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科版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2021新版)

合集下载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推荐下载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推荐下载

一个物体上,物体中的粒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 形成对电荷的认识。 从初始认识向科学
量不一样了,物体就显示出了电性。
3.(出示图片:用塑料梳子梳头发)讲解:当 正电荷与负电荷,以 这个发展对学生来
用塑料梳子梳头发时,梳子和头发摩擦,头发 及梳子与头发摩擦后 说还不是很深入的,
上的电子发生了转移,跑到梳子上,梳子有了 他们各自的带电情况。 但对于四年级学生
同时也进一步了解
到学生对静电现象
的初始认识。
培养学生质疑、 倾听的能力。
不到物体带电呢?
2.讲解:自然界存在两种电荷:正电荷和负
电荷。由于中性物体所带正负电荷数量相等,
电量的代数和为零,所以一般情况下我们感觉
不到物体带电。当物体受到外力作用(比如摩 学生认真倾听,解 现象做出了科学的
擦)时,就容易使一个物体的电子转移到另外 释心中的疑惑,初步 解释。完成了学生
学生活动
学生根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生活经验, 深入了解学生的原
学生进行尝试
学生随着教师的质 疑进行深入的思考。
教学设计思路
激发学生研究兴
趣,迅速进入主题。
教师注意对学生
的想法进行追问,
生的回答,适当引
出“静电”一词。
让学生自己去寻
找生活中的静电现
象,并试着让他们
做出解释,使学生
感受到静电现象并
不稀奇,它随时随
地发生在我们身边,
教学过程设计:
教师活动
第一部分:体验生活中的静电现象,了解学生
对静电的初始认识。
1.引入:出示充满气的气球
2.谈话: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个漂 认真倾听并积极调
亮的气球小朋友,可是,它有一些烦恼,因为 动生活中的经验。

2021新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全册全部教案(共24课时)

2021新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全册全部教案(共24课时)

根据2021年使用的教科版新教材制定新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全册全部教案(共24份)学校:姓名:日期:1.1《种子里孕育着新生命》教案【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 不同植物的种子,它们的形状、大小、颜色等外部特征各不相同。

2. 种子都有种皮和胚,胚是新植物的幼体,胚包括胚芽、胚根和子叶。

科学探究目标1. 综合利用多种观察方法,观察和描述种子的外部形态特征。

2. 根据植物生长的已有知识,预测植物种子的内部结构。

3. 解剖浸泡的种子,研究种子的内部结构。

4. 基于观察到的现象推测种子结构的功能。

科学态度目标引发关注植物生长变化的兴趣。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意识到植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知道保护植物就是保护人类自己。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不同植物的种子,认识种子的外部特征和内部结构。

【教学难点】解剖浸泡的种子,研究种子的内部结构。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各种植物的种子(花生、蚕豆、凤仙花等)、放大镜、镊子、浸泡一天的蚕豆学生准备:学生活动手册【教学流程】1.6《果实和种子》教案科学概念目标1.植物的果实是由果皮和种子两部分组成的。

2.不同植物的果实形状、颜色、大小各不相同。

科学探究目标1.观察不同阶段的果实,认识果实的生长变化。

2.在解剖观察植物的果实的过程中认识果皮的作用。

3.在数果实中种子数量的过程中感受种子的作用。

科学态度目标培养亲近大自然、热爱大自然的意识,发展对周围事物的好奇心。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能形成保护花草树木的意识,有继续探究花的浓厚的兴趣。

【教学重点】认识果实是由果皮和种子两部分组成的。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凤仙花的果实、各种其他植物的果实、水果刀、课件。

学生准备:学生活动手册【教学流程】1.7《种子的传播》教案教学背景分析本节课是在观察了花、果实、种子的基础上,对植物果实和种子特征做进一步探究,让学生经历猜想、推测、验证、说明的探究活动,明确把种子散播到远处的科学意义。

学生对本课学习内容非常感兴趣,知道一些植物传播种子的方式,如蒲公英随风飞向远方;也具备一定的科学探究能力,能从果实和种子的特征联想到其传播方式,但在科学语言的准确描述和科学探究活动的组织实施等方面还有待进一步培养与提高。

2021最新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全套)精品教案

2021最新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全套)精品教案

2021新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教材分析第一单元主题是“植物的生长变化”,本单元分为八课,分别是《种子里孕育着新生命》《种植凤仙花》《种子长出了根》《茎和叶》《凤仙花开花了》《果实和种子》《种子的传播》《凤仙花的一生》,按照植物自然生长的顺序编排。

