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地理高考一轮复习专题训练必修三之区域农业发展(附答案详解)
2020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提分教程(湘教版)讲义:必修3第2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3讲含答案
第3讲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基础全面梳理一治理前的田纳西河流域1.田纳西河概况发源于A□01阿巴拉契亚山脉的西坡,是B□02密西西比河支流——C俄亥俄河的支流。
2.田纳西河流域的自然地理特征3.流域的早期开发及后果(1)早期开发:河流的开发利用限于□07航运。
(2)后果:由于长期的过度垦殖,加上□08滥伐森林和经常性的暴雨,导致本流域□09水土流失严重,土地大面积荒芜,农业生产条件相当恶劣。
流域和水系的区别。
流域又称为河(湖)供水区,是由分水岭所包围的河流集水区域。
水系又称河系,由河流干流、支流和流域内的湖泊、沼泽或地下暗河彼此相连接组成的庞大系统。
二田纳西河流域的综合治理与开发1.流域综合治理(1)流域治理核心:水资源综合开发。
(2)长远方案:包括□01防洪、航运、发电、灌溉、旅游等综合性开发。
(3)梯级开发:充分利用当地丰富的□02水力资源,提高防洪标准。
2.产业发展(1)□03高耗能工业,如化工、冶金、建材等工业部门,形成相对完整的基础工业体系,同时不断进行产业结构优化调整。
(2)农业发展:因地制宜,全面发展。
3.环境保护工作(1)最初:结合水利工程进行灭蚊防疟,□06植树造林、保持水土等工作。
(2)后来:进行矿区□07土地复垦和城市垃圾处理。
(3)1947年起:制定发展旅游业的规划,建立公园、野生动物管理区,湖滨建立风景区。
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中的环境保护(1)山地是河流的发源地,其生态环境直接影响河流的水量和水质,在综合治理与开发中应保护它的植被。
(2)河流是流域中开发利用的主要部分,在利用过程中要注意水资源的合理分配和水质的保护。
(3)河谷平原地区是人类活动比较集中的地区,是生态环境保护和污染防治的重点。
三今天的田纳西河流域四田纳西河流域治理与开发的经验1.设置专门的□01开发机构,健全法规,完善管理。
2.因地制宜地选择开发重点,形成各具特色的开发模式。
3.不断加大开发力度。
4.提高流域的□02开放度。
2020年高中地理 必修3 第四章 第一节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2 习题(人教版)
04第四章区域经济发展第一节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提升练习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开发,三江平原草甸、沼泽大多已被利用。
下图为三江平原部分地区土地利用变化示意图。
读图,完成第1~2题。
1根据该地区土地利用变化,可推断出()A.甲地海拔较高B.丙地耕地开发条件好于乙地C.丁地地势低平D.丁地耕地开发条件好于甲地2目前,有利于该地区农业大规模经营的主要措施是()①促进农业劳动力向城市转移②增加耕地面积③增加农业资金投入④改变耕作制度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1.B 2.B解析:第1题,根据图示土地利用变化,甲地由林地变为湿地(水分充足),表明其海拔偏低,A项错误;丁地一直为林地,表明其海拔较高,耕地开发条件较甲地差,C、D两项错误;乙地、丙地在20世纪50年代为湿地,说明两地地势均较低平,要想开发为耕地必须排除水分,丙地地处河流上游,故开发条件好于乙地。
第2题,农业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可提高人均耕地面积,有利于大规模经营,①正确;图示区域大部分地区已从湿地转为耕地,增加耕地面积必然导致三江平原湿地、林地的进一步减少,不利于环境保护,②错误;增加农业资金投入,有利于提高农业生产机械化水平,有利于农业规模化经营,③正确;农业的耕作制度主要受地形、热量、光照等多种因素影响,是难以改变的,④错误。
故B项正确。
“秋天是水稻丰收的季节,秋分后的黑土地上,垛满了需要晾晒两周的稻谷。
独特的土壤、气候条件,使水稻中决定营养成分的干物质积累丰富。
脱壳后,米粒饱满坚硬,色泽清白透亮,这是中国最好的稻米,需要经过138天漫长的生长期。
”这是著名美食节目《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关于黑龙江五常大米的描述。
据此完成第3~4题。
3黑龙江五常大米成为全国优质稻米的优势条件是()①热量充足②生长期长,有机质丰富③光照充足④土壤肥沃,施用的化肥少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4促使黑龙江五常由“种稻禁区”转变为全国优质稻米产区的主要原因是()A.机械化水平的不断提高B.优良水稻品种的引入和培育C.全球气候变冷D.农田水利设施的不断完善答案:3.B 4.B解析:第3题,黑龙江纬度较高,热量不足,所以稻谷生长时间长,有机质丰富。
2019-2020届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课件:16.1 区域农业发展 Word版含解析
考点一 必备知识整合 关键能力突破
考点二
-12-
