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疏水材料的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中国在超疏水材料研究方面的进展

中国在超疏水材料研究方面的进展

中国在超疏水材料研究方面的进展分子一班 张雷 3013207391Abstract :摘要:具有超疏水性、超双疏性等的微纳复合材料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国民生产各个部门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因而也引起科学界的广泛关注。

由于固体表面的浸润性决定于其表面的化学组成和表面形貌,因此通过改变固体的表面自由能和表面形貌可以实现对固体材料表面浸润性控制。

近些年来,这方面的研究吸引了许多科学家和课题组的注意。

可以说,超疏水、超双疏材料的制备正成为一个研究的热点问题。

本文在查阅有关文献的基础上,分析中国在超疏水、超双疏材料制备方面的进展。

关键词:超疏水、超双疏、表面改性、润湿性1、背景:表面润湿性是指液体(通常为水)在固体材料表面的铺展能力。

它是固体表面的重要性质之一, 许多物理化学过程,如吸附、润滑、黏合、分散和摩擦等均与表面的润湿性密切相关1。

研究表明, 固体表面的润湿性是由其化学组成和微观几何结构共同决的, 定外场如光、电、磁、热等对固体表面的润湿性也有很大的影响2。

固体表面的润湿性通常用水滴在其表面上形成的接触角来衡量, 接触角小于9 0°的表面称为亲水表面,大于9 0°的表面称为疏水表面, 而超疏水固体表面是指与水的接触角为1 5 0°以上的表面。

自然界中存在很多超疏水表面, 最典型的如以荷叶为代表的多种植物叶子表面(荷叶效应Lotus-effect)、蝴蝶等鳞翅目昆虫的翅膀以及水鸟的羽毛等3。

受这些自然界中现象的启发,许多课题组都开展了超疏水材料制备方面的研究。

2、超疏水材料制备方法分类:2.1 模板法:江雷课题组组报道了一种以多孔氧化铝为模板制备超疏水材料的方法2。

具体是将一定孔径的氧化铝模板覆盖在聚碳酸酯(PC)膜上,然后加热PC膜将其溶化并将其压入模板的孔内,最后除去模板即可得到纳米棒状的阵列结构。

将模板制备成圆筒状重复上述过程可以得到大面积的阵列PC纳米棒。

2.2气相沉积法(CVD)气相沉积法(CVD)是一种制备微米、纳米结构的有效方法4,因此在近年来在材料学和其它领域获得广泛应用。

超疏水涂层材料的制备及应用研究

超疏水涂层材料的制备及应用研究

超疏水涂层材料的制备及应用研究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疏水性材料逐渐成为各个领域的研究热点。

特别是在材料科学和工程领域,疏水性材料的研究与应用受到广泛关注。

超疏水涂层材料是一种疏水性材料,能够在水面形成极为完美的水珠,被广泛用于自清洁、防水、污染防治等领域。

本文将探讨超疏水涂层材料的制备方法和应用研究情况。

一、超疏水涂层材料的制备方法超疏水涂层材料是利用材料表面形态和化学结构对水珠和污染物的吸附性能进行调控,在表面形态和化学结构上进行优化来实现水珠翻滚的目的。

目前较为流行的制备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自组装法自组装法是将具有疏水性的有机物分子或金属氧化物纳米粒子通过自组装作用构筑在基底表面上,形成规整、有序排列的纳米结构而实现疏水性材料的制备。

自组装法的优点是制备简单,成本低廉,而且可以通过控制自组装过程来调整材料表面的化学结构和形态,进一步提高其疏水性能,但是,自组装法制备的材料存在稳定性和易剥落的问题。

2.溶胶-凝胶法溶胶-凝胶法是将一种溶胶溶解在一定比例的溶剂中,形成溶液,利用激发剂或热处理等方法将其凝胶化,形成含有大量孔隙和界面的凝胶体。

在凝胶体中加入具有疏水性的有机物分子或金属氧化物纳米粒子,通过热处理或光照等方法形成超疏水涂层材料。

溶胶-凝胶法制备的材料具有高度的疏水性和化学稳定性,在光学和电子器件、油墨、医疗设备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

3.化学还原法化学还原法是将含有镀银颗粒的材料与还原剂反应,使银颗粒还原成纳米级别的银质,形成一个超疏水的涂层。

化学还原法制备的材料具有很好的化学稳定性和可用性,可以在电子设备、生物医药、防水等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

二、超疏水涂层材料的应用研究超疏水涂层材料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下面我们将从自清洁、防水、污染防治等角度来具体探讨其应用研究情况。

1.自清洁超疏水涂层材料能够形成极为完美的水珠,水滴沿材料表面滚落时,可以带走表面的污染物,从而实现自清洁功能。

超疏水涂层材料的自清洁功能在玻璃、建筑材料、塑料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超疏水材料的研究进展

超疏水材料的研究进展

捷的合成方法制备出有机/无机树莓状结构的微球。

分别采用乳液聚合法和分散聚合法制备出粒径为微米级和纳米级左右的PS 高精度微球。

为制备出微球的阶层结构,可采用简单物理混合的方法,经过疏水化处理后的微球,可将其用于铜网的表面修饰,发现可以得到相同的高效油水分离特性的铜网,呈现出超疏水优良的特性。

1.3 绿色无氟超疏水材料郗盼毅等[4]用模板法通过模板“镜像”效应,以新鲜荷叶为模板,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为密封材料,使天然的竹材表面呈现出微纳米层次的乳头状凸起结构;涂覆法是将样品完全浸入含有低表面能材料的化学溶液中,然后进行干燥固化成型;电放技术是用聚合物溶液在电场库仑力的作用下被极度拉伸的情况下形成喷射出高速细流,随后落在基板上形成微/纳米纤维膜。

2 超疏水材料的应用在各个领域,超疏水材料的应用不仅相当广泛而且有极大的进展。

因其优异的超疏水性而具备防腐蚀、自清洁、防覆冰的性能,广泛运用于各个邻域,其中包括对金属材料、纺织材料、木材材料、生物组织、口腔医学等,由此可见超疏水材料有着巨大的发展前景和商业潜力[2]。

2.1 金属材料领域的应用利用超疏水材料的防腐蚀特性,可将超疏水材料作为金属涂层保护金属。

SULTONZODA Firdavs 等[5]用硬脂酸乙醇溶液处理后,铝合金表面获得了铝与水在60 ℃下反应形成的纳米-微米二级粗结构。

另外,硬脂酸在铝合金的表面上具有长的键合分支,从0 引言超疏水材料是一种新型材料,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用于在金属材料领域则具有保护作用,起到了耐腐蚀的效果。

实验证明经过加工该材料也能起到自清洁及耐磨的能力。

随着超疏水材料应用的增加,所面临的问题也在变多,其稳定性成了该材料发展的研究之重。

1 超疏水材料的简介超疏水虽然是一种新型材料,但在自然界中,许多植物叶表面、鸟禽羽毛都具有超疏水性的特点,如蜻蜓的翅膀、池塘的荷叶等[1]。

目前超疏水材料分为两大类:天然和人工合成。

天然的超疏水材料大多来源于自然界的动植物,具有良好的相适应性并且易降解,具有亲水基团,对环境友好。

超疏水材料研究进展PPT

超疏水材料研究进展PPT

Sun 等课题组成员为了获取具有荷叶结 构的超疏水表面, 在聚二甲基硅氧烷表面 进行模板法得到了具有荷叶结构的凹模板, 再使用该凹模板得到具有与荷叶表面结构 类似的凸模板, 在扫描电镜下看到了具有 粗糙结构的表面,展现了良好的超疏水性 能。
Manhui Sun,et al.Artificial Lotus Leaf by NanocastingLangmuir, Vol. 21, No. 19, 2005 8979.
J. Mater. Chem. A, 2018, 6, 9049–9056
三、光催化超疏水材料研究进展
一、研究背景
Wenzel 模型
cosɵW =rcosɵe
式中,θW为表观接触角,(°);θY为理想表面 的本征接触角,(°);λ 表示粗糙度因子,是 真实固液界面接触面积与表观固液界面接触面 积的比值,λ≥1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Cassie模型
cosɵc =f1cosɵ1 + f2cosɵ2
将表面组成分量加入方程中式中,f1和 f2分别 为复合表面中固相与气相的表面积分数,%; θ1和θ2分别为它们的接触角
一、研究背景
Young方程——理想、平滑的固体表面
cosɵ =(γ -γ )/ γ
sg ls lg 式中,γsg、γsl、γlg分别表示固气、固液以及液气之间的界 面张力,N/m
Θ < 90°,表现出亲水的性质, Θ > 90°,表现出疏水的性质
Young Equation
Young方程解释了接触角 和表面能的关系
通过双层涂层制备长期耐用的超疏水和(同时)抗
反射表面,该双层涂层包含部分嵌入通过溶胶生产的有 机二氧化硅粘合剂基质中的三甲基硅氧烷(TMS)表面 功能化的二氧化硅纳米颗粒-凝胶过程。首先将致密且均 匀的有机硅胶层涂覆到玻璃基板上,然后在其上沉积三 甲基硅烷化的纳米球基超疏水层。在热固化之后,两层 变成整体膜,并且疏水性纳米颗粒被永久地固定到玻璃 基板上。经过这种处理的表面在户外暴露2000小时期间 显示出极好的防水性(接触角CA= 168°)和稳定的自 清洁效果。

超疏水高分子薄膜的研究进展1剖析

超疏水高分子薄膜的研究进展1剖析

超疏水高分子材料的研究进展摘要:近十年来,由于超疏水表面在自清洁、防冰冻、油水分离等方面的广泛应用前景,超疏水高分子薄膜的研究受到了极大的关注。

本文综述了超疏水高分子材料的制备方法,并对超疏水高分子材料研究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超疏水,高分子材料,自清洁Developments of super-hydrophobic Ploymeric materialAbstract: In the last decades, super-hydrophobic surface has aroused great interest in both academic and industrial fields owing to their potential application in self-cleaning, anti-icing/fogging, water/oil separation, et al. In this paper, the recent development in super-hydrophobic polymeric membrane is reviewed from both preparation and technique, and the future development direction of the superhydrophobic polymeric surface is also proposed in the end.Key Words: super-hydrophobic, polymeric membrane, self-cleaning.引言自然界是功能性表面的不竭源泉。

