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经济发展状况
梅州山区乡村振兴调研报告

梅州山区乡村振兴调研报告梅州是广东省位于粤西的一个地级市,梅州市山区乡村振兴调研报告旨在了解梅州山区乡村振兴的现状和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和措施,以促进乡村振兴战略在该地区的有效实施。
一、梅州山区乡村振兴的现状:梅州地处山区,自然资源丰富,但由于地理位置偏远、交通条件较差,以及人口外流等因素的影响,梅州山区乡村经济相对落后。
农村基础设施薄弱,农业生产方式落后,农业经营主体单一,农民收入较低,农村医疗教育水平不高,乡村文化活动较少。
因此,急需提升梅州山区乡村发展水平,改变农村面貌。
二、梅州山区乡村振兴存在的问题:1. 交通条件不便利:山区地形复杂,交通基础设施尚不完善,影响农民的生活居住和农产品的运输。
2. 农业生产方式落后:传统农业生产方式依赖于人力,缺乏现代农业技术和设施,导致农业产出不稳定。
3. 农产品加工能力不足:农产品缺乏加工技术,很多农产品难以销售,降低了农民的收入。
4. 农村医疗教育水平不高:乡村医疗设施和教育资源匮乏,农民健康状况和学历水平普遍偏低。
5. 基础设施薄弱:农村通水、通电、通气等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影响了农民的生产和生活。
三、推动梅州山区乡村振兴的重点措施:1.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修建和改善山区村路,提升农业产品运输能力,方便农民出行和物资运输。
2.推广现代农业技术和设施:推动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型,提升农业产品的质量和产量,提高农民收入。
3.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引导农民发展种养殖业,并提供加工技术和设备支持,促进农产品的加工和销售增值。
4.加强乡村医疗教育建设:加大对乡村医疗机构和学校的投入,提高农民的医疗和教育水平。
5.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包括道路、供电、供水、通信等,提升农民的生产和生活条件。
四、调研报告总结:梅州山区乡村振兴存在着交通不便、农业生产方式落后、农产品加工能力不足、农村医疗教育水平不高以及基础设施薄弱等问题。
要想实现乡村振兴,需要加大对梅州山区乡村发展的支持力度,推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推广现代农业技术和设施,培育农产品加工产业,加强医疗教育建设,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
梅州经济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建立完善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培养更多适应经济发展需要的高 素质人才。
提升科技创新水平
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鼓励企业加强技术研发和创新,提高产业核 心竞争力。
加强区域合作,扩大对外开放水平
加强区域合作
加强与周边地区的合作,推动区域协同发展,实现资源共享和优 势互补。
扩大对外开放
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等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加强与国内外市 场的联系与合作。
农业现代化
梅州市将继续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大对农业科技创新的支 持力度,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工业转型升级
梅州市将继续推进工业转型升级,加大对传统产业的技改 投入,推动传统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方向发展,提高工 业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
未来几年梅州经济发展重点领域预测
1 2 3新兴产业Fra bibliotek育人口流动
梅州面临人口外流问题,尤其是高素质人才的流 失,对其经济发展造成一定影响。
03
梅州经济发展未来趋势预测
未来几年梅州经济增长趋势预测
01
稳步增长
梅州经济增长预计在未来几年内保持稳定增长态势,主要驱动力包括梅
州市内需的不断扩大、企业投资增加以及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02 03
逐步恢复
随着疫情得到有效控制,梅州经济增长将逐步恢复到疫情前的水平。同 时,梅州市政府将继续出台一系列扶持政策,帮助企业复工复产,稳定 经济发展。
2023-11-21
梅州经济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汇报人:文小库
目录
• 梅州经济发展现状概述 • 梅州经济发展影响因素分析 • 梅州经济发展未来趋势预测 • 推动梅州经济发展的政策建议
01
梅州简介介绍

02
梅州的自然风光
山水景观
梅州位于广东省东北部,是一个充满自然美景的城市。其山水景观尤为突出,吸引 了无数游客前来观赏。
梅州拥有众多山峰和溪流,其中最有名的是五指山。五指山位于梅州市区以南,是 广东省的一座著名山峰。山上林木茂密,溪流潺潺,景色十分秀丽。
此外,梅州还有许多水库和湖泊,如大埔水库、丰顺水库等。这些水域环绕山峦, 水天一色,构成了美丽的湖光山色景观。
THANK YOU
返。
03
梅州的文化底蕴
梅州的文化底蕴
• 梅州位于中国广东省东北部,是一个历史悠久、 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以下是对梅州文化底蕴的 介绍。
04
梅州的经济发展
主要产业
制造业
梅州拥有丰富的劳动力和自然资 源,制造业一直是其经济的重要 支柱,特别是纺织、服装、制鞋
等轻工业。
农业
