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字,其他论文文档]浅论名字的分类与用法
取名的方法
取名的方法名字伴随着一个人的一生,传承了人的情、意、志;蕴含了人的精、气、神。
名字有姓、氏、名、字、号之分:姓是代表有共同血缘、血统、血族关系的种族称号;“氏”是部落为了互相区别,就为自己的子部落单独起一个本部落共用的代号;名是个人的代号,婚生三月而加名,婴儿出生三个月后由父亲取名,名源于商代,古时的女子有姓无名,在家只有小名、乳名,对外则称某某氏;字“男子二十冠而字”,“女子十五笄而字”,不管男女,只有到了成年才取字,供他人称呼,同辈和属下只许称尊长的字而不能直呼其名。
长辈、师长、皇帝可以直呼其名或者犯法临刑人员才可以直呼其名,其他人是不能直呼其名的;号也叫别称、别字、别号。
“号为尊其名更美称焉”。
名、字是由尊长代取,而号则不同,号初为自取,称自号;后来,才有别人送上的称号,称尊号、雅号等。
起名,取名的限制,家族不是同辈的不能用同一个字,古语有言曰:‘名字父母所取,肤发父母所赐’。
如果需要在起名社起名的,就应当告诉其在家谱中所占的字,在必要的情况下可以以家谱的字辈起一个名,再去起名社取一个字,这样既符合古礼,又能满足现代人的需求。
但做为父母,孩子的名字还是自己起更加有意义:一、起名的原则:1、音韵和谐:名字念起来会产生声音的磁场,好的名字悦耳,不佳的名字会形成干扰。
2、避免闲音:父母若打算自己取名字,要注意名字念起来是否有不雅的闲音,以免日后徒生困扰。
如:段根、史光、吴理茂、曾豪孝、雨玲(雨淋)、尉琮(喂虫)。
3、注意字义:父母若想为孩子取名字,必须先了解字的意义,因为有些字并不常见,或者换了旁侧的部首,却意义不佳,所以最好在取名字前,查阅康熙字典确定字义。
4、应用八字:即利用八字来了解人的先天命格,如:是否阴阳协调、五行均等,再借着取名来调和、改善运势。
取名可以依照八字命盘、再参考格局、笔画,最后找出合适的字义。
比如由八字得知个性任性刁蛮,建议可用,如:理、德、修、维,来修饰孩子的个性。
5、生肖:不少父母在取名字时,常会因生肖来选择字,如:龙年时生男常取名为龙。
人名和地名属于哪种类型的名词?
人名和地名属于哪种类型的名词?作为语言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名词在我们日常交流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名词的分类众多,每一种类型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用法。
本文将着重讨论人名和地名这两种常见的名词类型,探究它们在语言中的地位和特征。
一、人名的特点及分类人名作为名词的重要一环,具有以下几个突出的特点:1.独特性人名是用来指代特定个体的,每一个人名都是独一无二的,代表了个体的身份和个性。
人名通常与个体的生活、经历以及文化背景有着紧密的联系。
2.语言符号性人名作为语言符号的一种,是人际交流中重要的参照物。
人们通过人名来指认和辨别他人,并在交流中建立联系和沟通。
根据命名方式和意义的不同,人名可以分为若干不同的分类。
常见的人名分类包括:1.姓氏姓氏是家族和血缘关系的象征,是人们血脉相传的重要标志。
不同的文化和国家有不同的姓氏传承方式,如中国的姓氏多为父系姓氏,而西方国家多为父母双方姓氏的叠加。
2.名字名字则是个人身份的象征,是家长对子女的期望和祝福的寄托。
名字通常根据父母的喜好、社会习俗和宗教信仰等因素来取名。
3.化名一些人在特定的场合或情境下,会选择使用一个不同于本名的名称,这就是化名。
化名常用于文学创作中的笔名、艺术家的艺名等。
二、地名的特点及分类与人名类似,地名也是名词的一种重要类型,它们具备以下特点:1.地理指示性地名主要用于指代和定位地理空间的特定位置,是人们生活和活动的场所。
地名常常与地理环境、历史背景以及人文景观等有着密切的联系。
2.文化标示性地名作为地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历史传承和文化认同的含义。
不同的地名反映了不同地方的历史、地貌、人文风貌等特点。
根据地理位置和特点的不同,地名可以分为多种分类。
常见的地名分类包括:1.国家、城市和村镇名称国家、城市和村镇名称是地名中最常见的一类,用来指代一定行政区域的名称。
它们通常由政府或相关机构进行命名,以凸显特定区域的地位、功能或历史背景。
2.自然地名自然地名主要指自然地理特点的名称,如山脉、河流、湖泊等。
名字资料
随著中国社会的发展,人们的这类观念在发生很大变化。
家族的观念、传宗接代的观念,事实上在现代社会中已失去了存在的意义,人们在起名过程中,姓什麼、叫什麼名字,都已成为我们每一个人可以选择的自主的权力。
《民法通则》第九十九条规定:“公民享有姓名权,有权决定、使用依照规定改变自己的姓名,禁止他人干涉、盗用、假冒。
”问题是,一个人的名字伴随我们一生,我们就要注意使自己的名字不但吉祥、喜庆、好叫、好记,还要注意个性化一些。
个性化的名字体现个性化的人,我们的名字和我们每一个人有机结合,宣示著我们每一个人独特光彩的一生姓名,由姓和名组成,也称名字。
中国的姓名是姓在前名在后;某些国家是名在前而姓在后。
姓名是每个人都有的一种东西,其实就是一代号。
中国的姓通常是一个字(称为单姓)或两个字(称为复姓),而名过去一般是由一个或两个字组成,但是,现在姓名可以最多取六个字了。
人名是人类为区分个体,给每个个体给定的特定名称符号,是通过语言文字信息区别人群个体差异的标志。
由于有了人名,人类才能正常有序的交往,因此每个人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名字。
人名是在语言产生以后才出现的。
各个民族对人的命名都有很多习惯。
这种习惯受到历史、社会、民族等很多文化因素的制约,一个人的名字通常都有一定的含义。
例如美国,则以姓放在后面,把名作为常用的称呼,中国则以全名为称呼。
