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塑胶厂慢性铅中毒调查
乡镇企业铅污染导致儿童铅中毒的流行病学调查
·156·生堡亟随匿堂苤盍垫塑生!旦筮堡鲞箍!翅堡!垫』里塑!丛盟:丛!堡鱼!塑!:丝,塑!:!乡镇企业铅污染导致儿童铅中毒的流行病学调查李恒新宋雅丽李红光袁永新徐清刘恩绪李金松【摘要】目的了解铅污染事件发生村及周边单位儿童铅中毒、血铅超标状况与范围,分析血铅水平与年龄、性别关系及对儿童健康的影响,为进一步采取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
方法对污染源及周边环境进行调查;对事件发生村及周边单位14岁以下的221例儿童采集静脉血样、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血铅;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儿童主要铅中毒症状,用sPSs13.o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儿童高铅血症检出率66.06%(146/221),铅中毒检出率32.13%(7l/221)。
该村一、二、三组及玉石厂儿童血铅水平分别为(161.20±32.94)、(176.60±43.62)、(258.00±106.08)和(238.01±55.20)斗g/L,经Kmskal—wallis秩和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1.84,矽=3,P<o.01);三组和玉石厂组显著高于一组和二组。
未发现儿童年龄与血铅水平存在相关性(r=O.10,P=0.13),但男女性别间血铅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83,P<0.01)。
随血铅水平升高,儿童铅中毒主要症状发生率明显上升。
调查表明污染源为一粗铅冶炼厂。
结论在粗铅冶炼厂周边居住的儿童血铅水平普遍增高,部分发生铅中毒,铅中毒对儿童健康造成了影响。
【关键词】铅中毒,神经系统,儿童;环境污染;流行病学研究Anepidemiologicals叫Wyons咖rIlism锄ongchndrenduetoleadpoⅡu廿onrele嬲edf|omtow璐llipenterpri∞Ⅱ胁喈柚z,S0ⅣG%一屁,Ⅱ舶咿鲫昭,K,AⅣy0昭喵讯,xUQing,JL,UEh一茗u,Ⅱ五n—so碍魁’帆M∽记加以cen把r加D厶e∞eco,堪以。
中毒事故调查报告
中毒事故调查报告中毒事故调查报告一、调查背景近期,某地发生了一起严重的中毒事故,造成了多人生命的丧失和伤害。
为了查明事故的原因和责任,特成立了一个调查组,对此次中毒事故展开了全面的调查。
二、事故概述事故发生在某工业园区内的一家化工厂。
据现场目击者描述,当时突然传出了一阵刺鼻的气味,随后工厂内的员工们出现了呕吐、头晕等不适症状。
紧急情况下,工厂启动了紧急疏散预案,并迅速报警求助。
三、调查过程1. 现场勘察调查组首先对事故现场进行了详细勘察。
现场呈现出一片混乱,地面上散落着各种化学物品的残留物。
调查人员佩戴防护装备,仔细搜集了现场的物证,并对现场进行了拍照记录。
2. 化学物质分析通过对现场采集的化学物质样本进行分析,调查组发现了一种名为X的有毒化学物质。
X物质是一种常用于工业生产中的有机溶剂,具有刺激性气味和高度挥发性。
根据工厂的生产记录,该厂确实使用了X物质作为生产原料。
3. 调查员访谈调查组成员对事故发生前后的工厂员工进行了访谈。
从访谈中了解到,当天工厂在进行某种新产品的试生产,而这种新产品需要使用X物质。
然而,工厂并没有严格遵守相关的操作规程,导致了X物质泄漏并引发了事故。
四、事故原因分析经过调查组的分析,事故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安全管理不到位工厂在使用有毒化学物质时,没有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缺乏必要的安全措施。
这导致了化学物质泄漏的可能性增加,从而引发了事故。
2. 紧急疏散预案不完善事故发生后,工厂虽然启动了紧急疏散预案,但由于预案的制定不完善,疏散过程中出现了混乱和阻塞的情况,导致了伤亡人数的增加。
3. 监管不到位在事故发生前,相关监管部门并未对该工厂的安全生产进行全面检查和监督,使得工厂存在安全隐患的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
五、教训和改进措施针对此次事故,调查组提出了以下教训和改进措施:1. 加强安全管理工厂应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明确操作规程,确保员工严格按照规定进行操作,并提供必要的个人防护装备。
一起铅超标案例现场调查报告
一起铅超标案例现场调查报告目的了解某铅酸蓄电池企业员工铅超标原因。
