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古城城市形成与发展
我的家乡深受历史文化熏陶的南京古城市
我的家乡深受历史文化熏陶的南京古城市南京,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是我深爱的家乡。
它位于华东地区,是江苏省的省会,也是中国最重要的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南京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底蕴,这使得它成为了中国乃至世界上令人瞩目的旅游目的地之一。
起初,南京作为中国古代东南部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曾是多个朝代的都城。
自东晋建都以来,南京一直是中国重要的政治中心之一。
特别是明朝时期,南京成为了中国的首都,这段历史为南京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南京古城区位于长江北岸,它是南京历史文化最为集中的地方之一。
古城区内有许多重要的历史遗迹,其中最为著名的要数明代古建筑群——明孝陵。
明孝陵是明朝第一位皇帝朱棣(即明成祖)和他的皇后的陵墓,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大最豪华的石刻陵墓之一。
明孝陵的规模宏大,建筑精美,融合了中国传统建筑风格和绘画艺术,展示了当时的建筑技艺和工艺水平。
除了明孝陵,南京古城区还有其他许多著名的历史遗迹,如紫金山文化景区、夫子庙、秦淮河等。
紫金山是南京的母亲山,它不仅是南京的天然屏障,还是南京市民休闲、运动的去处。
夫子庙是中国著名的文化旅游区之一,这里保存了很多传统建筑和文化艺术,游客可以在这里感受到南京的历史和文化底蕴。
秦淮河是南京的一条重要水道,也是中国四大历史文化名河之一,沿岸有许多古老的建筑和文化景点,游览秦淮河可以领略到南京浓厚的历史氛围。
除了历史遗迹,南京还以其丰富多样的博物馆和艺术馆而闻名。
南京博物院是中国最重要的博物馆之一,收藏了大量珍贵的文物,展示了中国深厚的历史和文化。
南京国际艺术中心是一个集艺术展览、表演和教育为一体的综合性文化艺术场所,这里举办了许多世界级的艺术展览和演出,吸引了大量的艺术爱好者。
南京的历史文化熏陶不仅体现在建筑和文物上,也体现在南京人民的生活方式和艺术表达上。
南京人民热爱文化艺术,喜欢参加各种文化活动。
南京的传统音乐、舞蹈和戏曲艺术也具有独特的风格,深受国内外观众的喜爱。
南京历史事件大全
南京历史事件大全导语:南京,作为中国历史悠久的古城之一,承载了许多重要的历史事件。
本文将为您介绍一些南京的历史事件,带您一起回顾这座城市的辉煌与苦难。
一、建都南京(公元229年)公元229年,吴国孙权将都城迁至南京,标志着南京的建都历史开始。
南京成为六朝时期最重要的都城之一,同时也是中国历史上建都时间最长的城市之一。
二、南京城(公元1368年)公元1368年,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在南京建立大明王朝,将南京筑为明朝的都城。
南京城的建设标志着中国历史上重要的一步,也为南京奠定了其国家政治和文化中心的地位。
三、明宣德宫(公元1420年)宣德宫是明朝皇帝朱棣在南京所建的皇宫,是中国历史上最宏伟的宫殿之一。
宣德宫的修建不仅显示了明代建筑的独特风格,还展示了当时社会繁荣和文化盛世的景象。
四、中外租界(19世纪)19世纪末,南京成为中国的开埠城市,形成了中外租界。
南京租界的建立,标志着南京与外国各国贸易和文化交流的兴盛,也为南京的现代化进程打下基础。
五、南京大屠杀(1937年)1937年,日本军队占领南京,发生了著名的南京大屠杀。
这场屠杀导致数十万无辜平民和军人惨遭杀害和强暴,成为二战期间最大的一起战争暴行之一。
这场血腥的历史事件给南京造成了巨大的伤痛,也成为了世界关注的焦点。
六、南京大学(1902年)1902年,江宁高等师范学校(南京大学前身)在南京成立,标志着现代中国高等教育的开端。
南京大学的创办为中国培养了无数优秀的人才,对于中国的教育事业和学术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
七、南京长江大桥(1968年)南京长江大桥是中国第一座自行设计、自行施工的公铁两用桥,也是当时世界上最长的公铁两用桥。
这座桥横跨长江,连接南京市区与南京新区,成为南京的城市地标之一,也是中国现代交通建设的重要里程碑。
八、南京青奥会(2014年)2014年,南京成功举办了第二届夏季青年奥林匹克运动会。
这是中国历史上首次举办的奥林匹克运动会,也是南京展示城市形象和加强国际交流的重要机遇。
全国十大古城的历史沿革与文化传承
全国十大古城的历史沿革与文化传承我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全国十大古城的历史沿革与文化传承。
首先,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什么是古城。
古城,顾名思义,就是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的城市。
它们不仅是古代文明的见证,也是中华文化的传承。
现在,我们就一起来看看这些古城背后的故事吧。
1. 北京北京市,是中国的首都,也是有着3000多年历史的古城。
远古时期,北京就是燕国的国都,称为“蓟城”。
隋朝时期,北京被列为镇,叫做“幽州”。
唐朝时期,“幽州”改名为“燕京”,成为中国北方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之一。
明清时期,北京得到了飞速的发展,成为了中国权力中心和文化中心,留下了许许多多的历史遗迹和文化珍品。
2. 西安西安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古都之一,曾经是13个朝代的都城。
公元前11世纪左右,周朝的诸侯国“鲜虞”在此建都,称为“镐京”。
到了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建立了中国第一个中央集权制度的国家,将“镐京”改名为“咸阳”,成为了中国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皇城。
