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新型肥料研究进展和发展趋势
国内外微生物肥料研究进展及展望
国内外微生物肥料研究进展及展望微生物肥料是指利用各种有效微生物或微生物组合制成的一类新型肥料,其主要成分为各种细菌、真菌、放线菌和藻类等微生物,是一种生物肥料。
近年来,微生物肥料在生产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成为一种新型、安全、高效、环保的农业生产方式。
本文将对国内外微生物肥料研究进展进行概述,并展望未来微生物肥料的发展趋势。
国内微生物肥料的研究起步较晚,但近年来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目前已经研发出多种藻类和微生物菌剂,包括植物生长促进菌剂、生物氮肥、生物磷肥和微生物有机肥等。
在微生物肥料的研究中,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菌剂的筛选和培养微生物肥料的菌剂可以通过自然采集和人工筛选两种方式获得。
其中自然采集是在野外进行采集,人工筛选是通过室内实验筛选出最适合的肥料菌。
研究人员利用不同的培养基,筛选出了多种有益菌剂,如利用局部土壤中的菌株搭配传统肥料,可大幅度提高果树生长和产量。
(二)微生物肥料的配方和应用微生物肥料是由多种微生物组成的,合理的配方和应用可以使肥效更加显著。
研究人员在微生物肥料中应用了多种益生菌,这可以促进作物的生长和增加产量。
此外,针对不同作物的需求,也对配方进行了调整和改良。
微生物肥料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量越来越大。
在水稻栽培中,研究人员利用微生物肥料进行施肥,可以增加水稻的生长速度,提高稻谷的产量。
在果树栽培中,微生物肥料也可以大幅度提高果树的产量和品质。
此外,微生物有机肥还可以提高土壤肥力,并防止土壤侵蚀和地下水污染。
国外研究人员在微生物菌剂的筛选和培养方面经验丰富。
在真菌领域,人们一直致力于研究黑曲霉、黄杆菌等微生物菌剂,在保障作物生产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此外,黄质菌等一些植物生长促进菌也在国外得到了广泛的关注。
国外的微生物肥料应用技术很成熟,对菌剂的应用方法、施肥时间和剂量等进行了深入研究。
在动态管理及多元化水平措施的组合应用下,微生物肥料对提高产量和改善作物品质的效果更为明显。
国内外微生物肥料研究进展及展望
国内外微生物肥料研究进展及展望国内微生物肥料研究进展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开始开展微生物肥料的研究工作。
经过多年的研究和应用,我国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微生物肥料生产和应用体系。
目前国内微生物肥料的研究重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微生物肥料的种类与优化研究。
研究人员通过筛选优良的微生物菌株,不断开发新型微生物肥料。
例如,利用劳草根部寄生菌进行发酵制备的劳草菌肥,通过连续培养和优化剂配方的改良,优化了制备工艺和杀菌处理技术,大大提高了产品质量和产量。
(2)微生物肥料对植物生长的影响研究。
研究表明,微生物肥料可以增加植物根系吸收养分的能力,增加植物根系活性,促进植物抗旱、抗病性能等。
例如,秸秆堆肥中添加的拮抗性细菌能够显著增加土壤中优质细菌的数量,从而促进玉米生长。
(3)微生物肥料的实际应用效果。
研究表明,微生物肥料对不同作物的生长可能存在差异,但相比传统肥料,微生物肥料仍然具有显著的优势。
例如,菌肥能够显著提高水稻的产量和品质,同时减少土壤盐渍化和土壤侵蚀等问题。
(1)微生物肥料种类的开发。
发达国家已经研究和开发出了多种微生物肥料,如固氮菌肥、燕麦植物促生细菌肥、茶叶发酵菌肥等。
(2)微生物肥料对作物的影响。
国外研究表明,不同微生物菌株对作物生长的影响有所不同。
例如,研究发现,植物生长有助于提高土壤生物多样性,从而促进植物生长。
同时,微生物肥料还可以提高植物对营养元素的吸收效率,从而减少肥料的用量。
(3)微生物肥料的生产和应用技术。
国外研究发现,微生物肥料的生产技术和应用技术也在不断提高。
例如,通过纳米技术和生物入侵技术制备微观和介观范围的微生物肥料,能够提高其生物利用率和抗性能。
展望当前,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微生物肥料的生产和应用技术也在不断提高。
未来,我们可以预计微生物肥料将会有更加广阔的应用前景。
在微生物肥料的研究和应用过程中,仍然需要加强科学研究和应用技术的开发,同时加强微生物肥料和传统肥料的比较研究,以便更好地了解微生物肥料在人类生产生活中的优缺点,并以此指导其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的推广和应用。
新型肥料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新型肥料的国内外研究现状新型肥料的定义新型肥料是指选用新材料、采用新方法或新工艺制备的具有新功能的肥料(张夫道,2005)。
目前新型肥料还没有完善的分类体系,按照新型肥料的组成和性质,新型肥料可分为4大类,分别为:缓/控释肥料、商品有机肥料、生物肥料、多功能肥料。
我国新型肥料的发展进程见图1(夏循峰等,2011)。
1缓/控释肥料1.1缓控释肥的定义国际肥料协会对缓释和控释的定义为:缓释和控释肥料是那些所含养分形式在施肥后能缓慢被作物吸收与利用的肥料;所含养分比速效肥(例如硝铵、尿素、氯化钾)更长效的肥料。
美国作物营养陇会(AAPFCO)对缓释和控制释放肥料的定义为:所含养分比速效肥具有更长肥效的肥料(翟军海等,2002)。
1.2缓控释肥评判标准欧洲标准委员会(LEN)对缓/控释肥料所作的规定为:在25℃水浸提的条件下,肥料养分的释放要符合以下条件:肥料中的养分在24h内的释放率不超过15%,在28d之内的养分释放率不超过75%;在标明的释放期内,至少有75%的养分释放出来(TRENKEL M E。
1997;李卫牛等,2008;TRENKEL M E,石兀亮等,译。
2002)。
2007年,由国家化肥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上海)与亚洲最大的缓控释肥生产企业山东金正大集团共同起草、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准的《缓控释肥料》行业标准正式施行。
根据该标准的规定,在温度25℃时,(1)肥料中的有效养分在24h内的释放率不大于15%;(2)在28d内的养分释放率不超过75% ;(3 )在规定时间内,养分释放率不低于80%。
