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现主义美学探讨(精选)

合集下载

浅析表现主义与立体主义时期绘画的异同

浅析表现主义与立体主义时期绘画的异同

Shu Hua Shi Jie·书画视界浅析表现主义与立体主义时期绘画的异同赵环广西大学艺术学院摘要:作为20世纪初影响深远的艺术流派和运动,表现主义和立体主义体现出了时代的特色,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理论,备受世人关注。

本文对二者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表现主义立体主义绘画异同中图分类号:J2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3359(2020)01-0049-03可以说,自古希腊时期起,西方艺术是沿着一条直线发展的———写实,忠实地描摹客观对象,发现和完善再现这些客观事物的手段。

一代又一代的艺术家在这条道路上探索耕耘,留下了他们的名字,他们所描绘的事物往往是和谐的、美好的、优雅的。

但19世纪末的巨大的变动转变了这种局面。

19世纪末的整个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皆陷于剧烈的动荡之中,工业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影响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甚至信仰、观念和艺术。

资本主义社会矛盾日趋尖锐的时期,美术上各种流派纷呈,形成莫衷一是,无所适从的局面。

不稳定的社会生活,反应在艺术上是要求不间断的变化,出奇制胜来抚慰彷徨困惑的心绪。

这种心理驱使艺术家开拓视野,更新观念。

离开传统美学思想,力图用新的理论创作新的美术。

20世纪初的现代艺术在此前提下开始了,在众多的现代艺术流派之中,表现主义和立体主义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理论以及深远的影响而备受关注,本文试图对其二者的异同进行分析探讨。

一、表现主义和立体主义的相同点(一)表现主义和立体主义有相同的时代背景工业革命和城市化的完成促使欧洲人们开始从乡村和小城镇移居至城市之中,改变了人们原有的生活方式。