《民法通则》第99条规定,公民享有姓名权,有权决定、使用和依照规定改变自己的姓名,禁止他人干涉、盗用、假冒。
《户口登记条例》第18条,公民变更姓名,依照下列规定办理:18周岁以上公民需要变更姓名时,由本人向户口登记机关申请变更登记。
公民的姓名权受到侵害了,有权要求停止侵害,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
姓名构成元素:《姓名登记条例(初稿)》公民只能登记一个姓名,姓名登记应当使用规范的汉字和少数民族文字。
姓名由姓氏和名字两部分组成,姓氏在前,名字在后。
公民应当随父姓或者母姓,允许采用父母双方姓氏。
法律规定的名字(3篇)
第1篇一、引言名字,作为一个人的标识,承载着家族的期望、文化传统和个人的身份认同。
在我国,法律对个人命名权进行了明确规定,旨在保护公民的姓名权,维护社会秩序。
本文将从法律规定的名字出发,探讨命名权的法律规制与保护。
二、法律规定的名字概述1. 名字的定义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一十二条的规定,姓名包括姓氏和名字。
姓氏是指一个家族或一个地区的共同姓氏,名字是指个人专有的标识。
2. 法律规定的名字范围(1)公民姓名:包括成年人、未成年人、外国人在我国的姓名。
(2)企业名称:包括各类企业、个体工商户、农民专业合作社等组织的名称。
(3)社会组织名称:包括各类协会、学会、基金会等组织的名称。
三、命名权的法律规制1. 命名权的主体(1)公民:公民有权自主选择姓名,并享有姓名权。
(2)企业、个体工商户、农民专业合作社等组织:有权自主选择名称,并享有名称权。
(3)社会组织:有权自主选择名称,并享有名称权。
2. 命名权的客体(1)公民:包括姓名、别名、笔名等。
(2)企业、个体工商户、农民专业合作社等组织:包括名称、商标、域名等。
(3)社会组织:包括名称、标识等。
3. 命名权的法律规制(1)姓名权《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一十二条规定,公民享有姓名权。
公民的姓名权包括以下内容:①公民有权自主选择姓名;②公民有权使用、变更自己的姓名;③公民有权禁止他人侵犯自己的姓名权。
(2)名称权《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名称登记管理规定》第二条规定,企业名称权是指企业依法享有对其名称的专有使用权。
企业名称权包括以下内容:①企业有权自主选择名称;②企业有权使用、变更自己的名称;③企业有权禁止他人侵犯自己的名称权。
(3)社会组织名称权《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组织登记管理条例》第二十三条规定,社会组织名称权是指社会组织依法享有对其名称的专有使用权。
社会组织名称权包括以下内容:①社会组织有权自主选择名称;②社会组织有权使用、变更自己的名称;③社会组织有权禁止他人侵犯自己的名称权。
浅析我的名字
浅析我的名字专业:对外汉语学号201040328204 姓名:顾智艳我叫顾智艳,这是一个极其普通的名字,平凡到很多时候别人都记不住我叫什么。
但我明白,这三个简单的字中,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背景和父母对我的期望。
甲骨文中还没见过“顾”字(因为甲骨文是商代占卜所用的文字,所以许多后代的字在其中都没有用过,还有些字当时还没有),现在书法中处理这样缺字的问题通常有两个办法:一是自己造字,例如“顾”字,因为由“厄”和“页”组成,这两个构件在甲骨文中是有的,所以就可以自己造一个“顾”字;二是用通假字,可以用与“顾”音同的“雇”字代替,“雇”字在甲骨文中已有。
因此你想写“顾”字,可用这两种办法(见图)。
顾:①本义,动词:用心养护、照看。
顾及顾忌顾虑三岁贯汝,莫我肯顾。
——《诗 ? 魏风 ? 硕鼠》引申:②动词:观看,访问。
顾客顾主顾名思义顾影自怜例: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
将军宜枉驾顾之。
《三国志 ? 诸葛亮传》③动词:回头看。
顾盼例:顾,环视也。
——《说文》庄子持竿不顾。
——《庄子 ? 秋水》④连词:但是,反而。
义项只见于古文例:顾自以为身残处秽。
——汉 ? 司马迁《报任安书》“顾”这个姓氏拥有悠久的历史,它作为中文姓氏之一,在《百家姓》中排名第93位,在中国大陆姓氏人口排行第88位。
“顾”寻根溯源顾姓来源有三:1、出自越王勾践的后裔。
为越王勾践的后裔顾余侯之后代,以祖上封号为氏。
据《名贤氏族言行类稿》、《顾氏谱》等所载,相传,大禹死后葬于会稽,他的儿子启在山上建立宗庙祭祀他。
夏帝少康后来又把庶子无余封在会稽主持禹的祭祀,并建立越国,建都会稽(今浙江省绍兴)。
其后人以国名命氏,称为越氏。
春秋末年,越国常与吴国交战,公元前494年被吴国打败。
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发奋图强,后终于公元前473年攻灭吴国,并向北扩展,成为霸主。
战国时公元前306年为楚所灭。
经秦至汉,传至勾践的7世孙摇,曾担任过分布在今福建省北部和浙江省南部地区的闽越族首领,因助刘邦灭项羽有功,受封为东海王,因都城在东瓯,俗号东瓯王。
名的多种写法
名的多种写法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名字是每个人身上最重要的符号之一,它不仅仅是用来标识个体身份的标识符,更是代表着一个人的个性、命运和人格特征的象征。
每一个人对于自己的名字都有着特殊的感情,对自己的名字的写法也有着特殊的偏好。
在中文语境下,一个名字有着不同的写法,不同的写法可能会体现出不同的涵义和意义,从而为这个名字赋予不同的气质和色彩。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名字的不同写法以及它们背后的意义。
