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城市历史发展

合集下载

南京历史变迁

南京历史变迁

南京的历史如下:史前南京猿人头盖骨和相关遗迹表明,距今约60~100万年前,在南京地区就有了古人类的活动。

南京地区在6000年前就出现了原始村落,20世纪50年代发掘的北阴阳营遗址所处的年代约为前4千年至前3千年,北阴阳营文化属于长江下游地区新石器时代文化类型。

南京地区早期文化遗存还有200多处,其中著名的有点将台文化和湖熟文化。

古代明孝陵神道南京古为吴地,位于“九州”之扬州地域。

传说吴王夫差于前495年在此筑冶城。

前472年,越王勾践灭吴,范蠡在今中华门外秦淮河南岸筑越城,是南京城垣史的发端。

前333年,楚威王熊商灭越,埋金以镇“王气”,并于石头山(今清凉山)筑金陵邑。

秦始皇三十七年(前210年),金陵邑改为秣陵县。

211年,吴大帝孙权在金陵邑旧地筑石头城。

229年,孙权在此建都,名“建业”,都城周长约11公里,开始了南京的都城史晋灭吴后,于太康三年(282年)改建业为“建邺”,建兴元年(313年),又改为“建康”。

西晋经永嘉之乱而亡,中原士族衣冠南渡,建武元年(317年)司马睿以建康为都建立东晋,建康成为华夏正朔所在。

420年东晋灭亡,此后,宋、齐、梁、陈等四个朝代相继在此建都,直至589年被隋灭亡。

这四个朝代史称南朝,又与此前的吴、东晋合称为“六朝”。

南朝时的建康城人文荟萃,相当繁盛,是南京发展历史上的第一个高峰,梁武帝时城中人口已超过100万。

然而侯景之乱等战乱给建康城带来了严重破坏,隋军攻入建康灭亡陈朝后,更将建康城邑宫苑完全平毁,仅在石头城置蒋州,南京历史上的第一次繁荣就此彻底结束。

唐代,建康故地又逐渐发展起来。

唐初在此置江宁郡,后置升州,再后改为金陵府。

唐朝灭亡后,十国之一的南唐(937年—975年)在金陵建都,称江宁府,并修建了城邑。

此后南京城就是在南唐金陵城的基础上,逐步扩建而成。

宋朝时,此地置升州,北宋称江宁府,南宋改称建康府,为江南东路首府。

元朝时为集庆路。

1356年,朱元璋(明太祖)攻占集庆,改集庆为应天府,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朝,以应天府为京师。

南京历史概述及主要历史遗迹

南京历史概述及主要历史遗迹

南京历史概述及主要历史遗迹南京历史文化概述远古人类的足迹,随着时代推移而遍及今日的南京。

东郊汤山出土了距今约30万~50万年的“南京猿人”完整的头骨化石;溧水县神仙洞发现了距今l万年以前的“溧水人”遗址。

距今6000多年前,南京鼓楼岗西北侧的北阴阳营和玄武湖畔、长江岸边开始出现新石器时代的原始村落,聚居着南京的初民。

3000多年前,沿江河地带,已经相当密集地分布着青铜时代的居民聚落,以秦淮河中游的湖熟镇一带较为集中,称为“湖熟文化”。

公元前472年,越王勾践灭吴后,在今中华门西南侧建城,开创了南京的城垣史。

公元前333年,楚威王大败越国,于石头山筑城置金陵邑,金陵之称亦因此而得名。

秦汉时期,南京地区随经济发展而建县渐多。

汉末三国鼎立之初,公元229年,孙权在武昌称帝,9月即迁都于此,称作建业,为南京建都之始。

公元317年,晋琅琊王司马睿建立东晋政权,以建康(今南京)为国都,这是南京城市发展史上的第一个高峰时期。

此后,南朝宋、齐、梁、陈相继定都建康,史称“六代豪华”,南京由此有“六朝古都”的美称。

公元937年,南京成为南唐的首都,称为江宁府,这是南京城市发展史上的第二个高峰期。

1368年,朱元璋在应天府称帝,建立明朝,以“应天”为“南京”,第一次成为一统天下的全国首都。

由此,南京城市发展进入又一高峰期,南京都城为当时世界第一大城。

1853年,太平天国定都于此,改名天京。

1912年元旦,中华民国成立,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1927年,国民政府定南京为首都。

“金陵自古帝王州”,从中古到近现代,继孙吴之后,东晋、宋、齐、梁、陈、南唐、明朝、太平天国以及中华民国先后定都南京,共455年,史称“十代故都”,留下了丰富的文化文化遗产。

1949年4月23日南京解放,成为中央人民政府直辖市。

1952年9月,南京为江苏省省辖市。

1953年1月1日,江苏省人民政府成立,南京为江苏省省会。

1994年2月,经国务院同意,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明确南京的行政级别为副省级。

南京城市历史发展的变迁

南京城市历史发展的变迁

明清时期的南京
03
明朝时期,南京成为京师,清朝时期则成为江宁府,均为当时
的政治、文化中心。
近代南京的发展
太平天国时期
太平天国定都南京,改名天京,对南京的城市建设和发展产生了 重要影响。
民国时期
1927年,中华民国政府定都南京,南京成为全国政治中心。这一 时期,南京进行了大规模的城市建设和发展。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
南京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经历了战火的摧残和破坏,城市发 展受到严重中国成立后,南京作为江苏省的省会城市,开始进入新 的发展阶段。城市建设和发展得到了重视和推进。
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南京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 城市规模不断扩大,交通、科技、教育和文化等方面得到 了快速发展。
南京注重城市规划和建设,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这为南京 经济的持续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基础。
06
南京城市的人口变迁
南京的人口历史变化
人口增长
南京人口在历史上经历了多次增 长,尤其是明清时期和民国时期, 由于经济发展和政治地位的提升, 吸引了大量人口迁入。
人口减少
在战争和政治动荡时期,如太平 天国战争和抗日战争期间,南京 人口出现了大幅减少。
南京曾是六朝古都,经历了东吴、东 晋和南朝的宋、齐、梁、陈等朝代, 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存。
太平天国时期,南京作为天京,是太 平天国的政治、军事和文化中心。
南京在中国历史中的地位
南京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作为多个朝代的都城,是政治、文化和经济的 中心。
南京在中国近现代史上也有重要影响,如太平天国起义、中华民国成立等重大历史 事件都与南京密切相关。
受教育程度
随着教育水平的提高,南 京人口的受教育程度也发 生了显著变化,高等教育 人口比例增加。

南京历史事件大全

南京历史事件大全

南京历史事件大全导语:南京,作为中国历史悠久的古城之一,承载了许多重要的历史事件。

本文将为您介绍一些南京的历史事件,带您一起回顾这座城市的辉煌与苦难。

一、建都南京(公元229年)公元229年,吴国孙权将都城迁至南京,标志着南京的建都历史开始。

南京成为六朝时期最重要的都城之一,同时也是中国历史上建都时间最长的城市之一。

二、南京城(公元1368年)公元1368年,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在南京建立大明王朝,将南京筑为明朝的都城。