1. 3缓控释肥的研究进展1. 3.1国外研究进展在20世纪30~40年代,各种含氮有机化合物(化合成缓释氮素产品,如CDU,IBDU,UF)在欧洲和美国得到了长足发展,之后的60、70年代,对颗粒肥料进行包裹形成包囊肥料(包膜肥料)的技术开始广泛兴起,一般认为1961年美国的TVA研制成功的硫衣尿素是包膜肥料研究的开端,但由于硫磺抗水性不够,缓释效果不是十分理想,采用沥青或石蜡进行一次包膜,增强了膜的抗水性,提高了缓释性能,经过近30年的研究于20世纪60年代才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的生产能力。
化肥行业现状和前景分析报告
化肥行业现状和前景分析报告1. 引言化肥作为农业生产中不可或缺的一环,扮演着提高农作物产量和质量的重要角色。
本报告将对化肥行业的现状和前景进行分析,以助于投资者和农业企业了解该行业的发展潜力和投资机会。
2. 现状分析2.1 市场规模化肥行业是全球农业产业链中的关键环节,市场规模庞大。
据统计,全球化肥市场的规模在过去十年中稳步增长,预计到2025年将达到5000亿美元。
2.2 行业竞争态势化肥行业的竞争主要体现在产品质量、价格和品牌上。
当前,世界上有许多化肥生产商竞争激烈,但在一些发展中国家,化肥行业的竞争还相对较弱。
北美、欧洲和东亚地区是全球化肥市场的主要竞争地区。
2.3 技术发展化肥行业的技术发展主要集中在研究新型肥料、改进生产工艺以及提高农业效率等方面。
近年来,生物技术在化肥行业中的应用呈现出日益重要的趋势,例如利用微生物制造新型肥料,以及通过遗传改良提高农作物对肥料的利用效率。
2.4 环境问题化肥生产和使用过程中会产生一定的环境问题,如土壤质量下降、水体富营养化等。
因此,提倡可持续发展和环境友好型肥料已成为当前化肥行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3. 前景分析3.1 市场需求增长随着全球人口的增长和农业生产的发展,对化肥的需求将继续增加。
尤其是在一些快速发展的发展中国家,化肥的需求量大幅增长,市场潜力巨大。
同时,农业生产由传统农业向专业化、科技化转变,对高效肥料的需求也将不断增加。
3.2 科技创新推动行业进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化肥行业将继续受益于技术创新。
新型肥料的研发和应用将提高农作物对肥料的吸收利用率,减少浪费和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此外,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也将为化肥行业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
3.3 环保要求提升行业标准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对环境友好型肥料的需求将持续增加。
政府和消费者对化肥行业的环保要求不断提升,这将加速行业向绿色、可持续发展方向转变。
因此,研发和推广环境友好型肥料将成为化肥企业的重要战略。
2023年中国化肥产业发展概况
中国化肥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
Current Situation and Trends of China's Fertilizer Industry Development
kitty 2023/9/10
ChatPPT Generation
1. 产能持续提升 2. 产品结构优化升级 3. 绿色环保趋势明显 4. 国际市场拓展势头良好
04
国际市场拓展势头良好
国际市场拓展势头良好,彰显了公司全球化战略的稳健实施。
国际市场需求增加
1.中国化肥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化肥生产国,2019年,中国的化肥产量达到了180Mt,占全球总产量的40%以上。随 着国家对农业的重视和支持,中国化肥产业规模持续扩大,预计到2025年,化肥产量将达到220Mt,年 均增长率达到5.5%。
生物化肥替代化学化肥
1. 优势:生物化肥是利用生物资源经过合理加工制造的肥 料,具有环境友好、减少土壤和水体污染、保护生态系 统的优势。与化学化肥相比,生物化肥含有更丰富的有 机物质和微生物,可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保水保肥 能力,并促进作物健康生长。 2. 生物化肥替代化学化肥的挑战:尽管生物化肥具有许多 优势,但其使用也面临一些挑战。首先,生物化肥的生 产成本通常较高,价格相对较贵,给农民带来一定经济 压力。其次,生物化肥的营养成分相对较低,释放速度 较慢,需与其他肥料配合使用,以满足作物对营养的需 求。此外,生物化肥在应用过程中也存在存储和运输困 难、稳定性差等问题,需要进一步研发和改进。
02
产品结构优化升级
产品结构优化升级,让产品更具竞争力,带来更优质的用户体验。
高端产品提升
1. :中国化肥产业正逐步从传统的低附加值产品向高附加 值、环保型、高效能的高端产品转型。通过技术创新和研 发投入,提高化肥产品的技术含量,满足现代农业对高品 质肥料的需求。 2. 绿色环保:随着环保政策的日益严格,中国化肥产业正 加大研发力度,推出更多绿色环保型化肥产品,如生物有 机肥、微生物菌剂等,减少化肥对环境的污染,实现可持 续发展。
2023年我国新型肥料行业发展现状及发展前景分析
2022年我国新型肥料行业发展现状及发展前景分析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生产中种植业的进展自然离不开肥料的浇灌,近几年,肥料行业的进展取得了很大的进步。
化肥历来是农作物增产的重要因素,对我国粮食增产的贡献率高达40%。
然而,长期以来化肥施用不合理,给耕地质量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化肥实际利用率不足30%,土壤污染问题严峻,污染事故频发,全国耕种土地面积的10%以上已受重金属污染,其中华南部分城市约有一半耕地患病镉、砷、汞等有毒重金属和石油类有机物污染。
伴随着这些问题的消失,新型肥料应运而生。
政策利好新型肥料行业“目前,肥料行业正处在转型的关键时期。
新型肥料应当具有利于提高肥料的料率,利于作物生长并提高产量。
同时应当对环境污染尽量小,生长出的作物对人体健康无负面影响等要求。
”周长益在介绍肥料行业进展状况中提到,第一,我国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肥料生产和消费大国。
现在化肥总量,氮肥、磷肥产能产量及消费量已经居世界首位,实现自给且有余并能出口。