作为广东省的重要农业区域之一 ,梅州的农业在经济中占有重要 地位,主要种植水稻、柑橘、茶
叶等作物。
旅游业
凭借丰富的历史文化和自然风光 ,梅州的旅游业逐渐崭露头角,
成为经济的新增长点。
特色产业
陶瓷产业
梅州的陶瓷产业历史悠久,技艺精湛,产品畅销国内外,是中国 陶瓷产业的重要基地之一。
客家文化产业
作为客家人的聚居地,梅州拥有丰富的客家文化资源,客家菜、客 家山歌、客家围屋等都具有很高的文化价值和商业价值。
行政区划
下辖梅江区、梅县区、兴宁市、大埔县、丰顺县、…
梅州市下辖2个市辖区(梅江区、梅县区)、1个县级市(兴宁市)和5个县(大埔县、丰 顺县、五华县、平远县、蕉岭县)。
代管兴宁市
兴宁市是梅州市下辖的一个县级市,由梅州市代管。
总面积1.59万平方公里
梅州经济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报告

梅州经济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报告梅州市位于广东省东北部,地处珠江三角洲经济圈的边缘,是广东省的重要中等城市之一。
梅州市经济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不仅在广东省内具有重要影响力,也在全国范围内享有较高的知名度。
一、现状分析1.产业结构梅州市的产业结构以第三产业为主导,其次是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
第一产业主要是农业和渔业,占据了一定的比重。
第二产业主要包括制造业、建筑业和采矿业,其中制造业是梅州市的支柱产业之一。
第三产业主要包括批零服务业、交通运输、金融保险等,是最具潜力和增长空间的产业。
2.经济总量梅州市的经济总量持续增长,在广东省内占据较高的地位。
根据数据显示,2019年梅州市的地区生产总值达到了约500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约6.8%。
这显示出梅州市经济发展的良好势头,尽管增速较之前有所下降,但仍保持了较高水平。
3.人均收入梅州市的人均收入在广东省内处于中等水平。
根据数据统计,2019年梅州市的人均可支配收入约为3.5万元人民币,与广东省平均水平接近。
虽然梅州市的人均收入相对较低,但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也在逐渐提高。
二、未来趋势分析1.发展定位未来,梅州市将继续坚持科学发展观,聚焦转型升级和创新驱动发展,加快推进现代产业体系的建设。
梅州市将以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为主要方向,提升产业链水平,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推动经济结构优化升级。
2.重点产业未来,梅州市将加大对制造业的支持力度,特别是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梅州市将以电子信息产业、新材料产业、生物医药产业等为重点,培育一批新兴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
此外,梅州市将继续发展现代服务业,加强金融、教育、文化旅游等领域的发展,提升城市的综合竞争力。
3.拓展内外市场未来,梅州市将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积极拓展内外市场。
梅州市将加强与周边城市的合作,推进区域一体化发展,提高产业链的整体效益。
同时,梅州市将加强与国内外企业的合作,吸引更多的优质资本和技术资源进入梅州市,提升产业发展的竞争力。
梅州茶业发展情况汇报

梅州茶业发展情况汇报梅州地处广东省东北部,是中国茶叶的主要产区之一,拥有悠久的茶史和丰富的茶文化。
近年来,梅州茶业在政府的扶持下,取得了长足的发展,茶叶产量和质量不断提升,茶叶产业链也逐渐完善,为当地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做出了积极贡献。
首先,梅州茶叶的种植面积逐年扩大。
随着茶叶市场需求的增加,梅州茶农积极响应国家政策,逐步扩大茶叶种植面积。
目前,梅州茶叶种植面积已达到数十万亩,茶园遍布山间,成为当地重要的农业产业之一。
其次,茶叶加工技术不断提升。
为了提高茶叶的品质和附加值,梅州茶业积极引进先进的茶叶加工设备和技术,不断改进传统的加工工艺,推广绿色有机种植和生态茶园建设,提高茶叶的品质和安全标准,使梅州茶叶在市场上更具竞争力。
再次,茶叶品牌建设取得新突破。
梅州茶业注重品牌建设,通过加强市场营销和品牌推广,打造了一批知名度较高的茶叶品牌,如“梅菊香”、“梅岭红茶”等,这些品牌在国内外市场上备受青睐,为梅州茶叶的销售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此外,茶旅融合促进了茶产业的发展。
梅州茶业积极推动茶旅融合发展,通过打造茶园旅游景区、茶文化体验馆等方式,吸引了大批游客前来品茶赏景,既促进了茶叶的销售,也带动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形成了茶产业与旅游业的良性循环。
最后,茶叶出口量持续增加。
梅州茶叶不仅在国内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还不断开拓国际市场,出口量逐年增加。
梅州茶叶以其独特的风味和优良的品质,赢得了国外消费者的青睐,成为中国茶叶出口的重要品种之一。
总的来看,梅州茶业在政府的支持下,经过多年的发展和探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未来,梅州茶业将继续致力于提高茶叶品质,拓展市场渠道,加强品牌建设,推动茶产业与旅游业、文化创意产业的深度融合,助力当地农民增收致富,为梅州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梅州经济发展状况调查与分析

社会实践报告书题目论建国后毛泽东的国际战略思想姓名邹灵珊专业11法学班级11级法学1班学号1103010161广州大学松田学院法政系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概论梅州经济发展状况调查与分析摘要:梅州市位于广东省东北部,是客家人的主要聚居地被称为“世界客都”,是著名的“文化之乡、华侨之乡、足球之乡”。