劳动者开始全面按照工厂生产的要求和资本市场的需求进行劳作,而非遵循原本人体生物钟的作息规律。

日出日落失去了意义,田园般的悠闲生活结束了,取而代之的是快节奏的紧张生活。

整个社会日趋割裂并简化为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两大基本阶级。

与此同时,各个先进工业国借助工业革命所带来的雄厚的经济实力,加强对外侵略和殖民掠夺,借以开拓广阔的国外市场和寻求廉价的生产原料。

表现主义戏剧的美学特征

表现主义戏剧的美学特征

表现主义戏剧的美学特征戏剧艺术动态?信息2007年第1期运用现代剧场设施,赋予昆剧新的生命力,使其能扎根传统予以创新,名副其实地传承而得到很好的发展才是今日昆剧应走的正途,而不是在现代剧场里抛弃昆剧艺术应有的基本规律和原理,尽做那些华而不实的夸张改革.戏剧本忧患守望有痴人<广东艺术》(2006.5)上发表了曲润海的文章:<戏剧本忧患守望有痴人——首届中国戏剧奖,曹禺剧本奖参评剧本述略》.作者认为此次参评的剧本反映了多方面的信息:1,有一批可敬的戏剧家园守望者在堪忧的戏剧大环境下,坚持锤炼剧本,远远在境界上超出那种"搞一个扔一个",不断制造废品的"大跃进放卫星"式创作.2,忧患意识与定向戏剧的矛盾.忧患意识是剧作家从生活中看到了值得忧患的东西而进行主动写作的责任意识.而定向戏剧则是受指令而写,是一种任务观念.定向戏要想写深写精,必须从生活出发,要有感而发.3,此次参评剧本有许多属于农村题材,创造了不少可敬可贵而又可惜可叹的农村基层干部的形象.4,此次参评剧本中,既有许多反映了历史文化名人之人生轨迹的作品,又有雅俗共赏的平民戏剧.5,历史剧开始摆脱封建皇权意识,塑造出一些值得反思的历史人物形象,如<成败萧何》等.6,"商不言商"与"在商言商".过去的剧本中是元商不奸,现在的剧本中,又变成了无商不忠,无商不诚,元商不义了.这与市场经济的繁荣密切相关.但要创造出真正血肉丰满的商人形象是不易的.7,好人何必都写"死".剧本中的英雄人物几乎都以"死"收尾,这是对英雄了解不深所导致的.8,戏要细,戏要改,戏要演.此次获奖的剧本不是样板,也有可推敲的不足之处.按张庚先生"剧诗"的要求看,参评剧本中语言漂亮的实在不多.这就需要不断地调整,修改与锤炼.另外,久演的戏才能长盛不衰.现在一些"政绩戏","要奖戏",既不能久演,本身也没打算久演,这种现象实在堪忧.周萍形象新论陈留生在《艺术百家》(2006.5)上发表同题文ll()?章,文章认为,在长期的周萍研究中,虽然人们的探究视野非常广阔,能在中外文学的比较中来审视这个人物,能从jl霹代心理学,文化学等视角来解读这个形象,但往往都有意无意地漠视了曹禺塑造这个形象的内在驱动力,更没有从这个形象的本然意蕴出发.文章认为.周萍无论是与曹禺的关系抑或在剧作文本里的地位都非常重要.就与曹禺的关系而言,在<雷雨)的八个人物中,只有周冲,周萍同他具有更多相仿的地方:周冲的人生经历与理想以及对未来的憧憬与当年的曹禺最相切近;而周萍身上的懦弱,情热,自我无用感则是曹禺身心都具有的,在周萍身上也有他大哥万家修的影子,在很大程度上, 周萍形象就是曹禺和他大哥人格的复合体.而在剧作文本中的地位来说,周萍形象也至关重要:整个<冒雨)的主旨就是表现人类都是"狭的笼"中"可怜的动物"这一主观感受,而对之体现得最为充分的就是周萍形象.他依凭从"乡下"带来的"蛮性"而对文明的羁绊发起了最为勇猛的冲决——违逆文明的大忌而与后妈乱伦,但终究禁不住文明的压力而放弃这段恋情.他的"可怜"之处在于,他不但因后妈蘩漪的百般阻挠而未达成目标,反而还无意之中陷入了另一个乱伦禁忌之中,并且还暴露在了文明人的光天化日之下,他只能以自杀来了结此生.他的悲剧性遭遇催人泪下,也最能表现作品的主旨与作者的始发动力.表现主义戏剧的美学特征《戏剧文学》(2006.11)上发表了张兰阁的文章:<抽象与丑陋:表现主义戏剧的美学特征》.作者认为,表现主义的戏剧的美学特征如下:一,"丑陋"作为"美"的范畴.任何美学范畴都是在历史中形成的.维多利亚时代以前的美学殿堂被有闲阶级的优雅高贵把持着,而表现主义时代的美学角色,是饱受生活蹂躏的下层阶级所推出的"丑".赤裸,露骨,骷髅式的丑陋意象表现了"死亡一生命的消蚀一对人的震撼";揭丑展览与嚎叫,颤栗制造出分裂感和白热化情绪;黑色谐谑拿死亡与厄运开玩笑,制造笑声后的泪花;把敌对势力想象成冷血的鬼蜮与妖魔;反戏剧艺术动态?信息2007年第1期对贵族化倾向,追求粗砺的美学.二,形式感:抽象,外化,构成.抽象的原则包括:1.反中间色调,制造强烈对比;2.缩合原则,即用最少的意象细节表达丰富的梦的内容;3.去掉细枝末节,采用电报式语式和报道式场面.外化原则指的是感觉的外化,包括情绪外化,心理过程外化和作家观念外化等."构成与排列"原则指的是离开生活本身的状况而根据自身需要创作一个主观的构成物.包括"数"的构成法则,对称与象征法则等.三,美学效应与美学革命.表现主义戏剧的美学效应包括;1.用"共振一磁化"现象表现身不由己的情感转移;2.用"碎镜邀请"与"镜像效应"让观众进入戏剧,使之自我观照, 自我反省.并对他人投以新的"人性的一瞥";3.引发入骨的生理,心理内在的联觉,产生一种震惊灵魂的作用.努姆什金与亚洲戏剧《文艺研究>(2006.11)刊登了田民题为<"戏剧是东方的":法国戏剧导演努姆什金与亚洲戏剧》的文章,文章在讨论了努姆什金对亚洲戏剧的认识和理解,她的戏剧导演创作与亚洲戏剧之间的关系后认为,对努姆什金来说,"戏剧是东方的",或者说东方是戏剧的故乡和起源,更多是努姆什金在精神上和想象上对亚洲戏剧的向往和认同,而不是在体系, 技术和技巧上的对亚洲戏剧的科学理解,占有和融合.努姆什金的亚洲戏剧经验和需求更多的是对亚洲戏剧形式和演员形体艺术的感觉和想象.努姆什金强调太阳剧社的演出借鉴的是想象的亚洲戏剧, 而不是真实的,地道的亚洲戏剧,因为在西方戏剧的现有条件下,照搬亚洲戏剧的体系(演员训练和形体技术)是不可能的.但是,对于努姆什金来说,由于西方戏剧传统和形式的匮乏与现代西方戏剧自我更新的需要,想象的亚洲戏剧形式就成为一种合理的和可行的选择.因此,按照西方现代主义的反自然主义和反现实主义的想象,用想象的亚洲戏剧形式来演出西方戏剧的奠基和经典剧作——古希腊悲剧和莎士比亚戏剧,正好满足了这两方面的需求:一方面为形式匮乏的西方戏剧传统重新发明一种反自然主义的和反现实主义的形式,同时也为现代西方戏剧在其自我更新的理论和实践中想象地占有和利用亚洲戏剧提供合理的依据.电影《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对原着的空洞拼贴《今日文坛>(2006年秋之卷)上发表了张馨凌的文章:《以玫瑰之名重述的故事——评电影(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文章认为,徐静蕾执导的<来信》只是一座拼贴在茨威格小说上的空中楼阁.原作者斯蒂芬-茨威格深受弗洛伊德学说的影响,他有意识地触摸乃至打开主人公身上"扑朔迷离的心理之谜",燃起一种"探视他们灵魂的热望".该小说是作者对人类不可磨灭的爱的精神的理解,怜悯,敬佩与尊重.而徐版<来信>只是导演以玫瑰的名义将爱情故事重述了一遍.从文本层面上看,徐的叙事结构基本忠实于原着,在对经典故事的中规中矩的重述中完成了一个单恋女子的爱情故事.摄影方面的画面动力,扣人心弦的音乐,这些也是该片出彩的地方.然而,电影不应是文字的附庸和传声筒.影片大量借助于画外音推动情节的发展,大段大段地照搬了原着的文字作为旁白,近乎于配音配画的诗歌朗诵.要知道,电影中的内心独自(画外音)最多只能起到辅助作用,真正推动情节发展的只能是镜头和表演.在对原着的仓皇追赶中,人物势必成为荧幕幻影,血肉也稀薄到了极致.由于对原着精神层面的理解不够深入,加上演员的表演不到位,原着中感人的文字魅力与炽热的灵魂变成了电影中导演"一厢情愿"的表白,最后演变成一个肤浅的爱情故事.总而言之,小说是语言的艺术,是想象力的延伸;电影则是影像的艺术,是想象力的再现.二者一虚一实,属性不同.导演在改编原着时,需要融入创作者的智慧进行二度创作,进行最适合电影艺术形式的再生产.。