植物叶表面的自清洁效果引起了人们的很大的兴趣,在以荷叶为典型代表的自然超疏水表面上充分体现了这种自清洁性质,因此称之为“荷叶效应”[1]。

图 1.1中展示的是水滴和汞在荷叶表面的宏观与微观的照片[2]。

超疏水涂层微纳米材料可控合成及应用研究

超疏水涂层微纳米材料可控合成及应用研究

超疏水涂层微纳米材料可控合成及应用研究一、概述超疏水涂层微纳米材料是指在材料表面形成的一种具有极强疏水性能的特殊涂层,其表面能极低,使得水珠在其表面呈现出高度的球形,与其表面接触的接触角大于150°,使得水珠在其表面上几乎不会留下痕迹。

超疏水涂层具有优异的抗粘性和自清洁性,因此在汽车玻璃、建筑材料、纺织品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本文旨在介绍超疏水涂层微纳米材料可控合成的研究现状和应用前景。

二、超疏水涂层微纳米材料合成技术1. 化学气相沉积法(CVD)化学气相沉积法是一种常用的超疏水涂层微纳米材料合成技术,通过将含有相应金属或氧化物前驱体的气体输入反应室,经过热解反应在基底表面沉积出纳米级的超疏水材料。

该方法可以实现对材料组分、结构和形貌的精确控制,形成具有特定性能的超疏水涂层微纳米材料。

2. 溶胶-凝胶法溶胶-凝胶法是一种将含有金属离子或其他前驱体的溶液先制备成溶胶,然后通过加热或化学反应促使其中的物质发生凝胶化,最终得到超疏水涂层微纳米材料的方法。

该方法简单易行,能够实现大面积均匀的涂层覆盖。

3. 电化学沉积法电化学沉积法是一种利用电解池在基底表面沉积出所需材料的方法,通过控制电极电势、电流密度以及电解液成分可以精确调控涂层的组分和结构,实现超疏水特性。

4. 其他新技术除了上述常用的合成技术,还有一些新的技术不断涌现,如等离子体辅助化学气相沉积法、模板法、离子束辅助沉积法等,这些新技术为超疏水涂层微纳米材料的合成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和可能性。

三、超疏水涂层微纳米材料在汽车领域的应用超疏水涂层微纳米材料在汽车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涂覆超疏水涂层微纳米材料的汽车玻璃可以有效抵抗雨水和污垢的侵蚀,使驾驶者在雨天视野更加清晰,提高行车安全性。

