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疏水高分子薄膜的构建

合集下载

抗污染超级疏水纳米纤维薄膜的制备及其应用研究

抗污染超级疏水纳米纤维薄膜的制备及其应用研究

抗污染超级疏水纳米纤维薄膜的制备及其应用研究一、引言随着人类工业化的发展,工业污染严重威胁我们的环境和健康。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研究人员不断探索新型的抗污染材料。

对于超级疏水材料的应用越来越引人关注。

本文的主要目的是介绍一种抗污染超级疏水纳米纤维薄膜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研究。

二、抗污染超级疏水纳米纤维薄膜的制备1、纳米纤维技术的应用纳米纤维技术是一种重要的纳米材料制备方法,该技术通过热致变性或静电纺丝技术制备具有纳米尺度的纤维。

纳米纤维具有特殊的形态结构和材料性能,因此在纳米科技领域应用广泛。

2、超级疏水现象的原理超级疏水材料表面的接触角通常大于150°,这是因为超级疏水表面具有微纳结构,使得水滴在表面形成独特的几何形态,从而形成很小的接触面积。

当液滴滑过表面时,会带走表面上的污渍,从而实现自清洁功能。

3、制备方法制备抗污染超级疏水纳米纤维薄膜的方法通常有两种:一种是将溶解的高分子聚合物加工成超级疏水材料;另一种是将聚合物纳米纤维通过静电纺丝或其他纺丝技术制备成超级疏水材料。

其中,静电纺丝技术是最为常用的制备方法之一。

三、抗污染超级疏水纳米纤维薄膜的应用研究1、自清洁陶瓷涂层传统的陶瓷涂层很容易受到空气中的灰尘或污染物的附着。

然而,经过特殊处理的超级疏水陶瓷涂层可以有效地防止污染物的附着,从而实现自清洁功能。

研究人员通过制备超级疏水的陶瓷涂层,使得陶瓷表面具有独特的微纳结构,从而实现自清洁功能。

2、自清洁建筑材料将超级疏水材料应用于建筑材料,可以有效地减少污染物对建筑表面的侵蚀,从而延长建筑材料的使用寿命。

研究人员通过制备抗污染超级疏水纳米纤维薄膜,将其用于建筑材料表面涂层,从而实现自清洁功能。

3、自清洁电池电池的附着污染物会导致电池的性能下降。

即使是微小的污染物也会对电池的性能产生影响。

因此,制备自清洁电池材料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研究人员通过制备超级疏水材料,将其应用于电池表面,实现电池的自清洁功能。