一、张在中文中,“张”是一个非常常见的姓氏,也是一个常见的名字。
它的写法非常简洁明了,只有两个字,却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
在汉语中,“张”字的意思是展开,扩张,表示着一种积极向上的态度。
“张”字的人通常具有积极进取的品质,勇于面对挑战,敢于展现自己的才华和实力。
在不同的写法中,张的名字可能会加入一些额外的部首,如“张弓张翼”、“张开张扬”等,这些部首的加入会赋予名字更多的涵义和色彩。
二、王“王”是中国最常见的姓氏之一,也是一个非常常见的名字。
王的写法非常简单,只有一个字,但它蕴含了深厚的文化内涵。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王是国王的意思,象征着权力和威严。
王的名字通常会给人一种高贵、庄严的感觉。
王的名字有很多写法,如“王者之名”、“王者风范”等,这些写法都体现了王者风范的气质和品质。
从以上几个常见姓氏和名字的写法上可以看出,名字的写法对于一个人的形象和气质有着重要的影响。
不同的写法可能会赋予名字不同的含义和意义,从而呈现出不同的个性和特点。
我们在给自己取名字的时候,不妨多进行思考和选择,选取一个既有意义又有气质的名字,为自己的人生增添一份美好的色彩。
第二篇示例:名字是人们最常用的称呼方式,是个体的标志和象征。
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名字的写法也会因地域和语言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下面我们来探讨名字的多种写法。
在中文社会,人们的名字通常由姓和名组成。
姓氏通常是家族的代表,传承着先祖的荣耀和血脉。
而名字是个体的独特标识,可以体现个人的品质和性格。
名的多种写法
名的多种写法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名字是每个人的标志,是每个人唯一的象征。
在汉字中,一个字的写法多种多样,每种写法代表了不同的意义和寓意。
我们来讨论汉字的变体。
汉字作为中华民族的文字,有着丰富的变体字。
变体字是在书写过程中出现的一些变化,主要包括草字、篆文、隶书等。
在中国的书法艺术中,变体字被广泛应用,给文字注入了更加丰富的艺术表现力。
“爱”这个字在草字中可能会写作“疒”,在隶书中可能会写作“然”,每种写法都有着不同的韵味和意义。
我们来谈谈名字的不同写法。
在中国传统意义中,名字通常由父母或者长辈为孩子取名,并且每个名字都有着特殊的意义和寓意。
“美丽”这个名字可以写作“美丽”、“美丽”、“美丽”等等,每种写法都代表着不同的寓意和意义。
有些名字还可以用汉字和英文字母相结合的方式来书写,比如“Lucy”、“Lily”等等,这种书写方式既突显了名字的中西结合,也让名字更加个性化。
我们来讨论名字的变体写法。
有些名字在不同的地区或者不同的时期可能会出现不同的写法。
“玉兰”这个名字在北方可能会写作“玉兰”,在南方可能会写作“玉兰”,在古代可能会写作“玉兰”等等。
每种写法都代表着不同的风俗习惯和文化传统,在名字的书写中体现了不同地域和时代的独特魅力。
名字的多种写法为我们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和可能性。
无论是在书法艺术中还是在名字取名中,多样的写法都能够让文字更加生动、丰富和个性化。
希望大家在取名或者书写中能够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打造出更加独特、美丽的名字。
第二篇示例:在中文中,有很多人名可以通过不同的写法来表达,每个名字可能有不同的字义、音节或音调,使得同一个名字可以有多种不同的写法。
下面我们就来探讨一下名字的多种写法。
我们可以以“晓”为例。
这个名字在汉语中是一个常见的名字,它的常见写法有“晓”、“晓”、“晓”等。
这些写法都是“晓”这个字的不同变体,它们在发音和含义上都有所区别。
“晓”通常表示清晨的意思,而“晓”则表示显明的意思。
名字的议论文
名字的议论文引言人的名字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它承载着个体的身份和独特性。
名字的选择是一个重要的决定,它能够影响一个人在社会中的形象和认同感。
因此,人们对于名字的含义、起源和选择有着持续的关注和争论。
本文将探讨名字的重要性,以及名字对个体成长和社会认同的影响。
名字的重要性名字作为一个人的身份标识,承载着个体的特征和价值观。
名字有助于他人认识和记忆一个人,并与其建立联系。
名字也是社交交往中的一个话题,可以引发对个体背景和文化的讨论。
因此,名字的选择和含义对于个体在社会中的形象和认同感具有重要影响。
名字的起源和文化意义名字的起源和文化意义是人们对名字感兴趣的一个方面。
不同的名字有着不同的来源和含义,它们反映了不同文化和地区的特点。
在中国文化中,名字通常有着深远的含义,如传统的“孝”、“忍”等字在名字中的应用。
在西方文化中,名字通常与宗教有关,如以圣人或圣经中的角色命名等。
名字的起源和文化意义反映了人们对于传统、信仰和价值观的尊重和追求。
名字的选择和影响名字的选择是父母对于孩子的一项重要责任。
一个好的名字可以带给孩子自信和自尊心,有助于他们在社交中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一些研究表明,名字的声音和结构对个体的形象评估和印象具有重要影响。
一个易于发音和记忆的名字有助于个体在人们心中留下积极的印象。
此外,名字也可能受到社会刻板印象和偏见的影响。
因此,在选择名字时需要考虑个体的社会背景和环境。
名字的社会认同名字不仅仅是个体身份的表达,也与个体的社会认同有关。
名字可以反映个体所属的文化、族群和社区。
名字也能够传递关于个体的价值观和信仰的信息。
一个名字与个体的社会认同相符合,有助于个体在社会中获得认同感和归属感。