南京城的建设标志着中国历史上重要的一步,也为南京奠定了其国家政治和文化中心的地位。

三、明宣德宫(公元1420年)宣德宫是明朝皇帝朱棣在南京所建的皇宫,是中国历史上最宏伟的宫殿之一。

宣德宫的修建不仅显示了明代建筑的独特风格,还展示了当时社会繁荣和文化盛世的景象。

四、中外租界(19世纪)19世纪末,南京成为中国的开埠城市,形成了中外租界。

南京租界的建立,标志着南京与外国各国贸易和文化交流的兴盛,也为南京的现代化进程打下基础。

五、南京大屠杀(1937年)1937年,日本军队占领南京,发生了著名的南京大屠杀。

这场屠杀导致数十万无辜平民和军人惨遭杀害和强暴,成为二战期间最大的一起战争暴行之一。

这场血腥的历史事件给南京造成了巨大的伤痛,也成为了世界关注的焦点。

六、南京大学(1902年)1902年,江宁高等师范学校(南京大学前身)在南京成立,标志着现代中国高等教育的开端。

南京大学的创办为中国培养了无数优秀的人才,对于中国的教育事业和学术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

七、南京长江大桥(1968年)南京长江大桥是中国第一座自行设计、自行施工的公铁两用桥,也是当时世界上最长的公铁两用桥。

这座桥横跨长江,连接南京市区与南京新区,成为南京的城市地标之一,也是中国现代交通建设的重要里程碑。

八、南京青奥会(2014年)2014年,南京成功举办了第二届夏季青年奥林匹克运动会。

这是中国历史上首次举办的奥林匹克运动会,也是南京展示城市形象和加强国际交流的重要机遇。

古都南京简介

古都南京简介

古都南京简介一、南京的历史沿革1.1 南京的起源南京是中国历史悠久的古都之一,其历史可以追溯到约2500年前的东周时期。

当时,南京是吴国的都城,称为吴郡。

后来,南京成为了六朝时期的南朝东吴的都城,是中国南方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

1.2 南京的兴盛与衰落南京在历史上曾多次成为中国的政治中心。

特别是明朝时期,南京是明朝的首都,被称为“大明京师”。

然而,南京也经历了多次战乱和政权更迭,如金朝、元朝和清朝的统治。

在清朝时期,南京成为了一个相对边缘的地区。

1.3 南京的现代发展20世纪初,南京成为了中国的临时首都。

1912年,中华民国的临时大总统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南京成为了中华民国的首都。

然而,不久之后,南京又失去了首都地位。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南京成为江苏省的省会,至今仍然是中国重要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二、南京的地理位置与气候2.1 地理位置南京位于中国东部,长江流域的下游,地处江苏省中部。

南京地势平坦,东临长江,西临淮河,北靠长江三角洲,南濒杭州湾。

2.2 气候特点南京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

夏季炎热潮湿,冬季寒冷干燥。

春季和秋季气温适宜,是旅游的最佳季节。

三、南京的名胜古迹3.1 中山陵中山陵是中国现代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陵墓,位于南京市玄武湖畔。

中山陵庄严肃穆,是中国近现代历史文化的重要象征。

3.2 玄武湖玄武湖是南京市内最大的湖泊,位于南京市中心。

湖泊周围有美丽的公园和景点,如湖中岛、五台山、龙潭湖等,是南京市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3.3 夫子庙夫子庙是南京著名的文化景点,建于明代。

这里保存着许多古老的建筑和文物,是南京传统文化的重要代表。

3.4 南京城墙南京城墙是中国现存最长、保存最完整的古城墙之一,是明代建筑的杰作。

南京城墙被誉为中国古代城墙的瑰宝,也是南京历史文化的重要遗产。

四、南京的特色文化4.1 南京话南京话是江苏方言中的一支,具有独特的语音、词汇和语法特点。

南京城市化发展历程

南京城市化发展历程

南京城市化发展历程南京是中国历史悠久的城市,也是国家重要的政治、文化和经济中心之一。

在城市化发展的历程中,南京经历了多个阶段,从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化城市转型,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第一阶段:农业社会在古代,南京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都城之一,曾经是六朝古都。

当时的南京城市化水平相对较低,以农业经济为主导。

人们以种植粮食、养殖牲畜为生,城市规模相对较小,城市建设也相对简单。

第二阶段:工业化起步20世纪初,南京开始迈入工业化的道路。

当时,南京的工业主要集中在纺织、造纸、轻工等行业。

南京的工业化进程带动了城市化的发展,城市人口逐渐增加,城市规模扩大,城市基础设施得到了一定的改善。

第三阶段:改革开放改革开放以后,南京经济迅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

特别是上世纪90年代以来,南京作为长江三角洲地区的重要城市,迎来了快速的城市化发展。

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人口大幅增加,城市基础设施得到了大力改善和建设。

第四阶段:现代化城市近年来,南京城市化进程进一步加快,形成了现代化城市的面貌。

南京的城市规划和建设更加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大量的高楼大厦、现代化的交通网络、完善的公共服务设施,为南京市民提供了更好的生活条件。

在城市化发展的过程中,南京也面临了一些挑战和问题。

一方面,城市化进程带来了大量的农民工进城就业,增加了城市的人口压力和社会问题。

另一方面,城市化也给城市环境和资源带来了压力,如交通拥堵、空气污染、水资源短缺等。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南京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首先,加强城市规划和管理,合理控制城市规模和人口规模。

其次,加强环境保护,提高城市的生态环境质量。

再次,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城市的交通、水电等公共服务设施的供给能力。

此外,南京还注重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提高城市经济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南京的城市化发展历程经历了农业社会、工业化起步、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城市四个阶段。

在这个过程中,南京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城市经济不断发展。

南京的历史与文化

南京的历史与文化

南京的历史与文化南京,位于中国东部,是一座充满历史和文化底蕴的城市。

从古代到现代,这座城市都留下了丰富的历史和文化遗产,为后代留下了宝贵的财富。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探讨南京的历史和文化。

一、南京的历史南京历史悠久,早在6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在此生活。

南京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29年的秦朝,那时的南京是一个小镇,名叫雨花台。

后来,南京逐渐成为重要的政治、文化和经济中心,成为了多个朝代的都城。

在南京的历史上,最有名的当属南京长江大桥,这座桥是中国第一座跨越长江的公路铁路两用桥。

长江大桥建成后,使得南京成为中国东部地区的交通枢纽,同时也成为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标志之一。