在秦汉时期,西安古城欣欣向荣,留下了许多震撼人心的建筑和文化遗迹,如兵马俑、大雁塔等。
3. 南京南京是中国重要的文化古城之一,曾经是六朝时期的首都、明清时期的“南京府”。
公元229年,吴国称“建业”为首都,一度成为中国南方的文化中心,流传下来的文化遗产包括:中山陵、明孝陵、总统府、先锋书店等。
4. 杭州杭州是中国有着近2000年历史的名城,被誉为“人间天堂”、“东方维也纳”。
公元222年,三国时期的孙权在杭州建立了吴国,成为中国东南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这里有唐代诗人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宋代诗人苏轼的“话西湖”等历史诗篇为杭州赢得了无数美誉。
5. 成都成都是中国中西部的文化古城之一,在秦汉时期就出现了“蜀都成都”的说法。
隋唐时期,成都作为西南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成为了西南文彩的代表,留下了许多文化遗产。
如武侯祠、熊猫基地等。
6. 南宁南宁是广西壮族自治区的省会,是一个有着2300多年历史的文化古城。
南京老城南门东历史街区空间结构分析
南京老城南门东历史街区空间结构分析南京老城南门东历史街区空间结构分析引言:南京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
老城南门东历史街区位于南京市中心,在南京古城墙附近,具有悠久的历史背景和独特的文化景观。
本文将对南京老城南门东历史街区的空间结构进行分析,揭示其中的历史演变和文化内涵。
一、历史背景南京是中国古代四大古都之一,其地理位置和丰富的资源使其成为中国重要的政治、军事和文化中心。
南京老城南门东历史街区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形成的,承载着丰富的历史记忆。
二、空间格局1. 建筑布局南京老城南门东历史街区的建筑布局呈现出传统中国城市的格局特点。
主要包括面向街道设置的商业街坊和内部庭院。
商业街坊常见于中国古代城市,是城市商业活动的主要场所,通常沿街道而建,形成密集的商业街区。
庭院是中国传统建筑的重要特征,代表着家庭与社区的联系,构成了街区内的私密空间。
2. 街道网络南京老城南门东历史街区的街道网络以主干道和支路相结合的方式构成。
古老的街道将历史建筑和景点串联在一起,形成了独特的文化街区。
主干道宽阔平直,是主要交通干线,连接主要地点和景点,为人们提供了方便的交通条件。
支路则错综复杂,承担着连接庭院和次要目的地的功能,具有较强的步行性。
三、历史演变1. 建立与繁荣南京老城南门东历史街区可以追溯到明代,当时作为南京城南大市场的核心区域,商业繁荣,人流密集。
明代的城市规划和建筑布局奠定了街区的基本形态。
2. 战争与毁坏历经多次战争和动荡时期,南京老城南门东历史街区也遭受了不同程度的破坏。
尤其是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受到了重大破坏,许多古建筑和文化景观遗失。
3. 保护与恢复随着对历史文化遗产价值的认识逐渐提高,南京老城南门东历史街区得到了进一步的保护和修复。
逐步重建了部分被毁的建筑,并开展了相关的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项目。
四、文化内涵1. 建筑风格南京老城南门东历史街区保存了大量的明清建筑,如传统的庙宇、宅院和商铺等。
南京城的历史人文景观与旅游开发
南京城的历史人文景观与旅游开发南京,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拥有悠久的历史与丰富的人文景观。
这座城市以其丰厚的历史底蕴和独特的人文风貌吸引着众多游客。
本文将从南京城的历史沿革、人文景观的特色以及旅游开发的现状与发展前景等方面展开论述。
一、南京城的历史沿革南京城的建城历史可追溯到2500年前的吴国时期。
而作为中国六朝古都,南京在东晋时期建城,并沿用至今。
此后,南京先后成为多个朝代的都城,包括南朝梁、陈、宋、齐、梁、陈和南唐。
其中,南京在明朝时期达到了鼎盛,成为当时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南京城一直承担着充满着历史与文化的使命,见证着中国沧桑巨变。
二、南京城的人文景观特色1.明清建筑南京城内保留着许多明清时期的建筑,如明孝陵、鸡鸣寺、夫子庙、秦淮河、中山陵等。
这些建筑以其雄伟壮观的规模、精美独特的设计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吸引了大量游客。
其中,中山陵是中国现代史上最重要的陵墓之一,也是中共的缔造者孙中山先生的陵墓,展现了中华民族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
2.文化古迹南京城内还保存着许多具有历史文化意义的古迹,如明城墙、城堡、古城门、城楼等。
这些古迹见证了南京城的历史变迁和发展。
其中,明城墙是南京城防御工事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历史和军事价值。
而明代的城楼和城门则充满了古代建筑的魅力,使游客能够感受到古代城市的繁华与厚重。
3.文化街区南京城内还有一些著名的文化街区,如鸡鸣寺街、秦淮河风光带等。
这些街区融合了传统文化与现代商业,以其独特的风貌与活力吸引了大量游客。
在这些街区中,游客可以品味到地道的南京传统美食、购物纪念品和观赏传统艺术表演等。
三、南京城的旅游开发现状与发展前景南京城的旅游业已经逐渐发展成为一支重要的经济支柱。
政府和企业在旅游开发上投入了大量资金和人力,提升了旅游设施和服务质量。
目前,南京城已经形成了以历史人文景观为主的旅游品牌,多元化的旅游资源吸引着国内外游客。
然而,南京城的旅游开发还面临一些挑战。
我的家乡文化古城的南京
我的家乡文化古城的南京南京,作为我的家乡,是一座拥有悠久历史文化的古城。
这座城市承载着丰富的文化遗产和独特的传统,以及美丽的风景和繁荣的经济。
在我眼中,南京的文化古城魅力无穷。
南京作为中国四大古都之一,历史可以追溯到近2500年前的东吴时期。
它曾是六朝古都、明朝和民国的首都,承载着许多重要的历史事件和文化遗产。
在南京,你可以感受到古城独特的历史韵味。