同时,名字也可能受到社会中存在的偏见和歧视的影响。
因此,名字对于个体的社会认同和接纳具有重要意义。
结论名字的选择和含义对于个体的身份认同和社会认同具有重要影响。
一个好的名字能够为个体带来自信和自尊心,有助于他们在社交中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名字
取名字的忌讳与技巧(三)取名的方法与技巧万献初取名,是给人一个社会代码,方便指称,也就是把所指称的人转换成为代用的社会符号,使之成为社会集体记忆的一种形式,然后通过联想功能把某个姓名与某个人对应起来,提高社会交际效力,扩大社会交际范围,整合个体力量而成为强大的社会力量。
文化凝聚力是一个民族得以延续而富于长久生命力的关键所在,作为社会文化要素的姓名在其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就个体人的社会意识而言,儿童的自我意识普遍都很强,非常珍视自己的名字,希望得到尽可能多的关注和关爱。
这是因为,名字是他们与社会接触的第一媒介,名字意义的好坏直接涉及他们的被关注度,由此影响到他们对人生的认识与评价,名字好而备受积极的关注,会给予他们充满阳光的自信心态,如果名字的意义不佳或有缺陷,就会因关注度的不佳而带给他们茫然若失的低迷感觉,对身心的健康成长是有负面影响的。
取好的名字就会给被命名者一个好的心态,一种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不良的名字总给人不良的心理暗示,伴随的是偏激、自卑、压抑、颓废等消极的人生态度。
父母给孩子取名字,总是祈望他(她)一生平安、幸福吉祥、身健志坚、富于理想、努力进取、自强自立、崇德广业、为国栋梁等等。
所以,佳名总是有美好而积极的意蕴和寄托的,言志、托意、寄兴、抒情、尚贤、寓理、祝福、祈愿、舒心、遣怀等等,都是佳名美好的蕴含。
由于人的名字具有很强的社会性,取名的方法也就包含了多种多样的社会因素。
取名的方法很早就有人论及,《左传·桓公六年》“公问名于申繻。
对曰:名有五:有信,有义,有象,有假,有类。
以生命为信,以德命为义,以类命为象,取于物为假,取于父为类。
不以国,不以官,不以山川,不以隐疾,不以畜牲,不以器币。
周人以讳事神,名,终将讳之。
故以国则废名,以官则废职,以山川则废主,以畜牲则废祀,以器币则废礼。
晋以僖侯废司徒,宋以武公废司空,先君献、武废二山,是以大物不可以命。
”这就是春秋时的五大取名方法与六条限制。
毕业论文姓名格式
毕业论文姓名格式毕业论文姓名格式在撰写毕业论文时,姓名格式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细节。
正确的姓名格式不仅能够展示作者的专业素养,还能够提高论文的可读性和学术规范性。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毕业论文姓名格式的问题。
一、中文姓名格式在中文论文中,姓名的排列顺序一般是姓在前,名在后。
例如,张三的姓名应该写作“张三”。
在学术界,一些作者会在姓和名之间加上一个空格,例如“张三”。
这种格式在中国大陆并不常见,更多地出现在香港和台湾地区。
因此,在撰写毕业论文时,我们可以采用姓和名之间无空格的格式。
另外,对于中文姓名的大小写,一般情况下,姓的第一个字母大写,名的每个字母都小写。
例如,张三的姓名应该写作“张三”。
但是,如果名字中有专有名词,例如“李小明”,其中的“小”是一个专有名词,应该保持大写。
此外,有些学术期刊或学校要求所有字母都大写,这时我们可以按照要求进行调整。
二、英文姓名格式对于英文姓名的格式,一般是名在前,姓在后。
例如,John Smith的姓名应该写作“John Smith”。
在英文论文中,名和姓之间一般不加空格。
此外,英文姓名的大小写一般是首字母大写,其他字母小写。
例如,John Smith的姓名应该写作“John Smith”。
在一些特殊情况下,例如作者的姓名中有连字符或空格,我们需要按照作者本人的习惯进行书写。
三、跨文化姓名格式在跨文化的情况下,例如中文姓名和英文姓名的组合,我们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一种常见的方式是将中文姓名放在英文姓名的后面,用括号括起来。
例如,张三的英文名字是John Smith,那么我们可以写作“John Smith (张三)”。
这种格式既能够满足英文论文的要求,又能够体现作者的中文身份。
四、其他注意事项在撰写毕业论文时,除了姓名的格式,还有一些其他的注意事项需要注意。
首先,我们需要确保姓名的拼写是正确的,尤其是在跨文化的情况下。
其次,我们需要遵循学校或期刊的规定,例如是否要求使用全名或缩写名等。
人名的应用(论文)
当父母为孩子举行命名礼的时候,想来大梵天①在天上常常是会为孩子双亲的 愚蠢而忍不住发笑的吧,因为父母为孩子的好名字和孩子的命运常常恰是绝对相反 的,于是他们的一生就对他们的名字作着鬼脸任意嘲笑,一直到他们生命结束,但 是甘阿利的妈妈的微不足道的一生却幸运地逃避了大神的这种玩笑。因为她的降生, 妈妈送了命,爸爸一怒之下给她起个名字叫奥帕吉②。 正因为人名被赋予了标记人们等级,表达个人感情的因素,所以人名在人们的社会 交往也有着独特的作用。意大利小说家朱泽培·托马齐·迪·兰佩杜萨(Giuseppe Tomasi di Lampedusa,1896—1957)以第一人称写过一篇题为《莉海娅》的小说,小说的主人 公叫保罗·科尔贝拉。小说描写主人公见到参议员时,参议员根本不屑一顾,还对其名 字进行了一番嘲讽:“保罗③……你运气不错,名字和那位唯一有点文化、识几个字的门 徒一样。但是,你如果叫吉罗拉姆则更好。你们这些基督徒取的名字都很庸俗,奴才名 字。”当主人公说出自己是一个望族唯一正宗后裔时,参议员的态度立即就来了个一百 八十度的大转弯,露出了满意的神色。 作品中的人物往往是作者的代言人,他们说出了作者思考已久但又不便直说的想 法。作者往往会通过人名暗示人物的命运或作者的思想。法国大文豪巴尔扎克(Honoré de Balzac,1799—1850)就非常重视作品中的人物名字。巴尔扎克的好朋友戈日朗(Lé on Gozlan,1803—1866)在题为《私下里的巴尔扎克》的回忆录中详细谈了巴尔扎克怎 样给自己的中篇小说《马卡》(Z.Marcas)中主人公起名字的过程,戈日朗写道:
