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广州南沙龙穴岛的传统发展与断层
关于广州南沙发展现状和趋势的分析
![关于广州南沙发展现状和趋势的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b822904e3a3567ec102de2bd960590c69ec3d82b.png)
关于⼴州南沙发展现状和趋势的分析关于⼴州南沙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的分析⼴州市南沙区,位于⼴州最南端、珠江虎门⽔道西岸,是西江、北江、东江三江汇集之处;东与东莞虎门镇隔江相望;西与中⼭、佛⼭顺德接壤;北以沙湾⽔道为界与⼴州番禺隔⽔相连;南濒珠江出海⼝伶仃洋。
地处珠江出海⼝和⼤珠三⾓洲地理⼏何中⼼,是⼴州市唯⼀的出海通道,距⾹港38海⾥、澳门41海⾥。
南沙区下辖6个镇和3个街道,总⾯积783.86平⽅公⾥,占⼴州总⾯积的11%。
具体地理位置见下图:图1.南沙地理位置⼀、总体简介中共中央政治局于2015年3⽉24⽇召开会议,审议通过《关于加快推进⽣态⽂明建设的意见》,审议通过⼴东(三⼤⽚区:⼴州南沙⾃贸区、深圳前海⾃贸区和珠海横琴⾃贸区)、天津、福建⾃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案、进⼀步深化上海⾃由贸易试验区改⾰开放⽅案。
⼆、国家政策1、中央和省市政策⾃2015年中央批复建⽴⼴东三⼤⾃贸区以来,中央各部委、⼴东省政府以及⼴州市政府及各级部门相继出台了⼀系列的政策,⿎励和⽀持南沙⾃贸区的加三、发展现状1、交通设施建设经济发展,交通先⾏。
截⾄2017年4⽉,南沙区⾼快速公路已建成169公⾥,连通南沙⾄东莞的虎门⼤桥⼆桥主塔基础施⼯全⾯完成。
在道路和机场建设⽅⾯,区内蕉门河“双桥”建成通车,凤凰⼀、⼆、三桥及凤凰⼤道全线贯通。
⼴州第⼆机场商务机场已完成⽴项选址⼯作。
开展内外资融资租赁统⼀管理试点,新落户融资租赁企业146家,通过SPV⽅式引⼊并交付使⽤12架飞机,实现南沙⾸单跨境船舶租赁,完成⼴东⾃贸试验区⾸单跨境飞机资产包交易。
此外,截⾄2017年5⽉,南沙共有私募股权投资基⾦336家,已引进国新央企投资运营基⾦(1,500亿元)、恒健珠三⾓优化产业基⾦(500亿元)、国华军民融合基⾦(302亿元)、省铁道基⾦(100亿元)、⼴东珠西航天基⾦(50亿元)、⼴东珠实股权投资母基⾦(40亿元)、粤科海通产业引导母基⾦(30亿元)等项⽬。
广州南沙地区地质条件与分布状况分析
![广州南沙地区地质条件与分布状况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e447ea0190c69ec3d5bb75fb.png)
2 南沙区地貌特征
2.1 流水地貌 ⑴ 侵蚀、剥蚀构造地貌:高丘陵峰顶高度 250~
⑶ 红树林滩:分布于万顷沙十九围东、洪奇沥 水道河岸、南沙槽船涌和上湾等草滩,以及洪奇沥 水道、鸡抱沙西侧、珠江糖厂东北部河岸等地;
⑷ 基岩砾石摊:分布于龙穴岛东侧。 总体来说,南沙区地处珠江口与伶仃洋的交汇 处,属于冲积平原,地表主要为第四纪沉积物,地层 中存在深厚海陆交互相淤泥,并受到近海潮位的影 响,导致工程地质和水文条件相当复杂。
坦,由北、西北向东南降低,境内水网密布,河涌交 错,连片的耕地,间有丘陵点缀。 土地主要为沙田, 还有围田和少量岗地;
⑵ 海蚀崖、海蚀平台、海蚀洞:分布于灵山西 侧、黄阁、乌洲岗东侧等地。 2.3 潮间带地貌
⑴ 海成沙坝(堤)和沙滩(海滩):分布于万顷 沙龙穴岛铜鼓山东侧、南沙鸢鹅山东侧;
⑵ 泥滩(潮坪):分布于南沙、万顷沙、新垦,面 积较大;
由此可知,广州地区淤泥土除具有一般淤泥土 的通性以外,还具有其特殊性质,且其范围内不同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地区淤泥土仍具有一定的差异性。
5 结论
本文详细介绍了广州南沙地区的地质条件及 分布情况,并论述了其地质情况与其它地区的不同 及特殊之处, 对南沙地区软土特性进行了具体阐 述,可为工程设计、施工和监测、检测等提供参考。
⑴ 潮汐:南沙地区沿海潮汐属不正规半日潮, 平均潮差 1.2~1.6m,实测最大潮差 3.4m。
广东省东莞地区断裂构造基本特征
![广东省东莞地区断裂构造基本特征](https://img.taocdn.com/s3/m/b4d4abed852458fb770b56a6.png)
2019年第3期新疆有色金属广东省东莞地区断裂构造基本特征赵红伟(广东省海洋地质调查院广州510080)摘要广东省东莞地区发育有较多断裂构造,主要为北东向断裂、北西向断裂和东西向断裂。
北东向断裂规模较大,切割较深;北西向断裂规模较小,控制水系发育;东西向断裂分布较为零散。
关键词断裂构造基本特征东莞地区0引言区域内经历了自加里东期以来的多次强烈构造变动,产生了一系列规模不等、方向各异、活动时代不一、性质不同的断裂构造。
燕山运动奠定了本区断裂构造的基本格局。
形成于加里东、印支和燕山期的断裂,后期都经受过多次强烈的构造变动而发育成规模巨大的断裂带。
新构造运动时期以来,断裂的继承性活动,导致东西向断裂再次复活,北东向断裂活动进一步加强,同时,形成了新生的北西向断裂。
按总体走向,区域断裂可归纳为北东向、北西向和近东西向三组,它们形成了本区构造的基本轮廓。
(图1)1东莞市区域断裂地质特征图1东莞市及其周边主要断裂DOI:10.16206/ki.65-1136/tg.2019.03.025562019年第3期新疆有色金属东莞市区域主要发育有罗浮山断裂、南沙-东莞断裂、南坑-虎门断裂、大朗-三和断裂、樟木头断裂、文冲-珠江口断裂、南岗-太平断裂、观澜-温塘断裂和清溪断裂组。
1.1罗浮山断裂(F2)罗浮山断裂是东莞盆地的北部边界,西起庙头往东经新塘、仙村、三江、永宁、福田至长宁。
断裂总体走向为50°~60°,倾向南东,倾角为60°~70°。
在庙头西北螺壳岗一带,断裂压碎岩及硅化岩出露宽度较大,估计超过50m,其压碎岩内发育密集的160°∠65°的破裂面,应是反映断裂总体走向的具体体现。
1.2南沙-东莞断裂(F5)东莞地区主要发育南沙-东莞断裂的北东段,即为东莞断裂,东莞断裂是东莞盆地的南部边界。
东莞断裂自赖家庄往北东经厚街、赤岭、石鼓延伸至石龙一带,隐伏在第四系松散层下,推测大致沿东江三角洲南缘通过。
基于提升广州南沙集装箱码头竞争力的港口软环境建设
![基于提升广州南沙集装箱码头竞争力的港口软环境建设](https://img.taocdn.com/s3/m/36835057804d2b160b4ec0b1.png)
第11卷第4期中国水运V ol.11N o.42011年4月Chi na W at er Trans port A pri l 2011收稿日期:3作者简介:蔡佩林,男,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港航管理、物流管理。
基于提升广州南沙集装箱码头竞争力的港口软环境建设蔡佩林(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广东广州510800)摘要:广州南沙集装箱码头经过几年发展,港口硬件设施达到国际一流,但在软环境建设方面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通过对集装箱港口软环境的提升对港口竞争力的影响进行分析,就基于提升广州南沙集装箱码头竞争力的软环境建设提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南沙集装箱码头;竞争力;软环境中图分类号:U 6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7973(2011)04-0028-03一、集装箱港口竞争力与软环境集装箱港口竞争力,是指港口凭借其自然环境、基础设施和腹地经济等资源,吸引各种生产和航运要素,并通过对各种资源的优化配置,在占有运输市场、获得物流增值和维持港口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相对于其他港口所具有的比较优势。
集装箱港口软环境是相对硬环境而言的一个概念,它是指物质条件以外的诸如政策、文化、制度、法律、思想观念等外部因素和条件的总和。
在现有的环境下,这些因素又集中体现在机制上,相对于地理条件、资源状况、基础设施、基础条件等“硬件”而言的思想观念、文化氛围、体制机制、政策法规及政府行政能力水平和态度等。
