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名词解释
美学名词解释(修订版)
一、名词解释1、美学: 美学是关于审美现象的综合性的人文科学,是将以艺术活动为典范的现实审美活动作为研究对象的学问,是一门以人类生存实践为出发点,通过集中审视社会性的审美关系和历史性的审美活动,对审美主客体,审美形态,审美经验,艺术存在和审美及审美教育等进行思考,解释和论述的学科。
/美学是一门关于审美现象的学科。
它以丰富的现实的审美活动和集中体现审美活动的最典型和最高级的艺术活动为研究对象。
美学展开的是对审美关系中主体与客体以及二者之间复杂内容的研究。
2、美学研究对象:以艺术为主要研究对象,并通过艺术来研究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进而研究各种审美对象、美感经验、审美意识、审美范畴和美学思想。
总之,美学作为一门关于审美现象的学科,其主要研究对象是以艺术活动为典范的现实的审美活动。
3 、非理想型生存:所谓“非理想型生存”又可以称之为人的“非理想性的人生实践”。
它是指人以其背离“人以一种全面的方式,也就是说,作为一个完整的人,占有自己的全面的本质”而体现出来的人生实践。
4、理想型生存:所谓“理想型生存”,也可以称之为“理想性的人生实践”。
它是指人的实践活动中,“人以一种全面的方式,也就是说,作为一个完整的人,占有自己的全面的本质”5、主客二分的生存模式:主客二分,又叫主客关系。
就是把世界万物看成是与人处于彼此外在的关系之中,并且以我为主体,以他人它物为客体,主体凭借着认识客体的本质、规律来征服客体,使客体为我所用、从而达到主体与客体的统一。
6、异化生存方式:7、功利性:8、审美主体: 在审美活动中进行主动审美活动的人为审美主体。
9、审美对象:在审美活动中,被进行审美活动的人注意、关照、欣赏的客观实体为审美客体,即审美对象。
10、审美关系: 就是植根于人与世界存在关系的、借助感性形式建构起来的、自由的情感体验关系。
11、审美惊异: 就是人在一定的现实境遇中由于与客体对象的直接契合所产生出来的一种迥异于日常生活经验的特殊心境。
美学名词解释
美学名词解释1、美学:美学是对现实中以艺术活动为典范的审美活动进行思考、解释的学说和理论。
它展开的是对审美关系中主体与客体,以及二者之间复杂内容的研究。
2、美学研究对象:在美学史上,对美学的研究对象存在有分歧意见。
表现在当代中国美学研究现状方面,形成了四种观点:一是认为以美为研究对象。
二是认为以艺术为研究对象。
三是认为以审美经验和人的审美心理为研究对象。
四是认为以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为研究对象。
我们认为美学的研究对象应是现实中以艺术活动为典范的审美活动。
3 、非理想型生存:所谓非理想性生存,是指人以其背离“人以一种全面的方式,也就是说,作为一个完整的人,占有自己的全面的本质”而体现出来的有限的、片面的人的生存方式。
4、理想型生存:所谓理想型的生存是指,人以一种全面的方式,占有自己的全面的本质,自由的诗意的生存的生存状态。
5、主客二分的生存模式:主客二分的生存模式,就是指人的生存实践使现实的人陷入一种“思”的生存状态之中,从而导致生存实践缺少诗意,陷入局限的,非本真的生存状态。
6、异化生存方式:异化生存方式是指人在现实生活中人与对象的双向关系变成了为自己的对象所支配的单向关系,对象成为与他相对立的异己力量,他灌注到对象中去的生命作为敌对的和异己的力量同他相对抗。
人的生存陷入到完全囿于一种“尺度”的生存、一种非人性的物的生存。
处在异化生存方式中的人,他的生命的表现成为他的生命的丧失。
7、功利性:功利性在美学中表征的是,人“与人的真正自由本性相疏离的单向度的片面的存在。
”在这种存在中,对象世界仅仅具有现实的有限的意义。
囿于功利态度的制约,主体把对世界的有限把握当作完整的生存的把握,由此则遮盖了存在意义。
功利性的主体生存,意味着主体的局限性生存或非理想性生存,它不能形成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审美关系。
8、审美主体:审美主体是指在当下形成的对特定审美对象进行审美观照,并与之构成特定审美关系、产生美感的人。
9、审美对象:所谓审美对象是指在当下形成的为特定审美主体所观照,并与之构成特定审美关系的具体可感的自然、艺术社会等多种多样的对象。
美学的名词解释
美学的名词解释美学的意思是什么呢?怎么用美学来造句?下面是小编为你整理美学的意思,欣赏和精选造句,供大家阅览!美学的意思美学是以对美的本质及其意义的研究为主题的学科,是哲学的一个分支。
研究的主要对象是艺术,但不研究艺术中的具体表现问题,而是研究艺术中的哲学问题,因此被称为“美的艺术的哲学”。
美学的基本问题有美的本质、审美意识同审美对象的关系等。
美学一词来源于希腊语aesthesis。
最初的意义是“对感观的感受”。
由德国哲学家亚历山大·戈特利布·鲍姆加登首次使用的。
他的《美学(Aesthetica)》一书的出版标志了美学做为一门独立学科的产生。
[1]直到19世纪,美学在传统古典艺术的概念中通常被被定义为研究“美”(Schönheit)的学说。
现代哲学将美学定义为认识艺术,科学,设计和哲学中认知感觉的理论和哲学。
一个客体的美学价值并不是简单的被定义为“美”和“丑”,而是去认识客体的类型和本质。
美学造句欣赏1. 兄弟啊,朱光潜老先生要是看见你的话,他肯定会放弃美学研究的!2. 美育者,应用美学之理论于教育,以陶养感情为目的者也。
蔡元培3. 任何一种建筑,最初都是实用的。
它的美学意义是附加的。
但是,随着岁月的流逝,在实用性和美学之外,它还会产生第三种意义,那就是成为一座城市的精神符号。
4. 真正的艺术品包含着自己的美学理论,并提出了让人们藉以判断其优劣的标准。
歌德5. 美育者,应用美学之理论于教育,以陶养感情为目的者也。
……美育者,与智育相辅而行,以图德育之完成者也。