浅谈关于名字的含义和意义(精选3篇)
浅谈关于名字的含义和意义(精选3篇)浅谈关于名字的含义和意义社会中的意义名字是属于自己的,而且伴随自己走过大风大浪,经过人生百味的岁月。
“人的名,树的影”,人的影子就好像一个名字,代表你本人,本身又不仅仅存在于这个人,还可延续到其它人群中和地方。
你的名字在社会中是何种待遇,如果被承认的越多,说明你贡献给社会的作用越大,那就有“名誉、名气”成为名人。
字是属于自己的,那你清楚么?你的名字却总是被别人使用,这就是名字的`特殊和重要性,名字跟社会是互相联系的,一个人在社会上存在的一种方式,也就是说一个人在社会上生命延续的一种方式。
人生中意义我们人类天生就惧怕死亡,但我们终会离开人世。
一个人就像天空中的流星,瞬间就会流逝,但我们希望能够有很多的人注视自己,并可以记得我们而怀念自己曾经的光辉,那便是我们的生命在人间的记忆了。
世界上有好多人渴望不朽,而不朽的却不是人的自身,而是自己的名字。
上天赐给我们人类大约有三种礼物,身体、名字和生日。
身体自然是不必多说的了,所有节日中惟一属于自己的节日就是生日,唯一属于自己的词汇也是名字。
名字在生命的意义一个人无论在生前或是死后,无论是空间上还是时间上,除了身体为第一载体之外,第二载体理所当然就是人的名字,超越肉体延续的是生命,看起来人名只像一个符号,但是我们却在上面寄寓了非常多的人生内容和希望。
[浅谈关于名字的含义和意义(精选3篇)]浅谈关于名字的含义和意义我家宝宝叫"张涵墨",有很多人都觉得这个名字怪怪的,我们起初也觉得不顺口,可是叫得时间长了也感觉很好听的.这个名字还是在我家宝宝没出生时和家人一起想了好几个月才想出来的,期间起了很多个名字,可总觉得太平常,太普通了,叫得人也多,特别是最后一个字"墨"一般的人是不会叫的,可是我们是这样分析的."张"这是个姓没法改了,"涵"是"内涵,涵养"的意思,"墨"代表"有学问,有才识,"我们希望儿子做一个有内涵,有学问的人,可是我们这里的方言往往把"墨"读成了"麦"发"me" 的音,把它读变了,基实想想也无所谓,一个名字嘛,只是一个代号而已,好不好听没关系,关键是大人们对自已孩子的一种期望吧,我想我们应该把这种期望融入到平时对孩子的关爱和培养之中,让他长大成人,为社会多作些贡献那才是名字真正的意义!浅谈关于名字的含义和意义所谓名字的意义,是指人名本身所包含的意义以及在起名时所被赋予的功能。
文章中物种分类学名字的正确使用方法
文章中物种分类学名字的正确使用方法这篇文章整体来说不能算是一篇完整的推文,算是我自己的一个学习和记录吧。
我觉得很多人应该和我一样,对于物种名字的正确格式其实并不确定,只是知道拉丁名要斜体,最近正常在处理一篇文章,查投稿要求的时候看到了这个写的非常详细的内容,所以搬过来和大家分享一下。
其实我自己之前也不知道物种的拉丁名到底应该是个什么样的格式标准,在最开始的时候,我是所有的拉丁名都用斜体,直到有一次,投一篇文章的审稿人说我用的不对,说只有属和种是斜体,门、纲、目、科等更高的分类学水平不应该用斜体,我到现在也是这么用的,然后最近就看看了下方的这个标准,感觉这才应该是真正的标准用法。
具体标准如下:1.当使用一个物种命名的术语时,一般是使用“属种”的方式,要确保属和种的字体为斜体,例如Homo sapiens。
2.在文章标题、摘要中第一次使用、正文中第一次使用以及每一个图表的标题中,要使用全称,例如Homo sapiens,之后在正文中使用缩写,缩写的格式为属的第一个字母大写,之后加完整的种名,字体为斜体,例如H. sapiens。
3.当物种名为一句话的第一个单词时,或者只使用属的名称时,或者在文章的子标题中时,属名同样要写全称,字体为斜体,例如Homo sapiens。
4.缩写sp.代表一个种,但是不知道种名,spp.代表多个种,这个缩写不要斜体。
5.属以上的分类学水平名称,首字母要大写,对于动物、植物和非单细胞真核生物,高等级的分类学名称不需要斜体,而对于细菌、真菌和病毒,高等级的分类学名称也需要斜体。
6.在常规的文章中,还会使用英文白话,例如human、cat、dog等,在文章标题、摘要中第一次使用、正文中第一次使用以及每一个图表标题中,白话名后面要紧跟拉丁名连用。
7.通常这些物种白话名的首字母不需要大写,除非名字本身还有特定的专有名词,比如Greenland shark、Amur tiger等。
姓名,字,号的区别及用法
三、别号
「别号」又称「别字」,简称「号」。字数不限,王安石号「半山」,范蠡号「陶朱公」,苏轼号「东坡居士」,都可以。有些时候以故乡、官职称呼别人,也是「别号」的一种,比如王维为「王右丞」,柳宗元为「柳河东」等等。
帝王、士大夫有的「谥号」、「庙号」,也都是「别号」的一种。例如,范仲淹的「范文正公」,「齐桓公」、「楚庄公」等等。
至于「号」,就多在文人雅士之间相互使用,用来自称也非常方便。现在还有不少朋友,习惯叫我「紫阁」,而不叫「博闻」。这种情况,即便放在古代,也是十分恰当的。
但是对于历史人物而言,他最广为人知的称呼,可能是「名」,也可能是「字」,也可能是「号」。估计是哪个顺口好记,就容易流传。比如郑板桥本名郑燮,字克柔,号板桥道人。板桥好记好认,说郑燮、郑克柔是谁,认知率就低了。齐白石名纯芝,号白石山人,就以白石传世。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现在也多叫苏东坡,还有东坡肘子流传。诸如此类,不一而足。
在周朝之前,姓和氏分治不同的功能。男女之间,姓同氏不同,不能通婚。而姓不同氏同,则可以通婚。先秦时期,只有贵族才能使用姓氏,比如「庖丁」就是名叫丁的厨子,公输班叫「鲁班」却不姓「鲁」,只用,也走入寻常百姓家了。
