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教
西方三大宗教
西方三大宗教,按照出现前后,分别为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
几大宗教之间令人眼花缭乱的流血冲突,往往给人造成错觉,那就是他们的信仰互相之间不共戴天。
实际情况是,三大宗教的本质信仰是一致的。
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都起源于古老的犹太教。
是犹太教,最先发展了宇宙中间独一真神的信仰,记载于圣经的旧约。
在其信仰中,人类犯了悖逆上帝的原罪,上帝最后会派来救世主“以赛亚”拯救人类。
几千年来,犹太人在等待这位救世主,至今还没有来临。
旧约的意思,是指上帝与人之间的,以摩西戒律为主体的约定。
两千年前,犹太教出现了一个重要分支,其教主是耶稣,30岁开始传教,自称是上帝之子,是预言中的那位救世主。
耶稣在旧约的基础上,代表上帝与人们立新约,于是圣经有了后半部分的新约,基督教从而诞生。
犹太教其他分支不承认耶稣救世主的身分,他们要继续等待真正的救世主,而对基督徒来说,那是极大的亵渎。
但分歧归分歧,犹太教基督教双方都还是以旧约为基础,自然,信仰的是同一个上帝。
公元7世纪,穆罕默德诞生于今沙特阿拉伯的麦加。
他起初是一个商人,但被上帝遴选为最新的信使,根据上帝的启示,录下了古兰经,创立了新的伊斯兰教。
古兰经传递了上帝最新的意旨,但它的基本源泉,仍然离不开犹太教的旧约。
于是有了下面的概括:犹太教:继续等待救世主,信奉旧约。
基督教:耶稣是那位救世主,因此耶稣是神,信奉旧约与新约,以实践新约为主。
伊斯兰教:继续等待救世主,穆罕默德是上帝最后的信使,传递了记载于古兰经中的上帝最后的信息。
穆罕默德是先知,但他不是救世主,他是人,不是神。
对待基督教,伊斯兰信徒尊重耶稣,但他们同样认为耶稣是人,不是神。
古兰经认为耶稣是较早的一位先知,与穆罕默德的地位相同。
耶和华是犹太教和基督教的信徒们对上帝的称呼,安拉则是阿拉伯语对上帝的称呼,但称呼不重要,真正重要的是,归根到底,三大宗教信仰的是同一个上帝。
他们之间的分歧,只是对上帝后来的安排做出了不同的解释。
三教合一三教合一是指佛教
三教合一三教合一是指佛教、道教、儒教三个教派的融和。
儒、道、佛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三教的分合是贯穿近二千年中国思想文化史中一股重要的流,对中国文化乃至中国社会的变迁产生巨大影响。
对于此种现象,学者多以三教合一统而论之。
然而,从三教并立到三教合一,则有一个过程。
元明间“三教合一”一词的出现可以说是三教间关系已经具有内质的演变。
三教概念的发展,可以分几个阶段,魏晋南北朝是一个阶段,唐宋是一个阶段,元明清是一个阶段。
最初的阶段里,虽然有三教的连称,不过彼此是独立的,当然相互间都有影响,儒、道、佛三者之所以相提并论,则是偏重于它们社会功能的互补。
中间的阶段是一个过渡的阶段,主要在于彼此内在意识上的流通融合,逐步变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但就其主流而言,依然各树一帜。
只有最后的阶段才出现真正宗教形态上的三教合一。
其中,第二阶段是在继续第一阶段三教功能互补的基础上更添新内容,第三阶段亦是在前二个阶段的底子上再演化出来“三教合一”的新成份,这也反映了三教合流的趋势越来越大。
不论是魏晋还是隋唐,三教的并提,都可以说有着以下的意味:第一,表明作为社会的意识力量,儒、道、释各有影响范围,可以说三分天下,虽然其间常有高低先后之争。
第二,所谓三教归一、三教一家之类的说法,不论是出于那一家之口,无一不是从维护社会道德,有利政治统治为出发点和归宿,认为在这方面是完全“一”致的,即所谓“三教虽殊,同归于善”。
这种“一”致被强调的结果,实际上是将儒家理念作为三教的取舍标准,故反对三教并提的一方,也是以佛、道二家不具备能与儒家等量齐观的社会功能作为一条重要理由,认为三者在道德趋向上仍未一致,甚至还有所牴牾。
不过在魏晋,乃至隋唐,反对方始终不是社会主流意见,至少在绝大多数时间里未被最高统治者所采纳。
第三,三教仍然各自保持着独立的形态,不过相互间在观念和思想方式上,不断地进行交流和融合,一定程度上从外在功能上的互补加深到内在思想上的融通。
三教九流的顺口溜歌曲
三教九流的顺口溜歌曲
三教九流是中国古代社会对人们的阶层划分的一种说法,指的
是儒、释、道三教以及士、农、工、商、医、卜、巫、律、史九流。
虽然没有特定的顺口溜歌曲,但我可以为你创作一个顺口溜来表达
这个概念:
儒道释,三教相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士农工商医,九流各有所长技。
士者文武双全,农者耕耘田园。
工人劳作兴国家,商人经营富民间。
医者救人无私心,卜巫律史千古传。
这个顺口溜歌曲以简洁的语言概括了三教九流的含义和各个阶
层的特点。
希望能够满足你的需求。
幼儿园三教一保实施指南
幼儿园三教一保实施指南幼儿园三教一保实施指南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幼儿教育的重要性越来越受到关注。
幼儿园作为孩子们最早接触教育的地方,承担着培养孩子各方面素质的重要责任。
为了保证幼儿园教育的质量,我撰写了这份幼儿园三教一保实施指南,旨在帮助园长和教师们更好地开展教育工作。
一、三教一保的含义1. 三教:指品德教育、智育教育和体育教育。
幼儿园应该注重培养孩子们的良好品德,培养健全的人格和价值观;注重智力开发,培养孩子们的创造力和思维能力;也要注重体育锻炼,促进孩子们的身体健康发展。
2. 一保:指幼儿园应该保证孩子们的安全。
幼儿园是孩子们离开家庭最早的地方,保证孩子们的安全至关重要。
幼儿园应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和演练,增加教师和保育员的安全意识等。
二、基于深度和广度的评估针对三教一保,我们进行深度和广度的评估,以确保我们的指南能够提供有价值且高质量的内容。
1. 深度评估:我们将对幼儿园的品德教育、智育教育、体育教育和安全保障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和评估。
