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地质雷达数据处理步骤

合集下载

地质雷达操作规程完整

地质雷达操作规程完整

地质雷达法检测操作规程1、地质雷达法适用围地质雷达法可用于地层划分、岩溶和不均匀体的探测、工程质量的检测,如检测衬砌厚度、衬砌背后的回填密实度和衬砌部钢架、钢筋等分布,地下管线探查及隧道超前地质预报等。

2、地质雷达主机技术指标:(1)系统增益不低于150dB;(2)信噪比不低于60dB;(3)采样间隔一般不大于0.5ns、A/D模数转换不低于16位;(4)计时误差小于1ns;(5)具有点测与连续测量功能,连续测量时,扫描速率大于64次/秒;(6)具有可选的信号叠加、实时滤波、时窗、增益、点测与连续测量、手动与自动位置标记功能;(7)具有现场数据处理功能,实时检测与显示功能,具有多种可选方式和现场数据处理能力。

3、地质雷达应符合下列要求:(1)探测体的厚度大于天线有效波长的1/4,探测体的宽度或相邻被探测体可以分辨的最小间距大于探测天线有效波第一聂菲儿带半径。

(2)测线经过的表面相对平缓、无障碍、易于天线移动。

(3)避开高电导屏蔽层或大围的金属构件。

4、地质雷达天线可采用不同频率的天线组合,技术指标为:(1)具有屏蔽功能;(2)最大探测深度应大于2m;(3)垂直分辨率应高于2cm。

5、现场检测(1)测线布置1、隧道施工过程中质量检测应以纵向布线为主,横向布线为辅。

纵向布线的位置应在隧道的拱顶、左右拱腰、左右边墙和隧道底部各布置一条;横向布线可按检测容和要求布设线距。

一般情况线距8~12m;采用点测时每断面不少于6点。

检测中发现不合格地段应加密测线或测点。

2、隧道竣工验收时质量检测应纵向布线,必要时可横向布线。

纵向布线的位置应在隧道拱顶、左右拱腰和左右边墙各布一条;横向布线线距8~12m;采用点测时每断面不少于5个点。

需确定回填空洞规模和围时,应加密测线和测点。

3、三线隧道应在隧道拱顶部位增加2条测线。

4、测线每5~10m应有一历程标记。

(2)介质参数的标定:检测前应对衬砌混凝土的介电常数或电磁波速做现场标定,且每座隧道不少于一处,每处实测不少于3次,取平均值为该隧道的介电常数或电磁波速。

地质雷达资料处理步骤

地质雷达资料处理步骤

GSSI软件RADAN地质雷达资料处理1.打开软件RADAN,选择文件夹.视图→自定义→文件目录.2.打开文件。

文件→打开(*.dzt)。

文件显示,换颜色。

波形显示选择第二个图标,采用波形方式显示数据剖面选择显示器图标,设置波形参数,比列为间隔2倍,如32-16。

标准为正大小为03.扫描信息预编辑:利用图标编辑 选择, 选择一段扫描剖面,切除多余扫描信息删除,或者保存特定扫描剖面保存。

剪切处理4.文件测量方向掉转。

打开文件,文件 另存为->方向反转,打勾。

5.添加距离信息。

测量轮测量直接获取距离概念。

连续测量方式加距离需要三步A) 编辑文件头内的距离信息编辑→文件头, 扫描/米[scans/m], 米/标记[m/mark],B)编辑用户标记,C)处理→距离归一。

图5-0图5-A图5-b图5-c原始标记保存标记标记类型转换距离归一化6.添加里程信息.编辑→文件头→三维选项→X起点,输入里程起点坐标。

原始数据添加里程数据7.水平刻度调整。

处理→水平缩放.叠加、抽道、加密。

8.确定地面反射波信号位置编辑→文件头→信号位置(纳秒),如-2.5。

9.调整信号延时信息,找地面处理→信号位置调整→信号移动(ns)。

10.设置和修改介电常数,计算深度信息编辑→文件头→介电常数。

介电常数时间深度11.信号振幅自动增益调整处理→增益调整→自动增益,增益点数为5。

放大倍数,值一般选择2-5。

自动增益调整自动增益处理比对指数增益参数设置:手动设置增益点数,调整增益值大小原始数据局部指数增益12.背景去除,显示构造特征。

处理→FIR滤波→背景去除(扫描)为1023。

滤波参数选择原始数据处理结果13.水平相关分析,消除雪花噪音干扰。

处理→FIR滤波→水平叠加(扫描)5。

原始数据5次平滑数据14.一维频率滤波处理 IIR滤波。

频谱图与地质雷达原始记录曲线频谱图------波形图------线扫描图[低频信号]垂直滤波(MHz) 高通40原始数据与高通滤波数据15.反褶积、频率滤波。

地质雷达操作规程

地质雷达操作规程

地质雷达操作规程地质雷达法检测操作规程1、地质雷达法适用范围地质雷达法可用于地层划分、岩溶和不均匀体的探测、工程质量的检测,如检测衬砌厚度、衬砌背后的回填密实度和衬砌内部钢架、钢筋等分布,地下管线探查及隧道超前地质预报等。

2、地质雷达主机技术指标:(1)系统增益不低于150dB;(2)信噪比不低于60dB;(3)采样间隔一般不大于0.5ns、A/D模数转换不低于16位;(4)计时误差小于1ns;(5)具有点测与连续测量功能,连续测量时,扫描速率大于64次/秒;(6)具有可选的信号叠加、实时滤波、时窗、增益、点测与连续测量、手动与自动位置标记功能;(7)具有现场数据处理功能,实时检测与显示功能,具有多种可选方式和现场数据处理能力。

3、地质雷达应符合下列要求:(1)探测体的厚度大于天线有效波长的1/4,探测体的宽度或相邻被探测体可以分辨的最小间距大于探测天线有效波第一聂菲儿带半径。

(2)测线经过的表面相对平缓、无障碍、易于天线移动。

(3)避开高电导屏蔽层或大范围的金属构件。

4、地质雷达天线可采用不同频率的天线组合,技术指标为:(1)具有屏蔽功能;(2)最大探测深度应大于2m;(3)垂直分辨率应高于2cm。

5、现场检测(1)测线布置1、隧道施工过程中质量检测应以纵向布线为主,横向布线为辅。

纵向布线的位置应在隧道的拱顶、左右拱腰、左右边墙和隧道底部各布置一条;横向布线可按检测内容和要求布设线距。

一般情况线距8~12m;采用点测时每断面不少于6点。

检测中发现不合格地段应加密测线或测点。

2、隧道竣工验收时质量检测应纵向布线,必要时可横向布线。

纵向布线的位置应在隧道拱顶、左右拱腰和左右边墙各布一条;横向布线线距8~12m;采用点测时每断面不少于5个点。

需确定回填空洞规模和范围时,应加密测线和测点。

3、三线隧道应在隧道拱顶部位增加2条测线。

4、测线每5~10m应有一历程标记。

(2)介质参数的标定:检测前应对衬砌混凝土的介电常数或电磁波速做现场标定,且每座隧道不少于一处,每处实测不少于3次,取平均值为该隧道的介电常数或电磁波速。

地质雷达操作规程

地质雷达操作规程

地质雷达法检测操作规程1、地质雷达法适用范围地质雷达法可用于地层划分、岩溶和不均匀体的探测、工程质量的检测,如检测衬砌厚度、衬砌背后的回填密实度和衬砌内部钢架、钢筋等分布,地下管线探查及隧道超前地质预报等。

