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普世价值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普世价值”问题

【摘要】近年来关于“普世价值到底存不存在”“普世价值到底是什么”“普世价值何以存在或何以不存在”等争论有“愈演愈烈”之势。关于普世价值的争论已不仅仅局限于学术领域,而是逐渐向意识形态领域发展。基于此,对普世价值进行正确的认识是非常重要而且十分必要的。

【关键词】普世价值原因实质马克思主义价值观

从2007 年开始,在某些报刊杂志和网站的推动下,“普世价值”在我国开始传播、扩散并悄然蔓延。自此,各种思想派别、文化主张再次登台交锋。在各主流媒体、各理论界“大家”中便掀起了关于普世价值的各种争论。其争论的焦点主要集中在普世价值是否确实存在、什么是普世价值的问题上。

一、“普世价值”概念的由来

我们当前探讨的“普世价值”并非是即时兴起的,它有一个历史演变过程。它的兴起经历了从基督教的普世主义,到神学家和宗教伦理家倡导的普世伦理,再到当下西方带有强势政治意图的普世价值的历史发展过程。

其实,普世价值的前两个阶段并非带有强势政治意图,只是后来被西方一些国家别有用心地利用,才有了当前具有明显政治攻势的“普世价值”。作为第一阶段的基督教的普世主义只是基督教的一个专门术语,是基督教思想的一个基本原则,意指把基督教

作为一种世界性宗教普及,使其在全世界具有普遍适用性,不受历史、文化和地域等影响,并通过基督教的传播来抑制其它宗教的发展。

20 世纪以来,人类面临着一场空前的生存危机:宗教冲突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命财产安全,阻碍了和平进程;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使越来越多的人遭受失业、贫穷及家破人亡的危险;人类为了寻求眼前的利益,对自然无情掠夺,使生态环境面临崩溃的危险等。面对这种危机,德国神学家孔汉思(HansKung)从基督教的普世主义得到了灵感,认为我们单靠技术性的转变是不够的,我们还需要共同的利益意识,在意识领域进行转变,增强全球责任意识,形成一种能被全世界所普遍接受的伦理观念,否则世界不可能变得更好。但他否认基督教普世主义是指超越一切现存宗教的一种单一的统一的宗教,更不是指用一种宗教来支配所有别的宗教。后来孔汉思经过思考、总结提出了普世伦理这一概念,并在他起草的《世界宗教议会——走向全球伦理宣言》中对其作了明确界定,“我们所说的全球伦理,并不是指一种全球的意识形态,也不是指超越一切现存宗教的一种单一的统一的宗教,更不是指用一种宗教来支配所有别的宗教。我们所说的全球伦理,指的是对一些有约束性的价值观,一些不可取消的标准和人格态度的一种基本共识。没有这样一种在伦理上的基本共识,社会或迟或早都会受到混乱或独裁的威胁,而个人也会或迟或早感到绝望。”

到了20 世纪末期,以美国为首的一些西方国家为了对社会主义国家进行意识形态攻击,便有意歪曲孔汉思的普世伦理思想,演变成了当下带有强势政治意图的普世价值。

二、“普世价值”的多重性内容

(一)哲学维度的“普世价值”

从哲学层面上来讲,价值是指客体能够满足主体需要的效用关系。它由两方面构成:其一,主体的需要和利益;其二,客体的属性和性能。价值就是在两者的关系中发生和形成的。如果某种东西能满足主体的需要,那么他对主体来讲就有价值,且价值的大小取决于满足的多少。对于“普世”,我们可以这样理解:“普”指空间,即对于当今世界上所有人都适合,不分阶级、国家、民族、宗教;“世”指时间,即既适合于历史又适合于现在还适合于将来。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时空具有绝对性和无限性,所以,“普世”也就是指普遍适用性(绝对性)和永恒性(无限性)的统一。概括起来讲,“普世价值”就是人类共同的一种具有普遍适用性和永恒性的价值追求。那么到底存在不存在这种“普世价值”呢?学术界大致形成了两种意见:一种认为存在,一种认为不存在。

认为存在的人主要是从人类的共性这一角度来分析,他们认为共性是人类具有普遍适用性和永恒性的价值追求的基石,既然基石存在,那么“普世价值”也必然存在。而且依据历史唯物主义一元论的历史观,既然肯定了历史发展的进步规律,也就在一定程度上承认了人类追求共同价值的客观可能性。事实上,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困扰着人类自身生存和发展的共同问题越来越多,由此产生了全人类的共同利益。在解决这些共同问题时,我们就有必要突破国家、阶级和意识形态的限制,形成一些国际性的共识。如果否认它的存在,将会带来严重的后果:第一,如果否认“普世价值”的存在,那么就否认了人类的共性的存在,既然人类之间不存在共性,那么就没有必要合作了,也就丧失了对于一些全球性问题共同处理的机会,比如说全球变暖、粮食危机、核污染等等。第二,如果否认“普世价值”的存在,人们就会永远地处于对立状态,就算是经济全球化了,它也只会带来更多的问题和对立,世界和平的愿望也难以实现。

否认普世价值存在的人主要有以下三点理由:第一,从阶级、宗教和国家的本质看,当今世界确实还存在着不同的阶级和国家,他们对价值的认同和评判存在着很大的分歧,

所以根本就不可能有什么普遍适用的、超阶级的价值体系和价值观。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对杜林“永恒道德”论的批评中就有这样的表述:“我们驳斥一切想把任何道德教条当作永恒的、终极的、从此不变的道德规律强加给我们的企图,这种企图的借口是,道德的世界也有凌驾于历史和民族差别之上的不变的原则。相反地,我们断定,一切以往的道德论归根到底都是当时的社会经济状况的产物。而社会直到现在还是在阶级对立中运动的,所以道德始终是阶级的道德。”在批判杜林的“永恒真理”时,恩格斯不是简单地说它有或无,而是区别非生物界、生物界、人类历史和人的思维这四类不同科学,对其中有无永恒真理的问题,作了实事求是的具体的分析。说宣布二乘二等于四,鸟有喙,或诸如此类的东西为永恒真理的人,是企图从永恒真理的存在得出结论:在人类历史的领域内也存在着永恒真理,永恒道德,永恒正义等。而自以为掌握真理的预言家的提包里,则带着已经准备好的终极的真理、永恒道德和永恒正义。恩格斯揭露了这类骗子的信口胡说,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真理观、道德观等。因此在有阶级和国家存在的社会,历史、道德和政治领域不存在所谓“普世价值”,奢谈“普世价值”是没有事实根据的,是站不住脚的。第二,从马克思主义社会历史观的角度来看,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价值观念的内容、价值评价的标准都是随着社会经济关系的变化而变化的。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下,人们对于同一个价值观念会有不同的阐释,即价值具有主体性。正如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所指出的:“人的观念、观点和概念,一句话,人们的意识,随着人们的生活条件、人们的社会关系、人们的社会存在的改变而改变。”因此,价值的内涵是由社会经济基础决定的,根本就不存在什么永恒的价值。第三,从历史的具体的统一来看。价值本质上是一个历史的具体的统一体,它首先是一个社会历史范畴。一定时代的人们的价值评价标准总是由当时的经济基础决定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