涂覆超疏水涂层微纳米材料的汽车车身可以减少灰尘、泥浆等污垢的附着,减少清洗和维护的频率和成本。

超疏水涂层还可以应用于汽车轮胎和底盘部件,减少泥浆和水花的粘附,延长汽车的使用寿命。

超疏水材料的研究进展

超疏水材料的研究进展

第36卷第12期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V o l .36,N o .122020年12月P O L YM E R MA T E R I A L SS C I E N C E A N DE N G I N E E R I N GD e c .2020超疏水材料的研究进展李国滨1,2,刘海峰3,李金辉1,2,曾 晖1,2,李 瑞1,2,黎根盛1,2,靳计灿1,2(1.中山大学化学工程与技术学院,广东珠海519000;2.中山大学广东新材料产业基地联合研究中心,广东佛山528000;3.华南农业大学材料与能源学院,广东广州510000)摘要:近年来,油水分离技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而具有特殊润湿性的油水分离材料成为研究热点㊂文中综述了超疏水材料在油水分离领域的研究进展㊂简单地介绍了构建超疏水材料的基本原理,归纳总结了超疏水材料的制备方法如水热法㊁刻蚀法㊁静电纺丝技术㊁自组装技术㊁溶胶-凝胶法和沉积法等方法,并且讨论了不同方法的优缺点及前景,为今后超疏水材料的发展提供理论建议㊂关键词:油水分离;超疏水性;制备中图分类号:T B 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7555(2020)12-0142-09d o i :10.16865/j.c n k i .1000-7555.2020.0282收稿日期:2019-11-07基金项目:中山大学广东新材料产业基地联合研究中心项目(20177611071010007,20177611071010008);中山大学本科教学改革研究项目(76110-31911131)通讯联系人:曾晖,主要从事功能性界面材料涂层制备的研究,E -m a i l :z e n g h u i 5@m a i l .s ys u .e d u .c n 生活㊁工业含油废水的排放以及海上泄油事故的频发,导致油污染问题日趋严重,从而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并对生态环境带来极大的损害[1~4]㊂同时,油及油类制品中的含水问题,也带来了一定的应用难题如机械零部件寿命减短㊂油在水中的存在方式主要有4种形态:游离油㊁分散油㊁乳化油及溶解油㊂其中溶解油最难处理,乳化油其次[5]㊂但因溶解油占比几乎可忽略,因此溶解油的分离研究较少㊂目前处理含油污水的传统方式主要有重力㊁浮选㊁化学分散㊁絮凝等方法[6~8],但是这些传统的方法存在一些难于解决的问题如分离效率低下,分离的油不能满足二次使用,只能焚烧处理,造成资源浪费和处理困难㊂另外上述方法中还存在使用大量化学试剂造成二次污染以及设备造价过高难于大规模应用等问题㊂因此,如何使油水分离更加高效㊁便捷和绿色已成为当下重要的研究方向㊂这就要求我们要使用更加先进的方法和材料来实现这一目的㊂研究发现超疏水材料具有优异的油水分离能力,而且膜分离具有高效㊁节能㊁便捷等优点[9],通过运用不同的方法如水热法㊁溶胶凝胶法㊁静电纺丝技术㊁蚀刻法㊁自组装技术等方法可制备出性能更加优越㊁功能更加齐全的超疏水膜分离材料㊂本文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对润湿理论及近些年来超疏水材料的研究成果及进展进行了综述与展望㊂1 超疏水材料的制备及相关润湿理论超疏水材料是指水的接触角超过150ʎ,滞后角低于10ʎ的表面材料㊂超疏水现象可用表面润湿理论进行解释,表面润湿理论主要有Y o u n g [10]方程㊁W e n z e l [11]模型㊁C a s s i e -B a x t e r [12]模型以及滚动角等㊂Y o u n g 方程是一种理想的模型,而W e n z e l 模型和C a s s i e -B a x t e r 模型是Y o u n g 方程的后续完善,主要阐述了表面结构对表面润湿行为的影响㊂滚动角则反映接触角的滞后现象,与前进角和后退角的差值相等㊂另外,研究表明W e n z e l 模型与C a s s i e -B a x t e r 模型可能同时存在,也可以在动态过程中相互转换[13]㊂超疏水材料制备的关键在于表面的化学组成和几何微观结构㊂当固体表面张力低于液体且表面较为粗糙时,材料表面往往表现为憎液[14]㊂因此要获得超憎液表面,一般有2种方法:一是在低能材料表面上构建粗糙结构;二是在粗糙材料表面接枝低表面能基团㊂另外在常见液体中,水的表面张力约72m N /m ,而油的表面张力远小于水(如正十六烷的表面张力为27.5m N /m ),所以超疏水/超亲油表面是能够构造的㊂近年来受到荷叶和水渑等自然表面的启发,研究者们运用了不同的方法在不同的材料表面实现了超疏水/超亲油性㊂如2004年,F e n g 等[15]利用喷雾干燥法将P T F E 的乳液喷涂到洁净的不锈钢网膜上,制备出了一种具有超疏水/超亲油性的不锈钢网膜㊂如F i g.1所示,球形和块状堆叠的粗糙表面微观结构,极大地增强了表面超疏水性能㊂当将水滴放置在不锈钢网膜上时,水滴近似球形,水滴接触角达到156.2ʎʃ2.8ʎ,滚动角仅为4ʎ;油滴滴在网膜上仅240m s 就完全渗透,这说明不锈钢网膜同时具备超疏水性和超亲油性㊂这种特性赋予了不锈钢网膜的油水分离的能力㊂F i g .1 S E Mi m a g e s o fP T F E -c o a t e d s t a i n l e s s s t e e lm e s h s u r f a c e a n d o i l -w a t e r s e pa r a t i o n [14]随着超疏水/超亲油材料成功应用于油水分离领域,人们发现这类材料固有的亲油性质会导致膜孔道堵塞,而且这类材料还存在重复使用性差,寿命短,力学性能较差等问题㊂所以研究者们致力于使用不同的方法如水热法[16,17]㊁溶胶凝胶法[18~20]㊁刻蚀法[21~23]㊁静电纺丝法[24,25]㊁涂覆法[26~32]㊁自组装技术[33~35]㊁沉积法[36~38]等其他方法[39~43]研究出稳定性更好㊁具备多功能化(破乳等)的超疏水/超亲油膜材料㊂F i g .2 F E S E Mi m a ge s of P S F /F E Pm i x e dm a t r i xm e m b r a n e [16]1.1 水热法水热法又称高压溶液法,是指利用高温㊁高压水溶液使得通常难于溶解或者不溶的物质溶解和重结晶,从而构建多级粗糙表面的方法㊂水热法制备的功能纳米材料具有容易得到取向性好且完整的晶体㊁实现均匀的掺杂㊁明显的降低反应温度,而且比较容易控制等优势㊂H u a n g 等[16]利用一锅水热法获得了均匀分布的类花状T i O 2颗粒修饰的棉织物,经过氟烷基硅烷的改性,制备了具有鲁棒性的超疏水织物(T i O 2@f a b -r i c s )㊂水滴在T i O 2@f a b r i c s 表面可以保持160ʎ的静态接触角,滚动角小于10ʎ,说明该材料具有很好的超疏水性能㊂另外T i O 2@f a b r i c s 抗紫外线性能优异㊂J i 等[17]采用非溶剂诱导相分离法(N I P S)成功制备了341 第12期李国滨等:超疏水材料的研究进展具有超疏水表面的聚砜(P S F)/氟化乙丙烯(F E P)混合基质膜(MMM S)㊂如F i g.2所示,制备的材料表面呈现出许多乳突结构㊂另外材料的拉伸强度高,适用于煤油和柴油的油包水乳液的油水分离,经过10次循环后油水分离效率仍能保持在99.79%和99.47%㊂水热法制备纳米材料的优势使得其广受研究者青睐,但是水热法的反应环境是在高温高压条件下,所以对设备要求高,安全性稍差㊂另外也无法大型工业化生产,其能耗相对较高㊂1.2溶胶-凝胶法溶胶-凝胶法是指通过前驱体在液相条件下,进行水解㊁缩合反应,形成透明溶胶,在逐渐凝胶化及经过后续处理得到相应物相的方法㊂溶胶-凝胶法制备超疏水材料过程中具有反应过程易于控制,易于操作;制备的样品均匀性高;另外也可以通过改变工艺参数或者过程来获得不一样的材料㊂H u i等[18]在碱性条件下,运用溶胶-凝胶法以有机硅丙烯酸共聚物(S A S)和硅溶胶为原料,进行原位生长硅溶胶颗粒,然后通过简单喷涂制备了具有超疏水性能的复合涂层㊂该涂层对基底展现出普遍的适应性㊂涂层耐酸碱㊁耐有机溶剂㊁耐紫外老化和耐高温性能好,能够承受至少200次的磨损㊂当所制备的材料应用油水分离时,分离效率在99%以上,并且可重复多次工作㊂Y u a n等[19]以剑麻纤维素为主要原料,利用溶胶-凝胶法获得了纤维素@S i O2气凝胶,炭化形成B C S气凝胶,然后原位组装M n O2纳米片,制备出可压缩㊁多功能的H B C S M气凝胶㊂该材料展现出优异的超疏水性能,水的接触角可达155ʎ,然而在强酸碱条件下不具备超疏水性能㊂H B C S M气凝胶弹性好,可极大地提高回收率,另外油水分离能力强,可实现120.4g/g的吸附量㊂M a l e k i等[20]采用一锅两步酸碱溶胶-凝胶法,以5-(三甲氧基硅基)戊酸(T M S P A)㊁蚕丝蛋白(S F)和聚甲基半硅烷(P M S Q)为原料,制备出轻质可压缩㊁具有分级结构的介大孔的超疏水/超亲油的P M S Q-S FI P N混合气凝胶㊂通过对比2种总硅摩尔量[S i]3.5和[S i]17.5的混合气凝胶体系发现不同S F的含量(15%和40%)都能承受压缩变形80%㊂T M S P A 加入量的增加,结构孔隙将增大,粗糙度增加㊂[S i]3.5形成分级纳米微观三维结构,而[S i]17.5形成的是球状细集的三维开孔结构,因此[S i]3.5比[S i]17.5的混合气凝胶的弹性㊁压缩性和耐久性更好㊂另外,混合气凝胶表现出优异的热稳定性,在350ħ以下能维持稳定㊁具备优良的阻燃和自动灭火功能㊂混合气凝胶展现出优异的对油水及有机污染物的吸收能力(植物油㊁甲苯㊁D M F㊁甲烷㊁丙酮等),其吸收可达到自身质量500%~2644%㊂虽然溶胶凝胶法在制备超疏水材料方面具有低成本㊁易于操作㊁条件温和等优点,但是该方法周期较长,同时所使用的原料多数为有机化合物,对健康有害,制备的产品相对易于开裂㊂1.3刻蚀法刻蚀法是指通过物理或者化学的方式在基材表面形成微纳米结构的方法,包括激光刻蚀㊁化学刻蚀㊁等离子刻蚀,光刻蚀等方式㊂刻蚀法可以在表面进行精准地操作和设计,但是成本较高,经济性较差㊂R e n等[21]通过F e C l3溶液㊁H C l和H2O2溶液两步蚀刻在金属橡胶(M R)表面形成莲花状的微纳米结构,再经过P F D S的修饰,得到水接触角为152ʎ㊁滚动角小于5ʎ的超疏水表面,在油水分离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㊂Y a n g等[22]采用飞秒激光技术在聚四氟乙烯(P T F E)片材表面构建了一层复合纳米粗糙结构,结合机械钻削工艺在膜上生成微通孔阵列结构,制备出具有超疏水性的P T F E膜㊂考察了微孔阵列周期的影响,发现由于微孔密度的减小,油通量随周期而减小,入侵压力变化不明显㊂如F i g.3所示, P T F E膜展现了优异的抗酸碱等腐蚀环境的能力,这种化学稳定性的超疏水性使该油水分离材料具有很好的实际应用前景㊂Z h a等[23]利用飞秒激光烧蚀F-C N F/P V D F纳米复合材料和F-C N F/P S纳米复合材料,成功获得了具有稳定超疏水性能的复合材料㊂C-F键在氟化纳米碳纤维㊁P V D和P S中具有的共价性质,保证了纳米复合材料的化学稳定性;激光烧蚀主要是增加复合材料的表面粗糙度从而增加材料表面疏水性能㊂1.4静电纺丝法静电纺丝法是指在外加电场下聚合物溶液或者熔体通过喷射最终固化形成纤维的方法㊂它一般适用于高分子材料㊂静电纺丝法制备的纤维既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同时纤维上还具有小孔特殊结构,即孔隙率高㊂通过静电纺丝技术制备的超疏水膜材料具有过滤效率高㊁压降低等特点㊂L i u等[24]通过冷冻静电纺丝和冻干煅烧法获得了表面具有多孔的二氧化硅/纳米纤维膜,经过六甲基二硅氮烷改性,制备出了多孔的超疏水/超亲油性441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2020年的二氧化硅/纳米纤维膜㊂对比了聚苯乙烯(P S )和莰烯含量的影响,发现P S 浓度较低时,纺丝易断,气孔不明显;P S 浓度过高,导致结构疏松易断,另外随着纺丝浓度的增加,膜面积先增大后减小㊂同时,随莰烯浓度的增加,膜的孔数也随之增加,但是增加到2m L 时,形成的气孔过大,导致膜煅烧后断裂不连续㊂相较于传统的膜,多孔的纳米纤维膜固持力更小,超疏水性能更佳㊂当应用于油水分离时,吸附能力高达43.7g /g ,多次工作后仍能达到34g /g㊂F i g .3 D u r a b i l i t y o f f e m t o s e c o n d l a s e r i n d u c e dP T F Es u p e r h y d r o ph o b i c s u r f a c e [22]M a 等[25]利用静电纺丝法以聚酰胺酸(P A A )和醋酸纤维素(C A )为原料,获得了具有核鞘结构的P I /C A 纳米纤维膜,然后通过重氟苯并恶嗪(B A F -b t f a )和纳米二氧化硅(S N P s )表面改性,制备出具有超疏水/超亲油性的P I /C A /F -P B /S N P 高柔性纤维膜㊂膜的临界拉伸应力高达130M P a ㊁临界拉伸应变为52%,说明了膜具有很好的柔性㊂另外发现当B A F -b t f a ,S N P s 的质量分数分别为1%,4%时,膜的超疏水/超亲油性最佳,水的接触角为162ʎ㊁油的接触角接近于0ʎ,且渗透通量高达(3106.2ʃ100)L /(m 2㊃h )㊂该膜的耐酸碱㊁耐高温性能好㊂膜具有高效分离油水的能力,分离效率在99%以上㊂1.5 涂覆法涂覆法是一种简单快速获得不同形貌表面的方式,包括喷涂法㊁浸涂法,涂刷法和电泳涂装法㊂喷涂法是利用喷枪将含有活性颗粒喷成雾状,在基材表面沉积形成粗糙结构;浸涂法是将基材浸泡在活性溶液中,沉积附着形成涂装表面;涂刷法是将涂料直接涂覆在表面;电泳涂装法适合于水性涂料㊂D e n g 等[26]提出一种将工业胶黏剂与月桂酸改性的氢氧化铜颗粒制备超疏水水性涂层的方法,并且成功应用在不同基材上如铜网㊁海绵等㊂当水滴放置在涂层上,接触角可达160.3ʎ㊁滑动角小于10ʎ㊂以该材料作为分离膜的油水分离装置实现了对多种油水混合物的高效分离㊂另外该涂层具有一定的抗盐㊁抗酸碱㊁抗紫外和自清洁性能㊂L i u 等[27]利用全水基喷涂法制备了具有强鲁棒性的超疏水性的表面㊂首先将磷酸铝㊁纳米Z n O 颗粒㊁聚四氟乙烯(P T F E )和去离子水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得到混合溶液,然后将其喷涂到基板上(陶瓷㊁不锈钢等),最后再进行高温干燥交联固化㊂制备出的超疏水表面在强紫外线下照射12h ,水的接触角仍然大于150ʎ;p H 为1~13时,水的接触角基本保持在150ʎ以上,说明该材料具有良好的耐紫外老化㊁耐酸碱性能㊂基于该材料,他们实现541 第12期李国滨等:超疏水材料的研究进展了多种油水混合物的高效分离㊂L i等[28]利用喷涂法将硅藻土粉末㊁三甲氧基硅烷㊁水性聚氨酯(P U)和乙醇混合的悬浮液喷涂到不锈钢网上,制备出具有耐腐蚀㊁低黏附㊁超疏水性的不锈钢网膜㊂这种耐腐蚀性能主要归于超疏水涂层与多孔中空气的协同作用的结果㊂水滴在制备的粗糙表面能够保持152ʎʃ2ʎ的静态接触角,滑动角为8ʎʃ2ʎ㊂所制备的不锈钢网能够高效分离水与多种油(煤油㊁柴油㊁正己烷㊁庚烷等)的混合液,可重复多次工作㊂L i等[29]通过喷涂法将石蜡蜡烛烟灰(C S)㊁纳米二氧化硅(S i O2)负载在不锈钢网上,制备出具有耐热水㊁耐腐蚀㊁超疏水性的不锈钢网膜㊂水滴在不锈钢网表面的接触角为160ʎʃ1ʎ,滚动角为5ʎʃ1ʎ,而油滴在材料表面快速铺展,接触角为0ʎ,说明材料具有良好的超疏水/超亲油性㊂另外材料可耐受15~93ħ热水㊂如F i g.4(a)所示,发现随着孔隙的增大,水的接触角略微下降,而滑动角呈现相反的趋势㊂基于该不锈钢网制备的油水分离装置,实现了多种油水混合物的高效分离㊂G a o等[30]利用电喷雾法制备出表面具有微纳米复合微球的超疏水聚偏氟乙烯(P V D F)/二氧化硅(S i O2)复合材料涂层㊂考察了P V D F和S i O2含量的影响,发现P V D F占6%~12%㊁S i O2含量在4%~8%时,超疏水性能最好,水的接触角可达162ʎ,滚动角小于1ʎ㊂所制备的膜能够高效地分离二氯甲烷混合油水,可重复工作多次㊂同时,该涂层具有很好的抗腐蚀能力㊂W a n g等[31]利用单宁酸(T A)-氨基丙基三乙基硅烷(A P T E S)涂料涂覆在多种基底材料表面如铜网㊁P T F E等,经过O D S改性,制备出具有超疏水性的材料如铜网片-(T A-A P T E S)-O D S㊂当将所制备的材料应用于油水分离时,分离效率高达99%以上,并且可重复多次工作㊂H s i e h等[32]采用自旋涂覆法将全氟烷基甲基丙烯酸共聚物改性的C N T s负载在碳纤维(C F)上,制备出具有双层粗糙纳米/亚微米结构的超疏水性的C N T-C F膜㊂如F i g.4(b)所示,同一厚度下,C N T-C F膜比C F膜油水分离效率更高,最高可达99.7%㊂另外C N T-C F膜的超疏水性随着厚度的增加而减小的趋势更小㊂F i g.4(a)E f f e c t o f s t a i n l e s s s t e e lm