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特点
美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特点及启示
美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特点及启示美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特点及启示【摘要】本文从多个角度介绍了美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特点,并详细阐述了美国人力资源管理对我国企业的启示,以此来指导我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提高我国企业管理水平。
【关键词】美国人力资源管理特点启示美国拥有较多成功的企业,美国企业之所以有较强的核心竞争力,是因为其拥有先进的人力资源管理技术。
我国要想发展经济,就必须发展企业,使企业在国家市场上有竞争优势,要想实现这一目标就需要学习借鉴美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经验。
一、美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特点分析美国企业重视对人力资源管理的研究,注重与企业文化相适应的的人力资源管理。
美国企业文化都具有追求自由、民主,崇尚竞争、冒险,遵守规则的特点,则就使得美国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时强调对员工绩效的考评、鼓励员工创新、鼓励员工相互竞争等等。
企业文化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相互联系,相互影响,企业文化能够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提高一个良好的环境,在两者的共同作用下,美国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才得以提升。
美国企业在雇佣员工时,往往采用公开招聘的方式。
美国企业中的员工都是以合同契约式签订的雇佣关系,企业根据合同来决定雇佣或解雇,这种方式不仅能够明确地树立员工与企业之间的利益关系,还能够保证员工的自由流动性。
美国的企业一旦有空缺职位的时候,都需要公开招聘。
美国企业认为公开招聘是效率最高的一种招聘方式,能够为企业扩大人才的挑选范围,能够让求职者之间相互竞争,能够给求职者一个公平竞争的机会,这也体现出对人本主义思想。
美国企业在招聘员工的时候,除了注重人岗匹配,还注重员工的人际交往能力与事业抱负,这能够为企业选拔人才提供科学的指导依据。
美国企业在考察员工绩效的时候,强调员工的个人工作能力,强调绩效考核方法的科学合理,强调绩效考核结果的公正公正。
美国企业规定:员工的绩效考核必须与员工的工作内容密切相关、绩效考核必须以书面的形式进行、考核的程序必须恰当、绩效考核的环境必须公正公平。
美国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
美国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一、美国传统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特点(一)人力资源的市场化配置作为一个典型的信奉自由主义的国家,美国的劳动力市场非常发达,企业组织具有很强的开放性,市场机制在人力资源配置中发挥着基础作用。
市场化机制给予凭个人能力实现职业流动或工作转换的员工充分的尊重和肯定。
(二)人力资源管理的高度专业化和制度化美国企业管理的基础是契约、理性,重视刚性制度安排。
(三)奉行能力主义的人员使用方式美国企业重视个人能力,不论资排辈,对外具有亲和性和非歧视性。
(四)激励方式以物质激励为主员工的报酬是刚性的工资,制定工资政策时,主要考虑工作的内涵及该工作对公司经营效率所做出的贡献。
缺点为:。
在经济不景气时,只能解雇员工、消除剩余的生产能力,导致员工对企业缺乏信任,形成对抗性的劳资关系。
(五)员工工资水平的市场化决定美国企业通常以市场机制决定员工的工资水平,普遍实行“岗位等级工资制”(六)“专才型”培训制度美国企业实行的是“专业化人才”培训制度。
二、美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新特点(一)注重企业文化建设(二)学习型组织的发展1990年美国的彼得。
圣吉出版了《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务》一书,这是一本研究管理及企业组织形态发展变化的管理理论著作。
该书以全新的视野审视人类群体危机,认为其最根本的症结在于我们片段而局部的思考方式,及由此所产生的行动。
为此需要突破线性思考的方式,排除个人及群体的学习障碍,重新就管理的价值观念、管理的方式方法进行革新。
该书认为,新的组织结构应该是运动的状态,是一种“学习型组织”,其特点是组织的成绩是第个成员智力之和,学习、研究、创造是每个成员参与工作的手段。
他提出了学习型组织的五项修炼,即: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建立共同愿望,团他学习,系统思考。
在学习型组织理论的推动下,美国企业界近年掀起了一场新的企业管理变革,突出对人力资本和智力资本的管理,企业向学习型组织过渡。
近年,一些著名的大企业正逐步向学习型组织发展。
美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模式
美国企业⼈⼒资源管理模式美国企业⼈⼒资源管理模式21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形式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美国企业已经开始对传统的⼈⼒资源管理模式进⾏必要的修改,但直到现在为⽌,历史上形成的美国企业⼈⼒资源管理模式的主要特点仍没有多少变化。
他们的基本特点是:注重市场调节、制度化管理、劳资关系的对抗性。
1、发达的劳动⼒市场在调节⼈⼒资源分配中的作⽤美国的劳动⼒市场⾮常发达,对配置社会上的劳动⼒资源,起着极为关键的中介作⽤。
美国企业中的⼈⼒资源管理,对市场的依赖性很强。
从雇主⼀⽅⾯来说,⽆论是需要什么⼈才,⽐如:经理、秘书、勤杂、研究⼈员或⽣产⼯⼈,就到市场上登⼴告,通过规范的⼈员筛选、招聘程序,聘⽤企业需要的⼈才,或者通过有⽬标的市场竞争,把⾃⼰需要的⼈才从别的企业“挖”过来。
对于企业不需要的⼈,则会⼏乎是毫不留情地予以解雇,由市场这⼀杠杆来重新安排其就业和去向。
对劳动者⼀⽅来说,从在学校学习、选择专业起,就要注重劳动⼒市场的动向,使所学知识、专业既符合⾃⼰的兴趣与特长,⼜与劳动⼒市场的需要和将来的就业机会结合起来。
就业以后,员⼯如果对⾃⼰的兴趣和特长有变化,或是发现了新的更为理想的就业机会,也会拂袖⽽去,毫不犹豫的另谋⾼就。
市场对这种变换⼯作的⼈员不仅不予歧视,反⽽认为能在这种市场流动、竞争中找到更好⼯作的员⼯是“市场价值”很⾼的优秀员⼯。
如此,企业中雇主和员⼯之间就是直截了当的短期的市场买卖关系。
劳动者付出劳动,雇主付给合理的报酬,员⼯对企业也很少忠诚可⾔。
在这样⼀种⼀短期的市场买卖关系为核⼼的就业关系下,企业员⼯的流动性很⼤,员⼯队伍的稳定性就相对较差。
2、⼈⼒资源管理的制度和⼈才提拔上的“快车道”美国的企业管理,⾃泰勒的“科学管理”诞⽣以来,历来讲究制度化,这个特点体现在⼈⼒资源管理上,表现为:分⼯明确、责任清楚,对常规问题处理的程序和政策都有⽂明规定。
⽐如:美国⼀家汽车制造⼚中蓝领⼯⼈的⼯种,有电⼯、机械⼯、清洁⼯、搬运⼯等达数百种之多。
