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九年级化学溶液及溶解度笔记

合集下载

九年级化学溶解度课堂笔记

九年级化学溶解度课堂笔记

九年级化学溶解度课堂笔记Solubility is an important concept in the field of chemistry. It refersto the ability of a substance to dissolve in a solvent. 溶解度是化学领域中一个重要的概念。

它指的是一种物质在溶剂中溶解的能力。

There are several factors that can affect the solubility of a substance. Temperature is one of the most significant factors. When the temperature of a solvent increases, the solubility of most solids also increases. Conversely, when the temperature decreases, the solubility of most solids decreases. 温度是影响物质溶解度的重要因素之一。

当溶剂的温度升高时,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也会提高。

相反,当温度降低时,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也会降低。

The polarity of the solute and the solvent also plays a crucial role in determining the solubility of a substance. Polar substances tend to dissolve in polar solvents, while non-polar substances tend to dissolve in non-polar solvents. In general, like dissolves like. 溶质和溶剂的极性也在决定物质溶解度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人教版2023初中化学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溶液重点归纳笔记

人教版2023初中化学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溶液重点归纳笔记

人教版2023初中化学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溶液重点归纳笔记单选题1、属于悬浊液的是()A.矿泉水B.糖水C.泥水D.自来水答案:CA、矿泉水可看作是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等溶于水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选项错误。

B、糖水是蔗糖溶于水形成的,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选项错误。

C、泥沙难溶于水,泥水是泥沙等固体小颗粒悬浮于液体中形成的混合物,属于悬浊液,故选项正确。

D、自来水可看作是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等溶于水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选项错误。

故选:C。

2、实验室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氯化钠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计算得出所需氯化钠固体的质量为5gB.将氯化钠固体直接放在托盘天平的右盘进行称量C.溶解氯化钠时用玻璃棒搅拌,其目的是增大氯化钠的溶解度D.将配制好的溶液装瓶时,有少量液体洒出,会造成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小答案:AA、所需氯化钠固体的质量为:50g×10%=5g,符合题意;B、用托盘天平称量物品时,应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氯化钠应放在左盘上进行称量,且氯化钠固体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进行称量,应放在称量纸上进行称量,不符合题意;C、溶解氯化钠时用玻璃棒搅拌,其目的是加快溶解速率,不能增大溶解度,不符合题意;D、将配制好的溶液装瓶时,有少量液体洒出,溶液具有均一性,不会影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不符合题意。

故选A。

3、不同温度下KNO3的溶解度如下表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20℃时,100gKNO3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为31.6gB.30℃时,100gKNO3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45.8%C.30℃时,将50gKNO3放入100g水中得到150g溶液D.40℃时,100g水最多溶解63.9gKNO3答案:DA、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31.6g,表示20℃时,100g水中溶解31.6gKNO3达到饱和状态,也就是131.6g的KNO3饱和溶液中的溶质质量为31.6g ,故选项A不正确;B、30℃时,KNO3的溶解度是45.8g,要计算该温度下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根据一定温度下,饱和溶液中×100%得,30℃时,100gKNO3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溶质质量分数与溶解度的关系:溶质质量分数=溶解度溶解度+100g×100%≈31.4%,故选项B不正确;数=45.8g45.8g+100gC、30℃时,KNO3的溶解度是45.8g,表示30℃时,100g水中溶解45.8g KNO3达到饱和状态,也就是30℃时,100g水中最多只能溶解45.8gKNO3,所得饱和溶液的质量是145.8g,故选项C不正确;D、40℃时,KNO3的溶解度是63.9g,表示40℃时,100g水中溶解63,9g KNO3达到饱和状态,也就是40℃时,100g水中最多只能溶解63.9gKNO3,故选项D正确;故选:D。

九年级化学下册的听课笔记:第九单元溶液《溶解度》

九年级化学下册的听课笔记:第九单元溶液《溶解度》

2024九年级化学下册听课笔记:第九单元溶液《溶解度》一、教师行为1.1 导入•引入话题:教师以生活中的实例引入,如“为什么在寒冷的冬天,糖在水中溶解得更慢?”或“为什么海水能够溶解大量的盐分?”等问题,引发学生思考。

•提出问题:教师明确提问:“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中溶质的溶解量是否有限度?如何定量描述这种限度?”以此引出溶解度的概念。

1.2 教学过程•讲解溶解度定义:•教师详细解释溶解度的定义:“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

”强调溶解度与温度、溶剂量及饱和状态的关系。

•举例说明,如“20℃时,氯化钠在水中的溶解度为36g”。

•绘制溶解度曲线:•教师展示几种常见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引导学生观察并总结规律,如“大多数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但氢氧化钙等少数物质则相反”。

•强调溶解度曲线的作用,如预测温度变化对溶解度的影响,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等。

•实验演示与讨论:•进行实验,如观察不同温度下KNO3和Ca(OH)2在水中的溶解情况,让学生直观感受溶解度的变化。

•组织学生讨论实验结果,分析影响溶解度的因素,如温度、溶质和溶剂的性质等。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转化:•讲解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概念及判断方法。

•演示如何通过改变温度、增加溶剂或减少溶质等方法实现两者之间的转化。

板书设计(提纲式)1.溶解度定义•定义•单位•影响因素(温度、溶质与溶剂性质)2.溶解度曲线•绘制方法•曲线意义(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趋势)•应用(预测溶解度、比较不同物质溶解度)3.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定义•判断方法•转化方法(加热、冷却、增加溶剂、减少溶质)4.实验观察•实验内容(KNO3、Ca(OH)2溶解实验)•实验现象•结论分析二、学生活动•思考讨论:学生积极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参与溶解度定义的讨论,提出自己的看法。

•观察记录:在实验演示过程中,学生认真观察实验现象,记录数据,分析原因。

九年级下册化学溶解液知识点归纳

九年级下册化学溶解液知识点归纳

九年级下册化学溶解液知识点归纳九年级化学课程中,溶解液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

溶解液的理解对于学生掌握化学知识和解决实际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将对九年级下册化学溶解液的知识点进行归纳。