e s ha p e r t u r e o nw a t e r c o n t a c t a n g l e(W C A)a n ds l i d i n g a n g l e(S A)[28];(b)v a r i a t i o no f o i l-w a t e r s e p a r a t i o n e f f i c i e n c y w i t hC Fm e m b r a n e t h i c k n e s s[32]1.6自组装技术自组装技术是模仿自然环境分子自组装形成特地结构的颗粒,以分子水平构建功能材料表面的方法㊂具有粒径可控,分散性好,操作简便等优点,但是对条件控制要求严格㊂C h e n等[33]采用自组装法在无机纸上获得了自粗化超细羟基磷灰石纳米线(H A P NW S),经过油酸钠改性,得到具有层状结构的超疏水性的无机纸㊂当油酸钠改性时间为2h时,达到最大静态接触角154.55ʎʃ0.66ʎ㊂该材料具备一定的油水分离能力,但是不耐受高温㊂H a n等[34]以无氟苯并恶嗪为主要原料,采用金属离子诱导分子自组装和外延生长法制备出具有超疏水/超亲油性的金属-聚苯并恶嗪微纳米球(M-P B Z s)㊂M-P B Z s展现出良好的抗污㊁易清洁的特性㊂以该材料组装的油水分离装置,实现了对多种油水乳液的高效分离,并且可重复多次工作㊂W a n g等[35]采用共价逐层组装法,制备出具有超疏水性的双层泡沫铜纳米膜㊂首先用K O H-K2S2O8化学改性,使表面形成花瓣状突起结构,再通过加热三氮二硫硅烷化合物(T E S P A)自组装形成单层膜,然后用全氟癸基三氯硅烷(P F D T C S)降低其表面能,使得膜具有超疏641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2020年水/超亲油性㊂这是首次将一种具有抗铜腐蚀及又作为活化界面的多功能聚合物纳米膜引入铜表面㊂该材料具有很好的化学稳定性和耐久性,另外发现-S S-基团和C u(I)S可以提高双层纳米膜的化学稳定性及耐久性;S i-O-S i键网络增强了双层纳米膜的重用性和分离效率㊂基于泡沫铜网膜,实现了油水混合物的高效分离,并且可重复使用㊂1.7沉积法沉积法是一种低成本,简便有效地制备多级微纳米粗糙结构的方法,包括化学沉积法和电化学沉积法㊂化学沉积法是指基材在活性组分氛围中其表面发生化学反应,从而形成多级微纳米结构或改性表面;电化学沉积法是指采用阴极还原和阳极氧化的方式,在表面沉积形成微纳米结构㊂B u等[36]用单宁酸(T A)改性三聚氰胺甲醛海绵(M F)或者织物,之后在表面沉积纳米银颗粒,接着使用1H,1H,2H,2H-全氟葵硫醇降低表面能,赋予该材料超疏水性㊂所制备的超疏水性的海绵实现了对油水混合物和有机污染物(橄榄油㊁环己烷和甲醇等)自身质量66~150倍的吸附,同时超疏水性的织物也实现了对油水废弃物大于95%的分离效率㊂L i n等[37]将商用纳米碳纤维(C N F s)和聚二甲基硅氧烷(PD M S)嵌入不锈钢网(S S M),制备出具有抗生物㊁化学侵蚀及力学稳定性的超疏水/超亲油性的S S M/C N T S-P D M S㊂基于该材料,实现了对水/甲苯乳液的分离,并且在不含表面活性剂时,表现出高通量(2970L/(m2㊃h))分离;然而在含有表面活性剂时,由于表面活性剂引起的黏度差,导致分离通量较低㊂另外该材料在磨损后仍具备油水分离能力,且只需经过再次涂覆P D M S即可恢复性能㊂W a n g等[38]利用可控电沉积法和化学改性的方法获得了具有超疏水/超亲油性的三维多孔泡沫铜(S O C F)㊂这是首次应用了孔径大于乳化液滴的三维多孔材料来分离乳化油水混合物㊂以此材料制备的油水分离装置,能实现对多种油水乳液的高效分离,而且具有高油通量㊂S O C F的破乳现象主要归于材料本身超亲油性和笼状结构的促进及自升效应的协同作用㊂考察了电沉积时间对该材料的影响,发现随着电沉积时间延长,力学强度迅速增加㊁孔径呈线性减小㊁油通量也逐渐减小㊁水的浸入压力增大㊂另外S O C F展现出惊人的耐磨性能㊂利用沉积法制备超疏水材料是有效的,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制备过程较为复杂,不利于工业化生产,制品的稳定性稍差等㊂1.8其它方法W a n g等[39]以聚氨酯为骨架,将其浸入含有多巴胺㊁粉煤灰(F A)和十二烷基硫醇(D T)的碱性水/乙醇溶液中,浸泡后取出干燥㊂聚氨酯表面附着了P D A/F A涂层,从而制备出超疏水/超亲油性的泡沫㊂P D A/F A涂层的微纳米结构和聚氨酯的微孔结构的协同作用,极大地提高了疏水性㊂F A的引入赋予了泡沫优异的阻燃性能,另外当F A质量分数为0.2%时,水的接触角达到最大,且油水分离效率最高㊂基于此材料,实现了对多种水包油乳液如正己烷㊁汽油㊁柴油等的有效分离㊂H a n等[40]在铜网或者海绵(M F)上热诱导聚多巴胺(P d o p)颗粒的形成,经过十八胺(O D A)改性,获得了具有超疏水/超亲油性的C u/h-P d o p/O D A及M F/h-P d o p/O D A㊂考察了热处理温度及时间的影响,发现热处理温度为120ħ㊁热处理时间为12h时,材料表面覆盖的P d o p最为稳定㊁均匀㊁致密,同时还发现O D A晶体形貌,受O D A及P d o p协同作用的影响,材料表面覆盖P d o p 颗粒越均匀,越有利于形成具有层次性的O D A晶体形貌㊂所制备的铜网能够高效分离油水混合物,海绵吸附性能好㊂但是对于涂层来讲,耐酸碱㊁耐盐较差,虽然大多能维持水的接触角在140ʎ以上㊂C h e n等[41]以棉织物为基底,多巴胺为原料,高碘酸钠为氧化剂,十八硫醇为改性剂获得了具有超疏水性的棉织物㊂所制备的超疏水棉织物成功地实现1,2-二氯乙烷/水的分离㊂此外,即使经过长时间紫外线照射和90ħ热水的浸泡,该材料仍然保持了原有的特殊润湿性㊂这种光照和耐热水的稳定性可以使所制备的材料工作在暴晒或者热水环境中㊂C h e n g等[42]通过滴铸表面聚乙烯溶液改性,获得了超疏水性的涂层材料,可应用于不同基底材料如铜网㊁聚氨酯等㊂HD P E涂层展现出良好的热磨损性能和化学稳定性,这归于H D P E涂层随机分布的块状片状结构㊂基于该材料,实现了多种油水混合物的高效分离㊂L i u等[43]运用一种集粗糙形貌构建和化学修饰一体化的方法,制备出具有抗大雨冲击的超疏水/超亲油性的P D M S膜㊂水滴在膜表面的接触高达170ʎʃ0.5ʎ,滚动角接近0ʎ;而油滴在膜表面快速铺展,说明膜具有很好的超疏水/超亲油性㊂该材料具有优异的热稳定性,但是不耐受酸碱侵蚀㊂另外P D M S膜磨损后可经过二次化学改性即可恢复性能㊂通过以上各种方法如水热法㊁溶胶凝胶法㊁刻蚀741第12期李国滨等:超疏水材料的研究进展法㊁静电纺丝法㊁涂覆法㊁自组装技术㊁沉积法等其他方法在不同材料上(如具有可降解的蚕丝蛋白㊁聚多巴胺㊁单宁酸㊁化纤物质㊁矿物颗粒等)制备的超疏水/超亲油性的材料,可实现油包水乳浊液或者重油/水的分离,而且现今所制备的超疏水/超亲油性的材料在环境稳定性和化学稳定性上得到了很大的改善㊂但是无法很有效地分离轻油/水以及水包油乳浊液,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目前许多方法在操作上比较复杂,成本相对较高,无法实现大规模的生产㊂2结语基于不同材料㊁不同方法构建超疏水膜分离材料可以实现油包水乳液及重油/水的分离,并且所构建的材料的稳定性及重复利用率得到很大的提高,同时材料的功能也朝着多元化发展㊂但是构建的材料大多数较为复杂,难于在工业上运用㊂目前制备超疏水膜分离材料的方法多种多样,而且每种方法都有其各自特性㊂采用水热法㊁刻蚀法㊁自组装技术等来处理金属或非金属材料都能得到理想的微米结构,并且水热法㊁刻蚀法等能够直接处理表面且不经过修饰,即可获得超疏水材料㊂但是水热法对设备要求高,且安全性较差;刻蚀法成本高,不易大规模制备,自组装技术对条件要求苛刻㊂静电纺丝技术适用于制备超润湿薄膜,此类方法优点在于无需多步操作,制备的纺丝具有高比表面积㊁高孔隙率等性能㊂另外可调控纤维直径来提高分离效率㊂但是静电纺丝技术制备的纺丝强度相对较弱,且较难分离纤维长丝与短纤维㊂溶胶-凝胶法制备流程简单㊁可实现工艺的改参或者变更,实现生产不同的制品,但是它具有周期长㊁制品容易开裂等问题㊂涂覆法具有简便㊁灵活等特点,并且其中喷涂法喷涂的涂层均匀性好,黏附强度高,利于机械化生产和工业化,但是涂覆法制备的涂层存在容易产生流挂㊁涂层干燥时收缩并且可能开裂㊂综合来讲,目前多种方式制备的超疏水膜材料大多处于实验室阶段,所处的实验环境离实际应用相差甚远,应用在工业上的少,所以如何以简便有效的方式制备出高效稳定的超疏水膜分离材料仍是未来发展的重点方向㊂参考文献:[1] D a l t o nT,J i nD.E x t e n t a n d f r e q u e n c y o f v e s s e l o i l s p i l l s i nU Sm a r i n e p r o t e c t e d a r e a s[J].M a r i n e P o l l u t i o nB u l l e t i n,2010,60: 1939-1945.[2] J a d h a vSR,V e m u l aP K,K u m a rR,e t a l.S u g a r-d e r i v e d p h a s e-s e l e c t i v em o l e c u l a r g e l a t o r sa s m o d e ls o l i d i f i e r sf o ro i ls p i l l s[J].A n g e w a n d t eC h e m i e,2010,122:7861-7864.[3] H a s s l e rB.A c c i d e n t a l v e r s u s o p e r a t i o n a l o i l s p i l l s f r o ms h i p p i n gi n t h e b a l t i c s e a:r i s k g o v e r n a n c e a n dm a n a g e m e n t s t r a t e g i e s[J].AM B I O,2011,40:170-178.[4]刘山虎,许庆峰,邢瑞敏,等.超疏水油水分离材料研究进展[J].化学研究,2015,26(6):561-569,574.L i uS H,X u Q F,X i n g R M,e ta l.R e s e a r c h p r o g r e s so f s u p e r h y d r o p h o b i c m a t e r i a l s f o r o i l-w a t e r s e p a r a t i o n[J].C h e m i c a lR e s e a r c h,2015,26(6):561-569,574.[5]杨继斌,王会才,孙强,等.基于超润湿材料的乳液油水分离研究进展[J].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2018,34(4):165-171.Y a n g JB,W a n g H C,S u n Q,e ta l.P r o g r e s so fo i l-w a t e re m u l s i o n s e p a r a t i o n b a s e d o n s u p e r w e t t i n g m a t e r i a l s[J].P o l y m e rM a t e r i a l sS c i e n c e&E n g i n e e r i n g,2018,34(4):165-171.[6] N o r d v i kAB,S i mm o n s JL,B i t t i n g K R,e t a l.O i l a n dw a t e rs e p a r a t i o ni n m a r i n e o i ls p i l lc l e a n-u p o p e r a t i o n s[J].S p i l l S c i e n c e&T e c h n o l o g y B u l l e t i n,1996,3:107-122. [7] G a a s e i d n e sK,T u r b e v i l l eJ.S e p a r a t i o no fo i l a n d w a t e r i no i ls p i l lr e c o v e r y o p e r a t i o n s[J].P u r e a n d A p p l i e d C h e m i s t r y, 1999,71:95-101.[8] W a n g B,L i a n g W,G u oZ,e ta l.B i o m i m e t i cs u p e r-l y o p h o b i ca n d s u p e r-l y o p h i l i cm a t e r i a l s a p p l i e d f o r o i l/w a t e r s e p a r a t i o n:an e w s t r a t e g y b e y o n d n a t u r e[J].C h e m i c a lS o c i e t y R e v i e w s, 2015,44:336-361.[9]朱华星,张贤明,韩超,等.过滤与分离技术在废油中的应用研究[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33(1):97-101.Z h uH X,Z h a n g X M,H a nC,e ta l.A p p l i c a t i o no f f i l t r a t i o na n d s e p a r a t i o n t e c h n o l o g i e s t o w a s t e o i l[J].J o u r n a l o fC h o n g q i n g T e c h n o l o g y a n dB u s i n e s s(N a t u r a l S c i e n c e sE d i t i o n),2016,33(1):97-101.[10] Y o u n g T.A n e s s a y o n t h e c o h e s i o no f f l u i d s[C]//A b s t r a c t s o ft h e P a p e r s P r i n t e di n t h e P h i l o s o p h i c a l T r a n s a c t i o n s o ft h eR o y a l S o c i e t y o fL o n d o n.L o n d o n:t h eR o y a lS o c i e t y,1832: 171-172.[11] W e n z e lR N.R e s i s t a n c eo f s o l i ds u r f a c e s t ow e t t i n g b y w a t e r[J].I n d u s t r i a l&E n g i n e e r i n g C h e m i s t r y,1936,28:988-994.[12] C a s s i eABD,B a x t e r S.W e t t a b i l i t y o f p o r o u s s u r f a c e s[J].T r a n s a c t i o n s o f t h eF a r a d a y S o c i e t y,1944,40:546-551.[13] V r a n c k e nRJ,H a l i m K,K oH,e t a l.F u l l y r e v e r s i b l e t r a n s i t i o nf r o m W e n z e l t o C a s s i e-B a x t e r s t a t e s o n c o r r ug a t e ds u p e r h y d r o p h o b i cs u r f a c e s[J].L a n g m u i r t h e A c s J o u r n a l o fS u r f a c e s&C o l l o i d s,2010,26:3335-3341.[14] B i r j a n d i FC,S a r g o l z a e i J.S u p e r-n o n-w e t t a b l e s u r f a c e s:a r e v i e w[J].C o l l o i d sa n dS u r f a c e s A:P h y s i c o c h e m i c a la n d E n g i n e e r i n gA s p e c t s,2014,448:93-106.[15] F e n g L,Z h a n g Z,M a i Z,e t a l.As u p e r-h y d r o p h o b i c a n ds u p e r‐o l e o p h i l i cc o a t i n g m e s hf i l mf o r t h es e p a r a t i o no fo i la n dw a t e r[J].A n g e w a n d t eC h e m i e,2004,116:2046-2048.841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2020年。