方法采用现场调查的方法对公司概况、职业卫生管理及制度、职业卫生档案及劳动者职业健康档案、职业卫生现状、职业健康体检、工作场所空气中铅的浓度进行调查。
结果公司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制定不规范,部分制度未落实;企业职业卫生档案及劳动者职业健康监护档案不完善;作业场所职业病防护设施设置不合理;部分岗位员工个体防护用品不符合要求,佩戴不规范;作业场所检测结果表明铅尘(烟)超过接触限值的标准;职业健康检查存在阳性体征或症状的员工及血铅超标人员较多。
结论要加强企业在职业病防治工作中的技术指导、培训,提高基层职业卫生专业技术人员业务素质,开展对职业病防护设施建设安装机构的资质认定。
标签:铅;超标;职业卫生江苏是一个经济大省,地处长江和淮河下游,东临黄海,大运河贯穿南北,其特殊的地理位置,方便了化工企业的布局。
近年来临近黄海的县(区)陆续在黄海沿岸建立经济开发园区,苏中、苏北因经济原因,许多高污染、高能耗企业纷纷入园落户。
在部分地区,蓄电池生产行业已成为地方支柱产业,由此带来的职业卫生问题也日益严重,现将近期一起铅超标案例现场调查情况报道如下。
1事件经过2009年6月以来我所职业病门诊陆续接待了多名要求做血铅的某公司员工,部分员工血铅超标严重,员工情绪较为对立。
为了解事情原由,防止事态扩大,成立了由职业卫生现场、职业病临床、实验室检验专业人员组成的调查组对该公司职业病防治工作进行现场调查。
2调查内容调查内容包括公司概况、职业卫生管理及制度、职业卫生档案及劳动者职业健康档案、职业卫生现状、职业健康体检、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
3调查结果3.1企业概况公司位于沿海某经济开发区,建于2006年5月,投资总额5000万人民币,年产量为400万只密闭型铅酸蓄电池系列。
现有员工人数780人,其中生产一线员工数660人,生产班制为三班两倒的8h常白班制(除球磨岗位每班12h工作制外)。
青海省某冶炼厂铅中毒情况调查
光谱测定 方法 ( B T 6 1- 19 )检测 。 G / 10 0- 9 5 1 2 生产工人健 康状况调查 .
对 2个 车 间 的 工 人 及行 政 人 员 共 7 4人 按 照 事 先 拟 定 好 的
失眠 、食欲减 退 ( 3 各 9例 ) ,腹 胀 、便 秘 ( 2 各 7例 ) ,腹 痛 (2 ) 4人 尿铅 超过 正 常值 ,占受 检 者 ( 1 例 ,5 共查 7 3人 )的
常值 ,其 中 7 .3 5 9 %接 铅工 龄 仅 l—l 0个月 ,中度铅 中毒 中 1 人接铅工龄仅 为 1 个月 ,说 明该厂铅危 害严重 ,短期 内出现大
S re nl dp t n o xrc v tl ryfc r n h i rvn e u vyo a os  ̄ f etat emeal g t yi Qi a po ic e o a i u ao n g 盛 爱玲 ,雷红 彦
S N Ai ig L n — a HE G — n . EI l Ho g y n
毒诊断标准及 处理原则》 G 1 0— 8,经 省职业 中毒 诊 断组 Bl 4 9 5
诊断 1 5人为铅吸 收 ,2 7人为轻 度铅中毒 ,1 2人为 中度铅 中毒
( 表 1。 见 )
表 1 某 厂接铅者结局分 布与尿铅浓 度
注 :*包括车问干部 、司磅 、发铅 。 # 包括 车间干部 、保管 、司磅
80 1) 102
2 1 生产 工艺流程 及有害因素分布 . 生产工艺 流程 :原 料 ( 铅矿 石 +石 灰石 +麦 草 )一 配 料 一 烧结一烧结块一 破碎 +焦 炭 +氧 化铁 皮一 熔炼一 入 铅包一 铅锭。生产车 间 为开放 式 ,设 备简 陋 ,手 工操 作 除熔 炼炉 上 有一小 型排尘设 备 外 ,其 他 各 操 作 岗位 均 无 排 毒 排尘 设 施 ,
职业性铅中毒案例讨论
职业性铅中毒案例讨论
案例: 案例:
1.临床资料 1.临床资料
某蓄电池厂员工,男,35岁,从事废旧蓄电池电极回收 熔化作业3年,所在车间空气铅尘/烟浓度超过国家标准7 倍,因偶感“轻微头晕和乏力”往职业病医院就诊。患者 无服用含铅“单方”药物,无饮酒嗜好。临床主要检查结 果:血红蛋白10.0 g/L;血锌原卟4.01umol/L;乙二 胺四乙酸(EDTA)驱铅试验尿铅值5.67umol/L。该员工和 厂方申请职业病诊断。
4.铅中毒的治疗 4.铅中毒的治疗
1)驱铅治疗2)对症治疗3)支持疗法
5.职业性铅中毒的预防措施 5.职业性铅中毒的预防措施
1)降低铅浓度 2)加强个人防护和卫生操作制度 3)职业禁忌证
讨论: 讨论:
1.接触机会 1.接触机会
1)铅矿及含铅金属矿的开采; 2)冶炼、融制铅锭、铅板、铅管及其他铅制品; 3)印刷业中的铸字、铸版; 4)蓄电池工业的熔炼; 5)焊接和融割含铅金属及涂有含铅油漆的金属制品; 6) 塑料加工,油临床表现 2.铅中毒的临床表现