通过调查问卷、观察和访谈等方法收集数据,分析幼儿园在这些方面的现状和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
2. 广度评估:我们将对多个幼儿园的实施情况进行广泛的调研和比较。
了解不同幼儿园在三教一保方面的做法和经验,汲取他们的优点和教训,以提供全面而有深度的指南。
三、由简入繁、由浅入深的探讨主题基于指南的实施需要,我将从简入繁、由浅入深地探讨以下几个主题:1. 如何培养幼儿的品德素养?- 强调教师的示范作用和榜样力量;- 开展多元化的品德教育活动;- 鼓励自主学习和自我反思。
2. 如何促进幼儿的智力开发?- 提供丰富多样的学习资源和环境;- 注重兴趣培养和实践操作;- 培养终身学习的习惯。
3. 如何增强幼儿的体育意识?- 定期组织体育运动和游戏活动;- 培养孩子们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 引导孩子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4. 如何保障幼儿的安全?- 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 定期进行安全演练和培训;- 提高幼儿园师生的安全意识。
三教理念概述
三教理念概述三教理念概述自古以来,中国就是一个多元文化共存的国家。
在中国,佛教、道教、儒教三教并存,这三教也对中国人的思想、文化和行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下面就让我们来概述一下这三教的理念。
儒教儒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核心思想是仁爱、礼仪、道德和家庭观念。
儒家强调个体与社会的关系,认为个体应该在社会中发挥其作用,同时也应该遵循社会规范和道德标准。
儒家还强调家庭观念,认为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位,家庭成员应该互相关爱和尊重。
在儒家看来,仁爱是最重要的品德。
仁爱不仅是一种道德规范,更是一种行为准则。
儒家认为,只有具备仁爱之心,才能真正做到以人为本,关心他人,才能实现社会和谐。
道教道教起源于中国古代,其核心思想是追求自然和谐和内心平静。
道教认为,人应该尽可能地与自然融为一体,追求内心的平静和自由。
在道教看来,内心的平静和自由是人类追求幸福的最高境界。
道教注重个体的修养和自我完善。
它提倡“无为而治”,即不要过分干预自然和社会事务。
道教认为,人们应该学会顺应自然规律,并通过修炼和内省来提高自己的境界。
佛教佛教起源于印度,后传入中国。
佛教强调人们应该摆脱痛苦和苦难,追求内心的平静和解脱。
在佛教看来,人类之所以会痛苦,是因为我们过于执着于物质世界和自我欲望。
佛教提倡“八正道”,即正确的信仰、意念、语言、行为、生计、精进、念和定力。
佛教认为,只有通过八正道的修行,才能摆脱痛苦和苦难,获得内心的平静和解脱。
总结三教虽然各有不同的理念和思想,但它们都强调个体与社会、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它们都认为,个体应该在社会中发挥其作用,并通过修炼和内省来提高自己的境界。
同时,它们也都强调了人们应该尊重他人、关爱他人,并追求内心的平静和自由。
这些理念和思想对中国人的思想、文化和行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三教起源——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
三教起源——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一、三教共同教祖-亚伯拉罕与其一神崇拜教的诞生历史上有这样一个人,他虽已离开人世间四千多年了,却从未消失;他的存在超越宗教、种族,曾经或是正在争斗不止的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均将他尊为教祖,而这三个宗教拥有达三十亿的信徒;他在犹太教与基督教经典中先叫亚伯兰,后遵神旨改为亚伯拉罕,而在伊斯兰教的《古兰经》中他叫易卜拉欣;他与他的长子在麦加修建的一间小屋成了全世界伊斯兰教徒顶礼膜拜的克尔白神庙,他在耶路撒冷的遗迹是中东心灵地震的震心,为冲突双方所竭力争夺;我们在谈到三教起源时不得不提到这个人,他---就是古希伯人亚伯拉罕。
亚伯拉罕据说出生于公元前两千年的乌尔城,乌尔城位于现在伊拉克境内幼发拉底河的南岸,始建于公元前五千年。
当时乌尔城是美索不达米亚的大都会,是幼发拉底河畔的港口城市,当时非常靠近波斯湾,但经过几千年来幼发拉底河与底格里斯河的冲积,海岸线向前推进了150公里,再加上连年动乱与过度开发城市逐渐衰败,遗址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才被发掘。
亚伯拉罕在此渡过了他的童年与少年时期,从他拥有相当文化而当时乌尔城居民很少识字的情况来看,他是在祭司或官员家里接受的教育,但最重要的一点是他曾受过苏美尔人文化的熏陶,《吉加美士史诗》中有关大洪水、伊甸园、偷吃不死草的蛇的记载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些印象他传给了他的后人,并最终反映在《圣经》里,史诗里的神仙老祖应是诺亚的最初原型。
乌尔城当时流行多神崇拜,每个人都有他自己的私人神祗,亚伯拉罕很可能曾信奉过当时乌尔城的主神---月神。
亚伯拉罕成年后与撒莱成婚,这对夫妇可算是西方历史上最著名的夫妇之一了,据<圣经>的记载他们都活过了120岁,这在当时是几乎不可能的,唯一可能的解释是亚伯拉罕与撒莱是那段时期所有希伯来人部落领袖与领袖夫人的统称,也就是说,他们不是两个人,而是不同的几代希伯来人部落领袖夫妇。
他们婚后一段时间亚伯拉罕的父亲他拉带着家人远离乌尔城开始了新的游牧生活,随行的有亚伯拉罕夫妇、亚伯拉罕兄弟哈兰的儿子罗得等人。
三教
