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下学期教学案例
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优秀5篇)
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优秀5篇)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篇一一、说教材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体验上下的位置关系,能用准确的数学语言表达出来。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概括的能力及想象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情感目标:在有趣的课堂活动中体验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及数学学习的快乐,并养成热情好客尊敬长辈的行为习惯。
教学重点:是学生会用自己的的语言描述上下位置关系。
教学难点:是体会上下位置关系的相对性。
依据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我是这样实施教学的。
二、说教学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了以下五个步骤:(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在这一环节,我让学生为小动物找家,结合学生已有生活经验,确定了小鸟,小兔和松鼠的位置。
这一情境的创设目的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为上下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二)揭示主题,探索新知课件先出示两只小动物,引导学生说说这两只动物的位置关系,再引导学生用“谁在谁在上面,谁在谁的下面”说话。
由于上下关系具有相对性,当出现三只小动物时,学生可能就不会准确描述它们的位置了,为了解决这个教学难点,我让学生先讨论后汇报,接着我利用课件,引导学生再次观察,当小松鼠跟小兔比时,小松鼠在小兔的上面,当小松鼠跟小鸟比时,小松鼠在小鸟的下面;这样就帮助学生准确地构建起上和下位置相对性的概念,再引导学生说,如果三只小动物比时,小鸟在最上面,小兔在最下面,松鼠在小鸟和小兔的中间,为了让学生把所学的新知及时反馈,我把小鸟与小松鼠位置调换,再让学生说一说,之后引导学生小结:当我们在描述物体位置关系时,要清楚它是跟谁比,在说的时候应该具体说出它在谁的上面,或者它在谁的下面。
设计意图:用学生喜欢的动画引入,先解决小鸟和小兔两只动物的位置关系,再解决小鸟、小兔子和小松鼠三只动物的位置关系,由浅入深,有效引导学生掌握新知。
(三)操作实践、巩固新知为了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我就地取材,先根据我的提示,让学生动手摆好数学书、作业本、铅笔盒,并说说他们的位置关系,然后再让学生互相摆一摆,说一说。
一年级数学下册《生活中的100》优秀教学案例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理解100的含义,掌握100以内的数的顺序、大小比较和数数方法。
2.培养学生运用100以内的数进行简单加减运算的能力,提高他们的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3.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100,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周围的事物,培养他们的数感和数学思维。
4.培养学生用100以内的数描述现实生活中事物的能力,提高他们的数学表达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热爱数学、主动学习数学的情感态度。
2.通过生活化的教学案例,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认识到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性。
3.培养学生勇于尝试、积极探究的精神,增强他们面对困难时坚持不懈、克服挫折的信心。
4.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认识到学习数学不仅是为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更是为了培养自己的思维能力和综合素质。
在本章节的教学过程中,我将紧紧围绕这三个目标,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努力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通过丰富多样的教学手段和人性化的教学语言,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真正实现“学以致用,用以促学”的教学理念。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100以内的数,我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丰富多样的教学情景。例如,通过设计“快乐超市”活动,让学生在模拟购物的过程中,运用100以内的数进行计算和描述;或者利用“动物运动会”的故事情节,引导学生发现比赛中的数字100。通过这些情景的创设,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数学的魅力,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4.简单加减运算:以小熊捡果子的故事为背景,让学生学习100以内的加减运算,掌握运算方法,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分组活动: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他们共同探讨生活中的100,并记录下来。
欢乐购物街(拓展)优秀教学案例一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
1.自我反思:在购物活动结束后,学生需要对自己的表现进行反思和评价。通过自我反思,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和自我改进能力。
2.同伴评价:学生可以互相评价对方在购物活动中的表现。通过同伴评价,培养学生的评价能力和尊重他人的意识。
3.教师评价: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在购物活动中的表现进行评价和反馈。通过教师评价,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和进步空间。
五、案例亮点
1.生活情境的创设:本节课通过模拟购物街的情景,将学生带入了一个真实而有趣的购物环境。这样的情境创设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让他们能够直观地理解货币的使用和计算方法,提高了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2.问题导向的教学策略:本节课通过设置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解决问题。这种问题导向的教学策略不仅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还让他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到了学习的乐趣和成就感。
2.问题解决:每组成员在讨论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可以共同解决。例如,如何计算找零、如何比较价格等。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分享讨论成果:每组成员可以将自己在讨论过程中的发现和解决方法进行分享,与其他小组进行交流和互动。通过分享讨论成果,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合作意识。
(四)总结归纳
1.知识点梳理: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和归纳。例如,总结元、角、分的概念和计算方法,以及购物活动的规则。
2.重点难点强调:教师可以强调购物活动中的重点和难点知识,如货币计算的方法和技巧。通过强调重点难点,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3.教学目标回顾:教师可以回顾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引导学生认识到自己在购物活动中的进步和成长。通过回顾教学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自信心。