表现主义音乐美学思想探究

表现主义音乐美学思想探究

107SONG OF YELLOW RIVER 2023/ 23他的观点之中,直觉是一种基础的心理活动,特点在于经验的直接性、原始性,整个活动过程是纯粹的、简单的,原则上并无主、客观上的区别,且无论是艺术还是审美,都是直觉与不同表达形式的综合体,具有一股强大的心灵力量。

由此可见,克罗齐眼中的表现主义美学是以古典主义美学为基础发展而来的,历经了浪漫主义美学思想的洗礼,并在彻底改变了形态之后才出现在大众面前的,应当成为现代主义艺术的信条之一。

真正提出“艺术即表现、表现即情感”这一美学观点的思想家是科林伍德(美国、1889-1943),他始终认为艺术创作服务于个人情感的表达,需要创造一些想象性经验或是进行一些想象性活动。

由此可见,科林伍德与克罗齐的相似之处就在于看重艺术的主体性、情感表达的主观性。

克罗齐-科林伍德表现艺术美学思想掀起了20世纪初现代艺术思潮,重视人的主观想象、心灵体验,与进化论及末日论等当时非理想主义共同作用于现代艺术。

追溯表现主义的起源,可知与造型艺术之间关系密切,而表现主义音乐的发展则受当时视觉艺术领域和文学领域的变化影响极大。

在克罗齐-科林伍德表现艺术美学思想越发成熟之后,艺术创作的理论指导得以丰富,而真正将这些思想付诸实践的则是另一位艺术史学家即威廉·沃林格尔(德国、1881-1965)。

沃林格尔的代表作为艺术史专著《抽象与移情》《哥特形式论》,这两部专著在面世之后便得到了一众艺术史学家的高度关注,许多德国表现艺术主义艺术团队都以之为创作的思想指导,其影响力远至国外,以一己之力轰动了整个欧洲,助力了表现主义运动。

详细分析专著《抽象与移情》,其中可见里普斯(德国、1851-1914)的移情理论、里格尔(维也纳、1858-1905)的形式意志思想,顾名思义,“抽象”点明了这一艺术流派的表达形式,而“移情”则代表着艺术创作应当融入情感。

情感内涵及表达形式之间的相互碰撞,使得表现主义艺术兼具了清冷、疏离的静态美,以及激动、喧闹的动态美,由此可见,表现主义美学并非浪漫主义美学的补充,而是一种新的思潮。

表现主义

表现主义

关系 不可分割 直觉的知识就是表现的知识。 直觉就是表现。 第二章“直觉与艺术” :一切纯粹的直觉表现都是艺术 ↓ 艺术家与非艺术家的区别只在量而不在质
2.12关于诗的新解 关于诗的新解
1933年在牛津大学《诗辨》 首先评述了雪莱和席勒的诗学主张 他指出诗和艺术的功用既要宽泛又要狭小 什么是诗 ? 诗 的真义是直觉和表现 是声音和意象的结合 即内容和形式不可分割 诉诸读者的想象和情感 获得美感 既稀有(固定习惯) 又普遍(自然心态)
第二高潮(1925-1937) 第二高潮(1925-1937)
话剧界对美国表现主义剧作家奥尼尔的评价比较集中而 且产生了重大的影响。1929年他来中国访问,胡逸云在 且产生了重大的影响。1929年他来中国访问,胡逸云在 1929年 24日 世界日报》发表《 1929年8月24日《世界日报》发表《奥尼尔介绍及其剧 作》。剧作家洪深在1916年和奥尼尔同在贝克教授的戏 。剧作家洪深在1916年和奥尼尔同在贝克教授的戏 剧写作班学习,他自己的剧本《赵阎王》 剧写作班学习,他自己的剧本《赵阎王》在许多方面显 示出了《琼斯皇》 示出了《琼斯皇》的影响。 曹禺是在大学期间接触到奥尼尔的作品,在曹禺的《 曹禺是在大学期间接触到奥尼尔的作品,在曹禺的《原 野》中出现了阎罗王、判官、牛头、马面也是借用了表 现主义的手法。
表现主义诗歌: 特点:采用强烈的语调,电报式的语言,夸张的 意象,甚至破坏语法来表达愤激的情绪。 代表人物:贝歇尔 代表作品:《绝望的岛屿》 代表作品:《绝望的岛屿》贝歇尔以礁石渴望沉 没与大海表达自己极愿离开这流血的大地,去和 深海生物互称兄弟的情怀。诗里的意象如“ 深海生物互称兄弟的情怀。诗里的意象如“肌肉 开花”“关节震响”“天空中青铜色的暴风雨” 开花”“关节震响”“天空中青铜色的暴风雨” 都是过去诗中罕见的。