首先,南京拥有令人惊叹的历史建筑。
比如,中山陵是中国近代伟大的民主革命家孙中山先生的陵墓,也是中国现代史上最重要的象征之一。
中山陵的设计是根据中国传统的陵园风格,典雅庄重。
除此之外,南京还有夫子庙、明孝陵、总统府等众多古迹,展示了南京丰富的历史文化和建筑风格。
其次,南京的文化传统深厚。
南京的文化以文人雅士、诗书传家为特色。
南京地区出产了众多文人墨客,他们为南京的文化贡献了很多。
比如,近代著名文学家朱自清、大诗人顾城等都与南京有着紧密的联系。
南京还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传承地,传统的乐曲、舞蹈和戏剧都在这里得到了发扬光大。
每年春节期间,南京还会举办盛大的灯会活动,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
另外,南京还以文化名人和学府闻名。
南京大学、东南大学等一流的高等学府坐落在这座城市,这里凝聚了无数的学术精英和文化名家。
南京还是状元之乡,历史上涌现出许多才华横溢的状元,他们为南京增添了无数的文化光彩。
除了以上这些,南京还以美丽的自然风光而闻名。
长江、明孝陵陵园、紫金山等都是南京的自然名片。
这些风景胜地为南京增添了一抹独特的魅力。
对我而言,南京古城的文化底蕴给予了我深深的自豪感。
在这个城市里长大,我深深感受到南京人民对历史和文化的珍惜和传承。
无论是在家庭教育中,还是在学校的教育环境中,南京人对传统文化的重视都使我受益匪浅。
作为南京的一份子,我希望能够积极参与传承和弘扬南京古城的文化。
我会学习南京的历史和传统,传承家乡的礼仪和风俗。
我会将南京的文化宝藏推广给更多的人,让更多的人了解并喜爱这座城市。
南京城市历史发展资料
元 - 元世祖至元十二年下江南及建康府治开 省,大德元年,益都新军万户府自宁国移 镇建康路。天历二年,改建康路为集庆 路。
(8)南京 明 - 洪武元年建都南京,改集庆路为应天府,
直隶中书省。永乐十九23年),楚国灭 亡,秦改金陵邑为秣陵县。均属鄣郡。
(4)建业、邺(石头城、石首城)
东吴 公元212年,三国时期的吴主孙权在金陵邑故址, 利用西麓的天然石壁做基础修筑了石头城。石头 城临江控淮,恃要凭险,可以贮藏兵械和粮饷。 因此,它是东吴水军江防要塞和城防据点。石头 城周长6里左右。公元229年孙权在此建都,始创建 业城,这是南京作为都城的正式开始,至今已有 1700余年。 当年建业城的内外,人工运河与自然 江河纵横相接,三吴地区(吴郡、吴兴和会稽) 丰富的物资,可以通过江南水网直接运抵都城内 的仓城。石头城下的长江码头经常停泊有数以千 计的船舰,曾经远航至台湾、海南岛和朝鲜半岛 等地,并与日本及南海诸岛有着密切的文化往来。
(5)建康 东晋 南朝
东晋及被称为“南朝” 的宋、齐、梁、陈是年代 相继的5个王朝(317-589年),她们的都城是在 吴建业的基础上扩大而成的,太康三年 (282), 分秣陵北另置建邺县。后避愍帝司马邺讳更名建 康。东晋南朝相承不改。改名叫建康。连同在此 之前的东吴,常被人们称作“六朝”,所以南京 又有六朝古都” 之称。东晋至南朝时,农业、手 工业有了重要进步,主要表现在开垦良田、炼钢 术、造纸术和制瓷术,农业、手工业的发展带来 商业繁荣。都城内外的大小商市有100多个,商品 的范围相当广泛。与海外诸国的经济文化来往, 也比东吴时更为频繁。
经历了300余年的“六代豪华”以后,到隋唐时期 金陵便步入了低潮,这是由于隋唐的统治者惧怕 在金陵再出现割据政权。唐代的金陵已降为一般 的州县,六朝的城阙宫殿,在隋兵灭陈时即被平 毁,六朝的历史遗迹,仅为文人学士、诗人词客 的凭吊对象,故唐诗中有关金陵怀古的诗篇甚多。 不少著名的诗人都曾访问过金陵,尤以李白的访 问次数最多。
南京古城发展历程简介
南京古城发展历程简介
南京古城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3000年前的战国时期。
当时,南京是吴国的都城。
随着历史的演变,南京成为六朝、隋唐、南宋等朝代的重要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在1368年,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将南京定为首都,并建设
了城墙和宫殿。
这个时期称为南京明城时期。
南京成为全国最重要的政治和文化中心之一,大量建筑和文化遗产在这个时期留存至今。
由于清朝的建立,南京失去了首都的地位,但仍然保持了一定的政治和经济影响力。
此时期称为南京清城时期。
清朝在南京进行了一些城市规划和建设工作,但城市的繁荣程度大大减弱。
1912年,辛亥革命成功后,南京成为中华民国的首都。
在此
时期,开始进行了大规模的城市扩建和修复工作。
南京古城的规划也逐渐形成,包括鸡鸣寺、夫子庙、明孝陵等历史遗迹开始得到保护和修复。
在20世纪初和20世纪中叶,南京古城的发展受到战争和政治动荡的影响。
然而,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影响下,南京再次成为全国重点城市之一。
城市的建设和保护工作得到重视,南京古城的规划和修复工作也得到了进一步推进。
至今,南京古城已经成为了独特而重要的文化和历史遗产。
南京古城的发展历程见证了中国历史的变迁和城市发展的脉络,也展示了南京作为一个文化名城的独特魅力。
南京城市规划与人文地理资源
南京城市规划与人文地理资源南京,这座具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的城市,自古以来就是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南京城市规划与人文地理资源密切相关,相互影响。
本文将从南京城市规划的演变、人文地理资源的内涵及其对南京城市规划的影响等方面进行详细探讨。
一、南京城市规划的演变南京城市规划的历史可追溯至公元前472年,越国灭吴后,越王勾践在南京地区建立越城,这是南京建城的开始。
自此后,南京历经了东吴、东晋、南朝、宋、元、明、太平天国、中华民国等历史时期,每个时期都对南京城市规划产生了重要影响。
1.东吴时期:南京作为孙权的都城,城市规模较小,主要分布在今南京城区的西北部。
2.东晋时期:晋元帝司马睿南渡,定都建康(今南京),城市规模有所扩大,形成了以宫城为中心的城市格局。
3.南朝时期:南朝四国相继定都南京,城市规模进一步扩大,建筑、园林、佛教等方面都取得了很高的发展。