整合构建 1.常考问题释疑 (1)三江平原沼泽广布的原因:①地势低平,排水不畅;②纬度高,气 温较低,蒸发较弱;③土质黏重,且地下有季节性的冻土层,地表水难 以下渗;④夏秋多雨,地处河流交汇处,水源充足。 (2)东北地区大米品质优良的原因:①一年一熟,水稻生长期长;② 昼夜温差较大,夏季光照充足;③冬季寒冷漫长,病虫害少,农药施用 量小;④开发历史晚,人口稀少,环境优良。 (3)东北地区商品粮基地(松嫩平原、三江平原)的发展条件: 优势条件:①耕地面积广大,粮食总产量大;②地形平坦、耕地集 中连片,农业机械化水平高,劳动生产率高;③人均耕地面积大,商品 率高。 制约因素:纬度较高,热量不足,单产低。
考点一 必备知识整合 关键能力突破
考点二
-23-
(4)加强农业生产能力建设:①科教兴农推广良种良法,提高农业 资源利用率和产出水平;②大力发展农机装备,推进农业机械化水 平;③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④构 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提高农业综合效益。 (5)发展生态友好型农业,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推行农业标准 化生产,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考点一 必备知识整合 关键能力突破
考点二
-22-
2.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1)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 安全”。 (2)调整优化农业结构与布局:①以农业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准, 因地制宜构建优势区域布局和专业生产格局;②推动粮经饲统筹、 农林牧渔结合、种养加一体发展。 (3)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推进农村第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积极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和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如乡村观光旅游)。
考点一 必备知识整合 关键能力突破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章节同步训练4.1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含详细解析)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章节同步训练4.1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一、选择题(每个小题有且只有一个选项正确)读“我国东北地区相关信息图”,回答1~2题。
1.图中a→b→c年降水量的空间变化特点为()A.自a到c降水逐渐减少B.自a到c降水逐渐增加C.自a到b降水逐渐减少D.自b到c降水逐渐增加2.关于a、b、c三地的农业生产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A.a地为水稻生产基地B.b地为林业生产基地C.c地为畜牧业生产基地D.三地中a地的单产最高答案1.C 2.C解析第1题,结合东北地区地形状况及图中等值线分布可以判断,b、c两地的降水量均低于400 mm,自a到b降水逐渐减少,自b到c降水先增加后减少。
第2题,由图可知,a 地位于长白山区,为林业生产基地;b地位于松嫩平原,为粮食生产基地;c地位于呼伦贝尔草原,为畜牧业生产基地。
读“某地区年降水量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图”,回答3~5题。
3.关于图示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A.周围山地环绕,地形以盆地为主B.农作物生长容易受到低温冷害的影响C.河流径流量主要随气温的变化而变化D.该地区的水热条件可以满足农作物一年两熟的需求4.图中甲地等温线向北凸出的原因是()A.受太阳辐射影响B.受大气环流影响C.受地形影响D.受人类活动影响5.影响东北地区年降水量分布的主要因素有()①太阳辐射②距海远近③季风风向④纬度位置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答案 3.B 4.C 5.B解析第3题,由经纬度可知该地区位于东北地区,地形以平原为主,河流的主要补给形式为大气降水,所以径流量主要随降水量的变化而变化。
由图中等值线的数值可以得出冬季气温低,农作物只能一年一熟。
第4题,图中甲地位于大兴安岭东侧的松嫩平原,地势低,温度较同纬度的其他地区高,所以等温线向北凸出。
第5题,从图中的年等降水量线可知,降水的分布规律是从沿海向内陆逐渐减少,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夏季风的风向和距离海洋的远近。
2020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区域农业的发展复习题(包含答案)
2020年高考地理区域农业的发展复习题“被延迟”栽培是指在夏季育苗、秋初定植、秋末冬初在保护设施内继续生长发育,延迟到11—12月上市供应的栽培方式,既可延长蔬菜瓜果的供应期,又可获得可观的经济效益。
新疆吐鲁番市托克进县,每年7月到9月平均气温为40℃,当地积极开展“秋延迟”栽培,塑料大棚等“秋延迟”栽培保护措施投入占到全部投入的40%。