从播种到收获,从发芽到结果,依次展开对植物生长过程的观察和记录,对植物各部分的观察和探究。

本单元精选了凤仙花这种既常见又各有典型特征的植物作为种植和观察对象,按照自然顺序编排内容,从播种到收获,按照植物的生长过程依次展开对其种子、根、茎、叶、果实形态的观察和作用的探究,最后抽象概括出绿色开花植物生长过程的共同特征。

本单元既注重学生动手实践能力、观察记录能力、实验探究能力的提升,也注重学生抽象概括能力的培养。

第二单元主题是“电路”,一共由八课组成,分别是《电和我们的生活》《点亮小灯泡》《简易电路》《电路出故障了》《里面是怎样连接的》《导体和绝缘体》《电路中的开关》《模拟安装照明电路》。

本单元侧重于学生的实践探究能力与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围绕简单“电路”的组成以及连接渐进式展开,用点亮小灯泡、搭建简易电路、探究电路中的故障、认识导体和绝缘体、探究暗箱里是怎样连接的等一些探究活动来落实电路主题,介绍电的来源、电的用途、安全用电等知识。

第1课《电和我们的生活》引导学生将已知的有关电的知识和学习期许记录下来,从第2课到第5课,用4课研究电路,目的是要建立电路的概念,懂得电路是允许电流通过的完整的闭合回路。

第6课《导体和绝缘体》主要引导学生认识导体和绝缘体,学会检测和辨别生活中的导体和绝缘体,引导学生树立用电安全的意识。

第7课《电路中的开关》主要引导学生认识开关的组成以及作用,懂得开关可以控制电路中电流的通和断。

第8课《模拟安装照明电路》是一篇关于电路的总结课,是一节典型的科学实践课,主要引导学生能够运用本单元所学的有关简单电路的知识,进行实践操作。

在本单元的学习中,要引导学生运用逻辑推理、分析判断等方式看待每一个实践活动,将理性思维贯穿到整个电路概念的形成与建立过程中,同时一定要引导学生格外重视用电安全。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教案第一单元电1 生活中的静电现象2 点亮小灯泡3 简单电路4 电路出故障了5 导体与绝缘体6 做个小开关7 不一样的电路连接第二单元新的生命1 油菜花开了2 各种各样的花3 花、果实和种子4 把种子散播到远处5 种子的萌发6 动物的卵7 动物的繁殖活动第三单元食物1 一天的食物2 食物中的营养3 营养要均衡4 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5 面包发霉了6 减慢食物变质的速度7 食物包装上的信息第四单元岩石和矿物1各种各样的岩石2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3 岩石的组成4 观察、描述矿物(一)5 观察、描述矿物(二)6 面对几种不知名矿物7 岩石、矿物和我们第一单元电一、单元教学意义当我们轻轻闭合开关:电灯就会发出光,收音机就会播放动听的乐曲,电视机就会呈现五彩缤纷的画面……这一切对我们来说似乎早就习以为常了。

电的大规模应用,是基于人类对电的不断探究。

孩子们也对电感兴趣。

这一单元将借助导线、灯泡、电池等电器元件和许多有趣的探究活动,帮助学生建立有关电的初步概念,促进他们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和探究能力的发展。

本单元的第1课“生活中的静电现象”,学生将首先对身边的静电现象开展一系列的探究活动。

静电现象在学生们的身边经常会发生。

在这一课中,他们将知道静电现象是物质在外力作用下,发生电荷转移而形成的。

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如果电荷能持续地向一个方向流动,就会产生电流。

这些是学生们建立电概念的基础。

接下来在“点亮小灯泡”“简单电路”“电路出故障了”三课中,学生将开展对电路的研究。

用一根电线和一个电池使小灯泡发光。

这一活动看似简单,但四年级的学生仍会津津有味地参与到活动中。

他们将在活动中认识电、电路,想象电流是怎样流动的。

而在一次次使小灯泡亮起来的实验中,他们会提出更具挑战性的任务,并尝试着用更多的连接方法使小灯泡亮起来。

电池盒和小灯座的使用将使他们连接的电路更加稳定,并便于操作。

为了“让更多的灯泡亮起来”,学生将探索不同电路连接方式对小灯泡的影响。

小学科学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5课《岩石、沙和黏土》教案(2021新版)

