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化学简明教程ppt

合集下载

生物化学简明教程ppt 第二章蛋白质

生物化学简明教程ppt  第二章蛋白质

3、蛋白质的变性
(1)、变性的概念
在变性因素作用下,天然蛋白质一级结构保
持不变,高级结构发生了异常的变化,由天然态
的折迭态变成了变性的伸展态,引起生物功能的
丧失,理化性质的改变的现象。
氨基酸的甲醛滴定
* 反应特点 A.为α - NH2的反应 B.在常温,中性条件,甲醛与α - NH2很快反应,生成羟甲基衍生物,释放氢离子。 * 应用:氨基酸定量分析—甲醛滴定法(间接滴定) A.直接滴定,终点pH过高(12),没有适当指示剂。 B.与甲醛反应,滴定终点在9左右,可用酚酞作指示剂。 C.释放一个氢离子,相当于一个氨基(摩尔比1:1) D.简单快速,一般用于测定蛋白质的水解速度。
第四节
定义
蛋白质的结构
举例:胰岛素的一级结构
(一)、蛋白质的一级结构
(二)、空间结构包含的内容
1、蛋白质的二级结构 (1)、定义
α-螺旋结构 (2)、包含内容 β-折叠结构 β-转角结构 (3)、超二级结构: αα、 βαβ、βββ、 β曲折 (4)、结构域
2、蛋白质的三级结构 举例:鲸肌红蛋白的三级结构
脂肪族氨基酸
含酰基的氨基酸: 含一氨基二羧基的 酸性氨基酸: 含二氨基一羧基的 碱性氨基酸: Phe、Tyr
杂环族氨基酸: Trp、His、Pro
三、氨基酸的理化性质
1、一般物理性质 2、化学性质
与亚硝酸的反应 (1) 氨基参加的反应 与甲醛的反应 与2,4-二硝基氟苯的反应 与异硫氰酸苯酯的反应
与异硫氰酸苯酯(PITC)的反应
• Edman (苯异硫氰酸酯法):由Edman于1950年首先 提出,为α- NH2的反应,用于N末端分析,又称 Edman降解法。此法的特点是能够不断重复循环,将 肽链N-端氨基酸残基逐一进行标记和解离。

RNA的生物合成-全国高中生物竞赛之《生物化学简明教程》课件

RNA的生物合成-全国高中生物竞赛之《生物化学简明教程》课件
高中生物竞赛 《生物化学简明教程》
14/16,RNA的生物合成
14/16.RNA的生物合成
转录:DNA→RNA(主要) 存在于绝大多数生物体,以DNA为模板合成RNA的过程 , 也就是把DNA的碱
基序列抄录成RNA的碱基序列。
复制:RNA→RNA 存在于某些病毒体内,以RNA为模板合成RNA的过程 。
• 真核生物的启动子分为三类,即Ⅰ类、Ⅱ类和Ⅲ类。
14/16.RNA的生物合成 14.3 真核生物的转录 14.3.2 真核生物转录的起始
顺式作用元件(cis-acting element)
14/16.RNA的生物合成 14.3 真核生物的转录 14.3.2 真核生物转录的起始
1.真核生物Ⅰ类启动子控制的转录起始 Ⅰ类启动子主要控制rRNA前体的转录起始,由RNA polI催化 Ⅰ类启动子的核心启动子或核心元件位于-45至+20,上游控制元件位于-187~
14.3.2 真核生物转录的起始 3.真核生物Ⅱ类启动子控制的转录起始 (2)起始子(initiator,Inr)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Y为嘧啶碱
(3)转录因子 能直接或间接辨认和结合转录上游区段DNA的蛋白质,统称为反式作用因
子(trans-acting factors) 反式作用因子中,直接或间接结合RNA聚合酶的,则称为转录因子
14/16.RNA的生物合成 14.1 RNA生物合成的概况
2.几个基本概念 (1)结构基因: DNA分子中能转录出RNA的区段。
14/16.RNA的生物合成 14.1 RNA生物合成的概况
2.几个基本概念 (2)模板链(template strand)
Watson,W链、负(-)链、反意义链 以该链中的DNA碱基顺序指导RNA的合成即被转录的那条DNA链。 (3)编码链(coding strand) Crick,C链、正(+)链、有意义链 不被转录的那条DNA链,但其碱基顺序除T代替U外,其余与mRNA相同。