2017年秋,托克逊县“秋延迟”种植率达到了75%。
据此完成1—2题。
1.下列关于托克逊县“秋延迟”栽培的叙述,正确的是()A.投入资金少,适宜在全国大规模推广 B.夏秋育苗、定植生产技术要求较高C.投入资金较小,商品率高,收益高 D.冬季较寒冷,应尽早提前上市时间2.在下列对托克逊县“秋延迟”栽培农户进一步发展提出的建议中,不合理的是()A.加大资金投入,培育新品种 B.发展网络营销,形成品牌C.扩大生产规模,形成规模效应 D.发展蔬菜深加工,增加附加值下图为中国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类型分布格局图。
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Ⅱ区人口稠密是其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推动力B.Ⅲ区内部不同省区间农业机械化水平差异大C.Ⅳ区具有耕地面积大土地后备资源多的优势D.V区自然条件差是限制其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4.在现代农业发展规划中,可定位为粮食生产型农业区的省份主要位于A.I区B.Ⅲ区C.Ⅳ区D.V区双塔灌区位于河西走廊西端,疏勒河下游盆地,是疏勒河三大灌区之一。
双塔灌区所产农产品产量高、品质优。
下表为2018年双塔灌区农作物生产相关数据。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5.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双塔灌区棉花种植面积扩大了10倍左右,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 棉花需水量较少,种植效益高B. 棉花品种改良,单位面积产量提高C. 市场需求量增加,棉花价格上涨D. 生态改善,适宜棉花种植的土地增加6.从可持续发展和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出发,双塔灌灌区对农作物结构进行调整。
今后种植面积可能扩大的是A. 小麦B. 瓜类C. 棉花D. 蔬菜五常市有“中国优质稻米之乡”的美誉。
2020高中地理必修3练习:第四章 第一节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
第四章区域经济发展第一节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对应学生用书P51考点1区域农业发展的地理条件东北地区是我国最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农业生产条件优越,也存在一些限制因素。
据此完成1~3题。
1.东北地区农业基地的自然资源优势最突出地表现在()A.土地资源优势B.草场资源优势C.矿产资源优势D.地理区位优势答案 A解析从东北地区的自然特征可知,东北地区土壤肥沃、面积广阔。
2.东北地区农业生产的劣势主要是()A.热量不足B.土壤贫瘠C.地形起伏大D.降水稀少答案 A解析东北地区纬度较高,热量不足;土壤以黑土、黑钙土为主,土壤肥沃;平原面积广大,地形起伏小;温带季风气候,降水较多。
3.近年来,黑龙江省水稻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其主要影响因素是()A.全球变暖B.雨热同季C.市场需求D.交通改善答案 C解析市场需求决定了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
考点2农业布局根据气候、地貌、植被和土壤等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差异及农业生产方式的不同,东北地区可划分为三大农业生产区域。
据此,回答1~3题。
1.下列关于东北三大农业生产区域分布及组合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耕作农业区—松嫩平原、三江平原、辽河平原B.林业和特产区—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区C.畜牧业区—西部高原、松嫩平原西部及部分林区草地D.舍饲养畜业区—广大林区和农区答案 D解析东北地区的舍饲养畜业主要分布在广大农区。
2.东北地区的农作物分布和种植比例由南向北逐渐减少的是()A.玉米B.小麦和大豆C.水稻D.甜菜答案 A解析玉米对热量需求较高,故玉米的分布和种植比例由南向北逐渐减少。
3.下列不属于放牧畜牧业区的是()A.松嫩平原西部B.呼伦贝尔草原C.三江平原D.林区草地答案 C解析三江平原开垦后主要属于农区,以种植业为主,可发展舍饲养畜业。
考点3大规模专业化生产——农业基地建设目前,东北地区是全国最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
据此完成1~3题。
1.针对东北地区优越的农业资源条件,东北地区将建成全国性的()A.商品粮、棉基地B.商品粮、林业生产基地C.商品粮、油菜基地D.商品棉、林业生产基地答案 B解析东北地区的自然优势主要表现在土地资源、森林资源和矿产资源三方面。
2020年高中地理 必修3 第四章 第一节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1 习题(人教版)
04第四章区域经济发展第一节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基础练习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
据此完成第1~2题。