小学科学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5课《岩石、沙和黏土》教案(2021新版)

小学科学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5课《岩石、沙和黏土》教案(2021新版)一. 教材分析本课是小学科学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第5课《岩石、沙和黏土》。

本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岩石、沙和黏土的特点和性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

教科书提供了丰富的图片和实验材料,引导学生通过探究活动,发现岩石、沙和黏土的差异和联系。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对于简单的科学实验能够按照步骤进行,并能观察到一些明显的现象。

但是对于岩石、沙和黏土的深入理解还需要通过实验和探究来加深。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验和探究,通过实际操作来理解和掌握知识。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岩石、沙和黏土的特点和性质。

2.培养学生观察和实验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和交流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岩石、沙和黏土的特点和性质。

2.实验操作的技巧和观察现象的能力。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通过观察岩石、沙和黏土的形态和性质,引导学生发现它们的差异和联系。

2.实验法:通过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探究岩石、沙和黏土的特点。

3.小组合作: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实验和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和交流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科书和实验材料。

2.实验仪器和工具。

3.教学多媒体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课的内容,激发学生对本课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教科书和多媒体设备展示岩石、沙和黏土的图片和实物,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它们的特点。

3.操练(1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探究岩石、沙和黏土的特点。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实验结果和感受,加深对岩石、沙和黏土的理解。

5.拓展(10分钟)教师通过提问和讲解,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岩石、沙和黏土的用途和价值,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好奇心。

新编教科版(2021版)科学小学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设计

新编教科版(2021版)科学小学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设计

新教科版(2021年春)四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2021新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计划2020-2021学年度第二学期班级:教师:日期:六、教学进度表第一单元1 种子里孕育着新生命眼看:形状、颜色、大小手摸:软硬、光滑程度鼻闻:气味注意:有的种子有毒,在不了解情况下不要去品尝。

3、种子观察记录4、这里有几种植物种子,你认识它们吗?(展示图片)明确:它们是:蚕豆、黄豆、花生、白扁豆、赤豆、稻谷、绿豆、黑芝麻。

5、你能说说它们的不同点吗?明确:(1)颜色不同蚕豆和绿豆:绿色花生和赤豆:偏红色黄豆和稻谷:黄色黑芝麻:黑色白扁豆:白色(2)大小不同黑芝麻比较小,蚕豆比较大。

(3)形状不同黄豆:圆圆的、饱满的蚕豆和白扁豆:扁扁的稻谷:细长的芝麻:有个尖尖角赤豆、绿豆和花生米:长圆形(4)光滑程度不同黄豆、赤豆、黑芝麻和绿豆:光滑花生、稻谷、蚕豆和白扁豆:粗糙6、种子的外形有什么共同的特点?明确:种子的外形都有种脐,有的在种子侧面,有的2 种植凤仙花三、研讨1、为什么要选择饱满的、没有受过伤的种子播种?明确:选种选择饱满的、没有受过伤的种子,这样的种子发芽率高。

绿色开花植物几乎都是从种子开始它们的新生命,因而选种是很关键的一步。

2、需要提供什么条件,种子オ能顺利萌发?明确:植物的种子获得了适宜的条件——充足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足够的氧气后,胚就开始生长,这个过程叫做种子的萌发。

3、我们的依据是什么?明确:播下的种子要浇透水,保持土壤湿润——种子萌发需要水分播下的种子要放在温暖的地方——种子萌发需要温度花盆底部放一块小石头,有利于土壤透风透气——种子的萌发需要氧气4、怎样才能做好观察记录,了解植物一生的生长变化?明确:小组分工明确,制定计划,坚持测量、记录、统计。

