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部患者十大安全目标 2

合集下载

患者十大安全目标(3篇)

患者十大安全目标(3篇)

患者十大安全目标(3篇)患者十大安全目标(第一篇)目标一:确保患者身份的正确识别背景与重要性:在医疗过程中,正确识别患者身份是确保医疗安全的基础。

错误的身份识别可能导致错误的诊断、治疗或手术,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

据统计,全球每年因患者身份识别错误导致的医疗事故不在少数。

具体措施:1. 严格执行身份核查制度:在任何医疗操作前,医护人员必须通过至少两种方式(如姓名、出生日期、病案号等)确认患者身份。

2. 使用条形码或RFID技术:通过高科技手段,确保患者身份信息的准确性和唯一性。

3. 加强患者及家属的宣教:提醒患者在每次接受治疗或检查时主动确认身份信息。

案例分析:某医院曾发生一起因身份识别错误导致的手术事故,患者A被误认为患者B进行了手术。

事后调查发现,医护人员在核对身份时仅凭姓名确认,未使用其他辅助手段。

该事件后,医院引入了条形码系统,并加强了身份核查培训,显著降低了类似事故的发生率。

目标二:提高用药安全背景与重要性:药物是医疗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用药错误可能导致严重的副作用甚至死亡。

据统计,用药错误在全球范围内是导致医疗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

具体措施:1. 建立完善的用药管理制度:包括药物采购、储存、配发和使用等各个环节的严格管理。

2. 实施药物双重核对制度:在发药和用药前,由两名医护人员进行核对,确保药物种类和剂量准确无误。

3. 推广电子处方系统:减少手写处方导致的错误,提高处方的准确性和可追溯性。

案例分析:某医院通过引入电子处方系统,并结合药物双重核对制度,显著降低了用药错误的发生率。

系统上线后,用药错误率下降了50%,患者满意度显著提升。

目标三:确保手术安全背景与重要性:手术是高风险的医疗操作,任何疏忽都可能导致严重后果。

手术安全不仅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全,也直接影响医院的声誉和医疗质量。

具体措施:1. 严格执行手术安全核查制度:在手术前、中、后进行多次核查,确保手术部位、手术方式等信息的准确性。

患者十大安全目标(2023版)

患者十大安全目标(2023版)

患者十大安全目标(2023版)患者安全是医疗服务的核心价值之一,关乎患者的生命和健康。

为了提高医疗质量和保证患者安全,许多国家和组织都制定了一系列的患者安全目标。

本文将介绍和解释2023版的患者十大安全目标,并提供相关的举例。

一、改善通讯,以便轻松确认身份在医疗环境中,正确确认患者的身份对于预防错误治疗、错误给药、误诊等情况至关重要。

改善通讯,采用标准流程确认患者身份,可有效减少患者身份混淆导致的医疗事故。

例如,在接待患者时要求核对身份证件,医护人员在进行治疗前要核对患者姓名、年龄、住院号等信息。

二、改善医疗技术应用,减少危害医疗技术的应用能够有效地改善诊断和治疗效果,但如果不恰当使用或管理不善,也可能对患者造成危害。

应当培训医务人员使用医疗器械和设备,并建立严格的使用和维护规范,以减少因技术应用不当而引发的患者伤害。

例如,在手术室内严格遵守手术器械的清点流程,确保手术后无留置物。

三、减少抗生素反应抗生素是临床治疗中常用的药物,但不当使用抗生素可能导致抗生素耐药性的产生。

为了减少抗生素不当使用,医疗机构应制定标准的抗生素使用指南,并加强医务人员的培训,以确保合理使用抗生素。

例如,确保仅在确诊为细菌感染的情况下使用抗生素,并根据患者的病情及时调整剂量和使用时长。

四、减少手术并发症手术是一种重大的医疗干预行为,可能导致并发症或术后感染。

为了减少手术并发症,可采取以下措施:实施术前的完整评估和准备工作,减少手术风险;严格遵守手术安全操作规范,如术前标记、术中的交接班程序等;术后加强术后护理,预防感染等并发症。

五、减少药物错误药物错误是医疗领域中最常见的安全问题之一,可能导致患者的不良反应或伤害。

为了降低药物错误的风险,需要改善医务人员的药物处方、分配、管理和监测的技能和过程。

例如,采用计算机药物医嘱系统,减少药物处方过程中的人为错误;加强药物用法用量的教育宣传,提高患者对药物治疗的合规性。

六、改善输液安全输液是常见的治疗方式,然而输液相关事件也是患者安全问题的高发领域。

中国患者十大安全目标

中国患者十大安全目标

中国患者十大安全目标一、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提高医务人员对患者身份识别的准确性1. 目的:通过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提高医务人员对患者身份识别的准确性,确保医疗护理安全。

2. 措施:在标本采集、给药、输血或血制品、发放特殊饮食、诊疗活动及手术等各类医疗护理操作前,必须严格执行查对制度,至少同时使用两种患者身份识别方法,如姓名、床号等(禁止仅以房间或床号作为识别的唯一依据)。

实施任何介入或有创诊疗活动前,实施者应亲自与患者(或家属)沟通,作为最后确认的手段,以确保对正确的患者实施正确的操作。

完善关键流程(急诊、病房、产房、新生儿室之间流程)的患者识别措施,健全转科交接登记制度。

对无法进行患者身份确认的无名患者,要进行身份标识(如腕带),严格执行身份识别制度和流程。

各关键流程的患者身份识别措施交接程序与记录文件。

3. 检查:定期检查患者身份识别制度的执行情况,对存在问题及时进行整改。

对新入职员工、实习护士、进修护士进行患者身份识别相关培训与考核。

二、提高用药安全1. 目的:通过提高用药安全,减少医疗差错,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

2. 措施:建立健全毒、麻、精神类药品的管理制度和流程,严格执行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放射性药品及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等特殊管理药品的使用与管理规定。