表现主义

表现主义
表现主义
现代重要艺术流派
1
2
最优秀的第二组
3
最优秀的第二组
4
最优秀的第二组
5
最优秀的第二组
表现主义
表现主义(Expressionism),现代重要艺术流派之一,20世纪 初流行于德国、法国、奥地利、北欧和俄罗斯的文学艺术流派。表现 主义首先出现于美术界,后来在音乐、文学、戏剧以及电影等领域得 到重大发展 表现主义是艺术家通过作品着重表现内心的情感,而忽视对描写对 象形式的摹写,因此往表现为对现实扭曲和抽象化的这个做法尤其用来 表达恐惧的情感,因此,主题欢快的表现主义作品很少见。
6
最优秀的第二组
表现主义一词最初是1901年在法国巴黎举办的马蒂斯画展上茹利安·奥古斯 特·埃尔维一组油画的总题名,用来与自然派和印象派相区别。
1911年希勒尔在《暴风》杂志上刊登文章,首次用“表现主义”一词来称呼柏林 的先锋派作家。
1914年后,表现主义一词逐渐为人们所普遍承认和采用。 在德国1905年组织的桥社、1909年成立的青骑士社等表现主义社团崛起。它们 的美学目标和艺术追求与法国的野兽主义相似,只是带有浓厚的北欧色彩与德意志民族 传统的特色。表现主义受工业科技的影响,表现物体静态的美。
最优秀的第二组
表现主义作家每个人的创作个性不尽相同, 我们很难将之统一于一种或几种模式之中。表现 主义在艺术上实验色彩很强,在当时是不定型的。 但经过半个多世纪时间沉淀,它的许多艺术主张 和表现方法已经得到公认。表现主义文学在形式 和技巧上所进行的广泛的探索和革新是有成效的, 它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人们的观念,对现代文学 理论和文艺美学作出了重要贡献。
11
最优秀的第二组
ABOUT:表现主义在表现主义

表现主义美学探讨

表现主义美学探讨
这个系统有一大关键:直觉的来源问题!
直觉的来源问题
直觉——见到一个事物,心中只领会那事物的形象 或意象,不假思索,不生分别,不审意义,不立名 言,这是知的最初阶段活动,叫做直觉。
但是,“事物的形象”这个概念已经肯定了物质世 界的存在。但是,克罗齐抛弃了康德的二元论,把 康德的“物自体”也抛弃了,这就是说,他否定了 “物质”的存在。所以克罗齐的词汇里,“物质” 只有“材料”一个意义,而这个“材料”在克罗齐 的“一元论”里并不来自物质世界,因为物质世界 根本不存在,而是来自精神世界或心灵活动所产生 的“情感”。由此可知,直觉的来源还在心灵活动 本身,直觉的来源是“情感”。
依照“直觉即表现”的原理,克罗齐认为艺术同样 是一种直觉,因而也是内在情感的表现。他认为, 艺术作为表现与直觉作为表现,区别只是在量上, 而不是在性质上。“有些人本领较大,用力较勤, 能把心灵中复杂状态尽量表现出来,这些人通常叫 做艺术家。有些很复杂而艰巨的表现品不是寻常人 所能成就的,这些就叫做艺术品”。
4
二、克罗齐的美学思想
克罗齐的基本美学观点:1、直觉就是抒情的表 现2、直觉即艺术3、直觉与艺术的统一还包含创 造与欣赏的统一4、直觉即表现的定义还包含着 美即成功的表现一个等式5、直觉即表现的定义 还肯定了语言就是艺术,而语言学也就是美学。
克罗齐提出了五个著名的否定结论:1、艺术不 是物理事实 2、艺术不是功利活动3、艺术不是 道德活动 4、艺术不是概念活动或逻辑活动 5、 艺术不可分类。
表现主义美学探讨
表现主义美学探讨
一、引言
表现主义美学是在西方现代美学思潮中出现较早 (20世纪初)、影响较大的美学流派 创始人——意大利美学家克罗齐 代表人物——英国哲学家美学家科林伍德 又称“克罗齐——科林伍德表现说”

现代表现主义及其作品赏析

现代表现主义及其作品赏析

现代主义思潮本身的产生背景极其复杂。

回顾19世纪末第二次工业革命之后,工业和城市的迅速兴盛,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越发冷漠,个体也越发孤独。

到了20世纪,两次世界大战中先进的科技手段的应用,将西方文明卷进了一场危机中;俄国社会主义革命对东方产生了深刻影响;各种哲学思想和美学思想的出现让人们的思维处于混乱且活跃的状态中。

现代主义产生的原因有三:第一,直接原因是第一张银版人物照片《巴黎寺院街》的出现,该照片是路易斯·达盖尔拍摄的,也就是他发明了银版照相;第二,在西方,人们对宗教的情感原本非常深刻,无出其右,而工业革命使得人们的思想趋于现实,宗教地位开始下降,在艺术方面体现就是物质方面的增强及精神方面的空虚;第三,受哲学思想的影响,19世纪末20世纪初,现代主义思潮使人对教会产生质疑,哲学家们提倡重视个人的意识和精神价值,从较深层面看到了社会需要转型。

一、现代主义发展及其特点(一)现代主义的发展西方的现代艺术大体分成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20世纪初期到二战结束,现代主义占据了主要地位,这一阶段也存在其他艺术流派;第二个阶段就是二战后到现在,现代主义进一步发展成各种不同的表现形式。

(二)现代主义的特点受社会背景影响,现代主义极其扭曲地处理人与社会、自然、自我的关系,提倡表现自我真实的精神状态,注重个人意识和精神,因此是一种唯心的、荒诞的艺术流派,表现出来的风格大多是消极的、悲观的、反讽的。

作品蕴含着作者在生活中受过的创伤和由此带来的痛苦,表现了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和人们的精神极其复杂的一种状态。

二、表现主义概述表现主义是现代主义的一个重要流派,20世纪初流行于北欧多个国家,是法国画家朱利安·奥古斯特·埃尔韦为了表明自己的绘画和印象派有别,于1901年首次提出的。

在表现主义艺术流派中,艺术作品注重艺术家的主观情绪和感受,从而形成了一种夸张怪诞的处理手法。

(一)表现主义的艺术特征表现主义是反传统的,推崇主观创作、表达自我情感,其艺术特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感情强烈,表现主义艺术家将自己的情绪都表现在作品中,作品是艺术家们宣泄情绪的得力工具;二是否定真实,表现主义艺术家们认为事物并非它们表面上看到的那么单纯美好,因此通过破坏事物使之变形来揭示他们自己认为的那种真实;三是怪诞荒谬,艺术家将他们认为的真实世界以夸张处理的手法表现出来,他们的作品大多是怪诞的、不真实的且充满痛苦的。