4.学生能够培养良好的社交能力和尊重他人的意识。在购物活动中,学生需要与同伴、老师进行交流,学会倾听、表达和尊重他人的意见。这样的活动能够培养学生的社交能力和尊重他人的意识。
冀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冀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如下:
教案标题:数字的认识与书写
1. 教学目标:
①让学生能够正确读写数字0到10。
②让学生理解数的顺序和大小关系。
③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书写能力。
2. 教学内容:
①数字0到10的正确读法和书写方法。
②数字的顺序排列。
③比较数字的大小。
3. 教学方法:
①直观教学法:使用数字卡片、数字拼图等辅助教具。
②游戏教学法:通过数字游戏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③实践操作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学习数字的书写。
4. 课堂活动:
①引入新课:通过数字歌曲或快速问答的方式激发学生对数字的兴趣。
②讲解示范:教师展示数字的正确书写方式,并强调每个数字的特点。
③学生练习:学生在田字格纸上练习书写数字,教师巡视指导。
④游戏互动:组织数字排序游戏或大小比较游戏,巩固学生的理解。
⑤总结回顾:全班一起回顾本节课学习的内容,确保每个学生都能跟上进度。
5. 作业布置:
①让学生回家后继续练习书写数字,并尝试在日常生活中识别和指出数字。
6. 评估方式:
①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和书写练习的结果。
②通过小测验或者口头提问来评估学生对数字的认识和理解程度。
简单的加减运算例6优秀教学案例一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
1.采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知和体验加减运算的意义,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2.利用游戏、竞赛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
3.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归纳等思维方法,发现数学规律,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4.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采用个性化的教学方法,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4.反思与评价关注学生成长
案例中,教师注重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总结学习方法和经验,同时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这种反思与评价机制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促进他们不断进步。
5.系统化的教学内容与过程设计
本案例从导入新课、讲授新知、学生小组讨论、总结归纳到作业小结,形成了系统化的教学内容与过程。这种设计旨在帮助学生逐步掌握加减运算知识,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同时,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教师还设计了丰富的教学活动,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有效的提升。
(三)小组合作
1.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交流、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2.设计丰富多样的小组活动,让每个学生都能在活动中发挥自己的优势,提高他们的自信心。
3.教师在小组活动中要充分发挥引导作用,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合作中收获成长。
(四)反思与评价
5.培养学生的数学美感,使他们感受到数学的简洁、优美和实用性。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有趣、富有挑战性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感知数学的魅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利用多媒体、教具等辅助手段,呈现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增强学生的视觉和感官体验,提高他们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2023-2024学年一年级下学期数学比一比(教案)
2023-2024学年一年级下学期数学比一比(教案)教学内容本节课将引导学生学习比较整数的大小,理解比较的概念,并能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掌握比较整数大小的基本方法,并能用语言准确描述比较的结果。
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比较的概念,知道如何比较整数的大小。
2. 培养学生运用比较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用语言准确描述比较结果的能力。
教学难点1. 让学生理解比较的概念。
2. 引导学生运用比较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PPT、教学卡片、黑板。
2. 学具:练习本、铅笔。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比较情景,引导学生理解比较的概念。
2. 新课导入:通过PPT展示一些整数,引导学生学习比较整数大小的基本方法。
3. 练习:让学生分组练习比较整数大小,教师巡回指导。
4. 小结:总结比较整数大小的基本方法,让学生用语言准确描述比较的结果。
5. 应用:通过PPT展示一些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比较的方法解决问题。
6. 作业布置:布置一些比较整数大小的练习题,让学生课后完成。
板书设计1. 板书2023-2024学年一年级下学期数学比一比。
2. 板书内容:- 比较的概念- 比较整数大小的基本方法- 比较结果的描述作业设计1. 基础练习:让学生完成一些比较整数大小的练习题。
2. 提高练习:让学生运用比较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生动的教学案例,让学生理解了比较的概念,学会了比较整数大小的基本方法,并能用语言准确描述比较的结果。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学生的参与度,鼓励学生积极发言,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同时,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是整个教案中的核心部分,它直接关系到教学目标能否实现,教学难点能否突破,以及学生的学习效果。
在这一部分,教师需要精心设计每一个环节,确保教学内容有序、有效地传递给学生,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一年级数学下册《提问题并解答》优秀教学案例
(三)小组合作
1.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学生在互动交流中学会倾听、表达、沟通,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2.合理分组,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在小组中发挥自己的优势,共同完成任务。
3.引导学生开展讨论、辩论等合作活动,培养他们共同解决问题的能力。
4.教师关注小组合作过程,及时给予指导和评价,提高学生的合作效果。
"之前我们学习了加减法,谁能告诉我,加减法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呢?"
3.创设悬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今天我们要学习一个新的本领,学会了它,你们就能在生活中解决更多的问题了,想知道是什么吗?"