钾肥的生产是世界第四,自给率大幅提高。
其次,基础肥料生产的集中度明显提高,新建的化肥装置基本实现了向资源地转移。
第三,化肥装置的大型化水平显著提升。
大型化肥生产装备的设计、制造、安装,大多实现自主化且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第四,原料结构调整取得了乐观进展。
磷肥中低品位实现技术进步,增加了磷复肥的原料供应;钾肥中低品位及固体钾矿和难溶性得到了较快进展,节能环保综合利用取得了成效;氮肥行业综合能耗比“十一五”末有所下降,目前综合利用量已经占到了年产生量的30%。
据发布的新型肥料行业是市场调查分析报告数据显示,2000年以来,以水溶性肥料、微生物肥料等为代表的新型肥料产业蓬勃进展。
截至目前,全国各种类型的新型肥料的年产量已经达到3500万吨,每年推广应用面积近9亿亩,促进粮食增产200亿公斤,为全国粮食增产做出了巨大贡献。
在此基础上,受政策利好,新型肥料行业的进展前景非常被业内看好。
国内外微生物肥料研究进展及展望
国内外微生物肥料研究进展及展望微生物肥料是利用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作为农业生产的一种新型肥料。
随着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需求增加,对微生物肥料的研究也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本文将从国内外的微生物肥料研究进展、研究方法和途径、微生物肥料的应用以及未来的展望进行综述。
国内外的微生物肥料研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国外研究主要集中在微生物的筛选和开发、对微生物菌剂的研究及其对植物生长的影响等方面。
国内研究则主要包括对微生物菌剂的筛选和鉴定、微生物菌剂的应用性研究等。
国内外的研究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微生物肥料的研究方法和途径主要包括筛选、鉴定和应用性研究。
筛选方法主要有传统筛选和分子筛选两种方法。
传统筛选即通过培养基和生理生化指标对微生物进行筛选。
而分子筛选则是利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对微生物进行筛选。
鉴定方法主要有形态学、生理生化和分子生物学等方法。
应用性研究则是对微生物菌剂在农业生产中的具体应用进行研究。
然后,微生物肥料的应用主要是以菌剂的形式添加到土壤或种子表面,通过微生物与植物根系的结合来促进植物的生长和发育。
微生物肥料具有增强植物抗逆能力、提高植物养分利用效率、改善土壤环境等优点。
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前景广泛。
未来微生物肥料的发展展望主要包括菌种研发、应用技术研究和市场推广三个方面。
菌种研发是未来微生物肥料发展的基础,需要进一步筛选出适合不同农业生产条件和作物需求的菌种。
应用技术研究则是对微生物肥料的具体应用进行探索和改进。
市场推广则是将微生物肥料广泛应用到农业生产中,提高其市场竞争力。
微生物肥料的研究在国内外都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未来的发展展望主要是优化菌种研发、提高应用技术、推动市场应用等方面。
微生物肥料的应用将为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的支持。
中国新型肥料行业研究报告
中国新型肥料行业研究报告一、行业概况新型肥料是指相对于传统肥料而言,具有更高效、环保、安全等特点的肥料产品。
近年来,随着农业产业的发展以及农民对农产品质量和环境保护要求的提高,新型肥料市场逐渐崛起。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农业大国,新型肥料行业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二、市场规模据统计数据显示,近年来中国新型肥料行业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
2024年,中国新型肥料市场规模达到XX亿元,同比增长XX%。
其中,有机肥料占据了新型肥料市场的主导地位,其市场规模占比超过70%。
此外,微生物肥料、水溶肥料和复合肥料也在市场中占据一定份额。
三、发展趋势1.环保要求推动新型肥料市场增长: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传统肥料的使用受到了限制,而新型肥料具有环境友好、不会对土壤和水源造成污染的特点,因此受到越来越多的农民和农业企业的青睐。
2.技术创新驱动行业升级:新型肥料行业正处于技术创新的前沿。
在新型肥料的研发和生产过程中,不断涌现出各种新的技术和产品。
比如,利用微生物技术研发生产的微生物肥料,具有提高土壤肥力、增强作物抗病虫害能力等优点。
3.农业产业链的整合:新型肥料行业与农业产业链的整合也是行业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
随着农业产业链的不断延伸,新型肥料不仅仅是提供营养给农作物,还要与农药、农机、农产品加工等环节进行有机结合,形成全产业链的一体化服务。
四、面临的挑战1.技术难题:新型肥料行业的技术门槛较高,涉及到生物学、化学等多个学科领域,研发和生产过程中面临的技术难题相对较多。
2.渠道建设:新型肥料行业的产品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与传统肥料的使用方法有所不同,因此需要进行渠道建设和推广,提高农民对新型肥料的认知和接受度。
3.宣传推广:新型肥料行业在市场上的知名度相对较低,需要通过广告宣传、农业技术培训等方式提高产品的知名度和市场份额。
五、发展建议1.加大科研投入:政府和企业应加大对新型肥料行业的科研投入,加强技术创新,提高产品的质量和竞争力。
我国微生物肥料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我国微生物肥料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近年来,随着农业产业技术不断进步,许多有利于农产品产量和质量提高的新型农业肥料应运而生。
其中,微生物肥料因其独特的生物效应而受到广泛关注和研究。
作为进入新世纪的一种可持续农业发展模式,微生物肥料在促进与农作物生长发育和抗病有关的非现代农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微生物肥料是以某种微生物为主要原料,通过特定的生产工艺得到的一种肥料,其成份有细菌、真菌、放线菌和藻类等。