一个现代化集装箱港口竞争力的高低,不完全取决于港口泊位、装卸设备、堆场、航道水深等港口基础设施、吞吐量的高低等硬环境,现在更关键的是由当地的航运服务、金融、法律、信息、教育等相关行业的软环境所支撑。
同时,提升港口竞争力是转变我国港口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由“港口大国”向“港口强国”迈进的需要。
二、软环境的提升对集装箱码头港口竞争力的影响广州南沙集装箱码头经过几年的发展,引进了一批先进装卸机械,大幅度提高了集装箱装卸速度;电子口岸的运行,为货主、船公司提供了更加高效的服务等等。
广州南沙区软土地面沉降特征及监测预警分析
![广州南沙区软土地面沉降特征及监测预警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fa86ed4ddcccda38376baf1ffc4ffe473368fd82.png)
第51卷增刊(2)2020年12月人民长江Yangtze River Vol.51,Supplement (Ⅱ)Dec.,2020收稿日期:2020-05-12基金项目:广州南沙区地质环境调查项目(201801)作者简介:高磊,男,助理工程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水文地质、环境地质、工程地质。
E -mail :784545684@qq.com文章编号:1001-4179(2020)S2-0094-04广州南沙区软土地面沉降特征及监测预警分析高磊,陈运坤,屈尚侠,余革淼(广州市地质调查院,广东广州510440)摘要:在国家“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战略背景下,广州市南沙区迎来了史无前例的发展契机,大规模的工程活动引起的地下软土差异性固结沉降将成为亟待解决的突出地质环境问题。
地面沉降具有缓慢性、持久性、不可逆性等特点,监测和防治难度极大。
针对区域内上软土地面沉降发育特点,南沙区正逐步建立和完善以远程自动化监测为主、由点及面的地面沉降监测体系,将为地面沉降分析和预警提供及时、高精度的定量反馈,为南沙区软土地面沉降灾害防治提供地质依据。
关键词:地面沉降;软土;自动化监测;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广州南沙区中图法分类号:P642文献标志码:ADOI :10.16232/j.cnki.1001-4179.2020.S2.023南沙区位于广州市南部,地处珠江三角洲几何中心,是连接粤东、粤西的重要枢纽,区位优势明显、辐射范围广泛,发展潜力巨大,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2019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明确了粤港澳大湾区的战略地位,即充满活力的世界级城市群、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支撑、内地与港澳深度合作示范区、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
南沙新区作为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的门户城市,将成为集国家战略新区、国家自由贸易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等多项功能于一体的多要素集聚地[1-2]。
广东省区域地质构造简介之一——断裂特征介绍
![广东省区域地质构造简介之一——断裂特征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3cf9b1a0fad6195f312ba6c9.png)
广东省区域地质构造简介之一——断裂特征介绍2010年第3期张修杰广东省区域地质构造简介之一——断裂特征介绍总第139期广东省区域地质构造简介之一——断裂特征介绍张修杰(广东省公路勘察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广州510507)摘要:本文对广东省区域地质构造,特别是断裂特征做了一个简单的归纳介绍,旨在让广大工程地质工作者能对广东省区域地质构造情况有一个总体的认识和了解.关键词:地质构造;断裂特征;简介1区域地质构造概况广东省地质构造属华南活化地台的一部分,地壳活动频繁而强烈.广东省地质构造发展的基本特征是构造运动具有多旋回,多期性,各次构造运动形式各不相同,构成一幅错综复杂的构造图象.广东省自震旦纪以来的地质构造发展一般可分为三个阶段,即地槽发展阶段,准地台发展阶段和大陆边缘活动带阶段;四个构造旋回,即加里东旋回,海西一印支旋回,燕山旋回和喜马拉雅旋回;五个构造运动,即加里东构造运动,海西构造运动,印支构造运动,燕山构造运动和喜马拉雅构造运动,各次运动的持续时间和激烈程度都不尽相同.地槽发展阶段的构造旋回为加里东旋回,包括震旦纪,寒武纪,奥陶纪和志留纪,属早古生代.此时广东地区基本上是汪洋一片,接受以浅海相为主的碎屑沉积,隐约显示的水下隆起带及沉降带构成广东省最古老的构造格架,总体构造方向为北东或北东东,为后期发展阶段中广东构造轮廓的变迁奠定了一定基础.志留纪末发生了强大的加里东运动,其表现以褶皱作用为主, 使区内地层强烈挤压,形成紧密线型褶皱和逆掩断层,岩层普遍变质,局部有中酸性岩浆岩侵人和混合岩化作用,主应力方向主要为北北西方向.加东里运动形成了一系列北东,北东东和东西向展布的褶皱构造骨架,地壳上升,海水退出, 结束了地槽发育历史.准地台发展阶段的构造旋回是海西一印支旋回,包括从泥盆纪至中三叠世,属晚古生代和中生代早期.晚古生代构造运动比较平缓,虽然发生过多次海进,但很少有剧烈的地壳变动,海西运动对广东影响不明显.中三叠世后发生了规模宏大的印支运动,它是继加里东运动之后的一次重大构造变革运动,使晚古生代地层形成过渡型褶皱和一系列同向的冲断层,该期运动的构造方位多变,主要形成北北东方向的褶断带,早古生代构造也经受了进一步改造,至此,基本上形成了广东地质构造雏型.大陆边缘活动阶段的构造旋回是燕山旋回和喜马拉雅旋回,包括从晚三叠世至今.该期发生了二次大的构造运动:燕山运动和喜马拉雅运动.燕山运动是在基底形成以后影响最深远,最广泛,活动最强烈的一次构造运动,目前,广东省的构造轮廓和地貌轮廓都是此次运动奠定的. 它的主要特点是大幅度的断裂活动,多期次岩浆活动和频繁的沉积间断.燕山运动使晚三叠世至早第三纪的地层发生了不同程度的褶皱,断裂活动加剧,形成北北东向冲断层,断裂带长可达数百至上千千米,动力变质带宽达数千米.广东省深大断裂如吴川一四会,恩平一新丰,莲花山断裂,河源断裂等均由该运动形成.新生代的喜马拉雅运动是燕山运动的继承和发展,其特点是不均衡断块运动.受北东及东西向断裂的共同?31?2010年第3期广东公路勘察设计总第139期影响,雷州,琼北断陷急剧发展,终于使海域陷落导致海南岛从此与大陆分离.挽近时期,构造运动仍有明显表现,广东大陆架存在下沉的趋势, 而大陆则山脉耸峙,沿海地区发生多次升降运动,造成了广东省复杂的海岸地貌,表明广东省地壳升降运动在继续发展.频繁的地震,尤其是集中于南澳,河源,吴川一四会,恩平一新丰断裂带及雷琼东西向构造带上常见的多发性强震亦表明广东省地壳仍在活动之中.广东地质构造在时间和空间上均参差出现,组成了一幅颇为复杂的构造图象.一般来说,地质演变阶段不同其特征亦各异:地槽发展阶段, 以紧密线型褶皱为特征,断裂虽发育但居次要地位;准地台阶段,以形成过渡型褶皱为特征,许多地区褶皱与断裂同等发育;大陆边缘活动带阶段,以强烈的块断作用为特征,断裂特别发育,褶皱作用较弱.2断裂特征广东经历了多次剧烈的地壳运动,形成了一系列规模不等,方向不一,性质不同的断裂.这些断裂,尤其是深大断裂与表层和深部物质的位移有密切关系,对广东地质构造的发展起了明显的控制作用,其分布见"图1广东深大断裂示意图".下面将广东省公路工程建设中常遇到的深大断裂特征按方位进行简单介绍.探断裂.0一昊川一四会深断裂带I@一愚平一新丰探断裂带,@一河源深断裂带'④一莲花山探断裂带I@一栅安一瞢宁踩断裂带?@一汕头一惠来深断裂带,⑦一南决踩断裂带,@一拂冈一事良深断裂偌,@一高甍一惠来琢断裂骨10一琼州海峡深断裂带.大断裂t(1)郴县一怀集大断裂l(2)罗定-悦城大断裂I(3)置于弧形大断裂I(4)信宜一糜江大断裂I(5)潭爷大断裂,(6)紫金-博罗大断裂,(7)九峰大断裂I(e)贵求大断裂?(9)邀攫大断裂l(to)芏五一文教大断裂l<lD昌江-璩海大断裂I(12)尖蜂岭一大吊罗大断裂I(13)九所一菠水大断裂j(14)饶平?