(二)讲授新知
1.教师通过实例演示,讲解如何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并提出问题。
"看,这个例子中,小明有10元钱,他想买香蕉和苹果,香蕉3元一个,苹果2元一个,他可以怎么买呢?"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思考、提问、解答等活动,培养学生主动探究数学问题的习惯。
2.引导学生运用已知数学知识,尝试解决新问题,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采用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形式,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与人沟通、共同解决问题。
4.教师以引导者、协助者的角色参与教学过程,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有针对性的指导。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和热情,使其树立自信心,勇于面对数学问题。
2.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认识到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提高数学学习的积极性。
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究的学习态度,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4.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使其学会尊重他人、分享快乐。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统计》优秀教学案例
3.教师在小组合作中要发挥引导和促进作用,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合作中取得进步。
(四)反思与评价
1.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自我反思,总结自己在数据收集、整理和分析方面的优点和不足,不断调整和优化学习方法。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通过向学生展示校园运动会的照片和视频,引导学生回顾运动会的精彩瞬间,激发他们对本节课的兴趣和好奇心。
2.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在运动会中哪个项目最受欢迎吗?我们可以通过什么方法来找出答案?”让学生思考并展开讨论,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3.引入本节课的主题——《统计》,简要介绍统计的含义和作用,使学生初步了解统计的基本概念。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统计》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在我国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的教学中,《统计》单元肩负着培养学生数据意识和初步统计分析能力的重要任务。本教学案例旨在通过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掌握简单的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方法,激发他们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在本案例中,我们将结合教材内容,以一次校园运动会为背景,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体验统计的魅力,从而更好地理解并运用所学知识。通过本案例的实施,使学生能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基本的统计概念和方法,为今后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4.培养学生运用统计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通过数据分析为学校运动会提供合理的建议。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情境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过程,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2.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如小组讨论、实践活动、图表绘制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外研版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
外研版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理解和掌握1-100的数字。
2. 学会数数,并能够熟练地数到100。
3. 认识和运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
4. 认识图形,学会辨别不同的几何形状。
5. 学会测量长度,掌握一些简单的长度单位。
二、教学内容
1. 数字的认识和掌握。
2. 数数和数学问题的解决。
3. 图形的认识和辨别。
4. 长度的测量。
三、教学方法
1. 游戏教学法:通过游戏的形式,激发学生研究兴趣,提高研究效果。
2. 实践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实践操作,巩固所学知识。
3. 互动讨论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思维能力和
创造力。
四、教学过程
1. 数字的认识和掌握:
- 引导学生认识和掌握1-100的数字,并做相应的练。
2. 数数和数学问题的解决:
- 进行数数游戏,让学生锻炼数数的能力,并解决一些简单的
数学问题。
3. 图形的认识和辨别:
- 教授各种基本的几何形状,并让学生观察、辨别和绘制图形。
4. 长度的测量:
- 教授一些简单的长度单位,让学生学会测量长度并进行相关练。
五、教学评估
1. 课堂练:通过课堂练来检验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掌握情况。
2. 作业评估:布置相关作业,并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评估。
3. 小测验:进行定期的小测验来评估学生的研究成果。
以上为《外研版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的简要内容概述。
一年级数学下册《求被减数的实际问题》优秀教学案例
1. 通过生活情境的导入,引导学生发现求被减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问题发现能力。
2. 采用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形式,让学生在互动中探讨求被减数的计算方法,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3. 设计多样化的练习题,让学生在解答过程中,逐步提高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2. 问题导向激发思考: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求被减数的实际问题。案例中设置了一系列具有启发性和挑战性的问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3. 小组合作促进互动:充分利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模式,让学生在讨论、交流中共同解决问题。这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还培养了他们的责任感和合作意识。