它们基本上为有机质,容易与水和土壤中的矿物元素有机结合,使农作物得到充分的营养和养分,有助于农作物的生长发育和抗病能力的提高。
微生物肥料的发展可以大致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发现及实验应用阶段:早在20世纪初,微生物肥料作为新型肥料已经引起了人们的关注,60年代有许多国家开始生产和使用微生物肥料;2、研究及推广应用技术阶段: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科学家对微生物肥料研究的不断深入,微生物肥料在农业上的使用也得到了很大的推广和应用;3、普及和发展阶段:近年来,微生物肥料已经进入了普及使用阶段,而且正在取得良好的成效;4、研究室研究和技术阶段:经过长期的研究,目前学术界已经阐明了微生物肥料独特的机理和效应,出现了特定的技术模式和丰富的技术种类;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现在的微生物肥料的形式更加多样,而且具有更强的抗病能力,使其在保护环境、提高产量和提高质量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未来的发展趋势中,微生物肥料将更加科学和自然,更加具有创新性,使其成为一种绿色、可持续的肥料。
总之,微生物肥料是一个广阔的研究领域,发展前景和可能性都是惊人的,其在农业发展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现在尚处于发展阶段,随着不断的发展和研究,它将为我们提供更多有效的解决方案,从而更好地满足农业发展的需求。
国内外微生物肥料研究进展及展望
国内外微生物肥料研究进展及展望微生物肥料是指以微生物为主要活性成分的一类肥料。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农业的重视,微生物肥料的研究进展迅速,已成为肥料研究的热点。
本文将从国内外的角度来介绍微生物肥料的研究进展,并展望其未来发展的趋势。
国内方面,微生物肥料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微生物菌种的筛选和优化,二是微生物肥料的应用技术研究。
在微生物菌种的筛选和优化方面,国内研究人员通过传统的培养方法和现代的分子生物学技术,已经鉴定出了许多具有高效解磷、固氮和促生特性的微生物菌种。
在微生物肥料的应用技术研究方面,国内研究人员开展了土壤固氮和有机肥利用的微生物肥料研究,取得了一系列显著成果。
例如,利用豆科植物与固氮菌共生的特点,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新型的固氮微生物肥料,可以显著提高豆科植物的固氮效率。
此外,国内研究人员还研发了一种能够促进植物抗逆性和生长的微生物肥料,可以有效改善土壤质量,提高农作物产量。
展望未来,微生物肥料的研究和应用将更加深入和广泛。
一方面,随着分子生物学和基因组学的快速发展,微生物菌种的筛选和优化将更加高效和精确。
另一方面,随着农业生产的转型和农业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微生物肥料的应用技术将更加多样化和可持续。
例如,利用农业废弃物和城市生活垃圾中的有机质,可以生产出一系列具有特殊功能的微生物肥料,以改善土壤质量和提高农作物产量。
此外,利用微生物菌株的多样性和生理功能,可以开发出一系列适应特定环境和农业需求的微生物肥料产品,为农业生产提供更多选择。
综上所述,国内外微生物肥料的研究进展迅速,已经取得了一系列显著成果。
未来,微生物肥料的研究和应用将继续深入和广泛,为农业生产和环境保护提供更多可持续的解决方案。
国内外微生物肥料研究进展及展望
国内外微生物肥料研究进展及展望近年来,随着环境污染的日益严重和农业生产的持续发展,微生物肥料的研究逐渐受到关注。
微生物肥料是一种通过利用细菌、真菌、放线菌等微生物,加速植物生长,以提高作物产量和改良土壤结构的新型生态农业技术。
本文将介绍近几年国内外微生物肥料研究的进展及展望。
在中国,微生物肥料的研究已经有了相对成熟的技术和研究体系,主要集中在微生物菌剂的制备、微生物活性的测定、以及微生物肥料的应用等方面。
具体研究表现为:1.微生物菌剂的筛选和制备微生物菌剂是微生物肥料的核心组成部分,其产生、筛选和制备技术直接关系到微生物肥料品质和效果。
目前,国内的微生物肥料研究中,已研发出多种微生物菌剂,如磷酸溶杆菌、吸盘菌和木霉菌等,用于提高植物的吸收能力和提高土壤肥力。
2.微生物活性的测定微生物肥料的活性对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至关重要。
国内研究人员主要从微生物数量、代谢指标和生长特征等方面入手,对微生物肥料活性的测定进行了大量研究。
3.微生物肥料的应用研究微生物肥料的应用研究是微生物肥料研究的重点,主要是通过实验室与田间试验相结合的方式,探究微生物肥料在不同作物和不同环境条件下的表现,以及微生物肥料在作物生长、抗病能力上的影响等。
在国外,微生物肥料的研究比国内更为广泛和深入,主要分布在欧洲、北美和日本等发达国家。
欧洲等发达国家已经形成了较为成熟的微生物菌剂筛选体系,目前主要采用基于分子生物学和微生物群落的提取分离技术,筛选出新的微生物菌剂。
同时,一些国家也在研究菌剂加工工艺,以提高微生物菌剂的稳定性和长效性。
国外的微生物肥料研究关注微生物菌剂的菌群和菌群功能方面,研究者将重点关注神经系统和代谢产物等因素对微生物肥料活性的影响,以定量评估微生物菌剂的效果。
国外微生物肥料应用研究更为系统和全面,包括不同微生物菌剂的应用效率比较、作物生长过程中菌群的动态变化以及微生物肥料的长效性等方面。
同时,也在研究微生物养分利用的促进因素,以提高微生物肥料的效果。
国内外微生物肥料研究进展及展望
国内外微生物肥料研究进展及展望微生物肥料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一种新型肥料,其通过利用微生物促进植物吸收营养、增强植物抗逆性等特点,为农业生产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国内外对微生物肥料的研究也在不断深入,取得了一系列的积极成果,为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本文主要介绍国内外微生物肥料研究的最新进展,并展望未来的发展方向。
一、微生物肥料的研究进展1. 微生物肥料的种类微生物肥料主要包括生物有机肥、微生物发酵肥和微生物菌剂三大类。
生物有机肥是通过将有机物质进行腐熟发酵,形成稳定的有机质,并且具有微生物活性的一种肥料。
微生物发酵肥是通过利用微生物对有机物质进行发酵,产生高品质的有机质,具有更好的生物活性和肥效。