4.宋朝时期:南京成为江南东路的首府,城市规模达到高峰,人口超过百万。
5.元朝时期:南京被定为行省都元帅府,城市规划有了很大发展,建设了许多宫殿、庙宇、桥梁等。
6.明朝时期:明成祖朱棣定都南京,进行了大规模的城市建设,形成了宫城、皇城、内城、外城四重城垣的格局。
7.太平天国时期:太平天国定都天京(今南京),进行了大规模的城市建设,修建了天安门、天王府等建筑。
8.中华民国时期:南京成为中华民国的首都,城市规划有了新的发展,建设了许多近代化的建筑、道路、桥梁等。
新中国成立后,南京城市规划经历了多次调整,逐渐形成了现代化的城市格局。
近年来,南京城市规划以“江南古城、文化名城、生态宜居城”为目标,着力打造国际化、现代化、生态化的美丽南京。
二、人文地理资源的内涵人文地理资源是指一个地区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具有独特地域特色的文化、历史、旅游、民俗等资源。
南京作为一座历史文化名城,拥有丰富的人文地理资源。
1.历史文化资源:南京有着悠久的历史,曾是十朝都城,留下了大量的历史文化遗产。
南京城市历史发展(一)
南京城市历史发展(一)【引言概述】南京是中国具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的城市之一。
自古以来,南京扮演了重要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角色。
本文将从南京城市历史发展的角度,探讨其丰富的历史沿革,并重点介绍南京的建筑风格、名胜古迹、文化底蕴以及城市规划等内容。
【正文】一、南京的建城沿革1. 南京的建城起源于古代史,最早可以追溯到约公元前495年的吴国时期。
2. 南京在明朝时期成为中国的首都,并进行了大规模的城市规划和建设工作。
3. 清朝时期,南京再次成为重要的政治中心,修建了许多宏伟的建筑,如夫子庙、明孝陵等。
4. 在20世纪初的民国时期,南京成为临时首都,推动了城市现代化进程。
二、南京的建筑风格1. 南京古城墙是南京建筑的代表性标志,展现了传统的城市防御系统。
2. 明清时期的建筑风格对南京的城市景观产生了深远影响,以黄金分割比例和富丽堂皇的装饰为特点。
3. 南京的民居建筑体现了江南地区的独特风情,以精美的木结构、雕花和园林为特色。
三、南京的名胜古迹1. 中山陵是中国现代史上重要的地标之一,作为孙中山先生的陵墓,吸引着大量游客。
2. 紫金山是南京的自然风景名胜区,拥有秀丽的山水景观和丰富的植物资源。
3. 夫子庙是南京的文化名所,富含传统的文化元素和庙堂建筑风格。
四、南京的文化底蕴1. 南京曾是六朝古都,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和历史记忆。
2. 南京的文化底蕴体现在文学、绘画、戏曲和艺术等多个方面。
3. 南京大学、东南大学等高等教育机构的存在,使南京成为中国文化智慧的重要源泉。
五、南京的城市规划1. 近年来,南京进行了大规模的城市更新和改善计划,提升了整体城市形象和功能。
2. 南京奥体中心、金陵图书馆等大型城市建设项目,为城市发展增添了新的亮点。
3. 南京的城市规划注重融合传统文化与现代发展,创造了独特的城市风貌。
【总结】南京作为中国具有丰富历史和文化底蕴的城市,在城市历史发展方面经历了多个重要阶段。
其建筑风格、名胜古迹、文化底蕴以及城市规划都是南京鲜明的特点。
中国建筑史-南京城
创新发展模式
在保护传统建筑的同时,探索创新发展模式,实现文化遗产保护 与城市发展的良性互动。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江南贡院
历史背景
建筑特点
文化意义
江南贡院是中国古代科举考试的重要 场所之一,始建于唐朝,明清时期得 到大规模扩建和改建。
江南贡院规模庞大,布局规整,包括 号舍、明远楼、致公堂等建筑。号舍 是考生考试和住宿的地方,采用简单 的木结构和草顶,规模较大;明远楼 是贡院的管理机构所在地,也是考生 休息和观看考场的地方;致公堂是举 行考试仪式和发布考试成绩的地方。
南京现代建筑的风格特点
融合中西
01
南京现代建筑在形式上融合了中西建筑元素,既有西方的建筑
结构,也有东方的装饰细节。
民族形式
02
许多建筑采用民族形式,强调传统建筑的文化内涵和地域特色。
创新与实用
03
南京现代建筑注重创新与实用性,既体现时代感,又满足现代
生活的需求。
南京现代建筑的代表作品
1 2 3
中山陵
江南贡院是研究中国古代科举制度和 建筑艺术的重要实物资料,也是中国 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04
南京现代建筑发展
南京现代建筑的演变
20世纪初
西方建筑风格的影响,如教堂、领事馆等。
20世纪中期
民族形式建筑的兴起,如中山陵、中央体育 场等。
改革开放后
多元化建筑风格的涌现,如南京博物院、奥 体中心等。
明故宫是明朝时期的皇家宫殿,建于1368年至1420年间,是中国古代
宫殿建筑的典范之一。
02
建筑特点
明故宫采用中轴线对称布局,主体建筑包括奉天殿、文华殿、武英殿等,
南京市的古都历史与现代化发展
南京市的古都历史与现代化发展南京市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拥有悠久的古都历史。
同时,它也是一座现代化发展迅速的城市。
本文将从南京市的古都历史和现代化发展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南京市作为中国古代六朝之一的东吴都城,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
南京曾是明朝的首都,也是中华民国的临时首都。
在这些历史时期,南京留下了许多宏伟的建筑和重要的历史事件。
比如,中山陵作为中国近代史上最重要的纪念建筑之一,是国父孙中山的陵墓,也是中国现代史的象征之一。
夫子庙则是南京市最古老的商业街区之一,保留了许多明清时期的建筑和文化遗产。
而南京城墙则是中国现存最完整的古城墙之一,它见证了南京作为古都的地位。
然而,南京市并不仅仅停留在古都历史的辉煌中。
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南京市也经历了快速的现代化发展。
南京市以其良好的地理位置和优质的人才资源,吸引了许多国内外企业的投资。
南京市的现代化发展体现在多个方面。
首先是城市建设。
