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禅宗美学与极简主义的对接

合集下载

禅宗思想对极简主义艺术的影响

禅宗思想对极简主义艺术的影响

第38卷㊀总第159期科学 经济 社会Vol.38ꎬSumNo.1592020年㊀第2期SCIENCE ECONOMY SOCIETYNo.2ꎬ2020收稿日期:2020-02-29作者简介:曹晓寰(1984-)ꎬ女ꎬ河北省石家庄人ꎬ河北师范大学文学院博士研究生ꎬ迈阿密大学哲学系访问学生ꎬ研究方向:文艺美学ꎮ禅宗思想对极简主义艺术的影响曹晓寰(河北师范大学文学院ꎬ河北㊀050024)摘要:西方极简主义艺术以极致的简练为追求目标ꎮ极简主义艺术诞生于禅宗思想在西方盛行的20世纪60年代ꎮ禅宗的 空性 不二之法 以及它所主张的 不立文字 一即多㊁多即一 的观念开启了极简主义艺术家 极简 的艺术思想和 以少总多 以一挡十 的艺术表现形式ꎬ体现出不确定性㊁非逻辑性㊁反形式等美学特征ꎬ从而极大地冲击了西方各个艺术领域ꎮ禅宗思想是极简主义艺术的重要推动力之一ꎮ关键词:禅宗思想ꎻ极简主义艺术ꎻ不立文字ꎻ一即多㊁多即一中图分类号:F403㊀㊀㊀㊀文献标志码:A㊀㊀㊀㊀文章编号:1006-2815(2020)02-0111-07TheInfluenceofZenPhilosophyonMinimalismCAOXiao-huan(SchoolofChineseLanguageandLiteratureꎬHebeiNormalUniversityꎬHebeiꎬ050024)Abstract:Minimalismaimstopursuetheultimatesimplicity.Minimalismemergedinthe1960swhenZenPhilosophyflour ̄ishedintheWest.InspiredbytheZenconceptsof"emptiness"ꎬ"nondualism"ꎬ"non-dependenceonwordsandscrip ̄ture"ꎬand"oneismanyꎬmanyareone"ꎬtheminimalartistsformedtheideaofsimplicityandtheartisticexpressionof"multuminparvo"and"muchinlittle".Itexhibitstheaestheticfeaturesofuncertaintyꎬillogicalityꎬandanti-formꎬwhichhasgreatlyimpactedvariousartfieldsintheWest.ZenPhilosophyispartoftheessentialimpetusofminimalism.Keywords:ZenPhilosophyꎻMinimalismꎻNon-dependenceonwordsandscriptureꎻOneismanyꎬmanyareone:㊀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十年ꎬ是西方文明最具创造力的时期之一ꎬ当时也正是禅宗在西方传播的一个高峰时期ꎮ哲学家詹姆斯 克拉克(ClarkeꎬJ.J.)曾说: 禅宗是大乘佛教的一个流派ꎬ它对西方的影响最大ꎮ [1]特别是60年代在美国诞生的极简主义运动在方法论和哲学观念上尤其受到禅宗思想的影响ꎮ尽管一些艺术家对于禅宗思想中的概念的理解有时候呈现出一种误读ꎬ关于禅宗思想的言论有时候呈现出前后不一致的情况ꎬ但仍然不影响艺术家们对其进行创造性㊁重构性和超越性的吸收和改造ꎬ从而使极简主义艺术因其独树一帜的艺术形式和深刻的美学思想成为世界范围内一种十分重要的艺术现象ꎮ本文的焦点主要是极简主义艺术家主要的思想来源和创造依据是什么?受禅宗思想影响的极简主义艺术具有怎样的美学特征?一㊁极简主义艺术产生的背景极简主义(Minimalism)ꎬ又称ABC艺术㊁直接艺术㊁最低限度艺术和初级构成艺术等ꎬ是20世纪60年代诞生于美国的艺术流派ꎮ极简主义以简练到极致为其艺术的追求ꎬ通过创造重复㊁连续的艺术形式ꎬ以达到全然的纯粹和完整为其艺术的目的ꎮ极简主义艺术在绘画㊁雕塑㊁设计㊁音乐等多种门类中均有体现ꎮ极简主义艺术在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将现代艺术推向了高峰ꎬ与此同时亦显露出背离现代主义的倾111向ꎮ美国批评家克莱门特 格林伯格(ClementGreenberg)认为ꎬ这一时期的作品质疑了艺术史的现代主义视角ꎻ提出后工业社会的法国社会学家阿兰 图海纳(AlainTouraine)㊁系统论述后现代性状况的法国后现代解构主义哲学大师让-弗朗索瓦 利奥塔(Jean-FrancoisLyotard)等几位主要思想家都主张以60年代作为后现代历史阶段的起点ꎮ60年代正是西方历史经历了战争的激烈动荡ꎬ经历了政治㊁经济㊁文化上的激烈变革ꎬ走向新的全面改革时代的分水岭时期ꎮ因而ꎬ从背景上看ꎬ在这个时期产生的极简主义艺术ꎬ不可避免地具有了现代性和后现代性的双重特征ꎮ美国的现代艺术从战前至战后都以开放的心态接纳和学习外来文化ꎮ例如ꎬ对宗教思想的学习ꎬ如禅宗㊁道教㊁藏传佛教㊁密宗㊁印度教等ꎻ艺术形式的学习ꎬ如中国的书法和水墨画㊁日本的浮世绘㊁印度的传统音乐等ꎮ特别是对于禅宗思想的学习ꎬ这归根于如库马拉斯瓦米(AnandaKentishCoomar ̄aswamy)㊁托马斯 默顿(ThomasMerton)㊁铃木大拙(D.T.Suzuki)等学者们对于禅宗思想的翻译㊁介绍以及传播所做的工作ꎬ使得禅宗思想渗透进文化㊁艺术等多个领域ꎮ20世纪50年代铃木大拙曾在哥伦比亚大学开设系列的禅宗讲座ꎬ成为这一时期在纽约关于禅宗思想研究最具影响力的权威人物ꎬ他用西方哲学㊁宗教理论等概念和学说来解释东方的禅宗思想ꎬ撰写了«禅宗随笔»(三册)(EssaysinZenBuddhismꎬ1927.1933.1934)㊁«禅宗佛教手册»(ManualofZenBuddhismꎬ1935)«禅宗与日本文化»(ZenandJapaneseCultureꎬ1959)等大量的禅学作品ꎬ为美国㊁欧洲等西方世界对禅宗思想的学习奠定了基础ꎮ许多西方学者包括著名的瑞士分析心理学家卡尔 荣格(CarlGustavJung)ꎬ美国哲学家阿伦 瓦兹(AlanWilsonWatts)ꎬ美国诗人㊁艺术家保罗 雷普斯(PaulReps)等ꎬ对其著作进行了广泛的阅读和评论ꎬ加深了禅宗思想在西方世界的传播和影响ꎮ在二战后十年左右ꎬ美国对于禅宗思想的学习达到了顶峰ꎮ究其原因有很多ꎬ例如ꎬ反越战㊁吸毒㊁性解放等运动ꎮ美国著名的后现代主义理论家伊哈布 哈桑(IhabHabibHassan)深刻指出: 的确ꎬ对西方本身的极度厌恶比对其历史和文明的否定更深刻地动摇着它的基础ꎮ当这股极度厌恶的情绪在狂欢闹饮式的毁灭中找不到圆满的归宿时ꎬ就转向佛教禅宗㊁另类形而上学或群居杂交ꎮ [2]一时间ꎬ东方文化再一次成为现代主义思想家们重新关注的领域ꎬ并成为西方非理性主义思潮用来抵消西方传统理性文化的重要手段ꎮ印度㊁中国和日本的宗教和哲学ꎬ尤其是«奥义书»和禅宗思想成为西方文化界热情欢迎的对象ꎮ禅宗思想以其美学上的纯粹主义㊁非教条的灵性等为当时具有反叛精神的年轻一代提供了异质的㊁解放的㊁非理性的价值观ꎬ正好为当时的时代所需求ꎮ许多极简主义艺术家ꎬ例如约翰 凯奇(JohnMiltonCage)㊁阿德 莱因哈特(AdReinhardt)等都从禅宗思想中汲取艺术创作的养分ꎮ可以说ꎬ极简主义艺术ꎬ从一开始就受到外来文化的熏陶ꎬ具有多元的文化性格ꎬ而在当时极为盛行的禅宗思想则成为极简主义艺术家们进行艺术创作的方法论和哲学观的基础ꎮ二、禅宗的主要思想及形式禅宗是一个来源多元的体系ꎮ主要来说ꎬ禅宗推崇的是 空性 不二之法 等思想ꎬ禅宗开创了 不立文字 的形式ꎮ禅的思想和形式不仅体现出自由不拘㊁求新和叛逆的精神ꎬ而且挣脱了知性思维的桎梏ꎮ第一ꎬ禅宗的 空性 思想ꎮ禅宗认为 万法皆空 ꎮ例如ꎬ道信禅师与弘忍禅师第一次见面时关于 空性 内涵的对话ꎮ道信禅师问曰: 子何姓?答曰: 姓即有ꎬ不是常姓ꎮ师曰: 是何姓?答曰: 是佛性ꎮ师曰: 汝无姓邪?