1东北地区大部分地区的气候类型是()A.暖温带半干旱季风气候B.中温带半干旱大陆性气候C.温带湿润、半湿润季风气候D.寒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2有关东北地区土地资源的优势,叙述正确的是()A.耕地面积大,但分布分散B.宜农荒地多,但肥力不高C.有大面积肥沃的红土地D.东北平原地势平坦,适合大规模机械化耕作答案:1.C 2.D解析:东北地区大部分地区属于温带湿润、半湿润季风气候。
东北平原地形平坦,耕地集中连片,适合大规模机械化耕作。
土壤以肥沃的黑土、黑钙土为主。
读黑龙江垦区土地利用结构图(单位:万公顷),完成第3~4题。
3黑龙江垦区农业生产的主要制约因素是()A.热量不足B.土壤贫瘠C.气候较为干旱D.耕地资源不足4黑龙江垦区成为“中华大粮仓”的最主要原因是()A.人均占有耕地多B.机械化程度高C.农作物生长期长,单产高D.农产品品质优良,广受欢迎答案:3.A 4.A解析:黑龙江垦区纬度较高,热量不足,农作物只能一年一熟,使粮食单产较低,限制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但由于人均占有耕地多,使人均粮食占有量大,粮食商品率高,成为“中华大粮仓”。
5东北地区成为我国著名的商品粮基地的最主要原因是()A.耕地面积广大,适宜大规模机械化作业B.宜农荒地多C.人少地多,人均耕地全国最多D.土壤肥沃答案:C解析:东北平原地势平坦、人少地多,且土壤肥沃,适宜大规模机械化作业,已经发展成为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
6关于东北地区林业和特产区的叙述,正确的是()A.这里有我国第二大林区,主要的树种有兴安落叶松、红松、白桦、樟树B.长白山区是我国最大的柞蚕茧产区C.辽南是重要的苹果产区D.辽东低山丘陵和半岛丘陵区盛产鹿茸、人参等珍贵药材答案:C解析:东北林区是我国最大的林区,A项错;长白山区是我国主要的鹿茸、人参等珍贵药材的产区,B项错;辽东低山丘陵和半岛丘陵区是我国最大的柞蚕茧产区,D项错。
2020届地理高考一轮复习专题训练必修三之地理环境和区域发展(附答案详解)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专题训练一、选择题(每小题后面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下图为我国两地传统民居图,其中甲图为土墙平顶屋,乙图为砖墙斜顶屋。
据此完成1~3题。
1.甲、乙两传统民居分别位于()A.新疆、四川B.甘肃、浙江C.陕西、江苏D.贵州、广东2.导致甲、乙两地传统民居差异的主导因素是()A.地形B.气温C.降水D.河流3.依据自然地理环境特征,推测甲地民居门窗最不可能的朝向是()A.东北和西北方向B.西北和西南方向C.东南和东北方向D.东南和西南方向(2016·海南高考)福建海坛岛面积276.61平方千米,人口约35万人,地势低平,是大陆距离宝岛台湾最近的地方。
当地盛传“光长石头不长草,风沙满地跑,房子像碉堡”的民谣。
据此完成4~6题。
4.该民谣反映了当地气候的突出特点是()A.降水多B.风力大C.日照强D.气温高5.依据当地自然环境特征,推测海坛岛传统民居的特点是()A.高大、屋顶尖、窗大B.低矮、屋顶缓、窗大C.高大、屋顶尖、窗小D.低矮、屋顶缓、窗小6.当地居民主要从事()A.渔业B.林业C.种植业D.牧业“鲁锦”是以鲁西南地区为中心,带有鲜明的齐鲁文化特色的山东民间纯棉手工纺织物。
“鲁锦”的织造工具几乎全是木制的,结构都很简单。
织造原料均为纯棉材料,从采棉到上机织布,共要经大小72道工序,全部采用纯手工方式,手纺、手织天然植物染色棉织物。
目前,“鲁锦”织造从业者多为40~60岁的农村妇女,“鲁锦”织造技艺面临消失的困境。
读图,完成7~9题。
7.清末鲁西南地区“鲁锦”产业受到冲击,渐趋衰微。
其原因可能是() A.洋布进口及机器纺织业的发展B.消费市场萎缩C.“鲁锦”织造技艺失传D.劳动力价格上涨8.目前,鲁西南地区发展“鲁锦”产业突出的优势条件是()A.水资源丰富B.劳动力文化水平高C.织造机器制造业发达D.传统工艺历史悠久9.为了“鲁锦”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鲁西南地区最应该()A.传承技艺,开发文化创意产品B.树立品牌,扩大销售市场C.扩大棉花种植面积D.用机器生产替代手工工艺(2019·超级全能生浙江联考)利用新型无人机对农作物进行测量时,无人机会通过卫星定位引导自动拍摄监测地块的高清航拍影像,然后利用专用软件进行后期处理。
2020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区域农业的发展 专题测试(含答案)
2020年高考地理区域农业的发展专题测试华盛顿2017年11月2日消息:美国农业部发布的10月份全球农业产量报告显示,2017/18年度中国玉米产量预计为2.15亿吨,与此同时中国玉米单产预计达到创纪录的6.14吨/公顷。
下图是“我国玉米主产区分布示意图”。
读图,回答1~2题。
1.与丙地相比,甲地玉米生产的优势自然条件有( )①热量更丰富②地形更平坦③土壤更肥沃④水源更充足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2.提高乙地玉米单产的有效途径有( )①扩大播种面积②提高机械化水平③选用优良品种④加强农田水利建设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对于黑龙江来说,哈尔滨—大庆—齐齐哈尔(简称“哈大齐”)是最有希望获得快速发展的地区。
据统计,全省国内生产总值的2/3以上来自“哈大齐”这块活力地带。
据此回答3~4题。
