规划 4、关于城市总体规划的思考
重点考虑问题: 大中型工业建设项目在城市中的合理选址 城市功能分区 城市交通及基础设施建设
作用:指导城市生产生活
第二轮城市总体规划
(改革开放初期,1978—80年代末)
政策背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改革开放初期 规划特征:依然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但强调了规划和区域
经济对城市社会经济发展计划的参与,加强了规划管理,在规 划的广度和深度方面都有所突破,体现了经济、区域、综合和 发展的观点
城市总体规划的概念
调解规划区内 各级政府、社
对土地利用进行综合和协调 会团体、私人 机构和居民的 利益关系
体现地方政府管理实体的政策
使与土地(land)利用有关的社会功能和 自然系统协调发展 还包括水体(水面和
水下)和空气
常见总体规划目标
Health:健康 Public safety:公共安全 Circulation:流通 Provision of services and facilities:
– 与城市发展战略规划关系
与新兴的战略规划之间关系模糊:概念规划具有较强的灵活性,在微 观上又具有不确定性和模糊性,总体规划是相对的静态规划,弹性弱 ,战略规划与总规中的战略研究部分有所重叠,但它研究得更彻底, 又对总规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三)城市总规规划实施矛盾大
法规随意性大、制约性差; 政府部门、规划部门、土地部门管理职能有所
中国主要城市规划
中国主要城市规划中国是一个拥有丰富历史文化遗产和繁荣经济发展的国家。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推进,中国主要城市的规划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中国主要城市规划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一、城市规划的背景和意义城市规划是指通过科学的手段和方法,对城市的空间布局、功能组织,以及环境保护等进行系统的管理和控制。
中国的城市规划起步较晚,但在过去几十年的发展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城市规划对于提高城市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改善人民生活条件,促进社会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中国主要城市规划的历史演变1. 第一阶段(1949年-1978年)此阶段是新中国成立后的城市规划起步阶段。
重建和改造成为城市规划的主要任务。
城市规划布局注重满足工农业生产和居住需要,同时强调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和文化。
代表作品有北京市的《中央城区总体规划》等。
2. 第二阶段(1978年-1990年)此阶段是改革开放以后,城市规划进入快速发展的时期。
城市规划从基本覆盖全国到特大城市、中心城市的规划更加深入。
代表作品有上海市的《城市总体规划纲要》等。
3. 第三阶段(1990年-至今)此阶段是城市规划进入现代化和可持续发展的时期。
城市规划更加注重社会、环境和经济的协调发展。
代表作品有广州市的《城市总体规划》等。
三、中国主要城市规划的现状中国主要城市规划在不断完善和发展中,取得了一系列的成就。
一方面,中国主要城市在城市规划中高度重视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和建筑风貌,如北京的故宫、天坛等;另一方面,城市规划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如上海的环保绿地建设和交通绿化。
此外,城市规划还注重公共设施建设和空间布局优化,以提高城市的功能和品质。
四、中国主要城市规划的发展趋势1. 绿色环保未来中国主要城市规划将更加注重绿色环保和可持续发展。
通过加大生态建设、推进绿色出行和能源利用等方式,减少城市污染,改善生活环境。
2. 智慧城市中国主要城市规划将逐渐发展为智慧城市。
通过科技创新和信息化技术的应用,提高城市的管理和服务水平,提供更好的生活质量。
城市详细规划发展历程
城市详细规划发展历程
城市详细规划发展历程不要标题,且文中不能有标题相同的文字。
近代城市详细规划的发展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城市改革运动。
这一时期,城市规模迅速扩大,城市化进程加速,城市内部交通状况恶劣,卫生条件艰苦,社会问题突出。
在城市改革运动的推动下,一系列城市详细规划的发展举措被提出和实施。
早期的城市详细规划着重于改善交通状况和卫生环境,包括清理城市内部的狭窄街道和拓宽城市干道,建设排水系统和供水系统,以及完善医疗设施和公共卫生措施。
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城市功能的不断增加,城市详细规划逐渐开始关注城市的整体布局和功能划分。
城市规划师开始考虑城市的居住区、商业区、工业区和休闲区的合理划分和布局,以及城市的绿化和环境保护问题。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信息化的发展,城市详细规划逐渐引入了数字化技术和模拟仿真方法。
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和城市模型,规划师可以更加准确地评估和预测城市规划方案的效果,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当代城市详细规划的发展趋势是注重人文主义和可持续发展。
规划师开始关注城市的人居环境和生活质量,注重保护文化遗产和历史建筑,倡导绿色出行和低碳生活方式。
同时,城市详细规划也开始将社会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结合,提出了一系
列可持续发展的城市规划理念和实践。
城市详细规划的发展历程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创新的过程。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城市挑战的不断出现,城市详细规划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在未来的城市发展中,城市规划师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我国城市总体规划发展历程、问题与展望
participated at community meetings and a number of community organizations were involved in reviews of the draft plan.