(完整版)西方美学

(完整版)西方美学

人本主义美学思潮现代西方人本主义美学思潮是从19世纪哲学家叔本华和尼采的唯意志论美学发源的,具有浓厚的情感和非理性色彩。

主要包括直觉主义、表现主义、形式主义、精神分析主义、存在主义、新托马斯主义和法兰克福学派、心理学、现象学美学等等。

(一)表现主义美学表现主义美学是现代西方美学思潮中出现最早,影响最大的美学流派之一,其创始人是现代西方著名美学家、意大利著名学者克罗齐,另一位重要理论代表是当代英国著名理论家科林伍德。

克罗齐(1866-1952)《美学原理(纲要)》。

直觉即表现。

语言就是艺术,艺术不是物理的事实,不是功利的活动,不是道德活动,不是概念的或逻辑的活动,艺术不能分类。

其中艺术内容等于个人的瞬间情感,艺术形式等于表现着情感的意象。

科林伍德:《艺术原理》。

艺术是种富于想象力的情感的直接表现。

人人都是艺术家。

艺术是借助于想象活动而实现的经验认识形式。

真正的艺术却在于表现情感。

艺术是社会的良药,它为社会治疗最麻烦的心病,即意识所受到的腐败堕落。

”阿诺·理德:《美学研究》。

“美是完美的表现”“当一定的客体对于想象而言完美地表现了意义(恰到好处地表现了意义)时,我们就说它的表现是完美的。

在这种情况下,形式就变成为整体和意义的一个部分,这种复杂的自我完成的表现,我们就称之为‘美’。

”表现主义美学的基本观点是:美是对主体情感的成功表现,是纯粹主观的、精神性的直觉;它存在于人的思维形成概念之前,并且以抒情为根本特征;艺术的根本目的在于表现主体的情感,它是主体纯粹的想象,既不是有用的、善的东西,也不是诗人愉悦的东西;任何一个人都可以通过发挥其想象力表现直觉而成为艺术家。

(二)直觉主义美学柏格森(1859-1941法国)《时间与自由意志》《物质与记忆:身心关系论》《笑的研究》《形而上学导论》《创造的进化》《生命与意识》《道德与宗教的两个起源》。

他提倡直觉,贬低理性,认为科学和理性只能把握相对的运动和实在的表皮,不能把握绝对的运动和实在本身,只有通过直觉才能体验和把握到生命存在的“绵廷”。

表现主义钢琴音乐风格的美学特征、创作手法及演奏技巧探析

表现主义钢琴音乐风格的美学特征、创作手法及演奏技巧探析
表现主义 钢琴 音乐风格 的美 学特征 、 创作 手法及演奏技 巧探 析
文 /易佳 欣
摘要 : 表 现主义音乐起源于 二十世纪的德 国 , 不同于 以前音乐 流派的传统 审美 , 音乐变得尖锐 、 不协 和 , 不再美好、 和 谐。表现主义音乐代表人物之一 的勋伯格建立的 1 2音体系, 深深影响了他 的学生贝尔格和韦伯恩及后世的作 曲家们 。
本文从表现主义 音乐流派产生的根源说起 , 分析它的美学特征、 创作手法 , 并对其演奏技巧表明了 自己的一些观点。
关键词 : 表现主义 美学特征 创作手法 演奏技巧
曲中, 还 可 以上 下 移动 一 个 音程 。这 样 可 以让 作 曲 家充 分 发 挥 创作性 , 也 让 了无 调性 音 乐作 品 还是 有 结构 统 一性 。 勋 伯 格 的 十 二 音 序 列 影 响 了 同 时期 很 多作 曲 家 的创 作 。 受 其 影响 最 深 的应 该 要 属 他 的 学 生 阿 尔 本 ・ 贝尔格 和 安 东 ・ 韦 伯恩 , 他 们 都 继 承 发展 了勋 伯 格 的 1 2音作 曲技 法 并 发展 出 了 自 己的 音 乐风 格 。 贝尔格 创 作 的单 乐章 奏鸣 曲 ( 作 品 1号) , 整 首 乐曲频繁使用 叠置 的四度和 弦和 增三和弦 ,引用半音阶 声 部 进行 , 以及 不 解 决 的 和 弦 外 音 , 调性 概 念 大 大模 糊 。 贝 尔格 还 结 合 了十 二 音 创 作 技 法和 晚期 浪 漫 主 义 中 的 情 感 表 现 , 让 人们 看 到 这种 抽 象 的音 乐也 有 丰 富 的音 乐情 感 和 感 染力 。 韦伯 恩的作 品 中音 乐的长 线条的流畅的旋律很 少 ,大多 是 宽 音程 的跳 进 。音 乐好 像 被 分 成 了一 段 一 段 的 , 只有 若 隐 若 现 的 零 星 的 乐 音 。其 实 , 韦 伯 恩 是省 略 了装 饰 性 的和 必 要 的 细 部, 把 音 乐 最 大 限度 地 简化 了, 织体 很 节俭 , 曲 式结 构 也 很 短 J 、 。 他 将 十 二 音 序 列 由 勋伯 格 时期 仅 仅 是 音 高 上 的 序 列 上 升 到 了节 奏 上 的序 列 , 为 序 列 音 乐的 完 善 发展 奠 定 了基础 。 表 现 主 义 时期 的音 乐作 品 , 不 管 是在 演 奏 技 巧 还 是 风 格 上都 有 了 自己个 性 的 发挥 。多 变不 规 范 的 节奏 , 不 协 和 的和 弦 , 耐 人 琢 磨 。 这 个 时期 的作 品 , 更 多 的是 作 曲 家 的 随 意 性 、 想 象 性 。节奏 的随意性 , 节拍的 多变性 , 和弦 的不协和 , 都让 演奏者 有 了一个 可 以 自 己发挥 的 空 间 , 通 过 自己的 想 象去 尽 情 描 绘 。 虽然演奏者有 了自己发挥 的空间 ,但 是有 一些演奏要素 却 是 要 遵 循作 者 原 意 的 。作 曲 家在 乐 曲开 头 写 下 的 速 度 记 号 肯 定 是 经 过 多次 斟 酌 而确 定 的 , 是 最能 表 达 他 的 意 图、 塑 造 音 乐情感的速度 。所以演奏者要理解速度记号的含 义, 严格按照 速 度 记 号 去 演 奏 。表 现 主 义钢 琴 音 乐作 品 中 , 有 些 作 品 会 故 意 打 乱 强拍 位 置 , 将重 音移位 , 打破 常规 强弱规律 , 使 音 乐鲜 活 起 来 ,演 奏 时要 注 意 强拍 记 号 , 而 不 是 按 传 统 强 弱 规 律 去 弹 奏。表 现主义钢 琴音 乐作 品的旋律线条 不明显也不连续 , 经常 会 交 替 出现 在 左 右 手上 。我 们 演 奏 时 , 要 特别 留意初 的德 国 , 处 于 一 个 苦 闷 的 时代 。这 时候 生 活在 西 方 的人 们 , 正 经历 着许 多苦 难 , 人 们 不安 、 迷茫、 情绪扭 曲 , 对 生 活 失 去信 心 , 日子 过 得 如 行 尸 走 肉般 。战 争和 暴 力在 消磨 这 人 们 的 人性 , 人 们 的价 值 观 都 被 战 火摧 毁 了。人 们 看 不 到 对 未 来 的希 望 , 看 到 的 只 是 到 处都 是 扭 曲 的 灵 魂 和 冷 漠 的 面 孔 , 人 类 陷入 精 神 危 机 和 反 复 的 痛 苦 中 不得 解 脱 。 这 就 是 表 现 主