生物化学简明教程ppt 第六章酶

生物化学简明教程ppt  第六章酶
力学方程式 1913年Michaelis和
Menten推导了米氏方程
Vmax [S] v K m [S]
(1)、米氏方程的推导 (2)、米氏方程的讨论
V=
Vmax[s]
Km+ [s]
Vmax[s] Km
当Km>> [s]时, 当Km<< [s]时,
V=
V = Vmax
SE
S
Et ES
*国际生物化学会酶学委员会(Enzyme Commsion)将酶 分成六大类:1.氧还原酶类,2.移换酶类,3.水解酶类,4.裂合 酶类,5.异构酶类,6.合成酶类 * 每一种酶有一个编号,如乙醇脱氢酶 EC 1. 大类 1. 亚类 1. 亚亚类 27 序号
第三节 酶的化学本质与组成
一、酶的化学本质 二、酶的化学组成
CTP
CTP
CTP
CTP
CTP
CTP
Feedback inhibition
=
CTP
CCC
Inactive tense form
核酸代謝
(1)、酶的结构 +
完整的酶分子 (活性形式) 催化亚基 (三聚体) 调节亚基 (二聚体)
(2)、天冬氨酸转氨甲酰酶
(anspartate transcarbamoylase,ATCase)
100
80
Relative Activity (%)
60
40
20
0 10 20 30 40 50 60
O
70
80
90
Temperature C
(五)激活剂对酶作用的影响
凡是能提高酶活性的物质,称为酶的激活剂(activator)
类别
金属离子:K+、Na+、 Mg2+、Cu2+、Mn2+、Zn2+、Se3+ 、 Co2+、Fe2+ 阴离子: Cl-、Br-

生物化学教学课件ppt

生物化学教学课件ppt
分子间作用力
分子间作用力包括范德华力、氢键和疏水作用力等,影响分子的聚集状态和稳 定性。
化学反应与能量转化
化学反应
化学反应是原子或分子重新组合的过程,遵循质量守恒和能 量守恒定律。
能量转化
化学反应中伴随着能量的吸收或释放,可用于解释反应的动 力学和热力学性质。
酸碱反应与缓冲溶液
酸碱反应
酸和碱通过质子转移反应生成水和盐,酸碱反应是化学反应中的重要类型之一。
生物化学教学课件
目录
• 生物化学概述 • 生物化学基础知识 • 生物大分子与细胞结构 • 生物化学代谢过程 • 生物化学实验技术与方法 • 生物化学前沿研究与发展趋势
01
生物化学概述
生物化学的定义与重要性
定义
生物化学是生物学和化学两门学 科的交叉学科,主要研究生物体 内的化学过程和物质代谢。
重要性
02
生物化学基础知识
分子结构与性质
分子结构
分子由原子组成,通过化学键连接, 具有空间构型和电子分布,决定分子 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分子性质
分子的性质由其结构决定,包括极性 、溶解度、挥发性等,影响分子的物 理状态和化学反应活性。
化学键与分子间作用力
化学键
化学键是原子间通过电子转移或共享形成的相互作用力,分为共价键、离子键 和金属键等。
核酸的结构与功能
总结词
核酸是生物体中重要的遗传物质,具有多种结构和功能。
详细描述
核酸包括DNA和RNA,它们由核苷酸组成,具有一级、二级和三级结构。一级结构决定了核酸的序列 ,二级结构决定了核酸的双螺旋结构,三级结构决定了核酸的空间构象。核酸的功能是携带和传递遗 传信息。
酶的结构与催化机制
总结词

生物化学简明教程ppt 第一章糖类

生物化学简明教程ppt  第一章糖类

2、寡糖(Oligosaccharide):是由2~20 个分子单糖缩合而成。 • • • • • 双糖(Olisaccharide) 三糖(Trisaccharide)
蔗糖 棉籽糖 麦芽糖
四糖(Tetrasaccharide)水苏糖 五糖(Pentasaccharide) 六糖(Hexasaccharide)
3、多糖(Polysaccharide):聚合度>20
个单糖分子。
• 同多糖(Homopolysaccharide)(均一多糖)
• • • 水解时只产生一种单糖或单糖衍生物。 水解时产生一种以上的单糖或单糖衍生物。 糖类与脂类、蛋白质等生物分子形成的共 价化合物。如糖蛋白、蛋白聚糖和糖脂。 • 杂多糖(Heteropolysaccharide): • 复合糖(Glycoconjugate):
• 1 元素组成 • C、H、O • 2 化学本质 • 多羟基醛(或酮) • 定义:糖类是多羟基醛或多羟基 酮,或其衍生物,或水解时能产生 这些化合物的物质。
四、糖的分类与命名
1、单糖(Monosaccharide):不能 被水解成更小分子的糖类。
*单糖按基团分: 醛糖(Aldose)
酮糖(Ketose)
(一)N-连接糖蛋白:糖蛋白的糖链与蛋白
部分的Asn-X-Ser序列的天氡酰胺氮以共价键连 接称N-连接糖蛋白。
(二)O-连接糖蛋白:糖蛋白糖链与蛋白部
分的丝/苏氨酸残基的羟基相连,称为O-连接糖 蛋白。
N-连接: •连接方式 O-连接:
连接方式和多样性
三、糖蛋白寡糖链的功能
1. 对糖蛋白新生肽链的影响
液淀粉酶的催化作用,一部分开始水解,生 成葡萄糖。
★ 小肠---在胰脏淀粉酶的作用下,继续