6. 纽约亦步亦趋地跟从着欧洲现代主义者的功能美学,城市很快就被亮闪闪的由玻璃和钢搭建成的国际风格的写字楼占领了。
7. 以上说明,中国少数民族的文艺理论和美学思想是十分丰富而多彩的,是中华文艺理论和美学思想宝库中光彩夺目的珠玉,它们为中华文艺理论和美学思想的丰富、发展和繁荣作出了独特贡献。
8. 美学是人类感性精神现象学,从丰富复杂的现实生命活动中分析审美要素,从浩如烟海的器物与中爬梳审美的蛛丝马迹,确是一桩苦役,但不下如此功夫,中国美学研究便无以深化,永远只能处于前科学阶段。
美学(名词解释、简答、论述)
名词解释1.美学的研究对象:是体现着人和世界的审美关系的一切审美现象或审美活动。
2.美学的学科性质:是一门研究审美现象即审美活动的综合性的人文学科。
3.鲍姆嘉登:德国理性主义哲学家、美学家,1750年出版的学术专著《美学}--书,宣告了美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正式成立,被美学界尊崇为“美学之父”。
5美学思想:是思想主体对审美现象某些本质、特征、规律比较自觉的理性认识,以明确的理论观点和概念范围来表述自觉、系统的理论性思考。
6.美学学科:奠基于审美意识和美学思想,但它是以审美现象为专门课题,从整体上独立地、系统地思考审美现象所获得的理论体系。
美学学科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确立,有两个重要标志:一是有专门的、系统的美学著作问世;二是形成了独立的、区别于其他学科的研究对象和范围。
学界公认,美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形成以德国哲学家鲍姆加登1750年出版的《美学》一书为标志。
7.实践概念:马克思的实践概念是在继承和批判西方传统实践观念,特别是德国古典哲学的实践概念的基础上形成发展起来的。
他坚持把实践理解为“人的感性活动”,理解为人类自我创化并变革世界的现实活动,理解为人的整个社会生活世界的根本基础。
他科学地指出,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这里,实践概念覆盖了人的全部社会生活,既包括最基础的物质生产活动,又包括政治活动、道德活动、艺术审美活动和其他种种精神生产活动,以及人们广大的日常生活活动。
8.审美境界:一般是指在生活和艺术中出现的审美情境,它具体体现为情和景、心与境、主体与客体、感性与理性的“交融”,即我们中国美学所说的“物我两忘”、“天人合一”。
9.审美关系:是人与世界复杂多样关系中的一种特殊的精神性关系,是人对世界借助感性形式建构起来的、自由的情感体验关系。
10.美学:这一名词源于德国哲学家鲍姆嘉登,他是理性主义哲学的代表人物,为了修正唯理主义哲学忽视感性思想的偏向,鲍姆嘉登创立了美学这门关于感性认识的学科。
美学名词解释
1、崇高作为审美形态,它主要指对象以其粗犷、博大的感性形态,劲健的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雄伟的气势,给人以心灵的震撼,使人惊心动魄、心潮澎湃,进而受到强烈的鼓舞和激越,引起人们产生敬仰和赞叹的情怀,从而提升和扩大了人的精神境界。
在审美意象的形式构成上,崇高往往具有粗犷博大的感性形态。
2、灵感是艺术家在意象创造中,由于各种心理机制、功能处于高度协调的自由状态而突然生成的精神昂奋、注意集中、情绪激动、想象力空前活跃的一种思维活动的境界。
3、气韵中国美学思想中的一种审美形态。
其特征是审美对象洋溢着一股不可抑制的生命的活动,源源不断地流淌出来,而且这种生命的波动又具有一定的节奏和规律性,形成美的形象和美的感受,并且在文字、线条、色彩和声音等表现形式之外,给人留下很多联想和回味的余地。
4、自然的人化人化自然是马克思提出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美学观点,马克思以此来描述客观的自然界不断进入人的活动,被人社会化、人化的过程。
马克思认为,人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将自己的本质力量作用于自然,使自然与人的关系从完全“异己的、对立的”关系,转化为被人类所认识、改造、利用、支配的关系,自然界在越来越广泛的意义上成为人化了的自然,人由此确立自己的存在。
自然的人化使人得以从审美的角度把握自然,自然界因此而具有了审美上的意义。
5、自然美指自然事物的美,它是社会性与自然性的统一。
社会性指自然美的根源于人类社会生活的实践,自然性是指自然事物的某些属性和特征是形成自然美的必要条件。
6、优美是理想人生境界与人生存在实践完满统一的现实呈现和展示,是和谐化一的人生存在至境。
7、通感人是一个有机的生命整体。
它们之间并不是相互割裂、互不相通的。
一种感官的变化,常会引起其他感官的变化。
它们之间还有协作,还有相互的影响和沟通。
这种感觉现象就是通感。
8、艺术品是精神性的人工制品,是艺术家审美创造活动的结晶,也是艺术家对世界审美关系的感性显现和凝定,它一旦进入接受者的审美欣赏活动,与接受者建立起审美关系,便生成、显现为最高层次的审美对象。
美学原理
美学原理一、名词解释美学:美学是德国哲学家鲍姆加通在1750年首次提出来的,归纳起来,美学有以下定义:美学是关于美的科学;美学是艺术哲学;美学是以审美经验为中心研究美和艺术的科学;美学是关于对美学词汇进行语言分析的科学;美学是关于审美价值的科学。
优美:亦称“秀美”。
美学范畴之一。
与“崇高”相对。
指事物呈现出婉约柔和、纤巧雅致的特性,以此唤起人们亲切、愉悦、平和、自由的审美感受。
崇高:是一个与优美相对的美学范畴,崇高是以人力反抗自然、以人性反抗兽性、在挑战拼搏抗争中获得的精神愉悦,是实践主体的巨大精神力量的表征。
丑:事物的否定性审美价值。
违反社会目的是丑在内容方面的特征,与伦理学领域中的否定性道德价值“恶”相联系;背离客观规律是丑在形式方面的特征,与认识领域中的否定性认识价值“误”相联系。