2、地质雷达主机技术指标:(1)系统增益不低于150dB;(2)信噪比不低于60dB;(3)采样间隔一般不大于0.5ns、A/D模数转换不低于16位;(4)计时误差小于1ns;(5)具有点测与连续测量功能,连续测量时,扫描速率大于64次/秒;(6)具有可选的信号叠加、实时滤波、时窗、增益、点测与连续测量、手动与自动位置标记功能;(7)具有现场数据处理功能,实时检测与显示功能,具有多种可选方式和现场数据处理能力。

3、地质雷达应符合下列要求:(1)探测体的厚度大于天线有效波长的1/4,探测体的宽度或相邻被探测体可以分辨的最小间距大于探测天线有效波第一聂菲儿带半径。

(2)测线经过的表面相对平缓、无障碍、易于天线移动。

(3)避开高电导屏蔽层或大范围的金属构件。

4、地质雷达天线可采用不同频率的天线组合,技术指标为:(1)具有屏蔽功能;(2)最大探测深度应大于2m;(3)垂直分辨率应高于2cm。

5、现场检测(1)测线布置1、隧道施工过程中质量检测应以纵向布线为主,横向布线为辅。

纵向布线的位置应在隧道的拱顶、左右拱腰、左右边墙和隧道底部各布置一条;横向布线可按检测内容和要求布设线距。

一般情况线距8~12m;采用点测时每断面不少于6点。

检测中发现不合格地段应加密测线或测点。

2、隧道竣工验收时质量检测应纵向布线,必要时可横向布线。

纵向布线的位置应在隧道拱顶、左右拱腰和左右边墙各布一条;横向布线线距8~12m;采用点测时每断面不少于5个点。

需确定回填空洞规模和范围时,应加密测线和测点。

3、三线隧道应在隧道拱顶部位增加2条测线。

4、测线每5~10m应有一历程标记。

(2)介质参数的标定:检测前应对衬砌混凝土的介电常数或电磁波速做现场标定,且每座隧道不少于一处,每处实测不少于3次,取平均值为该隧道的介电常数或电磁波速。

一般地质雷达数据处理步骤

一般地质雷达数据处理步骤

一般地质雷达数据处理步骤分界面厚度变化时可用此法,一般不用2)有倾斜地层时可用此法3)使钢筋显示更清楚用此法⑹主要用此法的地方1)测工字钢个数,埋深,形态,间隔2)测空洞3)测钢筋网个数1.反褶积、一维频率滤波(取默认值。

垂直方向上出现一串时(等间隔的多次波)用此)。

Process→Deconvolution;Process→IIR Filter.2.偏移归位Process→Migration,选择偏移类型kirchhoff,调整曲线形态。

3.希尔伯特变化Process→Hilbert Xform,选phase显示瞬态相位信息。

4.添加地面高程信息,并利用高程归一化函数进行处理。

Process→SurfaceNorm。

5.静态校正Process→Static,mode选择manual手动调整方式。

6.文件拼接。

打开Radan软件,选择File→Append files。

7.通道合并,多通道资料对比分析。

打开Radan软件,选择File→Combinechannels。

8.交互式解释View→Interactive,生成*.lay文件。

步骤1)点2)如果从没解释时就选generate new pick file,如果是在原来的基础上对此文件进行解释就选pick file找到lay文件3)选目标体(如钢筋类的,解释后可以看出有多少根):①在剖面上点右键---target options—new target—双击目标体名字----然后在target parameters里改各个要改的参数②在剖面上点右键---pick options---在pick options里填参数(若拾取工具选block时,在剖面上选一块然后点右键然后加点,)4)选分层①在剖面上点右键----layer options---改layer options里的参数然后确定②在剖面上点右键---pick options---在pick options里填参数(若拾取工具选block时,在剖面上选一块然后点右键然后加点,若当中有空的没有连起来则点右键,插值)5)在剖面上点右键----spreadsheet(表格)6)在剖面上点右键----save changes---current file---保存为lay文件7)用excel打开此lay文件(打开时分割符号选tab键和逗号),打开后去掉头文件然后画图。

地质雷达实施方案

地质雷达实施方案

地质雷达实施方案地质雷达是一种利用电磁波穿透地下并检测地下结构的仪器,广泛应用于地质勘探、地下管线检测、建筑工程等领域。

本文将介绍地质雷达的实施方案,包括前期准备、实施步骤、数据处理和分析等内容。

一、前期准备在进行地质雷达实施前,需要进行一些前期准备工作。

首先是确定勘探区域,根据勘探目的和地质条件选择合适的勘探区域。

其次是进行现场勘察,了解地面情况、地下障碍物、地形地貌等信息,为后续实施提供参考。

同时需要准备好地质雷达设备,包括主机、天线、数据采集系统等设备,并对设备进行检查和测试,确保设备正常工作。

二、实施步骤1. 布设测量线路根据勘探区域的地形地貌和勘探目的,确定测量线路的布设方案。

通常采用直线、网格状或曲线布设方式,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布设方式。

2. 调试设备在进行实际测量前,需要对地质雷达设备进行调试和校准。

包括设置合适的工作参数、校准天线、检查数据采集系统等工作。

3. 进行测量根据布设的测量线路,进行地质雷达的实际测量工作。

在测量过程中,需要注意设备的稳定性和数据的准确性,确保测量结果的可靠性。

4. 数据采集地质雷达在测量过程中会实时采集数据,包括地下结构的反射信号、地质层的界面等信息。

需要对这些数据进行实时采集和记录,确保数据完整和准确。

5. 数据处理和分析测量完成后,需要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包括数据的清洗、滤波、成像等工作,最终得到地下结构的图像和分析结果。