生物化学简明教程(第四版)之欧阳家百创编

生物化学简明教程(第四版)之欧阳家百创编

生物化学欧阳家百(2021.03.07)1.绪论1.1生物化学的研究内容1、生物化学:是指用化学的理论和方法从分子水平来研究生物体的化学组成和生命过程中化学变化的规律的科学。

(重点)2、研究范畴主要是:a、生物体的化学组成,生物分子的结构,性质及功能。

b.生物分子的分解与合成,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及新陈代谢的调节与控制。

c.生物信息分子的合成及其调控,也就是遗传信息的贮存、传递和表达。

1.2生物化学发展简史1.2.1蛋白质的研究历程1.2.2核酸的研究历程1.3生物化学的知识框架和学习方法1.3.1生命物质主要元素组成的规律1.3.2生物大分子组成的共同规律1.3.3物质代谢与能量代谢的规律性1.3.4生物界遗传信息传递的统一性2.蛋白质(重点)蛋白质的主要元素组成:C、H、O、N、S及P(主要元素)Fe、Cu、Zn、Mo、I、Se(微量元素)不同蛋白质的氮含量很相近的,平均含量为16%,这是凯氏定氮法测蛋白质含量的理论依据:蛋白质含量=(总含氮量—无机含氮量)*6。

25 2.1蛋白质的分类(重点)2.1.1根据分子形状分类1、球状蛋白质2、纤维状蛋白质3、膜蛋白质2.1.2根据分子组成分类1、简单蛋白质(仅由肽链组成,不包含其他辅助成分的蛋白质称简单蛋白质。

)如:清蛋白2、结合蛋白质(又称缀合蛋白质。

由简单蛋白质和辅助成份组成,其辅助成分通常称为辅基/辅助因子)2.1.3根据功能分类酶调节蛋白贮藏蛋白质转运蛋白质运动蛋白防御蛋白和毒蛋白受体蛋白支架蛋白结构蛋白异常蛋白2.2蛋白质的组成单位—氨基酸1、蛋白质的水解产物为氨基酸,说明氨基酸是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