四、课堂练习(一)选择题1.凤仙花的播种方法是()A.选种—放土—下种—浇水B.选种—下神—放土—浇水C.选种—放土—浇水—下种3 种子长出了根一、探索1:种子萌发1、观察种植杯中的种子,描述种子萌发的过程。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4、灵活应对意外:在执行教学时,出现了意外的情况:摩擦并不产生静电。尽管同学 们的热情很高,使劲用塑料棒摩擦头发,摩擦衣服,或者用塑料梳子梳头发,均不能吸起细 碎的纸屑或头发,我也感到意外,按照常规,用摩擦过的塑料棒或梳过干燥头发的塑料梳子
去接近碎纸屑和观察用梳过干燥头发的梳子去接近头发,它们是会相互吸引。这到底是为什 么?同学们都感到茫然,发展学生探究身边科学现象的兴趣也是科学课的教学目标,面对这 意外实验现象,该如何解释,也是引导同学们进行探讨的大好契机。我决定根据同学们已有 知识,运用逻辑推理,引导学生对观察到的现象做进一步的探究。于是我问学生:“为什么 今天摩擦过的塑料棒不能吸起碎纸屑,梳过头发的塑料梳子也不能吸起头发,而在冬天却很 容易吸起它们呢?”孩子们面面相觑,“哪是不是与天气有关啊?冬天天气怎样,现在呢?” 这下同学们向炸开了锅似的,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冬天天气又冷又干,我脱衣服的时候会 发出啪啪的响声,经常被衣服电到,现在是夏天,天气闷热潮湿,头发衣服都被汗浸湿了, 在夏天脱衣服时从来没被电过;摩擦起电是不是与湿度有关?同学们的意见不一。建议用实 验来证明,只要用梳子摩擦干头发和湿头发,就可以知道原因了。同学们发现长发女孩的发 梢比较干燥,就用塑料梳子摩擦发梢,结果发现头发发梢随着梳子飘起来,而用同样的方法 去梳出了汗的湿发却没有随梳子飘起来,用塑料棒摩擦其他的干燥物体也会吸引碎纸屑。通 过实验同学们发现:干燥的物体相互摩擦更容易产生静电。
课后,对此课我进行了反思,在引导学生直接参与探究过程中,面对教学意外,教师要 积极引导学生对意外现象进行反思,适时调整教学内容,以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引发他们 的好奇心,其实利用问题,引导学生发现其中的奥秘,挖掘探究的深度,往往也能使学生获 得意外的收获。
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 2 课

2021新教材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2.7《电路中的开关》教案

2021新教材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2.7《电路中的开关》教案

第7课《电路中的开关》【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开关可以用来连接或断开电路,控制电路中电器元件的工作状态。

2.开关有的地方需要用导体来做,而有的地方必须用绝缘体来做。

科学探究目标利用身边的材料设计并制作一个简单的开关,并用它来控制电路。

科学态度目标培养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了解所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设计并制作一个简单的开关,并用它来控制电路。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 1.回形针开关 2.简单电路学生准备:科学活动手册想一想,这些开关是怎样控制电路中的电流的通和断的?3.做个回形针开关像图中那样,用小木板、回形针和图钉做一个简易开关。

(1)把回形针伸开放在木板上,用笔在伸开的回形针两端各描一个点作为标记。

(2)先把一个图钉固定在木板的一个描点上,再用图钉把回形针大的一端固定在木板的另外一个描点上。

(3)把回形针开关连接到电路中,看看它能不能控制小灯泡的亮与不亮。

思考按照操作说明制作回形针开关如何控制电流的通和断的。

三、研讨(10分钟)1.回形针开关是怎样控制电流的通和断的?2.你还能用其他的材料和方法做一个小开关吗?你是怎样制作的,你的小开关有什么特点?根据研讨的问题进行班级讨论交流根据探索结果,通过交流最终发先电路种电流是可以被控制的。

四、拓展将红色、绿色玻璃纸分别包在小灯泡外面,并将它们与电池、导线、回形针开关连接起来,做成红绿灯。

试着用我们制作的回形针开关控制这组红绿灯。

如果想在红灯变绿,绿灯变红灯的中间再亮起一盏黄灯,应该怎么办?课后完成:制作、思考将所需的内容应用到实际生活中一、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期末复习实验综合题1.有一个带有4个接线柱的接线盒,一位同学用“电路检测器”检测后,把接线柱之间的连接状态记录在表中,结果如下:连接A—B A—C A—D B—C B—D C D通路√√√断路√√√在下图中用笔画线代替导线表示你的推测结果(有几种画几种)。

新版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全套教案

新版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全套教案

新版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20 年月教科版修订版四年级下册教材目录第一单元电1 生活中的静电现象2 点亮小灯泡3 简单电路4 电路出故障了5 导体与绝缘体6 做个小开关7 不一样的电路连接第二单元新的生命1 油菜花开了2 各种各样的花3 花、果实和种子4 把种子散播到远处5 种子的萌发6 动物的卵7 动物的繁殖活动第三单元食物1 一天的食物2 食物中的营养3 营养要均衡4 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5 面包发霉了6 减慢食物变质的速度7 食物包装上的信息第四单元岩石和矿物1各种各样的岩石2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3 岩石的组成4 观察、描述矿物(一)5 观察、描述矿物(二)6 面对几种不知名矿物7 岩石、矿物和我们1、生活中的静电现象【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生活中有很多静电现象,通过摩擦等方式可以使物体带电。