大埔大断裂I(15)河篓一惠来大断裂,(16)三堋一西槐山大断蓥}图1广东深大断裂示意图2.1东西方向断裂(1)佛冈一丰良断裂带:位于北纬23.3O一24.10之间,局部地段扩散到24.20.主体分布于怀集,佛冈,河源,五华,丰顺,潮安一线,广东?32?境内断续延伸约6OOkm,宽约20—70km.主要由东西走向的冲断裂,潜伏基底断裂以及燕山期侵人体,火山岩盆地和隆起所组成,常伴有北西,北东和南北方向的扭张性裂隙作为它的配套构2010年第3期张修杰广东省区域地质构造简介之一——断裂特征介绍总第139期造.它实际上是横亘广东中部的一条构造岩浆活动带,主要由两条近平行延伸的佛冈一丰良断裂和清远一安流潜伏基底断裂组成,整体上走向近东西,以倾向北为主,主要为压性,可能形成于加里东运动时期,后继续活动,以燕山期活动时为最强烈.该断裂带多被后期断裂切割呈断续状,在广东省大致可分为东段,中段和西段,以东段最为发育,各段内由大小不同的断裂组成.沿着佛冈一丰良断裂带热泉密集,约有30个热泉和2个热矿田分布.该断裂带与北东向断裂带交按部位,常有小震群和高温热泉相伴生,显示了挽近时期的活动性.(2)高要一惠来断裂带:该带位于北纬22.40一23.l0之间,分布于罗定,高要,广州,惠阳,海丰,惠来一线,往东插入台湾浅滩.断裂带由东西走向的冲断裂,潜伏基底断裂组成,长800km余,宽10—50km,倾向多变,倾角40.一80..断裂带分别被吴川一四会,河源,莲花山断裂所分割而出露不连续,分为东段,中段和西段三段.东段:在惠阳一海丰一惠来一线,长达200km,扩散宽达50km.总的来说,该段强度较弱,分布比较零星,形迹比较短促;中段:被夹持于吴川一四会和河源断裂带之间,沿断裂广泛发育拼压破碎,硅化,糜棱岩化带.广州瘦狗岭处见其切割了上白垩统,震旦系和花岗岩,倾向南, 为正断层;西段:位于吴川一四会以西的罗定,信宜等地,该段强度较弱,由多条断裂组成.高要一惠来断裂带可能在加里东时期产生,形成于印支运动时期,在燕山运动期间活动更为强烈. 历史上破坏性地震在该带较集中,其中东段地震较强,西段较弱.该断裂是全新世以来还在活动的断裂.2.2南北方向断裂广东省南北方向断裂不发育,规模较小,多分布于东西向佛冈一丰良断裂带以北,从区域上说,它们是湘,赣,闽三省相同构造向南延伸的继续,大致可分为六个带,其中连阳一新兴断裂带比较显着,规模相对较大.该断裂带位于东经l12.15,自湘南嘉禾,临武至粤西北三连一带,是该构造强烈发育段,向南穿越吊藤岭,广宁古水, 高要乐城,新兴中和一带,止于恩平横陂附近,省内断续长约350km,走向近南北,多倾向东,局部倾向西,倾角从3O度至80度不等.性质多为压性,局部兼有扭性,可能发生于加里东运动期,形成于印支运动期.2.3北东方向断裂(1)汕头一惠来裂带:北起于福建泉州,漳浦一线人广东境内,经饶平,汕头,惠来一线,于陆丰甲子镇潜入南海.广东陆地部分长150km,宽数千米,整体呈45.一50.方向延伸.东北段大部为第四系覆盖,断裂形迹断续出露,沿断裂带广泛发育有动力变质现象;西南段在潮阳,惠来一带,断裂形迹连续性较好,穿行于花岗岩之中,发育动力变质带,常见压碎,糜棱岩化花岗岩.惠来至碣石一带的海岸线及滨海第四系沉积均与断裂带走向平行,对海岸地貌有控制作用.该断裂带形成于燕山运动第三幕,控制了燕山期岩体的分布.温泉沿断裂带呈线状排列.该带在历史上重复发生过多次破坏性地震,说明该带仍在活动.(2)潮安一普宁断裂带:北自福建人广东境内,经饶平,潮安,普宁,陆丰一带,自汕尾入南海.广东境内陆地部分长达210km,以潮安一普宁断裂为主断裂,两侧分布有一系列的平行断裂束,总体走向北东45.一50.,断裂带穿行于上三叠一下侏罗统砂页岩,上侏罗统火山岩及燕山三,四期花岗岩之中,倾角50.一80..断面沿走向及倾向均呈舒缓波状,断裂性质为压扭性,该断裂带形成于燕山运动第三幕,表现为多期的岩浆侵人.温泉沿断裂带呈线状排列.沿该带在三饶,潮安,普宁,揭阳段,历史上均发生过破坏地震,说明该带仍在活动.(3)莲花山断裂带:北东端自福建华安进人广东省,经大埔,顺延莲花山脉至海丰,惠东,宝安,分别于大亚湾,深圳湾人南海,复又于万山群岛,高拦列岛附近出现.广东境内延长约?33?2010年第3期广东公路勘察设计总第139期500km,宽20—40km,局部可达60km.莲花山断裂带是广东主要断裂带之一,具有多旋回活动的基本特征.该断裂带是一条强烈的挤压破碎带, 由120多条断裂所组成.根据它们的产出部位可分为东,西两断裂束.东断裂束统称为大浦一海丰断裂,分布于莲花山东南侧,由河婆一河田一汤湖,梅陇等l3条主干断裂组成,走向4O. 一5O.,倾向南东,倾角40.一70.;西断裂束统称为五华一深圳断裂,分布于莲花山西侧,由白宫一羊石脑,五华一深圳等l4条主干断裂组成, 走向30.一50.,倾向北西,倾角4O.一85..上述两断裂柬在平面上,象两条平行的铁轨呈北东一南西向伸驰不辍,东北段方位偏北.断裂性质为压扭性,推测起源于加里东运动,形成于燕山运动时期.挽近时期活动强烈,大埔,丰顺,海丰一带,历史上常发生破坏性地震,近期仍有地震发生,因而是广东省着名的活动性断裂.(4)紫金一博罗断裂带:位于五华,紫金,博罗,东莞一带,推测斜贯珠江口至台山广海湾入南海.整体上呈北东5O.一6O.方向延伸,陆地上长约360km,由紫金一博罗断裂和樟木头断裂组成,单条长在200km以上,主要倾向南东,倾角4O.一80.,局部陡立或向北西倾斜.它控制了燕山期花岗岩体的分布,复又切割了它们.地层普遍发育糜棱岩化,角砾岩化,片理化.北段金鸡组,桥源组,漳平组,高基坪群与燕山三期花岗岩常呈断层接触.南西段构造形迹比较微弱.断裂性质为压扭性,形成于喜马拉雅运动期间.兴宁一博罗一线出露温泉4个,地震活动频繁,但强度均很低,断裂带有一定活动性.(5)河源断裂带:位于兴宁,罗岗,龙川,河源至博罗湖镇一带,长230km,宽20—30km.由灯塔一客家水断裂,人字石断裂,河源一龙川断裂等组成,断裂多呈平行雁列相随.总体走向北东,局部呈北北东和北东东向,呈"S"形弯曲,断面主要倾向南东,倾角低缓者多为30.一5O.,也有陡倾者呈70.一80..沿断裂带见强大硅化构造岩带.形成于印支期,沿线温泉发育,地震活?34?动频繁且强度较大,河源新丰江处是广东省三大地震中心之一.(6)恩平一新丰断裂带:该断裂带为恩平一苍城,鹤城一金鸡,广州一从化和连平一新丰诸断裂的总称.断裂带所经地段,挤压破碎广泛发育花岗岩,主要为糜棱岩化或压碎花岗岩.总体走向4O.,呈舒缓波状延伸,广东境内长约450km,宽5—20km.该断裂带一般分为三段,东北段的连平一新丰一带,由青云山,增城,独石山断裂组成,断面绞扭,倾向不定,倾角5O.一6O.. 中段由从化神岗,广从断裂组成,倾向北西,倾角4O.一60..西南段由海陵一恩平一苍城,鹤城一金鸡,均安断裂组成,平面上该组断裂在鹤城一带收敛,在海陵岛一带撒开呈喇叭状.恩平一新丰断裂带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史,可能形成于加里东运动时期,海西和印支运动均有活动,燕山运动期间活动更加频繁.出露温泉l7处,最高温度达83.,着名的从化温泉位于此带.该带地震活动频繁且震级高,由北向南地震由弱到强.据历史记载,该带震中烈度大于六级的地震有4次,如1969年7月26日阳江6.3级地震即属此带,近年来珠江三角洲,台山广海地区小震活动频繁.阳江是广东省三大地震中心之一.(7)吴川一四会断裂带:该断裂是一条斜贯广东省中,西,北部的挤压破碎带.在广东境内全长超过800km,宽15—20km.总体呈2O.一4O.方向延伸.断裂带自吴川向东北经阳春,云浮,四会,广宁插入于英德犀牛一带,与仁化一英德断裂会合,在韶关附近分为两支:一支沿南雄盆地与江西大余一兴国—南城断裂相接,另一支往北插入江西遂川,沿赣江断裂北行与郯城一庐江断裂带相连.西南段也明显分为两支,其中一支进人吴川1后,潜伏于雷琼断陷之下,在海康乌石港附近插入北部湾,另一支沿阳江织簧断裂下海而进入大竹洲岛.据历史记载和不完全统计,断裂带经过的地段及其邻侧发生过Ms>4.75级强震8次,3—4.75级有感地震86次.地震活动有从北向南逐渐增强的趋势.断裂带中出露温2010年第3期张修杰广东省区域地质构造简介之一——断裂特征介绍总第139期泉3O多处,温度变化在23—81oC之间,温度和数量一般东北段偏低,偏少,西南段普遍偏高.该断裂是活动性断裂.(8)罗定一悦城断裂带:位于高要,德庆,云浮,罗定一带,西南段进入广西岑溪,广东境内延长约160kin,由一系列走向北东的压剪性断裂组成.主干断裂见于罗定盆地西北侧,主要有禄步,六都,大湾,涌坑断裂,东南侧有尖岗顶断裂, 单条长在20km以上,有的超过lOOkm,一般倾向北西,倾角较陡.该断裂在空间上连续性较好,卫星照片和航空照片上都有明显的信息显示,断裂东北段被吴川一四会深断裂带裁成数段.主干断裂控制了晚古生代罗定盆地北部边界.