答曰: 性空ꎬ故无ꎮ [3]在禅宗看来ꎬ 空性 是基于 因缘和合 关系的暂时存在ꎮ 因缘和合 是一种随机的㊁不确定的生成和组合方式ꎬ这种方式还鲜明地体现在 三法印 的命题之中ꎬ即 诸行无常 诸法无我 涅槃寂静 ꎮ佛教通过 十二因缘说 和 业报轮回说 等学说ꎬ来表明一切事物存在于复杂的网络之中ꎬ事物之间相互依存㊁互为因果ꎮ例如ꎬ苏轼的琴诗«题沈君琴»中有这样的诗句: 若言弦上有琴声ꎬ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ꎬ何不于君指上听? [4]ꎻ«楞严经»卷四中的表述: 譬如琴瑟箜篌(音空侯)琵琶ꎮ虽有妙音ꎮ若无妙指终不能发汝与众生ꎮ [5]体现的即是这种思想ꎬ这表明人们看待某一现象需要从事物的多种组成样态以及与其他事物的211普遍联系中获得思考ꎮ日本哲学家㊁美学家竹内敏雄认为: 美不只存在于客体和主体的某一方面ꎬ而是存在于二者之间的交互关系中 在真正意义上的审美对象决非存在于其自身ꎬ而只是相对于我们而存在ꎬ依赖于关照它的主体的作用才成为审美对象ꎮ [6]此外ꎬ 空性 还强调个人的内在体验ꎬ以达到 开悟见性 的目标ꎬ 悟 对立于知性与逻辑的理解ꎮ由此ꎬ更导致了 空性 的不可确定和无法捉摸ꎮ第二ꎬ禅宗的 不二之法 思维ꎮ禅宗的思维方式是 不落两边 的 中道 思维ꎬ也就是 非此ꎬ非彼ꎬ非一切 的思维ꎬ这种思维方式禅宗六祖慧能称之为 不二之法 ꎮ 不二 ꎬ也就是无分别㊁无差异ꎬ强调人们对于整体的东西不要硬加区别和界定ꎬ更不要把区分开来的东西对立起来看待ꎮ例如ꎬ«大珠慧海顿悟入道要门论»中的论述: 无中间ꎬ亦无二边ꎬ即中道也ꎮ外缚色声ꎬ名为彼心ꎬ内起妄念ꎬ名为此心ꎮ心既无二边ꎮ中亦何有哉ꎮ得如是者ꎮ即名中道ꎮ [7]ꎻ以及 须弥藏芥子ꎬ芥子纳须弥ꎮ 的禅宗命题ꎬ这一命题体现出华严哲学所说的: 一即一切ꎬ一切即一ꎬ一入一切ꎬ一切入于一ꎮ一一微尘亦复如是ꎮ 的思想ꎮ可以说ꎬ突破二元对立ꎬ使用无分别和整体性的思维是禅的 不二之法 思维的核心ꎮ然而ꎬ禅的这种整体性思维在某种程度上就导致了禅的 非逻辑性 ꎮ例如ꎬ下面的诗句:石牛长吼真空外ꎬ木马嘶时月隐山ꎮ[8](«五灯会元»)大洋海底红尘起ꎬ须弥山顶水横流ꎮ[9](«五灯会元»)受灾如受福ꎬ受降如受敌ꎮ[10](«禅林句集»)春色无高下ꎬ花枝自短长ꎮ[11](«禅林句集»)火不待日而热ꎬ风不待月而凉ꎮ[12](«禅林句集»)这些看似错谬㊁不合情理的说法ꎬ是禅师们为了达到 不二之法 思维而不得不采取的一种方式ꎮ简单来说ꎬ例如«禅林句集»里的这句: 树呈风体态ꎬ波弄月精神 ꎬ是说该事件的产生是由于树和风ꎬ水波和月亮共同造成的ꎬ当风吹过树梢的时候ꎬ树叶呈现出风的轻柔ꎮ当月光洒向水面的时候ꎬ水波映照月亮的皎洁ꎬ月亮同时反映出水的澄澈ꎮ因而ꎬ禅宗的 不二之法 思维认为ꎬ不存在完全分离的对立面ꎬ只有保持了 无分别 和 整体性 的思维ꎬ才能获得其中真理ꎮ可以说ꎬ禅的这种思维方式就是要否定二元论的思考模式ꎬ肯定 不二 的非逻辑性思维或超越逻辑的思维ꎮ第三ꎬ禅宗的 不立文字 的形式ꎮ 不立文字的形式是禅宗有别于其他佛教的鲜明特征ꎮ 不立文字 的形式来源于中国古代持续不断的 言意之辩思想ꎬ弘忍东山法门以 教外别传㊁不立文字 为教学实践ꎬ禅宗六祖慧能认为: 字即不识ꎬ义即请问 诸佛妙理ꎬ非关文字 [13]ꎮ禅的交流是 直指性 的ꎬ概括起来ꎬ也就是 教外别传ꎬ不立文字ꎬ直指人心ꎬ见性成佛ꎮ 语言不能完全表达出佛法真如ꎬ人如果执著于文字㊁语言ꎬ则只会走入迷途ꎬ禅宗针对这种无可言说又必须言说的情况ꎬ采取了 不立文字 绕路说禅的方式ꎬ从而化解了这个难题ꎬ达到了 无言胜有言 大音即希声 的效果ꎮ最典型的事例是唐代释智炬禅师在其所著的«宝林传»中ꎬ虚构了 佛祖拈花ꎬ迦叶微笑 这则公案: 世尊在灵山会上ꎬ拈花示众ꎮ是时众皆默然ꎬ唯迦叶尊者破颜微笑ꎮ世尊曰: 吾有正法眼藏ꎬ涅槃妙心ꎬ实相无相ꎬ微妙法门ꎬ不立文字ꎬ教外别传ꎬ付嘱摩诃迦叶ꎮ [14]禅宗 不立文字 的形式肯定了非语言艺术的重要性ꎮ日本著名禅宗学者铃木大拙在许多著作中有过类似的表述: 禅所攫取的是事实ꎬ而不是语言的㊁逻辑的㊁抽象的东西ꎮ禅的精髓是直截简明ꎬ是生命ꎬ是自由ꎮ [15] 禅着眼于诸法实相ꎬ而非它们的逻辑㊁语词㊁偏见和笨拙的表象ꎮ直心是禅的灵魂ꎬ那也是它的活力㊁自由和原创性的来源ꎮ [16]由此可见ꎬ禅宗的 不立文字 形式要求直指问题的实质而抛弃芜杂的形式ꎬ因而决定了禅宗以 一即多㊁多即一 以近指远 以少总多 以一挡十 作为其实践的根本形式ꎮ禅宗的 空性 思想必然导致不断变化的事物的不可确定性ꎬ 不二之法 思维要求摆脱日常逻辑和二元论模式的束缚ꎬ 不立文字 的形式则表明禅宗为了解决语言和逻辑难题ꎬ可以 减少形式 抛弃形式 否定形式 ꎮ一些极简主义艺术家通过对禅宗思想的学习ꎬ以及创造性和策略性地对部分概念如 空性 等进行挪用后ꎬ从而创造出具有独特美学意味的艺术作品ꎬ极大地冲击了西方各个艺术领域ꎮ三、受禅宗思想影响的极简主义艺术的美学特征禅宗的上述思想和形式为极简主义运动带来了思想上的启迪ꎬ由此ꎬ开启了极简主义艺术家 极简 的艺术思想和 以少总多 以一挡十 的崭新的311艺术表现形式ꎬ传达出求新和叛逆的艺术精神ꎬ体现出不确定性㊁非逻辑性㊁反形式等美学特征ꎮ然而ꎬ极简主义艺术家对禅宗思想的吸收并非是直接的㊁完整的和完全正确的ꎬ而是对其进行了间接的㊁部分的吸收ꎬ或者说是对其进行了个人化的重构和再造ꎮ以禅宗思想作为精神内核的禅画ꎬ是一种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ꎬ其典型特征是追求笔简意足ꎬ这从侧面体现出禅宗思想中的 不立文字 直指人心 的直观的极简主义美学思想ꎮ例如ꎬ在日本备受尊崇的中国南宋僧人㊁禅画大师法常ꎬ号牧溪ꎬ在进行创作时采取随意点染着墨㊁不假装饰㊁不循古法的手法ꎬ创造出简化且富于禅意的艺术作品ꎮ1955年至1975年旅居美国的日本画家猪熊弦一郎(GenichiroInokuma)在其抽象的山水画作品中ꎬ摆脱了对具象和逻辑的思考ꎬ注重简洁和自由的形式ꎬ为经营和展览具有 东方感觉 绘画作品的纽约威拉德画廊所钟爱ꎮ来自东方的禅宗思想ꎬ以及禅画㊁禅书法等成为极简主义艺术进行艺术创作的灵感源泉ꎮ美国艺术批评家亚历山德拉 门罗(AlexandraMunroe)认为: 艺术家对佛教经典的阅读以及他们对禅宗绘画㊁书法和诗歌的理解(包括误解)转变了哲学和美学的话语ꎮ [17]第一ꎬ极简主义艺术的不确定性特征禅宗的 空性 思想影响了美国 先锋派 古典音乐作曲家约翰 凯奇(JohnMiltonCage)的 偶然 音乐㊁ 激浪派 代表艺术家白南淮(NamJunePaik)的 偶发 表演等ꎮ他们被认为是极简主义艺术的代表人物ꎮ约翰 凯奇深受东方哲学㊁美学㊁尤其是佛教禅宗的影响ꎮ他曾奉持典籍«黄檗禅师语录»ꎬ跟日本著名禅宗研究者铃木大拙学习禅法ꎮ 空性 是众多的形而上抽象概念的关注核心ꎬ约翰 凯奇将禅宗中的 空性 思想融入到艺术的创作中ꎬ将不确定性作为基本纲领ꎬ从而创造出独特的艺术形式ꎬ完成了艺术的创新及艺术的变革ꎮ尤其是1952年由他创作ꎬ由钢琴家大卫 图多尔(DavidTudor)在伍德斯托克支持现代艺术创新的慈善音乐会上演奏的钢琴曲«4ᶄ33ᵡ»体现出艺术形式和内容上的极大转变ꎮ钢琴曲总长度4分33秒ꎬ乐谱共三个乐章ꎬ乐谱上没有音符ꎬ演奏的规则是无声ꎬ 空无 显现成为 充满 ꎬ艺术家有目的地把静寂以及环境中的偶然的声响当作了声音缺场的宣言ꎮ这种艺术形式基于 结果无法预知 和 一切都不可确定 的理念ꎬ体现出鲜明的不确定性的美学特征ꎮ此外ꎬ约翰 凯奇还使用禅宗的语汇㊁概念等作为其美学阐述ꎬ撰写了如 关于空无的讲座 茱莉亚讲座 罗伯特 劳森伯格 实验音乐:信条 作为过程的作曲 等关键的作品ꎮ受禅宗思想影响的约翰 凯奇的音乐哲学思想ꎬ颠覆了传统音乐的形式法则和创作秩序ꎬ推翻了 古典音乐 唯我独尊的 一元化 地位ꎬ使西方音乐实现了自由化㊁多元化㊁多样化以及开放性ꎬ体现出后现代主义艺术的 反传统 反文化 意味ꎮ激浪派 代表艺术家白南淮最为出名的身份是具有创新性的视频艺术家ꎬ他通常以多种媒介如录影带㊁绘画㊁雕塑㊁激光装置等进行创作ꎮ1962年他在威斯巴登举办的第一个新音乐 激浪派 节表演了«头禅»ꎬ标志着艺术的价值开始从关注对象转向关注过程ꎬ从静态性转向持续性ꎬ从有目的性转向无目的性ꎮ1963年他在德国伍珀塔尔展出了«电视禅»ꎬ展览中所安装的大约12台电视机ꎬ每一台在经过了内部改装或连接了额外的电力设备后会在屏幕上产生新的㊁无法预料的图形ꎮ白南淮热衷于这些偶然的效果以及不确定的结果ꎬ他对这些效果的欣赏ꎬ部分源于他跟约翰 凯奇的相遇ꎬ同约翰 凯奇一样ꎬ在艺术创作中他也将不确定性和可变性的观念与禅宗哲学紧密结合ꎮ由此可见ꎬ极简主义艺术家擅长将不确定性作为艺术创作的思想纲领ꎬ就如同禅宗将 缘起论 和 三法印 作为思想纲领一样ꎬ体现出 空性 的不可确定和无法捉摸的特质ꎮ第二ꎬ极简主义艺术的非逻辑性特征ꎮ受到禅宗思想影响的极简主义艺术另一个鲜明的特征就是非逻辑性ꎮ也就是摒弃逻辑思维ꎬ不再以知性逻辑为前提ꎬ艺术的创作不再受到逻辑的支配ꎮ美国极简主义大师阿德 莱因哈特(AdReinhardt)曾在纽约大学学习过大乘佛教的«妙法莲华经»㊁库马拉斯瓦米的«湿婆的舞蹈»等与佛教禅宗相关的资料ꎮ为了获取禅宗思想的精髓ꎬ他还去亚洲的许多国家如日本㊁印度㊁伊朗㊁埃及等地旅行ꎬ参观当地的佛教及艺术博物馆ꎮ曾有一次ꎬ在他去日本旅行的途中ꎬ基于对禅宗思想与艺术的思考他列出了一个表格 十一要素 禅宗元素 ꎬ表格中并列了七个属于其 黑色绘画 的特征ꎬ这其中每一个元素又包含了其他具有冲突性的元素ꎮ例如ꎬ 多即少 元素ꎬ包含了 少中之多 和 潜在 两个因素ꎬ 平静 元素ꎬ包含了 神圣 宗教 象征 三个元素ꎮ这里不得不提阿德 