仿生超疏水材料的研究进展及应用2400字

仿生超疏水材料的研究进展及应用2400字

仿生超疏水材料的研究进展及应用2400字摘要:在仿生研究领域,许多奇特的微/纳生物表面现象给予人们大量的启示。

比如荷叶效应、水黾在水面上奔跑以及蝴蝶翅膀的自洁,引发了人们对超疏水材料的研究兴趣。

本文综述了仿生超疏水表面的润湿性原理、主要制备方法和应用。

毕业关键词:仿生超疏水;润湿性;制备方法;应用在时间的长河中,大自然不断地孕育生命,每一个生命体都具有其独特的艺术性、科学性。

人类在不断适应自然、认识自然的同时,逐渐开始研究自然。

仿生研究是人们学习自然,提高现有技术的有效手段。

在仿生研究领域,许多奇特的微纳生物表面现象给予了人们大量的启示与想象空间[1]。

比如荷叶效应[2] 、水黾在水面上奔跑以及蝴蝶翅膀的自洁[3],引发了人们对仿生超疏水材料的研究兴趣。

1 润湿性原理固体表面的润湿性[4]对揭示表面亲、疏水性,强化表面疏水性能和制备疏水表面具有重要意义。

描述润湿性的指标为与水的接触角,接触角小于9O°,为亲水表面,接触角大于90°,为疏水表面,接触角大于150°,则称为超疏水表面。

Wenzel[5]假设液体始终填满固体表面上的凹槽结构,粗糙表面的表观接触角θ?与光滑平坦表面本征接触角θ存在以下关系:r(γs-g-γl-s)/γl-g=cosθ?=r cosθ,式中r是材料表面的粗糙度因子,为固液界面实际接触面积与表观接触面积之比。

而Cassie[6]认为疏水表面上的液滴不能填满粗糙表面上的凹槽,凹槽中液滴下存留空气,从而表观上的固液接触实际上是固液、固气接触共同组成,提出cosθ?=fs(1+ cosθ)-1,式中:fs是复合接触面中凸起固体面积与表观接触面积之比,其值小于1。

而Cassie和Baxter[7]从热力学角度得到适合任何复合表面接触的Cassie-Baxter方程cosθ?=f1cosθ1+ f2cosθ2,式中θ?是复合表面的表观接触角,f1、f2分别是两种介质在固体表面上所占面积的比例,θ1、θ2分别是2种介质界面间(固液、气液)的本征接触角。

《仿生超疏水纳米材料-聚氨酯涂层的研究》范文

《仿生超疏水纳米材料-聚氨酯涂层的研究》范文

《仿生超疏水纳米材料-聚氨酯涂层的研究》篇一仿生超疏水纳米材料-聚氨酯涂层的研究一、引言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材料科学领域的研究日益深入,其中仿生超疏水材料因其独特的表面性能和广泛的应用前景,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仿生超疏水材料模仿自然界中生物的疏水特性,如荷叶表面的自清洁效应,这种材料不仅具有优异的防水性能,还能应用于防污、防腐蚀、防冰等多个领域。

近年来,纳米技术与聚氨酯涂层的结合,为仿生超疏水材料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方向。

本文将重点探讨仿生超疏水纳米材料/聚氨酯涂层的研究进展、制备方法、性能及其应用前景。

二、仿生超疏水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仿生超疏水纳米材料的制备主要依赖于纳米技术和表面工程。

首先,通过纳米技术制备出具有特定形貌和结构的纳米粒子,如纳米管、纳米线等。

其次,利用表面工程对纳米粒子进行表面改性,使其具有低表面能,从而实现超疏水性能。

此外,还可以通过模板法、溶胶-凝胶法、化学气相沉积法等方法制备仿生超疏水纳米材料。

三、聚氨酯涂层的优势与应用聚氨酯涂层因其优异的耐磨性、耐候性、抗冲击性等特性,在众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将仿生超疏水纳米材料与聚氨酯涂层相结合,可以进一步提高涂层的性能。

