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文学常识知识点汇总

合集下载

高二物理文科会考知识点

高二物理文科会考知识点

必修 1 必考知识点一、质点1. 质点: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

2. 将物体看成质点的条件:物体的大小、形状对所研究问题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时。

二、参考系定义:在描述物体的运动时,另外选来作为参考的物体,称为参考系。

三、时间和时间间隔时间:某一瞬间,在时间轴上用点表示。

〔第一秒末〕时间间隔:一段时间,在时间轴上用两点间的线段表示。

〔第一秒内〕四、路程和位移路程: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是标量。

位移:从初位置到末位置的一条有向线段。

符号:x 单位: m 是矢量 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如:速度v ,力 F ,加速度 a 〕 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电流I ,时间 t ,温度〕 五、速度1. 定义:位移与发生这个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x 位移2. 定义式: vt 时间3. 单位: m s (或 m s 1 ) , km h六、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 1. 平均速度:vx 物体在一段时间的平均快慢程度t2. 瞬时速度: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七、打点计时器1.电磁打点计时器:4 ~ 6V 低压交流电2. 电火花计时器: 220V 交流电3. 使用 50HZ 的交流电,打点的时间间隔 0.02s4. 下面有【公式:v BS 1S 2,v D S 3 S 4,2T2T(S 4 S 5 S 6 ) (S 1S 2S 3 )a(3T )21】八、加速度1.意义:用来描述物体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是矢量2.v v末 - v初,其方向与v的方向一样或与物体受到的合力方向一样。

定义: att3.当 a 与 v0同向时,物体做加速直线运动;当 a 与 v0反向时,物体做减速直线运动。

加速度与速度没有必然的联系。

九、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1.匀变速直线运动〔1〕意义:在任意相等的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相等的直线运动〔即:加速度a 恒定的直线运动〕〔 2〕特点:轨迹是直线,加速度a 恒定,当 a 与 v0方向一样时,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当 a 与 v0方向相反时,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

高中物理文学常识大全

高中物理文学常识大全

高中物理文学常识大全1. 牛顿三大定律- 第一定律:物体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时,若受力平衡,则保持原状态。

- 第二定律:物体受到的力等于质量乘以加速度。

- 第三定律:任何两个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2. 能量守恒定律能量不会自行消失或产生,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

3. 功和功率- 功:力对物体做的功。

功等于力乘以物体的位移与力的夹角的余弦值。

- 功率:单位时间内做功的大小。

4. 电流和电阻- 电流:电荷通过导体的流动。

单位为安培(A)。

- 电阻:导体阻碍电流流动的程度。

单位为欧姆(Ω)。

5. 电压和电功率- 电压:电流通过导体时所受的压力。

单位为伏特(V)。

- 电功率:单位时间内电能的转化或消耗。

6. 光的折射和反射- 折射:光线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后改变传播方向。

- 反射:光线遇到平坦物体时,从物体上反弹回来。

7. 机械波和电磁波- 机械波:需要介质传播的波动,如声波。

- 电磁波:不需要介质传播的波动,如光波和无线电波。

8. 物质的三态物质存在固态、液态和气态三种不同状态。

9. 摩擦力和重力- 摩擦力:两个物体之间接触时产生的阻碍运动的力。

- 重力:地球吸引物体向下的力。

10. 力的合成和分解- 力的合成:将多个力按照一定的规则合并为一个力的过程。

- 力的分解:将一个力拆分为多个力的过程。

11. 波的特性- 干涉:两个波相遇并产生叠加现象。

- 衍射:波经过障碍物后发生弯曲现象。

- 偏振:波的振动方向限制在某个方向上。

以上是高中物理文学常识的一部分,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中物理文学常识

高中物理文学常识

高中物理文学常识一、力学1、1638年,意大利物理学家伽利略在《两种新科学的对话》中用科学推理论证重物体和轻物体下落一样快;并在比萨斜塔做了两个不同质量的小球下落的实验,证明了他的观点是正确的,推翻了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即:质量大的小球下落快是错误的)。

2、1654年,德国的马德堡市做了一个轰动一时的实验——马德堡半球实验。

3、1687年,英国科学家牛顿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著作中提出了三条运动定律(即牛顿三大运动定律)。

4、17世纪,伽利略通过构思的理想实验指出:在水平面上运动的物体若没有摩擦,将保持这个速度一直运动下去;得出结论: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的原因,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同时代的法国物理学家笛卡儿进一步指出:如果没有其它原因,运动物体将继续以同速度沿着一条直线运动,既不会停下来,也不会偏离原来的方向。

5、英国物理学家胡克对物理学的贡献:胡克定律;经典题目:胡克认为只有在一定的条件下,弹簧的弹力才与弹簧的形变量成正比。

6、1638年,伽利略在《两种新科学的对话》一书中,运用观察-假设-数学推理的方法,详细研究了抛体运动。

17世纪,伽利略通过理想实验法指出:在水平面上运动的物体若没有摩擦,将保持这个速度一直运动下去;同时代的法国物理学家笛卡儿进一步指出:如果没有其它原因,运动物体将继续以同速度沿着一条直线运动,既不会停下来,也不会偏离原来的方向。

7、人们根据日常的观察和经验,提出“地心说”,古希腊科学家托勒密是代表;而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大胆反驳地心说。

8、17世纪,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提出开普勒三大定律。

9、牛顿于1687年正式发表万有引力定律;1798年英国物理学家卡文迪许利用扭秤实验装置比较准确地测出了引力常量;10、1846年,英国剑桥大学学生亚当斯和法国天文学家勒维烈(勒维耶)应用万有引力定律,计算并观测到海王星,1930年,美国天文学家汤苞用同样的计算方法发现冥王星。

高中物理知识点全部

高中物理知识点全部

高中物理知识点全部一、运动的描述。

1. 质点。

- 定义: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

- 条件: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对研究问题的影响可忽略不计。

例如研究地球绕太阳公转时,地球可看成质点;研究地球自转时,地球不能看成质点。

2. 参考系。

- 定义:为了描述物体的运动而假定为不动的物体。

- 选取原则:参考系的选取是任意的,但选取不同的参考系,对物体运动的描述可能不同。

例如坐在行驶汽车中的乘客,以汽车为参考系是静止的,以地面为参考系是运动的。

3. 时间和时刻。

- 时刻:是指某一瞬间,如第3s末、第4s初(二者为同一时刻)。

- 时间:是指两个时刻之间的间隔,如前3s内、第3s内(第3s初到第3s末的1s时间间隔)。

4. 位移和路程。

- 位移:是矢量,大小等于初位置到末位置的直线距离,方向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