此外梅州还拥有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卫生城市、中国十大最具安全感城等的殊荣,梅州还因为优美的自然环境和淳朴的客家民风成为广东省首个宜居城乡示范城市。
但是由于受到区位、交通、历史、经济发展基础等各方面因素的制约梅州的经济发展相对发展较为缓慢。
本文将通过调查梅州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发现梅州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优势与不足,并为梅州如何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彰显后发优势,实现绿色崛起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梅州;经济发展;分析;绿色崛起梅州作为一个经济欠发达的山区,其在经济发展方面既有在历史、区位因素、发展基础薄弱的因素的制约,但是在另一方面梅州又有其自身在自然环境、是著名侨乡等方面的后发优势。
下面本文将具体分析梅州在经济发展方面的优势与不足,并将以此为依据也提出一些建议,为梅州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彰显后发优势,实现绿色崛起出一份力。
梅州在经济发展方面的优势:第一丰富的自然资源,梅州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矿藏点多面广,开发前景广阔。
已探明储量的的矿产资源有48种,530多处矿床。
其中煤储量2.7亿吨,占全省第二位;锰、铁储量分别占全省的20%和30%。
五华县的稀土、梅县的铜、蕉岭的石灰石、大埔的瓷土、兴宁的煤、平远的铁,以其储量丰富、品位高而颇负盛名。
水资源丰富境内多年平均降雨量250.3亿立方米,多年平均径流量128.7亿立方米,产水量259.7亿立方米,水力资源理论发电量77.5万千瓦,地下温泉多(特别是丰顺县)、水温高、水量大,还有丰富的矿泉水资源。
动物资源丰富梅州境内野生动物种类繁多,经济价值较大的主要兽类和鸟类有200多种,两栖、爬行类动物有100种以上。
广东梅州市

广东梅州市一、梅州市概况广东梅州市位于中国的广东省东北部,地理坐标为东经116°17′10″-117°50′40″,北纬23°26′16″-24°39′50″之间。
梅州市总面积为15269.92平方公里,下辖7个区,6个县,总人口约为800多万人。
梅州市地处五大水系交汇的中心,拥有丰富的水资源。
梅州市的气候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温暖湿润,年平均气温在20℃左右。
二、梅州市的历史与文化梅州市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28年左右。
梅州市在古代属于粤、闽、赣三省交界的地区,因此形成了独特的文化和历史传统。
梅州市有丰富的历史遗迹和文化景点,如平远古城、建宁古城等。
梅州市也以梅花而闻名,梅花是梅州市的市花。
每年的春季,梅州市举办盛大的梅花节,吸引着大量的游客前来观赏梅花的美丽。
三、经济发展梅州市以农业为基础,兼有工业,农副产品出口和旅游业等多元化经济发展。
梅州市的主要农产品包括柑橘、木瓜、荔枝、花椒等水果和茶叶、烟叶等作物。
梅州市的工业主要有纺织、机械、食品加工、建材等行业。
近年来,梅州市积极推动城市现代化建设,并加强区域合作和产业转型升级。
梅州市的现代农业、高新技术产业以及电子商务等新兴产业正在蓬勃发展,为梅州市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四、旅游景点梅州市拥有丰富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吸引着众多游客。
梅州市的旅游景点主要有:1. 梅州市博物馆:展示了梅州市的历史和文化。
2. 福田古村:是一个保存完好的古村落,古民居建筑具有浓厚的岭南风格。
3. 丰顺百合湖:是一个以栽培和观赏百合为主题的旅游景点,湖水清澈,百合花盛开时美不胜收。
4. 梅县楼台山:是一个以梅花为主题的文化景区,有梅花园、梅溪漂流等项目,游客可以欣赏到如诗如画的梅花景色。
5. 东山岛:是一个以自然风光为主题的旅游景点,有壮丽的海景和许多濒危动植物。
五、美食与特产梅州市有着丰富多样的地方美食和特产。
梅州市的地方美食以潮汕菜为主,口味独特,精选海鲜和新鲜蔬菜为材料,烹饪精细。
广东梅州勘察报告

广东梅州勘察报告一、概述本报告旨在对广东梅州进行综合勘察,包括地理、气候、人口、经济、旅游等方面的情况分析。
通过对梅州的全面了解,可以为相关的决策提供参考和依据。
二、地理环境梅州位于广东省东北部,地处珠江三角洲腹地,东经115°18’,北纬24°9’。
整个梅州地势东南高、西北低,地域复杂。
地形以山地和丘陵为主,境内有多个山脉交错。
樟木头山是梅州的最高峰,海拔为1316米。
梅江是梅州的主要水系,流经境内多个县市。
三、气候特征梅州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常年湿润多雨。
夏季炎热潮湿,最高气温可达35摄氏度。
冬季相对较短,温度较为温和,最低气温约为8摄氏度。
春、秋季气候宜人,适合旅游和户外活动。
四、人口情况截至2021年底,梅州市总人口约为800万人。
其中,城市人口约占总人口的30%,主要分布在梅州市区及周边的城市和县城。
农村人口占比大约为70%,主要分布在各个乡镇和村庄。
梅州市人口密度相对较低,人口分布相对均匀。
五、经济状况梅州市经济发展较为稳定。
农业是梅州市的传统优势产业,主要农作物包括稻谷、水稻、茶叶等。
近年来,梅州市加大了对农业科技创新的投入,提高了农业产出和质量,促进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工业是梅州市的支柱产业,主要有电子信息、食品加工、纺织服装、机械制造等产业。
梅州市拥有多个重点开发区,为企业提供了良好的投资和发展环境。
服务业发展迅速,旅游业成为梅州的重要支柱产业。
梅州拥有独特的历史文化和自然景观,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和休闲。