第七章 现代西方美学思潮(选讲)

第七章 现代西方美学思潮(选讲)

2、悲观主义的伦理学
(1)人生的本质是痛苦
①生命意志:体现为难以满足的 欲望
②痛苦与无聊是人生的两大基本 要素;
③生育行为延续了人生的痛苦。
(2)解脱之道
①真正富有智慧的人不学的沉思、艺术和审美、 道德的途径暂时摆脱意志,可人们 不能永远处于无为的静观状态中。
于康德所说的先验形式。
(3)意志是世界的本质 ①表象是意志的体现; ②各人的意志有特殊性:形成各具特
色的身体; ③意志是世界上一切事物的本质。
(4)意志客体化的等级 ①意志(自在之物)——理念(直接
的客体化)——事物(间接的客体化) ②无机物(盲目的自然力,如重,如
不可透入性,固体性,液体性,弹性, 电气,磁力,化学属性和各种物性。都 是意志的直接表出,无异于人的动作 ); 动植物(生命和繁殖);人(观念)
③禁欲的道路 “自愿的、彻底的不近女色是禁 欲或否定生命意志的第一步” “此外禁欲主义还表现于自愿的, 故意造成的贫苦”
④佛教是最高的宗教。
(二)美学观点
1、审美直观
①审美直观的含义 一种摒弃理性、忘却意志(欲望)的 自失状态 “人们自失于对象之中了,也就是说 人们忘记了他的个体,忘记了他的意志; 他已仅仅只是作为纯粹的主体,作为客 体的镜子而存在;好像仅仅只有对象的 存在而没有知觉这对象的人了,所以人 们也不能再把直观者与直观分开了,而 是两者合一了 ”
心幻想世界的美丽外观。 平和、静穆,“外观”
的全部喜悦、智慧及其美丽。 梦境的美丽外观是一切
造型艺术的基础。 “我们用日神的名字统
称美的外观的无数的幻觉”。
②日神艺术:
日神
造型艺术、史诗
(2)酒神精神
①酒神崇拜、酒神秘仪、酒神节庆: 酒神的经历(被肢解):个体化的 痛苦 秘仪:生殖的崇拜、性的放纵、与 神合一的象征仪式;人们忘却了自我。 表明了人摆脱个体化束缚,打破外 观的幻觉,回归自然之母的怀抱的强烈冲 动。 自弃与回归;痛苦与狂喜;个体化 的崩溃与回归神秘本源

浅析德国表现主义的艺术特征

浅析德国表现主义的艺术特征

浅析德国表现主义的艺术特征作者:暂无来源:《公关世界·下半月》 2016年第8期德国表现主义是在一股反传统的思潮中孕育而生,在创作方法上它摒弃了在欧洲长期占统治地位的模仿论和反映论,推崇极具个人色彩的表现论的美学。

艺术家们在绘画创作中不再只是客观的描摹世界,而是根据自己内心的需求,把自己的主观情感、意象与幻想进行创作。

与此同时,这一倾向与尼采的悲剧美学、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和柏格森的生命哲学形成交汇,产生了一种奇诡新颖的审美形态与艺术特征。