〘三教〙儒教、道教、佛教〘九流〙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杂家、农家〘三皇〙伏羲、女娲、神农〘五帝〙太皞、炎帝、黄帝、少皞、颛顼〘三山〙安徽黄山、江西庐山、浙江雁荡山〘五岳〙〖中岳〗河南嵩山、〖东岳〗山东泰山、〖西岳〗陕西华山、〖南岳〗湖南衡山、〖北岳〗山西恒山〘五湖〙鄱阳湖〖江西〗、洞庭湖〖湖南〗、太湖〖江苏〗、洪泽湖〖江苏〗、巢湖〖安徽〗〘四海〙渤海、黄海、东海、南海〘三清〙元始天尊〖清微天玉清境〗、灵宝天尊〖禹余天上清境〗、道德天尊〖大赤天太清境〗〘四御〙昊天金阙无上至尊玉皇大帝、中天紫微北极大帝、勾陈上宫天后皇大帝、承天效法土皇地祗〘四大佛教名山〙浙江普陀山〖观音菩萨〗、山西五台山〖文殊菩萨〗、四川峨眉山〖普贤菩萨〗、安徽九华山〖地藏王菩萨〗〘四大道教名山〙湖北武当山、江西龙虎山、安徽齐云山、四川青城山〘五行〙金、木、水、火、土〘八卦〙乾〖天〗、坤〖地〗、震〖雷〗、巽〖风〗、坎〖水〗、离〖火〗、艮〖山〗、兑〖沼〗-〘十八罗汉〙布袋罗汉、长眉罗汉、芭蕉罗汉、沉思罗汉、伏虎罗汉、过江罗汉、欢喜罗汉、降龙罗汉、静坐罗汉、举钵罗汉、开心罗汉、看门罗汉、骑象罗汉、探手罗汉、托塔罗汉、挖耳罗汉、笑狮罗汉、坐鹿罗汉〘十八层地狱〙[第一层]泥犁地狱、[第二层]刀山地狱、[第三层]沸沙地狱、[第四层]沸屎地狱、[第五层]黑身地狱、[第六层]火车地狱、[第七层]镬汤地狱、[第八层]铁床地狱、[第九层]盖山地狱、[第十层]寒冰地狱、[第十一层]剥皮地狱、[第十二层]畜生地狱、[第十三层]刀兵地狱、[第十四层]铁磨地狱、[第十五层]寒冰地狱、[第十六层]铁册地狱、[第十七层]蛆虫地狱、[第十八层]烊铜地狱〘五脏〙心、肝、脾、肺、肾〘六腑〙胃、胆、三焦、膀胱、大肠、小肠〘四书〙《论语》、《中庸》、《大学》、《孟子》〘五经〙《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八股文〙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六子全书〙《老子》、《庄子》、《列子》、《荀子》、《扬子法言》、《文中子中说》〘汉字六书〙象形、指事、形声、会意、转注、假借〘书法九势〙落笔、转笔、藏峰、藏头、护尾、疾势、掠笔、涩势、横鳞竖勒〘竹林七贤〙嵇康、刘伶、阮籍、山涛、阮咸、向秀、王戎〘饮中八仙〙李白、贺知章、李适之、李琎、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蜀之八仙〙容成公、李耳、董促舒、张道陵、严君平、李八百、范长生、尔朱先生〘扬州八怪〙郑板桥、汪士慎、李鱓、黄慎、金农、高翔、李方鹰、罗聘〘北宋四大家〙黄庭坚、欧阳修、苏轼、王安石〘唐宋古文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十三经〙《易经》、《诗经》、《尚书》、《礼记》、《仪礼》、《公羊传》、《榖梁传》、《左传》、《孝经》、《论语》、《尔雅》、《孟子》〘四大民间传说〙《牛郎织女》、《孟姜女》、《梁山伯与祝英台》、《白蛇与许仙》〘四大文化遗产〙《明清档案》、《殷墟甲骨》、《居延汉简》、《敦煌经卷》〘元代四大戏剧〙关汉卿《窦娥冤》、王实甫《西厢记》、汤显祖《牡丹亭》、洪升《长生殿》〘晚清四大谴责小说〙李宝嘉《官场现形记》、吴沃尧《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刘鹗《老残游记》、曾朴《孽海花》〘六礼〙冠、婚、丧、祭、乡饮酒、相见〘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六义〙风、赋、比、兴、雅、颂〘十恶〙谋反、谋大逆、谋叛、谋恶逆、不道、大不敬、不孝、不睦、不义、内乱〘五彩〙青、黄、赤、白、黑〘五音〙宫、商、角、徵、羽〘七宝〙金、银、琉璃、珊瑚、砗磲、珍珠、玛瑙〘九宫〙正宫、中吕宫、南吕宫、仙吕宫、黄钟宫、大面调、双调、商调、越调〘七大艺术〙绘画、音乐、雕塑、戏剧、文学、建筑、电影〘四大名瓷窑〙河北的瓷州窑、浙江的龙泉窑、江西的景德镇窑、福建的德化窑〘四大名旦〙梅兰芳、程砚秋、尚小云、荀慧生〘八旗〙镶黄、正黄、镶白、正白、镶红、正红、镶蓝、正蓝〘八仙〙铁拐李、钟离权、张果老、吕洞宾、何仙姑、蓝采和、韩湘子、曹国舅〘七情〙喜、怒、哀、乐、爱、恶、欲〘五常〙仁、义、礼、智、信〘五伦〙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三姑〙尼姑、道姑、卦姑〘六婆〙牙婆、媒婆、师婆、虔婆、药婆、稳婆〘九属〙玄孙、曾孙、孙、子、身、父、祖父、曾祖父、高祖父〘五谷〙稻、黍、稷、麦、豆〘中国八大菜系〙四川菜、湖南菜、山东菜、江苏菜、浙江菜、广东菜、福建菜、安徽菜〘配药七方〙大方、小方、缓方、急方、奇方、偶方、复方〘五岭〙越城岭、都庞岭、萌诸岭、骑田岭、大庾岭〘四大名桥〙广济桥、赵州桥、洛阳桥、卢沟桥〘四大名园〙颐和园〖北京〗、避暑山庄〖河北承德〗、拙政园〖江苏苏州〗、留园〖江苏苏州〗-〘四大名刹〙灵岩寺〖山东长清〗、国清寺〖浙江天台〗、玉泉寺〖湖北江陵〗、栖霞寺〖江苏南京〗〘四大名楼〙岳阳楼〖湖南岳阳〗、黄鹤楼〖湖北武汉〗、滕王阁〖江西南昌〗、大观楼〖云南昆明〗〘四大名亭〙醉翁亭〖安徽滁县〗、陶然亭〖北京先农坛〗、爱晚亭〖湖南长沙〗、湖心亭〖杭州西湖〗〘四大古镇〙景德镇〖江西〗、佛山镇〖广东〗、汉口镇〖湖北〗、朱仙镇〖河南〗〘四大碑林〙西安碑林〖陕西西安〗、孔庙碑林〖山东曲阜〗、地震碑林〖四川西昌〗、南门碑林〖台湾高雄〗〘四大名塔〙嵩岳寺塔〖河南登封嵩岳寺〗、飞虹塔〖山西洪洞广胜寺〗、释迦塔〖山西应县佛宫寺〗、千寻塔〖云南大理崇圣寺〗〘四大石窟〙莫高窟〖甘肃敦煌〗、云岗石窟〖山西大同〗、龙门石窟〖河南洛阳〗、麦积山石窟〖甘肃天水〗〘四大书院〙白鹿洞书院〖江西庐山〗、岳麓书院〖湖南长沙〗、嵩阳书院〖河南嵩山〗、应天书院〖河南商丘〗〘四大名绣〙苏绣〖苏州〗、湘绣〖湖南〗、蜀绣〖四川〗、广绣〖广东〗〘四大名扇〙檀香扇〖江苏〗、火画扇〖广东〗、竹丝扇〖四川〗、绫绢扇〖浙江〗〘四大名花〙牡丹〖山东菏泽〗、水仙〖福建漳州〗、菊花〖浙江杭州〗、山茶〖云南昆明〗〘十大名茶〙西湖龙井〖浙江杭州西湖区〗、碧螺春〖江苏吴县太湖的洞庭山碧螺峰〗、信阳毛尖〖河南信阳车云山〗、君山银针〖湖南岳阳君山〗、六安瓜片〖安徽六安和金寨两县的齐云山〗、黄山毛峰〖安徽歙县黄山〗、祁门红茶〖安徽祁门县〗、都匀毛尖〖贵州都匀县〗、铁观音〖福建安溪县〗、武夷岩茶〖福建崇安县〗〘十二生肖〙〖中国〗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埃及〗牝牛、山羊、狮子、驴、蟹、蛇犬、猫、鳄、红鹤、猿、鹰〖法国〗摩羯、宝瓶、双鱼、白羊、金牛、双子、巨蟹、狮子、室女、天秤、天蝎、人马〖印度〗招杜罗神的鼠、毗羯罗神的牛、宫毗罗神的狮、伐折罗神的兔、迷立罗神的龙、安底罗神的蛇、安弥罗神的马、珊底罗神的羊、因达罗神的猴、波夷罗神的金翅鸟、摩虎罗神的狗、和真达罗神的猪,〘年龄称谓〙襁褓:未满周岁的婴儿孩提:指2——3岁的儿童垂髫:指幼年儿童(又叫“总角”)豆蔻:指女子十三岁及笄:指女子十五岁加冠:指男子二十岁(又“弱冠”)而立之年:指三十岁不惑之年:指四十岁知命之年:指五十岁(又“知天命”、“半百”)花甲之年:指六十岁古稀之年:指七十岁耄耋之年:指八、九十岁期颐之年:一百岁〘古代主要节日〙元日:正月初一,一年开始。