一、溶解液的定义和特性溶解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混合物。

溶质是指能够被溶剂溶解的物质,而溶剂则是溶质溶解的介质。

在溶解过程中,溶质的粒子被溶剂的分子或离子包围,并与溶剂分子或离子发生相互作用。

溶解液具有以下几个特性:1. 均匀性:溶解液的成分在分子水平上是均匀分布的。

2. 透明性:溶解液一般是透明的,不会产生悬浮物。

3. 电导性:溶解液中含有离子的情况下,可以导电。

4. 可逆性:溶解过程可以逆反应,溶质可以从溶液中重新析出。

二、溶解度和饱和溶解度溶解度是指在一定温度下,溶质在溶剂中溶解形成饱和溶液的最大质量。

与此同时,饱和溶液中溶质的浓度称为饱和溶解度。

溶解度受到温度和溶剂性质的影响。

一般来说,温度升高会导致溶解度增加,但对于一些物质来说,溶解度随温度的增加而减小。

不同的溶质在不同的溶剂中的溶解度也会有所不同。

三、溶解过程和溶解热在溶解过程中,溶质和溶剂之间的相互作用起着重要作用。

当溶质与溶剂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大于溶质和溶质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时,溶质会溶解在溶剂中。

溶解过程吸热或放热取决于溶质和溶剂之间的相互作用力。

如果溶质与溶剂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强于溶质和溶质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溶解过程会吸热,即吸收热量。

相反,如果溶质与溶剂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弱于溶质和溶质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溶解过程则会放热,即释放热量。

四、浓度和稀释浓度是指单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或摩尔含量。

常见的浓度单位包括质量浓度、体积浓度和摩尔浓度等。

稀释是指将浓度较高的溶液加入溶剂使其浓度减小的过程。

当溶液被稀释时,溶质的质量或摩尔数不变,容积增大,浓度减小。

五、电解质和非电解质根据溶解液中是否存在离子,可以将溶质分为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电解质在溶剂中能够产生离子,并且可以导电,如酸、碱和盐等。

九年级化学第七章:溶液;溶解度人教版知识精讲

九年级化学第七章:溶液;溶解度人教版知识精讲

九年级化学第七章:溶液;溶解度人教版【本讲教育信息】一. 教学内容:第七章(一)溶液1. 溶液溶质和溶剂的概念并能分辨溶质和溶剂。

2. 溶液的概念和基本特征。

3. 溶液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

(二)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1. 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概念,并能区分浓溶液和稀溶液2. 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在一定条件下的相互转化(三)溶解度1. 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2. 溶解度的概念和有关概念的计算二. 重点、难点:1. 溶液、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的概念。

2. 溶解度的概念和有关概念的计算【教学过程】一. 溶液1. 概念:溶液是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溶液。

均一是均匀的意思,稳定意味静置后不会产生沉淀和分层的现象。

2. 在溶液里,能溶解其它物质的物质叫溶剂;被溶解的物质叫溶质。

例如,CuSO4溶液中,水是溶剂,CuSO4是溶质。

溶质可以是固体,也可以是液体或气体。

固体、气体溶于液体时,固体、气体是溶质,液体是溶剂。

两种液体相互溶解时,通常把量多的一种叫做溶剂,量少的一种叫做溶质。

当溶液中有水存在时,无论水的量有多少,习惯上把水看作溶剂。

通常不指明溶剂的溶液,一般是水溶液。

3. 注意事项⑴溶液一般是透明的,但透明不一定无色。

例如硫酸铜溶液是蓝色的。

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

溶液的质量等于溶质质量和溶剂质量之和。

但溶液体积不等于溶质体积和溶剂体积之和,这是受到分子间的间隔影响。

⑵物质在溶解的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在形成的溶液中,溶质是反应后的生成物。

例如,将锌与适量稀硫酸反应,锌逐渐溶解,但形成的溶液中溶质是硫酸锌,而不是锌。

也就是说,形成的溶液是硫酸锌的水溶液,而不是锌的硫酸溶液,。

又如,碳酸钙溶于稀盐酸,所得溶液中的溶质是氯化钙。

还有将蓝矾(胆矾)溶于水时,形成的溶液中溶质是硫酸铜,而不是胆矾。

二. 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1. 概念: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溶剂里,不能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还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

化学九年级溶解度知识点

化学九年级溶解度知识点

化学九年级溶解度知识点溶解度是指在一定温度下,单位体积溶剂能够溶解的最大溶质量。

它是研究溶液中溶质溶解程度的重要指标。

在化学实验和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接触到溶解度相关的知识。

下面将介绍一些化学九年级中涉及的溶解度知识点。

一、溶解度的影响因素1. 温度:一般情况下,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这是因为在热的条件下,溶质和溶剂的分子活动增强,相互作用力减弱,溶质更容易与溶剂发生相互作用而溶解。

2. 压力:固体溶解度受压力的影响较小,而气体溶解度受压力的影响较大。

常见的例子就是汽水中的二氧化碳,当瓶子封闭时,二氧化碳溶解于水中形成气泡;而当瓶子被打开时,压力降低,二氧化碳逸出,气泡消失。

3. 溶质和溶剂之间的相态:通常来说,溶质和溶剂的相态相同的情况下,溶解度较大。

例如,固体溶质通常在液态溶剂中溶解度较大。

二、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1. 饱和溶液:当在一定温度下继续向溶剂中加入溶质,溶质不再溶解,溶液中含有最大溶质量时,称为饱和溶液。

饱和溶液的溶解度可以用单位体积溶液所能溶解的最大溶质质量来计量。

2. 不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溶剂可以继续溶解更多的溶质,此时称为不饱和溶液。

不饱和溶液的溶解度小于饱和溶液的溶解度。

三、饱和溶液的稳定性饱和溶液的稳定性可以通过溶解度来判断。

当溶剂中溶质的质量小于饱和溶液的溶解度时,可以继续向溶剂中加入溶质来制备饱和溶液;当溶剂中溶质的质量等于饱和溶液的溶解度时,饱和溶液将保持稳定;而当溶剂中溶质的质量超过饱和溶液的溶解度时,多余的溶质无法溶解,会析出形成固体。