南京市的城市规划注重生态和人文环境的保护,同时也注重现代化的建设。
比如,江宁科学园区是南京市重要的高科技产业园区之一,吸引了大量的高新技术企业和研发机构。
其次是交通发展。
南京市拥有完善的交通网络,包括高速公路、铁路和航空等多种交通方式,方便了人们的出行。
再次是教育和文化事业的发展。
南京市拥有一流的高等教育机构,如南京大学和东南大学等,这些高校培养了大量的人才,推动了南京市的现代化发展。
古都历史与现代化发展是南京市的两个重要方面,它们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南京市的独特魅力。
南京市在保护和传承古都历史的同时,积极推动现代化建设,使得古都与现代的结合更加和谐。
南京市的古建筑、文化遗产和现代化建设相互映衬,既展示了南京的历史底蕴,又展示了南京的现代风貌。
然而,南京市的古都历史与现代化发展之间也存在一些矛盾和挑战。
一方面,古都历史的保护需要大量的资源和资金投入,而现代化建设也需要大规模的城市拓展。
这两者之间的平衡是一个难题。
另一方面,南京市的现代化发展也面临着环境污染、城市拥堵等问题,这些问题需要加强治理和管理。
六朝古都南京介绍词
六朝古都南京介绍词南京,位于中国东部,是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古都之一。
作为六朝时期的首都,南京拥有丰富的历史和人文遗产。
下面将为大家介绍一下这座历史悠久的城市。
南京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229年,当时是东吴国的首都。
在六朝时期,南京先后成为东晋、东吴、刘宋、南齐、梁、陈六个朝代的首都,因此得名“六朝古都”。
这段历史使得南京成为了中国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
南京的古建筑是其最具特色的标志之一。
其中最著名的要数明代的明孝陵、明城墙和明城砖。
明孝陵是明朝的皇家陵园,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明代皇家陵墓之一。
明城墙是南京古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环绕着整个城市,是明代修建的最大城墙之一。
明城砖则是明代修建城墙所使用的砖块,至今仍可在南京古城的一些角落中见到。
除了古建筑外,南京的文化景观也是其特色之一。
夫子庙是南京最著名的文化景点之一,是中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夫子庙内保存着许多历代名人的文物和碑刻,是研究中国古代文化的宝库。
另外,南京还有中山陵、总统府等重要景点,展示了中国近代历史的发展和变迁。
南京的美食也是其吸引游客的重要原因之一。
南京菜以鲜美可口、独具特色而闻名,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烹饪技巧。
著名的南京菜包括鸭血粉丝汤、盐水鸭、夫子庙大排档等,每一道菜都带有浓厚的南京特色。
南京还有丰富多样的民俗文化。
南京人热爱艺术,尤其是戏曲和书法。
南京的戏曲风格独特,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南京的书法也是中国书法艺术的重要流派之一,被誉为“独秀南京”。
值得一提的是,南京还是中国的科教中心之一。
南京大学、东南大学等世界知名的高校均位于南京,吸引了大量的学子和学者前来求学和研究。
南京以其悠久的历史、丰富的文化遗产和独特的美食吸引了无数的游客。
作为六朝古都,南京承载着中国古代文化的辉煌,也是中国现代历史的见证。
无论是历史爱好者还是美食爱好者,南京都是一个不容错过的目的地。
前往南京,你将能够感受到这座城市的独特魅力,领略到中国古代文明的博大精深。
南京城市发展历程
• 公元1356年-1644 年 开明之城
— *—
1.1 秦楚王气
春秋战国时期,南京地处“吴头楚尾”,为吴国置冶城于 此。 公元前472年,越王勾践灭吴后,令越相范蠡修筑“越城 ”于秦淮河畔。 公元前306年,楚威王筑城于石头山,置金陵邑。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改金陵为秣陵。 汉初秣陵相继为楚王韩信、吴王刘濞之封地。公元前128 年,汉武帝封其子刘缠为秣陵侯。
古代南京——六朝古都
1.2 六朝古都
吴国 建业规划
古代南京——六朝古都
1.2 六朝古都 东吴建邺城是南京都城规划之源。
吴国 建业规划
公元229年东吴孙权在武昌称帝,同年9月迁都建业,这是历史上第 一次在南京地区建都。
都城位于鸡笼Leabharlann 之南,东凭钟山,西连石头城,北依后湖,南近秦淮, 城周20里19步。
古代南京——金陵情怀
1.3金陵情怀 隋唐遗迹—栖霞寺舍利塔
位于南京城北20公里处栖霞寺藏经楼东侧,北依千佛 崖。占地面积120平方米。隋文帝得舍利分给83个州 建塔收藏,蒋州(南京)得其一,隋仁寿元年(601)建塔 于栖霞山下。初为木塔,南唐改用白石垒筑、雕刻而 成。塔五级八面,高约18米。塔基下部雕有海水、龙 凤、鱼、鳖及海石榴等图案,上部基坛的角柱有浮雕 力士和立龙。束腰八面有隔框浮雕释迦牟尼成道八相 图。仰莲弥座之上为塔身。第一层较高,每角有倚柱, 上刻"经咒之文",正面开门,其余各面镌四天王像和 文殊、普贤两菩萨像。飞檐下横楣上还雕有"飞天"、 "乐天"、"供奉人"等像。
古代南京——开明之城
1.4 开明之城 明代遗迹—明孝陵
古代南京——开明之城
过渡页 TRANSITION PAGE
南京从古到今的发展历程
南京从古到今的发展历程南京是中国历史悠久的古城之一,其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3000多年前。
南京地处长江下游,地理位置优越,被誉为“金陵”,这个名字源于南京的地理位置与地貌特征,使得南京从古至今都具有重要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地位。
在古代,南京曾经是中国的六朝时期和明代的首都。
六朝时期(220-589年),南京是东晋、东谢、东梁、南陈和南齐五个朝代的都城,因此也被称为“六朝古都”。
这一时期,南京经济繁荣,文化昌盛,艺术、建筑和文学都达到了较高的水平。
另外,南京还是佛教的重要中心,吸引了大量的修行者和信徒。
