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卡发展历史浅谈

合集下载

显卡简介介绍

显卡简介介绍

显卡的组成
显卡的工作原理
显卡主要由图形处理器(GPU)、显存、 接口和其他组件组成。
显卡通过接收CPU发送的图形指令,进行 处理和转换,将图像数据发送到显示器进 行显示。
显卡的分类
01
02
03
按用途分类
显卡可以分为游戏显卡、 专业图形显卡和服务器显 卡等。
按接口分类
显卡可以分为AGP接口、 PCI-E接口和PCI接口等。
光照步骤计算物体表面每个点的颜色, 考虑环境光、漫反射、高光反射等多种 因素。
显卡的硬件结构
GPU是显卡的核心,负责执 行图形渲染的计算任务。
显卡的硬件结构主要包括 GPU、显存、接口和其他组
件。
01
02
03
显存是GPU用来存储数据和 指令的内存,分为帧缓存和
纹理缓存。
接口包括PCIe插槽和显示器 接口,用于连接电脑主板和
总结词
随着科技的发展,高性能计算在各个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显卡作为高性能计算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发展趋势与高性能计算的需求密切相关。
详细描述
随着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科学计算等领域的快速发展,高性能计算的需求不断增长,这为显卡的发 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为了满足高性能计算的需求,显卡需要具备更高的性能、更低的功耗和更 小的体积。
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
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是近年来兴起的计算机技术,它们需要高性能的显卡来提供逼真的图像渲染和流畅的交互 体验。
在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应用中,显卡需要处理大量的3D图像和实时数据,以保证虚拟环境和真实世界之间的无缝融合。这需 要显卡具备强大的计算能力和高效的图像处理技术。
科学计算与可视化
03
显卡的技术指标

性能提升30%?细数历代英特尔集成显卡

性能提升30%?细数历代英特尔集成显卡

泡泡网主板频道1月12日 2010年1月8日,Intel Core i3处理器正式发布。

作为首款基于32nm Clarkdale/Arrandale核心的处理器,不仅拥有领先业界的制造工艺之外,而且还是首款集成GPU的处理器,完全颠覆了传统的方式。

此前,Intel的最大合作伙伴华硕、技嘉、微星、七彩虹等厂家都提前曝光了新一代的集成主板H55。

基于H55芯片组的主板支持DDR3 1333/1066内存,支持HDMI输出接口,作为下一代的主流中端平台,搭配i3处理器,性能着实让人期待。

● H55预示着未来主板的方向?Clarkdale使用了Intel目前最强的G45 GMA X4500HD,称之为“HD Graphics”(高清图形),不但基于第三代统一渲染架构、支持DX10,还将处理单元从8个增加到了10个,支持HDMI八声道音频、TrueHD/DTS-HD MA源码输出等特性,运行频率则有533/733/900MHz 三档。

Intel遵循了以往的惯例,推出了一款与之搭配的芯片组H55/H57。

从早前曝光的首款本土品牌——七彩虹战旗系列H55的主板谍报可以看到,Intel果真是铁心发展单芯片主板,以Clarkdale平台的发布,推动其“3I(CPU+GPU+芯片组)平台”挑战“3A”平台。

其实一直以来,Intel芯片的集成主板都是市场上性价比的代言词。

如早期GMA950,到近期的X4500HD等GPU核心,都拥有较强大的图形处理能力。

● Intel整合时代的开始——810芯片组1999年,Intel推出了它的首款整合型主板芯片组--810E。

Intel 810E芯片组首次加入了i752 AGP 3D图形加速芯片和AC97声卡,确实在当时带来了一阵轰动。

但是Intel 810E 芯片组的推出显得仓促,性能上并没有在BX 440上有太大的提升。

因为810不支持外接显卡,限制了它在DIY市场的发展,Intel又推出了最初的815芯片,与810主板相比,815主板支持PC133 SDRAM,配有AGP 4X显示接口,但依然集成显示核心。

显卡工作原理

显卡工作原理

显卡工作原理认识显卡!浅析显卡及显卡工作原理纵观计算机诞生到如今所度过的60年时间我们不难发现计算机的发展速度是非常惊人的,很多网友会发现自己在一两年之前买的电脑到此时可能已经到了面临过时的境地。

伴随着计算机高速发展所带给我们的是计算机硬件制造工艺地不断提升、性能的突飞猛进和更加节能环保的设计。

但是不论计算机技术如何发展都离不开构成计算机所必须的几大硬件,就拿显卡来说,经过多年的发展显卡已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而直接关系到显卡性能的显示核心GPU也第一次到达和CPU同样重要的位置。

目前AMD和NV分别发布了自己最高端的HD4870X2和GTX295显卡,这两张卡虽然代表了目前显卡的最高水平,但是无论它们如何高端,其工作原理和发展基础都是在显卡的基本原理上发展而来的。

显卡技术虽然在不断地发展,但是了解显卡的基本知识与工作原理相信无论是对于我们对显卡的清晰认识还是对今后购买显卡都有一定的帮助,为此我们PConline就为大家准备了一篇有关显卡与显卡工作原理有关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什么是显卡显卡的工作非常复杂,但其原理和部件很容易理解。

在本文中,我们先来了解显卡的基本部件和它们的作用。

此外,我们还将考察那些共同发挥作用以使显卡能够快速、高效工作的因素。

显示卡(videocard)是系统必备的装置,它负责将CPU送来的影像资料(data)处理成显示器(monitor)可以了解的格式,再送到显示屏(screen)上形成影像。

它是我们从电脑获取资讯最重要的管道。

因此显示卡及显示器是电脑最重要的部份之一。

我们在监视器上看到的图像是由很多个小点组成的,这些小点称为“像素”。

在最常用的分辨率设置下,屏幕显示一百多万个像素,电脑必须决定如何处理每个像素,以便生成图像。

为此,它需要一位“翻译”,负责从CPU获得二进制数据,然后将这些数据转换成人眼可以看到的图像。

除非电脑的主板内置了图形功能,否则这一转换是在显卡上进行的。

电脑显卡的知识介绍

电脑显卡的知识介绍

电脑显卡的知识介绍电脑显卡的知识介绍显卡是个人计算机基础的组成部分之一,将计算机系统需要的显示信息进行转换驱动显示器,并向显示器提供逐行或隔行扫描信号,控制显示器的正确显示,没有显卡,连接电脑的显示器屏幕就会是一片漆黑。

小编整理了电脑显卡的知识介绍,欢迎欣赏与借鉴。

理论知识显卡(GPU)是电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输出显示图形的任务,作用是协助CPU,提高整体的运行速度。