2、带同种电荷的物体相互排斥,带异种电荷的物体相互吸引。

3、电荷在电路中持续流动起来可以产生电流。

过程与方法:根据已有知识,运用逻辑推理,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合理的解释。

情感态度价值观:发展探究身边科学现象的兴趣。

【教学重点】解释静电现象【教学难点】认识正负电荷【教学准备】一把塑料梳子、碎纸屑、几个气球、绑气球的细线、挂气球的支架、静电现象的相关图片或幻灯片。

【教学过程】一、体验静电现象1、引入生活中有很多有趣的现象,看老师的表演,问:靠近纸屑,可能会出现什么?教师演示:用梳子梳干燥的头发,头发可能会怎样?----头发飘起来了。

头发为什么能飘起来呢?----出示课题:生活中的静电现象2、体验静电现象小组实验:拿出一根经过摩擦过的塑料棒,靠近碎纸屑。

发现了什么?----摩擦过的塑料棒能吸起碎纸屑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塑料棒经过摩擦,产生了静电,就把纸屑吸起来了。

3、生活中的静电现象生活中的静电现象随处可见,你知道的有哪些?二、认识电荷1、不一样的电荷1)静电既然存在于所有的物质之中,为什么我们通常感觉不到物体带电呢?认识正电荷和负电荷2)进一步研究静电现象----小组研讨解释前面的静电现象:如:塑料梳子梳理干燥的头发,梳子带负电荷,头发带正电荷,互相靠近时产生互相吸引的现象,所以头发就飘起来了。

2021新教材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2.6《导体和绝缘体》教案

2021新教材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2.6《导体和绝缘体》教案

第6课《导体和绝缘体》【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有的物质易导电,这样的物质叫做导体;有的物质不易导电,这样的物质叫做绝缘体2.导电性是材料的基本属性之一。

科学探究目标1.根据任务要求制定一个小组的研究计划,并完成设想的计划。

2.实施有关检测的必要步骤,并整理实验记录。

科学态度目标1.学会与人合作。

2.培养尊重事实的实证精神。

3.认识到井然有序的实验操作习惯和形成安全用电的意识是很重要的。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了解所学的科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通过检测认识到有的物质易导电;有的物质不易导电。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电路检测器、20种检测材料学生准备:科学活动手册进行比较。

4. 将能使小灯泡亮起来的物体放在一边,不能使小灯泡亮起来的放在另一边。

仔细观察这些物体,你能发现它们又什么异同吗?点。

三、研讨(10分钟)1.在检测的物体中,哪些能使小灯泡亮起来,哪些不能使小灯泡亮起来?我们对物体导电性的预测与实际的检测结果相同吗?我们检测的结果都一样吗?2.我们通常将那些容易导电的物体称为导体,将不容易导电的物体称为绝缘体。

在检测的物体中,哪些是导体,哪些是绝缘体?3.下图中的这些物品的哪些部分是用导体材料制成的,哪些部分是用绝缘材料制成的?为什么这样选用材料?整理检测记录分享交流、发表观点阅读安全提示:在潮湿的空气中或较强的电流下,人体、自然界中的水和大地等都将成为导体。

如果我们触及了家中使用的电路,电流就会通过人体而危及生命。

所以我们要保护好电器的绝缘部分,不能触摸导体部分,还要注意不要把水溅到电脑上。

根据探索结果,讨论哪些物体可以导电,哪些物体不可以导电。

归纳总结出导体和绝缘体的特点。

将所学的知识与生活实际结合,合理运用解释生活种的现象。

意识到安全用电的重要性一、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期末复习实验综合题1.科学探究题。

如图电路中的小灯泡不亮,请你检测一下是什么地方出故障了。

根据出现故障的原因,说说你会采取什么方法加以解决。

小学科学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6课《观察土壤》教案(2021新版)

小学科学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6课《观察土壤》教案(2021新版)

小学科学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6课《观察土壤》教案(2021新版)一. 教材分析《小学科学教科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6课《观察土壤》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土壤的组成和特性,了解土壤的多样性和重要性。

教科书通过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实验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科学思维。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对于土壤有一定的认知。