四、溶解度曲线溶解度通常在温度变化时发生改变,我们可以通过绘制溶解度曲线来分析这种变化规律。

溶解度曲线通常以质量为横轴,温度为纵轴,曲线上的点表示相应温度下的饱和溶解度。

根据溶解度曲线的形状,可以判断溶液的特性。

当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时,曲线向上倾斜;当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时,曲线向下倾斜;当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始终保持不变时,曲线是水平的。

九年级化学溶解现象知识点总结

九年级化学溶解现象知识点总结

九年级化学溶解现象知识点总结溶解现象是化学中一种重要的物质变化过程,是指固体、液体或气体中的微粒分散在另一种物质中,形成均匀透明的混合物。

以下是九年级化学中关于溶解现象的知识点总结:一、溶解的定义与特点溶解是指溶质的微粒逐渐分散在溶剂中形成溶液的过程。

溶解的特点包括:溶质微粒与溶剂微粒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保持永久为弱化学键;溶质微粒在溶剂中自由运动而不聚集;溶质不能被过滤分离,只能靠蒸发得到纯物质。

二、溶解的影响因素1. 温度:温度升高,溶解度一般会增大,但对气体溶解度却相反。

2. 压力(只适用于气体溶解度):压力升高,气体溶解度增大。

3. 溶质与溶剂之间的相互作用力:相互作用力越强,溶解度越大。

4. 溶质与溶剂的粒径:溶质的粒径越小,溶解度越大。

三、溶液的浓度及计算1. 质量分数:溶质的质量与溶液总质量之比。

2. 体积分数:溶质的体积与溶液总体积之比。

3. 摩尔浓度:溶质的摩尔数与溶液总体积之比。

4. 溶解度:在规定温度下,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与溶剂质量之比。

四、饱和溶液与过饱和溶液饱和溶液是指在一定温度下,已经溶解了最大量的溶质的溶液。

而过饱和溶液是指在一定温度下,溶质溶解度超过平衡溶解度,在稳定条件下存在溶解度不稳定的现象。

五、溶解的物质状态1. 水溶液:以水为溶剂的溶液,如盐水、糖水等。

2. 液体溶液:由液体溶质溶解于液体溶剂中,如酒精和水的混合物。

3. 气体溶液:由气体溶质溶解于液体溶剂中,如汽水。

六、分离溶液中的溶质与溶剂1. 晶体得到分离:通过蒸发溶剂,使其发生结晶得到溶质。

2. 沉淀得到分离:通过加入反应剂使溶质发生反应,沉淀得到分离。

3. 蒸馏:通过将溶液加热至溶剂的沸点,使溶剂蒸发得到分离。

七、溶解现象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1. 调味品:食盐、白糖等溶于水中,增添食物的味道。

2. 药物:药物以溶解的形式进入人体,发挥治疗作用。

3. 清洁剂:洗衣液、洗洁精等能将污渍溶解,起到清洁作用。

(完整word版)饱和溶液和溶解度

(完整word版)饱和溶液和溶解度

饱和溶液和溶解度考点一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1.概念: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够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为该溶质的饱和溶液。

2.判断某溶液是否饱和的简便方法是继续加入相同溶质看是否继续溶解。

3.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不一定是稀溶液;饱和溶液不一定比不饱和溶液浓,同一温度下,该溶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比它的不饱和溶液浓考点二结晶的分类及运用 1.降温结晶(又称冷却热饱和溶液)适用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的固体溶质从其水溶液中析出(如将硝酸钠从其水溶液中析出)。

2.蒸发结晶适用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的固体溶质从其水溶液中析出(如海水晒盐)。

3.升温结晶适用于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的固体溶质从其水溶液中析出(如熟石灰从其水溶液中析出)。

考点三、练习题 1.下列有关饱和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比不饱和溶液的大B.饱和溶液降温析出晶体后的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C.任何饱和溶液升温后都会变成不饱和溶液D.一定温度下,向氯化钠饱和溶液中加入水后会变成不饱和溶液2.下列关于饱和溶液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在温度不变时,KNO3饱和溶液不能再溶解KNO3晶体B.改变条件可以使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C.室温下,与固体溶质共存的溶液一定是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D.在温度升高时,某物质的饱和溶液一定能继续溶解该物质3.氯化铵和硝酸钾溶解度曲线如图(1)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60 ℃时,硝酸钾的溶解度小于氯化铵的溶解度B.40 ℃的硝酸钾饱和溶液降低温度会变为不饱和溶液C.t℃时,氯化铵饱和溶液与硝酸钾饱和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D.60 ℃时,100 g水中加入120 g硝酸钾,充分搅拌,得到的是硝酸钾不饱和溶液(1) (2)4.上图(2)是NaCl、MgSO4的溶解度曲线。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只有在t1℃时,NaCl和MgSO4的溶解度才相等B.t1 ℃~t3 ℃,MgSO4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C.在t2 ℃时,MgSO4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最大D.把MgSO4饱和溶液的温度从t3 ℃降至t2 ℃时,有晶体析出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溶液中可以含有多种溶质B.用汽油洗去衣服上的油渍是乳化作用的结果C.析出晶体后的溶液是不饱和溶液D.增大空气与水的接触面积,可以增大氧气的溶解度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多选)() A.降低温度能使任何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B.升高温度或增大压强均可以增大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C.将200 g质量分数为10%的氯化钠溶液稀释到5%,需要加水200 g D.在溶液中加入KNO3晶体和蒸发溶液中的水分这两种方法,都能把8%的KNO3溶液变成15%的KNO3溶液7.图①是物质M和N的溶解度曲线。