丑所引起的审美经验是一种否定性情感,它使主体产生痛苦、压抑、惊骇、厌恶等。
荒诞:荒诞作为一种审美形态,是西方现代社会与现代文化的产物。
荒诞是人异化和局限性的表现,也是现象和本质分裂,动机与结果的背离,往往以非理性和异化形态表现出来,现实中的荒诞是审美活动范畴中荒诞的根源,荒诞审美形态是对现实中荒诞人生时间以审美的方式进行反思和批判。
荒诞是对人生的无意义的虚无性的审美感悟。
二、简答1、美是什么?(优缺)美的定义众说纷纭,但概括归纳起来不外五个方面:(一)美在客观说。
这种理论最初注重美的自然属性的研究,发现了有关和谐、比例、对称、多样统一等美的外观形式法则。
后来侧重于社会美的研究,对美与生活的关系等问题有精辟的论述。
代表人物有狄德罗和车尔尼雪夫斯基等。
(二)美在主观说。
认为美是人的意识、情感活动的产物或外射表现,这种理论在审美意识、审美心理、审美感情方面做了较为深入的探讨。
代表人物有休谟、康德、柯罗齐等。
(三)主、客观关系说。
认为美既不在客观,也不在主观,而在二者的结合中。
但在论说中有倾向于客观的,也有倾向于主观的。
自考——《美学》名词解释题汇总
自考——《美学》名词解释题汇总三、名词解释1.美学的研究对象:是表达着人和世界的审美关系的一切审美现象或审美活动。
2.美学的学科性质:是一门研究审美现象即审美活动的综合性的人文学科。
3.鲍姆嘉登:德国理性哲学家、美学家,1750年出版的学术专著《美学》一书,宣告了美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正式成立,被美学界尊崇为“美学之父”。
4.审美意识:指人类在生存理论中萌发出来的有某种不明晰审美追求的意识,它往往通过详细感性的审美活动表达出来,缺乏明确而系统的理论表述,故而不成熟,不自觉。
审美意识可分为初级审美意识和高级审美意识。
5美学思想:是思想主体对审美现象某些本质、特征、规律比较自觉的理性认识,以明确的理论观点和概念范围来表述白觉、系统的理论性考虑。
6.美学学科:奠基于审美意识和美学思想,但它是以审关现象为专门课题,从整体上独立地、系统地考虑审美现象所获得的理论体系。
美学学科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确实立,有两个重要标志:一是有专门的、系统的美学著作问世;二是形成了独立的、区别于其他学科的研究对象和范围。
学界公认,美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形成以德国哲学家鲍姆加登1750年出版的《美学》一书为标志。
7.理论概念:马克思的理论概念是在继承和批判西方传统理论观念,特别是德国古典哲学的理论概念的根底上形成开展起来的。
他坚持把理论理解为“人的感性活动”,理解为人类白我创化并变革世界的现实活动,理解为人的整个社会生活世界的根本根底。
他科学地指出,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理论的。
这里,理论概念覆盖了人的全部社会生活,既包括最根底的物质消费活动,义包括政治活动、道德活动、艺术审美活动和其他种种精神消费活动,以及人们广阔的日常生活活动。
8.审美境界:一般是指在生活和艺术中出现的审美情境,它详细表达为情和景、心与境、主体与客体、感性与理性的“交融”,即我们中国美学所说的“物我两忘”、“天人合”。
9.审美关系:是人与世界复杂多样关系中的一 -种特殊的精神性关系,是人对世界借助感性形式建构起来的、自由的情感体验关系。
美学
一.解释美学: 1.研究对象:(1)鲍姆嘉通认为,美学的对象就是研究美,就是认识感性认识的完善。
(2)黑格尔认为,美学对象就是研究美学的艺术,她强调艺术美。
(3)车尔尼雪夫斯基强调对现实美的研究,强调艺术对显示的美学关系一名词解释1、什么是美学:美学是一门人文学科,是一门关于人的审美价值的学科。
与社会的各个方面都有着各种各样的联系。
研究的是人与现实的审美关系,这就是说,人与现实的审美关系的建立必定以人的审美价值论态度为前提,因此从根本上说,美学就是一门关于人的审美价值的学科。
2、崇高:崇高是美的一种范畴,又称壮美。
它主要指对象以其粗犷、博大的感性形态,劲健的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雄伟的气势,给人以心灵的震撼,进而受到强烈的鼓舞和激越,引起人们产生敬仰和赞叹和情怀,从而提升和扩大人的精神境界。
(有让人惊喜或惊奇的力量)3、优美:优美是一种美的范畴,又称秀美、纤丽美、阴柔美、典雅美等。
是指一种小巧、光滑、柔和的能引起人的愉悦的审美对象。
如小桥流水、风和日丽等。
2.美学思想美学思想人类审美实践和艺术实践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是对人类审美实践和艺术实践的哲学概括。
人类早期的美学思想散见于古代大量的文论、画论、书论、乐论及哲学、历史等著作中。
这些不具备系统的理论体系的美学思想往往凝聚、结晶为某些美学范畴和美学命题,是美学产生的基础,但还不是作为独立学科的美学。
P2.3、结合具体实例,论述‘丑的如此精美’的原因。
(丑的美学意义或审美价值)“丑得如此精美”是法国著名雕像家罗丹的助手葛赛尔说得,他欣赏了罗丹的雕像作品《老妓》(欧米哀尔)后发出了如此的赞叹。
欧米哀尔是一个非常美丽的妓女,以至于诗人维龙歌颂她,称之为‘美丽的欧米哀尔’,但罗丹却将之雕刻成一个年老色衰,干瘪丑陋的‘老妓’。
生活中的美,在罗丹的手中却又“丑的如此精美”,变成了艺术中的美,几个转折,说明生活丑与艺术美之间的曲折的关系。
1)丑是一种否定性价值,是艺术美的对应面,其外在组织形式零乱,违背自身发展规律,使人产生厌恶或反感心理。
美学
一、名词解释。
1.美学思想:美学思想是人类审美实践和艺术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是对人类审美实践和艺术实践的哲学概括。