一种超疏水聚乙烯醇薄膜的制备方法及其材料

一种超疏水聚乙烯醇薄膜的制备方法及其材料

一种超疏水聚乙烯醇薄膜的制备方法及其材料1. 准备原材料在本研究中,我们需要的原材料包括:聚乙烯醇(PVA)、改性剂、增塑剂、溶剂等。

其中,PVA是一种高分子化合物,具有优良的机械性能、耐热性和化学稳定性,是制备薄膜的常用材料。

改性剂用于改善PVA的加工性能和力学性能,增塑剂可以增加PVA的柔韧性,溶剂则用于溶解PVA和其他添加剂。

2. 熔融挤出将PVA和其他添加剂按照一定的比例加入到挤出机中,在高温下熔融混合。

通过调整挤出机的螺杆转速和口模尺寸,控制薄膜的厚度和宽度。

熔融挤出过程中,要密切关注物料温度和挤出速度,确保物料在挤出过程中不发生分解或氧化。

3. 薄膜成型将熔融物料通过口模挤出,进入冷却水槽进行冷却定型。

冷却水槽中的水温应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以避免薄膜产生收缩或变形。

通过调整口模的间隙和冷却水槽的温度,可以控制薄膜的厚度和表面粗糙度。

4. 冷却定型将成型的薄膜从冷却水槽中取出,放入干燥室中进行自然冷却。

干燥室中的温度和湿度应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以避免薄膜产生变形或裂纹。

在冷却定型过程中,要密切关注薄膜的表面质量和厚度变化,及时调整工艺参数。

5. 后处理将冷却定型的薄膜进行后处理,包括热处理、紫外线处理、化学处理等。

热处理可以改善薄膜的力学性能和耐热性,紫外线处理可以改善薄膜的耐候性和表面硬度,化学处理可以改善薄膜的耐化学腐蚀性和亲水性。

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后处理方法,以获得所需的薄膜性能。

6. 表面修饰为了提高薄膜的超疏水性能,需要进行表面修饰。

表面修饰的方法包括物理表面处理和化学表面处理。

物理表面处理可以采用机械摩擦、喷砂、电晕等方法,化学表面处理可以采用氧化、还原、接枝等方法。

通过表面修饰可以增加薄膜表面的粗糙度和极性基团数量,提高薄膜的超疏水性能。

7. 性能检测对制备的超疏水聚乙烯醇薄膜进行性能检测,包括表面形貌、表面粗糙度、吸水率、透光率、抗拉强度等方面的检测。

通过性能检测可以评估薄膜的超疏水性能和机械性能等指标,判断其是否符合应用要求。

超疏水高分子薄膜的研究进展-(1)

超疏水高分子薄膜的研究进展-(1)

超疏⽔⾼分⼦薄膜的研究进展-(1)超疏⽔⾼分⼦材料的研究进展摘要:近⼗年来,由于超疏⽔表⾯在⾃清洁、防冰冻、油⽔分离等⽅⾯的⼴泛应⽤前景,超疏⽔⾼分⼦薄膜的研究受到了极⼤的关注。

本⽂综述了超疏⽔⾼分⼦材料的制备⽅法,并对超疏⽔⾼分⼦材料研究的未来发展进⾏了展望。

关键词:超疏⽔,⾼分⼦材料,⾃清洁Developments of super-hydrophobic Ploymeric materialAbstract: In the last decades, super-hydrophobic surface has aroused great interest in both academic and industrial fields owing to their potential application in self-cleaning, anti-icing/fogging, water/oil separation, et al. In this paper, the recent development in super-hydrophobic polymeric membrane is reviewed from both preparation and technique, and the future development direction of the superhydrophobic polymeric surface is also proposed in the end.Key Words: super-hydrophobic, polymeric membrane, self-cleaning.引⾔⾃然界是功能性表⾯的不竭源泉。

植物叶表⾯的⾃清洁效果引起了⼈们的很⼤的兴趣,在以荷叶为典型代表的⾃然超疏⽔表⾯上充分体现了这种⾃清洁性质,因此称之为“荷叶效应”[1]。

超疏水薄膜的形成机理

超疏水薄膜的形成机理

超疏水薄膜的形成机理超疏水薄膜是一种具有高度水疏性能的薄膜材料,其具有许多应用领域,例如自清洁、防污染、油水分离、自清洁和自清洁涂层等领域。

此类薄膜材料的制备需要加工和表面修饰技术的结合。

本文主要阐述了超疏水薄膜的形成机理,包括表面形状、表面化学和构建多级结构三个方面。

1. 表面形状超疏水薄膜的表面形状是影响其疏水性能的重要因素之一。

由于具有微纳米级别的结构特征,表面形状可以影响水滴的接触角和表面张力。

接触角越大,表面张力越小,表明水滴会更加容易在表面上凝聚成球形。

因此,形成超疏水薄膜的关键是建立微纳米结构,使得表面更加粗糙,从而增大表面积,提高接触角和表面张力。

2. 表面化学表面化学是超疏水薄膜形成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在表面处理过程中,通过修改表面的化学特性,如表面能、极性和化学反应等都可能导致表面疏水性能的提高。

例如,引入含有氟分子的化合物,可以增加表面的疏水性能。

此外,原子层沉积技术(ALD)是一种有效的表面处理方法。

通过将薄膜表面进行接枝或修饰,可以在表面引入功能性基团,从而提高其疏水性能。

例如,可以在表面引入含氟基团的化合物来增强疏水性。

利用这种方法,可以在表面附着在含氟轻微烷基的硅氧烷基团,实现表面超疏水处理。

3. 构建多级结构在构建多级结构时,可以通过四种方法进行超疏水薄膜的制备:纳米粒子自组装、浸涂法、紫外光干燥和化学气相沉积法。

其中,纳米粒子自组装法是一种简单、低成本且普遍应用的方法,适用于制备非常稳定的超疏水薄膜。

通过将纳米粒子自组装在表面上,可以形成微纳米级别的结构,从而实现表面多级结构的构建。

总之,超疏水薄膜的形成机理涉及到表面形状、表面化学和构建多级结构等多个方面。

这些机理在超疏水薄膜的制备和应用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新材料的研究以及人类生活工作中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等温热压印法制备超疏水薄膜