莱因哈特以禅宗美学观念作为逻辑基411础而创作的 黑色绘画 ꎬ这是他于1960年后创作的5ˑ5英尺ꎬ以浓淡色调变化为特点的黑色系列作品ꎬ这种简洁风格的系列作品被一致认为是他的代表作ꎮ阿德 莱因哈特在对这些作品进行描述时ꎬ使用了一些有意撇开逻辑思维的ꎬ如 纯粹 淡薄无空间 无时间 等词语ꎬ这些词语同他描述禅画所使用的词语完全相同ꎬ不难看出阿德 莱因哈特有意将绘画与禅宗思想进行连接ꎮ禅宗思想奉行 不二之法 的思维方式ꎬ莱因哈特亦明确表述过艺术可以克服二元论ꎮ阿德 莱因哈特的消泯二元论的艺术创作同禅宗的 不二 思维呈现出极大的一致性ꎬ 不二 思维体现的是非逻辑性或超越逻辑的思维方式ꎬ阿德 莱因哈特的 无时间 无空间 等绘画思想的背后正是以禅宗思想的思维方式为根基的ꎮ由此ꎬ阿德 莱因哈特作品中体现出矛盾的㊁非逻辑性的美学特征就不足为奇了ꎮ德裔美国画家㊁雕塑家伊娃 海瑟(EvaHesse)的实验性艺术被归为极简主义ꎬ她利用橡胶㊁塑料和合成材料发展种种复杂的方法ꎬ以寻求一种 无体积 无重力 的雕塑风格ꎬ这种风格的艺术作品体现出鲜明的非逻辑性特征ꎮ虽不能确认伊娃 海瑟的非逻辑性思维是否直接来源于禅宗的 不二 思维ꎬ但在禅宗思想盛行的60年代ꎬ通过艺术圈的交流和相互影响来看ꎬ她的这种思维的源头与禅宗的思维方式可谓不谋而合ꎮ伊娃 海瑟有过一段关于非逻辑性思维以及艺术创作的描述:非画㊁非雕塑ꎬ然而它就在那里ꎮ记得我曾经想要创作非艺术的ꎬ非隐含的艺术ꎬ非人物㊁非几何㊁非此非彼㊁一切皆无ꎮ一切ꎬ不过是另外的一种㊁视觉上的一切ꎮ从完全不同的角度出发ꎬ可行吗?我已经懂得ꎬ任何事情都是可能的ꎮ[18]此外ꎬ一些同时代创作过极简主义风格但由于风格多样未被归于极简主义的艺术家也受到禅宗思想的影响ꎮ例如ꎬ美国艺术家菲利普 古斯顿(PhilipGuston)的简化版的纯素描作品体现出一种内在性㊁非逻辑性的特征ꎮ他认为: 在对艺术史的研究和思考中ꎬ我想最完美的作品当属中国画ꎬ特别是十或十一世纪的宋画ꎮ 那些节奏韵律动人心弦ꎬ我想这就是佛教徒们所说的 悟性 (satori)吧ꎬ我曾经对 悟性 有过体验ꎮ这是一种双重性的活动ꎬ即你似懂又非懂ꎬ这种感觉只可意会不可言传ꎮ [19]禅宗思想的渗透ꎬ给艺术家带来有别过去的思维轰炸ꎬ使得他们在进行艺术创作的时候具有了不自觉的禅宗审美的倾向ꎮ受禅宗思想影响的极简主义艺术摒弃了传统的 非此即彼 的逻辑方式ꎬ主张 非此ꎬ非彼ꎬ非一切 的逻辑方式ꎬ主张将非逻辑性的思维进行扩容ꎬ来实现思维方式和思想内容的多极化与丰富性ꎮ第三ꎬ极简主义艺术的反形式特征ꎮ 不立文字 作为禅宗 反文化 的策略之一ꎬ主张不拘泥于形式的约束和限制ꎬ公然与传统的㊁固定的形式进行抗争ꎮ唐代著名禅师马祖道一用 一画 来表达万物本质都是 因缘和合 的思想ꎬ也就是 一即多㊁多即一 的思想ꎬ 一 既无长短ꎬ又无大小ꎬ既不是正ꎬ又不是反ꎬ既不是肯定ꎬ又不是否定ꎮ 一画 ꎬ即说明简单的形式并不影响其内容的表达ꎮ极简主义将禅宗中学来的经验运用到创作中ꎬ在艺术实践中追求用极少的材料和极简化的形式进行艺术表达ꎬ力求极大地扩展艺术的张力ꎬ体现出反形式㊁打破形式㊁摒弃形式的特征ꎮ美国极简主义景观大师彼得 沃克(PeterWalker)开创了一种极简主义园林的设计途径ꎬ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ꎬ这种风格的形成原因之一是他对于禅宗思想的接纳态度和学习热情ꎮ他设计的马萨诸塞州剑桥市哈佛大学中的谭纳喷泉ꎬ由159块砾石围成一个直径60英尺的同心圆构成ꎬ同心圆由于地形的不同呈现出不规则的形状ꎬ喷泉从圆形中心的32个喷嘴喷出ꎮ首先ꎬ这样的园林设计在形式上体现出一种 不规则 与 不均齐 的特征ꎮ日本哲学家㊁禅宗佛教学者久松真一(Shin'ichiHisamatsu)在«禅与美术»一书中整理出 禅之美学 的七项特征ꎬ第一项便是 不均齐 特征ꎮ 不规则 与 不均齐 是对传统艺术所主张的 规则 秩序 均衡 等原则的反叛ꎬ体现出突破形式㊁违反形式的美学特征ꎻ其次ꎬ 禅之美学 主张 简素 为美ꎮ园林的设计以少量的材料构成一个完满的圆形ꎬ也体现出艺术家为了达到 整体性 的 一 的效果ꎬ采用了禅宗美学所主张的 以简代繁 以少总多 以一挡十 的观念ꎮ极简主义园林的造园理念是对传统造园理念的革新ꎮ美国极简主义艺术家布莱斯 马登(BriceMar ̄den)尤其痴迷禅文化ꎮ他最负盛名的作品是20世纪80年代后期创作的由六幅油画组成的«寒山»系列作品ꎮ寒山是中国的一位诗僧ꎬ所处的中唐贞观时期正是禅宗思想成为主旋律ꎬ哲学㊁绘画㊁诗歌交511叉渗透的时期ꎮ马登由 寒山体 获得灵感ꎬ例如ꎬ第六幅«寒山6(桥)»是寒山梦见冥想中的僧人穿过这座桥ꎬ进入到不朽的地带ꎬ即 至真 的境界ꎬ也就是禅宗所认为的 虚 和 空 的境界ꎮ马登为了表达这种境界ꎬ采用树枝当作蘸墨工具以获取 线 的质感ꎬ并根据手握树枝的身体的移动来实现 线 的高度自由性ꎬ从而放弃形式ꎬ或者说用极简化的形式来追求禅的那种自由不拘和纯粹的无目的性ꎮ美国哲学家㊁禅宗学者阿伦 瓦兹这样表述: 无目的生活成为任何一种禅艺术恒常的主题ꎮ它表达出艺术家自己的内在状态ꎬ这就是在永恒的时间之流中无来去的内心状态ꎮ [20]这种受禅宗思想影响的艺术创作为了达到纯粹的自由性而不顾形式的约束ꎬ主张艺术创作的无形式和反形式ꎬ体现出一种 反传统 反文化 的力量ꎮ美国艺术家罗伯特 莫里斯(RobertMorris)被视为极简主义最初的倡议者ꎬ他的作品涉及多种媒介ꎬ从雕塑㊁绘画㊁并通过表演延伸至影像和文字中ꎮ先看一幅他于1965年创作的作品«无题(L-Beams)»ꎬ作品由三个形状完全相同ꎬ但摆放位置不同的L形几何物件组成ꎬ这些几何物件的摆放位置因观者所处位置的不同而产生不同的视觉效果ꎬ不仅如此ꎬ艺术家还会在下一次展览中将物件的摆放位置进行调整ꎬ使用新的组合形式为观者带来新的视觉感受ꎮ罗伯特 莫里斯将艺术创作当成了一个无固定原则㊁无固定形式㊁无确定目的的过程ꎬ这种简单随意的艺术实践显然有违传统艺术关于 美 的定义ꎮ然而ꎬ在后现代主义哲学看来ꎬ 美 本就具有不可抗拒的随意性㊁偶然性和突变性ꎮ罗伯特 莫里斯在1966年发表于«艺术论坛»的 雕塑笔记 一文中有过表述ꎬ他认为ꎬ一件艺术作品应该是一个完形物体ꎬ或者说是一个可以马上被受众接受的完整样式ꎮ这一观点在某种程度上和极简主义大师唐纳德 贾德(DonaldJudd)强调艺术品的 一体化 完整性 的观点十分相似ꎮ也就是说ꎬ无论多么简单的艺术形式实际上包含有一个看不到的 完整的形 ꎬ如同心理学上的 格式塔结构 ꎬ或称之为 完形心理学 ꎬ这样的艺术作品能够让观者自觉去填补形式外的空白并完成对作品的完形ꎮ受极简主义艺术家们青睐的 单元格式塔 的作品也被认为是典型的极简主义风格ꎮ罗伯特 莫里斯对于艺术形式的思考还特别体现在他于1968年发表的一篇题目为 反形式主义 的短评中ꎬ在此短评中ꎬ他进一步抨击了传统概念上的形式主义ꎬ并主张推进 反形式主义 的发展ꎮ可以看出ꎬ极简主义艺术家们通过各种各样的尝试和努力ꎬ其目的是摆脱传统的艺术形式ꎬ而有意采用极少的元素去扩展元素外的极大的艺术张力ꎮ这同禅宗抛弃形式而直指问题实质的观念极为相似ꎬ禅宗所主张的 不立文字 的观念决定了禅宗看待事情的 一即多 一入一切 以一挡十 的根本形式ꎮ极简主义艺术家推崇 以简代繁 的思想的原因之一是禅宗思想在当时环境下的普遍而广泛的传播ꎮ四、结语综上所述ꎬ我们可以看到极简主义在艺术形式㊁哲学思想㊁美学观念上都具有与禅宗密不可分的渊源关系ꎮ禅宗思想导致了极简主义艺术的审美观的转变ꎬ令其在减法的艺术形式上ꎬ以及看待理性的思维方式上具有了强有力的反叛意识和革新意识ꎮ这种反叛并非是摒弃理性主义ꎬ而是在看待理性主义的方式上呈现出一种多元化的倾向ꎮ禅宗采用 不二之法 思维来反对 二元对立 思维的出发点ꎬ在于坚持并维护佛教 因缘和合 的本体论思想ꎮ佛教的 因缘和合 的本体观念是一个包含多种异质的㊁多样化的㊁多层次的结构的思想体系ꎬ它又是一个动态的㊁不断变化发展的思想体系ꎮ可以说ꎬ佛教禅宗通过消除 二元对立 来维护 因缘和合 的本体观ꎬ其目的是为了消除单一的真理观念ꎬ而主张多元化的真理观念ꎮ极简主义艺术的审美观颠覆了传统的现代主义的结构和信仰ꎬ打击了西方美学的一元化中心地位ꎬ表现出对现代主义的批判和攻击ꎬ从而逐渐背离了现代主义ꎬ并对后现代主义艺术进行了启示ꎮ后现代主义文化思潮要反对资本主义社会的现代性文化ꎬ就必然把反对的矛头直指现代性文化各种各样的表现形式ꎮ极简主义艺术的不确定性㊁非逻辑性㊁反形式等显著的特征已经呈现出对现代性文化的背离ꎬ并以独树一帜的表达形式㊁美学观念成为后现代 反文化 运动中的一股强大的力量ꎮ由此ꎬ极简主义艺术在某些方面加速了由具有确定性㊁逻辑性㊁中心化㊁二元论的现代主义到不确定性㊁非逻辑性㊁多中心㊁多元化的后现代主义的进程ꎮ需要注意的是ꎬ禅宗思想作为东方文化的重要代表ꎬ其体系的复杂难以言喻ꎬ极简主义艺术家本人多数并非专业的禅师或相关专家ꎬ对全面的禅宗思想应该说是难窥全豹ꎮ他们对禅宗思想的吸收注定611。