比如我们玩游戏时,CPU负责计算你控制的角色和你对敌人造成的暴击,显卡负责渲染(显示)你与超神对手的超神之战(幼儿园之战)。

GPU一张显卡由GPU、风扇等部件组成(笔记本电脑也不例外),其核心部件是GPU(显示核心),是显卡的心脏,相当于CPU在电脑中的作用。

现在的GPU生产公司只有两家:NVIDIA和AMD,这两家公司在生产出一块GPU之后会对其进行命名,比如GTX960、GTX970、GTX1080Ti(比较顶级的显卡)等,再交付给下游的显卡制造商(比如影驰,七彩虹)去组装成显卡,这类显卡被称之为“非公版显卡”,在出售时会在“显示核心型号”前加上自己厂商的名称作为前缀用于和其他厂商进行区分。

进阶知识显卡最重要的有两点,一个是显存,一个是核心。

核心和显存的关系就像电脑中的CPU与内存的关系。

核心负责处理运算图形数据,而显存则负责缓存图形数据,核心在运算时要用到的数据都是在显存中调用的,所以显存的性能直接决定了核心调用数据的效率,间接影响了显卡的性能。

复杂的图形运算就需要性能强大的核心来应付,而这时候核心的数据吞吐量是非常巨大的,需要容量和带宽足够强大的显存来缓存这些数据。

除了画质外,游戏在高分辨率下的图形运算量也是非常巨大的。

说白了就是显存低了,显示加载会变慢,人类直观感受的感觉就是打游戏进入下一个大型地图会有“卡顿”的感觉,这是因为显存没有足够大来提前加载。

而如果核心不好,大型的3D游戏地图就没有办法显示出来,不存在卡顿,因为你的电脑是没有办法进行地图的模型计算,你就不可能看的到地图。

Intel发展史(图拉丁、奔腾4、酷睿的前生今世)

Intel发展史(图拉丁、奔腾4、酷睿的前生今世)

挨了一记当头闷棍的英特尔开始昏招迭出,先是将Katmai核心奔腾III的外频提升至133MHz,推出了奔腾III 533B和奔腾III 600B(有人将这两款处理器说成是新核心,代号Confidential,真是天大笑话,各位自己去查查Confidential是什么含义,英特尔任何一款没有正式发布的工程样品处理器都有Confidential的标记),但是性能无法抗衡同主频的Athlon,于是采用0.18微米工艺的 Coppermine奔腾III匆匆登场,主频从500E MHz直到700MHz,接口从Slot 1到Socket 370,FSB有100MHz有133MHz,型号十数款,让人眼花缭乱。Coppermine奔腾III的二级缓存是256KB全速,延迟时间为0,位宽也高于512KB半速二级缓存的Katmai奔腾III,因此性能有了明显提升,和同主频Athlon相比互有胜负,基本持平。这时候英特尔与AMD的竞争已经到了白热化的程度,主频之争的激烈程度前所未有。主频高就意味着性能高,冲击1GHz大关也因为变得分外引人注目,当时英特尔拼命寻找加工最好的硅晶元,希望能抢先制造出1GHz的处理器,这也使933MHz高主频的奔腾III产量极少进而断货(因为最好的硅晶元都用来生产测试1GHz奔腾III 了)…… 最先达到1GHz主频的是AMD的Athlon,仅仅领先奔腾III 1GHz不到一个月,但这足以让AMD自豪了。美中不足的是,1GHz的Athlon性能不敌1GHz奔腾III,这是因为AMD找不到能在500MHz 下稳定运行的Athlon二级缓存芯片(最早的Athlon二级缓存也是外置在CPU PCB板上的芯片,以处理器主频一半的速度运行),因此不得不让二级缓存的运行速度降低到CPU主频的三分之一也就是333.3MHz,而奔腾III 1GHz处理器的二级缓存虽然容量较小,但是运行速度高达1GHz,依靠强大的二级缓存,1GHz的奔腾III在性能上战胜了1GHz的Athlon,多少为英特尔挽回了一些颜面。

显卡的发展历程

显卡的发展历程

显卡的发展历程显卡是计算机中一个重要的组件,它负责将计算机生成的图像信号转化为电子信号,并送到显示设备上显示出来。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进步,显卡也经历了多个发展阶段。

1. 集成显卡(Integrated Graphics)早期的计算机并没有独立的显卡,图形处理能力是由集成在主板上的芯片完成的。

这些集成显卡的性能较低,只能满足基本的计算机图形显示需求,无法运行较为复杂的图形应用程序。

2. 离散显卡(Discrete Graphics)随着计算机图形应用的不断发展,对于图形处理能力的需求也越来越高。

于是,出现了独立的显卡,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独显,它通过插槽与主板相连接,拥有独立的显存和图形处理单元(GPU),可以提供更快、更强大的图形处理能力。

离散显卡可以满足大多数用户对于图形性能的需求,如游戏、设计、视频编辑等。

3. 集显与独显混合(Hybrid Graphics)为了平衡性能和功耗,一些厂商开始尝试集成显卡与独立显卡的混合使用,以提供更好的图形性能和更高的能效。

这种技术被称为集显与独显混合,其中集成显卡主要负责一般的计算机使用,而独立显卡则在需要更高图形性能时被激活,以提供更出色的图形处理能力。

4. 高性能计算显卡(HPC Graphics Card)随着科学计算和人工智能等领域的快速发展,对于高性能计算能力的需求也日益增加。

为了满足这一需求,显卡不再只是用于图形处理,而是开始发展为一种高性能计算设备。

高性能计算显卡具备更多的计算核心和更大的显存,在科学计算、深度学习等领域具有较高的计算速度和并行处理能力。

总的来说,显卡发展历程经历了从集成显卡到独立显卡的转变,再到集显与独显混合的发展,最终发展为高性能计算显卡。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显卡的图形处理能力和计算能力也在不断提升,为计算机图形应用和高性能计算领域带来了更大的便利。

显卡发展史

显卡发展史

显卡发展史展开全文对于热爱游戏的电脑玩家,显卡大概是最让我们又爱又恨的电脑配件了。

游戏开发商不断推出新的游戏,让我们得到刺激享受的相应情况下,也逼得我们不得不乖乖奉上腰包。

几乎每一位资深的游戏玩家,都能如数家珍的列举出一系列当年让人为之疯狂的显卡,说不定家里床底下一翻,也许还躺着一块N年前留下的Voodoo显卡呢!不少人看到当年自己省吃俭用买回来的显卡,心里难免还会嘻嘘不已。