等温热压印法制备超疏水薄膜

等温热压印法制备超疏水薄膜
等温热压印法是一种常用的制备超疏水薄膜的方法。

该法将特定
材料与光滑的硅片或金属模板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条件下进行热压印,形成具有微纳米结构的表面。

这些结构可以在纳米尺度上控制气液固
界面的接触角,从而使薄膜具有超疏水性质。

等温热压印法具有制备过程简单,成本低廉,可批量生产的优点。

此外,其制备的薄膜具有优异的物理性质和机械性能,可广泛应用于
各种领域,如光学器件、微流控芯片、液滴自驱动等。

总的来说,等温热压印法是一种有效的制备超疏水薄膜的方法,
将有助于推动超疏水材料在实际应用中的进一步发展和应用。

超疏水高分子薄膜的构建

超疏水高分子薄膜的构建

超疏水高分子薄膜的构建摘要:超疏水表面可表现出防水、防雾、抗氧化、自清洁等重要特性,具有广泛研究前景。

对自然界中的“荷叶效应”的仿生研究认为,超疏水性的获得来源于粗糙表面及疏水物质,通常可通过刻蚀、印刷、自组装等方式获得粗糙表面,也可表面化学修饰镀上疏水分子膜。

本文就超疏水高分子膜的构建,介绍了含氟聚合物、蜂窝状大分子及电纺技术在构建超疏水大分子膜方面新的思路与探索。

关键词:超疏水表面;高分子膜;含氟聚合物;自组装;同轴电纺超疏水表面一般指与水接触角(WCA)大于150°、滑动角(SA)小于10°的表面。

超疏水表面技术的理论研究始于20世纪40年代,来源于对大自然中植物与一些自然现象的认识,最典型的就是荷叶的超疏水性和自清洁功能。

而由于超疏水膜在防水、自净、减阻降噪和光电材料等方面巨大的应用前景,90年代以来引起了广泛关注。

1.超疏水表面的构建植物叶表面具有自清洁效果,以荷叶为代表,称为“荷叶效应”。

对荷叶表面的研究认为,这种自清洁特征是由粗糙的表面和疏水蜡状物质共同引起的。

中科院江雷课题组[1]研究发现,在荷叶表面微米结构的乳突上还存在纳米结构,这种微米-纳米相复合的阶层结构是引起超疏水的根本原因,并通过实验证明,单纯的微米或纳米结构虽然可以使表面产生超疏水性,但水滴在表面上不易滚动。

(a)(b) (c)图1[2]荷叶表面微米-纳米复合结构:(a):荷叶表面疏水性照片;(b):荷叶表面微米球SEM放大图-表层纳米粒子分布;(c):荷叶表面微米球结构SEM图。

大量的研究使材料研究者基本形成一个共识:材料表面润湿性通常取决于材料的表面形貌(表面粗糙度)和材料的表面化学性质。

这也为超疏水表面的构建提供了两种可能途径:一种是在疏水性材料表面构造合适的粗糙度,另一种是在具有合适粗糙度的材料表面用低表面能化学物质进行化学修饰。

构造表面粗糙度的方法有很多,包括机械拉伸、激光/等离子/化学刻蚀、印刷、溶胶-凝胶过程、溶液铸造、层叠层、胶体组装、电化学沉积等;表面化学修饰主要是利用自组装和物理化学沉积等,如含羟基基地表面硅烷偶联剂的自组装等,可以改变基底的表面化学性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超疏水高分子薄膜的构建摘要:超疏水表面可表现出防水、防雾、抗氧化、自清洁等重要特性,具有广泛研究前景。