_极简主义风格和东方禅宗影响下的景观设计——论野口勇的艺术成就

_极简主义风格和东方禅宗影响下的景观设计——论野口勇的艺术成就

CHINESE ART 133FORUM 论坛摘要:野口勇是20世纪著名的艺术家,他深受极简主义风格和东方禅宗的影响,最早尝试将雕塑和景观设计结合,对现代景观设计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 极简主义 东方 景观设计“从某种意义上讲,我既不是日本人,也不是美国人,我是个艺术世界的人。

”野口勇曾经这样定义自己。

野口勇出生于美国洛杉矶,母亲是美国作家莉欧妮・吉欧蒙(Leonie Gilmour),父亲是日本诗人野口米次郎(Yonejiro Noguchi)。

2岁时他随母亲移居到日本,在日本渡过了12年的童年时光,后在美国印地安那州上完高中。

纽约的城市生活启发野口勇对艺术的热情,1924年,20岁他从哥伦比亚大学医学系退学,开始迷恋雕塑,把全部时间投入雕塑创作之中,并把原来跟随母姓的名字“Isamu G i l m o r e”改为野口勇。

1927年,他拜巴黎抽象艺术雕塑大家布朗库西(C o n s t a n t i n Brancusi)为师。

在这位20世纪最伟大的雕塑家的工作室做助手,对野口勇以后的雕塑风格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这里野口勇不仅学到石雕的技巧,还启发了他对空间和自然的理解,并且激发了他用岩石做雕塑的兴趣,从此,他开始了以雕和凿为主的极简主义创作风格。

[1]出生在美国的日美混血儿野口勇,经历复杂身世传奇,他与东方文化的渊源绝不仅仅止于他有一个身为日本诗人的父亲。

1930年,从巴黎到俄罗斯经西伯利亚铁道,野口勇先到了哈尔滨,再辗转到了文化古都北京。

北京最吸引野口勇的是琉璃厂的古董店和书画店。

当时北京的物价极其便宜,野口勇也因此过上了舒适的生活。

他在北京城的大羊毛胡同租了一套大房子,雇佣的厨子会说法语,还有男仆和人力车夫。

他给母亲的信中说:“父亲不欢迎我去日本,但北京给了我爱情和温情。

”他在北京的大半年时间里,每天早上学汉语,下午去观赏中国绘画和雕塑,跟随著名国画家齐白石学习水墨画和中国园林的造园方法。

论禅与极简主义

论禅与极简主义

理论广角 幸福生活指南 2019年第27期 255幸福生活指南论禅与极简主义李统亚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摘 要:极简主义强调只有去除一切不必要的矫饰,美才会诞生。

有人说极简主义意味着用最少的物质获得最大的精神满足。

这仿佛与佛教的“禅”有着一些相似性,都是节制与自律,但是禅更为“自在”。

本文旨在讨论禅与极简主义之间的联系。

关键词:禅;极简主义禅与极简主义,一个是东方的质朴无瑕,回归本真,参透人生的修行方式;一个是西方发源于绘画,少即是多的艺术流派,从艺术领域逐渐发展至设计领域、生活方式、甚至是人生哲学。

从表面上看,两者似乎没有什么关联,但细思之下,两者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1 禅是极简的向导禅是什么?这个问题是没有答案的,因为禅是脱离知性之外的存在。

作为“禅的外者”,你只能体会到禅在客观世界的投射;作为“禅的内者”,你和禅是合一的。

总之说出来的就不是禅。

在东方,禅意所推崇的意境营造手法是在“和”的前提下追求美的感受,呈现出空灵冲淡之美,其中蕴含了无限的生机与活力。

禅意文化多是以表现简素、纯净和淡然为美,重在情感的表达与精神的领悟。

在盛唐以后,禅意的审美经验不断在孟浩然、王维等诗人的诗句中出现,例如“空林”、“空山”、“神韵”、“妙悟”等审美意识不断涌现,传达出空灵冲淡与闲寂清幽的意境,展示了直觉顿悟之妙。

可见,禅是一种体验、一种境界、一种生活的方式。

极简主义一直信奉密斯•凡•德•罗“少即是多”的设计信条,这是一种设计师为节约而自愿克制所产生的道德和美学价值,强调只有去除一切不必要的矫饰,美才会诞生。

极简主义的风靡,是在现代主义时期制造业对装饰过度的反抗,是去繁复的革命。

有人说极简主义意味着用最少的物质获得最大的精神满足。

仿佛极简主义与禅在西方的修行中有着一些相似性,都是节制与自律,但是禅更为“自在”, 极简主义正是主张用极少的色彩和极少的形象去简化画面,摒弃一切干扰主体的不必要的东西。

这一点和禅不约而同。

毕业论文:浅谈禅宗美学在现代空间设计中运用

毕业论文:浅谈禅宗美学在现代空间设计中运用

毕业论文:浅谈禅宗美学在现代空间设计中运用毕业论文:浅谈禅宗美学在现代空间设计中的运用【摘要】中国传统文化已经在生活层面上开始了复兴,中国设计已经呈现出文化意义上的表达。

尤其是传统文化在当下的价值重估背景下,我们能够感受到一场设计的新文化运动已经在中国展开了,并预感到这场设计的新文化运动,将开创中国当代新的设计态度的生活形态,创造出具有中国文化底蕴的生活方式。

中国经济改革的30年,不仅是中国在经济上高速发展的时期,也是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不断碰撞的过程。

在这个文化碰撞的过程中,中国设计从文化不自信,全面学习西方设计理论体系,逐渐到从传统中寻找设计的根源,再到逐渐形成具有中国文化属性的设计价值观,经历了“断”、“寻”、“联”的过程。

中国设计已经开始走上全面复兴之路。

中国的设计要想突破现在的状态就必须打造出属于自己的思维模式和创作风格,而禅宗文化集儒、释、道三家思想精髓于一身,具有中国独特的文化底蕴。

禅宗美学的设计理念无疑是值得我们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和研究的。

然而我们也要具有创新的理念和精神,不能只依靠“拿来”,把禅宗美学的设计思想只浮于表面,应该精炼其深层的内涵,并在空间设计中把他体现出来。

做到传统与现代的结合,创造出属于时代背景下中国自己的设计理念。

【关键词】中国设计禅宗美学空间取舍创新一、中国设计的现状与发展趋势(一)中式风格的起源20世纪末,中国经济正处于复苏阶段。

在建筑空间设计行业里,中国在此之前经历了很长的一段断层时期,由于断层的出现,导致思想跟不上经济步伐,照搬,学习,引进西方先进的设计理念是当时能在最快的时间找回平衡的方式。

但是文化缺失的感觉越来越明显,国人要寻找一些元素来作为寄托。

紧随其后的国学的兴起,使得国人用东方式的精神意境来重新的审视周围,由此中式设计风格开始了他的文艺复兴。

在延续明清家居的形式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的是精神境界的追求,不再古老死板,有一种亲近自然,意境深远的方式来重新定义中式风格,是中式风格得到了新生,让他能更适应当今社会大环境的审美要求。

极简主义美学思想与禅宗绘画的共通之处

极简主义美学思想与禅宗绘画的共通之处

极简主义美学思想与禅宗绘画的共通之处
极简主义美学思想在现代艺术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其以简约、纯洁、直白的方式表现出了深刻的思想内涵,而禅宗绘画则有着类似的艺术观念。

首先,极简主义美学思想和禅宗绘画都强调“留白”的概念,即在作品中刻意保留一些空白的区域,贯彻“无为而治”的理念,使得画面更加简洁和具有美感。

极简主义在艺术表现中,通常运用大胆的几何形状和简单的图案,而禅宗绘画则常常利用笔画与墨色的质感及水墨间的留白来表现出“虚空明月观”的精神。

其次,在表达手法上,极简主义与禅宗绘画都讲究意境和内涵。

极简主义在探讨艺术的构成时,也会关注色彩、线条、形状、空间和材质等方面的内含。

而禅宗绘画强调的则是心性境界和禅宗哲学思想的表现,通过临摹自然、表现人物、描绘场景来展现境遇中的瞬间性。

最后,两者都强调随缘与释放,即没有过多的追求和张扬,表达出自然、清新、超脱的艺术境界。

极简主义艺术家们通常可视作是一群充满灵性的人,他们通过艺术的手段来探寻心中若有所思的状态。

而禅宗绘画的艺术家则宣扬“穷山不孤,竹径常秀”,意味着万物自有其生命力,人类应该尊重并保护环境,不要过于追求物质上的欲望,让艺术与自然结合,相得益彰。

综上所述,极简主义美学思想和禅宗绘画有着许多的共性与相通之处。

无论是其探究的美学内涵,还是他们的艺术表达方式和思想理念,都清晰地呈现出了不拘一格,返璞归真的艺术价值观,进一步凸显了人们对于自然与美的不断追求和探索。

浅谈禅宗美学对日本建筑的影响

浅谈禅宗美学对日本建筑的影响

浅谈禅宗美学对日本建筑的影响禅宗美学的核心理念禅宗美学的核心理念主要包括:简约、平和、自然、静谧、空间感和极简主义等。

简约是禅宗美学的重要特征之一。

禅宗倡导的简约美学追求的是一种深层次的精神和情感内涵,强调“断得繁华”、“除去繁难”、“去其繁而得其淳”,使建筑物脱离繁琐的装饰和华丽的外表,追求简洁、朴素和质朴的美。

平和是另一个重要的美学理念,是禅宗美学的重要表现之一。

禅宗所追求的是一种内心的平和与安定,要求人们在建筑中感受到一种内心的宁静。

自然是禅宗美学的另一个核心理念,强调自然界的美与和谐,同时强调建筑与自然的融合。

静谧是禅宗美学的又一主要特征,禅宗倡导的是一种全然的宁静,建筑物要给人以静谧、悠静的感觉。

空间感是禅宗美学的重要表现之一,禅宗所倡导的是一种超然的空间感,建筑物应该给人以一种世外桃源的感觉。

极简主义是禅宗美学的又一重要特征,强调通过尽量少的元素去体现建筑的精髓,追求极简和纯粹的美。

禅宗美学在建筑设计中的体现禅宗美学在日本传统建筑设计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日本传统建筑以其简洁、朴实和大气的风格著称于世,这一特征与禅宗美学的理念密不可分。

在日本的传统建筑中,我们可以清晰地感受到禅宗美学的体现。

日本传统建筑以其简约的外观和质朴的材料而闻名。

建筑室外采用木材、竹子、稻草等自然材料,坚持用最朴素的材料来搭建房屋,没有过多的装饰和修饰,体现了禅宗美学中的简约和朴素。

日本传统建筑注重室内外的和谐统一。

传统日本建筑的设计中充分体现了禅宗美学中的自然和谐的理念,建筑物与周围的自然环境融为一体,通过巧妙地安排结构与空间,营造出一种宁静、自然、舒适的住居环境。

日本传统建筑非常注重空间感的体现。

通过精心设计和布局,不断拓展空间感,建筑物内外的空间关系得到了极为精妙的处理,给人以虚实交融、宽敞明朗、动静结合的感官体验。

日本传统建筑还遵循着极简主义的设计原则。

传统日本建筑尽量避免过多的装饰和修饰,注重将建筑的精髓和本质通过极简的手法展现出来,力求用最简单的元素来表达最深刻的情感和内涵。

浅谈彼得·沃克极简主义景观中的禅宗思想

浅谈彼得·沃克极简主义景观中的禅宗思想

浅谈彼得·沃克极简主义景观中的禅宗思想作者:王静刘璐来源:《文艺生活·文艺理论》2013年第08期摘要: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使消费者产生更多元的需求,设计品不能只局限在满足使用功能。