旅游业的发展带动了酒店、餐饮、交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
六、旅游资源梅州市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包括山水、名胜、风景等。
下面是梅州市的一些主要旅游景点:1.梅江风景区:梅江穿梭于梅州市区,沿江的风景名胜区是梅州市的核心景区,以优美的自然风光和独特的闽南风情吸引着大量游客。
2.丹霞山:被誉为“南粤第一山”,是中国石英岩地貌的代表,以奇特的山景和丰富的动植物资源而著称。
梅州社会经济概况

梅州社会经济概况1.1.1 人口增长趋势分析梅州市现辖梅江区、梅县、蕉岭县、大埔县、丰顺县、五华县、兴宁市和平远县六县一市一区(图1.1-1)。
图1.1-1 梅州市行政区划图2006年末梅州市总人口500.94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23.40万人,非农人口所占比重为24.6%,性别比106.1:100,人口密度314人/平方公里,人口自然增长率为4.93‰。
1986-2006年梅州市人口统计见表1.1-1。
表1.1-1 梅州市1986-2005年人口统计年份总户数总人口人口(男)人口(女)非农业人口自然增长率(年)(万户)(万人)(万人)(万人)(万人)(‰)1986 82.35 404.27 206.79 197.48 56.09 10.15 1987 85.40 411.80 210.99 200.81 59.54 10.85 1988 87.60 417.78 214.01 203.77 60.04 9.08 1989 89.05 425.05 217.96 207.09 61.41 9.12 1990 91.12 433.54 222.31 211.23 62.30 18.11 1991 93.43 438.85 225.17 213.68 64.70 14.99 1992 96.42 443.09 227.80 215.29 68.32 13.24 1993 98.16 447.64 230.21 217.43 72.37 12.50 1994 100.81 453.24 233.04 220.20 76.77 12.57 1995 102.91 458.81 235.93 222.88 81.38 12.23 1996 104.89 464.61 239.30 225.31 86.23 12.21 1997 107.05 469.44 242.17 227.27 91.08 11.22 1998 111.10 473.42 244.56 228.87 94.57 9.53 1999 113.60 476.13 245.99 230.14 96.91 9.50 2000 117.12 485.15 250.07 235.08 100.11 7.30 2001 118.84 486.38 250.54 235.84 101.39 5.42 2002 121.37 488.32 251.60 236.72 118.61 4.90 2003 124.97 490.60 252.73 237.87 120.01 5.05 2004 125.54 496.89 255.79 241.10 121.58 4.86 2005 127.01 498.92 256.55 242.37 122.58 4.81 2006 128.16 500.94 257.73 243.21 123.40 4.93 注:表中数据引自《梅州统计年鉴2007》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变化趋势见图1.1-2。
梅州电子商务发展情况

梅州电子商务发展情况概述本文档旨在介绍梅州市的电子商务发展情况。
梅州市位于广东省东北部,是一个重要的经济区域。
梅州市近年来积极推动电子商务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电子商务发展趋势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智能手机的普及,梅州市的电子商务发展迅猛。
越来越多的企业和个体经营者开始将线上销售作为拓展业务的重要渠道。
电子商务市场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势头。
电子商务产业结构梅州市的电子商务产业以电子商务平台、电子支付、物流配送等为核心,涵盖了以下主要领域:1. 电子商务平台:梅州市拥有多家知名电子商务平台,如XXX、XXX等,为企业和个体经营者提供了在线销售和推广的平台。
2. 电子支付:梅州市有多家电子支付机构,提供了多种便捷的支付方式,方便消费者进行在线购物。
3. 物流配送:梅州市的物流配送网络不断完善,快递公司日益增多,为电子商务提供了可靠的运输保障。
电子商务政策支持为了促进电子商务的发展,梅州市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政策,包括:1. 税收优惠政策:对从事电子商务的企业给予一定的税收减免或优惠政策,鼓励企业积极发展线上销售。
2. 培训和扶持政策:梅州市设立了电子商务培训基地,提供相关培训课程和咨询服务,帮助企业和个体经营者提高线上运营能力。
3. 电子商务示范区建设:梅州市规划建设了多个电子商务示范区,提供一揽子的服务和配套设施,吸引企业入驻和发展。
未来发展展望梅州市电子商务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还存在一些挑战和机遇。
未来,梅州市将进一步加大对电子商务的支持力度,提升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人才培养,不断推动电子商务的创新和发展。
相信梅州市电子商务必将迎来更加繁荣的前景。
以上是关于梅州市电子商务发展情况的简要介绍,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梅州调查报告

梅州调查报告梅州调查报告梅州,一个位于广东省东北部的城市,以其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底蕴而闻名。
本文将对梅州进行一次调查,以了解这个城市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一、梅州的地理位置和人口分布梅州位于粤东地区,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