对自然界中的“荷叶效应”的仿生研究认为,超疏水性的获得来源于粗糙表面及疏水物质,通常可通过刻蚀、印刷、自组装等方式获得粗糙表面,也可表面化学修饰镀上疏水分子膜。

本文就超疏水高分子膜的构建,介绍了含氟聚合物、蜂窝状大分子及电纺技术在构建超疏水大分子膜方面新的思路与探索。

关键词:超疏水表面;高分子膜;含氟聚合物;自组装;同轴电纺超疏水表面一般指与水接触角(WCA)大于150°、滑动角(SA)小于10°的表面。

超疏水表面技术的理论研究始于20世纪40年代,来源于对大自然中植物与一些自然现象的认识,最典型的就是荷叶的超疏水性和自清洁功能。

而由于超疏水膜在防水、自净、减阻降噪和光电材料等方面巨大的应用前景,90年代以来引起了广泛关注。

1.超疏水表面的构建植物叶表面具有自清洁效果,以荷叶为代表,称为“荷叶效应”。

对荷叶表面的研究认为,这种自清洁特征是由粗糙的表面和疏水蜡状物质共同引起的。

中科院江雷课题组[1]研究发现,在荷叶表面微米结构的乳突上还存在纳米结构,这种微米-纳米相复合的阶层结构是引起超疏水的根本原因,并通过实验证明,单纯的微米或纳米结构虽然可以使表面产生超疏水性,但水滴在表面上不易滚动。

(a)(b) (c)图1[2]荷叶表面微米-纳米复合结构:(a):荷叶表面疏水性照片;(b):荷叶表面微米球SEM放大图-表层纳米粒子分布;(c):荷叶表面微米球结构SEM图。

大量的研究使材料研究者基本形成一个共识:材料表面润湿性通常取决于材料的表面形貌(表面粗糙度)和材料的表面化学性质。

这也为超疏水表面的构建提供了两种可能途径:一种是在疏水性材料表面构造合适的粗糙度,另一种是在具有合适粗糙度的材料表面用低表面能化学物质进行化学修饰。

构造表面粗糙度的方法有很多,包括机械拉伸、激光/等离子/化学刻蚀、印刷、溶胶-凝胶过程、溶液铸造、层叠层、胶体组装、电化学沉积等;表面化学修饰主要是利用自组装和物理化学沉积等,如含羟基基地表面硅烷偶联剂的自组装等,可以改变基底的表面化学性质。

(1)刻蚀与印模刻蚀是一种最直接和有效构造粗糙表面的方法,不同的刻蚀方法有等离子刻蚀、激光刻蚀和化学刻蚀,这些方法都被大量使用在构造仿生超疏水性表面上。

对于构造大面积周期性微米-纳米图案,印刷是一中很好的解决方案,如光印刷、电子束印刷、纳米球印刷等。

(2)溶胶-凝胶处理对于许多材料,溶胶-凝胶处理可以使其表面呈现出超疏水性能,而且绝大多数研究结果表明,溶胶-凝胶过程后无须再经过疏水后处理,表面就可以实现超疏水性能,因为低表面自由能材料在溶胶-凝胶处理过程中就存在。

Chen等[3]将模板法与溶胶-凝胶技术结合,在玻璃基底上构筑了镶嵌二氧化硅纳米粒子的规则柱状图案二氧化硅的超疏水层。

首先在单晶硅片上利用光刻技术刻蚀出规则柱状图案,再将PDMS前驱体覆盖于硅片上制得带有规则柱状图案的PDMS软模板。

利用PDMS软模板及二氧化硅溶胶-凝胶前驱体即可制得一系列带规则柱状图案的二氧化硅超疏水膜,示意图如图2(a)所示。

图2(b)即为PDMS软模板SEM图,可以看出规则的正方形图案排布,(c)为最终印制的镶嵌有纳米SiO2球的规则图案排列的SiO2超疏水膜的SEM图。

镶嵌有纳米SiO2球使得二氧化硅膜显示出微米-纳米复合结构,使二氧化硅膜的疏水性能大为提高。

文章中还提到了一种可以制备二氧化硅超疏水膜的方法,即以镶嵌有纳米SiO2球的规则图案排列的SiO2超疏水膜为基底,可制得含微米-纳米复合结构的PDMS软模板,用于印制简单的二氧化硅溶胶-凝胶前驱体,得到微米-纳米复合结构的二氧化硅薄膜,再通过自组装镀上FTS单分子层,也可得到超疏水性能优异的二氧化硅薄膜。