到了明代(1368-1644年),南京再次成为中国政治和文化的中心,明朝第一位皇帝朱棣(洪武皇帝)将都城迁至南京,重新改造了皇宫,建筑了明孝陵等许多宏伟的建筑,使南京成为中国最美丽的城市之一。
然而,南京的发展历程并不一帆风顺。
1842年,第一次鸦片战争后,南京签订了《南京条约》,将中国一些重要港口开放给了外国势力,这使南京的政治和经济受到了一定的压制和控制。
此后的太平天国起义(1850-1864年)和戊戌维新运动(1898-1912年),也对南京的政治和社会状况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进入现代时期,南京的发展开始迈上新的台阶。
在中华民国成立后的短暂时期,南京被选为临时首都,成为中国政治中心。
此后,在南京进行了大量的现代化建设,包括修建南京长江大桥、扩建高铁、修筑南京地铁等。
此外,南京也发展了许多高科技产业和现代服务业,成为了现代中国的经济和文化中心之一。
南京的发展历程也面临了一些挑战。
比如,城市化进程带来的城市扩张、环境保护等问题。
然而,南京政府和居民一直在努力克服这些问题,推动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总的来说,南京的发展历程是一个充满风云变幻的过程。
从六朝古都到明代都城,再到近代的政治和经济中心,南京不断变化和发展,成为一个多元文化交汇的城市。
未来,随着国家的进一步发展和南京人民的努力,相信南京将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
南京古城发展历程简介
南京古城发展历程简介南京古城是中国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之一,它的发展历程丰富多彩。
从古至今,南京古城经历了许多重要的历史事件和变迁,对中国乃至世界的历史进程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南京城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前495年,当时称为“蒋村”。
随着各个朝代的更迭,南京的地位逐渐得到提升。
公元229年,三国时期的蜀汉刘备为了抵御东吴的进攻,在当前南京市鼓楼附近筑起了一座城池,称之为建业城。
这也是南京城的最早写照。
南京古城大的发展发生在明朝,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朝后,他决定将首都迁至南京,并在原来的建业城修建了一座新的城墙,成为新的首都城池,称为南京。
明朝的南京城修建得十分宏伟,东城墙和西城墙相连构成了完整的城池,城内还修建了许多重要的宫殿、寺庙、府邸等建筑。
明朝的南京城规模之大,在当时是非常罕见的。
然而,南京城的发展并未持续太久。
1644年,明朝由于内忧外患的原因灭亡,清朝建立,皇帝顺治帝决定将首都迁往北京。
南京城成为了次要的行政中心,一度陷入沉寂和衰落。
直到1853年,太平天国运动爆发,天王洪秀全攻下南京城,建立了太平天国的政权,南京再次成为国家的首都。
南京城内还修建了很多新的宫殿和建筑,如今仍可见其遗迹。
然而,太平天国政权的覆灭使得南京城陷入了再次的衰退。
接下来的几十年里,南京城屡次被外敌侵占。
1842年,鸦片战争后,南京签订了南京条约,割让香港。
1853年,太平天国战争后,中国政府割让全南京的土地给英法联军占领。
此后,南京成为外国势力的租界和行政中心,直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后,南京恢复了国家首都的地位。
建国后的南京城得到了较大的发展。
城市规划的调整使得南京更加现代化,大量的公共设施和建筑修建起来,形成了一个新的南京市。
同时,南京还保留了许多历史文化遗产,如城墙、鼓楼、钟楼等,成为了中国重要的历史文化名城。
作为中国重要的历史文化名城,南京古城的发展历程丰富多彩,见证了中国古代社会的变迁和演进。
南京古城城市概况
பைடு நூலகம்
总 体 概 况
行政区划(城区)
行政区
玄武区 秦淮区 建邺区 鼓楼区
面积(平方 千米) 75.46 49.11 80.87 53.35
人口(万人)
50.77 71.62 88.01 94.6
人口状况
全市从业人员(万人)
300 200 100
51.3 248.22 175.63 231.66 174.79 44.49
城市概况
——
南京
城市概况
总体概况 行政区划(城区) 人口状况 市话市树 城市荣誉
虽焱秋翠冈鲜楼犹名北南四重确化级南 小;后,;艳;如石有京大点定中城京 ,城红绚西的城蹲头幕市古风的心市, 但东枫丽南花南踞山府区都景首,,简 险北黄多有纹的之 山除之旅批是全称 峻临槲姿牛卵雨虎 峭宁第游中国省宁 峭江,;首石花, 壁镇三城国务政, 拔兀层栖山的台南 如山。市历院治是 ,立林霞、山,麓 屏脉 ,史 、江 宛的尽山祖 是有 ;最 位文 经苏 如燕 在堂 一清 西高 列化 济省 欲子 城山 座凉 有峰 中名 、省 飞矶 东, 出寺 清紫 国城 科会 的, 北层 产、 凉金 箸和 教、 燕山 ,峦 色扫 山山 名全 和副 子体 入叠 彩叶 古外 的国 文省 。 , ) (
0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列1 201… 201…
2010年
2011年
市话市树
梅花
雪松
城市荣誉
誉联 奖合 国 人 居 特 别 荣
全 国 绿 化 模 范 城 市
中 国 优 秀 旅 游 城 市
中 国 人 局 环 境 奖
[精华版]古城南京十朝简介
金陵第一都——东吴说到东吴(公元229年-公元280年),恐怕马上就有人想起那句“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
似乎南京由此就开始成为文人骚客们吊古伤今的好地方。
,,,还原历史的本来面目,当时的东吴实际上是中国最叱咤风云的一方豪强,势力范围遍及今天的长江中下游。
东吴大帝孙权开创的一代霸业成为中国历史不可抹去的浓浓一笔,而南京则是他留下的最大遗产。
,,,东汉末年,黄巾军起义,天下大乱。
在当时徐州附近当副县长的孙坚召集了1000多人加入到这场混战之中,并逐步发展成一直有相当实力的军事力量。
可惜,不久孙坚就在与刘表的交战中,被其部下黄祖射杀。
虎父无犬子,其子孙策、孙权继承了父亲的遗志。
孙策仅依靠原来父亲千余旧部,就在江东打出了一片天地,为后来的东吴政权奠定了基础。
公元200年,孙策遇刺身亡。