2.美学:美学是研究美、美感、审美活动和美的创造活动规律的一门科学。
是以对美的本质及其意义的研究为主题的学科。
美学是哲学的一个分支。
研究的主要对象是艺术,但不研究艺术中的具体表现问题,而是研究艺术中的哲学问题,因此被称为“美的艺术的哲学”。
美学的基本问题有美的本质、审美意识同审美对象的关系等。
3.摹仿说:认为艺术是对现实世界的模仿,在西方影响极大。
它的合理性在于,始终把艺术与现实世界紧密的联系在一起,把艺术看成是再现和认识世界的一种特殊方式。
它的缺陷在于忽视了艺术自身的审美特质,忽视了艺术创造的主体性和表现性,因而未能全面揭示艺术的本质。
4.游戏说:“游戏说”是由18世纪德国哲学家席勒和19世纪英国哲学家斯宾塞提出的,这种观点认识,审美活动起源于人类所具有的游戏本能,这种观点肯定了人们只有在满足了基本物质生活需要的条件下,才可能有艺术活动和审美活动,并将艺术和“游戏”联系在一起,在某种程度上揭示了艺术主要是为了满足人们的精神需要、具有超功利性等特性。
但是这种观点把游戏看作人和动物共有的本能,是错误的,它脱离人类的社会实践来解释审美发生的根源,所以未能揭开审美发生的真正奥秘。
5.自然美:所谓自然美,就是各种自然事物呈现的美,它是社会性与自然性的统一。
它的社会性指自然美的根源在于实践,它的自然性指自然事物的某些属性和特征(如色彩、线条、形状声音等)是形成自然美的必要条件。
6.社会美:社会美是社会事物、社会现象、社会生活的美,它经常表现为各种积极肯定的生活形象。
7.造型艺术:是指运用一定的物质资料(如颜料、纸张、泥石、木料等),通过塑造静态的视觉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表现艺术家思想情感的一种空间艺术,也是一种静态的视觉艺术。
主要包括绘画艺术、雕塑艺术、摄影艺术、书法艺术等。
8.实用艺术:是指以实用为目的,同时又具有较强的审美性的艺术种类。
美学名词解释
18、审美对象的开放性所谓开放性,就是说审美对象具有不确定性和不可穷尽性。审美对象既是有限的、确定的,但又具有无限性和不可确定性。一方面,任何审美对象都不能离开一定的“物”,但它只是一种意象或者说幻象;另一方面,真正的审美对象富有浓郁诗意是能够唤起人的审美意识,能使人闻之动心、品之无极,启迪人做无穷的追索和探寻。
《美学》名词解释
一、1、审美人类对现实世界产生了美的意识的现象和活动。
2、美学学科是一门关于审美现象的综合性的人文学科。
3、人文个科学门类。
4、审美意识人类在生存实践中萌发出来的有某种不明晰的审美追求的意识。
5、美学在人类审美意识发展到一定阶段,1750年,由德国哲学家鲍姆嘉登出版的《美学》一书为标志的,专门研究人与世界的审美关系的一切审美现象的一种学问。
二、1、审美需要指人作为一种有生命有意识的社会存在物所内在具有的,渴望在对象化的活动中能动的实现自己、肯定自己,并按照自己的人生理想去自由而完整的发展自己的精神要求,是在人的劳动不断深化的过程中,随着人的精神能力的发展而逐步生成的,是人的本质力量的一种新的充实和新的显现。
2、审美理想是主体心目中关于完善的美的观念,是始终显现在具体的审美表象之中的。是主体通过想象在头脑中构造出来的理想形态的美,是主体通过自己想象力和理解力的协调运作创造出来的。审美理想在主体的审美心理结构中处于最高的位置,它一旦形成就具有很高的稳定性,必然会在主体的审美活动中发挥着持久而重要的作用。
15、艺术品是精神性的人工制品,是艺术家审美创造活动的结晶,也是艺术家对世界审美关系的感性显现和凝定,它一旦进入接受者和审美欣赏活动,与接受者建立起审美关系,便生成、显现为最高层次的审美对象。
美学的名词解释是
美学的名词解释是美学是研究美的哲学学科,也是一门探究审美现象和美的本质的学科。
美学不仅仅关注艺术作品,还关注日常生活中所感知到的美。
它试图回答关于美的定义、美的标准以及美的体验的问题。
美学涉及领域广泛,包括美的认知、审美观点、美的情感和创造力等。
一、美的定义美的定义一直是美学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
不同学者和文化背景对美的定义有不同的观点。
其中一种观点认为,美是一种客观存在,具有普遍性和不变性。
这种观点主张美是独立于人的意识和主观感受的。
另一种观点则认为,美是主观的,取决于个体的审美情趣和文化背景。
无论美是客观还是主观,美的定义都必须考虑到审美经验和美的创造力。
二、美的标准美学研究着美的标准,试图确定何为美的标准和评判美的尺度。
在不同的文化和艺术传统中,美的标准有所不同。
例如,在西方艺术中,尺寸、比例、对称和构图等因素被认为是衡量美的标准。
而在东方传统艺术中,追求内涵、意境和空灵等美的特征更受重视。
尽管美的标准因文化而异,但人们对于美的追求是共通的。
三、美的体验美学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是美的体验。
美的体验是指人们对美的感知和情感体验。
当我们感受到美时,会产生愉悦、享受和赞美的情感。
美的体验可以通过感官觉知,如观赏艺术品、听音乐和品味美食等途径获得。
同时,美的体验还包括心灵层面的思考与反省,如对艺术作品的解读和理解以及对自然景观的沉思等。
四、美的创造力美学研究还探讨美的创造力,即艺术家和创造者在创作过程中如何表达美。
艺术家通过各种艺术形式和媒介来传达他们对美的理解和感知。
美的创造力是艺术创作中的核心任务,它要求创作者具备创造力和艺术技巧,以达到表达自己对美的独特见解的目的。
美的创造力不仅存在于艺术作品中,也可以在日常生活中的设计和创新中体现。
五、美和人类文明美学的研究对于人类文明的发展和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美的追求是人类文化和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研究和理解美,人们能够更好地欣赏和创造美,提升审美品味和创造能力。
美学的名词解释