规范处方管理,确保处方和医嘱的正确性。

严格执行“四查十对”制度,确保用药的准确性。

加强对特殊药物的管理,如高浓度电解质制剂、肌肉松弛剂等。

对重点人群(新生儿、婴幼儿、老年人、接受特殊药物治疗的患者等)进行用药指导。

建立用药错误报告制度和流程,鼓励医护人员主动报告用药错误,及时采取措施预防用药错误的再次发生。

3. 检查:定期检查特殊管理药品的管理情况,确保符合规定。

检查处方和医嘱的正确性,对不合理用药及时进行干预。

对重点人群进行用药指导的效果进行评估。

对用药错误报告制度和流程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

三、严格执行在特殊情况下医务人员之间有效沟通的程序,做到正确执行医嘱1. 目的:通过严格执行在特殊情况下医务人员之间有效沟通的程序,做到正确执行医嘱,确保患者的治疗效果。

患者安全十大目标(2篇)

患者安全十大目标(2篇)

患者安全十大目标(2篇) 篇一:一、提高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率手卫生是预防医院感染最简单、最有效的方法。

医护人员在接触患者前后,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可降低交叉感染的风险。

目标是提高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率至90%以上。

二、规范用药安全管理1. 加强药品知识培训,提高医护人员对药品的了解,降低用药错误发生率。

2. 建立完善的药品管理制度,确保药品的储存、配送、使用等环节安全可靠。

3. 强化患者用药教育,提高患者对药品的认知,降低患者自行停药、误服等风险。

三、预防跌倒和坠床1. 对高危患者进行风险评估,制定个性化预防措施。

2. 加强病房环境安全管理,保持地面干燥、整洁,设置警示标识。

3. 提高医护人员对患者安全意识,及时提供帮助,减少患者跌倒和坠床事件。

四、降低压疮发生率1. 定期对卧床患者进行皮肤评估,发现高危因素及时处理。

2. 加强患者营养支持,提高皮肤抵抗力。

3. 严格执行翻身、按摩等护理措施,减轻局部压力,预防压疮发生。

五、加强管路安全管理1. 规范各类管路的置入、维护和拔除操作,降低管路相关并发症发生率。

2. 定期检查管路固定情况,防止管路脱落、移位。

3. 提高医护人员对管路安全意识,确保患者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

六、预防院内感染1. 加强感染监测,及时发现感染病例,采取有效控制措施。

2.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范,降低手术切口感染等风险。

3. 加强病区环境卫生管理,减少病原体传播途径。

七、提高患者身份识别准确率1. 采用双通道身份识别制度,确保患者信息准确无误。

2. 加强医护人员对患者身份识别的培训,提高识别准确率。

3. 引入信息化手段,降低患者身份识别错误事件。

八、加强医疗废物管理1. 建立完善的医疗废物管理制度,明确各类医疗废物的分类、储存、转运和处置要求。

2. 提高医护人员对医疗废物管理的意识,规范操作流程。

3. 加强医疗废物处置设施建设,确保医疗废物安全、环保处置。

九、提升急救能力1. 加强急救设备、药品的配备和管理,确保急救过程中设备、药品齐全、性能良好。

十大患者安全目标(2篇)

十大患者安全目标(2篇)

十大患者安全目标(2篇) 文章一:一、提高医疗质量,降低医疗差错1. 加强医疗团队沟通与协作,确保患者信息准确传递,降低因沟通不畅导致的医疗差错。

2. 提高医护人员业务水平,加强继续教育,使医护人员具备处理各类医疗问题的能力。

3. 建立完善的医疗质量管理体系,对医疗差错进行持续监测、分析、反馈和改进。

二、预防院内感染,保障患者安全1. 加强手卫生管理,提高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降低交叉感染风险。

2. 合理使用抗生素,加强抗菌药物管理,减少耐药菌的产生。

3. 做好环境卫生和消毒工作,降低院内感染发生率。

三、加强用药安全管理,预防药物不良事件1. 建立完善的药物管理制度,规范药物采购、储存、配送、使用等环节。

2. 加强药物知识培训,提高医护人员合理用药意识。

3. 对患者进行用药教育,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降低药物不良事件发生率。

四、关注患者心理需求,预防自杀和意外伤害1. 加强对患者心理状态的评估,及时发现并干预心理问题。

2. 提供心理支持,帮助患者建立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

3. 加强安全防护措施,降低患者自杀和意外伤害风险。

五、提高手术安全,预防手术并发症1. 加强手术风险评估,制定个体化手术方案。

2. 提高手术团队配合默契,降低手术差错。

3. 加强术后监护,及时发现并处理手术并发症。

六、保障患者营养需求,预防营养不良1. 对患者进行营养评估,制定合理的营养支持方案。

2. 加强营养知识宣教,提高患者和家属的营养意识。

3. 保障患者饮食安全,预防食物中毒和营养相关疾病。

七、加强患者身份识别,预防医疗差错1. 建立完善的患者身份识别制度,确保患者信息准确无误。

2. 使用腕带等标识物,提高患者身份识别准确性。

3. 加强医护人员培训,提高患者身份识别意识。

八、加强急救设备管理,保障患者生命安全1. 定期检查急救设备,确保设备处于良好状态。

2. 加强急救技能培训,提高医护人员急救能力。

3. 制定应急预案,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快速反应能力。

患者十大安全目标(2)

患者十大安全目标(2)

患者十大安全目标(2)一、确保患者身份准确无误患者身份的准确无误是医疗安全的基础。

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完善的患者身份识别制度,通过使用患者身份证、医保卡、护照等有效证件,以及采用人脸识别、指纹识别等技术手段,确保患者身份的准确性。

此外,医疗机构还需加强对医护人员的相关培训,提高他们对患者身份识别重要性的认识,避免因身份识别错误导致的医疗差错。

二、提高患者用药安全患者用药安全是医疗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医疗机构应当严格执行药品采购、储存、配送、调剂、使用等环节的规定,确保药品质量和安全。

同时,医护人员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体质、年龄等因素,合理选用药物,遵循剂量、用法、疗程等要求,严密观察患者的药物反应,及时调整用药方案。

此外,加强对患者用药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患者对药物治疗的依从性和自我管理能力。

三、加强医疗设备安全管理医疗设备是临床诊断和治疗的重要工具,其安全性能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全。

医疗机构应当建立严格的医疗设备管理制度,包括采购、验收、维护、维修、报废等环节,确保医疗设备始终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