三、数据处理和分析1. 数据清洗对采集到的原始数据进行清洗和去噪处理,去除干扰信号和噪声,提高数据的质量和可靠性。

2. 数据滤波对清洗后的数据进行滤波处理,提取地下结构的反射信号,增强目标信号的清晰度和可视化效果。

3. 数据成像利用成像算法对滤波后的数据进行成像处理,得到地下结构的图像和剖面图,直观展示地下结构和地质层的分布情况。

4. 数据分析对成像后的数据进行分析,包括地下结构的特征识别、地质层的界面识别、岩性解译等工作,为后续地质勘探和工程设计提供参考和依据。

地质雷达操作规程

地质雷达操作规程

地质雷达法检测操作规程1、地质雷达法适用范围地质雷达法可用于地层划分、岩溶和不均匀体的探测、工程质量的检测,如检测衬砌厚度、衬砌背后的回填密实度和衬砌内部钢架、钢筋等分布,地下管线探查及隧道超前地质预报等。

2、地质雷达主机技术指标:(1)系统增益不低于150dB;(2)信噪比不低于60dB;(3)采样间隔一般不大于0.5ns、A/D模数转换不低于16位;(4)计时误差小于1ns;(5)具有点测与连续测量功能,连续测量时,扫描速率大于64次/秒;(6)具有可选的信号叠加、实时滤波、时窗、增益、点测与连续测量、手动与自动位置标记功能;(7)具有现场数据处理功能,实时检测与显示功能,具有多种可选方式和现场数据处理能力。

3、地质雷达应符合下列要求:(1)探测体的厚度大于天线有效波长的1/4,探测体的宽度或相邻被探测体可以分辨的最小间距大于探测天线有效波第一聂菲儿带半径。

(2)测线经过的表面相对平缓、无障碍、易于天线移动。

(3)避开高电导屏蔽层或大范围的金属构件。

4、地质雷达天线可采用不同频率的天线组合,技术指标为:(1)具有屏蔽功能;(2)最大探测深度应大于2m;(3)垂直分辨率应高于2cm。

5、现场检测(1)测线布置1、隧道施工过程中质量检测应以纵向布线为主,横向布线为辅。

纵向布线的位置应在隧道的拱顶、左右拱腰、左右边墙和隧道底部各布置一条;横向布线可按检测内容和要求布设线距。

一般情况线距8~12m;采用点测时每断面不少于6点。

检测中发现不合格地段应加密测线或测点。

2、隧道竣工验收时质量检测应纵向布线,必要时可横向布线。

纵向布线的位置应在隧道拱顶、左右拱腰和左右边墙各布一条;横向布线线距8~12m;采用点测时每断面不少于5个点。

需确定回填空洞规模和范围时,应加密测线和测点。

3、三线隧道应在隧道拱顶部位增加2条测线。

4、测线每5~10m应有一历程标记。

(2)介质参数的标定:检测前应对衬砌混凝土的介电常数或电磁波速做现场标定,且每座隧道不少于一处,每处实测不少于3次,取平均值为该隧道的介电常数或电磁波速。

探地雷达数据资料处理流程

探地雷达数据资料处理流程

探地雷达数据资料处理流程
探地雷达数据处理流程通常包括以下步骤:
数据采集:使用地雷探测雷达设备进行数据采集。

这可能涉及雷达发射信号并测量返回信号的时间和强度。

数据预处理:对采集的原始数据进行预处理,包括去除噪声、校正信号、填补数据缺失等。

这有助于提高数据质量和准确性。

数据滤波:应用滤波技术来进一步减少噪声和提高信号与噪声比。

这有助于更清晰地识别地雷的特征。

特征提取:从处理后的数据中提取特征,例如目标的形状、大小、深度等。

这些特征有助于区分地雷和其他物体。

数据分析:利用统计学和模式识别方法对特征进行分析,以识别可能的地雷目标。

这可能包括使用机器学习算法来自动检测潜在的地雷区域。

图像显示与地图生成:将处理后的数据以图像或地图的形式呈现,以帮助操作员更直观地理解潜在的地雷分布。

验证与确认:对潜在地雷目标进行验证和确认,可能需要进一步的实地勘查或使用其他技术手段来确保准确性。

报告生成:生成最终的报告,提供有关潜在地雷位置和特性的详细信息,以协助相关决策和行动。

这是一个一般性的处理流程,具体步骤和方法可能因使用的雷达设备、数据特性以及处理软件而有所不同。

1。

地质雷达操作规程

地质雷达操作规程

地质雷达操作规程 ( 总 9 页 )--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 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1、地质雷达法合用范围地质雷达法可用于地层划分、岩溶和不均匀体的探测、工程质量的检测,如检测衬砌厚度、衬砌暗地里的回填密实度和衬砌内部钢架、钢筋等分布,地下管线探查及隧道超前地质预报等。

2、地质雷达主机技术指标:(1)系统增益不低于150dB;(2)信噪比不低于60dB;(3)采样间隔普通不大于、A/D 模数转换不低于16 位;(4)计时误差小于1ns;(5)具有点测与连续测量功能,连续测量时,扫描速率大于64 次/秒;(6)具有可选的信号叠加、实时滤波、时窗、增益、点测与连续测量、手动与自动位置标记功能;(7)具有现场数据处理功能,实时检测与显示功能,具有多种可选方式和现场数据处理能力。

3、地质雷达应符合下列要求:(1)探测体的厚度大于天线有效波长的1/4,探测体的宽度或者相邻被探测体可以分辨的最小间距大于探测天线有效波第一聂菲儿带半径。

(2)测线经过的表面相对平缓、无障碍、易于天线挪移。

(3)避开高电导屏蔽层或者大范围的金属构件。

4、地质雷达天线可采用不同频率的天线组合,技术指标为:(1)具有屏蔽功能;(2)最大探测深度应大于2m;(3)垂直分辨率应高于2cm。

5、现场检测(1)测线布置1、隧道施工过程中质量检测应以纵向布线为主,横向布线为辅。

纵向布线的位置应在隧道的拱顶、摆布拱腰、摆布边墙和隧道底部各布置一条;横向布线可按检测内容和要求布设线距。

普通情况线距8~12m;采用点测时每断面不少于6 点。

检测中发现不合格地段应加密测线或者测点。

2、隧道竣工验收时质量检测应纵向布线,必要时可横向布线。

纵向布线的位置应在隧道拱顶、摆布拱腰和摆布边墙各布一条;横向布线线距8~12m;采用点测时每断面不少于 5 个点。

需确定回填空洞规模和范围时,应加密测线和测点。

3 、三线隧道应在隧道拱顶部位增加2 条测线。

c GSSI软件RADAN地质雷达处理步骤精选

c GSSI软件RADAN地质雷达处理步骤精选

地质雷达软件RADAN用户手册美国地球物理测量系统公司美国劳雷工业公司2010年10月RADAN处理软件安装安装采集软件RADAN66和RADAN5,并且激活采集软件输入软件序列号serialnumber输入处理软件产品ID代码:radan计算获取软件激活码Windows7系统安装radan5安装radan程序,找到setup.exe鼠标右键要求以系统管理员身份运行;RADAN软件第一次运行要以系统管理员身份打开。