2、氨基酸是指分子中既有氨基又有羧基的化合物。

3、生物体用于合成蛋白质的氨基酸有20种,除脯氨酸外(不是氨基酸,而是亚氨基酸),其余19种都是氨基位于α—碳原子上的α—氨基酸。

2.2.1氨基酸的结构通式(重点)1、结构通式:从结构上看:除甘氨酸外,所有α—氨基酸分子中的α—碳原子都为不对称的碳原子。

蛋白质的讲解和氨基酸的代谢-全国高中生物竞赛之《生物化学简明教程》课件

蛋白质的讲解和氨基酸的代谢-全国高中生物竞赛之《生物化学简明教程》课件

R”-C-COOH O
转氨酶
R’-C-COOH O
R”-CH-COOH NH2
11/16.蛋白质的降解和氨基酸的代谢 11.2 氨基酸的分解代谢 11.2.1 氨基酸的脱氨基作用
4.转氨基作用
11/16.蛋白质的降解和氨基酸的代谢 11.2 氨基酸的分解代谢 11.2.1 氨基酸的脱氨基作用
4.转氨基作用
氧化脱氨基 非氧化脱氨基 脱酰胺作用 转氨基作用 联合脱氨基
11/16.蛋白质的降解和氨基酸的代谢
11.2 氨基酸的分解代谢
11.2.1 氨基酸的脱氨基作用 1.氧化脱氨基作用 (1)定义:-氨基酸在酶的作用下,氧化生成-酮酸,同时消耗氧并产生氨的 过程。
氧化脱氨基的反应过程包括脱氢和水解两步,脱氢反应需酶催化,而水解反应 则不需酶的催化。
11/16.蛋白质的降解和氨基酸的代谢
11.3 氨的代谢去路
11.3.3 尿素的生成机制 4.精氨酸代琥珀酸的合成 在胞液中由精氨酸代琥珀酸裂解酶(arginino-succinate lyase)催化,将精氨 酸代琥珀酸裂解生成精氨酸和延胡索酸
11.3.3 尿素的生成机制 2.瓜氨酸的合成
在线粒体内进行,由鸟氨酸氨基甲酰转移酶(ornithine carbamoyl transferase, OCT)催化,将氨甲酰基转移到鸟氨酸的-氨基上,生成瓜氨酸。
11/16.蛋白质的降解和氨基酸的代谢
11.3 氨的代谢去路
11.3.3 尿素的生成机制 3.精氨酸代琥珀酸的合成 转运至胞液的瓜氨酸在精氨酸代琥珀酸合成酶(argininosuccinate synthetase)催化下,消耗能量合成精氨酸代琥珀酸。
氨基酸 转氨酶
-酮戊二酸

生物化学简明教程第四版11氨基酸代谢

生物化学简明教程第四版11氨基酸代谢

α-氨基酸
α-酮戊二酸
天冬氨酸
次黄苷酸
α-酮酸
谷氨酸
草酰乙酸
腺苷酸代琥珀酸
苹果酸
延胡索酸
腺苷酸
二、脱羧基作用
• 脱羧基作用(decarboxylation)
R
H C NH2 COOH
氨基酸
氨基酸脱羧酶 磷酸吡哆醛
RCH2NH2
胺类
+ CO2
由氨基酸脱羧酶(decarboxyase)催化,辅酶为磷酸 吡哆醛,产物为CO2和胺。所产生的胺可由胺氧化 酶氧化为醛、酸,酸可由尿液排出,也可再氧化为 CO2和水。
30
5/29/2019
31
2、尿素的合成——尿素循环
• 1932,德国学者Hans Krebs提出尿素循环(urea cycle) 或鸟氨酸循环(ornithine cycle)。
NH2
NH2
(CH2)3
C O HC NH2
NH2 COOH 尿素 鸟氨酸
(Orn)
5/29/2019
NH2 CO
NH
NH2
C =O
NH2
+
(CH2)3
H2N- CH
O ~ PO32-
COOH
鸟氨酸氨基 甲酰转移酶
NH2 CO
NH (CH2)3 H2N- CH
+ H3PO4
COOH
氨基甲酰磷酸
5/29/2019
鸟氨酸
瓜氨酸 35
(3) 精氨酸代琥珀酸的合成
转运至胞液的瓜氨酸在精氨酸代琥珀酸合成酶
(argininosuccinate synthetase)催化下,消耗能量 合成精氨酸代琥珀酸。
氨基酸代谢概况

脂质代谢全国高中生物竞赛之《生物化学简明教程》名师精讲课件

脂质代谢全国高中生物竞赛之《生物化学简明教程》名师精讲课件
脂肪酸
10/16.脂质代谢 10.3 三酰甘油的分解代谢
脂肪
甘油
脂肪酸

磷酸C3化合物 β-氧化
丙酮酸
乙酰-CoA
动物体
乙酰乙酰CoA
ATP
乙酰乙酸
CO2
TCA循环
丙酮
β-羟丁酸
H2O
酮体代谢
脂肪代谢示意图
10/16.脂质代谢 10.3 三酰甘油的分解代谢
补充: 甘油的代谢
ATP ADP
NAD+ NADH
还原酶 (加氢或脱氢, 双键变位)
10/16.脂质代谢 10.3 三酰甘油的分解代谢 10.3.6 不饱和脂肪酸的氧化
10/16.脂质代谢 10.3 三酰甘油的分解代谢 10.3.6 不饱和脂肪酸的氧化
奇数碳原子脂肪酸 的氧化生成丙酰-CoA:
具有17个碳的直链脂肪酸可经正常的β-氧化途径,产生7个乙酰-CoA 和1个丙酰-CoA。丙酰-CoA经3步反应转化为琥珀酰-CoA,琥珀酰-CoA 可以进入柠檬酸循环进一步进行代谢。
①1次β-氧化包括脱氢,氧化,再脱氢, 硫解4个步骤
② 通过不断地β-氧化仗脂肪酰CoA完 全生成2C的乙酰CoA. (2)乙酰CoA通过TCA氧化形成CO2 (3)第1步和第2步产生的NADH和FADH2, 通过线粒体呼吸链产生ATP.
10/16.脂质代谢 10.3 三酰甘油的分解代谢 10.3.4 饱和偶碳脂肪酸的β-氧化
10/16.脂质代谢 10.1 脂质的消化、吸收和传送 10.1.3 吸收
在人和动物体内,小肠可以吸收脂类的水解产物,包括脂肪酸(70%)、甘油、 β-甘油一酯以及胆碱、部分水解的磷脂和胆固醇等。
其中甘油、单酰甘油同脂酸在小肠粘膜细胞内重新合成三酰甘油。新合成的三 酰甘油与少量磷脂和胆固醇混合在一起,在一层脂蛋白的包裹下形成乳糜微粒,从 小肠粘膜细胞中分泌到细胞外液,进入血液,最终被组织吸收。