九年级化学溶液笔记

九年级化学溶液笔记

九年级化学溶液笔记一、溶液的形成。

1. 溶液。

- 定义: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

- 特征:- 均一性:溶液中各部分的性质(如密度、浓度等)完全相同。

例如,一杯蔗糖溶液,上部和下部的甜度是一样的。

- 稳定性:只要外界条件不变(温度、压强等),溶液无论放置多久,溶质都不会从溶剂中分离出来。

- 组成:- 溶质:被溶解的物质。

可以是固体(如食盐中的氯化钠)、液体(如酒精溶液中的酒精)、气体(如汽水中的二氧化碳)。

- 溶剂: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

水是最常见的溶剂,汽油、酒精等也可作溶剂。

例如,碘酒中碘是溶质,酒精是溶剂。

2. 溶解现象。

- 物质溶解时的热现象:- 有的物质溶解时吸热,如硝酸铵。

将硝酸铵固体加入水中,溶液温度会降低。

- 有的物质溶解时放热,如氢氧化钠。

把氢氧化钠固体放入水中,溶液温度会升高。

- 有的物质溶解时温度基本不变,如氯化钠。

3. 乳化现象。

- 乳浊液: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

乳浊液不均一、不稳定,静置后会分层。

例如,植物油和水混合形成的就是乳浊液。

- 乳化作用:洗涤剂能使植物油在水中分散成无数细小的液滴,而不聚集成大的油珠,从而使油和水不再分层,这种现象称为乳化作用。

乳化后的乳浊液稳定性增强,但仍然是乳浊液,不是溶液。

二、溶解度。

1.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 定义:- 在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溶剂里加入某种溶质,当溶质不能继续溶解时,所得到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还能继续溶解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

- 相互转化:- 对于大多数固体溶质(如硝酸钾):- 不饱和溶液→(增加溶质、降低温度、蒸发溶剂)饱和溶液。

- 饱和溶液→(增加溶剂、升高温度)不饱和溶液。

- 结晶:- 定义:溶质从溶液中以晶体的形式析出的过程。

- 方法:- 蒸发结晶:适用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的物质(如氯化钠)。

通过加热蒸发溶剂,使溶液达到饱和状态,继续蒸发溶剂,溶质就会结晶析出。

九年级下册化学溶解度知识点总结

九年级下册化学溶解度知识点总结

九年级下册化学溶解度知识点总结化学溶解度是指在一定温度下,单位体积溶液中所能溶解的最大物质量,通常用溶质在100克溶剂中溶解的质量来表示。

对于溶解度这个概念,同学们可能早就接触过了,而在九年级下册化学教材中涉及了一些溶解度相关的知识点。

现在我们就来总结一下这些知识点,加深对溶解度及其相关概念的理解。

1. 溶解度的影响因素溶解度受温度、压强和溶质浓度的影响。

一般来说,温度升高溶解度增大,温度降低溶解度减小。

但对于固体在液体中的溶解度来说,有些固体在溶液中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这是因为在某些情况下固体在溶液中的溶解过程是放热的。

压强对气体的溶解度有较大影响,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压强升高溶解度增大。

而溶质的浓度对溶解度的影响则比较复杂,一般来说溶质浓度增加,溶解度也增加,但在某些情况下可能会出现溶解度减小的情况。

2. 饱和溶解度与过饱和溶解度饱和溶解度指在一定温度下,溶质在溶剂中达到动态平衡时的溶质质量与溶剂质量的比例。

饱和溶液有一个固定的溶质质量。

而过饱和溶液则指在同样温度下,溶质的质量超过了饱和溶液所允许的最大溶质质量。

过饱和溶液是不稳定的,可以通过加热、振动等外界条件来使其结晶。

3. 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计算在一定条件下,溶质在溶剂中达到饱和时,我们可以通过计算溶质的质量来确定溶液是否饱和。

计算公式为质量分数=溶质质量/溶液质量。

当质量分数等于饱和溶度时,溶液为饱和溶液。

4. 溶解度曲线溶解度曲线是指在一定温度下,溶质在溶剂中的饱和溶解度随溶质浓度的变化关系的曲线。

不同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有所不同。

当溶质的溶解度随溶质浓度的增加而增加时,称为正溶解度曲线。

当溶质的溶解度随溶质浓度的增加而减小时,称为反溶解度曲线。

5. 溶解度的应用溶解度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有着广泛应用。

在农业生产中,我们可以通过调节肥料中溶质的浓度来控制肥料的效果。

在医药生产中,了解药物的溶解度,可以根据患者的需要来调节药物的剂量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人教版2023初中化学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溶液知识汇总笔记

人教版2023初中化学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溶液知识汇总笔记

人教版2023初中化学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溶液知识汇总笔记单选题1、下列物质用途主要由化学性质决定的是A.稀有气体作电光源B.生石灰用于食品加热C.液氮制造低温环境D.氯化钠配制生理盐水答案:BA、稀有气体通电发出特殊颜色的光,可作电光源,没有发生化学变化,体现物理性质,A错误。

B、生石灰和水反应放热,用于食品加热,发生化学变化,体现化学性质,B正确。

C、液氮气化吸热,制造低温环境,没有发生化学变化,体现物理性质,C错误。

D、氯化钠配制生理盐水,没有生成新物质,没有发生化学变化,体现物理性质,D错误。

故选:B。

2、某同学需要配制50g质量分数为15%的氯化钠溶液,步骤如下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配制过程中出现了两处操作错误B.实验操作步骤为:计算、称量、量取、蒸发C.若所有操作都正确,完全溶解后有液滴溅出,会导致溶质的质量分数偏小D.配制时应称量氯化钠固体质量为70g答案:AA、配制过程中出现了两处操作错误,一是托盘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图中所示操作砝码与药品位置放反了;二是量取液体时,视线与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图中仰视刻度;说法正确;B.、实验操作步骤为:计算、称量、量取、溶解,说法错误;C、若所有操作都正确,完全溶解后有液滴溅出,不会导致溶质的质量分数偏小,因为形成的溶液具有均一、稳定性,说法错误;D、配制时应称量氯化钠固体质量为50g×15%=7.5g,说法错误;故选:A。

小提示:本题容易出错的地方是错误操作对药品实际质量的计算,要严格按照公式:左物右码:物质的质量=砝码的质量+游码的质量;左码右物:物质的质量=砝码的质量-游码的质量。

3、把下列生活中常见的物质分别放入水中,充分搅拌,可以得到溶液的是A.面粉B.酒精C.花生油D.泥土答案:B解: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面粉和泥土不溶于水,花生油不溶于水,都不能形成溶液,酒精可以和水形成均一稳定混合物溶液,故选:B。