根据调查数据显示,梅州市总人口约为600万人,其中城区人口约占总人口的一半。
梅州市下辖梅江、兴宁、梅县等县级行政区,各区人口分布相对均衡。
二、梅州的经济发展情况梅州市的经济以农业为主,以茶叶、蔬菜、水果等农产品为主要农业产业。
然而,近年来,梅州市开始积极发展工业和服务业,以推动经济多元化发展。
梅州市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吸引了一批外来投资,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快速增长。
三、梅州的文化特色梅州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城市,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
梅州的客家文化和闽南文化交融,形成了独特的梅州文化。
梅州的传统手工艺品如梅州剪纸、梅州木雕等也享誉国内外。
此外,梅州还有许多著名的历史古迹,如丰顺西湖、梅县大佛等,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光。
四、梅州的教育和医疗状况梅州市注重教育和医疗事业的发展,为市民提供了良好的教育和医疗资源。
梅州市下设多所高等院校和职业学校,培养了大量的专业人才。
医疗方面,梅州市拥有一批现代化的医疗机构,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满足了市民的基本医疗需求。
五、梅州的社会治安和环境状况梅州市的社会治安状况相对较好,治安环境较为稳定。
梅州市政府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工作,加大了对环境污染的治理力度。
梅州的空气质量和水质状况逐渐改善,人民的生活环境得到了有效保护。
六、梅州的旅游资源和发展潜力梅州市拥有丰富的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梅州的山水风光如丰顺西湖、梅县大佛等吸引了众多游客。
此外,梅州市还有丰富的民俗文化和传统手工艺品,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独特的资源。
综上所述,梅州作为一个历史文化名城,拥有丰富的资源和潜力。
梅州市政府在经济、文化、教育、医疗等方面的发展上取得了显著成果。
然而,梅州市还面临一些挑战,如经济结构不够多元化、环境污染等问题。
梅州遴选真题试题答案

梅州遴选真题试题答案一、选择题1. 以下哪个选项是梅州市的行政区划代码?A. 441400B. 441401C. 441402D. 441403答案:A2. 梅州市位于中国广东省的哪个部位?A. 东北部B. 东南部C. 西北部D. 西南部答案:A3. 梅州市的市花是什么?A. 梅花B. 菊花C. 牡丹D. 玫瑰答案:A4. 梅州市的总面积大约是多少?A. 15,000平方千米B. 20,000平方千米C. 25,000平方千米D. 30,000平方千米答案:C5. 梅州市的人口数量(根据最近统计数据)大约是多少?A. 300万B. 400万C. 500万D. 600万答案:B二、填空题1. 梅州市的__________是该市的最高行政官员。
2. 梅州市的__________是该市的主要经济支柱之一。
3. 梅州市的__________节是当地非常有名的传统节日。
4. 梅州市的__________山是该市著名的自然景观。
5. 梅州市的__________文化是该地区独特的文化遗产。
答案:1. 市长2. 农业3. 客家菜4. 阴那5. 客家三、简答题1. 请简述梅州市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
答:梅州市位于广东省东北部,地处闽粤赣三省交界处,是广东省的重要门户城市之一。
该市地形以山地和丘陵为主,气候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适宜多种农作物的生长。
2. 梅州市的经济发展状况如何?答:梅州市经济以农业为主,特别是以种植业和畜牧业为主导产业。
近年来,梅州市积极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工业经济和服务业也得到了快速发展。
同时,梅州市还注重发展旅游业,利用其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客家文化吸引游客。
3. 请介绍梅州市的客家文化。
答:梅州市是世界著名的客家人聚居地,客家文化是该市的显著特色。
客家文化包括客家话、客家菜、客家围龙屋、客家歌谣等多个方面。
梅州市不仅保存了大量的客家传统建筑和风俗习惯,而且还有许多以客家文化为主题的文化活动和节庆,如客家菜节、客家山歌节等。
梅州市统计年鉴社会经济发展指标数据:主要年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指标统计(1978-2018)

2001年后为海关数.2002年后卫生技术人员数为新统计口径.市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02年实行新统计口径.2005年后实际利用外资为外商直接投资数.本表2011年起职工工资总额及职工平均工资为在岗职工数据.2013年起卫生机构数包括村级卫生机构数.从2010年起市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口径分别调整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数据按新口径计算.注:1.主要工业产品产量为限额以上工业.2.独立核算工业企业财务指标为限额以上工业数值.3.2000年邮电业务总量按1990年不变价格计算.2016年.2017年电信业务总量按2015年不变价计算.邮政业务总量按2010年不变价计4.2005年后交通运输指标按省调整后的反馈数.2014年起货运量.客运量均未含铁路及航空运输.注:1.耕地面积从2008年起采用国土部门的统计口径及数据.2.本表2007-2010年从业人员数据根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平滑调整.3.2011年起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数据的统计口径为500万元以上的投资项目统计数据.