它的雏形始于加里东运动,印支,燕山,喜马拉雅运动都有表现.沿断裂带地震活动较少,只是在罗定往悦城方向有小地震分布,可定为活动断裂.(9)郴州一怀集断裂带:位于粤西北区的怀集,阳山,连县及粤北区的乐昌一带,南人广西苍梧,岑溪,北进湖南茶陵,郴州,广东省全长300km.该断裂由两组平行断裂束组成,中间夹持晚古生代的过渡型褶皱,并有中,新生代红色构造盆地,总体走向2O.一25.,西南段偏转为35. 一45..西断裂束一般倾向北西,东断裂束一般倾向南东,呈叠瓦状逆冲断层出现.该断裂带历史上很少发生破坏性地震,但小地震不断,具有一定活动性.2.4北西方向断裂北西向断裂是一组现代活动性很强的断裂,主要发育于沿海地区,按一定的间距排列,规模较北东方向断裂小,形成时间较晚,一般均切割了其它方向断裂,多以压性,压扭性为主.(1)饶平一大埔大断裂:又名黄岗河断裂,北起蕉岭,大埔,经饶平,西澳人海.广东境内长150km,走向320.,倾向近直立.主要由双溪,帽山,嶂溪,竹笈等断裂组成,它们穿行于晚三叠世一白垩纪地层中,沿断裂带发育压碎岩,片理, 劈理等,线性构造明显.断裂早期有顺钟向扭动,晚期有反钟向扭动的特征.地震活动多集中在断裂带两端,1918年南澳7.3级地震可能说明其为发震构造,晚更新世仍有活动,具有较新的活动性.(2)韩江大断裂:该断裂沿韩江经潮州,樟林人南海,由韩江断裂和古巷一澄海断裂组成.广东陆地长约90km,呈北西320.方向延伸,倾向北西.地震活动沿断裂呈带状分布,破坏性地震发生在主干断裂上,1067年潮州发生6.75级地震, 说明该断裂是一条活动性较强断裂.(3)榕江大断裂:该断裂北起丰顺县北斗,经汤坑,新亨,榕城,沿榕江,牛田洋,濠江人海.走向北西320.,倾向不稳定,倾向北东或南西,倾角7O.一8O.,长约lOOkm,宽约200m,由多条断裂组成,线性构造清晰,属正断层,步盘下降约lOm,根据水准测量结果,1976年一1986年最大为1.4 mm/y,平均为0.86mm/y,上盘相对下降,下盘相对上升.沿断裂带有一定地震分布,地震震级断续,大小均有,如1895年在揭阳发生6级地震, 1995年11月12日在此北端丰顺发生了4.7级地震,说明该断裂有较大活动性.(4)普宁大断裂:该断裂又名练江断裂,北起于普宁石圩一带,经流沙往南沿大南山东侧至田心人海.总体走向290.,倾向北东,倾角70.一80.,断续延伸约70kin.断裂两侧地貌反差强烈,西侧为高程300—600m的大南山低山丘陵区,发育四级夷平面;东侧为宽广的练江平原.山前可见多处断层三角面,沿断裂带洪积扇,跌水,温泉时有分布.地震活动水平较低,无破坏性地震,仅有2—4级地震零星分布.可见断裂略有活动性,但活动程度不高.(5)惠来大断裂:沿惠来的峡岭,隆江一带发育,由鸭池肚,船埔头,大坪,华山等十多条断裂组成,往西北可能延人河源,连平一带,断续延长200km,总体走向320.,倾向北东,倾角65..穿行于不同时代的地居中并控制了燕山期花岗岩, 火山岩的发育,复又切割了它们,断裂中挤压破碎,糜棱岩化,片理化,绿泥石化,云英岩化,叶腊石化发育,大断裂水平错位比较明显,多作反钟?35?2010年第3期广东公路勘察设计总第139期向滑移.早期具张剪性,晚期具压剪性特征.地震活动水平较低,历史上无破坏性地震,1970年以来仅有2—3级地震沿断裂零星分布.可见断裂略有活动性,但活动程度不高.(6)珠江口断裂:又称文冲一狮子洋断裂或文冲一威远断裂,它自文冲沿狮子洋,过威远,直到深圳湾而达珠江口.断裂走向335.,倾向南西,倾角8O.,延伸近lOOkm.在广州石化厂附近见断裂带出露,以硅化岩为主,次为碎裂岩和硅化角砾岩,宽20余米.在虎门大桥桥址区见该断裂.沿断裂带地震活动水平很低,历史上无破坏性地震记载,仅有3次4级左右地震沿断裂带分布,近年来在深圳蛇口地区,大屿山以南海域发生多次呈北西向排列的地震,表明该断裂有一定的活动性.(7)白坭一沙湾大断裂:又称炭步一大沥断裂,北起花都白坭,向南东经南海官窑,松岗,陈村至番禺沙湾,沿蕉门出伶仃洋,长约lOOkm,走向北西330.,推测倾向南西,倾角大于50.,南西盘下降,北东盘上升,表现为正断层.沿该断裂?36-带历史上发生过多次地震,一般震级不大,最大的为1683年的5级地震,其次1997年在三水发生的3.7,4.4级地震,说明该带具有一定的活动性.(8)西江大断裂:该断裂是控制珠江三角洲盆地西缘的区域性断裂.它基本上沿西江河谷延伸,大部分被水系或第四系覆盖,全长约150km,整体走向北西310.一330.,倾向北东,倾角大于45.,由多条平行断裂组成,呈斜列式排列.断裂主要由硅化,片理化,糜棱岩化压碎岩,角砾岩等组成.它大体上可分为东,西两支.东支主干从磨力门往北经江门外海延至南海九江附近,通过九江大桥桥址处,在西江河道发现其形迹.破碎带宽约40—50m,倾角较陡,达6O.一80..西支断裂情况亦基本相似,西江中游金马大桥桥址处西端发现其形迹.沿该断裂,地震成带状分布,最大震级5级,破坏性地震分布在西江断裂南北两段,如南段1905年在磨刀门发生5 级地震,北段于1445年在四会附近发生4.75级地震.表明该断裂是一条中度的活动断裂.。
广州南沙港区二期码头结构设计难点与对策
![广州南沙港区二期码头结构设计难点与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a81cc236ae45b307e87101f69e3143323968f5dd.png)
广州南沙港区二期码头结构设计难点与对策金文龙【摘要】针对广州南沙港区二期重力式码头结构设计中遇到的#8和#10泊位局部粉质黏土能否保留作为持力层以及抽9和#10泊位局部厚基床基顶应力扩散、基槽底宽、地基承载力和前轨沉降控制等设计疑难问题进行分析,并就其解决方案进行探讨、介绍.%In view that whether the local silty clay of Nos. 8 & 10 berths can be kept as the bearing course in the gravity wharf structural design of Guangzhou Nansha Port Area, and to counter the difficulties in Nos. 9 & 10 berths such as top stress dispersion of local thick bed, bottom width of foundation trench, ground bearing capacity and settlement control of front track, etc., this paper carried out an analysis and discussion.【期刊名称】《水运工程》【年(卷),期】2009(000)007【总页数】6页(P112-117)【关键词】码头;结构;设计;难点;对策【作者】金文龙【作者单位】中交第四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广东,广州,51023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U656.1+11广州港南沙港区二期工程紧邻一期工程下游,建设规模为6个5万吨级集装箱船泊位,建设码头岸线总长2 100 m,码头结构设计底高程-17.0 m,均按远期停靠10万吨级集装箱船并兼顾12 500 TEU船舶设计。
广州及其临近地区地质资料
![广州及其临近地区地质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fd6557de2af90242a995e55a.png)