生物化学简明教程ppt 第八章代谢总论

生物化学简明教程ppt  第八章代谢总论

*ATP以外的其他核苷三磷酸的递能作用
ATP是主要的递能物质,除ATP外,合成多糖还 需要UTP,合成蛋白质还需要GTP,合成磷酯需要CTP, 合成RNA需要CTP UTP ATP GTP ,合成DNA需要dCTP dTTP dGTP dATP。
*ATP系统的动态平衡
ATP在体内不断的合成和分解,处于动态平衡, 周转速度特变快,一个静态的成人消耗ATP高达 40kg/d,在紧张活动的情况下,消耗ATP高达 0.5kg/min,大多数细胞的能荷即{[ATP]+0.5[ADP]}/ {[ATP]+[ADP]+[AMP]}在0.80到0.95之间。
这两种高能化合物在生物体内起储存能量的作用。
3、硫酯键型
NH2
O R C SCoA
O O S O
-
N O O P O
-
N N N H H OH
OCH2 H H
O
酰基辅酶A
OH
3‘-磷酸腺苷-5’-磷酸硫酸
4、甲硫键型
COO CH
S-腺苷甲硫氨酸
+ NH3
CH2 CH2 H3C S
+
A
RETURN
高 能 化 合 物 类 型
(三)、ATP
• ATP是生物界普遍使
用的供能物质,有
“通用货币”之称。 ATP分子中含有两个
高能磷酸酐键,均可
以水解供能。
AMP Adenosine
monophosphate
• ATP水解为ADP并供
ADP
Adenosine diphosphate
出能量之后,又可通
过氧化磷酸化重新合 成,从而形成ATP循
新陈代谢的概念及内涵

《生物化学》全套PPT课件

《生物化学》全套PPT课件

研究对象
生物大分子(蛋白质、核酸、多糖等 )及其相互作用;生物小分子(氨基 酸、脂肪酸、糖类等)及其代谢;生 物体内能量转化与传递等。
2024/1/26
4
生物化学发展历史及现状
发展历史
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生物化学逐渐从生理学和有机化学中独立出来,成为 一门独立的学科。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生物化学的研究领域和深度不断 拓展。
胆固醇的生理功能
胆固醇在体内具有多种生理功能,如参与胆汁酸的合成、 构成细胞膜、合成类固醇激素和维生素D等。
胆固醇代谢异常与疾病
胆固醇代谢异常可导致多种疾病的发生,如高胆固醇血症 、动脉粥样硬化等。因此,维持胆固醇代谢平衡对于预防 和治疗相关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26
06 基因表达调控与疾病关系
2024/1/26
入三羧酸循环彻底氧化分解,释放大量能量。
2024/1/26
03
甘油代谢途径
甘油在体内可转化为磷酸二羟丙酮,进而进入糖酵解途径分解产生能量
,或转化为葡萄糖等供能物质。
24
磷脂代谢途径探讨
磷脂的合成与分解
磷脂合成主要发生在肝脏和肠黏膜细胞中,以甘油二酯为骨架,通过CDP-甘油二酯途径 合成不同种类的磷脂。磷脂的分解则通过磷脂酶的作用,水解生成甘油、脂肪酸和磷酸等 产物。
2024/1/26
三级结构
整条肽链中全部氨基酸残 基的相对空间位置,包括 结构域、超二级结构等。
四级结构
由多个具有独立三级结构 的亚基组成的复杂空间结 构。
10
蛋白质功能多样性
催化功能
作为酶催化生物体内的化学反应。
运输功能
如载体蛋白,血红蛋白运输氧气等。
营养功能