三教合一是哪个朝代
三教合一是哪个朝代
三教合一出现在元明朝代。
三教合一是指儒教、释教(佛教)、道教三个教派的融合。
对于此种现象,学者多以三教合一统而论之。
然而,从三教并立到三教合一,则有一个过程。
元明间“三教合一”,一词的出现可以说是三教间关系已经具有内质的演变。
以"三教"统称儒释道,始于北周时期,约公元6世纪中后,中国文化逐渐形成儒释道三足鼎立之势。
经过隋唐时期的三教讲论与融通,三教合流在北宋已经大致成型,明代以后则成社会主流思想。
儒家的主要功能当然是“治世”,它是一种治理国家的意识形态,,确立了中国传统社会的礼仪规范与典章制度。
道教的功能主要是“治身”,长生不老的神仙生活,中国人素来心向往之。
佛教的功能主要是“治心”,在消除烦恼的心性修养方面有着明显的优势。
从统合的角度看,“三教合一”的含义无疑要比“三教”更进一步。
关键在于对“合一”的理解。
如果将“合一”视作儒、道、佛三家的内在义理上,特别是在道德标准取向上走向融合的一种趋势。
何为三教九流
何为三教九流
所谓三教,即儒教、道教和佛教。
九流呢,是指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杂家和农家。
由于旧社会对人们扮演的职业角色视为高低贵贱,九流也就有了上中下三等之分。
上九流:一流佛祖,二流天,三流皇上,四流官,五流阁老,六宰相,七进八举九解元(进指进士、举指举人)。
中九流:一流秀才二流医,三流丹青四流皮,五流弹唱六流金,七僧八道九琴棋(丹青指画家,皮指皮影戏,金指卜卦算命先生)。
下九流:一流高台二流吹,三流马戏四流推,五流池子六搓背,七修八配九娼妓(高台指唱戏的,吹指吹鼓手,推指理发匠,修指修脚工.配指配种)。
论学校“三教”思想
论学校“三教”思想安顺经济技术开发区双阳中学杨甲胜学校教育中的“三教”指的是教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生活”。
学会做人,即学校德育工作,党的十八大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同样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中也把德放在了首位。
学会学习是智的培养,而智的培养关键是学校教学工作,而教学工作的根本不是传授知识,而是让学生学会学习、会求知。
我们之所以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做事,最根本的目标是为了更美好的生活,所以学会生活很重要,也体现了教育方针中德智体全面发展主体思想,作为学校教育者,如何落实好教育方针,落实好“三教”思想,成为教育人追求的目标。
一、教学生学会做人我们都知道做人一特别是做好人的重要性,《水浒》传中梁山头领宋江,文不及军师吴用,武不及107好汉中任何一个人,但他做人是成功的,因为他急公好义,乐于助人而得到了“及时雨”宋江的美称,所以我们经常用“宋江难结万人言”来形容宋江的做人处事。
同样,我们身边,我们最佩服的首先是一个人的人品和处事,一个做人成功的人,他的能量大家应该清楚,所以学校德育的关键是树立学生正确的人主观、价值观,教学生学会做人——做好人。
教学生学会做人,除了要把它作为学校培养人的首要目标外,还应把目标落到实处,如何落实呢?(一)打造好学校德育管理工作队伍学校为了落实抓好立德树人工作,在中小学都成立了少先队、团支部、德育处、政教处等组织管理实施部门,可见,我们已经开始重视德育工作,成立了专门的机构,制定专门的制度来开展学校德育工作,把德育工作成立专门的机构来实施,体现德育工作逐步走向专业化。
(二)德育工作离不开班主任的培养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具体落实者,班主任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我曾听说:“一个好校长是一所好学校”,但是现在我要说:“一个好的班主任就是一个好班”。
所以学校只有培养出许许多多的能干事、会干事、愿干事的班主任后,才能涌现许多好班。
所以学校应该制定班主任培养计划,落实班主任激励制度,制定班主任工作手册,抓实、抓牢班主任工作,才能把学校德育工作抓好。
儒、道、佛三家文化的区别
儒、道、佛三家文化的区别儒道佛三家文化的本质与区别三教文化属于中国传统文化,涉及儒、佛、道三家。
三家的学术内涵构成了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化历史。
三教合一,即儒、佛、道三教相互包容和相互融合,儒家最高称圣,佛家最高称佛,道家最高称仙。
圣、佛、仙皆由人成。
成者,非天生,而是修学的成果。
儒、佛、道文化是人类智慧的精神财富,是人类对主客体认识的知识结晶。
人类文明的历史发展,以及现代、未来的文明人类的前途,都与儒、佛、道传统文化密切相关。
继承、研究、融合、发展儒、佛、道的传统文化,是对人类文明的承前启后。
所谓“三教”,指的是儒、道、佛三家。
三教概念的发展,可以分几个阶段,魏晋南北朝是一个阶段,唐宋是一个阶段,元明清是一个阶段。
最初的阶段里,虽然有三教的连称,不过彼此是独立的,当然相互间都有影响,儒、道、佛三者之所以相提并论,则是偏重于它们社会功能的互补。
中间的阶段是一个过渡的阶段,主要在于彼此内在意识上的流通融合,逐步变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但就其主流而言,依然各树一帜。
只有最后的阶段才出现真正宗教形态上的三教合一。
其中,第二阶段是在继续第一阶段三教功能互补的基础上更添新内容,第三阶段亦是在前二个阶段的底子上再演化出来“三教合一”的新成份,这也反映了三教合流的趋势越来越大。
1、儒家创始人:孔子代表人物:孟子、荀子。