铅中毒包括急性铅中毒和慢性铅中毒,职业性铅中毒多为慢性中毒,临 床上有神经、消化、血液等系统的综合症状。 1)神经系统 a.神衰症候群 b.周围神经炎 c.中毒性脑病 2)消化系统 a.腹绞痛 b.铅线 3)血液系统 贫血
3.诊断 3.诊断
1)具有明确的接触史 2)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 3)进行必要的现场卫生学调查 4)排除其他因素所引起的铅中毒
.病情分析 2 .病情分析
① 病例主要情况 a.从事废旧蓄电池电极回收熔化作业3年。现场环境空气 铅尘浓度超过安全标准7倍,因此该患者有明确的职业性 铅接触史; b.患者有“轻微头晕和乏力”症状,血红蛋白降低(10.0 g/L),符合贫血 c.血锌原卟啉异常增高(4.01umol/L);EDTA 驱铅试验 尿铅值异常增高(5.67umol/L),证实患者体内有过量铅 积蓄; d. 患者无服用含铅“单方”药物,无饮酒嗜好,可以排 除有除职业原因以外的铅摄入情况; e. 外周血象检查显示为轻度的低色素性正常红细胞型贫 血,排除其他类型的贫血。
接触低浓度铅作业人群健康危害调查
接触低浓度铅作业人群健康危害调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职业卫生工作的不断深入,生产环境得到了改善,生产环境中化学物的浓度超标现象越来越少,但是生产环境中化学物的浓度在接触限值之下,并不意味对作业工人不产生损害,所以对于接触生产环境中低浓度化学物对作业工人健康的影响越来越来越受到重视。
为了解作业环境中低浓度铅对职业人群的健康影响,探讨其控制措施,保护职业人群的身体健康,对阜新市某电容器厂不同岗位的作业环境进行了检测,对作业工人进行了健康检查。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调查阜新市某电容器厂职业性铅接触人员117人,其中男93人,女24人,年龄24~59,平均39.5岁,铅作业工龄1.0~32年,平均工龄12.6年。
1.2 方法1.2.1 作业环境铅浓度检测作业环境铅浓度检测按我国规定的区域采样方法进行采样,连续 3 d,上下午不同时段进行采样。
检测方法按GBZ/T160.10-2004工作场所有毒物质测定铅及其化合物,短时间采样:以 5 L/min流量,采集15 min,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检测铅含量。
1.2.2 铅作业人员健康状况调查对参加调查的人员进行培训,采用统一调查表,进行职业史、防护措施、卫生习惯调查及健康体检。
1.2.3 尿铅测定收集工人一次性晨尿25 ml,用冷消化-双硫腙分光光度法测定尿铅含量,其中根据职业性慢性铅中毒诊断标准(GBZ37-2002)规定尿铅>0.07 mg/L为尿铅超标。
1.2.4 血红蛋白测定采集工人空腹静脉血3 ml,用氰化高铁血红蛋白法测定血红蛋白含量,其中根据内科贫血标准将男性血红蛋白<120 g/L;女性血红蛋白<110 g/L为血红蛋白偏低。
1.3 统计分析采用SPSS10软件建立数据库并进行χ2检验等统计学处理。
2 结果2.1 一般情况该厂主要为国产电视机配套生产电容器,在电容器生产过程中有一个重要工序-喷金,这个工序本身能够产生铅烟、铅尘,经过这个工序后,电容器器件本身含有金属铅,在此工序以后的几个工序如粘带、焊接等均有铅尘产生,车间内通风情况良好,但铅作业工人个人防护意识普遍不强,仅少数工人佩戴口罩,多数工人有在车间进食、喝水、抽烟等不良卫生习惯。
慢性轻度二硫化碳中毒实例及案例分析(一)
慢性轻度二硫化碳中毒实例及案例分析(一)1998年5月,博罗县某镇一外资企业发生一起严重的职业性有机锡中毒事故,有18人中毒,其中1人死亡。
事故发生后,在省市有关部门的协助下,我们进行了一系列调查,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1、中毒发生经过该厂主要生产车间押机车间从5月12日开始,陆续有工人出现头痛、头晕、疲乏、食欲不振等症状,进行性加重,有部分工人还出现了精神明显萎靡、恶心、睡眠障碍等症状,但未引起厂方重视,直至5月16日1名人工死亡后,5月17日上午始将有上述症状的17名工人送至县人民医院救治。
2、发病情况及临床表现患者全部为押机车间工人,均为男性,年龄在19岁至31岁之间,平均23.3岁。
接触该作业工龄最短5个月,最长3.5年,平均1.6年,分别来自四川、湖南、江西等地。
该车间有作业工人74人,中毒发生率为24.3%。
发病集中在近一周内,主要表现为中枢神经系统症状,18名患者均有头痛、头晕、疲乏、食欲减退等症状,轻者尚可坚持上班,重者因无力行走而卧床休息,休息时间从半天到4天不等,并伴有精神萎靡、恶心、呕吐等。
死者从5月12日最先出现上述症状后,曾在当地卫生院以"感冒"治疗(用药不详),无明显好转,遂卧床休息,至5月16日日下午,病情加重,四肢呈驰缓性瘫痪,频繁呕吐,意识模糊,随后出现昏迷、大小便失禁,于晚上6时50分送入县医院。
体查:膝反射、跟键反射消失,腹壁反射、提睾反射明显减弱,无偏瘫症、四肢呈驰缓性肌无力,未引出病理神经反射。