同时,加强对医护人员的相关培训,提高他们对医疗设备操作的熟练程度和规范性,避免因操作不当导致的医疗事故。

四、提高医疗文书质量医疗文书是记录患者病情、诊断、治疗过程和结果的重要资料,对医疗质量和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医疗机构应当加强对医疗文书的规范化管理,确保医疗文书的内容准确、完整、清晰,避免因文书质量问题导致的医疗纠纷。

同时,提高医护人员对医疗文书重要性的认识,加强医疗文书书写培训,提高医疗文书的质量。

五、加强院内感染控制院内感染是影响患者安全的重要因素。

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完善的院内感染控制制度,加强对医护人员的手卫生、消毒隔离、无菌操作、医疗废物处理等方面的培训和监管,严格执行感染控制措施,降低院内感染发生率。

同时,加强对患者及家属的健康教育,提高他们对院内感染的认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六、提高患者跌倒、坠床等意外事件防范能力患者跌倒、坠床等意外事件是影响患者安全的重要因素。

患者十大安全目标汇总(最新)

患者十大安全目标汇总(最新)

患者十大安全目标汇总(最新)患者安全是医疗服务的核心,确保患者在医疗过程中免受伤害是每一个医疗机构和医疗工作者的责任。

一、预防医疗错误1. 提高医疗工作者对医疗错误的识别和防范意识,加强业务培训,提高业务水平。

2. 建立明确的医疗流程和操作规范,降低医疗错误发生的风险。

3. 加强医疗团队之间的沟通与协作,确保信息的准确传递。

4. 对医疗错误进行及时报告、分析和总结,制定针对性的改进措施。

二、提高用药安全1. 制定严格的药品管理制度,确保药品的采购、储存、配送、使用等环节安全可靠。

2. 加强对医疗工作者药品知识的培训,提高合理用药水平。

3. 建立用药监测体系,及时发现和解决用药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4. 对患者进行用药教育,提高患者的用药依从性。

三、预防跌倒和坠床1. 对患者进行跌倒风险评估,制定个性化的预防措施。

2. 加强对患者及家属的安全教育,提高安全意识。

3. 改善病房环境,消除安全隐患。

4. 定期对病房设施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设备安全。

四、预防医院感染1. 建立严格的医院感染管理制度,落实感染防控措施。

2. 加强对医疗工作者的感染防控培训,提高防控能力。

3. 对患者进行感染风险评估,制定针对性的感染预防措施。

4. 加强医院环境卫生管理,提高医院环境卫生水平。

五、保障患者营养安全1. 制定科学的营养管理制度,确保患者营养摄入均衡。

2. 加强对患者营养状况的评估,制定个性化的营养支持方案。

3. 提高医疗工作者对营养知识的应用能力,提高营养治疗效果。

4. 对患者及家属进行营养教育,提高营养意识。

六、加强急危重症患者管理1. 制定急危重症患者救治流程,确保救治工作有序进行。

2. 加强对急危重症患者的监测,及时发现并处理病情变化。

3. 提高医疗团队对急危重症患者的救治能力,降低死亡率。

4. 加强与患者及家属的沟通,提高救治过程中的满意度。

七、提高手术安全1. 制定严格的手术管理制度,确保手术安全。

2. 加强对手术团队的培训,提高手术技能。

患者的十大安全目标(2篇)

患者的十大安全目标(2篇)

患者的十大安全目标(2篇) 篇一:一、准确识别患者1. 制定患者身份识别制度,确保在各项医疗操作前,医护人员能准确识别患者身份。

2. 使用至少两种身份识别方法,如询问患者姓名、出生日期、住院号等。

3. 对特殊患者群体(如儿童、老年人、意识障碍者等)采取针对性识别措施,防止身份混淆。

二、提高用药安全1. 制定严格的药品管理制度,确保药品的正确储存、分发和使用。

2. 强化医护人员培训,提高对药品知识、用药规范的认识。

3. 建立患者用药监测体系,及时发现并处理用药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三、预防跌倒和坠床1. 对患者进行风险评估,识别高危患者,采取针对性预防措施。

2. 改善病区环境,确保地面平整、无障碍物,设置警示标志。

3. 加强对患者及家属的健康教育,提高防范意识。

四、预防医院感染1. 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提高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率。

2. 加强病区环境清洁和消毒,降低交叉感染风险。

3. 合理使用抗生素,预防耐药菌的产生。

五、提高手术安全1. 建立完善的手术安全核对制度,确保手术部位、手术方式等准确无误。

2. 强化手术团队协作,提高手术技能和应急处理能力。

3. 加强术后患者监护,预防并发症。

六、预防医疗器械相关伤害1. 严格执行医疗器械使用规范,确保器械安全、有效。

2. 对医疗器械进行定期检查、维护,降低故障风险。

3. 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提高对医疗器械的认知。

七、加强输血安全1. 建立严格的输血管理制度,确保输血安全。

2. 强化医护人员培训,提高输血知识和技能。

3. 监测输血反应,及时处理并总结经验。

八、保障患者知情权1. 尊重患者知情权,及时告知患者病情、治疗方案等。

2. 加强医患沟通,解答患者疑问,提高患者满意度。

3. 建立医疗纠纷预警机制,防范医疗风险。

九、预防患者自杀1. 对患者进行风险评估,识别高危患者。

2. 加强对患者的精神心理支持,提高患者心理承受能力。

3. 建立自杀预防制度,确保患者安全。

中国患者十大安全目标

中国患者十大安全目标

中国患者十大安全目标一、加强患者身份识别1. 目标描述:确保在医疗活动中对患者身份进行准确识别,避免因身份识别错误导致的治疗错误。

内容丰富:(1)医疗机构应制定完善的身份识别制度,包括患者就诊时的身份核验、治疗过程中的身份确认以及出院时的身份核对。

(2)采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如电子病历、条码识别、人脸识别等,提高身份识别的准确性。