美学的名词解释美学是一门关于美的研究,涉及到审美经验、审美价值和审美理论等方面的内容。
美学主要研究美的本质、美的标准以及美的感受和评价等问题。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文化背景中,美的定义和理解会有所不同,但美学的核心问题始终是人们对于美的主观感受和客观评价。
美学的核心概念包括美感、表现、艺术、审美经验和美的哲学等。
美感是人类对于美的感知能力,是通过感官来感知和享受美的体验。
表现是艺术家通过艺术形式来表达美的方式,可以是绘画、音乐、文学、雕塑等艺术形式,也可以是日常生活中的建筑、设计和服饰等。
艺术是美学的重要研究对象,它是人们通过创造和表达来呈现美的一种形式。
艺术包括视觉艺术、音乐艺术、文学艺术、舞蹈艺术等,通过不同的艺术形式表达人们对于美的理解和创造力。
审美经验是人们对于美的感受和体验,涉及到知觉、情感和理解等方面。
审美经验可以是对于艺术作品的欣赏,也可以是对于自然景观、人物形象等的感受和评价。
审美经验是一种主观体验,不同的人可能因为文化背景、教育经历和个人偏好等因素会有不同的审美评价。
美的哲学是美学探讨的重要内容,它关注对于美的本质和价值的理性分析和探讨。
美的本质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涉及到客观存在、形式结构和主观感受等方面。
美的价值涉及到美的权威性和价值感受,既包括对于美的意义和意义,也包括对于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实现。
美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描述分析、比较研究、历史研究、实证研究和形而上学研究等。
美学理论的发展和演变也与社会、文化和科技的进步相互关联,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和地区的审美观念和审美实践。
总的来说,美学研究美的本质、价值和经验等问题,是人们对于美的感知、理解和评价的科学探索,也是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实现的重要支持。
通过美学的学习和研究,人们可以不断提升自己的审美能力和情感体验,更好地欣赏和理解美,也可以为创造和传播美做出贡献。
美学名词解释汇总
美学名词解释汇总美学是研究艺术和美的学科,它涉及到了审美体验、美的观念和美的价值等方面。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美学名词的解释:1. 审美体验:指个体在感知和欣赏艺术作品或其他美的事物时所经历的感受和情感的过程。
审美体验:指个体在感知和欣赏艺术作品或其他美的事物时所经历的感受和情感的过程。
2. 美感:是指人们对于美的直观感知和理解。
美感是一种主观体验,每个人的美感可能会有所不同。
美感:是指人们对于美的直观感知和理解。
美感是一种主观体验,每个人的美感可能会有所不同。
3. 美学理论:是关于美和艺术的系统性研究。
它探讨了美的本质、美的规律和美的价值等问题。
美学理论:是关于美和艺术的系统性研究。
它探讨了美的本质、美的规律和美的价值等问题。
4. 审美标准:用于评价艺术作品或其他美的事物好坏的准则或规范。
审美标准:用于评价艺术作品或其他美的事物好坏的准则或规范。
5. 艺术:是通过创造性的方式来表达思想、情感和想象力的一种文化形式。
艺术可以包括绘画、音乐、舞蹈、戏剧等多种表现形式。
艺术:是通过创造性的方式来表达思想、情感和想象力的一种文化形式。
艺术可以包括绘画、音乐、舞蹈、戏剧等多种表现形式。
6. 美学经验:指个体通过观察、体验和思考艺术作品和其他美的事物而积累的知识和经验。
美学经验:指个体通过观察、体验和思考艺术作品和其他美的事物而积累的知识和经验。
7. 美学批评:是对艺术作品进行评价、分析和解释的过程。
美学批评既可以关注作品本身的品质,也可以探讨作品与社会、历史和文化等背景之间的关系。
美学批评:是对艺术作品进行评价、分析和解释的过程。
美学批评既可以关注作品本身的品质,也可以探讨作品与社会、历史和文化等背景之间的关系。
8. 形式美学:关注艺术作品的形式特征,如线条、颜色、形状、节奏等。
形式美学强调作品内在的构成和结构。
形式美学:关注艺术作品的形式特征,如线条、颜色、形状、节奏等。
形式美学强调作品内在的构成和结构。
9. 象征美学:强调艺术作品所表达的意义和象征。
美学的名词解释
美学的名词解释美学是研究美、审美和艺术的学科,涉及对美的本质和价值的探讨。
它试图解释美的概念,研究美的感知和体验,并探索艺术的创作和欣赏过程。
本文将探讨美学的核心概念,并尝试解释其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
美学最早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对美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柏拉图认为美是精神世界的投射,是理念和观念的体现。
而亚里士多德则注重实际经验,认为美是根据一定的规则和比例所产生的良好结构。
这两种观点共同奠定了美学研究的基础。
美学关注的主要对象是艺术。
艺术是人类创造的一种表达形式,通过形式和表现来传达情感、思想和经验。
美学探讨了艺术作品的特征和价值。
艺术作品可以是绘画、音乐、文学、舞蹈、戏剧等各种形式。
美学家试图了解艺术作品如何影响人们的感知和情感,并通过艺术创作和欣赏的过程来探索人类对美的追求。
在美学中,审美是一个重要的概念。
它涉及对美的感知和评价。
审美经验是人们对艺术作品的直接感受和情感反应。
审美价值则是对艺术作品的评价,包括对其美的程度和艺术家的创造力的认可。
审美价值因时代、文化和个人的差异而有所不同。
美学也关注对美的理论和定义。
美的概念是主观而复杂的。
不同的美学家提出了各种不同的理论和定义。