入院诊断不明,予以吸氧、补钾等对症处理,无明显效果,患者于当晚8时因呼吸、心跳停止而死亡。
余17名患者中,膝反射、跟键反射消失1人,减弱3人,16人有不同程度的低血钾。
3、现场劳动卫生学调查该厂产品为塑胶百页窗帘,生产工序除包装外,全部集中在押机车间。
在生产过程中,须加入稳定剂。
该厂原一直使用含乙基铅的"有铅稳定剂"。
近半年来,由于进口国对含铅物质的限制,厂方根据客户需要逐渐改用"无铅稳定剂"RCZ-747,产地、成份不详。
GBZ37-2002 职业性慢性铅中毒诊断标准
GBZ37-2002 职业性慢性铅中毒诊断标准Diagnostic Criteria of Occupational Chronic Lead Poisoning职业性慢性铅中毒是由于接触铅烟或铅尘所致的以神经、消化、造血系统障碍为主的全身性疾病。
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职业性慢性铅中毒的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
本标准适用于职业性慢性铅中毒的诊断及处理。
非职业性慢性铅中毒的诊断和处理亦可参照使用。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16180 职工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程度鉴定3 诊断原则根据确切的职业史及以神经、消化、造血系统为主的临床表现与有关实验室检查,参考作业环境调查,进行综合分析,排除其它原因引起的类似疾病,方可诊断。
4 观察对象有密切铅接触史,无铅中毒的临床表现,具有下列表现之一者:a)尿铅≥0.34mmol/L(0.07mg/L、70mg/L)或0.48mmol/24h(0.1mg/24h、100mg/24h);b)血铅≥1.9/mmol/L(0.4mg/L、400mg/L,);c)诊断性驱铅试验后尿铅≥1.45mmol/L(0.3mg/L、300mg/L)而<3.86/mmol/L(0.8mg/L)者。
5 诊断及分级标准5.1 轻度中毒5.1.1血铅≥2.9mmol/L(0.6mg/L、600mg/L)或尿铅≥0.58mmol/L(0.12mg/L、120mg/L);且具有下列一项表现者,可诊断为轻度中毒:a)尿δ-氨基-r-酮戊酸≥61.0mmol/L(8mg/L、8000mg/L)者;b)血红细胞游离原卟啉(EP)≥3.56mmol/L(2mg/L、2000mg/L);c)红细胞锌原卟啉(ZPP)≥2.91mmol/L(13.0mg/gHb);d)有腹部隐痛、腹胀、便秘等症状。
慢性铅中毒
一、慢性铅中毒——分类1、观察对象:无铅中毒的临床表现2、轻度铅中毒:腹部隐痛、腹胀、便泌3、中度铅中毒:腹绞痛、轻度中毒性周围神经病4、重度铅中毒:铅麻痹或中毒性脑病二、慢性铅中毒——诊断依据1、职业史2、作业场所职业危害调查结果3、同作业场所工人健康检查结果4、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结果:腹绞痛、贫血、轻度中毒性周围神经病(在轻度中毒的基础上具有以上一项表现)三、慢性铅中毒——调查内容1、生产工艺流程、所使用的原材料、产品、副产品及产生的“三废”2、作业场所的防护措施状况3、测定作业场所中有毒有害物质的浓度4、作业场所工人健康状况5、个人防护用品的使用状况6、个人卫生状况四、慢性铅中毒——职业性健康检查1、职业史2、既往史(包括用药史)3、临床表现:4、全身:乏力、肌肉关节酸痛5、神经系统:神经衰弱、周围神经炎、记忆减退6、消化系统:腹泻或便秘、腹绞痛、食欲不振7、血液及造血系统:贫血、铅容8、口腔:铅线9、实验室检查:肝功能、红细胞、尿铅、血铅、血红蛋白、尿ALA、ZPP、EP五、慢性铅中毒——处理原则1、治疗原则:①使用金属络和剂进行驱铅治疗②对症治疗2、其它处理:①观察对象:可继续工作,3-6月复查②轻度、中度中毒:治愈后可恢复原工作,不必调离③重度中毒:必须调离铅作业,根据病情给予治疗和休息。
劳动能力鉴定按GB/T16180处理。
六、慢性铅中毒——调查报告1、生产工艺流程、所使用的原材料、产品、副产品及产生的“三废”2、作业场所的防护措施状况3、测定作业场所中有毒有害物质的浓度4、作业场所工人健康状况5、个人防护用品的使用状况6、个人卫生状况7、病因分析8、建议应采取的预防措施七、苯中毒——诊断依据1、职业史2、作业场所职业危害调查结果(原料、浓度)3、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结果八、苯中毒——原则性处理措施1、及时报告当地卫生行政部门2、应立即停止生产,封闭现场3、现场调查4、作业场所工人健康状况调查5、作出结论,提出建议九、苯中毒——分类1、急性苯中毒:轻度、重度2、慢性苯中毒:轻度、中度、重度(白细胞在急性轻度苯中毒时,正常或轻度升高;急性重度苯中毒时先升高再降低,仅能供参考)十、急性苯中毒——处理原则1、诊断原则:短期大量吸入高浓度苯蒸气;有意识障碍;分为轻、重二种2、处理原则:移至空气新鲜处;脱去被污染衣物;用肥皂水清洗污染皮肤;注意保暖3、治疗原则:急性期注意卧床休息。