2. 引导学生思考:这个问题实际上是一个减法问题,我们可以通过减法算式来解决这个问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如何求解被减数的实际问题。
(二)讲授新知
1. 在黑板上列出减法算式:10-5=5,解释被减数、减数和差的概念,让学生明确被减数在实际问题中的意义。
2. 通过具体实例,如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发物品、计算时间等,让学生感受被减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 让学生掌握求被减数的基本概念,理解减法运算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能正确列出减法算式。
2. 培养学生运用减法运算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在日常生活中,能通过求被减数来计算物品的数量、时间等。
3. 引导学生掌握求被减数的计算方法,提高他们的运算速度和准确性,培养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1. 分组讨论: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问题,共同探讨求被减数的解决方法,提高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2. 分工合作:在小组活动中,引导学生分工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合作意识。
认识100以内的数优秀教学案例一年级下册数学苏教版
3.多媒体手段导入:运用多媒体课件、动画等手段,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视觉、听觉刺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的概念。
(二)讲授新知
1.数的组成和数位的概念:教师可以通过实物展示、图片引入等方法,向学生讲解数的组成和数位的概念,让学生理解每个数位上的数字代表的意义。
2.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会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3.学生认识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实用性意识。
4.学生培养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学会尊重他人、倾听他人意见。
5.学生通过数学学习,培养逻辑思维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教学目标的设计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的目标设定,使学生在学习100以内的数的过程中,不仅能够掌握数的概念和运算规律,还能够培养团队协作能力、沟通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同时,通过教学活动的设计,使学生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建立自信心,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增强对数学的兴趣,提高学习的实用性意识。
(二)过程与方法
1.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实践,自主探索数的概念和数的运算规律。
2.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3.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培养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4.学生通过数学游戏、数学故事等形式,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和创造力。
(三)情感态度与பைடு நூலகம்值观
1.学生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建立自信心,培养对数学的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引导学生运用生活实际举例,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我采用分组合作、讨论交流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在课堂总结环节,我以“数的谜语”游戏作为巩固,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100以内的数的概念。
数学苏教版一年级下册教案(热门15篇)
数学苏教版一年级下册教案(热门15篇)数学苏教版一年级下册教案第1篇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101页。
教学案例师:说一个你最喜欢的101以内的数,并说说为什么?生1:我喜欢60,因为我们班有60位小朋友。
生2:我喜欢7,因为我今年7岁了。
(老师把学生说的数字一一写在黑板上。
)师:大家说了这么多喜欢的数字。
那么,你们能不能选择+其中的两个数字组成一道加法或减法算式?能的话将它写在卡片上。
(把学生编好的算式卡片贴到黑板上。
)师:看着一黑板乱七八糟的卡片,你现在最想对它们做什么?谁愿意帮这个忙?生1:给它们分类。
生2:按顺序排一排。
师:小组内讨论一下,按什么顺序排?理由是什么?组1:我们组认为按得数大小排比较好。
组2:我们组认为按计算方法排比较合理。
组3:我们组同意2号组的意见。
我们还把加法计算题分成两类:一类是进位加法,一类是不进位加法;还把减法计算题也分成两类:一类是退位减法,一类是不退位减法。
师:说得真好!就请你上来帮老师来归归类。
师:选择你最喜欢的一道题说说你怎么算出来的?生1:我来说进位加法36+8。
我是这样想的,先把8分成4和4,先算36+4得40,再算40+4等于44。
生2:30+58,先算30加50得80,再算80加8等于88。
生3:95—40,先算90减40得50,再算50加5等于55。
师:每个同学都有自己最好的方法,真了不起。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复习101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
(板书课题。
)数学苏教版一年级下册教案第2篇【教学目标】通过十几减9的练习,进一步理解和掌握20以内退位减9的口算方法,提高计算能力。
【教学过程】一、复习1.填数计算,并讲一讲上下两行有什么联系?19+ =15 29+ =1815-9= 18-9=39+ =14 49+ =1714-9= 17-9=二、课堂练习1.完成P11页练习一的第4题。
出示画面,让学生理解题意。
2让学生独立口算出每一个算式的答案,并将他们对号入座。
一年级数学下册《两位数加减两位数混合运算》优秀教学案例
小组合作是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提高学生交流能力的重要途径。在本节课中,我将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小组内互相讨论、交流运算方法,鼓励学生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他们的自信心。