- 路程:是标量,是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

例如物体做圆周运动一圈,路程为圆周长,位移为零。

5. 速度。

- 平均速度:v = (Δ x)/(Δ t),是矢量,表示物体在某段时间或某段位移内运动的平均快慢程度。

- 瞬时速度:物体在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是矢量。

当Δ t趋近于零时,平均速度趋近于瞬时速度。

- 速率:瞬时速度的大小,是标量。

6. 加速度。

- 定义:a=(Δ v)/(Δ t),是矢量,描述速度变化的快慢。

- 单位:m/s^2。

加速度与速度方向相同时,物体做加速运动;加速度与速度方向相反时,物体做减速运动。

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1.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公式。

- 速度公式:v = v_0+at,其中v_0为初速度,v为末速度,a为加速度,t为时间。

- 位移公式:x=v_0t+(1)/(2)at^2。

- 速度 - 位移公式:v^2-v_0^2=2ax。

2. 自由落体运动。

- 定义: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

- 特点:初速度v_0 = 0,加速度a = g=9.8m/s^2(一般计算取g = 10m/s^2)。

新版高中物理文学常识总结-新版-精选.pdf

新版高中物理文学常识总结-新版-精选.pdf

7、人们根据日常的观察和经验,提出“地心说”,古希腊科学家托勒密是代表;而波兰天 文学家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大胆反驳地心说。
8、17 世纪,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提出开普勒三大定律; 9、牛顿于 1687 年正式发表万有引力定律; 1798 年英国物理学家卡文迪许利用扭秤实验装 置比较准确地测出了引力常量;
空中的速度一定是 c 不变。
52、 1900 年,德国物理学家普朗克解释物体热辐射规律提出能量子假说:物质发射或吸收 能量时,能量不是连续的,而是一份一份的,每一份就是一个最小的能量单位,即能量子
53、激光——被誉为 20 世纪的“世纪之光”;
54、 1900 年,德国物理学家普朗克为解释物体热辐射规律提出:电磁波的发射和吸收不是
19、 19 世纪,焦耳和楞次先后各自独立发现电流通过导体时产生热效应的规律,即焦耳— —楞次定律。
20、 1820 年,丹麦物理学家奥斯特发现电流可以使周围的小磁针发生偏转,称为电流磁效 应。
21、法国物理学家安培发现两根通有同向电流的平行导线相吸,
反向电流的平行导线则相斥,
同时提出了安培分子电流假说; 并总结出安培定则 (右手螺旋定则) 判断电流与磁场的相互
力学
1、1638 年,意大利物理学家伽利略在《两种新科学的对话》中用科学推理论证重物体和轻
物体下落一样快; 并在比萨斜塔做了两个不同质量的小球下落的实验,
证明了他的观点是正
确的,推翻了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即:质量大的小球下落快是错误的);
2、1654 年,德国的马德堡市做了一个轰动一时的实验——马德堡半球实验;
指出绝对零度 (-273.15 ℃)
波动学
33、 17 世纪,荷兰物理学家惠更斯确定了单摆周期公式。周期是

高中物理必修选修教材文化常识汇总

高中物理必修选修教材文化常识汇总

高中物理必修选修教材文化常识汇总本文档旨在汇总高中物理必修和选修教材中的文化常识,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物理知识并拓宽视野。

必修教材1. 《高中物理必修一》- 第一单元:物理学引论- 研究物理学的起源与发展,了解物理学的重要学派和代表人物。

- 第二单元:力学- 掌握牛顿三大定律的基本原理,了解牛顿力学在历史和现实中的应用。

- 第三单元:运动学- 研究质点的运动规律和运动描述,了解运动学在日常生活和科技领域的应用。

2. 《高中物理必修二》- 第一单元:电学基础- 掌握电荷、电场和电势的概念,了解电学在电路和电器中的应用。

- 第二单元:传感器与电测仪器- 了解常见传感器和电测仪器的原理和应用,掌握物理测量的基本方法。

- 第三单元:电磁感应- 研究电磁感应现象和电磁场的作用,了解电磁感应在发电和变压器中的应用。

3. 《高中物理必修三》- 第一单元:光学基础- 掌握光的传播规律和光的折射、反射现象,了解光的波粒二象性。

- 第二单元:视听与信息技术- 了解人类的视听感觉机制和常见信息技术的原理,探索视听和信息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 第三单元:量子物理和原子物理- 了解量子力学的基本原理和原子的结构,了解量子物理在电子器件和核能中的应用。

选修教材1. 《高中物理选修一》- 第一单元:宇宙中的物质- 了解宇宙中的物质组成和演化,了解天体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

- 第二单元:微观世界- 探索微观粒子的性质和相互作用,了解粒子物理学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方法。

- 第三单元:物理学的方法和哲学思想- 了解物理学的方法论和哲学思想,探讨科学与人文的关系。

2. 《高中物理选修二》- 第一单元:机械与生活- 探索机械运动的原理和机械设备的设计,了解机械工程在生活中的应用。

- 第二单元:热和能- 掌握热的传导、热的扩散和热辐射的基本原理,了解能源转换和利用的科学原理。

- 第三单元:电磁波与无线通信- 了解电磁波的产生和传播机制,了解无线通信和电磁波的应用。

2024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

2024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

2024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高中物理是高中阶段的一门重要科目,主要涉及力学、热学、电学、光学等方面的知识。

下面是对2024高中物理知识点的总结,供参考。

一、力学1. 运动与静止- 运动的描述:位移、速度、加速度等概念。

- 运动的规律:匀速直线运动、变速直线运动、曲线运动等。

- 静止的条件与特点。

2. 力与运动- 力的概念:力的作用、力的表示、力的合成与分解。

- 牛顿第一定律:惯性、静止和匀速直线运动。

- 牛顿第二定律:F=ma。

- 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3. 能量与动量- 动能:动能定理、动能与速度的关系、动能的转化与损失。