美国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特点及趋势
招聘与选拔
美国企业在招聘和选拔过程中注 重候选人的能力和潜力,采用多 种方式进行评估和筛选。
绩效管理
美国企业采用绩效管理系统,对 员工的工作表现进行评估和管理 ,激励员工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
薪酬福利设计
美国企业在薪酬福利设计上注重 公平和激励,提供具有竞争力的 薪资和福利方案。
关注员工福利与健康管理
跨部门合作
美国企业促进不同部门之 间的合作,打破组织壁垒 ,提高组织效率和创新能 力。
人力资源管理与信息技术整合
数字化人力资源管理
美国企业利用信息技术简化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流程,提高管理效 率。
在线学习与培训
美国企业利用在线学习平台为员工提供灵活的学习和培训资源。
数据驱动决策
美国企业利用数据分析工具,为人力资源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提 高决策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03
美国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面临的挑战
全球化与人才流动
全球化背景下,美国企业面临来自世 界各地的人才竞争,需要吸引和留住 优秀人才以保持竞争力。
人才流动性的增加要求企业更加灵活 地应对员工招聘、培训和职业发展等 方面的问题,同时需要建立更加开放 和包容的文化氛围。
技术变革与人力资源开发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方式也在不断变革 。数字化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对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提出 了新的挑战和机遇。
绩效管理与激励
美国企业通过绩效管理来评估员工的工作表现,并根据绩效 结果给予相应的奖励和激励。这种管理方式有助于提高员工 的工作效率和质量,同时激发员工的竞争意识和进取心。
灵活的人力资源配置
劳动力市场灵活
美国劳动力市场相对灵活,企业可以根据业务需求灵活雇佣和解雇员工。这种 灵活性使得企业能够快速应对市场变化,提高运营效率。
美国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是怎样的
美国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是怎样的?最佳答案随着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美国企业已经开始对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进行必要的修改,但历史上所形成的特点仍然继续存在着:1.灵活的人力资源配置一方面,美国政府除反四大歧视行为之外,基本上不加限制,任意就业政策依然唱主角。
这种松动的政策为美国员工在国内市场上高度流动打下了基础。
另一方面,美国的劳动力市场非常发达,劳动力市场的竞争极为激烈,企业和个人都具有充分自由的选择。
通过这种双向的选择流动,实现了全社会范围村的个人/岗位最优化配置。
2.以详细职务分工为基础的制度化管理美国企业在管理上的最大特点是职务分工极为细腻。
这种分工提高了管理效率,降低了管理成本,是现代企业经营的基础,同时也为美国公司高度的专业化打下了基础,特别是对员工的录用、评定,工资的制定,奖金的发放,以及职务提升等等,都有了科学的依据。
而公司专业化的管理则对各行各业的专业经理人员的评估起到很强的监控作用。
这也是美国主要商业和投资银行在金融危机中之所以能够避免重大损失的主要原因之一。
3.强化培训美国公司对员工培训工作极为重视,尤其是专业知识方面的培训,其主要方式有:公司内部短期培训,企业送培,在职学习,公司还会不遗余力地送有潜力的经理攻读高级经理商学班等等。
但总的来说,美国企业还较为重视高层经理人员的短期培训,并且大公司每年花费在这种培训上的费用比例相当高。
4.强烈物质刺激为基础的工资制度美国公司内部工资制定的基础是职务分工,不同级别的工作,不同专业的工种,不同性质的岗位,不同经历的经理,有着不同的职业要求和不同的工资水准,表现出强烈的刚性。
美国人力资源管理中比较多地偏重于以个人为中心,强调个人的价值,主要是以个人为激励对象。
因此,公司在制定政策时重点考虑的是工作的内涵及该工作对公司经营效率所做出的贡献,基本目标是激励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而且在奖励制度方面名目繁多,尤其突出的是高层经理的奖励制度。
总裁的年收入(包括奖金)甚至可以达到上千万,是普通员工工资的几百倍。
美国人力资源管理有哪些特点?
美国人力资源管理有哪些特点?随着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美国企业已经开始对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进行必要的修改,但历史形成的特点仍继续存在:一、灵活的人力资源配置。
一方面,美国政府除反四大歧视行为之外,基本上不加限制,任意就业政策依然唱主角。
这种松动的政策为美国员工在国内市场上高度流动打下了基础。
另一方面,美国的劳动力市场非常发达,劳动力市场的竞争极为激烈,企业和个人都具有充分自由的选择。
通过这种双向的选择流动,实现了全社会范围内的个人/岗位最优化配置。
二、以详细职务分工为基础的制度化管理。
美国企业在管理上的最大特点是职务分工极为细腻。
这种分工提高了管理效率,降低了管理成本,是现代企业经营的基础,同时也为美国公司高度的专业化打下了基础,特别是对员工录用、评定,工资的制定,奖金的发放以及职务提升等等,都有了科学的依据。
而公司专业化的管理则对各行各业的专业经理人员的评估起到很强的监控作用。
这也是美国主要商业和投资银行在金融危机中之所以能够避免重大损失的主要原因之一。
三、不遗余力的员工培训制度。
美国公司对员工培训工作极为重视,尤其是专业知识方面的培训,其主要方式有:公司内部短期培训,企业送出去培训,在职学习,公司还会不遗余力地送有潜力的经理攻读高级经理商学班等等。
但总的来说,美国企业还较为重视高层经理人员的短期培训,大公司每年花费在这种培训上的费用比例相当高。
四、强烈物质刺激为基础的工资制度。
美国公司内部工资制定的基础是职务分工,不同级别的工作,不同专业的工种,不同性质的岗位,不同经历的经理,有着不同的职业要求和不同的工资水准,表现出强烈的刚性。
美国人力资源管理中比较多地偏重于以个人为中心,强调个人的价值,主要是以个人为激励对象。
因此,公司在制定政策时重点考虑的是工作的内涵及该工作对公司经营效率所做出的贡献,基本目标是激励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而且在奖励制度方面名目繁多,尤其突出的是高层经理的奖励制度。
总裁的年收入(包括奖金)甚至可以达到上千万,是普通员工工资的几百倍。
美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特点
美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特点一、美国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已从辅助职能转变为企业的战略经营伙伴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职能发生了重大的转变,从一种维持和辅助型的管理职能上升为一种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管理职能,并且成为许多美国企业赖以赢得竞争优势的重要工具。