值得一提的是,对于女性而言,姓氏比名字更重要。出嫁以前,在姓之前加上「孟、伯、季」等排行作称呼。出嫁以后,在姓前加以所出身的国名,比如「齐、秦、鲁」。称呼妇女的时候,也往往在其姓的后面加上一个「氏」字,比如我们耳熟能详的「张氏、王氏、徐氏」。这类体制,后世多有演变,但在先秦时期业已形成。
姓、氏、名、字、号使用
姓、氏、名、字、号使用在中国,起名字是一种文化,名字从来不是一个代号那么简单,因为那是父母对孩子的一种期盼与满满的祝福,现代人的名字很简洁,就是“姓氏+名字”两到四个字,而在古代却复杂得多,因为在今天意思相同的“姓与氏” ,“名与字”在古代都是截然不同的意思,这里纵横就来聊聊古人名字的那些事。
在如今,姓氏是一个词,除了少数随母亲姓的,基本就是指父性,而在古代“姓”与“氏”是有很大差别的。
“姓”的起源很早,可以追溯到母系社会,当时的部落都是女性掌权,通常是一妻多夫制,他们的子女也只能随其母姓,部落的名称都是以女性首领的姓命名的,所以中国很多古老的姓氏都是女字旁的,如“姬、嬴、姜”,例如褒姒,就是姒姓,褒国人的意思。
随着原始人类生存技能的逐渐强化,部落得以不断的繁衍生息,人数剧增,各个部落中都出现了小群体,也就是不同的分支,为了加以区分,每个分支会冠以不同的称号,也就是“氏”,简单来说,姓是整个部落的共同的符号,氏用以划分同部落里不同的分支。
例如秦始皇嬴政,就是嬴姓,赵氏,有意思的是同为战国七雄的赵国,一直与秦国针锋相对,可是赵国国君也是嬴姓赵氏,与秦国国君是同宗同源,一脉相承的。
随着时代的演变,“姓”的代表意义不再鲜明,地位逐渐被“氏”取代了。
这两个字的用法可是很有讲究的。
《礼记》里中记载,“幼名,冠字”,在孩子出生三个月后要取“名”,到了成年的时候,就要给他取“字”了。
不过,字一般都是上流社会、书香门第才会取得,生活在最底层那些目不识丁的人家,孩子大多都没有名,更不会取个字了,像明太祖小时候叫朱重八,八月初八生的,他父亲叫朱五四,五月初四生的,就是用生日做个代号,连个像样的名字都没有,起兵反元之后才给自己改的名字叫做朱元璋。
值得一提的是不是男子才有“字”,很多女子也有。
男子成年行冠礼的年纪是二十岁,而女子十五岁成年行及笄之礼并且有婚配之后就可以取“字“了,“待字闺中”这个说法就是这样来的。
在未起“字”之前,长辈一般都以“名”称呼家里的孩子,而成年之后,就不适合再继续这么称呼了;但是在自称时,尤其是在长辈面前,一定是要自称“名”,以表示自己对长辈的尊敬。
总结名字范文
总结名字总结名字在这篇文档中,将详细总结有关名字的相关内容。
名字是每个人独特的标识,它们背后可能有深刻的含义和故事。
我们将探讨名字的起源、分类、影响以及选择名字的一些建议。
名字的起源和分类起源:名字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文明。
不同文化和民族的名字来源各异。
有些名字源于特定的传统、宗教或神话,而其他名字可能与地理位置、行业或家族关联。
分类:名字可以根据不同的方式进行分类。
一种常见的分类方法是根据名字的性别,例如男性名和女性名。
此外,名字还可以按照地理、文化或族群进行分类。
名字的影响名字对个人和社会都有一定的影响。
以下是一些可能的影响方面:1. **个人身份认同**:名字是一个人身份认同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可以与家族、文化背景和传统联系在一起,塑造个人的认同感。
2. **社交影响**:人们经常根据一个人的名字形成第一印象。
名字可能提供关于个人性格、社会地位和文化背景的线索。
3. **职业影响**:在某些行业和专业中,名字可能对就业机会和职业发展产生影响。
特别是在创作、表演和品牌建立方面,名字的吸引力和易记性很重要。
4. **文化影响**:名字反映了文化的多样性和变化。
一个名字可能在某个文化中非常常见,而在另一个文化中则很罕见。
名字也可能具有特定的象征意义,与某种文化价值观或传统相关联。
选择名字的建议选择一个适合和有意义的名字是一个重要的决策。
以下是一些建议:1. **考虑名字的含义**:了解名字的含义是一个好的起点。
选择一个与个人价值观或期望相一致的名字可能有助于塑造个人身份。
2. **考虑名字的易记性和发音**:一个易记和易发音的名字可以帮助人们更容易地记住和理解你的名字。
3. **独特性和个人化**:如果你希望在人群中脱颖而出,考虑选择一个独特和个人化的名字。
4. **文化和家庭背景**:对于许多人来说,选择一个与他们的文化和家庭背景相关的名字是保留传统和纪念祖先的方式。
5. **未来考虑**:尽量考虑名字的长远影响。
关于名字的研究报告
关于名字的研究报告摘要名字是语言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它承载着人们的身份、文化背景以及感情。
在本研究报告中,我们分别从语义特征和语用特征两个角度探讨了名字的重要性以及其在文化、历史、演变、语法和用法方面的变化。
通过学习名字的特征,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人类语言的特性和文化、社会演变过程中所发生的变化,并且对人类行为和思维特性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引言名字是人类语言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人们身份的体现,还承载着文化、历史、感情等方面的信息。
名字在文化、社会演变、心理和语言学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并且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对名字的理解也会有所区别。
对名字进行研究有助于深入了解人类语言的特性,也可以更好地理解社会的历史、文化背景及其演变过程。
在研究中,我们将探讨名字的语义和语用特征以及相关的文化、历史和语言学变迁。