- 动量:动量定理、动量守恒定律。

4. 万有引力与运动- 万有引力定律:引力的概念与特点、引力与距离、引力与质量的关系。

- 行星运动:开普勒三定律。

二、热学1. 温度和热量- 温度的概念:热平衡、温度计、温标等。

- 热量的概念:传热、热平衡、热量单位等。

2. 热力学定律- 热力学第一定律:内能、内能转化、热功等。

- 热力学第二定律:熵、热力学过程、热机的效率。

3. 物质的状态变化- 相变:凝固、熔化、沸腾、汽化等。

- 熔化热、汽化热等物质的热性质。

三、电学1. 电荷与静电场- 电荷的概念与性质:正电荷、负电荷、电荷守恒、电荷的分布等。

- 静电场:电场、电场强度、电场线、电势等。

2. 电流与电阻- 电流的概念与性质:电流的定义、电流的方向、电流的单位等。

- 电阻与电阻定律:欧姆定律、电阻的计算、串联与并联等。

3. 电能与电功- 电能的转化与利用:电功、功率等。

4. 电路与电路分析- 电路的组成与分类:电源、导线、电阻等。

- 串联与并联电路:电阻的计算、电流的分布等。

- 基本电路元件:电容器、电感器等。

四、光学1. 光的直线传播- 光的反射:反射定律、镜像的形成等。

- 光的折射:折射定律、透明介质等。

2. 光的波动性质- 光的波粒二象性:波动理论、光的粒子性、光的干涉、衍射等。

高二文科生会考物理知识点

高二文科生会考物理知识点

高二文科生会考物理知识点在高二阶段的文科学习中,物理往往是让许多学生感到头痛的一门学科。

然而,在高考中,物理作为共同科目之一,同样需要我们文科生掌握一定的知识点。

下面,将为大家总结高二文科生会考物理的知识点。

一、力学1. 运动和力:包括运动的物理量、力的分类、力的合成与分解等内容;2. 动力学:涵盖质点及质点受力下的运动规律、力的合成与分解等内容;3. 质点系和刚体:这一部分的内容包括质点系的受力分析、刚体平衡条件等;4. 万有引力和宇宙:讲解万有引力的概念、引力定律、行星运动和卫星运动等内容。

二、振动与波动1. 振动的基本概念:包括简谐振动的描述、振动的参数等内容;2. 机械波和光波:涵盖机械波的传播、波的相互作用、光的反射与折射等基本知识;3. 声音和光学:涉及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光的折射和色散等内容。

三、热学1. 热现象:包括热量和温度的概念、热传递等内容;2. 热学定律和热能转化:这一部分的内容主要涵盖热平衡定律、热力学定律等;3. 状态变化:讲解气体的状态方程、热力过程等内容。

四、电磁学1. 电荷和静电场:包括电荷的概念、库仑定律等内容;2. 电流和电路:涉及电流的基本概念、电路中的电阻、电源等内容;3. 磁场和电磁感应:主要介绍磁场的基本性质、电磁感应现象等知识点;4. 电磁波:涵盖电磁波的基本概念、特性等内容。

五、光学1. 光的特性:包括光的传播特性、光的反射和折射规律等知识点;2. 光的波动性和粒子性:讲解光的波粒二象性、干涉和衍射等内容;3. 光的应用和光学仪器:主要涵盖光学仪器的使用和光的应用等知识点。

这些知识点是高二文科生在物理学习中的重点,希望同学们能够通过认真学习和针对性的练习,掌握这些知识点。

物理虽然对于文科生而言有一定的难度,但是只要我们持之以恒,克服困难,相信一定能够取得好的成绩。

祝愿大家在高考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高中物理文科知识点总结

高中物理文科知识点总结

高中物理文科知识点总结高中物理文科知识点总结高中物理是一门十分重要的理科学科,它研究的是自然界的物质及其相互关系,涵盖了很多知识点。

下面是我对高中物理文科知识点的总结,共查找了1000多字。

第一章:光的基本概念与光的传播1. 光的三个基本定律:直线传播、反射定律和折射定律。

2. 光的速度与介质的折射率的关系。

3. 光的路径和常见光学器件的使用。

第二章:几何光学1. 物体、像和像的成像规律。

2. 物体与像的关系:放大、缩小和倒立。

3. 镜子的种类:平面镜、球面镜和中心镜。

4. 镜子成像的规律和方法,包括凸镜和凹镜。

第三章:光的波动性1. 光的干涉现象:有两个波源的干涉和薄膜干涉。

2. 光的衍射现象:狭缝衍射和衍射光栅。

3. 光的偏振现象和偏振光的特性。

第四章:电荷与电场1. 电荷的基本单位和守恒定律。

2. 电场的概念及其性质。

3. 高斯定律及其应用。

4. 电场与电势的关系。

第五章:电场中的电荷运动1. 电场力与电势能的关系。

2. 单摆电子模型和射线模型。

3. 质点在匀强电场中的运动。

4. 电荷在电场中的受力分析和运动规律。

第六章:电流与电路1. 电流的概念和流动规律。

2. 电阻的概念和种类。

3. 电阻与电流、电压的关系。

4. 欧姆定律和基尔霍夫定律。

第七章:磁场1. 磁场的概念和性质。

2. 磁场与电流的相互作用。

3. 磁场力的大小和方向。

4. 磁场中的质点运动规律。

第八章:电磁感应和电磁波1.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和楞次定律的表达方式。

2. 变化磁场中的电流的变化规律。

3. 电磁感应现象和应用。

4. 电磁波的基本概念和特性。

第九章:光的本质和光的量子性1. 光的粒子性和波动性的实验现象。

2. 光的波粒二象性的理论表达。

3. 波尔电子理论和光电效应。

4. 光的能量与频率的关系。

第十章:原子和原子核1. 原子的组成和结构。

2. 基态和激发态的概念。

3. 原子核的组成和结构。

4. 原子核的稳定性和射线的辐射。

文科物理会考知识点_高中物理会考必背知识点

文科物理会考知识点_高中物理会考必背知识点

文科物理会考知识点_高中物理会考必背知识点高中物理会考必背知识点包括以下内容:1.力学-牛顿第一定律:物体在外力作用下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当且仅当合力为零。

-牛顿第二定律:加速度与作用在物体上的合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牛顿第三定律:两个物体相互作用的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动能定理:物体的动能等于它所受的外力所做的功。

-动量定理:物体的动量改变等于作用在它上面的合外力的冲量。

-弹性碰撞:碰撞前后两物体的总动量和总动能守恒。

2.动力学-加速度公式:a=(v-u)/t,其中a是物体的加速度,v是末速度,u 是初速度,t是时间。

-牛顿万有引力定律:两物体之间的引力与它们的质量成正比,与它们之间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开普勒三定律:行星绕太阳公转的轨道是椭圆形,太阳位于椭圆的一个焦点上;行星在其椭圆轨道上的径向速度与它与太阳的距离有关;所有行星的公转周期的平方与它们离太阳的平均距离的立方成正比。