二、南京的文化南京不仅拥有丰富的历史,还有浓郁的文化氛围。

南京的文化是中国古代文化和现代文化的融合,是经历了多次变迁后形成的独特文化。

南京的文化中心可以追溯到明代,当时南京成为了中国的文化中心之一,孔子世家在南京也建立了府学。

南京也是诗歌、书画和音乐等多种艺术形式的中心,南京的文化艺术一度达到了较高的水平。

近年来,南京的文化事业也得到了迅速发展。

南京市政府多次出台扶持文化产业的政策,大力推动文化产业的创新与发展。

南京的文化创意产业迅速崛起,成为南京经济发展的新亮点。

三、南京的旅游南京以其独特的历史和文化景观吸引着大量的游客。

南京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包括名胜古迹、文化景点、美食和住宿等。

南京的名胜古迹包括钟山风景区、雨花台景区、明孝陵景区等。

钟山风景区是南京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这里的鸟类资源丰富,是观鸟的好去处。

雨花台景区是中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这里保存了一些中国革命的实物和模型。

明孝陵景区则是明朝朱元璋的陵墓,这里的建筑风格典雅庄重,是中国建筑的瑰宝之一。

南京的美食也有着不可忽视的地位。

南京的美食以鸭子为主要特色,如京师烤鸭和盐水鸭等。

同时,南京的小吃也非常有名,如鸭血粉丝汤、夫子庙小吃等,这些小吃为南京的地方文化增添了浓郁的韵味。

南京城市发展史

南京城市发展史

南京,中国六大古都之一,它位于长江下游南岸,三面环山,一面临江,市内有秦淮河流过其间。

在这独特的地理环境中,一座大都市逐渐形成。

大约在距今五、六千年前,在现在南京城楼和五台山东一带,出现了最早的聚落,这就是北阴阳营新石器时代遗址。

大约在四千年前,又有一批新的民族到这里来生活,他们会用手转轮来制造圆形的陶器,具有一层薄薄的器壁,颜色带灰色以至黑色。

这是新石器时代的黑陶文化。

大约三千多年前又有一支懂得冶炼青铜(铜和锡的合金)技术的部落,从秦淮河方向千迁来,他们会用青铜器制造头、鱼钩和小刀,但大量还是石器。

在时代上,相当于中原地区的商和西周。

近年被发掘出来的这术的新石器时代遗址,在南京地区有二百多处。

到了春秋、战国时代(前770——前221年)在东面太湖流域的奴隶制国家叫吴,西面长江中游的奴隶制国家叫楚。

吴的都城在姑苏(今江苏苏州),楚的都城在郢(今湖北江陵北)。

现在的南京地区处在“吴头楚尾”。

传说吴王夫差曾经在今南京城里冶山,筑冶城,为冶炼的作坊。

吴国东南有个越国,都城会稽(今浙江绍兴),公元前472年越王勾践灭吴,越国为了对付楚国在边境上筑了个越城。

历史上这是第一次在这里筑城公元前333年楚灭越,楚威王在石头山上筑城,叫金陵邑。

南京古名金陵,艰险导源于这个金陵邑。

公元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

建立我国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他四处巡游。

在南京周围的重要城邑停留。

其中的秣陵为一政治中心,所以南京在古代称秣陵。

秦淮河在孕育这些古代城邑上起了很大的作用。

三国时代(公元220年——280年),东吴控有长江中下游。

孙权的统治中心,初在京口(今江苏镇江)后迁秣陵,再迁公安、武昌(今湖北鄂城),终于定都建业。

公元212年孙权从京口迁秣陵,改秣陵为建业,取建功立业的意思。

在汉末军阀混战中,两大古都长安和洛阳都受到严重的破坏,只有建康(建业、南京)在江东于安宁中得到发展。

孙权又派兵到台湾和海南岛,派使者出使南海诸国,有些国家的使臣和商人也和建康交往。

南京六朝古都

南京六朝古都

南京六朝古都南京,位于中国东部,是中国历史悠久而且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之一。

它曾经是中国六个朝代的首都,这些朝代被统称为“六朝”。

在南京这座城市中,留下了许多珍贵的古建筑、文化遗迹和历史文物,这些都见证了它作为古都的辉煌。

南京作为六朝古都的地位可以追溯到公元3世纪的东晋时期。

东晋皇帝将首都迁至此地并开创了南京城。

此后,南京先后成为刘宋、南齐、梁、陈、南朝后梁以及南唐的首都,直到公元14世纪明朝初期的建都北京。

在这段漫长的历史时间中,南京作为六个朝代的都城,经历了许多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的繁荣。

丰富多样的文化和艺术在这里繁盛发展,许多重要的建筑和文化遗址也在这个时期修建和留存下来。

南京作为古都所留下的许多建筑和文化遗迹至今仍然引人注目。

其中最有名的莫过于紫金山上的明孝陵。

作为明朝第一位皇帝朱棣和他的皇后所安葬的地方,明孝陵具有巨大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其建筑风格典雅华丽,构造精巧,令人惊叹不已。

除了明孝陵,还有其他许多重要的古迹也见证了南京作为六朝古都的地位。

夫子庙作为南京的文化中心,传承了中国传统文化和孔子思想的精髓。

南京城墙和城门是古代军事建筑的杰作,代表着古代城市防御的高峰。

鸡鸣寺是佛教的重要圣地,吸引了无数信徒前来朝拜。

南京也是六朝文化的瑰宝所在。

六朝文化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融合了汉族、南方各民族和外来文化的特点。

六朝文化的绝佳代表之一就是石刻艺术。

南京的石刻艺术雕塑精美,内容丰富,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文化的启迪。

除了文化遗产,南京还以其美丽的自然景观而闻名。

紫金山和太湖是南京两大自然宝藏,分别代表了南京城市的繁华和宁静。

这些自然景观与古都的文化底蕴相辅相成,为南京增添了更多的魅力。

总结起来,南京作为六朝古都,承载了丰富的历史和文化传统。

无论是古建筑、文化遗迹,还是独特的六朝文化,都使得南京成为中国重要的历史和文化名城。

游览南京,可以亲身感受到这座古都的魅力和活力,也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悠久的历史和文化。

中国历史南京的发展历程

中国历史南京的发展历程

中国历史南京的发展历程南京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城市之一,有着丰富的发展历程。

下面将详细介绍南京的发展历程。

南京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早期的古代时期。

根据考古学的研究,早在约5,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晚期,已经有人类在南京地区活动。

在古代,南京曾是多个王朝的都城。

这些王朝包括吴、东晋、南朝宋、梁、陈等。

南京作为各个王朝的都城,为了加强自身实力和地位,修建了一系列重要的宫殿、城墙和水利设施。

这些建筑和设施的遗迹至今仍可见到,成为南京丰富历史的见证。

在南京的发展历程中,最为重要的事件之一是明朝的建都。

明太祖朱元璋将当时的金陵改名为南京,并于1368年在此建立了明朝的都城,成为南京的一个里程碑。

南京作为明朝的都城,在朱元璋和他的后继者的统治下,建立了浩瀚的宫殿和官署,形成了独特的明代建筑风格。

这些建筑中最为著名的是明孝陵和明城墙,这是明代建筑的代表作品。

明朝时期的南京,成为中国政治、军事和文化中心,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然而,明朝的繁荣也只是南京发展历程中的一部分。

在明朝的垮台后,南京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清朝在1644年入主中原后,曾一度将南京作为一个重要的行宫所在地。