一.2D显卡时代民用显卡的起源可以追朔到上个世纪的八十年代了。

在1981年, IBM推出了个人电脑时,它提供了两种显卡,一种是“单色显卡”(简称 MDA), 一种是“彩色绘图卡” (简称 CGA), 从名字上就可以看出,MDA是与单色显示器配合运用的, 它可以显示80行x25列的文数字, CGA则可以用在RGB的显示屏上, 它可以绘制的图形和文数字资料。

在当时来讲,计算机的用途主要是文字数据处理,虽然MDA解析度为宽720点, 高350点,不足以满足多大的显示要求,不过对于文字数据处理还是绰绰有余的了。

而CGA就具有彩色和图形能力,能胜任一般的显示图形数据的需要了,不过其解析度只有640x200,自然不能与现在的彩色显示同日而语。

1982年,IBM又推出了MGA(Monochrome Graphic Adapter), 又称Hercules Card (大力士卡), 除了能显示图形外,还保留了原来MDA 的功能。

当年不少游戏都需要当前卡才能显示动画效果。

而当时风行市场的还有Genoa 公司做的EGA(Enhanced Graphics Adapter),即加强型绘图卡, 可以模拟MDA和CGA,而且可以在单色屏幕上一点一点画成的图形。

EGA解析度为640x350,可以产生16色的图形和文字。

不过这些显卡均为采纳使用数字方式的,直到MCGA(Multi-Color Graphics Array)的出现,才揭开了采纳使用模拟方式的显卡的序幕。

20年风云变幻!经典显卡品牌历史回顾

20年风云变幻!经典显卡品牌历史回顾

20年风云变幻!经典显卡品牌历史回顾显卡,也可称为显示适配器、显示接口卡,又被港台地区称为显示卡,英文名称实在很多,如Video Card、Display Card、VGA Card、Video adapter等,虽然“外号”很多,但大家看到这些词汇的时候总是很容易想到插在主板上那个个头最大的卡类东东。

从现在来看,显卡的性能几乎决定了个人电脑的性能,成为了超越CPU(中央处理器)最重要的电脑配件。

显卡在个人电脑中的重要性决定了在IT领域一直居高不下的关注程度,从图形处理脱离CPU,正式独立出来的那一天起,显卡就成为了电脑爱好者们关注的焦点,特别是从2 D过渡到3D的那一刻,几乎令所有玩家疯狂。

很显然,没有显卡的极速发展,现在的个人计算机也许还在2D的时代。

正是因为显卡受到了很大的关注,很多玩家都对经典显卡的收藏情有独钟。

很多人都在互联网上记录了显卡的发展历史,而一些我们现在并不曾听过的显卡品牌也经常被一些历史资料提到,3Dfx、帝盟、创新、大力神等都是经常被提起的对象。

随着市场的竞争越来越大,不少经典的显卡品牌都默默的消失了,而也有一些经典的品牌直到现在,都还保持着非常好的出货记录。

今天,笔者就是要带大家回顾一下曾经十分经典的显卡品牌,或许他们还可以勾起你一些非常快乐的回忆。

近几年才开始玩DIY的玩家可能对帝盟这个品牌不太熟悉,但是在90年代,帝盟可是全球数一数二的显卡品牌,做工用料非常豪华,而最后的事实证明,一直做工好的品牌,都会死的很快。

帝盟和创新都是IT界非常早的板卡生产、零售厂商,在业界有很高的声望,生产和销售的显卡不计其数。

下图就是一张帝盟1991年出品的显卡,采用TSENG的主芯片!在3dfx火爆的时候,帝盟是3dfx很好的合作伙伴,Voodoo、Voodoo 2、Voodoo Ba nshee等芯片都有帝盟代工的产品,在市场上的销量非常好。

不仅如此,帝盟还推出过其他很多芯片厂商的显卡产品,包括3Dlabs、S3、NVIDIA、Trident等,甚至还为IBM、惠普等多家厂商OEM过显卡。

ATi显卡发展史

ATi显卡发展史

ATi显卡开展史〔上篇〕默认分类 2021-04-25 19:52 阅读282 评论1字号:大中小2006年7月24日,AMD宣布了其对ATi的收购。

此次收购交易总额高达54亿美元,AMD将以42亿美元现金加5700万AMD普通股的形式收购ATi的全部普通股票。

此次收购现在已经根本完成,有人担忧以后将再也见不到ATI这个品牌。

在此,我们对ATI的历史进行一次回忆,分为上中下三篇。

今天我们将放出上篇。

明天会中篇和下篇的报道。

很多朋友接触到ATI,是因为它的3D显卡。

其实早在1987年,ATI就推出了2D显卡……1987年第一代产品EGA/VGA WonderATI原先是一间原始设备制造商〔OEM〕,为大型个人电脑制造商,例如IBM,制造显示芯片。

但从1987年开始,ATI为了自身开展的需要,决定不再为他人做嫁衣制造2D图像芯片,开始销售自己的EGA Wonder和VGA Wonder系列显卡。

EGA Wonder系列显卡共有6种型号,均搭配256KB显存;高端一点的VGA Wonder显卡共有5种型号共选择,搭配了512KB~1MB显存,以应付对显卡要求不高的2D图像显示。

这些显卡性能都比IBM的显示系统好,为传统个人电脑提供了更好的图像,由此引起了个人电脑制造商和用户的重视!ATI 18800芯片ATI 28800芯片元老级的EGA Wonder显卡VGA Wonder XL显卡1991年5月,ATI推出Mach8芯片及相应的板卡产品。

Mach8是ATI发布的第一款为微软Windows 系统的图形界面优化的显卡产品。

事实上,Mach8并不是一颗独立的显卡芯片,它只是一颗协处理芯片,所以在VGA Wonder GT、Graphics Vantage和Graphics Ultra显卡上就可以看到上一代显卡芯片ATI 28800-6的身影。

这三种类型的显卡,有两个芯片一起工作,大大增强了绘图能力,让CPU不再需要运算画面资料,也大大降低了CPU的负担。

显卡发布时间

显卡发布时间

显卡发布时间显卡是电脑硬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说是电脑的核心之一。

作为电脑图形处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显卡的发布时间常常引起广大电脑爱好者的关注和期待。