一、德国表现主义的先驱人物代表先驱:“蒙克”、“康定斯基”等。

表现主义的先驱:斯特林堡(1849-1912) 瑞典。

代表作《鬼魂奏鸣曲》。

他把梦魇鬼魂搬上银幕,将人、亡魂幻影同时登场,被称为表现主义文学。

在20 世纪初的欧洲文艺运动与思潮中,表现主义以其鲜明的外貌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

典型代表人物:凯尔希纳(1880-1938),是德国表现主义画派的重要代表人物。

凯尔希纳早期从事绘画与木刻,在慕尼黑艺术学校进行深造学习。

他先后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饱受战争、疾病与穷苦的煎熬。

他深受高更和梵高创作画风的影响,强烈崇拜反自然主义色彩的表现方式。

1901 年他前往德累斯顿学习建筑,受新艺术运动的影响于1905 年与海克尔、洛特鲁夫等成员成立桥派。

他们期望如巴黎野兽派一样能在当地产生巨大的影响[1]。

凯尔希纳1911 年定居柏林,开办现代绘画研习所。

在1933 年受到法西斯迫害,作品被从美术馆移出、没收捣毁。

纳粹上台后迁居瑞士,然而这次的迁徙并没有使凯尔希纳看到希望,德军进入奥地利,边境距离凯尔希纳的家25 公里。

这一次他彻底感到绝望,在长期的被迫害和病痛中开枪自杀身亡。

他的主要作品有:《街道》《街头五个女人》《桥社画家肖像》《马戏团的骑士》等。

凯尔希纳作为桥社的重要一员,他的影响是不能忽视的,在绘画风格上,凯尔希纳以叛逆、抽象躁动、狂放不羁惊世,他崇拜梵高与塞尚,但在作品的表达气质上并不具备欢快的灵动感,取而代之的则是德意志民族的坚韧奋发的风格。

克罗齐和科林伍德的表现主义美学观异同论

克罗齐和科林伍德的表现主义美学观异同论


敬 : 克罗齐和科林伍德的表现主义美学观异同论
[1]7
53
程 , 只是一个实践的过程而非艺术活动 , 其结果是产 生实践品, 艺术作品的 备忘录 !而已。科林伍德认 为艺术是情感的表现或者就是语言 , 而语言本身并不 一定必须传达给任何其他人。艺术家本身是一个谈 论或表现他自己的人 , 而且他的表现不以任何方式依 赖或要求观众的合作 , 艺术家通过有形的艺术品与观 众发生关系 , 对这些有形的艺术作品被艺术给予审美 经验, 又被观众接受, 这些经验, 它们就成了手段 , 这 些说法就是艺术的技巧论。艺术家的审美经验与着 色的画布, 被雕过的石头等之间关系即使艺术家用这 些东西使他的审美经验 外话 !罢了。 最后, 艺术与社会的关系上, 克罗齐与科林伍德 都否认艺术的社会价值。克罗齐把人类活动分为认 识活动与实践活动 , 认识活动又 分为艺术 与逻辑两 度 , 实践活动分为经济与道德两度。艺术活动就不是 逻辑的活动 , 不是经济的功利活动 , 不是道德的活动。 不能用逻辑、 经济、 道德的法规来规范艺术。克罗齐 认为判断一个意象道德不道德, 无异于判断一个长方 形或三角形是不是道德。由此断定过去美学家说艺 术的目的在于引导人趋善避恶, 改良风俗 , 还要求艺 术家为教育群众、 提高一个民族精神或战斗精神 , 宣 扬勤俭生活等理想做出贡献只是白费力气 , 这些事都 是艺术做不到的, 也是艺术不必去做到的。这样 , 克 罗齐否定了艺术的经济、 道德功用 , 也就是否定了艺 术的社会功用与价值。艺术只关心直觉, 直觉是先于 实践活动, 又可以离开实践活动而独立的 , 对于艺术 的评判与衡量就只有一个艺术的标准。科林伍德同 样也否认艺术有反映、 说明现实社会生活的职能 , 并 把主张艺术再现的美学理论斥之为所谓的技巧论 , 在 他看来 , 只有表现情感的艺术才是所谓的 真正的艺 术 !, 而任何再现艺术都是名不副实的艺术 , 都是所谓 的 伪艺术 !, 从他批判 作为再现艺术的巫术艺术和 娱乐艺术中可以看出来。