(四)反思与评价
教学反思是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在本节课结束后,我将组织学生进行自我反思,总结自己在运算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以及需要改进的地方。此外,实施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包括学生自评、同伴互评和教师评价,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五、案例亮点
1.情境教学法的巧妙运用
本教学案例通过设计生活化的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体验数学运算的乐趣。这种情境教学法使抽象的数学运算变得具体、生动,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问题导向激发学生思考
本案例注重问题导向,设计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索。这种教学策略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运算规律。
(四)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共同总结两位数加减两位数混合运算的运算规则和技巧。
2.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运算规律的理解程度,如“谁能告诉老师,在进行两位数加减两位数运算时,我们应该注意什么?”
3.针对学生回答,进行点评和补充,强化重点知识。
4.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述运算规律,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3.小组合作促进交流与成长
案例中,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使学生能在轻松的氛围中互相讨论、交流运算方法。这种合作学习模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交流能力,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小组内得到成长。
4.分层教学关注个体差异
本案例充分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实施分层教学。通过设计不同难度的练习题,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真正实现因材施教。
数学人教版一年级下册 计算教学案例--小括号
课题:小括号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一年级下册第74页教材分析小括号的认识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以及能解决简单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实际问题的基础上编排的,这些为小括号的学习提供了知识基础。
小括号这节内容是学生学习四则混合运算的基础。
本节课在数学教学中创设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生活场景,引导学生从现实情境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教材设计了五角星活动,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教学目标1.初步感知并理解小括号的作用。
2.掌握带小括号的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正确口算带小括号的两步式题,3.让学生经历“创造”小括号的过程,初步尝试用符号进行数学表达和数学思考的方法。
具有初步的符号意识。
教学重点认识小括号,理解小括号的意义,能正确计算带有小括号的加、减混合运算教学难点理解小括号的意义教具学具五角星卡纸、剪刀、课件教学设计(一)复习导入口算,并说一说你是如何计算的。
5+2+8= 9-4-2=4+6-7= 8-2+5=师:刚才我们做的加减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生:从左往右算。
师:对!大家表现太棒了。
尤其是第一小组的同学。
老师这里一共有10颗星星,现在剪下3颗星星给第一组。
第三组表现也不错,就再剪下2颗星星给第二组。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既复习了旧知,回顾了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算式的计算顺序,为新知的学习做好铺垫。
又通过“闯关夺星”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了课堂学习氛围。
)(二)探究新知1.提出问题,引发思考师:同学们,根据刚刚老师剪星星的活动,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吗?师:谁能将条件和问题完整地说一说?生:一共有10个☆,先剪掉2个,再剪掉3个,还剩几个☆?(设计意图:学生对运算顺序的认识和理解离不开情境的支撑。
由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引入新课的学习,为学习新知提供研究的素材,为理解运算顺序积累感性经验)2.利用已知,解决问题师:你能列算式解决这个问题吗?生:10-2-3=5板书:10-2-3=5。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方案优秀案例(集锦6篇)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方案优秀案例(集锦6篇)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方案优秀案例第1篇教学目标:1、探索并掌握两、三位数进位的计算方法。
2、培养学生主动迁移已有的知识与做法解决新问题。
3、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自我探索,逐步学会合作学习。
教学重点:探索并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进位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主动探索两位数乘一位数进位的计算方法,并理解每一步的算理。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小朋友,你一定去过游乐场吧,你都玩过哪些项目今天淘气和笑笑他们高兴地来到了游乐场,咱们一起走进游乐场,我们继续学习笔算乘法吧。
二、探索新知,解决问题1、我们先来计算5人做太空船,需要多少无。
引导学生审题列出算式,并说说你是怎样想的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
2、仔细思考,利用以前所学的知识,能解决这道题吗3、小组合作学习,自己先独立思考,再把自己的方法带到小组交流中。
(4)小组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尽可能让每一名学生都说一说,并把方法进行归纲整合。
(5)小组汇报中。
请学生到黑板前板演竖式,并说说自己是怎么做的。
教师小结,无论是12X5还是5X12,用竖式计算时,通常为了计算方便,一般把较大数作为第一个乘数。
计算时从个位乘起,用一位数5先与2相乘,二五一十,满十要向十位上进1,在个位上写0,注意要把进位的1写在十位的下面,要写得小一些。
2、13个人要坐电动火车,需要多少元呢(1)独立思考列出算式:6X13(2)拿出练习本试着来独立尝试笔算,算好了吗(3)要是有14人,15人,16人坐电动火车要花多少钱呢请你在练习本上列一个算式,自己算一算吧。