然而,由于清朝的政策和工程项目主要集中在北方,南京的发展相对较缓慢。

直到19世纪末,才开始有了一些重要的变化。

此时,南京成为了中国近代化运动的一个中心,许多政治和文化团体在南京活动。

这一时期,南京还成为了中国早期的工业中心和商业枢纽。

现在的南京是中国东部地区的一个重要城市。

作为江苏省的省会,南京在经济、文化和科技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发展。

南京还拥有许多重要的大学和研究机构,吸引了大量的学生和学者。

此外,南京还以其丰富的历史和文化资源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夫子庙、明孝陵、中山陵等历史古迹,以及湖滨路、鸡鸣寺街等传统街区,都是南京旅游的热门景点。

综上所述,南京的历史发展可以追溯到古代,并经历了各个王朝的统治。

明朝的建都和明代的繁荣,以及南京在近代历史中的重要地位,都是南京发展历程中的重要节点。

历史南京近代史发展

历史南京近代史发展

无锡太湖学院《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实践调查报告题目:悠久南京学校专业:环境设计131学生姓名:吴曼婷,王晓佳,李双圆,沈思怡,于倩倩,牛璐学号:指导老师:2014年6月15 日悠久南京南京不得不是个好地方,南京山水城林融为一体,江河湖泉相得益彰。

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所以南京春秋短、冬夏长,冬夏温差显著,四季各有特色,。

总体来说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冬冷夏热、雨量充沛,光照充足,修生养心,的好地方______题记春夏秋冬南京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具有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冬冷夏热、雨量充沛,光照充足,热量丰富,雨热同季的特点。

冬季受欧亚大陆气团影响,天气晴朗、寒冷、干燥。

初夏受锋面雨带影响,南京进入梅雨季节,降雨明显增多,大、暴雨频繁出现。

梅雨过后进入盛夏,天气晴燥,常会形成伏旱。

春秋两季是冬、夏交替过程中的季节,多以干燥凉爽天气为主。

适宜植物生长的无霜期约225天。

洪涝、干旱、暴雨、连阴雨、台风、高温、强对流天气(雷暴、飑线,冰雹等)、寒潮、低温、霜冻、大风、雾等灾害时有发生。

石头城关于石头城的由来,要追溯到两千多年前战国时代。

据史书记载,周显王三十六年(公元前333),楚国(都城郢,即今湖北江陵)灭了越国(都城吴,即今苏州),楚威王设置金陵邑,并在今清凉山上筑城。

秦始皇二十四年(公元前223年),楚国灭亡,秦改金陵邑为秣陵县。

相传三国时,诸葛亮在赤壁之战前夕,出使东吴,与孙权共商破曹大计。

据说,诸葛亮途经秣陵县时,特地骑马到石头山观察山川形势。

他看到以钟山为首的群山,像苍龙一般蜿蜒蟠伏于东南,而以石头山为终点的西部诸山,又像猛虎似地雄踞在大江之滨,于是发出了“钟山龙蟠,石头虎踞,真乃帝王之宅也”的赞叹,并向孙权建议迁都秣陵。

孙权在赤壁之战后,迁移到秣陵(今南京),并改称秣陵为建业。

第二年就在清凉山原有城基上修建了著名的石头城。

当时长江就从清凉山下流过,因而石头城的军事地位十分突出,孙吴也一直将此处作为最主要的水军基地。

南京城市历史发展资料

南京城市历史发展资料
升州。真宗天禧二年以升州为江宁府。高 宗建炎元年改江宁为帅府,三年复为建康 府。高宗南渡改建康府。
元 - 元世祖至元十二年下江南及建康府治开 省,大德元年,益都新军万户府自宁国移 镇建康路。天历二年,改建康路为集庆 路。
(8)南京 明 - 洪武元年建都南京,改集庆路为应天府,
直隶中书省。永乐十九23年),楚国灭 亡,秦改金陵邑为秣陵县。均属鄣郡。
(4)建业、邺(石头城、石首城)
东吴 公元212年,三国时期的吴主孙权在金陵邑故址, 利用西麓的天然石壁做基础修筑了石头城。石头 城临江控淮,恃要凭险,可以贮藏兵械和粮饷。 因此,它是东吴水军江防要塞和城防据点。石头 城周长6里左右。公元229年孙权在此建都,始创建 业城,这是南京作为都城的正式开始,至今已有 1700余年。 当年建业城的内外,人工运河与自然 江河纵横相接,三吴地区(吴郡、吴兴和会稽) 丰富的物资,可以通过江南水网直接运抵都城内 的仓城。石头城下的长江码头经常停泊有数以千 计的船舰,曾经远航至台湾、海南岛和朝鲜半岛 等地,并与日本及南海诸岛有着密切的文化往来。
(5)建康 东晋 南朝
东晋及被称为“南朝” 的宋、齐、梁、陈是年代 相继的5个王朝(317-589年),她们的都城是在 吴建业的基础上扩大而成的,太康三年 (282), 分秣陵北另置建邺县。后避愍帝司马邺讳更名建 康。东晋南朝相承不改。改名叫建康。连同在此 之前的东吴,常被人们称作“六朝”,所以南京 又有六朝古都” 之称。东晋至南朝时,农业、手 工业有了重要进步,主要表现在开垦良田、炼钢 术、造纸术和制瓷术,农业、手工业的发展带来 商业繁荣。都城内外的大小商市有100多个,商品 的范围相当广泛。与海外诸国的经济文化来往, 也比东吴时更为频繁。
经历了300余年的“六代豪华”以后,到隋唐时期 金陵便步入了低潮,这是由于隋唐的统治者惧怕 在金陵再出现割据政权。唐代的金陵已降为一般 的州县,六朝的城阙宫殿,在隋兵灭陈时即被平 毁,六朝的历史遗迹,仅为文人学士、诗人词客 的凭吊对象,故唐诗中有关金陵怀古的诗篇甚多。 不少著名的诗人都曾访问过金陵,尤以李白的访 问次数最多。

南京城市历史发展(一)

南京城市历史发展(一)

南京城市历史发展(一)【引言概述】南京是中国具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的城市之一。