与以前统计口径不同.数据不能直接对比.4.2015年起年末总人口分组由"农业人口"和"非农业人口"调整为"乡村人口"和"城镇人口".财政分组由"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调整为"5.2018年固定资产投资数据为增速.农业相关数据根据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进行了调整.计口径不同.数据不能直接对比.组由"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调整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和"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摘编自《梅州统计年鉴2019》计算.邮政业务总量按2010年不变价计算.数据.年实行新统计口径.职工数据.2013年起径分别调整城镇和农度。
关于梅城,你该知道的那些事儿

关于梅城,你该知道的那些事儿梅城,位于中国广东省梅州市,是一个充满历史底蕴和文化魅力的地方。
梅城自古就是粤东地区的重要城市,具有丰富的历史和人文资源。
今天,我们将带你了解关于梅城,你该知道的那些事儿。
一、历史传承梅城有着悠久的历史传承,据考古发现,梅城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居住。
而在秦朝时期,该地区已经有较为完备的行政区划体系,并成为融合南北文化的重要地区。
梅城历史上曾是政治、文化、商业交流的中心,因而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
值得一提的是,梅城现存着许多历史悠久的古建筑,如古城墙、古庙宇等,这些建筑物见证了梅城的发展历程,也保留了古代的建筑风格和工艺特色。
二、文化背景梅城不仅有着丰富的历史,还有深厚的文化背景。
梅城是潮汕文化和客家文化的交汇地,这使得梅城具有独特的文化魅力。
在梅城,你不仅可以感受到悠久的传统文化,还可以品味到儒家文化、客家文化、粤菜文化等多元文化的交融之美。
梅城还是中国的侨乡之一,许多梅城人在海外闯荡创业,积聚了丰富的经济和文化资源,使得梅城成为了富有国际化氛围的地方。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梅城有着多元化的文化资源,这使得梅城成为了一个深受游客喜爱的旅游胜地。
三、风光秀丽梅城不仅有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还有着秀丽的自然风光。
梅城地处江南水乡,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资源。
仙湖是梅城著名的景点之一,湖水清澈碧绿,四周山峦环抱,美不胜收。
在梅城,还有着众多的茶园和果园,这里的茶叶和水果都是品质上乘、色香味俱佳的佳品。
如果你有幸到访梅城,在这片土地上,你将感受到迷人的自然景色和丰富的生态资源。
四、美食之都在梅城,你绝对不能错过的就是粤菜和客家菜。
梅城的饮食文化源远流长,粤菜和客家菜都有悠久的历史,而且在当地已经形成了独特的饮食品味。
在梅城,你可以品尝到地道的粤菜,如烧鹅、糯米鸡、白切鸡等。
梅城的客家菜也是值得一试,如客家酿豆腐、客家红烧肉、客家腌笃鱼等,口味鲜美,令人回味无穷。
如果你对美食感兴趣,走进梅城的餐馆和小吃店,你一定会被当地的美食文化所震撼。
梅州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年梅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梅州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梅州调查队(2011年3月23日)2010年是“十一五”的期末之年,面对各种困难和挑战,一年来,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中央和省的决策部署,积极实施“双转移”战略,强力推进园区建设和招商引资,加快绿色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奋力谋求绿色的经济崛起,全市国民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经济运行质量进一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改善。
一、综合初步核算,2010年全市生产总值612.36亿元,比上年增长14.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25.99亿元,增长6.9%;第二产业增加值254.94亿元,增长18.9%;第三产业增加值231.43亿元,增长12.4%。
经济结构进一步调整,2010年生产总值中三次产业构成为20.6∶41.6∶37.8,对比“十五”期末的2005年,第一产业比重下降2.5个百分点,第二、三产业比重分别上升0.5个百分点和2.0个百分点。
民营经济增加值335.17亿元,增长16.7%。
人均生产总值14724元,增长13.4%。
据抽样调查,市区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为102.8%,上升2.8%,市区商品零售价格总指数为103.6%,上升3.6%。
全市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103.8%,上升3.8%。
2010年末企业景气指数和企业家信心指数分别为129.4%和132.97%,分别比上年下降6.25个百分点和8.43个百分点。
全年城镇新增就业32737人,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再就业3058人。
年末城镇实有登记失业人员1420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 2.48%,比上年末下降0.05个百分点。