(a)(b)(c)图2[3]模板法/溶胶-凝胶法结合制备SiO 2超疏水薄膜:(a):制备方法示意图;(b):PDMS 软模板SEM 图;(c):镶嵌纳米SiO 2粒子规则柱状图案SiO 2层的SEM 图。

(3)自组装自组装技术能在分子水平上构造均匀的薄膜涂层,其最大优点是能够借助分子间静电相互作用和氢键相互作用控制薄膜的厚度和薄膜表面化学性质。

利用自组装技术能构造粗糙的超疏水性表面,还能达到一定的功能性,如pH 响应,温度响应等。

Xu Xiaoliang 等[4]在单晶硅片上通过离子溅射镀上10nm ZnO 晶种,而后通过水热合成,利用Zn(CH 3COO)2水解形成ZnO 晶体过程中自组装在含ZnO 晶种的硅片上,形成均匀沉积的ZnO 纳米线薄膜。

薄膜经过去离子水浸渍,形成网状乳突结点结构,这种微-纳米复合结构也显示出超疏水性,静态水接触角可达170°,如图3(a),(b)所示。

图3(c)为形成网状ZnO 纳米线薄膜示意图。

(a)(b)(c)图3[4]自组装法制备ZnO纳米线薄膜:(a):网状ZnO纳米线薄膜SEM图(插入图为薄膜水接触角照片,静态接触角170°);(b):网状ZnO乳突结构高倍率SEM图;(c):制备网状ZnO薄膜示意图。

(4)电化学反应和电化学沉积电化学反应和电化学沉积是一种简单且成本低廉的超疏水表面的方法,通过在导电基体上沉积金属原子形成微-纳米粗糙结构,再自组装一层单分子疏水层即可获得超疏水表面。

另外,研究发现,在电化学沉积之前,点击具有微米级别的表面,电化学沉积之后能得到微米-纳米级别的粗糙表面,可通过电沉积和图案化技术结合,制备具有双层粗糙度的疏水表面。

2.超疏水高分子膜目前,超疏水性表面的制备和研究仅局限于特定的基底或表面,而且制备方法复杂,涉及一些昂贵的低表面能物质,如含氟或硅烷的化合物来降低表面的表面能,而且许多方法涉及到特定的设备、条件苛刻和周期太长,难以用于大面积超疏水性表面的制备。

而且超疏水表面在空气中长期放置也容易因污染而导致性能变差。

这些问题极大的限制了超疏水性表面的大规模生产和应用。

通过高分子材料与超疏水技术相结合,有望解决这些问题,实现超疏水表面的工业化生产。

(1)含氟高分子膜在含氟高分子材料中,电负性最强的氟原子取代氢,大大降低了表面自由能,电子被紧紧吸附在氟原子核周围,不易极化,屏蔽了原子核;而氟原子半径小,C-F键极化率低,两者联合使含氟高分子内部结构致密,显示出良好的疏水疏油性。

通过对含氟高分子合理的分子设计,可以制备一系列含氟高分子超疏水薄膜。

例如将含氟丙烯酸酯与常规丙烯酸树脂共聚,采用溶剂挥发成膜一步制备高分子薄膜,其静态接触角可达160°,且滚动角<3°[5]。

Meskini等[6]报道了亚乙烯基二氰与氟化乙烯基醚共聚制备超疏水与疏油性薄膜,且发现亚乙烯基二氰与氟化乙烯基醚的自由基共聚为交替共聚。

将该共聚物在170℃下热压成薄膜测试其表面性能,AFM、SEM表征证明薄膜表面为纳米级粗糙结构,平均粗糙度为1.72nm高,在AFM图中发现有3-8nm大小的白色结点,为共聚物中含氟片段C8F17的结晶相。