但是,对于土壤的组成和特性还需要进一步的学习。

此外,学生对于实验的兴趣较高,可以通过实验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土壤的组成和特性,知道土壤的重要性。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科学思维。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增强学生对环境的保护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土壤的组成和特性。

2.难点:如何通过实验观察土壤的组成和特性。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引导学生观察土壤的形态、颜色等特征。

2.实验法:通过实验活动,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土壤的组成和特性。

3.讨论法: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观察和实验的结果。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土壤样本,用于观察和实验。

2.准备实验器材,如放大镜、铁铲、玻璃杯等。

3.准备实验材料,如水、棉花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你们知道土壤是什么吗?土壤有什么作用?从而引出本课的主题。

2.呈现(5分钟)教师向学生展示准备好的土壤样本,引导学生观察土壤的形态、颜色等特征。

3.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活动,观察土壤的组成和特性。

实验步骤如下:a.用手触摸土壤,感受土壤的质地。

b.用放大镜观察土壤颗粒,了解土壤的细腻程度。

c.将土壤放入玻璃杯中,加入适量的水,观察土壤的溶解性。

d.将土壤放入棉花中,观察土壤的吸水性。

4.巩固(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观察和实验的结果,加深学生对土壤的认识。

小学科学教科版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2021新版)

小学科学教科版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2021新版)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设计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1.种子里孕育着新生命【教材简析】本课是本单元的起始课,重在引领学生观察种子的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

活动一:通过观察各种植物种子的外部形态,了解植物种子外部形态是各不相同的。

活动二:通过观察蚕豆种子的内部结构,认识到尽管种子的外部形态千差万别,但内部结构基本相同。

本课通过引领学生观察不同植物的种子,认识到种子是多种多样,从而进一步感受生物的多样性。

通过观察种子的内部结构,认识到尽管种子的外部形态千差万别,但内部结构基本相同,进一步构建多样性与共同性相统一的认知。

【学情分析】四年级学生对于植物的种子的外部形态已有了初步的认识,并已经掌握了一些观察方法,但对于种子的内部结构还不了解,对植物的生长变化的认识也是间接的、片面的、零散的。

本课要通过对内部结构的观察,帮助学生建立起种子中孕育着新生命的认识,学习运用解剖的方法观察生物的内部结构。

激发学生研究植物一生生长变化的兴趣。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植物种子多种多样,大小、形状等外部形态各不相同。

种子都有种皮和胚,胚是新植物的幼体,新的植物是由胚发育来的。

大部分绿色开花植物用种子繁殖后代。

[科学探究目标]能用解剖的方法研究种子的内部结构。

会运用放大镜观察种子的内部结构。

能用画图、文字等方法记录种子的内部结构特征。

能通过观察比较发现种子内部结构的共同特征。

[科学态度目标]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表现出对种子内部结构的探究兴趣。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意识到种子是人类的主要粮食资源,保护植物就是保护人类自己。

【教学重难点】[重点]能科学观察蚕豆种子的内部结构并比较准确地表达出来。

[难点]能比较准确地表达出蚕豆种子的内部结构。

【教学准备】[教师]教学课件。

[学生]干蚕豆种子、浸泡过的蚕豆种子、学生收集的其他植物的种子、放大镜、镊子、白纸等、观察记录表。

【教学过程】一、聚焦:揭示课题(预设12分钟)观察各种植物种子的外部形态[材料准备:蚕豆、黄豆、绿豆等植物种子、观察记录表一]给每组提供蚕豆、黄豆、绿豆等植物种子。

小学科学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岩石与土壤》教案(2021新版)

小学科学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岩石与土壤》教案(2021新版)

小学科学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岩石与土壤》教案(2021新版)一. 教材分析《岩石与土壤》这一课时主要让学生了解岩石和土壤的性质、分类及形成过程。

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各种不同的岩石和土壤,知道它们的特点和形成原因,从而培养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和探究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思考能力,他们对周围的自然环境有一定的认识。

但在岩石和土壤方面,可能还存在着一些模糊的认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自己去发现岩石和土壤的特性,从而加深对它们的认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岩石和土壤的性质、分类及形成过程。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和探究能力,增强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岩石和土壤的性质、分类及形成过程。

2.难点:岩石和土壤的形成过程。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观察法、实验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学习。