聚氨酯涂层具有良好的附着力和柔韧性,能够有效地将纳米粒子固定在基材表面,形成稳定的超疏水层。

此外,聚氨酯涂层还具有优异的耐化学腐蚀性能和抗污染性能,使其在恶劣环境下仍能保持良好的超疏水性能。

四、仿生超疏水纳米材料/聚氨酯涂层的制备与性能仿生超疏水纳米材料/聚氨酯涂层的制备主要涉及纳米粒子的制备、表面改性以及与聚氨酯涂层的复合。

首先,通过适当的制备方法得到具有特定形貌和结构的纳米粒子。

然后,对纳米粒子进行表面改性,降低其表面能。

最后,将改性后的纳米粒子与聚氨酯涂层进行复合,形成具有超疏水性能的涂层。

该涂层具有优异的防水、防污、防腐蚀和防冰性能。

在防水方面,超疏水涂层能使水滴迅速滚落,防止水分渗透到基材内部。

在防污方面,超疏水涂层具有自清洁效应,能有效地抵抗污垢和油脂的附着。

超疏水材料的研究现状及应用

超疏水材料的研究现状及应用

超疏水材料的研究现状及应用摘要:超疏水表面材料具有防水、防污、可减少流体的粘滞等优良特性,是目前功能材料研究的热点之一。

由于超疏水表面在自清洁表面、微流体系统和生物相容性等方面的潜在应用,有关超疏水表面的研究引起了极大的关注,本文简述了超疏水表面的制备方法,归纳了超疏水表面的应用,对超疏水表面研究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超疏水表面材料;微流体系统;表面制备方法;表面应用Superhydrophobic materials Researchand ApplicationLi Yongliang(Jiangnan University, College of Chemistry and Materials Engineering JiangsuWuxi 214122,China)Abstract:Superhydrophobic surface material with a waterproof, anti-fouling, can reduce the viscosity of the fluid and other excellent features, is currently one of the hot functional materials. As super-hydrophobic surface in the self-cleaning surfaces, microfluidic systems, biocompatibility and other potential applications, research on super-hydrophobic surface caused a great deal of attention, this paper outlines the super-hydrophobic surface preparation methods, summarized the super-hydrophobic surface application of research for the development of super-hydrophobic surfaces were discussed.Keywords:Superhydrophobic surface material; Microfluidic systems; Surface preparation methods; Surface application近年来,植物叶表面的超疏水现象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超疏水材料的设计与制备研究

超疏水材料的设计与制备研究

超疏水材料的设计与制备研究近年来,超疏水材料在科学界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

它们具有极高的疏水性能,可以在接触水面时实现水珠自动翻滚,起到了防污、自洁、抗菌等多种功能。

本文将探讨超疏水材料的设计与制备研究,介绍它们的应用前景和潜在难题。

一、疏水性原理超疏水材料之所以具有疏水性能,是因为它们在表面上形成了高度结构化的微观纳米结构。

这些结构使得超疏水材料表面的接触角远远大于90度,导致水滴无法在其上附着,形成水珠自动翻滚的现象。

这些微观结构的形成与材料表面的化学成分和物理结构密切相关。

二、超疏水材料的设计与制备超疏水材料的设计与制备需要从两个方面进行考虑:表面微观结构和化学成分。

在表面微观结构方面,研究者通常采用自组装技术、模板法、刻蚀技术等方法来制备复杂的纳米结构。

而在化学成分方面,通过选择具有低表面能的材料和在表面添加化学改性剂等手段来实现疏水性能。

这些设计与制备方法相互结合,才能够实现超疏水材料的高效制备。

三、超疏水材料的应用前景超疏水材料的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在实际应用中,它们可以用于防水涂层、自洁表面、油水分离等方面。

比如,在建筑材料中,超疏水涂层可以有效防止水渗透,提高建筑材料的耐久性;在纺织材料中,超疏水纤维可以避免污渍的附着,实现自洁效果;在环境保护中,超疏水材料可以用于油水分离,实现高效的废水处理。

这些应用前景表明了超疏水材料在多个领域中的巨大潜力。

四、超疏水材料研究中的挑战尽管超疏水材料在科学界引起了广泛关注和研究,但在实际应用中仍然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超疏水材料的制备过程较为复杂,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设备。

其次,超疏水材料的耐久性有待提高,长时间的使用会导致微观结构的破坏。

此外,超疏水材料的制备还面临环保问题,如对环境的污染和资源的浪费。

因此,未来研究需要解决这些问题,进一步提升超疏水材料的应用性能。

五、结语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超疏水材料的设计与制备研究也在不断取得突破。

它们的应用前景广阔,可以在多个领域中发挥积极作用。

超疏水材料的制备及其去除水中污染物性能的研究进展

超疏水材料的制备及其去除水中污染物性能的研究进展

超疏水材料的制备及其去除水中污染物性能的研究进展赵霞;李亚斌;李响;胡涛;张航【摘要】The research progresses in preparation of metal-and polymer-based superhydrophobic materials and their removal capabilities to contaminants in wastewater were summarized. The development trends of superhydrophobic materials were proposed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wastewater treatment. The directions for development of superhydrophobic materials in wastewater treatment were pointedout,such as:development of low cost, high efficiency and environmentally friendly superhydrophobic materials and their preparation processes;preparation of durable or permanent superhydrophobic decontamination materials;removal of toxic metal ions in water on superhydrophobic material and research of the mechanism;further research on antibacterial property of superhydrophobic materials in water and their application;removal of pharmaceutical and personal care products (PPCPs) and nano-pollutants from water on superhydrophobic materials.%综述了金属基超疏水材料和聚合物基超疏水材料的制备及其去除水中污染物性能的研究进展,并从污水处理的角度展望了超疏水材料的发展方向.指出,超疏水材料在污水处理领域中的发展方向主要为:低成本、高效能且环境友好的超疏水材料及其制备工艺的开发;持久(永久)性超疏水净水材料的制备;超疏水材料对水中有毒金属离子的去除及其机理研究;超疏水材料水中抑菌性的深入研究及其应用;超疏水材料对水中药物和个人护理品(PPCPs)以及纳米污染物的去除.【期刊名称】《化工环保》【年(卷),期】2018(038)001【总页数】6页(P13-18)【关键词】超疏水材料;接触角;油水分离;污水处理【作者】赵霞;李亚斌;李响;胡涛;张航【作者单位】兰州理工大学石油化工学院,甘肃兰州 730050;兰州理工大学石油化工学院,甘肃兰州 730050;兰州理工大学石油化工学院,甘肃兰州 730050;兰州理工大学石油化工学院,甘肃兰州 730050;兰州理工大学石油化工学院,甘肃兰州73005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X523近年来,人们在生产生活中排放的有机污染物的种类和数量越来越多,加之油品泄漏等环境事故的发生,使水中混入油或其他有机物,如石油醚、氯仿、四氯化碳、硝基苯、甲苯、苯等,对水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1-2]。

超疏水材料的应用与研究进展

超疏水材料的应用与研究进展

超疏水材料的应用与研究进展关键信息项:1、超疏水材料的定义及性能特点接触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滚动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面粗糙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化学组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应用领域自清洁表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防腐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油水分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减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生物医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研究进展新型材料的开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制备方法的改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性能优化策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理论模型的完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 超疏水材料的定义及性能特点超疏水材料通常是指与水的接触角大于 150°,滚动角小于 10°的材料。

其具有独特的表面性能,这主要归因于材料的表面化学组成和微观结构。

111 接触角接触角是衡量材料超疏水性的关键指标之一。

当水滴在材料表面上形成的接触角越大,表明材料的疏水性能越强。

112 滚动角滚动角则反映了水滴在材料表面上的移动容易程度。

较小的滚动角意味着水滴能够轻易地从表面滚落,进一步体现了材料的超疏水性。

113 表面粗糙度材料表面的粗糙度对超疏水性起着重要作用。

适当的粗糙度可以增加空气在表面的留存,增强疏水效果。

114 化学组成材料的化学组成决定了其表面能的高低。

低表面能的化学物质有助于实现超疏水性能。

12 应用领域超疏水材料由于其优异的性能,在多个领域展现出了巨大的应用潜力。

超疏水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超疏水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超疏水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随着科技的进步,超疏水材料在各个领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超疏水材料具有极强的疏水性能,可以在接触水体时形成极低的液体接触角,使水滴几乎无法附着在其表面。

因此,超疏水材料被广泛应用于防水材料、自洁材料、减阻材料以及液体传输等领域。

近年来,研究人员不断改进超疏水材料的制备方法和性能,以满足不同应用场景的需求。

一、制备方法制备超疏水材料的方法有很多种,其中一种常用的方法是通过表面修饰技术提高材料的疏水性能。

表面修饰技术可以通过改变材料表面的形貌和化学成分,使其具有超疏水特性。

在形貌方面,研究人员常采用纳米结构的方法来改变材料的表面形貌。

例如,研究人员可以使用溶液法在材料表面形成一层微纳米结构的阵列,这种结构能够增加材料的表面积,从而提高其疏水性能。

此外,还有一种方法是通过电解沉积技术在材料表面形成微米级的结构,这种结构能够进一步增强材料的疏水性能。

在化学成分方面,研究人员通常使用化学涂层来改变材料的表面化学性质。

例如,研究人员可以在材料表面形成一层纳米级的氧化硅膜,这种膜能够阻止水分子的渗透,从而提高材料的疏水性能。

此外,还可以通过在材料表面引入一些含有疏水基团的有机物质,来改变材料的表面化学性质。

二、性能研究超疏水复合材料具有许多优异的性能,这些性能使其在各个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

首先,超疏水材料具有优异的抗水性能。

由于其疏水特性,超疏水材料可以在水体中形成一层微小的气泡层,使其具有出色的防水性能。

这一特性使得超疏水材料在防水材料中得到广泛应用,如建筑材料、纺织材料等。

其次,超疏水材料具有良好的自洁性能。

超疏水材料表面的疏水性能使其几乎不会被水滴附着,也不易被污染物黏附。

这一特性使得超疏水材料具有较好的自洁性能,能够自动排除表面的灰尘和污染物。

这种性能对于减少清洗和维护工作非常有益。

此外,超疏水材料还具有减阻性能。

由于其极低的液体接触角,超疏水材料表面对水滴的摩擦力非常小。

超疏水材料的制备与性质研究进展

超疏水材料的制备与性质研究进展

超疏水材料的制备与性质研究进展关键信息项1、超疏水材料的制备方法化学气相沉积法溶胶凝胶法静电纺丝法蚀刻法模板法自组装法2、超疏水材料的性质接触角滚动角表面能耐腐蚀性耐磨性稳定性光学性能热稳定性3、研究进展新型制备工艺的开发性能优化策略应用领域拓展11 引言超疏水材料因其独特的表面性质在众多领域展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对其制备方法和性质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