美国的人力资源管理非常重视人力资源配置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企业的人事部门是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的策略性角色,其工作重点不是对雇员问题进行急救处理,而是积极参与企业的经营发展策略的拟定。
从雇员招聘到使用都作为企业发展战略举措来认真对待,激励员工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挑战性,满足其成就感;不断投资于培训和发展工作,营造员工和企业共同的企业价值观、经营理念和企业文化,使雇员更有效地进行工作,帮助企业、公司等部门成功地达到企业战略目标。
如美国的微软公司,自成立之初就对招聘非常重视。
公司的招聘宗旨是“招聘不是针对某个职位或群体,而是着眼于整个企业”。
即要确保招聘到长远来看适合企业、适合整个组织的人选,而不是考虑让他们担负某个具体的职位。
二、美国企业的人力资源虚拟管理趋势越来越明显互联网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使美国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在行政管理事务方面所花的时间比重越来越小,一些人力资源服务可以越来越多地通过自助形式提供。
人力资源管理外包现象在美国的企业中也越来越普遍。
通过将日常的管理工作交给企业外包专业化程度更高的公司或者机构去管理,美国企业内部的人力资源管理者得以将更多的精力集中在对企业价值更大的管理实践开发以及战略经营伙伴的形成等功能上。
如今在美国,很多企业已经把人力资源管理部门最基本的业务--工资发放外包给企业以外的专营业主,使得薪金支票发放率大为提高。
同样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福利与津贴管理业务、档案保存、工作安置与咨询以及信息系统等也外包给专营业主或专业咨询公司。
很多美国公司还将招聘工作交给专营业主,让他们帮助公司对众多的应聘人员进行前几轮的筛选,但是最终的决定权还是在公司手中。
美、日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比较
一、美、日人力资源管理 模式的特点
(一)美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特点 1、人力资源的市场化配置 2、以详细职业分工为基础的制度化管理 3、刚性工资制度 4、注重物质刺激和人才提升的跳跃性 5、对抗性的劳资关系
一、美、日人力资源管理 模式的特点
6、人力资源的全球化引进 7、硬性的管理方式 (二)日本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特点 1、终身雇佣制 2、年功序列工资制 3、企业内工会与合作性劳资关系 4、重通才、轻专家
一、美、日人力资源管理 模式的特点
5、注重在职培训 6、注重精神激励的工资福利政策 7、温情主义的管理方式
二、美、日人力资源管理 模式将趋向融合
(一)美国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变化 1、更加注重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企业文 化”建设 2、采取各种措施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与主动性 3、人力资源政策与公司经营战略紧密 结合
二、美、日人力资源管理 模式将趋向融合
(二)日本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变化 1、终身雇佣制以新的形式存在下来 2、年功序列制逐渐被绩效机制取代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不同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国际比较
不同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国际比较人力资源管理是现代企业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它涉及到招聘、培训、绩效评估、薪资福利等多个方面。
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存在着不同的模式和做法。
本文将以国际比较的方式,探讨不同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特点和优缺点。
一、美国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美国是全球最重要的经济体之一,其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在全球范围内具有较高的影响力。
美国企业非常注重员工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倡导平等、公正、竞争的管理理念。
在人才招聘方面,美国企业注重个人能力和背景的匹配,更加看重员工的能力和经验。
在薪资福利方面,美国注重绩效为导向的薪酬制度,提倡高绩效员工的激励和奖励。
然而,美国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也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由于其强调个人发展和竞争性,可能导致员工之间的合作不足。
其次,美国企业在员工培训和发展方面投入较少,往往更加重视经验丰富的员工,对于新进员工的培训不够重视。
此外,美国的劳动法很灵活,一些员工权益保护的政策不够完善。
二、日本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日本以其独特的企业文化而闻名,其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也有其独特之处。
日本企业非常注重员工的忠诚度和长期稳定的雇佣关系。
他们实行的“终身雇佣制”使得员工和企业之间形成了一种亲密的关系。
在员工培训方面,日本企业注重全员培养,重视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并提供丰富的职业发展机会。
此外,日本企业在福利待遇方面也十分慷慨,如提供住房津贴、医疗保险等。
然而,日本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也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终身雇佣制可能导致企业对于新进人员的招聘和流动性不足。
其次,由于相对较为保守的企业文化,日本企业对于变革和创新的接受度相对较低。
此外,日本企业的决策过程往往相对冗长,很多决策需要经过多层的层层审批。
三、德国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德国是欧洲最大的经济体之一,其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注重员工参与和社会责任。
德国企业非常注重员工的参与和共同决策,倡导合作和团队精神。