3.松嫩平原作为全国性商品粮基地与太湖平原相比,具有的优势条件是( )A.人均耕地多B.单产高C.交通便利D.水热条件较好4.该商品粮基地发展农业生产的限制性因素是( )A.热量B.水源C.光照D.土壤高原夏菜是指夏季在气候冷凉的高原地区生长的蔬菜。
近些年甘肃兰州地区菜农开始改种高原夏菜,这里的高原夏菜品质优良。
每年5月下旬到10月期间,菜农凌晨摘菜,经专业检测,冷冻后即刻运往外地,高原夏菜价格一直较贵。
据此回答5--6题。
5.兰州高原夏菜外运的主要地区可能是()A.东南沿海B.东北地区C.西北地区D.西南地区6.高原夏菜价格较贵的原因有()①生长周期短,品质较好②交通运输成本较高③种植面积较少,产量较少④反季节优势,市场需求大⑤蔬菜种类多样A.①②③B.①②④C.③④⑤D.②③④下图为我国三江平原部分地区土地利用变化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7.有关图示地区土地利用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林地由西部地区向东部地区扩展B.湿地面积减少得最多C.土地利用方式趋向多样D.过度砍伐是土地利用变化的主因8.图示土地利用变化给该地造成的影响有①地下水位升高②沙尘暴多发③旱涝灾害增加④水土流失严重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下图为“我国江南丘陵某地地形结构和农业用地结构的饼状图”。
(完整版)2020届地理高考一轮复习专题训练必修三之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附答案详解)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专题训练一、选择题(每小题后面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汕头澄海有手工制作玩具的传统。
改革开放初期,当地玩具制造的家庭作坊逐渐增多,承接来料的加工规模增大,自1999 年,每年一届的玩具工艺博览会在当地开始举办。
目前澄海集聚了数千家玩具研发、制造、销售及其他配套企业,形成了众多的玩具专业镇,产品覆盖100 多个国家和地区,据此完成1~3 题。
1.澄海在改革开放初期发展玩具制造主要依赖于( )A.东邻港澳B.产业基础好C.政策支持D.劳动力廉价2.每年一届的玩具工艺博览会,主要利于澄海玩具制造业( )A.提高国内外知名度B.降低原材料成本C.扩大当地市场规模D.提升劳动力素质3.澄海玩具业进一步提高市场竞争力应采取的最有效措施是( )A.降低劳动力成本,吸引外资B.扩大生产规模,保持价格优势C.快速更新产品,延长产业链D.加大研发投入,培育自主品牌武汉因江得名,依江而兴。
“两江交汇、三镇鼎立”是武汉特有的城市格局,但缺乏代表城市形象的规模化亮点区块。
2017 年7 月17 日,武汉市政府确定长江新城项目落户湖泊环绕、开发程度低的谌家矶,包含有“长江绿谷”之称的武湖等区块。
下图为长江新城位置示意图。
据此完成4~5 题。
4.未来武汉将“四镇”隔江鼎立,功能分工上又各自扮演不同的角色。
其好处主要是( )A.避免同质竞争,便于区块协作B.提高城市等级,扩大服务范围C.分散城市职能,降低服务范围D.扩大城市规模,优化城市区位5.长江新城地址敲定后,该区域土地利用结构将发生巨大变化。
这种变化可能会导致( )A.热岛效应减弱B.内涝发生概率下降C.地下水位下降D.生物种类和数量增加2007~2016 年间,中国有84 座城市出现了“收缩”。
这些城市都经历了连续3 年或者3 年以上的常住人口减少。
浙江省义乌市是我国“收缩”城市的典型代表,东北地区“收缩”城市已成为带状。
据此完成6~7 题。
【人教版】2020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16.1-区域农业发展ppt复习课件(含答案)
第十六章ꢀ区域经济发展考点一ꢀ区域农业发展第十六章必备知识预案自诊关键能力学案突破考点一ꢀ区域农业发展必备知识预案自诊东北地区的农业发展1.东北地区的地理条件(1)范围:、吉林、辽宁三省和ꢀ东部。
(2)地位:我国重要的ꢀ、林业生产基地和畜牧业生产基地。
ꢀ必备知识预案自诊(3)自然条件①气候②地形:包括高原、ꢀ和山地,利于农业多种经营。
ꢀ③土壤:、黑钙土广布,有机质含量高,利于农业生产。
ꢀ必备知识预案自诊(4)社会、经济条件。
必备知识预案自诊特别提醒区域农业发展条件评价:既要分析优势条件,又要找出制约因素。
优势条件或制约因素一般包括位置、自然条件(地形、土壤、水源、气候等)、资源、交通、产业基础、政策等方面,在此基础上可确定区域产业发展方向。
必备知识预案自诊2.农业布局特点(1)三大农业生产区域的划分依据。
气候、地貌、植被和土壤等农业生产自然条件的差异及的不同。
ꢀ(2)主要农业生产区域。
必备知识预案自诊①耕作农业区。
ꢀ②林业和特产区:D③畜牧业区:ꢀ、Eꢀ、F。
ꢀꢀ、松嫩平原西部及部分林区草地。
ꢀ3.大规模专业化生产——商品粮基地建设(1)地位:东北地区是全国最大的、比较稳定的商品粮基地。
ꢀ是我国粮食商品率最高的商品粮生产基地。
ꢀ(2)突出特点:ꢀ生产;地区生产。
ꢀ必备知识预案自诊4.农业发展方向(1)东北农业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必备知识预案自诊(2)东北地区不同区域的农业发展方向与重点。