一、名字的语义特征名字的语义体现了一个人身份的信息,由词汇中所含义义和音节组合等方面构成。
不同文化中的名字不仅仅是代表不同的个体,它们还有可能包含族裔、宗教、地理位置等方面的信息。
人们通常使用真正的名字或昵称,以引起其他人的关注或表示亲近。
名字的语义特征还可以通过名字的组成部分研究,常常由一个姓氏和一个名字组成,或者由一个名字和一个称呼组合而成。
姓氏通常具有家族、祖先性质的表示,名字通常是个体的代表,两者组合则更全面地代表一个人。
在中国文化背景中,人们姓氏通常是家族的代表,名字则包含了一个人出生的顺序、社会地位和人格特征。
在西方文化背景中,姓氏也有可能代表家族、血缘关系以及贵族身份等信息。
名字除了表示个体身份外,也可以包含历史、宗教、文化等方面的信息。
另外,名字还可以通过音节的组合形成,包括发音和拼写方式。
不同的音节组合可以传达不同的象征意义和文化信息,这也是名字在不同文化背景下所表达的差异。
二、名字的语用特征名字作为人际交往的一个重要方面,还有非常重要的语用特征。
首先,人们在寻找别人的注意力和关注时,通常会使用他们真正的名字或昵称。
名字的多元解读与多样性
名字的多元解读与多样性名字是个人身份的象征,它不仅代表了一个人的家族背景和社会地位,更体现了对个体的独特认可。
然而,名字的含义和解读却因文化、地域和历史的差异而有所不同。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名字的多元解读与多样性,从不同角度展示名字的意义和价值。
一、名字的文化差异名字的意义在不同的文化中独具特色。
例如,在中国文化中,名字通常由姓氏和名字两部分组成。
姓氏代表着家族的根源和传承,名字则寓意着个人的期望和祝愿。
在西方文化中,名字通常是由名字和姓氏组成,其中名字通常根据个人的喜好来取。
在阿拉伯文化中,名字常常带有宗教信仰的背景,以及对先知或圣人的尊敬。
这些文化差异使得名字更加多样化,展现了不同民族和文化之间的独特性。
二、名字的地域差异名字的地域差异不仅体现在不同国家和地区,还可以在同一国家的不同地域之间观察到。
例如,在中国的不同地区,名字的拼写和发音差异较大。
北方人常常使用单姓,而南方人则常常使用复姓。
同样,在英语国家中,南部和北部的人们在选择名字时也存在差异。
地域差异使得名字具有了更多的选择和变化,为人们提供了表达个人特点和地域文化的机会。
三、名字的历史差异随着历史的变迁和文明的演进,名字的使用方式和含义也发生了变化。
例如,在中国古代,名字通常具有象征意义,以表达家族的富贵和荣耀。
而在现代社会,随着人们对个性的追求和个人价值的重视,名字的含义更倾向于寓意个人的品质和理念。
历史差异使得名字的多元解读和多样性得以显现,在不同时期人们对名字的追求也有所不同。
四、名字的社会意义名字不仅仅是个人身份的代表,它也承载着社会意义。
在某些职业中,人们的名字可能会受到更多的关注和期待。
例如,政治家、艺术家和企业家的名字往往具有更多的象征意义和影响力。
名字可以成为一个人事业成功与否的标志,也可以成为一个人受欢迎程度的参考。
因此,名字的选择也变得更加重要,需要考虑到社会的认可和潜在影响。
总结名字的多元解读与多样性反映了不同文化、地域和历史的特点。
古代人名字的种类,名字的由来
古代人名字的种类,名字的由来名字是代表一个人区别于其他人的称号,有乳名、学名之分。
乳名亦称“小名”、“奶名”,是小时候取的非正式名字,仅用于家族内部,偶尔也流行于亲戚或熟友之间。
小名一般较鄙俗,这是因为在古代,小孩夭折的情况比较多,据说取贱名,孩子不易夭亡,容易养大成人。
如司马相如小名犬子,曹操小名阿瞒,刘禅小名阿斗,刘裕小名寄奴。
至今农村还有起小名的习惯,多以贱物为名,如阿狗、阿毛、铁蛋、石头,等等。
学名是入学读书时使用的正式名字,亦称“大名”、“官名”,以后应考、出仕皆用此名。
上古人取名崇尚质朴,从商汤到纣,凡十七代三十一王,几乎全以干支为名,如太甲、太戊、武丁等。
后来,随着语言文字、文化观念的发展,人名也日趋复杂。
到了周朝,已经确立了完备的取名规则,“名有五,有信,有义,有象,有假,有类”。
还有一定的禁忌:“不以国,不以官,不以山川,不以隐疾,不以畜牲,不以器币……”这里重点讲一下排行和辈分。
古代多子女者命名时讲究排行。
先秦时期分为伯(孟)、仲、叔、季,即老大、老二、老三、老幺,如伯夷、叔齐、仲尼、季札即是。
唐宋开以族谱辈次命名之风,沿及清代达到高峰。
其具体操作方法是:由宗族统一规定几句话或若干字,作为辈分次序,同宗子孙皆依其先后命名,一辈用一字。
排行字辈的讲究,最有代表性的首推孔氏家族。
乾隆九年,清朝皇帝为孔子后裔钦定30个辈次用字:希言公彦承宏闻贞尚衍兴毓传继广昭宪庆繁祥令德维垂佑钦绍念显杨1920年,第七十六代衍圣公孔令贻又在这30字后续了20字:建道敦安定懋修肇益常裕文焕景端永锡世绪昌在古代,大多数字辈排男不排女,明显有“重男轻女”的思想,现在则男女都排辈。
排辈分用在双名时,多放在第一个字,如毛泽东、毛泽民、毛泽覃;也有的放在最末一个字,如宋庆龄、宋霭龄、宋美龄;起单名时则多采用同一偏旁的字,如苏轼、苏辙,又如贾敬、贾赦、贾政。
这种命名制度,反映了封建宗法思想和儒家道德观念,影响极深,沿传至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氏文通》将汉语中的字划分为实字与虚字,如果把字所辖的范围比作数学中的一个圆,那么实字与虚字就如同组成这个圆的两个互补部分,实字与虚字二者的互补组成并囊括了汉语中的所有字。马氏将实字与虚字定义为:凡字有事理可解者,曰实字。无解而惟以助实字之情态者,曰虚字。实字之类五,虚字之类四。读王怀祖、段茂堂诸书,实虚诸字,先后错用,自无定例,读者无所适从。今以诸有解字为实字,无解字为虚字,是为字法之大宗,其别,则实字有五,虚字有四,外此无字。故虚实两宗可包括一切字。五类实字分别为:凡实字以名一切事物者,曰名字,省曰名。凡实字用以指名者,曰代字。凡实字以言事物之行者,曰动字。凡实字以肖事物之形者,曰动字。凡实字以貌动静之容者,曰状字。在五类实字中,名字首当其冲位列第一类。