(word完整版)初三化学笔记

(word完整版)初三化学笔记

初三化学笔记(人教版)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一、探究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和与二氧化碳相关的问题。

(1)怎样检验二氧化碳?(2)怎样证明吸入的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比呼出的气体低?(3)如何证明蜡烛的组成中含有碳、氢元素?二、药品的取用(1)如何取用密度较大的块状固体药品?如何取用粉末状固体药品?没有说明用量一般取多少?(2)用细口瓶向试管中倾倒液体时应注意哪些问题?(3)量筒应该怎样正确读数?如果采用了俯视或仰视读数测量值与真实值的关系?如何准确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4)如何称取粉末状的药品或易潮解的固体?用天平如何称量未知质量固体或定质量固体?砝码和游码应按什么样的顺序使用?如果药品和砝码的位置颠倒,且使用了游码,能否知道药品的实际质量?三、物质的加热(1)如何正确地点燃或熄灭酒精灯?洒出的酒精在桌面上燃烧,应如何处理?它的火焰哪一部分温度最高?怎样证明这一点?(2)加热试管里的液体或固体时,分别应注意哪些问题?两者有何区别?(3)给药品加热时,发现试管炸裂,可能原因有哪些?四、药品和仪器的处理(1)玻璃仪器洗涤干净的标志是什么?如何放置?(2)实验后药品能否放回原瓶?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一、空气的主要成分及作用空气中主要含有哪些气体?每种气体分别有哪些用途?二、实验探究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1)燃烧匙中一般放什么物质?给物质的量有什么要求?目的是什么?(2)能否用木炭、硫磺代替红磷?为什么?能否用铝箔、铁丝来代替红磷?为什么?如用木炭来做实验,又如何改进实验?(3)产生什么实验现象?得到什么结论?实验原理是什么?(4)若测定的氧气的体积分数明显偏小,有哪些可能原因?三、大气污染物的来源和危害空气中的污染物主要有哪些?原因是什么?空气被污染后会造成什么危害?四、能从组成上区分纯净物和混合物纯净物和混合物有什么区别?例举几种常见的混合物?五、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有什么区别?如何判断“硫在氧气中燃烧”属于化学变化?六、化合反应氧化物什么叫化合反应?化合反应有什么特点?例举几个化合反应?什么叫氧化物?学会识别氧化物七、探究S、Al的燃烧有关问题(1)S在空气中燃烧和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有什么不同?说明什么?(2)Al燃烧时,火柴在什么时机插入集气瓶中,为什么?集气瓶底部为什么要放些细纱?八、分解反应什么叫分解反应?分解反应有什么特点?例举几个分解反应?知道催化剂的重要作用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能起到什么作用?如果要证明MnO2是某个反应的催化剂,需要做哪些实验?九、探究氧气的实验室制法(1)有三种方法制取氧气,原料分别是什么?反应原理分别是什么?三种方法的优缺点?(2)用KMnO4制取氧气的装置需要哪些仪器?如何检查该装置的气密性?(3)用KMnO4制取氧气时,绵花的作用?试管口为什么略向下倾斜?什么时候开始收集?为什么?结束时,如何操作?为什么这样?十、探究碳和铁的燃烧(1)在空气和纯氧中的现象分别是什么?(2)为什么木炭点燃后要缓缓插入集气瓶中。

第九单元 课题2 溶解度 知识归纳(含思维导图)课件 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下册

第九单元 课题2 溶解度 知识归纳(含思维导图)课件 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下册

知识归纳
3.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判断 (1)观察法:如果溶液中有未溶解的物质,说明该温度下该溶液不能继续溶解这种物质了。 该溶液一定是该物质的饱和溶液。 (2)实验法:在一定温度时如果溶液中没有未溶解的物质,可以向原溶液中加入少量原溶 质,如果不再溶解,说明原溶液是饱和溶液;如果继续溶解,说明原溶液是不饱和溶液。 温馨提示 析出晶体后所得的溶液,一定是该温度下该溶质的饱和溶液。 4.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与溶液浓稀的关系 (1)溶液的饱和与不饱和与溶液的浓和稀是从不同角度对溶液进行分类的,两者没有必然 联系;浓溶液不一定是饱和溶液,稀溶液不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2)在一定温度下,在同种溶剂的条件下,同种溶质的饱和溶液要比不饱和溶液浓
(2)由于熟石灰在一定量水中溶解的最大量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故Ca(OH)2饱和溶液与 不饱和溶液存在如下转化关系: 饱和溶液 蒸发溶增剂加、溶升剂高或温降度低或温增度加溶质 不饱和溶液
知识归纳
3.解答有关溶解度曲线的习题关键是熟悉点、线、面的意义 (1)点:曲线上的点叫饱和点。曲线上任一点表示对应温度下(横坐标)该物质的溶解度(纵 坐标);两曲线的交点表示两物质在交点的温度下溶解度相等。 (2)线:溶解度曲线表示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趋势。根据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趋势 确定分离混合物的方法: ①陡升型:从溶液中析出该物质时,可采用降温结晶。 ②缓升型:从溶液中析出该物质,可采用蒸发结晶的方法。 ③陡升型的物质中混有少量缓升型的物质时,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进行提纯;缓升型的 物质中含有少量陡升型物质时,可采用蒸发结晶的方法进行提纯。 (3)面: ①溶解度曲线下方的面表示不同温度下该物质的不饱和溶液。 ②溶解度曲线上方的面表示相应温度下的饱和溶液且有未溶解的溶质。
知识归纳

2022年中考化学总复习全国九年级化学二轮复习:第1讲溶液笔记(PDF版)

2022年中考化学总复习全国九年级化学二轮复习:第1讲溶液笔记(PDF版)

溶液一、溶液概念1、定义: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物质里,形成的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

2溶液溶质溶剂二、浊液1、悬浊液:固体小颗粒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例:泥水乳浊液:液体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例:油水混合物2、特征:不均一、不稳定、混合物、久置分层3、洗涤剂去油污:乳化作用汽油去油污:溶解原理三、溶液形成中能量变化溶于水温度降低:NH4NO3升高:浓硫酸、NaOH固体、生石灰溶于水温度不变:NaCl四、溶液分类1、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溶剂中,不能继续溶解某溶质的溶液,叫做该溶质的饱和溶液。