火炉山:燕山期.斑状花岗岩.球形风化.卸荷裂隙等黄阁:白垩纪(与七星岗的为上白垩统红色砾岩层,大致相仿)红色砾岩层:砾多为花岗岩岩屑;海蚀感化,石漠化等下文仅作参考,非地质材料,非陈述格局:黄阁镇大湾村与坑仔村之间的小虎山海蚀地貌让人称奇,当地白叟正在讲授这里的地形.“沧海变桑田”这一天然界奇不雅在广州可以亲眼验证啦!记者近日获悉,在南沙区黄阁镇发明了一种独专程质地貌——海蚀遗迹,五千年前这里照样一片汪洋,一些礁岛不竭被冲蚀逐渐形成了大大小小的岩洞,怪石嶙峋,从而形成了今朝国内最大的海蚀遗迹群和最大的海蚀穴.地质专家暗示,这对研讨广州以及珠三角的地壳形成.珠江口古海湾的变迁供给了重要的科学根据.文/记者杨进通信员刘希日前,记者在黄阁镇的小虎山看到如许一个独特气象,该山形如蒲伏的小虎,山岩为红褐色,山上无树,少有荒草,最为称奇的是,山脚有很多大小不均的岩洞,有的如盆碟大小,有的深达数米,洞口滑腻呈弧形,奇形怪状,一路走过,可看尽万物,有的像婴儿脸蛋,有的像一艘划子,有的像把白?,看后让人啧啧称奇.记者看到,洞壁内异常光滑,不合外形石头黏合在一路,挂在洞内,稳如磐石.据介绍,有些海蚀穴的石粒最大的直径可达1米.海蚀地貌呈西北—东南走向据村平易近介绍,这些窟窿不单巧夺天工,天然雕饰,并且还在当地留下了很多传奇,更具有神秘颜色.村平易近说,因为山脚这些窟窿又正好在风口上,一到秋冬,北风刮来的时刻,洞口风声如鬼哭狼嚎的声音,异常吓人,小孩哭泣油滑,只要以此来警告,必不敢出声.记者在现场看到,黄阁镇今朝大部分为平原陆地,离邻近比来的海水还稀有公里,为安在陆地也会消失这些海蚀窟窿呢?当地研讨人员介绍,数万年前,南沙黄阁一带除了几个露出的小岛外,四周皆为汪洋大海.后来,海陆不竭变迁,约五千年前,境内丘陵地四周都是大海,波浪不竭冲击,逐渐形成溶洞,而保存至今,是当地沧海变成桑田的汗青见证.据介绍,黄阁镇海蚀地貌的散布呈西北—东南走向,几乎在统一条直线上,骝岗.二岗.三岗.乌洲山.小虎山.大虎山都有散布.据有关材料显示,个中,在该镇大湾村坑仔村之间,还有一个现存最大.最完全的海蚀穴,该窟窿长35米,深8米,最大高度7.5米,比新塘海蚀洞的洞长.洞宽.洞高都要大.有名地质学家黄少敏考核后,指出该窟窿不但我国少见,并且活着界上也很罕有.一些窟窿正面对工资损坏据介绍,这些独有的地貌特点为广州以及珠江三角洲的地壳形成.古代海岸线的进退.珠江口古海湾的变迁.古代海平面的高下以及气象变更.平原聚积等方面的研讨,都供给了重要的科学根据.但记者在现场看到,一些窟窿内已经被用来存放木柴等物品,面对一些工资损坏,今朝该现象已经引起了当地当局的看重,正采纳措施将其呵护起来.三处海蚀穴景致各不合小虎山海蚀遗迹:小虎山海蚀地貌的岩石包含了两种岩种:红色沙砾岩和红色砂岩.海蚀穴最为显著,大大小小的海蚀穴密布于山脚.小虎山的西端,也就是小虎村的“坑仔”邻近,这里的岩石主如果红色砂岩,砂岩的岩石比较坚硬,所以这里形成的海蚀穴比较小.但是这里有一较大的海蚀平台,沿着平台往南走50米阁下,还有两个海蚀穴,个中一个是尺度的海蚀穴,穴宽10米,深5.8米,穴口高4.10米.小虎山西南的岩石主如果红色沙砾岩,岩石比较松散.这里是黄阁镇海蚀穴最多的一段.大虎山海蚀遗迹:大虎山一年中吹西冬风的时刻很少,所以大虎山海蚀地貌重要散布在西南.东南和南部.在这里,山的岩石由比较松散的红色沙砾岩构成,有深进山里的海蚀穴.因为大虎山四周都是珠江水围绕,这里的海蚀地貌几乎没有被损坏的迹象,嵬峨的海蚀崖,深进山体的海蚀洞,都充满大天然的气味.乌洲山海蚀遗迹:乌洲山的海蚀地貌岩石由红色砂岩构成,比较坚硬,所以较前面的小虎山西南的海蚀地貌从形态上有所不合.这里形成的海蚀穴鹰嘴很油滑,不像小虎山的鹰嘴那么尖突.乌洲山的东南偏东的偏向有黄阁最大的海蚀崖,但这个海蚀崖已被轻微损坏.全部海蚀崖宽60米,高40米.海蚀崖的左侧仅存海蚀穴一个,宽3.7米,高3米,深5.5米.西南偏南偏向有个保管较好的海蚀穴,高10米,宽6米.东南偏南的偏向是一个较大的海蚀平台,这个海蚀平台是黄阁镇最早的海蚀平台,是属于前期海蚀地貌,海蚀平台长100米,宽10~30米.海蚀地貌作为一种惊心动魄的地貌景不雅,必需要阅历万万年潮至汐退.白云苍狗才干够形成.在岁岁不止的波海潮汐冲击下,软硬不一的岩石构成的海岸会形成很多奇不雅:有的海岸向海一侧成了峻峭的断崖,称海蚀崖;有的海蚀崖前面有一个相比较较平展的沙岸,称为海蚀滩;还有海蚀崖前面有一个相比较较平展的石滩,称为海蚀平台.此外,还可以在海蚀地貌中见到很多窟窿,称为海蚀洞.海蚀穴等等,形态各种.南沙区金花鸡山石场:O陶的花岗岩:见郑博士的南沙地质材料。
广州港南沙(龙穴岛)作业区港口及关联产业发展规划
![广州港南沙(龙穴岛)作业区港口及关联产业发展规划](https://img.taocdn.com/s3/m/7f600c365727a5e9856a6130.png)
11 具备一定的产业基础 ,但 尚未成为拉动广州 .
经 济发 展 的增长 极 南 沙地 区经过 l余 年 的发 展 ,建 成 了4 万t 0 O 热 镀 锌 钢 板 和 10 t 轧 钢 板 生 产 线 ,黄 阁 丰 田汽 8万 冷 车城 成 为 华 南 地 区最 大 的汽 车 生 产 基地 之 一 ,一
2 G a gh uBac , C CS cn ab r osl ns o, t.G aghu5 4 , hn) . un zo rnh C C eodH ro nut t C .Ld, u nzo 4 2 C ia C a 1 1
Abs r t t ac :Gud d b h mp e nain o h ain lr go a e eo me tsrtg , o u igo h i e yt ei lme tt ft en to a e in ld v lp n tae y fc sn n t e o
陈有文 ,杨 中庆
(. 1 中交第二航 务工程勘察设计 院有 限公 司,湖北 武汉 4 0 7 ; 30 1 2中交第二航务 工程勘察设计 院有 限公 司 广 州分公 司,广 东 广州 5 14 . 14 2) 摘要 :以国家区域发展 战略 实施 为指引 ,针 对珠三 角核心地 区正逐步迈入后工业化 时期 ,地 区经济结构正面 临调整 ,
Gua z u p r ng ho o t
CHEN Yo — n 一 YANG Z o g q n u we . h n — ig
(. CC e o dHab rC n utnsC .Ld, u a 3 0 ,C ia 1 C C S c n ro o sl t o, t .W h n4 O 71 hn ; a
龙 穴 岛深水 港 成 为 广 州 港规 模 最 大 、功 能 最
广东红层特性及主要工程地质问题与建议
![广东红层特性及主要工程地质问题与建议](https://img.taocdn.com/s3/m/2500b780b8f3f90f76c66137ee06eff9aef84904.png)
1广东红层的形成与分布1.1广东红层形成的大地构造背景广东红层主要形成于中生代中后期,为碎屑岩。
广东红层的形成及分布特点与大地构造密切相关。
在广东红层形成时期,陆地形态与现今基本相似,是盆地内陆相碎屑岩的沉积,与大面积的地台型沉积有所不同。
1.2广东红层的分布空间分布整体上被重大深大断层控制,与断层带的方向有很大的联系。
主要受制于5条深大断裂,走向呈北东—北北东向,分别是恩平—新丰、郴州—怀集、吴川—四会、河源、莲花山。
其次还受到高要—惠来断裂带和琼州海峡断裂带的影响,走向为东西向,形成了现今带状和串珠状的分布特征[1]。
1.3广东红层沉积环境红层需要古老沉积盆地,有足够的沉积物来源才能沉积。
沉积盆地一般为内陆盆地,小部分是海滨、海相沉积。
沉积物源是周围山地。
1.4广东红层主要组成物质矿物成分有黏土矿物,包括长石、石英、云母和高岭土等,红层碎屑含砾石、砂。
其中碎屑成分一般与周围山地物源相吻合。
胶结物主要由含硅质、钙质和铁质成分的泥、砂和化学胶结物组成。
【作者简介】李小虎(1981~),男,江西抚州人,高级工程师,从事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研究。
广东红层特性及主要工程地质问题与建议Characteristics and Main Engineering Geological Problems andSuggestions of Red Beds in Guangdong李小虎1,陈干1,2,赟张1,黄金龙1(1.广州市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岩土与地下空间院,广州510665;2.华南理工大学土木与交通学院,广州510640)LI Xiao-hu 1,CHEN Gan 1,2,ZHANG Yun 1,HUANG Jin-long 1(1.Guangzhou Design Institute Group Co.Ltd.,Geotechnical and Underground Space Institute,Guangzhou 510665,China;2.School of Civil Engineering and Transportation,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Guangzhou 510640,China)【摘要】分析研究了红层的形成、分布和特征,并结合自身完成的具体工程实例和业内代表性研究成果,对涉及红层的边坡崩塌、失稳及桩基础、浅基础设计、施工中遇到的工程问题进行了阐述、总结和分析,并提出相关的应对措施和建议。
中国的岛屿及面积大小排名
![中国的岛屿及面积大小排名](https://img.taocdn.com/s3/m/581f66ea551810a6f5248614.png)
中国的岛屿岛屿是指面积较小、四周环水的陆地。