微生物菌剂则是直接利用一些具有特定功能的微生物菌种,如产氮菌、磷解葡菌等,来促进植物的营养吸收和抗逆性。
2. 微生物肥料的研究方法微生物肥料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微生物定量分析、酶活性测定、肥料效应试验等几种常见方法。
微生物定量分析是通过分析土壤中微生物的数量和活性来评价微生物肥料的效果。
酶活性测定则是通过检测土壤中的酶活性来评价微生物肥料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肥料效应试验则是通过田间试验或者盆栽试验来评价微生物肥料对作物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3. 国内微生物肥料研究进展在国内,微生物肥料的研究工作已经取得了一些积极成果。
一方面,国内的一些农业大学和科研院所对微生物肥料的种类和制备工艺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例如通过优化原料配比和发酵条件,提高微生物肥料的品质和效果。
也有一些研究着重于微生物肥料的机理研究,探讨微生物对植物生长的具体促进作用和作用机制。
1. 发掘新的微生物资源未来的微生物肥料研究将更多地关注于微生物的功能特性和应用价值,包括寻找新的微生物菌株、发掘微生物菌种的多样性和功能性。
只有深入挖掘微生物资源,才能为微生物肥料的质量提供更好的保障。
2. 优化微生物肥料的配方和工艺微生物肥料的配方和生产工艺对微生物肥料的质量和效果具有重要影响。
国内外微生物肥料研究进展及展望
国内外微生物肥料研究进展及展望
微生物肥料是指通过应用微生物或微生物产生的有机肥料来改善土壤的肥力和提高作物产量的一种新型肥料。
近年来,随着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不断增加,微生物肥料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研究。
本文将对国内外微生物肥料研究的进展和展望进行综述。
国内的微生物肥料研究主要集中在增效菌和固氮菌两个方面。
增效菌主要是一些能够固氮、溶磷、溶钾等能力较强的微生物,能够通过与植物的共生关系来提供养分,改善土壤肥力。
目前国内已经有很多研究表明,增效菌对提高作物产量和改善土壤肥力有明显的效果。
比如研究表明,施用具有固氮能力的根瘤菌对豆科作物的生长和产量产生显著的促进作用;施用溶磷菌能够显著提高土壤有效磷含量,增加作物吸收磷的能力。
还有一些研究表明,通过混合使用多种增效菌,可以进一步发挥肥料效果,提高作物产量。
国外的微生物肥料研究相对较早,已经取得了一些重要的研究成果。
在微生物菌剂的应用方面,国外已经有很多商业化的微生物菌剂上市,并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在微生物菌种的筛选和改良方面,国外已经有很多研究表明,通过优化菌株的配比和培养条件,可以获得具有更高活性和更好效果的微生物菌种。
在微生物肥料的应用技术方面,国外已经有很多研究表明,通过优化施肥方式和时间,可以实现微生物肥料的最大效果。
2024年化肥行业市场分析及投资前景预测
产业链整合:化肥企业将通过整合上下游资源,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提升自身 的市场竞争力。
行业痛点与机遇
痛点:化肥行业面临资源紧 张、环境污染等问题
机遇:技术创新推动化肥行 业转型升级,市场需求持续 增长
畜牧业发展:畜牧业的发展使得饲料作物需求增加,进而带动化肥需求的增长。
农业科技进步:农业科技进步提高了化肥的利用率和农作物的产量,进一步刺激化肥 需求。
产业链协同发展策略探讨
产业链整合:优化资源配置,提高产业整体竞争力 上下游合作:加强企业间合作,实现共赢 技术创新:推动产业升级,提高产品附加值 政策支持:政府应加大对产业链协同发展的支持力度
THANK YOU
汇报人:XX
政策支持:国家对化肥行业 实施严格监管,同时鼓励技 术创新和绿色发展
国际合作:加强国际合作, 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 提升化肥行业的国际竞争力
03
投资前景预测
投资环境分析
市场环境:化肥市场需求 和竞争格局
技术环境:化肥生产技术 和新产品的研发进展
政策环境:国家对化肥行 业的政策支持和限制
自然环境:化肥生产所需 的资源和自然条件
成熟阶段:经过多年的发展,化肥行业逐渐成熟,企业数量和产业规模趋于稳 定,产品质量和技术水平不断提高。
创新发展阶段:面对环保压力和市场需求的变化,化肥行业开始转型升级,向 绿色、低碳、智能化方向发展。
化肥行业市场规模
2024年全球化肥 市场规模约为 1600亿美元
中国化肥市场规 模占据全球约 15%的市场份额
投资风险评估
政策风险:化肥行业受政策影响较大,需关注政策变化 市场风险:市场竞争激烈,需关注市场需求和竞争格局 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化肥生产所需原材料如煤炭、天然气等价格波动,对生产成本产生影响 环保风险:随着环保要求的提高,企业需加大环保投入,对生产成本产生影响
新型肥料的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新型肥料的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一、新型肥料的研究现状(一)缓/控释肥料研究现状缓释肥料的研究始于20世纪50年代。
1948年美国的K.G.Clart 等人合成了世界上第一个缓释缩合肥料;1961年美国Tw L在1~7 kg/h装置上开展了包硫尿素试验,并将SCU命名为释放肥料;1964年美国ADM公司以二聚环戊二烯和丙三醇酯共聚生产包膜复合物,商品名Osmocotc,目前SCU、Osmocote仍为世界上最有影响的包膜肥料;美国Messman Henry以脲甲醛树脂、磷酸为原料,经螺杆挤压制成一种缓释复合化肥;美国堪萨斯州立大学Fanl.S.等人的“非等温控释循环动力学”研究和“控释系统数学模型”为肥料的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日本Chisso.Asahi肥料有限公司以聚烯烃等热塑树脂为包膜材料,产品有包膜的NP、NK和NPK复合肥料,松丸恒夫研究表明包膜肥能减少旱地氮肥溶淋损失;在德国,有些科学家用龙虾壳中提取的壳聚糖来制备包膜肥料;Selas等人将Zn SO4和EDTD加入粒状尿素中,用松香脂和Ca3(PO4)2包裹,并做了田间试验;荷兰相关研究所开发了一种以菊粉、甘油、土豆淀粉与肥料为原料,经过捏合制成生物可降解的包囊肥;捷克Glaser等人研究了脲醛树脂包膜尿素,养分释放速率可通过改变包膜剂粒度和包膜层厚度来调节:印度Karak介绍了以印度栋树仁提取物及虫胶包膜尿素:M.M.Hanafi等以天然橡胶作为包膜材料制得缓释肥料,并对其理化性质进行了表征。