(3)加强对医护人员的培训,使其熟练掌握身份识别的方法和技巧,提高识别准确率。

(4)对患者进行宣传教育,使其了解身份识别的重要性,主动配合医护人员完成身份核对。

二、提高用药安全1. 目标描述:确保患者用药安全,减少用药差错,降低药物不良事件的发生。

内容丰富:(1)医疗机构应建立完善的用药管理制度,包括药品采购、储存、配送、使用等环节。

(2)加强药物知识培训,提高医护人员的用药水平,确保药物正确使用。

(3)建立药物不良反应监测系统,及时发现并处理药物不良事件。

(4)对患者进行用药教育,使其了解药物作用、副作用及注意事项,提高用药依从性。

三、预防医疗感染1. 目标描述:降低医疗感染发生率,保障患者安全。

内容丰富:(1)医疗机构应制定严格的感染控制制度,加强对感染源的监测和管理。

(2)提高医护人员的手卫生意识,确保手卫生措施的落实。

(3)加强医疗设备、器械的清洁、消毒和灭菌工作,降低交叉感染风险。

(4)对患者进行宣传教育,使其了解预防感染的重要性,主动配合医护人员完成感染防控措施。

四、保障患者隐私权1. 目标描述:尊重患者隐私,保护患者个人信息,避免隐私泄露。

内容丰富:(1)医疗机构应制定完善的隐私保护制度,加强对患者隐私的保护。

(2)医护人员应遵守职业道德,尊重患者隐私,不泄露患者个人信息。

(3)建立信息保密制度,确保患者信息在医疗机构内部的安全传输。

(4)对患者进行隐私保护教育,使其了解隐私权的重要性,维护自身权益。

五、提高急救能力1. 目标描述:提高医疗机构急救能力,降低急救死亡率。

十大患者安全目标(3篇)

十大患者安全目标(3篇)

十大患者安全目标(3篇)文章一:一、准确识别患者确保在给药、治疗、检查等各个环节准确识别患者,采用至少两种患者身份识别方法,如姓名、出生日期、住院号等。

加强医患沟通,提高医护人员对患者身份识别的意识。

二、提高用药安全1. 强化药品知识培训,提高医护人员对药品的了解,降低用药错误。

2. 建立严格的药品管理制度,规范药品采购、储存、配送、使用等环节。

3. 推广临床药学服务,加强药师对临床用药的指导与监督。

三、预防跌倒和坠床1. 对高危患者进行风险评估,制定预防措施。

2. 加强对患者及家属的健康教育,提高防范意识。

3. 改善病区环境,确保病区安全。

四、预防医院感染1. 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降低交叉感染风险。

2. 合理使用抗生素,遏制耐药菌的产生。

3. 加强医院感染监测,及时发现和处理感染病例。

五、提高手术安全1. 严格执行手术安全核查制度,确保患者、手术部位、术式等信息准确无误。

2. 提高手术团队配合,加强手术技能培训。

3. 重视术后患者监护,预防并发症。

六、预防误诊和漏诊1. 加强医护人员业务培训,提高诊断水平。

2. 建立健全会诊、转诊制度,确保患者得到及时、准确的诊断。

3. 推广临床路径,规范诊疗流程。

七、加强患者心理关爱1. 关注患者心理需求,提供心理支持。

2. 加强心理评估,预防患者自杀、自伤等事件。

3. 建立心理干预机制,提高患者心理应对能力。

八、保障患者隐私权益1. 加强对患者隐私的保护,尊重患者意愿。

2. 严格执行医疗保密制度,确保患者信息安全。

3. 加强医护人员法律意识,预防侵权行为。

九、提高急救水平1. 加强急救设备、药品的管理,确保急救物资齐全、完好。

2. 提高医护人员急救技能,缩短急救反应时间。

3. 完善急救流程,提高急救成功率。

十、加强患者参与1. 提高患者对医疗过程的了解,鼓励患者参与治疗决策。

2. 加强患者教育,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

3. 建立患者满意度调查制度,及时了解患者需求,改进医疗服务。

患者十大安全目标 (2)

患者十大安全目标 (2)

患者十大安全目标引言患者安全是医疗行业中最重要的问题之一。

为了提高患者的安全性,国际医疗界制定了患者十大安全目标,旨在规范医疗机构的工作流程和减少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

本文将介绍患者十大安全目标,并对每个目标进行详细说明。

目标一:减少医疗相关感染医疗相关感染是指患者在医疗机构治疗期间感染的疾病。

为了减少医疗相关感染的发生,医疗机构需要落实一些常规操作,如手卫生、使用合适的防护设备、正确使用抗菌药物等。

目标二:减少手术并发症手术并发症是指手术期间或术后发生的不良事件。

为了减少手术并发症的发生,医疗机构需要完善手术操作流程,确保手术人员具备相关的技术和经验,并落实术前术后的护理措施。

目标三:减少药物错误药物错误是指在给予药物的过程中产生的错误,如给错药、给药剂量错误等。

为了减少药物错误,医疗机构需要实行严格的药物管理政策,包括核对患者身份、核对药物信息、正确记录药物使用情况等。

目标四:减少跌倒和坠床事件跌倒和坠床是导致患者伤害的常见原因之一。

医疗机构需要评估患者的跌倒和坠床风险,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如提供适当的辅助设备、保持环境清洁整齐等。

目标五:减少压疮发生压疮是因长时间压迫皮肤而导致的组织损伤。

为了减少压疮的发生,医疗机构需要落实皮肤护理措施,包括定期翻身、保持皮肤清洁干燥等。

目标六:提高手术安全性手术安全是任何医疗机构都非常关注的问题。

为了提高手术安全性,医疗机构需要严格遵守手术流程,包括术前的手术确认、手术标记和术前准备等。

目标七:改善患者用药安全患者用药安全是指患者在用药过程中避免药物错误和不良反应。

医疗机构需要建立完善的药物管理系统,包括药物清单核对、药物配药、药物监测等。

目标八:增强患者沟通患者与医务人员之间的沟通对于患者的安全至关重要。

医疗机构需要建立健全的沟通机制,确保患者能够及时了解自己的病情和治疗方案,并能够与医务人员进行有效的沟通。

目标九:预防和减少患者自杀患者自杀是指患者因病情沮丧或其他原因而采取自杀行为。

患者安全目标的十项主要措施

患者安全目标的十项主要措施

卫生部患者安全目标的十项主要措施目标一、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提高医务人员对患者身份识别的准确性目标二、提高用药安全目标三、建立与完善在特殊情况下医务人员之间的有效沟通,做到正确执行医嘱目标四、建立临床实验室“危急值”报告制度目标五、严格防止手术患者、手术部位及术式发生错误目标六、严格执行手部卫生,符合医院感染控制的基本要求目标七、防范与减少患者跌倒事件发生目标八、防范与减少患者压疮发生目标九、鼓励主动报告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目标十、鼓励患者参与医疗安全实施患者安全目标的十项主要措施目标一、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提高医务人员对患者身份识别的准确性【目的】通过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来提高医务人员对患者身份识别的准确性,确保所执行的诊疗活动过程准确无误,保障每一位患者的安全。