中国拥有面积在500平方米以上的岛屿近6500个,除海南岛、台湾这两个大岛和香港、澳门及其所属岛屿,其它众多岛屿的总面为6600余平方公里,海岛岸线14000余公里,其中约85%分布在杭州湾以南的大陆近岸和南海中。
岛屿中有400余个有长住人口,在这些住人的岛屿面积占到全部海岛面积的90%以上。
中国的岛屿按其成因可分为大陆岛、冲积岛、火山岛和珊瑚岛四类。
大陆岛原是大陆的一部分,后因地壳下沉或海面上升而形成,如台湾、海南岛等。
冲积岛主要由于河流挟带泥沙在河口沉积而成,如崇明。
火山岛由于海底火山爆发喷出的岩浆物质堆积而成,如火烧山、澎湖列岛。
珊瑚岛由造礁珊瑚的骨骸及其他贝壳堆积而成,一般不超出海面,而且面积较小。
中国南海多珊瑚岛。
中国最大的岛屿是台湾,包括台湾本岛、澎湖列岛、兰屿、火烧岛在内大小共87个岛屿,面积35989平方公里。
海南岛是中国第二大岛,面积32200平方公里。
南海诸岛中曾母暗沙是中国领土最南端的岛屿。
崇明岛是中国第三大岛,面积1083平方公里。
舟山群岛是中国东南沿海最大的群岛,由600多个大小岛屿组成,舟山群岛总面积1200平方公里。
主要有嵊泗、嵊山、岱山、大长涂、舟山、普陀山、朱家尖、桃花、金塘山、六横岛等以舟山岛最大,524平方公里,是中国第四大岛。
东海岛位于湛江市城区南面,面积286平方公里,是中国第五大岛。
1996年,中国历时8年的首次海岛资源综合调查结束。
这次被调查的面积在500平方米以上的海岛全国有6500多个(不包括港澳台地区的岛屿),海岛岸线长12000多公里,有人居住的海岛有433个,人口约453万。
这次调查结果还表明,中国岛屿小岛多、大岛少,无人岛多、有人岛少,缺水岛多、有水岛少。
中国的岛屿(islands of China)中国共有大小岛屿6000多座,岛屿岸线总长1.4万多公里。
按其成因可分3类:基岩岛、冲积岛、珊瑚礁岛。
中船龙穴造船基地民船项目的建设管理
![中船龙穴造船基地民船项目的建设管理](https://img.taocdn.com/s3/m/91c1eccc9ec3d5bbfd0a74cb.png)
G agh u o gu i u d gbs fr i lnue w i ud upysm f ec n v e rh mir r etn unzo n xe h b i i a vi s, h h o l sp l o e ee n e d d i e i l o ci L s p ln e o c ia cc r r a a c f t s ap j o
总 结、边 推进 。
t企业 。公司位于广 州市南沙区龙穴岛,距离广州市市中心约 l ,
8 ,邻 近 香港 、澳 门, 区位 优 势得 天独 厚 。 公司 占地 面积 2 3 0m k 5 万 I ,拥 有 3万 t 大型 船坞 2 ,配 有 6 0 龙 门 吊4 ,3 万 t I l 2 O 级 座 0t 台 0 级 泊位 4 , …期 及 扩能 工程 完工 后 ,年 造船 能力 达3 8 W , 个 5 万D T 总 投资 约6 亿元 。 6 该项 目的工艺流程 为 “ ”字型布 置,主要流程/ 一 车间如下 : 材料码 头 一 钢料堆场 一 钢材预 处理 车间 一 理料 间 一 下 料切割工场 一 部件装焊工场 一 平面及 曲面分段装焊 工场 一 预 舾装工场 一 涂装工场 一 船 坞搭 载 一 码 头舾 装/ 调试 一 试航 。
2 项 目工程 概况 广 州 中船 龙 穴造 船 有 限 公 司 ( 称 龙 穴造 船 公 司 )成 立 于 简 2 0 年5 5 0 6 月2 日, 是 中国三 大 造船 基 地之 一 的 龙穴 造 船基 地 的 核
由于龙穴造船公司是个全新的公司,大部分员工都是从社
会 或学 校招 聘 ,即 使从 原来 三厂 ( 船 国际 、黄埔 船厂 和文冲 船 广 厂 )抽 调 的骨 干人 员也 都是造 船 的专 才 ,对于 基础 建 设,特 别是 这 么大 的 工程 项 目,没有 相 关经 验 ,所有 的工 作只 能边 摸索 、边
浅析广州南沙龙穴岛的传统发展与断层
![浅析广州南沙龙穴岛的传统发展与断层](https://img.taocdn.com/s3/m/40cc0e8ce45c3b3566ec8b6f.png)
龙穴岛上有一座庙宇,叫“三圣宫”,是渔民出海祈福之地,后成为祈祷平安、早生贵子、事业发达的祈福之地;此庙原建于明朝末年,曾经多次修葺过,与1984年由港澳及内地渔民、群众筹款重建,并于2010年4月30日被立为南沙区登记文物保护单位。相传明代有三位书生赴京赶考,途经南海时遇难,尸体漂泊到龙穴岛的海滩上(三圣宫原地),当时有位鱼民发现这三具尸体,各人的尸体上沾满了苍蝇,苍蝇分别组成周、林、罗三个字。这位渔民认为是三位圣神公,便把三具尸体葬于此,并祈祷如若以后能钓到大鱼定当感谢;果真之后渔民每次出海都满载而归,赚了大钱,他认为是三位神公显灵,逐修建此庙供奉瞻仰。三圣宫的守庙人之一的陈叔,他向我们介绍到三圣宫庙里面的很多东西都是后面重修的,已经不具有多少文物价值,唯独牌匾“三圣宫”和外面的香炉是由光绪年间所留下,神像也在60年代由于文化大革命所毁,而直至八十年代才开始正式贺诞。
三、经济活动
在南沙龙穴镇生活半辈子的陈叔道:“这裡有农业地的人很少去广州。以前这抓偷渡的人很多,很多外地从这裡偷渡到香港,也有闷死在水裡的。内地民工散佈在这裡各地,很多外来人,本地人口只有百分之零点几。船厂是九十年代初开始建,千年八月份正是开工,开船厂很快的与风水无关。渔田都与珠江农场有关,不知道责任由农场还是政府管。我们现在什么都没有了,只有退休金和老人证,没有任何优惠。以前有地时候,拿去征地是有钱赚的,那时可以分十万多,现在很多地被政府征走后,政府却一分钱也没有给。以前有土地证,只是一张纸不能保存很久,即使留到现在政府也不会给的。我现在住的这座房子是我的,但只有75年的期限,以后就不知道怎麽办了。小城那边土地是永久使用的,土地价是由地区而异。我家以前有220平方,批了100多个平方,一定要给批,否则房产证拿不下来。我年轻时候也用围田,那时候围田需要很多人,不够就从农场调人,一做就好几年,所以又很多人长期做这个。以前是政治社会,现在是市场社会,现在很多外地人做商店,本地人租给外地人,基本上没有本地人做生意。而年轻人出去干活,不一定在这裡。农业很少有人做,因为没有土地了,很多人去外面,有钱的在外买房。”
广州—从化断裂构造带的基本特征及其形成演化的研究
![广州—从化断裂构造带的基本特征及其形成演化的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d396d304e3bd960590c69ec3d5bbfd0a7956d5f5.png)
广州—从化断裂构造带的基本特征及其形成演化的研究广州从化断裂构造带(Guangzhou-ConghuaShearBelt)位于广东省广州市境内,是一条东西走向的断裂构造带,长度约90公里,延伸至从化市郊。
这条断裂构造带具有特孤的地质和地貌特征,保存着珠江三角洲诸多地质古迹,对研究珠江三角洲的构造演化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综述广州从化断裂构造带的基本特征及其形成演化的研究。
一、广州从化断裂构造带的基本特征1.断裂构造带的空间分布广州从化断裂构造带东西走向,长度约90公里,从惠来县(现从化市)沿断裂弥漫岩的砂岩带向西北方延伸至佛山市北部和惠州市北部。
断裂构造带两侧离开断裂中心线而向东北方延伸,南侧经过新会县、茂名市,北侧横于肇庆市、江门市,最北端穿过台山市。
2.断裂构造带的构造特征断裂构造带内构造为晚新生代构造活动,以断堆断层断裂活动为主,多以断裂和拉张构造为主,形成一条较完整的断裂带,构造活动影响广泛,给珠江三角洲沿岸部分构造演化带来巨大的影响。
3.断裂构造带的地貌特征断裂构造带内的地貌以山、沟、岩石群等多型,特别是珠江三角洲腹地内,断裂构造带内绿洲、内陆湖泊、海洋湾及盆地都有出现,其中以断裂沟为主要特征,体现出断裂构造带较强的构造活动。
二、广州从化断裂构造带的形成演化1.形成背景广州从化断裂构造带的形成演化受到华南内缩作用,即华南内缩背景下的构造活动的影响,具有地质历史背景的多期碰撞活动,珠江三角洲的构造演化也受到这一背景的影响,形成了此条断裂构造带。
2.形成演化的时间广州从化断裂构造带形成于晚新生代。
根据岩石学分析,可以确定断裂形成活动发生于华南地区反映晚新生代活动的晚渐新世以及中渐新世晚渐新世继续进行的期间。
3.形成演化的机制根据新构造学的研究,广州从化断裂构造带的形成演化有两个主要机制,一是华南内缩作用,即华南地区南侧内缩,造成珠江三角洲构造上和地貌上陆缘变化;二是普里普特拉山背景下的拉张构造,即普里普特拉山背景下拉张构造产生的断裂构造。
中船广州龙穴造船基地一期工程总承包质量管理实践