必备知识预案自诊关键能力学案突破东北地区的农业发展考向一考向二1.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区位条件(1)自然条件关键能力学案突破考向一考向二(2)社会经济条件关键能力学案突破考向一考向二2.东北农业发展中面临的问题及措施关键能力学案突破考向一考向二3.东北商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方向针对东北农业生产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结合东北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今后东北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应重点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调整农业与农村经济结构①在稳定发展粮食生产的基础上,发展优质、高产、高效、绿色农业,因地制宜,根据市场需求,合理布局农业生产。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综合题专题训练区域农业发展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综合题专题训练:区域农业发展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综合题专题训练:区域农业发展1.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喜日照,℃就能发芽,幼苗能耐短时间低温。
4燕麦喜凉爽但不耐寒,种子在2~℃以上时光合作用受阻。
种子发芽时约需相当于自身忌高温,绝对最高温度25的水分,消耗水分也比较多;生长期间如水分不足,常使籽粒不充实而重量65%产量降低。
因此燕麦的根茎往往长达一米左右,以便能汲取更多的水分。
对土°是世界公认的春播43北纬41°~的酸性土壤。
壤要求不严,能耐pH5.5~6.5燕麦黄金纬度生长带,这里被称为北半球燕麦带。
燕麦属于低产作物,但却是世界公认的营养价值很高的粮食作物之一,同时也是绿色营养保健作物。
我国燕麦产区发展燕麦生产具有得天独厚的绿色生态条件,但是,我国燕麦产品深加工方面与国外相比,还存在着相当大的差距。
41°~43°成为春播燕麦黄金生长纬度带的原因。
1)分析北纬( 2)简述我国燕麦产区的分布状况。
( 3)说明我国发展燕麦生产得天独厚的绿色生态条件。
()请为我国燕麦产区的产业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
(4)该范围内陆地广阔,土地资源丰富;地处北温带中部,多高原、1【答案】(山地,海拔较高,春季温暖,夏季凉爽;温带大陆性气候分布广,晴天多,日照时间长;年平均气温较低,蒸发量较小。
)主要分布在华北地区北部山西、河北、内蒙古等地的高原山地;西北地区(2甘肃、陕西、青海等地;西南地区的云南、四川的高山地区;东北地区的黑龙江等地。
)我国燕麦产区多属于半干旱高寒山区和农牧过度地带,人烟稀少,基本不(316/ 1.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综合题专题训练:区域农业发展存在污染;当地经济发达,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很少使用化肥和农药,水、土纯净。
(4)因地制宜,根据燕麦生产区的气候条件、农业发展水平,选择适宜的种植方式,有效提高燕麦产量、品质;发挥我国燕麦生产成本低、无污染的优势,加快燕麦产业化开发的步伐;注重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努力提升品质,打造品牌,增强市场竞争力;构建市场信息化服务平台,加强燕麦生产、加工与市场消费需求的衔接,提高产品附加值,增产、增收、增效。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专项训练: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含答案解析)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专项训练: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澳洲坚果又名夏威夷果,原产于澳大利亚昆士兰州(23°S~29°S)的山区,30年前被引入云南。
目前云南省澳洲坚果种植面积已超过250万亩,成为我国澳洲坚果主产区。
右图为“2012~2018年我国坚果炒货行业销售规模统计图”。
据此完成1~2题。
1.云南省成为我国澳洲坚果主产区的有利自然条件是()A.水热条件好B.地形较平坦C.肥沃的红壤D.劳动力丰富2.我国种植澳洲坚果的规模超过原产地规模的主要原因是()A.生态效益好B.消费市场广C.技术水平高D.品牌效益高答案 1.A 2.B解析第1题,澳洲坚果原产于澳大利亚昆士兰州(23°S~29°S)的山区,云南的纬度和地形与其相似,水热条件适宜。
第2题,从2012~2018年我国坚果炒货行业销售规模统计图中可以看出,我国坚果炒货销售量大,且呈增长的趋势,消费市场广阔,是我国种植澳洲坚果的规模超过原产地规模的主要原因。
下图是“印度半岛局部地区略图”。
图示区域沿海平原为水稻种植区,德干高原为小麦种植区。
据此完成3~5题。
3.图示沿海平原地区夏季气候特点是()A.高温多雨B.高温少雨C.低温多雨D.低温少雨4.图中水稻种植区的传统生产特点是()A.商品率高B.科技水平高C.机械化水平高D.单位面积产量高5.导致该区域农作物分布差异的主要因素是()A.气温B.降水C.市场D.交通答案 3.A 4.D 5.B解析第3题,印度半岛为热带季风气候,沿海平原地区夏季受西南季风的影响,高温多雨,A正确。
第4题,亚洲水稻种植业以小农经营为主(以家庭为生产单位);精耕细作,单位面积产量高,但是商品率比较低;机械化水平和科技水平均比较低(日本除外);水利工程量大,故D正确。