在员工参与方面,德国企业普遍设立员工代表机制,鼓励员工参与企业管理和决策。
国外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状况
一、国外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状况1.美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特点。
①重视职工的培训与教育。
美国企业职业培训教育与生产发展紧密联系,它以能否增强产品竞争能力和适应市场需求为检验职业培训教育工作是否成功的唯一标准。
职业培训内容的确定以及培训方式的选择,均取决于企业需要何种类型、何种程度的劳动力,并随着市场需求的变化而相应调整,由劳动力市场需求所决定。
同时职业培训内容、形式、资金渠道多样化,形成灵活多样、分权管理和运行的机制。
②创新改革工资制度。
职工的工资收入一般由基本工资和浮动工资组成。
基本工资由劳动岗位测评确定不同岗位的工资系数并结合市场劳动力供求所决定的价格确定某些关键岗位排序、岗位定级、要素比较等等,其实质是区分不同劳动岗位对劳动者智能、体能、责任的不同要求和劳动条件的不同,从而将劳动者的不同付出体现在劳动报酬的差别上。
如企业中的管理人员一般实行年薪制、工人一般实行小时工资制或计件工资制。
浮动工资包括刺激性工资和福利津贴,有按计件或按单位工作量支付的报酬,也有按超过定额的产量支付的奖金,也就是把报酬与产量挂钩,使工资随产量浮动,以刺激工人努力提高产量。
20世纪80年代以来,企业为了降低人力成本费用和增加利润,采取了一些较为灵活的工资形式,如按知识付酬计划、职工持股计划、利润分享计划、生产率利益分享制等。
按知识付酬计划是指定按工人掌握的知识或技术的程度付酬,工资高低取决于工人的知识和技能。
利润分享计划和生产率利益分享制是企业把利润的一部分作为奖金或股份分给雇员,分为现金分享计划和递延计划。
前者是立即用现金分配利润,可把工作实绩和报酬直接挂钩。
后者是把归雇员的利润记入雇员的帐户,延迟到雇员退休时付。
职工持股计划是由人企业定期拨出一部分资金存入职工股份制所设置的信托基金,而由雇主或企业管理阶层委任的该信托基金的受托管理人或职工股份执行委员会负责执行,有非杠杆式与杠杆式股制。
一、国外企业人力资源的特点1.发达国家企业重视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
美国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对我国企业的启示
美国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对我国企业的启示本文分析了美国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特点,提出了美国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对我国企业的启示。
标签: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启示人力资源管理,在不同国家、不同行业、不同企业表现出不同的特征。
舍弃表象因素,揭示不同管理模式的主要决定因素,找出内在规律,是目前人力资源管理领域深化研究的突破点。
一、美国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特点1.人力资源配置上,主要依赖外部劳动力市场。
美国企业具有组织上的开放性,市场机制在人力资源配置中发挥着基础作用。
企业几乎任何时候所需任何人才,都可在劳动力市场上,通过规范的程序招聘,企业过剩的人员也会流向劳动力市场。
劳动者会根据自身的条件选择职业。
企业和劳动者之间是简单的供求关系,没有过多的权利和义务约束。
这种方式的好处在于,通过双向的选择流动,实现全社会范围内的个人和岗位优化匹配,缺点是企业员工的稳定性差,不利于人力资本的积累。
2.人力资源管理上,实现高度专业化和制度化。
美国企业管理的基础是契约,重视制度安排,组织结构上分工明确,责任清楚,讲求用规范加以控制。
大多数企业都有《工作岗位要求》,详细描述每个岗位对人员素质,包括知识、技艺、能力和其他方面的具体要求。
企业分工精细、严密,专业化程度很高,员工在各自岗位上工作,不得随便交叉。
这种管理的好处在于,工作内容简化,易胜任,而且简化的工作内容也易形成明确的规章和制度,摆脱经验型管理的限制;缺点是员工自我协调和应变能力差,不利于通才的形成。
3.人力资源使用上,采取多口进入和快速提拔。
美国企业重能力,不重资历,对外具有亲和性和非歧视性。
企业的中高层领导,可以从内部提拔,也可以选用别的企业中卓有建树者,一视同仁。
员工如果有能力,有良好的工作绩效,就可能很快得到提升和重用,公平竞争,不必熬年头,论资排辈。
这种用人原则的好处在于,拓宽了人才选择面,强化了竞争机制,创造了能人脱颖而出的机会;缺点是减少了内部员工晋升的期望。
由于忽视员工的服务年限和资历,导致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不强。
美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特征
美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特征一、人力资源的市场化配置美国的市场经济运行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劳动力市场对于人力资源的市场化配置.劳动力市场是美国人力资源配置的主体场所,而人力资源的市场化配置则是美国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最显着特征.在美国,人力资源的市场化配置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人力资源的市场化配置.美国各类用人机构特别是企业通常采用向社会劳动力市场公布人员需求信息,进而以市场化的公开、公平和完全双向选择的方式进行各类员工的招聘和录用.几乎所有的准劳动力通过劳动力市场实现正式就业以后,如果对自己的兴趣特长或能力倾向有新的自我认识,或发现劳动力市场可以提供新的更理想的职业机会,人们便可通过劳动力市场实现职业流动或工作转换.市场化机制给予以个人能力实现职业流动或工作转换的员工充分的尊重和肯定.2.人力资源工资价格水平的市场化决定.在美国,各类用人机构特别是企业通常以市场化机制决定各级各类员工的工资价格水平.首先,根据劳动力再生产费用和劳动力市场的供求关系及供求平衡状况,拟定各级各类技术、管理岗位及技术工人或其它岗位的工资价格,这是决定各级各类人力资源工资水平的基本依据.然后,企业本着吸引人才、保持外部竞争和内部平衡等原则,参照劳动力市场上相关岗位的最新工资价格水平,自主决定本企业各级各类岗位的工资价格.最后,劳资双方经过工资谈判,以合同方式确定双方共同接受的工资价格水平.在美国,企业员工的工资水平一般每年调整一次.为提高员工工资调整的合理性及科学性,并真正实现对于优秀员工的激励和奖励,许多企业在作出员工工资调整决策时,通常综合考虑下列三个因素:1 劳动力市场的工资价格水平变化;2消费品物价指数的变化;3以绩效评估方式评定的员工工作绩效.市场机制动态地调整着人力资源的配置和供求,并决定着各级各类人力资源的工资价格水平.当然,人力资源的市场化配置方式也存在着一些不尽完善之处,诸如人力资源利用的不尽充分、劳动力市场发展与劳动力需求变化的相对滞后、劳资冲突、种族歧视及机会不均等.因此,在新凯恩斯主义关于政府应加强宏观、适度干预的经济理论指导下,美国政府除支持工会力量参与人力资源配置及工资价格水平谈判调节外,还通过立法及制定相关法规的方式,对劳动力市场的工资价格水平、公平就业、改善劳动力市场服务、提供失业者社会保障等方面进行宏观、适度的干预和调节,以不断提高劳动力市场运行的规范水平.