-快慢槽原理:在一个绝热容器中,其中一种理想气体经过一个绝热过程和一个等温过程,总热量等于绝热过程的冷热量加上等温过程所吸收的热量。

3.电学-电流和电量的关系:I=Q/t,其中I是电流,Q是通过截面的电量,t是时间。

-电阻和电压的关系:U=IR,其中U是电压,I是电流,R是电阻。

-伏安特性:电流随电压的变化关系。

-雷诺法则:导线放置在磁场中时,导线两端产生的电动势与磁场的变化率成正比。

-磁感应强度和线圈匝数、电流的关系:B=μ*n*I,其中B是磁感应强度,μ是磁导率,n是匝数,I是电流。

-楞次定律:一个线圈中发生变化的磁通量会在线圈中产生感应电动势。

4.光学-光的直线传播: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光的折射定律:入射角和折射角之间的正弦比等于两个介质的折射率的比。

-光的反射定律:入射角和反射角相等。

-成像公式:1/f=1/v-1/u,其中f是焦距,v是物体到透镜的距离,u是像到透镜的距离。

-光的干涉:当两束光线相遇时,会发生干涉现象,根据光程差和波长的关系可以确定干涉波的相位。

高中物理必背知识点

高中物理必背知识点

高中物理必背知识点高中物理是一门逻辑性和系统性很强的学科,涵盖了众多的知识点。

掌握这些必背知识点对于学好高中物理至关重要。

以下是为大家总结的一些重要内容。

一、力学部分1、运动学公式位移公式:x = v₀t + 1/2at²速度公式:v = v₀+ at速度位移公式:v² v₀²= 2ax其中,x 表示位移,v₀表示初速度,v 表示末速度,t 表示时间,a 表示加速度。

2、牛顿运动定律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

牛顿第二定律:F = ma,物体的加速度跟作用力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牛顿第三定律: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3、功和能功的定义:W =Fxcosθ,其中 F 是力,x 是位移,θ 是力与位移的夹角。

动能定理:合外力对物体做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变化,W 合=ΔEk。

机械能守恒定律:在只有重力或弹力做功的物体系统内,动能与势能可以相互转化,而总的机械能保持不变。

4、万有引力定律F = Gm₁m₂/r²,其中G 是引力常量,m₁、m₂是两个物体的质量,r 是它们之间的距离。

二、热学部分1、热力学第一定律ΔU = Q + W,其中ΔU 是内能的变化,Q 是吸收或放出的热量,W 是做功。

2、热力学第二定律表述一:不可能使热量从低温物体传到高温物体而不引起其他变化。

表述二:不可能从单一热源吸收热量并把它全部用来做功,而不引起其他变化。

三、电学部分1、库仑定律F = kq₁q₂/r²,其中 k 是静电力常量,q₁、q₂是两个点电荷的电荷量,r 是它们之间的距离。

2、电场强度定义式:E = F/q,决定式:E = kQ/r²(点电荷的电场)3、电势差与电场强度的关系U = Ed(匀强电场)4、欧姆定律I = U/R5、电功和电功率电功:W = UIt,电功率:P = UI6、闭合电路欧姆定律I = E/(R + r),E 是电源电动势,r 是电源内阻。

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4篇)

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4篇)

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电场力做正功,电势能减小,电场力做负功,电势能增大,正电荷在电场中受力方向与场强方向一致,所以正电荷沿场强方向,电势能减小,负电荷在电场中受力方向与场强相反,所以负电荷沿场强方向,电势能增大,但电势都是沿场强方向减小。

1、原因电势能,电场力,功的关系与重力势能,重力,功的关系很相似。

E=mgh,重力做正功,重力势能减小。

电势能的原因就是电场力有做功的能力,凡是势能规律几乎都是如此,电场力正做功,电势能减小,电场力负做功,电势能增大,在做正功的过程中,电势能通过做功的形式把能量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因而电势能减小。

静电力做的正功功=电势能的减小量,静电力做的负功=电势能的增加量(1)看电场力与带电粒子的位移方向夹角,小于____度为正功,大于____度为负功;(2)看电场力与带电粒子的速度方向夹角,小于____度为正功,大于____度为负功;(3)看电势能的变化,电势能增加,电场力做负功,电势能减小,电场力做正功。

怎么学习高中物理要想学好物理,第一条就要好好学习,就是要敢于吃苦,就是要珍惜时间,就是要不屈不挠地去学习。

____把“陌生”变成“透彻”!遇到陌生的概念,比如“势能”“电势”“电势差”等等先不要排斥,要先去真心接纳它,再通过听老师讲解、对比、应用理解它。

要有一种“不破楼兰誓不还”的决心和“打破沙锅问到底”的研究精神。

这样时间长了,应用多了,陌生的就变成了透彻的了。

3.要注意学习上的八个环节4.处理好听课和记笔记的关系有的同学从来就没有记笔记的习惯,这是不好的,特别是对于高中物理学习中是不行的。

俗话说“好脑子不如烂笔头”,听课时间有限,老师讲的内容转瞬即逝,我们对知识的记忆随时间延伸会逐渐遗忘,没有笔记我们以后就没有办法进行复习。

高中物理复习技巧1.模型归类做过一定量的物理题目之后,会发现很多题目其实思考方法是一样的,我们需要按物理模型进行分类,用一套方法解一类题目。

例如宏观的行星运动和微观的电荷在磁场中的偏转都属于匀速圆周运动,关键都是找出什么力提供了向心力;此外还有杠杆类的题目,要想象出力矩平衡的特殊情况,还有关于汽车启动问题的考虑方法其实同样适用于起重机吊重物等等。

高中文科会考物理知识点汇总

高中文科会考物理知识点汇总

高二学业考物理知识点第一节 机械运动1.参考系同一个运动,由于选择的参考系不同,就有不同的观察结果及描述。

2.质点:用来代替物体的只有质量没有形状和大小的点,(1)质点是一理想化模型;(2)把物体视为质点的条件:物体的形状、大小相对所研究对象小的可忽略不计时; 一般来说路径远大于物体大小的移动如研究地球绕太阳运动,火车从到可看着质点 而转动问题,肢体运动问题不可看着质点。

3.位移和路程:位移从物体运动的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是矢量.路程是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是标量. 注意,路程和位移的计算。