全年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38.95亿元,增长26.6%;其中税收收入28.98亿元,增长25.0%。
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经济总量较小,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的任务仍较艰巨,固定资产投资总量和规模偏小,县域经济实力仍较薄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梅州经济发展状况2015年,全市经济总体保持平稳运行的态势。
农业稳步发展,工业生产、社会消费平稳增长,金融平稳运行,固定资产投资、贸易出口总额、财政收入较快增长,全市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居全省前列。
据初步核算,全市生产总值955.09亿元,增长8.6%,增速居全省第4位、粤东西北地区第1位,比去年提高0.1个百分点,比全省(8.0%)和全国(6.9%)平均水平分别高0.6、1.7个百分点。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87.69亿元,增长4.2%,拉动GDP增长0.6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350.86亿元,增长8.2%,拉动GDP增长3.8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416.54亿元,增长11.0%,拉动GDP增长4.2个百分点。
经济运行特点主要表现为:“四平稳、三较快、一回落”。
“四平稳”:一是农业生产稳步发展。
2015年粮食产量127.38万吨,增长3.5%,水果产量142.28万吨,增长7.0%,茶叶产量1.44万吨,增长4.6%,肉类产量28.50万吨,增长1.5%。
全年实现农业总产值304.04亿元,增长4.4%,增速比去年高1.5个百分点。
其中:农业增加值190.91亿元,增长4.2%,增速比去年高1.2个百分点,比全省(3.4%)平均水平高0.8个百分点。
二是工业生产平稳增长。
2015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20.89亿元,增长9.0%,增速比去年回落1.7个百分点,比全省(7.2%)和全国(6.1%)平均水平分别高1.8和2.9个百分点,居全省第6位。
从分县(市、区)看,增速超过全市平均水平的有5个县(市、区),增长较快的有大埔、丰顺和蕉岭,分别增长20.1%、18.9%、17.1%。
——轻工业增长快于重工业。
轻工业实现增加值104.10亿元,增长10.9%,重工业增加值116.79亿元,增长7.0%,轻工业增速比重工业快3.9个百分点。
——支柱产业增速回落。
六大支柱产业工业增加值183.96亿元,同比增长8.7%,增速比去年回落1.8个百分点。
其中:电力工业增加值42.76亿元,负增长2.8%,烟草、建材、电子信息、机电制造、矿产加工工业增加值分别为59.27、22.44、29.33、18.91、11.25亿元,分别增长7.3%、17.9%、10.9%、14.8%、10.0%。
——园区工业较快增长,增速略有提高。
全市省级园区实现工业增加值68.49亿元,增长22.6%,增速比去年提高0.6个百分点。
其中:广州(梅州)产业园区、东莞石碣(兴宁)、东莞塘厦(平远)、广州番禺(五华)、广州海珠(丰顺)园区实现工业增加值分别为37.84、7.08、3.57、8.49、11.19亿元,分别增长13.2%、46.8%、28.0%、30.6%、40.9%;梅州蕉华产业转移园区实现工业增加值0.32亿元,负增长14.2%。
——企业利税总额增加,增幅提高。
1-11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税总额105.04亿元,同比增长9.5%,增速同比提高5.4个百分点。
其中:利润总额37.73亿元,同比增长3.5%,增速同比回落1.7个百分点。
三是社会消费平稳增长。
2015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55.50亿元,增长11.1%,增速与去年持平,比全省(10.1%)和全国(10.7%)平均水平分别高1.0和0.4个百分点。
从分县(市、区)看,增速超过全市平均水平的有7个县(市、区),增长较快的有梅县区、丰顺县和梅江区,分别增长13.0%、12.9%和12.8%。
——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增速回落。
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28.35亿元,增长7.1%,增速比去年回落5.2个百分点。
——城镇市场消费增长快于乡村。
城镇消费品零售额389.13亿元,增长11.2%;乡村消费品零售额166.37亿元,增长10.9%,城镇市场消费比乡村市场快0.3个百分点。
——批发和零售贸易业增长快于住宿和餐饮业。
批发、零售贸易业514.94亿元,增长11.4%,住宿和餐饮业40.56亿元,增长7.9%;批发和零售贸易业增速比住宿和餐饮业快3.5个百分点。
四是金融运行平稳。
12月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1565.28亿元,比年初增长10.9%。
其中:城乡居民(住户)存款余额1061.20亿元,比年初增长7.9%。
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736.41亿元,比年初增长15.9%,贷款增速比存款增速快5.0个百分点。
其中:短期贷款173.41亿元,增长21.9%;中长期贷款549.92亿元,增长13.5% “三较快”:一是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
2015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68.06亿元,增长39.4%,增速比去年回落0.2个百分点,比全省(15.8%)和全国(10.0%)平均水平分别高23.6和29.4个百分点,居全省第1位。
其中:项目投资399.67亿元,增长43.1%,增速比去年提高13.2个百分点。