继农业经济、工业经济、服务经济之后,体验经济应运而生。

体验经济时代的到来,“道具”不再满足需求,这就给设计师更多的任务和责任。

体验经济的来临对设计造成重大的影响和冲击,即创造新的设计思维方式和设计与人相融相承。

交互理念的出现无疑给设计以重大的启示和引导,如何交流互动怎样体验成为设计师要思考的问题。

什么是交互?人见面算不算交互?通过电脑播放演讲内容算不算交互?建筑、服装、家具、工业产品等多个领域的交互设计的行为需要设计师去研究和改善。

关键词:体验经济;设计;交互理念;体验;人文关怀中图分类号:J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23-0061-01一、极简主义的形成和发展极简主义出现在20世纪60年代是在早期结构主义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一种艺术门类。

画家阿德·莱茵哈特是极简主义的启蒙者,受禅宗影响的他主张在艺术中追求一种心灵至上的空寂。

极简主义者主张彻底清除作品中的描述性因素,追求形式上的单纯性和完整性。

这些思想最早体现一些绘画和雕塑作品中,以抽象简练的几何形式为特征。

后来就被彼得·沃克、玛萨·舒瓦茨等先锋园林设计师运用到他们的设计作品中去。

彼得沃克将极简主义解释为:物即其本身。

他们秉承把景观设计当成一门艺术的原则,形式服从功能,功能与形式在他的设计中是相互依赖的。

二、禅宗艺术禅宗是中国化的佛教宗派,它继承了以往佛教诸派思想同时吸收采纳传统玄学思想和中国文化的思想精髓,形成一个独特的思想流派。

禅宗思想有两个突出特点:一是“空”观,“空”是对自身的存在现象的觉悟和超越,《楞伽师资记》有云“色即是空,非色灭空,色性是空”。

禅宗继承了佛教大乘空宗的心物观,认为心是真正存在而把自然看空,追求极度的心灵化。

禅宗美学在现代产品设计中的表现形式探究

禅宗美学在现代产品设计中的表现形式探究

禅宗美学在现代产品设计中的表现形式探究概述禅宗美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对文学、绘画、建筑等艺术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在现代产品设计中展现出独特的魅力。

禅宗美学强调简约、自然、平和、静谧等特点,这些美学理念在当代产品设计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本文将从四个方面探讨禅宗美学在现代产品设计中的表现形式,以期为更好地理解禅宗美学对产品设计的影响提供一定的参考。

一、禅宗美学中的简约精神在产品设计中的表现禅宗美学注重简约精神,认为简约中蕴含着深刻的内涵和丰富的表现力。

在产品设计中,简约的表现形式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线条简洁流畅:禅宗美学强调“画意宁静、克己茂实”,因此在产品设计中常常会运用简洁流畅的线条,通过简约的线条勾勒出产品的整体轮廓和结构。

现代家居产品中的简约线条设计,使产品更加纯粹、简洁,呈现出禅宗美学的内在精神。

2. 极简主义风格:极简主义是禅宗美学的一种表现形式,它要求产品设计尽量去除繁复的装饰和冗余的元素,追求简单、干净、纯粹的外观。

手机、电脑、家具等现代产品的设计中,常常会运用极简主义风格,呈现出简约而不简单的美感。

3. 色彩简约:禅宗美学强调色彩淡泊、清新、自然,产品设计中也常常采用简约的色彩搭配,追求简洁大方的美感。

简约色系的服装设计、简约色彩的家居饰品等产品,都展现出了禅宗美学中的色彩理念。

禅宗美学强调与自然的和谐共生,认为自然是禅意的根源所在。

在产品设计中,禅宗美学的自然观念表现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借景创新:禅宗美学强调在自然中寻找灵感,借景创新。

在产品设计中,设计师常常会从自然中汲取灵感,创造出具有自然气息和自然形态的产品。

一些户外用品的设计常常会从植物、动物等自然元素中得到启发,呈现出与自然和谐相融的特点。

2. 自然材料运用:禅宗美学强调尊重自然,提倡使用自然材料。

在产品设计中,自然材料的运用已经成为了一种潮流。

木质家具、竹制工艺品、石头装饰等产品的设计中,都运用了禅宗美学的自然观念,呈现出自然素材的纯粹和质朴之美。

浅谈现代简约设计与中式禅宗思想的融合

浅谈现代简约设计与中式禅宗思想的融合

浅谈现代简约设计与中式禅宗思想的融合作者:凌锦来源:《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年第10期凌锦(广东商学院华商学院艺术系,广东广州 511300)摘要:随着东方文化在世界上影响力的提升,具有极大包容性与可发展性的中式禅宗空间设计也获得了更多人的喜爱.禅意的审美意识以及法道自然的空灵境界,已成为室内设计行业新的探索研究内容和创作源泉.禅意的设计思维方式也是现代简约主义室内设计的哲学根基.东方传统文化、朴素的自然的哲学观同现代西方先进设计的设计思潮,便找到了有机的思想理论结合点.使得民族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互相融会和整合,最终使得我国的现代室内设计更加趋于完善.关键词:简约设计;中式禅宗;融合中图分类号:TU2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60X(2013)05-0071-03在全球化浪潮中,东方西方文化相互交融.在尊重和传承自身文化的背景下,以深厚的文化底蕴为核心,用现代手法进行洗练,将理性的思想植入感性的设计中.东方传统文化、朴素的自然的哲学观同现代西方先进设计的设计思潮,便找到了有机的思想理论结合点.东方朴素的自然观、禅宗理论同现代设计思潮的有机而堪称完美的融合.让居住者感受空间中蕴涵的精神思想感染,产生共鸣.并在继承传统与时代流行风格中找到契合点,从而探索具有民族特色的设计文化.以中式禅宗文化为基础的现代空间设计,不仅是对传统文化的继承,而且与时俱进,以现代语境、先进科技、当代手法重新构建中式禅宗文化的精髓.1 禅宗哲学思想的特点中国自古都以东方哲学智慧闻名于世界,东方哲学博大精深.儒、道、释三家早就扎根于国人的骨髓中,其中对中国影响最深远的是禅宗思想.禅宗,源于佛教文化东渐,是在中国文化土壤上形成的一个中国佛教宗派,它主张通过个体的直觉经验和沉思冥想的思维方式,从而在感性中通过悟境而达到精神上的超脱与自由,在禅宗看来,规定性越小,想象余地就越大,因而少能胜多,只有简到极点,才能余出最大限度的空间去供人们揣摩与思考.禅宗思想可归纳为如下特点:(1)梵我合一的一元世界观,即所谓我心即佛,佛即我心;(2)设定了顿悟见性的修行方法,也就是通过渐悟或顿悟发现本心;(3)“以心传心”、“自解自悟”、“不着文字”的内心体验.中唐时期,禅宗美学兴起,将审美与艺术中主体的内省体验,直觉感情的独创精神的作用,提升到极高的地位,使之得以深化.禅宗无念为宗,无,是无妄想.念,是念真如.一个人真正智慧的解脱,是证悟到智慧的本性.本来是空寂的,圆明、清净、妙密的实相无相.所以大道至简,存乎天地之间,道即是禅.禅并不神秘,就在我们所知所见的大千世界中.此心如明镜,便能观照世间的森罗万象.在禅者的眼里,看山是山,看水是水,一切都那样自然而然,不须矫饰,不须掩藏.舒展本来面目,便是最动人的风景.2 禅宗的简素精神与现代简约设计风格禅的精神就是直取事物本质,不为形式所拘.禅宗以“本来无一物”之境界为上乘,以“万虑皆空”为至德,由之衍化出的朴素、空灵、自然等理念.和西方最时尚的“简约主义”在精神本质上有异曲同工之妙.如今,在人类进入信息时代之后,全球化的趋势愈来愈明显,无论西方还是东方,世界各国都在寻找一种可以共同交流的“平台”,“禅”这种东方古老神秘的哲学,便呼之欲出,逐渐在世界范围内成为一种时尚意念,在现代设计中会不经意流露出禅的痕迹.“简约”用在现代室内设计中并不意味着单纯的简化,而是展现出一种禅宗的简素精神.简约更多的是融合国际性与民族文化内涵的设计理念.安东尼奥?塞特里奥是意大利本土简约派的代表人物,他直言自己的许多创作灵感来自于东方,来自于中国传统的明清家具将传统东方家庭中的亲情融入到其创意当中.将室内所有的元素简化到不能再简的地步,去掉一切非本质的装饰,而追求极端抽象简约的设计风格.让感官上简约整体,品位和思想更为优雅,抛弃一切无用的细节,保留生活最本真、最纯粹部分.简洁并不是简单,简洁是优良品质经不断组合并筛选出来的精华,是将物体形态的通俗表象,提升凝练为一种高度浓缩、高度概括的抽象形式.简练出的新概念,摒弃传统的陈俗与浮华,它多半运用新材料、新技术、新手法,与人们的新思想、新观念相统一,达到天人合一,以人为本的境界.简约主义的趋向自然化设计,不仅仅能带有禅宗式设计的灵魂,而且给当今生活在喧嚣都市的人们,以宁静,自然、简朴、高雅的氛围.这样的设计富有人性化特点,适宜于都市人群.东方传统文化、朴素的自然的哲学观同现代西方先进设计的设计思潮,便找到了有机的思想理论结合点.东西方文化在此达成共识,相互注入无“排异”反应的新鲜血液.3 现代简约设计与中式禅宗思想的融合现代简约设计在审美观念中的“简素之美”是禅宗文化的“生命美学”与“体验美学”的具体运用.将现代简约设计风格与禅宗思想相结合,营造出能让居住者与居住空间产生共鸣的居住环境.让空间承载着禅宗文化,满足功能上的优越,精神上的愉悦.其主要体现在空间结构、装饰材料、陈设、界面、光影和环境心理等六方面.3.1 空间结构中的禅味在空间结构上注重空间各个功能区的联系性和穿透性,运用最简单的构成原理,造成空间的流动和不同层次的穿透性,将不同功能的空间更好的联系起来.整体轮廓具有雕塑感的抽象几何结构,光洁的表面和干净利落的线条也是禅宗思想中实相无相的体现,以真实、纯粹的线条来表达空间结构,不添加任何烦琐的装饰品.第一,空间结构上注重质朴,不刻意的强调某个空间的位置,自然而然地把重要的空间在不经意之间的表现出来,这种联系能让人感到突然,也是禅宗中强调瞬间顿悟成佛的思想.第二,穿透性和空间的流动能够在极简空间结构中创造出禅宗境界般的感觉.例如:上层与下层间一小片的镂空让光线自然的在这两个空间中穿梭,在分割区域中,可利用能移动的墙体来隔断,这样可以在短短的时间内可使关闭的、黑暗的空间融合起来.空间结构简单、明确能创造出一种宁静与灵活的感觉,自然、抽象的结构轮廓容易引起禅宗般的深思.3.2 装饰材料上的禅味体现本土价值观的自然材料运用,是表现禅宗思想空间不可缺少的装饰材料.在材料上考虑禅宗闲寂的概念和“物质的真实”的思想,这种概念强调材料的真实性,包括未经装饰的自然材料,中性的朴实的颜色,还有展示材料本身的自然纹理、质地和颜色等.在禅宗的传统中,甚至是最为卑微的自然材料也被完全地探究和开发,遵循“物质真实”的原理,物体因其组成材料所具有完整的纹理和精美的颜色而美丽,而不是通过掩饰物质的本性或添加不恰当的装饰.同样,在禅宗思想引导的简约主义空间里也强调不同的自然材料间轻微的对比.比如竹子、藤、纸张还有皮质等材料在同一空间中一样产生对比,这样空间更加充满趣味性.整体空间来说,装饰材料运用只有单纯的几种,在简单的材料中,对施工细节的要求很高.在细节、材料的质地、完美的工艺及结构都会给人以美感.3.3 陈设中的禅味陈设的选择和摆放在体现禅宗思想上起着重要的作用,空间中陈设设计中同样要遵照“少就是多”的原理.选择陈设的风格没有限定,重要的是能否有简朴、自然的思想体现.华丽、繁杂的陈设不能出现太多,整体空间应该保持同一种格调.过多的摆设就会让人应接不暇,而简单、纯粹的陈设,有种规律性和简洁性,简单的摆设也让整个空间充满着让人深思的味道.就家具造型而言,同样需要简单、抽象的轮廓.选择底矮的家具作为空间中主要的陈设,底矮的家具不会阻碍人们更多去关注整体空间所表达出的情感,而不是单单注意家具的外形.在禅宗的思想里,底矮并不是贬义词,而代表一中谦卑,卑恭的态度.另外,在家具的材料上,应该选择自然材料为主.木材、石材、麻布和藤等材料的家具陈设更为容易的体现出禅宗自然、真实的思想.而颜色上,以中性色为大格调,让素色充满整个空间.简朴、中庸的色调能塑造居住的人性格上的勤俭,对人的影响也是潜移默化.3.4 界面上的禅味界面装饰仍要遵照整体空间简朴的风格,纯粹、抽象的装饰天花、地板和墙面等不同功能面积的界面.在简约主义的空间里,界面的色调都是大块面积的出现,主要的色调以一种颜色为主,其他颜色的出现也是成片面积或是小面积的点缀.受禅宗思想的影响,界面不能过多的装饰,让自身的颜色、肌理展现.界面是空间结构的延续,在整体强调简洁、抽象的空间里,界面的装饰能直接体现空间的情感.所以,营造禅宗深思的平静生活界面装饰应该淡化.而在墙面上的开窗与室外的联系要精心挑选位置,禅宗强调自然联系,落地玻璃窗是不错的选择.整个空间依照结构的需要,在不同功能区的界面采用小面积镂空的方式,让空间联系相互起来.在居住的空间中应该把室内与室外的界线模糊掉.内部和外部空间的交融,让简约主义空间产生的禅意得到延伸,也可以使居住空间与外部世界更好的联系.3.5 光影中的禅味光是简约主义空间中禅宗思想的直接表现.所以在表现中式禅宗的空间里,运用光影是必要的手段.第一,自然光在一天或一年的不同时间都是在变化的.在整体简洁、抽象的空间里,利用墙面上的窗户,让大自然的光照射进居住的空间里,随着时间变化不同强度和不同角度的阳光给室内抽象的空间添加一道装饰品,创造出一个既简朴却又不同变化的空间.除了光的形态变化之外,自然光也加强了与室外世界的联系.提供自然照明,重要的是有了自然光照射进的室内空间,让空间变的宁静、祥和富有感染力.有光就有影,当光照射在物体上产生的影子无疑有给室内空间增加色彩的对比.某些具有特别造型的物体产生的影子同样具有魅力.同时,阴影的形状、投射方式也会影响和改变人对空间的感知.第二,人造光同样是空间里产生禅意的重要手段,灯光的对比度弱化才能营造平淡和谐的环境气氛.灯光的强度不能过亮,在满足视觉需要的同时,微妙变化的灯光能改变人感知空间结构.采用漫射光来提供主要照明,加之少许的点射光强调空间的亮点,有主有次,虚实变化.在明与暗同时存在的简约抽象空间里,光影的结合能让人感到平静、自然的感觉,而且能让人陷入深思.3.6 心理环境上的禅味居住空间质量的优劣,不是由装饰材料的价格和富丽堂皇的色彩来决定.它是由空间蕴涵的文化气息和精神思想诠释.简约主义空间的简洁、抽象空间中,要带有禅宗思想里空旷的元素,是体现禅宗思想中“无既是有”和实相无相的思想.所以在设计过程中,应该注意使用“少就是多”的原理,让空间整体化.避免烦琐和过多的装饰,但同时也要注意不能让空间感觉虚化,没有精彩的部分.除了要营造出空旷的感觉之外,让空间心理环境上充满自然、平静、深思的感觉也是禅宗思想的体现.现代感的中式禅宗空间具备了禅宗的精神思想,将自然、真实和空旷等思想表现在适合当代人居住的现代空间里,营造一个自然、舒适的生活空间.大道至简,一里通而百里明,其实空间设计也可以参悟以上的原则.在浮华的装饰表相中寻找居住的本质.大气中蕴藏精致,现代中潜藏传统,科技中注满关怀.追求高品质的生活,应该被肯定和支持,它也体现了人类文明不断发展的进程.——————————参考文献:〔1〕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5.〔2〕(英)斯科特.极少主义与禅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3〕南怀瑾.南怀瑾选集(第五卷).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4〕欧朋文化,黄滢.禅意东方.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9.。