因此,国际上缓控释肥料主要以美、英、德、日等国为主,其中美国、日本和西欧约有39家缓释肥料生产企业,年产量约50万t,但是其产量仅仅相当于化肥用量的1%。
由于缓释肥料成本高和制作工艺复杂,因此价格很高,主要用于经济价值较高的观赏植物,如园林、草坪和蔬菜生产等。
为了加大缓释肥料的广泛应用,各国科学家正在积极地研究高效、价格便宜和无污染的缓释品种。
我国缓释肥的研究已经处在快速发展阶段。
化肥行业: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
化肥行业: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化肥是农业生产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环。
它可以提供作物所需的营养物质,帮助农作物实现高产高质的目标。
然而,随着人们对环境的关注逐渐加深,化肥行业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机遇。
本文将对化肥行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分析。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化肥行业的现状。
当前,全球化肥行业处于整合期。
化肥市场呈现出供需两旺的状态,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大幅增长。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中国化肥行业是全球最大的生产和消费市场。
中国化肥生产能力持续增长,但是也面临着资源短缺、生产成本上升和环境污染等问题。
另外,化肥市场也存在一些结构性的问题,比如价格波动、市场竞争激烈等。
在全球范围内,化肥行业正朝着绿色环保方向发展。
随着人们对环境影响的关注不断加深,化肥行业也面临着减少环境污染和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挑战。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化肥企业开始研发和推广新型的绿色环保化肥。
比如有机肥、生物肥料和微生物制剂等。
这些新型肥料可以减少对土壤和水体的污染,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另外一个重要的发展趋势是化肥行业数字化和智能化的进程。
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和应用,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采用数字化技术和人工智能来优化化肥生产和管理过程。
例如,通过收集和分析数据,企业可以根据不同农作物的需求,精确调整化肥的用量和施用时间,从而提高肥料的利用效率。
另外,智能化设备的应用也可以提高化肥生产的效率和质量,减少人为的操作错误。
此外,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也对化肥行业产生了重要影响。
在当前环境下,化肥行业需要更加注重资源的节约和循环利用。
一方面,化肥企业可以通过改进工艺和技术,减少对非可再生资源的使用。
另一方面,化肥企业还可以探索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将废弃物转化为可再生的有机肥料和其他农业用品。
最后,化肥行业的国际合作和产业链整合也是一个重要的发展趋势。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化肥企业之间的合作愈发频繁。
企业之间可以通过共享技术和资源,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国内外微生物肥料研究进展及展望
国内外微生物肥料研究进展及展望微生物肥料是一种以微生物为主要活性成分,在农业生产中起着重要作用的一种生物有机肥料,是一种经过科学发酵制成的高效肥料。
近年来,随着对生态环境的关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需求,微生物肥料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越来越受到重视。
本文将从国内外微生物肥料研究的进展和展望出发,对微生物肥料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探讨。
一、微生物肥料的种类和作用机制微生物肥料根据活性微生物的不同种类和功能,可以分为固氮菌肥、磷酸菌肥、枯草芽孢杆菌肥、硝化细菌肥和枯草芽孢菌肥等。
这些微生物肥料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可以发挥较好的营养促生作用,从而提高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固氮菌肥主要包括根瘤菌肥和自由生活固氮菌肥,其主要功能是通过固氮作用将空气中的氮气转化为植物可吸收的氨态氮,从而为植物提供充足的氮源。
磷酸菌肥则通过溶解土壤中的磷酸盐,提供植物所需的有效磷,促进植物生长和发育。
枯草芽孢杆菌肥主要是利用枯草芽孢杆菌的产孢囊来促进植物的生长,增加作物产量。
硝化细菌肥和枯草芽孢菌肥则可以促进土壤中的硝化过程,提高土壤中的氮素利用效率,从而为作物的生长提供充足的氮源。
二、国内外微生物肥料研究进展1.微生物肥料的研究现状目前,国内外对于微生物肥料的研究重点主要集中在微生物肥料的生产工艺和应用效果方面。
在微生物肥料的生产工艺方面,国内外的研究者主要从菌种筛选、发酵工艺、添加剂配方、生产设备等方面进行研究,以提高微生物肥料的生产效率和品质。
在微生物肥料的应用效果方面,国内外的研究者主要从不同的土壤、气候和作物条件下,对微生物肥料的施用效果进行研究,以探索微生物肥料在不同条件下的最佳应用方法和用量。
当前,国内外微生物肥料研究的热点主要集中在微生物菌种的筛选和改良、微生物肥料的作用机制、微生物肥料的配方和配套技术、微生物肥料的市场应用等方面。
在微生物菌种的筛选和改良方面,国内外研究者通过对土壤中的细菌和真菌资源进行筛选,结合基因工程技术,挖掘和改良高效微生物菌种,以提高微生物肥料的生产效率和功效。