规划内容:
规划强调社区发展的方向及形式,交 通运输方式的选择,经济的活力,环 境资源,开敞空间和历史保护。力求 达到满足高质量的生活水平的同时保 持未来的的发展。
规划程序:
现状及发展趋势 调查研究:传统 的发展方式 1950‘s
过去20年的城市 扩展方式:从1981
1981年,只有WinstonSalem 另外两个比较小的 城镇Kernersville 和 Rural
A research phase
Clarification of community goals and objective
A period of plan formulation
A period of plan implementation
A period of review and revision
– 与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关系
总体规划虽说在整个规划体系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但实际操作起来, 它与上下规划层的协调性不强:对上总规考虑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条件 不够,对下,总规对详规的指导性不强。
– 与土地利用规划关系
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之间的矛盾:1、对于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 规划谁为上一层这个问题,意见产生分歧;2、两规用地分类存在差 别;3、两种规划关于城市建设用地规模的定义不同;4、工作路线不 同。
段
英国总体规划的内容
land use (including environmental resource protection)
我国现代城市规划思想和发展历程.
我国现代城市规划思想和发展历程
1.计划经济体制时期的城市规划思想与实践
----1952.9 第一届城市建设座谈会,决定各城市要制定城市远景发展的总体规划,参照草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编制城市规划设计与修建设计程序(初稿)》
----1953-1957,生产设施和生活配套设施建设
----1958,大跃进
----1966-1971,文革,城市建设遭受严重破坏
2.改革开放初期的城市规划思想与实践
----1978.3,《关于加强城市建设工作的意见》,管理机构相继恢复
----1980。
10,国家建委召开全国城市规划工作会议
----1980.12,《全国城市规划会议纪要》,城市规划龙头地位,城市发展的指导方针、规划编制的内容、方法和规划管理都做了重要阐述,国家建委颁发《城市规划编制审批暂行办法》《城市规划定额指标暂行规定》
----1984,国务院《城市规划条例》,30年的总结,步入法制化,第一部基本法规 ----1990.4.1,人大常委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完整提出城市发展方针,城市规划的基本原则,城市规划制定和实施制度,以及法律责任,正式进入法制化
----80中期,大部分城市基本完成城市总体规划,常州、苏州、无锡实施统一规划、综合开发、配套建设的小区建设,温州、上海。
规制性详细规划雏形
----1982,24个。
1986、94,75个历史文化名城
----1984,建设部,编制全国城镇布局规划纲要
3.1990年代以来的规划思想与实践
----2006.4.1,《城市规划编制办法》
----2008.1.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中国的城市规划与城市发展
中国的城市规划与城市发展城市规划是指根据城市发展的需要,通过科学的方式对城市进行整体布局、发展计划和管理的过程。
而城市发展则是指城市在经济、社会、环境等方面的全面进步和提升。
中国的城市规划与城市发展经历了多个阶段的演变和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一、过去的城市规划与发展中国的城市规划与发展可以追溯到古代。
在古代,我国的城市规划主要考虑城市的防御能力和民生需求,如长城的修建和宫殿、庙宇等建筑的布局。
古代城市的发展主要依赖于国家政权的迁徙和交通的发展。
到了近代,中国的城市规划与发展受到了西方城市规划理论的影响。
19世纪末,西方的工业革命使得城市规模迅速扩大,中国的一些大城市也开始面临类似的问题。