【主要措施】(一)健全与完善各科室(部门)患者身份识别制度。

在标本采集、给药或输血等各类诊疗活动前,必须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应至少同时使用两种患者身份识别方法(禁止仅以房间或床号作为识别的依据)。

1.临床科室2.手术室3.药房4.血库5.临床实验室6.病理科7.医学影像科8.理疗科及针灸室9.供应室10.特殊检查室(心电图、脑电图、超声波等电生理检查)11.其他科室等科室(部门)(二)实施者应亲自与患者(或家属)沟通:在实施任何介入或有创诊疗活动前,实施者应亲自与患者(或家属)沟通,作为最后确认的手段,以确保对正确的患者实施正确的操作。

(三)完善关键流程的患者识别措施:即在各关键流程中,均有对患者准确性识别的具体措施、交接程序与记录文件。

1.急诊与病房、与手术室、与ICU之间流程中有识别患者身份的具体措施、交接程序与记录;2.手术(麻醉)与病房、与ICU之间流程中有识别患者身份的具体措施、交接程序与记录;3.产房与病房之间流程中有识别患者身份的具体措施、交接程序与记录。

(四)建立使用“腕带”作为识别标示的制度1.对实施手术、昏迷、神志不清、无自主能力的重症患者在诊疗活动中使用“腕带”作为操作前、用药前、输血前等诊疗活动时辨识病人的一种必备的手段。

患者十大安全目标及内容

患者十大安全目标及内容

患者十大安全目标目标一、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正确识别患者身份(一)在诊疗活动中,严格执行患者身份“查对制度”,确保对正确的患者实施正确的操作。

(二)实施有创(包括介入)诊疗活动前,实施医师必须亲自向患者或其家属告知。

(三)完善关键流程(急诊、病房、手术室、ICU、产房、新生儿室之间流程的患者识别措施,建全转科交接登记制度。

(四)提倡使用“腕带”作为识别患者身份的标识。

(五)对传染病、药物过敏、精神病人等特殊患者应有明显识别标志(腕带床头卡、指纹等)。

(六)职能部门应落实其督导职能,并有记录。

目标二、强化手术安全核查,防止手术患者、手术部位及术式错误(一)择期手术须完成各项术前检查与评估工作全部完成后方可下达手术医嘱。

(二)建立手术部位识别标示制度与工作流程。

(三)建立手术安全核查与手术风险评估制度及工作流程,并提供必需的保障与有效的监管措施。

(四)围手术期预防性抗菌物选择与使用符合规范。

目标三、加强医务人员有效沟通,完善医疗环节交接制度,正确及时传递关键信息(一)建立规范化信息沟通程序,加强医疗环节交接制度,包括医疗护理交接班、患者转诊转运、跨专业团队协作。

(二)规范医嘱开具、审核、执行与监管常规和/或处理流程。

(三)在实施紧急抢救时,必要时可下达口头临时医嘱;护士应对口头临时医嘱完整复诵确认,在执行时双人核查,事后及时补记。

(四)接获患者非书面的重要检查(验)结果时,接获者必须规范、完整、准确地记录患者识别信息、检查(验)结果和报告者的姓名与xx,复述确认无误后方可提供医师使用。

(五)建立跨专业的有效沟通培训机制,减少医务人员之间沟通方式的差异性提供多种沟通方式和沟通渠道,确保沟通准确、通畅、便捷。

目标四、减少医院感染的风险(一)按照手卫生规范,正确配臵有效、便捷的手卫生设备和设施,为执行手生提供必需的保障与有效的监管措施。

(二)医护人员在临床诊疗活动中应严格遵循手卫生相关要求。

尽可能降低医院内医疗相关感染的风险,如VAP、CTBSI、CAUTI及SSI。

患者十大安全目标(2篇)

患者十大安全目标(2篇)

患者十大安全目标(2篇)患者十大安全目标(第一篇)一、确保患者身份的正确识别在医疗过程中,确保患者身份的正确识别是首要的安全目标。

错误的身份识别可能导致错误的诊断、治疗和用药,甚至危及患者生命。

医疗机构应采取多种措施来确保患者身份的准确性。

首先,使用唯一的身份标识符,如患者ID号或电子病历号。

在患者入院时,应详细核对身份信息,包括姓名、出生日期、性别等。

其次,在每次诊疗、给药、手术等关键环节,医护人员应至少使用两种识别方法,如姓名和出生日期,以确保无误。

此外,应推广使用条形码或RFID技术,通过扫描患者手腕带上的信息来确认身份,减少人为错误。

医疗机构还应定期培训员工,强调身份识别的重要性,并建立相应的监督和反馈机制,及时发现和纠正错误。

通过这些措施,可以大大降低因身份识别错误而导致的安全风险。

二、提高用药安全用药安全是医疗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

药物错误可能导致严重的副作用,甚至危及患者生命。

为确保用药安全,医疗机构应采取一系列措施。

首先,建立严格的药物管理制度,包括药品的采购、储存、分发和使用。

药品应分类存放,标签清晰,避免混淆。

其次,严格执行医嘱审核制度,药师应对每一份医嘱进行审核,确保药物种类、剂量、用法和疗程的准确性。

此外,推广使用电子处方系统,减少手写错误,并通过系统自动检查药物相互作用和过敏史。

在给药过程中,医护人员应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即在给药前、中、后三次核对患者信息、药物信息等,确保无误。