111 超疏水材料的定义超疏水材料通常是指与水的接触角大于 150°,滚动角小于 10°的材料。

112 超疏水现象的原理主要基于材料表面的微观结构和低表面能物质的协同作用。

12 超疏水材料的制备方法121 化学气相沉积法通过气态物质在固体表面发生化学反应并沉积形成超疏水涂层。

优点:涂层均匀、致密。

缺点:设备复杂、成本较高。

122 溶胶凝胶法利用溶胶凝胶过程制备超疏水材料。

优点:工艺简单、成本相对较低。

缺点:制备周期较长。

123 静电纺丝法通过高压电场将聚合物溶液或熔体拉伸成纤维,形成具有超疏水性能的纤维膜。

优点:可制备纳米级纤维。

缺点:纤维的均匀性较难控制。

124 蚀刻法对材料表面进行蚀刻处理,构建微纳结构。

优点:操作相对简单。

缺点:对蚀刻条件要求较高。

125 模板法以特定的模板为基础制备超疏水材料。

优点:可精确控制结构。

缺点:模板的制备和去除较为复杂。

126 自组装法分子或纳米粒子在一定条件下自发地组装形成超疏水结构。

优点:自适应性强。

缺点:过程较难控制。

13 超疏水材料的性质131 接触角衡量超疏水性能的重要指标,接触角越大,超疏水性能越好。

132 滚动角反映水滴在材料表面滚动的难易程度,滚动角越小,表面越容易排水。

133 表面能低表面能是实现超疏水的关键因素之一。

134 耐腐蚀性超疏水涂层能有效提高材料的耐腐蚀性能。

135 耐磨性在实际应用中,耐磨性决定了超疏水材料的使用寿命。

136 稳定性包括热稳定性、化学稳定性和机械稳定性等。

超疏水材料研究进展

超疏水材料研究进展

超疏水材料的研究进展2015年5月3日超疏水材料的研究进展摘要:超疏水性材料因为它独特的性质,而在很多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近年来,许多具有特殊润湿性的动植物表面同样受到关注。

通过研究这些表面微观结构,人们成功地仿生制备出各种功能化超疏水表面,从而更好地满足工业中实际应用的需要。

该综述简单地介绍了表面润湿的基本原理和一些自然界中的超疏水表面现象,重点介绍近几年超疏水表面应用的最新研究进展。

最后,对超疏水表面研究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超疏水、仿生、润湿、功能化表面自然界中,经亿万年的自然选择,许多生物的表面都表现出优良的超疏水性能,比如荷叶、花生叶、莲叶等植物表面和水黾、鲨鱼表皮、沙漠甲虫、蝴蝶翅膀等动物体表。

一直以来,这类自然现象都启发着各领域的科学工作者们,尤其是近几十年,仿生超疏水表面以其优越的防腐蚀、自清洁、防覆冰、抗菌等性能,在防腐、自清洁、建筑防水、流体减阻、防污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⑴。

因此,对超疏水材料进行总结和展望,对这种材料的发展有重要的意义。

1超疏水原理超疏水表面的定义可以从字面意思上进行理解,即指难以湿润的表面,固体表面的湿润性作为固体表面重要的特性之一,不仅受到固体表面粗糙度的影响,还受固体表面化学成分的影响,我们可以用液体与固体的接触角B来作为是否湿润的判断依据。

接触角越大,表面的疏水效果越好,反之亦然⑵。

当9 =0时,所表现为完全湿润;当9 <90时,表面为可湿润,也叫做亲液表面;当9 >90时,表面则为不湿润的疏离表面;当9 =180°,贝U为完全不湿润。

一般9 >150°称为超疏水表面[3]。

接触角是衡量表面疏水性涂层湿润性的主要指标,但并不是唯一指标,在实际应用中还可以根据前进角、后退角的大小来考虑其动态过程。

前进角与后退角是液滴前进或后退时与固体表面所成的临界角度。

但是如果不断增加或减小固体表面上液滴的体积,不管是粗糙的固体表面还是光滑的固体表面,液滴都无法立即达到平衡状态,这种现象称为接触角的粘滞性。

超疏水涂层在防腐阻垢领域研究进展

超疏水涂层在防腐阻垢领域研究进展

2023年6月刘战剑等:超疏水涂层在防腐阻垢领域研究进展方向接近晶核,最终形成黏附力较强的方解石。

而超疏水表面所具有的纳微结构对结晶的生长产生了空间限制,使晶体的生长方向受限,更容易形成针状的文石或者不标准的方解石,极大降低了结垢的黏附力,使其更容易从接触面脱落。

此外,Liu 等[33]研究发现裸铝基体覆盖有经典的菱形方解石晶体,如图5(a)、(b)所示;而超疏水表面上则生长了形状不规则、体积较小的文石,如图5(c)、5(d)。

与方解石相比,文石的附着性较弱,在流体环境中极易从金属基体表面脱落。

因此,超疏水表面纳微粗糙结构形成的“空间限制作用”是实现表面优异阻垢性能的关键因素。

2 超疏水涂层在防腐及阻垢领域的研究进展受自然界特殊浸润性表面的启发,超疏水涂层作为防腐阻垢的新技术逐渐引起了广大研究人员的注意,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制备了不同类型的具有优异防腐阻垢性能的超疏水涂层。

本小节将简要地介绍近年来超疏水涂层在防腐、阻垢两个领域的研究进展。

2.1 防腐领域研究进展金属腐蚀会造成装备失效、作业效率降低、资源浪费、经济损失、环境污染等问题,严重时甚至会威胁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34]。

目前比较常用的金属防腐手段主要包括:添加缓蚀剂、电化学保护、涂层保护[35-37]等方法。

但由于腐蚀环境复杂多变,工业生产及生活中对金属材料的防腐性能需求越来越高,普通的防腐手段已经无法满足当前的需求。

在金属基体上制备人工超疏水表面为解决金属材料腐蚀问题提供了一种新型高效的技术办法[38-41],目前超疏水防腐涂层根据其使用的材料主要分为无机超疏水涂层、有机超疏水涂层、有机/无机杂化超疏水涂层三大类。

2.1.1 无机超疏水防腐涂层通过激光刻蚀[42]、电化学沉积[43]、水热法[44]等方法可以在金属基体表面直接构建特殊的纳微结构,随后通过低表面能修饰,从而使金属表面具备超疏水的特性,以达到防腐的目的。

例如,Chu 等[45]通过简单的水热法制备了一种由CeO 2和硬脂酸铈[Ce(CH 3(CH 2)16COO)3]组成的超疏水涂层。

金属材料表面超疏水涂层的研究进展

金属材料表面超疏水涂层的研究进展

金属材料表面超疏水涂层的研究进展目录一、内容描述 (2)1. 超疏水涂层的定义与意义 (3)2. 金属材料表面处理技术的发展背景 (4)二、超疏水涂层材料的研究进展 (5)1. 纳米材料在超疏水涂层中的应用 (6)纳米TiO2、SiO2等颗粒的制备与应用 (7)纳米复合材料的设计与性能优化 (9)2. 有机高分子材料在超疏水涂层中的应用 (10)涂层材料的表面接枝改性技术 (11)自组装单分子层的构筑与性能研究 (12)3. 生物启发型超疏水涂层的研究 (13)蜡烛蜡、硅酮等生物启发材料的模仿与应用 (14)生物矿化原理在涂层设计中的应用 (15)三、超疏水涂层制备方法的研究进展 (17)1. 化学气相沉积法 (18)2. 动力学激光沉积法 (19)3. 离子束溅射法 (20)4. 溶液沉积法 (21)5. 微纳加工技术 (22)四、超疏水涂层性能评价及优化策略 (23)1. 表面张力与接触角测量 (24)2. 耐磨性、耐腐蚀性等性能评估 (26)3. 涂层稳定性与耐久性分析 (27)4. 性能优化策略与实验方法 (28)五、超疏水涂层在特定领域的应用研究进展 (29)1. 抗生物污染涂层的研发与应用 (30)2. 防腐蚀保护涂层的性能研究 (32)3. 光学性能改进的超疏水涂层设计 (33)4. 涂层在航空航天、电子电气等领域的应用探索 (34)六、结论与展望 (35)1. 超疏水涂层技术的发展趋势 (36)2. 存在的问题与挑战 (38)3. 未来研究方向与应用前景展望 (39)一、内容描述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材料科学领域对于表面性能的要求日益提高,尤其是在防水、防污、自清洁等方面具有特殊需求的材料。

金属材料作为现代工业的重要基础材料,其表面性能的优劣直接影响到产品的使用寿命和可靠性。

对金属材料表面进行超疏水涂层的研发和应用成为了当前研究的热点。

超疏水涂层是一种具有特殊表面性能的涂层,其表面的水接触角大于150,表现出“荷叶效应”,即水滴在涂层表面上能够迅速滚落,而不会附着和渗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超疏水材料的研究进展摘要:对植物叶表面的超疏水现象研究表明:植物叶表面的微观结构是引起超疏水的根本原因。

本文通过对荷叶表面的研究得到超疏水材料具有的特点:微纳米尺度复合的阶层结构。

通过相分离方法得到超疏水材料,最后对超疏水材料的研究趋势作了展望.关键词:超疏水材料微纳双重结构接触角滚动角Abstract:By studying the nature superhydrophobic bio-surfaces indicates that : the incooperation of micro-structure and nano-structure are both important for the superhydrophobic materials. Such structures are the key for the superhydrophobic material . The phase separation method is employed to prepare the superhydrophobic materials. The latest trends in the study of superhydrophobic materials are also discussed.Key words:Superhydrophobic materials;Micro-structure and nano-structure ; Contect angle; Roll angle引言近年来,植物叶表面的超疏水现象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所谓植物超疏水能力,就是植物叶面具有显著的疏水,脱附,防粘,自清洁功能等。