简约设计的禅宗“美”

简约设计的禅宗“美”

简约设计的禅宗“美”简约设计是一种以“简”为美的设计理念。

在传统的禅宗思想中,也有一种“美”的概念,它强调“空”、“静”、“清”、“寂”,与简约设计的理念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禅宗对“美”的理解在禅宗思想中,“美”不是外在的形式和造型,而是内在的精神境界。

禅宗强调“心静自然凉,无为自有功”,认为只有在心境空静、意念清明的情况下,才能真正体会到“美”的感受。

禅宗的“美”不追求华丽的外表,而是追求一种内在的质朴、纯粹和简明。

禅宗的“美”倡导“静”、“空”、“清”、“灵”,这些都是与简约设计理念相吻合的。

简约设计的“美”简约设计是一种追求极简主义的设计理念,倡导在设计中减少过多的装饰和修饰,追求简洁明快的视觉效果。

它要求设计师以归纳、削减和精练的方式表达设计思想,使得设计看起来干净、整洁、明快、简单又实用。

在简约设计中,“美”不是以华丽的浮夸为目标,而是以“减法”的方式凸显设计的本质。

简约设计的“美”是一种简约而不简单的美,强调抛弃过多的装饰与修饰,让设计表达得更加明快、纯粹和细腻,以凸显设计的本质。

简约设计与禅宗思想的契合禅宗的“美”强调“心静自然凉,无为自有功”,而简约设计则要求设计师通过削减和归纳来达到一种外在的简约与内在的纯净。

这两者都追求内在的静止和外在的简约,相互交织、相得益彰。

简约设计还强调概念前瞻性,是不断地寻求新的思路和可能性,将新的理念和技术应用,以提供满足需求的解决方案。

而禅宗思想也强调不断进取、不断突破自身的局限,折射思维和人性的力量。

两者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简约设计的实践简约设计的实践需要注重以下几个方面:1. 理性选择在设计中,需要根据设计的目的和用户的需求,理性选择,减少没有必要的元素和装饰。

2. 独特性在设计中,尽量寻求独特性,以满足用户需求,同时减少过多的视觉元素增强独特性。

3. 归纳和削减在设计中,可以通过归纳和削减来达到简约的效果,去掉多余的元素,突出设计的本质。

4. 利用空白简约设计不是在设计中消除所有的元素,而是在视觉效果中减少元素的数量。

殊途同归——极简主义设计与禅宗美学的关系探析

殊途同归——极简主义设计与禅宗美学的关系探析
中 圈分 类 号 : J 文 献标 识 码~ 一 ~ 一 一 一 一 一 ~ 一 ~
一 一 一 一 ~ 一 ~ 一 ~ 一 一 一 一
进 行 设 计, 对 设 计 元素 进 行 最 大限 度 的减 少。 主 张以 简化 的 形式 表 达 丰 富 的感 受 , 以高 度 提 炼 、 素 朴 的设 计 表 达 丰富 的 内涵 。 极 简主 义设 计 以 减 至 终极 为 目标 , 去 除一 切 繁 杂 的外 在 因素 , 由此 产生 一 系列 的 强 烈 感受 , 从 而 获得 本质 的力量 。 极 简主 义 的产 生 有其 内在 的 渊源 , 二十 世纪 初期 的包 豪斯 是极 简 主 义设计 的源 头 。 包豪 斯提 出功 能是 一切设 计 的基础 , 包豪 斯在建 筑 、 产 品设 计 中的理 念 为极 简主 义 设计 提供 了精 神支 撑 。 包 豪 斯是设 计 理 论 和 实践 的先 驱 , 从 包豪 斯开 始与 工业 文 明相 适应 的设 计 语言 向着 纯 粹 的方 向发展 , 包 豪斯 的创始 者格罗庇乌 斯等为推动 设计 语言 的形成 、 清 除不 纯 粹 的要 素 做 出了积极 探 索 , 这一 阶段 是设 计 语言 走 向精简 的 时期, 设 计语 言的锻 造 令表 达更 为准确 , 形式和 内容更 加完 美地合 为一 体。 从包豪 斯设 计理 念的 兴起 直至 密斯 - 凡 德罗建 立起 “ l e s s i s m o r e 少就 是 多” 的设 计原 则 , 极简 主义设 计发 展为系 统的理 念和 风格 。 密 斯 密斯 . 几 德罗是 极 简主 义设 计 的精神 领袖 , 他 一系 列的 设 计作 品体 现了极 简主 义 的精 神 。 密 斯将 设计 理念 和 美学 概 念用 于建 筑设 计 试验 , 二十 世纪 初期 密斯 设 计了 两栋 实 验建 筑 , 尽管 当时 并未 建造 , 但 为密 斯 的风 格 奠 定 了基 础 。 在 两 栋 建 筑方 案 里 , 他设 计 了当时 从 未 出 现 过 的 全玻 璃 结 构 的外观 , 由玻 璃幕 墙 组 成 的整 个 建筑 立 面 , 完全 通 透, 结构 一览 无 余 , 具有 简单 至极 的形 式特 色 , 玻璃、 钢结 构 混 凝土 的 外 观之 内根 据 功能 设计 空 间、 电梯 、 水 电等其 他设 施 , 没有丝 毫多 余的 装饰。 密斯 方案 的创 造 性 超过 了当 时所有 的摩 天 大楼 设计 或任 何 其他 纪 念 性建 筑 设计 , 四十年之 后 , 这 样 的建 筑才 开始建 造 , 随 之这 种建 筑 设 计 风格 风 靡世 界 。 美 国作 家 汤姆 袄 尔夫 评论密 斯 改变 了世界 三分之 二 的 城 市天 际 线 。 巴塞 罗 纳展 览馆 是 密斯 设 计 生涯 中 的经 典 杰作 , 也 是 极简 主义 设计 的 典范 。 这 件建 筑设 计作 品展现 了简练 、 精确 、 逻辑 和 比例 , 赋 予其 独特 的气 质 。 巴塞罗 纳展 览馆 建筑 中 , 密 斯以 纤细 的线 性 立柱, 衬 托 光滑 大理 石墙 板 的富丽 , 线、 面 结构 和光 影使 巴塞罗 纳展 览 馆 简 洁 而丰 富 。 大理 石 和 玻璃 墙 面 自由布 局 , 功能 用 于各 个 空 间 的限 定, 内部 庭 院和 自由流动 的 空间界 定在一 个完 整的矩 形之 中, 这 种设 计 思 路 成为 密斯 设 计 生涯 中一 个标 志 性的 方式 。 密斯 设 计了 巴塞 罗纳 展 览 馆 内所有 的物 品 , 包 括椅 子 、 凳子 和玻 璃 台面等 , 这 些工 业设 计 产品 如 “ 密斯 椅子 ” 成 为经 典之 作 。 密斯 巴塞 罗纳 展览馆 设计 标 志了极 简主 义 时代 的到 来 , 极 简主 义 设计 臻 于 成熟 , 成 为影 响世 界的 设 计风 格 和 体系。 减少、 减少、 再 减 少, 是 极简 主 义者奉 行 的 创作原 则 , 密 斯. 几德 罗