作品:《论语》、《孟子》、《荀子》。
主要思想:仁政,民贵君轻;性善论;义利观,先义后利。
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是仁和礼。
①仁:对于缓和阶级矛盾,调整人际关系,稳定社会秩序具有积极的作用,对现代所提倡的人本理念也具有借鉴作用,其改良政治的主张,也体现了与时代同步的精神。
②礼:带有承认等级和阶级剥削、压制人民斗争的消极性,以后的历代统治者都把它作为进行阶级压迫的思想工具。
2、道家创始人:老子,代表人物:庄子道家学说形成于先秦时期,与儒家文化互相激荡,相辅相成一起成为中国古代文化的思想脊柱,道家学说是以道为最高哲学范畴、道是世界的最高实体,道既是宇宙万物的本原,也是宇宙万物赖以生存的依据。
三教一体教学体系
三教一体教学体系三教一体教学体系是一种综合性的教育体系,它包括了儒家教育、佛家教育和道家教育三个部分,以及它们相互融合的整体。
这种教学体系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影响力,不仅深刻地影响了中国古代教育的发展,也对现代教育理论与实践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首先,儒家教育是三教一体教学体系的核心部分。
儒家教育强调人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注重道德伦理的教导和培养。
在儒家教育中,学生不仅要学习各种学科知识,还要注重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的全面发展。
儒家的教育思想强调“教育为本”,即教育的重要性,认为只有通过教育才能充分发挥人的潜能,塑造人格,实现个人和社会的发展。
其次,佛家教育在三教一体教学体系中起到了重要的补充作用。
佛家教育强调人的超越和解脱,追求人生的真谛。
佛家教育培养学生的智慧、慈悲和善良的品质,以及对人生的正确认识和理解。
佛家的教育思想强调“慈悲为本”,即通过培养学生的慈悲心,使其能够关爱他人,以及对自己和他人的苦难有所体会和理解。
最后,道家教育在三教一体教学体系中具有独特的地位。
道家教育强调自然和谐、无为而治,注重个体的自由和人性的发展。
道家教育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创造力和自主性,以及对自然和社会的关注和理解。
道家的教育思想强调“自然为本”,即教育过程应当尊重和顺应学生的自然成长规律,帮助学生发展自己的独特才能和个性。
综上所述,三教一体教学体系是一种综合性的教育体系,它融合了儒家教育、佛家教育和道家教育三个部分。
这种教学体系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和影响力,对中国古代教育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它通过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智慧和创造力,促进个人和社会的全面发展。
在现代教育中,我们可以借鉴三教一体教学体系的思想和方法,将其与现代教育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培养具有综合素养和人文精神的学生做出更大的贡献。
三教九流的各种诠解
三教九流在民间的说法三教:佛教、道教、儒教。
九流:上九流:一流佛祖二流仙三流皇帝四流官五流烧锅六流当七商八客九种田中九流:一流举子二流医三流风水四流批五流丹青六流相七僧八道九琴棋下九流:一流巫二流娼儒家创始人孔子三流大神四流帮五剃头六吹手七戏子八叫花子九卖糖不过,这是民间口头传诵,不以为据,如著书,还当再须查证。
三教九流的意义曾经是颇为高雅的“三教”的说法起自三国时代,指的是儒教、释教、道教三种教派。
河南嵩阳书院里有一尊三神像,在一个头上雕出了孔子、老子和释迦牟尼的面孔。
儒教,孔子所创,并非宗教,而汉儒为了抬高孔子的地位,把儒家学说渲染的像宗教一样,就被人们看做宗教了,自汉朝至“五四运动”前,一直在中国文化界及思想界占重要地位。
孟子、董仲舒是著名的代表人物。
释(佛)教,指东汉时传入我国的佛教,以其为印度释迦牟尼所创而简称为释。
道教,以先秦老子“道”的学说为中心的学术流派。
庄子继承和发展了老子的思想,被称为“道德家”,老子哲学思想,具有朴素辩证法的思想。
汉代道教尊奉老子为道教的始祖,东汉时创立的一种宗教,讲究炼丹修道,寻求长生不老之法。
“九流”的说法,最早见于《汉书·艺文志》,指的是春秋战国时代的儒家、墨家、道家、法家、名家、杂家、农家、阴阳家、纵横家等学术流派。
后来,人们把宗教、学术中的各种流派统称之为"三教九流"。
随着时间的推移,有时人们又把它作为贬义词,泛指那些在江湖上从事各种行当的人。
阴阳家:战国时提倡阴阳五行之说的一个学派,代表人物是齐国的邹衍。
法家:战国时主张法治的重要学派。
源于春秋时的管仲、子产,代表人物是战国时的商鞅、申不害,韩非是法家的集大成者。
名家:是战国时的学派,一名“辩者”,是古代的逻辑学。
代表人物公孙龙。
墨家:是战国时的学派,提倡“非攻(反对非正义的战道教祖师老子争)”、“节用”、“节葬”等。
创始人是墨翟。
纵横家:战国时从事政治外交活动的策士中有“合纵派”和“连横派”。
了解三教九流的含义,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
了解三教九流的含义,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古代指儒教、道教,释教为“三教”;儒、道、墨、法、名、杂、农、阴阳、纵横九家为“九流”。
后来泛指宗教、学术中各种流派。
儒家:又称儒教《汉书·艺文志》列为“九流”之一。
由孔子创立,并被汉以后封建统治阶级奉为正宗的叫个学派。
孔子(公元前551年——前479年)名丘,因排行第二,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南)人。
春秋末期大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
先世为宋国贵族,尊祖时迁居鲁国,父叔梁纥作过鲁国陬邑大夫。
孔子自称:“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