其弟,年仅18岁的孙权继位。
,,,当时的东吴,政权还很不稳定。
为了对抗来自北边曹操的威胁,公元210年,孙权正式把自己的权力中心迁到秣陵,并改名建业,由此揭开了南京历史的新篇章,东吴也成为第一个在南京建都的政权。
,,,其实,早在公元208年,诸葛亮在赤壁之战前夕出使孙吴,经过当时的秣陵,就赞叹道:“钟山龙盘,石头虎踞,此乃帝王之宅也。
”210年刘备去拜访孙权,经过秣陵时再次力劝孙权定都与此。
,,,孙权定都南京后,为了巩固城防的需要,在秦淮河的入江口修建了石头城。
南京“石头城”的别名由此而来。
早期的建业城并没有城墙,仅有竹篱笆,后来夯土筑墙,而城门也还是用竹篱编成。
,,,当时虽然物质材料比较匮乏,但是整个城市的规划还是井然有序的。
它仿造了吴王阖闾的吴城,分宫城和都城两重,无外郭。
宫城在都城的中间偏北,约占总面积的1/4。
其核心为太初宫,南宫、苑城和西苑分别为宫殿、花园和卫队驻地。
宫城的南门为宣阳门,(位置大概在今天的南京市城区的中心新街口)出宣阳门向南至朱雀门,大约是5里,这段路就是“苑路”,也就是皇帝的专用通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京古城城市形成与发展蒋涵2012013157 地理科学摘要南京古城(本文中所指南京古城以明城墙为界定要素,以护城河、秦淮河、金川河及玄武河东北岸为界,总面积49.75 平方公里的范围)地处江南,坐落于以中山陵为主峰的宁镇山脉的核心地带,属于丘陵城市。
本文主要介绍了南京古城形成及未来发展的建议关键词南京古城区域文化格局发展一南京古城城市建设格局的发展演变及特征。
南京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著名古都。
政区建制的历史,可以上溯到公元前六世纪。
春秋时开始建城,经东吴、晋、南朝、明、民国等重要发展时期,至今已有2500多年,先后有十个朝代以南京作为国都。
1 、吴、东晋古城是南京首次成为区域政治和文化中心。
古城位于今南京城中部偏东,城周二十里一十九步,城形状为北宽南窄之倒梯形。
古城设篱立栅为城围,未筑城垣。
古城整体规划,大体可分为都城中部和北部的宫苑区、都城南部及苑路两侧的官署区、南城外秦淮河两岸的居民区和西城外沿江以及石头城为中心的军卫区。
在外围又修筑了石头城,冶城,金城,白马城,吴王城等五个城堡作为辅助防御。
其空间格局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充分发挥作为水乡城市的航运优势,积极发展城市经济。
二,合理利用地形,加强城防,以确保国都安全。
地形极为有利城防,规划充分发挥了这种地理优势,运用地形,层层设防。
三,城市总体虽然承天工、就地势,但是仍然保持严谨的整体性,结合群山起伏,江河环抱的地形,充分体现了作为都城的宏伟气质。
宫廷区以中心方位及城廓环卫之势,显示其尊贵地位,同时以宫城中轴线作为全城规划结构的主轴线,遵循宫北市南的礼制规则秩序。
晋及南朝时期南京虽几易其名,但都是在东吴建都基础上进行扩建整修,整体未作太大变化。
2 、明南京城南京首次成为一统中国的首都。
明南京城形状并不规整,没有遵循传统的都城方形规制,而是因天时、就地利结合地形特征,凸显南京虎踞龙蟠的特点。
明代南京城规划思想明确,结构明晰,奠定了目前南京城发展的主要格局。
首先表现为明晰的功能分区:城东为政治活动综合区,包括宫城,官署;城中、城南以原有前朝秦淮河一带商业为基础形成经济活动综合区;城西结合南京城的天工地势部署城防区,包括驻军卫所、教场、军事仓库等军事机构。
其次表现在其多重轴线上:东区的政治轴线由于宫城位置选择的偏向性而并不成为城市的主轴线;而处于中部的商业和公共活动中心成为城市主轴线所在,这完全突破了前朝的北宫南市的宫市由一条轴线串连的传统布局。
“四重城廓”亦是南京古城空间格局的主要特征:内为宫城,外为皇城,再外为京城,再环以广阔的外廓。
明南京城形成的一些规划形制成为后来明清北京城仿效的样板。
3 、民国南京城.1927 年国民政府定都南京后,对南京城市曾作了一些规划。
主要思想体现在以古力治、墨菲为顾问,吕彦直为助手的1929年颁布的“首都计划”中。
民国南京城的规划由于其时代性、设计者的特殊性,特点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引进西方的先进规划理念。
在鼓楼,山西路等都出现了西方的交通路网形式;也出现了像鼓楼广场、新街口广场这样的城市公共空间;而对城市的功能分区更是西方规划思想引进的直接体现。
二是强调对中国民族文化的保留。
一方面表现在强调建筑的固有形式上(大屋顶,墙倒屋不塌的梁柱体系),档案馆、南京博物院等都是基于此理念建造的。
另一方面体现在对古城中文物古迹的保护上,这也是中国建设史上首次明确提出历史文化保护概念。
二、目前南京古城空间格局分析(一)南京古城空间格局现状构成元素总结。
山川形胜,虎踞龙蟠是南京城市格局的重要组成元素。
山与水的自然地形、地貌是古今南京城市空间格局构成的重要特色之一。
有“虎踞龙蟠”之势,水以江河湖成网,山与江隔城相望,共同构成南京古城藉以存在发展的自然背景。
古城墙是古城格局的重要界定要素。
南京拥有世界现存最大的古城墙体系:现存城墙长度约21 公里,较完好的城门四座,护城河基本保留明代的总体格局,另有多处遗址。
南京的绿化景观环境是重要构成特色。
目前全市建成区绿地率39.5%,绿化覆盖率43.5%,人均公共绿地10 平方米,初步形成了点线面结合,大中小配套,种类齐全,功能显著的城市园林绿化体系。
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钟山风景区位于古城东侧,融山林、湖水、城墙、陵园于一体,绵延三十余平方公里。
道路绿化宛如“绿色隧道”,绿地广场和游园绿地,星罗棋布,结构合理。
南京的绿化景观特色不在其量的大小,而在其特色,表现为依山就势的森林景观和城市中成为绿色遮阳的行道树体系。
古城内部历史上沉积下来的传统建筑与现状建筑所共同构成的空间关系,以及古城内部由不同时期的道路网所分隔的城市地块所形成的平面布局体系。
这两者虽然在近现代变化比较大,但是无论人们对新建设的褒贬如何,目前南京城市中的新建城市建筑、新开辟的城市道路都已确实成为城市格局的组成部分。
尤其是有些高层建筑,甚至成为南京新的形象标志和特色。
(二)现状南京古城空间格局分析。
南京古城地处南京主城区的中心片区,是南京城镇发展区的核心,对周围省份与城市具有重要的辐射作用。
南京古城目前用地的主要定位为以公共设施为主,主要发展第三产业用地。