Windows7系统调整显示效果选择控制面板->所有控制面板项->显示->更改配色方案->windows经典->高级,对话框如下:选择颜色项目->桌面->颜色->设置红绿蓝资料整理1打测量,布置网格和测线,数据采集2数据拷贝与备份:从地质雷达主机把数据复制在个人电脑上,并利用2种以上存储介质对原始数据进行备份。

3野外记录整理:整理野外记录本(包括各种参数,利用数码相机或者扫描仪对原始纪录扫描拍照,并制作成PDF格式文件便于日后随时查看野外现场原始资料),工作照片,收集的各种第三方资料(设计图纸、设计厚度、第三方检测资料),现场钻孔资料(里程桩号、芯样实物和照片、长度)。

利用钻孔资料反算电磁波传播速度或者材料介电常数。

4数据编辑与初步整理RADAN5资料处理RADAN6资料解释7图片制作8探测报告编写IGSSI 地质雷达探测资料处理流程图数据备份,资料整理,资料处理,资料解释 3文件编辑---剪切 4剖面方向调整 5距离归一化 6添加起始里程桩号7剖面水平拉伸、压缩8调整地面时间零点 10时间深度转换2读入数据文件(*.dzt)1打开RADAN 软件 11增益调整12叠加去噪 13背景去除14一维垂直滤波15反褶积 16偏移归位 17希尔伯特变换静态校正 18高程修正频谱分析速度分析19剖面追加 21交互式解释IIGSSI处理软件功能模块介绍基本工具打开数据文件,显示雷达数据剖面。

地质勘探中的地质雷达数据处理

地质勘探中的地质雷达数据处理

地质勘探中的地质雷达数据处理地质雷达是一种重要的勘探工具,常用于地下资源勘探和工程地质调查。

在地质勘探中,地质雷达数据的处理十分关键,可以帮助我们分析地下结构和探测潜在的地质问题。

本文将介绍地质雷达数据的处理方法和常见的应用案例。

1. 数据采集地质雷达的数据采集通常是通过扫描仪、探头或阵列进行的。

这些设备会发送高频电磁波并接收反射回来的信号。

采集到的数据包括电磁波的幅度和到达时间。

在野外勘探中,地质雷达设备通常通过车辆或人工方式进行扫描。

2. 数据预处理为了提取有效信息并降低噪声的干扰,地质雷达数据需要进行预处理。

预处理的步骤包括:a) 数据校正:对于设备的硬件误差进行校正,例如,校正电磁波的频率和幅度。

b) 数据滤波:使用数字滤波器去除高频噪声和低频成分,以保留需要的信号。

c) 数据校准:将地质雷达数据与参考标志物进行对比,修正时间和深度等参数。

3. 数据解释与分析在地质雷达数据处理的过程中,数据解释与分析是十分重要的环节。

根据数据特征和采集目的,可以进行以下分析:a) 反射和回波分析:分析地下反射或回波的特征和模式,确定可能的地下结构或矿物。

b) 地震学分析:利用地质雷达数据进行地震学分析,研究地下地质构造的特征,如断层、褶皱等。

4. 数据可视化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展示地质雷达数据,常常需要将其可视化。

常见的地质雷达数据可视化方法包括:a) 剖面图:将采集到的数据在横向和纵向上绘制出来,形成地下剖面图。

b) 等深线图:根据反射强度和深度等绘制等深线,用来表示地下结构的分布。

c) 三维模型:利用地质雷达数据生成地下三维模型,以更直观地展示地下结构。

5. 应用案例地质雷达数据处理在各个地质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以下是两个常见的应用案例:a) 矿产勘探:地质雷达可以用来确定矿床的位置、储量和含矿岩石的特征,有助于指导矿产开采。

b) 工程勘察:地质雷达可检测地下障碍物(如管道、洞穴、地下水等),为工程建设提供基础数据。

c0GSSI软件RADAN地质雷达资料处理步骤20120725

c0GSSI软件RADAN地质雷达资料处理步骤20120725

地质雷达软件RADAN用户手册美国地球物理测量系统公司美国劳雷工业公司2010年10月RADAN处理软件安装安装采集软件RADAN66和RADAN5,并且激活采集软件输入软件序列号serial number输入处理软件产品ID代码:radan计算获取软件激活码Windows 7 系统安装radan 5安装radan程序,找到setup.exe鼠标右键要求以系统管理员身份运行;RADAN软件第一次运行要以系统管理员身份打开。

Windows 7 系统调整显示效果选择控制面板->所有控制面板项->显示->更改配色方案->windows经典->高级,对话框如下:选择颜色项目->桌面->颜色->设置红绿蓝资料整理1打测量,布置网格和测线,数据采集2数据拷贝与备份:从地质雷达主机把数据复制在个人电脑上,并利用2种以上存储介质对原始数据进行备份。

3野外记录整理:整理野外记录本(包括各种参数,利用数码相机或者扫描仪对原始纪录扫描拍照,并制作成PDF格式文件便于日后随时查看野外现场原始资料),工作照片,收集的各种第三方资料(设计图纸、设计厚度、第三方检测资料),现场钻孔资料(里程桩号、芯样实物和照片、长度)。

利用钻孔资料反算电磁波传播速度或者材料介电常数。

4数据编辑与初步整理RADAN5资料处理RADAN6资料解释7图片制作8探测报告编写I GSSI 地质雷达探测资料处理流程图数据备份,资料整理,资料处理,资料解释 3文件编辑---剪切 4剖面方向调整 5距离归一化 6添加起始里程桩号 7剖面水平拉伸、压缩 8调整地面时间零点 10时间深度转换2读入数据文件(*.dzt) 1打开RADAN 软件 11增益调整12叠加去噪13背景去除14一维垂直滤波15反褶积16偏移归位17希尔伯特变换静态校正 18高程修正频谱分析速度分析19剖面追加 21交互式解释II GSSI处理软件功能模块介绍基本工具打开数据文件,显示雷达数据剖面。