下面将向大家介绍一些显卡的发布时间及其对电脑性能的影响。

首先,我们来讲一讲最近几年比较热门的显卡系列——NVIDIA的GeForce RTX系列。

这个系列的显卡首次发布可以追溯到2018年的8月20日,也就是RTX 2080和RTX 2080Ti 系列显卡的发布时间。

这两款显卡采用了全新的图灵架构,搭载了RT核心和Tensor核心,拥有更强大的性能和更出色的光线追踪功能。

接下来的几年里,NVIDIA陆续发布了RTX 2070、RTX 2060等不同级别的显卡,将RTX系列的应用范围拓展到了更多的消费者群体。

除了NVIDIA,AMD也是显卡市场的一大巨头。

旗下的Radeon系列显卡也备受关注。

比如Radeon RX 6900XT显卡于2020年12月发布,成为当时性能最强大的显卡之一。

这款显卡采用了全新的RDNA2架构,搭载了80个计算单元和16GB GDDR6显存,拥有强大的游戏性能和光线追踪能力。

此外,Radeon RX 6000系列显卡还包括了诸如RX 6800、RX6800XT等多个型号,满足了不同消费者对显卡性能的需求。

显卡的发布时间很重要,因为这意味着消费者可以购买到更先进、更高性能的显卡产品,提升电脑的图形处理能力。

而且随着显卡的发布,以往的旧款显卡价格也会逐渐下降,为更多消费者提供机会购买到性价比更高的显卡产品。

当然,显卡的发布时间并不是唯一考虑的因素。

除了显卡的性能外,还需要考虑显卡与其他硬件的兼容性、功耗、散热等方面的问题。

因此,购买显卡时需要全面考虑各种因素,选择最适合自己需求和预算的产品。

总结起来,显卡的发布时间是电脑硬件领域中一个重要的时间点,代表着图形处理技术的进步和性能的提升。

消费者可以通过关注显卡的发布时间,选择最新的产品,提升电脑的图形处理能力,享受更好的游戏和视觉体验。

鲜为人知的显卡发展史3D篇(一)

鲜为人知的显卡发展史3D篇(一)

鲜为人知的显卡发展史3D篇(一)说到显卡我想大家都不会陌生,目前独显市场只有N卡和A卡可选,着实少点新意。

然而在不算遥远的年代,显卡市场风云迭起,有着太多的值得回味的故事了,今天我们就来一场显卡发展历程之旅吧!3D时代开幕1995年游戏刚刚步入3D时代,大量的3D游戏的出现,CPU的性能已经不能满足人们对3D画面的追求,人们迫切需要专门用于3D 画面计算的独立显卡,这样的大环境下成就了一家公司,不用说大家也知道,没错,就是3Dfx。

94年成立的3Dfx在当时还是一个小公司,不过定位明确,很快就推出了业界的第一块真正意义的3D图形加速卡:Voodoo。

在摩托英豪、Quake2、Doom等经典游戏中,Voodoo在速度以及色彩方面的表现都让喜欢游戏的用户为之疯狂,Voodoo几乎是玩家们唯一的选择,3Dfx的专用Glide引擎接口统治了整个3D世界。

Voodoo 2为3Dfx最为成功的产品,自带8Mb/12Mb EDO显存,PCI接口,卡上有双芯片,可以做到单周期多纹理运算,性能远超同期产品。

值得一提的是Voodoo 2依然为纯3D加速卡,不具备2D 显示功能,采用子卡形式,配合主卡的2D显示使用,于是有了Voodoo2 + S3 Trio64V+的黄金搭配,当年有这样爽玩大菠萝的朋友吗?由于销售极为火爆,3Dfx坐稳霸主宝座,也是由于太成功而变得盲目,推出的Voodoo 3仅支持16bit和16MB显存,而且仅是将接口改为AGP 2X(亦有PCI版本),不支持AGP 2X的绝大多数特性,后续一些产品也无法力挽狂澜,最终走向败局。

正如诺记固守塞班,3Dfx对Glide3D过度依赖而对D3D的消极支持,创新能力匮乏,最终在2000年被老黄以7000万美元现金收购,一代霸主就此陨落。

3D刚兴起的时代,也涌现了一批不错的厂商,例如SiS(XGI)。

SiS和VIA一样是芯片组的制造商,但不同于VIA,SiS是有自己的图形芯片研发团队的。

NVIDIA PCI-E显卡发展史

NVIDIA PCI-E显卡发展史

NVIDIA PCI-E显卡发展史回顾2003年问世的PCI-Express标准让整个显示市场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局面,虽然目前仍然有不少用户还在坚守AGP平台,出于种种原因而不升级,但就像当年PCI代替ISA、AGP取代PCI一样,PCI-E接口代替AGP接口的趋势是不可避免的。

经过3年多的推广和普及,PCI-E显卡完完全全成为市场主流,丰富的产品也让消费者有了非常大的选择空间。

NVIDIA PCI-ExpressPCI-E采用全新的架构,能够提供比AGP更大的传输带宽,满足不断更新的高性能显卡产品需要,无论是NVIDIA的SLI,TurboCache还是ATI的CrossFie,都是建立在PCI-E高速带宽上的。

PCI-E显卡在市场上的发展时间已经不短了,产品更是琳琅满目,我们认为有必要为大家简单的回顾一下PCI-E显卡的发展,也让我们以此文怀念曾经辉煌过,并带给过我们无穷快乐的AGP时代。

12月18日NVIDIA、ATI全系对决临近岁末,让我们翻开NVIDIA的历史篇章,回味这位绿巨人在PCI-Express 上的进化史:远古时代:GeForce PCX虽然我们可能不知道谁推出了业界第一款PCI-Express显卡,但毫无疑问,NVIDIA在推广PCI-E显卡的普及之路上是走在前列的。

2003年的GeForce FX时代,正处于AGP显卡的鼎盛时期,以GeForce FX5900和Radeon 9800为代表的第一代DX9显卡获得了最广泛的芯片组支持。

虽然Intel高调地发布了支持PCI-E总线的i915P/i925X芯片组,但当时 PCI-E显卡的缺乏和DDR2内存的昂贵让i915P/i925X成了炫耀新技术标准的产品。

而GeForce PCX的推出,很好的缓解了这个问题。

GeForce FX由于当时NVIDIA的工作重心还放在AGP平台上,所以只重点在零售市场推出了三款PCI-E产品(其实在OEM市场还有MX440的PCI-E版)。

NVIDIA显卡编年史

NVIDIA显卡编年史

追寻绿巨人的足迹NVIDIA显卡编年史--——Green Mile:The W ay It’s Meant To Be Played.1、绿巨人的第一次NVIDIAidia的第一件图形产品代号为NV1,诞生于1995年。