![中船广州龙穴造船基地一期工程总承包质量管理实践](https://img.taocdn.com/s3/m/48e0142f4b35eefdc8d3333e.png)
3项 目管理团 队的组建
中船第 九 设计 研 究院工 程 有 限公 司成立 于 15 93 年 初 ,是 一家 具 有 逾 五 十 多年 历 史 的综 合 性 设计 、 咨询和 研 究机 构 ,20 0 6年 改 制为 工程 公 司后 ,凭借 在 设 计 咨 询领 域 的技 术优 势 ,将 业 务 范 围延 伸 至现 场 的工 程 施 工管 理 。 由此 ,公 司 对 质量 的管 理 也 由 传 统 的对 设计 质 量 的 管 理延 伸 至 对 现场 施 工 质量 的 管理 。面 对龙 穴 造 船 基 地如 此 量 大 面广 、建 造 周期 又 如 此 紧 迫 的这 一 百 年 一遇 的建 设项 目,如 何有 效
基本 建成 并全 面投 入 生产 ,海 洋工 程部 分也 于 2 0 09
年年底 建 成投产 。
2总 承 包 模 式
中船 第 九 设计 研 究 院工 程 有 限 公 司承 担 了龙穴 造 船 基 地 建设 的全 部 工程 设 计 任 务 , 同时 受 业主 委
托 以工 程项 目管 理 承包 方 式 开 展 建设 工 程 的全 部 管
21 0 0年第 2期
工 程 建 设 项 目 管 理 与 总 承 包
Hale Waihona Puke ・ 质量 管 理 ・ 中船 广州龙穴造船基地 一期 工程总承包质 量管理实践
鲁峰 盛健
中船 第九 设计 研 究 院工程 有 限公 司
1 工程概况
中船广州龙穴造船基地位于广州南沙地 区龙穴 岛 ,是 由 中 国船舶 工 业 集 团 公司 为 争 创世 界 一 流造
机等 3 2台 ( ) 5 套 。
及 安 全 、质 量 、进 度 和造 价 。为 此 公 司组 建 了 龙穴 项 目团队 ( 见框 图 ) 详 ,设 计经 理按 块 设置 ;现 场设 施 工经 理 。各 设计 经理 和现 场 经理对 项 目经 理 负责 。 考 虑 到现 场 的管 理 幅 度较 大 ,为 现场 施 工 经 理配 备
11专题报告之11-中山周边城市产业及空间布局研究
![11专题报告之11-中山周边城市产业及空间布局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9cbb5b42964bcf84b8d57b54.png)
专题研究之十一中山周边城市产业及空间布局研究执笔人:靳东晓等1、中山周边城市产业发展及其布局分析 (2)1.1珠三角产业发展战略选择 (2)1.2广州市 (5)1.3佛山市 (7)1.4江门市 (9)1.5珠海市 (10)1.6中山周边城市产业发展汇总 (11)2、中山周边城镇空间布局分析 (12)2.1广州空间布局 (12)2.2佛山空间布局 (14)2.3江门空间布局 (16)2.4珠海空间布局 (17)1、中山周边城市产业发展及其布局分析(注:本节讨论的产业重点为第二产业)二十多年来珠三角是全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但近些年长三角迅速崛起、京津地区发展势头迅猛。
珠三角需要进一步加快粤港澳三地经济融合、合作升级的步伐,加速形成“大珠三角”经济圈。
珠三角正通过进一步发挥毗邻港澳及对外沟通、联系便捷的优势,积极开展与港澳地区和海外的经济合作,提升整个区域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
在这种宏观发展背景下,中山市周边地区纷纷调整部署,制定了新一轮的产业选择和产业空间布局规划。
下面,我们主要根据珠三角城镇群协调发展规划研究,广州、佛山城市战略规划,珠海、江门城市总体规划等有关规划内容,阐述中山周边区域经济发展的未来走势,以更好地把握中山经济发展的规律。
1.1珠三角产业发展战略选择1.1.1现状产业发展状况珠三角的产业发展经历了接受香港和国际加工制造业转移、内需导向的本地化产业成长两个阶段,并将走向构筑门类比较齐全区域影响重要的自主产业体系,直接参与东南亚、亚太地区,乃至全球产业竞争的阶段。
通过对珠三角各城市工业内部产业结构的分析,可得如下结论:●珠三角各城市工业结构同构现象较为严重,各个城市都利用外地劳动力和本地土地资源优势,形成了轻型、劳动密集型加工制造业为主的特征,这种同构引发并导致恶性竞争;●珠三角工业结构以电子通讯、电气机械、化工、塑料、医药、纺织服装、食品工业和一般机械及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为主,上述几大产业占了工业总产值的68%;●珠三角各城市经济整合及协调发展必须靠政府的引导,使各经济主体在趋利本能的作用下,向着有利于区域整体素质提高和比较优势发挥的方向转变。
广州神奇的地质“龙脉”
![广州神奇的地质“龙脉”](https://img.taocdn.com/s3/m/bedb202d66ec102de2bd960590c69ec3d5bbdbce.png)
广州神奇的地质“龙脉”广州神奇的地质“龙脉”2000多年来,广州总是风调雨顺,繁花似锦,自然灾害极少发生,更未发生过大台风或大地震,为何?2016年3月10日,著名博物学家及宝玉石学家、地质学教授刘金山老师的“广州神奇的地质龙脉”之沙龙为广大师生解开了谜底。
该沙龙是在北校区图书馆四楼IC空间举行。
广州地处岭南,历史源远流长,人杰地灵,物产丰富,百姓富足安康,少有自然灾害发生。
除了传说中“五羊”护佑之外,一条神秘的“龙脉”起了关键作用。
沙龙活动现场“在历史上的记载中,广州是有龙脉存在的。
”刘金山说。
据志书记载,秦嬴政统一六国后,有术士来报:“南方黄云紫气之异,乃龙脉所在,必出异人也。
”于是,始皇帝命术士南下,寻龙脉以断之。
术士寻至南粤白云山前,便命挖山凿沟,以断龙脉。
据说,白云山南麓景泰坑,与横枝岗间的马鞍山凹地,便是秦兵当时断龙脉的痕迹。
与传统风水学上的概念不同的是,广州这条巨型地质龙脉并不只是山脉。
刘金山解释,“地质龙脉”指的是,地质地理结构非常优越,能够控制一个地区生态风景特色的山脉或者河流所形成的巨型自然地带,当中涵盖气象、生态物种、地貌等丰富内涵。
整条地质龙脉穿越广州十一区。
广州的地质龙脉北起天堂顶,经过黄鹿嶂、大尖山、银龙顶、大金山、九龙镇、帽峰山、龙眼洞、白云山、越秀山、白鹅潭、顺珠江向东南转至二沙岛、海心沙、黄浦岛、莲花山、大小虎山、黄山鲁转龙穴岛,潜入南海。
广州地质龙脉的分布图在广州的地质龙脉中,有九大自然奇观,有些甚至是“世界之最”。
广州有保存完好的18亿年前的古老陆壳;呈现了从地槽到地台再到地洼极为罕见的地质演化过程;有世界最齐全的三大岩类;有一亿五千万年前侏罗纪火山颈,世界之最;有罕见的龙麟纹花岗岩,全球独一无二;广州还是全球唯一发现恐龙蛋的大城市。
此外,广州还有丰富的生物物种和矿产种类;整条地质龙脉的海拔落差1210米,各种地貌单元几乎一应俱全,实为世界罕见。
可能因为“龙脉”庇佑,在过去近100年广东沿海发生的130多次台风记录里,没有一次台风在广州境内登陆。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现状、挑战与路径探析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现状、挑战与路径探析](https://img.taocdn.com/s3/m/b773745f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524c881.png)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现状、挑战与路径探析
靳新磊;曹景睿;曹伟
【期刊名称】《广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卷),期】2024(23)1
【摘要】在当今国际经济发展中湾区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湾区经济更是引领一个国家经济发展,乃至影响整个世界经济的重要力量支撑。
发展湾区经济是一种推动城市乃至国家经济增长的强有力手段,而粤港澳大湾区有着先天的基础和优势,但也存在着新的挑战和壁垒。
基于大湾区的经济基础和现状,通过与世界三大著名湾区的对比,瑕瑜互见,分析自身优势和现存的挑战,分别从体制机制创新、推动教育人才创新、推动湾区内部产学研一体化、充分发挥香港“超级联系人”的作用、湾区身份认同以及新时代背景下探索新的治理模式等方面,对大湾区未来的发展路径进行了剖析,以期为把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成世界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