2、判断溶液是否饱和:在同一温度下继续加此溶质,观察是否能溶解。

3、转化①加溶剂②升温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①加溶质②蒸发溶剂③降温Ca(OH)2温度相反4、①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不一定是稀溶液。

②同温度同溶质时,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浓。

五、固体溶解度1、定义:在一定温度下,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单位:g2、影响因素:温度大多数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如KNO3;少数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较小,如NaCl;极少数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如Ca(OH)2六、溶解度曲线1、含义: 曲线上点→某物质在该温度下溶解度,对应饱和溶液; 曲线下方→不饱和溶液; 曲线交点→两物质在该温度下溶解度相等。

2、溶液状态变化处于A 点状态的溶液,进行如下变化A 点移动方式升温向右平移 降温向左平移至曲线,再沿曲线下移 增加溶质/蒸发溶剂垂直上移至曲线,不再变动 增加溶剂 垂直下移3、结晶方法饱和溶液→析出晶体→饱和溶液(对应温度下)降温结晶(冷却热饱和溶液):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的物质 蒸发结晶: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的物质除杂:KNO 3(NaCl):降温结晶NaCl(KNO3):蒸发结晶七、气体溶解度1、是比值,无单位2、影响因素:温度升高,气体溶解度减小;压强增大,气体溶解度增大八、溶液的配制及相关计算1、溶质质量分数(ω)计算式:=100% =100%+ =100%×m m m m m m V ω⨯⨯⨯溶质溶液溶质溶质溶剂溶质溶液溶液ρ 2、相关计算①溶液稀释、浓缩前后:m 溶质不变计算:100g 20%的NaCl 溶液,稀释成10%的溶液,需加水多少克?②特殊地:100%+100gS S ω=⨯饱和溶液 (S 越大,质量分数越大) 3、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溶液①用固体配制步骤: 计算、称量、量取、溶解、(装瓶,贴标签)仪器:药匙(或镊子),托盘天平,烧杯,量筒 + 胶头滴管,玻璃棒 误差:托盘天平(对加错减),量筒(量取:仰大俯小)②用浓溶液稀释步骤:计算、量取、稀释仪器:量筒 + 胶头滴管,烧杯,玻璃棒溶液稀释公式:m =m ωω⋅⋅浓浓稀稀。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九单元“溶液”考点与知识点归纳整理(附专项练习及解析)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九单元“溶液”考点与知识点归纳整理(附专项练习及解析)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九章“溶液”考点与知识点归纳整理(附专项练习及解析)一、思维导图二、主干知识总结1. 溶质的质量分数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之比。

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可以用下式计算:溶质质量分数=溶质质量/溶液质量×100%应该注意:①溶质的质量分数只表示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之比,并不代表具体的溶液质量和溶质质量。

②溶质的质量分数一般用百分数表示。

③溶质的质量分数计算式中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的单位必须统一。

④计算式中溶质质量是指被溶解的那部分溶质的质量,没有被溶解的那部分溶质质量不能计算在内。

2. 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与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关系①浓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大,但不一定是饱和溶液,稀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小,但不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②对溶质与溶剂均相同的溶液来说,在相同状况(同温、同压)下,饱和溶液总比不饱和溶液要浓,即溶质的质量分数要大。

3. 溶质的质量分数与溶解度的区别与联系溶解度是用来表示一定温度下,某物质在某溶剂中溶解性的大小。

溶质的质量分数用来表示溶液组成。

4. (实验)一定溶质质量分数氯化钠溶液的配制(1)实验回顾实验用品:托盘天平、烧杯、玻璃棒、药匙、量筒(10mL、100mL)、食盐。

实验步骤:①计算根据溶质质量分数的公式,计算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所需要氯化钠质量及水的质量。

②称量(量取)用托盘天平称量氯化钠倒入烧杯中,把水的密度近似地看作1g/cm3,用量筒量取相应体积的水。

③溶解把量好的水倒入盛有氯化钠的烧杯中,用玻琉棒搅拌,加速氯化钠溶解。

④贮存把配好的溶液装入试剂瓶中,盖好瓶塞并贴上标签,放到试剂柜中。

(2)例题解析: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氯化钠溶液常按如图操作顺序进行.请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室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时,可能涉及以下操作:A.称量B.计算C.溶解D.装瓶贴标签.回答下列问题:用氯化钠固体和蒸馏水配制100g 5%的氯化钠溶液时,其操作顺序是______(填序号).(2)计算配制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氯化钠溶液所需:氯化钠______g,水______g.(3)用托盘天平称量所需的氯化钠时,发现托盘天平的指针偏向左盘,应______.A.增加适量氯化钠固体B.减少适量氯化钠固体C.调节平衡螺母(4)配制上述溶液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量筒、烧杯、玻璃棒和______,其中玻璃棒在该实验中所起的作用是______.【解析】:(1)实验室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时,首先计算配制溶液所需氯化钠和水的质量,再称量所需的氯化钠和量取水,最后进行溶解、装瓶贴标签.(2)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配制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氯化钠溶液,需氯化钠的质量=100g×5%=5g;溶剂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则所需水的质量=100g-5g=95g.(3)用托盘天平称量5g固体药品NaCl时,步骤是:调节天平平衡,在右盘上加砝码和拨动游码,然后向左边托盘添加药品直至天平平衡;称量过程中他发现指针偏左了,说明NaCl的质量大于砝码质量,应减少NaCl.(4)配制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氯化钠溶液,首先计算配制溶液所需氯化钠和水的质量,再称量所需的氯化钠和量取水,最后进行溶解;在这些操作中需要的仪器:托盘天平、药匙、量筒、胶头滴管、烧杯和玻璃棒,其中属于玻璃仪器的是玻璃棒、烧杯、胶头滴管、量筒,玻璃棒在该实验中所起的作用是搅拌,加速固体溶解.故答案为:(1)BACD;(2)5;95;(3)B;(4)胶头滴管;搅拌,加速固体溶解.5. 关于溶液稀释或增浓的计算(1)思路:溶液稀释定律(守恒观点)溶质的质量在稀释前后保持不变,即m1w1=m2w2。