地质雷达软件处理流程

地质雷达软件处理流程

速度分析
总结词
通过对反射信号的分析,确定地下介质的电磁波传播速度,为后续的成像处理提供重要 参数。
详细描述
速度分析是地质雷达软件处理流程中的重要环节,通过对反射信号的分析,可以确定地下介质的 电磁波传播速度。这一参数对于成像处理至关重要,因为它直接影响到目标物体的深度和位置计
算。准确的速度分析可以提高图像的分辨率和准确性,为后续的地质解释提供可靠的基础。
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技术的应用
未来地质雷达软件处理流程将更加注重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技术的应用,以提高数据处理效率和精度 。
多源数据的融合
未来地质雷达软件处理流程将注重多源数据的融合,如遥感、全球定位系统等,以提高数据处理能力 和应用范围。
技术发展趋势与未来展望
• 高分辨率和高频数据处理:未来地质雷达软件处理流程将注重高分辨率和高频数据处理,以提高探测精度和分辨率。
图像重建
图像重建阶段是整个处理流程的核心,包括信号 滤波、速度分析、深度偏移、图像重建等步骤。 这些步骤能够将原始的雷达数据转化为地下结构 的二维或三维图像,为地质解释提供直观的依据 。
数据预处理
数据预处理阶段包括数据导入、格式转换、噪声 去除、增益补偿等步骤,目的是对原始数据进行 清洗和整理,为后续处理提供高质量的数据基础 。
噪声抑制方法
常见的噪声抑制方法包括滤波器法、自适应 滤波法、小波变换法等。这些方法可以根据 噪声的特性和分布,选择适合的方法进行抑 制。
增益控制
增益控制
增益控制用于调整雷达数据的幅 度,以实现不同地表特征的均衡 显示。通过调整增益,可以突出 感兴趣的目标或区域,同时抑制
不感兴趣的区域。
增益控制方法
通过分析雷达数据,提取地下的构造 特征,如断层、褶皱等,为地质灾害 预警和工程设计提供依据。

地质雷达操作规程

地质雷达操作规程

地质雷达操作规程1. 前言地质雷达是一种用于勘探地下物质和构造的仪器,广泛应用于地质、水文、工程等领域。

为了保证地质雷达的正确操作和数据采集,制定本操作规程是非常必要的。

2. 设备准备在进行地质雷达勘探之前,需要准备以下设备: - 地质雷达主机 - 天线 - 电缆 -数据存储设备(如移动硬盘或U盘) - 电池或电源适配器3. 操作步骤3.1 设置主机参数•将地质雷达主机连接电源,并确认电源稳定。

•打开地质雷达主机,进入设置界面。

•根据具体勘探需求,设置采样频率、采样点数、工作时间等参数。

3.2 连接天线•将天线与电缆连接好,并确保连接牢固。

•将天线连接到地质雷达主机的天线接口上。

•调整天线的位置和方向,保证信号接收效果最佳。

3.3 数据采集•定位需要勘探的地点,并选择合适的扫描路径。

•按下主机上的开始按钮,开始进行数据采集。

•在勘探过程中,需保持主机和天线的稳定,避免震动和干扰。

3.4 数据处理和分析•数据采集完成后,将地质雷达主机连接到电脑上。

•打开数据处理和分析软件,并导入采集到的数据。

•根据具体需要,选择合适的滤波、叠加和解译算法进行处理。

•分析处理后的数据,提取地下物质和构造的信息,并进行解释和评估。

4. 数据质量控制为了保证地质雷达采集的数据质量,应进行以下控制: - 在采集过程中,保持地质雷达主机和天线的稳定,避免人为震动和干扰。

- 在采集前,根据地质情况和采集需求,选择合适的采样频率和采样点数。

- 在数据处理和分析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滤波和解译参数,提高数据质量。

5. 安全注意事项•在使用地质雷达时,应遵守相关的安全操作规程。

•在操作过程中,避免接触高压部件和电源线,以避免电击事故发生。

•在户外操作时,应注意防护措施,如戴好安全帽、穿戴防护服等。

•在雷电天气下,应停止操作,避免雷击事故。

6. 故障排除在操作地质雷达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一些故障,常见故障及解决方法如下: - 主机无法打开:检查电源是否接通,电池是否放置正确,如有需要,尝试更换电源适配器。

地质勘探中的地质雷达数据解释方法

地质勘探中的地质雷达数据解释方法

地质勘探中的地质雷达数据解释方法地质雷达是一种常用的地质勘探工具,它可以通过发送电磁波并测量其反射信号来获取地下物质的信息。

在地质雷达数据解释中,为了准确地分析和识别地下特征,需要采用一些特定的方法和技巧。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地质雷达数据解释方法。

一、地质雷达数据采集与处理地质雷达数据采集阶段是整个数据解释过程的基础。

在野外勘探中,需要将地质雷达设备沿特定路径移动,通过不断发射和接收信号,采集地下反射信号。

采集到的数据需要进行后处理,包括去除噪声、校正和滤波等。

二、直接波去除与覆盖剖面提取在地质雷达数据中,直接波是由雷达信号直接穿透地下并返回接收器的波。

在解释数据时,需要将直接波从数据中去除,以便更好地分析反射波。

直接波去除的方法包括基于时域分析的滤波和基于相对位置的波形相加法。

另外,覆盖剖面提取是解释地质雷达数据的常用方法之一。

通过对相邻剖面进行对比分析,可以提取出覆盖面的位置和特征。

覆盖剖面提取有助于识别地下的人工结构和地下管线等信息。

该方法通常结合其他地质数据进行分析,以提高数据解释的准确性。

三、反射波解读与地下介质分析反射波是地质雷达数据中最主要的信息来源,通过解读反射波可以获取地下介质的性质和结构。

反射波解读通常包括波形解读和振幅解读两个方面。

波形解读是指通过分析波形的特征来推断地下介质的性质。

地质雷达数据波形反映了地下界面的反射特征,通过分析波形的形状、频率和振幅等信息,可以判断地下介质的类型、深度和形态。

振幅解读是指通过分析反射波的振幅变化来推测地下介质的性质。

地质雷达数据中,反射波的振幅受到地下介质的电导率、介电常数以及反射界面的形态等因素的影响。

通过振幅解读,可以推测地下介质的含水量、密度以及岩性变化等信息。

四、层析成像与全波形反演地质雷达数据的层析成像是一种常用的数据解释方法,其原理是通过数学反演,根据地下介质对雷达波的反射和折射特性,重建地质边界的几何形态和电性参数。

全波形反演是一种基于地质雷达数据的正演模拟和观测数据拟合的方法。

一般地质雷达数据处理步骤

一般地质雷达数据处理步骤

⼀般地质雷达数据处理步骤GSSI软件RADAN地质雷达资料处理步骤视图—⼯具栏(前四个打勾)视图---状态栏(打勾)状态栏是屏幕显⽰窗⼝最下⾯的那⼀栏剖⾯的线扫描图是每道的波形压缩成⼀条直线然后⽤颜⾊显⽰出来的。