还应加强对患者的用药教育,告知药物的作用、副作用及注意事项,提高患者的用药依从性。

三、确保手术安全手术是高风险的医疗操作,任何疏忽都可能导致严重的后果。

为确保手术安全,医疗机构应建立一套完善的手术安全管理制度。

首先,严格执行手术前的核对制度,包括患者身份、手术部位、手术方式等。

手术团队应在手术前进行“暂停”会议,再次确认所有信息无误。

其次,确保手术器械和设备的完好无损,定期进行维护和消毒。

手术过程中,医护人员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减少感染风险。

病人十大安全目标(2篇)

病人十大安全目标(2篇)

病人十大安全目标(2篇) 文章一:一、预防跌倒和坠床1. 对高危患者进行全面评估,制定个性化预防措施。

2. 提高医护人员对跌倒、坠床事件的警惕性,加强病房巡视。

3. 加强对患者及家属的健康教育,提高自我防范意识。

二、预防误吸和窒息1. 对有吞咽困难的患者进行早期评估,制定合理的饮食方案。

2. 加强对昏迷、呕吐、呼吸道疾病等患者的监护,预防误吸。

3. 提高医护人员对窒息风险的识别能力,确保急救设备随时可用。

三、预防管路相关并发症1. 合理选择和使用管路,遵循无菌操作原则。

2. 加强对管路患者的巡视和护理,预防感染、脱落等并发症。

3. 及时评估和拔除不必要的管路。

四、预防压疮1. 对高危患者进行早期评估,制定预防措施。

2. 定时翻身、按摩,保持皮肤清洁干燥。

3. 加强营养支持,提高患者免疫力。

五、预防医院感染1. 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提高手卫生依从性。

2. 合理使用抗生素,预防耐药菌的产生。

3. 加强医院环境卫生管理,降低感染风险。

六、预防药物相关不良事件1. 严格执行医嘱,确保药物正确、安全、及时地送达患者手中。

2. 加强对患者的用药教育,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

3. 预防药物过敏、相互作用等不良反应,及时处理。

七、预防手术相关并发症1. 加强术前评估,确保患者手术安全。

2. 严格执行手术安全核查制度,预防手术部位错误、器械遗留等事件。

3. 加强术后监护,及时发现并处理并发症。

八、预防意外伤害1. 加强对病房环境的安全管理,消除潜在危险因素。

2. 加强对患者及家属的安全教育,提高安全意识。

3. 预防烫伤、跌倒、碰撞等意外伤害。

九、预防精神心理问题1. 关注患者心理需求,提供心理支持。

2. 及时发现并处理患者的精神心理问题,预防自杀、伤人等事件。

3. 加强对精神疾病患者的监护,确保安全。

十、提高患者满意度1. 加强医患沟通,提高服务质量。

2. 关注患者需求,提供个性化服务。

3. 及时解决患者投诉,提高患者满意度。

患者十大安全目标概览(2篇)

患者十大安全目标概览(2篇)

患者十大安全目标概览(2篇)患者安全是医疗保健工作的核心,为了确保患者在医疗过程中获得最大程度的安全保障,以下是两篇关于患者十大安全目标的概览,每篇概览包含五个安全目标,共计3000字以上。

篇一:一、预防医疗错误1. 定义:预防医疗错误是指通过采取一系列措施,降低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失误,确保患者安全。

2. 措施:(1)加强医护人员培训,提高业务水平;(2)建立完善的医疗差错报告和反馈制度;(3)推广使用电子病历,减少手工操作失误;(4)严格执行查对制度,确保患者身份准确;(5)加强用药安全管理,降低药物不良事件发生率。

二、提高患者识别准确性1. 定义:提高患者识别准确性是指通过有效措施,确保在医疗过程中正确识别患者,防止因识别错误导致的治疗失误。

2. 措施:(1)使用唯一的患者标识符,如身份证号码、医保卡号码等;(2)建立患者身份确认制度,如使用腕带标识;(3)加强医护人员对患者身份的核对,确保治疗、用药、检查等环节的正确性;(4)定期对患者身份信息进行核查,及时更新和更正错误信息。

三、预防跌倒和坠床1. 定义:预防跌倒和坠床是指通过采取相应措施,降低患者在医院内跌倒和坠床的风险。

2. 措施:(1)开展患者跌倒风险评估,针对高危患者采取预防措施;(2)加强病房环境安全管理,保持地面干燥、整洁;(3)提供合适的辅助设备,如扶手、防滑鞋等;(4)提高患者和家属的安全意识,加强健康教育;(5)制定跌倒和坠床应急预案,及时处理意外事件。

四、预防医院感染1. 定义:预防医院感染是指通过一系列措施,降低患者在医院内感染的风险。

2. 措施:(1)加强手卫生管理,提高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2)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防止交叉感染;(3)合理使用抗生素,减少耐药菌的产生;(4)加强病房环境管理,定期进行消毒和通风;(5)对患者进行感染风险评估,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措施。

五、预防压疮1. 定义:预防压疮是指通过采取有效措施,降低患者在卧床或坐位时因压力和摩擦导致的皮肤损伤。

患者十大安全目标(版)解读2

患者十大安全目标(版)解读2

患者十大安全目标(版)解读2一、背景及意义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和人们对健康需求的提高,医疗服务在给人们带来希望的同时,也存在着诸多风险。

为了降低医疗风险,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保障患者安全,我国卫生部门提出了患者十大安全目标。

这些安全目标的制定和实施,对于改善医疗服务质量、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二、患者十大安全目标解读1. 目标一:确保患者医疗安全医疗安全是患者安全的核心,包括诊断、治疗、护理等各个环节。

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医疗安全管理制度,提高医务人员的安全意识,严格执行医疗操作规范,降低医疗差错和事故的发生率。