重金属中毒案例
重金属中毒案例
重金属中毒是一种常见但严重的健康问题,它可以对人体的各个系统造成严重的损害。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会接触到一些含有重金属的物质,比如铅、汞、镉等,而长期接触这些物质可能会导致中毒。
在这篇文档中,我们将介绍一个重金属中毒的真实案例,以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这一问题。
这个案例发生在一个小工厂中,一位工人长期接触到含有铅的化学品,导致了铅中毒。
铅中毒是一种慢性中毒,最初可能没有明显的症状,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症状会逐渐加重。
这位工人最初出现了头痛、乏力、食欲不振等症状,但他并没有及时就医,导致病情恶化。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位工人的症状变得越来越严重,出现了神经系统的损害,表现为手脚麻木、肌肉无力等症状。
最终,经过医生的诊断,确认他患有铅中毒。
由于病情已经相当严重,治疗起来也相当困难,最终这位工人不幸离世。
这个案例让我们深刻意识到重金属中毒的严重性。
长期接触含有重金属的物质可能会对人体造成不可逆转的损害,甚至危及生命。
因此,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尽量减少接触这些物质的机会,比如避免长时间接触含铅的化学品,注意饮食卫生,避免摄入含有重金属的食物等。
另外,一旦出现可能与重金属中毒相关的症状,比如头痛、乏力、食欲不振、神经系统损害等,一定要及时就医,接受专业的诊断和治疗。
及时发现并处理重金属中毒是非常重要的,可以避免病情恶化,减少不必要的损害。
总之,重金属中毒是一种严重的健康问题,我们要高度重视,尽量避免接触含有重金属的物质,并且要及时就医,一旦出现可能与重金属中毒相关的症状。
通过这个案例的介绍,希望大家能更加了解重金属中毒的危害,保护好自己和家人的健康。
铅中毒案例分析
铅中毒案例分析铅中毒是一种常见的职业病,也可能是因为环境中铅元素的过度暴露而引起的。
铅中毒对人体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危害,包括神经系统、血液系统、生殖系统等多个方面。
下面将通过一个铅中毒案例进行分析,以便更好地了解铅中毒的危害和应对措施。
案例背景。
某工厂生产铅制品,工人小王长期在铅制品生产车间工作,接触铅的时间长,工作环境中铅的浓度较高。
近期,小王出现了头晕、乏力、食欲减退等症状,就医后被诊断为铅中毒。
分析过程。
1. 铅中毒原因分析。
小王长期在铅制品生产车间工作,接触铅的时间长,工作环境中铅的浓度较高,导致铅进入体内超标,引起了铅中毒。
铅中毒的主要途径包括吸入、摄入和皮肤接触,而小王在工作中可能通过呼吸道吸入了大量的铅粉尘,导致铅中毒的发生。
2. 铅中毒症状分析。
铅中毒的症状主要包括神经系统症状、血液系统症状和消化系统症状。
小王出现了头晕、乏力、食欲减退等症状,这些都是铅中毒的典型症状。
此外,铅中毒还可能导致贫血、肾功能损害等严重后果。
3. 铅中毒对健康的危害分析。
铅中毒对人体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危害,长期接触铅会导致神经系统受损,表现为头晕、乏力、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铅还会对血液系统产生影响,引起贫血等症状;此外,铅还可能对生殖系统、肾脏等器官造成损害,严重影响身体健康。
4. 应对措施分析。
针对铅中毒的危害,工厂应当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包括改善生产环境,降低铅粉尘浓度;加强职业健康教育,提高工人对铅中毒的认识和防范意识;定期进行职业卫生检查,及时发现和处理铅中毒病例。
对于已经发生铅中毒的工人,应及时进行治疗,避免病情进一步恶化。
结论。
铅中毒是一种严重的职业病,对人体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危害。
工厂应当重视职业健康防护工作,加强对铅中毒的防范和治疗,保障工人的健康权益。
同时,工人个人也应当提高对铅中毒的认识,加强自我防护意识,避免铅中毒的发生。
63例铅作业岗位农民工血铅检查结果分析
63例铅作业岗位农民工血铅检查结果分析目的:了解职业性铅作业农民工血铅水平,探索相关预防措施。
方法:选择某厂职业健康检查中,铅作业岗位农民工63例为观察组,同一地区铅作业岗位的正式工111例为对照组,采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测定法检测血铅含量。