自古以来,南京扮演了重要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角色。

本文将从南京城市历史发展的角度,探讨其丰富的历史沿革,并重点介绍南京的建筑风格、名胜古迹、文化底蕴以及城市规划等内容。

【正文】一、南京的建城沿革1. 南京的建城起源于古代史,最早可以追溯到约公元前495年的吴国时期。

2. 南京在明朝时期成为中国的首都,并进行了大规模的城市规划和建设工作。

3. 清朝时期,南京再次成为重要的政治中心,修建了许多宏伟的建筑,如夫子庙、明孝陵等。

4. 在20世纪初的民国时期,南京成为临时首都,推动了城市现代化进程。

二、南京的建筑风格1. 南京古城墙是南京建筑的代表性标志,展现了传统的城市防御系统。

2. 明清时期的建筑风格对南京的城市景观产生了深远影响,以黄金分割比例和富丽堂皇的装饰为特点。

3. 南京的民居建筑体现了江南地区的独特风情,以精美的木结构、雕花和园林为特色。

三、南京的名胜古迹1. 中山陵是中国现代史上重要的地标之一,作为孙中山先生的陵墓,吸引着大量游客。

2. 紫金山是南京的自然风景名胜区,拥有秀丽的山水景观和丰富的植物资源。

3. 夫子庙是南京的文化名所,富含传统的文化元素和庙堂建筑风格。

四、南京的文化底蕴1. 南京曾是六朝古都,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和历史记忆。

2. 南京的文化底蕴体现在文学、绘画、戏曲和艺术等多个方面。

3. 南京大学、东南大学等高等教育机构的存在,使南京成为中国文化智慧的重要源泉。

五、南京的城市规划1. 近年来,南京进行了大规模的城市更新和改善计划,提升了整体城市形象和功能。

2. 南京奥体中心、金陵图书馆等大型城市建设项目,为城市发展增添了新的亮点。

3. 南京的城市规划注重融合传统文化与现代发展,创造了独特的城市风貌。

【总结】南京作为中国具有丰富历史和文化底蕴的城市,在城市历史发展方面经历了多个重要阶段。

其建筑风格、名胜古迹、文化底蕴以及城市规划都是南京鲜明的特点。

南京城的历史沿革与文化遗产保护

南京城的历史沿革与文化遗产保护

南京城的历史沿革与文化遗产保护南京作为中国重要的历史文化名城,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产。

本文将对南京城的历史沿革及其文化遗产保护进行探讨,以凸显南京作为文化名城的重要性。

一、南京城的历史沿革南京位于中国东部,长江下游,是中国历史上多个朝代的首都。

以下将从三个时期分别介绍南京城的历史沿革。

1. 南京城的建立与六朝时期南京城最早见于《史记》,记载为吴国吴王夫差所建。

然而真正发展壮大的是在东晋时期。

南京因地势险要,交通便利,成为东晋时期重要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随后,南京成为六朝时期南朝的首都,先后有宋、齐、梁、陈、南梁、南陈等朝代先后建都南京,使南京在政治、军事、文化等方面发展繁荣。

2. 明代南京城的辉煌明朝时期,南京成为中国的首都,其地位和影响力在世界上得到广泛认可。

明朝的第一位皇帝朱元璋曾在南京建都,并在南京构筑了壮丽的宫殿和城垣。

南京城保留了众多明代建筑群,如明孝陵、明城墙、夫子庙等,这些都是南京城历史沿革中的重要见证。

3. 近现代南京城的变迁在近代,南京曾多次成为中国政治中心。

辛亥革命后,南京成为中华民国的临时首都。

抗日战争期间,南京曾是日本侵华军事占领的重要据点,在此期间发生了南京大屠杀等惨绝人寰的事件。

1949年以后,南京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至此,南京成为现代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二、南京城的文化遗产保护南京城的文化遗产保护是南京城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任务之一。

以下将从保护意义、保护措施和保护成果三个方面介绍南京城文化遗产保护的情况。

1. 文化遗产保护的意义南京城作为重要的历史文化名城,具有丰富的历史和文化遗产,对于了解中国的历史和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南京城的文化遗产是南京人民的精神财富,是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

保护南京城的文化遗产,有助于增强民族自信心,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提升城市形象,吸引更多游客和投资者。

2. 文化遗产保护的措施南京城对文化遗产的保护注重综合治理,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南京简介及历史概况介绍

南京简介及历史概况介绍

南京简介及历史概况介绍南京,简称宁,江苏省省会,副省级城市,是全省政治、经济、科教和文化中心。

作为中国四大古都之一,南京素有“六朝古都”、“十朝都会”之美誉。

历史源远流长,文化底蕴厚重,各类遗存众多,历史名人辈出,是中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

35万~60多万年前起就有猿人在南京地域生活,汤山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址出土了南京猿人化石。

在市中心的鼓楼岗北阴阳营、江宁区陶吴乡咎庙等地,发现200多处6000多年前新石器时代的遗址,出土大量的陶器和石、骨制成的生活用具。

秦始皇南巡时改金陵邑为秣陵县,并以金陵地区起,筑建穿越今江苏东南和浙江东北部的驰道。

公元229年,吴大帝孙权在此建都,改秣陵为建业。

吴都城以今太平路一带为中轴线,南拥秦淮,北倚后湖,周长20里19步(折合今8.5公里左右)。

孙权在这里建造了巨大的海船,高达5层,4樯4帆。

公元230年,派将军卫温、诸葛直等率兵万人,航行到夷洲(今台湾),又派将航行去辽东、高句丽(高丽,都城在今吉林集安县一带,公元427年迁平壤)。

此后,东晋、南朝的宋、齐、梁、陈均相继在此建都,故南京有“六朝古都”之称。

六朝建康都城文化璀璨,刘义庆的《世说新语》、刘勰的《文心雕龙》、钟嵘的《诗品》、昭明太子的《文选》、范晔的《后汉书》、裴松之的《三国志注》、沈约的《宋书》和萧子显的《南齐书》等都在中国文学及史学宝库中光彩夺目。

都城金迷纸醉,畸形发展,居民28万户左右,城中僧尼多时达10余万,佛寺穷极宏丽。

唐朝杜牧有“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的咏叹。

隋唐两代金陵处于建都于北方朝廷的刻意压抑、贬低和经济、文化不断发展强大的矛盾之中。

政区建制在唐代有130年降为润州属县,但仍不失为东南地区的经济、文化中心之一。

李白、刘禹锡、杜牧、李商隐等大诗人都在这里生活、游览过。

隋唐之后五代时的中国,诸雄相争,战乱不断。

而南唐国建都金陵府,偏安江南,自杨吴始,70多年境内没有发生大的战争。

秦淮河两岸集市兴隆,商贾云集。

南京的发展历程

南京的发展历程

南京的发展历程南京,作为中国历史悠久的古都之一,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

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南京经历了许多风风雨雨,见证了中国的辉煌与艰难。

下面将从南京的起源、历史重要事件和现代发展三个方面,简述南京的发展历程。

南京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大约2000多年前的秦朝时期。

那时南京地区被称为“蒋山”,是一个农业发达的地区。

随着秦朝的灭亡,南京地区进入了混乱的时期。

直到南京三国时期(东吴时期)的建康建城,南京正式成为一座城市。

南京的发展在明朝时期达到了巅峰。

明朝第一个皇帝朱元璋曾在南京建都,并以南京为首都。

在这个时期,南京发展成为了中国最大的城市之一,经济、文化繁荣。

明代孔庙、夫子庙、明城墙等许多古迹都建立在这个时期,成为了南京的标志性建筑。

然而,南京的辉煌只是有限的。

明朝灭亡后,南京受到了清朝的统治。

在清朝时期,南京地位下降,直到中华民国成立后才重新回到了全国的政治舞台。

1912年,南京成为了中华民国的首都,并建立了许多政治、教育机构,如国立中央大学(今南京大学)和国立东南大学(今东南大学)等。

然而,南京仅仅作为临时首都存在了不到十年的时间。

1937年,由于抗日战争的爆发,南京又一次成为了中国的首都。

在这个时期,南京经历了历史上著名的南京大屠杀,成为了世界上令人震惊的悲惨事件之一。

抗日战争胜利后,南京再一次成为了国共内战的重要战场。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南京不再是中国的首都。