【总页数】12页(P72-83)
【作者】靳新磊;曹景睿;曹伟
【作者单位】广州应用科技学院建筑与设计学院/城乡文化发展研究中心;珠海科技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珠海科技学院建筑与城乡规划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127
【相关文献】
1.粤港澳大湾区背景下智库建设的定位与路径探析
2.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粤港澳大湾区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路径探析
3.粤港澳大湾区高校档案工作体制机制建设现状与挑战
4.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战略下澳门出版业机遇挑战与升级路径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广州南沙龙穴岛的传统发展与断层
发表时间:2010-09-29T13:51:20.013Z 来源:《魅力中国》2010年8月第1期供稿作者:贾婷
[导读] 作为一个社区里面,所有的社会文化因素,诸如政治、历史、文化、经济、宗教等
贾婷(贵州大学人文学院09级民族学硕士,贵州贵阳 550025)
中图分类号:G03 F27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992(2010)08A-0177-01
一、龙穴岛地理、历史
龙穴岛位于珠江口番禺县南部的焦门水道和虎门水道出口交界处,北距小南沙约十公里,在市桥镇东南四十公里,是番禺县最大的海岛。
相传岛的正南部有洞穴称其位南海龙王所居,故名。
岛由三座山丘组成,西南主峰海拔61.2米,东南铜鼓山海拔46米;而龙穴岛旅游区则在珠江口伶仃洋湾顶,为国营珠江华侨农场和香港广侨贸易公司合资兴办,以岛命名,旅游区以其海水、海滩,具有神话色彩的近代海蚀洞穴和岛屿、建筑物及其海鲜海味,香大焦等资源为依託兴办。
与1980年动工兴建,已建成沙滩咏场、龙宫门楼、度假别墅、电子游乐场、海鲜餐厅、观日亭等设施。
1940年以前,龙穴岛的经济支撑主要是靠山上的芦苇,人们依靠卖晒干的芦苇根过活,因为岛上不能种植稻穀,所以将钱用来买米;一直延续到1949年解放新中国以后,那时候是集体公社大锅饭,排队分饭,饥荒不是很多,知青下乡所带去的技术教会当地人怎样种植香蕉、大焦、莲藕和捕鱼,人们也成为了珠江农场的职工,进行沙田围垦捕鱼。
直至2006年中船集团正式围堤吹田开工,07年广州南沙龙穴岛造船基地试航码头正式开建在此(我国首艘自主研发与设计的超大型油船开始建工),广州中船龙穴造船有限公司首制船的建造,揭示了龙穴岛成为中国造船三大基地之一,也预示著龙穴岛的经济命脉讲从传统的农业种植转移到工业发展中来。
二、民间宗教与文化
龙穴岛上有一座庙宇,叫“三圣宫”,是渔民出海祈福之地,后成为祈祷平安、早生贵子、事业发达的祈福之地;此庙原建于明朝末年,曾经多次修葺过,与1984年由港澳及内地渔民、群众筹款重建,并于2010年4月30日被立为南沙区登记文物保护单位。
相传明代有三位书生赴京赶考,途经南海时遇难,尸体漂泊到龙穴岛的海滩上(三圣宫原地),当时有位鱼民发现这三具尸体,各人的尸体上沾满了苍蝇,苍蝇分别组成周、林、罗三个字。
这位渔民认为是三位圣神公,便把三具尸体葬于此,并祈祷如若以后能钓到大鱼定当感谢;果真之后渔民每次出海都满载而归,赚了大钱,他认为是三位神公显灵,逐修建此庙供奉瞻仰。
三圣宫的守庙人之一的陈叔,他向我们介绍到三圣宫庙里面的很多东西都是后面重修的,已经不具有多少文物价值,唯独牌匾“三圣宫”和外面的香炉是由光绪年间所留下,神像也在60年代由于文化大革命所毁,而直至八十年代才开始正式贺诞。
庙宇的守护员陈叔和尹叔一直说到这裡拜庙的人很多,香火很旺,可是我看到的在两天的采访当中,三圣宫门前几户很少有人是真正来烧香的,而是作为一个旅游地来拜访。
在龙穴镇采访到一个五十多岁来自湖南的萧阿姨,她和老公到这裡已经一两年了,有三儿一女,他们不是因为有亲戚在船厂工作才到这裡,而是因为这里好安顿,其他地方竞争太大,萧阿姨说他们是不经常去三圣宫拜的,也不常去看戏,因为听不懂。
从她的口中,我们又得知了作为一个打工外来人来说可能很少去拜当地三圣宫,他们没有当地人那样的信仰。
更多去那裡的人现在反而是游客。
龙穴岛旅游区还有其他的旅游地,譬如宝佛洞、张宝仔洞、龙宫阁和蟹洞,我们所到之处,每每都是和拜佛烧香有关,其中张宝仔洞内放有观音像和土地公像,无从解释摆放的理由。
而龙宫阁里摆放著众神神像,其中有观音菩萨、关公、弥勒、包公、送子娘娘等,而龙宫前有一副字也许可以解释一切:“五云四雾一道仙,同心此阁显神灵,力助慈主领群雄,富甲商海救贫民,菩心降主福满间,众佛慈悲耀天庭。
”我所看到的是,参拜这里的人很少简直是门厅冷落,而当地政府已经从某种意义上将这些宗教圣地作为一种旅游地来开发利用,有很多政府聘请的管理人员散坐在“旅游地”附近悠闲打牌喝茶。
三、经济活动
在南沙龙穴镇生活半辈子的陈叔道:“这裡有农业地的人很少去广州。
以前这抓偷渡的人很多,很多外地从这裡偷渡到香港,也有闷死在水裡的。
内地民工散佈在这裡各地,很多外来人,本地人口只有百分之零点几。
船厂是九十年代初开始建,千年八月份正是开工,开船厂很快的与风水无关。
渔田都与珠江农场有关,不知道责任由农场还是政府管。
我们现在什么都没有了,只有退休金和老人证,没有任何优惠。
以前有地时候,拿去征地是有钱赚的,那时可以分十万多,现在很多地被政府征走后,政府却一分钱也没有给。
以前有土地证,只是一张纸不能保存很久,即使留到现在政府也不会给的。
我现在住的这座房子是我的,但只有75年的期限,以后就不知道怎麽办了。
小城那边土地是永久使用的,土地价是由地区而异。
我家以前有220平方,批了100多个平方,一定要给批,否则房产证拿不下来。
我年轻时候也用围田,那时候围田需要很多人,不够就从农场调人,一做就好几年,所以又很多人长期做这个。
以前是政治社会,现在是市场社会,现在很多外地人做商店,本地人租给外地人,基本上没有本地人做生意。
而年轻人出去干活,不一定在这裡。
农业很少有人做,因为没有土地了,很多人去外面,有钱的在外买房。
”
从陈叔的叙述中,我们得知珠江华侨农场没有消失之前,这裡的农民是有土地的可以种香蕉、莲藕等经济作物,也有沙田来养殖鱼虾蟹;而土地被征后就没有赖以生存的东西了。
现在很多的沙田养殖,渔民大多是向政府租田来为企业养殖,土地不是自己的,承包的鱼虾蟹也不是完全自己的。
我在鸡抱沙遇到一位来自番禺的渔妇,他有47亩地,每年向围垦公司租借费就有两万,他们的收入不稳定,可大可小,市场的价格也是可以影响收入。
以前的传统经济方式是捕鱼和种蕉、种莲藕,而自从06年珠江农场消失后,现在的本地人经济依靠房租、退休金、养老金,而外地打工者则是依靠船厂,而船厂打工者已经成为当地龙穴岛的主要经济支撑了,因为外地打工者已经大大超过本地人口数量,成为一处名副其实的工业加旅游复合型地带。
四、文化、经济上的发展断层所带来的反思
作为一个社区里面,所有的社会文化因素,诸如政治、历史、文化、经济、宗教等,都是相互关联;任何一个文化因素的变化都会影响著社区的发展变化,正如今天的龙穴岛,它的变化是有很多複杂原因。
本地青年人对本地文化保护的无意识感,老人对宗教文化的传承保护的忽略,政府对经济旅游和工业发展的国度需求,都导致这裡的一切都不是按照原来的轨迹运转。
户籍制度的规定,限定了很多渔民的生育、搬迁和经济来源,由于没有“农业户口”,岛上居民没有土地种植和沙田养殖,没有牌照出去打渔。
而随著珠江华侨农场的解散,土地、学校、庙宇等都改由广州南沙政府直管,土地所有权的问题凸显出来。
船厂的到来,政府政策的转变,都将原本设想的旅游胜地变的不像真正的旅游地,这其中的因素很多,演变很複杂。
经济上,龙穴岛貌似捕鱼业仍然继续发展,但明显呈衰退趋势,沙田捕鱼的传统经济正在让位于工厂船厂的製造。
船厂对于海水的污染,及对沙田的影响都是深远巨大的。
我们不仅要发问,龙穴岛的明天到底是生态可持
续发展还是只注重眼前利益发展重工业?而文化上旅游业的发展几近畸形的龙穴,天后宫、张宝仔洞、宝佛洞等宗教圣地被政府加工包装成旅游胜地,却忽视了圣地后期的维持发展,本地年轻人的外出,很难使宗教信仰维持一个持久的、连续的活动,它正在面临一种尴尬的局面。
那究竟龙穴岛的旅游业到底是发展,还是倒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