结果:观察组63例中检出血铅大于正常参考值200 μg/L 52例,检出率82.54%;对照组111例检出血铅大于正常参考值200 μg/L 15例,检出率13.51%。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铅作业岗位农民工血铅大于正常参考值的检出率明显高于铅作业岗位的正式工,需进一步采取措施改善该岗位人群的健康状况,加强对农民工的职业健康监护工作。
标签:铅作业;农民工;血铅铅对人体的危害早被人们所证实,吸收后的铅主要以铅盐和与血浆蛋白结合的形式最初分布于全身各组织,数周后大部分沉积在骨骼和毛发,被吸收的铅主要经肾脏排出。
铅中毒以慢性中毒为主,血铅的含量对诊断有重要参考价值。
为更好的保护劳动者的健康,本文就某厂63例铅作业农民工的血铅水平与同一地区从事铅作业的111例正式工血铅水平进行比较分析,以了解铅对农民工身体的影响。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笔者所在医院进行职业健康检查的从事铅作业岗位的63例农民工作为观察组,男53例,女10例,年龄23~48岁,平均35.54岁,接害工龄1~16年。
选择同一地区来笔者所在医院进行同种职业健康检查的111例正式工人作为对照组,男86例,女25例,年龄25~53岁,平均38.41岁,接害工龄2~23年。
两组以性别及年龄间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采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测定法检测血铅含量,以血铅含量大于正常参考值200 μg/L为阳性指标。
1.3统计学处理本研究采用字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
2结果观察组63例农民工血铅大于200 μg/L的检出52例,检出率82.54%,血铅均值(379.18±165.53)μg/L;对照组111例正式工人血铅大于200 μg/L的检出15例,检出率13.51%,血铅均值(147.13±62.35)μg/L。
铅中毒历史历史事件
∙∙2005年8月,湖南新邵65岁的刘老汉患腹痛及大便异常辗转多处医治无效后来到邵阳市疾控中心就诊,经化验证实为急性铅中毒。
∙2005年2月份,世界卫生组织儿童卫生合作中心在中国十五个城市对17000多名儿童进行了铅中毒调查,其中儿童玩具被列为导致儿童铅中毒的危险因素之一。
∙∙2004年1月1日上午,就上述提到的铅危害,记者在南宁市街头随机采访了20位儿童家长,没有人了解铅危害的严重性,也不清楚铅中毒时会有什么症状表现。
∙因此,2004年8月,鉴于某制造商生产的儿童用五件套折叠组合家具中红色椅子所刷红油漆含铅量超标,可能导致幼童铅中毒,CPSC即与该家具制造商联合发布公告对该产品进行召回。
∙2004年度,按照卫生部该项目五统一(统一设备、统一试剂、统一检测方法、统一操作程序、统一质量控制)的总体要求,内蒙古妇幼保健院儿童保健科在呼和浩特市调查0-6岁儿童1192名,铅中毒率为7.47%∙2004年3月份以来,我市陆续出现铅中毒患者。
∙∙《中医杂志》2003年第10期报道了广州市儿童医院黄援、谭美珍等采用中药治疗儿童早期铅中毒的临床经验。
∙2003年上半年,南宁市妇幼保健院会同广西职业病防治研究所,联合进行了南宁市学前儿童铅中毒流行病调查。
∙2003年8月11日《南宁都市报》报道:南宁市妇幼保健院目前对南宁市700名幼儿园的儿童进行铅中毒调查,发现铅中毒现象普遍存在,个别儿童血铅相对值超标竟达68.4%。
∙观察2003年儿童铅中毒抽样调查结果的分布,所有铅中毒儿童的血铅水平均属于轻度,与1997年调查结果相比较,血铅水平有所下降,这可能与近几年来人们对儿童铅中毒有所了解,注意防范有关,但铅中毒的发病率并未下降。
∙2003年底,上海某蓄电池厂接受在岗期间职业性体检的307名铅作业工人中,1人诊断为慢性中度铅中毒,8人诊断为慢性轻度铅中毒。
∙∙据2002年底杭州市对300多名社会儿童进行的血铅水平检测表明,28.8%的儿童患有不同程度的铅中毒。
预防医学铅中毒案例分析题及答案
题目:某蓄电池厂工人从事铅作业3年,2年前开始出现间断头晕、口腔内经常有甜味,偶有腹部不适、便秘、便秘时伴有腹痛,去医院职业病科就诊。
经检查,诊断结果为慢性轻度铅中毒。
问题:
1.慢性铅中毒的诊断主要需要那些依据?
(1)了解该患者的职业史;
(2)调查该厂生产作业环境,测定作业场所空气中的铅浓度;
(3)同作业场所工人健康检查结果;
(4)症状与体征及实验室检查结果。
2.慢性轻度铅中毒的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
慢性轻度中毒诊断标准:
常有轻度类神经征,可伴有腹胀、便秘等症状,化验检查血铅或尿铅量增高(血铅≥2.9μmol/L 或尿铅≥0.58μmol/L),具有下列一项表现者,即可诊断轻度中毒:
(1)尿中δ-ALA≥30.5μmol/L.
(2)粪卟啉半定量≥(++).