汇报时还是让学生说一说算法,老师问算理,这次你算对了吗同桌之间把自己的算法说一说。
三、巩固练习1、做一做,算一算,完成书55页第1题。
学生完成后要和同桌说一说自己是怎么想的。
2、完成书55页每2题竖式计算,一边做一边在心里说自己的计算过程。
做完后教师把学生出现的错误展示出来,提醒学生注意,这样更有针对性。
四、全课总结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请大家一起来总结。
一年级数学下册《写数》优秀教学案例
在讲授新知环节,我会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1.首先,我会向学生介绍0-9数字的书写方法,通过板书示范,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每个数字的书写顺序和结构。
2.其次,我会引导学生学习十位数和个位数的读写方法,让他们明白数字的组成,以及十位数和个位数之间的关系。
3.接下来,我会通过数轴、计数器等教具,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数字的大小顺序,培养他们的数感。
5.通过数学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在本章节的教学中,我将充分利用一年级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创设富有生活气息的教学情境。例如,通过设计“快乐超市”、“数字乐园”等场景,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自然而然地接触和书写数字。同时,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引入他们熟悉的物品和场景,如水果、玩具等,使学生在情境中感知数的概念,提高写数的兴趣。
一年级数学下册《写数》优秀教学案例
。
一、案例背景
《写数》是一年级数学下册中的一个重要章节,它旨在帮助学生建立数字概念,掌握基本的数的书写技能。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一年级学生虽然对数字有了初步的认识,但在书写上仍存在一定的困难。为此,本教学案例将围绕《写数》这一主题,以生活情境为背景,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和丰富多样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写数能力。通过本案例的学习,学生将能熟练地书写0-100的整数,并能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力、专注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为今后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5.教师适时给予反馈,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写数技能。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数学的热爱和兴趣,使他们树立自信心,敢于面对数学挑战。
岭南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全册)
岭南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全册)第一单元:数字1教学目标- 了解数字1的名称和写法- 能够识别数字1- 能够用笔正确书写数字1- 能够用手指点数1个物品教学内容1. 数字1的名称和写法- 教师出示数字1的卡片,向学生介绍数字1的名称和写法,并反复读写数字1。
2. 数字1的识别和书写- 教师用黑板或幻灯片向学生展示不同形式的数字1,要求学生能够准确识别并重复书写。
3. 用手指点数和集合计数- 教师给学生展示1个物品,要求学生用手指点数,并称“一个”。
然后教师给学生展示几个物品并指定数量,要求学生用手指点数和集合计数。
教学步骤步骤1:引入数字11. 教师出示数字1的卡片,向学生介绍数字1的名称和写法。
2. 教师读写数字1,要求学生跟读和模仿。
步骤2:数字1的识别和书写1. 教师用黑板或幻灯片展示不同形式的数字1,要求学生准确识别并重复书写。
2. 教师逐个点名学生,要求学生展示正确的数字1。
步骤3:用手指点数和集合计数1. 教师给学生展示1个物品,要求学生用手指点数,并称“一个”。
2. 教师给学生展示几个物品,并指定数量,要求学生用手指点数和集合计数。
教学评估- 在课堂上观察学生是否能够准确识别和书写数字1。
- 在集体活动中观察学生是否能够用手指点数和集合计数正确。
- 针对个别学生进行适当的辅导和帮助。
教学延伸活动- 给学生出示一些物品,要求他们用手指点数并说出数量。
- 准备一些数字1的练册,让学生进行书写练。
教学资源- 数字1的卡片- 黑板或幻灯片- 物品集合教学反思- 教师需要注意学生对数字1的识别和书写的准确性。
- 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集体活动,提高用手指点数和集合计数的能力。
- 教师要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和指导。
第二单元:数字2(继续编写下一部分内容)...。
一年级数学下册《十几减7》优秀教学案例
1. 教师运用教具(计算棒)进行演示,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十几减7的运算过程。通过演示,引导学生发现十几减7的运算规律。
2. 教师讲解十几减7的运算方法,并举例说明:“当我们从15个香蕉中拿走7个时,可以先将15个分成10个和5个,拿走7个后,剩下10个中的3个和原来5个中的2个,合起来就是12个。所以,15减去7等于8。”
4. 动手操作实践与理论相结合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设计了动手操作环节,让学生利用计算棒进行十几减7的运算。这种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有助于学生加深对运算方法的理解和记忆,提高运算速度和准确学生的反思与评价,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和互相评价,帮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从而不断提高。同时,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全面评价,给予鼓励和指导,使学生在反思与评价中不断成长。
在小组合作过程中,学生需要互相交流、讨论,共同解决数学问题。这样的合作学习方式有助于学生从不同角度理解问题,拓展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同时,小组合作也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他们的集体荣誉感。
(四)反思与评价