路程和位移是完全不同的概念,仅就大小而言,一般情况下位移的大小小于路程,只有在单方向的直线运动中,位移的大小才等于路程. 位移为零、路程不一定为零。

4.速度和速率(1)速度: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是矢量.①平均速度:质点在某段时间的位移与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叫做这段时间(或位移)的平均速度v ,即v=s/t ,(2)速率:速率只有大小,没有方向,是标量.5.加速度(1)加速度是描述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它是矢量.加速度又叫速度变化率.(2)定义: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的变化Δv 跟发生这个变化所用时间Δt 的比值,叫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用a 表示.(3)方向:与速度变化Δv 的方向一致.但不一定与v 的方向一致.[注意]加速度与速度无关.只要速度在变化,无论速度大小,都有加速度;只要速度不变化(匀速),无论速度多大,加速度总是零;只要速度变化快,无论速度是大、是小或是零,物体加速度就大.6.匀速直线运动 (1)定义:在任意相等的时间位移相等的直线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2)特点:a=0,v=恒量. (3)位移公式:S=vt.7.匀变速直线运动 (1)定义:在任意相等的时间速度的变化相等的直线运动叫匀变速直线运动.(2)特点:a=恒量 (3)公式: 速度公式:V=V 0+at 位移公式:s=v 0t+21at 2 速度位移公式:v t 2-v 02=2as 平均速度V=20t v v 以上各式均为矢量式,应用时应规定正方向,然后把矢量化为代数量求解,通常选初速度方向为正方向,凡是跟正方向一致的取“+”值,跟正方向相反的取“-”值.9.自由落体运动(1)条件:初速度为零,只受重力作用. (2)性质:是一种初速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a=g.(3)公式: 1、位移公式:h=1/2gt 22、 速度公式:v t =gt 3、推论:2gh=v t 210.运动图像(1)位移图像(s-t 图像):①图像上一点切线的斜率表示该时刻所对应速度;②图像是直线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图像是曲线则表示物体做变速运动; ③图像与横轴交叉,表示物体从参考点的一边运动到另一边.(2)速度图像(v-t 图像):①在速度图像中,可以读出物体在任何时刻的速度;②在速度图像中,物体在一段时间的位移大小等于物体的速度图像与这段时间轴所围面积的值.③在速度图像中,物体在任意时刻的加速度就是速度图像上所对应的点的切线的斜率. ④图线与横轴交叉,表示物体运动的速度反向.⑤图线是直线表示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或匀速直线运动;图线是曲线表示物体做变加速运动.A-B段,物体正方向匀速运动到X1处 A-B段,速度从0匀加速到V1B-C段,物体静止 B-C段,物体以V1的速度匀速运动C-D段,物体从X1处反方向匀速运动 C-D段,速度从V1匀减速到0到原点处。

高中物理知识点梳理完整版

高中物理知识点梳理完整版

高中物理知识点梳理完整版一、运动和力学1.运动的基本概念–运动的定义和分类–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速度和加速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2.牛顿运动定律–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第二定律:力的作用与加速度的关系–第三定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3.运动的描述和分析–位移、速度和加速度的关系–运动图像的绘制和分析–自由落体运动和斜抛运动二、力和能量1.力的概念和分类–推力、拉力、摩擦力等常见力的定义和特点–弹力和重力的计算方法–合力的概念和合力的计算方法2.力的作用效果–物体的静止和平衡–物体的运动和变形–弹性势能和重力势能的计算方法3.能量和能量转换–动能和势能的概念和计算方法–能量守恒定律和机械能守恒定律–能量转换与能量损失的分析三、波动和振动1.波的基本特征–波的定义和分类–波的传播方式和传播特性–波的干涉和衍射现象2.机械波的传播–纵波和横波的区别–声波的特性和传播规律–光的反射、折射和透射3.振动的基本特征–振动的定义和分类–振动的周期、频率和振幅的关系–阻尼振动和受迫振动四、电磁学1.电荷和电场–电荷的基本性质和分类–电场的概念和性质–电场的计算方法和作用效果2.电流和电路–电流的定义和计算方法–电阻、电压和电流的关系–并联电路和串联电路的计算方法3.磁场和电磁感应–磁场的概念和性质–磁感强度和磁场力的计算方法–电磁感应现象和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五、光学1.光的传播和折射–光的传播方式和光速的概念–光的折射现象和斯涅尔定律–光的全反射现象和应用2.光的反射和镜像–光的反射定律和镜像的特点–平面镜和球面镜的成像规律–凸透镜和凹透镜的成像规律3.光的波粒性和光谱–光的波动理论和光的粒子性质–光的干涉和衍射实验–光的成分和光谱的分类以上是高中物理的知识点梳理完整版,从运动和力学到光学,涵盖了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希望这份知识梳理能够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高中物理知识,为你的学习提供指导和帮助。

高三物理知识点大全全套

高三物理知识点大全全套

高三物理知识点大全全套第一章:运动的基本概念一、运动的基本概念运动是物体位置随时间的改变。

物体的位置可以用空间直角坐标系中的位置矢量来表示。

在一维运动中,可以使用物体在坐标轴上的位置、位移、速度和加速度等来描述运动的规律。

二、匀速直线运动匀速直线运动是指物体在直线上以相等的速度运动,位移随时间变化呈线性关系。

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位移计算公式为:速度v = Δx/Δt位移Δx = v × Δt其中,v表示速度,Δx表示位移,Δt表示时间间隔。

第二章:力的基本概念一、力的基本概念力是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它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或形状。

力的特点包括大小、方向和作用点等方面,力的单位是牛顿(N)。

二、力的分类力可以分为接触力和非接触力两大类。

接触力是指物体直接接触产生的力,如摩擦力、弹力等;非接触力是指物体之间没有直接接触产生的力,如重力、电磁力等。

第三章:力的作用一、力的合成与分解力的合成是指多个力合成为一个力的过程,力的分解是指一个力被分解成多个力的过程。

通过合成与分解可以方便地计算力的合力和分力。

二、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一定律也被称为惯性定律,它规定了没有外力作用时物体会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

三、牛顿第二定律牛顿第二定律描述了力对物体运动状态的影响。

它的数学表达式为:F = ma,其中F表示力的大小,m表示物体质量,a表示加速度。

四、牛顿第三定律牛顿第三定律指出:任何一个物体施加的力都会有一个力的反作用,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这说明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第四章:能量与功一、能量的基本概念能量是物体产生变化或实现作用的能力。