这块显卡除了是NVIDIA的第一块显卡,同时还是史上第一块PCI 接口的声卡。

与世嘉公司的合作诞生了这块显卡,除了将声音与图像处理芯片整合在一起,更增加了一个世嘉土星游戏机的手柄接口。

世嘉也透过NV1的支持,将其代表的硬派游戏代表作如铁甲飞龙和VR战士Remix移植至PC上。

然而由于各种客观条件,NV1在市场上最终还是败给了S3、Trident等老牌显卡厂商。

NV1基于二次曲面技术开发,与当时常见的Polygan渲染的常用3D生成技术有着很大不同,这也就限制了NV1在3D游戏中的发挥。

最后随着微软介入3D API的开发以及操作系统逐步升级至Win95,非主流的NV1也逐渐淡出了市场。

2、挑战者随着V oodoo带来了个人计算机历史上最大的变革,无论是游戏还是硬件都开始了自己3D化的进程。

面对自己失败的NV1和黑历史一般的NV2,NVIDIA没有气馁,他坚信中国一句古话:坏事不过三。

1997年诞生的NV3和前辈一样激进,前辈将声卡和显卡整合到了一起,NV3则将3D与2D加速整合到了一起,消费者们不必再像V oodoo那样用一块2D显卡+3D子卡的方式来运行3D游戏了。

放弃了二次曲面贴图技术,NV3按照流行的Direct3D 5.0和OpenGL的API来进行软硬件的设计。

100Mhz的核心频率,单条渲染管线,4M SGRAM显存,提供16位色3D画面的支持,采用了先进的128bit显存位宽,最高支持960x720的3D游戏分辨率,这些在当时看来都是非常出色的硬件性能指标。

所以NV3零售版本被寄予厚望的NVIDIA取名为RIV A128,意思是128位实时交互视频动画加速器。

3、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诺贝尔用TNT来命名威力巨大的炸药,130年后,NVIDIA用同样的名字来称呼了自己的0第四代产品,1998年的RIV A TNT 拥有强大的3D性能。

世界上第一块显卡什么时候发明的

世界上第一块显卡什么时候发明的

世界上第一块显卡什么时候发明的世界上第一块显卡什么时候发明的关于电脑方面,科普过《世界上第一台计算器》、《世界上第一台电脑》。

但关于电脑重要组成部分——显卡,成了当今人们购买电脑主要考虑因素。

前面讲过《世界上最快的显卡》,但你知道世界上第一块显卡吗?不知道的话,就跟着小编一起认识认识世界上第一块显卡。

一、世界上第一块显卡,8位ISA显卡1、发明于1981年据悉,世界上第一块显卡是8位ISA显卡,也被称为第一代独立显卡。

IBM公司于1981年推出的基于8位机P C/XT的总线,称为PC 线。

1984年IBM公司推出了1 位PC机PC/AT,称为AT总线。

为了能够合理地开发外插接口卡,由Intel公司、IEEE和EISA集团联合开发了与IBM/AT原装机总线意义相近的`ISA总线,即8/16位的“工业标准结构”(ISA,IndustryStandard Architecture)总线,所以8位ISA显卡被称为世界上第一块显卡。

2、图片的呈现清晰度其实关于电脑的显卡一开始就有了,但那时叫图形加速器。

世界上第一块显卡——8位ISA显卡由于显示的像素较低由CPU处理,通过显卡转换输送到显示器。

那时的显卡是用ISA槽口安装的,很长的显卡。

后来对图像的要求提高了,将图像运算交给显卡运算,就有了现在显卡的稚形,因像素的数据量增大,显卡的槽口也变成PCI。

随着图像显示的要求不断提高,显卡也在不断地发展,现在由GPU独立处理图像参数,显卡的槽口也发展到PCI-E。

3、显卡地位重要关于显卡(Video card,Graphics card)全称显示接口卡,又称显示适配器,是计算机最基本配置、最重要的配件之一。

显卡作为电脑主机里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电脑进行数模信号转换的设备,承担输出显示图形的任务。

而世界上第一块显卡的诞生也标志着人类计算机进步了一大步。

二、世界上最快的显卡,FirePro S9170显卡(内存32G)电脑处理器真十核时代已经来临!世界上第一块显卡和以往不同,AMD的桌面级Radeon显卡已经全面翻新升级,虽然核心架构变化不大,不过高端显存容量在原有基础上翻倍,R9 390系列显卡的8GB显存倒是个不错的卖点。

显卡发展历史浅谈

显卡发展历史浅谈

显卡发展历史浅谈纵观显卡发展史,没有一个厂商能够永远站在显卡技术的最高峰。

逆水行舟的竞争道路上,技术的落伍、决策的失误都随时会被市场所遗弃。

十年前S3无情地将Trident打败,而3dfx让霸主S3明白了什么叫3D加速;八年前nVIDIA让不可一世的3dfx俯首称臣,让业界明白技术发展的推动力;六年前厚积薄发的ATi开始冲击王座,不断蚕食巨人nVIDIA 打下的巩固江山。

都说竞争促使进步,其实竞争也能带来乐趣。

如果说没有了AMD,那么Intel的光芒恐怕没有那么耀眼;同样地,如果没有了ATi,nVIDIA的独脚戏势必不会那么精彩。

除了独立显卡这两大主角,S3、XGI、Matrox等厂商也一直在孜孜不倦地努力着,即便是已经被收购的Trident和3Dlabs也都依然没有离开这一领域。

PC显卡发展的近代史犹如一壶陈年老酒,让人回味悠长……一切源于游戏--显卡为游戏而生对于老一代玩家来说,游戏无疑是他们最好的老师,为了游戏,玩家们必需要掌握更多的电脑知识,而这种精神正是DIY精神的鼻祖。

从286时代的《警察抓小偷》、386时代的《大航海时代》,到486时代风靡亚太地区的《仙剑奇侠传》,乃至586时代的《命令与征服》,PC游戏伴随了一代又一代人的成长。

随后3D游戏的兴起,则不断激励最新技术的发展,也因此造成了显卡行业的重新洗牌。

从最初简单的显示功能到如今疯狂的3D速度,显卡的面貌可谓沧海桑田。

无论是速度、画质,还是接口类型、视频功能,显卡在这十年里的革新甚至已经可以超越CPU。

了解显卡的发展历史对于理解这十年来的厂商们的疯狂竞争将会很有帮助,更是硬件爱好者必备的知识。

从EGA到VGA:来之不易的绚丽世界显卡早期称显示适配器,在“黑底白字”的DOS年代时,对显示的要求是极低的。

然而随着各种软件应用的普及,人们对于PC图形界面的需求越来越强烈,为此才出现了彩色显示。

最早的显示类型是EGA,只能认别出黑白两色。

显卡_百科

显卡_百科

显卡百科名片显卡全称显示接口卡(Video card,Graphics card),又称为显示适配器(Video adapter),显示器配置卡简称为显卡,是个人电脑最基本组成部分之一。