此外,美国政府设置专门机构以规范或协调劳资关系及人力资源工资水平等.如劳工部就业标准署下设工资与工时处及工资申诉委员会,联邦政府及各州政府设立的劳动关系委员会.二、人力资源的全球化引进美国能在最近半个世纪以来发展成为经济实力和科学技术方面的世界第一流大国,其重要原因之一就是以全球化的方式引进世界其它国家的优秀人力资源.移民在保证美国劳动力的适度增长特别是优秀人才的积聚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由于美国实行比较完全的市场经济制度,竞争环境相对公平,经济发展水平高;美国具有世界先进的科学技术及完善的教育发展条件,优秀人才较易得到良好的培育,并在科学和技术领域得到良好的发展;美国能包容多民族的文化,并以较强的吸引能力兼收并蓄世界各种肤色、种族、各种类型的优秀人才.美国以全球化的方式引进世界各国的优秀人力资源.美国以全球化方式引进的优秀人力资源中,有很多是世界上一流的科学家和工程师,他们在化学、物理、生物、数学及电子、信息等学科、技术领域具有领先世界的水平.在1946/FONT>1983年间美国获得化学、物理、生理医学方面诺贝尔奖的127位科学家中,有40%是以移民方式从其他国家引进的.外国科学家和工程师约占全美科技人员总数的20%左右,而在美国重要的大公司、大企业中,外国科学家和工程师占全部科技人员总数的一半以上.美国以全球化方式引进的人力资源为美国经济的迅速发展所作出的杰出贡献赢得了历届美国总统的肯定和赞扬.而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也曾坦言"美国整个工业界已高度依赖外来智力劳动者". 在美国目前所处的第三次移民高潮中,大批引进的是高知识层次的人力资源.三、十分广泛的人力资源培训美国的各类用人机构特别是大企业重视开展十分广泛的人力资源培训.美国的人力资源观认为学校的普通教育水平难以满足企业经营实际对于工作技能的具体、多元、多变的要求,因此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发展员工培训Training,以不断提高各级各类人力资源的工作适应能力.在美国企业,员工从录用时刻起首先需要接受系统的职前培训,以后,员工一般都还需要接受在职培训On/FONT>the/FONT>Job Training,在职培训首先必须服从于企业人力资源规划中的再培训战略,并依据企业的人力需求和员工的潜能和可塑性.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劳动生产率的极大提高,劳动密集型企业日渐减少,美国的一些大企业已经深刻认识到:人力资源因素在企业经营方面起着日益重要的作用,企业不仅需要具有高等教育背景的技术、管理人才,而且需要具有娴熟操作技能的员工.因此,通过开展广泛的人力资源培训以不断提高员工素质,是美国企业在实施竞争战略中的重要举措.美国企业从竞争战略角度对各级各类人力资源的培训和再培训给予了更多的重视,除常规的教学和辅导外,还通过研讨会Seminar、案例研究Case Studies、角色扮演Role Playing、文件筛选In/FONT>basket Training、管理游戏Management Games、工作转换Job Rotation等各种途径和方式,开展十分广泛的人力资源培训.在IBM公司,公司对所有新进员工都要进行公司信念的培训;随后公司针对普通员工、各级管理人员和外籍人员分别进行相应的培训;随着职务的晋升,IBM公司会对各级各类经理人员实施专门的培训,第一线的基层经理在走上新岗位的第一年内要接受80小时的课堂培训,内容包括公司的历史、信念、政策、习惯做法以及对职工的激励、赞扬、劝告等基本管理技巧;部门经理则在公司专设的中层管理学校中接受有效交往、人员管理以及经营思想和战略计划等方面的培训;公司对有经验的中、高层经理则安排学习社会和经济方面课程,或学习哈佛大学高级经理课程或麻省理工学院、斯坦福大学斯隆管理学院的有关课程,时间从一周到一年不等.美国通用汽车公司则明确把员工培训放在重要地位.通用汽车公司认为员工技术水平和文化水平的高低对企业生产效率有直接的影响.员工从进入公司起需要不断接受各种各样的培训.而对管理人员,通用汽车公司则采取在职培训、离职在企业内培训或派往大学及专门机构进行研究学习等三种形式进行系统培训.此外,英特尔公司和摩托罗拉公司则分别建立起了专门的培训机构"英特尔大学"和"摩托罗拉大学".开展十分广泛的人力资源培训是美国企业实施竞争战略及人力资源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四、注重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企业文化"建设美国的人力资源管理实践发展得益于许多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的指导,包括麦肯锡的"七S"管理分子理论;"企业文化"理论; "组织具有生命周期"理论;"A战略:人与效益的关系七步骤"理论等.而其中最典型、最能反映美国人力资源管理的理论是"企业文化"理论和"A战略"理论.1."企业文化"理论: "企业文化"是指一个组织所具有的共同的价值判断准则、文化观念和历史传统、道德规范和生活信念等."企业文化"将企业内部的各种力量,特别是人力资源的管理和使用,统一于共同的指导思想和经营哲学之中,汇聚到一个共同的方向,进而激励员工共同努力去完成组织的共同目标.根据彼得斯和沃特曼的总结,美国最成功公司"企业文化"原则为:1乐于采取行动;2接近顾客;3自主和企业家精神;4通过发挥人的因素来提高生产率;5领导身体力行,以价值准则为动力;6发挥优势,扬长避短;7组织结构简单,公司总部精干;8宽严相济,张弛结合⑤. "企业文化"论者认为"企业文化是企业生命的基础,发展的动力,行为的准则,成功的核心".2."A战略"理论:舒适特的"A 战略"理论强调:关心员工的需要是获得较高生产率的关键;在任何企业内,对人的管理都应重于对其他生产要素的管理,应当得到极大的和首要的关注.在美国,"企业文化"理论和"A 战略"理论倡导的关于"企业文化"的思想,进一步推动了美国企业在实施人力资源管理战略中,日益注重"企业文化"建设.英特尔公司的企业文化则强调严明的纪律、良好的团队精神以及人人平等、让数据说话、质量至上、以客户为导向等企业行为取向和价值观.目前,具有前瞻性战略眼光的企业正积极致力于建设一种管理层更加开放、员工更具参与性的"企业文化".人力资源管理专家指出,建设更具开放、参与性的企业文化,不仅有助于提高员工的士气和满意度,而且有助于员工更好地理解管理者的想法;增进管理层与员工的合作;降低流动离职率;减少缺勤;减少不满和抱怨;提高对变革的认同程度;改善对工作和组织的态度.除上述四个方面外,美国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人员测评、绩效评估等也是相当系统和科学化的.近年来,随着企业流程再造、管理流程再造思想影响的日渐深入,人力资源管理正日益成为美国企业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功能正逐渐从人员成本控制转向增加产出、提高劳动生产率;人力资源管理对于企业经营活动的重要贡献也正日益得到普遍的承认;而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也在不断改变着人力资源管理的方式和方法.。
8第七章(中外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比较)
三、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发展趋势
1、国有企业未来发展趋势
•
*一类国企向国家垄断产业收缩,逐步退出竞争 一类国企向国家垄断产业收缩, 行业; 行业; *另一类国企已在激烈竞争的国内市场中脱颖而 并在国家扶植下向国际化大企业方向发展。 出,并在国家扶植下向国际化大企业方向发展。