能量可以分为动能、势能等不同形式,单位是焦耳(J)。

二、功的概念功是指力在物体上产生的效果,可以用来改变物体的位置、速度等运动状态。

功的大小等于力乘以位移,并且功的单位也是焦耳(J)。

第五章:电磁感应与交流电一、电磁感应现象电磁感应是指当导体磁通量发生变化时,在导体中会产生感应电动势和感应电流的现象。

高一高二所有物理知识点

高一高二所有物理知识点

高一高二所有物理知识点[正文]物理知识点一:力学在高一和高二的课程中,力学是学习物理的基础。

力学主要涉及质点的运动和作用力的研究。

1. 运动学- 位移、速度和加速度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 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的描述和分析- 牛顿定律运用于运动学问题的求解2. 力和力的平衡- 力的合成与分解- 牛顿定律与力的关系- 正确使用力的单位和公式3. 物体运动的描述- 自由落体运动- 平抛运动- 匀速直线运动和加速直线运动物理知识点二:热学热学研究热传递、热量和温度变化等内容。

了解热学的知识可以帮助我们理解热的产生、传递和热平衡等现象。

1. 温度与热量- 温度的测量和温标- 热量的概念和计量- 比热容的概念与应用2. 理想气体和气体定律- 理想气体的性质与状态方程- 气体定律的应用,如玻意耳定律和查理定律3. 热传递- 热传递的方式:传导、对流和辐射- 热传导定律的应用- 热平衡、热容与热导率的概念物理知识点三:光学光学是物理学中研究光的传播、反射、折射等现象的一门分支学科。

1. 光的本质和光的传播- 光的波粒二象性和光速- 光的传播过程和光线的表示方法- 光的直线传播和光的反射2. 光的折射和光的透射- 光的折射定律和反射定律- 透明介质中光的传播和折射- 光的全反射现象和应用3. 光的光谱和衍射- 白光的光谱分解- 衍射现象和衍射的条件- 单缝衍射和双缝干涉物理知识点四:电学电学是研究电荷、电场、电流等电现象的一门学科,也是现代科技的基础。

1. 电荷与电场- 电荷的性质及电量的守恒- 电场的概念和电场力的作用机制- 电场的运算和电场强度的计算2. 电流和电阻- 电流的定义和电流的计算- 电阻的概念和电阻与电阻率的关系- 欧姆定律和串联、并联电阻的计算3. 电路和电功率- 简单电路的组成和电路图的表示- 电路中电压、电流和电阻的关系- 电功率的计算和戴维南定理物理知识点五:波动波动是研究机械波和电磁波传播的学科。

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史上最全

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史上最全

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史上最全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一、力物体的平衡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是物体发生形变和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即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力是矢量。

2、重力 (1)重力是由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而产生的。

〔注意〕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产生,但不能说重力就是地球的吸引力,重力是万有引力的一个分力。

但在地球表面附近,可以认为重力近似等于万有引力(2)重力的大小:地球表面G=mg,离地面高h处G/=mg/,其中g/=[R/(R+h)]2g(3)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不一定指向地心)。

(4)重心:物体的各部分所受重力合力的作用点,物体的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

3、弹力 (1)产生原因:由于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有恢复形变的趋势而产生的。

(2)产生条件:①直接接触;②有弹性形变。

(3)弹力的方向:与物体形变的方向相反,弹力的受力物体是引起形变的物体,施力物体是发生形变的物体。

在点面接触的情况下,垂直于面;在两个曲面接触(相当于点接触)的情况下,垂直于过接触点的公切面。

①绳的拉力方向总是沿着绳且指向绳收缩的方向,且一根轻绳上的张力大小处处相等。

②轻杆既可产生压力,又可产生拉力,且方向不一定沿杆。

(4)弹力的大小:一般情况下应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利用平衡条件或牛顿定律来求解。

弹簧弹力可由胡克定律来求解。

胡克定律: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弹力的大小和弹簧的形变量成正比,即F=kx。

k 为弹簧的劲度系数,它只与弹簧本身因素有关,单位是N/m。

4、摩擦力(1)产生的条件:①相互接触的物体间存在压力;③接触面不光滑;③接触的物体之间有相对运动(滑动摩擦力)或相对运动的趋势(静摩擦力),这三点缺一不可。

(2)摩擦力的方向:沿接触面切线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与物体运动的方向可以相同也可以相反。

(3)判断静摩擦力方向的方法:①假设法:首先假设两物体接触面光滑,这时若两物体不发生相对运动,则说明它们原来没有相对运动趋势,也没有静摩擦力;若两物体发生相对运动,则说明它们原来有相对运动趋势,并且原来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跟假设接触面光滑时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同。

人教版高二物理知识点总结(3篇)

人教版高二物理知识点总结(3篇)

人教版高二物理知识点总结高二物理是高中物理的延续和深化,主要包括力学、热学、电磁学和光学等方面的内容。

下面对高二物理的主要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力学1. 牛顿运动定律:包括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牛顿第二定律(力的作用定律)、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以及动量守恒定律等。

2. 运动学:包括匀速直线运动、变速直线运动、平抛运动、圆周运动等。

需掌握相关公式和计算方法。

3. 力的合成和分解:学会将多个力合成为一个力的合力,或将一个力分解为多个力的合力;应用图形法和三角法进行力的合成和分解。

4. 万有引力:了解万有引力定律、引力场概念、引力势能和位能的计算等内容;学会计算地球表面上天体的重量和重力加速度。

5. 物体的平衡:分析物体平衡和静力学的条件,包括力的平衡和力矩的平衡。

二、热学1. 热量和温度:了解热量的传递方式、热平衡的条件、热传递的三种方式(传导、对流和辐射)等。

2.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了解理想气体的性质和状态方程,掌握理想气体的等温、绝热和等容过程的计算。

3. 热力学第一定律:了解能量守恒定律与物体的热力学性质之间的关系;学会计算物体的内能变化、吸热和放热等。

4. 熵的理论:了解熵的概念和熵增原理,掌握熵在热力学计算中的应用。

三、电磁学1. 电路基础知识:包括电流、电压、电阻等概念;了解欧姆定律和电功率等基本电路运算法则。

2. 串联和并联电路:学会计算串联和并联电路的电阻、电流和电压等。

3. 电磁感应:了解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和洛伦兹力定律等规律;学会计算感应电动势和感应电流。

4. 变压器:了解理想变压器和实际变压器的工作原理、性质和应用;学会计算变压器的输出电压和输出功率等。

四、光学1. 几何光学:了解光线的传播和偏折规律,包括光的折射和反射等;学会利用光的折射定律和反射定律计算光路。

2. 成像原理:了解凸透镜和凹透镜成像的特点和规律,包括物距、像距、物高、像高等量的计算;学会应用薄透镜公式计算成像位置。

高中物理文学常识总结.doc

高中物理文学常识总结.doc

力学1、1638 年,意大利物理学家伽利略在《两种新科学的对话》中用科学推理论证重物体和轻物体下落一样快;并在比萨斜塔做了两个不同质量的小球下落的实验,证明了他的观点是正确的,推翻了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即:质量大的小球下落快是错误的);2、1654 年,德国的马德堡市做了一个轰动一时的实验——马德堡半球实验;3、1687 年,英国科学家牛顿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著作中提出了三条运动定律(即牛顿三大运动定律)。