并且,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南京所拥有的许多历史遗迹和文化财富遭到破坏。

改革开放以来,南京经历了快速的现代化发展。

特别在1984年,南京成为了中国最早的四个经济特区之一。

随着经济的发展,南京在科技、教育、文化等方面有了飞跃的进步。

近年来,南京更是成功举办了多次重要的国际性活动,如2010年青奥会、2014年亚洲青年运动会和2019年世界田径锦标赛等。

可以说,南京的发展历程既是中国历史的缩影,也是中国现代化进程的见证。

从古代的文化名城到现代的现代化城市,南京充满了独特的魅力。

南京城的历史经济与商业发展

南京城的历史经济与商业发展

南京城的历史经济与商业发展南京,作为江苏省的省会城市,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底蕴。

这座城市曾经是中国的首都,自古以来就是政治、文化和经济的中心之一。

本文将探讨南京城的历史经济与商业发展,揭示其繁荣与衰落的轨迹。

一、古代南京城的商业兴盛在古代,南京城作为江南的商业枢纽之一,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独特的交通优势。

城市内有密集的河流和湖泊,使得南京与周边城镇的贸易十分繁荣。

各种商品、文化和人才都可以通过这条交通纽带流动,促进了南京商业的蓬勃发展。

尤其是在明代,南京成为了明朝的首都。

这一时期,南京城商业繁荣程度达到了巅峰。

各种行业和产业在南京得到了迅速发展,商人们纷纷涌入南京开展贸易活动。

同时,作为皇宫所在地,南京还吸引了大量的官员和贵族,形成了庞大的消费市场。

这使得南京成为了全国最重要的商业城市之一。

二、近现代南京城的经济衰落然而,近代以后,南京城的经济发展遭遇了一系列的挑战和困难。

首先是政治和军事的动荡。

在清朝灭亡之后,南京再次成为了中国的首都。

然而,随着政权更迭和战乱的频繁发生,南京的经济逐渐衰落。

各种政治动荡导致了商业环境的不稳定,投资热情大幅下降。

此外,战争也给南京的基础设施和工业发展带来了重大破坏,进一步削弱了南京的经济实力。

到了近代,南京的命运再次发生了转折。

中华民国的建立使得南京成为了一时的政治中心,经济也得到了一定的恢复和发展。

但由于诸多原因,南京并没有能够保持长期的繁荣。

在国共内战之后,南京失去了政治地位,经济陷入了长期的低迷状态。

三、现代南京城的经济复兴然而,近年来,南京的经济又迎来了新的转机。

改革开放以后,南京积极吸引外资,加快城市发展步伐。

大量的投资涌入南京,推动了城市的经济复苏和发展。

此外,南京还积极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形成了以信息技术、生物医药等为主导的新兴产业,为南京的经济增长注入了新的动力。

同时,南京还致力于打造国际化的商业环境。

多个国际商业园区的建设,吸引了一大批跨国公司和高新技术企业来南京投资兴业。

南京历史上的六朝古都

南京历史上的六朝古都

南京历史上的六朝古都南京作为中国历史悠久的城市之一,曾经是六个不同朝代的古都,这使得它成为了中国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六朝时期是南京古都历史中的一个重要阶段,对于南京的发展和文化传承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介绍南京六朝古都的历史背景、建筑风格以及对南京历史文化的影响。

一、南京六朝古都的历史背景南京六朝古都的历史始于222年,当时东晋皇帝刘备迁都建立了建业(即今日南京)。

之后,南京相继成为宋、齐、梁、陈、南朝宋五个朝代的都城,这段历史长达229年,至589年才结束。

六朝时期的南京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达到了顶峰,成为了中国南方最富有和繁华的城市之一。

二、南京六朝古都的建筑风格六朝时期,南京的建筑风格呈现出独特的特点,既融合了北方和南方的建筑风格,又形成了自己独有的风貌。

这种建筑风格以宫殿、寺庙和陵墓为代表,具有鲜明的六朝时期特色。

其中,南京市区的建筑多为木质结构,富有南方建筑的特色,而陵墓和宫殿则更多地采用了砖石结构,兼具了北方建筑的风格。

三、南京六朝古都对南京历史文化的影响南京六朝古都对于南京的历史文化影响深远。

首先,在文化方面,南京六朝时期出现了许多文学巨匠和学者,比如陆机、谢灵运等,他们的作品至今仍被广泛传诵。

其次,在艺术方面,南京六朝时期的绘画和雕塑工艺技术达到了独特的高度,对中国古代艺术产生了积极影响。

此外,南京六朝时期的建筑风格也对后来的南京建筑产生了重要影响,可以说是南京建筑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四、南京六朝古都的现状和保护虽然南京六朝古都的历史已经悠久,但在历史发展中也经历了许多变迁。

如今,南京已经成为现代化大都市,很多六朝时期的建筑已经不复存在。

不过,南京市政府对于保护六朝古都的历史和文化遗产非常重视,积极推动相关的保护工作。

例如,南京市目前已经将六朝时期的建筑遗址进行了系统整理和保护,并且相应的历史文化景点已对游客开放,以便更多的人了解和体验南京六朝的历史魅力。

总结:南京六朝古都以其独特的历史背景、建筑风格和文化影响,成为了中国历史上重要的一段历史。

南京发展史

南京发展史

南京发展史南京作为一座具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底蕴的城市,其发展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

以下是南京发展史的简要概述:1. 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472年,越王勾践在南京地区建立了越城,这是南京历史上最早的城池。

2. 秦汉时期:公元前21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后,设立了秣陵县,治所在今南京市区。

东汉末年,孙权在南京地区建立了东吴政权,将秣陵县改为建业县。

3. 三国时期:公元222年,孙权在南京修建了著名的石头城,作为东吴政权的都城。

4. 晋朝时期:公元282年,晋武帝将建业县升格为秣陵郡,南京地区的政治地位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5. 南北朝时期:公元552年,梁朝皇帝萧衍将都城迁至建康(今南京),南京再次成为江南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6. 隋唐时期:公元618年,隋朝统一了南北朝,将南京地区的秣陵郡改为蒋州。

唐朝时期,南京地区的经济发展迅速,成为了江南地区的交通枢纽和商业重镇。

7. 宋元时期:北宋时期,南京地区改为江宁府,成为江南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南宋时期,南京继续作为江宁府,是抗金、抗蒙的重要基地。

元朝时期,南京地区设立了行省,政治地位有所下降。

8. 明清时期:明朝时期,南京成为明朝的都城,修建了规模宏大的南京城墙。

清朝时期,南京成为了江南地区的文化和经济中心。

9. 民国时期:民国时期,南京成为了中华民国的首都,进行了大规模的城市建设。

10.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南京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城市发展迅速。

改革开放以来,南京在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成为了我国东部地区的重要城市。

综上所述,南京的发展史悠久,历经多个朝代的变迁,积累了丰富的文化底蕴。

今天,南京继续发挥着重要作用,成为我国东部地区的重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我的家乡历史悠久的南京城市