2、国有企业人力资源发展趋势
§4 中国国有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
一、中国国有企业人事制度的沿革 二、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特点 三 、 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趋 势
一、中国国有企业人事制度的沿革
国有企业的发展以1978年我国实施经济体制改革为分水岭。 1、改革前(1978年前)国有企业人事制度的主要特征 、改革前( 年前) 年前 年 份 1949— 1952 1952— 1957 1957— 1966 1966— 1978 人事管理 阶段 萌芽期 起步期 发展期 停滞期 特 征 统包统配,固定工制度 “一长制”的苏联管理模式,按劳 分配、计件工资,奖励制度 厂长负责制、职工代表大会制、职 工参与的民主管理 强的差异及原因
一、美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比较 二、造成美日管理差异的原因
一、美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比较
美 国 日 本
强调个人 以任务为中心 强调个人竞争 注重短期业绩考核 重视显露的专长能力 职务规定明确 优先使用权限 明确的控制 依赖契约、规章
强调集体 以从业人员为中心 提倡内部合作 注重长期业绩考核 重视潜在的基础能力 职务规定暖昧 优先使用协调 涵蓄的控制 重视互相信赖
二、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特点
最突出的特点: 最突出的特点:改革的市场化取向 最大的变化: 最大的变化:人的解放和人力资本的升值 人力资源管理改革的市场取向; 人力资源管理改革的市场取向; 知识和人才受到重视,劳动力素质不断提高; 知识和人才受到重视,劳动力素质不断提高; 个人收入与绩效挂钩,拉开分配差距, 个人收入与绩效挂钩,拉开分配差距,劳动力 价格开始反映劳动力价值和市场供求关系; 价格开始反映劳动力价值和市场供求关系; 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建立,失业、下岗问题凸现; 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建立,失业、下岗问题凸现; 就业短期化趋势明显,收入两极分化加剧。 就业短期化趋势明显,收入两极分化加剧。
美国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启示
美国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启示美国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有着系统的理论支撑,并经过长期的实践检验,其管理模式值得国内借鉴。
本文通过对美国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分析,指出中国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要适应人才发展的要求,应该坚持以人本,建立以激励制度为核心的制度体系,大力发展组织文化。
美国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特点1.职能分工专业化。
在人力资源的管理上,实现高度的专业化和制度化。
由于受到亚当斯密的影响,美国企业的职业分工相当细腻。
中国有一句话叫“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说法,可在美国这一说法得改一改——“掌握一门知识,精通一门专业,走遍天下都不怕”。
美国企业管理的基础是契约、理性,重视制度性安排,组织结构上具有明确的指令链和等级层次,分工明确,责任清楚,讲求用规范加以控制,对常规问题处理的程序和政策都有明文规定。
大多数企业都有对其工作岗位所设的“工作岗位要求矩阵”,详细描述每个岗位对素质,包括知识、记忆、能力和其他方面的具体要求。
那么,分工细到什么地步?美国一本书上写了2.2万个职务的名称,由此可见分工窒息。
2.人员配置市场化。
政府和企业需要的各种人才都可以从市场上获取,通过双向的选择流动,实现全社会范围内个人和岗位的最优化配置;但缺点是企业员工的稳定性差,不利于人力资本的形成和积累。
日本职工有70%在一个企业工作时间产国10年,而美国仅为37%.3.激励手段多样化。
在美国,工资制定的基础是职务分工,不同级别的工作,不同专业的工种,不同性质的岗位,不同经历的经理,有着不同的工资水准,表现出强烈的刚性。
但美国人力资源管理中比较多的是以个人为中心,强调个人的价值。
因此,美国企业在制定激励政策的时候往往会考虑工作的内涵以及个人对企业做的贡献,奖励手段名目繁多,比较突出的是对高层管理人员的奖励制度尤其让我们诧异不已。
4.员工培训经常化。
公司对员工的培训工作极为重视,尤其是专业方面的培训不遗余力。
其主要方式有:公司内部短期培训、企业送出去培训、在职学习,公司还经常性地委派有潜力的经理攻读高级经理商学院等等。
中美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
中美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美国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传统的美国企业人事管理具有以下特点:个人主义+资本主义,讲究聚才和用才、注重市场调节、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化、注重个人能力的晋升制度、对抗性的劳资关系、刚性工资。
1、注重市场调节,美国的劳动力市场非常发达,因此美国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对市场的依赖性很强。
雇主与雇员之间是直截了当的短期市场买卖关系。
雇主付给雇员合理的报酬,除此之外没有更多的义务。
反过来,雇员对企业也没有太多的忠诚可言。
在这种以短期市场买卖关系为核心的就业关系下,员工的流动性很大,企业职工队伍的稳定性相对较差。
2、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化,体现为分工明确,责任清楚,对常规问题处理的程序和政策都有明文规定。
比如,对从事每一个工种的个人素质、技术要求和工作责任,都有明文规定,不同工种的人不能随便交叉使用。
由于工作内容都用文字明确地写下来了,新工人可以“照章办事”,很快就能掌握生产的内容和程序,大大地减少了工人离职对企业的威胁。
由于工人对生产过程的了解只是集中到一点,在生产中的应变能力和协调能力较差,因此管理人员的专业化和素质在美国企业中就显得非常重要。
3、注重个人能力的晋升制度,在美国受过较高教育的人,可以直接进入管理阶层。
新员工只要能在工作中做出成绩,证明自己的能力,就可以很快地得到提拔,而不必论资排辈。
4、对抗性的劳资关系,这种对抗性的关系表现在:管理者一方认为管理是自己的事情,工人的劳动贡献已经用工资补偿了,工人不应该再有别的要求,不应该参加管理,也无权过问企业的经营情况;工人一方则认为自己的劳动成果大部分都被企业拿去了,因为不参加管理,对自己的命运无法控制,企业需要时自己才能就业,企业不景气时,自己就会被企业一脚踢开。
所以,工人对企业完全不信任,对管理者们怀着敌对的情绪,认为只有组织工会,通过斗争才能保障自己的权利;只有通过罢工作威胁,给企业造成足够的损失,才能使企业让步,给自己增加工资和提供就业的保障。