从分县(市、区)看,增长较快的有五华、蕉岭县和梅江区,分别增长60.0%、51.8%和51.6%。
——基础设施投资增长较快。
基础设施投资178.18亿元,增长50.9%,增速比去年提高18.5个百分点。
——第二产业投资快速增长。
第一产业投资5.65亿元,负增长11.0%;第二产业投资208.92亿元,增长59.9%,增速比固定资产投资快20.5个百分点,对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的贡献率达48.7%;第三产业投资353.49亿元,增长30.7%。
——工业投资和房地产开发投资快速增长。
工业投资208.84亿元,增长59.8%,增速居全省第1位,比去年提高5.0个百分点,比全省(20.8%)平均水平高39.0个百分点。
其中:大埔、蕉岭、五华工业投资分别为37.54、15.95、34.22亿元,分别增长304.3%、98.6%、56.6%。
房地产开发投资168.40亿元,增长31.3%,增速居全省第3位,比全省(11.8%)和全国(1.0%)分别高19.5、30.3个百分点,但比去年回落35.3个百分点。
商品房施工面积1179.41万平方米,增长22.9%;商品房竣工面积329.29万平方米,增长43.2%;商品房销售面积为302.57万平方米,增长31.2%,增速比去年提高8.7个百分点;商品房销售额139.79亿元,增长29.1%,增速比去年提高1.4个百分点。
二是外贸出口总额较快增长。
1-11月,全市外贸进出口总额21.84亿美元,增长12.6%,增速同比回落14.1个百分点,比1-10月提高0.8个百分点。
其中:外贸出口总额20.18亿美元,增长21.0%,增速同比回落3.4个百分点,比1-10月提高1.5个百分点,但比全省平均水平(-0.3%)高21.3个百分点,居全省第3位。
全市实际利用外资0.53亿美元,同比负增长55.9%。
三是财政收入较快增长。
2015年全市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03.58亿元,增长21.5%,增速比去年回落1.4个百分点,比全省平均水平(16.2%)高5.3个百分点,居全省第2位。
其中:税收收入73.82亿元,增长21.5 %,增速居全省第2位。
从分县(市、区)看,增长较快的有兴宁、五华和丰顺,分别增长33.7%、28.8%、28.1%。
全市公共财政预算支出377.41亿元,同比增长39.7%。
“一回落”:即物价涨幅回落。
12月份,我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为103.1%,同比上涨3.1%。
2015年我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101.6%,同比上涨1.6%,涨幅比去年回落0.8个百分点。
其中:食品类价格上涨4.3%,烟酒类上涨3.0%,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上涨2.9%,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上涨1.9%。
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PPI)为95.8 %,同比下降4.2%。
梅州市大学生创业扶持政策:广东省大学生创业优惠政策注册优惠:免交10多项收费广东省政府已制订了简化审批手续、免征所得税等措施,鼓励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规定凡高校毕业生(含大学专科、大学本科、研究生)从事个体经营的,除国家限制的行业(包括建筑业、娱乐业以及广告业、桑拿、按摩、网吧、氧吧等)外,自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批准其经营之日起,1年内免交个体工商户登记注册费(包括开业登记、变更登记、补换营业执照及营业执照副本)、个体工商户管理费、集贸市场管理费、经济合同鉴证费、经济合同示范文本工本费。
免交的具体收费项目包括个体工商户注册登记费等17项收费,以及国务院、省级人民政府及其财政、价格主管部门批准的涉及个体经营的其它登记类和管理类收费项目。
这些收费优惠政策将执行至2008年12月31日。
税收优惠:部分行业免税两年对毕业生从事咨询、信息、技术服务的独立核算企业或经营单位,自开业之日起,免征所得税2年;对毕业生新办商业、物资业、对外贸易业、旅游业、仓储业、居民服务业、饮食业、教育文化事业的独立核算企业,自开业之日起,免征所得税2年;对毕业生新办从事交通运输、邮电通讯的独立核算企业或经营单位,自开业之日起,第一年免征所得税,3年内减半征收所得税;对毕业生创办的农业生产产前、产中、产后服务的企业,对其提供技术服务和劳务所得收入免征所得税。
贷款优惠:提供小额创业贷款广东省政府要求,有条件的地区由地级及地级以上市政府确定,在现有渠道中为高校毕业生提供小额创业贷款和担保,帮大学生找到启动自主创业的“第一桶金”。
个人自主创业最高可贷8万据了解,近日东莞市将普通高校大专以上学历的本市户籍毕业生纳入享受该市小额担保贷款优惠政策人员的范围,东莞户籍的大学毕业生自谋职业、自主创业的,今后可申请到最高8万元的贷款,合伙经营或组织起来创办中小企业的,申请小额贷款最高额度为20万元,东莞市财政局对符合条件的小额担保贷款据实全额贴息。
据介绍,凡东莞户籍大学生自谋职业、自主创业申请小额贷款,借款人提供有效抵押(质押)反担保的,担保贷款金额不超过8万元(含8万元);借款人提供有固定收入来源的第三方作为连带责任保证反担保的,担保贷款金额不超过5万元(含5万元);借款人不能提供反担保的,担保贷款金额不超过3万元(含3万元)。
合伙经营或组织起来创办中小企业的,根据借款人提供反担保的情况,担保贷款额度分别为20万元、15万元和10万元。
担保贷款期限一般不超过两年。
据了解,为简化小额担保贷款手续,对个人信用好、参加创业培训取得合格证书的人员,经市劳动部门审核同意,可取消反担保。
申请贷款须验毕业证据悉,需要申请小额担保贷款的大学毕业生,必须先通过东莞市人事局人才交流服务中心验证本人的毕业证,得到有效证明后,便可向镇一级劳动部门索取或在政府网上下载《小额担保贷款申请书》,按照自愿申请、社区推荐、劳动部门审查、担保机构审核并承诺担保、贷款银行核贷的程序,办理贷款手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