九年级化学溶液及溶解度笔记

九年级化学溶液及溶解度笔记

第六章溶解现象第一节物质在水中的一、溶解1、定义: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2、特征:均一性:溶液内各部分性质完全相同稳定性:外界条件不变时(即温度或压强不改变,溶剂不蒸发),溶液长时间放置不会分层,也不会析出固体物质;混合物:至少包含两种物质3、说明:均一稳定的不一定是溶液,如水、酒精等溶液不一定是无色的,如FeCl3溶液是黄色的,KMnO4溶液是紫红色的4、溶液的微观形成过程:溶质分子(或离子)在溶剂分子的作用下扩散到溶剂中的过程,溶质在溶液中以分子或离子的形式均一地分散在溶剂中,如图NaCl溶于水的微观过程5、水溶液的某些性质:导电性,一些物质在水中溶解时能生成自由移动的离子,使溶液能够导电,例如食盐水、硫酸溶液、氢氧化钠溶液;蔗糖溶于水后,以分子形式存在与水中,不能形成自由移动离子,因此蔗糖水溶液很难导电二、溶液形成中的能量变化1、物质的溶解过程扩散过程(了解):溶质的分子(或离子)向水中扩散,这一过程吸收热量如:硫酸铵水合过程(了解):溶质的分子(或离子)和水分子作用,生成水合分子(或水合离子)这一过程放出热量如:硫酸、氢氧化钠、氧化钙与水反应放热溶于水温度不变的物质:氯化钠三、乳化现象1、乳浊液: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特点:不稳定,静置分层2、悬浊液:一种物质以固体小颗粒的形态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不均一、浑浊的混合物,如泥与水混合用力振荡后得到的不均一、不稳定、不透明的液体就是悬浊液;悬浊液不稳定,静置一段时间后,其中的固体小颗粒会沉淀下来,故悬浊液可用过滤法分离3、乳化(1)概念:洗涤剂能使植物油在水中分散成无数细小的液滴,而不聚集成大的油珠,从而使油和水不再分层,所形成的乳浊液稳定性增强的现象(2)乳化作用在生活中的应用→洗涤:用乳化剂(洗涤剂)可以将衣服、餐具上的油污洗掉→农药的使用:将农药加入一定量的乳化剂后,再溶解在有机溶剂里,混合均匀后制成的透明液体叫乳油→生活中常用的乳化剂有肥皂、洗洁精等乳化现象第二节溶液组成的表示一、溶质的组成1、溶质:被溶解的物质(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气体)溶剂:起溶解作用的物质(通常是水,也可以是其他液体,如:酒精、汽油、氯仿等)溶液:溶解了某种溶质的混合物判断溶质、溶剂:(1)若气体、固体溶于液体,则气体、固体为溶质,液体为溶剂;如食盐水、高锰酸钾溶液、盐酸(2)若液体溶于液体,质量少的为溶质,质量多的为溶剂;如碘酒(3)有水存在的溶液,无论水多少,水都为溶剂;如酒精溶液(4)如有化学反应,则应根据反应情况判断溶质、溶剂二、溶质浓度的表示——溶质质量分数1、定义: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之比2、表达式:溶质的质量分数= =溶液的质量(g)=溶液的体积(mL)×溶液密度(g。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章溶解现象
第一节物质在水中的
一、溶解
1、定义: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2、特征:均一性:溶液内各部分性质完全相同
稳定性:外界条件不变时(即温度或压强不改变,溶剂不蒸发),溶液长时间放置不会分层,也不会析出固体物质;混合物:至少包含两种物质
3、说明:均一稳定的不一定是溶液,如水、酒精等
溶液不一定是无色的,如FeCl3溶液是黄色的,KMnO4溶液是紫红色的
4、溶液的微观形成过程:溶质分子(或离子)在溶剂分子的作用下扩散到溶剂中的过程,溶质在溶液中以分子或离子的形式均一地分散在溶剂中,如图NaCl溶于水的微观过程
5、水溶液的某些性质:导电性,一些物质在水中溶解时能生成自由移动的离子,使溶液能够导电,例如食盐水、硫酸溶液、氢氧化钠溶液;蔗糖溶于水后,以分子形式存在与水中,不能形
成自由移动离子,因此蔗糖水溶液很难导电
二、溶液形成中的能量变化
1、物质的溶解过程
扩散过程(了解):溶质的分子(或离子)向水中扩散,这一过程吸收热量
如:硫酸铵
水合过程(了解):溶质的分子(或离子)和水分子作用,生成水合分子(或水合离子)这一过程放出热量如:硫酸、氢氧化钠、氧化钙与水反应放热
溶于水温度不变的物质:氯化钠
三、乳化现象
1、乳浊液: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特点:不稳定,静置分层
2、悬浊液:一种物质以固体小颗粒的形态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不均一、浑浊的混合物,如泥与水混合用力振荡后得到的不均一、不稳定、不透明的液体就是悬浊液;悬浊液不稳定,静置一段时间后,其中的固体小颗粒会沉淀下来,故悬浊液可用过滤法分离
3、乳化
(1)概念:洗涤剂能使植物油在水中分散成无数细小的液滴,而不聚集成大的油珠,从而使油和水不再分层,所形成的乳浊液稳定性增强的现象
(2)乳化作用在生活中的应用
→洗涤:用乳化剂(洗涤剂)可以将衣服、餐具上的油污洗掉
→农药的使用:将农药加入一定量的乳化剂后,再溶解在有机溶剂里,混合均匀后制成的透明液体叫乳油→生活中常用的乳化剂有肥皂、洗洁精等
乳化现象
第二节溶液组成的表示
一、溶质的组成
1、溶质:被溶解的物质(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气体)
溶剂:起溶解作用的物质(通常是水,也可以是其他液体,如:酒精、汽油、氯仿等)
溶液:溶解了某种溶质的混合物
判断溶质、溶剂:
(1)若气体、固体溶于液体,则气体、固体为溶质,液体为溶剂;如食盐水、高锰酸钾溶液、盐酸
(2)若液体溶于液体,质量少的为溶质,质量多的为溶剂;如碘酒
(3)有水存在的溶液,无论水多少,水都为溶剂;如酒精溶液
(4)如有化学反应,则应根据反应情况判断溶质、溶剂
二、溶质浓度的表示——溶质质量分数
1、定义: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之比
2、表达式:溶质的质量分数= =
溶液的质量(g)=溶液的体积(mL)×溶液密度(g.mL-1)
3、注意:
(1)溶质的质量分数是溶液组成的一种表示方法,所指溶液可以饱和也可是不饱和溶液,可以稀也可以是浓溶液(2)溶液的质量分数是质量比,用百分数来表示,一般与温度无关
(3)溶液质量是该溶液中溶剂质量与溶解的全部溶质质量之和(溶质可以是一种或几种)