美学八大风格

美学八大风格

美学八大风格美学是一门与艺术、审美、美感相关的学科,研究美的本质和规律。

在美学的研究中,出现了许多不同的观点和理论,形成了各种不同的美学风格。

本文将介绍八大美学风格,并对每一种风格进行详细阐述和探讨。

一、理性主义风格1.认识理性主义风格理性主义风格是指强调理性与思维的一种艺术风格。

它追求逻辑性、规律性和理性的表达,注重作品的结构和构图,追求客观、冷静的艺术效果。

2.理性主义风格的特点•作品结构合理、条理清晰。

艺术家会按照一定的规律和逻辑组织作品的内容和形式,使之具有整体性和连贯性。

•探索问题的内在规律。

理性主义风格的艺术家注重研究事物的本质和规律,通过作品表达对于生活、世界、人性的思考和理解。

•追求理性美感。

作品的形式简洁、利落,注重平衡、对称和谐,以及色彩的协调运用,给人以冷静和思考的美感。

3.理性主义风格的代表作品•勒·柯布西耶的建筑作品,如德国包豪斯学派的建筑设计。

•巴勃罗·皮卡索的立体派绘画作品。

•凯利·约金斯的数学雕塑作品等。

二、经验主义风格1.认识经验主义风格经验主义风格是一种注重个体经验和感知的艺术风格。

它强调直觉、感受和体验,追求艺术创作中的个人主观感受和情感表达。

2.经验主义风格的特点•作品表达了艺术家的情感和体验。

经验主义风格的艺术家会通过作品表达自己对于生活、世界、人性的独特体验和情感,使作品更具个性和独特性。

•强调艺术家个体性。

经验主义风格注重体验和创作者的直觉感受,因此作品形式可能较为随意、多样化,展现出艺术家的个体特色。

•追求情感共鸣。

经验主义风格的艺术作品通常能够触动观众的情感,引发共鸣和思考。

3.经验主义风格的代表作品•梵高的后期作品,如《星夜》。

•弗朗西斯·培根的表现主义绘画作品。

•安迪·沃霍尔的波普艺术作品等。

三、形式主义风格1.认识形式主义风格形式主义风格是指注重形式和造型的艺术风格。

它关注作品的形式、结构和表面效果,追求造型的美感和视觉冲击力。

【百度】表现主义

【百度】表现主义

表现主义百科名片表现主义(Expressionism),现代重要艺术流派之一。

20世纪初流行于德国、法国、奥地利、北欧和俄罗斯的文学艺术流派。

1901年法国画家朱利安·奥古斯特·埃尔韦为表明自己绘画有别于印象派而首次使用此词。

后德国画家也在章法、技巧、线条、色彩等诸多方面进行了大胆地“创新”,逐渐形成了派别。

后来发展到音乐、电影、建筑、诗歌、小说、戏剧等领域。

目录[隐藏]简介表现主义概述来源视觉艺术表现主义绘画表现主义文学表现主义音乐表现主义发展简史简介表现主义概述来源视觉艺术表现主义绘画表现主义文学表现主义音乐表现主义发展简史∙表现主义代表人物及作品∙表现主义的一般思想特征∙表现主义的艺术特征[编辑本段]简介表现主义是艺术家通过作品着重表现内心的情感,而忽视对描写对象形式的摹写,因此往往表现为对现实扭曲和抽象化。

的这个做法尤其用来表达恐惧的情感——欢快的表现主义作品很少见。

从这个定义上来说马蒂斯·格吕内瓦尔德与格雷考的作品也可以说是表现主义的,但是一般来说表现主义仅限于20世纪的作品。

蒙克《呐喊》[编辑本段]表现主义概述20世纪初至30年代盛行于欧美一些国家的文学艺术流派。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在德国和奥地利流行最广。

它首先出现于美术界,后来在音乐、文学、戏剧以及电影等领域得到重大发展。

表现主义一词最初是1901年在法国巴黎举办的马蒂斯画展上茹利安·奥古斯特·埃尔维一组油画的总题名。

1911年希勒尔在《暴风》杂志上刊登文章,首次用“表现主义”一词来称呼柏林的先锋派作家。

1914年后,表现主义一词逐渐为人们所普遍承认和采用。

在德国1905年组织的桥社、1909年成立的青骑士社等表现主义社团崛起。

它们的美学目标和艺术追求与法国的野兽主义相似,只是带有浓厚的北欧色彩与德意志民族传统的特色。

表现主义受工业科技的影响,表现物体静态的美。

表现主义从来不是一个完全统一协调的运动,其成员的政治信仰和哲学观点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表现主义

表现主义

表现主义作者:龚平来源:《中国美术》2012年第05期表现主义是20世纪重要的艺术流派之一,初期在北欧诸国的绘画领域非常流行;它发展的鼎盛时期和主要基地是在德国,表现主义流派在思想上深受尼采、弗洛伊德等哲学家和美学家理论的影响,涉及“桥社”、“青骑士”、“新客观”等派别和社团。

在艺术表现方面,表现主义强调艺术家的主观感情和自我感受,认为主观是唯一的真实,意图发展能表现艺术家内心情感而非外在世界的绘画形式。

该流派对二战以后的美国抽象表现主义也有着深刻的影响。

代表画家有蒙克、马尔克、贝克曼、格罗兹等人。

(龚平/中央文化干部管理学院副教授)[左]《呐喊》 [挪威] 爱德华·蒙克纸、粉彩91cm×73.5cm 1895年奥斯陆国家美术馆蒙克曾以“生命、爱情和死亡”为题,创作了組画《生命》,此画便是其中最著名的一幅,同时也是他一生最为重要的作品之一。

画面以桥为背景,画出一个骷髅般的孩子,双手捂耳,竭力嚎叫。

从他瑟瑟缩的身子、瞪圆的眼睛上看,似乎受到了惊吓,有一种神经质的痛苦。

天空的云、桥下的水好似也被他凄厉的呐喊逼迫着旋转奔驰起来。

画家以粗犷流动的笔触、强烈的色彩、夸张的人物造型,宣泄出自己精神上的郁闷和痛楚。

这一形象也被视为现代人类充满焦虑心态的永恒象征。

[右]《圣母》 [挪威] 爱德华·蒙克布、油彩91cm×70.5cm 1894-1895年奥斯陆国家美术馆美丽端庄的圣母,在蒙克的笔下变成了另一番情形,她冷漠的表情和扭曲的身姿,完全颠覆了文艺复兴时期人们对《圣母》的所有想象。

画家以深沉而浓烈的色彩、跃动的线条与笔触、以及参差的光影,营造了画面躁动不安的激烈感。

蒙克所感兴趣的仍然是性、暴力和死亡的主题。

画家将那种惊心动魄的个人体验赋予圣母,这种反叛精神也是前所未有的。

《巴登—巴登的舞蹈》[德国] 马克斯·贝克曼布、油彩100.5cm×65.5cm 1925年慕尼黑巴伐利亚国家博物馆贝克曼是德国早期表现主义的代表画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