极简主义景观设计中的禅学思想(1)

极简主义景观设计中的禅学思想(1)

极简主义景观设计中的禅学思想摘要:本文首先对极简主义景观设计的发展进行了简要的介绍,其中主要包括极简主义景观设计的特点和发展趋势;然后介绍了禅宗思想体系渊源及发展,其中主要对禅宗思想的起源和发展进行论述,并结合现代极简主义景观设计中禅学思想的运用、继承和发展开展探析;最后结合禅学思想对极简主义景观设计的影响进行了分析,主要从禅境在景观设计中的艺术手法、禅思想在景观设计中应用案例,禅宗思想观在景观设计的发展以及对未来的展望等进行了分析。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为我国极简主义景观设计中的禅学思想的应用和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极简主义、景观设计、禅学思想、发展、影响;1引言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和国内社会生活多元化的发展,当代中国居住景观设计风格也日趋多样化。

经过近几十年的发展,极简主义景观设计,在我国的发展逐渐的趋于成熟,然后在极简主义景观设计中,许多设计者不断的融入禅学思想,有效的将禅学思想和景观设计有机的结合在一起,融会贯通,继承禅学高深境界,最终不断推动极简主义景观设计的发展和进步[1]。

2禅宗思想体系渊源及发展2.1禅宗的渊源禅宗是中国佛教八大宗派之一,也是最重要的一个宗派。

禅宗因主张修习禅而得名。

它的宗旨是以参究的方法,彻见心性的本源。

禅宗是儒道释三家融合的重大思想成果,在思想史、文化史上起过很大的作用,有着特殊的意义。

禅宗所蕴含的对本性的关怀,以及由此出发而展开的处世方式、人生追求、直觉观照、审美情趣、超越精神,凸现着人类精神澄明高远的境界,从而保持了它对禅宗爱好者的持久魅力。

禅宗,作为一种文化现象,以其特殊的内涵与神韵,历来吸引了众多学者的关注与研究。

这种研究,正日益呈现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喜人景象。

2.2禅宗的发展禅宗的创立者为达摩祖师,他传授弟子袈裟和《楞迦经》,从此建立了我国的大乘禅宗体系。

在禅宗四祖道信之前,禅宗的弟子都是一衣一钵,没有固定的道场,而传承到四祖道信之后,禅宗开始迅速扩展,弟子达到了五百人之多。

西方简约主义与东方禅宗美学的交集——浅析日本无印良品的设计哲学

西方简约主义与东方禅宗美学的交集——浅析日本无印良品的设计哲学

西方简约主义与东方禅宗美学的交集——浅析日本无印良品
的设计哲学
胡筱
【期刊名称】《科技信息》
【年(卷),期】2013(0)34
【摘要】禅宗的目的在于获得洞见事物本质的新观点,主张通过个体的直觉体验和沉思冥想的思维方式,在感性中通过悟境而达到精神上的超越与自由,以最低限的元素去创造最丰富的精神世界,这样的理念与西方的简约主义有着殊途同归的巧妙结合,反映了简约主义"少即是多"的设计理念。

无印良品在现实设计实践中融入西方简约主义与东方禅宗美学,体现了东西方文化相互交融的设计理念。

【总页数】1页(P207-207)
【关键词】简约主义;禅宗;美;自然;无印良品
【作者】胡筱
【作者单位】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服装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B47
【相关文献】
1.浅析无印良品中的日本禅宗美学 [J], 李璐
2.浅析斯的纳维亚设计美学与日本禅宗美学的相似性 [J], 李丽;王哲
3.东方禅宗文化与西方简约设计的审美与比较 [J],
4.浅析无印良品中的日本禅宗美学 [J],
5.日本包装设计中的禅宗美学——以无印良品为例 [J], 王开彩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禅宗思想在西方极简主义园林设计中的运用——以彼得·沃克为例

禅宗思想在西方极简主义园林设计中的运用——以彼得·沃克为例

7设计美学论坛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一直持续高速发展,但同时,社会竞争压力也逐渐增大。

单一的城市景观已无法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

人们对景观的要求已经上升到功能和精神兼具的层面,甚至是精神大于功能的层面。

如何通过设计赋予中国园林更强的文化内涵,增强现代中国园林带给人们心灵深处的感动,成为设计师的关注点。

增强现代中国园林设计中的禅宗思想不仅能够满足人们的精神诉求,而且能更好地体现文化的生命力,增加中国园林的附加值。

因此基于禅宗意境的现代中国园林设计将迎来新的契机。

一、禅宗思想在西方极简主义园林设计中的运用西方极简主义园林设计是设计师们在对西方古典园林深入研究过程中,受到禅宗思想的影响,运用现代设计手法创造出来的、符合现代审美情趣的艺术设计。

其以简洁的形式表现深刻而丰富的内涵,引起人们内心的共鸣。

20世纪60年代极简主义艺术在美国兴起,并逐渐发展至园林设计,其中最具代表的就是彼得·沃克和玛萨·舒瓦茨。

西方极简主义园林强调极致的简约与秩序化,将规矩的形式和自然植物形成鲜明的对比,在空间中呈现出近实远虚的场景秩序;将景观设计元素抽象成简单的几何形态,力求以小的场景表达深层次的空间感。

极简主义园林设计还注重四季和自然景观的表达,这一点与禅宗思想中“梵我合一”的思想不谋而合。

西方极简主义园林将禅宗思想融入西方当代的园林设计中,实现了自然、简约、质朴、节俭的审美追求,追寻心灵的宁静。

二、禅宗思想的空间分析禅宗思想源于佛教,之后,印度大乘佛教传入中国,长期与中国文化相融而成,它不仅作为一种宗教文化,而且也是人们生活的精神指引。

禅宗思想最直观的特点是“直指人心,见性成佛”。

这在设计语境中可以理解为通过设计触动人内心深处的感情或者体验:从心出发,追求虚实空灵。

禅宗思想设计的兴起,反映出人们不再只是单一地迎合生理需求,而是以能否引发心灵上的感动作为未来设计的趋势。

以下从虚实结合、以小见大、梵我合一等方面解析禅宗思想在空间设计中的表达方式。

禅宗美学在现代产品设计中的表现形式探究

禅宗美学在现代产品设计中的表现形式探究

禅宗美学在现代产品设计中的表现形式探究【摘要】本文探讨了禅宗美学在现代产品设计中的表现形式。

通过对禅宗美学的概述,分析了其在产品设计中的影响,探讨了禅宗美学所强调的平凡之美、简约内涵的结合以及和谐平衡的追求。

进一步探讨了禅宗美学对现代产品设计的启示,并展望了未来设计发展趋势。

结论指出,禅宗美学在现代产品设计中有着重要的意义,可以为设计师提供灵感与启示,引领产品设计向更高层次发展。

通过研究禅宗美学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可以促进人们对产品审美的提升,丰富人们的审美情趣,使设计更具特色和内涵,为社会带来更美好的生活体验。

【关键词】禅宗美学、现代产品设计、平凡之美、简约、内涵、和谐、平衡、启示、发展趋势。

1. 引言1.1 背景介绍禅宗美学在现代产品设计中的表现形式探究随着全球化的趋势,中国的文化影响力也在逐渐增强,越来越多的产品设计师开始借鉴禅宗美学的理念,将其融入到现代产品设计中。

禅宗美学所强调的平凡之美、简约与内涵的结合、和谐与平衡的追求等观念,不仅可以提升产品的审美价值,更能增加产品的文化内涵,让产品在功能性的基础上更具品位和艺术性。

本文将探讨禅宗美学在现代产品设计中的具体表现形式,分析其对产品设计带来的启示和影响,展望未来设计发展的趋势,以及总结禅宗美学对现代产品设计的重要意义。

通过对禅宗美学的深入研究和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把握现代产品设计的方向和发展趋势,为推动中国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做出积极贡献。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旨在探究禅宗美学在现代产品设计中的表现形式,分析其对产品设计的影响和启示。

通过深入研究禅宗美学的理念和原则,在现代设计领域中寻找灵感和借鉴,探讨如何将禅宗的精神融入产品设计中,追求平凡之美、简约与内涵的结合,以及和谐与平衡的追求。

通过对禅宗美学在现代产品设计中的应用实践进行分析和总结,探讨其在提升产品设计质量、满足消费者需求和塑造品牌形象等方面的作用,为未来的设计趋势和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浅谈禅宗美学对日本建筑的影响

浅谈禅宗美学对日本建筑的影响

浅谈禅宗美学对日本建筑的影响
禅宗美学是中国南北朝时期随着佛教传入中国而形成的一种哲学思想和艺术表现形式,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禅宗美学认为,自然和人类社会的造物都具有属于各
自固有的美感,强调个体的直观感受和生活体验。

在日本,禅宗美学在古代日本的建筑、
园林、茶道等方面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古代日本建筑以木材、竹子和稻草为主要材料,具有轻巧、灵活、风格简朴等特点。

禅宗美学注重极简主义的表现方式,日本建筑受其影响而逐渐形成了以自然、简约、自然
材料及所谓“真情味”的美感。

比如日式榻榻米和障子房间,减少了墙壁和框架结构,利
用自然光和自然风,保持原始而自然的美感。

在朱雀大路寺和天龙寺等山东一带的寺庙,
建筑多采用竹子,如宝厳院的竹林庭院便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竹子是天然材料,节制得宜时,可构成美感。

此外,日本建筑的园林设计亦是禅宗美学的产物,原本以佛教为主题的
庭院、山庄、念佛堂等群体通常呈现出均衡和谐的氛围,富有意境意象。

禅宗美学对日本茶道的影响亦深远。

茶道追求致敬宾客和精益求精、追求和谐平衡和
自然性、不拘形式和横溢匠心的特点,在禅宗美学的启发下,茶室形式逐渐极简化,用料
简单而不失精致,表现出一种富有禅意的清新简朴的特点。

因此,茶道也成为日本陶艺、
盆景等领域的一个重要艺术表现形式,在日本传统文化发展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总的来说,禅宗美学对日本传统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在日本建筑、园林、茶道以及其他艺术表现方式中的体现,既回应了日本传统文化的特征,也展现了其美学追
求和哲学思考的内涵。

极简主义美学思想与禅宗绘画的共通之处

极简主义美学思想与禅宗绘画的共通之处

极简主义美学思想与禅宗绘画的共通之处作者:路晓莉王玉立杨晓莉来源:《艺术评鉴》2020年第04期摘要:2020年,物质时代结束,精神世界来临。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试图寻求灵魂的觉醒,极简的生活方式。

比起金钱权势与物质,人们更加从内心深处重视精神层次的持久满足感。

20世纪60年代在工业文明大背景下出现的极简主义摒弃了繁琐的装饰和多余的附着,追求简单纯粹的几何和独特的简洁的艺术感受,顺应了当代社会人类这一追求。

而禅宗绘画与极简主义美学思想又有着共通之处。

本文从极简主义概念及其特征分析,重提极简主义现实意义,对极简主义美学思想和禅宗绘画中的共鸣之处进行探讨,阐明了极简主义思想与受禅宗思想影响的绘画的关联。

关键词:极简主义禅宗绘画简洁纯粹中图分类号:J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20)04-0037-02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展,科学技术,商业文化和工业化生产逐步取代了传统的人文艺术,成为艺术家创作工作的重要来源。

开始了一场视觉艺术和科技方面的革命。

极简主义诞生于20世纪60年代,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美国出现的一个艺术派别“极简艺术”,当时西方经济正在蓬勃发展,艺术世界的思潮开始泛滥。

由于艺术没有结构、中心和权威,极简主义开始出现在西方领域中。

直到20世纪80年代末,极简主义开始向更广泛的的领域发展,包括绘画、雕塑、建筑设计等各个领域。

深深影响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极简主义最突出的特征是简约,它符合现代人在物欲横流,高压浮躁的社会背景下,人们渴望追求的简单舒适纯粹的生存理想。