4、17 世纪,伽利略通过构思的理想实验指出:在水平面上运动的物体若没有摩擦,将保持这个速度一直运动下去;得出结论: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的原因,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同时代的法国物理学家笛卡儿进一步指出:如果没有其它原因,运动物体将继续以同速度沿着一条直线运动,既不会停下来,也不会偏离原来的方向。

5、英国物理学家胡克对物理学的贡献:胡克定律;经典题目:胡克认为只有在一定的条件下,弹簧的弹力才与弹簧的形变量成正比(对)6、1638 年,伽利略在《两种新科学的对话》一书中,运用观察-假设-数学推理的方法,详细研究了抛体运动。

17 世纪,伽利略通过理想实验法指出:在水平面上运动的物体若没有摩擦,将保持这个速度一直运动下去;同时代的法国物理学家笛卡儿进一步指出:如果没有其它原因,运动物体将继续以同速度沿着一条直线运动,既不会停下来,也不会偏离原来的方向。

7、人们根据日常的观察和经验,提出“地心说”,古希腊科学家托勒密是代表;而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大胆反驳地心说。

8、17 世纪,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提出开普勒三大定律;9、牛顿于1687 年正式发表万有引力定律;1798 年英国物理学家卡文迪许利用扭秤实验装置比较准确地测出了引力常量;10、1846 年,英国剑桥大学学生亚当斯和法国天文学家勒维烈(勒维耶)应用万有引力定律,计算并观测到海王星,1930 年,美国天文学家汤苞用同样的计算方法发现冥王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物理文学常识一、力学1、1638年,意大利物理学家伽利略在《两种新科学的对话》中用科学推理论证重物体和轻物体下落一样快;并在比萨斜塔做了两个不同质量的小球下落的实验,证明了他的观点是正确的,推翻了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即:质量大的小球下落快是错误的)。

2、1654年,德国的马德堡市做了一个轰动一时的实验——马德堡半球实验。

3、1687年,英国科学家牛顿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著作中提出了三条运动定律(即牛顿三大运动定律)。

4、17世纪,伽利略通过构思的理想实验指出:在水平面上运动的物体若没有摩擦,将保持这个速度一直运动下去;得出结论: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的原因,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同时代的法国物理学家笛卡儿进一步指出:如果没有其它原因,运动物体将继续以同速度沿着一条直线运动,既不会停下来,也不会偏离原来的方向。

5、英国物理学家胡克对物理学的贡献:胡克定律;经典题目:胡克认为只有在一定的条件下,弹簧的弹力才与弹簧的形变量成正比。

6、1638年,伽利略在《两种新科学的对话》一书中,运用观察-假设-数学推理的方法,详细研究了抛体运动。

17世纪,伽利略通过理想实验法指出:在水平面上运动的物体若没有摩擦,将保持这个速度一直运动下去;同时代的法国物理学家笛卡儿进一步指出:如果没有其它原因,运动物体将继续以同速度沿着一条直线运动,既不会停下来,也不会偏离原来的方向。

7、人们根据日常的观察和经验,提出“地心说”,古希腊科学家托勒密是代表;而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大胆反驳地心说。

8、17世纪,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提出开普勒三大定律。

9、牛顿于1687年正式发表万有引力定律;1798年英国物理学家卡文迪许利用扭秤实验装置比较准确地测出了引力常量;10、1846年,英国剑桥大学学生亚当斯和法国天文学家勒维烈(勒维耶)应用万有引力定律,计算并观测到海王星,1930年,美国天文学家汤苞用同样的计算方法发现冥王星。

俄国科学家齐奥尔科夫斯基被称为近代火箭之父,他首先提出了多级火箭和惯性导航的概念。

多级火箭一般都是三级火箭,我国已成为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第三个国家。

1957年10月,苏联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1961年4月,世界第一艘载人宇宙飞船“东方1号”带着尤里加加林第一次踏入太空。

11、20世纪初建立的量子力学和爱因斯坦提出的狭义相对论表明经典力学不适用于微观粒子和高速运动物体。

12、17世纪,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提出开普勒三定律;牛顿于1687年正式发表万有引力定律;1798年英国物理学家卡文迪许利用扭秤装置比较准确地测出了引力常量(体现放大和转换的思想);1846年,科学家应用万有引力定律,计算并观测到海王星。

二、电磁学13、1785年法国物理学家库仑利用扭秤实验发现了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库仑定律,并测出了静电力常量k的值。

14、1752年,富兰克林在费城通过风筝实验验证闪电是放电的一种形式,把天电与地电统一起来,并发明避雷针。

15、1837年,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最早引入了电场概念,并提出用电场线表示电场。

16、1913年,美国物理学家密立根通过油滴实验精确测定了元电荷e电荷量,获得诺贝尔奖。

17、1826年德国物理学家欧姆(1787-1854)通过实验得出欧姆定律。

18、1911年,荷兰科学家昂尼斯(或昂纳斯)发现大多数金属在温度降到某一值时,都会出现电阻突然降为零的现象——超导现象。

19、19世纪,焦耳和楞次先后各自独立发现电流通过导体时产生热效应的规律,即焦耳——楞次定律。

20、1820年,丹麦物理学家奥斯特发现电流可以使周围的小磁针发生偏转,称为电流磁效应。

21、法国物理学家安培发现两根通有同向电流的平行导线相吸,反向电流的平行导线则相斥,同时提出了安培分子电流假说;并总结出安培定则(右手螺旋定则)判断电流与磁场的相互关系和左手定则判断通电导线在磁场中受到磁场力的方向。

22、荷兰物理学家洛仑兹提出运动电荷产生了磁场和磁场对运动电荷有作用力(洛仑兹力)的观点。

23、英国物理学家汤姆生发现电子,并指出:阴极射线是高速运动的电子流。

24、汤姆生的学生阿斯顿设计的质谱仪可用来测量带电粒子的质量和分析同位素。

25、1932年,美国物理学家劳伦兹发明了回旋加速器能在实验室中产生大量的高能粒子。

(最大动能仅取决于磁场和D形盒直径。

带电粒子圆周运动周期与高频电源的周期相同;但当粒子动能很大,速率接近光速时,根据狭义相对论,粒子质量随速率显著增大,粒子在磁场中的回旋周期发生变化,进一步提高粒子的速率很困难。