早年业儒(为贵族相礼,作吹鼓手之类),又为委吏(管理粮草)和乘田吏(管理畜牧)。
少时以知“礼”出名,相传曾问礼于老聃(老子)。
官任至鲁国司空、司寇,并代行相事,但时间不久。
相传鲁定公十四年孔子为司寇时,以五恶(心违而险、行辟而坚,声违而辨,记丑而博,顺非而泽)罪名乱政而诛少正卯。
后周游列国,未被重用,聚徒讲学,有弟子三千,知名者七十二人。
晚年删诗书,修春秋,订礼乐,建立儒学体系。
孔子的思想言行由其门徒所记录和整理的《论语》一书保存下来。
儒家学说的主要思想和特点是“祖述尧舜,宪章(效法)文武,克己复礼”。
崇“礼乐”,尚“仁义”,始“正名”,重“亲亲尊尊之恩,行忠恕中庸之道”。
在政治上主张“德治”、“仁政”,重视“礼义”教化;奉行德刑兼施,以刑辅德的方针。
战国时期,儒家分裂为八派,以孟子和荀子为代表的两派影响最大。
特别是孟子一派,宋以后被看作孔子嫡传,儒家正宗。
儒家在先秦虽称显学(著名学派),但未高出其他学派之上。
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后,在两千余年的封建社会里(除极短时期以外)一直被封建统治阶级奉为统治思想,处于正宗地位;哲学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斗争是在儒家内部进行的。
从西汉董仲舒、唐韩愈,北宋程颢、程颐,南宋朱熹,陆九渊,明王守仁等人主要是继承和发展了孟子的唯心主义传说;从东汉王充、唐柳宗元,刘禹锡、北宋张载、南宋陈亮、叶适、明王廷相、明清之际王夫之(船山)、清载震等人主要继承和发展了荀子的唯物主义传统,两翼对孔子则各取所需,共尊孔子为圣人。
三教改革概念的界定
三教改革概念的界定《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了“三教”(教师、教材、教法)改革的任务。
“三教”改革中,教师是根本,教材是基础,教法是途径,它们形成了一个闭环的整体,解决教学系统中“谁来教、教什么、如何教”的问题。
其落脚点是培养适应行业企业需求的复合型、创新型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目的是提升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这也是“双高计划”建设中“打造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高地”的首要任务。
高职院校在进行“三教”改革时,应把握好整体观、目的性、方法论这三个核心问题。
“三教”改革是不可割裂的系统工程,须统筹规划。
谈“三教”改革,一定要以课程建设为统领,课程建设是“三教”改革的集成点。
必须认识到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教育类型,如果在课程上没有得到体现,职业教育的类型就不可能体现出来。
因此只有持续推进课程体系改革,才能及时将行业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作为内容模块,融入到教材中去,才能满足职业教育的需求。
在“双高计划”建设背景下,我们需要重新审视全校性的公共课如何开设,专业群的公共课如何与专业课程相融合,专业核心课程如何进一步完善工作过程系统化的重构。
如果在课程层面,还是以前的学科体系结构,可想而知“三教”改革是不可能到位的。
因此,在“双高计划”建设中,只有将“三教”改革置于学校课程体系整体改革的背景下才有价值。
“三教”改革的目的是提升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职业教育作为就业教育,一定要提升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培养学生对岗位的职业胜任力,在这个基础上再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和全面发展的能力。
其提出背景,一是我国的产业从中低端向中高端延伸,职业教育必须要为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中高端技能型人才;二是生产方式的巨大变革,从福特制的单一琐碎的流水线生产模式向复合化、集成化、绿色制造、柔性定制等方向转变;三是复合型的岗位日渐增多,如中国铁路总公司在基层站段改革中,已然新设了“铁路综合维修工”这样的新职业,因此确定复合型、创新型的培养目标就显得尤为重要。
三教的名词解释
三教的名词解释三教,是指儒教、道教和佛教这三个主要的宗教体系,也被合称为中国传统宗教。
这三教在中国历史上产生、发展并交相影响,深刻地塑造了中国文化和社会价值观。
本文将对三教进行名词解释,探究它们的内涵和特点。
儒教,又称儒学或儒门,是中国最为古老、最有影响力的思想体系之一。
儒教的核心思想是儒家的仁爱之道,即关注人间世事,注重个人修养和社会伦理。
儒家强调家庭、社会和国家的秩序与和谐,崇尚礼仪、孝悌、忠信等道德观念。
儒家思想的代表性人物有孔子、孟子等。
在中国传统社会中,儒教一直以来都被奉为主流信仰和道德规范。
道教,源于老子的思想,它主张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追求无为而治的理念。
道家的核心价值观是自然、道德、无为和长生。
道教注重修炼身心,通过静坐、冥想等方法追寻道的境界,以达到个体的修养和内心的宁静。
它有许多典籍,其中最重要的是《道德经》和《黄帝内经》。
在中国文化中,道教的影响深远,不仅对哲学、艺术和文学产生了重要影响,还影响了医药、养生和卜卦等方面。
佛教,又称释教或佛门,起源于印度,通过传播和发展成为中国及其他亚洲国家的重要宗教之一。
佛教的核心思想是“诸行无常,诸法无我”,即一切事物都是无常和无我的。
佛教强调解脱和觉悟,通过修行和慈悲心实现个人的自我超越和心灵的解脱。
佛教有广泛的教义和修行方法,其中最重要的是四谛、八正道和十禅那。
佛教文化对中国影响巨大,不仅影响了哲学、宗教和艺术,还对社会伦理和人类生活方式产生了深远影响。
在中国历史上,儒教、道教和佛教长期以来相互融合、共同影响,形成了独特的宗教文化。
这三教既有相互竞争,又有相互吸纳、融合的历史过程。