第5题,水稻种植需水量大,小麦种植需水量较小,因此水稻分布在德干高原西侧降水丰富的沿海平原地区,德干高原由于位于西南季风的背风坡,降水较少,为小麦种植区,因此B正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区域农业发展专题训练一、选择题(每小题后面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老种子也称地方品种,是在当地自然或栽培条件下,经过长期自然或人为选择形成的传统品种,对当地适应性强,口感好,但产量低。
目前,各地老种子消失呈加剧趋势。
据此完成1~2题。
1.老种子品种消失的主要原因可能是()A.全球气候变暖B.品种质量差C.农村劳动力流失D.商业种子冲击2.遏制老种子“消失”趋势的合理措施是()①建立老种子库,完善贮存环境②加大科技投入,进行种子改良③规范化种植,加强保种育种④减少人为干预,杜绝污染生长环境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沟垄田间集雨技术是我国重要的田间雨水利用技术,通过提高作物根区的水分满足度,来提高农作物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
为了更有效利用雨水,在不同地区会调整沟、垄的宽度和深度。
下图示意沟垄集雨技术。
据此完成3~4题。
3.干旱地区提高集雨量最有效的方法是()A.加大垄高B.增大沟深C.垄上覆膜D.沟上覆膜4.最适合采用沟垄田间集雨技术提高农作物产量的区域是()A.塔里木盆地北部B.北方农牧交错带C.东北三江平原D.南方低山丘陵区复种指数是指一定时期内(一般为1年),在同一块耕地上,农作物的种植面积与耕地面积的比值。
下图为我国某地区复种指数变化统计图。
据此完成5~7题。
5.该地区所在省份可能是()A.黑龙江B.江苏C.青海D.海南6.导致该地图示时间内复种指数下降的主要原因是()A.生长期延长B.全球气候变暖C.城乡收入差距大D.农业技术进步7.复种指数的降低带来()A.土地资源浪费B.农活强度增加C.土地集约利用D.农村人地压力增大庄园经济是一种实现农业资源集聚化、生产规模化、经营多元化、管理企业化、建设生态化的经营组织模式。
某县生产的优质铁观音茶获得“中国地理标志”认证。
该县茶企业通过整合特色山水,建设集茶树种植、茶叶加工储存、旅游和文化为一体的现代茶庄园。
据此完成8~9题。
8.发展庄园经济的前提条件是当地拥有()A.丰富廉价的劳动力B.知名品牌的农产品C.发达便捷的交通网D.高精尖的技术水平9.与传统的茶园相比,现代茶庄园的突出优势是()A.品牌更多,环境更优B.市场更广,产品价格更低C.产品更多,效益更高D.投入更少,生产成本更低埃尔埃希多地区(下图小方框所示)干旱少雨,年降水量小于300 mm,土壤贫瘠。
当地农业科技人员对土壤进行“三明治”式的改良,很好地改善了作物生长的水肥条件。
随着滴灌技术和日光温室的快速普及,埃尔埃希多地区已由过去的贫瘠之地变成了“欧洲蔬菜之都”。
据此完成10~11题。
10.埃尔埃希多地区对土壤进行“三明治”式的改良的合理措施是() A.表层为沙土,中间层为有机肥,下层为黏土B.表层为黏土,中间层为有机肥,下层为沙土C.表层为有机肥,中间层为黏土,下层为沙土D.表层为黏土,中间层为沙土,下层为有机肥11.埃尔埃希多地区普及日光温室的主要目的是()A.增加室内温度,抵御严寒霜冻B.改善日照条件,促进光合作用C.减少蒸发,提高水资源利用率D.减轻土壤侵蚀,保持土壤肥力二、综合题(共2题,共56分)12.根据下列材料,完成问题。
(28分)材料一人参原生于我国东北、朝鲜、韩国、俄罗斯远东和日本原始密林中,是一种喜冷凉、湿润而耐荫的药用植物,怕积水,不耐旱,忌强光直射。
野山参生长周期长达70~150年,随着森林的破坏,野山参几乎绝迹。
材料二人参是一种名贵中药材,全身都是宝。
在人参加工过程中,可以获得很多副产品,如人参油、人参露、人参膏,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
吉林省人工种参约有300多年的历史,抚松县是我国最大的人参种植地。
韩国是我国人参的主要出口国,平均从我国进口的人参是其出口量的20倍,但其人参产业产值是我国的3.5倍。
2012年,韩国商人因农药残留严重超标和应该含有的重要微量元素缺失等原因未在该县收购人参。
材料三下图为吉林省抚松县区域图和某村落局部地形图。
(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东北地区野山参资源耗竭的可能原因。
(6分)(2)指出抚松县人参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
(12分)(3)地形图A、B、C三地中,哪个地点最适合人参种植,并分析原因。
(10分)13.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8分)材料一内蒙古草原无霜期只有100多天,“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景观只有两三个月,草原大部分时间是百草枯黄、冰天雪地的景象。
可以说,牧民的冬天生活,才是他们一年中的常态。
在冬季,牧民的水源和牧草是一个很严峻的问题,所以冬牧场决定了草原牧民和牲畜的生存。
材料二沙地并非沙漠,而且植物生长量比草原更高。
在同一地区,由于起伏的沙丘可以存雪、存水,所以植物生长量丰富。
柳条的灌丛和高大的榆树,在真正的草原上是很罕见的,在沙地里却四处可见。
沙地里的人口密度也比草原高。
浑善达克沙地冬季相对草原地区更为温暖,是当地牧民理想的冬牧场。
下图为内蒙古东部沙地分布图。
材料三内蒙古草原部分地区实行了草地分家到户,不能游牧,草场退化严重,载畜量越来越低。
但人们发现,保持传统游牧的地区,草场反倒维护的好,冬牧场也能正常为牲畜提供过冬的草料。