同时,要加强医疗安全培训,提高医务人员的业务水平,确保患者得到安全、有效的医疗服务。

2. 目标二:提高患者满意度患者满意度是衡量医疗服务质量的重要指标。

医疗机构应关注患者需求,优化服务流程,提高服务质量,加强医患沟通,增进医患信任,为患者提供温馨、舒适的就医环境。

此外,还要加强患者满意度调查,及时了解患者需求和意见,不断改进医疗服务,提高患者满意度。

3. 目标三:降低患者投诉率患者投诉是反映医疗服务问题的重要途径。

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投诉处理机制,加强对患者投诉的受理、调查和处理工作,确保患者合法权益得到保障。

同时,要加强对医务人员的服务态度教育,提高服务质量,减少患者投诉的发生。

4. 目标四:降低医疗纠纷发生率医疗纠纷是影响医患关系和谐的重要因素。

医疗机构应加强医疗质量管理,提高医疗服务水平,规范医疗行为,减少医疗差错和事故。

此外,还要加强医患沟通,增进医患理解,降低医疗纠纷的发生率。

5. 目标五:提高患者健康教育知晓率健康教育是提高患者自我保健能力的重要手段。

医疗机构应加强对患者的健康教育,提高患者对疾病防治知识的知晓率,促进患者康复。

同时,要加强健康教育资源建设,提高健康教育效果。

6. 目标六:降低患者跌倒坠床发生率患者跌倒坠床是医疗机构安全管理的重要问题。

医疗机构应加强病区安全管理,完善防跌倒坠床设施,提高患者安全意识,加强护理人员对患者安全的关注,降低患者跌倒坠床的发生率。

患者十大安全目标

患者十大安全目标

【目标九】 加强医学装备安全与警报管理
(一)建立医学装备安全使用与管理制度。确保急救和生命支持类设备的及 时性、可用性和安全性。 (二)建立医学装备安全使用的培训计划,加强对相关医务人员的培训和考 核。 (三)加强对医疗设备警报的管理,提升警报管理意识,制定警报设置制度 和规范及警报响应和处置流程,评估医务人员对警报的敏感性及警报对临床 工作流程的影响。 (四)鼓励监测并上报医学装备相关不良事件,鼓励评价医学装备的安全性 和有效性。
【目标二】 确保用药与用血安全
(一)规范药品管理流程,对高警示药品、易混淆(听似、看似)药品有严格的 贮存、识别及使用要求。 (二)严格执行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放射性药品等特殊药品 ,以及药品类易 制毒化学品、抗肿瘤药物的使用与管理规范。 (三)规范临床用药医嘱的开具、审核、查对、执行、点评制度及流程。制定并 执行药物重整制度及流程。 (四)建立和实施抗菌药物管理的诊疗体系和技术规范。 (五)制定并严格执行静脉用药调配中心操作规范、审核、查对、安全配送制度 与流程。 (六)建立并严格执行储血、配血、发血、输血制度和流程,落实输血前指征评 估和输血后效果评价, 实行输血信息 系统全流程管理。
【目标十】 加强电子病历系统安全管理
(一)加强医院电子病历系统的安全等级管理。 (二)加强对电子病历系统的培训,有效避免电子病历系统的使用错误。
(三)加强电子病历系统的登录和使用者权限管理,强化患者隐私保护。 。 (五)建立电子病历用药医嘱的闭环管理,建立电子病历用药医嘱知识库。有 效应用电子病历信息进行医嘱合理用药规范化审核。
【目标三】 强化围手术期安全管理
(一)制定并实施择期手术(包括日间手术)必要的术前检查与评估,加强 围术期相关学科 协作,强化术前、麻醉前病情评估及术后访视等制度的规范落实。 (二)制定并实施统一的手术及有创操作的部位标识流程,由实施手术的医 生标记手术 部位,标记时应在患者清醒和知晓的情况下进行,并将其纳入术前核对流程 予以执行。 (三)建立手术安全核查及手术风险评估制度和流程,落实世界卫生组织手 术安全核对表,并提供必需的保障与有效的监管措施。

我国患者十大安全目标

我国患者十大安全目标

我国患者十大安全目标中国患者十大安全目标一、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提高医务人员对患者身份识别的准确性。

1.健全与完善各科室(部门)患者身份识别制度。

在标本采集、给药或输血等各类诊疗活动前,必须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应至少同时使用两种患者身份识别方法(禁止仅以房间或床号作为识别的依据)。

2.在实施任何介入或有创诊疗活动前,实施者应亲自与患者(或家属)沟通,确保对正确的患者实施正确的操作。

3.在各关键流程中,均有对患者准确性识别的具体措施、交接程序与记录文件。

4.建立使用腕带作为识别标示的制度。

二、提高用药安全。

1.诊疗区药柜内的药品存放、使用、限额、定期核查应有相应规范;存放毒、剧、麻醉药应符合法规要求,严格管理和登记。

2.有误用风险的药品要严格管理。

3.病区药柜的注射药、内服药与外用药应严格分开放置。

4.一切处方或用药医嘱在转抄和执行时都应有严格核对程序,且有具名证明。

5.在开具与执行注射剂的医嘱(或处方)时要留意药物配伍禁忌。

6.进一步完善输液配伍的平安管理,确认药物有无配伍禁忌,控制静脉输注流速、预防输液反应。

7.病区应建立药物使用后不良反应的观察制度和程序,医师、护士知晓并能执行这些观察制度和程序,且有文字证明。

8.药师应为医护人员、患者提供合理用药的方法及用药不良反应的咨询服务指导。

三、建立与完善在特殊情况下医务人员之间的有效沟通,做到精确执行医嘱。

1.在通常诊疗活动中医务人员之间要有效沟通,正确执行医嘱,不得使用口头或电话通知医嘱或检验数据。

2.对危重症患者进行紧急抢救时,对医师下达的口头临时医嘱,护士应向医生重述,在执行时实施双重检查(尤其是在超常规用药情况下),事后应准确记录。

3.在接获口头或电话通知的患者“危急值”或其他重要的检验(包括医技科室其他检查)结果时,接获者必须规范、完整地记录检验结果和报告者的姓名与电话,进行复述确认后方可提供医师使用。

四、建立临床实验室“危急值”敷陈制度。

1.临床实验室应根据所在医院提供服务能力和对象,针对报告途径、重点对象、报告题目等制定出适合本单位的“危急值”报告制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患者十大安全目标
近年来,由于医院管理理念的进步和病人自主意识的增强,患者安全问题已经引起世界卫生组织及众多国家医务界的高度关注。