儒教在政治和社会中发挥重要影响,道教注重个人修行和养生,佛教强调灵性解脱和慈悲心,它们相互之间互补、合作,形成了中国传统宗教的多元共生格局。
然而,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与文化交流的深入,中国的宗教状况发生了变化。
虽然仍然存在大量的信仰者和宗教活动,但随着科学、技术和理性思维的普及,逐渐产生了对传统宗教知识和价值观的质疑。
古代职业——三教九流
太守:你们知道我的快乐吗 给力指数 ★★★★ 代表人物杜牧欧阳修
欧阳修
古代的各种官职中,太守一职是很“给力” 的。它在历朝历代的称呼有些不一样,比如又 叫刺史,又叫知州,又叫知府。它相当于今天 地级市的市长,构成了统治的主体骨架。在那 些歌舞升平的年代,太守往往成为风花雪月的 代名词,看看中国的文人,有如此多的人都做 过太守,你就会明白这一点:王昌龄、韩愈、 柳宗元、杜牧、欧阳修、苏轼、陆游…… 这些愉快的太守们在任时,大抵境内安宁, 于是就干些重修岳阳楼呀或是登临醉翁亭之类 的雅事。一方面,他们是文人,占有重要的话 语权;另一方面,太守的职位虽然不是太高, 但也不是小吏可比,人生的各种欲望几乎都能 得到很好的调理。
教书先生:孩子们,上课啦 给力指数 ★★★★ 代表人物孔子
孔子在只有贵族子弟才能入学的时代, 首创私塾,并且用有教无类的办学方针吸引 了广大劳动人民的子弟入学,这使得他从教 书先生一跃而成为教育家。 孔子的教学方法着实令后人艳羡。孔子 坐在老家曲阜的杏林里,学生们围着他团团 坐定,孔老师清清嗓子就可以流畅地讲上两 个时辰。其他时候,他则用事先设计好的各 种问题,逐一考问他的弟子们。到了后来, 他干脆带着弟子们坐着牛车周游列国,读万 卷书,行万里路,人生的各种问题想必将在 这种壮游与讲学中得到合理的处置与解答。
中国古代的职业
“三教”指的是:儒家、道教和佛教。
“九流”指的是:儒教、道家、法家、 名家、墨家、阴阳家、纵横家、杂家、 农家。 “九流”又分为“上九流”、“中九流” 和“下九流”。
上九流
:
一流佛祖(释迦牟尼)二流仙(元始天尊、 太上老君、八仙等等)三流皇帝(真龙天 子、封建帝王)四流官(大小官吏)五流 烧锅(酒厂,封建时代曾是最大厂家)六 流当(当铺)七商(商贾)八客(庄园主) 九庄田(农夫)。
中国古代三教九流
中国古代三教九流
三教,中国三大传统宗教:儒(即儒教)佛(即佛教)道(即道教)九流,在《汉书?艺文志》分别指: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杂家、农家。
九流可细分为上九流、中九流和下九流,但却有不一的说法。
上九流
帝王、圣贤、隐士、童仙、文人、武士、农、工、商
佛祖、天、皇上、官、阁老、宰相、进、举、解元
佛祖、仙、皇帝、官、斗官、秤、工、商、庄田
佛祖、仙、皇帝、官、烧锅、当、商、客、庄田
中九流
举子、医生、相命、丹青、书生、琴棋、僧、道、尼
秀才、医、丹青、皮(皮影)、弹唱、金(卜卦算命)、僧、道、棋琴
举子、医、风水、批、丹青、画、僧、道、琴棋
举子、医、风水、批、丹青、相、僧、道、琴棋
下九流。
三教论衡与唐代俗讲
三教论衡与唐代俗讲一、三教论衡的概述“三教”指的是儒、道、佛三种思想体系。
三教论衡是指在唐代时期,儒、道、佛三教思想互相比较、交流、融合,形成了一种新的理论思潮。
这一思潮主要是由唐代一些著名的思想家所倡导的,如韩愈、柳宗元、吕思勉、黄庭坚等人。
他们认为,三教虽然各有不同的教义,但在一些核心问题上却有着相通之处。
因此,推崇的是三教之间相互博采、互相借鉴、相互补足,并以此为基础,进一步推进和完善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
二、三教论衡的思想内涵三教论衡强调儒、道、佛三教在宗教、哲学和文学等多个方面的交流与融合,共性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道德伦理方面儒家强调的中庸之道,佛教倡导的般若波罗蜜多思想,道家追求的自然无为,三教论衡则是将这些思想融合,强调“止于至善,化于至美”。
在道德伦理上,三教论衡教义则可以用一个简单明了的词语来描述——“仁义道”。
2. 宇宙观方面三教都有自己的宇宙观,例如:儒家认为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佛教认为法界无量,众生皆佛;道家则认为天地之始,一泉化海。
三教论衡则认为,宇宙是由万物和万事构成,万物万事彼此依存,世界因果轮回。
这种宇宙观在唐代也得到了诗歌和绘画等艺术方面的表达。
3. 技艺天地方面在技艺天地方面,三教论衡也有其独特的思想。
三教论衡认为,各种技艺(绘画、书法、音乐、舞蹈等)是有其独立的内在规律的,而这些规律正源于天地自然。
因此,在技艺的创造过程中应当充分发扬自然之美和道德之风。
三、唐代俗讲的概述唐代俗讲指的是唐代时期一些广为流传的民间故事、笑话、谚语等民俗文化。
这些文化内容一般较为生动、形象,既反映时代背景,又反应了当时人们的思想和情感。
唐代俗讲分为“左传”、“右传”两类,其中“左传”指真实的历史故事,而“右传”则指创意性的虚构故事。
唐代经济、文化水平较发达,因此在这个时期,民间文化得到了尤为繁荣的发展。
四、三教论衡与唐代俗讲的关系三教论衡与唐代俗讲是在唐代时期同期出现的两个文化现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教
西汉《白虎通·三教》中说:“教所以三何?法天、地、人,内忠、外敬、文饰之,故三而备之。
”汉代儒学家认为夏代崇尚忠,商代崇尚敬,周代崇尚文,他们把夏、商、周三代所崇尚的忠、敬、文这些道德规范与礼仪文饰,总称为“三教”。
这是关于“三教最早的说法”。
东汉初年,佛教传入中国,与本土儒教、道教发生论战。
公元573年,北周武帝亲自召集百官及沙门道士等“辨释三教后”问题,最后作出了“儒教在先,道教次之,佛教在后”的结论。
从此后人说三教通常即为儒、释、道。
九流
在《汉书·艺文志》分别指: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
三教九流在民间的说法
三教:佛教、道教、儒教。
九流:上九流:一流佛祖二流仙三流皇帝四流官五流烧锅六流当七商八客九种田中九流:一流举子二流医三流风水四流批五流丹青六流相七僧八道九琴棋
下九流:一流巫二流娼儒家创始人孔子
三流大神四流帮五剃头六吹手七戏子八叫花子九卖糖
1.何谓三教九流?