图4为共聚物薄膜表面AFM图。

该薄膜静态水接触角为168±3°,而氟化乙烯基醚均聚物的水接触角只有130°,这可能是由于均聚物中酯基刚性大,含氟片段集团不容易迁移富集在表面。

共聚物薄膜对二碘甲烷的接触角也达到了135°,显示出良好的疏油性。

该共聚物同时具备超疏水和疏油特性,可应用于一些特殊涂料领域。

图4[6]含氟交替共聚物薄膜表面AFM图含氟聚合物虽然显示出良好的超疏水性,但原料昂贵,且含氟类聚合物不易被常用溶剂溶解,表面粘度低也不利于与基底结合,这些问题都限制了含氟聚合物的广泛应用。

(2)蜂窝状高分子薄膜表面的超疏水性能,基于表面粗糙度的生成。

一些高分子通过接枝、发泡能形成带孔的网状蜂窝状结构,也能形成超疏水表面。

Wei-Ho Ting等[7]受荷叶表面突出部分上表层的蜡状物质启发,合成了蜡状树枝状大分子,并接枝到带胺基的聚苯乙烯分子链上。

为了达到较低的表面能和特殊的表面形貌,蜡状树枝状分子设计成两部分:焦点部分占据着足够的氢键位点,而外围部分则有丰富的范德华力。

在薄膜形成过程中,外围范德华力的增强,伴随着树枝状分子的不断生成,诱导了聚苯乙烯接枝物的自组装与相分离。

图5为接枝树枝状分子聚苯乙烯结构示意图。

图5[7]树枝状分子接枝到聚苯乙烯合成示意图将接枝聚合物滴加到硅基板上成膜,通过自主装与相分离,形成蜂窝状结构,水接触角约为130°。

SEM如图6所示。

然而通过某些手段将表层撕去,如图7所示,用胶带粘附于接枝聚合物表面,撕去表层,就能得到柱谷结构的聚合物薄膜,水接触角提高到165°,侧面SEM图如图8所示。

图6[7]接枝聚合物在Si片成膜的SEM和AFM图:A: 1.5代接枝聚合物;B: 2代接枝聚合物。

图7[7]用胶带将接枝聚合物薄膜表层撕去,形成柱谷结构薄膜示意图图8[7]接枝聚合物侧面SEM图:A: 蜂窝状接枝聚合物薄膜;B: 撕去表层后柱谷结构薄膜。

Levkin等[8]开发了另外一种简单制备多孔超疏水高分子膜的方法。

他们使用可光引发聚合的甲基丙烯酸丁酯与二甲基丙烯酸乙烯共聚制备聚合物薄膜,常规光引发共聚得到光滑表面的聚合物膜,静态水接触角只有77°,只显示出轻微的疏水性。

然而,当共聚体系加入环己烷和1-葵醇时,共聚物薄膜显示出超疏水性,静态水接触角增大到172°,动态前进角为174°,后退角为171°。

这是由于聚合体系中惰性溶剂的引入,在聚合反应过程中导致相分离,当逐渐增长的交联聚合物尺寸达到临界值,惰性溶剂相形成了多孔的,互相连接的微区。

这种纳米尺寸的多孔结构,增大了表面的粗糙度,显著提高了表面的超疏水性。

图9即为该共聚物多空结构SEM图。

聚合体系中引入二烯单体共聚,是为了使体系交联,形成不溶刚性薄膜,这样比不交联体系更稳定,不容易被破坏,与基地的粘附力也更强。

图9[8]超疏水多孔薄膜表面SEM图很多基于生成表面粗糙度导致超疏水性的方法对基地要求很高,通常只能对应于特定的基体,对其他基体则不使用,而Levkin的方法则能在不同基体上都形成超疏水聚合物膜,如玻璃、不锈钢、铝箔,甚至在塑料胶带上也能成功构建超疏水薄膜。

由于该方法形成的聚合物膜为体相多空,因而薄膜的磨损并不会对其超疏水性产生太大影响,这在实际应用过程中非常重要。

即使薄膜表层被磨损甚至擦去,薄膜内层依然为多孔结构,依然显示出良好超疏水性。

实验中,将此薄膜置于外界环境中8周,模拟其使用过程中磨损或粘附污渍问题对超疏水性的影响,发现静态水接触角与动态前进角几乎没有改变,而后退角降低了10°,依然显示出良好超疏水性,污渍也能简单通过水洗洗净,显示出自清洁功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