有些人认为美是客观存在的,是一种普遍适用的标准。
而另一些人则认为美只存在于个体的主观感受中。
这些不同的观点反映了不同的哲学和文化传统。
在现代社会中,美学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美学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艺术作品。
通过分析艺术家的创作技巧和表达意图,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作品的内涵和背后的情感。
美学还可以帮助我们培养审美意识和批判性思维,提升我们的审美能力。
此外,美学也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美学的原则和理论可以应用于日常生活中的各个领域,如设计、建筑、服装和广告。
通过运用美学原则,我们可以创造出更美观、功能更强大的产品和环境,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
最后,美学也在教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美学名词解释
一、名词解释1.美学:美学是一门关于人的审美价值的人文学科。
它要研究的是人类独有的审美活动和审美现象。
2.劳动说:关于审美起源问题的一种理论,马克思主义持这一观点。
具体而言,包含的观点有:社会实践创造了美,美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
人的审美观念是与物质生活方式相适应,由物质生活方式决定的。
原始艺术活动是从原始劳动演化出来的,审美活动是为了表达劳动的喜悦,而且审美活动的内容主要就是劳动生活。
3.文化:广义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实践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狭义指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
作为意识形态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又作用于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
随着民族的产生和发展,文化具有民族性。
每一种社会形态都有与其相适应的文化,每一种文化都随着社会物质生产的发展而发展。
社会物质生产发展的连续性,决定文化的发展也具有连续性和历史继承性。
4.艺术美:艺术美是指以艺术作品形态存在的审美对象,他是人类专门为了审美而创造的对象。
艺术美是审美的最高形态,具有非功利的性质,它的原型是神话传说和巫术仪式,在文明时代转换为艺术。
5.巫术说:认为艺术起源于原始民族的巫术活动的一种理论。
巫术活动所创造的艺术具有双重的意义,它既能够增加巫术效果的气氛、情绪与形象的逼真,又能够使这种摹仿的外观创造及情绪宣染将人们带入一种幻觉真实,从而导引出一种愉快的感觉,最终又使之转化为审美愉快,这是,这种源于巫术活动的形象与情绪就脱离了实用的、功利性的目的,获得了独立的意义,不再是巫术,而是艺术了。
但是,如果将巫术作为艺术发生的根本原因也是不妥的,一些学者的研究成果表明,并不是所有的原始艺术都与巫术有关。
6.崇高:审美范畴的一种。
在欧洲,最早提到崇高的是公元1世纪古罗马时代朗吉诺斯的《论崇高》,在西方美学史上第一个把崇高与美严格区别开来的,是英国的博克,后来,康德在《判断力批判》中对其做了全面分析。
崇高主要指对象以其粗犷、博大的感性姿态,劲健的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雄伟的气势,给人以心灵的震撼,进而受到强烈的鼓舞和激越,引起人们产生敬仰和赞叹的情怀,从而提升和扩大人的精神境界。
美学名词解释最全版
1.1.原型理论荣格舍弃弗洛伊德的泛性欲主义,并将个体无意识进展改造而成为集体无1.2.意识,由此提出原型理论。
原型是一种集体无意识,从早期人类在生存环境中产生,而后由人类群体通过遗传机制进展传承。
1.2.艺术美即艺术中的审美现象,艺术本质上是一种审美活动,是审美活动最高级最典型的形式。
艺术美就是人创造、提炼的结果,是高于自然的,是人的精神、人的本质力量的感性显现和确证。
1.3.美学是一门关于审美现象的综合性的人文学科。
1.5.美学思想是指奠基于审美意识,是思想主体对审美现象*些本质、特征、规律比拟自觉的理性认识。
1.6.美学学科是指奠基于审美意识和美学思想,以审美现象为专门课题,从整体上独立地、系统地思考审美现象所获得的理论体系。
1.7.审美关系是指附属于人与世界的存在论关系,是人与世界的一种特殊的精神性关系,是人对世界借助感性形式建构起来的自由的情感体验关系。
1.8.美指审美活动建构起来的、能激发主体美感的审美对象及其所呈现出来的存在方式和存在状态,它是人与世界一体圆融、有限与无限和谐统一的自由人生境界的对象化和感性显现。
1.9.美感指审美活动中与审美对象同时建构起来的审美主体所呈现出来的存在方式和存在状态,它表达为主体直观到了这种超越现实功利、伦理、认识的自由人生境界、体验到了人与世界的存在意义而产生的自由感、幸福感和愉悦感。
2.1.审美需要是指人作为一种有生命、有意识的社会存在物所内在具有的,渴望在对象化的活动中能动地实现自己、肯定自己,并按照他的人生理想去自由而完整地开展自己的精神要求,是人的本质力量的一种新的充实和新的显现。
2.2.审美理想是主体心目中关于完善的美的观念,是主体通过想象在头脑中构造出来的理想形态的美。
2.3.审美趣味是个人在审美活动和审美评价中所表现出来的主观爱好和倾向。
能力或鉴赏力是审美趣味的内在方面,而兴趣和品位则是审美趣味的外在表现。