解答:一、三教指儒、佛、道三教。
见三教条。
九流指先秦至汉初的九大学术流派。
见九流条。
三教九流指各种学术流派。
元˙王实甫˙西厢记˙第四本˙第二折:一个通彻三教九流,一个晓尽描
鸾刺绣。
后亦用于指社会上各种行业或各色人物。
镜花缘˙第九十九回:细细看去,士农工商,三教九流,无一不有。
亦作九流三教。
资料来源:教育部国语辞典
二、“三教九流”是人们经常遇到的词语,但对其所包含的内容能完整表达出来的却不多。
所谓“三教九流”,是指旧中国对人的地位和职业划分的等级。
根据相关资料解释,其具体内容为:三教:指儒教、道教和佛教。
《北史·周高祖记》载:周武帝建德二年“十二月癸巳,集群官及沙门道士等,帝升高座,辨释三教先后。
以儒教为先,道教次之,佛教为后”。
九流:指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杂家、农家。
九流按传统分法又可分为上九流、中九流和下九流。
上九流:一流佛祖二流天,三流皇上四流官,五流阁老六宰相,七进(进士)八举(举人)九解元。
中九流:一流秀才二流医,三流丹青(画家)四流皮(皮影),五流弹唱六流金(卜卦算命),七僧八道九棋琴。
下九流:一流高台二流吹,三流马戏四流推,五流池子六搓背,七修八配九娼妓。
三、“三教九流”一般都理解为古代职业的名称,并认为这是泛指旧时下层社会闯荡江湖从事各种行业的人。
古代白话小说中的“三教九流”,往往含有贬义。
“三教”指的是儒教、佛教、道教。
“九流”,指先秦的九个学术流派,见于《汉书·艺文志》。
这九个学派是指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杂家、农家。
“九流”分为“上九流”、“中九流”、“下九流”。
“上九流”是:帝王、圣贤、隐士、童仙、文人、武士、农、工、商。
“中九流”是:举子、医生、相命、
丹青(卖画人)、书生、琴棋、僧、道、尼。
“下九流”是:师爷、衙差、升秤(秤手)、媒婆、走卒、时妖(拐骗及巫婆)、盗、窃、娼。
2.
(佛光教科书)第十册宗教概说(1-20) 第十五课佛教对三教九流的看法儒、释、道并称为三教的说法,由来已久。
释教即指佛教,为释迦牟尼佛的教法。
儒教其实即指孔、孟重伦理、礼治等儒家的教化而言。
道教则是以贵生为主旨,含括以丹鼎、斋醮、符箓、积善、经戒为道法的各道派之教。
儒、道属于中国本土文化,佛教则传自印度,因此,三教不论在教义思想或信仰仪礼方面,多有差异。
但是,三教在中国流传的过程中,由于相互影响,继而产生三教合流之说。
九流之说根据《汉书?艺文志》所记载,一曰儒家流、二曰道家流、三曰墨家流、四曰法家流、五曰名家流、六曰阴阳家流、七曰纵横家流、八曰杂家流、九曰农家流。
是春秋战国时代,诸子百家中重要的学说流派。
九流各有所长。
儒家的孔孟中心思想着重于「仁」,强调三纲五常,四维八德,学习六艺,堪称为知识分子。
老庄道家之学,「以道为理,以德为体,以常为宗,以无为本,充其极致,乃至于无所不为」。
老子力主返璞归真,顺乎自然。
墨家的创始人为墨翟,主张「兼相爱,交相利」,以自苦利人为神圣,重视勇士的精神,即令赴汤蹈火,在所不惜,末流遂演变为游侠帮派。
法家主张积极变法以富国强兵,通过严刑峻法使万民承顺。
李悝、商鞅、慎到、申不害、韩非皆为其中翘楚,此家学说对秦始皇统一六国的过程中发挥了极大的作用,但由于严苛的暴政也引起人民强烈的反
弹。
名家是专研「名实」关系的学术派别,偏好辩说理论,对逻辑学的思惟方式饶有贡献,惠施、公孙龙等专研解析名相,不过其中含有混淆辩证的矛盾观念。
阴阳家以土、木、金、火、水五行相胜之理来解释朝代兴衰,预言未来变化,创始人邹衍提出「五德终始」之说,虽然引起争霸天下的诸侯好奇,但是最终成为谶纬迷信。
纵横家有如现代的外交专家,当时游说于战国诸侯之间的苏秦和张仪,采取的「合纵对抗」及「连横和解」政策,即大大影响战国七雄与秦始皇的决策。
杂家试图「兼儒、墨,合名、法」,综合诸家思想而理出一套治国方术,以秦朝吕不韦为代表人。
农家为农业生产技术专家,致力于「播百谷,勤农桑,以足衣足食」。
创始人许行还倡导「君臣并耕」。
九流各具特色,皆因当时社会所需而衍生,然因时代的变迁,至今除儒、道二家仍然屹立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前列外,其余大多于春秋战国时代后就渐渐没落了。
但是,若以现代观点来看「三教九流」,发现它们仍旧融于社会的各个领域,如:教育学说、法律典制、政治理论、外交公关、逻辑演算、民俗节庆、帮派教会、卜卦算命、心理谘商、农业知识等各行各业中。
先秦的「九流」对中国社会的发展,的确有着启发带动的贡献,它汇集先民智慧经验的大成,是传统文化的宝贵遗产。
儒、释、道三教历经时代文化的融会后,修行的立论,济世的宗旨,难免会有相互比附之处。
比如:儒说「正心」,释说「明心」,道说「炼心」;儒以「治世」,释以「治心」,道以「治身」;儒近「人道」,释近「佛道」,道近「天道」;儒曰「独善其身,兼济天下」,佛曰「上求菩提,下化众生」,道曰「清净守心,无为而治」等。
不过,仔细的探本溯源,三教说理的浅
深,陈义的归趣,还是迥然不同。
儒教说:「未知生,焉知死。
」举凡有关宇宙来源、神秘现象、生死问题皆置之不理,一切顺天由命。
道教则以「一气化三清」的理念,将宇宙的生成与神仙思想结合,并认为天地万物皆由三清尊神所化,这是唯物思想的体现。
佛教则揭橥「缘起性空」之理,以解答宇宙成、住、坏、空的因缘观,并以善恶因果、三界轮回的学说,打破人们对生死的迷惑。
佛教的教义圆融无碍,使佛教能跻身于儒道九流之中,而能久远流传。
现今的「三教九流」已脱胎换骨融入社会上的各种行业中,形成崭新的风貌。
更由于科技文明的日新月异,新的行业不断的出现,已非昔日的三百六十五行可以涵盖得尽。
新的行业无奇不有,然好坏、正邪杂然纷陈,因此,应以佛教的正见、正命来辨别正邪,只要合乎因果业报、五戒十善等清净律仪,能自我要求、自我净化及发起自利利他的菩萨心肠,则传统的「三教九流」,现代的「百家争鸣」,都能在善美戒法的规范之下,使社会更祥和安定,
世界更趋于清净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