生物化学简明教程 第9章 糖代谢(共110张PPT)

生物化学简明教程 第9章 糖代谢(共110张PPT)
(4)细胞间的信息传递
(5)特殊生理功能的物质 (6)保护与润滑:蛋白聚糖(粘膜与分泌物)
9.1 多糖和低聚糖的酶促降解
• 糖类中多糖和低聚糖,由于分子大,不能透
过细胞膜,所以在被生物体利用乏前必须水 解成单糖,其水解均依靠酶的催化
淀粉的酶促水解
纤维素的酶促水解
9.1.1 淀粉的酶促水解
• α-淀粉酶:水解淀粉分子内部任意部位的α1,4糖苷键(内切酶)
经过一轮循环,乙酰CoA的2个碳原子被氧化成CO2;在循 环中有1次底物水平磷酸化,可生成1分子ATP;更为重要的是 有 4 次 脱 氢 反 应 , 氢 的 接 受 体 分 别 为 NAD+ 或 FAD , 生 成 3 分 子
乙醛 乳酸
乙醇
糖酵解产能效率
步骤
能量产物
葡萄糖→ G-6-P
-ATP
F-6-P → F-1,6-2P
-ATP
1,3-二磷酸甘油酸 → 3-磷酸甘油酸 +2 ATP
PEP → 烯醇式丙酮酸
+2 ATP
合计
ATP
ATP数 -1 -1 +2 +2
+2(葡糖糖) +3(糖原、淀粉)
葡萄糖酵解产能196kJ/mol,糖原、淀粉酵解产能183kJ/mol, 1molATP捕获。
从葡萄糖或糖原开始至生成丙酮酸, 分别包括10或 11步连续的酶促步骤
己糖磷酸酯的生成
丙糖磷酸的生成 4个阶段 丙酮酸和ATP的生成
丙酮酸继续氧化
(1)己糖磷酸酯的生成
从葡萄糖开始经过三步--消耗2个ATP,有2个不可逆反应
ATP ADP
葡萄糖 激酶
ATP ADP
果糖磷 酸激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羟苯骈二氢吡喃衍生物
CH3 HO
6 7
5
4
3 1 2
CH3 CH2 CH3 CH2 CH2 CH CH2
3
H3C
8
O
H
CH3
α-Tocopherol
2、生理功能及缺乏症
(1)维生素E是体内最重要的抗氧化剂,能避免脂质过氧 化物的产生,保护生物膜的结构与功能。 (2)维生素E俗称生育酚,动物缺乏维生素E时其生殖器官 发育受损甚至不育,但人类尚未发现因维生素E缺乏所致的 不育症。临床上常用维生素E来治疗先兆流产及习惯性流产。 (3)促进血红素代谢。新生儿缺乏维生素E时可引起贫血, 这可能与血红蛋白合成减少及红细胞寿命缩短有关。维生 素E一般不易缺乏,在某些脂肪吸收障碍等疾病时可引起缺 乏,表现为红细胞数量减少,寿命缩短,体外实验可见红 细胞脆性增加等贫血症,偶可引起神经障碍。
2、结构和性质:叶酸分子是由蝶呤啶、对氨基苯甲酸、L谷氨酸连接而成,在体内可经叶酸还原酶作用,在维生素C 及还原性辅酶Ⅱ参与下生成四氢叶酸(结构见下页)。 3、功能:四氢叶酸(THFA或FH4)是转一碳基团酶系的辅酶,可参与多种反
应,它是甲基、亚甲基、甲酰基、次甲基等的载体。具体作用如下:
(1)N5,10亚甲基四氢叶酸作为亚甲基的载体,使甘氨酸转变成丝氨酸。 (2)N10甲酰四氢叶酸作为甲酰基的载体,参与嘌呤环的合成。 (3)N5,10亚甲基四氢叶酸通过亚甲基的转移,使脱氧尿苷酸变为胸苷酸。 (4)N5甲基四氢叶酸通过转甲基酶作用,使高半胱氨酸变为甲硫氨酸。
TPP在丙酮酸脱羧中的作用机制
活性乙醛
(2)B1能抑制胆碱酯酶的活性,
保持神经
的正常传导功 能。
(3)促进胃肠蠕动,有利于消化。
4.缺乏症:脚气病
(二)维生素B2(核黄素)和黄素辅酶
1、来源:分布很广 2、结构和性质:其结构包含有核糖醇基与6,7-二甲基异咯 嗪基,在生物体内以黄素单核苷酸(FMN,flavin mononucleotide)和黄素腺嘌呤二核苷酸(FAD,flavin adenine dinucleotide)的形式存在,它们是多种氧化还原酶 的辅基,一般与酶蛋白结合紧密,不易分开(结构式见下 页).