固体表面浸润性研究的就是材料的疏水能力。

浸润性是指液体可以渐渐渗入或附着在固体表面的特性。

接触角和滚动角是评价固体表面浸润性的重要指标。

所谓超疏水表面一般是指与水的接触角大于150º。

图1所示为不同表面水滴接触界面状态。

科学家通过对超疏水的荷叶表面进行观察,他们发现荷叶表面微纳双重结构是引起荷叶表面超疏水性能的根本原因。

受自然界超疏水现象的启发,科学家在超疏水材料领域进行了不懈的探索。

目前,一般有两种方法来制备超疏水材料:一种是在粗糙表面修饰低表面能物质;另一种是在疏水材料(一般其接触角大于90º)表面构建粗糙结构。

由于超疏水材料独特的表面特性,使其可广泛应用于防水、防污、自清洁、流体减阻、抑菌等领域,因此超疏水材料在现实生产和生活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基本原理自然界中一些生物表面的疏水能力很强,尤其是荷叶表面的超疏水和自清洁效应最早被科学家关注。

通过实验测试,水滴在荷叶表面的接触角和滚动角分别为161.0°±2.7º和2º。

如此大的接触角和如此小的滚动角让荷叶具有了很好的自清洁能力。

科学家通过观察,认为这种特性是由粗糙叶面上微米结构的乳突和表面的蜡状物共同引起的。

进一步观察,荷叶表面的微米乳突上面还存在有纳米结构,这种微纳米尺度复合的阶层结构才是荷叶表面超疏水的根本原因。

如图2(b)和(c)所示,荷叶表面由许多直径为5—9um的乳突构成,而每个乳突又是由平均直径为124.3±3.2nm的纳米结构分支组成。

此外,在荷叶的下层表面同样可以发现纳米结构(如图2(d)),它可以有效地阻止荷叶的下层被润湿。

这些纳米结构,尤其是微米乳突上的纳米结构,对超疏水性起到重要的作用。

研究表明:正是这种特殊的表面微纳米复合结构有效地降低固体和液体之间紧密的接触,影响了三相接触线的形状、长度和连续性,从而大大降低了滚动角,使得水滴在荷叶上易于滚动。

理论模型Cassie在研究织物疏水性能时,提出了一种表面粗糙模型——空气垫模型(见图3),提出接触面有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液滴与固体表面突起直接接触(fs),另一部分是与空气垫接触(fv)。

他又引入表面系数f=fs/(fs+fv)。

由此Cassie推导出方程为cosθ´=cosθ+f-1(θ´为表观接触角,θ为理想表面接触角)。

根据Cassie的空气垫模型及公式的理论计算可以发现,提高液体与空气垫接触部分所占的比例,将会增强膜表面的超疏水性能。

从微观结构分析,超疏水材料表面的微纳双重结构很好的起到了提高液体与空气垫接触面积的作用。

因为气体填充在几百纳米到几十微米之间,从而阻止了水滴进入间隙。

有效地提高了膜表面上的空气层的比例,从而增强了膜表面的超疏水性能。

超疏水膜的化学结构及排列方式的研究图4在研究膜疏水性能时,只用表面能一种参数来表征是不完全的。

当引入另一个参数——与水的动态接触角,来表征膜的疏水性能就会更科学。

动态接触角包括动态前进角θa和动态后退角θr(如图4)。

试验表明,动态前进接触角的变化规律随着膜表面氟元素密度的增加而递增,而动态后退接触角却并非与膜表面氟元素密度简单的增加而递增的关系。

还与膜表面氟元素分子水平堆砌的方式密切相关。

要获得超疏水性质的材料,该材料表面必须具有较低的表面能。

氟甲基(—CF3)因为有极大的极性,在材料表面规整排列能使材料具有较小的表面能。

Ginfalco等通过在极性固体表面上沉积上一层由全氟十二烷酸组成的单分子膜(见图5),获得了具有最低表面能的膜,其表面完全由—CF3铺满,表面能仅有6.7mJ /m²,含氟材料低表面能的性质,等到了研究者的青睐,因而,它成了制备超疏水材料的首选材料。

通过对膜表面的理论计算出该表面与水接触角为120°(<150°),远不能满足超疏水材料的要求。

可见,有较低表面能的材料,并不能得到性能良好的超疏水材料。

科学家通过改变侧链长度,得到不同的聚合物表面,从而得到疏水性能良好的材料。

Suzuki利用含氟高分子材料支链的羟基与含环氧端基不同链长硅烷材料接枝,制备疏水涂料,发现水滴的滑落倾角随硅烷链长的增加而减小,液滴越大越利于其滑落。

而从膜的微观结构分析,得到疏水性能良好的材料的根本原因是材料表面的微纳双重结构,这种特性使材料具有了良好的疏水性能。

综上所述,低表面能材料只是制备超疏水表面的基本条件,而具有足够粗糙度的微结构才是决定性的。

因此要想得到性能良好的超疏水材料最根本的方式就是在表面能低的材料表面构造微纳双重结构。

相分离方法制备超疏水材料将本体聚合制备的聚苯乙烯溶于四氢呋喃,然后向该溶液中滴加乙醇来引发相分离,通过控制乙醇的含量来控制相分离的程度,从而制备出表面结构可控的聚苯乙烯薄膜。

科学家发现向聚丙烯的溶液中滴加适量的不良溶剂,会增加聚丙烯图层的表面粗糙度,这是因为由于不良溶剂的加入导致了聚丙烯溶液的相分离。

因此向PS的THF溶液中滴加适量的PS的不良溶剂乙醇,会导致PS溶液的相分离,从而制备出表面结构粗糙的材料表面。

并且乙醇的加入量影响着相分离的程度,进而影响着PS薄膜的表面粗糙程度。

相分离过程发生在涂膜后,随着不良溶剂乙醇的挥发,在溶液中大量积聚的PS 分子为了减少表面能自发的形成小球,有的小球之间会团聚形成大球。

从结构分析,材料表面就形成了微纳双重结构。

通过实验发现乙醇的浓度(体积比)在49%左右时接触角达到最大值151.6°。

乙醇浓度较小时,相分离程度不充分,只形成小球无大球。

乙醇浓度较大时,材料表面只形成大球而无小球。

因此,适量的乙醇浓度,才能使材料表面形成良好的微纳双重结构,从而得到性能优异的超疏水材料。

其他制备超疏水材料的方法根据荷叶表面特有的微纳尺度复合的阶层结构,科学家研究超疏水材料得到很多种方法,而在表面构建微纳米结构是制备超疏水表面的最主要方法。

McCarthy等利用等离子体聚合的方法,选择低表面能的氟类,在光滑的聚对苯二甲酸乙酯(PET)表面上制备出了七氟丙烯酸酯(HTBA)超疏水薄膜。

Hozumi等利用微波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法制备了由甲基硅烷(TMS)和氟硅烷(FAS—7)的混合物沉积生成的超疏水薄膜。

Weixin Hou等以溶胶—凝胶法原位生成纳米微粒(二氧化硅),在聚苯乙烯基底上制备了纳米结构透明的超疏水薄膜。

此外,还有研究者利用机械自组装法(主要是以各分子材料的表面能不同,表面能低的自动沉降到与空气的接触面)、刻蚀法、阳极氧化氟硅烷修饰法等制备了一系列接触角大于150°的超疏水表面。

需要指出的是,在研究材料的疏水性能时,接触角只是研究的一个参数,它只是研究材料的静态疏水能力。

当需要讨论材料的动态过程疏水能力时,还应该用滚动角来衡量。

一种性能优异的疏水材料既具有很大的接触角,同时具有较小的滚动角。

应用与展望虽然科学家通过多年的研究,得到了大量关于超疏水材料的理论成果。

但是,因为超疏水材料所具备的微纳双重结构要求苛刻,在实际的实验与生产中,并不能得到性能很好的超疏水材料。

虽然了解了材料表面的微纳双重结构对疏水性能起着根本作用,但并不明确微米结构和纳米结构所起的具体作用和作用大小。

今后的研究重点将致力于加强理论研究,彻底搞清楚各种形态的微米结构和纳米结构分别对超疏水的影响,为大规模人工制备实用化的超疏水材料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预计这些新型超疏水材料的使用将会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带来极大的效益。

例如:超疏水界面材料用在室外天线上,可以防积雪,从而保证高质量的接收信号;超疏水界面材料可涂在轮船的外壳、燃料储备箱上,可以达到防污、防腐的效果,并且可以用于石油管道的运输过程中,防止石油对管道壁粘附,从而减少运输过程中的损耗,并防止管道堵塞;用于水中运输工具或水下核潜艇上,可以减少水的阻力,提高行驶速度;用于微量注射器针尖上,可以完全消除昂贵的药品在针尖上的黏附及由此带来的对针尖的污染;也可用它来修饰纺织品,做防水和防污的服装等。

结论(1)超疏水材料表面的化学组成和微观结构是使材料具备疏水性能的两个关键因素。

(2)空气垫模型很好的解释了材料具有微纳尺度复合的阶层结构,使材料具有超疏水的性能。

增加液体与空气的接触面积有利于增加材料的疏水性能。

(3)超疏水材料研究的两个主要参数是接触角和滚动角。

在研究材料的疏水能力时,不仅要讨论材料的静态接触角,还应讨论材料动态滚动角。

(4)将低表面能材料,表面化学结构的聚集方式,表面微观结构有机的结合,才能得到性能好的超疏水材料。

参考文献:[1] 郑傲然周明杨加宏[J] 功能材料2007 ,11[2] 蒲侠,葛建芳,陈灿成[J] 广东化工2010 第5期第37卷[3] 华军利,文秀芳,郑大锋 [J] 电镀与图饰第28卷,第12期[4] 魏增江,肖成,龙田冬 [J] 化工新型材料 2010,3 第38卷第3期[5] 王庆军,陈庆民 [J] 高分子通报 ; 2005,4 第2期[6] 刘伟庭,蔡强,郭希山,等[J] 传感技术学报,2002,2[7] 薛中会,等[J] 无机化学学报,2004,20[8] Tanford, C. J. Phys. Chem. 1972, 76, 3020-3024.[9] Herminghaus, S. Europhys. Lett. 2000, 52, 165-17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