(4)溶质质量是指形成溶液的那部分溶质的质量,不包括未溶解或结晶析出的溶质的质量
(5)溶质的质量分数越大,表示一定量溶液中所含溶质质量越多,溶液越浓;反之则表示一定量溶液中所含溶质质量越少,溶液越稀
(6)配置好一定浓度的溶液后,用去一部分,剩余的溶液浓度不变
4、配置一定质量分数的NaCl溶液
5、(1)配置质量分数为6%的NaCl溶液
6、计算:配置50g质量分数为6%的NaCl溶液,需要氯化钠的质量3g,水的质量47g
称量:用托盘天平称量所需的氯化钠放入烧杯中
量取:用量筒量取所需的水的体积,倒入盛有氯化钠的烧杯中
溶解:用玻璃棒搅拌,使氯化钠溶解
装瓶保存:把配置好的溶液装入瓶中,盖好瓶塞并贴上标签(标签中应包括药品名称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7、题型一,溶液的稀释
向50g10%的NaCl溶液中加入50g水,求所得NaCl溶液的质量分数
思路: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
步骤
1、蒸发溶剂
题型二,溶液的浓缩方法2、增加溶质
3、加浓溶液
例一、100g10%的NaCl溶液蒸发掉50g水,求所得NaCl溶液的质量分数
思路:浓缩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
例二、向50g10%的NaCl溶液中加入10gNaCl,求所得NaCl溶液的质量分数
思路:该过程溶质、溶剂的质量是守恒的
例三、向50g10%的NaCl溶液中加入50g20%的NaCl溶液,求所得NaCl溶液的质量分数
思路:该过程溶质、溶剂的质量是守恒的
三、化学反应中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
例1、100g10%的稀硫酸与6.5g锌恰好完全反应,求所得溶液的质量
思路:方法一,溶液质量=硫酸锌质量+溶剂水的质量
方法二,反应后溶液质量=反应前总质量-生成气体质量(推荐用此方法,哦NO是必须嗯哼!!!)
守恒法:反应后溶液质量=反应前总质量-生成气体(或沉淀)的质量
例2、100g7.6%的稀盐酸与10g碳酸钙恰好完全反应,求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
第三节物质的溶解度
一、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
1、不同物质在同一溶剂中的溶解性不同,如食盐、蔗糖可溶于水,而氢氧化钙较难溶于水
2、同一种物质在不同的溶剂中的溶解性不同,如食用油难溶于水,却易溶于汽油等有机溶剂
3、同一种物质在同一溶剂红的溶解性与温度有关,如对于硝酸钾等多数物质,温度越高其在水中的溶解性越强,而氢氧化钠则相反,温度越高其在水中的溶解能力反而越弱,食盐在水中溶解性随温度变化不大
二、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1、定义: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的溶剂中加入某种溶质,当溶质不能继续溶解时所得的溶液,
叫该溶质的饱和溶液
不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的溶剂中加入某种溶质,能继续溶解的溶液
叫该溶质的不饱和溶液
2、判断溶液是否饱和的方法:在同一温度下继续加此溶质,观察是否能继续溶解
3、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与浓溶液、稀溶液
溶液的浓、稀是根据一定量的溶液中所含溶质的多少来划分的,而饱和不饱和溶液是按一定条件下溶质能否继续溶解来划分的,二者没有必然联系
同种溶液在温度一定时,饱和溶液一定比其不饱和溶液浓
4、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转化条件
对于一般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的物质
不饱和溶液饱和溶液
加热澄清石灰水有什么现象?这和向澄清石灰水中通二氧化碳有什么区别?
三、物质溶解性的定量表示
1、溶解度:常用来定量描述物质的溶解性强弱,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是指在一定温度下,该物质在100g溶剂(通常溶剂为水)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
2、单位:g
3、注意:一定温度、100g溶剂、饱和状态缺一不可
四、溶解度曲线
1、横坐标:温度
纵坐标:溶解度
更加直观的显示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关系
2、溶解度曲线的意义
(1)该溶质在该温度下的溶解度
(2)表示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情况
(3)交点的意义:该温度下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四、结晶
1、降温结晶:降低温度,使溶解度减小,析出溶质晶体
适用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的物质,如硝酸钾
2、蒸发结晶:蒸发溶剂,使溶质以晶体析出
适用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的物质,如氯化钠
冬天捞碱——夏天晒盐——
3、粗盐提纯
(1)溶解:仪器,烧杯、玻璃棒(作用:搅拌、加速溶解)
(2)过滤:仪器,铁架台、烧杯、玻璃棒(作用:引流)、漏斗;操作要点,一贴二低三靠
(3)蒸发:仪器,铁架台、酒精灯、蒸发皿、玻璃棒(作用:搅拌,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体飞溅)、坩埚钳操作要点: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固体时即停止加热,利用余热使滤液蒸干
五、气体溶解度
1、气体溶解度:当压强为101KP和一定温度时,气体溶解在一体积水里达到饱和状态时的体积
2、示例:101KP、00C时,在1体积水中最多溶解气体的体积
3、气体溶解度的影响因素
内因:溶质的种类
外因:温度越高溶解度越小,压强越大溶解度越大第七章酸碱盐
第八章简单的有机物
第九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