美、日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特点
美国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特点 (2)以详细职业分工为基础的制度化管理。
美国企业的职业分工极为细腻,全国各行各业约有 20000多种职称。明确和详细的职业分工对企业招聘的 新员工,客观地评定员工的工作成绩,有依据地制定公 司员工的工资水平,有目标地发放奖金,合理地从事职 务提升,评级提级等打下了基础。而且在这种制度化的 管理下,企业内部实行垂直领导,等级关系明确,上级 对重大问题进行决策,下级对上级的指示必须执行。
美国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特点
(3)人才晋升的跳跃性和物质激励。
美国公司管理阶层注重个人表现,不搞论资排辈,较 多地偏重于以个人为中心,强调个人的价值。人才晋 升的依据主要是工作绩效考核而不是工作年限。新职 工只要能在工作中做出成绩,就可能很快得到提拔, 而不必论资排辈地“熬年头”。此外,美国公司的奖 金种类繁多,有利润分成、收益分成等,同时也有员 工持股计划、表现奖来激励员工努力工作。
年功序列制是员工的工资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在同一个 企业里连续工作时间的延长而逐年增加。同时,连续 工龄还是决定职务晋升的重要依据。这两个制度使日 本员工对公司十分忠诚。 日本工会都以企业为单位组成,而不像美国那样跨企 业和跨行业,企业工会在代表员工发表意见时,对企 业并不采取对抗性的态度。
日本模式的特点
美、日人力资源管理 模式特点分析
美国人力资源管理模式
19世纪末20世纪初形成 的美国人力资源管理模 式,其制度化、规范化 的程度很高,强调制度 管人,缺乏以人为中心 的劳动价值观,其管理 模式属于管理技术型。
美国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特点
(1)人力资源的市场化配置。
美国企业中的人力资源管理,对市场依赖性很强,需 要什么样的人,通过市场招聘、筛选,甚至不惜挖别 的企业“墙角”;不需要的人,则毫不留情地予以解 雇,由市场去安排就业。这样,雇主和雇员之间就是 一种直截了当和相当短期的市场买卖关系,员工流动 性很大,企业员工队伍不稳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特点一、美国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已从辅助职能转变为企业的战略经营伙伴20 世纪90 年代以来,美国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职能发生了重大的转变,从一种维持和辅助型的管理职能上升为一种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管理职能,并且成为许多美国企业赖以赢得竞争优势的重要工具。
美国的人力资源管理非常重视人力资源配置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企业的人事部门是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的策略性角色,其工作重点不是对雇员问题进行急救处理,而是积极参与企业的经营发展策略的拟定。
从雇员招聘到使用都作为企业发展战略举措来认真对待,激励员工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挑战性,满足其成就感;不断投资于培训和发展工作,营造员工和企业共同的企业价值观、经营理念和企业文化,使雇员更有效地进行工作,帮助企业、公司等部门成功地达到企业战略目标。
如美国的微软公司,自成立之初就对招聘非常重视。
公司的招聘宗旨是“招聘不是针对某个职位或群体,而是着眼于整个企业”。
即要确保招聘到长远来看适合企业、适合整个组织的人选,而不是考虑让他们担负某个具体的职位。
二、美国企业的人力资源虚拟管理趋势越来越明显互联网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使美国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在行政管理事务方面所花的时间比重越来越小,一些人力资源服务可以越来越多地通过自助形式提供。
人力资源管理外包现象在美国的企业中也越来越普遍。
通过将日常的管理工作交给企业外包专业化程度更高的公司或者机构去管理,美国企业内部的人力资源管理者得以将更多的精力集中在对企业价值更大的管理实践开发以及战略经营伙伴的形成等功能上。
如今在美国,很多企业已经把人力资源管理部门最基本的业务-- 工资发放外包给企业以外的专营业主,使得薪金支票发放率大为提高。
同样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福利与津贴管理业务、档案保存、工作安置与咨询以及信息系统等也外包给专营业主或专业咨询公司。
很多美国公司还将招聘工作交给专营业主,让他们帮助公司对众多的应聘人员进行前几轮的筛选,但是最终的决定权还是在公司手中。
人力资源的虚拟管理)一方面会提高双方的效率,享受各自规模经济而带来的好处,另一方面还会因此而降低企业的经营风险。
所以,可以说,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人力资源管理虚拟化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三、制度化、规范化是美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一个显著特点美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规章制度非常完整健全,对个人素质和技术要求、工作职责,对每一个人的分工、职责、权利和突发性问题处理的过程和政策都有具体的规章可循。
职务分工极为细腻是美国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上的最大特点。
这种细腻的职务分工提高了管理效率,降低了管理成本,是现代企业经营的基础,同时也为美国公司高度的专业化打下了基础,特别是对员工的录用、评定,工资的制定,奖金的发放,以及职务提升等等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四、美国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非常注重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激励机制美国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非常重视不断改进和完善员工工资福利对员工的激励作用,形成了比较灵活、有效的分配制度。
美国企业的工资分配具有两个特点:1.合理拉开员工的收入差距。
美国企业十分重视人才,给予人才十分优厚的经济条件,如:给人才以公司股票、提供交通、住宿补贴,提供401K 保险(相当于中国的补充养老保险)和比较昂贵的牙齿保险等,对外国人才还可帮助办理移民手续。
相反对没有技术、管理专长的人员,如工勤人员、普通雇员,仅提供十分有限的收入,甚至只提供政府规定的最低工资,而且一般没有机会得到公司的股票,很少有机会得到公司的特殊的医疗保险。
2.收入显性化、福利社会化。
美国公司提供给雇员的收入主要是薪金(工资)及各种保险,薪金和保险均直接取决于个人的能力和贡献,而住房、医疗等福利则完全是雇员个人与社会房产公司和医疗机构之间的事,与公司无关。