六. 教学准备1.学生准备:课前收集有关岩石和土壤的图片、资料。

2.教师准备:准备岩石和土壤的实物标本、实验器材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岩石和土壤的实物标本,引导学生观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问:“你们见过这些石头和土壤吗?它们有什么特点?”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各种岩石和土壤的图片,引导学生认识它们,并简单介绍岩石和土壤的分类及形成过程。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岩石和土壤的性质。

如:硬度、颜色、颗粒大小等。

学生分组进行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

4.巩固(10分钟)教师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巩固学生对岩石和土壤的认识。

如:“岩石和土壤有什么区别?”“它们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保护我们的土壤和岩石资源?学生分组讨论,并提出保护措施。

新教科版(2021年春)四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

新教科版(2021年春)四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1.1种子里孕育着新生命教学目标1.知道绿色开花植物几乎都是从种子开始新生命的。

2.引导学生收集各种植物的种子,观察并描述它们的外部特征,猜测种子的内部结构是怎样的,并且画一画我们的想法。

3.观察干燥的蚕豆和用水浸泡一天的蚕豆,了解它们的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各有什么不同,并将观察结果记录下来。

教学重点了解不同植物种子的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有什么不同以及相同之处。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干的蚕豆和用水浸泡一天的蚕豆,了解蚕豆的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各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各种植物的种子、活动手册、干蚕豆和用水浸泡了一天的蚕豆、放大镜等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同学们,我们已经研究了动物的生命过程,那么,植物的生命过程又是怎样的呢?他们身体的各个部分对于植物的生存又有什么作用呢?2.出示各种各样的植物的照片,引导学生欣赏地球上形态各异的植物。

3.从今天开始,让我们种植一株绿色开花植物,来了解植物的一生,观察记录植物的生长变化。

板书课题: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4.今天这节课,我们先来学习本单元的第1课,从孕育新生命的种子开始了解植物的一生。

板书:1.1种子里孕育着新生命二、聚焦1.出示各种各样的绿色开花植物,引导学生看一看,并说一说这些绿色开花植物的名称。

2.教师引导:同学们,绿色开花植物几乎都是从种子开始新生命的。

那么,这些绿色开花植物的种子又有什么特征呢?3.出示一些绿色开花植物的种子,引导学生看一看,并说一说这些种子是哪些植物的?三、探索活动一:观察各种植物种子的外部特征1.同学们,课前老师让大家收集一些植物的种子,带到学校来,下面请同学们展示一下自己带来的种子。

学生展示自己带来的各种植物的种子。

2.教师提出要求:同学们带来的种子真是各种各样,下面我们来仔细观察这些植物的种子,来描述一下它们的外部特征。

3.重点引导学生观察黄瓜、番茄、苹果、冬瓜、枣子等常见植物的种子。

小学科学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4课《茎和叶》教案(2021新版)

小学科学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4课《茎和叶》教案(2021新版)

第4 课茎和叶【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植物的叶在茎上的分布有利于接受更多的阳光。

2.植物的茎有运输水分和养料的作用。

3.植物的叶有吸收阳光和蒸腾水分的作用。

[科学探究目标]1.有依据地对植物茎的作用进行猜测。

2.在教师指导下设计实验,研究植物茎的作用。

3.用适宜的方式描述实验的结果。

[科学态度目标]激发研究植物的兴趣。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意识到植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知道保护植物就是保护人类自己。

【教学重点】能用实验的方法证实植物的根有运输水分的作用,认识到植物的叶有吸收阳光和蒸腾水分的作用。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一段凤仙花的茎叶、红色素水、烧杯、单面刀片;黑色纸、燕尾夹;塑料袋、细线;课件。

[学生准备]种植的凤仙花,学生活动手册【教学过程】一、导入我们种植的凤仙花已经破土而出,长成了幼苗。

茎越长越高,叶也越来越多。

茎和叶对植物生存分别有什么作用呢?二、聚焦首先从小组成员栽培的凤仙花中选择生长状态最好的一株,观察它的形态特征。

方法指导:1.测量凤仙花植株的高度。

2.数一数一株凤仙花上叶片的数量。

3.从不同角度观察凤仙花叶在茎上的分布情况。

4.画出凤仙花叶在茎上分布的样子。

观察结果:凤仙花植物的叶在茎上是交叉生长的,从上往下看每一层叶子都是交叉排列,伸向四面八方,叶子这样的生长状态可以最大限度地接受到太阳光。

三、探索引导语:我们知道了凤仙花随着植物的生长,茎不断长高长粗,它总是将植物的根和叶连在一起。

那么植物茎在植物的生长过程中到底起什么作用呢?茎内是什么样的,能使得它承担这样的功能呢?请你根据前面学习的根有吸收水分的作用和对叶的观察大胆的推测一下茎的作用,并把你的想法记录下来。