我的家乡历史悠久的南京城市

我的家乡历史悠久的南京城市南京是中国的历史名城之一,其悠久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近2500年前。

作为江苏省的省会,南京承载了丰富的文化遗产和历史记忆。

本文将从南京的起源、历史名人、建筑文化以及历史事件等方面介绍南京这座历史悠久的城市。

一、起源与发展南京这个名字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29年的秦朝时期,当时设有一个南京县。

后来,在十六国时期的东晋时代,南京成为当时的东晋都城。

此后,南京成为了多个朝代的都城,如刘宋、南朝梁、南朝陈、南朝齐等。

南京的地理位置优越,位于长江下游,交通便利,因此逐渐成为政治、军事和经济中心。

二、历史名人南京是众多历史名人的诞生地和活动地。

在南京的历史长河中,出现了众多才华横溢的文人、政治家和军事家。

其中最著名的要数明朝的太祖朱元璋,他在南京建立了明朝的都城,并制定了一系列重要政策,推动了中国历史的发展。

此外,还有明朝的杨继盛、清朝的李鸿章等历史名人,他们对南京的发展和历史进程做出了重要贡献。

三、建筑文化南京以其独特而壮观的建筑群而著名。

明代的明孝陵、紫金山的鸡鸣寺和南京城墙等都是南京建筑文化的代表。

明孝陵是明朝的皇家陵墓,融合了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精华,是世界文化遗产。

鸡鸣寺则是我国佛教的重要寺庙之一,建筑风格庄严肃穆,给人以宁静和平和的感觉。

此外,南京城墙作为中国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城墙之一,见证了南京作为防御要塞的重要地位。

四、历史事件南京的历史也承载了许多重大的历史事件。

其中最为人所熟知的要数南京大屠杀。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南京成为了日本侵略军的目标,曾经历了一段黑暗的历史。

南京大屠杀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残忍性最高的一次屠杀事件,对于南京和全世界的人们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总而言之,南京作为中国的历史名城,拥有着悠久而丰富的历史文化。

从起源与发展、历史名人、建筑文化到历史事件,南京都有着自己独特的特点和贡献。

无论是历史爱好者,还是普通游客,都能在南京感受到那份沉重而又庄严的历史氛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为南唐国都的金陵城,在南京城市发展上也是一个重要 的转折点,即改变了六朝时建康都城将政治区与工商业区 和居民区分离的状况,而将城池南迁到以秦淮二十四航为 中心的位置。在南唐金陵城的范围内,千余年来一直是南 京人口最密集、工商业最繁盛的地带。

(7)江宁、吉庆、 宋 - 宋太祖开宝八年平南唐,以江宁府为 升州。真宗天禧二年以升州为江宁府。高 宗建炎元年改江宁为帅府,三年复为建康 府。高宗南渡改建康府。 元 - 元世祖至元十二年下江南及建康府治 开省,大德元年,益都新军万户府自宁国 移镇建康路。天历二年,改建康路为集庆 路。
无 梁 殿
明 长 城 城 砖
明故宫石刻
(9)清代的南京和太平天国的天京 清 - 顺治二年平江南,改南京为江南省, 应天府为江宁府,设经略招抚内院大学士。 四年改经略招抚为总督,辖江南、江西、 河南三省。总督治所及江宁府治皆在此。 十八年为左布政使,领安庆等府州,分置 右布政使,驻苏州,领江宁等府州。康熙 三年改总督,专辖江南省,六年定为江苏、 安徽二布政使司。二十一年复改总督,辖 江南、江西二省。乾隆二十五年,复设江 苏布政使司於江宁府。

(8)南京 明 - 洪武元年建都南京,改集庆路为应天府, 直隶中书省。永乐十九年迁都北京,金陵遂为留 都。
公元1368年朱元璋登上皇帝宝座,国号大明,下 令以应天府为“南京” ,南京的名称就是从这个 时候开始。1378年改南京为京师,明初建都南京, 历洪武、建文、永乐三帝,前后53年。1421年明 成祖朱棣迁都北京,以南京为“留都”,仍保留 着皇宫,设五府、六部、都察院等中央机构。

(2)越城:公元前472年,越王勾践令范蠡筑城 以图消灭楚国,称霸江淮。这便是在建业建造的 最早的一座城池,后人称它为“越城 。
(3)金陵邑 公元前472年,战国初年,越国本想征服楚 国,结果反被楚国打败。楚国征服越国后 “尽取吴故地,东至于浙江”,置江东郡。 楚威王熊商欲借长江天堑为屏障以图谋天 下,遂于公元前333年建城,置金陵邑。 秦始皇二十四年(公元前223年),楚国灭 亡,秦改金陵邑为秣陵县。均属鄣郡。
朱元璋称帝的前两年,即公元1366年就下令新建宫城和改筑应天府城。 历时21年之久,筑成号称方圆96里,实测为33.676公里的砖城。 南 京城在现存的古城垣中,不仅是我国第一而且是世界之最。明代南京 皇宫位于城的东部,建筑宏伟壮丽。曾为明初洪武、建文、永乐三代 皇帝所使用。明成祖迁都北京,建造北京皇宫时,就是以南京皇宫为 蓝图的。
南京城市历史发展的 变迁
南京简介

“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南京是著名的历史 文化名城,是中国的四大古都之一。南京汤山猿 人头骨化石的出土,表明50 万年前南京就是人类 聚居之地。南京有着近2500年的建城史。自公元 三世纪以来,先后有东吴、东晋和南朝的宋、齐、 梁、陈,以及南唐、明、太平天国、中华民国10 个朝代和政权在此建都立国,南京故有“六朝古 都”、“十朝都城”之称。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 南京已成为新时代的创业热土,新世纪的创新家 园。
百 万 雄 师 过 大 江
62年南京新街口
68年长江大桥通车
84 年 摄 于 长 干 桥
新南京



南京市江苏省省会,简称宁,位于北纬32°03′, 东经118°47′,地处长江三角洲,距入海口380 公里,是我国东西水运大动脉—长江与南北陆运 大动脉——京沪铁路的交汇点,素有“东南门户, 南北咽喉” 之称。 南京是长江下游地区的经济、文化、金融、 商贸中心城市之一,也是一座山水城林交相辉映、 古都特色于现代文明融为一体的滨江城市。 南京辖区总面积 6598平方公里,市区面积 4730 平方公里,城市化水平超过75%。现辖玄武、 白下、鼓楼、建邺、秦淮、下关、雨花台、栖霞、 江宁、六合、浦口11个区和溧水、高淳2个县。全 市常住人口740余万。

1927年国民政府定都南京后,对南京城市曾作了 一些规划。规划以明故宫一带为中央政治区,新 街口一带为商业中心区,江苏路一带为花园住宅 区,城南和城北为一般住宅区。建造了“中央博 物院筹备处”、“中央医院”、“黄埔军官学 校”、明故宫机场等几项较大的建筑。1929年建 成中山路和陵园路。当年,孙中山灵柩南下安葬 时,即经这条大道。后来又陆续修了几条柏油路。 在新街口、大行宫、太平路一带建了一批银行、 商场、酒楼和旅馆等。这样,明清以来的南京城 区有了一定的改观。
祝愿南京越来越好!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谢谢观赏!
南京的起源