在教学过程中,我重视学生的反思与评价,帮助他们认识到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从而不断提高。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 教师以生动有趣的故事导入新课:“有一天,小猴子去森林里玩耍,它捡到了一串香蕉,有15个。小猴子非常高兴,它想请它的好朋友小兔子一起分享。小猴子给了小兔子7个香蕉,那么小猴子还剩下多少个香蕉呢?”通过这个故事,引起学生对问题的关注,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 教师邀请学生分享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类似问题,让学生意识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例如,我会提问:“小明有15元钱,他想买一个价值7元的铅笔盒,他还剩下多少钱?”通过这个问题,引导学生运用十几减7的运算方法进行计算。在学生解决问题后,我会进一步提问:“如果小明还想买一个价值5元的橡皮,他还剩下多少钱?”这样的问题链能够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加与减》(精品同步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加与减》是学生初步接触数学运算的重要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掌握了数的认识和简单的比较大小,为本单元的学习奠定了基础。本节课主要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感知加减法的意义,学会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2.教师提出问题:“在这些场景中,我们可以用什么数学运算来解决问题?”让学生思考并回答。
3.总结加减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加与减》。
(二)讲授新知
1.教师通过讲解和示范,介绍加减法的运算方法,让学生掌握加减运算的基本规则。
2.利用实物、图片等直观教具,帮助学生理解加减法的意义,如“把3个苹果加上2个苹果,一共有几个苹果?”
五、案例亮点
1.生活情境的创设:本节课通过结合实际生活情境,如购物、分物品等,引导学生自然而然地接触加减法运算,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问题导向与小组合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提出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究加减法的运算规律。同时,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让学生在讨论、分享中相互学习、相互促进,提高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举例和练习,让学生掌握加减法的运算顺序,如先加后减、先减后加等。
4.引导学生发现加减法之间的关系,如加法中的和减去一个加数等于另一个加数,减法中的被减数减去差等于减数等。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师提出讨论话题:“你们在生活中还遇到过哪些加减法问题?是如何解决的?”让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
2.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经验和方法,培养他们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3.教师巡回指导,给予学生必要的帮助和提示,引导他们发现加减法的运算规律。
一年级数学下册《我提出的问题》优秀教学案例
反思与评价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有助于学生巩固知识、提高能力。在本节课中,我将采用以下策略:
1.引导学生进行自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反思,总结自己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明确今后的努力方向。
2.组织学生相互评价,让他们学会欣赏他人的优点,发现他人的不足,从中汲取经验教训。
3.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的知识与技能掌握程度,也要关注他们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二)过程与方法
1.采用情境教学法,创设生活情境,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问题意识。
2.运用探究式教学,鼓励学生主动探究、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3.通过问题解决的过程,让学生学会分析问题、制定解决方案、实施并评价结果,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4.注重个别化教学,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其发展的学习方法和策略。
2.问题导向教学,培养问题意识
本案例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不仅掌握了知识,还培养了问题意识和创新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提升团队协作能力
案例中设计了丰富的小组合作活动,鼓励学生相互讨论、交流,共同解决问题。这种教学方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提高他们的沟通能力,使学生在合作中共同成长。
一年级数学下册《我提出的问题》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在我国一年级数学下册的教学过程中,学生们已经掌握了基本的加减法运算,能够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然而,如何引导学生主动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提出问题,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成为我们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我提出的问题》这一教学案例旨在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他们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在探究、合作、实践中,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他们对数学学科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将扮演引导者、协助者和评价者的角色,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个体差异,促进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年级数学下学期教学案例一、案例背景:1、教学内容:一年级(下册)第67页第12题2、教学题目:桌子已经有40张,椅子才4把。
有48人来开会,还要再搬几张桌子和几把椅子?3、教学重点与目标:1、引导学生找出条件,看懂问题的含义,明确现有的桌子和椅子都是和要来开会的48人比较的。
2、能够把两个问题合并在一起说,练习时要分别选择条件,分别列式解答并能够口答。
二、教学案例师:今天,数学王国里的动物们向我们班发出邀请,请我们班48位小朋友去它们那里参加“国王改选大会”,你们愿意去吗?生:(齐说)愿意!师:小动物们听说我们班的小朋友要来了,都忙着给我们准备桌椅呢!(出示教学课件)(学生看着题目要求讨论)。
师:你觉得它们为我们准备的桌椅够吗?生1:不够,桌子已经有40张,椅子才4把。
生2:椅子准备的太少了。
师:你认为该怎样准备才够用?生1:都应该准备48把。
因为有48人去参加“国王改选”。
生2:桌子和椅子配套才对。
师:小朋友真聪明!如果要我们算一算还要再搬几张桌子和几把椅子,该怎样列式计算呢?生:应该分别列式求出桌子还少几张,椅子还少几把。
师:自己试着算一算。
(学生独立计算)汇报结果生1:48-40=8(全班同学几乎异口同声):把小尾巴忘掉了。
生1:(挠挠头,不好意思的说,我把小尾巴给忘了)(全班同学哄堂大笑)师:请你完整的再说一遍生1:48-40=8(张)(说明:为了防止同学们忘写单位名称,我把它比喻成跟在得数后面的小尾巴,这样学生就会很开心的把单位名称记住了。