2.4.审美活动无功利是说审美活动并不以*一有限目的为目的,相反它还必须以摆脱直接功利目的为前提,审美活动指向一种整体的、根本的功利性,这就是它把人向着完整的自由存在状态提升。
美学的全部名词解释
美学的全部名词解释美学是研究美的本质、价值和效果的学科,它探讨了美的感知、美的创造和美的理论。
美学包含了众多的名词和概念,下面将会对其中一些重要的名词进行解释。
1. 美美是美学的核心概念,它是一种审美感受,可以用来形容人们对于事物外在形态或内在意义的感知和评价。
美不仅仅存在于艺术品和自然景观中,也可以在日常生活中的各种事物中体现。
美本质上是主观的,因为每个人对美的理解和感受可能不同。
2. 审美审美是指个体对事物美的感知和评价。
它涉及到对艺术作品、自然景观和日常生活中事物的观察和体验。
审美是主观的,因为每个人对美的感受和评价都有差异。
同时,审美也是情感和理性的综合体现,通过对事物的直觉和理性的思考来产生美的感受。
3. 美学对象美学对象是指被人们用来体验和感知美的事物,包括艺术作品、自然景观和人类行为等。
艺术作品是美学研究的重要对象,例如绘画、雕塑、音乐、戏剧和文学等。
自然景观如山水、花园和日出日落等也常常被人们视为美学对象。
此外,人类行为中的道德和行为美也是美学研究的对象之一。
4. 美学经验美学经验是指人们对事物美的直接感知和体验。
它并非是理性的思考,而是一种直觉的情感体验。
美学经验可以发生在欣赏艺术作品时,也可以出现于日常生活中的各种场景中。
通过美学经验,人们可以感受和体验美所带来的愉悦和情感上的共鸣。
5. 艺术艺术是一种通过创造和表现来表达情感、思想和经验的形式。
它是美学研究的重要领域,包括绘画、雕塑、音乐、戏剧、文学和电影等。
艺术作品通过形式、结构、节奏、色彩、字词等来传达创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艺术作品的价值和意义也是美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6. 美学理论美学理论是研究美的本质、起源、形式和价值的学科。
它包括众多的理论派别和观点,如形式主义、实用主义、心理学美学、社会美学等。
美学理论旨在解释美的实质和特点,以及美对个体和社会的价值和作用。
通过美学理论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美。
7. 艺术批评艺术批评是对艺术作品进行评论和评价的活动。
美学名词解释
美学名词解释美学(Aesthetics)是一门探索审美经验、审美价值和艺术理论的学科。
它研究艺术作品和自然界的美,以及审美观念和美感的生成与理解。
以下将对美学中几个重要的名词进行解释。
一、审美经验(Aesthetic Experience)审美经验指的是个体在感知和欣赏艺术作品、自然景观或其他美的对象时所产生的直接感受和体验。
这种经验往往包含感官的愉悦、情感的共鸣以及对艺术形式和符号的理解。
审美经验有助于培养个体的审美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二、审美价值(Aesthetic Value)审美价值是指人们根据审美经验中的主观感受,对艺术作品或其他美的对象赋予的价值评判。
审美价值的准则有很多,包括美感的强烈程度、艺术的技巧、作品的情感表达、背后的文化意义等。
审美价值不仅仅是个体的主观感受,也受到文化、社会和历史等因素的影响。
三、表现主义(Expressionism)表现主义是20世纪初兴起的一种艺术运动。
它主张通过艺术的形式和内容来表达艺术家内心的情感和精神状态。
表现主义作品通常以夸张和夺目的形象、强烈的色彩和扭曲的构图形式展现,以表达个体对社会、人性和存在的独特见解。
四、象征主义(Symbolism)象征主义是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兴起的一种文学和艺术运动。
它追求超越现实的境界,通过象征和隐喻来表现道德、宗教、精神等抽象主题。
象征主义作品常常采用寓言、幻想和神秘的元素,通过所选择的符号和形象来传达深层次的意义和感悟。
五、平衡(Balance)平衡是指艺术作品中各要素在视觉上的稳定和和谐的状态。
在绘画、雕塑和设计中,平衡是指形状、颜色、线条等元素在空间中的分布和结构上达到均衡。
平衡可以是对称的、不对称的和放射状的,艺术家通过巧妙地运用平衡来创造出视觉上的美感和稳定感。
六、色彩对比(Color Contrast)色彩对比是指不同颜色在艺术作品中相互作用形成的明暗、冷暖、互补等对比效果。
色彩对比的运用可以增强画面的立体感、表现情绪和焦点的集中等。
美学 名词解释
对审美对象进行感受、欣赏、评析和判断等审美活动时,生理结构和心理结构会受到感染、熏陶、在不知不觉中发生变化,从而不仅在审美能力和审美情趣上得到了提高,受到了教育,而且在人的气质、精神面貌上,也得到了提高,受到了教育的教育形式。
形成于20世纪20年代,存在主义美学把美学与存在的问题紧密地联系起பைடு நூலகம்,对存在本身的追问紧紧地与人关联。认为,人作为实存,其本质尚处于缺席状态,并不具备有任何意义的内容,只拥有诸种可能性。只有当这诸种可能性与真正的存在相遇时,美才发生。
3、美感:(名词解释)
是人们对美的感受、体验、观照、欣赏的评价,以及由此而在内心生活中所引起的满足感、愉快感和幸福感,外物的形式契合了内心结构所产生的和谐感,暂时摆脱了物质束缚后精神上所得到的自由感。
1、“流溢说” :
认为宇宙万物的本源是“太一”, 是真善美的统一,由于“太一”是完满的流溢的,它要流溢,于是依次流溢出宇宙理性、灵魂、感性世界。流溢的层次越低,反映神的光辉越弱,因而越来越不完善,在感性世界中最后要遇到的物质,是与“太一”或神完全对立的,因而是万恶之源。
2、存在主义美学:
美学
名词解释:(4个共12分)1鲍姆嘉通:德国古典主义哲学家,1735年他在其《关于诗的哲学沉思录》中,已经首次使用“美学”这个概念。
他所著的《美学》(1750年,第一卷)一书将美学作为研究感性认识的学科。
鲍姆嘉通也因此被誉为“美学之父”。