第七章 维生素和辅酶
*掌握维生素和辅酶之间的关系. *掌握维生素的主要生理功能及 常见缺乏病.
*了解脂溶性维生素的一般功能.
一、维生素的概念
维生素(vitamin)是机体为维持正常生理功 能必须由食物摄取的一类微量有机物。它与糖、脂、 蛋白质和核酸等生命物质不同,在体内含量极少, 每日的需要量也甚少。在生命活动中,它们既不是 构成机体组织的成分,也不是体内供能物质,然而 在调节物质代谢和维持生理功能等方面却发挥着重 要作用。长期缺乏某种维生素,会导致维生素缺乏 症。对人体、动物体,多数维生素是体内不能合成 或合成量不能满足机体的需要,必须从食物中摄取, 属外源性物质。
酶参与体内代谢过程。
水溶性维生素与辅酶
* 某些小分子有机化合物与酶蛋白结合在一起并协
同实施催化作用,这类分子被称为辅酶(或辅 基)。 *辅酶是一类具有特殊化学结构和功能的化合物。 参与的酶促反应主要为氧化-还原反应或基团转 移反应。 *大多数辅酶的前体主要是水溶性 B 族维生素,或 本身就是辅酶参与体内代谢过程。许多维生素的 生理功能与辅酶的作用密切相关。
第一节
脂 溶 性 维 生 素
一、维生素A
1、来源:维生素A仅存在动物性食物中,鱼肝油中含量多。蔬 菜中多含有β -胡萝卜素,它在动物小肠内可转变为维生素A。
2、结构:维生素A是不饱和的一元醇,有A1和A2两种。
H3C CH3 CH3 CH3 CH2OH
CH3
维生素A1
CH3 CH3 CH2OH
H3C
二、维生素D族
1.结构
维生素D和D原都是类固醇化合物,其母核为环戊烷多氢菲。
18 12
CH3
13 17
R
16 15
H2C
2 3 1 5 4 10
11 9 8
14 7
HO
6
维生素D的通式
维生素D又称为抗佝偻病维生素,是类固醇衍生 物。主要包括 D2(麦角钙化醇ergocalcilferol)
及 D3(胆钙化醇 cholecalcifeol)。体内可由胆
地进行氧化还原,在代谢反应中起递氢作用。
3、功能:(1)在代谢中作为脱氢酶的辅酶。
(2)保护中枢神经系统。 (3)降低体内甘油三酯的含量。
4、缺乏症:赖皮病(对称性皮炎)。
NAD(P)+
NAD(P)H
(五)维生素B6和磷酸吡哆醛
1、来源:在动植物中分布很广,酵母、肝、蛋黄、肉和谷类 作物中含量都很丰富。肠道细菌也可合成维生素B6供人体需要。 2、结构和性质:维生素B6包括三种物质,即吡哆醇、吡哆醛 和吡哆胺(故又称吡哆素)。三种化合物皆为吡啶的衍生物, 它们在体内经磷酸化作用可转变为相应的磷酸酯,其磷酸化形 式和非磷酸化形式都可相互转化。在体内参加代谢的主要是磷 酸吡哆醛和磷酸吡哆胺。
(一)维生素B1和羧化辅酶(硫胺素)
1.来源:主要存在于种子的外皮和胚芽中 2.结构和性质:其结构包含有嘧啶环和噻唑环,一般使 用的B1都是化学合成的硫胺素盐酸盐。维生素B1在体内 经硫胺素激酶催化,可与ATP作用转变成焦磷酸硫胺素 (TPP,Thiamine pyrophospate)。 TPP是催化丙酮酸或-酮戊二酸氧化脱羧反应的辅酶,所 以又成为羧化辅酶。 3.功能:(1)以辅酶的方式参与糖代谢
四、维生素K
1、结构: 维生素K又称凝血维生素,有K1、K2、 K3、K4,其中K1、K2为天然维生素K,临 床上应用的为人工合成的K3、K4,溶于 水,可口服及注射。维生素K的吸收主要 在小肠,经淋巴吸收人血,在血液中随 β-脂蛋白转运至肝储存。
2、生理功能及缺乏症