)去细纹眼霜排行榜比较茶树精油祛痘去皱什么假睫毛胶水好用瘦腿什么牌子的身体滋润好师:说一说怎样求椅子还要几把?(一名学生刚刚起立要发言,就听见有人在下面小声提醒:别忘说小尾巴了)生:(有点不满意的样子)我没忘,48-4=44(把)师:解决了问题,怎样完整地回答提出的问题呢?我们来玩一个“你问我答”的游戏吧!介绍游戏规则:男同学先按题目要求提问,女同学按男同学的提问方式把问题转换成算式求出结果进行回答“你问我答”游戏开始:男同学问:有48人来开会,还要搬几张桌子和几把椅子?女同学答:有48人来开会,还要搬8张桌子和44把椅子?然后同位之间互相练习“你问我答”。
设计意图:1、游戏、玩乐,是儿童的天性。
就一年级小学生而言,在教学活动中经常组织游戏,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因此,每节数学课的开始,我都会对孩子们说:“从现在开始让我们走进了数学王国,到那里去探索数学中的奥秘吧。
”孩子们则会很开心的开始了一节课的学习。
2、对于学习中重难点,我没有一遍又一遍的死板传授,而是用各种各样的游戏方式引导学生解决,上面案例中的题目对于一年级的孩子而言,理解题目含义和体会分别列式的方法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我设计了“国王改选大会”这个游戏情境,使学生将学习与游戏有效结合在一起,轻松解决重难点。
3、写单位名称和口头回答题目中的问题是本单元提出的教学要求,学生对于这种新要求感到比较陌生,为了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我设计了“得数后面的小尾巴”和“你问我答”的游戏,这样既能调动孩子学习的积极性,又在游戏中轻松掌握了新知识,可谓是一举两得。
一年级下册数学《找规律》教学案例一、教学背景:《找规律》是一节教学课二、研究主题我主要是想通过本节课的研究来探讨如何在小学低段数学课的各个环节培养学生的求知兴趣。
三、课堂实录一、创设情境,感知规律。
1、揭示课题。
师:诶!来看大家上课的老师可真多!有这么多老师坐在后面听课,***,你紧张吗?生:……。
师:其实,大家不用别紧张,因为在你的身边除了你的亲人,最爱你们的人就是老师。
师:为了迎接他们的到来,我想先一个人用掌声来欢迎他们,请仔细听。
(拍手)师:同学们,你们能像老师这样拍一次吗?生:(拍手)师:你们拍的节奏为什么这么整齐呀?生:因为我们都是按照1、2、123,这样拍的。
师:***,你能按这样的节奏再拍两次吗?生:(拍手)师:你能这样拍很多次吗?生:能。
师:为什么?生:因为里面有规律。
师:你说得太好了!在我们的生活当中,有许多事情都是按照一定的规律来进行的。
那么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找规律”。
(板书课题)2、口述目标。
师:你是怎么理解规律的?生:……。
师:这节课就要专门来理解什么是规律?并能通过自己的观察、比较,自己来发现规律。
我已经准备好了,***,他做得特别端正,他也准备好了。
(为学生创设了熟悉而又喜爱的情境,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很快进入了学习状态,并对规律产生了好奇,形成了浓厚的学习兴趣,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这一情境中。
)二、引导探究,认识规律1、课件出示主题图师:同学们,你看,这是小博士班的同学们在给明明过生日,大家把教室布置得特别漂亮。
请你仔细观察,看看哪些图形的排列是有规律的?2、指名回答(彩旗、花、灯笼、同学)3、刚才,大家知道了这些图形排列有规律,但是图形中到底具有什么样的规律这个图还不是看得很清楚。
下面,我们就来仔细分析每组图形的排列规律。
4、(课件展示)师:请看这些三角形的彩旗,第一面是?生:红色。
师:第二面是?生:黄师:第三面又是?生:红色师: 第四面是?生:黄。
师:这些三角形的彩旗按照什么规律排列的?生:一面红色的彩旗和一面黄色的彩旗。
师:你真会观察。
像这样从第一个图形观察,从一红一黄到下一个一红一黄重复排列,至少重复三次,就形成了这组图形的排列规律(板书:贴图为一组重复排列)师:那你知道下一面彩旗是什么颜色吗?生:……。
师:你真聪明。
好,来看另外的图形。
(课件展示)师:你能像刚才分析彩旗那样说出小花是按什么规律排列的吗?生:一绿一紫为一组重复排列的规律师:你真的是太棒了!(拍手)下一朵花是什么颜色?生:……。
师:你真厉害。
那这些明亮的灯笼是按什么规律排列的呢?生:一紫一红为一组重复排列的规律。
师:你的表现太令人满意了。
下一个灯笼是什么颜色?生:……。
师:你的眼力真好。
看一看这些同学是按什么规律排列的?生:一女一男为一组重复排列的规律。
师:下一个应该是?生:女。
师:同学们刚才的表现实在是太棒了,那我们就来一场智力大比拼,看谁会是最棒的!(学生通过老师对彩旗排列的规律的规范描述,也能用同样的方式去描述花朵、灯笼、小朋友的排列规律,确实不易。
但因为有了老师不停地激励和用手势帮助,使学生有了成功的体验,学生的归纳、类比的能力得以培养。
此时,学生有了学会新知的喜悦之情,就自然而然的拥有了智力闯关的热情。
)三、巩固练习,应用规律(课件展示)第一关:想一想,有什么规律?摆一摆。
第二关:我来摆一摆。
第三关:小猪吹泡泡。
四、涂一涂1、独立练习刚才我们都只是动动嘴,说出了图形的排列规律。
下面就请大家用彩笔给89页的例3涂上颜色。
2、指名汇报。
五、欣赏生活中的规律美。
师:我们今天学习的规律跟生活联系的很紧密,那让我们一起来欣赏生活中的一些规律美吧!(课件展示)随着图片的自动播放插播优美的轻音乐)六、动手摆规律1、师:这些规律美都是别人创造的,我们也可以用灵巧的双手来自己创造规律呢!让我们来做一个设计师吧?(课件展示)小小设计师2、看要求,小组合作。
3、展示学生作品。
自己说出自己的设计有什么规律。
七、在音乐中感知规律美1、师:(课件展示)大家用手创造了规律,我们还可以在动听的音乐中用自己身体的头、手等表现音乐中的律动美。
想试一试吗?小组同学赶快商量一下吧!2、小组商议。
3、个别汇报。
4、全班舞动。
八、课堂小结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你们高兴吗?好,让我们下课后到教室、操场上去寻找规律吧!四、教学结果本节课上完后,学生感觉这节课挺有意思的,通过对学生作业的检查效果较好,基本达到我抓住课堂的每个环节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原始目标。
五、教学反思1、注重培养学生概括表达能力一年级学生的语言表达正处于起步阶段,是语言发展的最佳时期。
在本节课中,注重培养让学生把话说规范的习惯,学生在认识颜色变化的规律时,先由老师“扶”着说出,是几个图形为一组,每组是按什么顺序一组一组重复排列的,再到老师“放”开让学生自己说,使学生的语言逐步达到用词准确,表达完整,思维清晰。
2、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探索规律的时间和空间在学生初步认识了图形的变化规律后,进行勇闯三关的智力大比拼,让孩子们在游戏当中巩固所学新知,激发学生兴趣。
3、合作意识的培养在欣赏了他人设计的有规律的图形以后,让学生来争做小小设计师,满足学生自己动手的欲望,同时也遵循了低年级学生注意力时间不长,较为爱动的习惯。
而这个设计一个人很难完成,小伙伴在小组长的组织下,进行必要的“合作、交流”,符合新标准中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合作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学好数学的情感。
4、联系生活,感受生活中的规律美。
伴随的优美的音乐,“斑马”“花布”“衣服上的条纹”“一年四季”等一张张图片的出现,使学生感受生活中有规律的事物,让学生意识到生活离不开数学,体现了“学生活中的数学、学有用的数学”的理念。
本课的最后,还让学生在音乐中用自己的肢体进行有规律的律动,进一步感知数学的生活化。
六、教学困惑我对于什么是规律要求学生进行较为规范的口述,大部分部分同学会。
不知道小学一年级需不需要这要的规范的训练,会不会对能力较差的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一定的打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