马氏对实字的定义是:名字所以名一切事物者,省曰名。名字分为两宗:一以名同类之人物,曰公名。一以名某人某物者,曰本名。公名即英语中的普通名词,如:禽兽二名,凡翼者皆名曰禽,凡蹄者皆曰兽,故禽兽名为公名。凡名之不止名一物者,皆此类也。由此可见,公名,即“公共的、共同拥有”之名。就如同数学中的公共集合的总称,集合里的所有元素都共用同一个名称。本名即英语中的专有名词。如名字被命名为名字的原因即对象与名称之间有无必然联系,我们可以借鉴美国分析哲学家和逻辑学家――克里普克的观点。作为模态逻辑语义学的创始人之一,克里普克在所著的《命名与必然性》一书中,阐述了以下观点:第一讲主要是驳斥弗雷格和罗素以来的专名摹状词理论,批评康德以来对先天性和必然性不加区分的观点,提出他的“专名是固定指示词”和存在着“后天必然命题”的观点。第二讲主要是进一步驳斥摹状词簇理论,提出他的著名的因果指称理论,论证名称之间的同一性陈述可以是必然真理。第三讲主要是讨论同一性问题,认为同一性是由本质属性决定的,指出通名指称对象的方式也由因果链条决定的,并进一步论证后天必然真理。名字(专名与通名)与摹状词有严格的区分,名字是没有内涵的固定指示词,它在一切可能世界中指称同一对象,名字与对象的指称关系,是通过因果链条一环一环的传递下去。简而言之,克里普克认为,从本体论的角度看,个体的同一性与他可能具有的一切经历、一切属性都没有关联。克里普克还提出了他的著名的“因果指称理论”。他认为,专名与其所指的关系乃是社会历史活动的产物。名称是固定的指示词,在一切可能世界都指示同一对象”即意味着名称与其所指的关系是一种必然联系,而这是不正确的。名称与其所指的关系不是必然的,而是偶然的。名称指称的确定,也许确实有那么一条困果链条传递,但在名称传递的过程中,我们必须依赖与名称有意义联系的摹状词。否则,“共用专名”的指称确定就成问题了。假定有两个名叫“约翰”的人,一个生活在A地,一个生活在B地。有一天我们遇到其中一位,如果他人不对这个约翰用摹状词描述,我们难以确定这个叫约翰的人是哪一位约翰。可能他是生活在A地方的,我们却以为他是那位生活在B地方的,从而导致因果链条的错失或改变,造成了指称的混乱。马氏在阐述公名的用法时,如是说:书籍有用本名为公名者,如《孟滕下》:“在于王所者,长幼卑尊皆薛居州之善士也,王与谁为不善?”“薛居州”本名也,而此则公用矣。犹云:“皆如薛居州之善士”也。《孟尽上》魏者之家,则公名矣。又有用地之名指人者。《孟滕下》:“四海之内皆曰非富天下也。”“四海之内”,代指四海内之人。更有以地之本名指人者。《韩送杨支使序》:“知其客可以信其主者,宣州也;知其主可以信其客者,湖南也。”这里的“宣州”“湖南”原本是两个地名,今天用来指“宦于斯地之人”。公名分为两类:一曰群名,所以称人物之聚者。一曰通名,所以表事物之色相者,盖离乎体质以为言也。相对于群名,通名更常见,通名往往假借静字,如:《汉张敞传》:“夫心之精微,口不能言也;言之微缈,书不能文也。”“精微”“微缈”皆静字,今用为通名矣。通名也假借为动字,如:《韩上于相公书》:“圣贤之能多,农马之知专故也。”“能”“知”动字也,而用为通名。通名更有假借为状字者,如:《庄子逍遥游》:“天之苍苍,其正色耶?”“苍苍”重言,本状字也,今假借为名。至同一字而或为名字,或为别类之字,惟以四声为区别者,皆后人强为之耳。稽之古籍,字同义异者,音不异也。虽然,音韵之书,今详于古,亦学者所当切究。而况声律之文,惟此之务乎。古书中的字是没有声调的,而后人为了区别同一个字或者不同类的字,就主观的给这些字加上了声调,以便区别字的性质与意义。如:“比”字是w比,虎皮,是名字,应该读平声。在《礼学记》“比物丑类”,解比较也,是动字,应该读上声。在《周礼夏官》:“大国比小国”,解亲近之义,也是动字,则去读。总而言之,名字分为公名与本名,而本名最常用,可以假借为静字、动字和状字。
名字的用法主要有一下六种。第一种和第二种都是与静字搭配,其中,第一种最常用,在名字之前加上静字,表示“已然之情者”。第二种是状字(如“不”字“无”字)加静字加名字的结构,如:《左隐元》:“多行不义”“义”静字也,“不”字先之,并为一名,而指不义之事。《昭公四年》:“晋有三不殆。”“殆”亦静字,“不”字先之,而解为不殆之事。如“不义”、“不殆”,是静字本身的一种事物化,是自指性的。名有一字不成词,间加“有”字以配之者,也较常用,这是第三种用法。所加“有”字,无实义之可指,而为有无之解,亦散见于他书。如:《诗经》:“邦曰有邦,居曰有居,夏曰有夏,政曰有政。“有”字表示“有无”之义的如《庄子则阳篇》:“有名有实,是物之居。无名无实,在物之虚。可言可意,言而愈疏。”“有”字是有无的意思。第四种用法是,于名字之后殿以“者”字,特指其名而因以诠解其义也。如:《庄列御寇》:“人者厚貌深情”“者”字指意中所感之人,非泛常之人,而特诠其义于后。《屈原列传》:“屈原既死之后,楚有宋玉唐勒景差之徒者皆好辞”这里的“者”是上述诸人的总称。第五种用法是,名字之后殿以“也”字,所以顿宕其名而因以剖明其义也。如,《论八修》:“赐也爱其羊,我爱其礼貌”他如“回也”“由也”“求也”之类,不一而足,皆顿宕其名而因以申明其义也。最后一类是叠用“也”字为殿者,则以历陈同类之事,要皆以助词气之用耳。如,《韩与崔群书》:“至于稻也,粱也,肉也,岂闻有不适者哉?”“也”殿诸名之后,表示历数同类之事。名字加上“者”或者“也”,本身并没有改变词性,也没有构成双音名字。所以马氏这里将“者”和“也”两个词性不同的成分放在一处讨论,显然是不大合适的。但是,马氏之所以描写这种语言现象,应该主要是对判断句式的常见形式作出的分析,其内容已超出了双音名字诸式的讨论。判断句中,“者”和“也”前边都属于名词性成分,两字紧附于名词性成分之后。“者”表示复指。在语义上,“名字+也”表示对前面名字的进一步解释;在句法上,“也”表示判断的语气。从举例也可以看到,马氏所论述的“者”,也有接读代字的用法,“也”字也有宾语提前表示强调,后面用一个指名代字表示回指的用法等等。这些都显然已经不属于双音名字构成的内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