考古发现表明,大约30万年前南京就有了 古人类的活动,6000年前南京就出现了原 始村落,聚居着本地原始居民,时至今日, 已经历了无数世代的生息繁衍。

大约在六千年前南京市区的中心鼓楼岗一带,就 有原始居民居住。考古工作者曾先后在这里挖掘 了面积约11万平方米的北阴阳营原始村落遗址。 他们以采集、捕鱼、狩猎和原始农业为主,以陶 器作为主要的生活用具。到了三四千年以前,北 阴阳营原始居民的后代们逐渐掌握了冶炼青铜的 技术,生产力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在南京市所辖 的大江南北两岸已经发现了两百处左右这一时代 的村落遗址,尤以秦淮河中游的江宁县湖熟镇一 带最为密集,故有“湖熟文化”之称。
南京的名称变迁及朝代演变

南京的历史名称极多(依照时间顺序): 例如:冶城、越城、金陵邑、建业、建康、江宁、 集庆、南京。 因为地理环境的伏势,历代南京皆 为军事或商业重镇,甚至是为首都。所以宫殿遗 址极多。 黄帝 - 属江南。 唐虞夏商 - 属扬州。

冶城阁---竹林七贤

(1)冶城:吴王夫差所建。 周 - 为吴国,吴王夫差筑治城。公元前495年(东 周敬二十五年),吴王夫差在朝天宫后山设立冶 城,铸造兵器,此处便成为吴国的冶铸重镇。故 称冶城。


明清两代交替期间,南京城并未遭到什么 破坏,清政府在此设立了两江总督衙门, 管辖江苏、江西和安徽3省,仍然保持了南 京作为东南重镇的地位。
晚 清 南 京 街 头

1853年3月,广西桂平县金田村起义的太平军进抵 南京城。天王洪秀全直接至两江总督署,不久即 就此改建为“天朝宫殿”(1853-1864年)太平 天国建都天京期间,曾经在此颁布了以废除封建 土地制度为核心的“天朝田亩制度”,推行了耕 者有其田的政策。在太平军内部实行平均分配的 “圣库”制度,并设立诸匠营和百工衙等统一管 理各种手工业的机构,还实行了解放妇女和逐步 开放商业的政策。 由于太平天国政权的种种失误,使清政府得以重 新聚集力量来反扑。1864年7月天京终于被攻陷。 清军入城后,洗劫了天王府及其他王府和仓库, 并纵火焚烧,使金陵遭到了一次浩劫,连明故宫、 明孝陵及大报恩寺琉璃塔亦均被毁。
清 代 文 人 甘 熙 故 居
南京市政府决定对 一座清代豪宅 进行复修、还原
清式门楼
南京博物馆

(10)中华民国时期的南京 1911年10月10日爆发的辛亥革命,一举推翻了清 王朝,埋葬了封建帝制。同年12月,宣布起义的 17省代表在南京集会,宣布改国号为中华民国, 以公元1912年为中华民国元年,以南京为临时首 都,并选举孙中山先生为临时大总统。孙中山先 生于1912年元旦从上海乘专车来南京就职,临时 大总统府就设在清代的两江总督署内,今遗址犹 存。其后,在经过了十余年的军阀统治以后, 1927年至1949年期间,中华民国政府又再度建都 于南京。

东晋以来,佛教在江东逐渐盛行。六朝时期,建 康城内外寺宇比比皆是。晚唐诗人杜牧对此作了 生动的描述:“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 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当年 建康城郊,帝王的离宫园囿,大族的府第别墅, 与佛寺和陵墓错落其间,形成所谓“六代豪华” 的表面繁荣局面。

(6)金陵 南唐 经历了300余年的“六代豪华”以后,到隋唐时期 金陵便步入了低潮,这是由于隋唐的统治者惧怕 在金陵再出现割据政权。唐代的金陵已降为一般 的州县,六朝的城阙宫殿,在隋兵灭陈时即被平 毁,六朝的历史遗迹,仅为文人学士、诗人词客 的凭吊对象,故唐诗中有关金陵怀古的诗篇甚多。 不少著名的诗人都曾访问过金陵,尤以李白的访 问次数最多。
南 京 总 统 府

(11)水深火热中的南京(被日侵略和内战时期) 1937年11月,日本侵略军侵占上海后分三路进攻南京。蒋 介石于12月5日逃离南京,国民党政府所属机构分别迁往 武汉和重庆。12月13日,日军占领了整个南京城。日军一 进入南京,就开始了灭绝人寰的大屠杀。我无辜同胞惨遭 杀害达30万人以上。日军占领南京后,把侵华日军总司令 部设在南京,后来,以汉奸梁鸿志为头子的维新政府和以 汉奸汪精卫为头子的伪政府均设立于南京,使南京成为日、 伪统治中心。1945年8月14日,日军宣布投降,9月9日 “中国战区日本投降签字典礼”在南京黄埔路陆军总部大 礼堂举行。1946年5月,国民政府还都南京。 1946年5月3日,以周恩来为首的中共代表团到南京,就维 护停战协定和政协决议的问题,继续与国民党进行谈判斗 争。11月15日,国民党反动派悍然推翻政协决议,发动了 反人民的全面内战。

(5)建康 东晋 南朝 东晋及被称为“南朝” 的宋、齐、梁、陈是年代 相继的5个王朝(317-589年),她们的都城是在 吴建业的基础上扩大而成的,太康三年 (282), 分秣陵北另置建邺县。后避愍帝司马邺讳更名建 康。东晋南朝相承不改。改名叫建康。连同在此 之前的东吴,常被人们称作“六朝”,所以南京 又有六朝古都” 之称。东晋至南朝时,农业、手 工业有了重要进步,主要表现在开垦良田、炼钢 术、造纸术和制瓷术,农业、手工业的发展带来 商业繁荣。都城内外的大小商市有100多个,商品 的范围相当广泛。与海外诸国的经济文化来往, 也比东吴时更为频繁。
南京大屠杀

(12)南京解放
辽沈、平津、淮海三大战役以后,国民党的精锐主 力部队几乎丧失殆尽。1949年元旦,蒋介石在美帝国主义 者的授意下为了争取喘息时间又在南京玩弄假和平阴谋, 发表了一个“引退求和”声明。4月1日,国民党政府和谈 代表团飞赴北平,4月20日北平和谈破裂,4月21日,毛泽 东和朱德发出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我百万雄师,在 千里长江分三路渡江作战。4月23日深夜,人民解放军渡 过长江,4月24日晨解放军先遣部队直奔“总统府”,把 胜利的红旗插上了蒋介石“总统府”的门楼上。从此,南 京这座世界闻名的文化古城获得了新生,永远归入人民的 怀抱。捷报传到北平,毛泽东写下了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的不朽诗篇; 钟山风雨起苍黄, 百万雄师过大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