(3)血红细胞FEP≥2.31μmol/L或红细胞ZPP≥2.08μmol/L.诊断性驱铅试验后尿铅≥3.86μmol/L者,也可作为诊断轻度中毒的单独依据。
(2)慢性轻度铅中毒的处理原则:
使用金属络和剂进行驱铅治疗,驱铅首选药物为依地酸二钠钙;观察对象:可继续工作,3-6月复查。
对生产环境提出密闭、通风的改进建议,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降低铅烟尘浓度,对作业工人进行健康教育,使用有效的劳保用品,改善卫生习惯,定期健康查体等一系列改进措施。
某金属加工厂疑似职业性铅中毒案例
某金属加工厂疑似职业性铅中毒案例[目的]调查某金属加工厂铅污染引起的疑似职业性铅中毒案。
[方法]2003年3月12日,对我县某厂工人进行疑似职业性铅中毒检查。
[结果]该厂厂房简易,生产设施落后,通风除尘设施简陋,属开放式生产工序,土法提炼铅锭,大量铅蒸汽逸出污染空气,引起人体中毒,某工人血铅272μmol/L,血锌原卟啉690μmol/L,疑似职业性铅中毒。
[结论]该厂生产条件落后,铅严重污染空气环境,对工人健康造成危害,按法律规定对该厂进行行政处罚,限期整改。
铅是一种灰白色质软的重金属,熔点327℃,沸点1620℃,铅及其化合物在常温下不易氧化,耐腐蚀,加热到400~500℃可大量铅蒸气逸出,并在空气中迅速氧化为氧化亚铅(Pb2O),凝集为烟尘,污染空气,铅及其化合物通常以烟尘及粉尘两种形态进入人体呼吸道→肺胞腔→血循环→症状(中毒),也可通过消化道进入人体,引起急慢性铅中毒。
1案情经过2003年3月12日,我所接韶关市职业病防治院报告,龙归镇某金属加工厂一名工人,因身体不适到该院检查,该工人血铅272μmol/L(参考值2案例分析通过对该案例调查分析,该厂厂主无视国家的法律法规,由于经济利益驱使,在没有向当地卫生行政部门申报职业病危害项目和职业卫生安全许可证[1,2],在生产条件落后,通风除尘设施简陋,工人没有任何防护的条件下违法进行生产,逸出大量铅蒸气污染空气,是引起疑似职业性铅中毒案的原因。
3案例讨论这一案例使我们认识到监督执法要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多种形式广泛宣传《职业病防治法》,同时要加大对违法案件的处罚力度。
要由政府牵头协调环保、劳动、工商和建委等部门齐抓共管。
对不具备生产条件、污染大、危害工人健康的小企业要坚决关闭。
按国家法律法规规定,生产企业要向当地卫生行政部门申报职业病危害项目和职业卫生安全许可证,要用先进的生产新工艺,采取局部抽风和净化装置,制定有效的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做好个人安全防护,才能使生存环境不受污染,保护劳动者身体健康。
一起某拆船厂多发慢性职业性铅中毒事件调查分析
一起某拆船厂多发慢性职业性铅中毒事件调查分析2013年12月17日,江门市新会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收到新会区人民医院职业病报告卡1份:1名拆船厂工人在2013年7月因腹痛到新会区人民医院住院诊治,12月15日再次因腹痛入院,区人民医院检测患者白细胞12.9×109/L,红细胞3.14×1012/L,血红蛋白84g/L,血红细胞锌原卟啉9.79μmol/L;区人民医院将尿样送到我中心检测尿铅,尿铅结果为5.562μmol/L,怀疑与其从事的拆船工作有关。
对此,我中心会同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对该企业进行了调查,现报告如下:1.车间劳动卫生学调查:新会区某拆船厂属私营企业,该企业主要从事废旧船只拆解作业,拆解工艺流程:废旧船只靠岸—船舱开孔—大拆解(船体分割)—吊到岸上分割(小拆解)—装船或车运出。
拆解作业均以氧乙炔气割形式进行,气割是通过乙炔气与氧气混合,点燃后产生火焰在起割点将材料预热到燃点,然后喷射氧气流,使金属材料剧烈氧化燃烧,生成的氧化物熔渣被气流吹除,形成切口。
在此过程中,火焰温度最高可达3000多摄氏度,在此温度下,船上的金属板材和板材中的含铅防锈底漆被高温蒸发成铅蒸汽并被氧化后,凝结为铅烟弥漫在作业环境中,通过呼吸道和消化道进入工人体内导致铅中毒。
车间拆解作业共有44名工人,每天作业时间7~9小时。
工作场所无任何符合防护要求的通风排气装置;工作场所现场没有设置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和中文警示说明;工人个体防护只有工作服、防护手套和防护眼镜,而大部分工人未见配戴有效的防护口罩,极少部分工人只配戴棉纱口罩或医用口罩;无劳动者职业健康检查资料;不能出示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报告。
后经我中心对拆解场地不同作业状况中的作业环境铅烟浓度进行检测,检测结果:大拆解时间加权平均浓度范围为0.18~1.1mg/m3,小拆解时间加权平均浓度范围为0.011~0.35mg/m3(国家职业卫生标准铅烟的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为0.03mg/m3)。