1.打开软件RADAN,选择⽂件夹View→Customize(⾃定义)→Directories(存放数据的地⽅).2.编辑⽂件属性,去除只读属性。

打开⽂件File→Open(*.dzt)(原始数据)。

此选项为可选项,⼀般的.dzt⽂件不是只读的。

3.扫描信息预编辑:利⽤图标Edit→Select(选择时避开打的标记,若选定段包含标记,可把标记避开分⼏次选), 选择⼀段扫描剖⾯,切除多余扫描信息Cut,或者保存特定扫描剖⾯Save。

4.⽂件测量⽅向掉转。

打开⽂件,选择File→Save As ,打勾。

5.(针对连测)添加距离信息。

测量轮测量直接获取距离概念。

连续测量⽅式加距离需要三步A) 编辑⽂件头内的距离信息Edit→File Header, 扫描/⽶[scans/m], ⽶/标记[m/mark],B)编辑⽤户标记(⽤中⽂randan5软件时,标记编辑:1)标记类型user 2)编辑模式:添加3)在线扫描图上需要标记的地⽅点⼀下,扫描数⾃动变化4)转换—⽤户标记都转换为复合标记),C)并利⽤距离归⼀化函数进⾏处理,Process→Distance Norm,,打勾。

(⽂件前、后没有被标记进去的,归⼀化后⾃动去掉。

所以标记时⼀定要从有⽤的信息开始标,尾部有⽤信息结束处也要做标记。

Usermark⽤户⼿标,diatmark测量轮⾃动打标。

)6.添加⾥程信息.A)Edit→File Header →3D option→X start输⼊⾥程起点坐标.B)Edit→Edit database→regions → x origGlobal输⼊⾥程起点坐标----apply.(此步骤可随时做)7.⽔平刻度调整。

c0 GSSI软件RADAN地质雷达资料处理步骤

c0 GSSI软件RADAN地质雷达资料处理步骤

地质雷达软件RADAN用户手册美国地球物理测量系统公司美国劳雷工业公司2010年10月67/ 1RADAN处理软件安装安装采集软件RADAN66和RADAN5,并且激活采集软件serial number输入软件序列号:radan代码ID输入处理软件产品计算获取软件激活码67/ 2Windows 7 系统安装radan 5安装radan程序,找到setup.exe鼠标右键要求以系统管理员身份运行;RADAN软件第一次运行要以系统管理员身份打开。

Windows 7 系统调整显示效果选择控制面板->所有控制面板项->显示->更改配色方案->windows经典->高级,对话框如下:选择颜色67/ 3颜色->->设置红绿蓝桌面项目->67/ 4资料整理1打测量,布置网格和测线,数据采集2数据拷贝与备份:从地质雷达主机把数据复制在个人电脑上,并利用2种以上存储介质对原始数据进行备份。

3野外记录整理:整理野外记录本(包括各种参数,利用数码相机或者扫描仪对原始纪录扫描拍照,并制作成PDF格式文件便于日后随时查看野外现场原始资料),工作照片,收集的各种第三方资料(设计图纸、设计厚度、第三方检测资料),现场钻孔资料(里程桩号、芯样实物和照片、长度)。

利用钻孔资料反算电磁波传播速度或者材料介电常数。

4数据编辑与初步整理RADAN5资料处理RADAN6资料解释7图片制作8探测报告编写67/ 5I GSSI地质雷达探测资料处理流程图数据备份,资料整理,资料处理,资料解释打RADA软1增益调1叠加去(*.dzt)读入数据文文件编--剪1背景去剖面方向调频谱分距离归一1一维垂直滤1反褶添加起始里程桩1剖面追速度分剖面水平拉伸、压1偏移归调整地面时间零1希尔伯特变静态校2交互式解1高程修10时间深度转换67/ 6II GSSI处理软件功能模块介绍基本工具打开数据文件,显示雷达数据剖面。

地质雷达操作规程

地质雷达操作规程

地质雷达法检测操作规程1、地质雷达法适用范围地质雷达法可用于地层划分、岩溶和不均匀体的探测、工程质量的检测,如检测衬砌厚度、衬砌背后的回填密实度和衬砌内部钢架、钢筋等分布,地下管线探查及隧道超前地质预报等。

2、地质雷达主机技术指标:(1)系统增益不低于150dB;(2)信噪比不低于60dB;(3)采样间隔一般不大于0.5ns、A/D模数转换不低于16位;(4)计时误差小于1ns;(5)具有点测与连续测量功能,连续测量时,扫描速率大于64次/秒;(6)具有可选的信号叠加、实时滤波、时窗、增益、点测与连续测量、手动与自动位置标记功能;(7)具有现场数据处理功能,实时检测与显示功能,具有多种可选方式和现场数据处理能力。