同时,进口的西方城市规划理论为中国的城市规划带来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二、当前的城市规划与发展当代中国的城市规划与发展面临着许多挑战和机遇。
随着国家经济的快速增长和城市化的进程加快,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居民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显著提高。
但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如交通拥堵、环境污染和社会不平等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城市规划和发展措施。
例如,通过加强城市交通建设,推动公共交通和非机动车出行,减少汽车的使用,缓解交通拥堵问题。
同时,加大对环境保护的力度,提倡绿色、可持续的城市发展模式,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和环境的破坏。
此外,中国还注重城市规划与发展的社会公平性。
通过城市空间的合理分配和功能不均衡的改善,促进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普遍提高。
为了实现城市规划与发展的社会公平性,中国政府还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法规,保障城市居民的各项权益。
三、未来的城市规划与发展未来的城市规划与发展将继续面临许多新的挑战和机遇。
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和物联网等新兴技术的不断发展,城市的智能化程度将进一步提高。
这将为城市规划和发展提供更多的科学依据和决策支持。
同时,也需要关注新技术对城市规划和发展带来的影响,避免因技术进步而带来的不平等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城市规划思想发展脉络
夏商周时代
元古 18 代 40 史 )( 前 20 70 年 公 西周-奠定 礼制城市规 划理念的时 代 《周易》 《周礼》 《周礼.考 工记》对中国古代城市规划的 影响 《周易》产生 于占卜活动, 奴隶社会的迷 信神鬼 认识自然、 认识社会的 朴素唯物主 义思想
殖民化、半 殖民化
以上海、北京、广州、南京、天津等受殖民地 影响较大的城市为例,评析侵入式文化对中国近 代城市的冲击
中国城市规划思想发展脉络
现 代 史 ( 19 49 20 10 年 50-80年代—计划经济苏联模式一定时期进展顺利,取得现代中国 城市规划第一次高潮 中国现代 城市规划 发展历程 80-2004—市场经济欧美模式-实现 跳跃式发展,但技术储备不足,技 术方法和思维回到近代欧美的技术 路线.环境的恶化需要我们共同应对 城市的发展途径。低碳零碳城市的 探索备受重视。(2009年哥本 哈根环境气候大会)
《周易》对城市规划的影响
象天法地的城市规划方法 形成“形胜论” “象与数”的关系-紫禁城“三、六”数目排列 追求城市的崇高境界- “气”表现理、道
中国城市规划思想发展脉络
秦、两汉、 元古 18 代 40 史 )( 前 20 70 年 公 秦、汉代城市发展及 规划 两晋、南北朝时代的 宗教与城市规划 洛阳、建康两都城的 规划建设 隋唐时代城市规划的 特点和成就-鼎盛时 期的城市建设 清代与西方文化的对峙 清代规划技术成就
城市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组合
对形象与天体关系对应的探索
对应用数理的热烈追求 对序列、等级、秩序规定的严格性 对人的行为要加以节制,社会道德 观念在城市中的布局安排
中国城市规划思想发展脉络
近 代 史 ( 18 40 19 49 年 发展方式: 自主式城市规划技术 的发展 输入式城市规划技术 的发展
三国、两晋、 南北朝时代
隋唐两宋时 代
元、明、清 时代
中国城市规划思想发展脉络
礼制-西周开始,东汉高潮, 明代完善-以北京为首的北方 城市 反礼制-政治、技术、自然条 件结合-江浙两湖化影响 理性组合规划 特点 对自然的理性-山水 文化特征“相土组合” 对社会的理性-礼制 等级序列为主
总结:无论是全盘学习前苏联的规划技术,还是欧美技
术,中国的城市规划,既要融入世界技术的发展潮流,又 要创造自己的技术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