(1)分析内蒙古地区冬季沙地较草原人口密度大的原因。
(8分)(2)浑善达克沙地甲处冬牧场应该位于A、B两地中哪个位置,并分析原因。
(10分)(3)分析内蒙古草原草地分家到户后,草地退化的原因,并提出解决措施。
(10分)参考答案1、答案 D解析结合材料可知,老种子是在当地自然或栽培条件下,经过长期自然或人为选择形成的传统品种,对当地适应性强,口感好,但产量低。
老种子对当地适应性强,故受到全球变暖影响小,A项错误;由材料可知,老种子品质好,B项错误;劳动力流失不会影响老种子的数量,C项错误;老种子产量低,但农业发展过程中对产量要求高,对种子需求量大,因此商业种子对老种子冲击大,D 项正确。
2、答案 A解析建立老种子库,完善贮存环境,有利于遏制老种子的“消失”,①正确;加大科技投入,改良种子会改变老种子的性质,加速其消失,②错误;规范化种植,加强保种育种,有利于老种子种植规模扩大,利于其延续,③正确;老种子已经面临消失,如不进行人为干预,将会加速其消失,④错误。
3、答案 C解析干旱地区降水稀少,使用沟垄田间集雨技术需要加大垄宽;增大沟深对增大集雨量效果不明显;垄上覆膜可以减少集雨面雨水下渗,增加流入沟内的雨水量,集雨效果好且不需减少太多的土地种植面积,C项正确。
4、答案 B解析塔里木盆地降水少,农作物生长主要靠高山冰雪融水灌溉,采用沟垄田间集雨技术收集雨水作用有限,对提高产量效果不明显,所以更适用于降水较多的北方农牧交错带,B项正确;东北和南方地区降水较为丰富,不需起垄改善土壤水分条件。
5、答案 B解析读图可知,该地的复种指数大多在150%~170%之间,其农作物熟制为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结合选项可知江苏省符合题意。
6、答案 C解析一地的气候较稳定,故生长期没有明显的变化,A项错误;全球气候变暖,该地的复种指数应增加,B项错误;地区经济发展较快,城市和乡村的差距较大,农村人口大量迁入城市,会导致农业地位下降,使人们种地积极性不高,导致复种指数下降,故C项正确;农业技术的进步不会导致区域的复种指数下降,D项错误。
7、答案 A解析复种指数降低,会影响农作物的种植面积,降低土地的利用率,导致土地资源的浪费,A项正确。
8、答案 B解析当地庄园经济是以“茶”为主题的“现代茶庄园”,其发展前提是拥有优质的品牌——铁观音茶。
9、答案 C解析由材料分析可知,现代茶庄园引进了现代化的生产加工、管理技术,使各种资源配置更趋合理,产品种类多,其增值潜力更大,经济效益更高。
10、答案 A解析表层为沙土,透水透气性好,土壤中水分、氧气充足;中间层为有机肥,可为植物的生长提供水肥;下层为黏土是为了防止水分下渗,保证土壤水分充足。
11、答案 C解析埃尔埃希多地区地处地中海沿岸,冬季温和,无严寒霜冻灾害,故A 项错误;日照条件是由天气决定的,日光温室对光照条件影响不大,故B项错误;当地夏季干旱少雨,日光温室可减少水分蒸发,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故C 项正确;该地区降水少,原本土壤贫瘠,故D项错误。
12、答案(1)野山参自然生长缓慢,更新周期长;因市场需求量大,大量采集,长期采育失调;森林砍伐,野山参的生长环境遭到破坏。
(2)农药化肥使用量大,污染严重,人参品质下降;深加工程度低,附加值低。
措施:改善种植技术,提高人参品质;对人参综合利用,研发新产品;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增强品牌意识,提高知名度。
(3)B地。
夏季风迎风坡,降水较多;位于山坡上,排水条件好,不易积水;森林覆盖率高,林下可以避免阳光直射。
解析第(1)题,生物资源减少,主要与生态环境恶化和人类过度利用有关。
第(2)题,实现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主要从保护农业生态环境、提高农业生产技术、打造品牌扩展市场、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等方面分析。
第(3)题,可根据作物生长特点选择适当的位置,该地位于我国东部季风区,东南坡为迎风坡,降水多,且排水条件好,森林茂密。
13、答案(1)内蒙古牧区冬季人畜必须有合适的冬牧场过冬;沙地气温较草原温和;植物量较草原多,适合作为冬牧场牧草;冬季降雪能提供更多水源,保障人畜饮水;因此更多的牧民选择在沙地作为冬牧场,沙地比草原地少,人多,人口密度较大。
(2)A地。
冬牧场为牧民过冬之地,应该选择在气温较高的地区。
A地位于冬季风背风坡,受冬季风影响小;且位于山地阳坡,光照更为充足,气温更高。
B地位于冬季风迎风坡,且为阴坡,光照少,气温更低。
(3)草地分家到户后,草场面积和范围固定,牧民为增加经济收入,使得牲畜数量增加,加大草地载畜量;草原面积有限,牲畜只能在小范围草地啃吃牧草,会过度践踏草地使得草地退化。
措施:控制牧场载畜量,人工培育种植牧草;草地划区轮牧,科学放牧;购买牧草,缓解草场压力;联合周边牧区,适度游牧。
解析第(1)题,内蒙古地区冬季沙地较草原人口密度大是因为沙地拥有更好的人畜越冬环境。
沙地气温较草原温和;植物量较草原多,适合作为冬牧场牧草;冬季降雪能提供更多水源,保障人畜饮水;因此更多的牧民选择在沙地作为冬牧场,人口密度较大。
第(2)题,浑善达克沙地甲处的冬牧场应位于A地区。
A地位于冬季风背风坡,受冬季风影响小;且位于山地阳坡,光照更为充足,气温更高。
B地位于冬季风迎风坡,且为阴坡,光照少,气温更低。
第(3)题,草地分家到户后,由于草场面积和范围固定,牧民为增加经济收入,加大草地载畜量导致牲畜过度践踏草地使得草地退化。
为恢复草场应控制牧场载畜量,人工培育种植草场;草地划区轮牧,科学放牧;购买牧草,缓解草场压力;联合周边牧区,适度游牧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