3、地质雷达应符合下列要求:(1)探测体的厚度大于天线有效波长的1/4,探测体的宽度或相邻被探测体可以分辨的最小间距大于探测天线有效波第一聂菲儿带半径。

(2)测线经过的表面相对平缓、无障碍、易于天线移动。

(3)避开高电导屏蔽层或大范围的金属构件。

4、地质雷达天线可采用不同频率的天线组合,技术指标为:(1)具有屏蔽功能;(2)最大探测深度应大于2m;(3)垂直分辨率应高于2cm。

5、现场检测(1)测线布置1、隧道施工过程中质量检测应以纵向布线为主,横向布线为辅。

纵向布线的位置应在隧道的拱顶、左右拱腰、左右边墙和隧道底部各布置一条;横向布线可按检测内容和要求布设线距。

一般情况线距8~12m;采用点测时每断面不少于6点。

检测中发现不合格地段应加密测线或测点。

2、隧道竣工验收时质量检测应纵向布线,必要时可横向布线。

纵向布线的位置应在隧道拱顶、左右拱腰和左右边墙各布一条;横向布线线距8~12m;采用点测时每断面不少于5个点。

需确定回填空洞规模和范围时,应加密测线和测点。

3、三线隧道应在隧道拱顶部位增加2条测线。

4、测线每5~10m应有一历程标记。

(2)介质参数的标定:检测前应对衬砌混凝土的介电常数或电磁波速做现场标定,且每座隧道不少于一处,每处实测不少于3次,取平均值为该隧道的介电常数或电磁波速。

地质雷达数据处理

地质雷达数据处理

线性增益
• 红色曲线表示 400 MHz天 线 接收到的中间能量的变 化
• 蓝色曲线表示经过线性 STC(调整增益)以后中间能 量的变化
• 我们从图上可以看出蓝色 曲线并不完全和 0 dB 值相 一致
• 目标体的信号以灰阶的变 化显示在上一页的左图中
平滑增益
• 这是平均化的第二步,也是最后一步。 能量范围现在已经完 全被压缩了 (蓝色曲线)
傅立叶变换
• 应用于单次扫描求值
• 在介质中传播减弱了 不同的频率
• 设置滤波器的截止频 率以去除无用的成分
• 一般我们在调频等幅类 型的探地雷达中使用傅 立叶变换, 除非是发射脉 冲电磁波的探地雷达(如 意锐雷达)
B 扫描类型可视化图
B 扫描可视化图
• 它被用于检测感兴趣的目标 体
• 它是一种二维表示法
• 由地层参数 (介电常数, 电导率)估计 • 由已知深度的目标体来估计 (但不总是可行) • 由双曲线的形状来估计 • 用CDP的方法 (共深点)
由双曲线的形状来估计传播速度
用 CDP法来估计传播速度
x x’
vm
x tx2 td 2
td 是当发射天线和接收天线一体的时候雷达波的传播时间 (即当 x’ 0时)
设备的存放及保养:
1. 天线和主机使用完后,需要将每个接口上的保护 盖安装上,避免落入灰尘或其他杂物。
2. 每次使用完设备后,需要用浸过酒精的湿抹布将 各部件外表擦拭干净,然后放入库房存放。
3. 各种连接电缆可使用保鲜膜进行包裹 保护。
4. 长电缆缠绕存放时,缠绕的曲率不能过大,避 免受力过大导致电缆内部断裂。
• X轴上是扫描距离
• Y轴上是回声延时
• 信号的振幅通常用颜色的变 化 来表示 (点模式) 或用笛卡 儿图来表示 (线模式)

c0GSSI软件RADAN地质雷达资料处理步骤20120725

c0GSSI软件RADAN地质雷达资料处理步骤20120725

地质雷达软件RADAN用户手册美国地球物理测量系统公司美国劳雷工业公司2010年10月RADAN处理软件安装安装采集软件RADAN66和RADAN5,并且激活采集软件输入软件序列号serial number输入处理软件产品ID代码:radan计算获取软件激活码Windows 7 系统安装radan 5安装radan程序,找到setup.exe鼠标右键要求以系统管理员身份运行;RADAN软件第一次运行要以系统管理员身份打开。

Windows 7 系统调整显示效果选择控制面板->所有控制面板项->显示->更改配色方案->windows经典->高级,对话框如下:选择颜色项目->桌面->颜色->设置红绿蓝资料整理1打测量,布置网格和测线,数据采集2数据拷贝与备份:从地质雷达主机把数据复制在个人电脑上,并利用2种以上存储介质对原始数据进行备份。

3野外记录整理:整理野外记录本(包括各种参数,利用数码相机或者扫描仪对原始纪录扫描拍照,并制作成PDF格式文件便于日后随时查看野外现场原始资料),工作照片,收集的各种第三方资料(设计图纸、设计厚度、第三方检测资料),现场钻孔资料(里程桩号、芯样实物和照片、长度)。

利用钻孔资料反算电磁波传播速度或者材料介电常数。

4数据编辑与初步整理RADAN5资料处理RADAN6资料解释7图片制作8探测报告编写I GSSI 地质雷达探测资料处理流程图数据备份,资料整理,资料处理,资料解释 3文件编辑---剪切 4剖面方向调整 5距离归一化 6添加起始里程桩号 7剖面水平拉伸、压缩 8调整地面时间零点 10时间深度转换2读入数据文件(*.dzt) 1打开RADAN 软件 11增益调整12叠加去噪13背景去除14一维垂直滤波15反褶积16偏移归位17希尔伯特变换静态校正 18高程修正频谱分析速度分析19剖面追加 21交互式解释II GSSI处理软件功能模块介绍基本工具打开数据文件,显示雷达数据剖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GSSI软件RADAN地质雷达资料处理步骤视图—工具栏(前四个打勾)视图---状态栏(打勾)状态栏是屏幕显示窗口最下面的那一栏剖面的线扫描图是每道的波形压缩成一条直线然后用颜色显示出来的。

1.打开软件RADAN,选择文件夹View→Customize(自定义)→Directories(存放数据的地方).2.编辑文件属性,去除只读属性。

打开文件File→Open(*.dzt)(原始数据)。

此选项为可选项,一般的.dzt文件不是只读的。

3.扫描信息预编辑:利用图标Edit→Select(选择时避开打的标记,若选定段包含标记,可把标记避开分几次选), 选择一段扫描剖面,切除多余扫描信息Cut,或者保存特定扫描剖面Save。

4.文件测量方向掉转。

打开文件,选择File→Save As ,打勾。

5.(针对连测)添加距离信息。

测量轮测量直接获取距离概念。

连续测量方式加距离需要三步A) 编辑文件头内的距离信息Edit→File Header, 扫描/米[scans/m], 米/标记[m/mark],B)编辑用户标记(用中文randan5软件时,标记编辑:1)标记类型user 2)编辑模式:添加3)在线扫描图上需要标记的地方点一下,扫描数自动变化4)转换—用户标记都转换为复合标记),C)并利用距离归一化函数进行处理,Process→Distance Norm,,打勾。

(文件前、后没有被标记进去的,归一化后自动去掉。

所以标记时一定要从有用的信息开始标,尾部有用信息结束处也要做标记。

Usermark用户手标,diatmark测量轮自动打标。

)6.添加里程信息.A)Edit→File Header →3D option→X start输入里程起点坐标.B)Edit→Edit database→regions → x origGlobal输入里程起点坐标----apply.(此步骤可随时做)7.水平刻度调整。

Process→Horizontal scale.叠加stacking、抽道skipping(显示长剖面的整体效果)、加密stretching(波形比例加大,使小的目标体显示清楚)。

8.确定地面反射波信号位置Edit→File Header→position(ns)(把垂直刻度调成时间显示,然后点地面位置(波尖),状态栏右下角有数值显示,把此数值的负值填到头文件的position里,然后实际深度从调整后的0向下算)。

9.调整信号延时信息,找到地面Process→Correct Position→delta pos (ns).10.设置和修改介电常数,计算深度信息Edit→File Header→DielConstant。

(测量时的介电常数是虚的,但测出来的剖面图像是真的。

通过软件改介电常数,然后软件自动算出来的深度是跟此介电常数相匹配的深度。

介电常数求法:1.经验值2、钻孔法,若用钻孔时利用其钻孔深度来修正介电常数-----在头文件里填入不同的介电常数,然后看是否和钻孔真的深度匹配,然后修正介电常数直到和钻孔深度匹配为止。

)11.信号振幅自动增益调整(目的:使我们便于识别整体变化)Process→Range Gain。

选择参数:增益类型Gain Type为自动增益automatic,增益点数number of points为5(相当于5个喇叭依次排出去使声音放大传到远处,厂家推荐点数为4到8个点,根据经验用5个点较好)。