极简主义具有回归简约的特点。

它最初是反对抽象表现主义出发的,旨在消除作品对观者的压迫,追求形式的简洁性和极致性,思想的风雅性。

极简主义又称“极少主义”或ABC主义,是一种重要的艺术流派。

物质文明高度发达造成严重异化的当代社会直接威胁着现代人类。

21世纪科技发达、信息复杂的社会背景的大环境下,人们每天都在高度压力下以如此快的生存速度生活,当代社会人努力去追求一个安静纯粹的诗意绿洲空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禅宗美学的发展与内涵佛教传入中国后发生了本土化发展和演变,达到了新的高度。

在诸多佛教支派中,有一个支派的思想在中国大地上广泛传播,它就是禅宗。

慧能禅师作为南宗禅的创始人,传承了佛教的禅宗思想,并且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道家思想理论吸纳进来,从而把印度佛教学说与中国传统文化结合在一起,形成了具有我国本土特色的禅宗思想。

当人们试着解决生命中的那些矛盾与对立的问题时,便产生了语言文字等符号。

当人们运用这些符号分析问题时,却发现这些符号使生命的本质更加模糊。

因此,禅宗要求人们排除一切无用的、模糊视线的表象,而寻找纯粹、纯净的内心世界。

二、极简主义的发展与内涵1961年,一次不同寻常的画展在美国举办。

画展上的绘画运用大块的单一色彩组成几何图形,构图十分简练。

这种表现手法给观者带来了最直接的视觉和心理冲击。

而后,整个绘画界都掀起了一种在绘画时,刻意精简画面内容的创作手法。

艺术评论家理查德?沃尔海姆用“极简主义”来评论这种创作手法。

到了20世纪60年代中后期,不断有艺术家把极简主义作为创作手法引入雕塑领域。

自此,极简主义由美国传向世界的各个角落。

西方极简主义反对传统的艺术形式,抛弃过度的装饰,多采用简单、纯粹、直观的几何形式。

随着科技的进步,不断有新型材料面世,西方极简主义因此舍弃传统材料,转而使用新型材料。

这样就将人们的视线从富含历史内涵的传统材料转向了作品本身想要表达的思想。

虽然极简主义这个概念是在20世纪60年代才被提出,但其实早在20世纪初期,就有很多建筑师有意识地运用极简主义理念设计建筑。

如,瓦尔特?格罗皮乌斯和密斯?凡德罗就是当时的代表人物。

瓦尔特?格罗皮乌斯认为浮夸和虚伪的浪漫主义虽是那个时期的潮流,但匀称的比例、实用、简约才应该是建筑本来应有的模样,他谴责那些过度装饰,赞赏材料优质、工艺精巧与极致简约。

密斯?凡?德?罗更是提出“少即是多”的设计理念,直接影响了现代主义建筑的发展。

三、禅宗美学与极简主义的对接禅宗美学与极简主义都经历了一个长期发展的过程。

虽然两者产生的地理环境和人文环境迥异,但我们仍然能从中发现其美学内涵中的不少共通之处。

通过研究这些共通之处,我们可以找到禅宗美学与极简主义最闪光的特点,从而更好地指导设计与生活。

通过总结,笔者认为禅宗美学与极简主义共通的特点为形式简约但内涵丰富——形式的简约是为了剔除扰乱视线的干扰物,从而更好地展现内涵。

它们内涵的共通点可以归纳为四个方面:色彩美、材料美、功能美、意境美。

1.色彩美的对接色彩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当一个物体出现在人们的视线之中时,色彩会在形态之前让人们注意到,因而色彩会最先影响人们的感受。

中国古代山水画在唐代早期和鼎盛时期流行的是金碧山水画,而后逐渐转变为水墨山水画,这是一个长期、缓慢演变的过程。

其中,禅宗美学思想的熏陶,让人们更热衷于水墨山水画的淡雅。

水墨山水画的主色调属于中性色的范畴。

水墨与自然界的色彩十分相似,当人们从近往远眺望,青翠的树木与山水连为一体,就变成了深青色。

用水墨所绘的山水画更容易让观者感悟心中之道。

水墨的色彩与禅宗所崇尚的空寂的心理状态是吻合的,墨色比其他颜色都更能表达禅宗美学思想。

在西方的极简主义设计作品里,我们也常常能找到类似的例子。

如勒?柯布西耶设计的一款沙发椅,它被称为最能代表他“以人为本”设计理念的作品。

这个作品由多个方块皮质靠垫和镀铬钢管组成,所有靠垫都被设计为可拆换的,方便清洗。

整个沙发椅并没有任何多余的装饰,沙发椅的色彩为黑色,给人安静、沉稳的感觉,不会对人的视觉产生强烈的刺激,有利于使用者休息。

沙发椅的色彩和结构原原本本地展现了西方极简主义的设计思想。

从这两个例子可以看到,禅宗美学与极简主义在色彩上都倾向于使用中性色或者材料本身的色彩。

2.材料美的对接材料是设计的物质基础。

设计无法脱离材料的支持,否则设计将永远停留在草图上而无法付诸实践。

东西方都十分善于利用材料本身的质感展现自己的美学理念。

东方的禅宗美学一般侧重选取天然材料,并且尽量对材料进行低程度的处理,以最浅谈禅宗美学与极简主义的对接□张珩摘要:纵观人类文明的发展,东西方文明因为地理和人文等方面的差别,诞生了相异的文脉主线。

禅宗美学与极简主义正是这条主线上的一个分支。

禅宗美学与极简主义虽然产生的文化和环境不同,但细细看来还是能够发现其美学内涵中的许多共通之处,这些共通之处正是它们的对接点。

关键词:禅宗美学极简主义对接76视觉设计ART EDUCATION RESEARCH大化地保留材料质感最本质的美。

而西方的极简主义,特别是西方的极简主义建筑在材料质感的选择上十分丰富,除了会使用木材、石材等天然的材料之外,也会使用人造材料,如玻璃、混凝土、砖块等。

虽然选择材料的种类非常丰富,但有一点跟东方的禅宗美学极为相似,那就是注重通过建筑材料本身天然的质感反映建筑的美。

中国的明式家具就是一个充分利用材料质感展现美学思想的例子。

明式家具的选材十分考究,大多数明式家具选取黄花梨木、紫檀木等硬木为材料。

主要原因是质地坚硬的木材所制作的家具更加坚固、耐用,而且以黄花梨木为代表的木材本身具有防虫蛀的功效,因此可使家具得以长久保存。

此外,木头本身具有天然的纹理,不需要过度装饰,凭借其自身的纹理就能形成自然的装饰。

这种崇尚自然的美学理念与我国的禅宗美学极为一致。

以黄花梨木为代表,陈增弼在《明式黄花梨家具之美》中把明式家具的材质之美归结为5个方面:“第一,色泽美。

黄花梨木的色彩属于色彩中的暖色调,进过加工处理过后会呈现出一种温暖情切的感觉。

第二,纹理美。

黄花梨木的花纹纹理有疏有密,而且充满变化,显得十分自然。

第三,气味美。

黄花梨木又叫降香木。

因为木材中含有一种特别的树脂,其香气会透过表层散发而出。

第四,色浆之美。

色浆是指木质家具在使用的过程中,其木材表层被空气氧化及因使用过程中的接触而形成的一种自然的形态。

第五,方便加工。

黄花梨木的质地相对其他硬木相较而言偏软,可以采用任意的加工工艺。

”①北欧家具同样对天然材料充满钟爱,设计师大多选择自然的实木加上色彩轻柔的棉、麻等材料做成的靠垫。

正是这种崇尚自然的设计理念使许多北欧家具作品能够给使用者提供一种轻松、惬意的生活氛围。

随着科技的发展,也有不少新型材料被运用在北欧家具的设计上,但木材至今仍然是北欧家具产品设计师最热衷的材料。

3.功能美的对接瓦尔特?格罗皮乌斯作为包豪斯的首位校长,不仅在进行建筑设计时提倡“功能第一,形式第二”,还在其教学过程中一直强调功能在设计中的重要性。

东西方都十分看重产品的功能是否完善,完善的功能能够提升产品的使用价值。

为了方便人们的使用,明式家具的结构被设计成了可以拆装的形态。

明式家具的榫卯结构继承了我国古代传统的木结构建筑。

榫与卯直接相互插接在一起,不用钉子连接。

为了延长明式家具的使用年限,其榫卯之间也不是完全固定死的,以适应木材随着天气变化而产生热胀冷缩的变形。

西方极简主义亦把功能放在首要位置。

勒?柯布西耶强调形式要为功能服务,拒绝装饰。

他所设计的躺椅的每一个细节都是为了表达自己对于功能主义的追求。

为了满足使用需求,他将整个躺椅设计成可调节角度的样式,使用者甚至可以把躺椅调节成垂足而坐的状态。

如果将躺椅的底座部分拆卸下来,那么躺椅将立马变成一个摇椅。

除此之外,躺椅的头枕部分也可以根据用户的需求随意调节位置。

整个躺椅的功能性可谓达到了极致。

4.意境美的对接意境美是中国传统美学思想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情感和环境达到共鸣的基础上所形成的一种在有限的物质条件中展示无限情感的艺术境界,是特定的对象及其所透露出的艺术情趣、艺术氛围以及可能引起的艺术联想的总和。

在我国传统的艺术形式之中,意境美的例子比比皆是。

吉州窑所烧制的木叶天目盏是极具意境美的茶碗。

吉州窑是宋代民间非常著名的瓷窑,而江西也是宋代禅宗兴盛的地方。

木叶天目盏一般是将深秋时节的金黄树叶作为纹饰装饰在传统黑釉瓷器里。

古时描绘的工艺有限,无法生动表现出树叶的纹理美。

因此,制瓷的工匠便将树叶经过处理后放在瓷器上烧制,这才将叶子的美丽纹理表现出来。

落叶在禅宗美学思想中带有独特的意境,而木叶天目盏表现了这种意境:一片落叶似乎是从天外飘落在碗里,在黑釉的衬托下展现出一生的光辉。

木叶天目盏不仅表露出生命的真谛,也流露出了一切最终都将归于无的禅宗思想。

彼得?沃克是一位对日本园林有着深入研究的西方设计师,他晚年的设计表现出非常显著的日本古典园林的痕迹,这既体现了他对日本传统园林的研究成果,也在某种意义上体现出极简主义与日本禅宗的一些美学思想的相似性。

这点在沃克为IBM公司在日本千叶幕张新城设计的总部大楼的外环境上有着明显的体现。

彼得?沃克用各种简洁明了的线条分割整个环境的布局,很多日本古典园林的元素在这里也能被找到,如石头、苔藓、砂砾、竹子等。

这些经典元素的色彩差异使整个环境的层次感获得提升。

在这个例子中,彼得?沃克通过运用场景中的每一种要素和谐地将极简主义与日本古典园林完美融合在一起。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东西方因为不同的地理条件和文化脉络产生了不同的美学思想。

东方的道家学说和禅宗思想都包含有极简美学的内容,而西方的极简美学则是极简主义。

当下,社会科学、技术、文化快速发展,这使禅宗美学和极简主义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在社会物质条件提升的同时,人们的生活节奏也随之加快,无处不在的生活压力提醒人们应该转变生活方式。

地球资源不断减少与环境不断恶化亦使人们认识到生态环保和节约资源的重要性。

所以,极简美学崇尚简洁、自然的理念得到越来越多人的认同,在当今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

注释:①张艳霞.明式家具设计艺术风格研究.河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参考文献:[1]黄奕佳.极简主义产品设计研究及内涵探讨.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作者单位:广州商学院艺术设计学院)编辑张泽7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