2自然美:是产生和存在于自然界中的美,指自然事物、自然现象及其关系所呈现出来的美。
社会美是指社会生活显示的美,存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它是现实美的主体,包括劳动美、人际关系美、生活美、人体美等。
3艺术美:是由艺术家创造出来的、呈现于艺术作品中的美。
它是现实美(自然美、生活美等)在人类头脑中反映的产物,是艺术家在现实美的基础上经过选择提炼、加工创造的结果, 是现实美的升华和结晶。
4意境:是指艺术作品中作者的思想感情和客观的事物、景物高度和谐融合而产生的含蓄蕴藉、丰富深远、耐人寻味、能引起人无穷想象的艺术境界。
5形式美;是指生活、自然中各种形式因素(色彩、线条、形体、声音等)的有规律的组合。
崇高是西方美学的基本审美形态之一。
它的基本内涵是:人的本质力量在经过巨大的异己力量的压抑、排斥、震撼之后,最终通过人生实践尤其是审美实践活动而得到全面的高扬和完整的体现。
6优美:是指一种优雅、柔静的美,它是主客体相统一、内容和形式相协调所表现出来的一种宁静和谐的美。
7悲剧;是崇高的集中形态,是一种崇高的美。
悲剧的崇高特征,是通过社会上新旧力量的矛盾冲突,显示新生力量与旧势力的抗争。
8丑:是一种不和谐,是一种否定性的价值。
9荒诞:就是肯定价值与否定价值的混同、错位和失落。
10现代主义文艺::又称现代派是对19世纪后半期、20世纪上半叶产生的思想上具有强烈反传统倾向,艺术形式上具有实验、创新的众多艺术流派的总称。
简答:(4个28分)一、美与真善的联系与区别。
(一)美与善(1)、善是和功利直接联系的,符合人的目的性。
美以善为前提。
美的事物是一种肯定的有积极意义的生活形象。
(2)、善直接和功利相联系,美和功利是一种间接联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词解释
审美关系: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之中形成的,对象能够满足人的审美需要,而人也要求对象能够满足自己的审美需要的,对象对人的特殊关系。
审美关系的特征主要有:超越功利性、外观形象性、情感感染性。
美的本质:把美的事物和非事物区别开来的内在规定性。
移情说:是西方传统美学中的代表性美论之一,它是要把我们人的主观感情移到外物中去,使外物生命化,具有人的感情。
它夸大移情的作用,把美的根源和本质归结为人的移情,否定美的客观存在。
主要特点是感情的外射。
崇高:是指在矛盾双方的冲突对立中显示出来的令人惊心动魄的美。
崇高又称为壮美,就是一种雄壮的美、刚性的美。
中国美学史上,将其称为“阳刚之美”。
从审美属性上看,崇高主要具有宏伟、雄浑、壮阔、浩方、劲健、奇特的特色。
西方美学史上,对崇高的研究也常常是在与优美的比较中进行的。
崇高是人与对象之间一种由对立冲突而最终趋于和谐统一的审美关系,其中人经由恐惧感、挫折感或敬畏感而获得精神快感,人的本质力量经过对象的震撼和压抑而得以显现或提高。
崇高既指对象的“巨大”存在,又是审美主体之精神的胜利。
崇高的事物是能够唤起人的尊严和自信的
简答题:
一·美学研究的对象和范围是什么?
答:1. 美学的研究对象:美学研究对象就是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
而艺术的美学的中心研究对象。
2. 美学研究范围:根据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的组成的三个方面,美学研究的范围也可以相应的划分为三个方面:审美主体的研究,审美客体的研究,审美创造的研究。
2、美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有哪些?答:美学的研究对象是审美活动中的客体、主体及主客体之间的辩证关系。
美学的基本内容包括美、美感、审美活动和美的创造活动的规律。
关于美的问题包括美的普遍本质,美的根源、特征、形态及美的主客观统一性等;美感问题包括美感的性质、特征及影响美感产生与发展的客观因素与心理因素等;审美活动规律包括审美经验与审美意识的形成、美育的有效实施等,美的创造活动规律包括提高审美主体的对美的感受能力和创造能力,包括人们如何按照美的规律进行各种艺术创作,在生活中创造美等。
康德审美判断的四个契机:
审美无利害
审美无概念的主观普遍性
审美无目的的合目的性
审美共通感,无概念的必然性
弗洛伊德心理学说:
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中的三个原则是快乐原则、现实原则、道德原则。
①人格的三分:本我(无意识)、自我(前意识)、超我(意识)
②意识论:
李泽厚的美学观点:
1、美是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
2、美是人类实践的产物,是自由的形式。
3、美是自然的人化,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
论述题:
优美与崇高的内涵及特征是什么?谈谈你对优美与崇高的看法?
答:1、内涵:所谓崇高,是指在矛盾双方的冲突对立中显现出来的令人惊心动魄的美。
特征:“崇高”对象的特征是无形式,即对象形式无规律、无限制。
崇高感是主体由对对象的恐惧而产生的痛感转化为由肯定主体尊严而产生的快感。
2、内涵:所谓优美,是指矛盾双方的和谐统一中显现出来的令人心旷神怡的宁静美特征:在社会领域,优美表现为人与人之间和睦相处、互敬互爱等,这些优美状态的出现是由于审美主体与社会道德伦理内容之间的最大程度上的和谐统一的结果;在感性形态上,优美的事物与崇高的事物相比有明显的差异,优美的对象体积小,外形协调;在审美心理上,优美给人精神上的愉悦和心旷神怡的审美感受,不需要经过中间环节,所以感觉优美时的心境是单纯的、始终一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