(1.整个剖面的信号幅度都很好时,此步不用做。

2.此步要做的1)垂直方向上,信号幅度上面大,下面小时,此步要做。

2)在剖面前进方向上,信号幅度变化大,此步要做。

自动增益后较大的信号变化小,弱的信号变强,个性自动优化,使整体效果好。

)value(振幅大小):一般选2到5,目的使振幅整体加大;horizontal TC(水平参数):一般不用,填0即可12.水平相关分析,消除雪花噪音干扰(目的是看地层分界面)。

Process→FIRFilter,选择水平叠加Horizontal Stacking(scans)为5。

13.背景去除,显示构造特征(目的是去除水平信息,突出局部信号,使内部缺陷或构造更加清楚)。

Process→FIR Filter,选择背景去除Background Removal(scans)为1023 。

14.一维频率滤波Process→IIR Filter.对12.13.14的说明:1)IIR的水平低通相当于FIR的水平叠加,IIR的水平高通相当于FIR的背景去除2)12的目的是看地层分界面。

做完后消除了局部特征,使地层分界面更加连续清楚,易于追踪同相轴①信号不好时,做此步;信号好,每根曲线都较光滑时,不用做此分析②有小毛刺时做此步③IIR的水平低通选5(FIR的水平叠加选5)(一般选奇数3,5,7):相邻的5个点做相关分析(相邻的5个点特征应基本一致,利用此特征,对此相邻5个点做相关分析,使整体优化)3)13的目的是去除水平信息,突出局部信号,使内部缺陷或构造更加清楚①局部信号较清楚时不用做此步②为了查找局部信号,而局部信号又不清晰时要做此步③IIR水平高通255(FIR背景去除1023)④管道图像的显示是下面有一串多次波,铁疙瘩也会出现多次波现象⑤若天线未紧贴地面,产生水平信号(天线和地面之间进行多次传播,相当于回音)⑤1)看沥青分界面厚度变化时可用此法,一般不用2)有倾斜地层时可用此法3)使钢筋显示更清楚用此法⑹主要用此法的地方1)测工字钢个数,埋深,形态,间隔2)测空洞3)测钢筋网个数15.反褶积、一维频率滤波(取默认值。

垂直方向上出现一串时(等间隔的多次波)用此)。

Process→Deconvolution;Process→IIR Filter.16.偏移归位Process→Migration,选择偏移类型kirchhoff,调整曲线形态。

17.希尔伯特变化Process→Hilbert Xform,选phase显示瞬态相位信息。

18.添加地面高程信息,并利用高程归一化函数进行处理。

Process→SurfaceNorm。

19.静态校正Process→Static,mode选择manual手动调整方式。

20.文件拼接。

打开Radan软件,选择File→Append files。

21.通道合并,多通道资料对比分析。

打开Radan软件,选择File→Combinechannels。

22.交互式解释View→Interactive,生成*.lay文件。

步骤1)点2)如果从没解释时就选generate new pick file,如果是在原来的基础上对此文件进行解释就选pick file找到lay文件3)选目标体(如钢筋类的,解释后可以看出有多少根):①在剖面上点右键---target options—new target—双击目标体名字----然后在target parameters里改各个要改的参数②在剖面上点右键---pick options---在pick options里填参数(若拾取工具选block时,在剖面上选一块然后点右键然后加点,)4)选分层①在剖面上点右键----layer options---改layer options里的参数然后确定②在剖面上点右键---pick options---在pick options里填参数(若拾取工具选block时,在剖面上选一块然后点右键然后加点,若当中有空的没有连起来则点右键,插值)5)在剖面上点右键----spreadsheet (表格)6)在剖面上点右键----save changes---current file---保存为lay文件7)用excel打开此lay文件(打开时分割符号选tab键和逗号),打开后去掉头文件然后画图。

速度的选取:在剖面上点右键---ground truth(钻孔)----z(分界面距地面的埋深)23.绘制地质剖面图.利用电子表格Excel或者Surfer 8软件绘制地质图件。

一:连接文件File----append files----把每个文件双击------done二:单个文件宏处理1)打开文件2)New macro---保存为宏文件cmf3)几种方法处理完后保存为一个dzt文件三:批处理1)文件---新建----rpj文件2)----ok3)打开各个文件-----done4)Edit macro list----调入宏文件cmf(编辑好的处理方法)5)点每一个文件------attach macro----done测河床底时,天线要放在床上或者别的东西上,不要直接放在水上。

分界面位置的确定利用的是波的散射原理(波向四周传播的性质) 1.一个完整的波取决于大的(正或负波尖) 2.分界面都在波尖位置,正负取决于振幅大小 3.钢筋类的 埋深顶面(正波尖);pvc 管类的 埋深顶面(负波尖) 4.介电常数ε是阻止外来信号的能力1)钢筋类的21εε>(2代表钢筋类,1代表围岩):顶面在正波尖(黑—白---黑) 2) pvc 管道类的21εε<(2代表pvc 管道类,1代表围岩):顶面在负波尖(白---黑---白) 3) 空洞类21εε<(2代表空洞类,1代表围岩):顶面在负波尖(白---黑---白)波的色散相当于波传开之后不再是等间隔而是越向外传播距离越来越大地质雷达资料用randan软件显示时:一:线扫描图时1.水平方向:有准确距离信息时就用距离显示,没有准确距离信息时,用扫描显示二:颜色表:振幅大小投影到下面的颜色上三:单根显示波形:水平方向表时间(深度,采样点数),垂直方向表振幅大小四:color table :颜色表 (一般选1,3,6,17,25)1—5 彩色 ;6---8 黑色; 9—16 可自己改颜色;17---19 :256显示Color xform :颜色变换表1 颜色等间隔分布;2,3颜色不等间隔分布,可显示弱信号 五:点显示器按钮出现此对话框,双击wiggle 出现此对话框Scale(比例32):波的横向宽度Space(间隔16):道与道之间的宽度Stack(叠加(压缩)):取数值跟测量剖面有关,剖面长时,叠加多些Skip(抽点):跳跃式,抽去的不要了(波形图显示时,水平方向为扫描显示时,分别点相邻的两道,就能看出之间抽去了多少道)Fill(填充)---- Criteria(标准)Level(%)(大小):从0开始填充就是从零线开始填充,若标准选positive时,相当于正的波全部被填充了(如下图)数据处理:(080425劳雷袁技术总监)1.gain(增益)2.色标3.滤波:分为1)频率滤波(图形显示细碎的是高频,显示粗大的是低频)4)波数(空间)滤波(意思是一米里面有几个波):波形平缓的是低频,波形变化大的是高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