显卡的用途是将计算机系统所需要的显示信息进行转换驱动,并向显示器提供行扫描信号,控制显示器的正确显示,是连接显示器和个人电脑主板的重要元件,是“人机对话”的重要设备之一。

显卡作为电脑主机里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承担输出显示图形的任务,对于从事专业图形设计的人来说显卡非常重要。

民用显卡图形芯片供应商主要包括AMD(ATI)和Nvidia(英伟达)两家。

目录基本结构1. GPU(类似于主板的CPU)2. 显存(类似于主板的内存)3. 显卡BIOS(类似于主板的BIOS)4. 显卡PCB板(类似于主板的PCB板)产品分类1. 集成显卡2. 独立显卡独立显卡结构标准1. PCI接口2. AGP接口3. PCI Express接口4. 双卡技术5. 并行工作软件配置1. DirectX2. OpenGL常见品牌主要参数显示芯片1. 简介2. 型号3. 版本级别4. 开发代号5. 制造工艺6. 核心频率显存1. 类型2. 带宽3. 容量4. 封装类型5. 速度6. 频率技术1. 流处理器单元2. 3D API3. RAMDAC频率和支持最大分辨率散热设备显卡超频1. 简介2. 超频准备3. 超频显卡4. 显卡工作的四个主要部件发展简史1. CGA显卡2. MGA/MCGA显卡3. VGA接口显卡4. 3D AGP接口显卡时代5. PCI Express显卡接口6. NVIDIA的崛起7. NV/ATI上演铁面双雄8. ATI被AMD收购9. NVIDIA:未来GPU才是PC的核心部件工作原理显卡工作程序显卡发源地数据(data)一旦离开CPU,必须通过 4 个步骤,最后才会到达显示屏:NVIDIA显卡1、从总线(bus)进入GPU (Graphics Processing Unit,图形处理器)------将CPU送来的数据送到GPU(图形处理器)里面进行处理。

显卡上市时间

显卡上市时间

显卡上市时间在计算机科技领域中,显卡是一种负责图形处理的重要硬件。

它通常是通过插槽插入到主板上来提供图形渲染和显示功能。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进步,显卡的性能也不断提升。

下面我们会介绍一些重要的显卡上市时间。

早在1981年,IBM公司就推出了世界上第一款基于显卡的个人电脑――IBM CGA(Color Graphics Adapter)。

该显卡采用数字信号输出,支持16种颜色和4种分辨率。

然而,当时的计算机性能较低,CGA显卡只能处理简单的图形任务。

随着1987年第一款VGA显卡的推出,图形显示技术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VGA显卡支持256种颜色和640x480分辨率,大大提高了图形显示的质量。

从此,计算机游戏、多媒体等领域得到了更加广泛的应用。

1990年代是显卡发展的黄金时代。

1995年,NVIDIA公司推出了第一款图形处理单元(GPU)――NV1。

该GPU拥有50万个晶体管,支持3D渲染和纹理映射等功能,为计算机图形处理带来了革命性的变革。

1999年,NVIDIA进一步推出了GeForce 256显卡,它以领先的性能和突破性的特性震撼了整个行业。

2000年代是显卡竞争的时代。

2000年,ATI(后来被AMD收购)推出了Radeon系列显卡,与NVIDIA展开了激烈的竞争。

这一时期,显卡性能大幅提升,3D游戏图形质量和真实感得到了巨大提高。

2006年,NVIDIA推出了GeForce 8800系列显卡,首次引入了统一着色器架构,使得图形处理更为高效和灵活。

2010年代是显卡技术快速发展的阶段。

2012年,NVIDIA推出了GeForce GTX 680显卡,首次采用了28纳米制程工艺,大幅提升了能效和性能。

2015年,NVIDIA进一步推出了Pascal架构的显卡,如GeForce GTX 1080,刷新了图形处理性能的新纪录。

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和深度学习的兴起,显卡在数据科学领域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显卡发展史从早期到现在的演变

显卡发展史从早期到现在的演变

显卡发展史从早期到现在的演变显卡是计算机硬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负责处理图像和视频的显示。

在计算机产业的发展过程中,显卡经历了多次技术革新和进化,从早期的简单图形处理到现今强大的图形加速器,带给用户更加优质的视觉体验。

本文将从早期显卡的发展出发,梳理显卡的技术发展历程。

1. CGA图形卡时代1981年,IBM推出了PC(Personal Computer),同时引入了CGA (Color Graphics Adapter)图形卡。

这是显卡的开端,它的分辨率为320x200像素,支持16种颜色显示。

虽然相比现代显卡来说简陋,但在当时已经具备了基本的图形显示功能。

CGA图形卡的问世为计算机用户带来了全新的视觉体验,也为后续更先进的显卡技术奠定了基础。

2. VGA图形卡的崛起进入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VGA(Video Graphics Array)图形卡开始流行。

VGA图形卡的分辨率提高到640x480像素,色彩深度增加到256色,显示效果更加清晰、饱满。

这使得计算机用户可以在屏幕上更细腻地呈现图像和文字。

VGA图形卡不仅在个人电脑领域取得了成功,也在其他设备中得到广泛应用,比如监控系统和游戏机等。

3. 显卡加速技术的出现随着图形处理需求的增加,显卡开始引入加速技术,以提高图形处理的效率和性能。

1996年,3dfx公司推出了首款支持3D加速的显卡——Voodoo。

这款显卡通过引入专门的3D处理器,大大提高了计算机的图形处理能力,使得计算机和游戏图形的表现更加逼真。

Voodoo的问世开启了显卡加速技术的新篇章,也为后来的3D显卡奠定了基础。

4. 3D加速显卡的兴起20世纪90年代末期,3D加速显卡成为显卡市场的主流。

NVIDIA和ATI等公司相继推出了多款支持硬件加速的显卡产品。

这些显卡通过在硬件层面上进行图形计算,大大提高了3D游戏的运行速度和图像质量。

3D加速显卡的问世,使得计算机游戏逐渐成为一种具有沉浸式体验的娱乐方式。

追本溯源DIY精神电脑显卡的历史之最

追本溯源DIY精神电脑显卡的历史之最

追本溯源DIY精神电脑显卡的历史之最追本溯源DIY精神电脑显卡的历史之最Do It Yourself 是一种生活方式,更是一种理念,了解DIY精神,让我们从电脑开始~~显卡的每一个脚印都承载着玩家在游戏世界里的亦幻亦真的视觉感受,同时连续上演的红绿大战也推动着显卡技术的稳步前进,在DIY的世界里,多数的发烧友都是游戏狂人,所以显卡便成为了玩家们最关注的硬件,当人们卸下一身疲惫,披上“盔甲”投入到星际大战中时,那种征服的欲望与被征服的遗憾交集成最酣畅漓淋的放松方式。