26、1831年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发现了由磁场产生电流的条件和规律——电磁感应定律。

27、1834年,俄国物理学家楞次发表确定感应电流方向的定律——楞次定律。

28、1835年,美国科学家亨利发现自感现象(因电流变化而在电路本身引起感应电动势的现象),日光灯的工作原理即为其应用之一,双绕线法制精密电阻为消除其影响应用之一。

三、热学29.1827年,英国植物学家布朗发现悬浮在水中的花粉微粒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现象--布朗运动。

30.19世纪中叶,由德国医生迈尔。

英国物理学家焦尔。

德国学者亥姆霍兹最后确定能量守恒定律。

31.1850年,克劳修斯提出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定性表述:不可能把热从低温物体传到高温物体而不产生其他影响,称为克劳修斯表述。

次年开尔文提出另一种表述:不可能从单一热源取热,使之完全变为有用的功而不产生其他影响,称为开尔文表述。

32.1848年,开尔文提出热力学温标,指出绝对零度(-273.15℃)是温度的下限。

热力学温标与摄氏温度转换关系为T=t+273.15K。

热力学第三定律:热力学零度不可达到。

四、波动学、光学、相对论33.17世纪,荷兰物理学家惠更斯确定了单摆周期公式。

周期是2s的单摆叫秒摆。

34.1690年,荷兰物理学家惠更斯提出了机械波的波动现象规律--惠更斯原理。

35.奥地利物理学家多普勒(1803~1853)首先发现由于波源和观察者之间有相对运动,使观察者感到频率发生变化的现象--多普勒效应(相互接近,f增大。

相互远离,f减少)。

36.1864年,英国物理学家麦克斯韦发表《电磁场的动力学理论》的论文,提出了电磁场理论,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指出光是一种电磁波,为光的电磁理论奠定了基础。

电磁波是一种横波。

37.1887年,德国物理学家赫兹用实验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并测定了电磁波的传播速度等于光速。

38.1894年,意大利马可尼和俄国波波夫分别发明了无线电报,揭开无线电通信的新篇章。

39.1800年,英国物理学家赫歇耳发现红外线。

1801年,德国物理学家里特发现紫外线。

1895年,德国物理学家伦琴发现x射线(伦琴射线),并为他夫人的手拍下世界上第一张x射线的人体照片。

40.1621年,荷兰数学家斯涅耳找到了入射角与折射角之间的规律--折射定律。

41.1801年,英国物理学家托马斯·杨成功地观察到了光的干涉现象。

42.1818年,法国科学家菲涅尔和泊松计算并实验观察到光的圆板衍射--泊松亮斑。

43.1864年,英国物理学家麦克斯韦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并指出光是一种电磁波。

1887年,赫兹用实验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光是一种电磁波2015年高考物理学史总结5篇2015年高考物理学史总结5篇。

44.1905年,爱因斯坦提出了狭义相对论,有两条基本原理:①相对性原理--不同的惯性参考系中,一切物理规律都是相同的。

②光速不变原理--不同的惯性参考系中,光在真空中的速度一定是c不变。

45.爱因斯坦还提出了相对论中的一个重要结论——质能方程式E=mc2。

46.公元前468~前376,我国的墨翟及其弟子在《墨经》中记载了光的直线传播。

影的形成。

光的反射。

平面镜和球面镜成像等现象,为世界上最早的光学著作。

47.1849年法国物理学家斐索首先在地面上测出了光速,以后又有许多科学家采用了更精密的方法测定光速,如美国物理学家迈克尔逊的旋转棱镜法。

(注意其测量方法)48.关于光的本质:17世纪明确地形成了两种学说:一种是牛顿主张的微粒说,认为光是光源发出的一种物质微粒。

另一种是荷兰物理学家惠更斯提出的波动说,认为光是在空间传播的某种波。

这两种学说都不能解释当时观察到的全部光现象。

49.物理学晴朗天空上的两朵乌云:①迈克逊-莫雷实验一相对论(高速运动世界);②热辐射实验一一量子论(微观世界)。

50.19世纪和20世纪之交,物理学的三大发现:x射线的发现,电子的发现,放射性同位素的发现。

51.1905年,爱因斯坦提出了狭义相对论,有两条基本原理:①相对性原理--不同的惯性参考系中,一切物理规律都是相同的。

②光速不变原理--不同的惯性参考系中,光在真空中的速度一定是c不变。

52.1900年,德国物理学家普朗克解释物体热辐射规律提出能量子假说:物质发射或吸收能量时,能量不是连续的,而是一份一份的,每一份就是一个最小的能量单位,即能量子。

53.激光--被誉为20世纪的“世纪之光”。

五、动量、波粒二象性、原子物理54.1900年,德国物理学家普朗克为解释物体热辐射规律提出:电磁波的发射和吸收不是连续的,而是一份一份的,把物理学带进了量子世界。

受其启发1905年爱因斯坦提出光子说,成功地解释了光电效应规律,因此获得诺贝尔物理奖。

55.1922年,美国物理学家康普顿在研究石墨中的电子对x射线的散射时--康普顿效应,证实了光的粒子性(说明动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同时适用于微观粒子)56.1913年,丹麦物理学家玻尔提出了自己的原子结构假说,成功地解释和预言了氢原子的辐射电磁波谱,为量子力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57.1924年,法国物理学家德布罗意大胆预言了实物粒子在一定条件下会表现出波动性。

58.1927年美。

英两国物理学家得到了电子束在金属晶体上的衍射图案。

电子显微镜与光学显微镜相比,衍射现象影响小很多,大大地提高了分辨能力,质子显微镜的分辨本能更高。

59.1858年,德国科学家普里克发现了一种奇妙的射线--阴极射线(高速运动的电子流)。

60.1906年,英国物理学家汤姆生发现电子,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61.1913年,美国物理学家密立根通过油滴实验精确测定了元电荷e电荷量,获得诺贝尔奖。

62.1897年,汤姆生利用阴极射线管发现了电子,说明原子可分,有复杂内部结构,并提出原子的枣糕模型。

63.1909~1911年,英国物理学家卢瑟福和助手们进行了α粒子散射实验,并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由实验结果估计原子核直径数量级为10m~15m。

1919年,卢瑟福用α粒子轰击氮核,第一次实现了原子核的人工转变,并发现了质子。

预言原子核内还有另一种粒子,被其学生查德威克于1932年在α粒子轰击铍核时发现,由此人们认识到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