2023年我国肥料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2022年我国肥料行业发展趋势分析新型肥料产业进展对我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而言,不仅是肥料产业升级进步的必定要求,也是粮食平安的重要保证,同时,由于新型肥料具有高效、长效、生态等方面的优点,也对降低农业面源污染、节省能源、保障食品平安等具有重大作用。
因此,做好新型肥料产业进展的年度分析报告,长期跟踪产业进展具有重要意义。
据宇博智业市场讨论中心了解,新型肥料有别于传统的、常规的肥料。
能够直接或间接地为作物供应必需的养分成分;调整土壤酸碱度、改良土壤结构、改善土壤理化性质、生物化学性质;调整或改善作物的生长机制;改善肥料品质和性质或能提高肥料的利用。
由于新型肥料的优点,受到农业从业人员的宠爱和欢迎,在我国进展前景宽阔。
新型肥料产业资产规模约为500亿元,新型肥料产业的总产出每年约为164亿元。
随着新型化肥的渐渐升温,越来越多的企业将进入行业,共享巨大的市场蛋糕。
新型肥料产业进展迅猛,但受产业准入门槛低、市场监管缺失等多种因素影响,业内存在哄炒概念、产品标准混乱、监管责任不分明等诸多问题。
新型肥料方向利用新理论、新方法、新途径,在生产工艺中开发肥料新品种。
水肥一体化“旱情常态化”之水溶性肥料:具有养分汲取快、肥效好、效率高;满意作物特别性需肥、针对性强、准时有效地矫正作物缺素症;用于喷施和浇灌施肥,实现水肥一体化;养分全面、配方敏捷、不受作物生育期影响。
局限性:叶面施肥应用机理相对落后;养分含量低、有害杂质含量过高;需强化专用水溶肥料的讨论,差异化施肥。
肥业新宠“肥业新宠”之功能性肥料:在为作物供应养分的前提下,具有保水、防病、除草、抗倒伏等功能。
若将4000万吨复合肥的1/2改为功能性肥料,则可节省100万吨纯养分,每吨纯养分按5000元计算,则每年农夫直接经济效益为50亿元。
局限性:缺乏行业标准约束,炒作概念现象突出。
农户认知度有限,未形成肯定的市场应用规模。
复合化“由‘单一’趋向‘复合’”之微生物有机肥:提高产量、改善品质;提高土壤肥力、改善土壤理化性质;调整微生物区系,改善土壤微生态系统;活化难溶化合物,提高土壤供给水平。
新型化肥的发展趋势
新型化肥的发展趋势
新型化肥的发展趋势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绿色环保:在过去,传统化肥的使用经常导致土壤污染和生态环境破坏。
新型化肥的发展趋势是朝着更加绿色环保的方向发展,如有机肥、生物有机肥等,这些新型化肥具有较低的环境风险和较高的养分利用效率。
2. 高效节能:新型化肥的研究和应用将越来越注重提高养分利用效率和降低能耗。
例如,通过改进肥料的制备工艺,减少养分的损失和浪费;或者开发出具有长效释放、缓释等功能的化肥,提高养分的利用效率,减少施肥次数。
3. 智能化: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新型化肥将越来越智能化。
例如,结合传感器技术和数据分析,实现对土壤养分状况的实时监测和预测,为农民提供精准的施肥建议;或者利用物联网技术和云平台,实现肥料的远程管理和控制,提高施肥的精准度和效率。
4. 综合利用资源:新型化肥的发展趋势是更加注重综合利用资源,实现循环经济。
例如,通过废弃物的转化和提取,开发出具有植物养分的有机肥料;或者通过农业废弃物的生物降解和转化,获取有机物质和肥料,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
5. 低毒无害:新型化肥的发展趋势是降低毒性和害性,保护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
例如,研发安全无害的肥料配方和制备工艺,减少对人体的损害;或者开发
出对土壤微生物和土壤生态系统友好的化肥,减少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
总体来说,新型化肥的发展趋势是朝着绿色环保、高效节能、智能化、综合利用资源和低毒无害的方向发展,以满足农业生产的需求,并保护生态环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肥料包裹技术和工艺
肥料包裹技术,主要是利用有机的或无机的粘结剂等将具有巨 大表面积、内表面积无机矿物(如钙镁磷肥、膨润土、蛭石、 腐植酸、凹凸棒等)或碳粉(如竹炭粉)包裹在肥料表面,
形成一层包裹层以阻碍肥料的溶解,并吸附溶出的养分。
夹层(钾肥、微肥、调节剂、农药)
核芯(尿素、硝铵、磷铵、氯化铵)
包膜控释肥料生产工艺研究进展评述
研究历史:膜材随整个科技进步在演变: 硫磺 树脂 肥包肥 聚乙烯 聚氨酯 乳液
硫包衣尿素
无机包裹肥料
聚合物包膜肥 料
稳定性肥料
有机无机复混肥
植物油 无溶剂表面 反应包膜技 术和工艺
特 点
固化剂 助剂 表面反应
聚氨酯 2-4%包膜数量
控释肥料别,把改性化肥、含微生物菌 剂的有机肥、添加功能制剂的有机或无机复混肥称 为新型肥料。因此可以这样定义:以能提供植物矿 质养分的物质为基础,通过物理、化学或生物转化 作用,使其土壤和作物的营养功能得到增强的物质 叫新型肥料(新型肥料是指那些以提高养分利用效 率或改善养分利用条件为主要功效,而作为商品肥 料出售的物质)。新型肥料的含义超出了传统肥料 的范畴,是肥料家族中不断出现的新成员、新类型、 新品种,其内涵是动态发展的,它是肥料产业创新 发展的原动力。
089339-005
新型肥料的发展进程
089339-005
新型肥料的界定
1. 是否能够提高传统化肥的性能、功能和效率
2. 肥料的理化性质是否改变,提高了产品的商品性
3. 生产工艺水平是否处于国际国内领先水平
4. 是否具有良好的社会、经济和环境效益
5. 是否应用最新科学技术成果
6.是否具有可持续性特征,对土壤不会造成伤害
中国控释肥料研究--普及阶段及其成果
“九五”、“十五”是我国控释肥料研究普及阶段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周建民研究员) 中国农业大学 (曹一平等教授) 沈阳生态研究所 (武志杰研究员) 华南农业大学 (樊小林教授) 中国农业科学院 (赵秉强研究员) 山东农业大学 (张 民教授)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 (徐秋明研究员)
2006 590,000 125,000 110,000
2010 600,000 130,000 120,000 700,000 150,000
350,000
150,000
Total
253,600
483,700
615,100
986,000
1275,000
1700,000
美国AgIndustries Research & Consulting公司2011年1月提供
089339-005
新型肥料的分类
缓/控释肥料、微生物肥料、有机肥料、叶面肥料、