从1981年IBM推出个人电脑时顺便推出了单色显卡和彩色绘图卡两种显卡开始,显卡已经走过了近30个年头,在这30年中,从最初的只负责绘制的图形和文数字资料的最简单功能,发展到现在PC系统中第二重要的处理器,显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今显卡早就不是简单的处理图形工具,它可以处理包括游戏、视频、物理加速、AI等多方面的应用。

“怀旧”是人们常有的情怀,今天我们就一起去回顾一下DIY历史上的“最显卡”,或许回眸是为了更理性地眺望~~~最早的显卡—MDACGA最早的显卡不是一款,而是IBM在推出个人电脑时集成的两款显卡,包括'单色显卡(简称MDA)和'彩色绘图卡' (简称CGA),这是目前公认最早出现的显卡。

从其名字上就可以看出,MDA与单色显示器配合使用,可以显示80行x25列的文数字, CGA则可以用在RGB的显示屏上, 可以绘制的图形和文数字资料。

IBM电脑5150集成第一块显卡当时计算机的用途主要是文字数据处理,虽然MDA解析度为宽720点, 高350点,不足以满足多大的显示要求,不过对于文字数据处理还是绰绰有余的了。

而CGA就具有彩色和图形能力,能胜任一般的显示图形数据的需要,CGA图形卡具有16千字节显示内存,提供多种图形和文字显示模式,以及可达640×200的显示分辨率,最高16色的显示能力(通常不能显示在最大分辨率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显卡发展历史浅谈纵观显卡发展史,没有一个厂商能够永远站在显卡技术的最高峰。

逆水行舟的竞争道路上,技术的落伍、决策的失误都随时会被市场所遗弃。

十年前S3无情地将Trident打败,而3dfx让霸主S3明白了什么叫3D加速;八年前nVIDIA让不可一世的3dfx俯首称臣,让业界明白技术发展的推动力;六年前厚积薄发的ATi开始冲击王座,不断蚕食巨人nVIDIA 打下的巩固江山。

都说竞争促使进步,其实竞争也能带来乐趣。

如果说没有了AMD,那么Intel的光芒恐怕没有那么耀眼;同样地,如果没有了ATi,nVIDIA的独脚戏势必不会那么精彩。

除了独立显卡这两大主角,S3、XGI、Matrox等厂商也一直在孜孜不倦地努力着,即便是已经被收购的Trident和3Dlabs也都依然没有离开这一领域。

PC显卡发展的近代史犹如一壶陈年老酒,让人回味悠长……一切源于游戏--显卡为游戏而生对于老一代玩家来说,游戏无疑是他们最好的老师,为了游戏,玩家们必需要掌握更多的电脑知识,而这种精神正是DIY精神的鼻祖。

从286时代的《警察抓小偷》、386时代的《大航海时代》,到486时代风靡亚太地区的《仙剑奇侠传》,乃至586时代的《命令与征服》,PC游戏伴随了一代又一代人的成长。

随后3D游戏的兴起,则不断激励最新技术的发展,也因此造成了显卡行业的重新洗牌。

从最初简单的显示功能到如今疯狂的3D速度,显卡的面貌可谓沧海桑田。

无论是速度、画质,还是接口类型、视频功能,显卡在这十年里的革新甚至已经可以超越CPU。

了解显卡的发展历史对于理解这十年来的厂商们的疯狂竞争将会很有帮助,更是硬件爱好者必备的知识。

从EGA到VGA:来之不易的绚丽世界显卡早期称显示适配器,在“黑底白字”的DOS年代时,对显示的要求是极低的。

然而随着各种软件应用的普及,人们对于PC图形界面的需求越来越强烈,为此才出现了彩色显示。

最早的显示类型是EGA,只能认别出黑白两色。

早期使用8080、8088一直到80286都是使用这种类型的显示适配器,功能极为简单,一般集成16K显存,并不为人关注。

到了20286时,PC上出现了一些和图形相关的软件,开始有人在PC上设计一些图形,最早的就是CAD。

那时的程序员们为了自己闲暇的消遣也开始编写一些小游戏,或是移植一些游戏机上的Game到PC上来。

因此出现了一种四色适配器,能认别三元色和黑白。

当时这种适配器的效果是很差的,你能想像出只有三元色和黑白的图像效果是什么样吗?不过在当时这已经是一个大的进步了。

由于这是第一种彩色的显示适配器,所以称为CGA。

CGA时代对显卡的要求已经大幅度提高,但是当时的制作工艺仍然远远高于显卡芯片的需求,因此CGA显示适配器依旧整合在主板上,以一块单芯片的方式来实现。

VGA标准可谓是如今显示标准的雏形,我们的显卡也是从这一时代开始独立起来,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显卡,而不仅仅是一块默默无闻的芯片。

最先的VGA标准可以现实16色,要求显卡具备512KB显存。

VGA时代的代表产品是Trident 8900/9000系列。

512KB显存的Trident 9000SVGA是VGA标准的衍生产物,这种改良过的图形适配器已经能够技持16Bit的彩色,并且逐渐过渡到如今的32Bit。

最早的SVGA显卡芯片是CirrusLogic的GD5428/5429,它直接集成了1~2MB显存,支持16Bit的彩色。

不过GD5428/5429依然没能逃出老迈的VESA总线,因此卡身特别长,成本也不低。

事实上,真正将SVGA发扬光大的还是S3 735(Tr64V)以及Trident 9680,它们能够达到1024×768的分辨率,并且在低分辨率支持32Bit真彩色PCI时代经典的Trident 9680惊人的巨变:显卡接口发展过程显卡接口也不断制约着显卡技术的发展,并逐渐成为瓶颈。

为了加快显示芯片与总线之间的传输速度,使用高带宽的接口总线势在必行。

在民用市场,显卡接口的起点便是最普通的ISA接口,事实上ISA接口包含ISA总线、EISA总线和VESA总线,ISA接口是一种统称。

当我们来到VGA标准时代之后,ISA接口就开始力不从心,PCI接口取而代之。

不过PCI 接口也并未持续多少时间就被更为先进的AGP淘汰。

与PCI相比,AGP不仅在带宽上突飞猛进,更是可以有效利用系统内存。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AGP的发展之路并不像PCI那样平坦,半开放性的格局使之不断面临兼容性的困扰。