就目前发展而言形成两个行政中心、三个商业中心、五条城市轴线、多个居住组团的古城区发展用地布局。
两个行政中心:一指北京西路、西康路附近的江苏省级行政中心,辐射范围包括草场门、颐和路、宁海路、西康路、北京西路等地段;二指北京东路鸡鸣寺附近的南京市级行政中心,辐射范围包括北极阁、鸡鸣寺、北京东路、和平公园等地段。
三个商业中心:一指新街口地区,新街口地区的商业中心地位日趋重要,已成为南京目前集金融、商业、商务、信息及中介服务等机构,拥有大量商务办公、酒店、公寓等配套设施,具备完善的市政交通与通讯条件,便于现代商务活动的中央商务区(Central Business District )简称CBD;二指山西路商业中心,是以文化、休闲、购物为主的南京主城内的副中心,主要由山西路广场、湖南路购物街等综合组成;三是夫子庙综合传统商业中心,是以传统建筑作为其主要风貌,零售、批发、休闲、观光、旅游为主的南京主城内的副中心,主要由夫子庙步行商业界、江南贡院、秦淮河风光带等组成。
五条城市轴线:一指以中华门—中华路—中山南路—中山路—中央路—幕府山的城市主轴,由南至北逐步展现南京的古代—现代的发展进程;二指中山门—中山东路—汉中路—汉中门并一直向河西延伸的东西方向轴线,融合了南京的近现代、当代、未来的各种景观;三指御道街—北安门街轴线,体现明代宫城发展风貌;四指中山北路—中山路—中山东路沿线体现民国历史风貌;北京东路—北京西路轴线,连接南京的两个行政中心,结合鼓楼、北极阁、小九华山、玄武湖、钟山等自然风貌体现南京自然山林与城市融为一体的空间格局。
三、基于 GIS 等技术对保护的探索。
空间发展策略南京是一个具有低山丘陵地貌特征的城市,宁镇山脉由东向西南契入南京,长江由西南方向经南京朝东流向下游;秦淮河、滁河连接长江,在江南和江北贯穿南京市域南北,一江二河形成了南京东西向的沿江滩地和南北向的沿河谷地,成为南京两条城镇发展轴的主要发展空间。
两条城镇发展轴之间则保留了自然契入的山体生态环境,形成了城镇与自然相互契合,相互映衬的大地生态环境景观.由于自身特殊的自然生态环境,南京城市用地的空间发展易形成轴向多核心的发展模式。
1,轴向发展以长江为横轴,宁高、宁连公路为纵轴,构建主脉络。
“十”字形空间布局的主脉络,以古城为主发展轴,市区南北向的交通干线是城镇发展的次发展轴。
两轴贯穿全市各级开发区、工业集聚区,并向南京都市圈向其它地区辐射延伸。
沿江产业带的产业布局整体上以主城和浦口新市区为核心,宏观上形成“x”型发展格局.处于“x”交汇点的主城以发展第三产业和都市型工业为主,浦口新市区以发展第三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在长江南岸的下游和北岸上游。
形成以港口物流为主体综合加工工业产业带,重点发展南京高新技术开发区、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浦口经济技术开发区。
有些污染的重化工业应当尽量避免沿江发展,防止对水体的污染;沿宁高、宁连公路形成的产业发展轴,主要依托现有城镇和工业基础,发挥资源优势和劳动力优势,发展劳动密集型的加工工业,重点发展经济技术开发区、江宁经济技术区。
2,多核的区域中心。
由前面的分析,我们可以认为,南京未来强大的区域性服务功能将不能完全依赖旧城,这是南京大发展的客观要求,同时也是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所必需的.在这个前提下,南京区域服务功能强化的过程将是一个旧城区域职能不断疏解出去的过程。
因此南京未来区域服务功能的空间分布可以采取多核心的结构模式.南京处在一个非均衡的区域中,它要发挥支点的作用,就必须提供多种类型、多种层次的服务,一面向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地区.因此,这些服务的空间区位也将有所差别.选择多核心的结构模式才可能满足这样的功能要求.——从市区层次上看:建立“一城三区”四大核心。
主城作为综合性服务中心,其用地主要用于信息科技、金融商贸、文化旅游等综合服务功能为主的第三产业.东山新市区作为高新技术产业中心、商贸服务的副中心,鼓励商贸服务、生活居住、休闲娱乐等第三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和其他污染轻加工业等用地;禁止污染严重的、控制大量用水的相关产业用地仙林新市区作为教育科技文化体育服务中心,土地主要用于发展教育科研、文化体育,休闲娱乐、商贸服务、高品质居住等第三产业新技术产业研发加工以及其他无污染,高科技含量的第二产业,禁止有污染、建设标准低、技术含量不高的第二产业的发展。
而且仙林地区接近宁镇扬都市圈的地理中心,建立这个服务中心可以更好的发挥南京在高新科技领域和教育产业方面的领导作用.浦口.珠江新市区可建设为大型综合性物流中心和休闲度假中心,土地用于生活居住、商贸流通、综合服务,文化体育、旅游休闲度假等第三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和无(轻)污染加工工业,利用其余苏北相接的交通区位优势,发展成辐射苏中、苏北、皖北等地的大型综合性物流基地。
——从主城区内部看:主城区内设定中心区和副中心,中心区的范围为东至城东干道,西至城西干道,北至纬三路、玄武湖,南至建康路一升州路,用地20.5平方公里.主要由新街口中心商务区.北京东、西路行政中心,夫子庙、湖南路、中央路商业中心,太平面路、朝天宫,仓巷、莫愁路、丹凤街等商业街、以及长江路文化街和珠江路科技街等特色街构成。
河西副中心位于江东路西侧,纬五、纬六路之间,由大型体育中心、重要文化设施以及商业贸易区等构成。
除此之外,在燕子街以东发展区域性的物流管理服务中心,它靠近南京两个深水港口和长江二桥,可以为南京上游广大区域提供水路物资转运的高效率服务。
参考文献《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史》1996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南京地方志委员会南京简志》1998 江苏古籍出版社《南京城市地段山水整合研究》2002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中国建筑史》2003中国社城市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