增效复合肥料和尿素等种类符合新型肥料高新技术
的定义和界定条件。目前新型肥料还没有完善的分
类体系,
以新型肥料的新功能和新特性将新型肥料分为:缓
控释肥料、生物肥料、商品有机肥料、叶面肥料、
增效肥料;也可以按照肥料所含主要基础原料分为:
——等多所大学和科研所的科技工作者 ——承担了国家和地方的控释肥料研制课题
中国控释肥的研究突破-十一五期间
标 志:“十一五”国家科技部立项“新型高效肥料 创制”的科技支撑计划项目
“控释包膜技术研究” (共性关键技术研究) “树脂包膜控释肥料关键 技术集成及产业化” (技术集成及产业化)
华南农业大学 南京土壤所 中国农业大学 北京农科院 施可丰、首创、隆源
改性化肥、生物有机肥、其它含养分制品等。
二、新型肥料--包膜控释肥的研究历史
在20世纪30~40年代,各种含氮有机化合物(化合成缓释氮素产品,如:CDU、IBDU、 UF)在欧洲和美国得到了长足发展,之后的60、70年代,对颗粒肥料进行包裹形 成包囊肥料(包膜肥料)的技术开始广泛兴起,一般认为1961年美国的TVA研制 成功的硫衣尿素是包膜肥料研究的开端。Boller和Graver在1961年申请了主张使 用环氧/聚酯系统树脂包膜复合肥料的专利,专利申请者是美国的ADM公司, Sierra Chemical Company采用这些专利,注册商标名称为“Osmocote ™”并很 快变为“The Foundation for Plant Nutrition™”的控释肥料,“Osmocote ™” 的商标于1993年被美国The Scotts Miracle-Gro Company购买。Stansbury等人在 1964年申请的专利中描述了使用沥青和微晶石蜡(23wt%)和CaCO3包裹(NH4 ) 2SO4而成的缓释肥料。1974年日本窒素公司在美国申请的专利中详细介绍了生产 聚烯烃包衣肥料的方法,并开发了商品名称为“Meister™”的控释肥料,1987年 Moor发明了“耐磨控释肥料”的方法,他们利用水溶性的含氨基的肥料作为核心, 利用氨基的亲核作用和一些含亲电基团的化合物反应结合,形成聚合物包膜层。 1988年以色列的Blank使用一些高粘性不饱和油和低粘性不饱和油,用转动盘设 备进行反应交接成膜。
中国缓控释肥料的研究--探索阶段及其成果
缓控释肥料的探索阶段处于20世纪60年代至“十 五”计划以前。 主要成果如下:
1)20世纪60~70年代中科院南土所李庆逵院士主持的长 效碳铵。 2 ) 1973 年,辽宁盘锦农科所研制的沥青石蜡包膜碳铵 等。
3 ) 1985 年郑州大学工学院许秀成等人利用钙镁磷肥包 裹尿素,以氮磷泥浆为粘结剂 ,制得具有适度缓效的包 裹型复合肥料。
树脂包衣肥 料, 55
酶抑制稳定 性肥料, 20
硫包衣肥料, 80
2009年我国缓释肥料产能(万吨)
2009年我国缓释肥料产量 2009年我国缓释肥料产量(万吨) (70万吨)
硫包衣肥料, 30
脲甲醛化学稳定性或微溶性氮肥养分释放机理
脲甲醛(UF) 微生物分解 尿素 脲酶分解 铵态氮(NH4+) 亚硝化细菌 硝态氮(NO3-) 硝化细菌 亚硝态氮(NO2-)
NH3 N2 O/NO/N 硝化 抑制剂
脲酶 抑制剂 尿素 尿基复肥 控制水解
NH4 +
控制硝化
NO3 -
减少挥发
减少淋失
硫包衣尿素(SCU/PSCU)技术和工艺
TVA 法
改良TVA 法
CIL 法
凝结包裹工艺
喷动床工艺 PCSCU 法 • 技术关键:将硫磺熔融后,在高压下喷涂在预热处理的 尿素表面,然后再在其表面喷涂蜡质或聚合物,密封硫 磺包裹产生的孔隙或裂隙。
二、新型肥料--包膜控释肥的研究历史
随后日本的Fujita在1991年以聚乙烯基醋酸纤维素为主要材料的可降解膜; 1992年美国的Thompson等人使用氯化聚偏二乙烯橡胶 作为主要包膜 材料, 并开发为现在的“Osmocate™”的控释肥料。Detrick于1993年、 1994年和1999年在开发了使用聚合二甘醇3,4-三乙酸胺多元等聚合物 或化合物包裹硫衣尿素的方法和设备 ,使用这些技术生产的控释肥料 包括“Polyon™”和“TriKote™”等品牌 。Goertz等人2000年的专利 中描述了二环戊二烯同一些醇酸树脂(比如亚麻油、大豆油)聚合成 膜生产树脂包膜肥料的方法 。2001年日本Hirano等人通过在聚乙烯材 料中添加填充剂的办法,发明了具有“S”型释放特性的热塑性聚烯烃 包膜尿素的生产方法,该研究成果标志聚合物包膜肥料技术迈上了一 个新的台阶 .2000年Geiger等人利用多元醇于肥料氮素中的氨基结合, 然后用异氰酸盐与多元醇反应成膜,之后包裹有机蜡,这样的方法使 包膜肥料的生产成本大大降低,使得包膜肥料的大量应用成为可能, 该专利由Agrium所有,该公司开发的“ESN™”是使用这项技术生产 的。
二、新型肥料之一缓/控释肥
缓/控释肥料生产消费情况
Region United states* Western Europ** Japan*** China Canada
1983 202,000 7,600 44,000
1995 356,000 8,700 119,000
2000 2004 414,300 108,200 92,600 569,000 120,900 97,000 200,000
由于脲甲醛不溶于水,所以在土壤中不易淋失,而被贮备 在土壤中,当条土壤微生物活性增强和有利于植物生长时 ,脲甲醛即可进入微生物分解和氮素释放过程。
主要企业—住商
稳定性肥料养分释放机理
稳定性肥料指添加脲酶抑制剂、硝化抑制剂或同时添加者两 种抑制剂的尿素或复混肥料。 脲酶抑制剂——延缓尿素的水解 硝化抑制剂——抑制铵态氮(尿素水解产物)转化成硝态氮 在雨水比较少,淋失损失少和无大水漫灌的条件下能更好的 发挥效果。
包裹层(钙镁磷肥、磷矿部分酸化、 二阶金属磷酸铵钾盐)FCMP
研究机构-郑州工业大学、华南农业大学、乐喜施
二、新型肥料之一有机-无机复合肥
50--60年代,技术特点是总结农民传统经验,完善有机肥积、 制、保、用技术。研究重点,一是高温堆肥的发酵条件, 二是厩肥的积制方法,三是沤制和草塘泥制有机肥。70— 80年代,研究重点一是沼气发酵,二是对有机肥与无机肥 相结合施用的肥料效应进行了大量应用基础研究。80年代 末以来,我国农业生产形势和方式发生料很大的变化。研 究的重点,一是秸秆直接还田技术;二是工厂化处理畜禽 粪便和农业加工企业生产的废弃物生产商品化有机无机复 合肥技术。 特别是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的实施,对有机 肥的理论和应用起到了积极 的推进作用。
有机-无机复合肥的地位
二、新型肥料之一有机-无机复合肥
我国现代农业
种植与养殖脱节
二、新型肥料之一有机-无机复合肥 发展有机无机复合(混)肥料 优化化肥养分高效利用
等氮条件下有机无机复混氮肥对玉米氮素利用率(%)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