从最早的AGP 1X到如今的AGP 8X,真正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只有AGP 4X。

而如今AGP 8X也逐渐走下神坛,PCI Express x16取而代之。

下表是对各种显卡接口的技术对比:总线规格 ISA EISA VESA PCI AGP 1X AGP 2X AGP 4X AGP 8X PCI Express x16工作电压 5v 5v 5v 5v 3.3v 3.3v 1.5v 0.8v 3.3v/12v时钟频率 8MHz 16MHz 33MHz 33MHz 66MHz 66MHz 66MHz 66MHz 100MHz工作频率 8MHz 16MHz 33MHz 33MHz 66MHz 133MHz 266MHz 533MHz 533MHz理论带宽 4MB/s 16MB/s 66MB/s 133MB/s 266MB/s 533MB/s 1066MB/s 2100MB/s 8GB/s 带宽位数 8~16Bit 32Bit 32Bit 32Bit 32Bit 32Bit 32Bit 32Bit 32Bit向下兼容全兼容无 AGP 1x AGP 1x AGP 2x AGP 4x PCI Express现在这一代用户恐怕只知道nVIDIA和ATi,老一代的骨灰级玩家应该能记住S3与Trident。

在十年前,PC显卡正经历从ISA到PCI的一场巨变,而主宰这一舞台的并不是当今的两位霸主,S3和Trident才是叱咤风云的英雄硬汉。

回到十年前,当时并没有疯狂的3D效果、完美的硬件级DirectX支持、更没有什么实用的视频功能!当时的显卡还远没有达到小康水准,高人一等的2D速度以及基本令人满意的VCD软解压就已经足以让众多用户欢呼雀跃了。

如果说nVIDIA是如今显卡市场的龙头老大,那么当时的S3就可以说是独步天下的霸主,其市场份额到了令人诈舌的地步,在显示领域甚至可以与业界大哥Intel齐名。

为S3开创这一时代的大功臣当数S3 765。

当显卡正式进入PCI总线时代之后,2D速度得到前所未有的增强。

此时,S3 765最多支持2MB EDO显存,能够实现高分辨率现实,这可是当时价格不菲的高端显卡才能做到的。

平滑的2D速度以及不错的画质表现令这款芯片大受欢迎,而价格上的平民化也使之在短时间内普及。

在S3 765时代,在电脑上播放VCD还需要借助专用的解压卡。

不过,通过S3 765的解码补偿功能,只要CPU的主频在66MHz以上就可以实现令人满意的软解压效果。

如果有Pentium处理器以及大容量内存的配合,那么其软解压效果完全可以与硬件解压卡相媲美。

也就是从此片芯片组开始,S3不断地向Trident施加压力,无情的排挤Trident的市场。

S3压倒Trident的标志作为ISA时代的霸主,Trident在进入PCI时代之后并没有立即溃败。

Trident 9685是一款不逊于S3 765的显示核心,而且在视频输出功能方面有着一定的优势。

然而正如很多用户所知道的那样,很多时候技术不仅仅是绝对成败的关键,渠道支持同样十分重要。

S3凭着强大的市场操作手段,几乎得到当时所有板卡厂商的支持,技术上突破困难的Trident最终落败。

S3 765的成功并没有让S3冲昏头脑,继S3 765后马不停蹄地推出S3 VirgeDX,但是S3 VirgeDX只能算是S3 765的升级产品,这款显示芯片将2D速度几乎发展到了顶峰,同时具备了初级的3D功能。

与S3 VirgeDX同时代的处理器是Pentium MMX,当时的CPU已经具备了相当的多媒体能力。

而S3 VirgeDX也顺应了这一潮流。

通过2~4MB的高速度显存,S3 VirgeDX已经完全不用担心VCD软解压,而且在2D速度方面几乎已经无可挑剔。

更加值得关注的是,S3 VirgeDX为Microsoft的第一代DirectDraw进行优化(并不是Direct3D),因此在游戏中的速度表现相当不错,也能简单处理一些伪3D画面。

当S3 VirgeDX发展到后期,AGP总线开始流行,采用AGP接口的S3 VirgeDX在速度上也稍有提升。

S3 VirgeDX让人记忆犹新当S3还在为自己的市场份额沾沾自喜的时候,另一场风暴正在悄悄地酝酿着。

那就是3D 革命风暴的到来,这场风暴造就了一代枭雄3dfx的辉煌王朝。

其实,在3D概念还未完全成形之时,3dfx就以第一代Voodoo加速卡刮起一阵旋风。

为了使Voodoo加速卡能够更加专注地做好3D工作,3dfx使这款显卡只具备3D能力,而不具备2D显示功能。

客观而言,3dfx 的这一做法十分聪明,这样既能降低技术难度,又可以不与当时的S3、Trident、Matrox 等形成正面冲击。

没有谁会估计得到这样的3D子卡会大受市场欢迎,S3更是将没有2D显示功能的显卡视为另类的非对手之列。

但是疯狂的游戏迷们视这种3D加速卡为宝,在Quake2、Doom等经典游戏中,当时的Voodoo1几乎是玩家们唯一的选择,毕竟众多3D游戏都为3dfx专用的Glide3D函数进行优化开发。

Voodoo1的巨大成功使3dfx的势力迅速壮大。

而令众多玩家翘首期盼的Voodoo2延续了3dfx的辉煌,众多3dfx的死敌更是难以望其项背。

Voodoo2芯片的速度非常快,大约是Voodoo1芯片的三倍。

Voodoo2芯片除了提供一般3D加速卡的全部3D功能之外,还提供一些特殊的效果,例如抗锯齿边缘修补、三线过滤、深度Buffering 等等。

老吴2005-10-24 13:45在游戏迷们欢呼声中,S3才在梦中惊醒,决心进军之前不太重视的3D游戏市场。

但是为时已晚,3dfx打下的3D江山坚不可催,当时的玩家甚至以拥有一块3dfx的显卡为荣,3D游戏也因Only for 3dfx而大行其道!甚至乎3dfx就是显示业界的标准,刹那间3dfx如雷贯耳般地响彻了全球的每一个角落,与其说是3dfx给我们带来了激动人心的3D游戏,不如说是3D游戏成就了3dfx的一代神话!3dfx的另一杀手锏自然是至今还为老玩家津津乐道的SLI工作模式。

其实现在nVIDIA 所宣传的近期炙手可热的SLI模式早就在3dfx上的Voodoo2产品上应用过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