任务一:探索茎的作用从外部观察茎的变化取一段凤仙花的茎叶,放到装有红色素水的烧杯中,放置大约 30 分钟,观察凤仙花茎的变化。

通过观察,我们可以看到凤仙花的茎变红了,叶也慢慢变红了。

我们可以推出红色素水是通过茎到达叶的,到底是否如此呢?我们来进一步实验,观察茎的内部变化。

小学科学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6课《果实和种子》教案(2021新版)

小学科学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6课《果实和种子》教案(2021新版)

小学科学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6课《果实和种子》教案(2021新版)一. 教材分析《果实和种子》这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通过观察和实验,让学生了解果实和种子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对植物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是对于果实和种子的形成过程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实物展示、实验等方式,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果实和种子的形成过程。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果实和种子的形成过程,知道植物的生长过程。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和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的热爱,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果实和种子的形成过程。

2.难点: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

五. 教学方法采用观察法、实验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积极思考。

六. 教学准备1.准备果实和种子的实物样本,用于观察和实验。

2.准备实验器材,如放大镜、解剖刀等。

3.准备相关的教学课件和资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果实和种子的实物样本,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知道这些是什么吗?它们有什么特点?”从而引出本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植物的生长过程,包括开花、结果、种子成熟等过程,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果实和种子的形成过程。

教师引导学生使用放大镜、解剖刀等实验器材,进行观察和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果实和种子的形成过程。

4.巩固(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总结果实和种子的形成过程,以及植物的生长过程。

教师引导学生用简洁的语言进行表达,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5.拓展(5分钟)学生自由发言,分享自己对植物生长过程的认知和感受。

教师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6.小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强调果实和种子的形成过程,以及植物的生长过程。

2021新教材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3.5.岩石、沙和黏土教案

2021新教材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3.5.岩石、沙和黏土教案

5.岩石、沙和黏土一、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 岩石碎裂后会形成沙、黏土。

● 岩石、沙和黏土的特征各不相同。

科学探究目标● 能够观察、比较岩石、沙和土壤三者的不同特征。

● 能够根据事实对岩石的变化进行推测。

科学态度目标● 敢于根据观察到的现象,提出猜想,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

● 建立自然界的事物在不断变化的观点。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热爱自然,意识到大自然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一、教学过程(一)聚焦由于太阳、风、水、地震和火山等的作用,自然界中许多大块的岩石可能碎裂,它破碎后会形成什么?它和砂以及黏土又有什么关系呢?下面我们就来一起学习关于岩石、沙和黏土的知识。

(二)探索1.我们从什么地方可以找到岩石、沙和黏土?(小区花坛、沙漠、工地等等)2.比较岩石、沙和黏土(1)看:把岩石、沙和黏土放在白纸上,先用肉眼观察,再用放大镜观察。

发现:岩石是灰黑色的,形状不规则,最大;沙是棕黄色的,里面有小石粒,;黏土是浅黄色的。

(2)闻:分别闻一闻岩石、沙和黏土,感觉有什么不同。

发现:岩石无明显气味;沙无明显气味;黏土有明显气味。

(3)摸、捻:用手触摸岩石、沙和黏土,感觉有什么不同。

发现:岩石颗粒最大,沙颗粒较小,黏土颗粒最细密。

(4)团球散落:试着分别把潮湿的沙和黏土团成小球,观察经过多长时间它们能平摊在纸上。

发现:沙最先散落,黏土基本不散落,从而说明沙比黏土黏性差。

(5)涂痕:用手指分别蘸少量潮湿的沙和土壤,在白纸上图痕,用手抖一下纸。

发现:沙掉下来了,没有留在纸上,黏土牢牢粘在纸上,没有掉落,再次证明沙比黏土黏性差。

(三)研讨1.经过观察,你知道岩石、沙和黏土各有什么特征?(对照表格简单复述)2.经过观察,你推测大自然中的岩石会如何变化?(岩石可能会向土壤进行转化)一、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期末复习实验综合题1.把小灯泡各部分的名称和对应的部位连接起来。

【答案】【解析】【解答】小灯泡从上到下的结构分别是:玻璃泡、灯丝、连接点、金属架和连接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