世界卫生组织(WHO)多次呼吁各成员国密切关注患者安全,提出全球共同努力,开展保证患者安全的行动。

采取多种有效措施,积极开展保障患者安全活动,足见对医疗安全、患者生命安全的高度重视。

目标一: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提高医务人员对患者身份识别的准确性。

1、进一步落实各项诊疗活动的查对制度,在抽血、给药、
或输血时,至少同时使用两种患者识别方法,不得仅以房号作为识别依据。

开展请病人说出自己名字,后再次核对的确认病人姓名的方法。

2、在实施任何介入或有创高危诊疗活动前,责任者都要主
动与患者或家属沟通,作为最后确认的手段,以保证正确的患者,实施正确的操作。

3、完善关键流程识别措施,即在关键的流程中,均有患者
识别准确的具体措施,交接程序与记录文件。

4、建立使用“腕带”作为识别标识制度,在诊疗活动中使
用“腕带”作为各项诊疗操作前辩识病人的一种手段。

目标二:严格执行在特殊情况下医务人员之间有效沟通的程序,做到正确、执行医嘱。

1、正确执行医嘱,不使用口头或点电话知的医嘱。

2、只有在对危重症患者紧急抢救的特殊情况下,对医师下
达的口头临时医嘱、护士应向医生重述,在执行时实施双重检查。

3、接获口头或电话通知的患者“危急值”或其他重要的检
验结果时,接获者必须规范,完整地记录检验结果和报告者的姓名与电话,进行复述确认无误后方可提供医师使
用。

目标三:严格执行手术安全核查制度和流程,防止手术患者、手术部位及术式错误。

1、建立与实施手术前确认制度与程序,有交接核查表,以
确认手术必须的文件资料与物品(如病历、影象资料、术中特殊用药等)均以备妥。

2、建立术前由手术医师在手术部位作标识的即刻停制度与
规范,并主动邀请患者参与认定,避免错误的部位、错误的病人、实施错误的手术。

目标四: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落实医院感染控制的基本要求。

1、制定并落实医护人员手部卫生管理制度和手部卫生实施
规范,培植有效、便捷的手卫生设备和设施。

为执行手部卫生提供必要的保障。

2、制定并落实医护人员手术操作过程中使用无菌医疗器械
规范,手术后的废弃物应当遵循医院感染控制的基本要求。

目标五:提高用药安全。

1、建立病房药柜内的药品存放、使用、限额、定期检查的
规范制度;存放毒、剧、麻醉药有管理和登记制度,符合法规要求。

2、病房存放高危药品有规范,不得与其他药物混合存放,
高浓度电解质制剂(包括氯化钾、磷化钾及超过0.9%的氯化钾等)肌肉松弛剂与细胞毒等高危药品必须单独存放,有醒目标志。

3、病区药柜的注射药、内服药与外用药严格分开放置,有
菌无菌物品严格分类存放,输液处置用品备用物品、皮肤消毒剂与空气消毒剂、物品消毒剂严格分类分室存放管理。

4、所有处方或用药医嘱在转抄和执行时,都有严格的二人
核对、签名程序,认真遵循。

5、在下达与执行注射剂的医嘱(或处方)时要注意药物配伍禁忌。

6、病房建立重点药物用药后的观察制度与程序,医师、护
师须知晓这些观察制度和程序,并能执行。

对于新药特殊药品要建立用药前的学习制度。

7、药师应为门诊患者提供合理用药的方法及用药不良反应
的服务指导。

8、进一步完善输液安全管理制度,严把药物配伍禁忌关,
控制静脉输液流速,执行对输液病人最高滴数限定告知程序,预防输液反应。

目标六:建立临床实验室“危急值”报告制度。

1、“危急值”项目至少应包括有:血钙、血钾、血糖、血气、
血小板计数,白细胞计数,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等。

2、“危急值”报告重点对象是急诊科、手术室,各类重症监
护病房等部门的急、危重症患者。

3、对属“危急值”报告的项目实行严格的质量控制,尤其
是分析前质量控制措施,如应有标本采集、储存、运送、交接、处理的规定。

目标七:防范与减少患者跌倒事件发生。

1、对体检、手术和接受各种检查与治疗患者,特别是儿童、
老年、孕妇、行动不便和残疾患者,用语言提醒、搀扶、请人帮助或警示标识等办法防止患者跌倒事件的发生。

2、认真实施跌倒防范制度并建立跌倒报告与伤情认定制度。

3、做好基础护理,要配好用好护理人力资源,开放床位与
病房,上岗护士配比为1:0.4。

如果人力配备不足,管理者应及时进行人力危机值报告制度。

目标八:防范与减少患者压疮发生。

1、认真实施有效的压疮防范制度与措施。

2、落实压疮诊疗与护理规范实施措施。

目标九:主动报告医疗安全(不良)事件。

医疗不良时间报告对于发现不良因素、防范医疗事故、保证医疗安全,促进医学发展和保护患者利益是有益的;可有效的避免医疗缺陷;可增加医疗水平和服务的透明度。

1、医院要倡导主动报告不良事件。

有鼓励医务人员报告的机制。

2、积极参加中国医院协会自愿、非处罚性的不良事件报告
系统,为行业的医疗安全提供信息。

3、形成良好的医疗安全文化氛围,提倡非处罚性、不针对
个人的环境、有鼓励员工积极报告威胁病人安全的不良事件的措施。

4、医院能够将安全信息与医院实际情况相结合,从医院管
理体系上,从运行机制上、从规章制度上进行有针对性的持续改进,医院每年至少有两件系统改进方案。

目标十:鼓励患者参与医疗安全。

1、主动邀请患者参与医疗安全管理,尤其是患者在接受手
术、介入或有创操作前告知其目的和风险,并请患者参与手术部位的确认。

2、药物治疗时,告知患者用药目的与可能的不良反应,邀
请患者参与用药时的查对。

3、告知患者提供真实病情和真实信息的重要性。

4、护士在进行护理和心理服务时,应告知如何配合及配合
治疗的重要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