这种灵活的分配制度有效地调动了雇员的工作积极性。
五、美国企业将员工培训作为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极为重要的一部分美国企业视人才为公司发展的第一决定力量,因此非常重视员工培训。
一般只要员工在工作中有成绩、对公司有所贡献,美国企业都会鼓励和帮助雇员进行各个层次的培训和教育。
美国的培训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新员工培训(new employee orientation) ,主要由富有经验的辅导教师对公司的基本情况和规章制度进行言传身教。
2.基本业务培训(on-the-job training) 主要培训员工所在岗位所需的技术、技能等。
3.继续教育工程(continue education) ,主要帮助优秀雇员再修学位、提高学历层次的学习,并由公司支付全部或部分费用。
4.职业发展(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主要帮助优秀雇员选择更好的职业。
5.特殊培训(special training) ,主要对一些特殊岗位上的雇员进行特别的培训。
六、美国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员的素质非常高美国密歇根大学商学院乌里奇教授提出了人力资源管理职能角色模型,他明确地将美国人力资源管理职能所扮演的角色划分为战略经营伙伴、行政管理专家、员工激励者以及变革推动者这四大角色。
同时指出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员要想在未来有效地承担起这些角色,从而实现对人力资源的有效管理,他们就必须在原有能力的基础上具备一些新的能力:经营能力、专业技术能力、变革管理能力及综合能力。
这些观念被美国企业广泛接受。
可见,美国对人力资源管理从业人员要求是很高的。
从业人员不仅需要具备相关的教育水平、从业经验,还要经过人力资源证书考试(分为人力资源专业人员和人力资源高级专业人员两级)。
“人力资源管理协会”是美国人力资源专业人员的专门管理机构,它负责向会员提供教育和信息服务、研讨会,向政府和媒体表达心声、在线服务和出版物,把人力资源专业人员训练成其组织的领导和决策者。
“人力资源证书机构”是世界上最大的致力于人力资源专业的组织,该机构负责制定人力资源标准,负责颁发新证和换证,监督证书考试操作机构--评价系统有限公司的运作等等。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员的管理与认证机构在美国是一个庞大而完善的系统,这对美国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美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中国人力资源网站收集整理01/11/2821 世纪80 年代以来,随着形式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美国企业已经开始对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进行必要的修改,但直到现在为止,历史上形成的美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主要特点仍没有多少变化。
他们的基本特点是:注重市场调节、制度化管理、劳资关系的对抗性。
1、发达的劳动力市场在调节人力资源分配中的作用美国的劳动力市场非常发达,对配置社会上的劳动力资源,起着极为关键的中介作用。
美国企业中的人力资源管理,对市场的依赖性很强。
从雇主一方面来说,无论是需要什么人才,比如:经理、秘书、勤杂、研究人员或生产工人,就到市场上登广告,通过规范的人员筛选、招聘程序,聘用企业需要的人才,或者通过有目标的市场竞争,把自己需要的人才从别的企业“挖”过来。
对于企业不需要的人,则会几乎是毫不留情地予以解雇,由市场这一杠杆来重新安排其就业和去向。
对劳动者一方来说,从在学校学习、选择专业起,就要注重劳动力市场的动向,使所学知识、专业既符合自己的兴趣与特长,又与劳动力市场的需要和将来的就业机会结合起来。
就业以后,员工如果对自己的兴趣和特长有变化,或是发现了新的更为理想的就业机会,也会拂袖而去,毫不犹豫的另谋高就。
市场对这种变换工作的人员不仅不予歧视,反而认为能在这种市场流动、竞争中找到更好工作的员工是“市场价值”很高的优秀员工。
如此,企业中雇主和员工之间就是直截了当的短期的市场买卖关系。
劳动者付出劳动,雇主付给合理的报酬,员工对企业也很少忠诚可言。
在这样一种一短期的市场买卖关系为核心的就业关系下,企业员工的流动性很大,员工队伍的稳定性就相对较差。
2、人力资源管理的制度和人才提拔上的“快车道”美国的企业管理,自泰勒的“科学管理”诞生以来,历来讲究制度化,这个特点体现在人力资源管理上,表现为:分工明确、责任清楚,对常规问题处理的程序和政策都有文明规定。
比如:美国一家汽车制造厂中蓝领工人的工种,有电工、机械工、清洁工、搬运工等达数百种之多。
并且每一工种对工作人员的个人素质、技术技能要求、工作岗位职责等都有明文规定。
在美国企业中,谁在什么位置或干什么工种,,谁就做什么,不同位置和工种的工作人员是不能随便交叉使用和“侵权”的。
在这样明确和细分的分工条件下,企业内部实行垂直领导,等级关系明确,上级对重大问题进行决策,下级对上级的指示必须无条件执行。
专业化和制度化加上注重市场细节的管理制度,是企业在招聘和提拔员工时,都有较大的回旋余地。
员工进入一个企业的途径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受教育较多的人,进入企业时的位置通常要比同时进入该企业的受教育较少的人的位置要高;企业的高层领导,即可以从企业内部提拔,也可以从别的企业“挖”得;新员工只要能在工作中作出成绩,证明自己的能力,就可能很快得到提拔,而不必论资排辈、“熬年头”。
3、对抗性的劳资关系美国企业中劳资双方的关系是对抗性的。
这种对抗性的劳资关系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管理者认为管理是自己的事,至于工人的劳动贡献,已通过工资形式加以补偿了,工人不应该再有别的要求,不应该参加管理,也无权过问企业的经营情况。
企业的管理者利用自己信息上的优势,总是想尽办法压底员工的工资。
(2)工人则觉得自己不参加管理,不了解企业的经营情况,自己的劳动成果大部分被企业“剥削”去了。
与此同时,因为自己不参加管理,对自己的命运无法控制,企业需要时,自己才能就业获取应得的收入;危机来了,市场不景气,自己就会被一脚踢开,连基本的生活保障都没有。
由于这些原因,工人对企业完全没有信任,对管理者怀着敌对的情绪,认为只有工会组织,通过斗争才能保障自己的权利;只有通过罢工或用罢工作威胁,给企业造成足够的损失,才能迫使企业让步,给自己增加工资和提供就业保障。
4、刚性薪酬体系在美国企业中工人收入的95% 甚至99%以上都是按小时计算的固定工资。
如此薪酬体系,在危机时期,美国企业很难说服工人减少工资,帮助企业度过难关。
造成这一点的原因至少有三点,即:(1)在美国企业,由于管理者和工人之间存在企业经营情况信息的不对称,工人在被高知企业的经营状况不佳时,很难核实印证,加之工人存在那种资方总是在想方设法压底工人工资的基本想法,因此,很难与资方合作。
(2)美国工人工资的每次增加,都是通过斗争辛苦得来的,经济不景气时减下去了,很难相信经济繁荣时企业会自动再把它加回来。
(3)美国的劳动力市场发达,工人的流动性比较大。
这家企业倒闭了,工人还可以到其他企业就业,但企业在聘用员工时,常常会以某人在前面一家企业就业期间的工资变化情况,来判断这个人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