中山大学职业中毒调查处理
要含苯系、酮、酯、醇、氯仿等)
毒物测定
名称 苯 甲苯 二甲苯 醋酸丁酯 丁酮 环己酮 氯仿
浓度mg/m3 <0.1-11.2 <0.2-20.5 <0.3-6.8
2.6-90.8 <0.5-.279.5 * <0.5-46.2 <0.5-113.4 *
1~5g/ m3 , 染毒中、后期,可有部分动物活动 减少。停止染毒后,未见明显中毒症状,而4h 后,部分动物活动减少、 精神萎靡、昏迷、死 亡;
低于1g/ m3 时,未见明显中毒表现。
毒理试验和理化测定
病理改变: 脑的小静脉和毛细血管瘀血,脑
白质稍疏松,部分动物脑水肿; 肝小静脉瘀血,肝细胞普遍脂变; 肾小静脉瘀血,肾小球上皮细胞
标准 40 100 100 300 200 50 50
背景资料—工人
粘合工种:三车间各70多人。均为女性, 四川人。 工人卫生习惯差,且无口罩和 手套等防护用品,部分工人在车间内用 餐。居住条件极差
发病前一段时间工厂连续加班,每天工 作14~16h。且这段时间是历年耒××市 最冷的天气,车间门窗全部关闭。
92.1.14. 珠海永盛玩具厂
92.6.10. 珠海 振泰玩具厂
93.2.3. 东莞 国联玩具厂
93.5.4. 东莞 成达玩具厂
93.6.11. 珠海市
93.11.14.中山日荣塑料
94.5.4. 深圳 镇泰玩具厂
94.4.5. 深圳市
3年
四市 九厂
中毒 4 1 7 5 4 1 8 6 5 41
死亡 3 1 0 0 0 0 3 2 0 9
—从生产流程 —毒理试验和理化测定
一起慢性铅中毒事件的调查报告
一起慢性铅中毒事件的调查报告
张轶群;师玉琼;罗玉田;许建明;王淑媛;师艾丽
【期刊名称】《职业与健康》
【年(卷),期】2005(21)10
【总页数】1页(P1472-1472)
【关键词】铅;慢性中毒;调查;处置措施
【作者】张轶群;师玉琼;罗玉田;许建明;王淑媛;师艾丽
【作者单位】云南省玉溪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玉溪市红塔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135.1
【相关文献】
1.一起某拆船厂多发慢性职业性铅中毒事件调查分析 [J], 林英钊
2.一起儿童铅中毒事件调查报告 [J], 常雪梅;汤洪萍;王勇
3.一起婴儿铅中毒性脑病的调查报告 [J], 徐秦儿;邵永杰
4.一起铅中毒事故的调查报告 [J], 李冬祥;杨淼
5.一起急性四乙基铅中毒的调查报告 [J], 李秋香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某塑胶厂慢性铅中毒调查
?????塑胶行业配混料作业操作工在短期内发生多例铅中毒,所见报道不多。
现就我市某乡镇塑胶厂配混料车间工人慢性铅中毒的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劳动卫生学调查
1.基本情况:该厂于1993年投产,现有职工300人。
其中,配混料车间职工12人,男Il人,女1人;年龄20-39岁,平均25岁;工龄0.5-41月,平均16.4月;均招自外地农村,文化程度初中以下。
主要产品为聚乙烯塑胶电线管和排水管,生产原料聚乙烯中需加碱性硫酸铅和硬脂酸铅粉剂作为稳定剂,配料比例为每锅100kg加稳定剂2kg性产电线管)或4kg(生产排水管)。
工艺流程为配料~混料~剂出-成型。
混料后需加热200℃以上。
配料间容积35m2x5m,混料间容积250m2x5m。
两车间相互连通,单面窗户,除有两只换气扇外,无其他抽风除尘设施,亦无个人防护措施。
手工操作。
每天约需配混70锅,约用稳定剂200kg,工作时间约7h。
2.车间空气中铅浓度测定在正常生产状态下,用无铅滤膜常规采集铅尘样本各4个,按《车间空气监测检验方法》推荐,用双硫腺比色法分析。
结果显示配料间铅尘平均浓度1.178mg/m3,超标22倍;混料间铅尘平均浓度
3.448mg/m3,超标68倍。
临床检查
选同厂不直接接触铅的成型车间操作上24名作为对照组,其中男22人,女2人;年龄IS-42岁,平均26岁;工龄5-44月,平均20月。
两车间工人均排除在车间内吸烟、进食等不良习惯。
1.临床表现:12名铅作业工人中,自诉脐周隐痛2例,腹胀4例,呕吐l例,经常头昏5例,乏力7例,四肢关节酸痛5例。
其中,I例工作0.5月即有头昏、乏力,]例工作8月即有腹胀、腹痛、头昏、呕吐。
而对照组无上述症状。
2.实验室检查:按《职业性慢性铅中毒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GB11504-89)附录所列方法,对l2名铅作业工人进行晨尿铅(PbU)、尿δ-氨基乙酸丙酸(δ-ALA)、尿粪叶琳(CP)半定量检测,并检查了血红蛋白(Hb)。
结果见表1,20???由表1可见,除I例外,其余尿铅均超过正常值,最高超过6.8倍;δ-ALA除2例正常外,其余均超过正常值,最高超过9.6倍;CP最高洲;H6有6例低于正常水平,最低84g/Lo???配混料作业工人的H4,Pbu,δ-ALA,CP的异常检出率均较成型操作工高,两者有显着差异,见表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