维生素K的主要生化作用是维持体内的第II、IX、X 凝血因子在正常水平。这些凝血因子由无活性型向活性 型的转变需要前体的10个谷氨酸残基(Glu)经羧化变为 γ-羧基谷氨酸(Gla)。Gla具有很强的螫合Ca2+能力 (图12),因而使其转变为活性型。催化这一反应的为 γ-羧化酶,维生素K为该酶的辅助因子。 成人每日对维 生素K的需要量为60-80μg,因维生素K广泛地分布于动、 植物.且体内肠道中的细菌也能合成,一般不易缺乏。 但因维生素K不能通过胎盘,出生后肠道内又无细菌,所 以新生儿有可能引起维生素K的缺乏。在正常小儿血液中 的维生素K也可能稍低,但进食可使其恢复正常。维生素 K缺乏的主要症状是凝血时间延长。长期应用抗生素及肠 道灭菌药也可引起维生素K缺乏。
成尼克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nicotinamide adenine
dinucleotide)和尼克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NADP,nicotinamide adenine dinucleotide phosphate),它们分别又称辅酶Ⅰ和辅酶Ⅱ。
NAD和NADP的分子结构中都含有尼克酰胺的吡啶环,可通过它可逆
2、结构和性质:泛酸是由α,γ-二羟-β-β-二甲基丁酸与β-丙 氨酸通过肽键缩合而成的酸性物质。
泛酸与巯基乙胺、ATP结合形成辅酶A(CoASH), 其分子中所含 的巯基可与酰基形成硫酯(见下页),作为 酰基的载体。 泛酸+巯基乙胺+ATP→辅酶A 3、功能:其主要功能是以辅酶A的方式参与机体代谢,作 为酰基的载体。 4、缺乏症:人体尚未发现,动物可出现毛发变白等症状。
二、维生素的分类
• 维生素一般习惯分为脂溶性和水溶性两大类。 其中脂溶性维生素在体内可直接参与代谢的 调节作用,而水溶性维生素是通过转变成辅 酶对代谢起调节作用。 • 脂溶性维生素A,D,E,K均溶于脂类溶剂。 • 水溶性维生素包括B族维生素和Vc。
B1、 B2、 B3、 B5、 B6、 B7、 B11、 B12
三、维生素及其与辅酶的关系
维生素(vitamin)——维持机体正常生命活动不可缺少 的一类小分子有机化合物,人和动物不能合成它们,必须从 食物中摄取。维生素可分为脂溶性(A,D,K,E)和水溶 性两大类。当人体缺乏某种维生素时,则相应代谢受阻,出 现维生素缺乏症。
多数水溶性维生素作为辅酶的主要成分,或本身就是辅
2+ Ca2+ Ca Ca2+
钙结合蛋白
Ca2+
血液
细胞核 小肠粘膜细胞
(2)有助于血液凝固 (3)降低神经兴奋的作用
三、维生素E
1、结构:
维生素E又称生育酚,有六种,其中四 种α、β、γ和δ种有生物活性。自然界 以α-生育酚(结构如下图)分布最广。 维生素E在无氧条件下对热稳定,但对氧 十分敏感,易自身氧化,能避免脂质过氧 化物的产生,因而能保护生物膜的结构和 功能。
2、结构和性质:其结构为带有戊酸侧链的 噻吩与尿素结合而成。生物素与酶蛋白结合 催化体内CO2的固定以及羧化反应。
生物素羧化酶的作用机制
+ HCO3-
CO2-生物素-酶 生物素-酶
(七)维生素B11及其辅酶
1、来源:维生素B11是一个在自然界广泛存在的维生素,因 为其在绿叶中含量丰富,故又称叶酸。
CH3
CH3
维生素A2
3、生理功能及缺乏症 (1)维生素A是视觉细胞内感受弱光的物质-视紫红质的 组成成分。在维生素A缺乏时,视紫红质合成减少,对弱 光敏感性降低,日光适应能力减弱,严重时会发生"夜盲 症"。
(2)维生素A也是维持上皮组织的结构与功能所必需的 物质。当维生素A缺乏时,可引起上皮组织干燥、增生和 角质化,产生干眼病、皮肤干燥、毛发脱落等。 (3)其它作用 维生素A能促进粘多糖、糖蛋白及核酸的 合成,因而能促进机体的生长。
第二节
水 溶 性 维 生 素
重要的水溶性维生素及相应辅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